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模板3篇
篇一: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模板
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XXX学生心理危机排查
与预防干预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更好的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渡过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事件的发生,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损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建设平安、和谐的校园提供心理保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危机者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消失,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二、我校现状分析
根据班主任提供的心理危机排查表信息分析,成因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家庭原因
由于每个学生家庭的构成不同,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同,导致学生出现许多行为障碍或情绪问题的原因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1)学生家庭构成不健全。学生家长父母离婚或丧失,导致孩子双亲不健全,问题学生由双亲一方单独抚养或其他亲属抚养。造成学生性格异化、行为怪异、情绪反正。
(2)家长教养方式不当。问题学生家庭构成健全,但是家长对于学生的教养方式不正确,或过于严厉,或过分痛爱,导致孩子出现不合群、情绪波动大、烦躁、攻击性等问题
(3)家长对孩子存在家暴行为。学生家长对孩子存在家暴行为,是非常严重的家庭问题,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会有极大的影响,会引发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
(4)关注度不够缺少关爱。学生缺乏从家长得到的关注和关爱,对于学生的生活和研究情况不问不顾,导致学生出现生活和研究上的多种问题。
(5)家庭贫困或家庭成员残疾造成的学生自卑或其他心理问题。
(6)家庭变故或家庭重组。家庭内部发生重大变故或家庭密切成员突然离世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停滞。
(二)人际障碍原因
(1)早恋学生与异性同学之间有恋爱行为
(2)同学之间的冲突学生与其他同学之间产生冲突,导致同学间发生欺凌和暴力事件。
(3)与校外人员的不正当来往学生与其他校外闲散人员之间不正当来往,甚至勾结校外人员欺凌本校学生。
(4)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不当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发生冲突
(5)学生性格孤僻不合群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不与学生来往。
(三)研究停滞原因
(1)研究压力过大学生研究压力过大造成学生严重焦虑。
(2)研究停滞或研究困难
(四)自身问题
学生由于自身身体缺陷或自我意识误差发生的心理问题。
三、事情内容和行动
(一)认真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普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急情况。
1、建立健全问题学生心理档案,并按照心理状况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班主任严格按照要求认真如实填写心理档案。劈面临家庭变故、重大挫折、突发事件或故意理停滞、行为有
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发现,关心他们,及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2、对有严重心理危急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其家长,并协助家长做好教育、疏导、监控事情,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将学生转到精神疾病医疗机构进行诊治,避免因心理停滞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
3、关心特殊家庭学生要建立“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的“五个早”预警机制。加强学生放假前后、考试前后、开学前后、新生入学后、重大活动前后、季节交替前后和毕业生离校前的“7个重要时段”的重点监控工作。牢固树立“生命至上”的理念,为学生安全负责,确保在校学生健康研究、快乐成长。
(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
1、按照要求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德育干事和心理健康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事情机制。
2、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点纲要》,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方式,科学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宣传周、主题班会、宣传栏、黑板报等方式,开展多种方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3、继续增强心理辅导事情,通过咨询,为学生心理健康指点与服务。心理中心在课间操及活动课期间,按时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通过个体咨询的方式睁开咨询帮助,每天课间操和活动课期间心理中心可接受来访学生两至三名学生。
4、做好新生、毕业生、贫穷生,特别是研究困难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生、单亲家庭学生、早恋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事情,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停滞。
(三)开展部分学生团体辅导在5月中旬陆续开展针对初高中学生中存在的厌学、对生活研究提不起任何兴趣、性情怪异孤僻等问题的学生,由心理中心统一组织开展针对性的团体辅导。通过大型团体辅导、心理沙龙做到对学生心理的摸底排查,让学生通过参与团体辅导意识到学校的关爱、研究的意义,然后积极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和对接,对于学生的做到跟踪及评估。通过团体辅导及班主任的反应,建立学生参与团体辅导的长效机制。
(四)开展家长学生团体XXX和建立家校联动。需心理教师、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商讨、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及监督机制。有必要的开展家长团体辅导沙游,班主任每周与家长保持联系,包括:面谈、电话访谈等形式,交流方案实施后学生的变化。建立班主任-家长-学生成长手册,记录内容包括:
方案实施方法,相互交流时间、探讨的具体问题记录,及学生的成长变化,接受心理咨询的次数、时间。要求家长本着对自己孩子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共同制定的学生成长实施方案执行,按照约定好的时间及时与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如实汇报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及自己陪同孩子的情况。建立起心理教师、班主任、家长之间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
(五)开展班主任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培训针对班主任群体存在的心理专业知识欠缺及干预措施不当,针对班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发现不及时,学生潜在危机风险排查不出纰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缺乏心理专业的技巧等种种问题,心理中心统一就如何提升班主任群里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具备初步心理危机干预的措施,专门举办心里讲座和培训。
(六)各个班级配备心理委员及做好心理委员的培训各个班级通过班主任推荐,选拔出一名阳光、得力、积极、热心的学生担任本班级委员。心理委员要切实担当好本班级的心理健康工作职责及了解本班级同学的心理状况。首先要做到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定期在班上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作好相应的记录和总结;准时参加学校心理中心定期召开的心理委员例会,并及时准确地向全班同学传达有关会议精神;对心理有困惑的同学能做到及时发现、主动沟通、耐心开导,帮助
其走出困境;发现心理上有严重问题的同学,要在第一时间给予关注,并向班主任和心理老师提供报告,以便作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做好班级心理健康信息的监测工作。每两周向心理中心提交书面的心理健康信息监测表;当本班同学中出现心理危机突发事件,应准确、迅速、及时地上报给班主任和心理老师。
五、预警机制
建立三级危机预警机制。
三级预警:各班级配备学生心理委员,学生班干部及学生心理委员,要在学生中普及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基本措施。充分发挥班级学生干部、学生团员的骨干作用,加强思想和感情上的联系和沟通,一旦发现班级同学有异常情况,要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报告班主任。对于接受干预的危机当事人,要做好跟踪援助工作,帮助当事人顺利度过危机。
二级预警:班主任应具备心理健康及心理危急干预的基本知识,班主任应当把握班级全体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学生异常问题,第一时间负责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及时向学校汇报情况和开展相关事情。
一级预警:学校专业危机干预人员,全面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心理危机防护工作。
六、评价与监督机制
(一)问题学生的干预后评估,班主任、家长、学校心理老师给予适时帮助关爱和有效专业的心理干预后,学生的情绪、行为等是否有明显好转和改变,心理教师应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与个体咨询谈话,并将测评情况反应给班主任和家长。
(二)对于问题学生的干预步伐是否实施,学校应对班主任的此项事情适时督促和评价。班主任应积极参与到关爱学生及系列针对学生对于本班级问题学生因为家庭原因需要父母做出特殊关爱的,班主任应适时督促学生家长做出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和成长的行动。
篇二: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模板
卫生部心理危机干预方案(修订版)
本方案应在经过培训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实施。
一、干预基本原则
(一)以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根据整体救灾工作部署,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一旦进行,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干预活动得到完整地开展,避免再次创伤。
(三)实施分类干预,针对受助者当前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干预,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中的一部分,不是“万能钥匙”。
二、工作内容
(一)综合应用基本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救援服务。
(二)了解受灾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发现可能出现的紧急群体心理事件苗头,及时向上级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法。
(三)通过实施干预,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的时限为灾难发生后的4周以内,主要开展心理危机管理和心理危机援助。
三、目标人群
本次心理危机干预人群分为四级。干预重点应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四级人群。
第一级人群:灾难亲历的幸存者,如死难者家属、伤员、幸存者。
第二级人群:灾难现场的目击者(包括救援者),如目击灾难发生的灾民、现场指挥、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医疗救护人员、其它救护人员)。
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幸存者和目击者的亲人等
第四级人群:后方救援人员、灾难发生后在灾区开展服务的人员或志愿者。
三、目标人群评估、制定分类干预计划
评估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SRQ),将目标人群分为普通人群、重点人群。
对普通人群开展心理危机管理;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危机援助。
四、出发前准备
(一)了解灾区基本情况。灾难类型,伤亡人数、包括道路、天气、通讯和物资供应等;了解目前政府救援计划和实施情况等。
(二)复习本次灾难引起的主要躯体损伤的基本医疗救护知识和技术,例如骨折伤员的搬运、创伤止血等。
(三)明确即将开展干预的地点,准备好交通地图。
(四)初步估计干预对象及其分布和数量。
(五)制定初步的干预方案/实施计划。
(六)没有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队员,进行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培训。
(七)准备宣传手册及简易评估工具,熟悉主要干预技术。
(八)做好团队食宿的计划和准备,包括队员自用物品,常用药品的配备等。
五、现场工作流程
(一)接到任务后按时间到达指定地点,接受当地救灾指挥部指挥,熟悉灾情,确定工作目标人群和场所。
(二)按照干预方案开展干预;没有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的地方,抓紧制定干预方案。
(三)分小组到需要干预的场所开展干预活动。
在医院,建议采用线索调查和跟随各科医生查房的方法发现心理创伤较重者。
在灾民转移集中安置点,建议采用线索调查和现场巡查的方式发现需要干预的对象,同时发放心理救援宣传资料。
在灾难发生的现场,在抢救生命的过程中发现心理创伤较重者并随时干预。
(四)使用简易评估工具,对需要干预的对象进行筛查,确定重点人群。
(五)根据评估结果,对心理应激反应较重的人员及时进行初步心理干预。
(六)对筛选出有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的人员进行治疗及随访。
(七)有条件的地方,要对救灾工作的组织者、社区干部、救援人员进行集体讲座、个体辅导、集体心理干预等措施,教会他们简单的沟通技巧、自身心理保健方法等。
(八)及时总结当天工作。每天晚上召开碰头会,对工作方案进行调整,计划次日的工作,同时进行团队内的相互支持,最好有督导。
(九)将干预结果及时向当地负责人进行汇报,提出对重点人群的干预指导性意见,特别是对重点人群开展救灾工作时的注意事项。
(十)在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并汇报给有关部门,全队接受一次督导。
六、常用干预技术
(一)
普通人群
普通人群是指目标人群中经过评估没有严重应激症状的人群。
对普通人群采用心理危机管理技术开展心理危机管理。从灾难当时的救援,到整个事件的善后安置处理,都需要有心理危机管理的意识与措施,以便为整个灾难救援工作提供心理保障。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灾难中的普通人群进行妥善安置,避免过于集中。
在集中安置的情况下建议实施分组管理,最好由熟悉的灾民一起组成,并在每个小组中选派小组长,作为与心理救援协调组的联络人。对各小组长进行必要的危机管理培训,负责本小组的心理危机管理,以建立起新的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及时发现可能出现严重应激症状的人员。
2.依靠各方力量参与。建立与当地民政部门、学校、社区工作者或志愿者组织等负责灾民安置与服务的部门/组织的联系,并对他们开展必要的培训,让他们协助参与、支持心理危机管理工作。
3.利用大众媒体向灾民宣传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应对灾难的有效方法。
4.心理救援协调组应该积极与救灾指挥部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协调好与各个救灾部门的关系,保证心理危机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对在心理危机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汇报并提出对策,以使问题得到及时化解。
(二)
重点人群
重点人群是指目标人群中经过评估有严重应激症状的人群。
对重点人群采用“稳定情绪”、“放松训练”、“心理辅导”技术开展心理危机救助。
1.稳定情绪技术要点
(1)倾听与理解。目标:以理解的心态接触重点人群,给予倾听和理解,并做适度回应,不要将自身的想法强加给对方。
(2)增强安全感。目标:减少重点人群对当前和今后的不确定感,使其情绪稳定。
(3)适度的情绪释放。目标:运用语言及行为上的支持,帮助重点人群适当释放情绪,恢复心理平静。
(4)释疑解惑。目标:对于重点人群提出的问题给予关注、解释及确认,减轻疑惑。
(5)实际协助。目标:给重点人群提供实际的帮助,协助重点人群调整和接受因灾难改变了的生活环境及状态,尽可能地协助重点人群解决面临的困难。
(6)重建支持系统。目标:帮助重点人群与主要的支持者或其他的支持来源(包括家庭成员、朋友、社区的帮助资源等)建立联系,获得帮助。
(7)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提供灾难后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知识,帮助重点人群积极应对,恢复正常生活。
(8)联系其它服务部门。目标:帮助重点人群联系可能得到的其它部门的服务。
2.放松训练要点
包括: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想象放松。分离反应明显者不适合学习放松技术。(分离反应表现为:对过去的记忆、对身份的觉察、即刻的感觉乃至身体运动控制之间的正常的整合出现部分或完全丧失)。
3.心理辅导要点
通过交谈来减轻灾难对重点人群造成精神伤害的方法,个别或者集体进行,自愿参加。开展集体心理辅导时,应按不同的人群分组进行,如:住院轻伤员、医护人员、救援人员等。
(1)目标
在灾难及紧急事件发生后,为重点人群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同时,鉴别重点人群中因灾难受到严重心理创伤的人员,并提供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治疗的建议和信息。
(2)过程
第一,了解灾难后的心理反应。了解灾难给人带来的应激反应表现和灾难事件对自己的影响程度。也可以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估。引导重点人群说出在灾难中的感受、恐惧或经验,帮助重点人群明白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
第二,寻求社会支持网络。让重点人群确认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明确自己能够从哪里得到相应的帮助,包括家人、朋友及社区内的相关资源等。画出能为自己提供支持和帮助的网络图,尽量具体化,可以写出他们的名字,并注明每个人能给自己提供哪些具体的帮助,如情感支持、建议或信息、物质方面等等。强调让重点人群确认自己可以从外界得到帮助,有人关心他/她,可以提高重点人群的安全感。给儿童做心理辅导时,目的和活动内容相同,但形式可以更灵活,让儿童多画画、捏橡皮泥、讲故事或写字。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儿童可以只画出自己的网络,不用具体化在哪里得到相应的帮助。
第三,应对方式。帮助重点人群思考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强化个人的应对能力;思考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会带来的不良后果;鼓励重点人群有目的地选择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个人的控制感和适应能力。
讨论在灾难发生后,你都采取了哪些方法来应对灾难带给自己的反应的?如多跟亲友或熟悉的人呆在一起、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尽量保持以往的作习时间、做一些可行且对改善现状有帮助的事等,避免不好的应对(如冲动、酗酒、自伤、自杀)。注意儿童的年龄差异,形式可以更灵活,让儿童以说、画、捏橡皮泥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应对方式。鼓励儿童应该生活规律,多跟同伴、家人等在一起。要善于用儿童使用过的语言来传递有效的信息。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卫生部
本指导原则应在经过培训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实施。
一、组织领导
(一)心理救援医疗队(包括防疫队,下同)在到达指定救灾地点后,应及时与救灾地的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成立心理救援协调组,统一安排救灾地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后期到达同一地点的心理救援医疗队或人员,应该在上述心理救援协调组的统一指挥、组织下开展工作。
(三)各心理救援协调组的工作,应及时与所在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沟通和协调,并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
二、干预基本原则
(一)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与整体救灾工作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要根据整体救灾工作的部署,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一旦进行,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干预活动得到完整地开展,避免再次创伤。
(三)对有不同需要的受灾人群应综合应用干预技术,实施分类干预,针对受助者当前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不随便向第三者透露受助者个人信息。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干预,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中的一部分,不是“万能钥匙”。
三、制定干预方案
(一)目的。
1.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
2.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
3.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二)工作内容。
1.综合应用基本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救援服务。
2.了解受灾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发现可能出现的紧急群体心理事件苗头,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法。
3.通过实施干预,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
(三)确定目标人群和数量。
本次心理危机干预人群分为四级。干预重点应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四级人群。
第一级人群:亲历灾难的幸存者,如死难者家属、伤员、幸存者。
第二级人群:灾难现场的目击者(包括救援者),如目击灾难发生的灾民、现场指挥、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医疗救护人员,其他救护人员)。
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幸存者和目击者的亲人等。
第四级人群:后方救援人员、灾难发生后在灾区开展服务的人员或志愿者。
(四)目标人群评估、制订分类干预计划。
评估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目标人群分为普通人群、重点人群。
对普通人群开展心理危机管理;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危机援助。
(五)干预时限。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的时限为灾难发生后的4周以内,主要开展心理危机管理和心理危机援助。
(六)制定工作时间表。
根据目标人群范围、数量以及心理危机干预人员数,安排工作,制订工作时间表。
四、组建队伍
(一)心理救援医疗队。
人员以精神科医生为主,可有临床心理治疗师、精神科护士加入。至少由2人组成,尽量避免单人行动。有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人员优先入选。配队长1名,指派1名联络员,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和与各方面联系。
心理危机干预人员也可以作为其他医疗队的组成人员。
(二)救灾地点心理危机干预队伍。
以精神科医生为主,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精神科护士和社会工作者为辅。适当纳入有相应背景的志愿者。在开始工作以前对所有人员进行短期紧急培训。
五、出发前准备
(一)了解灾区基本情况,包括灾难类型、伤亡人数、道路、天气、通讯和物资供应等;了解目前政府救援计划和实施情况等。
(二)复习本次灾难引起的主要躯体损伤的基本医疗救护知识和技术,例如骨折伤员的搬运、创伤止血等。
(三)明确即将开展干预的地点,准备好交通地图。
(四)初步估计干预对象及其分布和数量。
(五)制定初步的干预方案/实施计划。
(六)对没有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队员,进行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培训。
(七)准备宣传手册及简易评估工具,熟悉主要干预技术。
(八)做好团队食宿的计划和准备,包括队员自用物品、常用药品的配备等。
(九)尽量保留全部发生的财务票据。
外援心理援助医疗队在到达灾区之前,尽量与当地联络人进行沟通,了解灾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六、现场工作流程
(一)接到任务后按时间到达指定地点,接受当地救灾指挥部指挥,熟悉灾情,确定工作目标人群和场所。
(二)在已有心理危机干预方案的地方,继续按照方案开展干预;还没有制订心理危机干预方案的地方,抓紧制订干预方案。
(三)分小组到需要干预的场所开展干预活动。
在医院,建议采用线索调查和跟随各科医生查房的方法发现心理创伤较重者;在灾民转移集中安置点,建议采用线索调查和现场巡查的方式发现需要干预的对象,同时发放心理救援宣传资料;在灾难发生的现场,在抢救生命的过程中发现心理创伤较重者并随时干预。
(四)使用简易评估工具,对需要干预的对象进行筛查,确定重点人群。
(五)根据评估结果,对心理应激反应较重的人员及时进行初步心理干预。
(六)对筛选出有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的人员进行治疗及随访。
(七)有条件的地方,要对救灾工作的组织者、社区干部、救援人员采取集体讲座、个体辅导、集体心理干预等措施,教会他们简单的沟通技巧、自身心理保健方法等。
(八)及时总结当天工作。每天晚上召开碰头会,对工作方案进行调整,计划次日的工作,同时进行团队内的相互支持,最好有督导。
(九)将干预结果及时向当地救灾指挥部负责人进行汇报,提出对重点人群的干预指导性意见,特别是对重点人群开展救灾工作时的注意事项。
(十)心理救援医疗队在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并汇报给有关部门,全队接受一次督导。
七、常用干预技术
(一)普通人群。
普通人群是指目标人群中经过评估没有严重应激症状的人群。
对普通人群采用心理危机管理技术开展心理危机管理。从灾难当时的救援,到整个事件的善后安置处理,都需要有心理危机管理的意识与措施,以便为整个灾难救援工作提供心理保障。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灾难中的普通人群进行妥善安置,避免过于集中。
在集中安置的情况下实施分组管理,最好由相互熟悉的灾民组成小组,并在每个小组中选派小组长,作为与心理救援协调组的联络人。对各小组长进行必要的危机管理培训,负责本小组的心理危机管理,以建立起新的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及时发现可能出现严重应激症状的人员。
2.依靠各方力量参与。建立与当地民政部门、学校、社区工作者或志愿者组织等负责灾民安置与服务的部门/组织的联系,并对他们开展必要的培训,让他们协助参与、支持心理危机管理工作。
3.利用大众媒体向灾民宣传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应对灾难的有效方法。
4.心理救援协调组应该积极与救灾指挥部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协调好与各个救灾部门的关系,保证心理危机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对在心理危机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汇报并提出对策,以使问题得到及时化解。
(二)重点人群。
重点人群是指目标人群中经过评估有严重应激症状的人群。
对重点人群采用“稳定情绪”、“放松训练”、“心理辅导”技术开展心理危机救助。
1.稳定情绪技术要点
(1)倾听与理解。目标:以理解的心态接触重点人群,给予倾听和理解,并做适度回应,不要将自身的想法强加给对方。
(2)增强安全感。目标:减少重点人群对当前和今后的不确定感,使其情绪稳定。
(3)适度的情绪释放。目标:运用语言及行为上的支持,帮助重点人群适当释放情绪,恢复心理平静。
(4)释疑解惑。目标:对于重点人群提出的问题给予关注、解释及确认,减轻疑惑。
(5)实际协助。目标:给重点人群提供实际的帮助,协助重点人群调整和接受因灾难改变了的生活环境及状态,尽可能地协助重点人群解决面临的困难。
(6)重建支持系统。目标:帮助重点人群与主要的支持者或其他的支持来源(包括家庭成员、朋友、社区的帮助资源等)建立联系,获得帮助。
(7)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提供灾难后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知识,帮助重点人群积极应对,恢复正常生活。
(8)联系其他服务部门。目标:帮助重点人群联系可能得到的其他部门的服务。
2.放松训练要点
包括: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想象放松。分离反应明显者不适合学习放松技术。(分离反应表现为:对过去的记忆、对身份的觉察、即刻的感觉乃至身体运动控制之间的正常的整合出现部分或完全丧失)。
3.心理辅导要点
通过交谈来减轻灾难对重点人群造成精神伤害的方法,个别或者集体进行,自愿参加。开展集体心理辅导时,应按不同的人群分组进行,如:住院轻伤员、医护人员、救援人员等。
(1)目标
在灾难及紧急事件发生后,为重点人群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同时,鉴别重点人群中因灾难受到严重心理创伤的人员,并提供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治疗的建议和信息。
(2)过程
第一,了解灾难后的心理反应。了解灾难给人带来的应激反应表现和灾难事件对自己的影响程度,也可以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估。引导重点人群说出在灾难中的感受、恐惧或经验,帮助重点人群明白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
第二,寻求社会支持网络。让重点人群确认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明确自己能够从哪里得到相应的帮助,包括家人、朋友及社区内的相关资源等。画出能为自己提供支持和帮助的网络图,尽量具体化,可以写出他们的名字,并注明每个人能给自己提供哪些具体的帮助,如情感支持、建议或信息、物质方面等等。强调让重点人群确认自己可以从外界得到帮助,有人关心他/她,可以提高重点人群的安全感。给儿童做心理辅导时,目的和活动内容相同,但形式可以更灵活,让儿童多画画、捏橡皮泥、讲故事或写字。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儿童可以只画出自己的网络,不用具体化在哪里得到相应的帮助。
第三,应对方式。帮助重点人群思考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强化个人的应对能力;思考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会带来的不良后果;鼓励重点人群有目的地选择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个人的控制感和适应能力。
讨论在灾难发生后,你都采取了哪些方法来应对灾难带给自己的反应的?如多跟亲友或熟悉的人呆在一起、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尽量保持以往的作习时间、做一些可行且对改善现状有帮助的事等,避免不好的应对(如冲动、酗酒、自伤、自杀)。注意儿童的年龄差异,形式可以更灵活,让儿童以说、画、捏橡皮泥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应对方式。鼓励儿童生活规律,多跟同伴、家人等在一起。要善于用儿童使用的语言来传递有效的信息。
附表:1.心理健康自评问卷
2.心理干预工作日志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教社政厅〔2003〕2号)、《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足教育、重在预防的原则,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以及心理危机应对方法,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待人生、悦纳自我、自爱自信、自立自强,构建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工作体系,更好地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损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领导机构与队伍建设
(一)要把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工作纳入学院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担任组长,学生处、教务处、保卫科、医务室、宿舍管理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各系(教学点)分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及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人员组成。负责组织协调全院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工作。
(二)整合学院教育资源,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聘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学习培训、业务督导和科学研究,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预警干预与时俱进、与生俱进。
(三)组织学生管理人员及学生骨干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鉴别能力和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教育的有效性。
(四)全院教职员工都负有关心、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所有教师都要关爱学生,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化解心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及心理状况,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
三、预防教育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由具有心理学本科、研究生学历(学位)的人员担任教师,对学生实行分层次培训,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引导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组织“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和“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善待人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机,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危机,哪些言行是自杀的前兆,对出现自杀预兆的同学如何进行帮助和干预。
四、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的对象
对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的预警及干预的对象予以特别关注:
(一)在心理健康普查测试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自杀倾向的学生。
(二)遭遇突然打击和受到意外刺激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1.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伤亡、父母的离异或分居、父母失业、家庭暴力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2.身体发现严重疾病(传染性的疾病如肝炎、肺结核等,费用很高又难以治愈的疾病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3.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4.感情受挫(单恋、失恋、多角恋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5.受辱、受惊吓(当众受到羞辱、受到严重惊吓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6.与他人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被多人排斥、受到歧视、被
误解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三)学习压力特别大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1.第一次出现不及格科目的优秀生;
2.需要重修多门功课的学生;
3.将试读的学生;
4.将被退学的学生;
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有严重困难的学生;
6.高分低录的学生等。
(四)性格内向、经济严重贫困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性格内向、不善交往且交不起学费的学生;需要经常向亲友借贷且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学生等。
(五)有严重心理疾病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等疾病的学生。
(六)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
(七)出现严重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新生。
(八)其他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
(九)上述多种特征并存的学生,其危险程度更大,应成为重点干预的对象:
1.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者。
2.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者。
3.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感情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等。
五、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的若干制度
(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汇报制度
1.学生班级心理委员报告制度
每个班级设立两名班级心理委员(原则上男、女各一名),班级心理委员要随时掌握全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每月填写一次《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上交所在系(教学点)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存档,发现同学有明显的心理异常情况要在做好积极关注、朋辈辅导的同时及时向所在系(教学点)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指导老师汇报。
2.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指导老师报告制度
各系(教学点)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并指定指导老师,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指
导老师要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学生心理组织、学生党团学干部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每月填写一次《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存档并上交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同时向所在系(教学点)分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汇报学生心理健康近况,发现有学生心理问题迅速恶化或新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在做好关注、辅导的同时及时将该生的情况迅速上报,并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报告。
3.医务室学生心理危机报告制度
医务室对因心理问题前来求医的学生,应有相关信息记录,而且记载清楚,并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报告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4.保卫科学生心理危机报告制度
保卫科对在校园内发现的有心理危机行为学生,应有相关信息记录,而且记载清楚,并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报告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5.宿舍管理中心学生心理危机报告制度
宿舍管理中心对在宿舍区内发现的有心理危机行为学生,应有相关信息记录,而且记载清楚,并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报告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6.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人员学生心理危机报告制度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人员在值班期间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危机隐患,应及时将相关信息报告学生处,并在48小时内以书面形式上报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二)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和排查制度
1.新生心理健康普查测试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每年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测试,根据普测结果筛选出特殊个体,并将名单反馈相关系(教学点)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指导老师,与辅导站指导老师一起对这些学生进行跟踪关注,做好适时辅导,并记入学生心理档案。
2.重点人群的排查
(1)在新生心理普查测试的半年后,对在普测中筛选出的特殊个体进行情况调查,对仍未顺利度过适应期的学生,应列入重点学生名单,并作为心理危机隐患重点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2)各系(教学点)每年(学期)对大一第一次不及格学生、大二、大三学生多门功课不及格学生、大三不能毕业学生进行跟踪排查;对经济特别困难学生进行跟踪排查;对因违纪受处分学生进行排查。排查结束后要把存在心理危机隐患的学生名单向所在系(教学点)分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汇报,并告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备案。
(三)学生心理危机评估制度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对各系(教学点)、医务室、保卫科、宿舍管理中心等报告上来的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危机风险评估,不确定或评估困难的,可邀请省内心理危机专业机构、专家进行评估。
(四)重点学生心理档案制度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建立重点学生心理档案,将全院有心理危机倾向及需要进行危机干预的学生的信息纳入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
(五)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反馈制度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及时将全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对象名单、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测试和排查结果、各系(教学点)上报的有心理危机倾向的学生的心理评估结果和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有心理危机倾向的学生名单及其心理评估结果等相关信息反馈给系。
六、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细则
(一)建立危机干预体系
1.建立支持体系。各系(教学点)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应在学生中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人际氛围。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辅导员应该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党员、学生骨干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应提供及时周到的辅导,真心诚意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各系(教学点)应动员学生家长、朋友对学生多一些关爱与支持,必要时应要求学生家长来校看护学生。
2.建立治疗体系。对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介入。对症状表现较轻者,以在校接受心理辅导咨询或到专业医疗机构接受心理治疗为主。对症状表现严重、危机程度较高者,必须立即通知其家长,必要时将其转介专业医疗机构。
3.建立阻控体系。对于学院可调控的引发学生心理危机的人、事或情境等刺激物,相关部门和系(教学点)应及时阻断,消除对学生的持续不良刺激。对于危机个体遭遇刺激后所引起的紧张性反应可能攻击的对象,相关部门和系(教学点)应采取保护或回避措施。心理咨询时如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来访,在其危机尚未解除的情况下,应不让学生离开,立即报告给学生所在系(教学点),以便尽快与其家长联系。
4.建立监护体系。对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在校期间要进行监护。
(1)心理障碍程度较轻,能在学院正常学习者,各系(教学点)应成立以学生干部为负责人及同寝室同学为主的不少于三人的学生监护小组,及时掌握该生的心理与行
为状况,并对该生进行安全监护。监护小组应及时向系(教学点)汇报该生的情况。
(2)对发生心理危机的学生,所在系(教学点)应通知学生家长立即来校,由家长护送学生回家或到医院治疗。在与学生家长作安全责任移交之前,相关系(教学点)应对该生做出24小时特别监护,必要时可由系(教学点)派专人送往专业医疗机构。对心理危机特别严重者,所在系(教学点)应立即在有监护的情况下送专业医疗机构。学生在专业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期间,所在系(教学点)应指派有关人员到医院关心学生的病情。
5.建立救助体系。学院对于突发学生自伤自毁事故,学生所在系(教学点)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应在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并由第一知晓者立即报告上级部门,并通知医务室、保卫科派人立即赶到现场,进行紧急援救。紧急情况下,相关系(教学点)和部门可先将学生紧急送医院治疗,然后再行汇报。
(二)对有严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学生的干预措施
1.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必须请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或专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或会诊,并提供书面意见。
2.评估某学生可以在学校边学习边治疗的学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及相关系应密切注意该生情况,开展跟踪咨询,及时提供心理辅导,必要时进行专家会诊。
3.评估某生回家休养并配合药物治疗有利于其心理康复的学生,相关系须派专人,确保其人身安全后,通知学生家长将其带回家休养治疗。
4.评估住院治疗有利于其心理康复的学生,系须及时通知该生家长将其送至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治疗。
(三)对有自杀意念学生的干预措施
1.立即将该生转移到安全环境,并成立监护小组对该生实施24小时全程监护,确保该生人身安全,同时通知家长到校。
2.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安排专家对该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或会诊,并提供书面意见。
3.评估为住院治疗有利于其心理康复的学生,系应立即通知家长将该生送至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治疗。
4.评估为回家休养治疗有利于其心理康复的学生,系应立即通知家长将该生带回家休养治疗。
(四)对实施自杀行为学生的干预措施
1.对刚实施自杀行为的学生,要立即送到最近的医疗机构实施紧急救治。
2.及时保护、勘察、处理现场,防止事态扩散和对其他学生的不良刺激,并配合、协调有关部门对事件调查取证。
3.对于自杀未遂的学生,经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组织专家评估,如住院治疗有利于其心理康复,通知家长将该生送至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治疗;如回家休养治疗有利于其心理康复,在其病情稳定后由家长将其带回家休养治疗。
4.对于因有强烈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休学而复学的学生,各系(教学点)应对他们给予特别关心,应安排班级心理委员、班级学生干部、室友对其密切帮护,制定可能发生危机的防备预案。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应对他们保持密切的关注,对其进行定期跟踪辅导。
5.正确应对新闻媒体,凡涉及学生情况的采访,除学院对外宣传部门,任何其他部门及人员无权单独处理,以防止不恰当报道引发负面影响。
(五)对有伤害其他人意念或行为学生的干预措施
1.对有伤害他人意念或正在实施伤害他人行为的学生,由保卫科负责、学生处配合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双方当事人安全。
2.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应组织相关专家对该生精神状态进行心理评估或会诊并提供书面意见,学院根据评估意见进行后续处理。
(六)愈后鉴定及跟踪干预制度
1.学生因心理问题住院治疗或休学再申请复学时,应向学院提供病例、治疗证明、医嘱以及专业医疗机构的病愈证明,经学院所在地专业医疗机构评估确已康复后可办理复学手续。
2.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后复学时,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应对其定期进行心理访谈,了解其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所在系(教学点)应保持继续关注,同时做好相关记载。
3.对于有自杀未遂史的复学学生(有自杀未遂史的人属于自杀高危人群),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应组织专家进行定期心理访谈及风险评估,密切联系所在系(教学点)对其进行监护,及时了解其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确保该生人身安全。
(七)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的注意事项
1.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及系(教学点)在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工作时,应坚持保密原则,维护学生权益,不得随意透露学生的相关信息,并尽可能在自然的环境中实施干预,避免人为制造特殊的环境给被干预学生造成新的心理负担,激发或加重其心理问题。
2.对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自制力不完全的学生,不得在学生宿舍里实行监护,避免监护不当造成危害,以确保该生及其他学生的安全。
3.相关系(教学点)与学生家长联系过程中,应注意方式方法,做好记载,妥善保存。
4.干预措施中涉及到学生需要休学接受治疗的,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办理。
七、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学生处负责解释。
附件:1.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
2.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系(教学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
附件1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
班级:
填写人:
填写日期:
年
月
日
班级人数:
是否向辅导整体心理状况
异常学生的基本情况
严重程度
员汇报
采取措施
效果
有心理异常正常(人)
学号
姓名
主要表现
严重
轻微
是
学生(人)
否
备注
注:此表一式两份,由各班级心理委员填写,每个月的25日上交系(教学点)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注意保管、保密。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制表
附件2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系(教学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
系(教学点):
填写人:
填写日期:
年
月
日
系(教学点)人数:
是否向辅整体心理状况
异常学生的基本情况
严重程度
导员汇报
采取措施
效果
有心理异常正常(人)
学号
姓名
主要表现
严重
轻微
是
学生(人)
否
备注
注:此表一式两份,由辅导站指导老师填写,每个月的28日上交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注意保管、保密。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制
篇三: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模板
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方案
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方案(精选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方案(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方案(精选6篇)1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在学校的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形成中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主动发展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在教育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二)基本原则
我校在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为了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全面性原则。面对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差异性原则。关注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和发展相结合。
5、保密性原则。对求助学生的所有资料和信息决不应作为社交闲谈的话题,要进行保密。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适应21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理、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学会学习,学会交流,适应升学择业、生活、社会等。主要内容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抵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及活动计划
(一)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定期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做报告,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意识,建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机制,今年暑期重点举办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逐步形成在校长领导下,分管干部负责,以专、兼职
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同时学校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
1)开展学习辅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主题班会、学法指导月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端正学习的动机,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无助状态,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效率。
2)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乐学会学
在课堂中,教师努力创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轻松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让兴趣引导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健康愉快的情绪得以保持,自主性得到发展,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3)利用教材与课堂,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教材的编写和制定都蕴含着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教师要充分地有意识地运用教材本身的魅力作用,有机地运用它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2、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每学期进行1-2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由心理专家主讲,在全校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每学期分年级进行1-2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促进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3、开设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的辅导。由心理咨询师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定期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学生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
4、建立测试档案:对新生入学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了解我校
学生心理问题,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建立测试档案,有利于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5、建立了心理健康email和热线电话,以最快的时间答复,以便那些不愿和辅导教师见面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话和悄悄话信箱、email寻求帮助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但是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单纯地重视孩子的需求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今年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在校报开设家长心理健康教育专栏。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亲子活动等提高家长教子的能力。
(四)创设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
为了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得以正常发展,在学校日常工作中,重视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宽松的心理环境。学校注重校容校貌的建设,使学校环境实现绿化、美化、净化。继续健全、完善心理辅导室,配备设施,添置适合学生阅读的心理书籍,使心理辅导室漂亮、温馨。校橱窗设心理健康园地“心理健康园地”,通过校广播、电视、书刊、网络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时时刻刻接受着健康的熏陶,学校心理环境谐和、真诚、奋进,孕育了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氛围。
五、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安排
一月:召开心理研讨会
二月:各班设心理委员
召开心理委员培训班
三月:制定学年心理键康教育学年计划
召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
四月:学生心理调查
五月:心理咨询室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六月:xx老师上心理健康教育课
七月: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八月:心理健康教育社团活动
九月:xx老师上心理健康教育课
十月:聘请专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十一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十二月:心理健康教育年终
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方案(精选6篇)2当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小学生年龄小,学习、生活上碰到的困惑,有时无法自行解决,长期如此会产生心理上的障碍。此时确实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帮助,我们学校心理咨询室正是为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服务的,为了使心理辅导进一步得到普及并更好地为学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服务,特制订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德育计划为指导,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努力创造条件辅助和激励学生向更高的心理健康境界发展,达到“助人自助”的教育效果。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工作,让更多的学生知道并了解心理辅导工作。
2、密切与班主任的联系,更好地与德育工作相辅相承。
3、认真细致地做好疏导工作,力求个案上有所突破。
三、具体工作安排
1、心理辅导的方法、途径:心理咨询室“心灵的港湾”,各班级心理教育课,学校橱窗,各班级黑板报,“开心由此”电话,“悄悄话”信箱,红领巾广播“心灵之声”栏目等。
2、校辅导站地点:
浴宇楼四楼东首“心灵的港湾”。(电话:83229875)
3、辅导站定期开放时间:每星期五5:00—6:00(其它时间的咨询辅导由学生另行预约)。
4、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各级文件,有关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方法等,使每一个教师首先每天保持一颗健康的心理面对学生。
5、除建立“心灵的港湾”,定时开放外,每位班主任每人一本记
载本,随时辅导记载,为一些难为情和不愿进心理咨询室喜欢和班主任老师交谈的同学服务。
6、班主任做好平时日常教学中的学生心理辅导,辅导站老师要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各班可利用班队活动、心理健康课深入浅出地辅导学生心理健康,从学生身边的事展开。还可与家长联合起来,积极了解学生的性格、能力、习惯等。
7、利用黑板报、红领巾广播、国旗下讲话等宣传一些心理常识,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氛围。本学期安排出两期心理健康教育黑板报,向全校宣传一些心理保健知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8、完善学校心理管理机制,紧密团结在以刘玮校长为中心的心理教育组,明确各项分工,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研讨各类案例。
9、更好的开展家校联系,开展家校联系卡,举办家校学生心理座谈会,共同探讨心理现状及各类应对措施……
10、对班级咨询员进行选拔、考核、辅导,再各班级由同学推选出两名学生咨询员。要求:心理素质良好,乐于奉献,热爱集体,关心同学,能够得到同学们的信任,最重要的是要求能够保守秘密。在选出后,对咨询员进行教育,严格遵守咨询处的纪律,明确工作目的。然后开展简单的咨询指导辅导。如果,时间场地不允许组织集体学习,咨询处讲准备学习材料分发给个人进行自学。
11、对广大同学进行心理调查,建立心理档案。
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以心理测量表的形式对同学进行心理调查。主要对以下四方面作为重点:
(1)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否符合相应的心理年龄特征。
(2)能否坚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有无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否与社会协调一致。
(4)有没有完整的人格。这些只是心理健康的一部分,因为考虑到个人差异及工作量的问题,仅以此作为参考依据建立每个同学的心理档案。
12、对个别群体给予帮助,关心。通过心理档案注意存在心理问
题或心理障碍的同学。对他们投入更多的帮助。对于小学阶段的关键点,如:新生入学适应,六年级学生即将离校升入初中都要更多加心理指导,跟踪指导等。
13、建立多种联系方式,随时随地为需要帮助的孩子,尤其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他们尤其敏感自己的隐私,很多初次咨询的孩子对老师还缺乏心理信任,所以开设这样的一个平台可以很好的帮助他们。广大同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咨询,具体方式如下:
(1)
面对面咨询
咨询者可以与指导教师同学当面沟通;
(2)
电话咨询
指导教师和班级咨询员联系方式祥见附表;
(3)
信件咨询
咨询者可将自己的问题以信件形式投递到指定信箱;
(4)
电子邮件同学也可以通过e-mail咨询问题。
我校咨询处虽然没有专业人员,但是我们将以最大的工作热情,无私的奉献精神竭诚为同学们服务。
具体工作时间安排:
九月份
1、学生(心理健康保健员、心理信息员)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工作。
2、本学期成绩两门以上不及格学生座谈会
3、召开特殊学生会议,并进行个别心理咨询。
4、网站建设工作,咨询工作开始
5、开设“心灵之声”广播。
6、出好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
十月份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
2、专业指导老师和辅导员老师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3、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庭心理指导”的有关内容。
4、指导心理健康保健员在班中开展“开心果”谈心角活动。
十一月份
1、各种文档资料的建设。
2、5·25小学生心理健康日—现场咨询,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散发活动。
十二月份
1、常规工作。
2、召开六年级部分学生座谈会,并进行毕业前夕个别心理咨询。
3、举办青春期心理卫生讲座(五、六年级部分女生)
4、考前学生心理分析,5、学期工作总结。
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方案(精选6篇)3一、充分认识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科学研究表明,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应该说,我校学生具有众多的优良个性品质,同时也确实存在一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高的问题,个别人的心理问题甚或比较严重。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独生子女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毋庸置疑地已然成为一个需要普遍重视的问题。
二、基本方略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而提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它是与学校心理辅导、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及心理咨询等多门学科相融合的、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的教育活动。因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务必遵循科学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
1.目标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解为: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
等。除此,还应包括与之相关的心理测验、咨询辅导、课程安排、活动训练等各项工作。
2.现实性原则。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实际的教育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校本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发展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自然应面向全体、注重发展,选择具有普通意义和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从而有效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促进的功能。
4.差异性原则。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保证学校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应该进行分类指导。
5.活动性原则。根据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应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话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想像、辩论、演讲、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三、主要任务
1、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时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期。因此,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还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3、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要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具体包括:
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疑心症、神经性强迫症、癔病等。
4、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师根据各科教学的特点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和情感,激励学习动机,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除了运用相关课堂教育内容进行教育外,更重要地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辅导。
5、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学生心理安全的基础。挖掘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提供心理自由环境。
6、重视教学情况反馈,运用不同形式进行心理疏导。
7、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心理教育的沟通渠道,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四、具体措施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特设专管网络。每学年开始即全面布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期中检查,每期末考核,一学年一次全面总结。
2、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培训,培养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努力建立一支能够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藉以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全面研究和实验。
培训办法:集中短训(每学期开学前一周)与自学提高(每月不少于1篇学习札记与量化考核及其待遇挂钩)相结合。
3、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核心是转变全体教师的教育观念,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指导。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攻“心”的艺术。攻“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具体的“施工”中,教师要把系统的教育工程划分为一个个子系统,使之成为日常性的心理启迪与心灵塑造工作,犹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棵棵树木连成密林,育人的长期功效在点滴的培养中完成。
5、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指导。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与其它教育方法相通相联之外,也有独立操作的方法:心理指导法、心理训练法、心理激励法、心理控制法、心灵陶冶法、面谈咨询法、电话咨询法、反马太效应法……
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方案(精选6篇)4一、指导思想
我校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服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全的理念。根据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要求为指导。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地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具体做法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我校心理咨询教师一名,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心理健康教育战线,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1)心理课辅导。本学期由心理健康教师不定期为各年级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同时,各班在班内进行心理健康主题的班队会。
(2)心理咨询室。开设“知心小屋”,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
(3)以“点”带“面”,利用学校宣传阵地在学生中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4)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5)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简单有效方法
A、学会放松。
B、与人谈心。
C、学习写日记或周记。
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1、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明确本学期工作思路。
2、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工作(摸底排查,建立心理健康问题学生档案)。
3、组织班主任学习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方法等。
4、做好校刊知心信箱的编辑工作。
5、利用家长学校向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6、对学生进行常规心理健康测查。
7、进行“今年我要压岁言”活动动员。
8、心理健康教育学期工作总结。
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方案(精选6篇)5一、指导思想
1、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
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访谈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配合班主任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渗入课堂,注重活动体验和心灵感悟,追求“教学无痕”的最高意境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工作目标
继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为方针,以“发展学生个性特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目标,构建“心理访谈室为主体、班级为主导、优化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为手段”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学习心理。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思维训练、潜能开发、心理调适、对学习环境的适应等,使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建立对他人积极的情感反应,适应各种人际环境,教给学生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等。主要教给学生正确处理好师生、生生及亲子关系等。
(三)自我调适。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帮助其树立信心,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感。要让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
(四)青春期心理。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特征、卫生常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异性交往,培养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等。
(五)生活和社会适应。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的能力,提高抗挫折的心态和能力,在各种意外环境下学生能够自我保护。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增强对预期生活方式或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开展多种多样心理教育途径和方法
(一)心理健康教育
这项教育工作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心理健康活动课。包括心理训练、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偏重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具体内容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等内容。(根据学校情况针对性开展)2、专题讲座形式。由心理专家主讲,在全校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每学期分年级进行1-2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促进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目的在于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二)心理访谈
心理访谈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进行的心理访谈、心理训练活动,它面向少数学生,立足于矫治。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值班制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立足本校实际,心理咨询室全天对外开放,通过电话、面谈、书信等方式接待来访学生。
1、个别访谈。邀约到心理咨询室有针对性访谈,它着眼于少数问题学生、侧重运用行为矫治和心理治疗方法达到辅导疏通心结的作用。个别访谈的程序包括学生自诉、诊断分析、调适矫治和效果反馈四个环节。
2、电话访谈。开通心理访谈热线,利用通话方式给予学生劝慰和指导。由于通话具有隐秘性,访谈的学生基本上都能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
3、书信访谈。设立“申老师信箱”,其优点在于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可随时通过信件诉说自己的苦恼或愿望。那些不善言辞,或较为拘谨的学生常常选择这种形式。
(三)特色活动
1、在教室一角设立“美丽心灵”专栏,传播趣味心理知识,提高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同时制作心理报刊,每月一期,利用学校宣传栏,张贴海报及报刊普及心理知识。
2、举行心理手抄报或者黑板报评比、心理漫画大赛、心灵故事征集、心理剧的创作与表演、心理测试、心理趣味拓展、心理电影播放等活动,娱乐学生身心,增强对心理教育的接受度。
3、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学生的身体健康、饮食健康,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4、心理阅览室,在心理咨询室陈列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和心理老师沟通交流。
四、具体工作安排
以上是本学期心理访谈室制定的本学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计划,疏漏和不合理之处,届时将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领导老师的指导不断完善,使计划得到有效的落实。一切为了孩子,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会愈办愈好,更上一台阶。
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方案(精选6篇)6一、指导思想
健康教育是通过心理卫生的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及处理心理问题的辅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促进学生价格健全发展的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在小学开展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具体措施
1、重视宣传教育,突出健康教育特色。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心理小抄报等途径和阵地,做好健康教育宣传。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让师生们共同关注自己的健康,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健康教育工作去。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关注教师的健康。
加强对全体老师进行理健康知识普及培训,重点加强班主任兼健康教师的知识培训,使每个教师都熟悉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常见心理问题的疏导策略,具备一定的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辅导技巧,并以自己健康、良好的心理特质去影响学生。要在每个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健康教育。
3、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有机渗透。
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阵地。通过坚持经常的、形式灵活多样的校本研训活动,使绝大多数任课教师达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共识。在备课时,要着力挖掘“心育”的因素;在课堂上,适时渗透“心育”的内容;在方法上,积极采用激励性评价机制,竭力帮助学生达成或接近“心育”的目标。从而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成功感、喜悦感,不断增强学习欲望和学习信心。
4、争取家长支持,实现家校互动。
把健康教育向家庭延伸,引领家长学习健康知识。健康知识是家长学校的一个主要内容。每学期对各年级分别举办一次家长心理讲座或家长心理沙龙,对家长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学校的健康指导中心对家长开放。心理老师接受家长电话咨询。指导家长改变了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走出家庭教育误区,达到配合学校开展心理教育的目的,使学校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达到了最大的合力,成功地培养孩子。
5、关注特殊学生,开展个别咨询。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独生子女增加,学生中有心理不健康倾向的学生越来越多,而社会诱发心理疾病的因素也不断增加,所以学校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十分必要。学校准备进行三层过渡:一是由班主任发现、关注一些心理异常的同学,二是由学生或科任老师发现一些心理异常学生,三是到心理咨询室去咨询的同学,在交谈中进一步确认和筛选个别心理异常者,对此多关注,多探讨。
6、促进德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
德育与心理咨询是即有联系又有区别,但二者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具有互补功能的真正有效的德育与心育是在二者间的紧密结合中进行的,二者结合得越融洽,其效果愈佳。
7、建立评价体系,做到及时反馈。
学校健康教育评价工作通过建立学生自我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学校评价体系、社会家长评价体系“四级”进行,以促进我校在建立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过程中能够完善机制,从反馈中得到经验,达到预期目标。
三、组织领导
成立校长任组长,班主任任成员的领导小组,全程研究推进创建工作。
下载文档
润稿
写作咨询
推荐访问: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模板 干预 危机 模板
上一篇:省级示范食堂标准4篇
下一篇:意识形态督查情况通报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