2023年度写材料实用事例集锦(25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写材料实用事例集锦(25组),供大家参考。
1
科技赋能民生
今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有个故事耐人寻味: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候,钟南山院士通过5G视频远程会诊了5个危重病人,对诊治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是科技赋能民生的体现,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动展示。
2
自谋出路
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和毕业生一起努力。我一个老乡的儿子去年在xx农业大学毕业,毕业后没有直接找工作,而是回家把村里的五个鱼塘承包养鱼,今年又把村里几十亩低洼地推成鱼塘,专门养殖淡水鲑鱼。老乡说儿子是农业大学毕业,有养鱼方面的专业技术,有信心能把鱼养好。
3
起风之后,扬起风帆
起风的时候,有的人自怨自艾,而有的人则懂得借风扬起风帆,驱驰于天地之间。正如海明威笔下的渔夫,无论他被大海打败了多少次,但他永远也不会被自己所打败。漫漫人生路,每个人都有身处逆境的时候,懦弱的人会因为前方的顽石而止步不前,而聪明的人却能将逆境当作人生的垫脚石。
4
蚂蚁森林
全球绿化面积自2000年到2017年增加了5%,其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而在我国绿化面积中,贡献占比最大的便是植树造林了。除了传统的植树造林,一项新形式的绿色公益,逐渐为人们所熟悉——蚂蚁森林。这一线上形式的公益活动,通过倡导“碳减排”的消费形式、生活方式,如步行、网上缴费、绿色购票等,
鼓励用户参与线上植树活动,无疑降低了参与环保活动、公益活动的门槛。数据显示,蚂蚁森林参与人数过亿,上线一年就累计种树超过900万棵。在一定程度上,它促使不了解绿色公益的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低碳生活和绿色消费行为等生态观念,更重要的是,许多想参与环保活动却少有时间和条件的人,得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践行环保理念。
5
科普接地气,走入寻常百姓家
在中科院物理所,一群年轻科学家在网络社区进行直播,做实验,和弹幕互动,回答网友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如“往台风眼里扔一颗原子弹会怎样?”“雨滴从那么高的地方落下来,为什么不会砸伤人?”“都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闪电为什么不走直线?”等等。短短几个月内,科学家们就在直播平台成了网红,他们开设的名为“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的账号现已积累了近四十万粉丝,直播人气最高的一次,有144万人同时在线观看。此外,这些年轻科学家还把科普文章发表在“中科院物理所”的微信公众号上,有很多文章的阅读量已经超过了十万。每天都有很多粉丝在公众号留言、提问题、求科普。这种“接地气”的科普方式广受欢迎,受到了网友们的热烈追捧。许多人认为这样的科普很新奇,非常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
6
做好本分就是最大的事
承担好自己的职责,就像亲自用手去滚动社会大机器中的一个齿轮,让这个精妙机器的驱进更加稳健、更富活力。四川凉山灭火的勇士们,食不暇饱便打起十二分精神前往火场,只为保护民众的生命安全;
列车员妈妈刘钟,在出勤的日子里每天只能与儿子在站台上见面三分钟,只愿通过微小力量保障一辆火车的日常运行。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做精,就是一个人的责任感最朴实的呈现,也是伟大人格与崇高品质的彰显。
7
农村的那些新鲜事儿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新职业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渠道。山东有一群农民“飞手”,用智能手机操控植保无人机,很快完成了农药喷洒。以前面朝黄土的农民成了仰望蓝天的“飞手”,提高了农业作业效率,也增加了不少收入。云南西双版纳一些农产品滞销,不少农户受损。一位主播为当地进行直播带货、公益助农,菠萝、芒果干、香蕉干等产品迅速销售一空,一场直播惠及西双版纳195个村庄的1750户村民。如今,有了互联网营销师的新职业,这位助农主播就有了职业身份。多元发展的新职业,正在改变农民的传统增收方式,让更多人在融入新职业发展潮流中实现致富梦、小康梦。
8
功成不必在我
老英雄张富清,从部队转业后就像一块砖,哪里有党的事业需要就往哪里搬,从粮食局到三胡区,从卯洞公社到外贸局,最后再到建设银行,不求显赫、不为功名,踏踏实实把每一项工作做好。功成不必在我,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想要干事、想出政绩是对的,但不能为了出政绩都要自己另搞一套。正确政绩观意味着,胸中要有大局,眼中要有大我,看淡个人名与利,不因付出索回报,不为闻达而钻营。
志愿服务利国利民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冬奥会的“小雪花”,到疫情防控一线的“大白”;
从进博会的“小叶子”,到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红马甲”……广大志愿者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诠释志愿精神的内涵。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中的亮丽风景,释放出暖心的正能量。
9
围猎
从一个小红包、一点土特产,到一次免费旅游、一次高端会所,从借车借钱、请客吃饭,到房屋装修、培养“爱好”……在一部名为《围猎:行贿者说》的警示专题片中,一名不法商人道出事实的真相:“从我们的角度,我们就是猎人,这些领导就是猎物。”党员干部在纸醉金迷中越陷越深,不法分子在权钱交易中攫取利益,这不仅破坏市场公平竞争、损害营商环境,而且败坏社会风气、污染政治生态。
10
每个人都是正能量的传播者
点燃一盏灯,守护一片光明;
注入一滴水,成就一片江海。激发、传递、汇聚中国正能量,需要每一个人身体力行。在启动仪式上,伊犁州文旅局副局长贺娇龙、青年演员张译、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等不同领域的网络内容创作者、传播者、参与者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互动分享。从他们的分享中,能看到国家发展、时代进步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也让人们懂得,唯有每个人都充满正能量、自觉传播正能量,才能汇聚奋进中国的强大动能。
1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金山银山,不是等来的,也不是守来的,必须开动脑筋从绿水青山中变出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秦岭深处的柞水木耳,贺兰xx麓的葡萄,河南光山的油茶,成为贫困群众致富的有力抓手;
放弃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良好的生态让黑龙江伊春成为旅游热门“打卡地”;
下决心整治造纸业,一座吸引了大批高技术企业的新城正在浙江富阳拔地而起……绿色农业、生态旅游、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等成为各地发展绿色经济的条条大道,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发挥出了经济效益。在之江大地,要求“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在八百秦川,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
在表里山河,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未来,我们要继续贯彻落实“两山论”,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创新挖掘金山银山“价值”,让更多的绿色发展奇迹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
12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2005年8月15日,领导人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此后,安吉放弃开山采矿,发展休闲旅游,被拆水泥厂复垦变身五彩田园,村里流转土地成为油菜花田,每年慕名而至的游客络绎不绝。如今,安吉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故事被传为佳话。15年来,“两山论”显示出持久的生命力、强大的引领力。从“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到“保住绿水青山要抓源头”,再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山论”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绿色发展也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更富的景象,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
13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从长期以来乱搭乱建、污水横流,到如今成为百姓亲江亲水亲绿的美丽岸线,地处长江岸边的马鞍山市薛家洼生态园的今昔巨变,生动而深刻地证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14
违心的过完一生,生不如死
很多人跟我说,此生只要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吃好喝足,顺应环境,什么爱情,什么激情,什么青春,热血,奋斗,每一个充满了荷尔蒙的词汇都不重要,都会随着荷尔蒙的消失而消失。但是,请相信我,在你的荷尔蒙死后,总有一个瞬间,一个不眠夜晚,未曾经历过的想象会让你痛哭流涕,会让你后悔,会让你觉得,如此这般违心地过完一生,生不如死。我不允许自己这样对自己不负责。
15
普通人的行动汇聚成抗疫精神
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在最艰难的时刻,伟大抗疫精神汇聚起强大力量。这是一种面对困难时无所畏惧的信念。“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疗队主动请战,誓言铿锵;
“备战有我!冲
锋有我!胜利有我!”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共产党员,决心坚定。这是一种经历风雨时勇往直前的行动。年逾八旬的钟南山院士挤上高铁餐车,星夜兼程,赶赴武汉;
张定宇在自己身患渐冻症、妻子感染的情况下,仍战斗在与病毒斗争的第一线。这是一种战胜风险时守望相助的温情。武汉快递小哥汪勇在疫情防控期间自发接送上下班的医务人员,并送上热腾腾的盒饭;
一位“90后”项目工程师,瞒着父母奔赴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工作岗位,14亿人无所畏惧战病毒、齐心协力斗疫魔,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凭借这样的精神,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又有什么胜利不能赢取?
16
深圳崛起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深圳等经济特区一路走来,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40年来,正是凭借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靠着“杀出一条血路来”的精神意志,深圳才能始终勇立时代潮头、创造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在新起点上,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17
留言是家书,诉求是家事
网络平台不仅要做群众意见的集纳者,更要做解决问题的推动者。“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把网民的留言当作‘家书’,把网民的诉求当作‘家事’,回复好网民的关切,继续做好人民网留言办理工作。”在2020网上群众工作峰会上,一位地方领导干部这样分享开展留言办理工作的心得,收获众多点赞。从井冈山上“夜打灯笼访贫农”、宝塔山下“同吃同住同劳动”,到如今做好网上群众工作、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回顾我们党近百年来的奋斗历程,群众路线贯穿始终,筑起一道“真正的铜墙铁壁”。
18
中国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
疫情未歇,义乌满载100个标箱防疫及生活物资的中欧班列Ⅹ8020次,便启程开往西班牙马德里;
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众多集装箱货运船安静装载作业,江海联运,货物沿长江一路西行,直奔中国广阔的腹地……咬定青山,岿然不动,“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深圳经济特区迎来四十不惑,浦东开发开放走向三十而立,进博会三度“买全球,卖全球”,中国正从“世界工厂”坦然走向“世界市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彰显底气与定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奏响高质量发展的雄浑乐章。
19
慢火车代表中国温度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驶向幸福的山区列车》一文,讲述了深受鲁xx区百姓喜爱的“慢火车”,载着乡亲们奔向致富路的故事。运行于鲁xx区的7053/7054次列车,全程运行184公里、共设24座车站,平均时速30多公里,最低票价仅1元。这趟列车所经过的站点,大多靠近村镇,是附近村民出山、进山、赶集、走亲戚的首选交通工具,附近村民早就对这列“慢火车”来去到站的时间熟记于心。亲民的票价,接地气的服务,成为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桥梁,承载着沿线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目前在全国开行的公益性“慢火车”共有81对,范围覆盖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如果说,一日千里的高铁体现了中国的发展速度,那么穿行在乡间地头的“慢火车”传递的则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温度。
20
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同样需要每一个人脚踏实地的行动。我们可以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践行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比如,使用布袋购物,并循环使用;
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
尽量节约利用水;
认真做好垃圾分类;
出行尽量步行、骑单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21
不当官老爷
干部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群众,群众便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干部。当年苏区劳动力不足,朱德便带头下田,帮助农民插秧收稻、车水抗旱,周恩来、张闻天等人也带头参加礼拜六义务劳动,在军属地里除草、种菜、挑水,正是这种“苏区干部好作风”,赢得了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支持。时代在变,好作风不能变。我们党的干部,来自老百姓,自己也是老百姓;
我们党选干部、用干部,是为了更好地为民服务,而非当“官老爷”。增进群众感情,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敞开心扉,干部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赢得群众信任。
22
一个金点子改变一个地方
一粒碱米,让江苏沭阳邱谷村的村民“尝”到了致富新滋味;
一部电视剧,让“养在深闺”的湖南张家界牧笛溪村成了“网红打卡地”;
坚信“苦点累点,日子不会差”的云南昆明张顺东夫妇,用拼搏书写下奋发向上的脱贫故事。
23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范长江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考察采访,真切感知人民困苦,才创作出力透纸背的《中国的西北角》。穆青为了写“边区工人一面旗帜”赵占魁,深入主人公的生活亲身体验,观察赵占魁20多天,才塑造出这位淳朴高大、令人爱戴的模范人物。今天,放眼新时代的中国,广阔的基层一线处处有清新的气息,火热的创新创造实践中满是鲜活的故事,广袤的乡村大地书写着更加壮美的画卷。践行“四力”,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创作出更多打动人心的好作品。
24
自信自强,来自于不怕苦、不怕难的积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美好理想,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从湖北襄阳农村青年,到走上“代表通道”的全国人大代表,邮件接发员柴闪闪每一年的建议都与基层劳动者有关;
“最美大学生”刘宸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主动请缨到艰苦边远地区服役,实现自己卫国戍边、历练人生的从军梦想;
“嫦娥五号”探月取壤的征程上,80后、90后已经成为中坚力量;
“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团队,平均年龄34岁,最小的成员出生于1995年……从田间地头到科学前沿,从基层一线到边疆大地,广大青年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勃勃青春向下扎根、向阳而生。
25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新时代以来,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行动,效果已然显现。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被查处,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生态补偿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等制度,群众耳熟能详。
推荐访问:事例 集锦 实用 写材料实用事例集锦(25组) 写材料实用事例集锦(25组) 写材料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