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8篇
篇一: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经验撷英河北邯郸: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艮政局近年来,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民政局坚持“夯基、筑
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充分发挥组织、宣传、政法等牵头部门作用,协调联动,引导乡镇(街道)、农
村(社区)全面加强党组织领导的政治、自治、法治、德
梁、通络、扩容”并联发力,积极探索有效管用的基层社
会治理新举措,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实施“四大工程”,夯实社会治理的“红色根基”。
治、智治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有力筑牢了基层社会
治理的“四梁八柱”。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之基,是党带领群众全面贯彻落实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战斗堡垒。丛台区大力实施基层党
建攻坚行动、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推动“党员干部
推行“三长联动”,打通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在所有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形成582个一级网格,实行小
能力素质提升、百星示范创建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
提升、’两新’党建优化提升”四大工程落地落实。先
后10余次组织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基层
党建工作人员赴厦门、杭州等地学习,线
区院长、楼栋长、单元长“三长联动机制”,由“三长”
协助社区干部落实文明城市创建、业委会运转、小区网
格化常态化管理服务等任务,充分发挥好民情
收集员、政策宣传员、平安巡逻员、社
上线下举办党务知识、基层治理创新
等专题培训班80余期,培训3000余
区管理员、矛盾协调员、综合服务员
“六大员”作用,让“热心人”管
“众人事”,解决好联系服务社区
群众“最后一厘米”问题。“三长
人(次),对符合条件社区党组织
书记全部纳入事业编。投入近亿元
资金,对一批“老旧小”的社区党
建阵地进行扩容提升改造,114个社
联动”机制推行以来,仅联西街道
就有835名“三长”上岗,先后化
区党建阵地全部达到500平方米以上
解邻里纠纷89起,解决群众反映各
类问题216个,做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有效打通社区治理的标准,超1000平方米达到23个,先后高
标准创建了
150个基层党建示范点,进一步
夯实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红色根基”。“神经末梢”。坚持“百花齐放”,扩容社会治理的“活力细胞”。
先后围绕志愿服务、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纠纷调解等社会
治理领域,打造“社区+慈善”
“社区+公益”
“社区+文
推进“六个覆盖”,筑牢社会治理的“四梁八柱”。
在农村全面推行以“民主议事协商、强村富民产业、便民
利民服务、矛盾排查化解、生态环境宜居、村艮素质提
升”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治理“六个全覆盖”,在城市社区
化”以及“社区+教育”在内的“社区+”新模式,总结培
重点推行以“区域党建平台、智慧党建、志愿服务、红色
物业、业主委员会、服务功能提升”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治
树出青年楼社区“爱心窗帘”、柳南社区“六字工作法”、永胜里社区“红帽一刻钟”、煤炭设计院社区“爱心+服务
模式”、东门外社区“爱心存折”、星城国际社区“彩虹
理“六个全覆盖”。同时,坚持从村(居)民最关心、最
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广集民意、汇聚民智,立
足实际、规范有效、依法依规,扎实推进村规民约、居民
公约的制定修订和落实,全区114个社区、72个村全部建立
了务实管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实现了
“一村一约、一
志愿服务队”、三公司社区“360°幸福生活圈”、蔚庄社区
“飴背奖”、和平北社区“民调八角桌”、地质局社区“南
北一家亲”、常兴里社区“常来常往”、窦庄社区“邻里
节”等一批可学可看可借鉴的基层社会治理鲜活经验和先进
约一特色”,有效提升了基层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
典型,较好地发挥了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带动作用。■2020.24中国民政
59
篇二: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新时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路径探析
摘要:新时期,基层社会矛盾频繁,对党和政府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为了适应新时代更高的治理需求,社会治理智能应运而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责任、社会协调、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如今,智能化已成为构建新的社会治理模式的重要手段。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要求各级政府充分把握数字化、信息化及其运行发展规律,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准确分析各种社会矛盾及其发展趋势,使社会管理和服务更加准确、精细。
关键词: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路径探析
1智能化成为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的有效手段
1.1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1.1.1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基层治理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法律诉讼、征地拆迁、环境污染、治安稳定维护、村庄管理、留守家庭等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相比之下,基层的公共服务水平、配套设施和人员配备不能有效满足基层群众的利益,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1.1.2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是系统的、相互联系的、复杂的,影响着整个社会。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中国目前的体制而言,社会治理由综合管理体系负责。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职能重叠、整合力弱化
的问题,影响了社会治理的力度和有效性。以执法为例,城管外多部门交叉执法难以形成有效的治理协同,甚至在一些地区,多主体管理的技术要求与客观要求之间存在各种矛盾,形成治理“灰色地带”。此外,基层社会治理的利益调节机制、诉求表达机制、冲突调解机制、权利保障机制和应急机制不完善,难以有效协调各种利益,解决各种矛盾;通过智能化建设,可以为解决社会治理层面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1.2新媒体为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是在数字网络技术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媒体形式,如微博、微信、QQ、微视频(Tiktok、Kwai)、数字电视、数字报纸等。新媒体借助网络数据改变了传统媒体“一对一”的传播模式。“每个人对每个人”可以更快地传播信息,扩大覆盖面,加强互动,降低沟通成本,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种数字技术,新媒体本身并不具备改变社会的能力,而是社会变革的一部分。新媒体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讨论,方便人们的社会生活,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很多便利。
智能化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要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必须依托“互联网+”和数字媒体技术,开发和构建智慧基层社会治理的“大脑”和“集成”系统,全面准确地控制服务需求、冲突调解、法律援助,通过准确的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处理事务和其他问题。一是充分利用新媒体数字技术创新治理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构建政府服务平台,使新政府媒体真正成为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成为新媒体时代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重要渠道。二是充分利用“新媒体+智能+治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充分发挥新媒体始终在线、无处不在的优势,利用智能平台收集基础数据,实时捕捉动态数据,及时反馈居民需求,从而进一步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治理平台,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服务。
2新时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2.1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基层党建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创造性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治理模式。如浙江金华的“红网”模式,将传统的电网管理与基层党建有机结合,在社区现有电网管理的基础上,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纳入“电网”管理,确保“每个电网都有党组织,每个党员都在电网”,定期开展民生服务、冲突调解、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形成“小电网推进大党建”的工作格局。在2019冠状病毒疾病防控中,党的基层组织以社区为依托,通过网格化管理和拉网调查,构筑了疫情联合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发挥了强大的堡垒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干部带动党员,党员带动群众,把党建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如焦作市山阳区在实践中探索了“360党群工作法”。通过问、议、决、办、揭、评的“六步讨论”过程,党和群众构建了完整的社区治理体系,形成了党和群众的同心圆,开辟了党的建设领导群众建设、提高社区治理体系和能力的新路,它已成为党和国家贯彻各项政策措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2.2以自治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主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开展群众自治、自助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注重社区居民参与能力建设,全面提高社区治理水平。通过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把基层社会治理的权力交给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广泛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构建多元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高效协作、共建共享,确保人民群众参与治理过程、评价治理成果、共享治理成果,有效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化解不断升级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例如,四川省成都市率先尝试整合基层社会治理的职能。2017年,中共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与治理委员会成立,解决了过去基层社会治理职能多、部门分散的问题,明确了权责,明确了职责界限,明确列出社区党组织、政府、居民等自治组织的职责清单,更加合理地配置人力、物力等资源,充分发挥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性。要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大治理格局,首先要发挥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党的十九大将政府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角色从过去的“政府主导”重新定位为“政府负责”“多元共治”。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具有信息优势。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
式,充分利用新技术整合基层社会治理资源,以开放机制吸纳社会力量,打破部门间和基层社会治理参与者之间信息孤岛的格局,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二是创新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强化服务型政府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准确性,不断创新和完善工作方法、制度要求和工作机制,为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便利条件。特别是要疏通个人诉求和利益保护渠道,进一步拓宽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途径,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率。第三,要重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专业化、规范化方面的优势。通过志愿工作及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充分吸收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卫生、就业、体育、养老、应急、社区服务等方面,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例如,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政府通过招标采购专业法律服务,在解决社会矛盾中更多更好地运用法律思维和法律方法,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社会力量的参与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的专业化水平,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降低社会风险,提高治理效率。
结束语
要充分发挥科技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首先要打破信息壁垒,连接数据渠道,整合数据资源。探索建立大型基层社会治理数据库,促进社会治理数据跨领域、跨部门、跨业务共享,实现网络畅通、平台互联、数据整合。二是拓展应用场景,创新服务载体,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加强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将数据分析结果作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打造在线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事项“一网通”,实现“多数据、少人跑腿”。最后,扩大科技赋能的覆盖面和受益群体,使基层群众真正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便利。
参考文献
[1]新媒体时代下的基层社会治理策略[J].刘碧莹.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01)
[2]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路径——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J].吴庆阳,唐志勇.
当代经济.2021(12)
[3]多元如何共治: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现实图景——基于东莞市横沥镇的考察[J].文宏,林仁镇.
理论探讨.2022(01)
篇三: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与路径
钱国旗
摘要: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社会治理是执政党不可或缺的社会职能,这就决定着党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和引领作用。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进行了创造性探索,初步形成了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模式。但也要看到,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仍然面临着理念、体制、能力等方面的制约。必须汲取基层探索的实践经验,坚持走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关键,以制度为保障,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到各领域全过程的新路子。
关键词: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探索;路径
1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
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推进需要党的引领,还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基层党建工作只有扎根人民群众,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前提下满足人民群众实际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更新完善党建工作内容。另一方面,改革和创新也是基层党组织长期追求的目标,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能完全覆盖多样的实际工作需求,基层党建工作需要的是深入民心、满足民需,不能出现形式主义、表面主义,对党扎根群众、服务群众具有实质的引导及推动作用。党的建设是我们抓好各项工作的根本。
2当前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困境
当前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正处于实践期、探索期,尤其体现在基层治理层面,在社会治理向基层下移这一政策引导下,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不可避免遇到各种问题。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不能有效融合。目前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不能有效融合问题是当期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现实问题,部分基层党组织对自身定位认识不够,存在党建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脱节问题。并且部分基层党组织与社会治理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二者不易融合,在目前复杂的社会问题形势下,无法满足引导社会治理创新的需求,一部分基层党组织建设“形式化”,往往重视扩大党员数量、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的组织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和基层社会治理有效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主体良性互动不足。各级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未能形成良性互动,这些主体的运行机制的区别,影响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效果。另外,党组织和政府往往掌握了绝大部分公共资源,所以就导致了“强政府”的局面,基层社会治理中过分依赖党组织和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组织和公众往往也对党组织和政府有过多的依赖。这样各治理主体之间缺乏协调沟通的治理机制,各种治理能力就办法实现整合,这样各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不足。最终也导致了基层治理水平不高。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治理结构不平衡。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渠道单一。由于受基层党建自身制度的制约,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渠道单一,这里党建引领的渠道单一主要表现在专职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人员很少,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兼职,另外,这些数量不多的基层党建人员也往往采用较传统的方式,而往往忽略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更多更先进的方式可以采用,还是用传统的渠道去探索社会治理创新。
3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
(1)突出党建引领,提升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能力党的领导是社会治理的根本保证。基层党组织是实现党对基层社会领导的直接承担者。强化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促使他们正确认识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准
确把握引领的含义,在将党的领导落实到社会治理全过程中担负好引领的职责,做到既不“包揽代办”也不“放任自流”。要全面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大“两新”组织党组织的组建力度,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确保党的基层组织有形有效覆盖。优化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增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吸引力,选优配强带头人。推进党员队伍质量整体提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社会治理主题教育培训,使基层党组织深刻把握社会形态、组织形式、群众诉求的变化。
(2)坚持共建共享,激发多元主体社会治理积极性社会良性运转,事关党的执政根基,事关国家和谐稳定,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坚持共建共享,切实提高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落实社会治理的政府职责。推动政府更新观念,简政放权,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切实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促使政府创新公共服务方式,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等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形成政府主导下多元参与的共同治理格局。大力培育生命力强的“草根”社会组织,优化社会组织经费来源,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让人们认识到参与社会治理既是一种权利也是沉甸甸的责任。强化公众听证在社会公共决策中的作用,引导人们积极参与有关切身利益的治理活动。
(3)着力实践创新,拓展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渠道坚持把创新作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关键,从各地探索中汲取养分,通过实践创新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新变化、满足社会治理新要求。创新社会治理党建平台,拓展区域化基层党建,推进商圈市场、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农业合作社、网络媒体等的党建覆盖。紧跟大数据时代步伐,全力打造“智慧党建”,切实提高基层党建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创新“互联网+社会治理”方式,积极开发社会治理移动客户端,利用信息化手段和数字技术,运用微博、微信、社区论坛、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根据社会结构变动和社会阶层变化创新治理体制。开展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鼓励试点地区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进行大胆探索,使党组织、政府、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在社会治理活动中各得其所、协力并进。
(4)完善运行机制,提升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有效性高效的运行机制,有助于推动社会治理取得良好效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探索建立“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治理决策和宣传引领机制。建立以党组织为主导的联合会议制度,在制定社会治理政策时充分征求多元主体的意见,综合考虑不同主体的利益和要求,使最大多数主体积极行动起来落实党组织的治理主张。社会治理必须从人民群众关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要探索建立群众诉求收集和反馈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使不同群体的诉求都有充分表达的空间,并得到及时合理的解决。建立主体多元、层级科学的社会治理责任体系,构建切合实际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社会治理落实落细到治安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社会稳定维护、安全生产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具体工作中,有效筑起社会安定有序的防线。
4总结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背景下,基层党建工作更应当稳中求进。这样的要求给每一位党务工作者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同时,也带了全新的思考。在这样反复的思考、探索、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基础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激发党建活力,始终做到与党中央同心共向,与时代要求同步共进,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与人
民群众同拍共鸣,凝聚党心民心,推陈出新,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孙涛.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路径探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6(04):27-34.[2]宁小倩.黔江区探索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三大新路径[J].当代党员,2018(16):38-40.
姓名:钱国旗(1971.12.7);性别:女;籍贯:四川;民簇:汉;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党建和精神文;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富顺县供电分公司.
篇四: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党建引领
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增强,并通过各种载体和多种形式进一步完善了各领域的基层党建工作,而在基层党建工作的引领下,基层各项经济社会事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成果上来看,基层党建工作的完善不仅仅推动了基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决心,而且还不断强化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凝聚力。新的历史条件下,基层党建工作显现得更加重要和突出,因此,必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及时化解基层党建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通过不断的创新,使基层党建工作更好地为基层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服务。
关键词:基层;党建;路径
引言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改革创新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推动力,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党建工作才能被赋予新的活力,才能够适应我国各项经济社会事务发展的需要。作为基层各项工作的中心和重心,基层党建工作引领着基层其他工作的发展方向,对基层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1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
1.1有利于保障农村工作的政治方向
乡村振兴战略中包括产业、生态等方面,由于其所处的社会各领域都存在着一些困难和复杂的问题,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不能真正发挥其领导力,就必然使这个地区的发展战略目标难以达到。而在农村,由于其自身的综合实力等诸多因素,使得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较好的组织和协同作用。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制定的目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把更多的农村经济社会组织联系起来,加强基层党组织巩固基层政权和基层政权。
1.2有利于整合利用各项产业资源
现阶段,乡村资源存在明显的匮乏与分散特点,这十分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与落实。而基层党建则具备对农村资源一定的整合能力,能够合理地运用农村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进一步夯实农村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组织力与号召力等优势,能够将更多乡村创业领头人队伍真正培育成为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队伍,基于人力资源这一角度出发,能够有效推动乡村产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总的来说,借助于加强农村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能够有效促进农村各种资源的丰富和盘活。
2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工作不够重视
从目前来看,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于党建工作不够重视。首先,由于经济对于基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所以在基层,促进经济发展仍然是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点,而对于党建工作则显现的重视不够,虽然对于党建工作,各级政府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际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基层党组织在一部分党建工作的具体执行上还存在着缺陷。尤其是在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一岗两责”等概念理解方面,思想认识较为薄弱,由此导致了一部分党建工作不能很好地得到贯彻落实。其次,一部分基层工作的同志认为党建工作枯燥无味,因此党建工作对于他们而言吸引力不够,对于具体党建工作的执行不够积极主动,并且还存在着党建工作抓得不够紧,组织不得力等问题。最后,我国基层党组织有一部分只是以一种形式而存在的,组织内很少开展单独的活动,并且党组织如何开展活动、开展什么样的活动,都容易受到行政行为的干预,尤其是一些党支部,不仅仅活动少而且活动的自主性也不够。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建教育活动不足
教育活动是提升党员各项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组织生活制度中,要求党组织将教育活动作为一项提升党员素质的重要任务进行对待。但是在基层,虽然组织生活制度中,已经将教育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规定,但由于学习的氛围不
好,一部分的教育活动基本上流于形式。同时,除了集中学习之外,部分基层党员很少进行单独的学习,而由于基层工作的重点主要倾斜于经济建设,集中学习的次数比较少,这些情况的存在最终导致部分基层党员由于教育活动不足,从而使他们缺少与工作要求相对应的理论水平与能力。
3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路径
3.1提高经济质量,健全党员活动机制
经济发展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乡村经济发展存在的差异性,这是因为部分乡村缺乏自主的集体资产或集体企业,收入来源较少。经济发展充满活力,才能保障民生发展,故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资金投入,有了资金投入,便能有效地保障集体经济的质量。一是要促进农村地区集体经济质量与效益提高的融合,才能解决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入不敷出,从而在资金上能够支持本村全方位的发展。二是大力实施“下乡”工程,鼓励发展较好的行业龙头企业和良性资本走进乡村,以此来激发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竞相迸发。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整合特有的资源优势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统筹一、二、三产业,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适销对路的农副产品,吸引企业与资本的进驻。同时,为了降低生产销售风险,还要加强对村干部相关知识技能培训,打造一支懂现代农业技术与管理的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兴旺发达的产业是村集体经济源源不断发展的物质动力和乡村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而基层党组织更是要认识到产业兴旺对于解决当前农村问题基础性、根源性的重要意义。三是加快构建农村地区的物流网络及互联网建设,通过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新型方式,发展城乡共享、深度体验、健康养生等新模式,以此为翘板,撬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在力量,确保城市的资本、消费者“流得进去”,也能确保优质的农副产品“流得出去”。
3.2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肌体和细胞,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神经末梢,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要想顺利展开政治建设,只有在思想教育上重视对党员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才能促使党员发挥表
率作用,有效防范精神懈怠的危险。为防止党组织发展偏离方向,首先,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用理论武装自己,用理论塑造农村党员的理想信念。党的主张集中反映了党的意志和人民的诉求,是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实现民族复兴和乡村振兴应该高擎的旗帜方向。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基层党员关于党的理论的教育力度,在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主张的集中表现,故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三会一课”和党员培训的主要内容。其次,为了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相融合,还要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其重要理论当作必修课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让党员们学习,使其切身领悟马克思主义对推进实践活动的魅力,补齐理论短板,筑牢思想防线。让党员干部自觉将自己的政治觉悟融入党的农村发展中,带领农民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结束语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为真正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必须做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这样才能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这个目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光升.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探析[J].农家参谋,2022(5):28-30.
[2]李静.农村基层党建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J].商业文化,2022(3):32-33.
[3]吴彩虹.合浦县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路径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23):247-250.
[4]申战.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21):245-247.
篇五: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履职亮点[NüZhiLiangDian]积极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从汊湖“三退”工作实践看基层协商民主□曾耀华汪双政协协商是我国独有的协商民主形式。在我国,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优势和作用,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创新实践是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的一大重要突破口,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的创新探索。汉川市汈汊湖退垸(田、渔)还湖(以下简称“三退”)的基层协商民主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湖养殖场7个行政村、9个国营队,约2189户。2018年“三退”工作自启动以来,面临着群众意见大,利益关联方矛盾多,工作进度缓慢,甚至有群众上访等难题。汉川市政协始终坚持协商在基层一线,通过恳谈会、茶话会、座谈会等多种协商形式,就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矛盾焦点进行多次协商,有效化解矛盾,融洽干群关系,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一)直奔湖区一线,倾听群众声音“有什么说什么,是什么讲什么,不要有什么顾虑!”政协委员到不愿搬迁的村民家中坦诚直言,但村民猛吸一口烟,沉默不语。这样的场景在汈汊湖“三退”工作中反复上演。但政协委员们毫不气馁,多次上门,不厌其烦地耐心沟通,最终打开了群众的心结,倾听到群众最真实的心声。正是这些冒着热气、滚着露珠的群众心里话,为党和政府作出科学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各界别人士参加养殖场干部动员大会,并2019年3月,汉川市政协组织委员和一、汈汊湖“三退”工作中的基层协商民主实践汉川汈汊湖“三退”暨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是汉川市委市政府向生态要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战略决策。汈汊湖退垸(田、渔)还湖范围为蓄洪区(养殖区)73050亩(48.7平方公里),涉及6家市直单位、汈汊34湖北政协2019年第12期
篇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农村综合体”: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条新路径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涌现出许多实践模式。可喜的是,2018年7月以来,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为了推进村级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打造“平安湘东”为主线,积极探索“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以下简称“农村综合体”)的建设之路,打造了具有湘东特色的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品牌,从而形成了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湘东经验”。“湘东经验”契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战略目标,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探索提供了经验。
一、“农村综合体”的建设理念
如何突破以政府为单一主体的传统治理模式,乃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路径探索中的一个现实难题。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解决这一现实难题,乡村社区具有优越于城市社区的社会基础。这是因为,乡村社区是一个地域范围小、人际关系比较密切的熟人或半熟人式的同质性空间网络。在这个空间网络中,社区居民由于同质性而具有更多共同的情感、意愿和需求。这就意味着,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社区居民更容易在公共事务方面结成“关系共同体”,共同参与治理,共同分享治理成果。在这个“关系共同体”中,每个社区居民的个性需求不仅能够得到满足,而且也可以成为其他社区居民相互依赖的基础和条件。这就是迪尔凯姆所说的“有机团结”社会(即社会有机统一体或社会共同体)。调研发现,打造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农村综合体”的建设目标。以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峡山口街日星社区为例,该社区处于城乡接合的“插花地带”,辖区内服务业发达,流动人口多,治安管理难题多,常有偷盗事件发生,社区居民渴望有一个安宁的居住环境。自成为“农村综合体”建设的试点社区以来,该社区自发建立起了志愿巡逻队,并配备了监控中心。通过每天志愿者的巡逻以及实时监控,该社区治安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居民安全感大大提升。
二、“农村综合体”的建设目标
调研发现,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农村综合体”的建设目标就是要在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和志愿服务的优势,围绕“新模式、新机制、新职能”这一主线,将村级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与“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建设融为一体,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发挥群众自己的力量、利用群众独有的方法、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提升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与水平。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两提升”“三减少”“四下降”。所谓“两提升”,就是要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与满意度;所谓“三减少”就是要减少涉稳事件、违法案件以及突发事故的发生;所谓“四下降”,就是要使矛盾纠纷总量下降、案件总量下降、信访总量下降、重点人员总量下降。
三、“农村综合体”的组织架构
调研发现,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的“农村综合体”具有统一的建设标准,即“四个一”“七个有”。“四个一”是指建立一支综合体志愿队伍、一个治安广播站、一个“法律明白人”、一套覆盖全村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系统;“七个有”是指有热心奉献人员、有办公场所、有必备装备、有统一标识的服装、有为民服务的窗口、有组织机构、有制度章程规范管理。同时,“农村综合体”的组织结构是多元的,由“村级综治中心”和其他具有多种不同治理功能但又具有互补性的“自组织”(即基于自治意愿建立起来的组织)所构成。从总体上看,“村级综治中心”是“农村综合体”的主阵地。“村级综治中心”的主要架构是“三室一口”,即村级警务室、综治室(含网格管理员工作站、综治信息化平台和显示屏)、矛盾调解室(含群众来访接待室)、便民服务窗口(含民政、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等多个服务窗口)。而在“村级综治中心”之外的“自组织”更加丰富多彩,既包含了原有的平安志愿者组织、群防群治组织、矛盾纠纷化解组织,又包含在这些组织基础上整合而成的义务巡逻队、治安广播站、“法律明白人”等。此外,还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各具特色的“自组织”。例如,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广寒寨乡官溪村因以林地面积为主,森林防火便成为第一治理要务,为此成立了森林消防组织;江西省萍乡市
湘东区腊市镇明塘村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队;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麻山镇桐田村建立了视频监控指挥中心。
四、“农村综合体”的服务职能
调研发现,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的“农村综合体”具有广泛的服务职能,其基本的服务职能为“4+X”:“4”即志愿义务巡防、应急处突、矛盾调解、志愿服务;“X”即各村(社区)根据村(社)情及群众需求,增加若干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或社会治理方面的服务内容,可以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也可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特殊人群、爱林护林、消防安全、护校护市(集市)、文化惠民、禁毒宣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宣传等社区服务。从服务职能来看,“农村综合体”已成为一个立体化的基层社会治理防控体系。
五、“农村综合体”的运行机制
调研发现,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在推进“农村综合体”的过程中十分注重运行机制建设,建立了组织领导机制、条件保障机制和培训考核机制。
1.组织领导机制建设。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政法委对“农村综合体”建设牵头抓总,按时间计划逐步推进。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的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对“农村综合体”建设进行统筹协调、规范管理、教育培训、检查考核等工作。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各村(社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大力推进“农村综合体”的建设,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实现综合治理的主心骨,成为村(社区)社会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引领“农村综合体”的建设方向,以确保“农村综合体”成为村两委(社区)社会治理的一支可靠的群防力量。
2.条件保障机制建设。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对经费保障、设施保障、办公场所保障、志愿服务队员人身险保障、资源整合保障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关于经费保障,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规定,凡“农村综合体”建设通过验收的村(社区),一次性奖励5万元。关于设施保障,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规定,由乡镇、街道负责解决服装、器材、监控设施。关于办公场所保障,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规定,由
村(社区)负责解决办公场所。关于队员人身险保障,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规定,由村(社区)负责给志愿服务队员购买一份综治险。关于资源整合保障,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规定,必须整合网格、森林防火、公益性岗位、河长制、文明实践站等资源。
3.培训考核机制建设。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规定,为了不断提升“农村综合体”队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各村委(社区)对本村(社区)“农村综合体”队员以志愿积分、队伍承诺等方式进行年度考核;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武装部、巡防大队、消防大队、团委等要对“农村综合体”人员进行培训;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司法局要对“法律明白人”进行培训;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文广新旅居要对治安广播站人员进行培训。为了督促“农村综合体”的正常运行,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规定,将“农村综合体”建设纳入村级激励考评工作和综治工作(平安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各乡镇、街道对本乡镇、街道管辖的“农村综合体”也要进行考核。
总之,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尝试的“农村综合体”是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建设理念,以“两提升”“三减少”“四下降”为建设目标,以“村级综治中心”为主阵地,试图在对村级原有的平安志愿者组织、群防群治组织、矛盾纠纷化解组织等社区“自组织”进行结构整合和功能融合的基础上,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整体推进的一种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目前,“农村综合体”建设已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所有乡镇、街道全面推广。到2021年1月,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已建成“农村综合体”13个,涵盖全区11个乡镇与街道,“农村综合体”在册队员达到1900余人。从社会治理效果来看,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的“农村综合体”建设聚焦于乡村社区居民安全感的提升,有效地降低了乡村社区的犯罪率和信访率,减少了民事纠纷与极端事件的发生,从而大大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2020年,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公众安全感指数达99.66%,社会治安好转率和公安满意度均列江西省第一,法院、司法满意度均列江西省第六位、萍乡市第一位。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各城乡社区来看,社区居民的安全感日趋提升。可以说,“农村综
合体”是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对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一种新探索,在“农村综合体”建设基础上形成的“湘东经验”,对于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本文摘自《湖南社会科学》2021年1期,原题“"农村综合体’: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条新路径”——基于“湘东经验”的社会学分析)
(作者系江西财经大学江西新时代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学习强国
篇七: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实践做好“五篇文章”探索基层治理路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近年来,长沙市岳麓区立足区情实际,聚焦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以党建引领、教育引导、依法治理、服务下沉、深度融合“五篇文章”为重点,充分发挥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作用,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岳麓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之路。以政治为统领,做好党建引领文章。基层党组织是联系党和群众的纽带,担负着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治理全过程。近年来,面对区中有区、区中有园、区中有校的特殊区情以及城乡结构调整带来的新变化,岳麓区统筹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物业企业等力量,加快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格局。坚持以区域化党建为纽带,深入推进区、街道、社区三级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机制,与驻区单位做实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让更多资源下沉到社区,服务居民群众,不断推动区域内党组织共建共享。坚持以小区党建为抓手,将居民小区作为最小单元,构建小区党周志凯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共商”机制,共同服务基层群众、维护小区环境、促进邻里和谐。特别是以“美丽楼道”建设、“党员家庭户”挂牌为切入点,开展楼道“微设计”“微改造”“微治理”,打造成一个整合党建资源、凝聚党群力量的基层治理微平台,真正让党建活力渗透到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以德治为基础,做好教育引导文章。教育引导既治标又治本,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作为传统的科教文化大区和正在崛起的都市新区、两型新区,岳麓区客观面对本地拆迁群众、外来购房、高校师生、流动人口等不同群体,始终把教育引导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突出以文化人凝聚群众,充分整合各类文化阵地,通过理论宣讲、文体活动和区域价值推介等方式,宣传党的政策、展示发展变化、讲好岳麓故事。突出典型示范带动群众,大力开展“岳麓楷模”等评选活动,深挖群众的身边人、身边事,涌现出廖月娥、段江华、谢海华等130多位全国、省、市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人物,成为精神浸润和道德感召的身边榜样。突出文明创建宣传群众,大力开展“文化直通车,民心零距离”巡演等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文化的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不断巩固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神支撑。以法治为保障,做好依法治理文章。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轨道,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历33经多年的大开发、大建设、大拆迁,岳麓区既有征拆等历史遗留的存量问题,又有生态环保、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增量问题。岳麓区以依法治理为突破口,始终坚持把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落实到群众最关注的焦点上,特别强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全面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斗争精神,坚持“打财断血”“打网破伞”,通过重大案件查办,形成强大震慑。全力开展“三零社区村)”创建,聚焦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重点领域中的突出问题,秉持积案化解与源头治理并重,各类公共安全事故显著减少,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提升。以自治为重点,做好服务下沉文章。岳麓区积极应对区情社情、社会结构、群众需求等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主动调整社会治理的理(“理论宣讲进网格”
篇八: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与路径
摘要:在新时期的社会治理工作中,需要依托基层党建组织、党机构来作为相关工作开展的主体结构,并且在该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创新,引入新思路、新方法、新策略,对现有的社会治理工作进行不断的优化、改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本文对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探索
引言: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创新具备时代紧迫性,基层党建组织需要在社会治理工作中进行不断地创新、创造来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帮助人民群众解决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在该过程中,基层党建组织以及相应的机构应当秉承实事求是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在社会治理工作中进行不断地创新、创造,来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
一、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必要性分析
当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也需要实现现代化的转换,相关治理工作的开展能够进一步实现针对当前法治社会的建设,并且在农村区域构建成熟稳定的法治体系可以使得新时期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有效达成。但是社会治理工作需要依托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基本的主体,全方位落实贯彻上层领导部门、党中央所做出的精神指示,在全体社会人员的协同下,完成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和完善。在此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应当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协同各方资源共同完善社会治理工作,在此期间,党员干部要发挥工作积极性,秉承实事求是、服务为民的工作原则,将相应的问题进行妥善的解决。
二、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策略
(一)基层党建+红色网格
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中应当进一步加强与基层人民群众的内在关联实施网格化的管理形式,每一个网格单元由村支书或村主任来担任核心领导角色,在网格核心领导成员中,党员占据80%的比例,构建全新的红色网格管理格局,实现在日常的社区群众管理工作中对日常的纠纷、矛盾进行妥善的解决,更加便捷地为民众提供服务,提高社会治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基层党建工作+多元化解
为了实现对社会治理的创新、革新应当进一步完成对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构建专业的调解委员会以及调解组织,结合专业的法律人士提供定向化的法律服务,结合多方面的协作,建立多元化的化解机制,为人民群众日常的生活、工作提供相应的指导。
(三)基层党建+智慧治理
社会治理工作所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多,因此要实现社会治理高质量、高效率的实施,需要依托新时期时代前沿性的技术手段。例如,结合网格信息化工作管理形式,依托管理软件实施对民情、民意的收集。同时群众也可以在对应的软件上实时的反馈在基层治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在网格信息化建设体系中,民众可以结合相应的app实现对基础设施的报修,同时在对应的app上也可以化解民众与基层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也能够在对应的平台上为民众提供基本的法律服务,确切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分析
(一)引入科学化的理念
在乡村工作开展进程中,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始终要秉承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理念,确保将党组织、党机构所提出的各项决议坚决地履行。基层党员组织要实现与人民群众的有效联系与群众积极交流,并且在该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得社会治理工作能够在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引领下深入到群众中,并且确切地分析出在当前社会治理工作中存在的痛处。具体来说,基层党组织、党
机构在开展社会治理工作的进程中应当具备以下的理念,首先,基层党组织要确切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在此过程中,相关组织机构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确保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为其提供相应的便捷,将服务意识、服务理念深入到日常的工作管理进程中。
(二)提高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
对于基层党组织、党机构能力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应的党员群体需要在与群众的交流沟通过程中不断总结,将基层组织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在改过程中,党建工作者需要积极地搭建与群众沟通交流的平台,以此来提高社会治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并且还应当积极地邀请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工作中,结合人民群众的评价,对相关工作机制进行进一步制定、完善。其次,为了进一步加大相关工作管理力度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基层党组织要秉承以人为中心的工作原则,倾听群众的建议,及时对其中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正、改善。基层组织机构要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水平,保有为民服务的基本意识,构建新时期全新的工作服务体系。
(三)注重基层人才结构的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密切,为了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基层党组织要完善对基层人才结构的有效建设、优化,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组织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引入人才,为基层党组织党机构注入新鲜的血液,以此来实现对人才治理结构的有效整合。具体来说,相应的党政机关组织应当强化基层建设工作,完善对党员干部的分配管理作业,确保党员干部能够在基层管理工作中具备较高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在基层党员的带头管理下,实现对人民群众实地走访,及时的了解当前社会治理工作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掌握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以及对于相关工作所存在的不满情绪,以便于在后续的工作管理进程中能够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来制定对应的管控策略。此外,党组织、党机构还应当侧重提高党员群体干部的领导能力,培养储备人才,使得社会治理工作能够不断地提高人才的综合素养。
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基层党建组织、机构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将相应的工作管理形式进一步优化、创造,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在此期间,基层组织要注重对现有的人才结构进行构建、完善,在基层组织内部深化服务意识,提高组织人员的服务能力,引入科学化发展的理念来为基层党组织、党机构的工作开展形式进行进一步优化、改善,提高基层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东辉.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与路径[J].理论与改革,2019,000(003):181-188.
[2]吴尚真.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与路径[J].企业文化(中旬刊),2020,000(004):96.
[3]刘家竹.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与路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000(021):424.
推荐访问: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路径 基层 治理
上一篇:物业副经理竞聘演讲稿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