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9篇

|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金水办事处,区人民政府各部门:

  智慧城市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综合性载体。建设智慧城市,有利于提升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水平,有利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支撑能力,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可持续发展。为在快速崛起的信息经济浪潮中赢得主动,抢得先机,实现“一个率先,四个示范”的战略目标。经研究,现就智慧XX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为引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主线,以培育新型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为支撑,以提升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为目标,着力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着力创新社会治理,把XX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XX南部生态新城,实现“智慧XX、富强XX、美丽XX、幸福XX”的奋斗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市场主体投资的积极性,推动智慧XX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市场化,加强政府引导支持,开展试点示范,营造环境,创造条件,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智慧XX建设发展新模式。

  (二)统一规划,分步建设。坚持整合、共享、服务、安全的建设原则,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大力推进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信息资源整合,完善数据更新机制,全面推动信息共享体制机制建设和创新发展。把提升信息综合服务能力和建设智慧应用平台放在突出位置,加强统筹规划、规范管理、信息安全,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通过分阶段发展,滚动推进实施计划,全面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三)资源互联,集约共享。依托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加快制定各类标准规范,建设集中统一、部门共享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处理好整体与局部、集中与分散、建设与应用的关系,整合现有资源,实现跨部门业务信息系统互联、信息资源共享和管理服务协作,打破“数字鸿沟”,走集约、高效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四)统一标准,安全可控。按照统一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XX区智慧城市公共设施、基础网络和支撑平台,规避各自为政、分散建设带来的巨大浪费和潜在风险。建设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网络基础设施,健全信息安全和管理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规范统一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区经济社会各领域互联网化、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初步建立以“宽带普及、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应用创新、民生普惠、产业转型、安全保障”为主要特征的智慧XX,力争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智慧基础设施先行区、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智慧政务运行高效区、信息经济产业聚集区、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

  智慧基础设施先行区。信息基础设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光纤入户率达到90%以上,实现宽带村村通。城市和农村家庭分别具备100Mbps(兆比特每秒)、20Mbps接入能力。4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搭建主干高速光纤通讯网络,健全泛在互联和多源通讯协议接入点,构架泾渭分明、多源融合、结构灵活、安全可靠的基础架构,力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信息技术向工业领域全面渗透,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整体提升,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进入全省前列。

  智慧政务运行高效区。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的智慧化水平明显提高,建立跨地区、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全区电子政务平台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基本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全覆盖、网上办理流程全覆盖。

  信息经济产业聚集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与内容服务、新型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为主体的信息经济快速发展,位列全市新城区首列。

  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初步建成具有XX特色的智慧城市,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智慧发展。智慧城市国家试点城市成为全国先进典型,“四化同步”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全国示范。

  四、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完善信息网络体系。充分发挥通信企业积极性,大力推动基站、管道等基础性资源共建共用,加快推动三网融合、光网城市、移动通信4G网络、下一代互联网等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宽带提速、无线城市、新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加快布点WiFi网络建设,在重点商圈、车站、市民活动中心、校园等公共区域实现无线热点全覆盖。全面推进传感器的部署,扩大包括RFID感知、位置感知、视频感知、环境感知等感知监控网络覆盖范围,实现城市动态实时监控。

  2.加快建设云计算中心。利用“光谷数据中心”已有的基础设施资源和云环境,构建一个整合的、先进的、安全的、易扩展的开放性云计算平台。针对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需求,扩展整合所需的各种硬件、软件、数据等资源,提供基础设施资源的统一管理、虚拟资源智能调度、基础设施资源的统一租用服务,满足政府、企业及公众的应用需求。

  3.加快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面向宏观经济发展、社会公共服务的数据库和数据服务,包括数据库体系(含中心交换库、基础数据库、专题库、业务库、宏观经济数据库、数据管理系统、元数据库)、应用系

  统(数据交换处理系统、应用支撑系统、数据综合分析系统),集中采集、整合、存储各共建部门指标数据。

  4.加快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全区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系统、异构海量数据的交换与共享。重点推进公共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共享交换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5.建设安全可控的城市信息安全体系。完善信息安全制度和规范,强化电子政务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和制定信息安全分级测评制度、信用管理、安全认证、信息资源管理等安全规范。完善安全监管平台,推进网络安全监管的全域覆盖,实现高度自动化与智能化的运维调度功能。

  (二)大力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1.实施智慧市政工程。着力构建地下管网、供水、供气、道桥、照明、工地等于一体的信息化应用和管理,建立路灯、道路和桥梁、地下管线、工地等一体化的动态监测网络平台,全面监测、快速响应,使市政设施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2.实施智慧水务工程。不断增强水务信息基础设施能力支撑、提高水务信息系统应用服务水平、完善水务信息化保障环境,逐步建立XX区水务信息综合采集和综合监控体系,全面扩展水务重点业务应用,实现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的日常监管智慧水务体系,建成防洪减灾体系完备、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水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水务管理体系先进的现代区域。

  3.实施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为重点,切实抓好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积极探索合同能源管理和分布式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模式,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为全面建设两型社会、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奠定基础。

  4.实施智慧网格化管理工程。提高社会公众参与意识,扩大公众参与途径,降低公众参与门槛,加强对各类社会问题和不稳定因素收集、反馈、排查和分析,对承担社会管理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源和管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扎口管理,对事关全局的重大紧急事件及早防控处置和监督管理。实现区街村三级、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信息共用、资源整合、动态跟踪、全面覆盖的社会管理格局。

  5.实施智慧城管工程。大力推进“1121工程”,积极建设“一个中心(智慧城管中心)”,搭建“一张网络(智慧城管协同网络),完善两大平台(城管应用平台、应用支撑平台)”,整合“一套资源(城管信息资源)”,以高起点、高质量建设、高水准智能管理的建设目标,立足实际、实在、实效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构建XX区“大城管”新格局。

  6.实施智慧环保工程。充分利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感知为先、传输为基、计算为要、管理为本,构建环境与社会全面互联的智慧型环保感知网络,实现环境监测监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实现环保物联网技术的标准化和产业化,通过高度智能、互联的智能监控与预警应急

  指挥系统,形成立体网格化环境管理格局,最终实现环境信息数据标准化、动态化的环境管理智慧平台。

  7.实施智慧警务工程。建设治安监控、接处警、电子警察、治安卡口、城市空间信息系统以及各警务系统集中管理和应急联动体系,业务范围涵盖治安、消防、刑侦、内保、物资等多个环节,提高系统资源和警务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统一指挥、统一接警、分类处警的目标,提高城市应急处置、接处警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协作能力。

  8.实施智慧市场监管工程。建设市场监管、食品药品监管、工商监管和综合管理信息化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打造立体式安全监管网络,稳定市场秩序、保障食品药品安全,规范企业行为,实现安全可控。

  9.实施智慧交通工程。建设以全面感知为基础的智慧交通系统和实时准确的出行信息服务体系,利用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及公共信息平台的数据,实现交通行业的跨部门联动管理,推进城市交通的动态管理,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保障城市畅通有序,有效促进交通管理水平的提升。建设和完善公安、城管、道路等监控体系和信息网络系统,建立以交通诱导、应急指挥、智能出行、出租车、公交车管理系统为重点的、统一的智能化城市交通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实现道路交通非涉密可视化监控视频的共享,为市民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实现实时的综合城市管控目标。

  (三)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1.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提升农业信息服务基础设施装备水平,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健全农业信息可持续发展体制,完善农业大数据库建设,逐步完善农村资源资产的有效利用,增强农业灾害防御处置能力,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全方位推进现代农业信息化。

  2.实施智慧旅游工程。建立高度智能化的区域旅游运营系统,打造智慧旅游,推动旅游、养生、商贸、科技、文化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将五张文化名片(京剧谭门、XX黄、手指画、中山舰和湖泗古窑址)和其他具有XX特色的文化资源融入旅游资源,强化旅游营销、旅游信息发布、旅游业务管理应用,实现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

  3.实施智慧园区工程。以金港新区、大桥新区、庙山、藏龙岛四个园区为重点,加强信息化广泛、深入应用,切实提升园区智慧化水平。通过资源整合,提升园区整体形象;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园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同时,降低园区入驻企业经营成本,充分发挥园区整体优势,促进园区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实现智慧园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以此增强服务企业能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和市场整体竞争力。

  4.实施智慧物流工程。建设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一体化的流通体系,稳步提高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的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水平,提升XX区物流相关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实现智慧的仓储与供应链以及现

  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和物流园电子商务的应用体系,将XX区打造成XX乃至全国的现代化物流商贸集散中心。

  (四)大力提升公众服务能力和水平

  1.实施智慧政务工程。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思维和信息技术,完善智慧政务服务平台,积极构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和覆盖各行业、连通各部门共享体系,大力推进政务领域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化应用,持续提升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打造透明政府和阳光政府,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现“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建设市民服务热线,实现“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统一协调、各方联动、限时办理”的工作机制。完善XX政府门户网站,实现网上办事统一入口,开通微信、微博公众号,实现市民办事全流程跟踪与互动。以市民为中心,基于云计算模式,构建市民综合服务平台,让市民享受更加便利的生活、得到更好的发展,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2.实施智慧社区工程。探索解决民生问题,优化市民生活方式,通过加强社区管理与公共服务等领域信息化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智能、宜居、人文、便捷、安全的生活环境,满足社区居民生活、工作、学习、发展的需求,为政府、管理和居民生活提供高效、安全、便捷的智慧化服务,逐步建成宜居、文明、和谐、幸福的智慧社区。

  3.实施智慧医疗工程。建立与卫生计生体制改革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卫生计生信息化体系,构建覆盖全区卫生计生行业的信息网

  络系统,实现区、街道(办事处)、村(社区)三级共建接入,全面整合医疗信息资源,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行政管理、社区卫生等业务领域的综合应用、信息互通和业务协同,形成集共享、发布、调度、指挥、决策为一体的,全面、高效、便捷、快速的智慧医疗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三大基础数据库,完成卫生和人口信息的大融合。逐步构建“互联网+服务+管理”的智慧医疗模式。利用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医疗卫生卫计部门对医疗机构的管理。推进“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公共卫生”、“互联网+医联体”、“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健康自助”、“互联网+行政管理”的功能开发应用。

  4.实施智慧教育工程。建设覆盖全区、分布合理、安全高效、开放灵活的XX教育云,构建“三通两平台”,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及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教育资源、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学校管理、教学能力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逐渐形成科教与城市发展的共生共荣生态。

  (五)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1.实施人居环境示范工程。完善XX区333个社区(村)的空气质量、水质、生态、风环境、热环境、噪声、建筑安全、再生水利用等人

  居环境的监测及信息获取,构建XX区人居环境应用服务,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XX。

  2.实施四化同步示范工程。在街道管理、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各个领域,大力推进“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应用,全面实现基础设施普及化、政务管理信息化、生态农业高效化、工业园区智慧化、社区服务智能化,将五里界建成湖北省电子政务应用先行区、农业信息化应用试点区、工业园区智慧化服务先导区、智慧城镇建设示范区和高端新型产业发展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XX区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名单附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城乡建设局办公,主要负责研究部署、规划指导、组织协调和督查考核全区智慧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国家有关部委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成立XX区智慧城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引入第三方专业监理机构,建立健全专家决策咨询机制、项目建设监理机制、综合效益评估机制、责任目标考核机制,形成专家辅助决策、第三方项目监理、综合效益评估与政府责任目标考核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二)创新体制机制。建立高层次的智慧城市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探索建立适应高度协同发展的信息化管理体制,提高信息资源整合和协同能力。建立项目联审联批制度,推行信息化项目建设的集约发展模式。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协同

  管理机制,推行电子政务集约化云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城市运营思路,让XX智慧城市不仅有国际一流的建设水平,也有持续运营和推广的服务能力,可以源源不断地推陈出新。

  (三)加大投资力度。建立智慧城市财政预算投入机制,切实保障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和运维资金,设立XX区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完善多元投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吸引银行及投融资金融机构参与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建立和完善银企沟通对接机制,依托项目建设主体,搭建智慧城市投融资平台。创新政府扶持资金支持方式,通过专项补贴、财政奖励、审批手续绿色通道、优惠提供土地等形式,吸引集聚多元化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四)引入社会资本。积极采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通过“财政投资、政府差额补偿、特许经营、投资补助、购买服务”等多种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与运营,依据是否适合以市场化方式运营的公共服务项目,采用不同的投融资策略。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让企业能在建设和运营中获得发展,可以持续的投入,保持智慧城市建设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五)强化人才支撑。落实各项人才政策,积极创新人才成长、引进、使用和激励的体制机制。大力培养、引进和高水平使用复合型高层次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网络设施与商业应用经营管理人才。依托高校院所、园区、企业和社会办学机构,联合建立各类智慧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加强企业与大专院校适用人才的联合培养,提供教育、培训和执业资格考试等服务,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六)营造良好氛围。建设智慧城市体验馆,积极推广智慧城市最新研究成果、产品和成功应用案例,支持举办各类专业论坛、专业会展等活动,利用科技活动周和就业培训、社区服务等平台,开展多种形式宣传体验,普及智慧生活模式,扩大示范带动效应。引导相关企业、社会团体、专家学者和广大市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形成全社会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篇二: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篇三: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116|规划信息?规划在线规划在线1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时点更新工作启动近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并发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时点更新暨201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要求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时点更新工作,以全面完成“三调”,保证调查成果的统一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展201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实施方案》明确,“三调”统一时点更新的主要目标是在初始调查成果基础上,通过全面内外业补充调查,将“三调”成果反映的国土空间利用状况更新到2019年12月31日统一时点上,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国土利用基础数据的需要。2019年度变更调查的主要目标是在“三调”统一时点调查成果基础上,比对近两年年度遥感监测成果和相关管理备案信息,掌握2019年度耕地和建设用地等重要地类的利用变化情况,满足当前土地管理需要。按照《实施方案》,统一时点更新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利用卫星遥感、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统筹现有资料,以最新的正射影像图为基础,提取地类变化信息,开展实地调查举证,全面掌握“三调”初始时点和统一时点间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变化情况,更新“三调”数据库。通知要求,2020年1月底前,各地要制定本地区的实施方案,落实调查队伍和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收集有关资料,做好各项准备。4月15日前,县级调查单元完成县级“三调”统一时点更新调查;4月底前,省级三调办组织完成省级检查和整改,并以省为单位向国务院三调办报送省级检查合格的县级“三调”统一时点更新数据。6月底前,国务院三调办将开展国家级内业核查、“互联网+”在线和实地外业核查,要求各地整改存在问题,汇总形成全国统一时点的“三调”成果数据。7月15日前,完成“三调”数据更新入库汇总。7月底前,各地在国家核查通过的更新数据基础上,提取201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来源:自然资源部2020年1月8日2《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出台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有力支撑数字乡村战略实施。《规划》对新时期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作出明确部署,擘画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新蓝图。《规划》明确了新时期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思路,要求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发展主线,着力建设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加强数字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强化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和重大工程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以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规划》提出,构建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包括建设农业自然资源大数据、重要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农村集体资产大数据、农村宅基地大数据,健全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数据。同时提出推进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包括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管理决策支持技术体系,健全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数字农业农村服务体系,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智能监测体系,建设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来源:自然资源部2020年1月21日3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智慧城市是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2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排头兵,国际数字经济网络的重要枢纽;引领全国智慧社会、智慧政府发展的先行者,智慧美好生活的创新城市。《意见》要求统筹完善“城市大脑”架构:深化数据汇聚共享,强化系统集成共用,支持应用生态开放。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政务流程革命性再造,不断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着力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一体化建设城市运行体系,提升快速响应和高效联动处置能力水平,深化建设“智慧公安”,建设运行应急安全智能应用体系,优化城市智能生态环境,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水平。《意见》还要求全面赋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打造数字新产业创新策源高地,推进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模式新业态,重点建设数字经济示范区。优化提升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布局:推动网络连接增速,推动信息枢纽增能,推动智能计算增效,推动泛在感知增智。切实保障网络空间安全:增强关键信息安全韧度,提升信息安全事件响应速度,完善公共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加大网络不良信息治理力度,创新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全面增强智慧城市工作合力:优化组织架构,强化规划引导,完善标准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投融资机制。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2020年2月21日

篇四: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关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关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融入城市和行业、社会不断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建议我市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步伐,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

  一、我市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情况

  一是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市电信、广电网络基础设施完善,有线通讯、移动通信、3G网络和电视系统通达全市。二是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逐步推进。我市有##个单位组建了局域网,占总数的##%;有##家接入国际互联网,占总数的##%;有##家根据本系统要求联入专网,占总数的##%,初步形成了以政府网为核心,以电子政务平台为基础,以市直各机关各专业网站为子网站的网站群体系。三是社会事业信息化进程加快。逐步实现了全市教育信息化、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利信息化、环境保护和灾害预警信息化。四是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金融、财税、保险、公安、教育、卫生、农业等行业性内部网络功能日趋完善,初步形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五是电子商务应用已经起步。全市有##%的大企业和##%的中小企业以各种方式接入了因特网,有##%的大企业和#%的中小企业上网后开展企业形象宣传和产品推介,并取得了初步效果。

  二、我市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重复建设依然存在。多数部门、行业的业务系统存在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的情况,致使信息化软件和系统的功能重叠,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很难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二是信息资源利用率偏低,缺少综合支撑平台。现有信息系统的信息获取手段自动化程度低,业务系统数据动态更新困难,缺少整合城市信息资源的综合支撑系统平台。三是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影响信息化作用发挥。许多信息系统和网站偏重机房硬件、网络资源建设,忽视运行机制、管理等软件建设,使系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四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工作与技术服务体系薄弱。由于规划、政策及标准建设相对滞后,信息化建设带动工业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能力不足,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带动工业融合的基础能力比较低。五是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不足。缺少专门从事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信息化建设工作过分依赖运营商和软件开发商,致使信息系统建设资金过高、周期过长。六是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一方面,政府财力有限,投入资金不足;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程度较低,因软件等企业的无形资产难以评估,一些商业银行不敢做风险投入。资金的严重短缺降低了信息化建设的速度。

  三、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完善组织机构,健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议将市“数字城市”信息化领导小组改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

  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市政府办及市发改、工信、住建、规划、国土、交通、公安、城管、人社、卫计、民政、电信、移动、联通等单位组成,负责项目审批、方案论证、资金划拔、组织协调、进度安排和工作指导等,直接向各行业部门下达建设任务,直接指导项目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设置综合协调、项目推进、专家顾问、建设保障、督办督查等机构,具体负责智慧城市建设的统一申报、发展战略规划、指标体系和相关标准的制定、重大项目推进以及绩效考核等工作。

  加大资金扶持,拓宽资金来源。财政部门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市直各部门新建的信息化项目必须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对于确需建设的项目依据“先易后难、急用先建、效益显着”的原则,统筹规划,分级建设;对于跨年度的建设项目应按实施进度分年度分批规划、拨款。合理确定信息化引导资金的规模和投向,积极探索“政府投入、政策补贴、税收优惠、资源补偿”的多方位政府支持渠道,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运营模式。

  鼓励社会资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投入,对适合社会投资的项目,通过规范的市场运作,吸引社会资金投资信息化建设;采用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公私合作建设等市场化运作模式,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智慧城市建设速度。

  建立和完善适应智慧城市发展的多渠道投融资体制,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完善风险资本与优质企业、项目的对接平台,推动社会风险投资资本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大项目和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不断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切实提高风险资本投资效率,进一步提高风险资本投资积极性。

  组建专业技术研发团队,提升系统整合能力。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缺口将不断加大,应以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共享平台为依托,以优惠的政策实施人才吸引机制,为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研发团队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便更好地完成各类攻坚克难任务,如项目规划、方案设计、项目审核、技术甄别、项目实施等,同时兼顾应用软件的开发、组织及各系统软件技术的整合工作。

  加强行业监管,创新信息化项目运营机制。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行业监管,尽快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对于信息化平台和重大工程专项,要在统一监督管理下,实行适度开放,适合独立运营的项目,采用“政府授权、投资受益、市场竞争”等方式,进行独立的商业化运营;推进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逐步分离政府、企业的信息化运行部门,鼓励第三方信息服务机构采用商业化运营模式为政府或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大型信息化项目和重大工程专项的建设和运营市场。

  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的原则,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优化信息安全资源的配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积极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信息安全理论研究,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体系、网络信任体系、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容灾备份体系和信息安全应急处理体系。出台电子政务等级保护、信息安全应急处理、系统安全测评、数字认证、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篇五: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新郑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制定机关

  公布日期

  施行日期

  文号

  主题类别

  效力等级

  时效性

  2015.12.012015.12.01新政〔2015〕43号

  城市建设

  地方规范性文件

  现行有效

  正文:

  ----------------------------------------------------------------------------------------------------------------------------------------------------

  新郑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新政〔2015〕43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推动新郑市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就建设智慧城市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建设背景

  (一)基本内涵。智慧城市是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以政府、企业、公众为三大主体的交互、共享信息平台,有效解决前期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所监管的行业管理条块分割、部门信息难以互联共享的“信息孤岛”问题,为城市治理和运营提供更简捷、高效、灵活的决策支持与运行保障的现代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二)重要意义。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引领产业空间集聚、提高产品附加值、改善创新创业环境,对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协同创新能力具有强力推动作用;有利于城市管理模式改革、城市管理方法创新、政务管理动态协同,提升城市运行监测、安全应急与智能决策水平,提高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信息服务水平,打造便民惠民社会服务新模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信息消费需求;有利于助推风情小镇、智慧村镇、旅游乡村、特色村寨等类型的智慧村镇建设,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内涵,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二、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惠民便民四大主题,积极依托新郑市“双融入、双承接”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体系、政务管理体系、资源整合体系、产业协同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科学有序发展,努力实现“城市运行更加安全、经济发展更加协调、政府管理更加高效、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市民生活更加便捷、生态环境更加秀美”的目标,将新郑市建设成为“平安、幸福、宜居、和谐”的郑州市副中心城市、临空经济强市和华夏民族寻根拜祖圣地。

  三、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务实推进。突出为民、便民、惠民,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向社会公众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行政服务,实现随时、随地、随需、低成本的公共服务,使企业和公众享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构建智慧城市和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机制,坚持新老城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智慧新城建设要聚焦公共性、基础性和业务协同性,智慧村镇建设要突出针对性、示范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资源整合,创新运营。促进公共资源的全面整合、公共信息的互联共享,有效提升城市综合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坚持市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积极吸引多元化社会资本与技术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四)创新引领,集聚产业。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产业集聚、创新创业环境改善作用,有效促进“三主三辅”产业与信息产业高度融合,加速传统产业智慧化改造,提升主导产业协同创新能力,构建技术先进、附加值高、清洁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四、建设目标

  到2020年,将新郑市建设成为基础设施智能泛在、城市管理精细入微、公共服务惠民便捷、生活环境生态宜居、产业创新协同推进的智慧城市生态系统。

  (一)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成形。构建融合、安全、泛在的全面智能感知、实时数据采集、互联互通网络、海量存储计算、数据挖掘分析和安全容灾备份的信息基础设施。光纤宽带通达率90%以上,实现T级出口、千兆进楼,百兆入户的网络覆盖。

  (二)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依托和对接郑州市智慧城市云中心,完成新郑智慧城市云平台和跨部门数据交换中心建设。实现公安、交运、国土、卫生、环保、旅游、气象等部门数据互联互通与共享,公共信息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

  (三)政务管理能力有效提升。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公共服务体系及产业创新协同等领域的智慧应用覆盖率达70%以上,90%以上行政事务实现网上办理;基本实现动态实时的电子政务管理、公共信息

  发布、城市运营监控与应急管理,大幅度提升安全预警、应急救援及事故处理能力,响应时间显著缩短。

  (四)公共信息服务方便快捷。构建面向市民、服务民生的涵盖社保、教育、医疗和民政等领域的智慧民生等多元化公共信息服务体系,通过网上办事大厅、便民服务110、居民健康“一卡通”等项目,使享受网上公共信息服务的覆盖率达80%以上。

  (五)产业协同创新基本实现。依托大数据挖掘、利用与开发,打造智慧园区和智慧村镇,培育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基本实现主导产业与信息产业协同创新局面,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或服务品牌,传统产业智慧化改造率达80%。

  (六)信息安全备份初步形成。建立郑州—新郑双活备份机制,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大幅度降低信息安全风险,确保基础网络和信息系统自主可控,切实保障信息资源安全。

  五、建设任务

  积极推动实施新郑市智慧城市建设“两个构建、六大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构建高速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统一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推进集约化、科学化城乡规划建设,推进网格化、精细化城市运行管理,推进均等化、便捷化社会公共服务,推进集聚、可持续的现代产业发展,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的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城市文化实力和城市品位提升。

  (一)构建高速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1.加快推进全面感知体系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和发展视频感知、身份感知、资源感知、环境感知、位置感知和专业感知体系,实现市域全覆盖和跨部门共享的全面感知体系,为公安、交通、城管和应急等领域提供全方位智能感知服务;推动包括无线城市、高速宽带、三网融合、电子政务等重点工程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体系。

  2.加快推进云计算中心和安全灾备认证中心建设。搭建集成共享的云数据中心和高性能云服务中心,为城市管理、民生服务、行业应用提供安全、可靠、优惠、便捷的资源共享与集约优化的云服务;加快推进信息安全容灾中心和郑州-新郑双活数据中心建设,构建信息安全灾难恢复和应用备份体系;建立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和安全测评中心,保证信息安全,降低网络信息风险。

  (二)构建统一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3.加快推进基础和专题数据库建设。构建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数据库、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地名地址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建立健全建设、规划、国土、房产、交通、城管以及其他相关业务专题数据库,实现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互联互通。

  4.加快推进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机制,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对云平台中的各种数据和应用系统资源的服务化整合、封装、处理和管理,为各类智慧应用和跨部门业务协同提供统一的支撑服务。

  (三)推进集约化、科学化城乡规划建设

  5.加快推进智慧规划系统建设。打造集规划一张图系统、虚拟规划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地下管线及空间管理系统、城市规划审批与决策支持系统、城市规划违法监察系统建设于一体化的统一应用平台,增强规划科学性、智能化、合理性。

  6.加快推进智慧国土系统建设。在新郑“一张图”基础上,打造国土资源“一张图”,推进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更新、国土资源数据、国土资源综合管理与应急指挥、动态执法监察等系统建设,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网上审批、监管、交易和服务。

  7.加快推进智慧城建系统建设。建设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建筑市场信息管理系统、工程建设现场信息管理系统和企业诚信体系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业务审批、项目管理“一张图”、施工运行“一监控”、城建服务“一站式”工程建设。

  8.加快推进智慧房产系统建设。建立住房保障和不动产专题数据库,搭建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房地产市场监管和预警预报系统、不动产登记管理系统及个人住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业务管理全覆盖和决策分析智能化。

  (四)推进网格化、精细化城市运行管理

  9.加快推进智慧城管系统建设。建设城市管理综合指挥中心,建立健全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城市管理智能分析决策、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城市街面秩序智能管控、智能化城市管理对象监管、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优化城市管理流程,发挥城市管理“众源”效应,提高城市管理的实时动态和交互性,实现全时段、全方位、交互式的城市管理模式。

  10.加快推进智慧社管系统建设。围绕社会管理和服务核心功能,构建网格化管理机制,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视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等现代科技手段,搭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安全可靠的社会公共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社会管理格局和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

  11.加快推进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构建统一交通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涵盖交通诱导、交通监管和应急指挥等子系统的智慧化综合交通系统,实现交通子系统之间交互与协同以及全局监控和多系统协调联动,提高城市交通应急响应能力。

  12.加快推进公共安全与应急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城市综合治安防控、救灾应急管理、智慧消防、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农产品安全监管及智能溯源等子系统的综合性公共安全与应急系统,形成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救灾应急工作格局和救灾应急体系,提升公共安全事故处理和救灾应急工作水平。

  (五)推进均等化、便捷化社会公共服务

  13.加快推进智慧政务系统建设。增设公共服务层和集成应用层,建立健全涵盖政务信息公开、智能PC端和移动端办公、网上办事大厅、网络问政服务、智能终端应用、公共资源应用等子系统的智慧政务系统,实现跨部门资源整合和共享,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政务管理透明度和公共服务水平。

  14.加快推进智慧党建系统建设。推动智慧党建平台建设,打造智慧党务系统,通过党建资源数字化重组,加速党建工作需求分析整合和智能响应,促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化、精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和长效化运作。

  15.加快推进智慧教育系统建设。完善“智慧云教育”网络保障体系,加快建设涵盖师生数据库、学校安防监控、移动端家校互动教学辅助和校车安全管理等子系统的智慧教育系统,实现教育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16.加快推进智慧卫生系统建设。推进公立医疗机构建设,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居民健康信息数据库、医疗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涵盖居民健康卡、智能终端健康服务、远程医疗服务、疾控和健康教育信息等子系统的智慧卫生系统,提升城市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医疗管理能力。

  17.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系统建设。推动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服务资源交互和信息共享,实现远程医疗、上门监护和各类便民服务社区化;建设涵盖物业管理信息化、一卡通管理及综合安保的智慧社区管理系统,从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智慧化两方面,打造和谐社区、温情社区、平安社区和健康社区。

  18.加快推进智慧旅游系统建设。推进涵盖智慧微景展示、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旅游局政务、旅游公共信息发布、电子商务、新媒体营销子系统的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实现产业系统化整合和智能化应用,打造华夏民族寻根拜祖圣地。

  (六)推进融合化、协同化的现代产业发展

  19.加快推进智慧园区系统建设。加快推进园区企业服务云建设,建设涵盖综合业务智能管理、综合运营服务、能耗管理等子系统的智慧园区系统,提高园区管理效率和产业服务水平,加速推进“三主三辅”产业高度融合和协同创新发展。

  (七)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的生态文明建设

  20.加快推进智慧环保系统建设。利用云计算平台,建立集智能感知能力、智能处理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于一体的智慧环保系统,全面涵盖综合协同办公系统、环境质量综合监管系统、环境资源数据中心、环境综合管理系统、环境应急管理系统、环境质量分析及辅助决策系统、环境信息公开和舆情监测体系,加强环境监察、管理和保护力度,协调环境、社会、生态的发展关系,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的全面整合。

  (八)推进城市文化实力和城市品位提升

  21.加快推进智慧文化系统建设。依托文化资源富集优势,建立健全文物遗址文物古迹保护地理信息系统、现代文化综合管理系统,加大对历史文化名村、主题文化产品、特色文化活动的网上展示和推广,提升新郑文化实力和城市品位。

  (九)推进新城区和薛店综合示范区建设

  22.推进新城区综合服务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实施智慧社区、智慧城管和智慧旅游工程,有效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道路拥堵、环境恶化、管理低效等问题,塑造“服务、平安、和谐、便利”的城区发展环境。

  23.推进薛店临空服务示范区建设。建设薛店镇临空综合服务示范区,搭建产业协同创新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啤酒风情小镇、智慧交通和智慧农业系统建设,加速产业协同创新。

  六、保障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领导小组。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街道、管委会)主要领导组成的新郑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负责新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协调工作。

  2.健全决策咨询机制。依托郑州智慧城市研究院,建立健全专家决策咨询、综合效益评估、责任目标考核、项目建设监理机制,形成专家辅助决策、项目建设监理、综合效益评估与责任目标考核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二)完善顶层设计

  3.编制总体建设规划。依托郑州智慧城市研究院,编制《新郑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发展规划(2015—2020)》、《新郑市智慧城市专项规划方案》(2015—2020)》。

  4.落实专项规划。针对各类智慧行业应用,制定切实可行符合新郑市状况的智慧城市专项规划,加快新郑市智慧城市行业应用落地。

  (三)创新体制机制

  5.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制定智慧城市建设方面鼓励性、引导性、扶持性政策,优化政策环境,规范管理流程与建设秩序。

  6.构建支撑保障体系。构建涵盖城市部门协作体系、信息标准规范体系、组织协调管理体系、运营维护管理体系和智慧应用考核体系的智慧城市建设支撑保障体系。

  7.明确任务层次分工。建立项目专家评审与联审联批制度,推行信息化项目建设的集约发展模式。探索建立相关单位高度协同发展的信息化管理体制,提高信息资源整合和协同能力。

  8.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水平、高层次的领军人物、技术骨干和专业技能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运营维护人才。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及社会机构,大力培养高素质、专长型和复合型人才。

  9.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建立顶层设计、规划编制、项目实施、运营管理等智

  慧城市建设工作月报告、季考评、年总结制度,实现工作标准的量化考核。

  (四)加大投资力度

  10.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建立智慧城市财政预算投入机制,切实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维护,重点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和运营维护资金。

  11.创新资金扶持方式。通过基金投资、专项补贴、财政奖励等形式,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吸引集聚多元化社会资本参与新郑智慧城市建设。

  (五)推动示范引导

  12.建立试点示范机制。选择中心城区新区建设管委会和薛店镇作为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加快电子政务、智慧管网、智慧社管、智慧旅游等示范工程建设进度,进一步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六)增强合作交流

  13.学习国内外经验。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促进区域之间“智慧城市”建设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体共建,着力引进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重大项目落户。

  14.做好与郑州对接。做好与郑州的平台对接及信息交换共享,衔接郑州市智慧城市“五纵五横”框架体系,减少投资浪费。

  (七)保障信息安全

  15.建立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制定信息安全顶层设计方案,形成信息安全预警、突发事故处理工作机制,规避信息安全风险。严格控制数据使用权限,防止隐私信息被盗窃,确保信息数据安全。

  (八)避免重复建设

  为防止出现新的“信息孤岛”,充分发挥我市云中心作用,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各单位新上信息化设备或项目必须按照《新郑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管理的意见》(新政〔2015〕31号)和《新郑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郑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新政〔2015〕32号)要求,依规经审核后,方可由财政部门造入预算,核发资金建设。

  附件:新郑市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略)

  2015年12月1日

  ——结束——

篇六: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布日期】2016.11.13?

  【字

  号】鄂建文〔2016〕70号

  【施行日期】2016.11.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鄂建文〔2016〕70号

  各试点城市住建委(局)、规划局、城管局、房产局:

  2013年以来,在各地的积极参与下,我省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黄冈市、咸宁市、荆州市、仙桃市以及武汉市江岸区、武汉市蔡甸区、武汉市江夏区、老河口市、洪湖市、麻城市等13个市(县、区)被列入国家智慧城市创建试点。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工作要求,现就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把握智慧城市建设重要意义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的重要举措,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是推动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拉动内需、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智慧湖北”建设的重要内容。扎实做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加快推动智慧湖北建设,既是打造我省经济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举措,也是我省改善民生服务和提升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各级住建部门及国家智慧城市创建试点要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将智慧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紧密结合、高度融合,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和实施路径,构筑生态、智慧、宜居、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工作

  (一)推进光纤到户国家标准实施。一是全面实施新建住宅项目光纤到户建设。在公用电信网已实现光纤传输的县城及以上城区,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的通信设施应采用光纤到户方式建设,并与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农村地区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实现光纤到户。二是加快推动既有住宅光纤到户改造。既有住宅光纤到户改造是全面实现光纤到户的重点和难点,各地应将光纤到户改造作为惠民工程,参照光纤到户国家标准,因地制宜推动既有住宅建筑逐步实现光纤到户改造。

  (二)推进市政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建设。结合城市地下管廊开发利用规划,加强地下管廊设施布局的顶层设计,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信息化建设。统筹规范管线资源,积极应用城市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系统技术规范,推进地下综合管线数据库建设和通信、电力、燃气、供排水、供热等管网的智能化改造。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快对城市桥梁、隧道、高架路、人行天桥、路灯井盖、园林树木等的数字化编码工作,提高对主要部件的精准管理能力。完善建筑物和房屋三维模型数据、电子工程图档等数据库建设,推进房屋建筑数字编码。

  (三)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按照《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信息资源,构建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健全主动发现、高效处置、科学评价机制,对城市基础设施部件、城市管理事件实现精细化管理。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对生活垃圾、市容保洁、户外广告、景观灯光、渣土运输、施工扬尘、违章建筑、占道经营等领域的管理拓展。

  (四)推进行业民生服务信息化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行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建立行政审批管理、住房保障管理、城镇个人住房、数字化城市管理、住房公积金监管、城镇规划空间管理、工程建设行业监督管理、建筑节能管理等信息系统,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让民众享受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

  (五)推进行业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围绕“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工作目标,将行业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纳入城乡规划统筹考虑。二是推进系统建设。重点在城市管理、风景名胜区、施工工地、地下管廊、供水供气等行业、领域重要部位统筹建设视频监控系统,积极推进住宅小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三是推动资源共享。加强部门协作和业务协同,落实重点行业、领域视频监控系统的属地管理职责,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共享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六)推进试点城市创建目标任务的完成。试点城市应按照《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过程管理细则(试行)》要求,结合《创建目标任务书》,积极组织开展智慧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建设方案、推进实施、绩效评估等工作,有计划的推进各项年度目标任务,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联合协作,统筹开展各项工作。省住建厅将会同省科技厅对各试点城市的创建工作进行督导,确保创建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进一步强化创建试点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试点城市应建立跨部门的一体化合作协调机

  制,加强智慧城市的统筹推进和顶层设计,建立工作推进机制。住建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领域任务的细化和落实,科学、有序、扎实做好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二)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试点城市应建立公共财政对“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工作任务的稳定投入机制,重点支持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应用、智慧服务等重大工程。编制发布智慧城市建设投融资规划和重点项目投融资方案,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社会投入的信息化投融资机制,广泛汇聚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力量,形成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三)加快推广应用。试点城市应围绕信息基础设施、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加快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定期举办优秀成果展示会和经验交流会,采用媒体宣传、展览展示、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大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宣传,激发民众应用热情,提升社会影响力。

  (四)推进考评监督。试点城市应制定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工作任务计划,建立和完善相关考评机制,制定评价标准,定期对重点工作进行评估和督促,及时指导解决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建设成效。各试点城市应按照《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过程管理细则》的要求,加强目标责任管理,定期上报季度工作动态简报和年度自评价报告,依据创建目标时限要求,做好国家验收准备。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6年11月13日

篇七: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深圳市?民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若?意见2021年1?深圳市?民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若?意见?、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以

  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贯彻党的?九?和?九届?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

  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40周年庆祝?会和视察?东、深圳重要讲话、重要指?精神,围绕建设粤港澳?湾区、中国特?社会主义先??范区和实施综合改?试点等要求,聚焦“优政、兴业、惠民”,建设主动、精准、智能的整体数字政府,发展数据要素资源依法?由流动的蓬勃数字经济,提供安全可信、平等普惠的数字市民服务,打造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市民三位?体的数字深圳,助?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现代化,更??平满??民对美好?活的向往。(?)发展?标。到2025年,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的鹏城智能体,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融合??智能(AI)、5G、云计算、?数据等新?代信息技术,建设城市数字底座,打造城市智能中枢,推进业务?体化融合,实现全域感知、全?协同和全场景智慧,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全市“1+4”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体系?臻完善(“1”即“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撑”,“4”即“公共服务、城市治理、数字经济和安全防控”4?板块)。新型基础设施全?优化,赋能城市?质量发展;公共服务便捷化和城市治理精细化?平不断提?,市民及企业获取公共服务体验持续优化,以服务对象为中?的?体化服务、管理和治理格局全?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部分细分领域全国领先。在5G?络建设和创新应?、全?感知体系建设、??智能应?、区块链技术推?、政务服务优化、科技?撑基层治理、数据?法、深圳—新加坡智慧城市合作?范区建设等不少于10个领域先??范,为深圳奋?朝着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先??范区的?向前?,努?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作出应有贡献。?、跑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度”(三)推动通信?络全?提速。在实现5G城市级独?组?的基础上,构建覆盖“5G+千兆光?+智慧专?+卫星?+物联?”的通信?络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双千兆城市”建设,加快建成5G政务专?、1.4GHz?线宽带专?和1.8GHz?业专?。探索多标识解析技术应?创新。推动5G在政务、车联?、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R/VR)、医疗、物流、能源等领域深度应?。(责任单位:市?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委、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通信管理局)(四)加快终端设备全?感知。积极部署低成本、低功耗、?精度、?可靠的智能感知设备,依托物联、数联、智联?体化平台,融合摄像、射频、传感、遥感和雷达等感知单元,建?“天地空三位?体”的城市泛在感知?络,不断增强城市?体化的智能感知能?,建设全?感知的“活?”城市,推动城市运?、?然资源、环境、?候等智能多源感知应?。进?步优化多功能智能杆布局。(责任单位:市?业和信息化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五)加快?数据中?建设。整合全市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建设城市?数据中?。加快完成同城双活数据中?和深汕特别合作区异地备份中?建设。统?全市政务云架构,推动应?系统在政务云和公有云混合部署。加快建设全市统?的数据中枢和应?中枢,?撑各部门构建业务应?,避免单独建设、重复建设。协同粤港澳?湾区各城市,规划建设粤港澳?湾区?数据中?,建设全国?体化国家?数据中?华南区域服务核?节点,打造粤港澳?湾区数据?产要素流通汇聚枢纽。探索开展数据资源跨境、跨域、跨级融合互通和协同应?。(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委?湾区办、市委?信办、市发展改?委、市通信管理局)(六)加快??智能基础设施整合提升。?持龙头企业创建??智能开源开放服务平台,增强算?、算法、数据等??智能基础设施服务能?。推动交通、?融、医疗等领域??智能应?落地,打造??智能应?创新?地。促进云计算与5G融合,建设边缘计算资源池节点,实现算?的“云边端”统筹供给和协同调度。(责任单位:市发展改?委、市科技创新委、市?业和信息化局)(七)加快区块链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统?的区块链底层设施环境,打造具备?性能、?安全隐私、?可扩展性以及可编程能?的政务联盟链平台,提供存储、加密、时间戳、共识机制、跨链等区块链服务。?持相关企业利?区块链技术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协同效率。(责任单位:市发展改?委、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三、深化公共服务“?屏智享”(?)深化“放管服”改?。进?步放宽市场准?,根据国家和省要求缩减?政许可事项和办事环节,推进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程建设项?审批等领域改?创新。依法利?个?和企业“画像”,拓展信?监管在政务服务领域应?。建设

  动产登记、?程建设项?审批等领域改?创新。依法利?个?和企业“画像”,拓展信?监管在政务服务领域应?。建设完善“法治政府信息”平台,提升公开透明市场化环境和法治保障?平。(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发展改?委、市司法局、市规划和?然资源局、市住房建设局、市市场监管局) (九)实施“数字市民”计划。??推?电?签名、电?印章、电?证照和电?档案,构建“数字市民”认证、管理和应?体系,建?数据账户和?户信息授权机制,建?健全市民办事数据共享?对机制,减少证明材料重复性提交,推动“数字市民”可跨城办理业务、跨域使?数据。探索建?全市统?“市民码”服务体系,推动全市统??份认证和多码融合、?码通?,不断丰富“?号?遍深圳”内涵。(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档案局、市??资源保障局、市卫?健康委、市医保局)(?)推进公共服务“?屏享、?体办”。加快构建以“指尖办”为主渠道,线上线下?度融合的?体化综合服务体系。全?提升“i深圳”系列服务品牌,加强?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在全市统?申办受理平台“应进必进”,除特殊情况外,部门?建的申办受理功能应向全市统?申办受理平台迁移。推进“12345”热线平台智能化,加强政府门户?站和政务新媒体建设。加强“好差评”闭环管理。(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推?“秒报秒批?体化”等服务。在“??通办”基础上,进?步加强电?证照、电?材料共享,推?“秒报秒批?体化”模式,让企业、市民办事只需“选择”,?需“填空”。加快政务服务“?站式”办理,拓宽“?件事?次办”的覆盖范围,推动政务服务由“?找服务”向“服务找?”转变。强化党政机关政务信息化建设,全?提升党政机关办公信息化?平,建成全市统?协同办公平台和党政机关内部办事服务“?次了”系统,让政务运转更?效、更智能。(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全?提升民?服务领域智慧化?平。积极推?5G、??智能、区块链等新?代信息技术在民?服务领域应?,着?提?服务品质,更好满?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推动远程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养?、数字?化等重点领域服务新模式快速发展。(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化?电旅游体育局、市卫?健康委、各区)四、强化城市治理“?体联动”(?三)探索“数字孪?城市”。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筑信息模型(BIM)、城市信息模型(CIM)等数字化?段,开展全域?精度三维城市建模,加强国?空间等数据治理,构建可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台,链接智慧泛在的城市神经?络,提升城市可感知、可判断、快速反应的能?。(责任单位:市规划和?然资源局、市委政法委、市住房建设局)(?四)打造城市智能中枢。依托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聚合?业应?系统和数据,升级“城市数字?脑”,强化数据推演为城市治理赋能,通过数据分析?撑城市重?决策,打造鹏城智能体的智能中枢。以数据驱动部门业务流程优化,建?智能监测、统?指挥、实时调度、上下联动的城市运?体系。建?全市?应急联动机制,实现应急系统、信息、资源、预案等全?位联动,形成全市应急“?张?”。(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卫?健康委、市应急管理局)(?五)加快推动《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暂?条例》?法和实施。探索建?数据相关权益的保护机制。推动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完善数据采集交换标准,构建数据资源全?命周期管理体系。探索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的双向开放、融合共享,促进数据要素的有效开发和利?,逐步完善政企合作的协同治理机制。完善公共数据和个?信息保护,加强对数据流通使?全链条的安全评估。(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委?信办、市?业和信息化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六)提升公共卫?防护智慧化?平。强化公共卫?数据采集整合和共享利?,实现与医保、公安、交通等部门跨?业、跨部门信息互通共享,建?智能预警机制,有效?撑公共卫?事件的快速、?效处置,实现联防联控。(责任单位:市卫?健康委、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七)推动科技赋能基层治理。优化“多?合?”的?格化服务管理,建设“条块结合”的统?基层?格治理平台,全?推?统?地址库应?。加快智慧社区建设,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规划和?然资源局、市民政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各区)(??)加强社会信?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社会信?条例。完善公共信?信息基础库,建?全市统?的社会信?平台,实现与全国信?信息共享平台的互联互通。创新信?建设服务?式,推动信?信息深度开发利?。推动“互联?+监管”改?,实现信?监管数据可?对、过程可追溯、问题可监测,对违法?为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委、市司法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九)深化智慧城市合作。探索建?标准统?、开放的数据端?,建设互通的公共应?平台。推进粤港澳?湾区城市间电?签名证书互认,推?电?签名互认证书在公共服务、?融、商贸等领域应?。深化与新加坡智慧城市合作,加快

  间电?签名证书互认,推?电?签名互认证书在公共服务、?融、商贸等领域应?。深化与新加坡智慧城市合作,加快深圳—新加坡智慧城市合作?范区建设,推动在数字互联互通、?才交流和培养、技术合作与创新创业等重点领域全?合作。(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委?湾区办、市?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资源保障局)五、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搭建市场化交易平台,建?健全数据产权交易和?业?律机制,提升交易监管?平。?持政府与?业优势企业建??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励企业、公民和社会组织利?开放数据,开发个性化服务、精准化治理等典型应?,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付等创新应?,稳妥推进数字货币在新零售、电?商务、?政收费等场景进?试点测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委、市科技创新委、市?业和信息化局、市地??融监管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统筹布局,建?健全数字经济产业政策体系,打造?批集聚电?信息产业?端研发和制造企业的?撑型产业园区。以5G技术为引领,进?步拓展应?场景,围绕??驾驶、车联?、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R/VR)、医疗、交通、?融等领域,加快建设?批智慧应??范标杆项?和?范街区。加强政府部门对智慧化、数字化技术的?购??,以数字政府建设和应?为牵引,带动新技术、新模式规模化应?,定期推出优质应?场景?范项?。开展全国鲲鹏产业?范区建设,建设中国鲲鹏产业源头创新中?,?持在政务、?融、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率先开展应??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委、市科技创新委、市?业和信息化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加快企业“上云?数赋智”。打造系统化多层次的?业互联?平台体系,拓展“智能+”,培育数字应?新业态、新模式。?励企业“上云”,?持企业以数字化转型加快组织变?和业务创新,培育数据驱动型企业。推动互联?、?数据、??智能等平台型企业创新发展,加快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协同推进供应链要素数据化和数据要素供应链化,?持打造“研发+?产+供应链”的数字化产业链,?持产业以数字供应链打造?态圈。(责任单位:市?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委、市科技创新委)(??三)实施“云上城市”?动。完善“互联?+”消费?态体系,?励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商旅?体协同,打造线上办公、线上会展、线上教育、线上问诊、线上购物等“云上城市”新模式。(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创新委、市商务局、市卫?健康委按职责分?推进)六、筑牢?络安全防护“防?墙”(??四)强化?络信息安全管理。落实《中华?民共和国?络安全法》《中华?民共和国密码法》、?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等相关法规。加强规划建设、运?监测、通报整改等各重点环节的?络安全管理。持续开展打击?络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络安全检查,加强重点领域、重点?业个?信息开发、利?、保护定期检查,深?推进?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络不良信息技术监管处置能?,强化有害信息治理。(责任单位:市委?信办、市密码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通信管理局)(??五)强化?络安全整体防护。建?健全“防御、监测、打击、治理、评估”五位?体的?络空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络安全态势感知和应急处置平台,推进密码全?应?,强化数据安全保护,形成?络安全整体防护体系。完善数据安全防范措施,提升数据采集、?产、加?、共享、服务、消费等全链路数据安全治理能?。加强信息安全审计,引导各部门数据?产、加?和消费链路部署在可监控的安全环境中,为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提供整体安全防护。(责任单位:市委?信办、市密码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通信管理局)(??六)强化安全技术应?创新。探索动态防御、量?密钥通信技术在重要领域的应?。推动安全可信技术在传输通信?络、安全区域边界和安全计算环境的应?。研究利?多种数据脱敏算法,避免个?标识、属性、成员关系等各类隐私数据泄露。推?数字?印,增强电??件的可追溯性。落实?络安全审查?作制度,促进先进技术应?与防范?络安全风险相结合。(责任单位:市委?信办、市密码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七、保障措施(??七)加强组织领导。将原市“数字政府”改?建设?作领导?组调整为市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领导?组(以下简称领导?组),由市长任组长。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各区各部门要建?“?把?”牵头的?作专班,明确责任处室,强化部门信息化系统的?体化建设。(???)强化资?保障。建?完善包括财政资?在内的多元化资?保障和分级投?机制,切实保障项?建成后的运营经费。各部门组织建设的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项?纳?全市项?库有序推进,探索市区两级财政共建共享机制。加强财政资?使?绩效评估、审计监管。(??九)创新项??项和运营管理机制。推动不涉及基础设施的业务应?等数字政府项?由?程建设向购买服务?式

  (??九)创新项??项和运营管理机制。推动不涉及基础设施的业务应?等数字政府项?由?程建设向购买服务?式转变。在有关区、部门探索和试点设??席信息官(CIO)、?席数据官(CDO)、?席?络安全官(CSO)等相关制度,加强运营管理技术?撑保障。(三?)完善合作机制。建?完善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项?长期运营合作伙伴机制,探索多模式开展项?规划、建设和运营。?励社会机构积极参与应?场景开发。充分发挥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专家委员会和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举办具有国际影响?的智慧城市论坛,提升深圳在全球智慧城市领域的影响?。(三??)加强智库和?才保障。制定适应深圳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发展要求的?才战略和措施,积极引进国际化?层次?才和团队,加强信息化?作?量,切实推动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创新。做好全市各级?部的信息化技能培训?作,不断完善?才队伍建设。培育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端研究机构,提供??平咨询服务。(三??)健全政策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制定项?建设、政务服务、公共数据资源、信息安全、政务云平台、政务?络等配套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标准规范体系。

篇八: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郑州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全面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现就建设智慧城市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建设背景

  (一)基本内涵。智慧城市是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通过在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嵌入、渗透和应用,强化对城市各类主体、资源和活动的充分感知与智能分析,强化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与服务全过程的科学决策支持,是在城市全面数字化基础之上建立的可感知、可量测、可分析的智能化城市,是人、社会、资源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城市新生态系统。

  (二)重要意义。智慧城市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综合性载体。建设智慧城市,有利于提升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水平,有利于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提升产业支撑能力,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可持续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三化协调深入发展、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引领、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以网格为载体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三大主体”工作的关键举措,也是深化实践“在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梁”的必然要求。

  (三)战略机遇。当前,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颁布实施之际,国家住建部确定郑州市为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第一批试点。同时,国家工信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也先后确定郑州市为智慧城市相关试点创建城市,这为我市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不容错失的战略机遇。全市上下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统筹推进国家智慧城市“1+3”试点创建为契机,全面推进郑州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牢牢把握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坚持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为引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传统产业智慧改造、培育新兴智慧产业为支撑,以提升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重点推进城市公共基础信息资源整合,加快推进信息感知体系、智能应用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和智慧园区载体建设,全面推进均等化、便捷化的社会公共服务,进一步提升城市人居幸福指数,将郑州建设成为智慧、绿色、和谐、宜居的美丽都市。

  三、基本原则

  (一)城乡统筹,规划先行。坚持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原则,支持区县、乡镇和社区试点建设先行先试,加快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下一代互联网、地理空间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乡发展各领域的深入应用。

  (二)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坚持整合、共享、服务、安全的建设原则,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大力推进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信息资源整合,完善数据更新机制,全面推动信息共享体制机制建设和创新发展。

  (三)夯实基础,分步实施。把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和建设智能应用平台放在突出位置,加强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通过分阶段发展,滚动推进实施计划,全面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四)立足产业,创新引领。把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和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作为基本战略,大力推进智慧园区载体建设,加快推进重点项目核心技术产业化,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可持续的产业支撑。

  (五)绿色发展,惠民便民。着眼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城市生活品质改善提升,不断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构建城市生态文明体系,着力打造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和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郑州。

  (六)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着眼于政府规划引导,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强化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

  (七)重点突破,示范带动。聚焦公共性、基础性和创新示范性、业务协同性,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加快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的示范建设,强化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设施完善、应用渗透和产业发展。

  (八)开放合作,注重实效。聚焦开放引领、合作共赢,积极吸引多元化社会资本与技术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健全智慧城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评价体系,注重实效,服务民生。

  四、建设目标

  到2015年,将郑州建设成为基础设施能级跃升、智慧应用效能明显、产业支撑能力突出、引领辐射作用较强的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更具前瞻性、科学性,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更具创新性、便捷性,经济社会发展更具协调性、创造性,城市生活更具美好感、幸福感。

  (一)基础网络能级跃升。宽带提速和无线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国家三网融合试点任务基本完成。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1000G以上,互联网宽带接入率达到100%,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8%以上。有线电视双向数字化整体转换率达到100%,移动通信4G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成为国内通信质量、网络带宽和综合服务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二)公共平台基本建成。完成郑州市信息安全容灾中心、双活中心、数字证书(CA)认证中心建设。完成公共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以及共享交换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智慧交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保等专题数据库建设。人口、法人、宏观经济、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地名地址等基础信息数据库覆盖率达到100%。

  (三)城市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动态交通出行信息多渠道实时获取,城市交通主干道平均车速超过40千米/小时。重要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实现可追溯,市民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高于9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数超过300天,全年PM2.5监测达标天数达到或超过国家、省规定标准。

  (四)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政务公开信息网上发布率达到100%,90%以上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80%以上的成年市民和企业拥有个性化政府服务网页。城镇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达到2Mbps以上,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0%以上的市民能通过网络享受工作、生活和学习等服务。

  (五)产业支撑基本形成。在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通信网络、高端软件、智能终端、智能处理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相关软件著作权和专利授权量等超过1000项。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年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上市企业达到1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000亿元以上。

  (六)信息安全总体可控。城市信息安全防护水平明显提升,网络空间治理、综合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政务网络和信息共享交换实现全面可控,涉密网络和涉密数据传输达到国家先进水平。全市等级保护工作取得重要突破,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体系进一步健全,全民信息安全意识普遍提高。

  五、构建高速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1.大力推进泛在网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通信企业积极性,大力推动基站、管道等基础性资

  源共建共用,加快推动三网融合、光网城市、移动通信4G网络、下一代互联网等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宽带提速、无线城市、新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

  2.大力推进超级计算中心和云计算中心建设。大力推动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河南移动数据中心等一批云计算中心建设。重点推进郑州市政务云计算中心(一期)、郑州超级计算中心(一期)建设。

  3.加快推进信息安全基础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信息安全综合监控中心、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建设,加快健全安全评估体系、应急响应体系、灾难恢复和应用级备份体系。重点推进信息安全容灾中心(双活中心)和数字证书(CA)认证中心以及保密网、政务网、无线通信政务专网(4G)建设。

  六、构建统一权威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4.加快推进城市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加快推进规划、土地、住房、交通、环境以及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专题公共信息库建设。重点推进人口、法人、宏观经济、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地名地址等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

  5.加快推进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全市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系统、异构海量数据的交换与共享。重点推进公共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共享交换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七、推进集约化、科学化的城乡规划建设

  6.加快建设智慧规划工程。加快推动虚拟规划设计与规划项目评审、城市规划决策支持、城市规划实施跟踪与违法监察等重点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地下管线普查及管理平台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虚拟规划设计示范项目。

  7.加快建设智慧国土工程。建立健全国土资源数据采集和动态更新机制,努力构建覆盖全市的综合监管与应急指挥平台、动态执法监察平台。重点推进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

  8.加快建设智慧城建工程。以建筑低碳节能为目标,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建筑节能的示范推广。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库、建设行业企业信息库和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库,重点推进城乡建设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9.加快建设智慧房产工程。以安居保障和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住房保障管理信息平台、房地产市场监管和预警预报平台建设。重点推进不动产登记管理信息平台、城市个人住房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八、推进网格化、精细化的城市运行管理

  10.全面推进智慧城管工程。积极拓展城市管理网格化应用领域,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市容保洁、户外广告、景观灯光、生态廊道等网格化建设。重点推进数字城管二期建设。

  11.全面推进智慧社管工程。大力推进社会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持续建设,进一步健全全覆盖、无缝隙的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重点推进社会公共管理二期建设。

  12.全面推进智慧交通工程。加快推进公交都市建设。整合交通运输和交通管理信息资源,推动城市交通公共数据库建设。加快推进智能交管建设,强化交通应急指挥能力,提升交通诱导服务功能,优化城市公交、长途客运、地铁、出租车、公共自行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联动服务。加快推进四台联动、特种车辆监管、重点交通工具监管以及不停车收费(ETC)等系统建设。重点推进电子车牌(RFID)、高清视频、GPS/北斗等感知体系建设;公共交通运行监管与综合信息服务、出租汽车服务管理、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等平台建设;智能公交、黄标车治理、绿色公交、新能源出租车等工程建设。

  13.全面推进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加快推进平安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能力。强化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特种设备、农产品安全、城市防空等公共安全领域的监管力度。大力推进全面感知体系建设,以城市感知资源统一部署和共享为目标,推动覆盖全市的视频感知、位置感知、资源环境感知以及车联网等感知网络示范项目建设。重点

  推进全市统一的视频感知网络建设、全市统一的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以及食品安全监管及智能溯源平台建设。

  14.全面推进市场秩序监管工程。加快推进市场价格综合监测、市场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网络经济监管、电子取证、移动工商等项目建设。大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全市法人单位信用信息数据库、全市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和诚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

  15.全面推进综合市情智能决策工程。加快推进综合市情分析与辅助智能决策平台建设,实时提供全市经济运行、城市管理、社会管理以及应急管理、民生服务等综合市情信息服务,为市委、市政府提供重大事项决策参考。

  九、推进均等化、便捷化的社会公共服务

  16.大力实施阳光政务工程。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全面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动政务信息公开,加快推进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网络问政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社情民意沟通机制,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诉求和网民的参与热情,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管理服务能力。

  17.大力实施智慧社保工程。加快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劳动调解仲裁、就业信息监测、劳动用工备案等应用系统建设。大力推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业务的信息资源共享和网上服务整合,提升社保关系跨地区转接能力,逐步实现覆盖城乡、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化管理体系。

  18.大力实施智慧医疗工程。大力推动居民病历和诊疗信息共享,加快推进市民健康档案双向转诊、智慧片医、区域医疗联合体卫生健康服务等试点示范应用。建立健全公共卫生防治体系,加快推进公共卫生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传染病防治、症状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

  19.大力实施智慧教育工程。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推广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和新一代互联网的网络教学、虚拟实验和移动学习。加快建设全市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大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

  20.大力实施智慧民政工程。健全社区数据采集更新机制,完善人口、地名、社会组织等专题数据库。大力推动区划地名、社会养老、社会救助等民政信息化建设。

  21.大力实施智慧社区工程。加快推进智能物业、智能楼宇、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试点示范建设。重点推进社区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推动实现与社保、就业、医疗、卫生、计生、教育、交通等专题数据库互联互通,为市民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的“一站式”惠民服务。

  22.大力实施智慧乡村工程。强化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镇政务信息化建设,大力推动网上村务公开。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入户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23.大力实施智慧旅游工程。大力推动智慧景区建设,加快推进游客、景区、旅行社以及宾馆住宿、交通出行“五位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与市场监管平台建设。大力推动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智慧化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营销、旅游管理和旅游消费的现代产业体系。

  24.大力实施智慧一卡通工程。加快推进以社保“五险”为核心业务的社会保障卡建设。重点推进以城市公共交通为核心业务的城市一卡通项目建设,以智能手机、多媒体终端为载体,搭载政务应用、公共事业应用和小额支付应用,实现身份认证、公共查询、便民支付和公益补贴等多种用途。

  十、推进集聚、可持续的现代产业发展

  25.提升做强优势产业。加快推进设施农业、都市农业发展,大力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传统工业智能化改造升级,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汽车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等工业主导产业提升能级。加快推进物流、商贸、金融、文化创意旅游、高技术服务等现

  代服务业发展。

  26.培育壮大智慧产业。培育壮大以感知、网络和云计算设备为代表的信息制造业,以数字内容及创意应用等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以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无人机等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加速形成新型传感器、RFID、芯片设计与制造、物联网智能终端与应用软件、物联网通信与组网技术、信息安全等智慧产业核心集群。

  27.积极推进智慧园区建设。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东新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金水科教园区等重点园区,加快推进智慧产业重点项目落地,全面推进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智慧园区试点建设。

  28.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建设。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加快信用、认证、支付、标准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建设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基地),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培育电子商务企业。推进“网上商都”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引导工程建设。加快推动跨境E贸易试点建设。

  29.大力推动智慧物流建设。推进物流信息共享、业务协同、通关电子化管理。推广普及数字终端设备、条码技术和电子订货系统建设。依托航空物流园区、国际物流园区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全市统一的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企业自建物流信息系统和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接入,鼓励中小型物流企业利用市平台快速搭建自有服务。规范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市场,为郑州市打造国家现代物流中心、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和国际网购物品集散分拨中心提供智能化物流支撑体系。

  十一、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的生态文明建设

  30.大力推动智慧生态工程。整合农业、林业、园林、环保、城建、水务等部门数据,建立健全城市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体系,实现对生态廊道、园林绿化、湿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洪涝灾害、干旱灾害、森林火灾等动态监测。

  31.大力推动智慧环保工程。落实“蓝天”工程白皮书,强化土壤、空气、水环境、噪声等环境质量综合监测,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平台建设。强化对废水、废气等污染物排放企业和固体废弃物的重点监管,加快推进机动车污染源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大力推动环境质量信息公开体系建设。

  十二、推进城市文化实力和城市品位提升

  32.大力实施文化传承工程。加强基于现代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文物遗址保护、研究、展示、利用以及网上非遗传习、文化虚拟体验中心等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图书馆、智慧博物馆、智慧档案馆等项目建设。

  33.大力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积极推进先进网络文化的发展,推动实现文化信息服务和智能信息终端进入社区、乡村。普及计算机、网络应用和信息化知识,提高全民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和获取信息服务的能力。

  十三、推进绿色、智慧的航空港建设

  34.大力推动智慧港区建设。大力推动宽带提速、无线网络覆盖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完善“网上一站式”行政审批,加快推进智慧管理、智慧健康、智慧社区、智慧教育等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建筑、智慧电网、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智慧应用,实现交通智能化、环境监测自动化。积极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示范应用。加快推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聚集,促进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着力打造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现代航空都市。

  十四、推进新郑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

  35.加快推进智慧新郑建设。大力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和带动战略,加快推进新郑市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各类综合性信息平台建设,重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

  的高度融合,探索符合新郑市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十五、保障体系

  36.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郑州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研究部署、规划指导、组织协调和督查考核全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国家有关部委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成立郑州市智慧城市专家咨询委员会、郑州市智慧城市研究院,引入第三方专业监理机构,建立健全专家决策咨询机制、项目建设监理机制、综合效益评估机制、责任目标考核机制,形成专家辅助决策、第三方项目监理、综合效益评估与政府责任目标考核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37.创新体制机制。建立高层次的智慧城市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探索建立适应高度协同发展的信息化管理体制,提高信息资源整合和协同能力。推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探索建立双重管理或集中派驻的政府首席信息官的运作机制。建立项目联审联批制度,推行信息化项目建设的集约发展模式。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协同管理机制,推行电子政务集约化云服务模式。

  38.完善顶层设计。建立智慧城市的技术标准体系,统筹协调信息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信息化标准的试点示范应用,建立标准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探索推行电子证照作为法定办事依据。大力推动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加快制定光纤到户、通信管道和基站、政府信息共享和开发利用、信息安全管理等关键政策文件。

  39.加大投资力度。建立智慧城市财政预算投入机制,切实保障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和运维资金,设立郑州市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完善多元投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吸引银行及投融资金融机构参与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建立和完善银企沟通对接机制,依托项目建设主体,搭建智慧城市投融资平台。创新政府扶持资金支持方式,通过专项补贴、财政奖励、审批手续绿色通道、优惠提供土地等形式,吸引集聚多元化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40.着力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积极开展智慧城市相关关键技术研究,着力突破感知信息网络融合、高宽带网络、智能分析决策等共性技术。加强信息技术和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在市科技专项经费中设立智慧郑州重大专项,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攻关和示范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重点项目核心技术产业化。鼓励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建设和完善产业基地的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41.推动示范引导。组织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区建设,建立市区、县区、园区和乡镇、社区五级联动、广泛参与的试点示范建设体系。采取试点首购和产业链联动应用,重点支持核心技术产业化和园区载体示范建设。重点支持新郑市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试点示范建设。结合郑州新型城镇化四类社区建设,选择5—10个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作为试点,大力开展智慧社区建设。

  42.强化人才支撑。落实各项人才政策,积极创新人才成长、引进、使用和激励的体制机制。大力培养、引进和高水平使用复合型高层次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网络设施与商业应用经营管理人才。依托高校院所、园区、企业和社会办学机构,联合建立各类智慧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加强企业与大专院校适用人才的联合培养,提供教育、培训和执业资格考试等服务。强化海外人才的引进工作,促进国际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43.营造良好氛围。积极推广智慧城市最新研究成果、产品和成功应用案例,支持举办各类专业论坛、专业会展等活动,初步形成中国(郑州)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品牌。利用科技活动周和就业培训、社区服务等平台,开展多种形式宣传体验,普及智慧生活模式,扩大示范带动效应。引导相关企业、社会团体、专家学者和广大市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形成全社会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篇九: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提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智慧城市建设是指利用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将城市的各个领域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改造,从而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服务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依托于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基础设施,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城市的网络建设,提高网络的覆盖率和速度,同时加强网络的安全保障,确保城市的信息安全。

  二、推进数据共享。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因此,我们需要推进城市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互通互联,从而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加强人才培养。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支撑,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有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加强政策支持。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政策的支持,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据共享、加强人才培养和加强政策支持等措施,才能够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推荐访问: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城市建设 关于进一步 若干意见

相关推荐

2024年度深化城乡融合“十百千万”工程工作总结(全文) 在办公室干部座谈会上讲话稿 在全县招商引资大会上致辞(完整) 经验交流:“五个坚持”创新加强党建设(全文完整) 2024年度经验交流:打造品牌集群,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精选推荐】 2024年在“乡村振兴美丽家园”创建活动上经验发言材料 202X年区法学会建设调研报告【精选推荐】 X市经信工作总结和2024年思路(范文推荐) 2024年2024年全国“两会”测试100题(全文完整) 2024年度全文学习2024年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2023生态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2023年度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汇报(全文) 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9篇 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通知9篇 2024年度深化城乡融合“十百千万”工程工作总结(全文) 在办公室干部座谈会上讲话稿 在全县招商引资大会上致辞(完整) 经验交流:“五个坚持”创新加强党建设(全文完整) 2024年度经验交流:打造品牌集群,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精选推荐】 2024年在“乡村振兴美丽家园”创建活动上经验发言材料 202X年区法学会建设调研报告【精选推荐】 X市经信工作总结和2024年思路(范文推荐) 2024年2024年全国“两会”测试100题(全文完整) 2024年度全文学习2024年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地疫情防控的通知2篇 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意见(全文)

热门文章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这个暑假过得是否充实呢,有些小伙伴在假期中参加了实践,那么如何做一份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大一暑假社会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2022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

《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美词,像是袭袭的寒风慢慢轻掠大地,刺刺的,一缕****的阳光下有一小缕的橘红色静静的生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不期而遇600字初中记叙文,一起来看看吧!不期而遇作文600字篇一苏轼有语人间有味是清欢,或许正是

2022年度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本

《2022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园清明节主题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2022幼儿园清明节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2022年度有关安全学习心得合集(2022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有关安全学习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