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有哪些5篇
篇一: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有哪些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4项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5个坚持”)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1.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3.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4.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5.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三)扩大人民民主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1.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2.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
3.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4.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5.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6.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人大、政协、民族、公众、公民、工青妇)
(四)发展基层民主
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1.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3.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4.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1.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3.推进依法行政。4.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5.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6.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7.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8.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六)壮大爱国统一战线
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2.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协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4.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5.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七)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
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须始终不渝地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八)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十七大党章:“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团结信教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我国宗教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82,《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全面恢复和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199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1994,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2004,颁布《宗教事务条例》;3.坚持我国宗教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宪法明确规定,“我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十六大报告,“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993,江泽民。
2007.12.18,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会,胡锦涛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根本要求;做好信教群众工作,是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务。
(九)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1.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2.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3.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4.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5..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6.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7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8.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
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1.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2.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保证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3.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4.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5.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篇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有哪些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中共六安市委党校
王成周
整理
一、十七大确立的方针政策
(一)十七大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臶,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臶。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〇二〇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二)十六大以来五年的回顾
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作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为贯彻十六大精神,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机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制定“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提出并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推动党和国家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三)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刘校长重点讲)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1)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4)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怎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二〇年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六)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臵,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转变。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臵。要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发展环保产业。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
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七)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1、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
2、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3、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4、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5、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6、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八)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办好二〇〇八年奥运会、残奥会和二〇一〇年世博会。
3、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4、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两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原则),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
(九)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十)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2、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要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深入进行军队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四项教育”),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三大传统”)。坚持科技强军,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完善军事法规,加强科学管理。
3、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
4、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
(十一)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1、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着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鼓励香港、澳门各界人士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臶下和衷共济,促进社会和睦;加强内地与香港、澳门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积极支持香港、澳门开展对外交往,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预香港、澳门事务。
2、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十二)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1、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2、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3、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4、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5、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继续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
(十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2、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领导体制。
3、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建立健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切实保证政令畅通。
4、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5、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6、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学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
的位臵,旗臶鲜明地反对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团结,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提供强大力量。
二、新时期以来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
1、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工作重点转移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重大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辟了对外开放的新时期。
2、十二大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强调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点,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党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在《决定》精神指导下,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3、十三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十七大加上“和谐”)大会还确定了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
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5、十四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作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1)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写入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6、十五大与跨世纪的战略部署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把这一理论作为党继续前进的旗臶。大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大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些基本经济制度。大会还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7、十六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XX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经验。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修改后的党章。大会作出了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8、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
20XX年10月11日至14日,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一是提出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二是强调“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三是提出“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20XX年9月16日至19日,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会议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面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五大能力)
20XX年10月8日至11日,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一次使用“规划”)“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七大任务:(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5)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6)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7)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0XX年10月8日至11日,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国第一个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正式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四位一体。(十六大“社会更加和谐”——十六届四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刘校长重点讲)
9、0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XX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体要求:一是要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三是要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四是要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五是要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六是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深化农村改革;七是要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八是要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改革开放以后的1982年-1986年中央连续5年下发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04-08年又连续下发5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增加农民收入”;0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10、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中央决定,从20XX年1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以下为应知应会内容
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2、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的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14、领导干部的五种能力
十六大报告提出领导干部应具备五种能力,即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15、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16、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方针
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1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18、节约型社会基本原则和重点
基本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重点是:节能、节水、节材、节地
、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
19、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0、民族精神
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1、人才强国战略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好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
22、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精髓)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精髓)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4、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的灵魂(精髓,也是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7、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任务
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8、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9、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30、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
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
31、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3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3、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3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3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37、江泽民“七一”讲话
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8、十四届四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9、我国的基本国策、基本方略、重大战略
基本国策4: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计划生育、对外开放。基本方略1:依法治国。重大战略4: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人才强国、知识产权等。
40、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
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等。
41、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2、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3、党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4、党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5、党的领导
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
46、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
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军队和其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47、党的行动指南(即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8、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
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办事原则。
49、民主集中制
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50、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十八)
省会经济圈
安徽省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合肥要加快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强化产业支撑,构建交通枢纽,提高经济首位度,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省会经济圈。”20XX年我省“两会”上,王金山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以合肥为中心,六安、巢湖为两翼的省会经济圈,这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推进安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20XX年6月,由省发改委牵头,历时近两年精心编制的《安徽省会经济圈规划纲要(2007-20XX年)》正式定稿,已经由省政府最近下发给全省执行。最终定稿的省会经济圈发展规划纲要扩展了在两年前省八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以合肥为中心,六安、巢湖为两翼”的范围,明确提出推进淮南、桐城等周边地区融入省会经济圈。
(十九)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
20XX年1月11日-14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先后到芜湖、阜阳、合肥等地,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要着力抓好农业生产。二是要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四是要着力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五是要坚持开放式扶贫方针。六是要着力深化农村改革。第二,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三,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第四,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第五,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二、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加强社会建设。第一,切实落实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第二,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第三,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四,全面加强社会管理。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第一,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领会。第二,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第三,进一步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第四,进一步发扬保障科学发展的优良作风。胡锦涛总书记特别指出,安徽要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这是中央高层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泛长三角经济区。
(二十)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20XX年1月,安徽省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范围共包括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巢湖、池州、宣城、滁州等9个皖江城市。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皖江城市带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时将按照错位发展、补缺等原则承接转移。按照预期,示范区区域将建成为长三角的农产品、能源原材料、旅游休闲基地,以及中部地区最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争取成为中西部地区体制机制最优、产业集中度最高、投资强度最大、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二十一)
“抓三保、赶两湖、超万亿”
009年2月中下旬,省委书记王金山在合肥、巢湖调研时明确指出,省会经济圈的建设事关安徽发展的全局,我们提出了“瞄准中部前列,力求争先进位”的总要求,基本指导思想是“抓、赶、超”,而具体抓什么、赶什么、超什么应当有年度特色,20XX年我们是要“抓三保、赶两湖、”,其中“抓三保”就是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赶两湖”就是要赶上湖南、湖北;“”就是经济总量要超过万亿元大关,而在实现“抓、赶、超”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加快省会经济圈的建设。
“三个对接和三大跨越”
市委二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六安面对两个机遇、两个优势,要推进“三个对接”,实现“三大跨越”。一是解放思想,让观念与长三角地区对接。要进一步深化在全市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深化开放的意识、市场的意识、竞争的意识、创新的意识、合作的意识、共赢的意识,夯实推进与长三角地区广泛合作、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思想基础。二是张扬优势,让生产要素与长三角地区对接。要积极张扬,主动对接,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合作优势、发展优势。三是强身健体,让合作平台与长三角地区对接。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合作平台建设。首先,做大做靓六安中心城市。用三年努力,实施包括136个项目在内的“十大工程”。其次,以三大“双百”工程为抓手,培育壮大六安产业基础。再次,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强化发展保障。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班子,用党的民主集中制来凝聚班子,用发展的成果
和群众的评判来检验班子,狠抓政风、行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积极创造让投资者放心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服务环境。
“三大跨越”,即实现六安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工业小市向工业大市、财政穷市向财政富市的新跨越。
四个“双百工程”
农业“双百亿”工程:用三年努力,使六安粮食总产达到50亿公斤(100亿斤)以上,粮食总量达到全国百分之一、全省六分之一,同时粮食转化企业的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工业“双百亿”工程:用两年努力,打造出2家过百亿元产值的工业企业。商贸流通“双百”工程:用三到五年努力,全市2万平方米以上的商贸市场达百家以上,20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场百家以上。城市建设“双百”工程:积极推进中心城市建设,中期规划六安中心城市达到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规模。
关注重点: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央20XX年一号文件;王金山重要讲话(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
中共六安市委党校主体班学员入学基础理论知识测试
参
考
答
案
(20XX年9月)
一、填空题
1、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于20XX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截至20XX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8.6万公里,跃居世界第
二
位。目前我国已经建设客运专线2319公里,这标志着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已位居世界第
一。3、20XX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同组成,拥有19亿消费者、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
4、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标志着这一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性发展规划,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而制定的第一个规划,将为我省发展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对实现安徽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5、六安市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是:“履职尽责促发展,推动跨越作贡献”;副主题是:“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岗位请放心”。
6、4月30日晚,举世瞩目的中国20XX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这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国际盛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7、《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
8、台湾高等法院6月11日上午就陈水扁家族所涉“机要费”贪腐案等多起弊案作出二审判决,陈水扁和妻子吴淑珍各自被判处20年有期徒刑。
9、中央组织部6月28日发布的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7799.5万名。
10、第三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8月1日审议并通过了将中国河南省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国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联合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的世界遗产项目数量增加到40项,其中文化遗产28项,自然遗产8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
11、8月8日凌晨,甘肃省舟曲县因强降雨引发滑坡泥石流,堵塞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电力、交通、通讯中断。
12、世界经济论坛20XX年新领军者年会(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9月13日下午在天津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推动可持续增长”。
13、经初步统计,20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3.5万亿元,同比增长
8.7%。财政收入为
6.85万亿元。我省实现生产总值
10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财政收入为
1551.2亿元。我市实现生产总值
584亿元,财政收入为
52.1亿元。
14、全面建设小康六安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工业小市向工业大市、财政穷市向财政富市的新跨越。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括号内)
15、古代哲人荀子说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B)。
A、宿命论观点B、朴素唯物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D、唯意志论观点
16、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事物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C)。
A、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的唯心主义
B、否认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C、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唐诗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18、毛泽东思想的主题是(A)。
A.中国革命和建设B.中国革命和改革
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D.中国建设和改革
19、毛泽东在(B)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题为(B)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A.1937《实践论》B.1938《论新阶段》
C.1944《新民主主义论》D.1945《论联合政府》
20、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D)。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1、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是(C)。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抗日战争的胜利D、遵义会议的召开
2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始时间是(C)。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C、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1982年党的十二大
23、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是(C)。
A.毛泽东B.邓小平
C.江泽民D.胡锦涛
24、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最好的结合点是(D)。
A、实行股份制B、实行股份合作制
C、实行企业的联合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5、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以(C)为核心。
A、发展现代农业B、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C、促进农民增收D、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6、在以下金融机构中,属于国家政策性银行的是(A)。
A、中国进出口银行B、中国人民银行
C、中国工商银行D、中国银行
27、(B)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A、四项基本原则B、人民当家作主
C、党的领导D、依法治国
28、发展文化产业,要始终把(A)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A、社会效益B、综合效益
C、经济效益D、政治效益
29、下面行为不属于侵犯我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是(C)。
A、父母查看子女储存在电脑上的电子邮件
B、班主任老师长期扣留学生信件
C、公安人员因国家安全的需要对出境信件予以检查
D、村干部拆阅劳教人员寄给家属的信件
30、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B)。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
C.十二届三中全会D.十一届六中全会
31、依照宪法,下列哪个领导人或机关或组织必须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C)。
A、中央军委主席B、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C、全国人大常委会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2、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应当平等地适用法律规范,不得因人因
时因地不同而异,对相同事实与情况应相同对待。这体现了(D)。
A、信赖保护原则B、行政合法性原则
C、行政应急性原则D、行政合理性原则
33、既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又是行政立法主体的是(C)。
A、安徽省国税局B、国务院侨办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D、六安市人民政府
34、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下面对“纳税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C)。
A、纳税人是由税法和企业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B、只要负有直接纳税的义务,就是纳税人
C、纳税人包括所有法人和自然人
D、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纳税人
35、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人身特别保护权的人大代表包括(A)。
A、县级以上人大代表B、各级人大代表
C、省级以上人大代表D、全国人大代表
36、犯罪行为的最基本特征是(A)。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惩罚性D、行为人具有主观恶性
37、20XX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第一次明确提出“(B)”概念和“(B)区域发展分工合作问题”。
A、长三角B、泛长三角
C、珠三角D、泛珠三角
38、四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后,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安徽对口支援的重灾县是(D)。
A、北川B、青川C、绵阳D、松潘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39、自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迪拉克预言反物质存在以来,反物质的研究一直是科学界的热门课题,1996年欧洲物理实验室发现并生成了反物质,1998年中美科学家合作在宇宙中探寻反物质,并发现了反质子。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研究、发现进一步说明(BD)。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C、人们能够创造和认识物质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E、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
40、19世纪由于建立了电磁理论,从而创造了发电机、电动机,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这一历史事实说明(BCE)。
A、科学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B、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C、科学理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世界,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D、科学理论与实践互为因果
E、科学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41、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中我们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AE)。
A、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B、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D、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E、坚持共同富裕
42、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的方式主要有(ACE)。
A.示范教育B.谈话教育
C.警示教育D.社会教育
E.岗位廉政教育
4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重大理论课题包括(ABCD)。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E.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
44、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的有(BD)。
A、非法拘禁罪B、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
C、非法搜查罪D、刑讯逼供罪
45、下列各项中必须通过招标方式签订合同的有(ABD)。
A、三峡工程B、世界银行资助的绿化项目
C、农村土地承包D、修建高速公路
46、下列各项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的项目是(BC)。
A、稿酬所得B、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C、按照国家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D、储蓄存款利息
47、四项基本原则是指(ABDE)。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E、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48、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XX年工作规划》强调,要全面坚持(ABDE)的方针,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A、标本兼治B、综合治理C、重在建设
D、注重预防E、惩防并举
4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CDE)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马克思列宁主义B、毛泽东思想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E、邓小平理论
50、现阶段我国实施的基本国策主要有(ABCE)。
A、节约资源B、计划生育C、对外开放
D、科教兴国E、保护环境
51、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党的(AB)作为主线。
A、执政能力建设B、先进性建设C、组织建设
D、思想建设E、反腐倡廉建设
52、“三会一课”制度是指(ACDE)。
A.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B.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
C.定期召开支部委员会D.定期召开党小组会
E.按时上好党课
53、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ABCDE)。
A.党的意识B.宗旨意识C.执政意识
D.大局意识E.责任意识
54、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ABCE)的干部选拔上来。
A.政治上靠得住B.工作上有本事
C.作风上过得硬D.业绩上很突出
E.人民群众信得过
55、20XX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是(ABDE)。
A.稳粮保供给B.增收惠民生
C.强化抓基层D.改革促统筹
E.强基增后劲
56、下列人员,享有选举权的有(ACD)。
A、年满十八周岁、正在上高中的学生
B、在我国长期居住的无国籍的人
C、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的罪犯
D、完全不能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成年精神病人
57、我国现行政治制度包括(ABCE)。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
E、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是(ABCDE)。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D、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E、社会主义荣辱观
59、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BCDE)建设。
A、人文关怀B、职业道德C、家庭美德
D、个人品德E、社会公德
60、我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ABCDE)。
A、亳州B、寿县C、歙县
D、安庆E、绩溪
四、判断题(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
6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古今中外所有哲学家和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
62、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63、唯物史观揭示阶级斗争是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64、“石斧凿洪荒、弓箭穿林莽”这一现象反映了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65、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66、供求规律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中最主要的规律。(×)
67、法人是拥有独立财产的社会组织,但拥有独立财产的社会组织并不一定是法人。(√)
68、新时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现代化。(×)
69、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重要的人权是政治权和人身自由权。(×)
70、工会、共青团、妇联受同级党委以及其上级组织的双重领导,以上级党委为主。(×)
篇三: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有哪些
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党的基本路线党章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这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党的基本路线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路线。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中共十三大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
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
革开放,自党的基本路线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要抓紧时机,加快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改革。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改革开放应当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在实践中开创新路。
1、?当前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
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5、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6、转变政府职能
7、“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8、理顺分配关系
9、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0、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2、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3、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篇四: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有哪些
当前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完善宏观调?控
转变政府职?能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理顺分配关?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在对?台办公室举?行的新春茶?话会上提出?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动,都应坚决反?对;主张“分裂分治”、“阶段性两个?中国”等等,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应坚决反对?。(2)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但是,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3)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在和平统一?谈判的过程?中,可以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作为第一步?,双方可以先?就“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4)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5)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不主张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继续长期执?行鼓励台商?投资的政策?。继续加强两?岸同胞的相?互往来和交?流,增进了解和?互信。采取实际步?骤加速实现?直接“三通”。(6)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7)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一?切正当权益?。欢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同我们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也欢迎他们?前来参观、访问。(8)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可以共商国?是,也可以先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中国人的事?我们自己办?,不需要借助?任何国际场?合。
关于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
2005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北京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在听取了大?家的建议后?发表了重要?讲话,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石。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玉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
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们党?和国家依据?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特点,为发展我国?对外关系而?制定的。它集中反映?了我国的国?家利益,也服务于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丰富?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核?心。第二,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总目标。世界和平是?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各国人民?前途、命运之所系?。历史和现实?经验表明,霸权主义和?侵略扩张始?终是造成地?区和世界紧?张局势、冲突和战争?的主要根源?。为了维护和?平,我们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原则立场?,我国也永远?不称霸,不谋求扩大?势力范围。和平与安全?同裁军与军?控是不可分?割的。我国一贯反?对军备竞赛?,主张裁军与?军控,积极参加国?际社会的裁?军努力,并提出了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裁军?与军控原则?。我们主张两?个军事大国?应继续率先?大幅度裁减?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停止试验、生产、部署太空武?器和其他尖?端武器,为世界全面?、普遍裁军创?造必要条件?。同时,为了减少和?消除地区紧?张局势和冲?突的根源,我们主张通?过和平谈判?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我国有限的?军备完全是?为了正当自?卫的需要,我国从未侵?略、威胁过任何?国家,也从未侵犯?过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或以不平?等关系强加?于任何国家?。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所起的作用?,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扬。第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要?求。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千?差万别。在这样一个?高度多样化?和多元化的?世界上,建立和谐的?国际关系,使各国友好?合作,和平共处,就必须遵循?“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解决国?际争端和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根本准?则。我国作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之一,始终以恪守?这些原则为?己任,并在此基础?上,同世界各国?保持和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第四,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任务。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不但要在政?治上进行交?往,而且要在经?济上保持密?切合作。我国重视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重视为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十六大政治?报告指出:“我们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加强国际?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对于恐怖主?义,第一,恐怖主义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有复杂而?深层次的原?因;第二,以暴治暴,用军事手段?打击和压制?恐怖主义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第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才是根除?恐怖主义的?根本途径。
篇五: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有哪些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们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对这一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是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坚持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基本要求;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体现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一、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下,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三、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选择;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价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哦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面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
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替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方面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推荐访问: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有哪些 方针政策 党和国家 有哪些
上一篇:三八红旗手个人先进事迹材料7篇
下一篇:违规收送礼金问题自查自纠报告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