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4篇
篇一:农村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
农村人居住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方案详细措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为稳固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果,确保已建成的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及配套设施正常运行并长期发挥作用,根据省、市、区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建立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围绕“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四个好目的,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形成机制健全、保障到位、工作落实、标准运行、长效治理的环境管护格局,进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程度,全面提升农村综合环境质量,大力改善农村消费生活条件,加快实现城乡协调开展。
(二)根本原那么
1.政府推动。充分发挥政府在开展引领、法治引导、制度落实和监视检查等方面的统筹主导地位,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科学、标准、长效推进。
2.部门协作。实在发挥镇级相关部门职能,加强对村庄环境治理特别是工程设施管理、维护工作的指导、催促,协助各村(社区)推进综合整治工程发挥积极作用。
3.群众主体。坚持农民自愿,积极引导表达农民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乡镇、村两级在组织施行和监视落实方面的关键作用,依靠群众,发挥群众智慧和力量维护美丽家园。
4.分级管理。加强镇、村两级组织领导,镇级负责长效管护业务指导,村级对长效管护工作负总责,负责详细管护。
5.社会参与。有效结合农业农村开展任务,积极宣传和吸引社会各界以不同方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形成互帮互助、共促共赢的良好气氛。
6.科学运作。探究施行农村公共效劳和根底设施投资、建立、管护的市场化、公司化操作,进步环境治理工作的运行效率。
二、管护施行
(一)管护内容: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长效管护主要是指在农村人居环境建立过程中,通过各级财政工程资金投入形成的生活垃圾搜集、转运和处理的根底设施;农村污水治理、河塘沟渠清淤设备及配套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共厕所、户用厕所及粪污处理等设施设备;村庄道路公共绿化、路灯、活动阵地等环境配套设施;以不同形式建立的其它人居环境配套工程。
(二)管护标准
1.卫生保洁。村庄道路沿线无暴露垃圾、污水、畜禽粪便、沉积泥土等,绿化带、公共活动场地等无杂草、无污物、无垃圾。农房保持室内卫生干净、整齐,户用厕所做到空气无异味、室内无苍蝇、粪便无裸露。村庄道路边、河渠旁、房前屋后无乱堆乱放乱扔垃圾物,柴草垛、建筑材料等杂物尽量整齐堆放于房屋反面或绿化遮拦处,农户建筑材料有序堆放,无乱搭乱建、私拉乱接等现象,家畜家禽逐步实现集中圈养。村庄道路路况良好、路面整洁,有详细养护和保洁制度,并落实详细养护和保洁人员。塘堰河渠等水体清洁,及时打捞、去除、清运,确保无漂浮物、无堆积垃圾,水质良好、干净、无异味。垃圾箱、垃圾房内做到日产日清,垃圾搜集点无燃烧垃圾现象。村庄建筑墙面无乱涂乱画乱贴现象,文化墙保持干净、不褪色。
2.绿化维护。村庄绿化树种多样,乔木与灌木、落叶与常青树种的配置根本合理、补植及时,裸露土地不明显,村庄道路两侧、塘堰河渠、公共场地、村口周边等绿化植物确保生长良好。村庄行道树、绿化带四周无乱拉乱晒、乱堆乱放现象,围堰整齐美观,无残缺破损。公共绿地整洁干净,无杂草、无垃圾、无污物,落叶、草屑等可以及时去除。村庄树木无乱砍滥伐现象,房前屋后的菜园、农田无杂草丛生,做到耕作标准。
3.公共服设施管护
(1)垃圾搜集点、垃圾桶要进展定时清理保持卫生,车辆要保持干净整洁、封闭运输,垃圾中转站要做到无积水、无苍蝇、无臭味。村庄内垃圾桶、垃圾屋、垃圾清运车定期清洗、消毒,保持干净整洁不破损,垃圾不外溢。
(2)公厕全年开放使用,保持干净卫生、根本无蝇、无臭,地面无污物、烟蒂,蹲位、便槽无垢,水冲设施完好,化粪池做到定期清理。厕内照明灯具完好,墙面、天花板、门窗和隔离板无积灰、污迹和蜘蛛网,无乱涂乱画现象。厕外环境整洁,四周无垃圾、污水等污物。
(3)污水处理设施要定期做好水质监测,按期及时更换填料、确保池体、检查井和管网无堵塞、渗漏、开裂,盖板无丧失、破损,动力设施运作正常。要做好管网的破损维修及疏通清淤。农户新建房屋或农户新增排污口要及时接入管网。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站)要安排专人管护,及时做好进出水检测、运营和污泥处置等管理记录。
(4)文体活动场所、停车场等室外活动场地的配套设施要做好日常巡查、检修、排障工作,及时修复锈蚀、破损等设施。路灯要做好日常检修工作,及时更换电线电路和蓄电池,确保设备完好、使用正常。
(5)其它公共根底设施要按照国家相关行业标准要求,确保平安使用、正常运行。
(三)管护权责
1.标准权属管理。农村环境整治配套工程建成以后,凡由政府财政工程资全部投入或社会捐助建立并投入使用的各类公共效劳及根底设施,都属于农村集体资产,逐一登记纳入管理。2.明确管护责任。按照“权属明晰、分级管理”和“谁受益、谁所有、谁管理”的原那么,镇级职能部门负责单项农村公共效劳及根底设施的业务指导工作,各村(社区)作为辖区内环境根底配套及公共效劳设施工程管理的责任主体,统筹负责组织、指导、监视村级做好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并详细负责污水、垃圾处理系统、路灯等联村公用或跨村共建立施的管理。各村建成使用的道路、公厕等设施由村集体详细负责管理;农房风貌改造及其房前屋后附属设施等的长效管理原那么上由村民负责。
(四)管护方式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注重符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因类施策,鼓励采取不同的长效管护方式,依法依规有效推进治理。
1.引导群众管护。通过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等群众自发性组织的带头、监视作用,落实受益群众的日常管护责任。
2.鼓励承包管护。由村委会组织聘请有经历、有技能的当地居民或产业工程业主,打包签订管护合同,明确权利义务,按照集中承包方式落实管护责任。
3.支持社会管护。由镇政府或村委会集中向社会公开招标,通过社会化效劳的形式,委托具备资质的专业管护单位或人员落实管护责任。
4.实行制度管护。结合村落宜居标准加快修订村规民约,建立村民家庭卫生保洁、检查、评比制度,推行农户“门前三包”,坚持用约定标准行为,用制度保障运行。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众参与,健全镇级统筹指挥推动落实、村级引导群众参与互动的工作机制,强化镇、村两级组织领导。镇政府针对环境管护、工程运行、宣传引导等治理要求成立专项工作组,村委会充分依靠群众采取不同形式组建村级环境管护队伍。实在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村民监视委员会职能,重视发挥农业专合社、农民合作社、村民自治委等组织的作用,增强农村环境治理管护的组织才能。通过不同形式,有效运用各种平台,加大宣传发动力度,以正反典型引导持续加强言论造势,不断进步群众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和满意率,积极营造乡风文明良好的气氛。
(二)强化投入保障。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那么建立运行管护经费“三个一点”投入机制(即财政补助一点、村集体承当一点、农户交纳一点),积极探究农村公共环境设施维护和环卫保洁与低保挂钩、农户缴纳保洁费、产业工程运行等投入经费保障的“村庄物业管理”形式。鼓励产业带动,市场化运作参与管护。鼓励按照政府关于采购政策要求进展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设备、厕所改造等设施用具采购,有效降低本钱,减轻资金压力和农民负担。
(三)强化制度保障。以加快农村现代治理体系建立为目的,充分依托村规民约,以村为单位建立标准的环境根底设施建立和管护机制,明确参与各方的责任与义务,实在做到环境治理有人抓、环境维护有人管。完善镇、村两级协同的农村环境配套建立工程立项、工程发包、施工组织、开工验收和移交制度,标准和加强村集体组织及其群众对环境管护的监视管理。按照谁投入谁负责的原那么,保障工程质量和工程运行效果。
篇二:农村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
农村生活垃圾长效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乡农村垃圾治理长效管理工作,使广大群众形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的社会氛围,巩固我乡环境卫生整治成果,不断改善公共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切实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和除害防病工作,提高我乡环境卫生质量,努力把我乡建设成干净卫生、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美好家园,加快我乡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我乡农村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如下:
一、组织机构
1、加强领导,健全环境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行乡党委、政府组织、分级负责、群众参与、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方针,实行目标管理和分工负责制。乡党委要切实加强对整治考评工作的领导,形成乡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民参与,人人动手,确保各项组织、人员、经费、任务、措施“五落实”。
2、乡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要在乡党委的领导下组织开展本乡内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对本乡内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乡爱卫会组织开展乡内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的督导、检查和评比,做到有规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责任明确,措施有力,工作到位。
3、各村成立2至3人组成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机构,负责对本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管理及指导。
二、乡党委、政府实行分工负责制,建立综合管理保障机制
1、乡党委、政府要加强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领导,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乡党委、政府社会发展计划,不断提高卫生管理水平。
2、建立联系制度。建立乡级卫生监督指导员挂钩联系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对各村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情况进行督查指导。
3、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职。要围绕环境卫生整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每年解决一项或几项实际问题,促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共同做好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三、职责与要求
要加大改水改厕步伐,逐年提高农村自来水和无害化厕所的普及率,农乡建新房时应当建无害化户厕,把环境卫生管理纳入农村村规民约。
1、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有环卫保洁队伍,落实人员、经费。垃圾应定点密闭收集,日产日清,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定期(三个月)对垃圾收集点进行消杀。
2、公厕有专人负责清洁卫生,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无露天粪坑。
3、道路平整,环境整洁,家禽牲畜实行圈养。
4、无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现象。
5、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现象。
6、庭院清洁,物品堆放整齐。
7、村民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1、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烟头及各种食品包装等废弃物。
2、乱倒垃圾、污水、粪便。
3、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玷污、损坏公共卫生设施。
4、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
5、在公共场所无放养家畜、家禽。
五、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宣传工作
1、要进一步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宣传教育力度,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广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宣传。要经常性地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宣传与健康教育宣传,并根据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重点,适时开办专题栏目。
2、在中小学生范围内开展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促进社会共同进步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普及卫生知识,增强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树立讲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新风尚,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乡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或板报,每三个月至少更新一次内容。
六、检查考核
加强督查力度。由乡党委、政府组织人员对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查,以确保此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整改。对各村环卫保洁人员每半年进行考核,对不称职的人员予以辞退。
篇三:农村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
XX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的实施意见
XX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的实施意见
为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促进农村人居环境长治久洁,根据XX市《关于健全完善X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2020〕X号)和XX市《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2021〕X号)文件要求,现就健全完善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各行政村、各部门、各单位要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工作要求,聚焦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突出短板,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到2022年,所有行政村健全完善并落实有标准、有制度、有队伍、有经费、有农民主体作用发挥、有督查评价的“六有”长效管护机制,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管理常态化、精细化、全域化,加快推进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打造富有江南特色、彰显XX文化、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二、实施范围
全镇所有行政村。
三、主要内容
以“一推三治五化”为重点,拓展全域整治成果,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1.推进农村住房和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
(1)全面强化规划引领。统筹镇域和村庄规划建设,加强村庄规划与城乡布局、国土空间、产业发展等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按照“按需编制、有序推进、务实规划”要求,有序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责任部门:规划建设科)
(2)全面推进农村住房更新改造工程。持续扩大农村住房建设试点范围,有序推进规划发展村原地修建或整体翻建,引导和鼓励农民
在村庄规划确定的居民布局点进行自建,加快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落实农村房屋建筑风貌管控要求,提升农房建设质量,打造一批“白墙黑瓦、清清爽爽”的高品质“XX人家”。(责任部门:农村工作科、规划建设科、各行政村)
(3)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带和特色片区建设。科学谋划美丽乡村整体性推进和特色化布局,围绕农业农村“两园一区两带”发展布局,着力优化空间规划、拓展乡村功能、提升品质内涵。着力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带核心区建设项目,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机结合、互促发展。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持续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着力打造XX市级以上特色田园乡村。(责任部门:规划建设科、农村工作科、各行政村)
(4)推动重要节点村庄优化提升。加快改善影响城镇形象的重要节点和核心区域周边的村庄环境,加大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和检查奖补力度,年内完成3个市级重要节点村庄和不少于10个镇级重要节点村庄示范创建工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并以点带面,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重要节点村庄优化提升工作。(责任部门:农村工作科、卫健科、规划建设科、各行政村)
2.推动农村垃圾、污水、河塘治理提标扩面
(5)全域推进镇村生活垃圾分类。积极引导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建立“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有机垃圾生态处理”的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推进镇村垃圾分类试点,力争早日实现镇村垃圾分类全域覆盖。(责任部门:卫健科、环卫所、各行政村)
(6)完善农村建筑垃圾收运体系。按照前端应收尽收、中间专业运输、末端资源化处理的要求,强化收运处置源头管理,加强运输车辆管控,规范临时转运点,确保农村地区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大件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责任部门:综合执法中队、规划建设科、征地拆迁科、环卫所、各行政村)
(7)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离田收储利用。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在已经实施的镇
区粮食作物用农药零差率集中配供基础上,加快向其他作物覆盖。推进“五有”标准农膜回收网点建设和运行维护,构建完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长效体系。持续开展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普及行动,推动畜禽粪污农牧循环、就近就地还田利用。确保全镇农膜回收利用率达9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实现全覆盖,高质量完成池塘生态化各年度改造任务。(责任部门:农村工作科、供销社、各行政村)
(8)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改造或新建项目,实施老旧处理设施和管网改造,系统提升村庄生活污水处理效能,到2023年,农村生活污水自然村治理覆盖率达到90%以上。运用市农村生活污水信息监管平台,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监管,提升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水平。(责任部门:规划建设科、生态环境科、各行政村)
(9)开展“美丽河湖”三年行动。推进全镇农村河道环境整治提升。加强农村河道日常巡查,全面清理河面漂浮物、河道岸线各种垃圾和堆积物。压实农村河道河长责任,积极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治理,有效落实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农村地区没有黑臭水体,重点完成一批美丽示范河湖建设。(责任部门:农村工作科、生态环境科、各行政村)
3.加快实现厕所净化、道路优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和管理长效化提质增效
(10)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巩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成果,加强农村改厕工作技术指导,健全完善非无害化卫生户厕“动态清零”机制。按照“有序推进、整体提升、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的要求,提升农村公厕建设管理水平。推动农村公厕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全面建立“一厕一档”制度,落实定岗定人定时保洁。根据村庄类型、常住人口类别和数量,统筹考虑农村公厕建设需求,按时完成年度农村公厕新(改)建任务,到2025年,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配建一座二类以上农村公厕。(责任部门:卫健科、规划建设科、各行政村)
(11)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健全完善农村交通安全网格化综治机制,提升农路安全水平。因地制宜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黑色化,提升农村道路建、管、养、运一体化水平。保质保量完成农村道路、桥梁新(改)建任务,打造一批“最美农村路”“平安放心路”。(责任部门:规划建设科、交通执法中队、各行政村)
(12)深入推进农村路灯长效管护。巩固行政村主要公共场所和主要道路路灯全覆盖成果。排除安全隐患,注重节能环保,提高亮化质量,杜绝“有灯不亮”等现象。(责任部门:规划建设科、各行政村)
(13)深入推进农村地区飞线整治。有序整理村内线缆,有效解决电线私拉乱接、通信搭挂电力杆线等问题。深化全面排查,制定整改方案,分期分批推进实施。逐年推进农村地区5G基站建设,不断提高5G基站在农村地区重点区域布设密度。高质量开展数字乡村建设,更好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积极申报国家、省数字乡村试点。(责任部门:宣传统战科、经济运行科、农村工作科、供电所、广电站、电信、移动、联通、各行政村)
(14)深入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重点加强房前屋后、进村道路、村庄四周等薄弱部位的绿化,实现村旁、路旁、河旁、屋旁绿化基本覆盖。以规划发展村为单位,积极开展省级绿美村庄建设。(责任部门:规划建设科、农村工作科、各行政村)
(15)深入推进农村管网建设。加大农村偏远地区管网设施建设和维护。加快实施水表出户工程,保障农村居民用水安全,逐步进行农村地区供水老旧管网改造。加快推进农村燃气管网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具备条件的新改建农村住房天然气接管工作。(责任部门:规划建设科、江南水务、天力燃气、各行政村)
四、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要素保障,抓好统筹推进,把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长效管护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分工明确的协调推进机制。镇人居办负责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各村(社区)履行属地管理职责,扎实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2.建立“星级村庄”评选制度。建立“星级村庄”评选制度,对243个自然村根据年终总评分评选出农村人居环境星级村庄,(评分75-80(不含)为一星级,评分80-85(不含)为二星级,评分85以上为三星级,镇级示范点为四星级,市级示范点为五星级)。今后每年对星级村庄进行复审,考核不达标的星级村庄将被摘牌。
3.开展奖惩通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红黑榜”制度,营造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的良好氛围。对每次综合测评排名靠前和落后的自然村分别列入“红榜”和“黑榜”,予以公开通报。列入“红榜”的自然村,对所在行政村予以激励;对连续2次所辖自然村列入“黑榜”的行政村,对行政村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较为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由镇相关责任部门进行专项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列入村(社区)年度高质量考核内容,与村干部报酬直接挂钩。
4.探索“积分制管理”。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发动村民自觉维护房前屋后卫生、绿化、秩序,提高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和长效管护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展“积分制管理”试点,各村(社区)对村民按月进行百分制考核,形成“一户一档”,根据积分对村民进行激励。
5.加大资金保障。各村(社区)要调整优化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结构,落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应由属地承担的管护费用要纳入村级预算。镇级按长效管护整治范围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50元的标准设立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专项经费,各行政村同步配置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
6.强化跟踪督查。聘请第三方机构根据本实施意见明确的评价标准,定期组织暗访测评,实现对所有自然村全覆盖,将暗访测评情况以一村一档的形式反馈各行政村落实整改,跟踪销号。
7.加强舆论宣传。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工作指导、经验总结和示范引领,有效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培养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生活习惯;宣传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联动,持续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
治提升工作的最新成果和先进经验,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充分运用宣传册、微信群、QQ群等多种载体,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激励全民参与到整治工作中,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
篇四:农村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
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建设长效管理制度,是确保农村环境长治久洁的关键,也是解决农村环境工作治难巩固更难的关键。根据我村实际情况创建环境卫生考核标准要求,现将村庄环境卫生长效保洁制度规范如下:
一、村庄环境建设长效管理制度的四项基本原则
1.
以着眼长远,注重长效为原则。
2.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切实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抓紧抓好的原则。
3.
以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原则。
4.
能有效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和保护生态为原则。
二、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制度
1.
道路保洁制度。(1)成立道路保洁小组,增加道路保洁人员,主要负责本村区域内进村路段,自然村路段及村内居民区、公共活动区及场所的卫生清扫、垃圾收集、清运工作。(2)道路地面要做到无垃圾、无杂草、无堆积物、无积水。村主要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道路保洁标准执行。(3)实行8小时巡回动态保洁制度。
2.
河道保洁制度。(1)成立河道保洁小组,增加河道保洁人员,对河面、两岸实行全方位保洁。(2)河道保洁做到:河面无杂草、无漂浮物,河中无各类垃圾、无堆积物。(3)加强对河道的日常
管理,要消灭各类污染源,制止群众乱倒垃圾行为。(4)加强河道两岸绿化的维护和管理,改善生态环境。(5)加强河道水质的管理,制止乱清洗等不文明行为。
3.
公厕保洁制度。(1)公厕保洁员,要严格按照下列保洁标准,对公厕实行全方位保洁。(2)每天清扫不少于两次,实行8小时动态巡回保洁。(3)用药物开展不定期的灭蚊蝇活动。(4)定期做好抽粪工作。
三、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制度
本村区域内的住宅、各类活动场所及企事业单位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
1.
包卫生:对于随地吐痰,乱倒生活垃圾、乱泼污水、乱扔果壳、乱张贴、乱涂乱画等不文明行为要及时制止;禁止各类运输车辆沿途抛撒各类垃圾和建筑材料,各职能部门要加强管理,欢迎广大群众积极举报监督;负责清扫自家门前路面,清除各类污物,对阳台和庭院及时整理,保持房前屋后整齐、清洁、有序。
2.
包秩序:积极参与管理保护公共设施工作,对于门前乱搭建、乱设摊点、乱停车辆、乱堆杂物,以及打架斗殴、影响村容环境和扰乱社会秩序等不文明行为要及时制止,并向有关部门举报。
3.
包绿化:按村里有关要求完成各自的绿化任务,并管理维护好自家的花草树木,禁止毁坏、攀折花草树木的行为。
4.
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各家各户、各单位都要自觉履行义务,保持门前整洁。村将“门前三包”工作纳入今年镇、村开展的“最
清洁户”评选活动之中,届时将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
四、建立“义务劳动日”制度
由村确定一年内不少于2次的全村“义务劳动日”,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学生开展“全村卫生大清洁”活动,并组织人员对卫生“死角”进行义务清扫;动员村民适当承担相应的卫生保洁义务,共同实现村庄环境美化、农户庭院洁化、村容村貌优化的目标。
广大村民是村庄环境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建设的主体。因此村庄的环境建设和维护就必须要有全体村民的共同参与,并自觉遵守长效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养成“既爱护小家,又保护大家”的公共卫生意识,共同努力把长命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推荐访问:农村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 长效 管理机制 环境整治
上一篇:民法典宣传资料1004篇
下一篇:计划生育协会改革的建议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