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四川景点导游词(大全9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四川景点导游词(大全9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四川景点导游词篇一
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因“全川未靖”,四川巡抚驻节阆中,四川监察御史也驻节阆中。当时大员们处理公事的所在地即“道台衙门”,位于今阆中市学道街。顺治十八年(1661年),四川临时省会衙门迁至成都。
专家指出:在中国现有的官衙遗存中,仅有县衙,而没有道台衙门。如果阆中的道台衙门一经修复,便在全国具有唯一性。
道台衙门古城压秤的珍品景观
“道台衙门是彰显阆中历史地位的重要建筑群,急需尽快恢复!”早在4年前,省内外的一些重量级古建筑专家便发出了这样的呼声。在此基础上,连续两届阆中市委、市政府都将恢复道台衙门作为重点项目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并着手将原道台衙门旧址上的10000多平方米不协调建筑全部拆除。
道台衙门,古城一个失落的惊叹号
阆中名城研究会副主任李文明告诉笔者:道台衙门是明、清两代界于省、府之间设置的一级重要行政机构,其长官称“道员”或“道台”。当时,四川全省共设置了川北、川南、川东、川西4处道台衙门,它们成为链接省政府与各州、县的桥梁,主要职责是负责考核辖区的吏治,审理大案,督导农桑,整肃税源。从明洪武四年(1371)到崇祯十七年(1644),又从清顺治八年(1651)至民国三年(1914),川北道台衙门设在阆中长达536年,明代辖保宁、顺庆、龙安、潼川三府一州共27县,清代辖25州县。明末清初,因成都战乱,四川省会也设在川北道台衙门内,在阆中行使省政府权利长达20年,并在阆中设贡院,连续4届举行乡试。明代状元杨瞻和清代名宦黎学锦等人,皆分别在阆中作过“道台”。民国元年,改川北道台衙门为川北宣慰署使,张澜先生为首任川北宣慰使。国家一些古建筑专家论证说,如今,在全国遗存官署类文物遗迹中,只有县衙,没有道衙。阆中道台衙门一经恢复后,在全国是唯一的一处。
由此可见,道台衙门标志着阆中在当时的川北具有无法取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的重要历史地位。杨林由等曾见证过阆中道台衙门昔日辉煌的阆中老人介绍说:古城道台衙门的古建筑,大部分毁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少有识之士说:阆中古城能够彰显个性和魅力的地方不多,除了“国宝”张飞庙、待完善的贡院和一批民居院落外,再无压秤的精品景观了,仅凭现有的这些家当是很难满足多数游客的胃口的。道台衙门的历史价值很高,修复后在全国叫得响,属于珍品极品,是不可多得的古城文化生态资源。省委书记张学忠到阆考察,参观道台衙门遗址时,对陪同的阆中市委领导说:“原先这里住的就是我这个级别的官呵!”
修旧如旧,还一座历史文化殿堂
去年以来,阆中名城研究会曾邀请省内外的专家们举行过多次座谈会,认为主色调要凸出明代建筑基调。在规模上,尤其要再现川北道台衙门的宏大气派、古朴自然;内部的局部结构由行政、兵备、粮秣、司法功能部门以及“思政堂”、“柏台亭”、“思豫仓”、“道台井”、“惜阴轩”、“补过亭”、“补拙轩”等既有文化含金量又有可视性的景观构成。
在采访中,笔者还惊喜地发现,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阆中的乡土画家马先达、陈文大等人曾将道台衙门的整个轮廓布局及细微结构画了下来,为如今的恢复提供了难得的依据。
老人们说,道台衙门内的每一处景观都有意味隽永的故事。诸如“思豫仓”,便由咸丰元年的川北道台胡兴仁修建,每年他自捐俸银买谷二百担,贮于仓内以备荒年赈灾之用,堪称一段佳话。
阆中一些文化人士还纷纷建言:恢复道台衙门不单只是一幢古建筑外壳的再现。事实上名研会两年前就呼吁社会贤达和搞收藏的研咳嗽庇兴准备。他们谢绝外地客商高价收购阆中明代官用器物,如四川罕见的楠木几案(为省级官衙用)、楠木二出头官帽椅、书有“举案齐眉”的呈装诉讼公文盒和大量属于明代的窗花、屏风、雕饰诸珍品,还有不可多得的如“风度端凝”、“明经炬典”等巨型匾额,专为提供道台衙门修复后配套使用。
四川景点导游词篇二
【导语】本站的会员“gaojian”为你整理了“四川景点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各位贵宾:
大家好!
一路辛苦了,欢迎到四川来观光旅游,我姓x,是大家这次旅行的全程导游,有着多年山区行车经验的x师付是我们的全程驾驶员。相识是我们共同的荣幸,从现在起,车上的大朋友小朋友,就是我的朋友,你们在四川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一定告诉我,我会尽我的全力帮助大家,同时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的工作。
今天是20xx年的x月x日,在坐的你也开始了四川之旅。四川简称蜀,三国时,蜀国被司马昭灭亡以后,后主刘禅被安置在魏国首都洛阳,过着豪华的生活。一天司马昭在歌舞宴上问他还想不想蜀国,他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乐不思蜀,乐不思蜀,后来泛指在新的环境中得到了乐趣,而不在想回到原有的环境中去了。各位朋友来自xx省,xx省简称x,所以也希望大家通过在四川的几天时间里,发出“乐不思x”的感叹。当然这并不是贬意,只是希望大家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在这里,我先将行程作一下简要的说明:
行程大致就是这样。
四川景点导游词
四川景点导游词导游
关于景点导游词
景点导游词
景点导游词
-->
四川景点导游词篇三
各位朋友,早上好!现在,我就带大家去游览位于南阳市西郊卧龙岗上的武侯词。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草庐,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留下的故址,当年刘皇叔三顾之处,也是历代人们瞻仰和祭把诸葛亮的地方。
他幼年丧父,后随叔父诸葛玄投奔荆州牧刘表。
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便带着弟弟诸葛均在南阳卧龙岗结庐躬耕,过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布衣生活。
但他广交天下名士,满腹经纶,腹藏良谋,隐居求志,宁静致远。
当时的大名士庞德公把他比为一条待时腾飞的`“卧龙”。
汉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拜请诸葛亮,自此,二十七岁的诸葛亮离开了躬耕十载的卧龙岗,参加了刘备的政治集团,后官拜蜀汉丞相,爵封武乡侯,死后溢“忠武侯”,因此历代诸葛亮祠庙均称为“武侯祠”。
据清康熙《龙岗志》记载,武侯祠始建于魏晋后期,经历代的不断修缮和增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今天我们看到的武侯祠,共占地200余亩,殿房150多间,检联70多副,碑刻300余块,是我国纪念诸葛亮最大的古建筑群。
今日的武侯祠保持的基本上是元明的布局风格,其木构建筑多为明、清重建或增建。
祠院依岗而建,南滨白河,北障紫山,地势开阔,势如卧龙。
院内丛竹视讽,松柏森森,潭水清碧,景色宜人,优美的自然风光与脍炙人口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
好了,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武侯祠的人口,大家看这座“千古人龙”石坊,高9米,面阔13.5米,三门四柱,遍体布满雕饰。
“千古人龙”的意思是指诸葛亮是人中之龙,隐喻卧龙岗是藏龙卧虎之地。
大家看这第二道坊为“三顾坊”,清道光年间所立,两面刻有“汉昭烈皇帝三顾处”和“真神人”,是为了纪念刘备三顾纳贤而立。
“士为知己者死”,正是由于刘备这诚恳的三顾,才使得诸葛亮离开了隐居十年的卧龙岗,辅佐刘备,戎马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才能三分天下,成就帝业,诸葛亮因而功高盖世,万古流芳。
刘备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面是实实在在,没有停留在口头上,这个优点可真的值得我们当今的一些领导学习呀!“真神人”三个字,出自苏轼《武候庙记》颂扬诸葛亮的一段话“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穿过三顾坊,走过仙人桥,这条甫道直通山门。
山门为武侯祠正门,古朴端庄,正中券门额上石匾镌刻的“武侯祠”三个大字,系郭沫若先生所题。
过了山门,即进入武侯祠的第一进院落,庭院宽敞,古柏蔽日,青砖墁地,古朴自然。
院中甬道上“三代遗才”石坊与大拜殿相对应。
这里是赞扬诸葛亮的才能和品德可与三代的贤人伊尹、吕尚、傅说等相比。
我们转过来再看“韬略宗师”四个大字,韬略原指中国古代兵书《六韬》和《三略》,后世用来指用兵的谋略,这里也是赞扬诸葛亮的文韬武略的。
-->
四川景点导游词篇四
各位游客:
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因“全川未靖”,四川巡抚驻节阆中,四川监察御史也驻节阆中。当时大员们处理公事的所在地即“道台衙门”,位于今阆中市学道街。顺治十八年(1661年),四川临时省会衙门迁至成都。
从1956年开始,道台衙门被逐渐拆除,阆中税务局、房管处、农机局等单位在道台衙门故地建起职工宿舍。幸运的是,道台衙门的二门现在还保留着,成为昔日威严的临时省会办公大楼的最后见证者,二门上方不知“高寿”的老门枋仍高高在上。阆中决定在旧址上修复道台衙门。道台衙门占地24亩,投资20万元。20年10月设计方案定稿,年底动工。道台衙门古城压秤的珍品景观。
专家指出:在中国现有的官衙遗存中,仅有县衙,而没有道台衙门。如果阆中的道台衙门一经修复,便在全国具有唯一性。
道台衙门古城压秤的珍品景观
“道台衙门是彰显阆中历史地位的重要建筑群,急需尽快恢复!”早在4年前,省内外的一些重量级古建筑专家便发出了这样的呼声。在此基础上,连续两届阆中市委、市政府都将恢复道台衙门作为重点项目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并着手将原道台衙门旧址上的10000多平方米不协调建筑全部拆除。
道台衙门,古城一个失落的惊叹号
阆中名城研究会副主任李文明告诉笔者:道台衙门是明、清两代界于省、府之间设置的一级重要行政机构,其长官称“道员”或“道台”。当时,四川全省共设置了川北、川南、川东、川西4处道台衙门,它们成为链接省政府与各州、县的桥梁,主要职责是负责考核辖区的吏治,审理大案,督导农桑,整肃税源。从明洪武四年(1371)到崇祯十七年(1644),又从清顺治八年(1651)至民国三年(1914),川北道台衙门设在阆中长达536年,明代辖保宁、顺庆、龙安、潼川三府一州共27县,清代辖25州县。明末清初,因成都战乱,四川省会也设在川北道台衙门内,在阆中行使省政府权利长达20年,并在阆中设贡院,连续4届举行乡试。明代状元杨瞻和清代名宦黎学锦等人,皆分别在阆中作过“道台”。民国元年,改川北道台衙门为川北宣慰署使,张澜先生为首任川北宣慰使。国家一些古建筑专家论证说,如今,在全国遗存官署类文物遗迹中,只有县衙,没有道衙。阆中道台衙门一经恢复后,在全国是唯一的一处。
由此可见,道台衙门标志着阆中在当时的川北具有无法取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的重要历史地位。杨林由等曾见证过阆中道台衙门昔日辉煌的阆中老人介绍说:古城道台衙门的古建筑,大部分毁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少有识之士说:阆中古城能够彰显个性和魅力的地方不多,除了“国宝”张飞庙、待完善的贡院和一批民居院落外,再无压秤的精品景观了,仅凭现有的这些家当是很难满足多数游客的胃口的。道台衙门的历史价值很高,修复后在全国叫得响,属于珍品极品,是不可多得的古城文化生态资源。省委书记张学忠到阆考察,参观道台衙门遗址时,对陪同的阆中市委领导说:“原先这里住的就是我这个级别的官呵!”
修旧如旧,还一座历史文化殿堂
去年以来,阆中名城研究会曾邀请省内外的专家们举行过多次座谈会,认为主色调要凸出明代建筑基调。在规模上,尤其要再现川北道台衙门的宏大气派、古朴自然;内部的局部结构由行政、兵备、粮秣、司法功能部门以及“思政堂”、“柏台亭”、“思豫仓”、“道台井”、“惜阴轩”、“补过亭”、“补拙轩”等既有文化含金量又有可视性的景观构成。
在采访中,笔者还惊喜地发现,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阆中的乡土画家马先达、陈文大等人曾将道台衙门的整个轮廓布局及细微结构画了下来,为如今的恢复提供了难得的依据。
老人们说,道台衙门内的每一处景观都有意味隽永的故事。诸如“思豫仓”,便由咸丰元年的川北道台胡兴仁修建,每年他自捐俸银买谷二百担,贮于仓内以备荒年赈灾之用,堪称一段佳话。
阆中一些文化人士还纷纷建言:恢复道台衙门不单只是一幢古建筑外壳的再现。事实上名研会两年前就呼吁社会贤达和搞收藏的研咳嗽庇兴准备。他们谢绝外地客商高价收购阆中明代官用器物,如四川罕见的楠木几案(为省级官衙用)、楠木二出头官帽椅、书有“举案齐眉”的呈装诉讼公文盒和大量属于明代的窗花、屏风、雕饰诸珍品,还有不可多得的如“风度端凝”、“明经炬典”等巨型匾额,专为提供道台衙门修复后配套使用。
四川景点导游词篇五
四川成都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国时期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下面是本站小编带来的四川旅游景点
导游词
,希望大家喜欢。篇一:四川景点导游词
游客朋友:欢迎大家游览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门
我们来到草堂的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的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了。
其实,浣花溪的得名与任氏无关。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为当时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纸为业,他们取溪水来制十色彩笺,“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浣花溪在唐代江阔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风光秀丽,杜甫的一首《绝句》作了生动的描绘:“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成都西面为岷山山脉,古代空气澄净,能远眺雪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浣花溪属长江水系,由此乘船出府河可直下东吴)。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所书。“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这副
对联
,是杜甫《怀锦水居止》诗中的句子,它点明了草堂的地理方位:“万里桥”就在现在的南门大桥,史载三国时蜀相诸葛亮送费韦出使东吴,在此设宴饯别,诸葛亮深感费韦此行路途遥远,联吴抗魏任务艰巨,故说道:“万里之行始于此。”桥因此而得名。草堂正在桥的西边;“百花潭”是浣花溪上游现名“龙爪堰”的地方,它的得名有人说是因为这里水浅滩急,翻涌起一片浪花好似百花开放;又有人说是因当时浣花溪畔花树繁茂,“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陆游诗)花飞花谢,满潭溢香。所以,草堂正在潭的北面。而不是成都现在的百花潭公园,现在的百花潭是清人黄云鹄寻访古百花潭旧址时,听信当地人随口所言而树碑误定的。
步入正门,我们看到整个庭园竹树成荫,绿水萦回,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这正体现出杜甫的诗意:“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大廨
“廨”是官署,古代官吏办公的地方。由于杜甫曾做过左拾遗和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出于尊崇,就把这处建筑作了如此命名。
厅中的杜甫塑像,是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的杰作。这尊铜像呈跪姿,身材精瘦,以较为抽象和夸张的艺术造型,来表现诗人饱经忧患的一生和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在此驻足凝视,似乎感到时光已经倒流回一千二百多年前,诗人正漂泊在江河之上,他跪立船头,手抚诗卷,头部微仰,双眉紧蹙,仿佛正向苍天发出“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的沉重慨叹。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公元720xx年出生于河南巩县,770年因贫病交困,死于湖南湘江的一条船上。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王朝。由于他具有“致君尧舜上”的远大政治抱负,却始终得不到重用,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因此,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当时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和弊端,体验到下层百姓生活的艰辛和困苦,并用诗歌把这一切反映了出来。他传世的1400多首诗,大都是这种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不朽作品。如“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因为杜甫有着深沉而博大的思君、忧国、爱民的情怀,还因为他的诗歌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所以后世把他尊为“诗圣”。叶剑英元帅曾撰书对联评价说杜甫写诗,笔锋直指社会弊端与逆臣贼子,他的爱国忧民情怀与日月同辉而长存天地间。这正是对杜甫的思想及其诗歌创作的极高评价。
大廨东西两壁还悬挂有一副清代学者顾复初的名联。上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意思是:我(作者)与你(杜甫)生活在不同的朝代,试问这人杰地灵的神州河山,古往今来,在众多诗人墨客中,能有几个像你我这样才华横溢、立志报国?但却不能为世所重,只能如蜷龙卧虎,不得伸展凌云壮志!下联“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是说:您杜少陵先生和我一样,也是流寓作客在蜀中,但您却留下了这座伴随着明月清风而流芳千古的草堂,与天地共存。言外之意是同为流寓,我的命运更为不幸,什么也没留给后人,身后只能是形销而迹灭了。可是作者却没有想到,正是因为撰写了这副对联,所以他的名字竟得与草堂共存。这副对联写得非常含蓄婉致而耐人寻味。1958年毛泽东同志游览草堂时在这里仔细观赏,久久沉思。郭沫若称赞它是“句丽词清,格高调永”。您能品出它的独特韵味来吗?”大廨内还可以看到杜甫草堂全景图。杜甫于公元765年春天离开成都,顺长江向东飘泊。诗人离去不久,草堂便毁损颓败。
五代时,诗人韦庄在成都做前蜀政权的宰相,他寻找到“柱砥犹存”的草堂遗址,便“重结茅屋”来表达对杜甫的怀念之情。北宋元丰年间(11世纪),成都知府吕大防再次重修,并把杜甫像画在墙壁上,使草堂具有了纪念祠堂的性质。以后历代,草堂多次重修,其中最大的两次,是在明代弘治十三年(公元1520xx年)和清代嘉庆十六年(公元1820xx年),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
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杜甫当年“诛茅初一亩”的草堂故居,已成为今天供人们瞻仰、凭吊“诗圣”的纪念性建筑群,面积也扩展到240多亩(包括建国后扩建的梅苑与原草堂寺)。由于它既是诗人的故居旧址,又具有纪念祠堂的性质,因此整个园林与建筑便有机地融汇了这两者的特点: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不作雕梁画栋的处理,也不很高大,而是接近于民居;建筑格局则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始终,主体建筑从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到工部祠都在这条线上,两旁以对称的附属建筑相配,其间又有溪流索回,小桥相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重肃穆,又清幽雅洁;漫步其中,我们不仅可以瞻仰凭吊诗圣,表达心中的敬意,还可以返璞归真,发思古之幽情。所以说,草堂是纪念性建筑与园林景观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篇二:四川景点导游词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好,
在这里,我谨代表成都旅行社欢迎大家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到我们美丽的蓉城。现在站在各位面前的这个帅小伙(美丽大方的姑娘)便是大家今后几天旅程中的导游,那就是我,我姓*,大家叫我小*就可以了。为我们开车的司机姓*,*师傅将会和我一起,谒诚的为大家服务,希望能与大家合作的愉快。如果我有什么做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大家尽可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我能回去后认真总结,争取将来做的更好。最后,祝愿大家在即将到来的几天旅途中能玩的愉快,游的尽兴。用我们四川话说就是耍得安逸,玩的巴拾。
相信在座的各位中大部份或全部人都是第一次来成都吧,那么你是否对现在所看到的一切感到陌生,对即将看到和听到的一切充满好奇呢?那么,首先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后几天的行程以及成都市的概况吧(行程略)。记得刚才欢迎大家时我提到一个词——蓉城。为什么我不是欢迎大家来成都,而是说蓉城呢,因为蓉城是成都市的一个别名。那么,这个别名是怎么得来的呢?先不要急,让我们从四川省的概况一步步来了解吧。
四川省面积近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居全国第5位。其中耕地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二,居全国第4位。四川不仅是祖国西南的大粮仓,还是全国四大林区之一,四大药材生产基地之一,五大畜牧区之一。农副产品中,蚕茧,柑桔,油菜和中药材的产量居全国首位。四川人口8329万,占全国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四川还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藏、彝、羌、苗、回、壮、白、满、土家、纳西、布依等14个少数民族。
四川地处内陆腹地,地势险要,西边是青藏高原,北边有秦岭和大巴山,南面是云贵高原,惟有长江水将西边的巫山冲开一道缺口。四川由东部的盆地和西面的高原山区组成,成都处于盆地中心,盆地面积约17万平方面军公里,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四川西部的高原山地平均海拔4000米,是我国第一级阶梯的组成部份,其最高峰贡嘎山达7556米,是我国第二高峰,世界第八高峰。
四川盆地的气候特征可以用12个字来形容: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日照少。年平均气温17度左右,夏季一般为35度,七八月最高时可达39度。夏季雨水较多,年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四川盆地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全年日照数1000——1400小时,平均每天只有3小时左右。
四川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加上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使之自古便有了“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美誉。
综上所述,四川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那么,天府之国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呢?据史书《华阳国志》记载,“天府”一词最早本是一种官名,其职责是专门管理国家的珍宝、宝藏,由于天府一词有了上述一层含义,后人便借来比喻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域。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曾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在这段话中,诸葛亮分析指出,四川虽然地势险要,但盆地内部却全是肥沃的土地,是一块好地方,假如刘备能占领此地,便能促成帝业。在这之后,“天府”一词便成了历代文人学者笔下四川盆地的代名词,进而誉称四川为“天府之国”。
另外四川还被称为“蜀”,关于蜀的来历,史料中记载:蜀就是蚕,因为传说中蜀国最早称王的人叫蚕从,再联系到四川养蚕业发展最早,所以,现在也称四川为“蜀”。那么“四川”这个名字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它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用的呢?在宋朝时,宋真宗对行政区作调整,将川陕路一分为四: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陕四路”,简称“四川路”,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来。
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交通的中心。成都位于四川盆地中西部的岷江中游,面积12.39万平方公里,城区面积近50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万,辖8区12市县。
至今为止,在史料中有所记载的成都,已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据史书记载,最早在成都建城的是春秋战国前期的开明王朝,当时的开明氏九世将国都由樊乡(双流)迁到还只是一片荒地的成都,并借用西周建都的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到岐山,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定名为成都。
公元320xx年,秦国丞相张仪率大军消灭了开明氏的蜀国。秦惠王改蜀国为郡,命张若为蜀郡守,并在此建城.据《华阳国志》记载,当时张若、张仪所筑的秦城,周围十二里,高七丈,城下修有仓库,城墙上筑有哨所、箭楼,城内建有街坊和府衙。秦城分太城和少城两部分,太城在东,少城在西。秦城又有龟城的别称,最早源于扬雄的《蜀本记》,本中记载:“秦相张公子所筑成都,屡有颓坏,有龟行于此,巫师言依龟行迹筑之,而城果就”。然而,宋代时赵汴做出了科学的解释,指出张若所筑城墙亦顺江之势,因成都地势偏东北,所以所修建筑都为顺势而建。从今天的成都也可以看出,大部分街道还是偏向东北方的。
西汉时,成都织绵业相当发达,成为官府税收中的重要来源,为了便于管理,汉王朝特在此设立官员专门管理织绵,所以成都又被称之为“锦官城”,简称“锦城”。
五代后期,蜀国皇帝孟昶(chang)偏爱芙蓉,命百姓在城内遍植芙蓉,每年九月芙蓉花开之际,孟昶便率文武百官登城观赏,有一年在赏花时曾感叹地说:“自古以蜀为锦城,今日观之,真锦城也”。因此,成都又留下了“芙蓉城”的美名,简称“蓉城”。至今,芙蓉花仍是成都市花,市树为植物三在活化石之一的银杏树。
除以上所说的龟城、锦城、蓉城外,成都历史上还被称为“车官城、羊马城和罗城”,这些别名都与成都当时的社会发展有所联系。而成都街道的命名也与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街道的名字便可以看出在这条街上哪种行业居多。比如:打金街、锣锅巷、金丝街、棉花街、署袜街、染房街、浆洗街、烟袋巷、石灰街、盐市口、牛市口、羊市街、草市街、骡马市等等。像这样的街产数不胜数。
成都,自古民风淳朴,一年四季时节不断,民间的传统节日很多,如元宵节的灯会,二月的青羊宫花会,三月的龙泉桃花会,四月的彭洲牡丹会,八月的新都桂花会和十月的菊展等等。这些盛会,物资交流,名小吃展销和民间戏曲演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古老蜀文化的魅力。成都,自古便商业繁华,二十一世纪到来后的今天,成都更是在国家的西部大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未来的成都,必将更加美丽,更加繁华。
篇三:四川景点导游词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来到草堂的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的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说”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了。
其实,浣花溪的得名与任氏观杜甫草堂,值得一游的地方还有红墙夹道、修竹掩映的花径,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草堂”影壁以及风景秀丽、独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体会,就不用我一一介绍了。
谢谢大家!
-->
四川景点导游词篇六
四川景点导游词大全怎么说?作为一个优秀的导游怎么可以不知道四川的名胜导游词呢?请看下面的千里独闯九寨沟景点导游词、黄龙风景区导游词和四川海螺沟冰川导游词吧!
没到黄龙之前,听人说:“黄龙比九寨还要美。”也有人说:“黄龙不如九寨沟。”到底谁的对?我是一个说法也不相信,因为只相信自己的感觉。
车子抵达黄龙脚下,那里的海拔高度大约是3100米左右(具体高度有待确认),天依然是那样阴沉的气色,空中还弥散着浓重的水气,为了以防万一,在包里塞上了雨伞。
不少人在导游的建议之下,都背负了鼓鼓的氧气袋。
对此,我轻轻一笑,不要什么豪言壮语,但就是打定了主意――一定要登上黄龙顶,不要什么氧气包;如果这样的恶劣就不能忍受的话,那以后就没有资格去条件更艰苦,风景更美丽的地方,所以应该刻意地在旅行中锻炼一下。
总以为九寨沟是适合静静坐在那里欣赏和品味的,似乎可以对着美丽的湖水,悠悠地望很久也不觉得疲倦,而黄龙则是不同的。
流水匆匆过,流经沙黄色凹陷的钙化沉积地,盛满一个池子,又继续往下走,去填补下一个空缺,黄龙的特别是在于她流动的美。
好象是谁打开一大瓶好酒,从上倾倒而出,每一个池子就成了天然摆放在那里盛酒的碗。
更不可思议的是,每一个碗中美酒的颜色都不同,有些是浅绿色,有些是黄绿色,又有一些是蓝绿色和晶亮的蓝色,他们成扇型展开,像是排列成松针的造型,组成色彩和谐的画面。
颜色不同表明他们是独立的个体,而整体风格的统一,又证明他们亦是一个合作的团队,而其共同点就是都令人陶醉不已。
“酒不醉人人自醉”,看看时间,我得加快脚步赶路了!
据说,黄龙是全世界仅有的几处裸露的喀斯特地形之一,但黄龙是之中最美丽、壮观的,也是最具有魅力的。
但是,我个人觉得黄龙是太浓缩的景致,小巧的彩池如梯田状星罗棋布,让人联想到不同色彩的玻璃镶嵌成的窗子,又好象是颜色各异的绿宝石随手撒落在金色的绸缎上。
但是,我似乎更喜欢九寨沟里宽阔幽深的高山湖泊。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
先祖侠客曾说过:“黄山归来不看岳。
”作为他的后代的我,可以说“九寨归来不看水”吧!
当沿着木板小径一步步走向黄龙顶峰时,明显感觉到气温的下降,我扛着铝制的三脚架,几乎每走上一段,就要放下歇一会儿,不是因为累,而是因为没有戴手套。
这也是这次旅行总结出的经验:在海拔高的地方(海拔4000米以下),宁可少带一些衣服(这是对喜欢多带衣服的驴友说的),但一定要戴上御寒的手套,特别是在需要携带三脚架等摄影器材的情况。
其实黄龙顶上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样刺骨寒冷,只是觉得空气很薄,空气充满了冰冷的水气,最后200米的路程就因为这个原因,明显放慢了进度。
终于到达了顶峰上的人间瑶池,真的太漂亮了。
我惊喜地为赞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功。
你看,那不是仙境瑶池在翻滚的云彩堆里喷薄欲出吗?!层层祥云千里飞,潭潭碧水万年长!金黄色的岩坡就好象是那重重叠叠的彩云,千朵万朵间捧出一个个精致、美丽、神奇的碧水池;那似乎是凡人所无法靠近的,那似乎是从未曾想象的,那似乎是可以看透过去与现在的地方,因为同样的岩石走过多少年的风化和融蚀,依然怀着满腔热情来迎接流水赋予她新的历史使命。
没有她的执着,我们如何能在今天还能够领略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奇妙景象;没有她的坚强,如何义无返顾地驻守在高寒一方,鞠躬尽瘁;没有她的灵秀,不会塑造出如此美伦美幻的精雕细琢。
没有她的从容,不会让这么多慕名而来的凡人得以靠近,虽然会感到寒气逼人,但是你也会对自己说:“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得来,我挥了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深深吸一口气,所谓吐故纳新,寒冷的感觉有助于让人保持清新的头脑。
看我扛着这么一个家伙的照相机,有人纷纷请我为他们拍照,我也欣然帮助他们达成愿望。
风乍起,烟雾岚蔼中,隐约可见,满山遍野的树木已经开始呈现缤纷美丽的色彩,没想到这里比九寨沟更早得进入了深秋季节,是因为海拔教高,气候寒冷的缘故吧。
沿着栈道,我踏上了离开黄龙的路。
没想到,一路走来,还看到许多高大的常绿植物和色彩鲜艳的植被。
金黄的灌木站在高大的松柏膝下,任意拿手比划一个方框,就能圈出一幅美丽的油画,一点不夸张,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图片展览馆。
我就好象是一个在艺术圣殿门前的崇拜者,感悟自然创造的令人惊叹的美,但是不愿意也不想去敲门打扰她安静的创作,远远地离开一段距离去欣赏她的作品,会产生更多的美感和享受。
光线透过浓密的绿色的树叶投射到低矮的灌木丛中,上面的绿叶是通向太阳的阶梯,她总是昂起头来追随着太阳的脚步,如同夸父一般不遗余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下面,我想应该可以代表扎实努力、默默奋斗的一群人,他们中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阳光的爱抚,但是高大的乔木需要他们的陪衬,这个也是自然自己的法则。
因此,这些灌木将更加依靠赖以生存的泥土,正如许多技术研究人员一样。
而管理者则是为他们创造环境的大树,但在阻挡风雨、承担压力的同时,也挡去阳光的照射的机会。
我喜欢在林子里游走的感觉,这样漫无边际的遐想和瞎想。
有人问我,“一个人旅行,会感到孤独吗?”我想,我能告诉他们的答案就是,“既要享受聚会时的欢愉,也应该留有独处时的快乐。
这样的人生更完整!”
在黄龙,有意思的是,同样的水流过不同的池子,便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这也仿佛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只要能够和平共处,又何须强求他人定要认同你的观点呢?没有必要吧!就象去辩论黄龙与九寨,孰美孰逊的问题,永远没有错与对的绝对标准答案,因为不需要这样的结论,更何况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经验经历、观念观点和思维定式都决定了个性化的判断和选择。
请记住:第一点,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福尔摩斯的形象;第二点,要改变他人之前请先检查自己是否需要改变。
第三点,两个人互相交换自己的一个苹果,那么结果是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交换两个人的思想,那么每个人都有两个甚至以上的不同的思想。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黄龙。
现在由我为大家介绍黄龙。
黄龙,位于潘县境内的岷山主峰雪宝顶山下,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同九寨沟景区一道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黄龙沟长约7公里,景区段4.7公里,宽约1-2公里。
景区海拔3145米-3575米之间,纵坡平均降为8.7%。
黄龙景观的形成与从沟顶端分水岭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有直接关系。
泉水富含碳酸钙类,它顺坡漫流而下,没有固定的河床。
溪水在顺坡而下的过程中,碳酸钙物质逐渐沉淀,形成了以乳白色和淡黄色为基调的钙化景观。
上段和下段因坡地较平缓,碳酸钙流泉遇阻沉积而形成层层叠叠如玉石砌成的池子,地质学上称为泉化台。
黄龙沟的中段是一条约1.5公里长的坡状乳黄色钙化沉积带,称为“金沙铺地”。
黄龙景观以雪山和森林拱卫着无数形态各异的钙化彩池为主要特色,人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些彩池的艳丽奇巧,只好尊奉它人“人间瑶池”。
黄龙,过云人都称之为黄龙寺,因为明朝时驻松潘兵马使朝觐在沟内修建有改善龙前寺、中寺、后寺3座寺庙。
现前寺已荡然无存,中寺仅剩凤音殿,后寺也只有1座院落。
“黄龙”一名则是根据两个古老的传说而来:一是说大禹治水时,有一条黄龙负舟帮助大禹疏通岷江,到了松潘后留在了黄龙沟内。
《松潘县志》记为:“禹治水至茂州,黄龙负舟助禹治水,自茂州而上,始有岷江……后黄龙修道而去,遗五色山水于世,世人建寺,岁岁朝祀。”另一说是古进修有位黄龙真人在此修道成仙而去。
后人为纪念黄龙真人,在沟内修建黄龙寺。
《松潘县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黄龙寺,明兵马使马朝觐所建,亦雪山寺。
相传黄龙真人修道于此,故名。
有前中后三寺,殿阁相望,各距五里”。
两条记载都源于传说,当然也就没有必要去探窟谁真谁假。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儿是先有黄龙沟,后有黄龙寺,,“黄龙”一名肯定与沟内景物有关。
所以本导游还是称之为“黄龙”风景名胜区。
下面我们开始黄龙游览。
黄龙沟口经过的这一条小河就是涪江的源头。
过涪源桥,沿着林间小道进入沟口,迎接游人的第一组梯级水池,被命为“迎宾池”。
它由100多个以蓝色为基调的彩池组成,池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山间石径环绕着池子曲折盘旋,把游人迎进景区,又把游人送往景区深处。
池子周围古树参天,群花争艳;池子的堤埂如玉石、玛瑙铸成,玲珑剔透。
池中清水,湛蓝透绿。
阳光透过树隙照在湖面上,变幻着黄、绿、蓝各种色调。
微风吹过,池中泛起阵阵彩色涟漪,格外清艳动人,这便是人们赞叹不已的“黄龙彩池”的第一处景观了。
告别迎宾池,踏上用木头搭成的人行栈疲乏上,但见左前方一铺碧水从密林中冲出,又从高约10米,宽约60米的崖沿上飞泻而下,在起伏不定的崖壁上几经跌宕,形成数十道梯级瀑布。
有的如帘瀑高挂,云蒸雾腾;有的似断线珍珠,串串滚落。
水瀑后面的崖壁,透视出了金黄色为基调的钙化结晶面,使瀑布更显得富丽堂皇。
如遇朝阳中落日余辉的点染,瀑布还会变幻出不同的色彩,似道道彩霞铺呈在我们眼前。
因此人们给它取了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飞瀑流辉”。
瀑布顶端的彩池,既是瀑布的水源,又是与瀑布迥然不同的景观。
飞瀑是那样的辉煌、奔放,彩池则显得分外宁静,恬静。
它们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共同组成了一道动静和谐而完美的风景线。
缓缓地走过“飞瀑流辉”斜坡,徜徉在五颜六色的彩池群畔,不知不觉到了黄龙沟第二级台阶前。
横亘在游人面前的是一堵宽约40余米、高约10米的乳黄色崖壁,崖壁表面厚厚的钙化层似围幔、似悬瀑,十分壮美。
崖壁表面溪水漫 流,像一层薄薄的轻纱飘飘洒洒地铺展在崖壁上,跌落在金黄色的池盆里。
岩壁下端有一溶洞,高级约1米,宽约1.5米,洞前帘瀑似串串珍珠悬垂,洞内景物隐约可见。
进洞1米处这密密麻麻的钟乳石挡住了去路,还没有人去探测此洞到底有多深。
据地质学者考证,该洞是古代冰川的一个出水口。
因其古老、神秘,于是当地藏民传说它是古时候仙人们净身的地方,因取名“洗身洞”。
传说,凡人如想修行得道,必须先赤身裸体进洞净身,就像汉族地区流行的斋戒前必须沐浴净身一样。
这“至圣至洁”的洗身洞,由钙化物质结晶而成,足在洞内让自然流淌下来的泉水洗涤,可以洗刷掉过去的罪孽和全身的疾病,获得圣洁的身躯。
由于洗身洞富有神秘色彩,当地藏民中又传说不育妇女进洞洗身后可喜得贵子。
此传说颇富吸引力,因而进去尝试者还大有人在,不仅有中国人,甚至还有外国人。
不过我奉劝各位,身体不壮实者千万不要轻易进洞去试,因洞内虽然洁净,但潮湿、阴冷、寒气逼人,经不起此“考验”者,不但达不到“净身”的目的,反而会遭致疾病缠身。
翻越钙化崖壁,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游人面前的是偌大一片坡状钙化景观。
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金沙铺地”的钙化流。
它长约1500米,宽100米左右,据有关专家认定: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同类形态景观中面积最大,色彩最丰富的一处。
坡面的.岩溶层凹凸不平,色调以金黄色为主,间或有乳白色、灰色、暗绿色板块镶嵌其中。
坡面上荡漾着一层薄薄的清流。
由于 水流受坡面鳞状的钙化层而形成变幻莫测的银色涟漪,好似金河泻玉。
零零散散生活在钙化坡地上的一簇簇水柳、灌木丛,以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与强风、劲流抗争,诉说着景观的古老历史。
爬上金沙铺地顶端,俯视整个钙化坡面,竟是两侧低、中间一溜脊梁且表面呈鳞状,宛如一条黄色的蛟龙俯卧在坡面。
到此,诸位一定已经想到,关于“黄龙”的传说故事,不正是源于这条坡状钙化流吗!
位于金沙铺地下半段左侧的盆景池,是一组由近100个彩池组成的彩池部落。
彩池随地势的起伏层层叠置,形态多变。
但它们又是堤坎相连、碧水同源;池中有池,池外套池,宛如一串串割不断。
理还乱的多胞治。
池畔翠柏挺拨,老干悬抓;池中灌木杂陈,花草伴生,又像一个个水中盆景。
综景盆池群落,树水相映、碧水涟涟,确有诗一般的意境。
位于金沙铺地上半段左侧的一组池群,有大小彩池80余个,被名为“明镜倒映池”。
因为池群紧靠沟边林区,由于水平如镜,远山近树,艳阳明月等世间景物,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倒映池中,任凭游客赏玩。
因为有这样特殊的环境,游人除在池边尽情欣赏倒影美景外,还常常以水为镜,对镜梳理打扮一番,或用照相机镜头把水中景物和自己的尊容拍摄下来,对影成双,别有一番情趣。
离开明镜倒映池继续上行,过“迎仙桥”可见左侧又有一组彩色池群掩映在一片茂密的娑罗树丛中,因此命名“娑罗映彩池”。
这里所产的娑罗就是杜鹃。
彩池边的杜鹃品种据统计有20余种之多。
由于杜鹃品种不同,花期也尽相同,花形花色各异。
所以彩池边的杜鹃花从春天开到夏天,绵延不断,有的艳如桃红,有的素如白绢,妖柔艳美,尽映池中。
秋天,经霜的红叶好似满天红霞倒映池中;冬天水竭,如玉的冰花与银装素裹的彩池融为一休,宁静而淡雅。
继续上行,请看,游览道右而又有一大片彩池群,不仅数量众多,且色彩缤纷各逞艳丽,被命名为“争艳池”。
池群计有大大小小的彩池500多个,可说是黄龙沟规模最大的一级彩池群,也是黄龙钙化池景观中色彩最丰富的池群之一。
为什么叫“争艳池”呢?说的是群池中无论从形态大小、颜色、质地等不同角度去观赏,每个池子都有各自的奇特和艳丽之处,真有争奇斗艳的感觉。
从池子的大小看,有大至数亩者,波光潋滟;有小如盆、碟者,玲珑精巧。
从形态看,有的状若荷花,有的形似柳叶,千有效期万别,无一雷同。
从颜色看,有的水色淡绿,有的水色乳白,或显出孔雀蓝、翡翠绿、鹅黄、淡金等斑斓色彩,晶莹剔透,艳丽动人。
从质地看,有的池堤状如金盔,有的池埂亮如银鳞,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彩池中的水底世界更为丰富多彩,任游人去心驰神往地尽情欣赏这大自然造就的奇妙世界。
在争艳彩池对面的树丛中还有“琪树流芳池”和“龙背镏金瀑”等景观,因处于沟边偏僻处,离游览道远一些,所以游客很光光顾。
从争艳池上行到黄龙中寺的一段是林莽灌丛,没有彩池景观。
游览道上仅有宿云桥和接仙桥在迎送过往客人。
黄龙中寺距沟口约3.5公里,距后寺约有1公里。
这黄龙中寺原有弥勒、灵官、天王、大佛、观音等5座殿宇,均为单檐歇式造型,现仅存观音殿旧址1座,供上下游客休息之用。
离开黄龙中寺向黄龙后寺进发,可见路旁有两个较小的小池,一名“簸箕海”,与民间用的簸箕大小差多;一名“马蹄海”,比真马蹄要大好多倍。
这两个黄龙沟内惟一的“海”的池子,其实应列入沟内最小的池子之列。
它凭什么却得“海”了头衔?大家认真的端详一番便会发现个中秘密。
原来,这两个池子虽然面积不大,却深不可测。
按照民间的传说,水深的地方一定是与龙宫相通,或许是哪王开的一道门亦未可知,当然就应该叫“海”了。
簸箕海的西边林莽之中还有一群水池,取名叫“映月彩池”,因位于沟侧林阴中,水面平静,月影倒映,更显清丽明亮。
但白天无月影可赏,所以游客多半是直上黄龙后寺游览“石塔镇海”池和“转花漱玉”池等景点。
来到黄龙后寺,眼一片开阔地,这儿应该算是黄龙沟最大一块平坦地界了。
眼前的黄龙寺看上去已显得十分简陋,只寺门上方那条彩色巨龙十分醒目。
门楣上一块古匾倒引的游人左看右看,不肯离去,似乎杨从中寻找些什么东西。
待近前一看才知道,原来这匾额经过了一番奇特的艺术加工:你从正面看是“黄龙古寺”四个大字;从左面看则变成了“飞阁流丹”四字;从右面看,又变成了“山空水碧”四字,且书法雄浑俊美,题词寓意深刻。
寺前左侧一片杜鹃花丛中一地洞口,外貌不扬,深入洞内,方知里面别有天地。
它便是有名的黄龙洞,又名佛爷洞。
黄龙洞的大小深浅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游人足迹所至约有100米左右,洞内有潺潺清泉,百态钟乳。
进洞10米后,空间逐渐增大,并一间宽50余米、高20余米的大厅。
厅内套有无数小洞。
沿大厅右侧天我石级而上,可见3尊高1.2米的坐佛;另人宝莲灯一盏,以及势欲腾空而起的数条白龙。
据考证,佛像建于明代,由于数百看碳酸泉水的浸淋,塑像表面已蒙上一层淡黄色钙化晶体,不知情者,还会误认为是大自然的杰作。
不过,像这种天人合作的艺术珍品,在世界上也确实少见。
溶洞顶部还有石幔、石瀑、石吊灯等玲珑精致的石钟乳,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每年深秋至次年初春,洞内泉水分别变成了冰笋、冰林、冰幔、冰瀑等自然奇观,又成洞内冬景一绝。
黄龙寺后一大片灌木丛上方,还有一组艳丽奇绝的彩池群,计有大小彩池40余个,也是黄龙沟海拔最高的一组彩池,名为“石塔镇海”池,池群后人们称之为边石坝的台地上,池坝形态各异:有弧形、有扇形,还有裙边形等,参差错落,层叠而上。
似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言的诗。
池水的色调亦随水底沉积物和池坝颜色有深浅而变得多姿多彩。
当阳光高照或白雪掩映的时候,池水会变得更加艳丽动人,勾起游人无限情思。
最叫人称绝的是在两个较大型的彩池中间,分别有两尊石塔和石层露出水面,下半截已被钙化沉淀物淹没。
据考证,石塔和石屋都是黄龙寺遗物,说明这组彩池形成的年代并不长,但眼前场景却给人一种神秘、久远的印象和云雾仙宫的感觉。
可能是因此,人们称黄龙彩池为“人间瑶池”,像天上的王母娘娘居住的地方。
正是:瑶池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处寻?可偏偏在黄龙这人迹罕至的地方找到了。
这便是黄龙景观的圣洁迷人之处。
在石镇海池上部约100米处还有一奇特的彩池。
池面约有2平方米左右,绿树掩映,碧水涟涟。
池水自行旋流,水面泛起圈圈涟漪。
如向池中投以鲜花、树叶,甚至硬币,你们会随着碧水旋转不停,慢慢沉入池底。
这旋转的水流是怎么形成的?大家仔细观察就知:池底有一股泉水涌出,泉水冲出地面的方向正好与池壁成一定角度,泉水随池壁旋转,带动池子里的水跟着旋转,因引出现前述奇观,“转花漱玉池”的名称亦因此而来。
黄龙沟景区的程就此结束。
各位如兴致尚浓,可登上后面的玉翠峰顶鸟瞰黄龙全景,将“玉嶂参天一径苍松迎白雪;金沙铺地千层碧水走黄龙”的奇特美景尽收眼底。
黄龙后寺左侧高坡上建有一观景台,登台暸望,黄龙后寺及石塔镇海全景一览无遗,是拍照留影的理想选择。
下山时我们可从黄友沟左侧森林中开出的游览便道和栈桥下沟去,不仅可以换一个角度欣赏黄龙彩池美景,更可尽情地吮吸森林中富贪负氧离子的新鲜空气。
它会给您疲惫的身躯注入新的活力,让您带着兴奋与满足离开这难以忘怀的“人间瑶池”。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四川海螺沟 参观游览,海螺沟是亚洲最东低海拔现代冰川发现地,海拔2850米。
其大冰瀑布高1080米,宽0.5米-1100米,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高大冰瀑布。
沟内蕴藏有大流量沸热温冷矿泉,大面积原始森林和特高的冰蚀山峰,大量的珍稀动植物资源,金山、银山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贡嘎山主峰脊线以东为陡峻的高山峡谷,地势起伏明显,大渡河咆哮奔流,谷窄水深,崖陡壁立。
在水平距离不足30公里达6500余米的高差形成举世罕见的大峡谷。
海螺沟景区就位于峡谷之间。
这里地形复杂,气候类型特殊,山下长春无夏,郁郁葱葱。
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
山顶终年积雪,年平均气温在-9摄氏度左右。
海螺沟发源于贡嘎山主峰东坡一条冰融河谷,有三大特色: 一是身处山脚,在阳光照耀下,远望终年积雪不化的贡嘎雪山,气势恢宏,光芒万丈,瑰丽辉煌。
二是海螺沟冰川在国内同纬度冰川中海拔最低,最低点为海拔2850米,冰川舌伸入原始森林6公里,冰川与森林共生。
海螺沟冰川是现代冰川,形成于1600年前。
沟内有一宽1000多米的大冰瀑布,直落1080米,举世无双。
冰雪崩时,蓝光闪烁,雪雾漫天,倾泻而下,声动如雷,1-2公里外亦能听见,一次崩塌量达数百万立方米。
堪称自然界一大奇观。
三是在这冰天雪地的冰川世界里,有温泉点数十处,游人可在冰川上洗温泉浴。
水温介于40摄氏度至80摄氏度之间,其中更有一股水温高达90摄氏度的沸泉。
冷热集于一地,甚为神奇。
海螺沟空气纯净,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游览海螺沟,一般需时5日。
游客来此,可打马绥步在森林之中,感受回归自然的乐趣。
-->
四川景点导游词篇七
在美丽的四川盆地西北部,有一个座人杰地灵的城市,这座城市是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唯一的科技城——绵阳。绵阳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有“富乐之乡”,“西部硅谷”之称,也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科研生产基地,先后获得过迪拜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最佳宜居城市等诸多荣誉。
绵阳面积20249.45平方公里,有五百多万人口,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距省会成都仅90公里。绵阳著名的景点有涪江,安昌江沿岸的城市观光带,富乐山,西山,南湖,仙海等景区。还有人民公园,南山公园等休闲去处。绵阳的市树为香樟树,市花为月季,古有“蜀道明珠”的美誉,历史悠久。自公元201年汉高祖设立涪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故称“涪城”“绵州”,后因位于绵山之南而得名绵阳。绵阳是著名诗人李白的故乡,在县级市江油有李白故里,这里是大家旅游观光的好去处,也有助于大家了解历史,了解诗仙李白。在江油,还有为纪念李白而得名的太白大道。
绵阳最有名的小吃是什么呢?许多人早上一大早起床,再开车去很远的地方只为吃到的东西是什么呢?那就是已经有1800多年历史的绵阳米粉了!而开元米粉有堪称最绝,标准的川味——麻辣,加上特制的香料,汤料,酸菜等,口感极佳,吃过之后回味无穷。在绵阳,无论清晨,还是深夜,在大街小巷,街道两旁米粉店都是清香扑鼻。地道的绵阳米粉分为红汤,清汤,对浇三大类。红汤中以牛肉,肥肠味为代表。清汤中以鸡汤,笋子,豌豆,三鲜味为代表。对浇中以鸡汤肥肠,鸡汤牛肉,孙子牛肉,笋子肥肠味为代表。现在我国全国不少地方都有绵阳米粉店,不过想要吃到正宗的绵羊米粉,尤其是开元米粉,还是到绵阳一游吧!欢迎大家到绵阳旅游,品尝美味哦!在江油,还有特色肥肠,在其他地方很难吃到原汁原味的哦!
经过九环线,向北行驶三小时,就到了我出生的地方——平武县。平武位于涪江上游,东邻广元市青川县,南连北川县,西界松潘县,北靠甘肃省,东南接江油市,西北倚九寨沟县,是去九寨沟旅游的必经之处,因而有“九寨沟之门户”的美誉,又因县内有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而得名“天下大熊猫第一县”。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具有云多,雾少,阴天多的特点。平武境内有报恩寺,王朗自然保护区,泗耳自然保护区,小河沟自然保护区,北山公园,龙池坪森林公园,白马民族风情等景区。
下面就让我这个地道的平武人为大家介绍一下平武的各大旅游景点吧!首先是报恩寺。报恩寺坐落于县城东北角,距车站很近。明正统五年,龙安府王玺计划仿照明朝的宫殿修建他自己的府第,因僭越制度未成,后来在正统十一年旨准改建为“报恩寺”,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建成。全寺占地近2.5公顷,以重檐歇山顶的大雄宝殿为中心,前为天王殿,后为万佛阁,左为大悲殿,右为华严藏。寺前广场有华表一对,山门前有石狮一对,山门内有金水桥三座,钟鼓楼分列左右,布局严谨,装饰华丽。是一组兼有宫殿和寺庙特征的建筑群。平武报恩寺在结构形式和建筑艺术上提供了研究明代建筑上下承袭关系的重要实物资料。报恩寺建筑的大木作,多处保留着宋式遗制。为适应防震需求,结构上采取了许多独特的处理手法,所以经历2019年的汶川大地震仍完好无损,现在前来旅游观光的人仍络绎不绝。
然后是王朗自然保护区。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于1965年,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四个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地处全球生物多样性核心地区之一的喜马拉雅——横断山区,保持了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其原始性,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名扬中外。该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7种。该区域是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走廊地带,是连接岷山大熊猫种群的枢纽;植物组成复杂,起源古老,有许多中药材,观赏花卉和森林蔬菜。王朗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是川西北保持你最完整的一片,粗大的冷杉,云杉,红杉直指云天。区内四季皆景,令人流连忘返。夏季平均气温只有12.7摄氏度;秋季红叶满山,层林尽染,景色壮丽;冬季可赏雪,观赏野生动物。在王朗附近,还生活着古老而独特的白马名族,他们的语言,风俗,历史文化与众不同,并保留了原始古朴的文化传统,白马民族风情与王朗的自然风光一起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景区。现在,王朗旅游区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已经形成,正在争取得到归集生态旅游认证机构的认证,成为国内首家被国际认证的生态旅游景区。
大家到王朗可以做哪些生态旅游活动呢?目前开展的有早晨观鸟,穿越原始森林,漫步大熊猫栖息地,观花路线,蘑菇识别路线,登山,野外露营,晚间讲座等,还有青少年夏令营哦!想要一睹王朗真面目的你赶紧来平武吧!在这里,你可以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还能和国宝超近距离接触哦!
该说泗耳自然保护区了。泗耳自然保护区位于泗耳,虎牙两个藏族乡境内。也是以保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环境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该区有大面积原始森林,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云豹,稚鹑,红腹锦鸡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50余种;有珙桐,银杏,红豆杉,连香树,天麻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0余种,是一个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这里还有许多瀑布哦,50米以上的就有5处。因为这里是藏族人聚居区,所以有许多藏族佛教信徒;还有特殊的鬼节和舞牦牛,刺绣和裹脚等手工艺;掌巴,荞饼,猪肚肉,酥油茶等民族特色食品。赶紧来欣赏加品尝吧!
现在是小河沟自然保护区。小河沟自然保护区于1993年建立,也是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占地面积28227公顷,西邻松潘黄龙自然保护区和松潘龙滴水自然保护区,北接王朗自然保护区,西南面为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和小河沟自然保护区共同构成岷山山系保护大熊猫的完整系统。小河沟自然保护区地址结构复杂多样,地貌变化多端,地层有各种少见的岩石。这里风景独特,欢迎大家前来观光旅游啊!在平武县城内还有北山公园和龙池坪森林公园,居住在县城里的人们茶余饭后都会到北山公园享受美好时光。而龙池坪森林公园则在县城北部,境内山峰高峭,山坡陡峻,沟谷深切,公园总面积712.5公顷,林地就有387.2公顷。这里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分流九寨沟东环线旅游线上的游客,同时满足邻市,县的游客旅游需要。
讲完了旅游景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平武有哪些特产吧!平武最有名的特产应该就是黑木耳了。平武的木耳是纯天然的,全部人工种植,采收,加工,包装,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你要在其他地方买到平武生产的木耳,那价格可要贵好几倍呢!平武特产中还有老腊肉,核桃,板栗,柿饼,南坝凉粉,蕨菜,蕨根粉条等。平武的老腊肉和北川老腊肉齐名,这种肉不惧怕时间的考验,反而时间越长味道越好,口感越好。有了老腊肉,就不用管市场上一路飙升的猪肉价格了。平武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于盆地地区,适宜核桃生长,无论是产量或品质都优于其他县市。而且平武的核桃体内农药含量几乎为零,是最理想的补脑食品。平武的板栗口感好,粉质细腻,吃起来糯性强,同时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吃法有好多种呢:直接生吃,脆脆的;晾一晾快干了吃,甜甜的;吵着吃,酥酥的;做成面果子,又是另外一种味道了;还可以和肉类一起炖食。平武的柿饼味道纯正,甜度高,但不腻;肉质红润,口感好,极易化渣;品质上乘,无农药污染。当你坐车经过汶川地震时几乎不复存在的南坝镇时,你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凉粉儿,凉粉儿,哪位买凉粉儿?”通常还不等这叫卖声结束,所有的凉粉已经全部售出。南坝的凉粉儿就是有这么火,就是有这么抢手。许多人办酒宴时,都会天不亮驾车到南坝去,就只为抢到南坝的凉粉儿。所以你一定要寻个机会品尝一下这道美食哦!
这就是我的家乡,我最爱的家乡。在这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人,他们真诚善良,勤劳朴实,团结友爱,热情好客。亲爱的同学朋友们,你们对我的家乡——平武是不是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了呢?现在的你,有没有一种想马上到平武旅游的冲动呢?不要犹豫了,利用你的假期,赶紧来一睹平武的真面目吧!亲爱的远方的朋友们,来到我最爱的家乡,来感受我家乡人民的真挚与热情,来享受我家乡人民带给你的温暖与快乐,来欣赏我家乡亮丽的风景,秀美的山川,时而奔腾时而温柔的河流和独特的民风吧!来到这里,你一定不会后悔;来到这里,你一定会流连忘返;来到这里,你一定会被这里的真与美打动;来到这里,你一定会渴望融入这里的山川草木中;来到这里,你会真切地感觉到大自然呼吸的频率;来到这里,你才不枉此生!
四川景点导游词篇八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
在这里,我谨代表成都旅游行业欢迎大家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到我们美丽的蓉城。现在站在各位面前的这个帅小伙便是大家今后几天旅程中的导游,那就是我,我姓xx,大家叫我小xx就可以了。为我们开车的司机姓xx,xx师傅将会和我一起,谒诚的为大家服务,希望能与大家合作的愉快。如果我有什么做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大家尽可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我能回去后认真总结,争取将来做的更好。后,祝愿大家在即将到来的几天旅途中能玩的愉快,游的尽兴。用我们四川话说就是耍得安逸,玩的巴拾。
相信在座的各位中大部份或全部人都是次来成都吧,那么你是否对现在所看到的一切感到陌生,对即将看到和听到的一切充满好奇呢?那么,首先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后几天的行程以及成都市的概况吧(行程略)。记得刚才欢迎大家时我提到一个词——蓉城。为什么我不是欢迎大家来成都,而是说蓉城呢,因为蓉城是成都市的一个别名。那么,这个别名是怎么得来的呢?先不要急,让我们从四川省的概况一步步来了解吧。
四川省面积近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居全国第5位。其中耕地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二,居全国第4位。四川不仅是祖国西南的大粮仓,还是全国四大林区之一,四大药材生产基地之一,五大畜牧区之一。农副产品中,蚕茧,柑桔,油菜和中药材的产量居全国首位。四川人口8329万,占全国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是中国人口多的省。四川还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藏、彝、羌、苗、回、壮、白、满、土家、纳西、布依等14个少数民族。
四川地处内陆腹地,地势险要,西边是青藏高原,北边有秦岭和大巴山,南面是云贵高原,惟有长江水将西边的巫山冲开一道缺口。四川由东部的盆地和西面的高原山区组成,成都处于盆地中心,盆地面积约17万平方面军公里,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四川西部的高原山地平均海拔4000米,是我国级阶梯的组成部份,其峰贡嘎山达7556米,是我国第二高峰,世界第八高峰。
四川盆地的气候特征可以用12个字来形容: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日照少。年平均气温17度左右,夏季一般为35度,七八月时可达39度。夏季雨水较多,年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四川盆地是全国日照少的地区之一,全年日照数1000——1400小时,平均每天只有3小时左右。
四川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加上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使之自古便有了“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美誉。
综上所述,四川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那么,天府之国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呢?据史书《华阳国志》记载,“天府”一词早本是一种官名,其职责是专门管理国家的珍宝、宝藏,由于天府一词有了上述一层含义,后人便借来比喻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域。历史上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曾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在这段话中,诸葛亮分析指出,四川虽然地势险要,但盆地内部却全是肥沃的土地,是一块好地方,假如刘备能占领此地,便能促成帝业。在这之后,“天府”一词便成了历代文人学者笔下四川盆地的代名词,进而誉称四川为“天府之国”。
另外四川还被称为“蜀”,关于蜀的来历,史料中记载:蜀就是蚕,因为传说中蜀国早称王的人叫蚕从,再联系到四川养蚕业发展早,所以,现在也称四川为“蜀”。那么“四川”这个名字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它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用的呢?在宋朝时,宋真宗对行政区作调整,将川陕路一分为四: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陕四路”,简称“四川路”,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来。
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交通的中心。成都位于四川盆地中西部的岷江中游,面积12.39万平方公里,城区面积近50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万,辖8区12市县。
至今为止,在史料中有所记载的成都,已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据史书记载,早在成都建城的是春秋战国前期的开明王朝,当时的开明氏九世将国都由樊乡(双流)迁到还只是一片荒地的成都,并借用西周建都的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到岐山,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定名为成都。
公元311年,秦国丞相张仪率大军消灭了开明氏的蜀国。秦惠王改蜀国为郡,命张若为蜀郡守,并在此建城。据《华阳国志》记载,当时张若、张仪所筑的秦城,周围十二里,高七丈,城下修有仓库,城墙上筑有哨所、箭楼,城内建有街坊和府衙。秦城分太城和少城两部分,太城在东,少城在西。秦城又有龟城的别称,早源于扬雄的《蜀本记》,本中记载:“秦相张公子所筑成都,屡有颓坏,有龟行于此,巫师言依龟行迹筑之,而城果就”。然而,宋代时赵汴做出了科学的解释,指出张若所筑城墙亦顺江之势,因成都地势偏东北,所以所修建筑都为顺势而建。从今天的成都也可以看出,大部分街道还是偏向东北方的。
西汉时,成都织绵业相当发达,成为官府税收中的重要来源,为了便于管理,汉王朝特在此设立官员专门管理织绵,所以成都又被称之为“锦官城”,简称“锦城”。
五代后期,蜀国皇帝孟昶偏爱芙蓉,命百姓在城内遍植芙蓉,每年九月芙蓉花开之际,孟昶便率文武百官登城观赏,有一年在赏花时曾感叹地说:“自古以蜀为锦城,今日观之,真锦城也”。因此,成都又留下了“芙蓉城”的美名,简称“蓉城”。至今,芙蓉花仍是成都市花,市树为植物三在活化石之一的银杏树。
除以上所说的龟城、锦城、蓉城外,成都历史上还被称为“车官城、羊马城和罗城”,这些别名都与成都当时的社会发展有所联系。而成都街道的命名也与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街道的名字便可以看出在这条街上哪种行业居多。比如:打金街、锣锅巷、金丝街、棉花街、署袜街、染房街、浆洗街、烟袋巷、石灰街、盐市口、牛市口、羊市街、草市街、骡马市等等。像这样的街产数不胜数。
成都,自古民风淳朴,一年四季时节不断,民间的传统节日很多,如元宵节的灯会,二月的青羊宫花会,三月的龙泉桃花会,四月的彭洲牡丹会,八月的新都桂花会和十月的菊展等等。这些盛会,物资交流,名小吃展销和民间戏曲演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古老蜀文化的魅力。成都,自古便商业繁华,二十一世纪到来后的今天,成都更是在国家的西部大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未来的成都,必将更加美丽,更加繁华。
四川景点导游词篇九
各位贵宾:
大家好!
一路辛苦了,欢迎到四川来观光旅游,我姓x,是大家这次旅行的全程导游,有着多年山区行车经验的x师付是我们的全程驾驶员。相识是我们共同的荣幸,从现在起,车上的大朋友小朋友,就是我的朋友,你们在四川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一定告诉我,我会尽我的全力帮助大家,同时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的工作。
今天是20xx年的x月x日,在坐的你也开始了四川之旅。四川简称蜀,三国时,蜀国被司马昭灭亡以后,后主刘禅被安置在魏国首都洛阳,过着豪华的生活。一天司马昭在歌舞宴上问他还想不想蜀国,他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乐不思蜀,乐不思蜀,后来泛指在新的环境中得到了乐趣,而不在想回到原有的环境中去了。各位朋友来自xx省,xx省简称x,所以也希望大家通过在四川的几天时间里,发出“乐不思x”的感叹。当然这并不是贬意,只是希望大家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在这里,我先将行程作一下简要的说明:
行程大致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