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梅花诗10首苏轼《梅花诗帖》所蕴之孤愤与旷达3篇
篇一:苏轼的梅花诗10首苏轼《梅花诗帖》所蕴之孤愤与旷达
苏轼草书《梅花诗帖》
苏轼草书《梅花诗帖》
苏轼大草《梅花诗帖》
释文:
春来空谷水潺潺,的白梅花草棘间。昨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
苏轼《令子帖》
苏轼《令子帖》
释文:
令子所示,专在意,来日相见即达之,但未必有益也。辄送十缗省为一奠之用,患难流落中,深愧不能展毫末也。不罪不罪。
轼手启
苏东坡行书《归去来并引》
苏东坡行书《归去来并引》
释文:
归去来并引
王郎作《归去来》和而送之,凡二章:
归去来兮,世不汝须,胡不归。
汹北望之横流兮,渺西顾之尘飞。
纷野马之决骤兮,幸余首之未鞿。
出彭城而南骛兮,眷丘垅而增欷。
乱清淮而俯鉴兮,惊昔容之是非。
念东坡之遗老兮,轻千里而款余扉。
共雪堂之清夜兮,揽明月之余晖。
曾鸡黍之未熟兮,叹空室之蛜蝛。
我挽袖而莫留兮,仆夫在门歌式微。
归去来兮,路渺渺其何极。
将税驾于何许兮,北江之南,南江之北。
于此有人兮,俨峨峨其丰硕。
孰居约而尔肥兮,非糠覈其何食。
久抱一而不试兮,愈温温而自克。
吾居世之荒浪兮,视昏昏而听默默。
非之子莫振吾过兮,久不见恐自贼。
吾欲往而道无由兮,子何畏而不即。
将以彼为玉人兮,以子为之璞也。
元丰七年七月十一日,舟行过金陵,亲录此数篇。呈丞相荆公,以发一笑而已。乞不示人。
轼拜白
苏轼行书
录杜甫《堂成》诗卷
苏轼行书录杜甫《堂成》诗卷
释文:
背郭堂成蔭白茆,緣江路熟俯青郊。
榿林礙日吟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
蹔下飛鳥將數子,頻來語燕定新巢。
旁人錯比揚雄宅,懶墯無心作解嘲。
苏轼自题跋文:
蜀中多榿木,讀如欹仄之欹,散材也,獨中薪耳,然易長,三年乃拱。故子美詩云:飽聞榿木三年大,為致溪邊十畝陰。凡木所芘,其地則瘠。惟榿不然。葉落泥水中,輒腐,能肥田,甚於糞壤,故田
家喜種之。得風,葉聲發發如白楊也。吟風之句,尤為紀實云。籠竹,亦蜀中竹名也。
苏轼《啜茶帖》
苏轼《啜茶帖》
释文:
道源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白。孟坚必已好安也。
轼上
恕草草
苏轼《江上帖》
苏轼《江上帖》
释文:
轼启
江上邂逅,俯仰八年,怀仰世契,感怅不已。厚书且审,起居佳胜。令弟、爱子各想康福,余以面莫既人回,忽忽不宣。
轼再拜知县朝奉阁下
四月廿八日
苏轼《渡海帖》
苏轼《渡海帖》
释文
:
轼将渡海,宿澄迈。承令子见访,知从者未归。又云,恐已到桂府。若果尔,庶几得于海康相遇;不尔,则未知后会之期也。区区无他祷,惟晚景宜倍万自爱耳。匆匆留此纸令子处,更下重封,不罪不罪。
轼顿首
梦得秘校阁下
六月十三日
苏轼《归园帖》
苏轼《归园帖》
释文:
此虽云同归院,亦不云宿于院中,不知别有文字谬得?是宿学士院为复。只是此家传说如此?乞更批示。轼白
今尝改云:宿学士院为复,且只依旧云宿待漏舍?幸批示。
篇二:苏轼的梅花诗10首苏轼《梅花诗帖》所蕴之孤愤与旷达
苏轼关于梅花的诗
梅花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重要题材,是文化中的代表作之一。其中著名诗人苏轼对梅花题材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感受,下面是苏轼关于梅花的诗:
《赤壁·橘颂》中写道: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思归。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梅花》中写道:
墨宝斋里五石缸,天津桥上十二峰。
浸泡蒙尘几百年,颜色苍黑宛如铜。
瑶田何用种桃李,只为君开一支花。
不羡杨柳千条少,五更霜月四支华。
雪满山冈疑不见,犹自销魂梦里来。
不知郎意如何,不赏江南逢雪花。
从他眉上看,应道是深山里采得。
采来只为簪前惜,不放炉火不烧香。
明日天涯何用守,今宵有酒今宵醉?
《题江南道中梅花》中写道:
小雪初晴无强风,稍留余杭十日程。
四时知景非独好,五岳更称是二千。
高秋处处扫黄叶,幽寒处处踏芳冰。
章台元老嘉祐里,来赋熏风四壁香。
此韵原同北馆客,何须鼓枻南来迎。
到此欢宴不须酒,门前唱和有花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篇三:苏轼的梅花诗10首苏轼《梅花诗帖》所蕴之孤愤与旷达
《梅花·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其十》咏梅花诗赏析
《梅花·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其十》咏梅花诗鉴赏
缟裙素帨玉川家,肝胆清新冷不邪。
秾李争春犹办此,更教踏雪看梅花。
这是组诗的最后一首,以美人的形象比喻梅花之美,以桃李争春之时,犹能先踏雪看梅花,总括爱梅之深情。
这首诗更是化用韩愈《李花》诗意,作到夺胎换骨,转写梅花,情思深婉。
诗的开端两句,以极为简洁的笔法,以美人的银装素裹拟比梅花的形象。缟与练均指白色的绢子,裙与帨借代为美人的服装。玉川家,即唐诗人卢同家,卢同字玉川。用卢仝之家代指梅花生在诗人之家,倍受诗人之怜爱。这是化用韩愈《李花》诗意而浓缩的诗句。接着由外貌刻画而转入对梅花内质美的颂扬。梅花有如美人,内心里是纯洁,冷然而无邪。韩愈《李花》诗是:“夜领张彻投卢仝,乘云共至玉皇家。长姬香御四罗列,缟裙素帨无等差。静洁明妆有所奉,顾我未肯置齿牙。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邪。”读了韩愈此诗后,就知苏轼前两句诗的所本了。不过苏轼不写李花,而写梅花,习古而出新。诗句浓缩得自然凝炼,言浅意深。十四个字写尽了梅花的形神美质,真可算作神来之笔。
诗的后两句是形象性的议论,在秾艳桃李花而争春之时,尚且细察到梅花美而无邪,就会更使令你脚踏白雪去看梅花的初放。言外之意,在梅花与桃李花比较中,更感到梅花形神俱美,尤其是它的“肝胆清新冷不邪”的内在质地美,不与桃李争春,无桃李的浮艳媚态,令人崇敬。
全诗塑造了天然素淡美的梅花形象与纯洁无邪的内在美。拟人化与衬托手法,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此诗的重要特点。苏轼借梅花形神的描写,表现自己对自然美的追求,对朴素纯洁无邪的人性追求。苏轼这种审美心理与思想是多年来朝廷党争,不辩真、善、美,相互排挤、倾杀,媚主求荣的折光,并受大自然美的感召,不直接抨击黑
暗现实,而是追求人性的美好一面,遇梅而合,借梅发端,寓教于物,既陶冶自己的性灵,又抒写心志,表现自己的审美见解。于梅花的形神塑造中,亦可见苏轼人格的投影。
推荐访问:苏轼的梅花诗10首苏轼《梅花诗帖》所蕴之孤愤与旷达 旷达 苏轼 梅花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