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7篇

|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历史教学的困惑

  首先,在家庭方面,笔者所教的两个班级,七(3)班与七(4)班,一共有一百零五位学生,而父母双方,或者其中一位出外打工的学生家庭就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剩余学生的父母职业基本为在家务农或者是在乡镇上小作坊工作。在此条件下,学生父母没有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没有更多的金钱为学生购买课外历史书等与历史学习相关的资料,学生无法通过家庭的引导主动接触历史学习。

  再者,在学校方面,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足的现状前文已有讲述,在此不再赘述。学生在学校对历史学习始终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的境况让笔者感触颇深。指导老师是一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在新学期的第一周,笔者曾旁听了她的两节课,其教学进程大致是:以问题导入后,直接在黑板上写上本课的基本知识框架,然后让学生在书本上找答案,结合自己讲述和课堂提问的方式讲授新课,此环节共用三十分钟,剩余十五分钟则让学生再一次回忆、熟记黑板板书。实习期间,指导老师对笔者在历史教学最大的要求就是“首先把每一课的基本知识框架罗列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框架在书本寻找知识点,简单讲解以后就让他们抄在书本上,再用十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当堂回忆、看熟、会背就好。其他课外的内容就不用怎么拓展了,说了他们也不懂,对考试也没有帮助。”指导老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活脱脱就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一个典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都遭受一定程度的钳制。教师僵硬的知识灌输与较为沉闷的讲解容易让独立思考能力有所欠缺的初中生过于依赖老师的传授,而不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发现、探索历史知识,无意中形成的依赖性让他们在历史学科中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被动学习的地位。反观自己,在长达一学期的教学中,笔者依然无法较好地解决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这一难题。当笔者在课堂上提问时,哪怕笔者多次强调不要害怕犯错,答错也没关系,但愿意主动举手回答的学生寥寥无几,他们更倾向于集体回答,只因为集体回答能让他们避免把个人的错误公之于众;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笔者几乎听不到有学生会向我提出他自己的疑问,也找不到他们回答问题时有属于自己的思想,他们更愿意在书本或者参考书上找到问题的答案,然后一字不漏地读出来;当笔者在课堂中安排小组讨论时,许多学生不敢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不敢在讨论中

  提出自己的意见,总依赖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总听从个别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的现成意见,常常表现出畏缩、躲避与胆怯等被动的状态;除非笔者课前提醒学生要预习下一课,很少学生会提前在书本做笔记,多数的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经过老师消化加工过的知识,而不是自己主动地接触、尝试理解陌生、原始的知识,从而得到一些自身关于历史学习的体会;每一次在评讲试卷前,笔者都会有意地看学生的试卷,发现很少学生会针对做错的题目,有意识地询问老师,或者自己寻找正确的答案,然后改正,他们永远都等着抄写老师给予的“标准”答案。这一系列的例子都表明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此外,梁村中学在确定学生历史课总评成绩时,一般只重视期末的书面考试成绩,却对学生平时的历史学习情况缺乏记录和考察。在考试方式上,一般为书面考试,来去就几种常见的考试题型,没有对实践活动的考查。在考试内容上,以单纯记忆性的考题为主,历史思维能力和唯物史观的考查较少,学生只能按固定的模式和知识作答,限制了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学生历史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学生认为历史考试只能“死记硬背”,形成惧怕或厌烦心理。多数学生缺乏家长监管,且自身自制力不足,平时懈于历史学习,待考试时临阵磨枪,因此即使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兴趣,积极性却在平时历史学习过程中得不到激发,缺乏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

篇二: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我反思,我成功,我快乐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困惑与反思

  安徽长丰县造甲中学

  王文青

  教了几年的初中,今年我又承担九年级历史的教学任务。由于习惯了以前一套教学模式,学生的反映很是迟钝,再后来换了套路,还是老样,何解?难道是学生的素质差?还是我的方法、手段有问题?学生怎么一问三不知呢?面对新情况,我感到困惑与压力。

  困惑一:如何对历史学科定位问题,在许多学校,初中历史课比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课程,通常被称为“副课”、“小科”。由于中考时,历史科占的分值较低,所以大多数学生和一些家长都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甚至个别学校领导也重视不够,从而导致七、八年级历史教学的某些不到位,致使许多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较差,有的学生甚至连起码的时间、朝代概念都没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平等的考试机制也是影响历史教学的原因之一。中考的开卷考试是教育改革的表现,无形中在社会、学生中造成一种学科不平等的感觉,直接影响重视度和学习态度,当然也影响到了学习效果和质量。

  困惑二: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怎么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怎么体现?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到底贯彻了没有?贯彻了多少?从近三年多次的听课中,我发现,如今真实的历史课堂上,确实有很多东西似乎已经“变了味”,背离了新课程理念之初衷,偏离了航向,且有渐行渐远之势,有些历史课仍旧是“满堂灌”或“满堂问”。另外,所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往往也是“变味的学生主体”和“变味的主导”。一方面传统历史教学上的教师“满堂灌”“我的课堂我做主”并没有遭人摈弃,另一方面时下“我的课堂不做主”却正在抬头。前者是学生主体地位丧失,后者是教师首席地位和主导地位的“缺席”。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面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理解和认识也“不置可否”或一味1肯定,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为主体”。对此,我们怎么办?

  困惑三:作为历史教师,我们教学的快乐幸福体现在哪里?我们怎样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历史课堂教学?平时,我会经常听到一些抱怨的声音,包括我自己,抱怨学生不学习历史、不做学案练习,不读书,抱怨历史教学工作越来越难以开展,抱怨学校评价管理老师的一些机制和办法等,我们的抱怨告诉我们:我们教学、工作的幸福快乐在逐渐远离着我们。身为肩负“育人育才”重任的教师——我们又该怎样为我们的教学改善我们的心态和环境,在与时俱进的学习之余,时刻保持青春般的热情,在教学中时刻体味工作着的幸福和快乐呢?

  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有新的思考,直面困惑,我力求改变。

  一、快乐教学源于快乐自己

  作为一个老师,应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思想品位。尽管现实有许多压力让很多老师都感到身体累,心累,但教师必须对生活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即使在工作作期间,也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创造性地处理教学。教师要善于观察与思考问题,保持活跃的思维能力,务必克服思维的惰性。

  二、以情感人,提高学习积极性

  历史课,本是梏燥无味的一门功课。如果教学方法不当,那么,整个课堂就会象一潭死水一样,无法出现波浪,一堂课也只会是老师的无味讲解,学生也只会听之甚之,不加记忆,不加思考,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根据这种现象,自己在备课过程中,除深刻钻研教材外,并认真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引进相关的历史典故,穿插在教学内容中,利用讲故事的形式,活灵活现地叙述。这样,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我能及时地把握课堂教学气氛,发现有不认真听课或搞小动作的学生,我能及时提醒,引起他们的注意。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通过设疑,创设一种有12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讲《美国内战》前,教师首先设疑:八十年代美国民意测验结果,开国以来四十多任总统最受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国人民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大家知道《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吗?那位伟大的林肯曾对这部书的作者斯托夫人说:“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那么这部书导致了什么战争呢?它的原因、性质、结果如何呢?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和评价,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较好。

  教师要研究课堂提问的艺术,示范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适时适当地提出问题,借助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过程,在学生对基本问题认知基础上及时通过“为什么”,“还有什么”,“哪位同学还有什么补充”之类的探询,促使学生更好的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思考历史。如在分析学习《抗日战争》一章时,设问“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两次侵华,结果一胜一败,原因何在?你从中能受到哪些启示?”对比两个历史事件,使学生对认知对象的了解更加鲜明生动。

  课堂上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引导并参与问题的争辩,以唤醒并留住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灵活的思维。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课堂从学生们的阅读提问开始,争论在“胜利的原因”处集中。有的同学说:“抗战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抗战的结果”;有的说:“胜利是中国人民觉醒的结果”;有的说:“日本的投降如果缺少了苏联的参战和美国的原子弹几乎不可能”;有的说:“日本的失败是战略决策的失败,无限度地扩大战争导致了国际上的失道寡助。”……答案在相互提示中不断完善。

  四、教会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13联系,是十分重要的。

  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重点。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点:第一,能够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观点的内容;第二,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属于“中国之最”、“世界之最”的内容;第四,教科书上有插图,课后有练习题的内容。学生掌握了上述原则,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五、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很好的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在平日的历史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摸索出了“把学法指导贯穿在历史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模式,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如分散记忆法。让学生把知识点分开学习,当时看一遍,一周后再复习一遍,一个月后再重复一次,记得就会比较牢固。再如趣味记忆法。

  再如联想记忆法。通过想象,联系得越新奇,生动,有趣,就越能记住知识。学习历史要善于联想,充分发挥联想的作用,不管想象多么古怪,只要有助于记忆的都可以采用。多联想,知识才会学得生动,活泼,牢固,才能形成永久性记忆。另外提高学生历史记忆效率也可尝试化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理解了的内容,就容易记住,理解得越深刻,记忆得越牢固。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知识内在的本质联系,加强对学生意义识记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并使其具有不断调整记忆方法的能力,从而真正掌握记忆历史的“金钥匙”,保持长久且稳定的历史学习兴趣。

  总之,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学就是适应于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提高的教学。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常反思,多探究就一定会解决一个个疑难与困惑的。

  14

篇三: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共享而来,我们只负责传递知识。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

  历史论文之历史教学面临的困惑

  历史学科向来被认为是“投入”大于“回报”的吃力不讨好的学科,甚至称为“少(收益少)”、“慢(见效慢)”、“差(不实用)”、“废(忘得快)”的学科,从事历史教学得历史老师尽管想尽力万千方法,但还是该变不了历史教学面临的困境,还是成为被学生、被学校边缘化的人物,历史教学面临着一系列严重问题。

  特别是近段时期以来网络上、历史专业杂志上或其他相关媒体上针对历史教学问题的讨论有越来越激烈之势,参与讨论的既有在历史学界举足轻重、学识渊博的专家,也有长期坚持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甚至有还处在接受历史教育的高中学生,各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自己的角度、认识和从事的工作现状对当今历史教学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主编任鹏杰老师从学生的视角所写的《老师,请听听“学生”心声——站在学生立场追问历史教育有效性》对历史教师进行了深恶痛绝、痛快淋漓的“批判”,认为目前的历史教学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与其倡导的历史教育有效性相距深远,下面,结合任大主编观点谈谈历史教学面临的困惑。

  困惑一:历史教学目标是什么?

  历史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这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是长期困扰从事历史教学的专职教师的不解之谜。在应试教育时代,历史教学服务于高考的指挥棒,奉行千方万法能提高学生高考的分数就是好的教学方法的原则,历史教学目标也就很单一,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数。可如今,一切变的都很新潮、时髦,即使很传统历史学科也不得不贴上时代的标签,用令人目眩的字眼定义之,从服务于学生的高考发展为服务于学生的人生,令人有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之感。如任鹏杰老师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发表的《服务人生: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从根本上追问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学》就把历史教学的目标是“用整体历史观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做好自己,简言之,就是服务人生,把历史教学升华为服务人生的教育”。也就是使历史教学必须同时把“完整的世界观、公正的价值观、健全的人生观”的三个维度的目标有机地统一,通俗地说,此资料由网络收集,共享而来,我们只负责传递知识。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

  其相对应的取向应该是:“敬天、尊理、爱人”。“敬天”是世界观的维度,核心是完整地反映世界,抱一敬畏之心对待万物;“尊理”是价值观的维度,核心是公正地判断善恶,秉持理据正确地认识历史;“爱人”是人生观的维度,核心是健全地塑造人性,坚守爱心,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

  乖乖,这么大社会问题,需要许多人去思考的大问题,难道小小的、通常被学校领导、学生所轻视的“副科”――历史学科能承受历史之重?未免太有点夜郎自大、自欺欺人吧。

  困惑二:历史教学的方法是什么?

  俗话说千个师傅,万个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现于今的历史教学到底采取什么方法是最好的呢?

  在应试教育时代,教师依靠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就能教育出考上北大、清华的高才生,依靠“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就能让学生神魂颠倒、为之喝彩,可如今在素质教育大旗下,这些都被看成“牛鬼蛇神”似地靠边站了,代之以新的、时髦的各类能发挥的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也得到的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也取得了相应得成绩。但在任大主编的眼里,这样探究、创新的教学方法是什么呢?他在《站在学生立场追问历史教育有效性》一文中指出,现在的历史教师开始停演独角戏,在“互动”“参与”“协商”(交互主体性)上寻求有效性,开始采用多种方式——对话,讨论,表演,游戏……五花八门,热热闹闹。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你组织互动,往往不得要领,有时把它变成了形式主义——历史课少了本该有的浓厚的历史味,参与变成了“餐余”,索然无味,互动变成了“胡动”,无的放矢,协商变成了“懈墒”(贫瘠懒惰的土壤),不长思想。

  这是什么,历史教学不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左不是,右不是,历史教学到底应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

  困惑三:历史教学的内容是什么?

  历史教学的内容是什么?这还是问题吗?不就是历史教科书呈现的内容,不就是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试范围,把教材内容全部吃透,把考纲考点全部落实到位不就得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共享而来,我们只负责传递知识。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

  了,可是这样上历史课,正如任鹏杰老师在《站在学生立场追问历史教育有效性》一文指出的,这样授课方式就会出现教师“一讲到底”,讲的内容却非常枯燥,教师“发放”的尽是课本知识,从概念来到概念去,它们并未因你的讲而变得活起来,与其如此还不如我们学生自己看书。而令一方面教师想标新立异,阐发自己的观点,历史教师为了提高历史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遵循“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也在读书提高自己,从而使历史课也愈来愈有历史味,愈来愈有思想、深度和广度,听历史课开始变成为一种享受。但是,历史教师没意识到你由此染上了一种新病——变得自信过头到了近乎自负的程度,尽管在日常教学中非常注意互动,但却太强势了,咄咄逼人,历史教师的观点几乎不容学生置喙,更不容反驳。历史教师一边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一边又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历史教师一方面帮助学生摆脱了死记硬背教科书的痛苦,一方面又让学生陷入历史教师一己的角度和观点的僵化。声称有效的历史教学的角度和观点绝不可封闭、单一、僵化,而应该有更多的角度、更多的观点供我们学习、思考时做参照。

  请问,历史教学的内容是历史教科书、历史大纲,是历史教师的个人思考心得,还是学生喜欢什么我们就讲什么呢?

  困惑四:历史考试考什么?

  在如今的以考试作为人才选拔标准的时代,学生的考试分数是广大一线教师最为重视的,也是社会、学生、学校考察教师业绩的最有效标杆,因此,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以考出高分为唯一的奋斗目标,但近几年湖北高考的历史试题一年比一年难,分数一年比一年底,前年湖北省历史均分是45分,去年只有可怜的43分,照这趋势明年的分数将是多少,想都不敢想了。这就令人生发感想——历史真的是那么难吗?历史考试到底考什么?是历史教材?是历史考试大纲?为什么教材“背”得滚瓜烂熟还是不能得高分,特别是平时基础较好、对历史充满信心的学生,在考完拿到分数一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么低的分数,真有点英雄气短。这里,我想象不出,为什么高考出题专家们对教材的主干知识,考纲的重要考点均视而不见,那些偏、怪、难,用几百倍的放大镜还难以寻找的“考点”却被专家们发现,难道是故意显示其权威性、高深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共享而来,我们只负责传递知识。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

  性、有学问,反其道而行之。那么我们常常要求学生抓好“双基”,落实课本到底能取得多大的效益。

篇四: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新课程高一历史教学中的困惑和对策

  [关键词]新课标,新教材,矛盾,困惑,对策

  2010年,我省正式实施高中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抓住机遇,直面挑战是每一个教师必须优先考虑的。在课改实践中,肯定会遇到不少问题与矛盾,解决好这些问题与矛盾,将会极大推进历史学科新课程改革。在高一阶段如何有效地使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本人略述管见,以求抛砖引玉。

  一、面临的问题与矛盾

  1、新教材容量多、难度大与有限的课时的矛盾。

  新课程教材是按照专题单元的形式编写的。具有跨度大、难度高、学术性强的特点。这可能导致两种错误的做法:一是拼命赶进度,教师在授课时如蜻蜓点水,学生学习则如走马观花。教学效果不佳;二是面面俱到,每一个知识与概念均力求讲透,结果,教学进度缓慢,课时不够,教学任务无法完成。例如,高一上学期要求修完新教材《必修I》,计有八个单元,二十七课,另加一堂活动探究课。安排的理论课时为三十六节。而扣除法定节假日、各种考试、校运动会等,实际课时不足三十六节。

  2、初中历史教材、高一学生认知能力与课程要求的矛盾。

  一般认为历史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是指“知什么”的知识。它包括史实性知识(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加工过的历史知识(如历史概念、历史结论)。所谓

  “程序性知识”是

  “知如何”的知识。历史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第一,学习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譬如,分析史料证据,尝试用史料证据建立“事实”;第二,学习一些历史学的重要概念,如“变迁”、“发展”、“原因和影响”“比较”“特征”等。概括地说,就是学习阅读史料,辨别史料,诠释史料,并运用史料作为证据去认识过去。“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是“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基础。

  3、教师知识、能力储备与教学要求的矛盾。

  教师是新课程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实施者和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新课改的态度及教师的素质。新课程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师不仅应具备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史学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还应具有一定的学科科研能力;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成长的引导者、教学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开发者。但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师的状况是:中老年教师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积淀使得他们对新课改心存疑虑。青年教师教学时间短,课堂教学的知识、方法,教学经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都需要历练、积累。这种局面,难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4、新课改缺乏科学的教学模式与教师需求的矛盾。

  实行新课程实施前夕,笔者既接受过了培训,也作为辅导员指导了其他老师。笔者发现,这种培训侧重理论指导,对实际教学的指导作用不太明显。在实践中,教学有可能走入两个误区:一是

  “穿新鞋走老路”,仍用老一套教新课程;二是随意“创新”。

  二、实践中的探索:衔接、重构、整合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下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是以模块为架构、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合编为体系,其特点是内容精炼、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开展。但同时也存在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差、知识系统破碎的弱点,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对教材进行灵活整合,合理取舍以强化主干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首先,从初中通史式的基础教学,发展到高中中外合编的专题式教学模式,跳跃性较强。其次,从内容目标上看,为减轻学生负担,初中教材删减大量的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化和浅化,高中教材却以专题教学,专业性较强;与初中相比,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更多地强调宏观性、思想性和开放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知识落差。高中学习专题应在初中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它们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教师了解初中教材、学生学好初中教材,才能做好初高中的衔接,才能使高中的学习更顺利。因此,加强初中教学,提高历史学科的地位,已经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最后,笔者呼吁,为适应新课改,加大中考历史学科的分值。

  2、依托教材,灵活整合

  在课堂教学中,有两种现象:一种是本本主义,严守教材,“不敢越雷池一步”;一种是将教材边缘化,教学远离教材。这两种现象都没有摆正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既然是一种重要资源,就不可丢之一边;但又只是一种重要资源,就不可视为圣经,不仅要使用,而且要优化,整合教材势在必行。

  3、不均衡用力----------

  紧扣课标、把握核心、合理取舍、详略结合

  在教改实践中,教师们普遍感到“三多二少”:内容多、头绪多、涉及面广;课时少、参考资料少。教学难度大,教学进度缓慢。要走出这个困区,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敢于大胆取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紧扣课标,把握核心

  (2)注重基础贴近时代

  (3)活用不同版本教材

  4、根据新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情,适当降低教学深度

  以课标为依据。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根据高一阶段性教学目标,根据实际课时量,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切忌过分拔高课程难度和拓展课程内容。

  5、认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适当布置一些小型的研究性课题

  从实际的角度看,适当布置一些小型的研究性课题,可以满足一部分有文科特长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为一部分选择文科的学生,下一阶段的历史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20011年5月

  参考书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2、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3、《200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大纲(文综)》

  4、《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总动员——新课程实验60问》(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篇五: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困惑与对策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新课标下历史教材的出炉,无疑给我们历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是“历史课不是为了历史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新课改对老师而言主要改教法,对学生而言主要改学法。新的教材观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变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因此,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面对新课程,我感到了压力和困惑:

  困惑一:学生初中历史知识贫乏。初中历史教学在现行的考试制度制约下,存在很大不足,领导不重视,教师无压力,学生无所谓。一些学校不开或少开历史课等因素导致学生历史知识匮乏。高中教材内容与观点与初中相脱节或拔高。初高中教材版本多样化,教学内容严重脱节,初中内容蜻蜓点水,高中内容要求入木三分,导致新课程“繁、难、偏、杂”。同时,有些观点过于“超前”与初中所学的观点存在着矛盾,使学生无所适从。对策是:首先是在高一上第一节课时,教师就给学生进行了学习方法的讲述和激励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员。其次在每次上课前要求学生进行复习并组织学生课前复习,进行学习历史主动意识和习惯培养。课堂上提问,检查学生对已经学过内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三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设计具有吸引力的题目,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篇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共享而来,我们只负责传递知识。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

  历史论文之历史教学面临的困惑

  历史学科向来被认为是“投入”大于“回报”的吃力不讨好的学科,甚至称为“少(收益少)”、“慢(见效慢)”、“差(不实用)”、“废(忘得快)”的学科,从事历史教学得历史老师尽管想尽力万千方法,但还是该变不了历史教学面临的困境,还是成为被学生、被学校边缘化的人物,历史教学面临着一系列严重问题。

  特别是近段时期以来网络上、历史专业杂志上或其他相关媒体上针对历史教学问题的讨论有越来越激烈之势,参与讨论的既有在历史学界举足轻重、学识渊博的专家,也有长期坚持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甚至有还处在接受历史教育的高中学生,各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自己的角度、认识和从事的工作现状对当今历史教学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主编任鹏杰老师从学生的视角所写的《老师,请听听“学生”心声——站在学生立场追问历史教育有效性》对历史教师进行了深恶痛绝、痛快淋漓的“批判”,认为目前的历史教学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与其倡导的历史教育有效性相距深远,下面,结合任大主编观点谈谈历史教学面临的困惑。

  困惑一:历史教学目标是什么?

  历史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这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是长期困扰从事历史教学的专职教师的不解之谜。在应试教育时代,历史教学服务于高考的指挥棒,奉行千方万法能提高学生高考的分数就是好的教学方法的原则,历史教学目标也就很单一,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数。可如今,一切变的都很新潮、时髦,即使很传统历史学科也不得不贴上时代的标签,用令人目眩的字眼定义之,从服务于学生的高考发展为服务于学生的人生,令人有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之感。如任鹏杰老师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发表的《服务人生: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从根本上追问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学》就把历史教学的目标是“用整体历史观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做好自己,简言之,就是服务人生,把历史教学升华为服务人生的教育”。也就是使历史教学必须同时把“完整的世界观、公正的价值观、健全的人生观”的三个维度的目标有机地统一,通俗地说,此资料由网络收集,共享而来,我们只负责传递知识。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

  其相对应的取向应该是:“敬天、尊理、爱人”。“敬天”是世界观的维度,核心是完整地反映世界,抱一敬畏之心对待万物;“尊理”是价值观的维度,核心是公正地判断善恶,秉持理据正确地认识历史;“爱人”是人生观的维度,核心是健全地塑造人性,坚守爱心,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

  乖乖,这么大社会问题,需要许多人去思考的大问题,难道小小的、通常被学校领导、学生所轻视的“副科”――历史学科能承受历史之重?未免太有点夜郎自大、自欺欺人吧。

  困惑二:历史教学的方法是什么?

  俗话说千个师傅,万个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现于今的历史教学到底采取什么方法是最好的呢?

  在应试教育时代,教师依靠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就能教育出考上北大、清华的高才生,依靠“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就能让学生神魂颠倒、为之喝彩,可如今在素质教育大旗下,这些都被看成“牛鬼蛇神”似地靠边站了,代之以新的、时髦的各类能发挥的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也得到的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也取得了相应得成绩。但在任大主编的眼里,这样探究、创新的教学方法是什么呢?他在《站在学生立场追问历史教育有效性》一文中指出,现在的历史教师开始停演独角戏,在“互动”“参与”“协商”(交互主体性)上寻求有效性,开始采用多种方式——对话,讨论,表演,游戏……五花八门,热热闹闹。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你组织互动,往往不得要领,有时把它变成了形式主义——历史课少了本该有的浓厚的历史味,参与变成了“餐余”,索然无味,互动变成了“胡动”,无的放矢,协商变成了“懈墒”(贫瘠懒惰的土壤),不长思想。

  这是什么,历史教学不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左不是,右不是,历史教学到底应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

  困惑三:历史教学的内容是什么?

  历史教学的内容是什么?这还是问题吗?不就是历史教科书呈现的内容,不就是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试范围,把教材内容全部吃透,把考纲考点全部落实到位不就得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共享而来,我们只负责传递知识。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

  了,可是这样上历史课,正如任鹏杰老师在《站在学生立场追问历史教育有效性》一文指出的,这样授课方式就会出现教师“一讲到底”,讲的内容却非常枯燥,教师“发放”的尽是课本知识,从概念来到概念去,它们并未因你的讲而变得活起来,与其如此还不如我们学生自己看书。而令一方面教师想标新立异,阐发自己的观点,历史教师为了提高历史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遵循“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也在读书提高自己,从而使历史课也愈来愈有历史味,愈来愈有思想、深度和广度,听历史课开始变成为一种享受。但是,历史教师没意识到你由此染上了一种新病——变得自信过头到了近乎自负的程度,尽管在日常教学中非常注意互动,但却太强势了,咄咄逼人,历史教师的观点几乎不容学生置喙,更不容反驳。历史教师一边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一边又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历史教师一方面帮助学生摆脱了死记硬背教科书的痛苦,一方面又让学生陷入历史教师一己的角度和观点的僵化。声称有效的历史教学的角度和观点绝不可封闭、单一、僵化,而应该有更多的角度、更多的观点供我们学习、思考时做参照。

  请问,历史教学的内容是历史教科书、历史大纲,是历史教师的个人思考心得,还是学生喜欢什么我们就讲什么呢?

  困惑四:历史考试考什么?

  在如今的以考试作为人才选拔标准的时代,学生的考试分数是广大一线教师最为重视的,也是社会、学生、学校考察教师业绩的最有效标杆,因此,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以考出高分为唯一的奋斗目标,但近几年湖北高考的历史试题一年比一年难,分数一年比一年底,前年湖北省历史均分是45分,去年只有可怜的43分,照这趋势明年的分数将是多少,想都不敢想了。这就令人生发感想——历史真的是那么难吗?历史考试到底考什么?是历史教材?是历史考试大纲?为什么教材“背”得滚瓜烂熟还是不能得高分,特别是平时基础较好、对历史充满信心的学生,在考完拿到分数一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么低的分数,真有点英雄气短。这里,我想象不出,为什么高考出题专家们对教材的主干知识,考纲的重要考点均视而不见,那些偏、怪、难,用几百倍的放大镜还难以寻找的“考点”却被专家们发现,难道是故意显示其权威性、高深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共享而来,我们只负责传递知识。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

  性、有学问,反其道而行之。那么我们常常要求学生抓好“双基”,落实课本到底能取得多大的效益。

篇七: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历史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一、历史教学现状的分析

  理科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直接成果,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人们重理轻文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加之曾经初中历史不作为中考科目,使得历史成为"豆芽"学科和副科。后虽纳入中考,也只是停留在"读读背背"就能拿分,为升学挣得好的筹码而已。因此学生受其知识面狭窄,思维能力不强等因素的影响,学习历史就只是死记硬背重要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历史意义等知识点,应付考试后就还给了老师。根本就不能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更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于心,进而形成人文素养。学生和家长一切为了分数的功利化需求迫使老师的教学也只能停留在传授知识这一最低层次的教学目标上,其它的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都只是写在教案上摆设,老师和学生自然就只是两台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的机器。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能将学生置于大的历史背景中体验感悟,所学的知识只是停留在思维的表层,当然不能内化于心。重知识和结论、轻过程和方法的填鸭式课堂教学调动不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不能让学生得到情感体验和感悟,能力也得不到提升。没有主动的"我要学",如何点燃思维的火花?如何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2、应试教育——无法兼顾三维目标

  在现行考试指挥棒不变的情况下,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也只能教什么。很多有"经验"的老师都是指导学生应付考试的高手,他们重复地根据考点编考题,让学生陷入题海战术,似乎学生也乐此不疲。

  应试教育下,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冲着知识这一层次的目标而来和去,这样单纯为学知识而获得的知识是碎片化的,并且杂乱无章,当然容易遗忘。哪有能力提升和素养形成,更是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无物。

  3、功利主义——"锦上添花"

  学生学习的目标就是为了考试升学,获取一纸文凭,为将来"学而优则仕"或功成名就挣得相应的资格。在学生和老师心目中,历史还是比较好拿分的学科,甚至考前临时抱佛脚也能过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是因兴趣而学习,自然就沉不心来,一点一滴地去关注"过程、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了。

  如此种种,为历史老师带来难以释怀的困惑,为教学工作带来严峻挑战。新时代的历史教师,要勇于走出困惑,迎接挑战。

  二、改进历史教学的基本策略

  1、树立"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教育理念。

  理科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形成的科学,而文科是人类认识自己的人文学科,"重理轻文"导致的后果是将人的思维专注于外部世界,而忽视人自身的发展,最后也影响人认识外部世界。

  历史应该成为最直接的德育教材。相较于其它学科,历史对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三观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教育是提高青少年人文素养,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学好历史,提高全社会的人文素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才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历史是提高国民思想素质的重要教材。"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一部五千年古国的文明史,为我们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详实材料,是爱国主义的最好教材;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史是回击那些抹黑党的历史的有力证据;学习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才能形成崇尚英雄、学习英雄良好社会氛围;一部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抓住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给历史教育带来的良好机遇,认真对待历史教育。

  ——作为老师,要在教育教学的点滴行动中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将以分数论英雄的教学质量观扔进垃圾堆里。

  应试教育下,分数是学生升学的筹码,是证明老师"能力"的标志。然而分数只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它证明不了学生的能力,最多只能证明学生应付考试的能力,更证明不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

  轰轰烈烈的"双减"活动的推进,冲破了应试教育下的教学质量观,删掉繁难偏怪的纯知识教学,把学生从题海战术的魔鬼式强化训练中解放出来,要求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客观评价前人的是非功过,从推动历史进步的风云人物身上学到优秀的人性品质,从英雄人物身上感悟榜样的力量,从默默无闻的平凡人身上寻找生活的真谛最终让学生形成崇高的历史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社会使命感。当然这是我们历史教师努力的方向,倘若能培养出这样高素质的学生,分数还上不去?

  教师要让学生从追求分数的泥潭中爬出来,也切莫从学生的考试分数中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和成就感。惟有放下"用分数证明自己能力"的功利思想,才能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牵绊,切切实实地把德育放在首位,用德育引领学生成长,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负为国育才的使命和初心。

  3、把历史知识传授与三维目标融为一体。

  用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将三维目标的关系描述清楚:"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以分数论英雄,但并排斥努力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而是要在"分数"之外下功夫。知识是分数的基础,通过过程和方法自然而然地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和脉络,这样所获得的知识是一劳永逸的,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提高的"分数"才有含金量。

  三维目标不是孤立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该在过程和方法中,通过实践体验感悟润物无声地建构,而不是抛开过程和方法死记硬背。况且除了知识尚能死记硬背,聪明的,请你告诉我,怎样死记硬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可见,学生是过程和方法的主体,所以我们的教学活动要永远围着学生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能把学生视为被动学习知识的机器。

  最好的教育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要实现三维目标的完美结合,教师要努力做到:(1)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与学生共同进步,用自己的素养调动学生的情趣。(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人格,不管课内课外,多给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判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得到情感体验,价值引领。(3)深钻教材,合理引申,引导学生找准古今中外的结合点,在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中分析判断,让学生体验感悟人类生生不息的思想赓续,从中受到伦理的、审美的教育。(4)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并存的优点,让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充分互动,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层层深入推进,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乐学好学的兴趣和习惯,并对原有知识作深入理解或纠正偏误。

  总之,目前历史教学虽然仍然有诸多困难,但我们已走过一嘴一粉笔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时代,希望与光明就在眼前。要走出历史教学的"历史"上留下的困惑,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深钻业务,抓住"双减"契机,踏踏实实,爱岗敬业,尽心尽力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不负时代所托,圆梦教育初心,为社会造就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推荐访问: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困惑 历史 教学中

热门文章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这个暑假过得是否充实呢,有些小伙伴在假期中参加了实践,那么如何做一份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大一暑假社会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2022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

《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美词,像是袭袭的寒风慢慢轻掠大地,刺刺的,一缕****的阳光下有一小缕的橘红色静静的生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不期而遇600字初中记叙文,一起来看看吧!不期而遇作文600字篇一苏轼有语人间有味是清欢,或许正是

2022年度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本

《2022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园清明节主题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2022幼儿园清明节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2022年度有关安全学习心得合集(2022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有关安全学习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