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什么2篇
篇一: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什么
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历史回顾与经验总结
【内容提要】
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曲折性和复杂性、始终以完善党章和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基本特征。我们得出的基本经验是,实现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必须坚持科学建党的基本原则,坚持把制度建设同其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应不断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努力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牢牢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制度建设
科学化
民主集中制
一、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历史回顾
重视制度建设、善于从制度上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根据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以及不同的历史任务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理论主张,逐步实现了由革命党的制度建设向执政党的制度建设的历史转变,不断提高了党的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一)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初步探索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积极探索自身的制度建设。中国共产党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围绕着其所处社会环境以及革命的主题不断探求政党建设的内在规律,努力实现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
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理论武装自身,规定了严格的纪律,以制定和修订党章为中心,积极探索党的制度建设。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了关于党员、组织、会议、纪律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1925年,中共四大着重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会议通过了《对于组织问题之决议案》。《决议案》明确规定了党的组织体制是中央集权制,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对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也有明确的、严格的组织纪律要求。随后,1927年“五大”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中,进一步提出了集体领导制度,“中央应该实行强毅地集体的领导,从中央省委以至支部”[1](P88)。同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中明确提出和肯定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一定区域内建立这一区域党的最高机关,管理这一区域内党的部分组织”。[1](P144)应当说,从建党初期到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初步建立了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先后三次修订党章,使各种规章制度不断趋于规范,有力地推动着党的制度建设的发展。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强调党的民主集中制度和党领导军队的原则。1927年,毛泽东领导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1928年11月,毛泽东总结党领导革命的经验,强调红军中的党代表制度。他指出:“党代表制度,经验证明不能废除。特别是在连一级,因党的支部建设在连上,党代表更为重要。”[2](P64)1929年12月,古田会议通过的决议更加明确了这一点。毛泽东指出:“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3](P88)古田会议在强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还指出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等错误倾向。这对于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探索具有积极意义。应当指
出,这一时期由于党的连续三次“左”的错误,使党的制度建设探索也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挫折和困难。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民族抗战的历史任务,以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为中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制度建设,实现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结构的决定》、《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等一系列决议,强调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系统地规定了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书记处及各级党委、党部的工作任务、职责范围和纪律。这对于抗战时期巩固和发展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伴随各地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开始加强整顿党的组织,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以保障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1945年中共七大党章明确规定:“党内民主的集中制,照党章规定,即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党内的秩序,是由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各个部分组织统一服从中央的原则来建立的。”[4](P358-359)这一时期,为加强组织纪律性,实现党自身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巩固和完善党的领导,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中国共产党又颁布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使党的制度建设更加规范化、科学化。1948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建立报告制度》规定:“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负责,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5](P1264)同年9月,为加强各级党委统一领导,毛泽东为中央起草了《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指出:“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必须建立健全党委会议制度,“一切重要的问题,均须交委员会讨论,由到会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做出明确规定,然后分别执行”。[5](P1340-1341)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论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强调各级党委必须正确认识有效的工作方法。这一时期,党的民主集中制更加完善,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工作制度、党的纪律都有了进一步的具体规定,这说明党的建设已经初步形成制度框架,朝着制度建设科学化的趋势发展。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执政党制度建设科学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由一个革命党向一个长期执政党的转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总结和继承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制度建设的经验和传统,对执政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首先,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原则。毛泽东认为,民主集中制是高度的民主和高度的集中的统一,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1957年2月,他提出:“在人民内部,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这些都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矛盾着的侧面,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我们不应当片面强调某一个侧面而否定另一个侧面。”“这种民主与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6](P209)1957年7月,毛泽东还创造性地提出实现民主集中制的目标。他指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7](P543)
其次,明确提出建立党代表常任制。1956年4月,毛泽东指出:“是否可以仿照人民代表大会的办法,设党的常任代表。??设常任代表有什么好处呢?
就是可以一年开一次代表大会。我们已经有十年没有开党的代表大会了,有了常任代表制度,每年就非开会不可。是不是可以考虑采用这个办法,比如五年一任。”[6](P54)毛泽东的意见,很快被吸收到党章修改稿里。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贯彻了这一思想,他指出:“党中央委员会在党章草案中,决定采取一项根本的改革,就是把党的全国的、省一级的和县一级的代表大会,都改作常任制,多少类似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那样。”[8](P233)
最后,初步建立党内监督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领导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时曾说:“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9](P328)章程就是制度,这对于党及其监督工作来说,同样如此。毛泽东还要求建立和健全党的各级监察机关,加强党内监督。中共八大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明确了党内监督的重要性。中共八大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指出:“党除了应该加强对于党员的思想教育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从各方面加强党的领导作用,并且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做出适当规定,以便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8](P215)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执政党制度建设科学化的深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阐述了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基本内容,不断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
首先,邓小平在深刻反思和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和教训的基础上,指出:“我们过去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为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
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10](P333)他还明确提出,健全民主集中制是党的制度建设的根本任务。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指出:“我们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10](P175)他还强调:“各级党委要认真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要明确哪些问题应当由集体讨论,哪些问题应当由个人负责。”[10](P341)邓小平还特别注重修改和完善党章,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他认为,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就是要加强党章建设,因为党章是党内根本大法,在党内法规体系中处于“宪法”地位。在邓小平的指导下,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对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的干部制度等作了一系列新的规定,彻底纠正了九大、十大党章中的错误,消除了“左”的影响。
其次,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党的建设理论,提出了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之中的重要思想,并赋予党的制度建设新的丰富内涵。江泽民从理论高度总结对党的制度建设的认识,认为党的制度建设应包括强化党章约束、健全党的制度体系、完善民主集中制、深化干部制度建设改革等理论内容,这就使它和党的组织建设区别开来,并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制度建设独立地位的取得,为进一步拓宽党的制度建设领域创造了前提。江泽民主张必须建立科学的干部选任制度和管理机制。一是要对干部实行分类管理;改变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管人与管事相脱节的现状,实现各负其责、责权统一;扩大干部公开选拔的比例。二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改进干部管理方法。三是努力构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择优选拔、优胜劣汰、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江泽民还主张进一步健全党内监督制度体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党内监督要有效,监督水平要提高,有
赖于党内监督制度的加强。”[11](P207)江泽民多次强调:“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越是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越要有严格的党内监督。”[11](P205)
再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和不断推进党的制度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党的制度建设,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伟大命题。2004年,中共中央正式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它坚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发展党内民主的原则,对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做出了更明确、更细致、更全面的规定。随后,中共中央又集中颁布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办法》、《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辞职从事经营活动有关问题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法规,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原则、程序做了具体、全面的规定,使领导干部选拔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2006年,中共中央又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等文件,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回避、交流制度。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规定,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对于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中共中央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巡视工作条例》)。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完善巡视制度,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伟大时代命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制度建设认识上升到新的历史高度。2010年,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总之,这些规章制度的颁布和实施为
新时期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了制度依托和保障。
二、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历史进程的基本特征
纵观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探索经过了曲折而又复杂的历程,从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第一,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发展历程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的特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根据时代特征、党所处的历史阶段以及历史任务,对于党的制度建设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准则,使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体现出阶段性的特征。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根据革命的环境和任务,着重加强革命党的制度建设,使党的制度建设适应民主革命的要求,始终围绕着如何建设一个强有力的革命政党来进行。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根据自身角色的变化,结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主题,及时转变制度建党思路,开始主张把党的制度建设围绕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来进行。尤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主题和时代特征,科学判断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更加明确制度建设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伟大命题。纵观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发展历程,无论在革命还是在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一个重要任务,始终积极探索党的制度建设的内在规律,始终把实现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作为自身的目标追求。因此,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又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实现了探索革命党制度建设向执政党制度建设科学化的历史转变。
第二,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发展历程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发展历程表明,实现制度建设的科学化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成立的,从一开始它就注意强调自身的组织纪律性。然而,在复杂的革命环境中,急迫的革命任务使尚处于幼年的共产党还没有把党的制度建设提到一个应有的重要位置上。况且,在复杂多变的革命战争形势下,制度规范的条条框框并不容易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因此,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制度建设尚存有不少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虽然开始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革命的思维惯性继续存在,随之而来的“左”的错误以及“十年文革”,使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遭受到了重大挫折和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果断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总结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为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把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内容之一,这为新时期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始终伴随着同各种错误思想斗争的曲折复杂的历程。
第三,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发展历程还体现出始终以完善党章和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基本特征。党章是我们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活动原则,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关键。因此,实现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必须根据实践发展不断完善党章和民主集中制。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就非常注重党章和民主集中制建设。民主革命时期,为了建设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革命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把制定、修改党章以及健全民主集中制作为建设革命政党的核心制度,保证了党实现强有力的革命领导。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强调党章建设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把修改党章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这期间也曾因为“左”的错误,使党章和民主集中制建设遭受挫折。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新的历史特征,不断总结历史经验,重新修订党章,并且主张从制度体系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要求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三、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基本经验总结
回顾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发展历程,总结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基本经验,加深对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的制度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实现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应当坚持科学建党的基本原则。科学性是党的实事求是路线在制度建设中的具体体现。科学是反映事物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用在党的制度建设上,是指党的制度建设符合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特别是符合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自身建设的客观规律。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就是党的制度建设,包括制度的制定、执行和修改,要遵循制度建设的科学理念,要符合一般制度建设的规律,以便使制度更趋完备和民主,从而使党的组织运转达到最大成效。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0](P333)。“好”与“坏”虽然是价值判断,但很大程度上是指制度的科学性问题。制度建设要善于从具体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以人为本,真正尊重广大党员干部的意志要求和首创精神,总结自身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措施,尤其要注意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做法上升为体制机制,把那些通过查处和解剖案例得出的规律性认识运用于法规制度,保证制定的各项法规制度行得通、做得到、有成效。实践证明,科学性是制度建设具
有鲜活生命力的基本保障。
第二,实现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要着眼于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把制度建设同其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之贯穿于党的建设的整个过程之中。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的伟大工程。党的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方面的建设互为依存、密不可分。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为党的思想、作风、组织、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科学、规范、有序的体制机制保障。党的其他各方面建设都需要规范有序的进行,需要得到长期稳定的保障,因而离不开党的制度建设,离不开实现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这就需要把党的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从整体上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党的制度建设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仅仅加强制度建设本身,并不能有效地实现制度建设科学化,而应当把制度建设同其他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融入各项建设之中,使党的其他方面建设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进而不断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向科学化发展。
第三,深刻总结和运用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中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努力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品格。民主革命时期,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先是历经了右的错误,又连续经历了三次“左”的错误,使党的制度建设和革命事业受到严重挫折。中国共产党正是在错误中不断总结经验,认识到坚持真理的重要性,及时调整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使民主革命走向正确发展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建设社会主义是全新的事业,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了一系列“左”的失误,致使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制度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历史经验,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确立实现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伟大历史命题。上述历史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善于顺应时代发
展,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中总结经验、不断学习的优秀政治品格。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还要求掌握科学理论和学习历史经验,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政党建设是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路径。实践证明,只有一个善于学习科学理论,重视总结历史经验的政党,才能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才能真正实现自身制度建设的科学化。
第四,牢牢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必须始终牢牢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才能充分认识到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探索制度建设科学化的实现路径,也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党的制度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只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把握时代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结合新形势、新问题,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阶段,勇于突破旧思想、旧体制,不断推动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与时俱进,才能有效地实现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创新发展。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创新是党的制度建设的活力之源,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党的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5]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8]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篇二: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什么
党的历史经验
党的历史像一条河流,曲折但是坚定地向着一个方向流动。穿行在90多年的历史长河,点点滴滴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辉。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推荐党的历史经验的范文,欢迎阅读。
党的历史经验篇1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历程,称得上一个老党,但依然充满青春活力、朝气蓬勃,强有力地领导着一个13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满怀信心地阔步前进。在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的情况下,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历史现象。
要深刻理解这一历史现象,最好是研究一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征程中,不知道遇到过多少艰难困苦和挑战考验,遭受过多少失败和挫折。但是,这一切都被一个一个地克服了、战胜了。历经磨难和曲折,中国共产党从失败走向胜利、又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极为丰富,有非常珍贵的成功经验,又有十分惨痛的失败教训。中国共产党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肯定成绩,纠正错误,记取教训,并把它们提升到思想理论高度,教育全党,取得共识,形成合力,步调一致地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前进;绝不因为犯过严重错误而全盘自我否定,也绝不因为取得伟大胜利而固步自封。
中国共产党90年间积累的丰富经验是一笔巨大财富,把它们总结起来会给党以巨大的推动力。对于党的丰富经验,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列出若干条,但最重要、最根本的有以下三条,其中每一条都关系党的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
必须有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
理论是一面旗帜。掌握了正确的理论,是一个工人阶级政党成熟的主要标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胜利并在革命胜利后长期执政,关键就在于有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这个理论,不是什么别的理论、什么别的主义如民主社会主义等,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在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提出这一思想原则并付诸实践的是毛泽东同志。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而又不断发展,是推动中国历史车轮不断向前的思想力量。有了毛泽东思想,才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与中国共产党差不多同时成立的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其中不少至今还没有取得革命的胜利,就主观条件来说,主要就是没有形成符合本国实际情况、有着明确奋斗目标、能够凝聚全党力量的正确理论指导。这是一个鲜明的历史对照。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刚从“文化大革命”的内乱中走出来,“中国向何处去”又到了一个历史的关节点。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经验,纠正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经过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相继提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指导下,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条件下实现了令世人惊奇的大发展大繁荣,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共产党背弃马克思主义,采取错误的理论为指导,结果纷纷失去执政地位,有的连国家都解体了。这又是一个鲜明的历史对照。
正确的理论来之不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同各种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集中全党的智慧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反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倾向;另一方面,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倾向。对于正确理论的形成来说,正面的经验是重要的,反面的经验同样是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前者。毛泽东同志说过:在民主革命时期,“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邓小平同志在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后也曾说过:“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
时期的经验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他甚至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前进而发展。这就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这里。用毛泽东同志的话来说,“马克思主义是空前而不绝后”。在发展理论的过程中,需要借鉴外国的实践经验,学习和吸收人类创造的、包括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是,借鉴和学习一定要适合中国的国情。不研究中国的特点,不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硬搬外国的东西,不但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反而有害。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党在历史上曾经吃过大亏,有过沉痛教训。
理论要发展,就一定要创新。所谓理论创新,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实践创新作出理论概括。这不是从理论到理论,不是只在词句上变花样,而是从把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同时,理论正确与否,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被证明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是强国富民、振兴中华的正确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先进的科学理论,虽然它的某些具体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过时,但它的基本原理、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会过时的。在我国,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可以有多样性,指导思想不能多元化。如果用其他的什么思想、学说去代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那就是历史的倒退。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工人阶级政党,代表的是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决不将自己观点束缚于一阶级与一时的利益上面,而是十分热忱地关心全国全民族的利害,并且关心其永久的利害。”“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价值观所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从只有几十个人的小政党发展成为拥有7700多万党员、领导着13多亿人民的执政大党?靠的是人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为什么能够凭着小米加步枪打败由美国武装起来的800万国民党军队?靠的是人民。曾经十分落后的古老中国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60多年时间发展成为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是人民。离开人民的支持,就一事无成。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民之中,同中国人民同甘苦共命运,建立了不可分离的血肉联系。我们决不应当忘记,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对党的支持,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党的事业。90年的历史清楚地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做得好,党的事业就发展,就胜利前进;什么时候脱离群众,办了不利于人民的事情,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甚至失败。英国元帅蒙哥马利1960年访问中国后发表的一篇文章《我同毛的会谈》中这样说:“毛泽东的哲学非常简单,就是人民起决定作用。”他说得对,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奉行的哲学。
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集中体现在党的政策上。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党的政策好不好,对不对,要看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就是说,党的政策必须符合群众的愿望、需求、意见和现实的情况。要了解群众的真实情况,就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放下架子,同群众打成一片,做系统细致而不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调查研究;把从调查中得到的大量材料加以分析研究,集中起来,形成政策,再把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在实践中检验政策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群众的意愿。如此往复循环,政策便逐步完善起来。这就是我们党历来倡导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现在大家不是在谈论民主吗?民主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最可靠、最实在、最能反映民意的民主。
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落实到每个党员
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实际行动中,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强调:“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又是人民群众的领导者。领导者有一个教育群众的责任,即用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文化、正确的舆论去引导、影响、启发群众,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境界。这是关乎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大问题,具有长远的意义,切不可等闲视之。在我们的工作中,自以为是,对群众采取命令主义的态度是错误的,必须反对;对群众采取尾巴主义的态度,甚至迎合群众中低俗的、愚昧落后的东西也是错误的,也必须反对。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忘了,脱离群众的现象增多了,甚至出现了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违法乱纪、生活腐化等腐败现象,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这虽是局部的现象,但决不能有丝毫忽视。针对这种情况,尖锐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正所谓人心向背决定一切。在这个问题上,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再三提醒全党要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并采取各种办法教育党员干部,用严格的纪律与制度规范和管理党员干部的行为,不断加强反腐倡廉的力度。以为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自身建设
中国共产党要完成国家和民族赋予的伟大历史任务,得到人民的拥护和信任,首先要把自身建设好,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的党。党的建设包括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等多个方面。这里着重就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谈一些看法。
把思想建设放在第一位,是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的创造性发展。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古田会议开了先河,延安整风是一次重大实践。通过延安整风,全党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统一这个基本方向,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延安整风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全国革命胜利,从思想上奠定了基础。它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对党的建设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行拨乱反正,首先就是从思想上进行拨乱反正,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接着,在全党兴起学习邓小平著作高潮,把全党思想统一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党又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回顾从古田会议提出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到党的xx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80多年间我们党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到头等重要的地位。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一个非常突出、非常现实的问题。早在1942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不仅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思想上入党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又多次提出做合格的共产党员的问题。到20xx年,再次提出不仅要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思想上入党的问题。这应当引起全党特别是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
党的正确思想总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想和倾向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我们党强调以正面教育为主,同时也不放松对错误思想倾向的批评。这一点十分重要。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长期忽视党内的思想教育,听任各种错误思潮自由泛滥,搞乱了思想,涣散了组织,最终垮台,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党在思想上的统一需要有组织上、制度上的保证,这个制度就是民主集中制。在庆祝建党70周年的时候,曾这样说过:“我们这样一个有五千万党员的大党,靠什么组织起来并具有强大力量呢?很重要的是靠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削弱
和否定它,就会损害党的战斗力,以至瓦解党的组织。”
实行民主集中制,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民主和集中是统一的,就是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只有集中没有民主,就是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独断专行;只有民主没有集中,就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各行其是,就会造成无政府主义泛滥。民主是基础、是前提,把民主集中制说成是“集中制”而加以否定,显然是不对的。实行民主集中制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制度保证。
在实行民主集中制这个问题上,我们党是有过教训的。哪个时期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得好,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就前进得比较顺利,遇到了困难也比较容易克服,党内生活就生动活泼;哪个时期违反甚至破坏了民主集中制,党内生活就很不正常,不能形成真正的全党一致,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甚至发生倒退。不能因为党在民主集中制问题上犯过错误,给党的事业造成过损失,就否定民主集中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恰恰证明了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中又一个重要问题。从毛泽东同志提出支部建在连上,这个制度就一直延续下来了。这是我们党所特有的一个组织优势。基层组织是党的基础,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关键环节,党的政策都要通过基层组织贯彻到实际工作中。一个基层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就是团结和凝聚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广大群众的核心力量。人们还记得,20xx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镇顷刻间变为一片废墟。就在这片废墟上,映秀镇党委的牌子挂出来了,让受灾群众立刻感到有了依靠、有了希望、有了信心。镇党委及其成员成了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他们带领群众坚持战斗在救灾的第一线。类似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说明了党的基层组织在群众心目中占有多么重的分量。基层组织的状况,直接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牢靠不牢靠。当前正在进行的创先争优活动,就是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而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
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国国民经济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政治社会稳定,民族
团结,人民是满意的。但是,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不断凸显,而且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复杂多变、并不太平的国际环境。客观形势向我们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就成为党的建设中一个根本性问题。
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好党的自身建设,那么,中国共产党必将长期执政,带领全国人民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振兴中华作出更大的贡献。
党的历史经验篇2通过近日来对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历史的学习与认识,我心中的感受颇多。她时刻激励着我不断的努力奋进,她是我心中的明灯,她是带领13亿中华人民走向繁荣,走向光辉的不二向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华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她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她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据我们所熟悉,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共产党作为历史的选择,于1920xx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90多年坎坷而光辉的道路。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领导中国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改革开放,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到如今中国共产党92年的历史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富强、繁荣,为中国民的自由、平等、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92年来,中国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团结一致,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历史向我们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
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不愧是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前进、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
虽然现阶段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时期,物质产品还不够丰富,人民日渐发展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发展力还是主要的矛盾,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还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国际因素仍是影响我国前进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正是这一切的一切告诉我们,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而能够把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并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只有起着重要先锋队作用的中国共产党。
在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指引下,尤其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阔步前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并且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宏伟计划。例如“”计划的圆满完成,他的亲们色彩跃然与我们眼前,他做到了让我们老百姓安居乐业,是我们的物质与精神文明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美元(世界排名上升到第四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近1700美元,分别是1949年的25.8倍和25倍,是1978年的18.8倍和18倍。
他还带领了我们挺过了20xx年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在世界经济下滑的低谷趋势下我国的国民总分值仍然处于小幅度的增长阶段,20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现如今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形成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稳定趋势。这些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实施与完成的伟大壮举。
通过对党的光辉历程的学习,让我明白了我们大学生应该要有的责任,我们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因此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要深深地记住自己身上的历史任务,我们应该不断地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坚定信念,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勇于艰苦创业,开拓中华民族的历史新篇章,尽管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以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一定要保持清晰的头脑,不能颓废。
党的历史经验篇3这次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我感慨良多、受益匪浅。中国共产党在民不聊生、破败不堪的旧中国诞生,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到今天有了建设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90年风雨历程充满艰辛与坎坷。我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党人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对此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学习党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如何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我觉得应该做到两个“牢记”和两个“必须”。
这两个牢记,一是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党的最终目标。理想信念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对于我们共产党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为将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就是我们的理想信念。失去了,就不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和理想源泉。我们党的历史之所以有着如此丰厚的底蕴,正是因为每一名共产党人都牢记党的理想信念,不畏流血、不畏牺牲,朝着它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二是牢记党的历史经验。历史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我们的党史,正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劫难、挺起脊梁的鲜活教材。党
史记录着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其中的经验和智慧无不凝结于党的历史。
学习党史,必须深刻领会,用心思考。不仅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脑入心。党的历史虽然只有90年,但党的每一次进步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决定都经过深思熟虑、冷静权衡。如果只学其法、不究其义,一味效仿而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就很容易陷入迷惑不解的境地,寻
求出路、解决问题就更无从谈起。
学习党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为了吸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充分借鉴历史,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
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学好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创造明天。从革命前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代人要做好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胜利成果。
党的历史像一条河流,曲折但是坚定地向着一个方向流动。穿行在90年的历史长河,点点滴滴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我要做这长河中的一滴水,任他洪水猛兽还是壁立千仞都无所畏惧、坚定不移!我会一直坚定不移的拥护党的领导。
推荐访问: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什么 党的建设 深刻 经验
下一篇:纪检组长讲纪律讲话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