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9篇
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
1读懂彼此的心
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3弘扬优秀家风
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
4我们的公共生活
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6我参与我奉献
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8推翻帝制民族觉醒
9中国有了共产党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12富起来到强起来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
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
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
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教学资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
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
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
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
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
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
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
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
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
创造能力。
(1)
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
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
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
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
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
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
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
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
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
统整。
3.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
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
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
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单元目标分析
1.
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
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
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2.
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
共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认识到爱护公共设
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主要让学
生懂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构建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我参与我奉献”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秉持的价值选择,学生的亲社会情感。
3.
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
学习,能安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
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
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
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五、教学方法设计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
象之中。
2.
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
活更美好。
4.
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相关主题的教育。
5.
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
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
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釆取由
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
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
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
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合一。
六、教学进度安排
章节
第一单元
题目
我们一家人
课时
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
备注
1读懂彼此的心
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3弘扬优秀家风
第二单元
公共生活靠大家
4我们的公共生活
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6我参与我奉献
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复兴中华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128推翻帝制民族觉醒
9中国有了共产党
10争夺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12富起来到强起来
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
1读懂彼此的心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发生的变化,认识自己与家人之
间在一些方面的不同,学会透过家人各种不同爱的方式,体会背后浓浓的爱意,理解家人的心。
2.
学生能够意识到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并学会以积极的态
度、有效的方法,主动沟通并化解。
教学重点:学会透过家人各种不同爱的方式,体会背后浓浓的爱意,理解
家人的心;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沟通并化解矛盾。
教学难点:面对家庭冲突和矛盾时如何理解家人?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欣赏一下,这首歌告
诉了我们什么?(放音乐《我爱我的家》,学生回答。)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里有我们的亲人。当我们快乐的时候,他(她)会和我们一起分享;当我们烦恼的时候,他(她)会听我们倾诉衷肠。
家人给我们慰藉和爱心,我们将在家人的关爱下度过童年,渐渐长大。今天,我们都带来了自己的照片。请你在自己的小组里讲一讲你小时候和家人的故事
吧。(学生先小组进
行交流,然后在实物投影仪上互相介绍。)
小结:虽然我们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对他们并不是很
了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爸爸妈妈的心吧!
二、实话实说
1、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个温馨实话实说的家!爸爸妈妈用深情呵护着我们,让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舌头也有被牙齿咬的时候,在生活中,你对爸
爸妈妈的某些行为有不理解的地方吗?说说你的心里话。如果不想说出来,也可
以把心里话写在本子上。
2、师:看来,你们对爸爸妈妈不理解的地方还真不少,你能说说为什么他
们要这么做吗?
三、听听父母的心声
1、师:爸爸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有的爸爸妈妈可能把对你的爱表达得明显一点,有些父母则隐藏着这份爱。让我们
走进父母,去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吧!
2、播放家长心里话的视频。
师:听了两位妈妈和一位爸爸的心里话,你们想说些什么?
小结:只要我们的是生活中多一些尊重,孩子尊重家长的建议,父母能尊
重孩子的想法,我们的家庭就更加和睦。
3、爸爸妈妈做的点点滴滴都倾注着对我们的爱。为了给你一个舒适的成长
环境,他们每天不知疲倦地工作。你知道你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吗?他们什么
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回家?什么时候休息?
四、总结
虽然爸爸妈妈很忙,现在你能体会到他们的辛劳了吗?你可以回家和他们说
说心里话。
第二课时
一、正确认知,化解矛盾。
1.
播放音频《一个孩子的烦恼自述》。
2.
师: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和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这是正常现
象。但是如何面对和解决呢?
3.
当你和家人产生矛盾的时候,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做法呢?阅读活动
园材料,说一说你会选择哪种方式?
二、理性面对:交流方式多。
1.
其实,遇到问题并不可怕,办法总比困难多。
2.
阅读王玉理的故事,你受到哪些启发?
3.
交流方式有很多:如写信、留言条等。
4.
情景出示:班里很多学生都可以用钢笔书写了,由于我写字漏字错字现
象多,老师让我再练练,可是妈妈觉得是我写字写得不好。我认为这明明是两
个问题,妈妈的误解让我很不开心。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选择合适的方式,试着主动和妈妈交流沟通吧。
三、我爱家人:发现父母的美。
1.
小组内合作,阅读课前小调查“我眼中的父母别人眼中的父母”,说说
有什么新的发同伴身上学现?
2.
列举事例说说父母身上的父母的闪光点,交流自己的感受。
3.
教师总结。
四、拓展延伸:布置活动作业。
1.
布置课后活动作业。
2.
小结:明确下节课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教学目标:1.
独立完成学习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提升自立自强的意识。
2.
知识技能:知道每位家庭成员应当承担的责任,了解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的方式。
3.
在活动中体验承担家庭责任的意义,学习关心和帮助家人的方法。
4.
感受家庭的美好和幸福,树立家庭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每位家庭成员应当承担的责任,了解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方式。
难点:学习关心和帮助家人的方法。感受家庭的美好和幸福,树立家庭责
任感。
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自家的家庭责任单。
2.
教师准备:教学媒体、活动评价单、板贴。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交流家庭责任单,感受家庭成员各自承担的责任
一.导入课题
1.
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理解,还要主动交流常
沟通,家庭成员还要主动担当家庭责任,尽责出力。
2.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我们如何为家庭做贡献,承担责任的问题。揭
示课题: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二.交流家庭责任单
1.
出示家庭责任单,明确学习要求。
a.
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b.
小组交流,发现有什么共同之处。
2.
全部交流。
3.
小结:一个家庭承担着赡养老人、抚育子女、感情交流、改善生活等多
方面的责任。家庭让我们感到安全和幸福。
活动二:情景辨析,在家中做到自理、自立
一.情境辨析,担当责任
1.
播放视频“在家里没有做到自理自立”,创设情境,组织学生思考:面
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
2.
教师梳理学生观点,组织探讨解决办法。
3.
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对比
二.选择问题,探寻对策
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1)
浏览活动册“沟通小难题”:
玩游戏、起绰号、言而无信、想说就说
(2)
选择一个问题,讨论解决对策
2、组织全班交流。预设:玩游戏:合理安排时间
起绰号:勇于承认自己错误
言而无信:言而有信是原则,特殊情况应具体分析
想说就说:对长辈说话要注意礼貌
3、评价小结:作为子女,努力学习,掌握知识,练习就本领,加强自身的品
德修养,做到自立自强,就是对家人最大的精神安慰。
活动三:家庭发生的变化
1.
播放视频“长辈年纪大搬过来一起住”,创设情境,组织学生思考:家庭
生活发生变化,你会怎么做?
2.
生谈感受。
3.
有话大家说,面对家庭发生变化自己的想法。
4.
岀示“我是自立小达人”课后活动评价表。教师讲解
5.
总结谈话:面对家庭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事情,一声关心的问侯、一句巾心的劝慰、一杯暖心的热水,都是对家人的支持,都是在为家庭作贡献。
第二课时
[情景引入]
1.
情景剧引入,启发思考
小明同学面对家庭发生的变化(外公年纪大了,摔了一跤住进了医院,父
亲工作繁忙之余还要去照顾年迈的老人,母亲要照顾年幼的妹妹,还要照顾家
庭日常。),跟家人协商调解,共渡难关。
小结:生活中家庭可能会发生许多意外变化,需要全家人齐心协力,共渡
难关。
3.
揭示课题:《2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活动一:表达爱
1.
学生演绎教材活动园内容
2.
师生讨论:你可以做些什么?
3.
小结:我们要体谅家庭中的每个成员的辛劳,学会关心他们,支持他们,表达我们对家人的关爱。
活动二:争当“智多星”
1.
生阅读教材阅读角内容
2.
交流讨论:
妈妈为什么愁眉苦脸?她遇到了什么烦心事?
我是如何帮助妈妈的?
3.
小结:生活中,家庭成员有困难,我们要留心观察、主动询问,尽力关
心和帮助家人。有困难同商议,共承担。
活动三:做好“润滑剂”
过渡: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间很可能会产生纷争。当家人意见不统一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1.
教材第13页情景
(1)
看一看:家人之间发生了什么纷争?
(2)
议一议:你会如何来处理?
2.
说说生活中你的家庭中有什么困扰争论?
3.
小结
当家人意见不一致是,我们可以和家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发挥好“润
滑剂”的作用,和家人一起面对困难解决问题。
总结延伸:民主生活会
1.
看材料
2.
你家会召开民主生活会吗?
你赞同这样的方式吗?
说说你的理由。
3.
尝试跟你的家人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
4.
总结:生活中,我们留心观察、主动询问,积极帮助家人排忧解难,争
做“家庭智多星气我们可以通过和谐、民主的方式营造我们的家园。与家人
同商议、共承担。
板书设计:
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教学反思
表达爱
争当智多星
做好润滑剂
民主生活会
同商议,共承担
3弘扬优秀家风
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家风,知道优秀家风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是
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础。
2.
懂得优秀家风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良好风气形成的作用。
3.
知道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体会优秀家风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理解优秀家风是
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础,从思想上树立起学习和传承家风的自
觉意识。
教学难点: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学习并践行家风,促进自身成长?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故事导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
指名学生读《精忠报国》的故事。
老师:在岳飞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人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岳飞
的母亲,正是家庭的影响,让岳飞成为了一名正直、勇敢、为国奉献的人。家
庭中的正能量多么重要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弘扬良好家风》。
2.
学生齐读课题。
二.互动讨论
活动1.从小到大,你的爸爸妈妈有没有经常给你讲一些道理?叮嘱你一定
要做到?生讨论交流。
2.
家风是什么?其实家风就是一个家庭世代传承的风尚,是长期生活实践
中不断形成的家庭文化。它主要表现为家族世代恪守的家训家规。
3.活动园。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以来,有许多家族重视家风的传承。
请同学们分组阅读活动园中的三个例子,看看这些家训讲了什么,你学到了什
么。
3.
1涵养德行
介绍《朱子家训》、朱熹
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子检点。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讲卫生。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一养成勤俭节约
的美德,不铺张浪费。
3.2修身立志
你知道这些名言警句出自哪里吗?从中你可以学到什么?
俭以养德,静以修身。一一诸葛亮《诫子书》我们要养成节俭的美德,不
铺张浪费。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一诸葛亮《诫子书》
一个人须恬淡
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
3.3百年革命家国情怀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许多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书中摘录了一
些仁人志士写给家人的书信。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思考,你从中体会到
了哪些优秀家风?
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教师小结: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先辈们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让我们学习
先辈,传承良好家风。
4.活动园
对长辈做一次访谈,了解家风,并在班中交流分享。
教师总结:家庭就像社会中的细胞,每一个小家的幸福共同构建起一个和
谐的社会。每一个家庭的优秀家风,汇聚成中华民族的家风。无论时代如何变
化,优秀家风都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与社会和谐的基础。
作业
写作一篇《我的家风故事》,下节课分享讨论。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
4.
我们的公共生活
教学目标:
1.
了解身边的公共生活,知道我们离不开公共生活。
2.
懂得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增强公共意识。
3.
能够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公共生活,帮助学生树立公共生活共建共享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只有每个人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
的美好,这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教养程度,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我们也要积极的参与公共生活,这样我们可
以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社会情感,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我们的公共生活》
板书课题:我们的公共生活
二、新课讲授
(一)我们离不开公共生活
活动1:
1.
我们通常在哪些场所参与公共生活?
在图书馆阅览书报、到商店购物消费、去旅游体闲、乘坐公共汽车岀行具、区电影院等。
2.
参与公共生活对我们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
(1)
深入地了解社会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2)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力
(3)
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和公共精神。
活动2:
1.
说一下你身边的不文明现象?再讲述一下这些不文明现象会对社会产生
什么样的影响?
在广场、街头乱扔果皮废纸,在影剧院、展览馆吵闹,购物付款不排派对,践踏草坪、损坏公务,在公共厕所吸烟,外出旅游随意刻画等等。
影响:损坏了大家的公共生活质量,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影响了整个社
会的文明风气。
2.
为什么要文明参与公共生活(必要性)?
①在公共生活中,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②一个人的不文明行为看似小事,但损害的是大家的公共生活质量,影响
的是整个社会的文明风气。
③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今天,人们的公共生活已经超越国界,与外国人
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我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体现着民族的文明程度。文明参与公共生活还是维护国家形象和荣誉的要求。
④公共生活的质量关系着每个人的生活幸福,文明参与公共生活是每个人
应尽的责任。
3.
文明参与公共生活的要求是什么?
①参与公共生活,要求我们举止文明,尊重他人的需要和公共利益。
②文明参与公共生活,杜绝丑陋行为,是现代社会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
本要求。
③文明参与公共生活还是维护国家形象和荣誉的要求。
(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
活动3:
(1)
公共场所自觉排队,是大家所熟知的公共生活规则。有人认为专门设
立“排队日”是小题大做,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
搜集因扰乱公共秩序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典型案例。
明确:(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排队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个人行为,却体现着
社会成员的价值认同。在一个文明城市之中,排队不仅意味着对公平秩序的遵
守与履行,更体现着一种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原则,对于效率的合理追求和对他
人权利的尊重。设立“排队日”是对一种公共公礼仪的善意的提醒。设立“排
队日”,目的在于培养人们遵守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有利于减少乱插队现象。
(2)示例:高铁霸座
2018年8月21日,在从济南西站开往北京的G334次高速动车组列车上,一男子霸占别人的座位还对前来劝阻的乘务员各种胡搅蛮缠,视频发到网上后,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从而被人称为霸座哥。
2018年8月24日,从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公司获悉,孙某被处治安罚款
200元,并在一定期限内被限制购票乘坐火车。
危害:扰乱了正常的社会公共秩序,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3.如何遵守公共秩序?
①遵守公共秩序需要我们树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各种规则。
②规则不仅是对我们的限制和约束,更是对我们自由和安全的保护。
③我们应让守规则、讲秩序成为自己的公共生活习惯。
活动4:
1.
在你的周围有哪些常见的公共设施?它们各有什么功能?
2.
我们能为爱护公共设施做些什么?
答案:
1.
常见公共实施:绿地、道路、路灯、地下(上)线路和管道停车场(库)、配电房(室)及电器设备、消防设备、电梯、健身娱乐设施公告牌等。
功能:这些设施为人们提供了宜居的优美环境,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了方
便,维护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使人们的公共生活有了安全保障。
2.
我们要了解各类公共设施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爱惜使用各类公共设施,不损坏公共设施;自觉参与维护公共设施的活动,主动护理公共设施
3.
爱护公共施的做法有哪些?
①要了解各类公共设施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爱惜使用各类公共设施,不损
坏公共设施;
②自觉参与维护公共设施的活动,主动护理公共设施。
三、课堂练习
1.
共享单车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漫画启示我们()
A、要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设施
B、公民要依法自律,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
C、公共单车是为了方便居民出行,可以随意存放
D、使用共享单车使我们的自由,他人无权干涉
a.ABb.CDc.ACd.BD2.
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飘过,成为今春各大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共享
单车离不开大家的呵护,需要多方共治。谢列能够促进共享单车健康有序发展
的是
A.使用者给车加“私锁”,方便自己B.企业合理竞争、精心服务C.政府科
学引导、监管得力D.使用者遵守社会公德,做到文明、安全骑行
aABDb.BCDc.ACDd.ABC四、课后作业
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公共生活文明参与
(1)
我们离不开公共生活
(2)
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
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教学目标:
1.
知道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秩序来维护,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2.
明确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责,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3.
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现象,尝试用合法、合理的方式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到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树立共生活
需要秩序的观念。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个人、社会、国家丨的角度综合思考如何共建有序生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公共场所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需要有良好
的秩序来维护。街道上的行人和车辆顺畅通行,需要公共交通秩序;公国里人
们愉快地游玩,需要公共卫生秩序……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二、说一说
1、你到过哪些公共场所?你知道这些公共场所的秩序吗?
2、议议、做做:同学们常去公共场所,请你照例子用有关的规则提醒大家,明确有关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a.上车时;b.到影剧院;c.到游乐场;d.在商店
3、同学们说得很好,有了规则的约束,我们的生活可以更加和谐有序。
4、除了这些规则外,生活中也有很多规则,上节课老师已经让同学们去观
察生活,收集我们身边的规则了,谁愿意把自己收集的规则与大家分享一下。
5、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身边的规则。
6、教师引导: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你有什么感受?没有规则,我们连走路
都不安全,看来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三、认识公共标志
1、(出示课件)你在哪些公共场所见过这样的标志?(出示:请安静、请
依次排队、请勿吸烟…)
2、当你看到这些标志时你是怎样做的?
小结:公共标志的设置一方面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利于保护人们
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更多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公共标志,在理解公共标
志设置意义的基础上,形成有序参与公共生活的态度情感。
四、深化认识
1.
出示图:
(图画内容:小明等几位同学在一个车站停车场里打闹,小刚劝他别这样
做,他不听,正在这时,一辆客车从车站开出,另一辆正要进站,小明他们不
让道,在两辆客车间追打,司机来了个急刹车,才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问:
①几个小学生干了一件什么事?他们扰乱了哪里的秩序,结果怎样?
②哪位同学的行为是好的?他做了什么事?
师小结:不遵守公共秩序害处大。
2.
下面这些说法正确吗?请用事例说明理由。
①有的同学说:“如果不要公共秩序;大家随随便便,自由自在,想干什么
就干什么,不是更好吗?
②一个人不遵守公共秩序没有关系0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是必要的,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秩序是自由的第一
条件。遵守公共秩序可以使公共场所里被服务者心情舒畅,服务者满意,公共场所井然有序,展示我们自己的文明程度。
五、守规才有序
1、教师引导: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
步离不开规则,无处不在的规则约束了社会每个成员的行为,维护了社会的正
常秩序。
2、说一说,我们在不同的公共场所应该怎么办?
师再问:当你见到不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该怎样办?(启发学生答出:要阻
止、批评等)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明白了只有大家共同遵守规则,才能创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正如著名学者莱蒙特所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
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六、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对《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
在生回答的基础上师进一步谈话:生活中有许多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实际上都同社会的主产、生活乃至每个社会成员的工作、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如果一个社会的公共秩序受到了破坏,这个社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也就受到极
大的影响,社会风气就会颓败,反之如果一个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拥有一个良好的公共秩序,那么社会就会有条有理,井然有序,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大家的迫切希望,希望同学们从我
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遵守公共秩序吧!
6我参与我奉献
教学目标:念。
2.明确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做到文明有礼,提升公共意识。
1.
知道公共生活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树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观
3.
了解社区成员的角色责任,树立服务公共生活的意识。
4.明确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积极参与利索能力的社会公益活动。
教学重点:平等友善需要相互理解和尊重;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小善汇聚
成大爱。
教学难点:如何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参与到社会活动中。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受爱心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2、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o爱心让世界变
得更温暖、更美好。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
二、共同回忆,体验爱心
1、无偿献血、抗震救灾、为贫困地区捐款。(课件播放相关图片)
师:除了这些大事件外,生活中的小事上你曾遇到过哪些困难?得到过什
么帮助呢?
翻开书64页我们来看看你是否也遇到过此类情况。
生1:我遇到过,有一次放学下大雨,是班上的一个男同学拿着大伞把我遮
回家的,那时候他衣服都湿了。
生2:上美术课,我好几次都忘记带卡纸,都是同桌送卡纸给我的。
生3:二年级的时候,我不会绑鞋带,上体育课鞋带老是松掉,我又不会绑,是班长帮我绑好的。
2、评选班级爱心大使
师:生活中处处有爱心,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也应该关
心、帮助他人。回想一下,你曾经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吗?现在大家开始
说说自己帮助过别人的事,然后我们进行评选,选出我们班的爱心大使。(生答)
三、传承雷锋精神
1、阅读教材故事:《雨中送母子》
2、观看《雷锋》相关视频。并说说你还知道雷锋叔叔还有哪些乐于助人的故事?
四、设置情境,奉献爱心
1、大家自由分组,组成不同的爱心小队。例:帮困小队、学习提升小队、敬老小队……
如果你是以上小队的队长,你打算如何帮助他人?
2、师:我们帮助他人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
问题,比如有些人不接受帮助或者根本不领情。我们现在来阅读69页,并思考:为什么这两位同学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
3、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请演一演。(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并适时
点评)
4、那你遇到过帮助人不领情的情况吗?讲述具体事例。(生答)
5、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请大家集思广益。
小贴士:
1、用心了解他人的需求。
2、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需要帮助的人。
3.
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意愿。
4.
以友善和热诚的态度帮助他人。
6、阅读教材“阅读角”,并思考:班主任为什么不把真相告诉方明呢?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爱心,爱让世界变
得更加美好和温暖;懂得了帮助别人不仅温暖别人,而且自己也能收获快乐的道理;学会了正确关心、帮助他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
的能力。
2.
在收集资料,交流讨论中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
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3.
通过了解列强侵华犯下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
行了不屈的斗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和抗争精
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收集资料,交流讨论中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
得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列强侵华犯下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
曾经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和
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
感。
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了解虎门硝烟的历史背景,观看《虎门销烟》电影。
2.
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虎门销烟相关历史资料背景、活动评价单、板贴。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英国向中国贩运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发动侵略战
争的罪恶目的,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简单情况。
2、使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
神和民族正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
使命感。
3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鸦片这一话题,知道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
的屈辱,知道近代中国挨打的原因。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
族正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活动一:提示背景,引入课题
1、出示罂粟花图片,初识“鸦片”。
罂粟。
2、师述:在中国历史上有那么一个年代,鸦片充斥了市场,两百多万人深
受其害,“东亚病夫”这一耻辱的称号由此而生!(出示相关历史资料图片)
1839年,林则徐向皇帝上书:“鸦片不禁,中国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皇帝
派他前往广州查禁鸦片,于是就有了
“虎门销烟”这一中国历史上不朽的一幕。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这一课中的《虎门销烟》。
(出示课题)
活动二:了解毒品害处,揭露侵略野心
1、师述:虎门销烟的“烟”指的就是鸦片烟。
2、讨论交流:鸦片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
3、小结:鸦片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毒品,它使无数中国人因染上毒瘾而丧失
劳动力、战斗力。英国强盗向中国大肆倾销鸦片是要掠夺我们的钱财,使我国
陷入危难之中。
4、师述: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毒品家族日益壮大。(出示图片
现代
毒品:海洛因、冰片、摇头丸等)据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死于吸毒人数超过
10万。截至2004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114.04万。每年因吸毒约耗
费390亿人民币。
5、交流你所知道的毒品危险生命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例。
过渡:1893年6月3日,在广州虎门海滩,上演了大快人心的一幕一一销
毁鸦片!
活动三:了解虎门销烟过程,体验大快人心之感
1、出示珠江三角洲地图,标一标虎门所在位置,找一找珠江所经流域。想
一想为什么要在“虎门”销烟?
理解虎门位置的特殊性:靠近沿海,是鸦片走私入口的大门。
2、读一读故事,了解虎门销烟过程。
3、师简介林则徐,出示:
“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读林则徐的话,体会其禁烟的决心。
4、出示“约2万箱,重达119万千克”一系列数字,想一想:这些数字说
明什么?
5、观看电影片段“销烟”,看广场英雄纪念碑上十幅浮雕中的第一幅
仔细观
察销烟现场的布置、气氛,林则徐的神情动作,士兵、群众的动作、反应,谈谈体会。
小结: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坚决反抗外敌,虎门销烟之举销毁的不仅
仅是鸦片,更是“东亚病夫”的形象,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
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及
强烈的爱国之情。
6参观林则徐纪念馆,表达敬意
活动四:体悟耻辱,解析《南京条约》
1、过渡: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出示《南京条约》内容,并进行解读。割地:割让香港
(破坏领土完整)
赔款:2100万银元(相当于年收入的1/3多,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上海
协定关税:(无法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
3、出示英控海关和跑马厅的照片。
4、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得寸进尺,变本加厉,他们不满足于第
一次鸦片战争中从中国掠夺的利益,又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
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活动四:你说我说,香港前世今生
1、阅读“香港回归”材料,谈谈感受。
2、小讲坛:历史的昨天和今天,给你留下了哪些思考?
“联系昨天,感受
今天,畅想明天”
3、总结:今天,古老的中华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我们唱着“东方红”,中
国人民当家作主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日渐强
盛的(进行经济掠夺)
崭新年代。让我们牢记:只有发展,只有国力的强盛,这段屈辱的历史才
不会重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罹劫过程,初步了解近现
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过程方法:初步培养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对腐败
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侵略者的愤怒之情。牢记“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激
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士气。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达到引领学生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奋发图强
的目的。
难点
如何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这里收到了一位法国大作家雨果的来信,让我一起来听一
听。“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圆明园
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只要
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
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宝岛,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2、听了雨果的这段话,你脑海中的圆明园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疑问吗?
3、但是,这一奇迹现在已荡然无存,留在我们眼前的只有几根残缺的大石
柱。它们静静地站在那里,像一座纪念碑,诉说那段屈辱的历史一板书:圆明
园的诉说。
二、学习新课,体验明理
活动一:惊叹圆明园的辉煌
师: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现在却只留下这些残垣断壁。那么,你知道
圆明园在哪儿吗?你知道多少关于圆明园的故事?
师小结:气势恢宏的建筑,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不知凝聚着古今中外多
少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心血,因此,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O---------板书:万园
之园
活动二:惋惜圆明园的毁灭
1、令人遗憾的是,令人悲愤的是,这“万园之园”竟被一把无情的火烧成
了灰烬,那么,火烧圆明园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让我们看看当时的情景。
师:这把无情的大火把我们引以为豪的“万园之园”烧成了一片灰烬,毁
于一旦。一一板书:毁于一旦
2、想一想,当时的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掠夺、焚烧?[出示课件]南京条约
的内容,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到条约的心情。
3、师:是的,只要是有良知的中国人看到这份条约都会感到无比的愤怒。
可是还有比这更令人愤怒的事,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你们知道他们都
干了些什么吗?
4.
圆明园如果存在于现在的中国,它还会遭到掠夺吗?为什么?(不会,因为中国强大了。)从哪可以看出中国强大了?(生自由说)
三、全课总结,深化情感
师: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圆明园的美、侵略军的无耻以及清政府的昏庸,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同学们,历史虽然过去,但是警钟依然长鸣,作为一
个中国人让我们用心铭记这段耻辱的过去,记住“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让我们行动起来努力建设我们强大的祖国,让圆明园从此不在哭泣。最后让我
们在这雄壮的国
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板书设计: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圆明园的诉说
万园之园毁于一旦
教学反思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8推翻帝制民族觉醒
教学目标:
1.
了解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和伟大贡献。
2.
在活动中能自主探究人们对孙中山的纪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了解孙中
山的革命之路。
3.
感受孙中山先生一往无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学习
与继承他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在活动中能自主探究人们对孙中山的纪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了解孙中山
的革命之路,感悟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走近孙中山先生
1、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南京有个有名的景点叫一一中山陵。每天去参观游玩的人
络绎不绝,你们去过吗?谁能和大家介绍一下吗?
指名学生交流。
2、图文了解中山陵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关于中山陵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介绍孙中山
教师:中山陵是人们纪念和缅怀孙中山先生的地方,为什么人们如此怀念
他呢?
指名学生交流。
教师做小结(揭示课题)
4、了解人们对孙中山的怀念
教师:除了中山陵,人们还以其他各种方式纪念孙中山先生,课前我们已
经以小队的形式进行了探究,下面就请他们派代表来介绍一下吧!
活动二:了解孙中山的革命足迹
1、分发资料,小组学习。
明确学习要求:一起学习材料,了解孙中山的革命足迹,说说让你印象最
深刻的部分,谈谈自己的感受。
2、班级交流
请小组派代表在班级交流,说说在小组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3、教师总结:
孙中山先生一生都在为推翻帝制,推进民主革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而努力,他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驱,值待我们每个人的尊敬与怀念。
活动三:感受孙中山的革命精神
(一)
学习名言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名言,指名学生朗读。
2、请学生来说说名言的含义。
3、老师帮助解读,引导学生体悟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
4、请学生结合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精神,说说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的启示。
5、齐读名言。
(二)
学习链接资料
1、出示课文中链接资料,学生默读资料。
2、讨论:说说我们国家目前的巨大变化,畅想祖国的美好未来。
3、教师小结
今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革命先辈们的不断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奋勇抗
争推翻帝制是分不开的,让我们牢记历史,以孙中山等革命先驱为榜样,为祖
国的美好未来努力奋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了解了他的革命事迹,以他为首的革命党人通过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清朝帝制,建立了
民主共和国,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
二、自主学习,走近革命烈士
1、指名学生朗读黄花岗起义资料。
2、开展烈士故事会
分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烈士故事。
3、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深入探究,感悟历史。
1、学生自读课文相关内容。
2、辛亥革命定义辨析
辛亥革命并不是指一次起义,而是指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
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3、出示视频:《辛亥革命》电影,引导学生感悟当年如火的革命浪潮。
4、学习课文三份小资料,思考:辛交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新变化。
5、教师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四、课下活动,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哪些新风尚?你还知道这场革命涌现的英雄人
物和动人故事吗?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报制作,来纪念辛亥革命,铭记
历史。
板书设计:
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黄花岗起义: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推进民主共和
教学反思
9.中国有了共产党
教学目标:
1.
通过近一百年来中国探索救国之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理解中国共产
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坚
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信念。通过新旧社会中国人民生活的变化,及建
国后中国取得的各方面的成就,体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
2.
主动维护国家荣誉,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对中国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爱
党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
3.
通过思考、讨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知道共产党对中国
革命的领导地位,明白共产党对中国解放的重要作用。
4.
通过查阅李大钊不惧死亡的原因、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不平等待遇、南
昌起义、八一建军节的由来和井冈山会师等中国共产党抗战史相关资料,锻炼
学生分析问题、总结提升的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
题。
教学重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学难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近一百年来中国探索救国之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理解中国共产
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坚
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信念。通过新旧社会中国人民生活的变化,及建
国后中国取得
的各方面的成就,体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
2.
主动维护国家荣誉,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对中国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爱
党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
3.
通过思考、讨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知道共产党对中国
革命的领导地位,明白共产党对中国解放的重要作用。通过新中国取得的各项
成就,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的中国的必然出路。
4.
通过查阅李大钊不惧死亡的原因、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不平等待遇、南
昌起义、八一建军节的由来和井冈山会师等中国共产党抗战史相关资料,锻炼
学生分析问题、总结提升的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
题。
教学重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学难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活动一:听歌曲,谈感想。
1.
播放歌曲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
教师提问
从这首歌曲中你能学到什么?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活动二:求索吧,我的国。
1.
教师引导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震动了全世界,也照亮了中国革命
的道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指路的明灯,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逐渐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各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建立后,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新青年》是陈独秀创办的著名刊物,高举“民主”“科
学”大旗,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李大钊是颂扬十月革命胜利和系统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第
一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6日,李
大钊不幸被军阀逮捕。他在狱中受尽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李大钊在临刑前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说:“不能
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
到光荣的胜利!
”下面请同学们查阅李大钊的生平资料,议一议,李大钊为何不
惧死亡?
2.
学生交流
讨论李大钊不惧死亡的原因。
3.
教师总结
虽然这些斗争失败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代表人民利益的先进的政党的领导。所以,要拯救中国,必须要有一个具有先进指导思想并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来领导革命,这就是中
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广大的工农群众为基础,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下面请同学来介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活动三:谈历史,明产生。
1.
学生分享
五四运动: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
平会议”。在英、美、法、日等国的操纵虾,战胜国中国得到的却是战败国的待
遇。北洋政府屈服于列强压力,准备在合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激起社会
各界的强烈愤慨,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运动爆发了。
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等口号,游行示威。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了北洋政府的镇压。之后,上海等
地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北京学生,形成全国范围的群众性反
帝爱国运
动。最终,北洋政府迫于压力,释放被捕学生,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
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胜利。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标志着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2.
教师过渡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
相结合的产物。
3.
呈现课件
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党纲决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
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党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途径是
“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一一消灭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在上海秘密召开。参
会代表13人,代表着全国的50多名党员,其中包括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等等。会议宣告中国共产党
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
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后来,每年的7月1日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
1922年的中共二大明确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中国革命史
上是破天荒的举动。
(1)
教师提问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2)
学生回答
提出纲领,指明了方向;发动群众,奠定了基础;领导革命,推翻北洋军
阀……
4.
教师总结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
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给灾难深
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
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中国人民从此站
了起来!历史充分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活动四:萌新芽,奠基础
1.
教师过渡:“一大”会址:
1921年7月30日晚,会议正在进行时,一名陌生男子突然闯入会场,环视
一周后又匆忙离去。他的举动引起大家警觉,会议被迫终止,大部分代表迅速
撤离。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木船上继续进行。会议通过
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如今,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和嘉兴南湖每天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瞻
仰者。共产党在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我们在红色历史中汲取力量,为的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论时代怎么变迁,“红船精神”永放光芒,激励一代代
共产党人继续前进。
(1)
教师提问
你认为“红船精神”是什么?
(2)
学生回答
略。
2.
教师总结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
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不断地为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课堂小结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
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在党的领导下不断的发展、壮大,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变成了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国家。作为国家的一员,我们也应该铭记历史,不忘
初心,努力奋斗,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让我们一起写下对祖国的祝福,为我的国点赞!
学生活动:在歌曲《厉害了,我的国!》歌声中,写下对祖国的祝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初步了解红军经受的重重困难及付出的巨大牺牲。学习他
们从小立志、严于律己、不怕困难、不断追求等优良品质。
2、行为与习惯:知道一些革命遗迹,养成尊重历史文化、发扬革命传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红军经受的重重困难及付岀的巨大牺牲,知道一
些
革命遗迹,养成尊重历史文化。
4、过程与方法:用在情景体验、调查研究、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养成尊重
历史文化、发扬革命传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好习惯。
道德教育点:尊重历史,学习发扬革命精神。
法治教育点:了解党的历史,坚持党的领导。
教学重难点:
知道一些革命遗迹,养成尊重历史文化、发扬革命传统、努力学习报效祖
国的好习惯。
课前引入:谈话引入
1、提问复习
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的湖北人有哪些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活动一:南昌起义
1、阅读南昌起义资料,完成表格
2、了解“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3、军旗的意义
活动二:井冈山会师
1.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遇挫后,为什么选择向农村进军?
井冈山为什么被人们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2.
从红军歌谣中你体会到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3.
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分别是什么?
活动三:朱德的扁担
过渡:在井冈山发生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元帅一
—朱德的故事。
1、学习《朱德的扁担》
2、交流井冈山的故事
3.
小结
4.
今天我们学了这一章节,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南昌起义
红星照耀井冈山
井冈精神代代传
教学反思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1、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结合现实,冷静
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2、初步养成尊重历史的好习惯。
3、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探
究中国看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培养学生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
4、将本课所学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
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将抗日战争和之前学习的列强侵华战争进行对比.引导
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难点: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
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课前查闯九一八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资料。
2.
教师准备:教学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
2.
明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明白扰日战争胜利的重要
意义。
活动一:全民坚持抗战
1.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思考: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
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日军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扰
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
教师提问: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
提示: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3.
教师讲述:面对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
战,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
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4.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扰战的表现有哪些。
活动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
教师讲述:扰战胜利后,重庆一家报纸出了一条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
谜底是一位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结果最后的答案有四个:屈原、苏武、蒋干、共
工。你的意见如何?
回顾历史.你能不能有更好的谜底呢?请说明理由。
提示:以上谜底都不去全面,关国原子弹、苏联军事援助都属于外部因素,符介石国民竞军队和共产党军队对抗日战争的胜利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都不
是唯一的因素。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职下,全民族的持
久抗战,才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2.
教师强调:(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程、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
抗
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学习本学科的知识水平、习惯、能力、兴趣等)
本班共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这些大部分聪明好学,上进心强。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较认真,能比较有兴趣的参与到老师预设好的一些实践活动中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由于学生年龄小,也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本学期,主要是在课堂内开展教学,以儿童的生活为核心,以观察、操作、探索、调查、游戏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学习简单的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通过一年级的学校生活,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能做到关心集体,热爱学校,但是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差,坚持性短,所以我们老师要多指导、多教育、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讨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各单元主
题解读)
整册教材的编写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实效性。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严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心理特点,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儿童与自己、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关系,有教育价值和生活典型意义的案例作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教科书内容在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同时,力求反映现代社会对公民素养的要求。全册内容共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开开心心每一天;第二单元让我的身体更棒;第三单元:我会照顾自己;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第五单元我爱绿树,我爱蓝天。这四个单元既有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又有掌握自然规律和生活中所需基本生活常识的体验、探索、调查的实践机会。
教材编写的基本特点:
1、尊重儿童的生活和需要,以学习主题构建教科书体系。
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就是强调要加强品德教育的生活性和活动性,本教材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儿童生活时间和空间发展为线索,选取儿童生活必须的、感兴趣的、真实的、对儿童发展意义的内容设计主题活动,根据儿童
的认知特点,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对所选内容进行精心的安排,引导儿童到真实世界中去体验、感受、领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教材以儿童生活为主线,把课程标准中的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的内容精心组合起来,打破学科界限,按照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的原则,结合时令、节假日等合理安排。单元内部各主题相互联系,每个主题中的各个活动之间也具有良好的逻辑性、顺承性,由此突出了单元内容结构的严谨性。
2、重视主题活动和游戏中的体验感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主题活动和游戏是教和学的载体,因此,本教材特别注重儿童活动的设计。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各种活动的过程,旨在充分发挥教科书的对话功能,引发儿童的兴趣,并引导儿童体验和感悟,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同时,主题活动和游戏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方式,让他们在实践和体验中提高。这种设计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单元内主题构建模式多样化。
单元主题构建形式灵活多样,有效的体现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方式在教科书中的统一。各主题的呈现由主题的性质、内容来确定:有的以体验方式为主,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提升;
有的以问题解决为主,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和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以探究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对某一问题的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方式探求知识。书中留有空间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不再是教科书的旁观者,而是一个参与者、对话者。
4、注重活动中的个性评价,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评价不仅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更是课程的内容资源。教科书引导学生学会鼓励、尊重、欣赏,在活动中善于发现,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进一步促进他们发展。教科书中的评价是即建立在关注学生发展的基础上的,强调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加强人文性教育引导,促进学生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的和谐发展。
三、教学措施
小学品生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情、明理、导行是品社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品社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1、以趣激情,导入新课。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善于发现和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以趣激情的导课方法多种多样、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2、知中生情,学文明理。学文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认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爱之切,因而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在学生形成道德认知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3、渲染课堂气氛,产生情感共鸣。小学生善于直观体验,侧重形象思维、易受感动。我要力求将课文中的道德知识点与学生情感上的激发点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媒体手段,把静态的文字、抽象的术语、干巴的数字变成形象生动的语言或画面。让学生在具体认知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起敬慕道德榜样行为的情感。
4、精心设计问题,增强心理体验。要让学生理解课文、明白道理,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比、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5、情理交融,辨析导行。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知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辨析导行十分重要。
6、要注重感情的评价标准。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
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
7、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实质。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服务于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开拓性地寻找和使用教学资源。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本学期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本人担任七年级四个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完成新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如下:
一、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为方向,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功能,围绕走进中学、感受中学生活、促进学生对中学生活的理解与适应作为基本生活主题,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促进积极健康的自我的培养,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二、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与法制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据此,教材改革力求彻底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教材的构架以学生成
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主要任务则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通过主题带动,涵盖、整合并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领域的内容。
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正确对待青春期。
1、学生年龄特征
学生年龄大部分都在12、13岁左右,从生理角度来看,正处于青春期的起始阶段,其心理状况表现为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好奇心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勇于表现自我,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自尊心较强。但是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想不稳定,自制力较差,看事物比较单一,偏重于直观、形象性的东西,不能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容易情绪化,容易随风倒等,这些都不利于今后的学习,所以在本学期,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应进行正确的引导,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对症下药,逐步提高,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2、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状况
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储备了一定的基本道德规范、意志品质,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且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可以简单的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会有一部分同学由于意志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原因,导致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还需教师有意识的去培养和锻炼。
3、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
初中的学习生活与小学相比,有了较大差异,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学生在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压力、兴趣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出现厌学甚至辍学现象,这部分学生应帮他们
找根源,找症结,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加上进。教师还要做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用目标作指引,责任作动力,方法作加速器,明确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由于初中课程内容增加,学习任务加重等原因,会给学生带来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学习方式、方法的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通过调查、讨论等理解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提高觉悟。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教纲。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
2、虚心学习,本期听课不少于20节,多听与本科相关教师的课。
3、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及时反思,做好每月一次的反思工作。
4、不断学习,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身知识,与时俱进,以适应思想品德的教学。
5、多样化教学,尽可能的设置学科活动,强调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更多地进行讨论、分析、探究活动和主题班会等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效果。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
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比如,第一单元活动:讨论:学习与游戏的关系。第五单元活动:调查:舌尖上的安全。
6、教学中多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身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课过程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结合自身实际发表观点。
7、结合课文内容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独立完成。认真细致批改学生作业、练习册,全收全改,及时收发,及时检测。
五、教学进度
以上是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计划安排,同时对自我的成长,也有着较高的要求,通过教学相长,自身也将在专业技能、政治素养、教学技巧、与学生交往的能力这几个方面有较大的提升,鞭策自己要做一个教学的促进者、研究者;与学生做朋友,体现学生本位的思想;做一个终生的学习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这条漫漫的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完善自身,坚持向前,真正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发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凸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全面落实培优转差方案,切实把教学质量提高。
二、学情分析:
从初步摸底的情况看,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还算比较高,但由于第一次接触开卷考试,能力可能会显得有较大差距,对开卷考试的适应性也可能会比较差。因此,本学期在抓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强能力素质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三、知识体系
教材大致从整体上涉及到了中学生明白自我、感悟友谊、理解师长、思考生命四方面的内容,但是基本上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的一种感性接触。随着学生生活的扩展,这些内容在后面的教材中也都会得到扩展。
明白自我方面:涉及怎样尽快适应初中生活。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如何设计树立梦想,如何对待学习,如何勇敢地展示自我
风采。
感悟友谊方面:告诉学生怎样正确与同学朋友相处,如何正确定位网络交友。
理解师长方面:教材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怎样正确的与老师、家长相处。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生活的幸福。
思考生命方面:教材从探问生命、珍视生命、和绽放生命之花三个方面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正确的理解生命,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学好教学改革新理论,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教研理论水平。
2、把握好新教材的编写目的和教学要求,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3、加强教研活动,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做到多听课、多总结。认真学习他人、他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4、自觉做好教学各项常规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单元测验等常规教学任务,尤其认真实施课堂目标教
学法。
5、认真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能力、践行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6、认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7、加强开卷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尽快适应开卷考试的要求。
8、充分运用远程资源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积极参加教研,提高业务水平
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政治学历史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灵活辅助差生。做好差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3、开展帮带活动。鼓励优生带差生,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
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练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严抓思想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思想状况,做好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四)、强化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德育,挖掘功能。配合学校德育活动,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活动,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严于律己,教书育人。立足本职,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待生、爱护学生。工作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思想品德课,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三、主要工作: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序
内容
18
篇三: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教学,使学生了解道德的基本概念,知道法律的起源和基本内容,懂得如何尊重自己、尊重他人、遵守法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
1.道德和法律的概念及其关系
2.尊重自己和他人
3.遵守法律规定
4.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
1.了解道德和法律的含义及其关系
2.掌握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基本要求
3.知道遵守法律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
1.意识到道德与法律的相关性
2.掌握“自我约束、公德心、家教、学校教育、社会压力”等因素对道德建设的作用
3.了解法律规定对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互动式教学法
3.视听教学法
4.组织学生讨论、演示、游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六、评价方法
1.学生自评、同学评价
2.课堂测试、笔试等考试形式
3.观察学生身体语言、行为举止等非言语评价
七、教学资源
1.五年级下册《品德与法治》教材及其附属光盘
2.班级、学校图书馆相关资料
3.录像、图片等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
八、教学计划
第一课:道德和法律的含义及其关系(1课时)
1、课前瞻思:
了解道德和法律的含义及其关系对于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对待他人和对待社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理解道德和法律的本质。
3、教学内容:
(1)道德和法律的含义
(2)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4、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生活联系、说说自己所遇问题
5、作业:
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孩子是否独立思考、是否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希望家长在后续教学过程中能够监督孩子的学习情况。
(此处省略2-8节课)
第九节课: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个文明市民(2课时)
1、课前瞻思:
今天将从身边小事入手,从社区开展,让孩子们在自己身上学习如何做个文明市民。
2、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大家能够认识到做文明市民不是一件难行的事情,并能够获得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3、教学内容:
(1)什么是文明市民
(2)如何做一个文明市民
4、教学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模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活联系。
5、作业:
①观看相关小视频(要求家长进行协调)并撰写观后感与收获。
②学生每天在自己的生活中树立文明行为榜样,对身边环境进行适当的整治,对未遵守文明准则的行为进行纠正。并在家长帮助下进行记录、总结和分享。
篇四: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2020年春期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担任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五年级班共有学生6人,基础较差,思维不活跃,孩子们上课不积极发言。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我希望通过努力,他们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通过教学,逐步加深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20年春季正式实行,全册共三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三个单元的主题教育依次分别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第一单元主要从家庭的主题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感受家庭的美好和幸福,理解父母的艰辛,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弘扬优秀家风。第二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第三单元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要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已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全册教学目标: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2.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主要让学生懂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构建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我参与我奉献”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秉持的价值选择,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四、教学措施:
(一)必须注重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1.《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须与
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所以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范例”。
2.教材的呈现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课本那样提供了教学的大致过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社会性和地域性,要求《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必须开放。开放性的课本内容势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补充,使教学加强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二)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三)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
(四)因为教材已不是显性的道德说教,而是采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教学中可采用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的教学策略。
(五)教师平时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力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六)利用好各种有利条件,提高教学的效率。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从各事例中进行分析、比较,强化主题思想。进一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21读懂彼此的心
23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24——53弘扬优秀家风
264我们的公共生活
27——8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296我参与我奉献
210——11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212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213——149中国有了共产党
215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16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21712富起来到强起来
篇五: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教学资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1)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3.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单元目标分析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2.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主要让学生懂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构建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我参与我奉献”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秉持的价值选择,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亲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
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五、教学方法设计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相关主题的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6课时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2课时第2课---让我们的家更美好---2课时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2课时第二单元
---公共生活靠大家---6课时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2课时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2课时第6课---我参与
我奉献---2课时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12课时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2课时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2课时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2课时第10课---争夺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2课时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2课时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2课时
篇六: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内容是道德与法治,主要包括:
1、尊重他人: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尊重他人的感受;
2、尊重自己:学会尊重自己,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3、尊重社会:学会尊重社会,尊重社会规则,遵守社会规范;
4、尊重环境:学会尊重环境,保护环境,关爱自然。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使学生具备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尊重社会和尊重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具备遵守法律、尊重法律、守法行事的意识;
3、培养学生自治、自主、自立、自强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现实情景,让学生了解道德规
范和法律规定,并结合相关案例,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2、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并能从案例中学会如何正确处理违反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的行为;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尊重社会和尊重环境,培养学生自治、自主、自立、自强的意识。
篇七: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教学资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启程同时实现学科内容的资源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进行自学内容,而是立足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启程,再次带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资源整合为自学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1)通过现实情景的抓取和再缔造,使儿童体会生活的幸福和欢乐,唤起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二要地鼓励活动型教学的积极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撰写中以教师的“教导”非政府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除以“预成的自学结果"为核心的教材非政府模式下课文提练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做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企图从学生的自学犯罪行为启程非政府主题单元,推动独立自主活动,在自学活动的渐次进行中,鼓励教师重点高度关注学生自学过程里呈圆形未分化状态的整体自学状态和自学须要,并使学生能够在活动的不断演变过程中同时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错位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科学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3.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单元目标分析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2.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依靠大家》的教学,主要就是鼓励学生懂在公共生活中人们必须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现较好的形象:认识到爱惜公共设施,保护公共利益,就可以共享资源公共生活。“创建较好的公共秩序”主要使学生懂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就可以构筑人与自然有序的公共生活.“我参予我无私奉献”鼓励学生认识到在参予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公平待人、文明存有礼、服务社区、参予公益就是构筑和谐社会须要秉承的价值挑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唤起学生的亲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五、教学方法设计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画,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要,协助学生认知。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融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展开有关主题的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小自然的美,介绍社会的经济繁荣,培育学生的环境素养。
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课程中积极主动充分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意思存有启发性的促进作用,鼓励孩子们通过独立自主写作、小组讲诉或者演出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其中蕴藏的规则、法理等,并使教学从课堂延展至学生更宽广的生活领域,努力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篇八: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xx县xx镇xx小学教师:
2023年2月20日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
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
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
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教学资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
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
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
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是着眼于
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而
有
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
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
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
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
创造能力。
(1)
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
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
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
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
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
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
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
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
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
统整。
3.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
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
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单元目标分析
1.
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
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
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2.
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
共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认识到爱护公共设
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主要让学
生懂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构建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我参与我奉献”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秉持的价值选择,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
学生的亲社会情感。
3.
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
为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
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
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
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五、教学方法设计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
象之中。
2.
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
活更美好。
4.
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相关主题的教育。
5.
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
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
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釆取由
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
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
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
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六、教学进度安排
章节
第一单元
题目
我们一家人
1读懂彼此的心
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3弘扬优秀家风
课时
6222622212222备注
第二单元
公共生活靠大家
4我们的公共生活
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6我参与我奉献
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复兴中华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8推翻帝制民族觉醒
9中国有了共产党
10争夺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12富起来到强起来
222
篇九: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担任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五年级班共有学生6人,基础较差,思维不活跃,孩子们上课不积极发言。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我希望通过努力,他们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通过教学,逐步加深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21年春季正式实行,全册共三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三个单元的主题教育依次分别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第一单元主要从家庭的主题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感受家庭的美好和幸福,理解父母的艰辛,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弘扬优秀家风。第二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第三单元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生活性
四、教学措施:
(一)必须注重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1.《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须与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所以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范例”。
2.教材的呈现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课本那样提供了教学的大致过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社会性和地域性,要求《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必须开放。开放性的课本内容势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补充,使教学加强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二)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三)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
(四)因为教材已不是显性的道德说教,而是采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教学中可采用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的教学策略。
(五)教师平时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力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六)利用好各种有利条件,提高教学的效率。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从各事例中进行分析、比较,强化主题思想。进一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21读懂彼此的心
23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2453弘扬优秀家风
264我们的公共生活
278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296我参与我奉献
21011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212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213149中国有了共产党
215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16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21712富起来到强起来
2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教学资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1)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3.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单元目标分析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2.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主要让学生懂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构建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我参与我奉献”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秉持的价值选择,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亲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五、教学方法设计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相关主题的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釆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教学资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
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
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
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
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
创造能力。
(1)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
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
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
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
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
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
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
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3.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
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
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单元目标分析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
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
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2.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五、教学方法设计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
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
活更美好。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相关主题的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釆取由
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
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
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六、教学进度安排
章节
题目
课时
备注
23弘扬优秀家风
2第二单元
公共生活靠大家
64我们的公共生活
2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26我参与我奉献
2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复兴中华
12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28推翻帝制民族觉醒
29中国有了共产党
210争夺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212富起来到强起来
推荐访问: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下册 五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