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体现3篇
篇一: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体现
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现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习惯和数学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思想
1.数学抽象思维。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和理论时,需要将具体的实物或现象进行抽象化,从而形成概念和原理。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学生需要将具体的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抽象成“矩形”,并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数学归纳思维。小学生在进行数学推理和证明时,需要借助归纳思维,从一般的事实中得出结论。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一系列自然数的和,发现其规律,从而得出通项公式,为以后的计算提供依据。
3.数学推理思维。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具有正确的推理能力,能够从已知事实中推出新的结论。例如,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学生需要应用已知的定理或等式,推出未知的数值或关系。
二、数学方法
1.算术运算。小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算术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取余等。同时,在学习小学数学时,要注意以适当的难度和递进方式教授,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逐步学习更高级别的运算。
2.代数运算。小学生需要了解代数概念和原理,能够进行单变量代数式的化简、因式分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等操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了解各种代数运算的本质和特点,逐步建立正确的代数思维方式。
3.几何运算。小学生需要掌握几何图形的构造和变换方法,能够进行直线、角度、面积、体积等几何量的计算和测量。这需要从具体的实例出发,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几何知识和方法,建立正确的几何思维方式。
三、数学习惯
1.认真做好笔记。小学生需要在数学课堂上认真听讲,记录下老师的讲解内容和例题思路,便于课后复习和巩固。
2.独立自主完成作业。小学生需要具备自己独立完成数学作业的能力,能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需要注意避免作业量过大或难度过高,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发扬数学耐性和毅力。小学数学学习需要有耐性和毅力,因为有些问题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和精力才能解决。学生需要在过程中体验到问题解决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四、数学意识
1.数学应用能力。小学生需要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2.科学思维意识。小学生需要具备科学思维意识,注重证明和推理,避免过分倚重记忆和搬运公式。同时,要注意启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和思考,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3.数学学科价值观。小学生需要了解数学学科的价值和意义,体会数学知识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数学学科的发展也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数学学科价值观,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旨在建立科学的数学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篇二: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体现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现发表时间:2020-12-31T11:39:34.710Z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
高如月[导读]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从单一的双基目标转变为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高如月
西宁市国际村小学
青海省西宁市81000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从单一的双基目标转变为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加强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在授课中体现出数学的核心素养。
关键字:简述;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核心素养;体现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转变,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把素质教育提上我国教育发展的日程上。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体验,学生在课堂的地位逐渐提高,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转变,慢慢地把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并在数学知识运用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学会用数学的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日常开展数学教学工作中,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指导方向,加强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不断探索、研究中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联系生活实际,建立数学核心素养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在自己的课堂上体现数学的核心素养,就需要把数学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转化为数学符号,形成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数学核心素养,建立数学思维。小学生生活阅历比较浅薄,日常积累和接触到的人、事、物,单一且数量较少,没有形成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只是凭借着自己的喜好行事,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比较抽象,趣味性不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存在障碍,学生很难理解并学习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加入学生日常生活的经验,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学生通过生活化的数学学习,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和符号更加敏感,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形成自己数学的核心素养[1]。
例如,在小学数学二年级里,数学教师开展《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将角的形状展示出来,让学生按照教师给的形状寻找在自己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形态是角的物体,让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挖掘出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符号、图形的敏感性。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角的特点。学生在比较、分析、推理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角都是由两条边构成的,而且两个边都会交汇,形成一个顶点,形状较为突出。之后数学教师带领学生对教材中角的知识点进行了解,学生学习角的特点后,教师让学生教材中的知识点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再寻找角,去验证教材中总结角的知识点是否适合所有的角。数学教师将抽象的角的概念生活化,让学生在寻找中,在对角知识的探索、推理中,建立了自己数学思维的模式,学生将生活中的实体角与教材中的平面角联系起来,学生的几何空间思维得到了锻炼,学习的难度降低了,学生更容易理解角的概念,几何直观进一步形成。
二、建立多个情境,促进数学核心素养提升
教师可以建立多个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体验感。教师只有将多个情境的教学内容融入到课堂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在建立数学教学情境时,要根据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合理安排,让不同的数学情境推动教学计划的进行,学生在多个教学情境下,学生的推理能力、数学敏感性都得到了提升。同时,在设计情境时,要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将这些情境很好地与教材知识点相融合,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提升[2]。
例如,在讲授二年级《100以内的加法》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教学场景:小学生在过马路的过程中,小红过马路遇到红灯,等待了30秒后顺利通过,小白在过马路时遇到黄灯,等待了5秒通过,小黑在过马路时遇到了绿灯,缓慢到达路的对面,这时绿灯正好灭了,用时25秒。请学生计算红灯、黄灯、绿灯一共亮了多长时间?计算结果为:30+5+25=60(秒)。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交通信号灯,教师将100以内的加法知识点设计成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学生对于熟悉的场景兴趣非常高涨,拉近了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有意识地对生活中的数学符号、图形等元素进行提取、分析。学生在分析题目内容的过程中,和自己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运算得到了红灯、黄灯、绿灯的时间。小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满足,也学会了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学生对数学元素更加敏感,运算能力也有所提升。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加深了数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数学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得到了明显地提升,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发散的数学思维思考方式,在激发学生探索精神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敏感性,学生推理能力得到了锻炼,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探索数学核心素养形成
小学生对于外界的事物接触不多,因而好奇心较为强烈。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合理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要避免问题设计的过于单一,要让数学问题成开放性,便于学生将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和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索[3]。
例如,教师在讲述《扇形统计图》这一课时,会发现本课的知识点较多,比较凌乱,教师要切忌按照教材的内容,将扇形统计图的知识直接讲解给学生。而是应该设计合理问题:同学们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发现什么信息?教师通过展示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交流讨论。学生在观察和讨论后发现,黑板上的扇形统计图是一个圆形,在这个圆形里有大小不等的扇形分布,每一片扇形区域都是不相同的,里面有数学符号,有百分比,还有具体的占比数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之后回归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数学知识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这种探索的过程中得到了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增强。
四、运用对比教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核心素养形成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相似的数学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在运用中很容易混淆,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对比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学习的过程中认识相似知识点不同之处。通过对比的教学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提高。在小学教材中,统计图形态多样,基本上有条形、折线,和上面提到的扇形统计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这三种统计图的外观进行对比。条形统计图外形呈矩形,折线统计图是由点和线段组成,扇形统计图的外观是圆形。扇形统计图可以根据扇形所占面积的大小得到相关的具体内容,扇形面积占圆形面积越大,则最终得到的比例值越大。而条形图是根据对比得出数据的关系。折线图够直观地看出事物发展的趋势。在对比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梳理了数学知识点,学生更加熟悉各种统计图的同时,数据分析能力、推理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课程的过程中,首先要积极地去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在日常教学的工作中,不仅要重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通过创新的课程设计,让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体现在日常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1]李星云.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6.[2]青格乐台.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构建[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7,000(023):102.[3]郑建明.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现[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7(6):125-125.【作者简介】高如月,1985年6月,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潍坊市,大学本科,二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近年来多进行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梳理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等研究
篇三: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体现
体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
体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
数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数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如下:
一、紧扣核心概念,在厘清认知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所有的数学教材和课程都有其基本框架,主要用于为教材的编写和课程教学梳理知识点。在数学课堂上紧扣核心概念,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梳理、内在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有莫大的帮助。
二、创设问题情境,在创造契机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都说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有巨大的好处,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为此,老师要创设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将引导式教学转变为自主探究式教学,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思维构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在解决问题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将学生的探究内容和实际生活关联起来,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既能够丰富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经验,又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强化情感体验,在人文熏陶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并不是单一的概念,而是复杂的系统化概念。在注重对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和体验。为此,老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感知数学中蕴含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丰富学生的解题经验。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中学数学学科教育价值的凝练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关于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为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关于立德树人要求,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组织260多位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历时4年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各学科首次凝练提出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容
数学抽象
数学抽象是指通过对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抽象,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素养。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用数学语言予以表征。
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抽象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
数学抽象主要表现为:获得数学概念和规则,提出数学命题和模型,形成数学方法与思想,认识数学结构与体系。
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的素养。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
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
逻辑推理主要表现为:掌握推理基本形式和规则,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探索和表述论证过程,理解命题体系,有逻辑地表达与交流。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数学建模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确定参数、计算求解,检验结果、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模型搭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
数学建模主要表现为:发现和提出问题,建立和求解模型,检验和完善模型,分析和解决问题。
直观想象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空间形式特别是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
借助空间形式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数学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
直观想象主要表现为:建立形与数的联系,利用几何图形描述问题,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问题,运用空间想象认识事物。
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路,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
数学运算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手段。数学运算是演绎推理,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础。
数学运算主要表现为: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路,求得运算结果。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取数据,运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知识的素养。数据分析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进行推断,获得结论。
数据分析是研究随机现象的重要数学技术,是大数据时代数学应用的主要方法,也是
“互联网+”相关领域的主要数学方法,数据分析已经深入到科学、技术、工程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据分析主要表现为:收集和整理数据,理解和处理数据,获得和解释结论,概括和形成知识。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高中数学课程
数学抽象
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在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养成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把握事物的本质,以简驭繁;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思考并解决问题。
逻辑推理
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形式,学会有逻辑地思考问题;能够在比较复杂的情境中把握事物之间的关联,把握事物发展的脉络;形成重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和理性精神,增强交流能力。
数学建模
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发现和提出问题,感悟数学与现实之间的关联;学会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积累数学实践的经验;认识数学模型在科学、社会、工程技术诸多领域的作用,提升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直观想象
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形成数学直观,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事物的本质。
数学运算
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数据分析
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提升获取有价值信息并进行定量分析的意识和能力;适应数字化学习的需要,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形成通过数据认识事物的思维品质;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规律的活动经验。
解读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其一方面是为了落实国家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和素养。
数学作为中学学习中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以往的教育教学更多注重教师大量的讲授和学生大量的习题训练,使学生巩固相关的学科知识,并通过多次的考试检验教与学的情况。但从长期来看,这并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且对于数学学科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制约性影响,只有在数学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与用的过程中感知到数学的魅力,学生才能真正地投入数学学习之中,也有助于学科本身的长期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准确把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的要求,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并通过相应的教学实施,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及水平的达成。
在教学与评价中,要关注学生对具体内容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表现;要关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各要素的不同特征及要求,更要关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性与整体性。
推荐访问: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体现 在教 素养 学中
上一篇:幼儿园隔离室消毒制度9篇
下一篇:警察工作失职自我检讨书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