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7篇

|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县域经济的落后,一方面不利于改善广大农村地区落后的社会面貌,不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另一方面,会对全市的城市建设造成负面影响,成为制约全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瓶颈。“十三五”时期是合肥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重要时期,建议从以下几点着手做好各项工作。

  1.大力推进“四化”进程,全面提升县域实力。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发挥农村独特优势,千方百计推介特色产业项目,为城市发展提供要素保障、资源支持和生态屏障。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积极发展环保型、科技型特色企业,按“四化”要求,加快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县域产业支撑体系。

  2.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活力。县域“三产”发展滞后,新兴产业比重低,转型面临攻坚,因此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信息咨询、融资担保、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创业辅导、对外合作等专业性服务,不断为“合肥速度”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

  3.大力推进“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工业主引擎。一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加大土地整理、项目供地,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二是要合理布局,严把入园门槛,严把项目投资规模、投资强度、税收贡献、创新能力、生态环保等关口,最大限度利用好土地资源,有效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特色优势产业集聚,促进企业集约集群发展。三是优化软硬环境,带动经济实现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

  .展和低碳发展,对入园企业要想方设法进行技术改造,拉动产业升级,加快新产品的研发与投产。

  4.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民生上的新突破。民营经济涉及到批发、零售、餐饮、交通运输、工业、房地产、社会服务等各个行业,是提升经济总量和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加大宣传发动,建立民营经济服务体系,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县域经济的特征和内涵

  县域经济即把“行政县作为地理空间、市场为导向、县级政府为调控的主要主题,把广大农村作为发展的腹地,县城和专业化城镇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和增长极。”这是具有地域性、不平衡性及独特特征的区域经济体系。由于县域经济的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点、资源状况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其发展与否,不仅关系到区域经济、微观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宏观经济也起着基础支撑性的作用。所以,它关系到城市和农村经济的有机结合,而且还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先决条件。

  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1)它属于区域经济的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2)县域经济有它自身的独立性和能动性,它有自己的县级财政;(3)县域经济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都存在这独特的地域特色;(4)以市场为导向,具有开放性的特点;(5)县域经济具有.

  .宜农则农、宜工则工等特点,注重发挥当地的优势,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6)“农业”、“农村”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方向[1]。

  发展西部县域经济的基本原则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在西部大开发这个大的背景下,结合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存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发展壮大西部县域经济的实践中我们应该把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一)突出特色的原则

  县域经济是各具特色的经济。特色是县域经济最显著的标志。特色就是优势,优势又大体包括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传统优势等,其中最基本、最关键、最核心的是资源优势。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资源优势是最大的优势,比如,劳动力资源、旅游资源、土地资源、畜草资源等较为丰富,在发展畜牧养殖、劳务产业、旅游产业、农业产业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就要充分依托这些优势,不断发展特色产业,壮大经济规模,开发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用特色支柱产业的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市场导向的原则

  .

  .县域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县域经济不是封闭的“诸侯经济”,具有开放性。发展县域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在更高层次、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依据各自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调整结构,发挥比较优势,聚集生产要素,培育特色产业和产品,提升竞争力。政府在调结构、定项目、建基地时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因素,并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促进生产力要素快速流通的领域。

  (三)改革创新、开放带动的原则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简政放权,创新制度、体制和工作方式,切实提高县域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激发民众的创业积极性,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县域经济内在活力和潜力。努力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解放思想,要用开放的观念,加大和中心城市,相关县市的联合与协作,从而在“错位发展”和“块状经济”方面走出新路子。

  (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

  制定科学合理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破除二元经济结构,切实处理好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发挥县城、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探索户籍制度改革,创新土地流转体制、加快人口向城镇集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注重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把提高农民收入和保护农村社会.

  .稳定放在重要地位。统筹安排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五)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充分重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必须坚决贯彻计划生育、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将提高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作为地方政府执政的第一要务和最终目标,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构建循环型社会,谋求县域经济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9]

  五、加快西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

  结合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遵循发展西部县域经济的五项基本原则,建议采取以下的政策措施来加快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强化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

  由制约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呼唤金融支持,其发展进程和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支持的因素。因此,必须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深化,充分发挥金融的筹资融资、调节经济和资源配置功能,强化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

  .度,为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支撑条件,使金融支持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动力因素,而不再是“瓶颈”因素。

  1.规范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的制度基础

  要建立多层次的政策金融体系支持西部县域经济发展,构造严密的县域金融组织体系,同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2.建立健全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的政府体系

  建立西部县域金融保障机制,加快金融法制建设,实施向西部县域倾斜、高效的金融政策,建立社会信用担保制度,改善社会信用环境,适当发行西部县域经济建设的地方政府债券,采取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有机结合的措施,矫正政府行为,改善金融运行环境。

  3.不断完善金融市场机制

  完善投资结构和投资机制,健全和完善货币市场功能,优化资金配置,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大力发展区域性发展基金和投资银行。[10]

  加强西部县域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提高金融支持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服务水平;整治社会信用秩序,优化金融环境;探索融资有效形式;选准信贷支持载体,完善相关政策配套措施,全方位支持西部县域经济发展。

  .

  .

  (二)加大科技、人才支持力度

  坚持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建立县科技投入的保障机制,增加县本级科技投入,改善基层科技基础条件。全面实施院、校、所(站)与县开展科技共建,政府给予资金支持。支持县域企业进一步拓展产学研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支持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发。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等科技示范基地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扩大大学、职业教育在县域内的定向招生规模,每年选送一批基层科技人员到国家院校培训。鼓励落实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创业、支教的优惠政策。县以下的职业技术教育应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使新增劳动力都具有一技之长。实施县乡实用人才工程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阳光工程",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设立县域优秀人才奖励资金,重点奖励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第一线优秀人才。鼓励和吸引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通过兼职、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为基层提供技术服务。支持科技要素参与分配,切实落实收益分成、技术入股、股权激励等分配政策。[11](三)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

  西部地区县域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县域经济发展的环境,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切实转变政府自身的职能。

  .

  .1.精简行政机构

  县级行政机构设置的规模大小和合理与否是影响政府职能的重要“指数”。必须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痛下决心,把一切不必要的机构和冗员从政府中分离出去,把应该由企业、个人和社会中介组织承担的职能真正放权由他们承担,精兵简政,理顺关系,增强政府行政机构的活力。

  2.转变政府职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转变是否到位至关重要。现阶段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县级政府和政府官员能不能服务好,有没有能力服务好。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济的主体是投资者,政府的职能已经转向行业引导、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保障、环境再造这类问题,不可能再去做主体。就要尊重投资主体,做该做的事,不越位,不错位,不空位,不误位。我们讲不是有没有管好,而是有没有服务好,有没有能力服务好。西部欠发达地区必须推行的行政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财务制度改革、审批制度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就围绕着一个核心那就是“服务好”。

  3.培育市场体系

  转变政府职能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改变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行政资源配置方式,积极培育市场,健全市场体系,通过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西部地区政府要创造条件,大力构建各类商品市场、主要是.

  .农产品市场,以及生产资料、劳动力、金融、人才、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同时,要努力为经济组织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平和良好的环境;要依照国家的法律和政策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维护市场的秩序,监督市场的运行。此外,还要注意做好市场服务,特别是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发挥政府在沟通、协调、公证等方面的作用。

  4.搞好宏观调控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政府职能转变,应当强化对县域经济的宏观调控。西部地区发展地方经济必须突出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是在充分尊重当地生产力标准上形成的。要把这个地方的优势发挥好,一定要充分尊重这个地方生产力的标准,充分地把握这个地方的特色和潜力,在这个基础上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响品牌。譬如:制定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和产业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组织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实施等,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利益引导,科学地合理地调节县域范围内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政府的素质,提高政府经济决策能力,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一个高素质、高效率、高水平的组织系统是政府行为走向优化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政府调控的必要原件。

  5.合理利用资源

  县域经济水平要提高,必须考虑如何合理规划,形成一种县域经济资源迸发的可能。也就是说应该是高水平的、合理的调节资源,充分实.

  .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这是县域经济要发展的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政府的决策、企业的生产,都是资源利用的过程,资源在不同部门的利用水平不一样,直接关系到这个地方经济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的贡献率。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负责人的最大责任,就是对有限资源负责任,最大的本事,是能实现资源的利用水平最大化。资源能利用好,竞争力就强,反之则毫无竞争力可言。企业追求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政府追求的是实现合理利用资源的最大化。县域经济的决策,要顺应经济的规律性,顺应经济规律的阶段性。

  6.实行政企分开

  政府要归位放权,理顺与企业的关系,让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转变政府职能,实际上就是转变政府参与经济运行的方式,即就是该放开的坚决放开;该管住的一定管住。在经历了从小商品到大市场到大产业,从诚信经营到质量立县到品牌立县的发展历程之后,从而实现由“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由直接管理为主向间接管理为主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

  总之,西部地区政府应当以国家机构改革为契机,大幅精简机构,裁减人员,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精简、高效的政府机构体系,为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奠定基础。[12]

  .

  .(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推动西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西部县域经济的实力差距主要体现在工业发展的差距上。因此,只有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促进西部县(市)的追赶步伐;而要使西部县(市)的后发劣势变为后发优势,根本的措施就是积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1.坚持以开放为突破口,积极招商引资,内引外联,以此弥补县域资源、技术、资金不足,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开创空间

  开放是经济一体化对区域发展的基本要求,开放的目的就是要把县域土地、劳动力、资源及环境等优势,转化成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优势,承接大中城市或其它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资源综合利用型、配套协作型产业的梯度转移,建设初级产品加工和辅助产品生产基地,延长产业协作链,壮大工业基础,为新型工业化开辟道路。

  2.尽快建立科学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体系

  县域决策层要在充分科学分析基础上,建立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规划和专题规划,突出搞好县及中心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工业园区规划,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提高县域工业集聚水平。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县域中小型企业加入大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的产业分工协作.

  .体系,围绕其主导产品生产配套零部件,加工品牌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

  3.消除一切不利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观念、体制的政策障碍

  打破地方保护,支持、保护一切高新技术和农业开发投资者的创业活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放宽对民营经济的准入限制,让其同其它资本平等竞争。要积极探索实行资产置换机制、规划引导机制和开放机制,激活投资主体。县域国有资本要逐步从一般竞争领域退出,对国有中小型企业采取改制、兼并、租赁、出售等多种形式放开放活,建立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良性机制。

  4.新型工业化必须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实施产品链延伸的集群战略

  对特色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延伸产业链。通过产业链基础上的企业衍生,形成小企业集群,强化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实现企业组织的创新发展,实现区域资源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型。发展特色产业。建立“一县一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经济体系,将乡镇工业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培育县域特色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培育规模经济,壮大新型工业化的县域基础。

  5.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扶植中小企业

  .

  .完善融资机制,解决资本短缺,推进技术创新,培育人力资本,强化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13]

  (五)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切实加强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宏观指导,因地制宜,面向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同时要抓好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建设,完善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内部利益机制,培育开拓市场,建设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在一些条件许可的地区推进农业标准化。

  (六)加快城镇化建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一般意义上,我国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问题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实践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稳定农村社会秩序。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和农民收入的相应提高,从而使其成为一个新的较高层次的消费群体,对启动内需要着积极的意义。

  从目前中国的现实矛盾来看,加快城镇化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地吸纳由于农业产业化和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应用而产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这对于农业人口比重较大的西部.

  .地区尤其重要。目前,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必然解决好“引进来”和“留得住”两个方面的问题。由于西部县属企业的改制和破产,在广大西部地区存在大量的城市下岗工人,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与东部工人,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结构,因此,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不能仿效东部地区,政府的引导在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的劳动力市场结构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年龄特征、文化程度、劳动技能等因素考虑,各地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在“引进来”和“留得住”两个方面。所谓引进来就是地方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的优势,从一定的区域经济分工协作,做好小城镇的发展规划,包括产业、公共设施、相关服务,为进城农民创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相对于引进来,留得住在西部的小城建设中更具现实意义。

  从短期看,留得住目标的实现必须解决好农民的眼前的经济生活来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就业环境。从长期看,政府应搞好宏观规划,以产业发展为依托,深化投资体制和户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进城没有制度性障碍。引进来、留得住目标的实施要求政府一方面广泛地筹集资金,解决城镇化建设的资金制品,另一方面政府必须在政策上鼓励、支持具有较强吸纳能力的劳动密集型经济的发展。[14]

  .

  .结

  语

  综上所诉,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地方政府要抓住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新型工业化之路,大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以人为本,推进行政、金融和财政体制改革,大力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三化”互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发挥优势,走特色之路,西部县域经济一定会得到快速发展,到那时,西部将会成为中国的又一块热土。

  .

篇二: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偏长、普惠性差:县域经济发展仍多以传统产业为主,这些传统产业存在着低技术含量、落后工艺以及粗放经营等问题,财富普惠性较差。

  2、产业基础较弱:县域经济发展仍以产业基础较薄、技术含量低、设备投资不高、经营结构不合理的低端产业为主,而新兴产业的发展较为缓慢。

  3、资源枯竭:县域经济发展受限于自然环境的负面因素,如水资源枯竭、土壤污染等,导致重点产业发展萎缩。

  4、产品同质化严重:县域小型企业投资少,研发和创新能力弱,无法满足不断改变的市场需求,产品同质化严重,增加了市场竞争的难度。

  5、人力资源不足:县域大部分企业仍靠农民工及其他低技能人员解决实际劳动力需求,由于当地教育资源和培训资源有限,导致人力资源质量低,无法有效支撑县域经济发展。

  二、建议

  1、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政府可及时制定有利于就业创业的政策,出台具有时代特色的就业补贴政策,利用失业救济金等手段来促进就业,提高就业率和水平。

  2、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加大科学技术创新政策的投入,并利用重大科技项目引导科技成果产业化;注重以合作研发的技术支持赋能县域产业改造;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3、深做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引入先进技术、机械装备,加强供应链管理;补充发展政策支持,促进县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好对接企业能力,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加快县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4、完善环境治理体制:完善与县域经济发展相关的环境管理体制,以促进绿色发展;加强绿色化技术改造,落实节能减排等措施,积极构建良好的环境产业发展空间,充分挖掘绿色发展的潜在潜力。

  5、加强人才培养:加强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力度,丰富教育内容,着力全面

  提升留守儿童及基层劳动教育,提高县域发展的人才素质,着力解决企业雇佣新技术高端技能人员时所面临的人力资源转型问题。

篇三: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发展县域经济的措施建议

  1、统筹城乡建设,抓好城镇、产业、投融资“三大平台”建设。构建县域重点镇,中心村和特色村融合发展的城镇体系,坚持“以市带县”模式,打造“一县一区,一区多园”,推动县域分类发展,城乡加速融合。

  2、统筹区域发展,抓好特色、民营、集体经济“三驾马车”驱动。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全力扶持支持主导产业,不断优化县域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敢闯、敢干、敢投,群众稳步增收。

  3、统筹民生福祉,抓好交通、商业、公共服务“三大体系”的构建。加快推进县域交通基础设施内畅外联,互联互通了,特别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县域商业的体系,推动乡村传统商业网点改造和物流配送网络建设,加强县域普惠性、基础性的公共服务民生建设。

篇四: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页眉.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年月日

  近日,市调查分析了我市县域经济上半年发展情况。总体认为,各区(市)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观,采取招商引资、狠抓项目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县域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上半年,各区(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分别为全市的%、%、%和%,占全市经济的份量越来越重。同时,也应看到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条件制约、区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发挥比较优势,体现县域特色。任何地区,都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特色化是县域经济的标志。每个区(市)都应从本地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找出发展优势,培育经济增长点。因地制宜地抓好区域内煤炭、石膏等矿产资源的节约开采和综合利用,拉长产业加工链条,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利用故址、故里、园、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坚持吃、住、行,游、购、娱的综合开发,壮大旅游产业,培植经济增长点。利用运河黄金水道,搞好沿运经济开发,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根据市经济带建设和三大基地建设等战略,做好自身功能定位,主动溶入到全市发展格局中来。发挥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充足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吸纳社会就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大棚果、的三水农业等特色农业,形成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外销和出口。

  (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统筹城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城乡经济、工农产业的交汇点。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做强县域工业的潜力所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要重点选页脚.

  .页眉.择与农业关联度高、拉动作用大、比较优势明显的产业,把它们培育成县域工业发展的龙头和经济发展的主体,使以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的工业成为振兴经济,反哺农业,带动第三产业的主导力量。要大力推行工业园区化建设,优化工业布局,提高工业的集中度,发挥集聚效应。要以二、三产业为支撑,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抓好农民就业培训工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尽快取消户籍限制等体制障碍,创造城乡居民平等就业发展的条件。

  (三)突出民营经济,激发经济活力。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相比,具有更加直接的利益机制、更加灵活的经营方式和更加有效的融资渠道。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突破口,一是放宽投入领域,允许集体、外资企业进入的领域,都要对民营企业放开。二是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全面落实有关政策规定,强化服务意识,尽力打造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引导好民营企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民营企业抓住国企改革机遇,降低成本搞扩张。四是着手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制,认真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四)加强帮扶协调工作,促进区间均衡发展。年,区的人均GDP是区的2.1倍;年,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区的倍、倍和倍。区间发展不平衡越来越明显地成为欠发达县乃至全市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的障碍,应予以高度重视,逐步加以解决。要加大对欠发达县的帮扶力度,统筹区间协调,冲破区位阻隔,实现资源等优势互补,促进县域经济综合平衡发展。要充分利用省支持经济强县和帮扶欠发达县发展的机遇,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再上新台阶。

  (五)抓紧五规划编制,做好重大项目储备。各区(市)要从自身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出发,加强与市总体规划的对接,积极做好课题研究,高质量编制五规划。项目带动战略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有效载体,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和市场需求,超前规划一批能够增强发展后劲、增加财源建设、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和发展社会事业的项目,不断充实和完页脚.

  .页眉.善五重点项目库。

  页脚.

篇五: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关于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建议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或基本单元,是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县域经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广大乡村经济为基础的区域性经济。根据市政协领导的统一安排,我们组织调研组对我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根据调研情况,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

  一、发展县域经济的现实意义

  县域既是城市与农村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结合部,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县域经济作为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整和相对独立的综合性经济单元,处于国民经济的中观层次。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县域经济发展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形势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于繁荣农业农村经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低估,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处于强国、强省、强市和为民、安民、富民的第一线,是统筹城乡发展、维系群众生活和巩固基层政权的关键点。

  (二)发展县域经济是富民强县的必然选择。县域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动机。发展县域经济既是加速推进农业产.

  .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有力举措,是实现富民强县的最有效、最现实的发展路子,也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

  (三)发展县域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六大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鲜明地提了出来;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二次会议也提出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2005年出台的中央1号文件又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党中央、国务院之所以再三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会落空。

  (四)发展县域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五)发展县域经济是破解县域经济各种矛盾的必由之路。根据2002年底的统计,全国约有55%的县靠国家财政补贴。全省2002年财政支出分析结果表明,县级支出中90%的比重用于保证行政机关运转和保障事业支出,仍然属于“吃饭财政”。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培植壮大县域经济规模和实力,是提高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

  .

  .

  二、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

  纵观县域经济发展总的态势是好的,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体制、历史等方面因素,以及县域经济本身固有的特点等原因的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一是农业农村“统分结合”不完整。目前,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分”的层面上基本上是无所不及,特别是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二轮延包的规范完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进一步强化了“分”的格局。但由于集体经济的名存实亡,“统”的层面基本是一片空白。这种“分”过“统”欠的现状是制约农业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因素。

  二是招商引资难度加大。近年来,各地为招来更多的客商纷纷降低门槛,让利于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客商的吸引力,但有的地方不顾客观实际,降低标准,竞相提供过分的“优惠”,甚至以损害群众的长远利益为代价,这种恶性竞争加大了县域招商引资的难度,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也使各地失去了招商的平台和载体,土地成为招商引资的主要瓶颈,招商引资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是自主发展能力差。目前,县级财政收入仍然较低,基本属于“吃饭财政”,甚至是“饥饿财政”。特别是以农业为主的地方,随着农业税的免征,财政收入大部分靠上级转移支付和各种补贴,因此,对经济社会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严重欠帐,难以为县域发展提供基础平台。

  .

  .

  四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从整体上看,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层次低,农业在县域经济总量中占大头,二产业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三产业比重偏低,并且产业结构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县域产业结构趋同的现象未得到根本改变。

  五是自主调控能力有限。随着金融、税务、工商、土地等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部门管理权上收,这种条件分割的行政体制使县级政府的调控能力大大减弱,对本地区资源不能合理调配,有效利用,使很多想办的事办不了,办不好,错失了大好的发展机遇。

  三、新形势下发展县域经济的建议

  新形势下发展县域经济,应从县域“三个结合部”的特点、实际出发,将县域经济置于全国、全省经济发展的形势、格局中来思考、定位,整体上应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民营为主体,城镇为载体,特色产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和方向。具体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整合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夯实县域发展基础。免征农业税、各种补贴等惠农政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并不能从根本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大力发展农村,必须在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从根本上提升农业效益,提高农村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当前.

  .要突出两大重点:

  一是以工业统领农业农村,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以农业为主的地方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原本就困难的财政更加捉襟见肘,虽然有转移支付,但很难满足债务化解、工资发放、公益事业等正常需求,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必须要靠自身的发展。而发展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发展工业,这既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又是培植新财源,再造新饭碗的有力措施,更可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目前最好的选择就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就既可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带动三产业的发展,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增加财政收入,还可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从根本上提升农业效益和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在以工哺家的同时,实现以工带农、以工促农。

  二是抓龙头、中介、大户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面对当前农业农村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要求,要适应发展的需要,改变过去主要靠行政命令的工作方式,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开展工作,改变“统”的主体,通过抓龙头、抓中介、抓大户来引导、服务、示范,发展农业,活跃农村,致富农民。抓龙头,就是坚持壮大现有的,引进新型的,培植后续的,发展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对农业农村的带动作用。抓中介,就是大力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各种中介组织。为广大农民提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引导、带动产业发展,填补.

  .政府从具体生产环节“退位”的空白。抓大户,就是培植扶持农村种、养、加、产、运、销等方面的专业大户,充分发挥他们身处群众之中,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信得到、学得到,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群众。通过“三抓”引导、推动农业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之路,从根本上提升农业农村经济。

  (二)科学定位产业发展方向,突出县域发展重点。新形势下的县域经济上就是工业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其实就是发展工业经济,没有强大的加工能力和高质量的生产水平,一切都是空谈。只有全力发展工业,才能为区域经济“补钙壮骨”,才能为城镇化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为农业现代化造就坚实的物质基础,为财政贡献强大的财源,才能促进区域经济全面提速。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提供就业多、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工业化之路。但具体的产业定位如何确定是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我认为,县域经济的产业发展必须从县域自身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县域的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周边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因素,确定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突出发展重点,带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但发展工业不能遍地开花,不能小而全,要在区域上实现集聚,发挥扎堆效益;在产业上实现集聚,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集群。具体到襄阳来说,我们的产业定位就是发展“四大支柱”:一是机电汽配,抓.

  .住二汽、日产、雷诺三大汽车集团“金三角”计划全面实施的机遇,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汽配产业,打造汽车产业走廊。二是粮油食品加工。发挥襄阳农业大区、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正大、万宝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打造农产品加工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纺织服装。抓住入世后纺织服装行业全面利好的机遇,以孝棉纺织集团、白云纺织、美丽服装、高柏斯制衣企业为骨干,全面提高纺织服务企业生产能力。四是现代物流。抓住襄樊城市建设过程中市场外移的机遇,规划建设襄阳现代物流园区,襄樊市长征种钢材市场已先期全部迁入;同时,市水果市场、陶瓷市场也将后续迁入市场。华中光彩大市场是一个现代化、综合性的特大型商贸物资项目,涵盖零售、批发、仓储、配送、电子商务、会层等功能。

  (三)坚持不懈抓好招商引资,增强发展支力。克服为招商而招商的倾向,增强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变招商引资为招商“择”资,切实做到四个结合:与资源优势结合,在突出特色精深加工上做文章。根本本地在农副产品、矿产、旅游等方面的特点,因地制宜,重点引进精深加工企业、资源开发企业,突出特色,打响品牌,提高附加值,提升竞争力。与产业优势结合,在延伸产业链,形成扎堆效应,增强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与区位优势结合,在扩大开放、重点引进上做文章。邻近城市、邻近大型工矿企业的地方,要发挥“近水楼台”优势,着力于配套城.

  .市发展、服务企业,甘当配角,发挥自己。与国企改革结合,在盘存量吸引增量上做文章。引进有实力的投资主体来重组,充分利用知名企业在技术、品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盘活企业,变闲置资产为发展资本,增强发展活力。

  在抓好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引进大企业大集团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启动县域民间资本,激发本地群众的创业热情,使招大商顶天立地与启动民资铺天盖地相得益彰,增强县域发展自主动力。

  (四)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优化县域发展环境。围绕当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机制体制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从无所不为的政府转变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政府,从热衷于审批的管制型政府转变成为致力于服务的服务型政府。强化职能部门服务意识,健全一条龙服务体系;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凡事由市场调节、企业自己决定、中介机构能提供服务的事项,政府坚决退出不再干预,彻底改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努力为各类发展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将城乡二元结构的调整作为财政对经济结构调节的着重点。财政要把降低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各级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资金的投入作为主要切入点和.

  .手段。加快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扩大具有均等化作用的转移支付规模,着重从政府公共服务方面缩小地区差距。完善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财政对收入差距的调节。

  三是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确立企业在竞争性领域的投资主导地位。银行和农信用要善于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主动增加支持符合借款条件的客户,对于中小企业客户群,要分类指导,改善服务质量,加大贷款营销力度;树立长远发展的观点,不断高速和完善授权授信制度,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授信额度,适当下入垡审批权限,放宽贷款期限,尽力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合理的资金需求。要有刚性的信贷投放计划,明确每年支持县域经济的信贷投放计划,不因政策调整而随意减少信贷投放,确保资金取于本地,用于本地。

  四是放宽县级管理权限。当前,县级的审批权限小,审批程序和手续繁锁,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应适当下放管理权限,给予地方更多的发展自主权,进一步调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使县级政府能够在一个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里,从本地实际出发,用足、用活这些政策。

  .

篇六: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关于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些建议

  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县的经济,我认为应该努力推动全区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一)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跨越的第一动力

  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上的领先,必然是思想观念上的领先。针对目前部分干部群众“不思跨越、不敢跨越、不会跨越”的种种思想表现,重点从两个方面入手狠抓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第一提升境界,鼓起跨越发展干劲。二是克服散漫思想,增强勇往直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三是克服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的畏难思想,增强百折不挠、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决心,四是克服临时观点、不干硬活的无为思想,增强一心为民、甘于奉献的事业情结。五是克服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短视思想,增强超越自我、干大事业、当大老板、做大贡献的发展意识,六是克服泄气思想,增强矢志不渝、奋力赶超的雄心壮志

  (二)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跨越的第一抓手

  事实证明,地方经济的发展,招商引资上项目是必然的选择,没有项目建设就很难谈到发展。我们要在全县再掀项目热,再兴引资潮,努力形成全区上下人人热心引资上项目,关心引资上项目。要求各级干部要有抓不到项目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劲头,自觉将引资抓项目作为自己从政的第一职责。捕捉到信息,就要穷追不舍、力争引来;引进了项目就要热情扶持、周到服务,力促早建成,早投产。靠项目

  支撑来推进工业化,完善产业化,加速城镇化。

  经济能不能搞上去,核心在工业化。与南方先进地区比,我县工业化的水平还差得远。为了加快发展进程。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县要努力形成“工业化集群”,打造发展工业化的基础平台,培育强势产业,形成强势支撑。

  (三)、借鉴外地经验,加速推进城镇化

  1、在建设上出精品。按照全区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坚持高水平、高起点、高标准,使新区每一处建设都成精品。要求当前要抓紧做好道路、电力、供水、供热、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区开发扩展城镇空间布局。进一步拉开城镇框架,特别是要抓好行政中心、广场等标志性建筑的规划设计和开工建设,每个建筑都要各具特色,自成景观。突出以人为本,做好"绿"字文章。新区建设要留足绿化空间,高质量搞好绿化美化。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政府引导的办法,高标准建设新区特色住宅楼群,塑造城镇亮点。同时以新带旧,加快旧城改造步伐。

  2、在筹资渠道上多元化。先进地区发展城市(镇)化,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而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察北,单靠政府出资搞建设,显然不现实,必须走多元化路子。一是坚持以地生财。坚持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进一步加大储备力度,加强土地收购和招拍挂工作,变“黄土”为“黄金”,最大限度地增加土地收益,用于城镇建设。二是坚持招商引资借力建镇。进一步扩大招商领域,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活跃房地产开发。三是根据实际

  政府适度举债经营。充分运用银行贷款,特别是政策性贷款,进行一系列大的开发建设,做到“借鸡生蛋”、“借梯上楼”。四是坚持政府引导,带动激活社会资本。引入社会投资,激发城镇建设的活力。建筑单位垫资要稳妥可靠。特别是重点建设项目,让有实力的企业来干,能守约守信,能垫得起,又不引发其它矛盾。

  3、在管理上高效能。“三分建、七分管”,针对该区环境"脏、乱、差"老大难问题,要求各级借鉴外地经验,要下大力进行区容环境综合整治,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城镇环卫、给水、排水、物业要明确责任主体,实行分片承包,分段定责,绩效管理。切实提高城镇管理效率和水平。

  当前,全县正处于加快突破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抢占先机、争取主动,必须敢想敢干,敢破敢立,敢拼敢搏,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经济大发展。

篇七: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目前看,在我省、我市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县域经济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像××这样的欠发达县份,县域经济发展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亟需解决。

  概括地说,这些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旧、三难、四制约”。

  一旧,就是从干部群众的思想看,观念还比较陈旧。虽然我们一再强调解放思想,也一直在解放思想,但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存在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保守观念,缺乏敢闯敢试、敢拼敢干的工作劲头;还存在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有什么条件干多大事的等靠思想,发展的办法不多,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宽;还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思维,排外排新的现象比较普遍;还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小农意识,快发展、大发展的愿望不强烈;还存在只讲问题、不讲潜力,只谈劣势,不看优势的畏难情绪,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氛围还不十分浓厚。

  三难,就是从县域经济运行的表象看,有三个方面的难题急需突破。一是经济结构调整难。实践看,由于受政策、机制、市场、地缘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在短期内难以有大的突破和质的飞跃,农业大、工业小、三产弱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后劲不大。以××为例,2005年全县一、二、三产业比仅从2002年的66.1:9.5:24.4:调整为60.6:11.3:28.1。第一产业仍占有很高的比重,农业经济特征明显;第二产业优势不够突出,特别是投资超亿元,利税超千万的,能够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大项目还寥寥无几;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虽然较快,但因起步晚,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没有

  形成规模,不足以拉动整体经济发展。二是财政经济运行难。由于财源建设滞后、刚性支出增多,以及现行分配体制不合理等诸多问题的影响,县级财政仍然普遍窘困,大部分县市仍然要靠省财政转移支付度日,难以拿出财力搞建设、谋发展,给群众办好事实事。我们××10个县(市区)有8个县(市区)靠财政转移支付过日子。我们××就是其中的一个。2005年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仅为4058万元,而工资支出就达到1.2亿元,如果没有省里的转移支付,我们连保工资、保稳定都很难做到。这样的财政,根本拿不出钱来发展经济,甚至连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前期费用都拿不出来。三是乡村债务化解难。这是阻碍和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症结性历史遗留问题。从我们××看,到2005年年末,全县乡村两级债务高达2.5亿元,村均180多万元,76个行政村大部分为空壳村。作为村级主要收入来源的机动地,在2000年化解村级债务时,大多数都已抵顶债务。国家“一免三补”政策的出台,村里又将剩余的机动地补给了回来要地的农民。这样村里已经没有收入来源,根本拿不出钱来偿还债务。而且省里出台的奖励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很难执行。这些债务,不仅严重束缚乡村经济发展,而且影响到社会稳定,急需解决。

  四制约,就是从县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看,存在四个方面的制约性因素。一是金融体制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由于银行惜贷慎贷,并且上收贷款管理权限,撤并营业网点,使得县域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资金严重短缺。以××为例,2005年,全县贷款余额仅为13.3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寥寥无几。今年建设银行又要被撤销,××县又将失去一个商业银行。二是行政权力分配政策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现在看,越来越多的政府执法部门实行了“三权在上”、垂直管理,而且上收的趋势越来越严重。这对于承担着县域经济发展责任的县级政府来说,进

  一步增加了行政管理难度,在很多问题上,没有自主决策的权力,在许多领域处于空壳无权管理的境地。县里上项目、干点事,几乎都得向上报批、交费,降低了行政效率,增加了行政成本,弱化了县级政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三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滞后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由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革省里没有明确说法,县里无法对一些关门倒闭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对职工也无法进行妥善安置,带来了诸多的社会矛盾。比如,我们绥棱水利系统的水利钻井队,已经倒闭多年,但由于是自筹自支的事业单位,不管是职工并轨,还是养老保险,哪条政策职工都靠不上,遗留问题无法解决,引发职工上访告状。再有就是以国有林场为代表的政策性比较强的国有企业,包袱沉重,发展无力,改革已是势在必行。但由于受政策制约,即使有好的出路,现在也无法进行推进。四是人力资源素质低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现在看,人才短缺、科技落后、人员素质较低,已经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县域内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如大城市,大学生毕业后到县工作的比较少,既使回到县里的`,由于工作、生活条件所限,流失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县域经济急需的科技型人才、管理型人才都十分匮乏。以我县为例,全县各级各类人才有7813人,其中,实用技能型人才仅有2188人,管理型人才仅有78人,远远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城乡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文盲、半文盲、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劳动力总数的20%,城乡8618户贫困户中,有近60%的贫困户是因为科技文化素质低、没有一技之长而导致贫困的。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在方方面面予以扶持,尤其要在体制、机制上采取超常措施,破解县一级无力解决的难题,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要赋予县级更多的发展自主权。按照能放则放、权责统一的原则,参照

  10强县扩权的标准,对所有县市都合理地扩大经济管理权限,赋予县级政府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和决策权,增强县级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经济调控能力。同时,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国有林场等企业改革上,出台明确的政策意见,指导县级结合实际进行操作。

  2、要进一步改革财政管理体制。要按照财权与事权相适应的原则,提高县级收入分成比例,充实和增强县级财政实力,以此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继续加大省对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向财政弱县进行倾斜,以缓解县级财政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压力。同时,凡是国家出台的减收增支因素,对享受转移支付的县份,应全额给予补助。

  3、要进一步完善化解乡村债务的奖励政策。现行的奖励政策只考虑到偿还公益事业发展方面的债务。对此,建议上级出台更宽松的奖励政策,对于垫付税款、兴办公益事业方面的债务应全部由国家承担。对于其它债务按一定比例奖励。同时,还应该针对乡村两级回收债权问题,出台相应保护政策,以增强自我还债能力。

  4、要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重点要改革金融体制,稳定县级金融机构,增加县级分支机构授权、授信范围,实行存贷挂钩,存款增量要大部分用于支持当地县域经济发展。同时,要创新开展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在机构设置、信用评级、贷款管理等方面适应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5、要加大对县级上项目的扶持力度。建议省里在项目的摆布上,重点向县一级倾斜,特别是向我们××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县份倾斜,使县域经济尽快发展壮大起来。同时,在项目启动资金等方面也要给予一定的扶持,使大项目、好项目能够真正落户县级,增强县域经济的发展后劲。

  6、要大力营造发展县域经济的良好氛围。要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为省委、省政府及其部门的日常工作,在资金、项目、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县域经济实质性的扶持。尤其要加快省直部门的职能转变,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真正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开展优质服务。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及县域监测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

  县域是一个行政区划概念,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等综合能力,其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和一、二、三产业各部门。

  (二)县域监测范围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是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评价,县市和城区分别进行,全省共107个县市区,2014年为24区83县市,我市为1区(临渭区,高新区和经开区包含在临渭区)10县市(华县、潼关、大荔、合阳、澄城、蒲城、白水、富平、韩城、华阴,卤阳湖包含在蒲城);2015年为25区82县市,我市仍为1区10县市;2016年为27区80县市,我市为2区9县市,华县撤县设区成华州区,列入城区监测范围。

  (三)县域监测指标体系

  监测指标体系分经济发展指标、经济结构指标、民生发展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社会和谐指标五大类,其中县市93项基础指标33项考核指标,城区71项基础指标28项考核指标。指标涉及市卫计局、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市综治

  办、市水务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安监局、市农发办、市统计局、人民银行渭南支行14个部门或单位。

  二、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十二五”县域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全市县域经济稳步发展,2015年10个县市生产总值达到1145.62亿元,是2010年的1.83倍,其中工业增加值538.78亿元,是2010年的1.92倍,占生产总值的47.0%,较2010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2015年临渭区生产总值306.81亿元,是2010的1.77倍,其中工业增加值83.64亿元,是2010年的1.46倍,占生产总值的27.3%,较2010年下降5.7个百分点。

  2、投资规模再创新高。五年来,在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支柱产业及重点项目的带动下,县域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总量持续扩张,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十二五”期间,10个县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46.97亿元,是“十一五”的4.39倍;临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3.71亿元,是“十一五”的3.59倍。

  3、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十二五”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各县市区紧紧围绕一系列惠民促消政策,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着力激活农村市场,挖掘消费潜力,居民消费持续升温,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十二五”期间,全市10个县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1.79亿元,是“十一五”的2.24倍;临渭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0.14亿元,是“十一五”的2.38倍。

  4、民营经济蓬勃发展。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各县市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

  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加快发展,活力显现,结构趋优的发展态势。“十二五”期间,全市10个县市非公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43.6%提高到2015年的48.6%,提高了5个百分点;临渭区非公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44%提高到2015年的49.4%,提高了5.4个百分点。

  5、城乡居民收入提高。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各项惠民政策的逐步落实,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2010年11个县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不足20000元,2015年县市区均超过23000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个县市区超过5000元,为5854元,2015年11个县市区均超过7000元。

  6、财政收入继续增加。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加上价格和政策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县域财政收入持续增加。“十二五”期间,全市10个县市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15亿元,是“十一五”的2.95倍;临渭区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7.94亿元,是“十一五”的3.39倍。

  (二)“十二五”县域监测综合排位情况

  1、综合排位偏后,且呈后退之势。从下表可以看出,2011年外,其它各年排在40位以后的县市均在5个及以上,县市在全省综合排位整体偏后,且呈后退之势,2015年,我市10个县市在全省82个县市中排在60位以后的有6个(华县、潼关、大荔、合阳、澄城、白水),2010年仅大荔排60位后。临渭区2010年在全省排19位,2012年上升到13位,之后连续下降,2015年又降到19位

  (三)2016年县域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6年9个县市实现生产总值1064.16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工业增加

  值423.74亿元,增长7.1%,非公增加值552.1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1.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2.74亿元,增长1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22亿元,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25000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8000元以上。2个区实现生产总值420.9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工业增加值139.04亿元,增长6.3%,非公增加值188.0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4.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0.82亿元,增长1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6亿元,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26000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9000元以上。

  三、县域经济发展及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1、县市差异较大,发展两极分化严重。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以及改革开放力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县市发展差异较大。一是从综合排位来看,2015年我市排位最好的韩城在全省排第2位,排位最差的澄城排第74位。和2014年比较,渭南进位最多的是蒲城,前进了3位,进退位居全省第21位,退位最多的是潼关,后退了17位,其次是大荔,后退了15位,退位幅度分别居全省第2位和第4位,按进退位分别居全省81位和79位。二是从经济总量来看,2015年生产总值最高的县市达311.29亿元,而最低的仅为36.55亿元,二者相差274.7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最高的县市超过18亿元,最低的刚过2亿元,相差16亿元以上。三是从发展速度来看,2015年生产总值增速最快的县市增长10.5%,最低的县市仅为6.0%,相差4.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最高的县市增长13.3%,最低的县市下降12.5%,相差悬殊。四是从2016年主要数据来看,GDP增长最快的韩城增长11.7%,最慢的华阴仅增长0.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最快的韩城增长31.6%,最慢的澄城下降30.9%,华阴下降3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韩城最高,达29784元,合阳最低,仅25495元,相差428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韩城最高,达12400元,澄城最低,仅8302元,相差4098元。

  2、发展思路不清,特色经济未成规模。一些县市对特色产业的发展没有做出规划,缺乏具体的产业政策导向,忽视区域特色经济的基础,目前各县市发展特色不明显,生产经营的基本方式仍然是以“初加工—销售”为主的粗放式经营,传统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仍占渭南县域经济的主导地位,新的特色产品、优势产业不多,产品单一,产业结构趋同,产业链条短,高附加值产品少,具有县域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和品牌少且规模小,经济发展缺乏特色。

  3、产业结构不优,转型升级步伐缓慢。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始积累较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较强,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资源在逐步减少,经济发展将面临资源枯竭的现实。一方面,服务业占比偏低。2015年全市县域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6:50.6:33.8,一产占比偏高,三产占比较全市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县域服务业发展明显不足。另一方面,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滞后。第一产业中,设施农业起步较晚,附加值偏低的种植业占比较高,工业中以资源为主的重工业占比较大,工业对资源的依赖性过强,产业链短,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传统服务业占比较多,现代服务业占比偏少。

  4、产业类重大项目少,发展资金保障不力。项目方面,一是特大项目少,特别是影响当地生产力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投资额在10亿以上的特大型项目不多,产业类的大项目就更少;二是科技项目少,普遍存在创新力度不够、科技含量不高、自主开发不强的问题,表现为自主品牌不多、终端产品不多、产品附加值不高,高新技术企业少。资金方面,一是县域经济发展滞后,财力不足,投入主要依赖于国家政策性投资项目和招商引资,自身造血功能严重不足,县乡两级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压力较大,用于发展的投入不足,资金缺口大,保障程度不高;二是县域企业“贷款难”和“难贷款”现象依然普遍,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县域企业很难得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而农村信用社又难以满足县域中小企业和农民的贷款需求。

  5、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导致城镇化水平整体偏低。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工业化,没有工业化发展,城镇化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工业化又影响第三产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缓慢发展,使城镇化发展任务十分艰巨。虽然城市扩容及撤乡并镇使城镇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整体来看,渭南的城镇化水平依然较低。一方面,渭南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属典型的大市弱中心,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另一方面,小城镇建设尚处于初期阶段,镇区规模偏小,基础服务设施相对落后,对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拉力与推力不足,城镇对农村的辐射、集聚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015年全市县市城镇化率为40.8%,较全市水平低1个百分点,10个县市中,城镇化率最高的为60.16%,其次为54.67%,其它8个县市均在40%左右,城镇化整体水平偏低。

  6、2016年度部分指标完成情况很不乐观。近两年,我市部分县市县域监测综合排位靠后,个别县市排位大幅度下降,而且从2016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来看,部分指标不理想,如,2016年全市6个县市区生产总值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7.5%),其中澄城仅增长1.4%,华阴仅增长0.1%;3个县市区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其中澄城、华阴降幅超过10%;7个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较上年下降,其中6个降幅超过20%,白水降幅超过50%;3个县市区污染物排放未减反增,等等,这些都将影响2016年监测排位,受其影响,部分县市排位可能下滑,应引起高

  度重视。

  7、一些县市和部门对县域监测工作重视不够。一些县市领导对县域监测工作不够重视,心中无数,在县域经济发展上思路不清,放任自流。一些部门的领导对县域监测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县域监测工作是统计部门的事,和本部门没有关系,不重视监测工作;个别部门指派一些不懂业务的人员来应付,业务人员业务不精通,报表差错多;有的业务人员缺乏责任心,对数据查询不理不睬,直接影响监测工作。

  四、抓好县域监测考评工作、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夯实责任。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县域监测工作,相关部门要明确负责县域监测工作的领导和具体报表人员,并严格执行县域监测报表制度,认真填写监测报表,准确及时地上报监测报表。各县市区要认真分析本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监测考评中的排位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要积极督促本县市区相关部门,认真完成县域监测报表,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2、建立完善制度,推进监测工作。一是建立全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协调解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搞好县域监测考评工作,推进我市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建议建立全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尽快出台加强全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的意见。为了进一步搞好县域监测考评工作,实现追赶超越,建议尽快出台加强县域监测考评工作的意见,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切实加强县域监测考评工作。

  3、立足县域实际,发挥各自优势。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是竞争力。发展县域经济要立足县情,在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少我多、人多我特上下功夫,整合利用县域内资源优势,做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从资源利用到产业发展、从城镇开发到民生改善等完整的规划体系,突出特色,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做到“一县一业”、“一乡一产”、“一村一品”,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做亮特色经济。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展区域联合,努力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全力以赴抓招商、抓项目,吸引更多优势资源和资金投入,招大引强,以强带弱,以大促小,引进更多的外部资金和产业类重点项目。二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改善银企关系,规范担保行为,夯实融资平台,激活民间资本,充分发挥金融、担保、城投及民间资本的潜能,突破资金瓶颈。加快重点项目进度,对于已开工的项目,协调好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加快建设进度;对处于报批审批阶段的项目,要加快完善手续;对年内应开工而未开工的项目,要加强督查,促使其尽快开工,确保项目建设进度。

  6、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效益,发展与民生、环境的关系,按照根本在特色、做大在规模、做强在品牌、关键在提升的发展思路,抓住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一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围绕农民增收,以一村一品为抓手,积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集群化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二是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县域工业的发展,要以农业为基础,依托其资源优势兼顾自身的条件与特点,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新型产业基地,彻底改变矿产资源依赖型工业发展模式。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现代交通物流、金融保险、服务外包、研发会

  展、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发展,重视发展文化休闲、职业培训、健身娱乐、社会养老、中介服务等生活服务业,提升城市品位,推进城镇化进程。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县域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县域经济在其城镇化的进程中,面临诸多新的问题,本文试从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分析入手,针对县域经济发展中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调整经济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县域经济;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62-01一、县域经济的特征

  县域经济与其他类型的区域经济相比较,具有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它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第二,它又是一种开放型区域经济。尽管县域经济是在县行政区域长期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但它不是封闭的“诸侯经济”,具有开放性。第三,它是一种既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又具有地域特点的特色型区域经济。一般而言,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县域经济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以及一、二、三产业各部门。

  二、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县域经济布局不合理。由于规划意识较弱和规划手段的落后和人员素质的制约,长期以来缺乏对县域经济布局的合理规划,导致县域经济布局不合理,工业分散布局的问题尤为严重。农村改革启动后,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的涌现,也是导致县域工业布局分散化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对县乡基层干部政绩

  的考核,经济发展指标占绝对权重。在这一指挥棒的引导下,县乡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遍地开花,工业布局进一步分散。分散化的工业布局必然带来城镇化的分散,城镇规模过小,遍地开花,城镇化质量不高,而且难以发挥集聚效应,不利于产业的升级。

  (二)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层次低。建国以来,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援城市的发展战略,政策的着力点和要素配置过度向大城市倾斜,致使工业化的二元特征十分鲜明。国家只注重城市工业(主要是大城市工业)的发展,而县域工业的发展基本被排斥在国家工业化整体发展规划之外,其发展难以得到明确的产业政策指导。除沿海部分发达县域外,大多数县域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层次较低,县域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不仅来自于三次产业之间的失衡性比例结构,也来自于各次产业内部不合理结构。

  (三)县域经济科技含量不高。由于我国绝大多数的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机构都布局在大中城市,国家科研经费主要流向了大中城市,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科技投入严重短缺。布局在大中城市的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其科研选题主要来自于大中城市,科研成果自然也主要投向大中城市,其培养的人才也主要留在了大中城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很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得以体现。对大多数县而言,科技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很不明显,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很低,科技储备匮乏,尤其是基础性成果储备更少。

  三、新形势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我国的广大县域和县域经济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观的基本依托和主战场。城乡统筹的核心是改变城乡二元化结构,建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把重点放在城乡联系最紧密的层面———县域经济上。城乡统筹的许多政策措施也只有在县域经济层次上才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从一定意义上说,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城乡逐步实现统筹、协调发展的实践过程。为此,县域经济在进行发展规划制定、政策措施的出台、经济结构与经济布局的调整优化时,应自觉遵循统筹城乡发展思想,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调整县域经济布局,将县域经济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受行政管理体制和地域范围的限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政策要在县域这个具体的地理空间中进行实施。如果产业布局与地理空间的具体情况不相适应,那么这些产业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益。合理的产业结构也难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县域经济布局比经济结构更重要。新形势下,调整县域经济布局,须要统筹规划,将县域经济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工业企业布局分散化和小城镇分散发展的模式。要实现县域工业在一定地域内的集中布局,把县域工业的集中发展与城镇建设统一协调起来。要有效利用原县城资源,把县城建设成为县域经济的龙头和城镇化的经济中心。对于比较大的县和工业基础较好的县,还可根据县域内的人口分布、非农产业基础等有选择的规划一个或几个中心镇,作为周边农村地区非农产业发展的集聚中心。通过相关政策和措施,来引导周边农村非农产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让城镇成为非农产业的聚集地。这既可创造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又可带动人口的集中,加速城镇化的进程;反过来又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样,为数不多的、布局合理的县城和中心镇就会成为县域内的工业中心,并不断向着中小城市的方向发展。

  (二)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培育和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县与县的情况千差万别,每个县的资源禀赋、历史人文等有较大差异,而这些对县域经济特色产业的发展

  提供了基础。同时,县域范围小,资源整合难度少,易于集中力量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发展成为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因此,县域经济发展要挖掘潜力,拓展空间,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具体到工业领域,新形势下,县域工业的发展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眼于县域的实际情况逐步培育县域的支撑产业。县域工业的发展不可再走模仿大中城市工业的老路,在承接大中城市产业转移的同时,不仅要看项目的总量,还要注重技术进步和生态保护。县域工业的发展应主动与临近的大中城市进行对接,变被动的提供配套产品为主动地引进资金技术和人员,开发利用县域特色资源。县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资源开发型县域,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开发的技术含量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达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县域工业的发展要基于市场比较优势,根据各自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资源能源状况,选择农业服务牵引型、工业催生型、城市辐射型、旅游开发型、矿产资源型、农产品加工型等不同县域产业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县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当前和将来的很长时期,对绝大多数县来说,农业是重要产业,是占人口主体的农民的主要就业领域和生活改善的重要来源,加快农业发展,依然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环节,而这必须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新形势下,推进农业产业化,应注重对专业农户的培育,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同时要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为专业农户扩大经营规模创造条件。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既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也可以推进农户成员的非农就业,从而加快城镇二三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立华.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2016(10)

  [2]赵志荣.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对促进县域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作用分析[J].中国市场.2016(21)

  作者简介:霍帅领,男,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员,研究方向:政治学。

推荐访问: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经济社会发展 县域 建议

相关推荐

2024年度深化城乡融合“十百千万”工程工作总结(全文) 在办公室干部座谈会上讲话稿 在全县招商引资大会上致辞(完整) 经验交流:“五个坚持”创新加强党建设(全文完整) 2024年度经验交流:打造品牌集群,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精选推荐】 2024年在“乡村振兴美丽家园”创建活动上经验发言材料 202X年区法学会建设调研报告【精选推荐】 X市经信工作总结和2024年思路(范文推荐) 2024年2024年全国“两会”测试100题(全文完整) 2024年度全文学习2024年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街道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结 2023年度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优秀范文】 2023年研讨发言:学深悟透第四卷,,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精选推荐】 2023年度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15篇【优秀范文】 金融支持县域实体经济发展工作意见 县域医共体建设方案8篇 2024年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完整)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完整文档) 2022年老员工对公司管理建议书-老员工管理建议书格式 招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四篇 2022年度作文演讲稿环保建议书合集(完整) 2022年 暑假防溺水建议书范文合集 环保建议书6篇

热门文章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这个暑假过得是否充实呢,有些小伙伴在假期中参加了实践,那么如何做一份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大一暑假社会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2022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

《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美词,像是袭袭的寒风慢慢轻掠大地,刺刺的,一缕****的阳光下有一小缕的橘红色静静的生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不期而遇600字初中记叙文,一起来看看吧!不期而遇作文600字篇一苏轼有语人间有味是清欢,或许正是

2022年度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本

《2022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园清明节主题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2022幼儿园清明节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2022年度有关安全学习心得合集(2022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有关安全学习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