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问卷调查【六篇】
问卷调查是指通过制定详细周密的问卷,要求被调查者据此进行回答以收集资料的方法。所谓问卷是一组与研究目标有关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份为进行调查而编制的问题表格,又称调查表。它是人们在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常用工具。调研人员借助这一工具,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问卷调查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问卷调查6篇
第一篇: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问卷调查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会生活自理,从事简单的自我服务的能力,如:自己穿衣服、独立入厕、独立进餐、自己整理衣物等。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生活能力,不仅会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更是孩子在以后社会中赖以生存及发展的根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孩子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站,我们非常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孩子能否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对完成此项任务的困难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第一,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孩子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心肝宝贝”,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餐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
第三,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孩子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孩子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
(一)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需要。
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爱哭鼻子的小男孩”仰仰是个内向偏于孤僻的孩子,是哭得较“韧”的孩子,开学直到10月底才适应了幼儿园集体生活。可是已经是快接近学期尾声了,依旧每天来园时要哭,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我曾经分析过仰仰的个性,他的先天气质偏于抑郁质,心理表现为敏感,畏缩,孤僻。但从他的行为,语言,思维各方面分折,却有其特殊性:仰仰的自理能力较弱,比如中午吃饭,饭菜都放在桌上了,他却用手支着头,一脸不高兴地看着饭碗,要是我们要求他:“仰仰要自己吃饭了”他就别过脸,一滴一滴开始掉眼泪了。问他怎么了,不是“菜我不要吃”就是“太多了,我吃不光”但只要老师提出:“仰仰,老师来喂你。”他就张大嘴一口一口地把饭菜都吃光了,在家里就更不用说了。我认为造成仰仰种种行为性格问题的,是后天教育影响,尤其是家庭教育影响的结果。仔细分析仰仰的家庭情况:他自幼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最亲最依赖是爷爷奶奶,吃、穿、睡都是奶奶照料的,连假期也跟着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只是一味依着他,任何事一手包办,所以造成大脑思维发达,动作行为缓慢,性格自尊又相对孤僻的现状。对于这种类型的孩子,首先确定采取的教育手段是以鼓励为主,但不能纵容,要求他做的,必须去做,至于做的结果,不管如何都应得到老师的表扬,以滋长他的自信,教师的态度也会影响别的孩子愿意主动找他玩。对于孩子的家长,多与他们交流,解释如何对孩子适度的放手,给其适当的锻炼机会,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更多的时间等等,以便让孩子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成独立自信,不依赖成人的性格。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三、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培养教育方法的探索。
近年来,我们坚持保教结合,循序渐进,并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注重实效、扎扎实实地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做法是:
(一)把生活能力培养寓于易读易记的儿歌中,寓于有趣的情景中。
好奇、好模仿、想说话是孩子的年龄特征,我们把生活自理技能设计成有趣的情景故事,形象的儿歌,让孩子在看看、说说中理解内容,懂得粗浅的道理,从而掌握动作技能。
例:学吃饭:我们在培养小朋友自己吃饭时尊重和培养让其自己吃饭的欲望,让孩子自己吃饭,虽然边吃边掉饭粒,但老师还是坚持让小朋友自己吃,随时帮助纠正拿勺的姿势。我们老师还不时提醒孩子:“小调羹,拿拿好,小饭碗,扶扶牢,小眼睛看好碗,吃得干净真正好。”“吃饭时,要坐好,慢慢吃,细细嚼,不掉饭,不洒汤,好好吃,长得胖。”现在孩子进餐时偏食现象较多,有的则是咀嚼能力不够所致,多数幼儿不喜欢吃菜是嫌老,不愿多嚼。我们就在吃饭前设计成兔妈妈请客的情节,先请喜欢吃菜的小朋友来吃,请其它小朋友看,他是怎么嚼的,看着小朋友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其它小朋友也被勾起了食欲,纷纷说:“妈妈我也要吃。”在进餐时,“兔妈妈”及时鼓励吃得好的“小兔子”。有的孩子不会啃骨头,不会吃鱼,老师则分别扮演“狗妈妈”、“猫妈妈”,教孩子怎样吃肉骨头和鱼,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边学边吃,渐渐地使孩子感到吃饭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好地进餐。
可见,语言的参与,使学前儿童的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孩子在说说学学做做中掌握了自理技巧。
(二)把生活能力的培养寓于游戏之中。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说来,最高兴事莫过于游戏了,游戏是孩子幸福的源泉,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
在日常的生活活动中,由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随机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和游戏的口吻提出要求,孩子乐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如:在午睡前,我告诉孩子们说:“鞋子宝宝也要睡觉了,它就在自己的小椅子下”。在孩子们将鞋子放进去的时候,我还提醒说:“别让鞋宝宝露出脑袋啊,要不下雨了会淋湿的。”孩子们都会把鞋子都放置在小床下面,这样,睡后找不到到鞋子的现象不再出现了。 为了使幼儿熟练掌握生活技能,教师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学习途径。如我们利用午睡前后的机会让孩子练习自己穿鞋,当发现很多孩子不能区分鞋子的左右时,我们组织了“认识鞋子正反”这一活动,特别是午睡前的一段时间,我们对前几天午睡活动中穿脱困难、动作慢的个别幼儿,重点加以指导,请能干的幼儿来示范。让能力弱的幼儿学习并练习,并进行“看谁穿得又快又好”的游戏竞赛,表扬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通过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的练习,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大部分幼儿掌握了这些生活技能。
孩子特别喜欢边说边玩,抓住这一特征,我们就让孩子在游戏中,在自己动手操作中进行能力培养,同时注意个别孩子的指导培养。比如,我们在操作区,我们投放了一些塑料瓶让幼儿拧拧盖盖,还放置了用可乐瓶制成的瓶娃娃和黄豆、蚕豆、小勺等,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让孩子们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
游戏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比较容易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达到一定的目的,从而锻炼幼儿的意志。
(三)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机,让孩子主动的学。
培养好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我们就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相信每个孩子,大胆地让孩子自己动作操作,以积极的语言肯定每个孩子的点点进步,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午睡前后给孩子穿脱衣服是个很大的工作量,我们老师总是在几张床铺间走动,不时提醒,小朋友分清衣服的前后,提拉里面的衣袖等,注重个体差异对能力弱的边帮边教,对个别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在开展“我的小手真能干”的活动,根据目标设置了一个学折衣服活动。虽然这只是一个生活活动,可孩子怎样的学折衣服才更有价值?孩子怎样学才能更主动?教师需要提供怎样的支架才能促使孩子生活能力发展?通过学折衣服这个案例,我获得了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第一步:让孩子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折毛线套衫。目的是让老师清楚的知道教学以哪儿为起点,即通过观察每个孩子折衣的不同表现,了解孩子的不同发展水平及需要的何种不同帮助。用毛衣折,是想采用小步递进的方法,减缓幼儿探索坡度,因为从上次活动中发现毛衣套衫孩子最容易折叠,这样可使孩子不至于因难度大而失去探索的积极性,这也是教师用适宜材料给孩子提供主动探索的有效支架。
第二步:演示观察,交流讨论。也就是在孩子几天的充分探索后,老师通过观察孩子折衣细节,让不同折衣方法的几名孩子来演示,大家观察讨论哪种折法最平整最不会松开,哪种最不费力?这是让孩子在与材料及同伴的相互作用中,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或接纳外界信息的过程。同时这里也采用的自然后果法(用团或卷的方法折衣服马上就会散开),这样不仅能让孩子知道哪种折法好,而且也体验为什么这种折法好。因为新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孩子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并不满足于“知其然”,其能动性主要体现在追究“其所以然”。而且这一过程中也是孩子以个人体验的形式学习初步的比较事物的方法,这也是默会性知识形成发展的重要经历。
第三步:梳理。总结,图文展示。这是帮助孩子整理及提升经验的过程,也是促使孩子的无意行为转为有意行为的过程。然后用图文的形式把折法步骤展示在墙上,是想发挥环境的提示和暗示作用,这样做不仅解放老师,同时也诱发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因为折叠衣服对孩子来说是天天重复的劳动,养成习惯需要孩子的一贯坚持。当然图画上可配上有趣的儿歌。
第四步:再次探索。在积累折叠毛衣的经验基础上,给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以新的探索需求刺激,如让孩子探索折开衫、折带有帽兜的衣服、折厚外衣、折背带裤方法等。
学折毛衣不是活动的结束,更不是目的所在,通过随后的探索,提供给孩子积累大量生活经验的机会,同时让孩子在积极探索过程中,能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认识。自信才能摆脱依赖,自信才能让孩子走向独立,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实现“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四)把生活能力的培养与家长工作联系起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做好小朋友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把每月的培养目标,写在家园联系之窗里,交待内容,让家长了解。同时请家长为孩子提供方便,衣装轻便,便于孩子操作,并要求家长在家里进行同步培养。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谈谈培养方法和孩子们的进步等,并传授一些教学技巧,不少家长说:“孩子入园后,独立意识强了,许多事情都愿意自己动手做,老师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了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孩子的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
培养孩子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
第二篇: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问卷调查
中兴幼儿园小班幼儿生活技能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意图:现在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包办代替过多,很多幼儿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缺乏自理能力。在小班年龄阶段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通过“靠自己”、“我能行”等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增强自信心。
二、活动时间:2014年4月30日
三、活动地点:幼儿园操场
四、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规和自我服务的意识,让孩子从小养成自己动手的良好习惯。
3.感受集体活动带来的乐趣。
五、活动项目
活动一:叠毛巾
活动准备:毛巾60块、桌子六张、塑料筐六个。
玩法:每名幼儿十块小毛巾,活动开始,开始叠毛巾,必须叠成小方块,然后叠放整齐,速度快且摆放整齐的为胜。
活动规则:
1.指令发出后方可开始。
2.将毛巾按要求叠放整齐后,举手表示完成。
活动二:整理彩笔
活动准备:彩笔12盒。
玩法:游戏开始,幼儿把彩笔依次摆放在彩笔盒中,速度快者为胜。
活动规则:
1.指令发出后方可开始。
2.把所有的彩笔都插回盒子里。
活动三:剥蛋壳
活动准备:鸡蛋60个、小碗12个。
玩法:幼儿每人一个鸡蛋,听到指令后,开始剥鸡蛋,速度快,皮剥的干净者为胜。
活动规则:
1.指令发出后方可开始。
2.剥好鸡蛋的蛋壳,鸡蛋和蛋壳放在指定的地方,举手表示完成。
活动四:插花篮
活动准备: 雪花片若干、塑料筐12个。
玩法:幼儿按照雪花片的颜色,依次拼插三个小花篮,插的速度快且造型标准者为胜。
活动规则:
1.指令放出后方可开始。
2.每人拼插三个花篮,拼插完后,举手才算完成。
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二日
第三篇: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问卷调查
摘要:《纲要》指出: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和指导他们学习生活自理能力,锻炼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
关键词:小班幼儿 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会自己料理生活的能力。如:小班幼儿会自己大小便,大小便后会自己洗手,睡觉前会把自己脱下的衣服折叠整齐,自己动手吃饭等。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爱劳动的种子,并使孩子富有进取精神,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个性品质。今天的幼儿将要走父辈们没有走过的路,将会遇到许多父辈们未曾遇到过的困难和风险,需要应付各种挑战,依靠自己去创造未来的生活。如果家长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将来他们就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学前期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期。家长也要抓住这个时期有利的教育因素,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带小班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状况:上厕所时,几个孩子站在那等着你去帮他们脱、拉裤子,更甚者要帮助他们小便;该吃饭时,又会有那么几个孩子等在你周围让你一个个去喂、去哄他们吃;午睡时,孩子们眨着可爱的大眼睛等着你帮他们脱鞋、脱衣、起床时,又要马不停蹄地帮他们穿衣服、系鞋带,真恨不得自己多长几只手出来帮忙……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得太多太多。我们老师都会觉得很累很累。
仔细分析班级孩子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留守幼儿比较多,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随爷爷奶奶生活,隔代亲过度溺爱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办,养成孩子事事依赖他人的坏习惯;孩子的年龄太小,没有足够的能力为自我服务;父母没有足够的耐心指导孩子练习,常常代替孩子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而孩子的独立愿望也就逐渐消失,最后他们会养成一种依赖的心理。这些做法不但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严重妨碍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胆小、独立性低、依赖性强等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不良行为。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小加强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由于小班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为了提高班级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一)、使孩子想动手、愿意动手、会动手
1、尊重并培养孩子自我服务、热爱劳动的意识。
不知家长有没注意到,孩子3岁以后已有了独立意识萌芽,他们什么都要来个“我自己”。随年龄增长,他们不仅要独立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而且还要自己独立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甚至还想自己洗碗、上街买东西,对于孩子正在萌发的独立意识,我们一定要予以重视、支持和鼓励。让孩子树立“我会”、“我能自己做”的自信心。“我行”这种自我感觉很重要,因为它是孩子得以发展的动力。
2、采用多种形式,形象地教孩子学习各项生活、劳动技能。
(!)在生活中小班幼儿学习各项生活、劳动技能
。小班幼儿特别喜欢边说边玩,抓住这一特征,我们创设了相应的游戏环境,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能力培养。比如,在加工区放置一些塑料瓶让幼儿拧拧盖盖;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让孩子给娃娃洗脸、穿衣、穿鞋;开展一些竞赛类游戏,如:穿衣比赛、叠被子比赛等等,通过竞赛的游戏形式来巩固孩子们的生活技能,培养其自立和竞赛精神。孩子们在这样的游戏中,既掌握了一些吃饭、穿衣的基本生活技能,同时又学会了自己整理玩具等本领。而且,经过游戏的练习,孩子们也完成了从游戏迁移到实际生活的过程,为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奠定了基础。
(2)在家庭中,可以让孩子当老师,教爸爸、妈妈穿衣穿鞋等,巩固所学的技能。
(3)通过讲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帮妈妈做事情”,与孩子一起唱“劳动最光荣”,念诗歌“别说我小”以及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等,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激发孩子参与做的欲望。
(4)运用游戏法,激发孩子兴趣。如运用“我是阿姨来喂饭”、“我帮娃娃穿新衣”等游戏来教给孩子一些劳动技能。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
(5)通过和爸爸妈妈比赛,以竞争形式让孩子知道只有天天自己穿衣、整理玩具等,比赛才能获胜。开始时,家长可有意放慢速度,让孩子有成功感,当孩子掌握正确方法后,家长可提高要求。
3、做好“记录”,评价孩子在家情况。 家长可设计“小能手在家情况记录表”,记录幼儿在家独立生活及劳动的情况。如完全独立完成的项目打“√”;有时独立完成的打“”;常需成人帮助完成的打
“×”;自己不能完成的则留空白,对此情况家长不应放弃,应鼓励孩子尽量去做,相信孩子能够自己完成。家长也可将孩子每天应该做的事情用图画出来,请孩子自己把每天做的情况用符号标出来。通过表格的记录和有针对性的评价来督促幼儿在家学习独立生活、劳动的技能。
(二)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等,需要他们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作为家长,要孩子坚持独立、不怕困难,家长应“心硬”些。其实每个孩子刚开始学自理都会感到困难、力不从心,但要做个好孩子的愿望在鼓励着他们,他们会不断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直至成功,这就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幼儿克服困难的信心,幼儿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及成功的来之不易。可见,学会自理和劳动可让幼儿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增强责任感,促进其独立性的初步形成。
(三)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孩子劳动的机会时时处处都有,家长可以在生活中有计划地安排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活动和劳动。在日常生活中诸如吃饭、穿衣、游戏、睡觉等环节,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只要没有危险都应让他们去实践,同时应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与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
(四)以鼓励为主,不断提高要求。
孩子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家长不要因此就不让孩子动手,而要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动作,耐心教他们怎样做,鼓励孩子坚持劳动,养成习惯。有这么两位母亲都很疼爱孩子,可两人观点不同,做法有别,其结果也就各异。面对孩子自己动手叠的并不整齐的被子,甲母亲气冲冲地冲孩子喊:“我说你不会,你偏要逞能,躲开!让我重新给你叠。”这个孩子由这之后再不愿尝试着自己做事情了。乙母亲却欣喜地赞赏孩子:“哟!今天你自己叠被子了,真能干。来,让妈妈瞧瞧!嗯,不错,如果这个地方再整理一下就更好了。”这个孩子受到鼓励,不仅把被子叠得越来越整齐,而且独立做事的兴趣和信心也越来越强了。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动手应多采取积极鼓励的方法,然后再提高要求,使孩子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后所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做事的信心。
(五)正确看待孩子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家长应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如2~3岁的孩子,让他用勺自己吃饭,初步学会穿脱衣服、开合拉链,自己拿放玩具等;3~4岁的孩子可让他们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洗手、叠被褥、洗手绢、自己整理图书玩具等;5~6岁的孩子除了自理劳动外,还可让他们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让孩子饭前摆放餐具、饭后帮助收拾饭桌,还可以要求他们扫地、擦桌子、浇花、饲养小动物等等。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早地学会去做,并能做好,这是人之常情,但家长也应看到自己孩子的实际能力。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孩子的节奏,有着各自特有的成长速度及规律,重要的是,让孩子依照自己的规律顺其自然慢慢地伸展。父母除了必要的帮助以外,还应仔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不宜要求过高过严,孩子自然会有不同于昨天的今天。孩子是一点一点变化,一点一点长大的,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有效施教。
(六)家园配合一贯一致,持之以恒。
把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寓于家园合作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因此要做好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离不开家长配合的。为此,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此外,我还开展了“评比阳光宝贝”的活动,即比比哪个孩子的进步大,有进步的孩子就能够获得一个阳光宝贝的小徽章,这样的做法既注重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又为孩子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情况一目了然,并能积极地与老师配合,共同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可是由于有些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不少孩子在园能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可回到家里却什么都不干,摆出“小皇帝”、“小公主”的姿态。所以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都要保持一致性,统一思想认识,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一致性还要有一贯性,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保持,家长不能有时因工作疲劳或赶时间,就对孩子说:“今天就让我来喂你”。“今天不用洗了,明天再说吧。”等等,这样做的后果只会使孩子为他以后不认真做事留下借口。所以合理的要求一经提出,就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要继续走下去的信念。但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对孩子多鼓励、少批评,多一些耐心与信心,少一些烦心与灰心,只有做到这些,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才有机会获得成功。
第四篇: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问卷调查
关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问卷
作为当代的学生,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问题。下面是一些有关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问题,请您根据您的真实感受选择合适的描述,非常感谢您填写我的调查问卷!
1. 你每天的起床是依靠什么? [单选题] [必答题]
A,闹钟或广播
B,宿舍同学的提醒
C,自然醒
2. 在原本够用的定额下,每个月生活费的开销你是以下什么类型? [单选题] [必答题]
A,月初已用光,靠借钱来维持接下来的日子
B,月中已完毕,靠借钱来维持接下来的日子
C,花费与钱同步,不多不少,刚好
D,每个月都能攒下一定的积蓄
3. 你在宿舍或者家里会主动打扫卫生吗? [单选题]
A,不做
B,偶尔
C,经常
4. 自己一个在家里时,会自己做饭吗?(泡方便面除外) [单选题]
A,从不
B,偶尔
C,一定
5. 与舍友在生活习惯方面之间的差异难以容忍的情况下,你是如何应对? [单选题]
A.直接采取不理睬政策
B,主动跟对方提出并尽量协和
C.对外宣扬该同学的习性
6. 对于家庭日常琐事,你会关心并帮助父母解决吗? [单选题] [必答题]
A,根本不关心
B,关心但不帮助
C,关心并给予帮助
7. 在家里,自己的房间通常是由谁收拾的? [单选题]
A,自己
B,父母
C,从不收拾
8. 周末在宿舍时是怎样解决自己的午餐晚餐? [单选题] [必答题]
A,有同学或舍友帮忙买饭就赋予委托
B,没有同学或舍友帮忙买饭就不吃
C,通常都是亲自去买饭
9. 你的日常花销主要在哪些方面? [单选题] [必答题]
A,吃喝玩乐
B,学习
C,日常用品等实用品
10. 与舍友相处怎么样? [单选题] [必答题]
A,很好,几乎没有矛盾
B,一般,偶尔有些小摩擦
C,多数在冷战度过
11. 你会主动做饭给父母吃吗? [单选题] [必答题]
A,经常
B,从不
C,偶尔
12. 你会合理规划消费结构吗? [单选题] [必答题]
A,每个月都会并做得到
B,觉得浪费时间,不切实际
C,每个月都会但计划赶不上变化
13. 对于你做家务,你父母的意见是什么? [单选题] [必答题]
A,可以锻炼你个人能力
B,碍手碍脚,帮不上忙
C,影响学业
Powered by 问卷星? >
第五篇: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问卷调查
谈培养小班幼儿生活的自理能力
作者:计洁梅
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05期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凡是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该让孩子自己做”,“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它是从家庭向幼儿园迈出的第一步。
一、充分利用区角活动,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方法
著名幼儿教育家陶行知推出“活教育”理论:“幼儿是在不断的活动中学习的,他们在玩中学,动中学,动中求进步。”所以充分利用区角活动,让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方法。
小班幼儿手部肌肉发展不完善,但是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一双灵活的小手,这就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有利于幼儿手部肌肉发展的活动材料。如在操作区中,投放一些塑料瓶,让幼儿拧瓶盖盖,放置用可乐瓶制成的瓶娃娃、黄豆、蚕豆、小勺等,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孩子们在游戏中扮演爸爸妈妈,有的做饭,有的扫地、有的洗水果、有的擦地,让孩子们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孩子们在活动中做着各种各样的“家务”,使幼儿在扮演的游戏活动中,学习了系扣子、学习一口一口的吃饭,学习用小抹布擦桌子等自我服务的技能。 在美工区提供各种颜色的纸张、剪刀、胶水、橡皮泥等,让幼儿自由折纸、捏橡皮泥活动。孩子们兴趣浓厚,在玩中很好地提高了动手能力,潜移默化地学会了一些自理技能。
发现很多孩子不能区分鞋子的左右时,进行“给鞋宝宝找朋友”这一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如何区分鞋子的左右。在亲子活动中,设计亲子游戏“我为爸爸妈妈系围巾”,幼儿和父母一起边玩边学会了系围巾的方法。总之,设计丰富多彩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
二、巧妙利用儿歌,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
第六篇: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问卷调查
教育随笔: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期是一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极易接受外界刺激,并且形成的一些习惯非常牢固。古语曾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说明从小培养幼儿养成一定的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一、幼儿自理能力发展分析
那么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差的原因呢?我们对家长作了调查记录,据统计,在认识上,所有的家长都认为让孩子早日独立,早日具有自我服务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家长就自己为何有时不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的原因也阐述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主要集中为:(1)认为现在孩子还太小,培养自理能力的时候还未到。(2)怕麻烦。这类孩子是由爸爸妈妈来带的。年轻家长看到孩子不会的事,不是去教给孩子而是去代做。认为让孩子自己做动作太慢,而且又会弄得太脏,特别是早上快上班时,孩子还是这样磨磨蹭蹭的影响家长上班的时间,只好包办。(3)孩子体质差,经常生病,家长舍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往往不能坚持。有时候让孩子自己吃饭、洗手等,孩子做不好,还可能因将饭菜弄凉、衣服弄湿而受凉生病。(4)过度的爱护。许多应孩子去做的事,家长习惯于包办代替,亲历亲为。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的宠爱,孩子也习惯了接受大人的帮助,遇到一点难的事就不愿意做。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觉得孩子自理能力弱的根源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长对孩子有很多的不舍,认为事事都替孩子做好、照顾周到,就是对孩子的关爱,致使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很好把握,往往使得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与幼儿园背道而驰。家长这些错误的教养方式剥夺了孩子生活、卫生习惯的训练机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握住幼儿三岁这个黄金时段,对其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同时提高家长的认识也是当务之急的。
二、培养的途径和策略
1、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鼓励幼儿主动动手参与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充满好奇,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后,利用环境让孩子找到家的温馨,同时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如在墙饰布置上,刚入园时,有的小朋友根本不会正确洗手,他们只是把手冲一冲随后就玩起了肥皂,为此在水池上面用相机照下了洗手的步骤图,提示小朋友应该怎么样洗手。还把水龙头装饰成了小象,把肥皂装进长筒袜栓在水管子上,这样就成了小象的鼻子了。每次孩子们洗手的时候都要摸一摸小象的鼻子,也很愿意洗手了,使得环境寓于教育之中。同时教师也要为孩子创设温馨、和谐的环境。坚持每天给孩子一个灿烂的微笑或热情的拥抱,消除孩子紧张的心理,传达出了老师对小朋友的关爱,鼓励孩子用语言主动向老师表达入厕的需求。还有在每天游戏活动时,老师让小朋友随意玩,游戏活动结束时,请小朋友自己学习收玩具。小朋友收的乱,放的慢,老师都不指责,还要不停地鼓励和表场,老师在游戏指导时就是和他们一起玩,这种随意性游戏环境使小朋友们感到很放松。耐心的指导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如果老师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就会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进而为幼儿从小培养良好的性格、个性奠定基础。
下一篇:演讲主题正能量标题【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