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混改论文4篇
篇一:国企混改论文
社科论坛SocialScienceForum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探索及效果研究ResearchontheReformModeofMixedOwnershipofState-OwnedEnterprisesandItsEffect王文轩(国网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北京100031)WANGWen-xuan(StateGridInternationalDevelopmentCo.,Ltd.,Beijing100031,China)揖摘要铱国家允许国有企业与其他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与并购等多种手段发展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推动整个社会产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电力建设行业因竞争激烈而加速部分企业淘汰的进程,电力施工的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客户要求企业具备高水平的技术能力与优质服务。论文结合国企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内涵与作用,列举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流程,并根据国企混改的难点进行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模式探索与效果分析。揖Abstract铱Thestateallowsstate-ownedenterprisesandotherprivateenterprisestodevelopintoamixedownershipeconomythroughmultiplemeanssuchasequityparticipation,holdings,mergersandacquisitions,andmixedownershipreformcanpromotethehealthydevelopmentoftheentiresocialindustry.Inrecentyears,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industryhasacceleratedtheeliminationofsomeenterprisesduetofiercecompetition.Themarketizationof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isconstantlyimproving.Customersrequireenterprisestohavehigh-leveltechnicalcapabilitiesandhigh-qualityservices.Thispapercombinesthetheoreticalconnotationandfunctionofthestate-ownedenterpriseownershipreform,enumeratestheimportantprocessesofthestate-ownedenterprisemixedownershipreform,andconductsthemodeexplorationandeffectanalysisofthestate-ownedenterprisemixedownershipreformaccordingtothedifficultiesofthestate-ownedenterprisemixedownershipreform.揖关键词铱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揖Keywords铱state-ownedenterprise;mixedownershipreform;mode揖中图分类号铱F276.1;F271揖文献标志码铱A揖文章编号铱1673-1069(2021)12-0121-031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理论内涵都可以开展制度的改革。在制度的引领下,可以有效提升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从宏观激励国有企业员工的工作激情与创造性,尽管部分管理制度的层面来讲,在供给侧结构的改革背景下,国家希望通过混尚未明确,但由于政策的容错规定可以有效规避改革中的风合所有制改革解决国有企业中资本市场主体不明确、经济布险,所以依然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同时,制局过宽以及经营效益低下等问题,扩大国有资本的各项功度实施层面以“多”为主,主要体现在实施混合所有制的企业能,实现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从微观角度来讲,国家数量增多,企业面对的改革任务在逐渐增加,并为其他国有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国有企业中权责对等、权力制衡企业提供改革范本与指导,帮助其降低制度改革的风险。此以及协调联动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国有企业在市场中外,国有企业的部分股权得到释放,以此提升投资者的关注的主体地位。在新时期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发生了重大度,并为后续的制度改革做好准备[1]。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变化,在国企改革中融入了非国有资本,并基于股权多元化经营模式的创新程度提高,在国企的改革规划中,借鉴并融的发展模式创新国有企业体制,以此提升国企的经营效益与合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运行特点,以此完善市场化制度与增运作活力,激发国有企业的发展潜力。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加改革机会。制改革不仅包括管理层收购股权,还有长期推进员工工作效2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与作用能的激励机制的内容。而现阶段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机制2.1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比较全面,主要包含员工的薪酬激励、治理模式的创新、职业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主要集中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经理人机制等多项内容。改革的主要目的为:一是由于现阶段的国企运营模式过于老现阶段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更加具备多样性的特征。化,可以通过改革进行模式的升级转换;二是可以扩大国有资政策改革以“放”为主,政府出台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需要本的功能,有效调整市场结构;三是有效提升国有资本的资产国企的分支机构共同配合实施,并且在符合要求的试点区域配置与经济效益;四是促进多种所有制下资本企业的协调与互补。同时,应保持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作者简介】王文轩(1995-),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蒙古族,初级必须保证国有企业的正常运营与有效发展,并且国有企业的经济师,从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改革需以国有资产增值、拓宽国有资本范围以及提升国有企121.com.cn.AllRightsReserved.【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Management&TechnologyofSME业核心竞争力为标准,以此推动国有企业的顺利改革。2.2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作用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可以极大程度地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改革作用主要为:一是针对全球市场经济的不稳定,通过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与产业结构可以提升国内资本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二是将国有资本的价值与功能最大化,推动大型国有企业经济的稳健增长;三是关注并协调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劣势与不足,以此在确保国有资本保值的同时,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国内经济市场的价值。电力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可以促进主营业务转变为多元业务,扩大产业规模,确立国际优先发展的目标,拓宽工程承包业务与国际业务范围。电力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转变传统以施工设计为主的经营观念,并逐渐向管理、技术、服务、策划以及资本运作等方向发展,加快与非国有资本的合作与联系,不断推进企业多元化、国际化的改革步伐,促进电力企业探索国际战略市场,使我国的市场经济结构更加富有活力,促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平衡发展。3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流程3.1制定战略规划电力企业在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前,应结合自身的经营结构、发展特点以及预期目标进行全面性、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并综合国内外竞争市场的新形势,明确企业的发展趋势与自身定位,将改革工作作为国企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与重要使命。国企的改革发展应充分遵循与配合中央传达的政策与信息,紧握发展机遇,以企业发展规划、国家经济的发展预期以及人民需要进行优化与改善,建立更具有发展优势与具有先进性的改革计划,加速产业结构的外延与扩张。电力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的战略工程,需要制定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改革应以股权结构的调整为基础,明确企业改革后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模式,加强各方股东的资本与资源的投入力度,并以改革目标为视角向投资者详细讲解投资回报的前景。科学先进的战略目标可以有效获得多方投资者的重视与投入,以推动企业混改规划实现的进程。改革战略目标的设定是集中与统一各方股东与投资者的需求与思想,调动并汇集分散的资源与能力,高度关注国企混改中的融资问题、持股问题、合作问题以及战略目标设定等问题[2]。3.2选择优秀的投资者电力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与投资者进行深度合作,投资者的资本能力与信誉问题关系到企业的合作方式与合作主体,并需充分结合混改企业的治理模式、经营体制与法人结构。投资者的优秀程度与合作过程中双方的满意度都直接决定了企业改革的稳步发展进程,与投资者的理想合作形式应是聚集多方资源、整合各项优势,从而实现合作的互补与共赢。针对投资者的需求与能力领域不同,可以将投资主体分为2类:一类是产业型投资者;另一类是财务型投资者。122产业型投资者要求具有产业的协同性与相关性,而财务型投资者要求必须具备高实力的财务资本。电力企业的混合制度改革发展不仅需要财务型投资者作为企业经营强大的经济后盾,还需要产业型投资者提供的产业协助与支持,来应对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此在选择投资者时应注重其资本能力与产业协同能力。3.3确定股权结构电力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计划中必须包括股权结构的关系,股权结构关系设置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利益。改革计划中应详细说明股权转让与吸引投资者的股权比例,外部投资者的投资回报条件应充分包含投资方式、投资条件以及投资金额,开展符合政策规定的包括引资过程的场外交易。电力企业需持续寻求股权结构配置的合理手段,以兼顾平衡为基础,以增加国有资本、改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及调配各方有效资源作为预期实现目标来明确股东选择与股权比例。电力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计划的有序落实需要增加集体资本、民营资本以及境外资本等多种产权主体,体现了混改的产权主体多元化的特点,投资者通过个人投资的股份来确定自身的产权资本。由于国企混改中产权主体较多,所以企业更加需要明确产业主体的各项权利与财富资本,股东的资本需要独立承担企业的产业经营并负担盈利与亏损[3]。4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的难点4.1对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的监管未达到适度的程度对企业的轻度监管与过度监管都会影响企业的高效发展,为加快推进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应根据企业发展特征与改革预期目标转变监管理念、监管模式以及监管的侧重点,注重为企业改革发展授权与放权,并进行适度监管,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强企业员工的活力,为其提供充分的管理空间。科学现代的监管模式应将权利交予企业管理层面,以企业的治理结构为核心,根据混改目标制定配套的管控机制,将决策权利授予董事会,由部门经理执行,并为企业提供根据市场变化而创新与调整的权利。4.2混改定价等交易过程不够规范电力企业的股权转让或增加投资所开展的股权定价与交易过程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部分,国企应审计与评估定价与交易的各项环节,并提出审计与评估的具体要求与原则,以应对企业后期股权交易的重大变更问题。为实现股权交易的公平与公开,通常在国有股权的交易场所中展开,以此严格监督产权的交易过程、投资方选择、信息披露以及股权定价等环节,从而符合现行国有资产交易管理政策。4.3国企混改过程中经营观念与价值观念发生冲突国企混改过程中存在因价值观念与经营观念出现差异而产生的矛盾与误解,国企内部管理的行政化与机关化也会制约混改的进程。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应避免家族独大的情.com.cn.AllRightsReserved.
况。国企主要以注重原则、体系以及监管等方面为经营管理的侧重点,而民营企业以绩效与盈利为主,二者的混合改革在经营模式与理念上均有不同,所以需要改善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构建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混合的全新模式[4]。5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模式探索与效果分析5.1转变政府职能,为国企改革创设良好环境一是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企关系。对于电力企业的监管事项,治理单位应明晰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转变监管观念,适度放权,给予企业充分的发挥空间以体现出市场管理的重要影响,并精简政府管理机构,由监察企业转变成管理资本。调整原有过度严格的企业生产监管模式,以促进国有资本的增值保值管理方式作为替代,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充足的决策权与改革自主权,使电力企业可以独立的地位在市场竞争中达到与其他资本的高度融合。政府需加快改善政府的过度干预与监管不到位的弊端,与企业建立良好改革环境与政企关系,创设电力企业股权结构的最佳比例。二是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多种类型企业的有序改革。市场体系的健全需要树立市场引导的关键性地位,为国企混改打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并要加快促进各行业中垄断企业的变革,将垄断市场与业务逐渐扩大范围,从而促使混改进程中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高效流动。为打通资本流通的渠道,就应切实加强企业的决策自主性,突破市场竞争中对企业的不平衡、不公平等约束性限制,从根本上实现政企分离。同时,政府需要强化对民营企业的行政审核力度,严格落实对民营企业的监督与合法治理,为民营企业提供充足的市场人才服务,并为电力企业完善劳动力市场,为其营造优质的人才市场环境,促进劳动力的高效流通,并为其提供先进的软硬件基础设施。三是树立现代化的混改经营理念。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最核心的环节即是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有机融合,以此实现国有股最优比例的改革目标。我国私有经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在市场竞争中达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高度,使其具备较高的经济实力与产业实力,从而更加有意愿加入电力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因此,政府与市场必须转变对私有经济与民营企业的歧视,认清非国有经济对推动国企混改的重要性,给予其公平稳定的市场竞争环境与发展机遇[5]。5.2有序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程一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应实地调研、因地制宜。电力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应立足于国家的政策要求,并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与操作性强的改革方案,促进改革的合法性、公正性与持续性。针对不同省市地区与不同产业类型的企业,应充分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与预期目标进行改革,并坚持“一企一策”来实现国企的股份比例的优化调整。对于竞争过于激烈的市场环境,政府可以采取开放性政策来缓解竞争市场中各企业的竞争压力,以促进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为发展目的,从而有效实现国有资本参股控股的改社科论坛SocialScienceForum革预期。二是注重社会经济的稳定性,促进混改的顺利革新。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中,政府必须落实社会稳定的保障工作,明确划分政策覆盖范围,使企业员工充分理解与掌握混改的目的与进程,并有效评估与职工切实利益有关的各项事务,改革方案必须由职工代表大会进行决策与审议,并综合各部门的意见来进行灵活调整。政府应加强对影响社会稳定与存在发展风险的低效率企业的调整与改革,改善企业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与经营模式,需注重绝对不能为实现混改目标而强行改革。三是严守改革规范,严格管控企业改革风险。在促进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中,应综合考察市场环境的新形势与自身的发展类型等因素,切不可一味提升改革进度而降低国有化水平。民营企业是以绩效与盈利作为发展目标,这种逐利性倾向会限制私有化带来的经营效率,过度的自主性与自由化会加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风险。同时,国有企业的经营范围比较广泛,备受社会各界企业与事业单位的关注,并有国家政策作为指引,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规范性、组织性与责任主体划分较为明确。政府还需加强对国企改革的领导与规划,落实改革定向、配套设备、审核批准以及监督管理等事务[6]。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还应加强对电力企业资产与股权的定价监管与审计评估工作,严守改革的规范性。6结语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的改革目的主要是加强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优化整合,完善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与管理制度,实现国有资产的升值保值,大幅度提升国内经济水平。电力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应有序落实改革的各项步骤,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制定战略规划,并选择实力雄厚的投资者,确定股权结构来开展系统性的混合所有制度的改革,并且政府应保持对国有企业的适度监管,理顺政企关系,健全市场的经济体系,推动不同类型资本的高效流动,为国企混改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严格把控企业的改革风险,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性,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的有序改革。【参考文献】1】时欣.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龚晓清2020(09):21..国有企业混改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12):3】庄建伟102-103..新时代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J].煤炭科技,2020,414】王鹏(04):35-36+39..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创新行为研究[J].今日财富,5】刘智2019(10):165-166..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考[J].现代国企研究,6】马聪聪2019,152(02):59-60..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述评[J].西部皮革,2020,42(20):68-69.123.com.cn.AllRightsReserved.【【【【【【
篇二:国企混改论文
会计论文:竞争性国企混改中股权混合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本文从我国国企混改现状、已有研究成果以及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状况出发,选取
2013-2018年处于竞争性行业的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从董监高来源异质性角度,深入研究股权混合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与作用路径,同时在这一研究过程中还重点考虑了机构投资者持股的调节作用。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股权混合度与企业绩效的直接效应以及机构投资者的调节作用,用
bootstrap法检验董监高来源异质性在股权混合度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应通过深化改革来激发市场活力,使我国经济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速度,其中最重要的着力点就是国企改革,深化国企改革无疑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201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分类分层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国企分为公益类与商业类,为未来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公益类国企通常是以实现保障民生、提高公共产品与服务等为主要目标,国家往往保持绝对控股地位。而商业类国企主要追求盈利性经营目标和战略性等经济目标,可以引入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使企业能够按照市场规则的要求运作发展,释放更大的价值。截止
2017年底,商业一类中央企业混改比例已超过
70%,其中房地产、建筑等行业达到
80%以上,对于开展混改的地方国有企业,商业一类企业占比将近
88%,二至四级企业占比超过
90%,商业类国有企业是新一轮国企混改的重点领域。截至
2018年底,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前三批推出的50家混合试点中,超过
70%的试点企业已基本完成“混”的任务,同年
5月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第四批混改试点
160家名单发布在即,竞争性国企入围第四批混改试点范围。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突破力度不断加大,以竞争性国企为主体的商业类国企市场化改革无疑是新一轮国企混改中最艰巨也是最备受期待的领域。
我国国有企业由于存在“所有者缺位”和“一股独大”等问题,并未形成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相互制衡的机制,“内部人控制”问题频发,再加上我国国有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承担着过多的政策性与社会性负担,容易陷入经营目标多元化的困境,增加公司治理的复杂性,这些都导致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效率和经营绩效偏低。近些年随着国企混改的不断推进,国企通过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形成多元化的股权结构,这些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与缓解,相关研究也大都表明国企引入非国有资本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国企提升运行效率与企业绩效。但已实现的混改企业中,部分国企混改仅仅停留在股权结构层面,经营中依旧存在国有股东“一言堂”现象,非公有资本的治理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更不能保证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
1.2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基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现实背景提出研究问题,通过对相
关理论基础进行系统的学习,并对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归纳,找到研究的落脚点。以我国处于充分竞争性行业领域的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从董监高来源异质性角度,深入探究股权混合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并在这一研究过程中重点考虑了机构投资者持股的调节作用。最后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以及我国当前国企混改现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
6个方面:
第一部分:绪论。本章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其次,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研究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阐述。最后,指出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本章首先清晰地界定了该研究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包括竞争性国有企业、股权混合度与董监高来源异质性等。其次,系统地梳理与归纳了国内外有关股权混合度、董监高来源异质性、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文献,并对已有研究结论进行总结与述评,明确本文的研究方向与思路。最后,介绍了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与协同效应理论等理论基础,为下文研究假设的提出提供理论支撑。
第三部分: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本章首先理清股权混合度、董监高来源异质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发挥调
节作用的机理进行分析;其次,借鉴相关理论基础和已有研究成果,对股权混合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提出研究假设,并分析董监高来源异质性在两者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提出董监高来源异质性在股权混合度与企业绩效关系中发挥中介效用的研究假设;最后,考虑机构投资者持股分别对股权混合度、董监高来源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第四部分:研究设计。为了对上文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首先对样本的收集、整理与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筛选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其次,构建本文涉及到的研究变量,包括被解释变量企业绩效、解释变量股权混合度、中介变量董监高来源异质性、调节变量机构投资者持股和控制变量等;最后,依据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与构建的变量,设计相应的多元回归模型,为下文实证检验做铺垫。
第五部分: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本章首先对研究问题涉及到的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其次,根据前文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对股权混合度与企业绩效的直接效应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的调节效应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检验,运用
Bootstrap法对董监高来源异质性的中介效应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与原因探讨;最后,对实证检验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以确定本文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第六部分: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首先,对本文得到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其次,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以及我国国企混改现状,对稳妥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最后,针对本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予以说明,并指出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概念界定
2.1.1竞争性国有企业
国企分类改革的出发点在于对国企类型的科学定位,关于“竞争性国有企业”的概念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学术界关于国企的分类持有不同的意见,黄群慧和余菁(2013)从企业使命的角度出发,将国有企业分为公共政策性企业、特定功能性企业和一般商业性企业三种类型,其中一般商业性企业就是我们所常说的竞争性国企有企业,并认为这
类企业应只追求经济目标,以“市场盈利”为导向,不需要过多关注社会目标,实现股权多元化[2]。高明华等(2014)基于国企的功能和目标角度,将国企分为公益性国有企业、自然垄断性国有企业、稀缺资源垄断性国有企业与竞争性国有企业,其中,竞争类国有企业应完全按市场化规则来运作,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标[3]。201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国企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将国有企业明确划分为公益类与商业类两大类,其中商业类根据业务属性进一步划分为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企业、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以及处于自然垄断行业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这三类,其中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企业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竞争性国有企业”,并说明这类企业应积极引入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使企业能够按照市场规则的要求运作发展。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2017)从产品性质及行业特性两个维度将国企分为三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对各细分行业应采取的混改模式进行进一步探讨,他们表示对于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国有企业宜采取国有国营模式,对于处于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宜采取国有国控模式,而对于处于竞争行业领域的国有企业宜采取股权多元化,其中有些可以实现民营化改造[4]。权锡鉴(2018)将竞争性国企分为垄断竞争性中央直属国有企业、完全竞争性大型国有企业、完全竞争性地方中小国有企业这三类,认为不同类型的竞争性国有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5]。总而言之,学者们普遍认为竞争性国企宜实现股权多元化,使其完全
按市场规则来运作,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标,但目前学术界对于国企的分类方案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相关政策也缺乏细分的国企分类方法。
.......................
2.2相关理论基础
2.2.1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末一些学者深入研究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中发展起来的,国外代表学者詹森和麦克林于
1976年在其著作《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与所有权结构》中提出代理成本的概念,他们认为由于企业中管理者与企业所有者往往不是同一个人,两者存在利益目标不一致的情况,管理者容易为满足自身利益而作出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具体表现为管理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企业价值造成不利的影响,而当管理者就是企业的所有者时,企业价值相对较高,那么它们之间的价值差异就是代理成本。关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很多,其主流观点可以概括为: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是由于“专业化”,所有者会聘请专业的管理者对企业进行管
理,形成委托代理关系,但是因为存在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代理人可能会做出违背委托人意志的事情,在两者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甚至会损害委托人的利益,那么就需要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来缓解两者之间的代理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中小股东或者战略投资者更有动机和能力参与公司治理,监督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减少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使企业所有者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得缓解,降低代理成本。
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委托代理问题十分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首先,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人层级较多,整个委托关系体系较为复杂,从而使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监管难度增加。在整个委托体系中,家扮演着终极委托人的角色,但是目前存在国家对管理者的监管不到位或者过度干预国企中管理层的决策,影响国企的治理效率,产生这一现状主要是因为国家的职责权限仍不清楚,最终引起所有者缺位或越位现象的发生。其次,我国国有企业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与机制,在国有企业内部往往存在着一套类似于政府机构的行政体系,政府会干预企业的人事任命,甚至某些管理人员是由政府直接“空降”而来,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容易因为其政治目标而忽视企业的利益。这样一来,也会打击一直在企业任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国企内部虽然存在一些薪酬激励机制或者人员晋升制度,但往往不根据其绩效决定其待遇与升迁等,相关激励机制如同虚设,对管理人员的激励效果会大打折扣,同时也不能起到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的作用,可能会使其产生不符合委托人利益的行为,产生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近些年来,随着国有企业不断深化改革以及外部市场环境不断优化,政府的职责权限更为清晰,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机构与机制趋于合理化,市场监督体系与机制也得到完善,有效的缓解了委托代理问题。
................................
3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
............................253.1机理分析
.....................253.1.1股权混合度、董监高来源异质性与企业绩效的内在关系分析
............253.1.2机构投资者持股的调节作用分析
....................264研究设计...............................334.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334.2变量定义........................335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35.1描述性统计............................35.2相关性分析..........................35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1描述性统计
在进行假设检验之前,本文首先利用
stata15.1对所选取的变量数据进行了均值、最小值、做大值、中位数、标准差等描述性统计,以初步了主要变量的大概分布特征,具体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下表
5-1所示。
......................
6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研究结论
当前国企混改进入攻坚阶段,国企切实引入民营资本、外资等形成“混合”的股权结构,并且民营资本、外资除了持股还会通过派任董监高的形式直接参与企业治理,充分发挥非公有资本的治理优势,改善国企的治理水平与绩效。机构投资者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持股比例也不断上升,通常以金融身份出现的机构投资者与传统意义上的民营企业或者国有企业具有显著的差异,作为重要的外部治理特征发挥着独特的监督作用,对企业绩效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已有研究大都表明增强股权混合度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但缺乏对股权混合度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路径与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基于此,本文从我国国企混改现状、已有研究成果以及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状况出发,选取
2013-201年处于竞争性行业的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从董监高来源异质性角度,深入研究股权混合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与作用路径,同时在这一研究过程中还重点考虑了机构投资者持股的调节作用。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股权混合度与企业绩效的直接效应以及机构投资者的调节作用,用
bootstrap法检验董监高来源异质性在股权混合度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有调节的中介效应,这一系列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
(1)在竞争性国有企业中,股权混合度与企业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国有企业通过积极引入非国有资本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国企股权混合度,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民营资本、外资等非国有资本参与国企混改,可以形成多元化的股权结构,缓解我国国有企业当前存在的“一股独大”问题,减少国有大股东利用股权优势侵占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股权混合度较高时,非国有股东与国有股东之间可以形成有效的制衡与监督机制,减少与避免国有大股东在掌控企业时的非效率行为,有利于改善企业绩效。同时,民营企业通常拥有比较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市场经验和战略资源,可以为国企带来一定的优势资源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国有企业所掌握的资源优势实现协同,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企业优势,促使我国国企经营绩效与竞争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2)董监高来源异质性在股权混合度与企业绩效关系中发挥部分中
介作用,即股权混合度通过提高董监高来源异质性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随着股权混合度增强,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非国有股东会通过派任董监高的方式来分享企业控制权,增强董监高来源异质性,代表非国有股东利益的董监高会对国企的行政化董监高进行监督与制衡,有助于形成互相制衡的决策机制,更好地改善公司治理水平,促进混改国企绩效提升。民营资本在拥有股权的基础上获得对应的控制权与管理权,使民营资本的话语权与决策权得到保证,增加了民营股东参与混改的信心,实现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深度融合,也便于民营资本在国企中发挥实质性的治理作用,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优势,提升混改国企绩效。
参考文献(略)
篇三:国企混改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股权结构与绩效之行政管理研究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介绍相关概念,对所有制、混合所有制和混合所有制的载体形式以及公司绩效的相关概念和股权结构的基本理论进行解释,其次用145家国有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分析了国有股、民营股、高管股等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提出关于国企混改的意见。然后,通过分析中国联通的改革实例,探讨各种国企混改方式的优缺点,并分析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从而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股权结构的优化提供参考。通过对中国联通股权结构的描述、股权变动前后的经营绩效的对比分析,进而验证国有企业混合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经营绩效,为其他国有企业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提供理论参考。
1引言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1.1政策背景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国有企业自身存在行业垄断、创造力不高、效率低下等众多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在近段时间,建立混合所有制的国有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的重要的经济形式之一,是指非公有资本、集体资本与国有资本共存的一种经济制度”,随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等指导意见,强调要积极地将国有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转变成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无疑为各种经济的竞争与合作创造了更公平的环境,是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根基所在,能够将各种资本进行融合,使其互相借鉴、合作互助,构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此后,国务院和党中央都相继制定了各种政策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同年8月,国务院和党中央有发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文件,前后出台了22个配套文件,形成了一系列指导文件,标志着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基本完成,确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明确了混改原则、方式和关键点,并提出国企混改要积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完善监管制度保护国有资产安全,二是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实行现代化管理,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等等。这一系列文件也成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文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2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研究思路
本文基本的研究思路:
首先,分析国企混改的现状,提出国有企业混改中的问题。
其次,结合已有研究,基于企业股权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的理论,分
析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和途径。
然后,构建实证模型,分析国企的股权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继而通过中国联通混改的案例分析,探索国企混改的经验、教训。
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结合案例分析,提出相应的国企混改优化方案。
1.2.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两种方法,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研究。实证研究通过利用央企改革板块涉及的145家国企的近3年财务和股权数据,分析股权结构对国企经济绩效的影响;案例研究通过中国联通混改案例的分析,探索国企混改的优化设计。
基于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的结合,分析它如何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如何优化股权结构,然后对其公司报告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将各个时期股权结构的变动与各个时期的报告数据结合起来,对公司绩效的提升做出说明与解释,为今后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参考。
.....................................
2文献综述
2.1相关理论
2.1.1利益相关者理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利益相关者理论被西方学者提出,八十年代后影响逐渐扩大,对欧美企业择取治理模式也有所影响,也推动公司管理模式的变革。之所以会出现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有其深刻的理论背景和实践背景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在企业中,物质资本拥有者地位不断降低。弱化物质所有者的地位,指利益相关者理论强烈地质疑"公司是由持有该公司普通股的个人和机构所有"的传统核心概念。
“利益相关者”在1984年弗里曼的《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中提出。也就是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平衡利息相关方利益需求的管理活动。相比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这一理论觉得任意一家企业的发展和利益相关方的投入参与都有关,公司想要的不单单是某个主体利益,而是利益相关方的全部利益。
利益相关者理论即为公司目标并非是最大化的股东价值,而是最大化的相关人利益,公司经营活动要考虑到利益相关方所有主体的利益,站在所有利益相关方的立场上,究其本质确保公司价值。
2.1.2委托代理理论
上世纪三十年代,委托代理理论应运而生,作为美国经济学家的米恩斯与伯利由于知晓公司所有人兼经营者的行为存有缺陷,因而提出“委托代理理论”,提倡隔开经营权与所有权,公司所有人留有剩余索取权,把经营权下达出去。委托代理理论建立在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的基础上,公司组织形式在其生产规模扩大之下也发生了改变,因而公司应当变化原有管理形式。企业所有人拥有企业剩余索取权与重大决策权,经理受其委托享有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利。这就分离了所有权与控制权,其一为公司所有人,也就是股东,其二为公司经营人,经营人与股东两个利益方在隔离所有权与控制权下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
...........................
2.2文献概述
2.2.1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文献评述
针对混合所有制,诸多专家学者在改革开放后都对其深入的理论研究。经济学家童大林曾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中可以实行股份化的观点。同时他还进一步论证了实行股份化的几种形式,包括职工持股、企业相互参股、公开发行股份以及合资等。经济学家董辅扔通过对我国国企所有制结构和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的考察研究,提出了所有制改革的核心是国家所有制的改革,并对具体的改革策略做了详细的解释和描述,认为应该根据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国企所有制改革模式。同时,还有大量专家学者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合法性论证。蒋一苇提出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方式的股份制经济,提出可以采用员工持股方式建立股份制经济。20世纪80年代,科斯产权理论传入中国,大批的学者进行了此方面的研究,指出由于我国的国有企业没有明晰的产权界限,所以出现生产效率低、经营业绩差等问题,提出了国企的产权转让制度。
早期在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当时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践和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而进行的,主要是理论研究,研究的意义主要有:一是破除了人们对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恐惧,使社会主义国家国企改革具有了政治合法性;二是探索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指导了当时的改革实践。
............................
3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结构的实证研究................................123.1研究假设................................123.2统计方法........................124中国联通案例论证分析...........................214.1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案...........................214.1.1混改方案的战略目标...........................214.1.2混改方案的股权分配...........................215结论与展望.................355.1结论.................355.2展望.................354中国联通案例论证分析
4.1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案
4.1.1混改方案的战略目标
中国联通的混改是在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即联通上市A股公司层面进行,根据公司的《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首期授予方案(草案)》等,可以看出,其混改方案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控股股东老股转让、核心员工的股权激励等三步完成。中国联通的混改目标可以概括为“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目的在于同时解决构建更全面的产业生态和激发了内部员工的创新创业活力。
(1)引入的战略投资者的目的是构建更全面的产业生态和进行产融结合。
中国联通引入中国人寿、腾讯信迖、百度鹏寰、京东三弘、阿里创投、苏宁云商、光启互联、淮海方舟、兴全基金以及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等,10家国有及非国有战略投资者作为公司股东,实现了国有股权的多元化。根据战略投资者引入情况,科学配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权,构建多元化的董事会,完善和提高公司治理能力。
核心员工持股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优化企业治理结构,逐步设定有效运用的股东、管理层、执行层的利益均衡机制;设定股东、企业、工作人员都认可的利益共享和约束机制,让股东能够获取稳定收益;积极提升核心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企业设定的未来发展目标尽快完成;有效获取、留住、激励工作表现优异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让工作人员都能按照企业提倡的工作理念开展各项工作,体现出良好团结性。企业也需要提高工作人员归属感、改善内部效率及优化中国联通公司人员结构,充分调动了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盘活存量,带动增量,让企业员工分享劳动成果,形成企业长期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
..........................
5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本文以145家上市国有企业为样本开展了实证研究,同时,以中国联通为案例做了进一步的案例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受到了企业发展而带来的经济效益,形成企业长期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对公司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3)适应市场规律,关注国有企业混改中的转型升级,激发企业活力。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对于实现战略规划的国有企业,如中国联通,在主体业务优势的基础上引入战略投资者,着眼于业务和产业布局,不但能和合作方互相学习、共同运用有效资源、相互帮助、共同得到更大发展,进一步打开市场,更大程度上也提高了经营业绩。
(4)增加民营资本参与改革的热情,提高民营股占股比例。实证研究表明民营股占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充分发挥民
营股东在公司决策方面的监督作用,提高公司办事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司良性发展。另外,民营股东多追求资本回报,更加重视公司的市场价值及以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略)
篇四:国企混改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Management&TechnologyofSME浅析当前国有地勘企业混改面临的困境及对策AnalysisoftheCurrentDilemmasFacedbytheMixedOwnershipReformofState-OwnedGeologicalExplorationEnterprisesandtheCountermeasures刘彦仁(陕西华浩轩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陕西咸阳713499)LIUYan-ren(ShaanxiHuahaoxuanNewEnergyResourceTechnologyDevelopmentCo.,Ltd.,Xianyang713499,China)论文总结出当前混改工作面临的困境和难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混改工作揖摘要铱通过对国有地勘企业混改试点工作实践的分析,的意见、建议和应对策略,以保障地勘企业混改工作的有效推进。揖Abstract铱Throughtheanalysisofthepilotworkpracticeofmixedownershipreformofstate-ownedgeologicalexplorationenterprises,thepapersummarizesthecurrentdilemmasandproblemsfacedbythemixedownershipreformwork,andpurposefullyputforwardopinions,suggestionsandcopingstrategiesforthemixedownershipreformwork,soastoensuretheeffectiveadvancementofmixedownershipreformworkofgeologicalexplorationenterprises.揖关键词铱地勘企业;混改;困境;对策揖Keywords铱geologicalexplorationenterprises;mixedownershipreform;dilemmas;countermeasures【中图分类号】F276.1;F2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20)12-0088-02国有地勘单位核心竞争力、增强国有经济内在活力、全面深化改革破题开路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以下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1引言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国有企业中地勘单变化,经历了多种经济发展形式的实践,位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在经历“属地化”“事转企”等改革特别是近年的阵痛之后,逐渐转变为国有控股的现代企业,成为进一步深化国有地勘单位出现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新举措。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作为一种不同所有制资本之间相互参股的股份制经济,无疑是一种富有活力且运营效率很高的资本组织形式。通过混改,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常态,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将各资本方经济所有制形式的长做处和优点发挥到最佳,通过国企实力和民企活力的混融,相互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由于混促进、共同发展,改主体文化的差异性及所处情况的复杂性,很难将二者的特点和优势有机高效地融合到最佳,影响和制约了混改企业的高效发展。2.1收益最大化和股权分配问题由于思维方在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进行混改的过程中,民营资本式、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差异而引发了矛盾和纠葛,方期望通过得到更多话语权、经营权等实际控制权来实现收要充分考虑体制和政策的益的最大化。从国有企业角度看,为了使限制、企业账面收入、国有资产安全等综合性的问题,企业的经营风险可控,则期望获得混改后企业的实际控股这权。所以,股权问题是在混改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焦点问题,也就需要各资本方相互磨合、相互包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面对和处置。2.2文化差异和企业监管问题国国有地勘单位和民营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特点:精细管理、生产安有地勘单位在管理上更注重在资金安全、制度化、集约化管理;而民营企业全和环保等方面的规范化、则更加注重利润获取,以粗放式经验管理为主。上述差异的制度化、存在,造成混改企业的经营管控不能将国企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理念融入进去,导致混改企业经营管理采用粗民企则成为混改企业经营的实际控制放式、经验管理方式,者,最终造成重大经营事项监管不到位,为企业带来损失,甚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2地勘企业混改面临的困境混合所有制模式的探索和尝试,在推动整体经济保增保稳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对提高长、转方式、调结构、从事地【作者简介】刘彦仁(1973-),男,甘肃靖远人,高级工程师,经营管理研究。质机械及辅具的研发、2.3企业融资和风险防控之间的矛盾虽然混改企业有国企背景,但其中的民企部分提供资金8能力有限,投入意愿不强,导致企业依然存在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融资困难等突出问题。大部分金融机构还是更偏向于混改企业中的国企主体进行担保融资,而且“短贷长投”的情况比较多,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能力持续创造良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如果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下降,经营活动现金流匮乏,就会使企业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从而造成流动比率下降,偿债能力恶化,陷入难以自拔的财务困境,但为保证经营资金的充足,需要国企母公司为其提供融资担保,持续资金注入,这也增加了国企母公司的经营风险。2.4顶层设计和实际操作之间的矛盾从顶层构想上来说,混改是为了将国企的规范管理和民企的机制灵活相融合,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否集二者之长实现优势互补是混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混”只是手段和方式,“改”才是最终目的。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会出现“只混不改”,或“改”得不够、不到位,最终无法有效激发国有企业动力和活力,实现预期目标,更不用谈提升混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破解混改企业困境的对策党的十九大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党和政府多次提出,并有系列配套政策出台,如何能在国企混改试点的基础上总结出可以复制的发展模式,这也是当前破解国有地勘单位和民企发展中诸多难点问题的首要任务,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强化国有地勘单位的混改工作。3.1要加强顶层设计,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国有地勘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在管理的惯性思维方面有所创新,从原来“管人、管事、管资产”的经济管理模式逐步向“管资本”的管理模式转型,形成在国资监管部门的监督下,以国有资本投资管理公司为主体,通过参股或控股的形式,实现多层次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降低行政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干预。同时,要不断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中参与混改的国有资本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和健全灵活高效的内控运营机制,充分激发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提升混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2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形势,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公司法》构建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科学合理地构建股权结构,建立完善的“三会一层”经营体系和内部激励约束机制,选聘职业经理人参与经营管理,通过引入完善竞争、更新和退出机制,让职业经理人发挥好作用,形成“党委领导核心,董事会战略决策,监事会服务体系建设ServiceSystemConstruction独立监督,高级管理层全权经营”的现代公司治理体系,以此提升企业的运营效能。3.3要加强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为混改企业发展塑形铸魂国有地勘单位混改过程中会遇到两种甚至多种不同企业文化的碰撞,在碰撞出积极向上火花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这就需要各种企业文化的融合,从中剔除糟粕,吸取精华,形成新的适合混改企业发展的“亲清”企业文化,依法合规运作,营造不同所有制主体之间既充分信任、亲密合作,又利益关系清白的企业文化氛围,通过文化的引领作用,稳步推进混改企业快速发展。3.4要加强风控体系建设,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影响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因素很多,除了良好的产业规划、市场氛围和营商环境外,还要具备完善的应对复杂环境的风险防控体系,此风险可分为两类:一是主观因素占主导的企业市场定位、产业规划等方面的风险;二是偏重于客观因素的安全、环保、政策、金融等方面的风险,这类风险往往不受人为因素控制,会对企业造成很大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所以只有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3.5要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源动力国企混改既是持久战也是攻坚战,作为一项重大产权制度改革,目前混改工作已经取得一些经验,但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很突出。“一混就灵”的想法过于理想化,这就要求我们用创新的理念思维来探索、化解和解决不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只有谨守初心,坚定信念,抓住改革的主要矛盾,对症下药,在商业模式、管理方式和科技信息等方面的创新上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上述困难和问题也将迎刃而解,这样才能开创国有企业混改新局面,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4结语综上所述,混改实践是破解当前国有地勘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瓶颈的有效手段,只有牢牢把握新时代的脉搏、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科学地研判和不断地摸索,通过改革建立全新的管理体系,不断改进和协调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才能啃下混改这块“硬骨头”,实现混改企业的持续发展,为振兴经济、实现中国梦作出积极的贡献。【参考文献】1】高朝辉.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2014(15):64.刘小鲁,聂辉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怎么混?混得怎么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89【“职业”【
上一篇:部队施工人员保密协议3篇
下一篇:福利费的使用及管理办法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