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匠精神培训小结【三篇】
精神,是汉语词语,拼音是jīng shén,意思是描述有智动物特别是人类的内在现象的名词,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师工匠精神培训小结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教师工匠精神培训小结3篇
【篇1】教师工匠精神培训小结
高校年轻教师要有“工匠精神”作者:冯丹丹 赵丽君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31期
摘要:高校年轻教师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有用人才的后备力量,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要常怀一颗“匠心”,精通一门“匠艺”,打造一批“匠品”,为成为“工匠型名师”而不懈追求,为培养“工匠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高校教师;工匠精神;匠心;匠艺;匠品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1-0009-02
“匠”代表着专注,代表着吃苦耐劳,代表着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一种精神理念,是工匠的良心体现。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范畴中的一种,是新时代从业人员对职业的态度和精神理念。工匠精神有重要的学习价值,发扬工匠精神不仅有利于高效率完成本职工作,也可提升工作人员的素养和能力。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有用人才的重担,更应具备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工作中以极致的态度注重细节、爱岗敬业、追求卓越。
一、要常怀一颗“匠心”
全国劳动模范胡双钱说道:“你要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凡,专心爱上自己的工作,我相信任何一个努力过的人,都能成为大国工匠。”这对我们保持什么样的工作心态很有启发意义。我们年轻高校教师有朝气、有锐气、有劲头,但有时在工作上会心浮气躁,尤其是处理具体特别是重复性事务时缺少耐心和定力。就拿高校辅导员一职来说,工作极为琐碎,初步接触时往往会犯一些细节性错误。烦琐的学生工作尤其是各种表格的填入,对正确性要求极高,每一处用词、数字错误,都会造成很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杜绝心浮气躁,应沉下心来,认识到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性,为了学生,为了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尽善尽美做好学生工作。不论是用丰富的学识教育人,还是用先进的思想引领人,都应将一颗匠心投入到工作中,怀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
【篇2】教师工匠精神培训小结
【两会与我】教师需要“工匠精神”吗(深度好文)民小编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
小编特意查了字典,“匠”,《说文》里的解释是“从匚(fang,盛放工具的筐器)从斤(斧),木工也”,《楚辞·哀命》里注“教也”。现代字典里有这样三种解释:1)有手艺的人;2)灵巧、巧妙;3)具有某一方面熟练技能,但平庸板滞,缺乏独到之处,比如形容人“匠气”。过去说不做“教书匠”,为啥呢?那么今天说需要“工匠精神”,又是为啥呢?
匠气做产品,匠心出作品
雕刻大师高应美,雕琢一堂不足十平米的六扇格子门,用了17年。
开工仪式之后,高应美四处挑选磨刀石,用以制作和打磨起雕刻工具。工具多达100多种,最小的只有头发丝粗细,每一件都经他亲手制作和精心打磨。这一过程,竟不可思议地花了3年。
雕刻的门板厚7厘米,在这点空间里,高应美镂空浮雕出6个层次,180多个人物,人物神态各异,肌理细致入微,衬以战马腾龙、花鸟树石、山水房舍等景物。每一刀一斧都是殚精竭虑的选择,每一渣一屑都是恰到好处的舍弃,让木材的每一个方寸都达到圆满的境界,一个败笔,一扇门就毁了。
最后一道工序是贴金。高应美又花了1年的功夫细心敲打出薄如蝉翼的金箔,然后选无风无雨太阳正好的天气,用头发做成的刷子小心地刷上金箔,轻巧得甚至不能有大气呵出,而且每一片金箔之间不能看见一丝接头的痕迹。
同样传奇的还有兑付工钱的方式。根据雕刻进程,最初的工序是粗活,就用凿出的一两木渣兑换一两银子,而后是一两木屑兑换一斤银子,最后到第六层镂空时,是细之又细的活,用一两木粉兑一两黄金!
因了大师的专注和执念,这堂格子门充满了生命质感,千百年来一直挺立在那个小村落里,闪烁着幽光。
一个工匠,凝聚毕生的梦想、心血和才情,用生命中最鼎盛的十七年,成就一个传奇。忙忙碌碌的世间,永远有遵从自己内心节奏的行路者。因为慢,他们落后于时代的脚步,却最终留下了清晰的印记。
职业无贵贱,除了身份的外壳不同,其内在的核心气质是一样的:大家都是“匠人”。但同是匠人,手艺有高低,格局有高下。匠,分匠气与匠心。前者意味着机械、重复、固执和守旧,后者则意味着执着、专注、完美和情怀;前者重斧凿之气,后者浑然天成;前者重技术,后者重艺术;前者做产品,后者出作品。
取法匠气,只能是个亦步亦趋的技工。就教育而言,多成“教书匠”,“虽小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取法匠心,才有可能成为“巨匠”,就教育而言,才有可能成为“人师”,他们适应各种变化,创造诸多可能,匠心独运,让教育达到一种审美境界。
是故,师者,当怀一颗匠心。
word/media/image1_1.png
匠心,是一颗纯粹的心
匠心就是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始末如一,初心不改。他们秉持“一生只做一件事”,永远记得为了什么而出发,执着而纯粹。高应美终其一生都在雕刻,追求的是“极简的纯粹”,将简单如斯的产品做得臻于化境。
对于教师,匠心就是一颗纯粹的教育心,并一以贯之。于漪老师一生秉持“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初心,本色不改,在喧嚣中独守一片平淡,在繁华中坚持一份简单。她的内心疆域清澈澄明,栖息着一颗晶莹宁静的灵魂,有着非凡的穿透力。身为教师,只为教育这一事,且让我们就专注地做好这一件事。
持一颗初心,念兹在兹,何曾或忘?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匠心,是一颗创造的心
“技”的表现启示着“道”。匠人的工作多以重复居多,但出色的匠人,能从重复中发现其中的“巧”,自出心裁,这便是创造。创造是旧经验的新综合。有人看到毕加索把同一题材画了又画,忍不住好奇地问:“是否有很多人向您订购这一题材的画,难道有那么大的需求?”毕加索淡淡然回应:“问得好愚蠢!光线每分钟不一样,每天也不同,所以我画出来的也总是新题材。”
“道”的生命进之于“技”。在《养生主》里庄子有一段精彩的描写:“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面对梁惠王“善哉!技盖至此乎”的喟叹,庖丁淡淡然回答“道也,进乎技矣。”
教育,看似重复劳动,其实重复中充满了各种可能与变化,决定了这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劳动。师者只有心中有“源头活水”,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天光云影”。从这一点而言,教育就是艺术。知道教育是一门艺术,他的教育就是艺术作品。行者无疆,作为教育路上的行者,其追求是无止境的,那是技与艺的完美结合所达到的一种高度,由技入道,道技结合,让教师自身享受这种人生。
匠心,是一颗极致的心
心匠自得为高。作为匠人,最典型的气质,是追求完美和极致,对自己的手艺,拥有一种近似于自负的自尊心,并为此执着努力,但求做到精益求精。匠心,往往意味着慢,但这背后隐藏着的是专注和对完美的追求,一丝不苟,苦心孤诣,即便做到99%尚不满意,竭力做到99.99%,因为他们认为伟大从不可能诞生于凡俗。
“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坚持取最高标准做美食,他认为稍不留意就可能错过食材炮制中须臾可逝的“美味瞬间”。在他的店里,一条章鱼在被加工之前要先接受50分钟的按摩;学徒们要从拧热毛巾而不被烫到手开始,然后才能学习如何用刀和料理鱼。
这样经过10年之后,才会开始让他煎蛋;鱼的料理、汤的火候、菜的顺序更是讲求严苛。如此,做出了值得顾客“花一辈子等待的美味”。小野二郎说,他很享受作品在手里升华的过程,他也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努力达到巅峰,虽然不知道巅峰在哪。
真正的匠人,把自己的手艺当做一种信念,用毕生的心血和张扬的才情赋予它撼世的生命力,达到诗意与世俗的完美融合。
对此,纪伯伦曾有过一段经典描述:“从你的心中抽丝织成布帛,仿佛你的爱者要来穿此衣裳;热情地盖造房屋,仿佛你的爱者要住在其中;温存地播种,欢乐地收刈,仿佛你的爱者要来吃这产物;用你自己灵魂的气息,来充满你所制造的一切。要知道一切受福的古人,都在你上头看视着。”
师者,也需要像工匠一样热爱自己做的事,并追求完美,将自己的理解和美学价值赋予其中,自成境界。虽难以臻于至善,但那份无限趋近至善的感觉会让自己感到欣慰和自足。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匠心,是一颗自由的心
瑞士钟表业的奠基人布克,能轻松地制造出日误差低于1/100秒的钟表。后因宗教问题被囚禁,这期间他却连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也制作不出来。对此,布克这样认为:“一个钟表匠在不满和愤懑中,要想圆满地完成制作钟表的1200道工序,是不可能的;在对抗和憎恨中,要精确地磨锉出一块钟表所需要的254个零件,更是比登天还难。”
由此他还推断,能够建造工程浩大、建造精细、连一片小小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的金字塔的人,“绝不会是奴隶,而只能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
自由,方能自在,心怀虔诚。有“寿司之神”美誉的小野二郎说,他热爱这门职业,自己一捏寿司,就感觉站在了舞台的中央,自己经常会在梦里幸福地捏寿司,还会被一个个奇妙的捏寿司的创意惊醒。小野二郎构筑出了一个自在的世界,风月无边。
自由,方能畅达。教育,寻求的是心灵的抵达,需要师者怀有虔诚的心,并倾心投入,让自己也让学生“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因为虔诚,所以投入;因为自由,所以快乐。乐,也就不会疲;乐此,也就不彼。这样,师生同在教育的沃野里自由地成长。
匠心,是一颗宁静的心
咫尺匠心难。与众不同的东西,在制造过程中往往是枯燥的、重复的和机械的。卓越的背后,是献身于作品的那种神圣的孤独和寂静的苦行,用平静抵挡红尘喧嚣,用从容抵抗繁华诱惑,超然不群。
静者心多妙,宁静方能致远。静,是在平淡中积蓄力量,是一种比动更为重要的力量,经得起恒久的等待和磨砺。名满天下的罗丹并不像世人想象的那般洒脱、疏狂,而只是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画室之中的老人。李宗盛可以称得上是音乐创作的天才了,而他却说“天分我还是有的,我有能耐住性子的天份”,他认为“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己熟”。倾注了时间和心血,累积出的必然是超凡价值。
在“效益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的今天,一切以速度计,慢就意味着落后,落后就意味着被淘汰。一扇门在今天,一个师傅三四天肯定完成了,要不他就揽不到活计。但经过时间的沉淀,我们会发现,与三圣宫的格子门同时代的门、比它晚很多的门、现在生产没多久的门,大都坏了朽了,而高应美的门却恒久不朽。在时间的洪流里,遵从自己的内心节奏,是否真的输了?恢弘的历史回声里,有着公正的答案。
其实,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内心宁静的时刻展开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更需要一颗活泼而宁静的心。只有把心归于宁静并坚守这份宁静的师者,才能寻找到它的本真和美好。世界再嘈杂,师者的心必须是宁静的,在安静中找到力量,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如匠人一般坚信: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匠心,是一颗有情的心
一个出色的匠人,面对自己的作品,心中有神,诸相庄严。对于匠人,所有精工制作的对象,最珍贵、最不能替代的只有一个字“人”,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所以,一个真正的匠人,必定独具情怀,面对大自然赠与的素材,得先成就它,它才有可能成就自己。在他们眼里,作品就是自己。
比如一个真正的花匠,他对待花草,不止于只是一株株的植物,而是能看到花儿绽放、草儿依依的美,看到生命的时序。那种盈盈于怀的匠心,才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花匠。比如一个真正的木匠,在他眼里,每块木头都是有用的——平整的木头可以做椅面,较长的可以做椅腿,短木可以做横档,连一块小木头,也可以做加固的木楔。因着对对象的倾世情怀,大匠眼中无弃材。
倘若教育中,教师对孩子也是这般的珍视,以对待孤品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必定能为他们营造局部的晴天。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柔情,唤起学生对美好的追慕和期待,并用慢速快门来曝光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美。
“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其创作亦难尽善尽美。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
这是朱光潜先生对艺术家的一段精妙论述。其实,这同样适用于教师,一个教师若没有诗心,便难以萌发美好的教育理想;若没有匠心,美好的教育理想多半流于空想。惟其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才能实现教育的尽善尽美。
【篇3】教师工匠精神培训小结
教师当有工匠精神
范光侠;
【期刊名称】《信息周刊》
【年(卷),期】2018(000)004
【摘要】当前,各行各业都在学习和践行工匠精神,教师,尤其是职业院校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工匠,应当具有“工匠精神”,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一线人才。
【总页数】1页(1-1)
【关键词】教师;教书育人;工匠精神
【作者】范光侠;
【作者单位】枣庄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G
【相关文献】
1.“工匠精神”引领下高校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渗透研究 [J], 熊亮
2.以培育工匠精神涵养教师职业精神 [J], 袁亮
3.以伟大民族精神引领高校教师工匠精神培育 [J],
4.浅谈职业学校教师工匠精神的提升 [J], 马玲花
5.浅议五年制高职校教师的"工匠精神" [J], 蒋文吉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上一篇:学校国庆期间安全教育三篇
下一篇:个人缴纳党费情况说明范文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