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礼乐制什么时候出现的8篇

|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礼乐制什么时候出现的

  

  简述西周礼乐制度的形成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礼乐制度形成的重要阶段。西周时期,礼乐制度逐渐成为了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文化发展、增强国家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周时期,礼乐制度的形成主要受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影响。周文王是西周的开国君主,他非常注重礼仪和音乐的发展,曾经亲自编纂了《周礼》和《乐经》两部重要著作,为后来的礼乐制度奠定了基础。周武王则在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他在统一天下后,进一步完善了礼乐制度,使其成为了国家的重要法规。

  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主要包括了宗法制度、官制、礼仪制度和音乐制度等方面。其中,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的一项重要制度,它规定了家族的血缘关系和继承顺序,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保障。官制则是西周时期的另一项重要制度,它规定了官员的职责和权力,为国家的管理和治理提供了基础。礼仪制度则是西周时期的一项重要文化传统,它规定了人们在各种场合下的行为规范和礼仪仪式,为社会的和谐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音乐制度则是西周时期的一项重要文化传统,它规定了音乐的演奏方式和音乐的作用,为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支持。

  西周礼乐制度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不仅是中国古代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西周礼乐制度中汲取到许多有益的启示,为我们的社会和文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篇二:礼乐制什么时候出现的

  

  周王朝——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是西周时期奴隶主贵族政治思想的集中表现。所谓的礼主要有两条原则:一条是"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另一条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关于"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孟子·滕文公上》有更进一步的说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其中的劳心者是指各级贵族,劳力者则是指从事各种劳作的平民和奴隶。在当时人们看来,贵族治理、剥削广大劳动者和后者听从主人的调遣并供养之都是天经地义的事,并成为维系当时社会关系的一种理论根据。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则是明确指出礼只适用贵族,而刑也主要是针对广大平民的,道出了礼的本质。礼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亲亲",二是"尊尊"。所谓"亲亲",意指要亲其所亲,"尊尊"就是尊其所尊者,前者反映了当时的血缘关系,后者则是对当时政治关系的一种规定。在这里礼的作用主要是维护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解决和处理其内部分歧。贵族内部凡是有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以及衣食住行、丧葬嫁娶、祭祀祖先鬼神及至军制政令等都必须按照一套固定的礼制来进行。可见,周礼涉及的内容又十分广泛,正如《周礼》所言:"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lì)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庆"。按此,则礼乐制度又成为当时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综上所述,可知井田制、宗法制、分封制、畿服制和礼乐制度是西周政治制度中最突出的代表。它们的出现表明西周时期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奴隶制的政治制度。标志着中国奴隶制已到其发展的顶点,对中国以后的政治制度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篇三:礼乐制什么时候出现的

  

  名词解释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它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一起,构成整个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对后世的政治、文化、艺术和思想影响巨大。

  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

  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其目的之一是为巩固等级制社会,其次也是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礼乐制的实施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但它又使乐成了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化。统治阶级为了推行"统治"制定了一整套十分烦琐的礼仪和与之相配合的音乐。

  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如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示,"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周礼.春宫》)两君相见,例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他国使臣则用小雅《鹿鸣》、《四杜》、《皇皇者华》、(《左传.襄公四年》)。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关于乐队和歌舞队的编制,也有严格规定。

  总之,所有这些关于礼乐的规定,都是为了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最后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要顺利地推行礼乐制度,必须加强有关礼乐方面的教育,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周王朝设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宫。

篇四:礼乐制什么时候出现的

  

  谈谈周朝礼乐制度

  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西周是一个政治文化制度大变革时期,它上承远古夏商图腾崇敬、巫术祭奠文化,下启华夏礼乐文化先河。其中礼乐制度既是对历史延续,又是对此之前文化体制反应,同时也启发了后世人文精神和理性思想。

  因为礼乐是西周这一特定时期出现,其肯定局限于社会上层活动,所以,为了了解西周礼乐制度,有必需先了解其特定社会背景及起关键作用社会上层结构。

  《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和戎。”也就是说,在奴隶社会周代,国家大事有两件:一是要祭奠祖先,二是要带兵打仗。

  周武王死后,周公摄行王政。为了巩固其统治,她依据周国原有制度,制订了一整套维护奴隶制统治制度。西周统治巩固,和这套稳定制度很相关系。其中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依据封建制度,「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子把爵位、土地连同居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对天子有纳贡、从征等义务,但可把土地及居民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之下又有士。这就组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形之贵族等级制。为了维系封建制度,西周还形成了按血缘关系组织起来家族制度——宗法制,要求从天子到士各级贵族名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并建立以全国最高宗主——周天子为关键层层藩屏。封建制是西周政治制度,也是其统治关键。井田制是维持封建经济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则是维持封建社会制度和文化制度。

  从历史上考察,商代就有分封诸侯现象,因为领土大了,分封便于统治。但商代没有把自己同姓封到各地去。周代也搞分封,应该说是取法于商,但周人分封,绝大部分封是同姓,也就是把周族人分封到全国各地去成为当地统治者。所以周代分封诸侯,是把“宗法”和“封建(封侯建国)”结合起来做法,由此便形成了围绕姬姓宗族层层“大、小宗”严密等级关系。

  礼乐制度,正是对于这个严密宗法等级网强调和固定。某一等级人,才能享用这一等级礼乐。就乐而言,等级内容包含有对乐舞名目,乐器品种和数量,乐工人数等等绝对限定,超出规格就是严重违法。在各等级贵族自己和她们之间活动中基础采取所要求雅乐,,无疑能在一定时期内起到加强宗族见解,形成“天下一家”思想作用。

  2礼乐制度内容

  周代是最早对“礼”(祭奠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乐舞)作要求时代,即所谓得

  制订礼乐。假如说商代人尊崇鬼神话,那么周代人尊崇则是礼。听说这一重大方法是周初大政治家周公颁行。要求了吉礼(祭礼)、凶礼(丧礼)、军礼(行军,出征)、宾礼(朝觐,互聘)、嘉礼(婚宴,加冠)等,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实施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周公所制订礼,是维护统治者等级制度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典章制度总称,以后发展为区分贵贱尊卑等级教条。所以,“礼”并非“礼貌”,“礼节”那样简单。“礼”本质是差异,用来显示社会中各等级之间差异,也就是说,贵和贱,尊和卑,长和幼,亲和疏之间必需遵守各自行为规范,绝对不能够混淆。这么就形成了

  君臣,父子,弟兄,夫妇之间上下尊卑关系。周公把“尊礼”看作推行德政关键内容。假如违反了“礼”,就是“僭越”。所以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不过,一个社会只讲究差异,不讲和同,社会就没法友好。所以,周公在制“礼”同时又作“乐”,使“礼”和“乐”相辅相成。乐则是配合各贵族进行礼仪活动而制作舞乐。

  “乐”,当然是音乐,不过它超越了音乐,带上了浓厚政治色彩和社会色彩。“乐”功效是,以音乐激起共鸣情绪。舞乐规模,必需同享受等级保持一致。“礼”和“乐”不能混淆,有着本质区分。《乐记》中说得好:“同则相亲,异则相敬”。意思是说,“乐”和同使大家相互亲爱;“礼”差异使大家相互尊敬。“礼”,讲究差异;“乐”,讲究和同。所以,“礼”和“乐”,亦即“异”和“同”,二者缺一不可,不然社会就会失衡。西周礼乐,也表现了当初时代文明。

  三礼乐制度发展和影响

  礼乐制度影响从其后几千年一直到清代结束,每个时代具体内容并不相同,但理论上全部和周公礼乐制度是一致。

  礼乐文明在周代取得了高度发展。起初,周文化落后于商文化,以后继周朝建立以后,吸收了商文化结果,文化快速发展起来,意识形态也已经有很大不一样。大司乐是周朝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宏大音乐机构;六代之乐是周朝继承和吸收上古传统乐舞和创作乐舞精华之表现;八音分类法出现,是古代音乐开始进入一个较高发展层次反应;西周确立“乐悬制度”(乐舞等级制度),对于维护西周奴隶社会近三百年间统治秩序稳定和文化方面发明起到了主动地作用,西周雅乐,则将乐舞形态推向了登峰造极地步。全部这些,全部是中国奴隶社会音乐文化发展时期产物。标志占着音乐和政治完美结合礼乐制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足

  发挥和完善。

  到春秋时期,礼乐制度根本瓦解了,随即奴隶制度开始趋向衰落,“礼崩乐坏”成为周代社会上层建筑全方面瓦解瓦解标志。天子至高无上权利地位遭到了各国诸侯挑战。曾经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周天子地位一落千丈,不仅丧失了控制诸侯能力,反而成了”小国之君“,常常被人利用。这反应在音乐文化方面,周王室垄断和主宰文化局面一曲不复返,各诸侯国音乐却快速地膨胀发展起来,即所谓”文化下移”新乐风靡朝野,大家审美观念发生了极大改变。

  礼乐制度适应了当初政治需要(即统治阶级要求),社会需要,经济需要,文化需要,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统治秩序,丰富了大家娱乐生活。不过它也有不足,它忽略了下层人民文化需要,而且人类社会是不停发展,不可能永久停留在奴隶社会,也不可能就只有礼乐制度这一个音乐文化。按礼乐制度要求不能变动音乐,伴随时间远逝,即使是贵族也已越来越对之感到隔膜,逐步把它们看成只是“古乐”而已;西周雅乐政治作用将和其无味“古乐”一起萎缩、僵死,是不可避免历史命运。

篇五:礼乐制什么时候出现的

  

  古代礼乐制度

  中国古代有很多制度,礼乐制度是其中之一,对于礼乐制度你有多少了解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古代礼乐制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礼乐制

  周灭商后,西周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建立稳定的政治制度,支撑周朝天下的有四大制度: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

  礼乐制的建立

  礼乐制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文化制度。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就连如何称呼“死”,不同等级的贵族也不一样:天子——驾崩诸侯——薨卿大夫——卒士——不禄平民、奴隶——去世相传周朝的礼乐制度是周公制定的。周公制礼作乐,对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五六百年以后,孔子提到周公制礼作乐的事,还赞赏不绝!周公制礼作乐,规定了吉礼(祭礼)、凶礼(丧礼)、军礼(行军,出征)、宾礼(朝觐,互聘)、嘉礼(婚宴,加冠)等,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实行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礼乐制的起源与发展

  礼作为阶级分化的象征,自部落时期的贫富差距就已有所形成,这里按下不表。单谈一下乐。早在部落时期,中国的古代人民就发明了诸如骨笛等乐器,还创造了音律,为音乐的出现作出了巨大贡献。山海经中就有夏后启得天乐改九招的神话记载。到了商朝,乐作为祭祀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贵族之间也开始盛行音乐。到了周王朝,周公为了巩固统治,集前朝之大成。从礼巩固阶级分化,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舆论,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的阶级区分。乐则被升华成了一种待遇,对于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待遇,也是为了更好的宣传和巩固阶级统治。礼乐制也是在这个时候才正式定型。关于礼:礼法早在夏王朝就已有端倪,到了商王朝的神权时代,礼法得到

  了信仰上的巩固,周公不过是总结前人经验,完善了礼法的体系,使其适用于宗法制。

  礼乐制的实质

  春秋时代所讲究的“礼”,是贵族根据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阶段的风俗习惯加以发展和改造,用作统治人民和巩固贵族内部关系的一种手段。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当时许多经济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贯串在各种礼的举行中,依靠各种礼的举行来加以确立和维护。到春秋后期,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这些卿大夫在夺取国君权力的同时,不但僭用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子之礼。按礼,天子的舞用“八俏”(“佾”是“列”的意思,每列八人,八佾六十四人),这时季孙氏也用“八佾舞于庭”,孔丘斥责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按礼,天子祭祖唱《雍》诗来撤除祭品,这时鲁的三家都“以《雍》撤”,孔丘认为这种事不该出于“三家之堂”。按礼,只有天子可以“旅”(祭祀)于泰山,这时季孙氏“旅于泰山”,孔丘又指责他不懂礼(《论语·八佾篇》)。卿大夫这样“僭礼”,实质上就是夺取政治权力的一种表现。礼乐制度主要用来维护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荀子·礼论篇》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族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所说“礼之三本”,天地代表神权,先祖代表族权,君师代表君权。后来统治者以天、地、君、亲、师作为礼拜的主要对象,就是根据这个理论。春秋时代贵族讲究的礼是比较多的,有籍礼、冠礼、大搜礼、乡饮酒礼、乡射礼、朝礼、聘礼、祭礼、婚礼、丧礼等等。籍礼是用来监督平民在“籍田”上从事无偿的集体劳动,以维护称为“籍”的办法的。冠礼是授予成年贵族种种特权,以维护贵族的利益和巩固贵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大搜礼具有军事检阅和军事演习性质,起着整编军队、检阅兵力和加强统治的作用。乡饮酒礼在于维护一乡之内贵族的宗法制度和统治秩序。乡射礼具有以乡为单位的军事训练和军事学习的性质。朝礼在于尊重国君的权力和地位。聘礼在于维护贵族内部的等级和秩序。祭祀天地

  和祖先在于维护神权和尊重族权。婚礼和丧礼在于维护宗法制度和族权。到了战国时代,由于农田制度的变革,“籍”的方法废除不用,这时籍礼只是统治者用来表示关心农业生产的礼仪。由于军队成分和战斗方式的改变,原来的大搜礼就失去作用。由于地方组织的改变,乡饮酒礼和乡射礼的性质也不同了。这时由于中央集权政体的建立,执政者统治的需要,重视的是即位礼、朝礼、祭礼和丧礼。《荀子》的《礼论篇》着重讲究祭礼和丧礼,对丧礼讲得特别详细,就是为当时的礼乐制度制造理论根据的。

  古代礼乐制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篇六:礼乐制什么时候出现的

  

  名词解释礼乐制度

  我国西周初年建立的维护等级制度和宗法关系的礼乐制度,其核心是“以礼为体,以乐为用”,即礼节和音乐。礼乐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

  我国春秋时期,孔子把音乐作为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兴、观、群、怨”等感情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认为只有以合于礼义的音乐去教化人民,才能使之发生感情共鸣。“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礼记·乐记》)。在孔子看来,通过音乐来陶冶性情,对于修养德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奠定了后世儒家音乐教育思想的基础。这种“乐教”思想被后来的历代统治者所继承,并且将它们推向了极致。

  礼乐制度形成于周代,起初是用来巩固西周奴隶主政权的工具,后来演变成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上层建筑,并成为了封建文化的重要内容。礼乐制度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等级特权和宗法关系,其作用是:“所以防淫辟而端万民也”(《周礼·春官·大宗伯》),使得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间的伦理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同时又可以用于加强贵族的宗法统治和人民的道德意识,以便消除社会矛盾,维护政治统治。礼乐制度也称“周礼”,包括“礼”和“乐”两个方面,“礼”指政治制度与生活规范,“乐”指人们的音乐和舞蹈。礼乐制度既是周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周代社会道德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周天子不能管辖诸侯,国家政令已无法贯彻执行时,礼乐制度

  -1-

  的作用就越来越小。至战国时期,随着各诸侯国逐渐兼并,礼乐制度的作用也更加微弱。在当时社会里,“礼崩乐坏”,宗法制遭到破坏,礼乐制度遭到严重削弱。诸侯国也不再遵守旧的礼乐制度,新的礼乐制度在战国时期基本上是独立于政治制度之外的。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思想家批判并改造了周礼,如孟子、荀子都曾大力提倡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也极力提倡恢复周礼,“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要求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行为规范,提出了“为国以礼”、“正名正言”等一整套主张,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儒家礼乐制度思想体系。

  “中华礼仪之邦”是由于两千多年前周代礼乐制度而得来的。

  -2-

篇七:礼乐制什么时候出现的

  

  周代礼乐制度形成介绍

  郭沫若认为:“大概礼之起源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为对人,更其后扩展而为吉、凶、军、宾、嘉的各种仪制。”以下是

  为你精心整理的周代礼乐制度形成,希望你喜欢。

  周代礼乐制度形成“礼”在甲骨文中是个会意字,原作“丰”,是由祭祀中奉献鬼神的礼器引申为祭祀鬼神之仪式的。事神仪式(礼)与事神歌舞(乐)的结合,也就是“礼乐”的初义。尽管“礼乐”这一概念的深层含义及其复杂的思想内容直到西周才确立,但作为事神仪式的礼乐实践,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

  礼乐文化孕育于远古,形成于“三代”,西周定型和成熟,并为后世历朝历代所继承和发展。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命舜摄政,“修五礼”;舜命伯夷为秩宗,“典三礼”;舜还任命夔为典乐,“教稚子”,“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史记;乐记》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作乐,以赏诸侯”。但是,作为华夏文明的初创期,五帝时代还属于礼乐文化的萌芽时期,或者说属于华夏文明发展的神守时期,即巫祝文化期。而夏、商、周三代,特别是西周才是中国礼乐文化的形成时期。

  关于礼乐起源的因,古代经典多有论述,而以荀子所作《礼论》和《乐论》最为典型。

  荀子的礼源论是:“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

  荀子的乐源论是:“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

  礼乐文化的起源与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世代定居的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是礼乐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这种经济社会基础与西方文明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游牧经济和城邦社会基础根本不同,因而造就了中华礼乐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的根本区别:前者强调孝道尊祖与和谐合作;后者则强调信奉神与自由竞争。

  从夏到商,五帝时代的巫祝文化发展至极盛并由盛而衰,与此相伴随的是礼乐文化的孕育和成长。古代文献的有关记载和大量考古发现,特别是殷墟卜辞和西周金文的出现及对其所作的研究,呈现出一幅从巫祝文化称盛到礼乐文化孕生、确立的历史场景。夏人“遵命”;殷人“尊神”。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因此而称夏文化为“遵命文化”,殷商文化为“尊神文化”。

  在夏、商“尊命”和“尊神”文化中,甚至在此之前的五帝时代,礼乐虽已萌生并获得相当程度的发展,但礼乐主要是作为辅助宗教性政治活动的外在形式而存在,就是说,那时的礼乐文化是笼罩在巫术宗教的氛围中发展。周人则“尊礼尚施”。

  《礼记;表记》记载,殷人不问苍生问鬼神,崇信鬼神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事无巨细都要请示占卜,礼仪用乐、甚至用多少乐工,2也常常要卜问神鬼才能决定,这就是殷墟为何出土的甲骨数量如此庞大的原因。殷人利用宗教维持统治,全然以神鬼的威严来压制和恐吓人民,其礼乐的意义是着眼于处理人与神鬼之间的关系,本质上属于原始宗教文化,而殷商也就是一个原始的教国。二十世纪初,考古学者在殷墟发现了一百多座杀人祭祀坑,出土人骨将近六百具,其中的两个坑内还埋有十七具惨死的幼童。一起出土的甲骨文显示,他们死于商朝血腥的祭祀典礼。殷商统治者敬畏天象,而草菅人命,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

  殷商晚期,巫觋失宠,流散民间,是“道术将为天下裂”的一个前兆,直到武王伐纣从政治上对商进行了彻底革命,周公又用周礼从文化和意识形态上对商进行了彻底革命,断绝了传续千百年巫觋主导国家一切事务的体系。

  周朝伊始,周公旦将从远古到殷商时的礼乐进行大规模的整理、改造,使其成为系统化的社会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从而形成孔子所景仰的“郁郁乎文哉”的礼乐文化,即礼乐成为一套遍及政治、教育、信仰等各领域的重要文化结构,并在其统辖范围内全面推行礼乐之治。《礼记;明堂位》记载:周朝初年,“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诸侯朝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

  这样,从周初开始,礼乐“施于金石,越于声音,用于宗庙社稷,事于山川鬼神”;礼乐文化典籍,如《易》、《诗》、《书》、《礼》、《乐》,包括神、天与人文,典章制度、仪表仪规与文化素养、思想风范等等;3以此为基础,礼乐文化发展成为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政治伦理的标准。周公的“制礼作乐”标志着礼乐文化的形成,也标志着在此之前很长历史时期对礼乐文化的“自发”遵行转变为对礼乐文化的“自觉”意识。从此,中国文化从神守时代发展到社稷守时代。

  武王伐殷、周代商立、制礼作乐是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代表了两种不同文明间的兴衰更替。

  傅斯年所著《夷夏东西说》认为:三代及三代前,古族有东西二系,夏与周属西系,夷与商属东系。殷周间的剧烈变革“盖民族代兴之故”,是两个民族,两种文明之间的交替。

  殷商王朝强调自己“天命神授”,但代表神意的殷王朝却被无情的推翻,这个事实给周初统治者以深刻教训,使之逐步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对传统的宗教神学作了深刻修正。其重要标志是提出了“德”,强调“敬德保民”,认为“德”体现上天意志,“敬德”即“敬天”。从“天命神授”到“敬天保民”,体现了中国神权政治观的发展和演变,统治者重视总结历史教训,借鉴前代统治经验。

  周人并非生来就是无神论者,他们也信神鬼,只不过采取了“事神敬鬼而远之”和不为神鬼所惑的理智态度,周人的这种态度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出现的“神权”让位于“政治”的历史规律。

  周人灭商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以周族极少的人口来统治广袤的中原大地,面临的是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而非人与神鬼之间的宗教关系。因此,周人首先在政治上实行了封侯建国制,即分封制,在所封诸侯中,姬姓宗族约占三分之二的比例,这是4“周人贵亲而尚齿”,试图用血缘关系来划定贵族的等级地位,维护宗周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上至周天子,中至诸侯卿大夫,下至士和庶民,各有其等级尊卑秩序,各安天命。

  与这种政治措施相应的,周人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对传统礼乐进行了改造:将各种礼仪和音乐作了严格的等级规定,并且,各种礼仪所用的音乐主要是“雅乐”;;即宗周丰镐的京畿之乐。对礼乐作如此改造,其目的是要用周人的标准来规范各族和各代礼乐的内容,并通过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个不同等级的统治阶级中去;其意义在于扩大周文化的影响,加强周人血亲联系和维护宗法等级秩序;其本质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这同样是一种政治手段,是从意识形态方面对周族小宗和外族实行统治的一种治国方略。

  此即所谓;;“礼乐治国”。

  周朝礼乐制度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礼乐制度主要用来维护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礼之三本”,天地代表神权,先祖代表族权,君师代表君权。后来统治者以天、地、君、亲、师作为礼拜的主要对象,就是根据这个理论。

  西周春秋时代所讲究的“礼”,是贵族根据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阶段的风俗习惯加以发展和改造,用作巩固贵族统治与规范内部关系的手段。目的是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当时许多经济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贯串在各种礼的举行中,依靠各种礼的举行来加以确立和维护。

  西周春秋时代贵族讲究的礼是比较多的,有籍礼、冠礼、大搜礼、乡饮酒礼、乡射礼、朝礼、聘礼、祭礼、婚礼、丧礼等等。

  籍礼是用来监督平民在“籍田”上从事无偿的集体劳动,以维护称为“籍”的办法的。冠礼是授予成年贵族种种特权,以维护贵族的利益和巩固贵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大搜礼具有军事检阅和军事演习性质,起着整编军队、检阅兵力和加强统治的作用。乡饮酒礼在于维护一乡之内贵族的宗法制度和统治秩序。乡射礼具有以乡为单位的军事训练和军事学习的性质。朝礼在于尊重国君的权力和地位。聘礼在于维护贵族内部的等级和秩序。祭祀天地和祖先在于维护神权和尊重族权。婚礼和丧礼在于维护宗法制度和族权。到了战国时代,由于农田制度的变革,“籍”的方法废除不用,这时籍礼只是统治者用来表示关心农业生产的礼仪。由于军队成分和战斗方式的改变,原来的大搜礼就失去作用。

  由于地方组织的改变,乡饮酒礼和乡射礼的性质也不同了。这时由于中央集权政体的建立,执政者统治的需要,重视的是即位礼、朝礼、祭礼和丧礼。《荀子》的《礼论篇》着重讲究祭礼和丧礼,对丧礼讲得特别详细,就是为当时的礼乐制度制造理论根据的。

  周代礼乐制度形成介绍

篇八:礼乐制什么时候出现的

  

  春秋战国的礼乐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乐制度,是我国古代道德精神的最高点。在这一时期,人们认为“礼乐”是治国理政的关键。《论语》中就有文章说:“礼而不治,乱而不义;乐而不仁,散而不安”。礼乐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乐制度最主要的特点,是以九品礼制为核心。五大原则是:节令,孝则,求正义,诚心与宾臣。九品礼分为:九等礼,四项孝服,人弗行,爵音,九家法,九族礼,礼前礼后,九节度,朝礼与外交礼。

  对于仪式的具体内容来说,“礼”泛指仪式,包括出礼、进礼、朝觐礼、下觐礼、会友礼、省进礼等等;而“乐”则主要指太极舞,雅乐,音乐等,乐器有簧管、弹琴、拨筝,有些还有钟鼓。

  保持老百姓的情绪,增加他们的生活乐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乐制度的重要职能,也是当时和平的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乐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影响了后世的礼仪文化的发展。

推荐访问:礼乐制什么时候出现的 礼乐 什么时候

相关推荐

2024年度深化城乡融合“十百千万”工程工作总结(全文) 在办公室干部座谈会上讲话稿 在全县招商引资大会上致辞(完整) 经验交流:“五个坚持”创新加强党建设(全文完整) 2024年度经验交流:打造品牌集群,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精选推荐】 2024年在“乡村振兴美丽家园”创建活动上经验发言材料 202X年区法学会建设调研报告【精选推荐】 X市经信工作总结和2024年思路(范文推荐) 2024年2024年全国“两会”测试100题(全文完整) 2024年度全文学习2024年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2024年度深化城乡融合“十百千万”工程工作总结(全文) 在办公室干部座谈会上讲话稿 在全县招商引资大会上致辞(完整) 经验交流:“五个坚持”创新加强党建设(全文完整) 2024年度经验交流:打造品牌集群,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精选推荐】 2024年在“乡村振兴美丽家园”创建活动上经验发言材料 202X年区法学会建设调研报告【精选推荐】 X市经信工作总结和2024年思路(范文推荐) 2024年2024年全国“两会”测试100题(全文完整) 2024年度全文学习2024年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礼乐传统5篇 关于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方案什么时候出台(精选范文3篇) 房屋改造工程实行到什么时候【3篇】 2023梨花一般什么时候开花,菁选2篇 职场上什么时候跳槽最合适,菁选2篇 2023年苹果树花什么时候开呢(精选文档)

热门文章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2022年度享受读书快乐作文800字议论文优秀(完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享受读书的快乐作文800字议论文优秀》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书,是无声的老师;书,是我们最真诚的玩伴;书,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书,让我们从无知的幼童,变成了如今的莘莘学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的800字议论文优秀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2022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

《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美词,像是袭袭的寒风慢慢轻掠大地,刺刺的,一缕****的阳光下有一小缕的橘红色静静的生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不期而遇600字初中记叙文,一起来看看吧!不期而遇作文600字篇一苏轼有语人间有味是清欢,或许正是

2022年度有关安全学习心得合集(2022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有关安全学习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2022年度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本

《2022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园清明节主题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2022幼儿园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