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五篇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篇
第一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寻求“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通过操作、画图、填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动手操作法、、观察比较法、合作交流法,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想象、讨论、等一系列过程中动口、动手,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借助多媒体课件、表格、画图白纸等教具来辅助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用图示法记录“怎样打电话省时”的思考过程。
2、辨析各个方案,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并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听音乐,猜歌名”,引出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
一、情景激趣
师:话说羊羊运动会上,狡猾的灰太狼暗地里散播了一种超级病毒,在场的187只羊(板书)无一幸免,其中还包括来自未来草原的7只贵宾羊。据说这种病毒会在今天中午12点整(根据上课时间确定)准时爆发,致使羊变成披着羊皮的狼。
怎么办呢?村长慢羊羊急中生智,立马研制了解药,他需要通知这187只羊,用什么办法通知呢?
生:打电话
师:村长慢羊羊也准备采用打电话的方式来通知。(板书:打电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众多通讯方式中择优出“打电话”,明白“打电话”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
二、谈话引入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组织了一个15个人的合唱队。星期天,李老师接到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
2、学生汇报想法。
三、探究新知 1、同学们独立思考,把所知道的方法都列出来,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你领悟到什么了没有? 2、反馈。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各种方法都列出来,作比较,经历优化的过程]
方案1:15分钟。
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
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
方案2(3):4组(4、4、4、3)(要6分钟)
方案2(4):3组(6、5、4)(要6分钟)
方案2(5):5组(5、4、3、2、1)(要5分钟)方案3:相互转告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第二种方案的帮忙转告。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都列举并比较了哪几种方案,认为哪种方案最好。]
四、优化记录方式
师:刚刚老师收集了几种不同的方案,我们一起来看看。
(展台展示文字记录和画图记录两种记录单。)
师:这两位同学分别用文字和画图的方法记录了打电话的过程.你们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画图的方法看上去简单又清楚。
师:有请设计师×××闪亮登场!请你在标出时间的同时,说一说打电话的过程。
学生汇报,老师同时用学具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在学生多种记录方式中,通过对比优化打电话记录方式。在学生的自主发现中较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五、发现规律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先出示空表,边问边填完整。)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第几分钟通知的人数,是前一分钟通知人数的2倍。)按照这个规律, 第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第6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 2分钟一共通知( 3 )人
3分钟一共通知( 7)人
4分钟一共通知( 15 )人,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
5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6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
这样通知50人最少需要花多少分钟?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演示回顾最优方案,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同时打电话的过程和通知的队员成倍地增加。]
六、优化方案
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列举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你觉哪一种方法最好?(学生说后)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好?
[设计意图:小结打电话最优方案,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七、拓展延升
大家好,在刚刚召开的羊村会议上,我把解药发给了到会的代表们,现在我只需要通知187只羊来领解药.打电话至少需要多少时间呢?
[设计意图:课尾练习,让学生应用刚理清的表格数据解决新问题,从而反过来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八、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知道只要人人都行动起来,工作效率会更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各项工作中都动起手来,节时间,提效率,为建设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九、课后作业
完成相应的小练习册上《打电话》这一小节的练习题。
十、板书设计: 打电话 方案1:逐个通知 方案2:帮忙转告
方案3:相互转告
十一、课后反思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以人为本”、“目中有生”,始终把学生当作口语交际的主人、训练的主体,积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安排时间,搭建舞台,提供表现的机会。
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打电话”既是日常生活中典型的口语交际活动,又是体现人际关系的极好事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积极营造共同学习、探究、研究提高的环境氛围,充分利用对话形式、交互式等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充分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沟通、学会互助,互助有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二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练习反思中得到提升
一班一组 乔柏林
——五年级数学下册《公倍数和公因数》
单元练习的分析讲评的微课教学设计
(一)全班交流,解难释疑。
1. (PPT展示学生的错误解法)下面我们来分析典型错题1
师:你能找出他们错在哪儿吗?学生找出解题中的错误。
小结:错误原因——没有审清题意。
2.师:那你有什么好方法来帮助他们审题?(圈一圈、画一画)
3.找出题目中关键词句。
4.根据关键词句来分析一下题意。
5.画图再次帮助理解题意。
6.指名改正错题。
7.比较这题与平时做的题有什么不一样?(一般先求第一个问题,这题先求到第二个问题。)
强调:解题时我们思维不能定势,要注意细微差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解题后反思,能促进学生的理解从一个水平上升到更高的水平,促使他们从新的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与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揭示问题的本质,探索一般规律,同时也有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建构“数学模型”, 明晰解题思路:
总结一下,解决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实际问题时,关键要弄清什么?(弄清题中要求的是两个数的公倍数还是公因数。)
(三)平行补救练习:(PPT出示)
比较分析下面两题分别求的是两个数的公倍数还是公因数?
1.用长是15厘米,宽是9厘米的长方形瓷砖铺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至少是多少厘米?
2.一张长是18厘米、宽是1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裁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且不许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从批改中发现学生知道求公因数或公倍数的方法,但是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混淆,说明对它们的理解不够透彻,所以导致解题思路的错误,因此设计这样一组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边长与长和宽的关系,切实理解一个“为什么”,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公因数与公倍数的区别,在比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抽象出简单的数学模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互助学习,既可以为接下来的全班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又能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四)提升练习:(PPT出示)
把32块水果糖和49块巧克力平均分给书画组的同学,结果水果糖剩2块,巧克力剩4块。这个组最多有几位同学?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解题方法。
比较:这一题与之前的题目有什么不一样?(没有正好分完,有剩余。)
小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往往都很复杂,但只要我们审清题意,然后认真思考,就一定能轻松解决。
(设计意图:拓展提升题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提高。)
第三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四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数学《探索图形》教学设计
但汉城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正方体特征。
2通过观察、列表、想象等活动经历“找规律”过程,获得“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体会分类、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思维的活动经验。
3在相互交流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及时自我修正、自我反思,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从简单的情况找规律,解决复杂问题的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规律的归纳方法。
教学过程:小正方体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发问题
1.复习正方体特征
课件出示:
棱长1厘米
(1)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什么图形?
(2)你对正方体有什么认识?
2.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
(1)如果这个正方体是由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它是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2)如果把这个大正方体的表面涂上颜色,需要涂几个面?
(3)请你们想象一下,这些小正方体会有几个面被涂上颜色?如果根据涂色的情况给这些小正方体分类,你想怎样分?
(4)每一类小正方体有多少个呢?如果请你来数一数,你有什么感觉?
(5)这个图形太复杂了,我们数起来不方便。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先研究简单的图形,发现规律后,再利用规律去解决复杂的图形。
(2)探索规律
1.发现规律
(1)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比较简单,我们容易找到答案?
(2)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三个图形,看看有什么发现?
① ② ③
(3)四人一组,小组合作探究
①用正方体学具摆出相应的图形
②观察每类小正方体都在什么位置
③把结果填在记录表中
④观察记录表中的数据,能否找到规律
记录表如下:
每条棱上块数
三面涂色的块数
两面涂色的块数
一面涂色的块数
没有涂色的块数
①
②
③
(4)汇报交流
①适时提问:怎样计算没有涂色的块数?
②初步发现规律
三面涂色的块数
两面涂色的块数
一面涂色的块数
没有涂色的块数
①
8
0
0
0
②
1×12=12
12×6=6
13=1
③
2×12=24
22×6=24
23=8
2.验证猜想
(1)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你能猜想一下第④个,第⑤个大正方体的结果吗?
④ ⑤
3.总结归纳
I)文字表示
(1)三面涂色的在正方体顶点位置,因为正方体有8顶点,所以都有8个.
(2)两面涂色的在正方体棱上除去两端的位置块数,因为正方体有12棱,
所以有(每条棱上小正方体块数-2)×12个
(3)一面涂色的在正方体每个面除去周边一圈的位置,因为正方体有6个面,
所以有(每条棱上小正方体块数-2)2×6个
(4)没有涂色的在正方体里面除去表面一层的位置,所以有(每条棱上小正方体块数-2)3个
II)字母表示
若用n表示大正方体每条棱上小正方体块数,则小正方体涂色规律为
a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8
b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n-2)×12
c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n-2)2×6
d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n-2)3
4.应用规律
解决开始遇到的问题
(3)巩固迁移
课件出示
1 2 3
1.如果请你数一数这样的几何体,你打算怎样做?
第一层: 1个
第二层:(1+2)个
第三层:(1+2+3)个
第四层:(1+2+3+4)个
………
第1个图形小正方体总数:1+(1+2)=4
第2个图形小正方体总数:1+(1+2)+(1+2+3)=10
第3个图形小正方体总数:1+(1+2)+(1+2+3)+(1+2+3+4)=20
2.按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5个图形的结果是多少呢?
3.如果把这几个几何体的表面涂上颜色,你能根据涂色的情况给这些小正方体分类吗?请同学们课后试一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当我们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困难时,可以尝试从简单的情况开始,看能否发现规律,然后运用规律去解决复杂的问题,这是一种解决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
板书设计:
探索图形
三面涂色:8 顶点 化繁为简
两面涂色:(n-2)×12 棱 发现规律
一面涂色:(n-2)2×6 面积 验证、总结、应用
没有涂色:(n-2)3 体积
总块数-三面-两面-一面
第五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圆的周长
教学内容:
P98—99,例4、例5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推导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3、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教学难点:
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教学准备:
大小不同的圆片每人2~3个,软尺各小组1把,直尺、毛线等。教学过程:
一、体会周长与直径有关系(教学例4)
1、我们知道自行车是一种常用的交通工具,课前老师让大家了解了它的一些规格,谁来说?
2、学生汇报。出示22英寸、24英寸、26英寸的图片。3、如果把它们各滚动一圈,哪种车轮行的路程比较长?(1)学生猜测。
(2)动画演示。让学生猜猜滚动的路程与什么有关?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什么是圆的周长,同时让学生在图中或自己所带的圆上书空指出圆的周长。(3)比较这三个车轮的直径和周长,你又有什么发现?
(4)小结。
二、探究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教学例5)1、讨论实验方案。
揭题。他们倒底有什么关系呢?要研究这个关系,我们可以怎样做?学生汇报小结:我们可以画几个圆量量它的直径和周长,算一算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2、先请大家在塑胶板上画一个圆,把它剪下来。用手指一指这个圆的周长。想一想你准备怎样来量你这个圆的周长呢?
3、指导量法
谁来把你的量法演示给大家看?要想量得比较准确的话需要注意些什么?▲滚动法绕圈法用软尺测量
4、学生实验。小组合作,用你喜欢的方法量出圆的周长,再用计算器算出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并把下面的实验报告单填写完整。填完以后思考表格下面的问题。
5、交流发现。
通过测量和计算,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小结: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6、认识圆周率介绍圆周率。
阅读“你知道吗”内容。
7、推导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及其字母公式。三、拓展练习1、书上“试一试”。
2、“练一练”——强调已知半径求周长应该注意什么?
神六绕地球第5周轨道是圆形的,半径大约是6700千米,你能算一算它的飞行轨道的周长吗?
3、旋转小球一圈,说说这样转出的圆你能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呢?
4、增加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如圆形交通路牌不锈钢包边、蛋糕外包装的包装纸长度都需要计算周长,怎样计算?(先测量直径,直径的测量方法要稍作指导)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圆的周长,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的?你有哪些收获?
1、课堂作业:练习十八第1、3、4教学后记
上一篇:庆祝国庆主题班会PPT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