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许三观卖血记》人物形象分析10篇

|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许三观卖血记》人物形象分析

  

  第29卷Vol.29第1期No.1兰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OFLANZHOUINSTITUTEOFEDUCATION2013年1月Jan.2013探析《许三观卖血记》中的小人物形象雍楠(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摘要]余华后期作品多以苦难为主题,从个人先锋主义到民间关注,以小人物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却总是不断重体现出小人物的善良、小人物的智慧、小人物的原则和小人物本身固有的悲剧。文章将要从这几个复的情节和对话中,《许三观卖血记》方面探析中许三观以及其他的小人物形象。[关键词]许三观;小人物;苦难[5823(2013)01-0005-02[中图分类号]I2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收稿日期]2012-10-11、《许三观卖血记》一中人物产生的背景《许三观卖血记》“作余华在的中文版自序中写道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于是,作者不再是一位叙述上的侵略者,而是一位聆听者,一位耐心、仔细、善解人意和感同身受的聆听者。他努力这样去做,在叙述的时候,他试图取消自己作者的身份,他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位读者。事实也是如此,当这本书完[1]”成之后,他发现自己知道的并不比别人多。余华是许三观的创造者,即使他自称知道的不如别的人多,但是他赋予了这个人物一种时代感,一种宿命感。余华自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是一个愤怒和冷漠的作家,这在余华80年代的作品中都有体现,《许三观卖血记》当我们面对时,在感叹那种人物生命的苦难时,透过作者的眼,看到了一种救赎和悲悯,看到一种在苦难面前让人肃然起敬的高尚和乐观。所以许三观又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有着文学作品中的创作和现实中的对小人物苦难的共鸣。、《许三观卖血记》“小”二小人物的(一)小人物平凡的存在《许三观卖血记》分析中的小人物形象,不可避免“小”的所在,许三观只是旧社地提到这个人物塑造的会中成千上万的苦难人物之一。许三观是一家丝厂的送茧工,同厂里的大媳妇小姑娘说着家长里短,干着日复一日的工作。他以八角三分钱的零食,一瓶黄酒,一条大前门香烟娶了卖油条的漂亮姑娘许玉兰。然后像众多家庭一样出现了家庭危机,但他最终还是圆满地有了三个能够传宗接代的儿子、可以安心养老了。众多的中国人都是过着这样的日子,只不过这样的生活是许三观用血换来的,不管那是力气还是生命。《许三观卖血记》在中,没有复杂的善和恶,没有勾心斗角,一切都过于生活化。许三观的计较和算计,许玉兰在门槛上的哭诉,方铁匠拉东西时候的劝说,何小勇女人在危机时候的解囊相助,这一切构成[2]了这个小人物身边的一切。这里面有求婚、斗殴、男女私情、血缘亲情、捍卫名誉、卖血筹钱,但是这些正“小”。在很多人的身上发生,这些便是小人物的(二)小人物的愚昧和计较他们是小人物,他们有着自己的计较和算计。《许三观卖血记》中处处体现着这些小人物的愚昧和一瓶黄酒,一计较。从许三观用八角三分钱的零食,条大前门香烟娶回许玉兰。许三观直白地告诉许玉兰,你花了我的钱就要嫁给我,这是他近乎卑劣的算计。方铁匠在儿子被打后,没有顾念邻居情意,上许这是很直接的物质化的算计。当文三观家拉了东西,革来临,许三观靠卖血的钱要让家人出去吃一碗面的时候,他开始掰着手指头算计,他不能让一乐吃他卖血得来的面,只能让他吃一块地瓜。这种时候,你可能觉出他的卑微,他的坏心,但是他只是一个小人物,他能想到的只是那点血脉关联。每个人,每个小人物,都在这种简单重复性的话语中,算计着、计较着、真实着。、《许三观卖血记》“大”三中小人物的余华后期的作品中,一直贯彻着他说过的一句,“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话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从《许三观卖血记》中我们见到了这种高尚,见到了苦难中的温情,它无处不在,却那[3]让读者深深地震撼于小人物灵魂的爆发。么自然,(一)小人物的善良《许三观卖血记》中这种小人物的善良无处不在,让我们动容,最后要抬起头仰视这些本来以为卑微到泥土里的人们。[“就业导向下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研究”(课题编号:DZXY1103)。基金项目]安徽电子信息学院院级课题[作者简介]雍楠(1982-),女,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实用语文教学与研究。

  6兰州教育学院学报第29卷1.为人父的善良这种善良已经超越了小人物的范围,这是一种人生大善,跨过了血缘的门槛,跨过了时间的隔阂,这种善良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父亲。许三观经常跟许玉兰说,一乐这孩子像我。但正是这个最像他的孩子,却不是他的亲生骨肉,是他被戴了绿帽子的证据。当许三观找到离家出走的一乐时,这个“可恶”的父亲背着别人的孩子,当他骂道,我养了你十一年,到头来我才是个后爹,那个王八蛋何小勇一分钱都没出,反倒是你的亲爹。谁倒楣也不如我倒楣,下辈子我死也不做你的爹了,下辈子你做我的后爹吧。你等着吧,到了下辈子,我要把你折腾得死去活来”时,他的手那么坚定地放在孩子身上,所以当一乐问他,“爹,你是不是要带我去吃面条”时,他只是温和地说,是的。这便是许三观为人父的善良。所以当许三观为了给一乐治病,千里卖血时,一切便那么自然,因为他在何小勇家说过,从此一乐便是他儿子。这个父亲为了他儿子可以不惜一切。2.为人夫的善良他和许玉兰的一生磕磕绊绊,有第三者、有误解,但终能白头到老。两人虽总是吵吵闹闹,计较盘算,但是文革批斗,当所有人都离许玉兰越来越远的时候,是许三观把肉埋在菜下,告诉她快吃。[4]那个家中的批斗会,一个没学问的老实男人,在儿子面前用近乎低俗的话说着自己与林芬芳的旧事:我和林芬芳只有一次,你们妈和何小勇也只有一次。我今天说这些,就是要让你们知道,其实我和你们妈一样,都犯过生活错误。你们不要恨她……你们要恨她的话,你们也应该恨我,我和她是一路货色。”他用如此笨拙的话,树立着妻子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却有着充满小人物智慧的大善。(二)小人物的抗争余华后期作品的风格还可以用另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温情。[5]“依旧健全而温暖的心窝”是人们的渴望和追求,是对伤痕累累的世界的安抚,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温情和对民间生活的认同。从《许三观卖血记》中,我们从苦难的背后,也看到了一种小人物的抗争。他们抗争的方式是对生命的出卖和宽容。所以这个作品在磨难的人生中让我们看到了博大的温情。1.透支生命的抗争血在中国人的传统中,一直是忌讳。余华却以重复的手法让你一遍遍去看,一遍遍去思考。《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一共卖了十二次血。第一次卖血是一切开始的序幕,一次证明身子骨结实的尝试。许三观娶了许玉兰,展开了整个故事。第二次是为了偿还一乐打人的医药费,许三观的父爱第一次明显的呈现。第三次有些戏谑的兴致,是为了给林芳芬买肉。第四次是故事悲剧性的真正开始,三年自然灾害中,许三观独自一人去卖血,是为了能让家人去胜利饭店吃一顿面条。第五次是为了争取一乐早日回城。第六次是一个月之后,为了招待二乐的队长,许三观的生命开始在苦难中濒临崩溃。第七次到第十一次:许三观为了给一乐筹备药费,先后在通往上海的林浦、百里、松林、黄店、长宁等地方卖了五次血,他在生与死的边缘苦苦挣扎。最后一次,是许三观退休之后,许三观觉得十一年没卖血了,以前都是为他人,今天要为自己卖次血。但是他太老了,血站都不收了。他为了自己的家庭,一次次透支着生命,卖血是小人物进行抗争的仅有的财产。2.以宽容的方式对抗苦难许三观的十二次卖血,竟然有七次都是为了一乐,这个别人的骨肉,让他带上绿帽子,做了一辈子乌龟的孩子。有人说,余华的小说是塑造英雄的,他的英雄不是神,而是世人。但却不是通常的世人,而是违反那么一点人之常情的世人。许三观是这么一个英雄,他卑微到泥土里,连一个小小的血头都可以呼哧痛骂,但是却深深地刻在了人们的心中。当他对一乐温和地说“是”的时候,他宽恕了一乐,宽恕了何小勇,宽恕了自己。他拿着刀在脖子上划出血口子,说道:“你们中间有谁敢再说一乐不是我亲生儿子,我就和谁动刀子。”苦难早就低下了头,这个小人物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用另一种方式去拯救这个不幸的人生。从《许三观卖血记》中,我们看到了众多小人物的悲与善。故事的结尾,我们沉浸在许三观因为再不能卖血而惶恐悲痛的大哭中,关于人、关于苦难、关于小人物,生出了更多思考,这个以鲜血为代价的救赎之旅,充满了大善和温情。这些小人物,在苦难中诠释了一个叫做“高尚”的词汇。[参考文献]1]余华.许三观卖血记[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2]洪治纲.悲悯的力量———论余华的三部长篇小说及其精神走向[J].当代作家评论,2004,(6).3]王世诚.向死而生:余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余华.灵魂饭[M].上海:南海出版公司,2002.5]余华.我能否相信自己[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责任编辑:白彩霞]““[[[[[

篇二:《许三观卖血记》人物形象分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许三观卖血记》中小人物形象及其生存哲学

  作者:李春雨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14期

  摘;要:余华90年代的小说《許三观卖血记》体现了其创作风格转型的特点,即充满了温情的特征。以小人物形象及其生存哲学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许三观这一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形象,再现了特定时代中国人生活的处境,表现了当时小人物的生存哲学。

  关键词:小人物;生存哲学;苦难

  作者简介:李春雨(1995-),女,汉族,黑龙江大庆人,文学硕士,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4-0-01余华在80年代主要实践着先锋实验小说。小说充满了血腥、死亡和暴力色彩,以一种冷静的笔调叙述体现出人性的丑恶。90年代以后,余华小说创作倾向明显改变,小说在描写社会底层生活的苦难时仍然具有一种冷静的笔调,但却加入了温情的因素。事实证明余华的风格转变是成功的,这份温暖发展为令人感动的文学,引起了广泛的读者的共鸣,自然也受到许多学者的欢迎。

  一.《许三观卖血记》中小人物形象

  《许三观卖血记》小说叙述的主要对象是人——许三观这一类的普通小人物。这些小人物形象有让人嘲笑的一面,又有形象高大的一面,呈现出双重性。主人公许三观是一个送茧工人,是中国社会底层的一个非常普通的小人物,可是这个小人物形象却是难以理解的。许三观每次都在家庭出现危机时挺身而出,以卖血这种方式来应对生活苦难。一乐并不是许三观的亲生儿子,可是许三观肯为他多次卖血,当一乐被查出肝炎要被送到上海大医院救治时,许三观难以承担高额的医药费,借钱也凑不够,于是快50岁的他决定要一路卖血去上海,正常情况下人每卖一次血需要休息三个月,而许三观三个月卖了三次血,当他在松林医院卖血后终于体力不支倒在了地上,被送到了急诊室抢救。这段卖血的路程让人动容,也体现出了父爱的伟大以及小人物的高尚人格。

篇三:《许三观卖血记》人物形象分析

  

  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的小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郭志勇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第18期

  【摘要】余华是我国现当代小說作家中的一员,属于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但是在后期创作时,余华的小说在风格和题材上却发生了重大转变,关注百姓大众的民间生活,且具备一定的悲剧色彩,运用大量笔触着重描写小人物的生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则是《许三观卖血记》。对此,本文在解读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时代背景的基础上,从“小”和“大”两个方面分析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的小人物形象。希望通过本文研究丰富与《许三观卖血记》有关的研究理论,帮助其他读者在阅读《许三观卖血记》这本现当代小说时,加深对其中小人物的理解。

  【关键词】余华;《许三观卖血记》;小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8-189-03【本文著录格式】

  郭志勇.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的小人物形象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9(18):189-191.

  前言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文学创作领域内掀起了“先锋派文学”的创作热潮,无论是在小说基本命题,还是在小说文体模式上,先锋派文学都具备一定的创新性,甚至可以说改写了小说本身的定义。余华本是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余华先后发表了3部长篇小说,将高尚、温情等元素融入其中,使得余华小说的风格发生了重大转变,带给了读者不同于以往的阅读体验,也在国内外文学领域内引起了热烈反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当属《许三观卖血记》,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下,通过对小人物情感事件的描述,充分展现出小人物的人生意义,予以读者精神和情感上的启迪。故此,本文以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的小人物形象分析为题,对其相关内容做出分析研究。

  一、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的时代背景

  《许三观卖血记》是先锋派文学作家余华先生的代表作,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是余华先生写作风格成功转型的标志。同时,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体制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此前的计划经济,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使得社会文化领域也发生了改变,“通俗文化”“流行文化”等大众文化,逐渐成为20世

  纪90年代文化领域内的重要表现特征。需要说明的是,90年代文学领域内推行的大众文化,与封建社会时期的世俗文化存在明显不同,个人是大众文化产品的主体。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的关键性时期,人们更加强调自我个性的张扬,希望个人成为社会文化的主体,相应的集体主义观念,却处于逐渐被弱化的状态。在文学创作领域内,作家的创作思绪与以往发生了明显不同,怀疑传统道德理想,更加关注个人的生存空间,文学题材也倾向于表现民间个人生活。

  在此种背景之下,余华先生创作了长期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在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可以看到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的影像,还可充分表现出关注个人的情感意蕴,在个人生活的视角下,可引起读者对个人生活生存意义的思考,对小说中主人公许三观卖血经历的描写,也可凸显民间立场。

  余华先生的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故事所描写叙述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之间。在这一时期,中国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革事件,如“大跃进”“大饥荒”“文革”“上山下乡”等。这些中国历史事件都可以在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有所展现,但是余华先生却没有运用大量的笔墨文字对其进行描写,一笔带过居多。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主人公许三多,仅仅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这段时期的平凡小人物,所叙述的生活也是围绕许三观的日常生活展开,民间个人特色较为明显,正好与这一时期集体主义特征形成鲜明对比,使得小人物的生存意义得到淋漓尽致的彰显,继而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深思。

  二、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的小人物形象分析

  (一)小人物的“小”

  1.平凡中的小人物

  《许三观卖血记》作为余华先生的代表作,小人物贯穿于整本书的始终,余华先生关注“民间”和“人生”,借助主人公许三观的卖血经历,折射出旧社会的万千困难人。也就是说,主人公许三观是旧社会万千苦难人的“缩影”。

  主人公许三观在一家丝厂工作,是一名送茧工,每天重复一样的工作,有时候也会和厂里的大媳妇、小姑娘话家常,说一些家长里短的话题。许三观的妻子是许玉兰,她从事的工作是卖油条,年轻漂亮,这是许三观用八角三分钱的零食、一瓶黄酒、一条大前门香烟迎娶进家门的女人。也许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家庭危机,许三观也不例外。但是,妻子毕竟是妻子,许三观和妻子许玉兰最终育有三子,安享晚年。从表面上来看,许三观的生活平凡惬意,虽然也有波折,也有坎坷,但是结局却是圆满的,儿孙满堂,膝下环绕。可是,主人公许三观的生活却是他用自己的血一点一滴换来的,既有生命,也有力气。

  在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作者余华先生没有对爱恨情仇、勾心斗角等事件进行描写,而是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过于生活化的画面,如“许三观在盘算和计较”“许玉兰在不如意或者担心儿子时坐在门槛上哭泣”“方铁匠的暖心劝说”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小人物的生活缩影。

  2.愚昧计较的小人物

  小人物不仅仅是生活在民间的普通大众,他们也有着普通市民的计较与算计,而这些在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均得到有力彰显,塑造了愚昧计较的小人物。例如:许三观虽然娶了卖油条的漂亮姑娘许玉兰,但是他却直接告诉许玉兰:“我为了花了八角三分钱的零食、一瓶黄酒,还有一条大前门香烟,所以你必须要嫁给我!”在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许三观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给他心爱的女生花了钱就认为女孩子必须理所应当的嫁给自己。当然,不可否认,在追求许玉兰的过程中,许三观也是运用了近乎卑劣的手段。再如:在方铁匠的儿子与许三观的大儿子一乐发生矛盾时,一乐打了方铁匠的儿子,方铁匠得知后马上找到许三观要求许三观赔钱,但是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哪还有多余的钱财支付医药费。此时此刻,方铁匠直接走进许三观家中把家里东西拉走,此时此刻却没有顾及邻居情分。方铁匠在这件事的处理方式上,可以看出明显的物质化算计。

  此外,在“文化大革命”即将到来时,许三观又卖了一次自己的血,正当他要用这笔钱请家人吃面时,许三观却掰着手指头算计,他没有让大儿子一乐吃面,而是仅仅给了大儿子一乐一块地瓜。也许许三观在没有让儿子吃面这件事情不善良,但是许三观仅仅是当时社会中万千苦难人的一个小人物,在许三观的内心当中,他想到可能就是他与一乐的血缘关系。

  (二)小人物的“大”

  在余华先生作品题材发生改变后,他不再通过文字流露出对社会的不满,而是将高尚情怀融入文字当中,赋予冰冷文字温暖。在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余华先生则是把“高尚”与“温情”展露的淋漓尽致,可以在小说中的任何一个角落中得以呈现,在自然流淌中使得读者走进小人物的灵魂深处,予以读者精神和情感上的双重震撼。

  1.善良的小人物

  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可以轻而易举的就发现小人物的善良之处。即便深处社会底层,地位身份卑微到泥土尘埃里,可是读者在阅读时依旧可以透过这些小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句感受到他们身上流露出的高尚和温情,很容易就会让读者为之动容。

  一方面,为人父的善良。在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虽然与大儿子一乐没有血缘关系,但是许三观对一乐的情感却已经跨越了血缘门槛,不是父子却更似父子。许三观对许玉兰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乐这孩子像我。”可是现实好像故意捉弄许三观一样。一乐离家出

  走后,许三观找到他并背着他回家,边走边骂一乐。即便言语中满是责备,可是许三观的双手依旧坚定的托着一乐。在一乐问许三观是不是要带自己吃面条时,许三观仅用了两字回答——“是的”。回答虽短,可是这两个字却可以看出许三观为人父的善良形象。所以,当一乐生病时,许三观毫不犹豫的选择再次卖血,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和顺理成章。

  另一方面,为人夫的善良。在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主人公许三观和妻子许玉兰的情感经历可谓是磕磕绊绊,他们之间有过第三者,也对彼此有过误解,但是两人最终还是相互携手走过一生。“文化大革命”时期,特殊的历史时代环境下,所有人都害怕招来“不幸”,大家纷纷远离许玉兰。但是此时此刻,却仅有许三多还惦记着许玉兰,给许玉兰送藏有肉的饭菜,告诉许玉兰快点吃。在家中批斗会中,许三观当着儿子的面,讲述着自己与林芬芳的往事,告诉孩子们:“爸爸和妈妈一样都犯过错误,虽然仅有一次,但是爸爸和妈妈是一样的人,如果你们选择恨她,那么也同样要恨我,因为我们是一路人。”话语虽然近乎低俗笨拙,可是却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树立了妻子许玉兰的良好形象。许三观与许玉兰之间虽然没有甜言蜜语,但是在小人物的言行举止中却流露出大智慧——“善”。

  2.抗争的小人物

  “溫情”是余华先生后期小说作品风格的高度凝结,虽然生活赋予了人们困难,但是却并没有抹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期盼。即便身上布满伤痕,也可以通过温暖而健全的心对其进行安抚。于是,在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苦难背后流露出的是小人物的抗争,给读者精神上的震撼,让读者在人生困难中看到巨大温情。具体来说,抗争的小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方面,透支生命的抗争。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观念中,他们会忌讳谈“血”。但是在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余华先生运用重复的写作手法,对许三观多次卖血的事件进行叙述,让读者在许三观卖血的事件中去做出进一步的深思。在全本书当中,许三观一共卖血12次。第一次卖血,许三观是本着好奇尝试的态度,想验证一下自己的身子骨是否结实硬朗。第二次卖血是因为一乐打了方铁匠的儿子,方铁匠索要医药费,而许三观无力偿还,则去选择卖血,这次事件充分展现了许三观伟大的父亲形象。第三次卖血,是因为初恋情人林芬芳受伤住院,许三观想要卖血给林芬芳买肉。第四次卖血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家里已经吃了四十多天的玉米粥,为了让家人吃上一顿面条,许三观选择再次卖血,但是这次卖血就有一定的悲剧成分。第五次卖血和第六次卖血都是为了两个儿子,但是第六次卖血许三观却已经接近崩溃。第七次到第十一次卖血,许三观是为了给一乐筹钱治病,曾经前后在五个码头卖血筹钱,许三观曾经一次次的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第十二次卖血,距离许三观上一次卖血已经间隔十一年了。对许三观而言,以前他卖血都是为了许玉兰、两个儿子、林芬芳,这一次卖血他想为了自己。但是,此时此刻,他已经找不到可以再卖血的地方。在许三观的卖血经历中,他的生命一次次处于透支状态,而与命运、现实进行抗争,他仅有的资本和财产则是卖血。

  另一方面,对抗苦难时的宽容态度。在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一共卖血12次,其中为了大儿子一乐卖血共计7次。一乐是妻子许玉兰与别人的孩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许三观被扣上了一顶“绿帽子”,一辈子都在替别人养孩子。在《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是一个违背人之常情的世人。他虽然在生活中是一个普通人,甚至可以说是卑微到尘埃里,血头都可以对许三观吆五喝六。但是对读者而言,许三观的形象确是高大的。在背着离家出走的一乐回家的路上,他温和的回答“是的”的时候,这不仅仅是对一乐和何小勇的宽恕,更是对自己的一种救赎,平凡世间的小人物,在宽容中成长。面对不幸福的人生时,许三观学会用另外一种方式拯救。

  三、结论

  综上所述,余华先生在《许三观卖血记》创作中,以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为主线创作作品,借助独特的写作方式,简单朴素的题材在余华先生的笔触下显得更加让人动容,可以轻而易举的走进读者内心当中,与读者产生共鸣,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中蕴含高尚美德,言行举止间无不流露出温情。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之间,如暴风骤雨般的时代环境下,中国民众几乎普遍过着艰难困苦的日常生活,颇似临时演员,穿梭奔走在各个剧组当中。余华与莫言、贾平凹、陈忠实等作家在创作上的关注点存在明显不同,他对小人物予以更多的关注,虽然主人公经历坎坷,可是却可以做到“夹缝中生存”,希望之光永远贯穿在主人公的生活当中。对读者而言,在阅读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时,可被主人公的经历故事深深吸引,走进小说,走进主人公的经历当中,读着读着就笑了,笑着笑着眼晴就湿润了。

  参考文献:

  [1]初春雨.论《许三观卖血记》的悲剧特征[J].文学教育(上),2020(11).[2]焦娇.简析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的形象[J].名作欣赏,2020(27).[3]王益锋.人生如蚁而美如神——浅析余华《许三观卖血记》[J].青年文学家,2020(18).[4]李春雨.《许三观卖血记》中小人物形象及其生存哲学[J].青年文学家,2019(14).[5]张强,张娟娟.浅析《许三观卖血记》中的小人物性格[J].农家参谋,2019(3).

  作者简介:郭志勇(1964-),男,山西长治,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主要文学)。

篇四:《许三观卖血记》人物形象分析

  

篇五:《许三观卖血记》人物形象分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王晓棠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8期

  摘

  要:至上世纪90年代起,以暴力、血腥、冷漠为鲜明特征而引人瞩目的余华的作品逐渐发生了变化,开始更多把眼光放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底层小人物的境遇。《许三观卖血记》就是余华这次转变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作。通过对《许三观卖血记》中的底层人物形象特点、余华转变笔锋开始关心底层人物生活的原因及价值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层的了解余华对中国社会底层普通百姓特别是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所面临的悲惨境遇的细腻的关注,包括婚姻上的不忠、饥荒、文革和孩子的健康及工作等等。余华以质朴的语言在拉近了小说与现实生活的距离的同时又避免了其他现实主义作品当中经常携带而来的沉重感,使《许三观卖血记》在先锋日渐颓靡之时,异军突起,成为影响至深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余华;底层人民;特点;原因;意义

  作者简介:王晓棠,女,汉,1994年出生,辽宁省营口市人,渤海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02较之于与20世纪80年代“伤痕文学”,当前文学对底层的关注着重在对现实生存境遇的描述,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苦生活和生存困境,其作品往往有强烈的关注现实的精神。余华上世纪90年代之后的作品,以《许三观卖血记》为典型,逐渐重视对社会底层小人物人性的塑造,重视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存遭遇。

  作为先锋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余华为人所识多是由于其冷漠、残酷与血腥的创作风格,当然,还有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深深的苦难意识。的确,在80年代,“先锋作家”余华除了热衷于探索形式,此外还擅长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叛逆。并通过对苦难和死亡的展示以及对血腥和人性丑恶的偏爱来展现。但二者皆远离人们日常生活之经验,所以至上世纪90年代起,余华开始对自己的创作中的局限有了清醒的反思,他开始更多的关注现实生活,尤其是对底层人民的关注。余华认为作为一名作家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以为自己就高人一头。余华能够认识到这个问题并身体力行,在写作时逐渐实现了从讲述者到倾听者的转变,这是难能可贵的。《许三观卖血记》就是余华这一转变中的一个成功代表。

篇六:《许三观卖血记》人物形象分析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目名称:浅析《许三观卖血记》的小人物形象之特征

  院

  系: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二〇一六年十月

  摘

  要

  余华是我国当代文学的优秀作家,其创作过程经历了由暴露到展现温情与高尚的转变,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其逐渐完成了小说创作由先锋派的象征风格向着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回归的转变,《许三观卖血记》就是这种转变的硕果。它坚持以口语体的叙述形式、读者的立场来展现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分为日常话语、生活苦难、人生感动三个方面来具体展现小人物的日常性生活。接着从形象的复杂性、宽容的态度、日常叙述下隐藏的思想原则及重复的叙述方法四个方面分析了许三观这个小人物形象的特征,最后归纳概括了这部小说的创作意义。希望为同行者以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余华小说;小人物;形象特征

  II

  Abstractyuhuaisthecontemporaryliteratureofoutstandingwriter,hiscreativeprocessexperiencedbyexposuretoshowwarmthandnoble,especiallyafterenteringthe1990s,itgraduallycompletedthenovelcreationbythesymboloftheavant-gardestyletothetransitionofthelittlePeople"sDailyliferegression,"xuthroughsellbloodtorecord"isthefruitsofthisshift.Itstickstothenarrativeformofcolloquialism,reader"spositiontoshowlittlePeople"sDailylife,canbedividedintodailywords,lifesuffering,lifemovedthreeaspectstospecificshowsmallPeople"sDailylife.Thenfromthecomplexityofimage,tolerantattitude,hiddenunderthedailynarrativethoughts,principlesandthenarrativemethodofrepeatedfourxuthroughthislittleimagecharacteristicsareanalyzed,finally,summarizedthesignificanceofthenovelcreation.Hopethattheirfellowatacertainreference.Keywords:yuhuafiction;Aworm;Imagefeatures

  III

  目

  录

  摘

  要..............................................................IIAbstract..........................................................III引

  言...............................................................1一、九十年代余华小说创作的倾向及《许三观卖血记》...................1二、《许三观卖血记》创作的时代背景...................................2三、小人物形象的日常性..............................................4(一)民间话语的日常性

  ..........................................4(二)生活苦难的日常性

  ..........................................5(三)人生感动的日常性

  ..........................................6四、《许三观卖血记》的小人物形象.....................................6(一)许三观复杂的人物特征

  ......................................6(二)小人物形象之宽容的态度

  ....................................(三)小人物形象里面隐藏的思想原则

  ..............................(四)表现思想原则的《许三观卖血记》的重复叙述方法

  ..............五、《许三观卖血记》的意义.........................................(一)该作品是余华90年代风格转型期的里程碑

  .....................(二)在《许三观卖血记》中成功尝试运用了余华式的喜剧性写作风格

  .10结论...............................................................11参考文献...........................................................12致

  谢..............................................................13IV

  引

  言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在90年代末期成功转型后的代表作,这是作者从事长篇小说创作之后的首部人物传记式作品,在形式与结构两方面均体现了余华在长篇小说上的创作技巧。这部作品和作者80年代的小说创作风格相比体现出极为显著的变化,它极大地体现了余华在90年代小说创作风格向着高尚、温情的转变。本文选择了小人物形象这个角度研究这部作品,这部小说所展现的主题即小人物的人生意义就是余华小说创作风格转变之后体现出的主要特征,该特征极大地感动了广大的中外读者而受到读者的欢迎。所以,本文主要选择了余华在90年代的代表作《许三观卖血记》为分析研究的范例,并以人物形象因素的研究来展开本文。

  一、九十年代余华小说创作的倾向及《许三观卖血记》

  在90年代,余华小说创作的风格和80年代相比呈现出显著的变化。80年代其创作风格属于中国文学史上的先锋文学范畴。进入90年代后,他却尝试改变其创作风格,其作品风格也呈现出更多和先锋文学不同的特征,这一时期他创作的代表性作品《许三观卖血记》与《活着》等已经逐渐挣脱了先锋小说的特征,有的文学研究者将此类作品统称为“人道主义”和“存在主义”等。这一时代其写作开始想着“令人感动的文学”回归。[1]笔者在对这部作品展开研究前就曾将余华在80年代创作的先锋文学作品和90年代的转型期所创作小说的艺术风格进行了比较,从而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本部作品的特征和内涵。通过这种对比,笔者就能对90年代余华转型期的创作特征展开探究。所以,本文主要从主题学。读者立场、形式方面这三个方面对余华两个时代的创作风格的相异之处进行了探讨,并进而对余华在90年代处于转型

  1张连义,涂春霞.

  《许三观卖血记》“卖血”的象征意义[J].语文学刊

  2015年09期

  期的主要特征展开探究。

  余华在90年代的转型期的很多作品逐渐实现了由充满着试验意味的先锋文学向着日常性文学转变。其80年代的“先锋文学”创作充满了实验性与探索性,其创作和日常生活的逻辑与秩序相背离,以虚伪的方式尝试着揭示生活的本质性真实,象征的手法使其作品艰深难懂,因此其读者圈只限于专业的评论家或者学者,比如发表于1987年的《现实一种》讲述了关家人相互报复的故事,其中皮皮与其堂弟间的死亡事件在日常生活里是难以想象的,读来甚至让读者产生荒谬之感。这时先锋文学经过了最初的新奇,同时社会上的改革开放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人们的哀伤情绪转变成为了幸福生活而努力拼搏的朝气蓬勃,再加上余华为了改变读者圈越来越狭窄的窘境,他在90年代开始了文学题材向着平凡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回归的探索,在叙述、语言、结构、立场等方面勇敢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三观卖血记》就是这一时期探索的硕果之一。

  二、《许三观卖血记》创作的时代背景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在许三观卖血记》则塑造了一个普通家庭的家长或者孩子们的爸爸这个普通而又高尚温情的小人物形象,他在风暴不断的中国现代史中以一个小人物的独特方式来熬过这段苦难的岁月,即多次卖血。作品抓住许三观这个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展开情节,通过他的苦难生活揭示出那时家人间的爱、家长无私的献身精神,深刻展现了人们间的高尚情感。这就是世界性的普遍主题、人类所具有的普遍价值。

  在这部小说中,余华设置的故事背景与其80年先锋小说中大跃进、大饥荒、文革、知青下乡等是同样的,可是不同于先锋小说中用揭示小说人物内心的愤怒来完成对显示的揭露,这部小说中将描写的对象由社会向着“人”转变。小说将像许三观、富贵一类的平凡小人物作为叙述的主要对象,而不再仅是社会了。为此,余华的写作风格也由“暴露”向着展示高尚类的文学回归。这主要表现为:

  第一,形式方面,余华在90年的创作转型期所创作的作品,终于逐渐从80年代的先锋派“虚伪的形式”中挣脱出来,向着传统故事叙述的创作形式回归。

  这部小说采用的叙述方式和以往的《一九八六年》呈现出显著的特色,小说2运用了简单朴素的近乎口语化的语言,用口语体的对话文体展现出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在小说叙述与人物间的对话中并没有渗透作为知识分子的作者的立场及象征性意味,人物间的很多对话生动鲜活的将那时的实际日常生活进行了展现。余华在这个创作的转型期勇敢地抛弃了晦涩难懂的虚伪形式,创造性地使用了日常性叙述方式。余华采取的文学形式可说是由象征的虚伪形式向着传统故事叙述的创作方式的回归。

  第二,读者立场。余华在90年代的创作转型期作品体现了由知识分子立场向着令人感动的民间立场的转变。80年代,作者在先锋文学的风格中透露出极强的批判社会现实的意识,其作品中用象征的方式表达这种批判意识。那时的文学虽然通过象征方式增加了表意的深度,那时作为作家的余华受到了文学评论界的极大关注。可是若从读者立场看,余华的作品却显得较为枯燥难懂,甚至极易让读者产生荒谬之感,可能也只有极少数的专家学者才能真正读懂它。余华在80年代只拥有极为狭窄的读者圈,即只有那些专业的评论家。

  进入90年代,当余华尝试完成了创作风格的成功转型后,他在民间立场上选用了易于让读者理解的叙述方式,为读者真正带来感动的小说。余华在接下来的创作过程中受到很多读者的真心欢迎。其读者圈也从专业的文学评论家向着平凡老百姓扩展,队伍逐渐扩大。余华可称得上大中性作家了。这一时期其代表作之一的《活着》被成功改变成影视片并大获成功的事实就是突出的例证。

  没有感人因素的文学难以激起读者的共鸣,从读者反映论立场看,读者不愿阅读的文学作品意义就不大。文学作品和读者间产生沟通,就能让文学艺术的社会价值得到实现。作者在《许三观卖血记》中的感情激起了国内外读者的强烈共鸣,从而受到他们的欢迎和追捧。这一事实成为余华这部作品真正回归为“令人感动的文学”的有力证明。[2]

  2吴金梅.

  用鲜血叙说生命的“长度”——余华《许三观卖血记》文本意蕴浅析[J].丽水学院学报

  2014年301期

  三、小人物形象的日常性

  (一)民间话语的日常性

  作者在这部小说的自序中阐述了叙述者的立场,并对作为聆听者的独特叙述方式进行了强调,他曾经提到作为叙述者的消极态度在该小说文体上的独特体现。它的文体特征主要体现在简略与省略的叙述方式。在小说很少出现叙述者的相关描写与介入,而被定为作者的叙述者则尽量不插话,小说情节基本上通过人物的对话开展的。类似上面的简略叙述甚至省略了主人公的基本信息。

  小说开头部分,叙述者只是将主要人物许三观所从事的职业向读者作了简略的介绍,对其身体、时空的描写则处于空白状态,小说很少描写许三观。这直接造成读者难以对其产生具体清晰的印象。可是这种模糊的空间为其提供了成为代表小人物的可能。小说以许三观和爷爷间的对话作为情节的开端,这种对话文体与简略叙述的文体特征在作者接下来的小说叙述中得到了陆续体现。

  这部小说运用对话的文体来尝试将那时民间小人物的独特语言展现出来。在语言上他们的对话构成因素主要是那时的民间口语体,就是民间俗语也随处可见,比如王八蛋、狗娘养的、他妈的、黑心烂肺、挨千刀的、乌龟等。连俗语也包含在内的口语体将这部小说选择民间话语这一文体特征进行生动的呈现。

  这部小说将背景设置在中国当代的大跃进、文革和知青下乡等运动的重大政治性变革背景下,可是许三多与其他人物间的对话中却没有涉及到政治与社会相关的时代意识。小说只是着眼于那时民间小人物个体人生的展现,对个体平凡日常生活进行了小角度的切入。在这部作品中,作为集体的大时代成为了客体,作为个体的民间小人物日常性生活却成为表现的主体。

  许三观缺乏政治意识。他是当时小人物个人代表,这就是作者在《许三观卖血记》中曾提到的叙述态度。余华在这部小说中采用了对话文体,尝试着将其写作更加靠近那时的小人物真实的生活。

  《许三观卖血记》选用民间小人物的立场来塑造人物、叙述情节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创作文体,这一特征在民间话语与对话文体方面得到了具体呈现,这部作品极具民间的日常性特征。

  (二)生活苦难的日常性

  《许三观卖血记》描写了普通小人物生活的日常性,可是小说的情节内容并非毫无挫折的,它展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苦难故事。小说在题目中用“卖血”来暗示了主人公的苦难生活。小说以卖血为主要题材这件事原本就是残忍的。血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意识中便是生命的象征,现代医学中同样视其为维持生命的关键,由于血液为身体内各种器官乃至细胞提供粮食,只有这些器官与细胞得到了充足血液所提供的营养,确保脏器甚至细胞的正常运转,正常发挥出其功能。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卖血就相当于卖命,当处于某些情况时卖血将会造成人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卖血在中国法律上是违法的。有人不禁怀疑如此残忍的小说题材并不适合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就是逃离现实的内容。[3]另外,因小说发生在大跃进、文革、大饥荒等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前的一些社会性的灾难性变革,那时的小人物在生活上仍处于贫困状态中。非人情性的卖血题材则暗示了那时各种社会变革强加到小人物身上的暴力性,这部小说将小人物在这种巨大的社会变革面前的无奈适应于机智。由此可知,小说以卖血为题材极具现实性,和那时的真实的日常性生活是相符的。

  许三观家中的苦难生活在小说中可划分成两部分进行探讨,即经济上的贫困与政治强压下的自卑两个时期。小说在第18—24章对大跃进运动与大饥荒阶段许三观一类经济贫困的一些生活情节进行了展示。继大跃进失败接着进入了大饥荒时期,期间小人物基本上都挣扎于贫困线上,许三观类的小人物同样要依靠玉米稀粥才能勉强度过饥荒。当喝粥的生活持续了57天后,许三观在看到儿子们饿的瘦骨嶙峋而难以支持时,只能去卖血,以此来改善家人的生活。

  作者在第25—28章中对许三观类的小人物处于政治强压下的自卑生活情节进行展示,即文革与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运动时期。在文革期间,许三观的妻子许玉兰因婚前的性行为而含冤被定为妓女,为此遭受到了很多次的激烈批斗,并被在街道中心罚站。这时许三观害怕被批斗而只能召开批斗许玉兰的家庭会议。这个批斗会虽然是在政治强压下召开的,可是丈夫与三个儿子一起批斗妻子与母亲,这有何其心酸与悲痛。在知青下乡的运动中,许三观大儿子与二儿子到了乡下,家中只有小儿子三乐。二儿子下乡的生产队队长来到许三观家中作客,在其

  3李玲玲.

  浅议《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人文关怀[J].新课程(中旬)2015年07期

  压力下,许三观为了准备一次丰盛的晚餐而不得不卖血。这类事情将许三观在特定年代中的自卑进行了鲜活的展现,同时揭示了文革等的时代变革给小人物的家庭强加了多大的压力,造成其只能选择卑微的适应。

  (三)人生感动的日常性

  许三观整个卖血过程将小人物所遭遇的苦难生活真实生动的展现了出来,可是它同时将生活中献身精神与父亲之爱等进行了深刻地揭示。卖血被中国人普遍认为就相当于卖命,因此这种行为也就显得极为残忍,体现出了生活的苦难。但是许三观为家人而多次卖血的行为却还显示出了父亲之爱与献身精神。他的这种行为虽和国家大事并无多大联系,只是小人物家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琐碎日常,可是小说却在揭示其日常的文字中蕴含着人情与人性的高尚,这极大地感动了读者。

  小说对日常生活进行充满了感人的描写过程中,主要抓住了许三观为了一乐而卖血的情节。他为了一乐能到当时的大上海治病,在十几天中冒着生命的危险多次卖血,而在卖血时他也真正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威胁,如在松林医院卖血之后的休克,在被送入急诊室输了血的情况下才有所好转。

  许三观为了儿子冒着生命危险而卖血的那个场面,这使人真切地感受到永恒存在于人类并使人类得以绵延生息的父亲之爱。这种感情超越了时空,在世界上具有普遍存在的价值。这种极具普遍性的父亲之爱并非新挖掘出的题材,可是仍然发挥出感人至深的巨大力量。

  四、《许三观卖血记》的小人物形象

  (一)许三观复杂的人物特征

  《许三观卖血记》这部作品主要是围绕着主人公许三多展开情节的。把握了主人公的特征,对理解小说自身的意义帮助很大。在小说中作者倾力塑造的主人公是许三观,他是中国上世纪50—70年代民间小人物中的普通一员。可是作为小人物的许三观这一形象却又是复杂的,作者对其既有否定的戏谑,又有着肯定的淡淡温情,嘲笑与感动夹杂其间,这造就了一个具有复杂人物特征的主人公形6象。

  在小说中作者塑造主人公许三观时所持的基本态度可概括为诙谐,即滑稽、嘲笑、自卑等戏剧性的诙谐。与此同时,作者还对许三观卖血的行为挖掘出了其高尚性的一面,如大饥荒阶段家里处于贫困状况时的卖血,为一乐回插队成功落户而卖血;为二乐筹到请生产队长的客所需的钱而卖血;当一乐生病急需治病的钱时甘冒生命危险而卖血等。这些卖血的行为无不蕴含了许三观对孩子的父爱或者对家庭的牺牲精神。实际上卖血本身的牺牲意义就很强,因为血在一般人看来都是生命的象征,是和人的生命密切相关的。许三观这个滑稽的小人物形象却在数次卖血的行为中为读者展现出了浓浓的温情。

  (二)小人物形象之宽容的态度

  在小说中,许三观是一个复杂性格的小人物,可是小人物往往拥有着对人对己的宽容心态。而余华在80年代所创作的先锋文学中的常见题材则主要是复仇,许三观这种宽容的态度与之发生了很大变化。《许三观卖血记》中的小人物也存在着爱恨情仇,可是这些小人物却并没有进行激烈的批判或者残忍的报复。相反,他们身上展现的却是宽容的性格。

  这种宽容的性格特点也体现在许三观这个小人物形象上。小说还在许三多身边塑造了众多的善良者形象,比如方铁匠家的孩子被一乐打伤而住进了医院,可是他并没有对许三观进行报复或者对一乐进行激烈批评。在小说中作者还对许三观的邻居进行了塑造,突出其善良的特点:林浦居民同情他而给了他一些盐与茶水;在他卖血后身体处于虚弱时百里街上的人主动将其送去了旅馆;当他身体冰冷时从北荡乡下来到此处的老头用小猪为其暖被窝;来喜来顺两兄弟在七里堡将自身健康年轻的血卖给了他。

  小说中所出现的善良邻居往往都是那时的极为普通的小人物或者乡下人而已,并非什么革命家、知识分子或有势力者。由此可见,作者将民间小人物作为那个时代的主人公来塑造,主要是为了展现小人物所具有的人类的高尚价值,以此来揭示出其生存的意义。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曾认为:“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其体格怎样健全和茁壮,也只能沦落为毫无意义的始终材料与看客,病死了多少并不必认为是不幸的。”

  而这种对许三观周围人的塑造上突出善良或宽容特点的艺术探索和鲁迅先生塑造的中国民众的“看客”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客形象可被视为是对知识分子教训写作特征的反映,而余华在本文中通过对善良的小人物的塑造则表现了他对教训写作立场的逃离,将目光投放到了民间,以民间立场尝试小说创作。[4](三)小人物形象里面隐藏的思想原则

  《许三观卖血记》中的复杂小人物形象中还透露出着嘉年华式的诙谐因素。作者对小人物抱着一种复杂的情感,他在为读者带来笑声的同时,还揭示出隐藏在笑声中的高尚价值。这就为小说中的小人物赋予了鲜明的诙谐性。这种诙谐性可从可笑的相对性这个角度对其特征与意义进行分析。

  比如上面所提的在欧洲的中世纪,嘉年华式的诙谐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将民间的压迫欲望成功解放了出来。同样,在中国上世纪的50—70年代,诙谐也为小人物熬过苦难生活提供了一种方式。余华在《许三观卖血记》中对此点进行了生动独特的展示,表现了暴风骤雨中的年代里曾经有过这样一场笑声。

  (四)表现思想原则的《许三观卖血记》的重复叙述方法

  《许三观卖血记》中表现了民间笑声文化及其诙谐的气氛,而诙谐人物形象自身的复杂性则表明了销售所隐藏的思想原则可笑是具有相对性的。而这种相对性在《许三观卖血记》中则采用了重复叙述法表现的。重复叙述又可分为外在的重复叙述与内在的重复叙述这两个方面来展开探讨。

  《许三观卖血记》在结构上的特征是重复性,尤其是卖血行为的重复。这种结构特征在作者的其他代表性作品《活着》和《兄弟》等均可看到。这种在结构上的重复叙述实际上和音乐的叙述存在很大的相似性。由于与交响曲相似的西方古典音乐是凭借主题的重复及其无穷变化所构成的,比如奏鸣曲式就是一种交响曲的形式,其结构包括“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的三大段,“呈示部”顾名思义就是提出本部乐曲的主题,“再现部”则是担负着将主题重复出来的重任。对此,余华在其散文《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高潮》和《音乐的叙述》等

  4羊乃书.

  于反复中见真意——解读《许三观卖血记》的重复叙事[J].文学教育(中).2014(02)文章中曾先后提到过音乐对其写作所产生的影响,并强调了小说应具有音乐性。

  《许三观卖血记》中就极为明显地体现了这种音乐性的重复。这部小说的主要结构是主人公许三观卖血经历的重复叙述,小说自主人公结婚前的卖血开始直至为了一乐筹集医疗费而卖血,全部由他约11次卖血经历所构成。由此而形成了一种重复叙事的结构,叙事脉络清晰,可是有时也容易造成小说风格单调等不良影响。但是余华在《许三观卖血记》中却成功地采取了重复叙事的结构,从而形成了古典交响曲似的不断强调升华、温馨感人的效果,并不会使人产生单调感。小说到目前为止已经被翻译介绍到很多国家,并备受读者青睐,这一事实就可证明余华所采用的重复叙事结构是成功地。

  五、《许三观卖血记》的意义

  在余华的众多代表性作品中,《许三观卖血记》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篇。

  (一)该作品是余华90年代风格转型期的里程碑

  和作者80年代的先锋文学作品进行比较,这部小说的对立性极为明显,它最大程度地将这种写作风格的转型特征展现了出来。余华在90年代尝试转变自身的写作风格。他在此期的写作风格终于挣脱了了先锋文学“暴露社会”的立场,尝试着去揭示“人”高尚性,即作者的关注点由社会向着“人”逐渐转移。余华和80年代专注于暴露社会的先锋风格相区别,他开始着力表现普通百姓日常性的小故事,借此表现中国当时普通百姓在日常性事件中所透露出的高尚及其生存意义。他在90年代所著的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和《活着》等均体现出了这种特征。在主题与叙述上,作者在90年代所著的长篇小说均重视了小人物日常生活的展现。其中,他在1995年所著的《许三观卖血记》,是其90年代处于转型期坚持以“人”的立场来创作的硕果,通过对小人物日常生活的描述,深入表现这些小人物高尚的一面。同时,这部作品主要围绕着主人公许三多的十一次卖血来展开作品的。

  (二)在《许三观卖血记》中成功尝试运用了余华式的喜剧性写作风格

  这种喜剧性情节及风格在作者的写作世界中也是独树一帜的,由于它和80年代的先锋派文学相比具有显著的对立性,并且在90年代作者转型期中的其他作品也没有出现。余华作品常见的题材是悲剧性死亡,如和《许三观卖血记》主题相似性很强的小说《活着》,同样是悲剧性很强的作品。作者首次尝试创作喜剧性作品《许三观卖血记》,运用了余华式的诙谐方式进行了展现。作者以诙谐的独特方式来表现许三观这个小人物的酸甜苦辣。在表面上,作者以诙谐的方式只是表现了简单朴素的小人物的一些特点,可是在小人物诙谐的笑声之中最终所要表现的并非是否定与批评,反而是作者对他们的肯定与支持。小说诙谐人物形象与叙述中蕴含了一种民间的诙谐精神,而这种精神则可称得上是中国民间小人物苦熬着度过暴风骤雨日子的一种积极态度。笔者从巴赫金的嘉年华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思考了这点可笑性所存在的相对性。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坚持了民间写作立场,采取了简单的形式与叙述,可是其内涵之中的内在结构却并不简单。作者采用了余华式的诙谐笑声这种民间隐喻的独特方式,深入揭示出小人物在人情与人性上的高尚,从而形成了余华独有的喜剧性风格。

  作者在《许三观卖血记》里所成功尝试的这种民间诙谐的喜剧性写作特点,对其接下来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于2005年发表的《兄弟》就体现了这一点。这两部作品虽然蕴含着不同的主要精神与总体特征,可是《兄弟》中的主人公形象李光头依然继承了《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诙谐喜剧性写作特点。

  结

  论

  综上所述,余华在90年代成功转变后的创作风格特征主要在《许三观卖血记》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呈现。这部作品发表于90年代后期,在主题上它将余华创作风格的高尚与温情等特征最大限度的展现了出来。这部作品在叙述与情节方面则表现出来极为简单朴素的小人物的日常性,同时,这种没有掺杂任何时代意识形态、政治思想和作家启蒙意识的日常性则成为这部小说的整体特征,它着力表现的就是民间小人物日常性生活。这部小说以小人物日常性生活作为自己的长做题材,余华用独特的写作方式将这种简单朴素的题材转变成激起读者共鸣的小故事,更加深入地挖掘出了小人物在日常生活中高尚的因素,从而自然揭示出小人物高尚的美德。当中国处于50—70年代这个风雨如晦的时代,那时中国民众挣扎在艰难困苦的困境中,他们在社会上扮演着临时演员的角色。可是作者却在这部作品中将他们置于主人公的地位而成功复活了他们。余华通过这部小说具体深入地展现了那时小人真实的日常生活,并揭示出在其生活中所蕴含着的高尚与存在的价值。

  11参考文献

  [1]张连义,涂春霞.《许三观卖血记》“卖血”的象征意义[J].语文学刊2015年09期

  [2]吴金梅.用鲜血叙说生命的“长度”——余华《许三观卖血记》文本意蕴浅析[J].丽水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3]李玲玲.浅议《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人文关怀[J].新课程(中旬)2015年07期

  [4]羊乃书.于反复中见真意——解读《许三观卖血记》的重复叙事[J].文学教育(中).2014(02)[5]陈思和.我对《兄弟》的解读[J].文艺争鸣.2013(02)[6]高卫红.文本结构与现实世界——从《金光大道》、《许三观卖血记》话语模式看小说文体变迁[J].当代文坛.2015(06)[7]王征.日常经验的再现——论余华近年来创作走向[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8]吴义勤.告别“虚伪的形式”——《许三观卖血记》之于余华的意义[J].文艺争鸣.2012(01)[9]余华,著.许三观卖血记[M].作家出版社,2012[10]徐华容.谈《许三观卖血记》的人物描写[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03)[11]扎西央珍.从《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的几次卖血经历看他的抑己利他价值观的体现[J].北方文学(下旬).2012(11)[12]樊锐芳.《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人性美[J].民营科技.2011(02)[13]顾晴宇.病且痛的许三观——许三观性格的矛盾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5)[14]杨春红.论《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许三观人物形象[J].文学教育(中).2011(10)

  12致

  谢

  时光飞逝,岁月荏苒,大学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学习生活这四年里,我学到了很多。论文写作从最初的收集,整理,编辑,直到论文写作的最终完成,得益于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很多关心和帮助,此时此刻,请允许我对他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我要深深感谢我的导师。导师为人随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原则性和学术性强。在我初稿完成之后,导师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帮助我审查、修改论文。

  我还要感谢我的老师们这几年来对我的关心、帮助与支持。老师和同学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使我的学位论文始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3

篇七:《许三观卖血记》人物形象分析

  

  (完整)论《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的人物形象

  (完整)论《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的人物形象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论《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的人物形象)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论《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的人物形象的全部内容。

  (完整)论《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的人物形象

  论《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的人物形象

  作者:

  陆丕娥

  内容摘要:苦难是余华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一大主题话语。余华1995年8月完成的《许三观卖血记》是以许三观卖血为线索,叙述他一生中面对的各种苦难以及他在苦难中的无边的挣扎。文章从许三观的苦难和他消解苦难两方面来分析许三观积极应对苦难的坚韧形象。

  关键词:苦难

  坚韧

  卖血

  生存

  人性

  先锋作家余华他的后期作品体现出两大主题:苦难与温情。继《活着》之后1955年8月,他的又一部代表作《许三观卖血记》完成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许三观卖血记》仍然继续了《活着》的基本主题—-生命受难的本质。它同样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以种种不可预测的劫难展示了任务的坚韧品质,就像余华自己所说的那样,“它仿佛是一条绵延的道路,一条亘古的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道出了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生。”作品中许三观面对一次次生活的难关,用自己的鲜血开始了漫长的救赎。

  苦难

  许三观的一生与卖血结下了深缘,他的一生是重复卖血的苦难人生。张闳先生在《血的精神分析》一文中,曾经将血在中国作家笔下的表现意象分为三类:“作为祭品的血”、“作为物品的血”和“作为商品的血"。按这样的分法,许三观的血毫无疑问的被判定为商品的血,当许三观的血一次次被当做商品卖掉的同时,映射着许三观生活中的一次次苦难。

  首先,许三观的生活苦难一部分来自于社会时代的苦难.从他的出生来说,许三观并没有显赫的出生,而是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并且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成为一个孤儿,他不能在一个正常的家庭中长大,享受家的温暖。他在去乡下找爷爷的途中不小心迷了路,幸好被四叔遇到,才有

  (完整)论《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的人物形象

  了新的依靠,长大后成为丝厂的送茧工。命运带给他的苦难他别无选择,只能从容面对。许三观的一生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自然灾害、文革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社会动荡,这些社会动荡是许三观的社会时代苦难的根本来源.许三观通过个人努力组建了家庭,“安稳”地过上几年后赶上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锅被取走了,灶被砸了,粮食被收了,吃上了大锅饭,可这样的“好日子”没过上多久,各个食堂相继停火,各自回到各自的家自主开火。就在这时,还没有来得及储备足够的生存资料的时候,饥荒来了,越来越多的人上街乞讨,粮食价钱不断上涨,许三观一家也难逃此劫,米饭变为玉米粥而且越来越稀了。在一家五口喝了五十七天玉米粥,饥饿难耐时,他独自一人去卖血,并给了李血头五元钱回扣,全家吃上一顿面条.自然灾害过去了,文革来了,每个人说话、做事都必须小心谨慎。为了填补找了三天没有找到的妓女这一空缺,妻子许玉兰被抓去“急救”了,他和妻子共同遭受着文革带来的苦难.文革过去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长大了的儿子只有三乐留在城里,一乐、二乐都被下放到农村去发展生产,这对希望儿子早日回城的许三观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所处时代带来的苦难。生活时代给许三观带来一次次苦难,这些苦难一次次地摧残这许三观的身心,动荡的社会时代给许三观带来了动荡不安的生活苦难。

  其次,许三观的生活苦难另一部分来自于许三观本身.

  许三观的个人苦难来自于家庭和他选择的人生.自许三观第一次卖血挣下了钱娶了许玉兰之后,他的苦难人生由此开始。许三观组建家庭后,有了三个儿子,在作品中他第二次卖血便是家庭带给他的个人苦难。以为不是自己亲生儿子的一乐打破了方铁匠儿子的头,对方拉走了自己的家具强迫他支付医药费,看着被搬空的家,他选择了他解决苦难的快速方法。自然灾害面前,为了让家庭里的每个人都能挺过去,许三观承受着比自己家人更多的苦难。一乐、二乐被下放农村,为了让一乐、二乐与农村队长搞好关系,许三观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了儿子承担苦难.一乐得了肝炎,作为父亲的他不希望自己什么都没有体验的儿子就此死去,为了他最喜爱的儿子一乐他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一心救活儿子。许三观作为一家之主,家庭的苦难也就是他的苦难,而这些苦难在缺乏物质条件的他面前就成了无边的苦难.

  许三观的苦难除了生存条件带给他的苦难之外,还有精神上的苦难。许三观是一个追求平等的人,他不容许别人和他不一样或者说他和别

  (完整)论《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的人物形象

  人不一样。因为有了许一乐,他和许玉兰的夫妻关系算得上失去了平衡变得不平等。在当了9年的王八乌龟之后,他不想再做“王八”了,要让一乐去找何小勇,可当一乐打破了方铁匠儿子的头,他去卖血又继续做着“乌龟”。这对许三观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他要背负着这个精神苦难生活着,这种精神痛苦远比物质上的压力和苦难大得多。

  许三观所处的时代,生存的社会环境和他的家庭以及精神压力给他带来了无边的苦难.无情的苦难保卫这许三观,苦难越大就显得他越小。

  消解苦难

  许三观在面对人生的各种苦难时,他的唯一方式是卖血,以最便捷的方法换取最实在的物质挺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在各种遭遇面前,他就犹如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强大的战胜生活难关,坚韧而顽强的消解生活苦难.

  首先,许三观以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应对时代苦难。

  许三观从小是一个孤儿,这是他不可改变的命运,可他并没有以为自己是个孤儿就过得落迫,他遇到了四叔,找到了新的依靠,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人生,长大后成为一名送茧工,并且还是城里人。自他成家后,社会动荡给他带来的苦难对他来说是很难消解的,他是实惠中的人,因此他不可能不经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自然灾害、文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社会动荡,他也不可能改变历史,逃过一劫.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许三观表现得从容、乐观。经历大跃进、人民公社会,许三观和别的家庭一样,家里的锅被取走了,灶被砸了,没有一丝不许的反抗,还带着家人挑选符合自己口胃的食堂去就餐。在没锅没灶的时候,自然灾害来了,许三观与家人节衣缩食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在饿死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许三观蛮有兴致的卖血带全家人去吃一顿面,改善生活。文革来了,许三观一家再次陷入苦难的泥潭,妻子许玉兰被抓去填补空缺,一次又一次被批斗,往街上一站就是一整天,许三观只能让儿子随便写上大字报贴在许玉兰的大字报上.他不能改变这一事实,可他也没有因为不公平,不公正的事件而无理取闹,没有丧失理性而是小心翼翼地关心妻子许玉兰:“我在外面受这么多的罪,回到家里只有你对我好,我的脚站肿了,你到热水给我烫脚;我回来晚了,你怕饭菜凉了,就焐在被窝里;我站在街上,送饭送水的也是你。许三观,你只要对我好,我就什么都不怕了、、、、、、”从许玉兰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知道许三观对妻子的支

  (完整)论《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的人物形象

  持和鼓励,积极应对苦难的态度。他的三个儿子都长大后,又赶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代潮流,只有三乐在他身边,一乐和二乐都被下放到农村去搞生产,看着儿子艰苦的奋斗,并且前途未卜,他不可能替代儿子去受苦,可为了儿子,他以自己的“强大”身躯为儿子讨好生产队长,争取让儿子早日回城.许三观在面对一系列很难消解的时代苦难时,化鲜血为物质,化遭遇为动力,坚韧、顽强地缓解生活中的各种苦难,用积极的态度阐释这平凡的人生。

  其次,许三观用实际行动来消解个人苦难。

  作品中,许三观应对生活苦难的方式是卖血,卖血成了小说的情节主线,也是他人生的全部价值和意义所在.本质上,血是“生命之源”,但许三观恰恰以对“生命”的出卖完成了对于生命的拯救和尊重,完成了自我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的确认。许三观消解个人的难度比起消解时代苦难显得更容易,我们能读到的是多次的“哀其不幸”却没有“怒其不争”的慨愤.他始终以实际行动来应对个人物质上的苦难和精神苦难.

  一方面,许三观用“生命之源”消解了家庭带给他的物质苦难。

  许三观从第一次卖血开始,除了最后一次之外,他每一次卖血都与物质的缺乏有很大联系。第一次卖血是因为好奇,同时也证明自己的身体健壮,他用挣下的钱娶了妻子许玉兰,消解了个人问题.“儿子"一乐打破了方铁匠儿子的头,对方逼他付医药费,家里的家具被搬空后,为了家他去卖血换回家具,消解了其实在他内心里很不乐意消解的这一次物质苦难。二乐的生产队长到家里来,苦于无钱招待,又不得怠慢生产队长,在龙根的说情下,他又卖了一次血,招待了二乐的生产队长,还为他备了厚礼。一乐得了肝炎,除了借钱外,他一路卖血到上海,置生死于不顾,救活了儿子.他通过自己的血液,在商品化地交换法则中,实现了自我生命的哺育功能,他的血是越卖越淡,但他的生命力却越来越强盛,并使家庭摆脱了一次次绝境,使孩子们的生命获得延续,就像许玉兰最后向儿子们说的那样:“你们是他用血喂大的"。在物质苦难面前,许三观在家人需要他的帮助的时候没有任何逃避的站出来,用他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的性格带着家人度过难关,谱写了一首首无私的父爱赞歌。

  另一方面,许三观用实际行动来消解精神苦难。

  (完整)论《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的人物形象

  许三观的精神苦难来自于一乐和许玉兰,他在面对精神苦难时显得比面对物质苦难消极了。小说中,许三观先后用七次买血行为来拯救一乐,而一乐却不是自己的儿子,是妻子许玉兰和何小勇的私生子。面对这个有悖于人伦和尊严的尴尬现实,许三观在极度的内心煎熬与挣扎中所做的努力,加大了小说的内在震撼力。在中国传统的伦理操守中,血脉的承传谱系非常严格,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是我身上流出来的血脉,就不可以成为我的亲骨肉,所以许三观的感受是,一乐即使叫我爹,他也是别人的儿子,自己则当了多年的王八乌龟.当无数次听到别人说一乐长得不相许三观,像何小勇,他便把一乐、二乐、三乐叫到床上一排坐着,自己搬着凳子坐在对面,顺着看过去,倒着看回来,得出“这三个崽子越笑越长得像”的结论。自己对自己说:“他们说一乐长得不像我,可一乐和二乐、三乐长得一样、、、、、、儿子长得不像爹,儿子长得和兄弟像也一样、、、、、、没有人说二乐、三乐不像我,没有说二乐、三乐不是我儿子、、、、、、一乐不像我没关系,一乐像他弟弟就行了。”许三观的这番推理似乎不合逻辑却又合乎情理,在他阿Q的自我安慰调适中又有多少心理压力埋于心里,他心中的疑问自己不能解决,一乐不能解决,只有一个人能解决那句是许玉兰,在他的逼问下,许三观终于知道真相。他不想再做“乌龟”,他要让一乐去找何小勇,并且态度强硬,可在一乐离家出走时,他找到了一乐,背上他去了胜利饭店。在一乐身上,许三观不能消解自我的精神苦楚,于是他把消解这种苦楚的矛头指向了许玉兰,用实际行动来变不平等为平等:

  许玉兰说:“许三观,我正在洗床单,这床单太大了,你帮我揪一把水。”

  许三观说:“不行,我正躺在藤榻里,我的身体刚刚舒服起来,我要是一动就不舒服啦。”

  许玉兰说:“许三观,你来帮我搬一下这只箱子,我一个人搬不动它。”

  许三观说:“不行,我正躺在藤榻里享受呢、、、、、、”

  许三观用“享受”和“报复”来消解精神压力,此外,当他得知痛恨的何小勇被车撞后,心里别提多高兴.他去看望摔断腿的工厂同事林芬芳,与林芬芳发生了私情,并且还卖血报答林芬芳,私情暴露后,他所追求的平等才看似平等了,他用行动,以消极的态度最终消解了精神上的苦难。

  (完整)论《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的人物形象

  此外,许三观积极抗争苦难的行为彰显了人性本质。

  许三观的一次次受难,一次次消解苦难,他所做的一切努力和无私奉献使他拥有了高尚的品质。这样的品质从他对不是自己亲生儿子的一乐的态度中体现出来。许三观从小是个孤儿,到乡下找爷爷时遇到四叔,在他心中,四叔是他这辈子都忘不了的恩人,他甚至希望他最喜欢而又不是自己亲生儿子的一乐以后能像他对四叔那样。他这辈子最痛恨的,诅咒着不得好死的人何小勇,被车撞后住进医院生死未卜,他在“偷”乐的同时,又在劝着一乐去给何小勇喊魂,教育着一乐做人要有良心,并且认定了一乐就是他许三观的儿子。在还未“认定”一乐是自己的儿子之前,因为一乐打伤了方铁匠儿子的头,逼迫他支付医药费,第一次为了一乐卖血.饥荒年间,为了让家人吃上一顿好饭,他卖血带着家人去吃面条。但是,他不希望他卖血的钱花在“别人的儿子”身上,只给了一乐五角钱去买红薯,一乐还因此离家出走,当许三观找到一乐时,背上一乐走向胜利饭店、、、、、、在许三观身上,他的人性里边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两个角色,一个是阿Q一个是阿甘.别人都说一乐长得不像他时,他让三个儿子排成一排坐着,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看了又看,阿Q的认为儿子长得不像他没关系,想兄弟也行。可他为了一乐又阿甘似的拼命地卖血,一路卖血到上海,他在林浦、百里、松林、黄店及长宁五个地方买了五次血,为了强迫自己喝下冰冷的河水,不停抱着自己抖动的他,卖尽浑身热气被旁人取笑,置生死于不顾,休克差点死掉,他的“阿甘”行为让我一次次感动。生活的苦难对他而言已变得微不足道,他仍然坚韧、顽强地与苦难斗争,在艰辛的生活中继续前进,不低一次头,,彰显出美好人性。

  《许三观卖血记》是一部苦难交响曲。面对生活中种种无法预知的苦难,余华笔下的许三观采取的坚韧积极抗争态度,尽管他在苦难中垂死挣扎,他也要尽己所能的去寻找解决苦难的出路.在他身上,我们看不到他对社会政治的批判和对生活困苦的抱怨,他在无尽的辛酸中展示着人性的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篇八:《许三观卖血记》人物形象分析

  

  《许三观卖血记》赏析

  初识余华的作品是在高中,因为那时候余华的作品能够满足我们心中对往事的好奇,无论是《活着》还是今天的赏析题目《许三观卖血记》都是发生在六七十年的背景下,客观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意义深刻且又富含哲理的历史画卷。《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的代表作,他娴熟的笔调为我们构建了一个虚拟但却又十分真实的故事,发人深省。《许三观卖血记不管是从整体上来看还是从各个部分来看都是一部十分完美的小说,它不失为中国现实小说的代表作。

  首先从小说的人物形象来说,本部小说主人公就是许三观,作者用大篇笔墨来刻画了主人公许三观的人物生平,从幼年生活状况一直写到他的老年老年生活状况。主人公许三观是一个孤儿,父母早亡,他在他爷爷和四叔的照顾下才得以长大成人。作者写这些人物背景主要是为了衬托人物形象做下铺垫。也许正因为小时候的影响,成年后的许三观

  性格中就多了些懦弱少了些坚强。成年后的许三观为了养活家人和自己,不得不去当地的一个丝厂做一个廉价的送茧工,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血汗来维持家庭的运转。从这个方面来看许三观这个人物形象可以反映出许三观的责任心和责任感。

  可是在那个动乱的岁月和年代里,他的这份工作根本不能够让自己的家庭吃饱甚至一星点温饱,为了让家庭和自己活下去,他选择了一种在我们看来无奈又极端的方式——卖血,用自己的血来维持生计。从这个方面来看,刻画了许三观这个形象的内心的无奈何对世事弄人的一种妥协。

  许三观为了娶“豆腐西施”许玉兰时,他用自己的幽默和睿智博得许玉兰父亲的欢心,因为许玉兰父亲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于是许三观就笑着对许父说:“你如果把你的女儿嫁给我有很大好处,你女儿姓许,而我也姓许,嫁给我后也等于你们许家也有后了,这和倒插门一个样呀”。听了他的话,许父欣然答应了这门婚事,因此许三多也得以娶得有名的“豆腐西施”许玉兰。从这个方面来说,许三观这个人物形象刻画的非常幽默和睿智。当许三观得知自己的妻子对自己不忠,而且自己一直疼爱有加的大儿子一乐竟然不是自己亲生的而是何小勇的儿子后,勃然大怒,与往日的性格和个性都一反常态,他不在对许玉兰言听计从,也不再关心一乐。从这个方面来看,可以看出一向隐忍的许三观也开始爆发,他内心的的那种反抗意识开始苏醒,他不在忍受许玉兰和其他人

  的欺负,他个性中的懦弱终于被内心的愤怒压下,从此内心逐渐变得坚强。

  当最后一乐被自己的亲生父亲何小勇打的鼻青脸肿,哭着又跑来找许三观时,许三观内心的爱又浮现出来,他不在因为一乐不是亲生的而介怀,他放下了,从此他把一乐当作自己亲生的一样看待。当热一乐也对许三观非常孝顺也非常关心。从这个方面来看,许三观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细腻,反映了许三观内心充满了父爱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伟大而又无私的博爱。总之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得出《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人物形象是一个非常饱满而又形象可感的人物,无论是从主人公的外貌特征还是内心的刻画上甚至是从主人公语言的表白上都展示人物形象的丰满,充实和完美。同时《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人物形象也都刻画的栩栩如生,让我们读这一部小说都好像感觉它就是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尽

  管这部小说是虚构的,因此可以说这部小说的人物形象刻画的非常成功。

  其次再从这篇小说的写作技巧来赏析一下《许三多卖血记》这部小说。这部小说采用的写作手法很多,而且运用非常灵活,尤其用的描写手法非常多而且也很成功。比如当许三观的知自己一直疼爱的大儿子不是亲生的后的那一段内心想法的思考的描写确实很精彩,让我们读者的内心好像也产生了共鸣,与许三观一样的痛苦和纠结,再比如当许三观最后再次的去卖血时,人们说他的血只能当树漆不能再用,拒绝买他的血时,他那时的一段内心的描写也是非常精彩,好像真实的描写出了许三观的纠结和痛苦。

  同时这部小说除了大量运用描写的方法外还运用了很多修辞的手法,整部小说运用手法最明显的就是对比的手法。许三观的无私和爱与何文勇的冷漠和不负责任对比,许三观父亲老年的幸福和青年的痛苦纠结对比等等都为这部小说增添了故事的可比性和真实性。而且这样的手法也紧紧的抓住了读者的心,让读者的心与小说主人公的命运息息相关,相互契合。这些写作手法和技巧的引用让我们更加了解主人公的命运转和,更能够理解这部小说的真正内涵,因为这些写作技巧的运用让人物的形象和小说的结构变得更加形象和具体。

  《许三观卖血记》虽然是作者虚构的一个故事情节,但是故事的发展背景和人物形象的刻画无一不是客观现实的描摹和刻画。可以说《许三观卖血记》更是一部对现实生活的控诉和不满,它给我们展示了现实

  生活中下层劳动人民的一种无奈和屈辱,作者正是通过一种感性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他心中对现实生活的控诉和不满。因此可以说这篇小说的写作意义主要在于这篇小说点燃了人们对小说主人公的同情,对现实生活有失公允的不满。作者通过《许三观卖血记》这部小说向我们传递一种现实社会的不公,穷人永远只能是穷人,要想生存只能用最无奈的方式去卖血去出卖自己的灵魂,去背叛自己的信仰,也许这就是那个时代人物的一种共性吧。

  但是作者这样写也是在那种特定时代背景下人性的一种回归吧,也许现实并非如此,但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却非常明显的体现出来了。而且作者也并不是对社会生活的完全失望,最后作者用自己的笔触为我们的主人公勾勒出了一种美好的结局,也算是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渴望和对社会人性的一种回归。因此,从写作意义这个层面来看《许三观卖血记》的话,它就是一种倡导人性的回归,倡导社会真情的体现,让我们每个人都用我们的真心去看待生活,让我们内心去丈量真理,用坚强驱除懦弱,还给我们这个社会以公正,光明和希望。

  《许三观卖血记》这部小说的框架脉络非常清晰,全文主要从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来展开勾勒的。空间顺序就是作者的笔触从农村写到城市,再从城市写到农村。而时间顺序就是就是通过描写主人公幼年到老年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轨迹来体现的。因此整部小说的结构脉络非常流畅清晰,一点也不拖泥带水。而这一点正是为什么这部小说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许三观卖血记》这部小说结构的分析,我们不

  但可以从中学习到作者那种娴熟的写作风格而更重要的是这种结构下的小说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小说中的那份真实与触感,尽管这是一部虚构的小说。通过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形象,写作技巧,写作意义和小说结构的分析,我对这部小说也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真正明白了小说的形象刻画和写作技巧的把握,这不但让我明白了这部小说的意义,也明白了小说写作意义的真正内涵所在。

篇九:《许三观卖血记》人物形象分析

  

  站长统计读《许三观卖?记》?物评析《许三观卖?记》是余华先?的作品,描写了市井??物许三观的??次卖?经历。许三观是蚕丝?的送茧?,为了解决?活中的种种困难,他不得不卖?维持?计。这本书的开头,许三观回乡下看爷爷和四叔,村?的?们以卖?为荣,觉得能卖?的?才是???硬实的?,桂花妈甚?因为桂花的未婚夫?年多没卖?,就认为他的???坏掉了,给桂花退了亲。许三观从叔叔那?得知了卖?的事情,就盲?的跟着阿?、根龙??去医院卖?。这就是许三观的第?次卖?。他?第?次卖?的钱,请许?兰吃了?笼包?,给许?兰的?亲买了?瓶黄酒,?条烟,说服了许?兰的?亲,就这样娶了许?兰为妻。本书围绕许三观和许?兰的家庭展开,讲述了许三观每?次卖?背后的故事。每读?个故事,?物的形象就会更清晰?点,?也会跟着感动。从开始觉得书中?物愚昧?知,到渐渐被主?公感动,发现这其实是?个有温度的故事。?,有些傻?,但善良的许三观。故事中有个在我看来可笑的画?,许三观借着看望林芬芳腿伤的由头,把林芬芳睡了。睡了?家?婆这种事,在正常?看来避之不及,可许三观却?卖?的钱买了补品,送到?家家中,?有此地?银三百两之嫌,这才有了林芬芳男?拿着补品找到许三观家闹事的场景。在?笑之余,除了觉得许三观的傻?之中?透着善良。说到许三观的善良之处,就不得不提到何?勇。要说何?勇,应该算是许三观的对头了,因为?乐长得像何?勇,不像许三观,?许三观的话来说,他给?做了乌龟了。可当何?勇被车撞的要死的时候,?师出主意要让何?勇的??站在房顶给他喊魂的时候,许三观还是答应让?乐去替何?勇喊魂。虽然这样的事透着愚昧,但不得不说,许三观这个市井??物的?地还是朴实善良的。再有就是许?兰被批?的时候,?们对她避之不及,就连?乐三兄弟都不想给许?兰送饭。是许三观偷偷藏了菜在许?兰的?饭下。怕饭菜凉了,给许?兰在被窝?了暖着,是她陪着许?兰?过了最艰苦的时期。在这?不仅仅表现许三观作为?个男?的担当,更说明了他?存善良。?,?爱的形象?直伴随着许三观许三观的多次卖??乎都和他的孩?们相关,?于那个年代他可能?知、可能愚昧,但作为?个?亲,他绝对是爱??的孩?们的。许?乐是许三观最喜欢的??,但他长得不像许三观,反?更像何?勇。为了偿还?乐打架??下的医药费,他卖?。?然灾害的年头,全家?都饿的躺在床上没??说话,是许三观他卖了?让全家都能吃上了?碗?条。也是这?次许三观找到跑了的?乐,带他吃了?条,从此再也不提?乐是何?勇??的话。孩?长?了,?乐?乐作为知青下乡插队,?许三观作为?亲,对孩?们的?活仍然牵挂。为了讨好?乐的队长,让??有个好前途,他连着两次卖?。并不顾??的性命和队长喝酒。?乐的?体不好,为了让?乐能吃好喝好,他卖?。?最让?感动的是,他为了给?乐这个?亲???筹钱治病,竟然打算?路卖?去上海。?事实他确实这样做了。那个时候,许三观的?中唯?的信念就是卖?赚钱,这样??才不会死,也因此差点?让??丧命。

  虽说养?育?是?母的本分,可他卖?喂养的是?个别?的??,是他?婆和别?的??。他对?乐的这种感情早已超越了亲??亲,像他这样?个俗世中?,纲常伦理是他的安??命之本,?他却背离了这个常理。都说?爱如?,对于许三观来说,这句话当之?愧。许三观是坚强的,?直是他们那个家的脊梁。?论是?然灾害的年代,还是??时期,还是?乐得病的??,许三观都没有被?活打到,他靠卖??撑着全家度过了最困难的??,从这?点上,许三观是当之?愧的?家之主,是家?坚强的主??。?,许?兰是?个漂亮的姑娘,她的?作是炸油条,?称“油条西施”。许?兰?是?个爱慕虚荣的姑娘,故事描写了姑娘时期的许?兰,她每天都要换三??服,可她只有三??服。她每天都要换四双鞋,她也只有四双鞋。换好之后去?街上?动,她会去布店,但从不买布,她去戏院但只是倚在戏院门?磕着??。许三观满?了她的虚荣?,给她买了?笼包?,?给她吃了话梅糖果和西?,但是她却?了许三观??三分钱。她?了许三观的,她就要嫁给许三观了。她本来和何?勇交往了?段时间,其实她曾经想让何?勇替他还钱的,但何?勇不肯。所以她只能嫁给许三观。许?兰是精明能?的,她把许三观发的?套,拆了线织成线?,穿在??和孩?们的?上。她知道把平时从嘴?省出的余粮,卖了换钱以备不时之需。在饥荒年代能让孩?喝上??稀粥,虽然还是饿的没??会说话,但那却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对于许?兰来说她做的已经相当好了。许?兰还有?个特点,那就是会哭。五年?了三个孩?,三次?哭,哭着?骂许三观。?乐闯祸,?铁匠拉?家具她坐在门槛上?哭。许三观给林芬芳买补品,被,被林芬芳的男?找上门来,她?哭。许?兰的哭具有那个时代?性的特点,她们通过?哭,诉说?中的?奈和委屈。但哭过之后,不管?活怎样艰难,照样努?的活着。这就是余华笔下许三观和许?兰的?活,?奈却?不得不?对的?活,但他们虽然弱?但依旧努?的活着。

篇十:《许三观卖血记》人物形象分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百度文库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人物分析

  《许三观卖血记》以许三观为主人公和他的十一次卖血历程为主要线索,描写了一个小人物在中国艰难时期下的“奋斗”过程。

  小说主人公许三观的刻画十分生动饱满,他老实诚恳,他善良乐观甚至是坚韧,还有他的好面子和粗俗性格,在一次次卖血事件和日常生活中生动地确立出来。

  在许三观的一次次卖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行动元大致可以分为四方:卖血者、卖血受惠者、买些促进者和收血者。先来看看卖血受惠者。第一次是许玉兰(他妻子)或说家庭,第二次是一乐,第三次是林芬芳和家庭,第四次是家庭,第五次是一乐和二乐,第六次是二乐,第七、八、九、十和十一次是一乐。在这组行动元中可以看出,没有一次许三观是为自己卖血的。而且在看似变化的行动元中几乎都有一乐的影子。一乐不是许三观的儿子,余华在描写一次次的买些事件中有意把受惠者给予一乐,无疑暗暗使得许三观的人物形象更加高大感人。特别是最后几次卖血中营造悲剧氛围的同时,让许三观形象得到升华。而书中的卖血促进者基本(除一、三次)与受惠者保持一致,这也加强了许三观的形象。其实,身为卖血者的许三观只是那个时代(甚至是现在)万千卖血者中的一个,他的形象虽然在书中是最饱满最有个性的,或善良或粗俗,但却暗含普遍意义的共性,如书中出现过的其他卖血者(阿方、根龙、来喜和来顺)一样,都代表着万千卖血者的纯朴善良和为生活“奋斗”的精神,他们是一个符号。

  1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百度文库

  书中人物中的收血者包括几个血头也是时代的符号,代表那个时期各个医院的血头。在收血者行动元变化中身在救死扶伤的医院的他们却惊人的相似—自私残忍甚至无人性。在一个情节中,李血头不让许三观卖血是怕连累自己,却告诉他可以去其他医院。这暴露了那个年代黑暗的一角。幸好书中其他人物大都可爱的,家人的互相扶持(特别是危难中),路人的友好举动,街坊邻里的帮助,他们中也可能有卖血者,他们身份不一,但都代表着那个时期的温情,人们的简单纯朴。

  《许三观卖血记》是一个赞扬和讽刺的悲喜剧。它告诉了我们很多东西。一个在新中国的大历史事件背景下的普通工人(或卖血者)依靠自己的“能力”,度过了一个个难关,为家庭,为尊严,为活着。其中的时代精神让我们震撼和敬佩。同时许三观的“能力”选择卖血无疑是具有讽刺的,在那个时代,他的每一个难关都没有得到国家帮助,要靠卖血度过,这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和悲哀。在书中最后,他居然会为自己不能卖血感到伤心(这是那个时期留给他的伤痕,似乎是在让我们警醒),让我们啼笑的同时也感到那个时代普通人的卑微可怜。可以说,余华把那个人(一种人)的卑微和伟大都描写出来了。

  22

推荐访问:《许三观卖血记》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 卖血 分析

热门文章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这个暑假过得是否充实呢,有些小伙伴在假期中参加了实践,那么如何做一份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大一暑假社会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2022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

《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美词,像是袭袭的寒风慢慢轻掠大地,刺刺的,一缕****的阳光下有一小缕的橘红色静静的生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不期而遇600字初中记叙文,一起来看看吧!不期而遇作文600字篇一苏轼有语人间有味是清欢,或许正是

2022年度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本

《2022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园清明节主题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2022幼儿园清明节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2022年度有关安全学习心得合集(2022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有关安全学习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