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方法7篇

|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方法

  

  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5篇

  表扬和鼓励是激发学生潜能的最佳途径。走进童心世界,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1(一)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做到“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进度、作业)、“六认真”(认真备课、上课、处理作业、考试、命题、辅导)。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如何在新课堂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努力探索适合我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二)遵循学校教学计划,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应立足各年级的具体学情,认真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及教研计划,并按照学校相关部门的具体要求,认真完成教育教学计划,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三)继续加强对课标、课程的学习,深入研究,及时作好本期课改的总结与反思,转变观念,不断调适,与时俱进。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做好各种信息的资料收集、积累和筛选工作,并切实将课程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常规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要进行集中研究,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对教学中存在的特殊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去进行研究,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情而异。要求本组各位教师注意搜求相关文章与信息,相互学习,交流经验。

  (四)继续加强本组的听评课,以相互促进。公开课教学活动要求授课老师认真备课,精心施教。评课老师认真听课,并做好评课准备,评课须贴近实际。根据学校安排,公开课集中进行,基本上每两次教研活动安排一次公开课,时间在周五的上午第二节课,然后全教研组集中研讨。

  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2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本学期工作计划,深入分析和研究目前亟待解决的新课程实施水平问题,深化课程改革、大力开展有效教研、构建高效课堂,真正使教师“教好、教会”,让学生“学好、学会”,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

  (一)规范教研组活动及各备课组活动,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1、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每次要有主讲人,共同安排教学进度、探讨教学问题、统一作业考试等。各备课组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和建议,及时地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培优扶差,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和训练,对后进生以抓落实多交流为主;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整理分析的能力。

  2、规范教学常规,配合学校作好教学教研工作和考试质量分析等。本学期主要作好三个年级的调研工作,加强对各学段教学方法的探讨。各级部教师相互学习,共同研究,互相听课评课,做到每周都有公开课,同时资源共享。对期中考和期末考的质量分析重点探讨如何训练学生的规范答题和审题,提高文字题的得分率和思维分析能力。

  3、加强教研组课题研究,各级部确定自己的教研课题,并及时与教科所和教研室沟通与联系,力争使教研从教学中来并最终推动教学的有效进行。

  4、针对各年级的特点进行有特色的教研活动,开展教学工作。

  高一年级抓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并进行模块学分认定的研讨,制定适合本校学情的方案。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进行课标与教材关系的研究。

  高二针对文科班的任务和特点进行综合思维的培养,既要着眼于学业水平测试,又要为高三打好基础。

  高三加强高考信息资料的收集及教材的研究分析与综合复习,重视对尖子生的培养与辅导,同时兼顾边沿生成绩的提高。

  5、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展,并作好必要的资料收集和学生成果的收集。高一、高二重点是学生的简报制作和小论文撰写及开展知识竞赛;

  高三开展专题讲座和优秀学生的历史学习经验交流会。

  6、积极参与市级教研活动,并争取在市学科组活动中起中坚带头作用。各年级在市活动中尽量积极地承担相关的教研任务,以锻炼和提高本组老师的教学研究水平。

  7、利用“思想着的苇草”博客群组,加强学习和交流,提升自身的教学教研水平,加快教师成长。

  (二)加强业务学习,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1、全组老师抓紧课余时间多读有关书籍,扩大知识面,尤其是随着新教材的出现,更要不断学习和钻研,不断吸收学术界的一些新观点、新理论,多学有关课改的文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2、随着教学形势的变化,教学手段要尽量多样化,掌握熟练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要求老师要重视电脑(课件制作)的掌握与学习。有电脑技术优势的老师多帮助组内其他老师。

  3、充分利用校际和组内活动的机会,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提倡跨年级听课学习,做到人人参与课改。高一高二老师多听高三老师的课,研究新课程下应对高考的课堂模式。高三老师多听高一、高二老师的课,明确课改新形势,探讨素质教育的课堂新模式。多与兄弟学校优秀教师联系,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尽量争取资源共享。

  4、继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落实“师徒结对子”工作。通过听课评课,传帮带,提高历史组的整体教学水平。

  5、开展一次全组教师的读书交流活动,形成组内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3一、备课常规要求

  1、熟悉课标要求,钻研所有历史教材。每学期放假前和开学前后,要认真学习历史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标的具体要求。通过通读教材,了解编写意图,熟悉编排体系,明确教学任务,掌握重点难点。并根据班级实际,订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2、平时备课要进一步深入钻研教材,吃准知识点。挖掘教材的教育价值,弄清教材的内在联系,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在把

  握教材、驾驭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确定教学要求,认真选择教法,精心设计作业。

  3、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每周各备课组至少集体备课一次,固定集中时间,每次有中心发言人,重在分析教材,研究教法,做到各抒己见,集思广益。

  4、超前备课,做好教前准备。要超前备课2—3周。有的要做好教具、课件准备;有的要先练好朗读、范读、板书等基本功;有的要事先带领学生参观访问,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准备学具等。

  5、写好学案和教案。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积极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写好学案和教案。目的要求明确,反对一般化、抽象化,体现一课一得。教学过程要详细清楚。重点突出,内容充实,结构新颖,步骤紧凑,过渡自然,还要精心设计好作业练习和板书内容。反对提纲式、程式化。上课前要认真熟悉教案,思考教案,必要时还要修改教案。

  二、集体备课的侧重点

  在每周四,备课组长带领同年级中执教相同科目的老师一起集体备课。老师们应该考虑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大家共同研究下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时,主要确定学生的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以及自学要求等。此外,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题才能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等等,也是教师集体备课必须研究的问题。可以这么说,教师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三、集体备课要求

  1、定内容、定人员:根据本学科教学计划安排,由备课组会议共同确定每位教师的备课任务,备课组教师间分工协作,将全部内容分解给备课组教师。每位教师的备课任务确定后由备课组长上报教务处备案、待查。

  2、定时间、地点:各学科备课组要确定本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时间和地点,每周不少于一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时间和地点上报教务

  处备案、待查。

  3、集体备课的具体流程:在备课组共同确定备课内容分工的基础上,各任课教师要认真准备自己分工负责部分的备课任务,在集体备课活动举行前一周完成自己的备课,集体备课时,由分工负责此部分内容的教师主讲,其他教师共同参与研讨,集思广益,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并进行完善,以共同提高,相互促进。最后由分工负责本部分内容的教师整理形成统一的上课教案,经过备课组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后形成的统一教案,由各任课教师共同使用,教案统一,但备课组教师的上课风格可以不同,在不同层次的班级(如A、B班)上课时,任课教师可根据学生程度适当调整部分内容。集体备课时,备课组长(或指定他人)要做好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教务处很快会发给各备课组),以备学校检查、留存、备案。

  4、总结成效:任课教师使用经过集体备课的统一教案上课后,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认真撰写教后笔记与反思,分析成与败,总结得与失,进一步完善教案,由备课组长汇总、整理,最后上交学科教研组,由学科教研组长组建本学科的优秀教案库、课件库、试题库,以备其他年级教师集体备课时借鉴,再进行新一轮的集体备课、研讨、完善、使用、反馈、再完善。

  其一,课堂教学模式:

  1、出示学习目标;2、出示自学指导;3、传授本堂课的知识要点,解决学生自学时存在的疑难问题,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并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4、当堂训练。布置和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并批改部分学生作业。时间10分钟左右。期目的是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作业分层布置,力求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满足。

  5、每单元必须上一节单元复习课,巩固学生单元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其二,做好“四清”: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是洋思中学课堂改革的一

  大创新。对洋思人来说“四清“是一个既定目标,也是常规教学的一部分,它使学生、老师感到有了责任,老师和学生也想出了各种各样有效“清除”学习障碍的方法,这样就保证了中下学生学习上不掉队。堂堂清。一般都是以当堂完成作业为主,有时当堂不能完成的,也必须由学科代表收集,及时交科任教师批改。一般来说,历史必须当堂清完,不留课后作业。

  日日清。是为了落实“今日事今日毕”的思想。具体方式是,需要背诵的检查分为学生互相,教师抽查,并要作好登记。午后辅导,主要由学习组长负责,一般用来完成作业、练习册或更正当堂作业,或就当日检测题中存在的问题作特殊的辅导等。

  周周清。实行验收制度。教导主任、备课组长是验收组长,科任老师是验收员。验收后要统计,填写验收表,验收表先汇总到备课组长,再上报教导处,最后反馈到任课老师,任课老师则必须对不过关的学生进行“补课”。

  月月清就是月考。每月由教导处负责请人命题统一安排监考、集体阅卷、组织评估,评估的指标分三项:平均分、及格率、优生平均分。教导处还要对各班级、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定量分析。

  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4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学校、教学处关于三帆中学课程设置的精神及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根据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为重点的本学期学校工作重点,加强教研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注重课堂教学质量,注重有效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工作要点

  1、贯彻新理念,实施新课程给历史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面临教育改革的热潮,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应切实转变观念,积极投身到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历史课程体系。认真落实《历史课程标准》,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将理论联系实践,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科学可行的教育教学行为,适应时代的挑战。

  2、开学初,教研组制订好活动计划。坚持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年级组备课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位主讲人,及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认真写好教学后记,教学随笔。

  3、围绕“教师如何教学生学习”和“学生如何学”这两个方面中心,开展本学期教学工作。教学中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注重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在中国史教学中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世界史教学中注重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

  4、积极参加西城区、学校组织的教科研活动。积极参加“十一五”课题活动,认真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5、继续历史活动室的建设,做到有内容、有记录。开设活动小组,由陈化锋老师负责。

  6、本学期由商强老师开设《古典文化赏析》、陈化锋老师《围棋》。

  7、开拓教师视野,组织全组教师外出进行历史文化参观活动。

  8、完成学校“三帆杯”的组织出题和阅卷工作。

  9、积极参加学校的公开课展示活动。

  按照教学处提出的课前教学设计、课上教学展示、课后教学反思的教学展示活动要求,推出骨干教师展示课。

  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5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主要任务是对初中三个年级的所有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和世界史、湖南乡土教材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每周三课时,全期16周,共计48课时左右。除去放假与月考的时间,每本教科书复习时间大概是5课时左右。

  二、班级现状分析:

  本年度我任教的班级是27、28、29、30班。绝大部分学生有兴

  趣,但懒得记,每次考试对老师的依赖性特别强。

  三、本学期所作要求及力争达到的目标:

  1、认真研究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20___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深入研究和领会毕业考试中各种题型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练习。

  2、在教学中贯彻系统性、准确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做到精讲精练,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其掌握考纲所要达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做到毕业考能顺利通过。

  3、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充分利用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四、具体做法:

  1、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根据考试内容和时间,拟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内容包括复习进度、教学案的编写、周练的安排,整个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梳理教材”。时间大约在3月——4月,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考标》规定的考试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第二阶段是专题训练,时间是在5月。第三阶段是查漏补缺,模拟测试,时间大约在6月——中考,根据列次训练的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再进行讲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2、抓住重点,加强训练

  重点是什么呢?就是《考标》里的考查内容及要求,复习时这部分内容要强化。每次周练、月考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3、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

  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巧,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们认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

  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

  (2)对课本内容一定要熟悉,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做选择题尽量不看书,材料题和问答题一定要看书。

  (3)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试时间。

篇二: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方法

  

  中学历史的主要教学方法范文5篇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历史的主要教学方法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历史的主要教学方法范文1在会考复习中,首先必须搞清楚要复习哪些内容,每个内容的复习要达到什么要求,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关于考什么内容、《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历史科纲要》(以下简称考纲)已作了非常明确的说明、高中会考是水平考试,只要学生努力学习,在正常情况下都可达到合格水平、考纲指出了考试的范围和内容以及目标、要求,并对不同的内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有识记、理解、应用三种不同的层次、识记要求记住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文物、文献等等,把纲要列出的知识要点,记得越多,会考中小题的失分就会减少、理解是在识记的基础上,正确简述或说明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活动的背景、内容、作用、意义、它主要用于应试的选择题和问答题、应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对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初步分析、归纳、综合,以形成正确的认识,作出正确的评价、例会考题:与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较,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什么新特点?又如:两次世界大战都对美国的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欧洲分别推行了什么外交政策?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政策的具体表现、此类问答题就包含着对理解和应用的要求、考纲是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的依据、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去熟悉考纲,明确复习要求、对于要求较高的内容,要他们化较多的精力,达到较高的程度;而对于要求较低的内容,则只需化较少的精力,适可而止、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学历史的主要教学方法范文2有史必有时间,历史时间是串连历史知识的网络。掌握历史时间是学习历史的一大难题,兹就高中生掌握历史时间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一简述。

  一。中国古代史教材叙述历史时间的阶段特殊性

  (1)凡是原始社会阶段的时间,都使用“距今__万年”、“距今__千年”的提法,而未采取“公元前多少年”的提法。(2)从夏朝建立到“国人一”这一阶段,教材一律使用“公元前__世纪”的提法,而不再用“距今”的提法,更不可能有“公元前__年”的说法,因这时的中国历史尚无确切纪年。(3)从“周召共和”到西汉末年,教材一般采用“公元前__年”的说法。因从“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纪年。书写这一时期的历史时间,务必在年代数据前冠以“公元前”三字,切忌省去不用。(4)教材从“公元8年王莽称帝”开始,以后的历史时间不再冠以“距今”、“公元前”等字样,而是直书年代数据。如唐朝建立于618年。王莽称帝虽非公元前后的分水岭,但“公元8年”是教材上出现的第一个公元后的时间。(5)西汉是中国古代史上,惟一的一个跨越公元前后的朝代。

  二。记忆历史时间的策略性

  首先,应把历史时间放到教材上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去记忆,时间与史实相即。最好不要抛开教材的章节内容,而孤立地机械背诵书后所附的《历史大事年表》。因背大事年表更枯燥难记,所记的知识又孤立零散,易于忘却。其次,历史时间应在学习过程中分散记忆,随时记忆,循序渐进,而不宜堆垒于后集中背诵。此外,还需探求方法、诀窍。

  三。历史时间的计算与对换

  (1)如果同是公元前或公元后的历史时间,计算时间差直接用“减法”。如果有月份差,一般是月差在半年及其以上者,就在年差上增加一年。如:太平天国运动(1851.1—1864.7)年差13年,月差6个月,故谓“坚持战斗14年”。如果月差小于半年,则舍去不提。如“一”(1966.5—1976.10)月差不足半年,故舍去月份而称“十年内乱”。(2)如果计算公元前后的时间差,则以公元前与公元后的时间直接相加,所得之和再减去一年。因公元前1年过后就是公元后1年,中间无“公元0年”的时界。(3)民国纪元与公元纪年的时间对换。若

  将民国年对换为公元年,则是“1911年+民国年”;若将公元年对换为民国年,则为“公元年-1911年”。切忌以1912年相加减,因1912年已经是民国元年了。(4)切莫将距今约4000多年的黄帝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建立误解为相距近20__年。因公元前后相加,夏朝距今已有4000年左右了。

  四。世纪、年代及阶段的划分

  (1)世纪。一般是100年为一个世纪,只有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后1世纪分别为99年。因无“公元0年”,因此,从公元1年到99年为1世纪,而公元100年则为2世纪的开始。(2)年代。一般是10年为一个年代。如:1870—1879年为19世纪70年代。但每个世纪的最初20年,不称“__年代”而称“__世纪初”,如1905年同盟会建立,可说“建立于20世纪初”,不能说“建立于20世纪10年代”。(3)一个世纪内的阶段划分。一种是二分法,即把一个世纪分为前半期和后半期两个阶段(亦称上半期和下半期)。另一种是三分法,即把一个世纪分为早、中、晚三期。以19世纪为例;1800—1829年为早期;1830—1869年为中期;1870—1899年为晚期。(4)两个世纪之交的特殊称谓。一般把上一世纪的最后20年到下个世纪的最初20年称为“__世纪末__世纪初”。由于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教材上,很多大事集中于19世纪的最后10年和20世纪的最初10年,故习惯上把1890—1909年称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五。中国历史教材涉及的几种纪年法

  (1)公元纪年。教材上的历史时间,多采用公元纪年,但中国历史上正式采用公元纪年是从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开始的。(2)干支纪年。教材上多有“甲子”、“戊戌”、“辛亥”等提法。但需注意,可以说1898年是戊戌年,不能说戊戌年是1898年。因干支纪年每隔60年又是戊戌年。(3)以皇帝年号纪年。如贞观元年、康熙年间等。中国以年号纪年开始于汉武帝时期,但中学历史教材上出现的第一个用年号纪年的时间是“汉灵帝中平元年,即184年”。(4)民国纪元。1912年孙中山宣布“以中华民国纪元”。(5)以黄帝纪元。1911年湖北军政府成立时,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为黄帝纪元”。1911年是黄帝纪

  元4609年。

  上述各条,都是高中生掌握历史时间应注意的问题或遵循的原理。要真正把握好历史时间,还需科学地使用《历史大事年表》,还需探究记忆的方法,更需投入相应的时间和精力。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这,祝愿同学们用辛勤的汗水去收获美好的未来吧!中学历史的主要教学方法范文3历史地图是帮助同学们学好历史知识的重要辅助材料。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历史地图来学好历史知识呢?一、看图例。在图的右下角出现的火把、箭头、椭圆等即为图例内容。弄清图例是学好地图的前提条件。只有弄清了图例,才能有针对性地去看图、识图、析图。如上图,只有找出了太平军从金田到南京的进军路线,才能清楚太平军进军南京时主要经过了哪些地区,才能对太平军北上经过的千难万险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另外,通过找出图上出现的几条不同的路线,你才会清晰地看到定都南京后,太平军又开展了北伐、西征等重大军事行动,从而对太平天国形成军事上的全盛局面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图上显示的两种不同的活动地区,你就会直接感受到农民起义者从拜上帝教直接活动的狭小范围,发展到鼎盛时期控制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发展形势迅猛由此可见一斑。

  二、联教材。我们看历史地图是带有一定的目的的,即读图是为了辅助对教材正文内容的学习,所以联系教材是读图中很关键的一步。只有联系教材内容,我们在读图时,才能知道图上的哪些地点、线路是需要掌握的重点,也就是需要侧重记忆的内容。如上图中出现的金田、永安、安庆、湖口、天京、扬州,是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所以也应该成为我们学习地图时关注的重点内容,它们的位置,我们一定要搞清、记准。

  三、挖隐性。隐性知识,即隐藏在图中,而没有在教材中直接表述出来的内容。通过读上图可知:太平军西征的起点是天京,最西到达长沙;太平军北伐的起点不是天京,而是扬州,最北到达过天津附近,最终失败地点是冯官屯;在1855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之时,黄河曾有过一次改道,由原来的在黄海入海变为在渤海入海。

  四、析缘由。有人问,为什么在1862年清政府“借师助剿”,英法侵略军会帮助清政府而进攻太平天国呢?回答这个问题,如能结合以上地图及教材内容即可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我们知道,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又被迫开放了11个通商口岸,英法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扩大了;从图上可知其中的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四地则处于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地区;而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是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综合以上三点内容可知:在太平天国控制的地区,英法侵略者是得不到不平等条约规定的侵略权益的,所以,为了保护已有的和为了获得更多的侵略权益,英法对太平天国的作战是不可避免的。

  中学历史的主要教学方法范文41、整理背景

  对于历史来说,高考文综肯定不会直接考察课本上的知识点,必然从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思考分析着手,来考察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想要提高历史成绩,就要先读懂看透历史书,按照历史的时间脉络,将每个时代的背景梳理清楚;除了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以外,还应该整理出在课本上出现过的重大历史事件。

  比如看到15至18世纪,我们应该马上在脑海中浮现出: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殖民掠夺、物种交流、文化交流、自然科学、启蒙思想、民主政治和工业革命等等,当然还应该包括每个事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对于历史学习而言,对历史事件的背景认识,决定着我们思考问题的广度;而把历史试题和相关背景结合在一起的程度则决定着我们分析问题的深度。因此,不管我们是高一还是高三,我们都应该立即着手,把每个历史时代的背景整理出来。

  然后怎么复习呢?在做题的时候,看到任意一个时代或事件,都应该问问自己,这个时代活时间的背景是什么,前后几十年都发生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定位方向

  政治、地理和历史,都需要在答题时定位方向。

  政治需要首先定位是哪本书,然后确定主体思想和相关理论;地理需要快速定位地点,然后把相关的自然、人文和地理要素全都列出来。

  历史需要快速定位时代,先确定背景,再结合背景去思考题设条件,确定答题思路。题目中可能说的是某时代的人、事物或是事件,不管看到什么,我们都必须像条件反射一样,想到这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才能在答题时找到头绪和方向。

  3、审清题意

  为什么要特意强调把题设材料看懂,审清题意呢?因为对于历史题目来说,首先要抠字眼,把题设条件看明白,才能确定答题方向。

  a、题设材料上的每句话和每个字词,都有可能隐藏着命题老师的深意。

  b、题设材料中会明示或暗示很多限制条件,你如果看不懂、找不到,在答题时没有涉及,那就不得分。

  c、题设材料会给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如果我们在答题时没有把挖掘出的信息全部用到、用完,肯定得不了高分。

  历史最难的是概括题,而且有固定招数和套路。

  这个需要在平时做题时总结和思考,比如表示特点的词语有随意性、延续性、独立性、渐进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正面意义可以用稳定性、优越性、扩张性、进步性或是开放性来描述;而政治经济背景可以用法制化、民主化、现代化、科学化、工业化、集团化或区域化来阐述。

  中学历史的主要教学方法范文5四轮学习法

  第一轮:预习,查出障碍;第二轮:听课,排除障碍;第三轮:温习,打扫障碍;第四轮:功课,学会运用。实在这四轮与上面了解进程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是对应符合的,固然所述的角度差别,但都有分阶段的4步,每

  一步的学习要求特别很是类似。预习就是为了对一节课初步感知,听课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温习是为了巩固,功课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4轮学习方略是近几年风行天下的一种学习方法,因为它吻合一样平常了解进程,故严厉坚持按这四个步骤学习每一节课,必能获得较好的结果。

  4轮学习方法中还介绍了一些具体的法子,如四轮温习法:①通读,进行体系温习;②精读,进行重点温习;③演练,进行解题温习;④回想,进行磨练温习。4步解题法:①审题,搞清是什么;②构想,搞清为何;③解答,搞清怎么办;④磨练,验证怎样。4步记忆法:记忆、维持、再认、再现。这些看似常见的步骤,但一旦可以或许照步履行,学习结果就会当即表现出来。

篇三: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方法

  

  中学历史教学的方法[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中学历史教学的方法

  中学历史教学的方法范文5篇

  中学历史教学的方法范文5篇1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文科班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完成历史选修I、III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理科班完成历史必修I、II、III基础会考复习工作,争取在基础会考中取得优秀成绩。

  2、历史教学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把教学目标定位于使学生通过对丰富的历史知识的学习,锻炼历史学科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中汲取营养,达到渊博学识、提高自身修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目的。

  3、在抓好基本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顺利完成高二历史的学习。

  二、教材

  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以岳麓版20xx新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I—III(必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I、III(选修)》为教材,以岳麓版《高中历史I、III(必修)教师教学用书》《高中历史I、III(选修)教师教学用书》为教参。

  三、教学内容

  教材按历史必修I—III、选修《历重大改革回眸》、《战争与和平》,教师可依据课标要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四、教学要求

  1、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妥善处理教学内容,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

  2、教学中应着重于对教材中提供的原始文献资料的运用等方面,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能力。

  3、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教学安排

  第1—4周完成文科完成选修I第七、八、单元教学任务及第五周测试,理科完成必修I复习任务,第三周周六进行第一次模拟测试

  第5—7周文科完成第九单元与选修III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任务及第八周测试,理科完成必修II复习任务并在第六周进行第二次模拟测试。

  第8—9周文科完成选修III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学任务及测试。理科复习必修III及进行第三次模拟测试。

  第10周复习准备段考。(节假日放假,则据实际情况往后进行调整)第11—13周讲评段考试卷及文科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任务。理科全面复习加强练习,进行第四次模拟测试。

  第14—15周文科完成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教学任务及测试。

  第16—18周文科进入复习阶段。理科全面复习,进行第五次模拟测试及准备参加会考。

  中学历史教学的方法范文5篇2一、备课常规要求

  1、熟悉课标要求,钻研所有历史教材。每学期放假前和开学前后,要认真学习历史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标的具体要求。通过通读教材,了解编写意图,熟悉编排体系,明确教学任务,掌握重点难点。并根据班级实际,订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2、平时备课要进一步深入钻研教材,吃准知识点。挖掘教材的教育价值,弄清教材的内在联系,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在把握教材、驾驭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确定教学要求,认真选择教法,精心设计作业。

  3、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每周各备课组至少集

  体备课一次,固定集中时间,每次有中心发言人,重在分析教材,研究教法,做到各抒己见,集思广益。

  4、超前备课,做好教前准备。要超前备课2—3周。有的要做好教具、课件准备;有的要先练好朗读、范读、板书等基本功;有的要事先带领学生参观访问,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准备学具等。

  5、写好学案和教案。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积极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写好学案和教案。目的要求明确,反对一般化、抽象化,体现一课一得。教学过程要详细清楚。重点突出,内容充实,结构新颖,步骤紧凑,过渡自然,还要精心设计好作业练习和板书内容。反对提纲式、程式化。上课前要认真熟悉教案,思考教案,必要时还要修改教案。

  二、集体备课的侧重点

  在每周四,备课组长带领同年级中执教相同科目的老师一起集体备课。老师们应该考虑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大家共同研究下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时,主要确定学生的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以及自学要求等。此外,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题才能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等等,也是教师集体备课必须研究的问题。可以这么说,教师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三、集体备课要求

  1、定内容、定人员:根据本学科教学计划安排,由备课组会议共同确定每位教师的备课任务,备课组教师间分工协作,将全部内容分解给备课组教师。每位教师的备课任务确定后由备课组长上报教务处备案、待查。

  2、定时间、地点:各学科备课组要确定本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时间和地点,每周不少于一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时间和地点上报教务处备案、待查。

  3、集体备课的具体流程:在备课组共同确定备课内容分工的基础上,各任课教师要认真准备自己分工负责部分的备课任务,在集体备

  课活动举行前一周完成自己的备课,集体备课时,由分工负责此部分内容的教师主讲,其他教师共同参与研讨,集思广益,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并进行完善,以共同提高,相互促进。最后由分工负责本部分内容的教师整理形成统一的上课教案,经过备课组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后形成的统一教案,由各任课教师共同使用,教案统一,但备课组教师的上课风格可以不同,在不同层次的班级(如A、B班)上课时,任课教师可根据学生程度适当调整部分内容。集体备课时,备课组长(或指定他人)要做好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教务处很快会发给各备课组),以备学校检查、留存、备案。

  4、总结成效:任课教师使用经过集体备课的统一教案上课后,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认真撰写教后笔记与反思,分析成与败,总结得与失,进一步完善教案,由备课组长汇总、整理,最后上交学科教研组,由学科教研组长组建本学科的优秀教案库、课件库、试题库,以备其他年级教师集体备课时借鉴,再进行新一轮的集体备课、研讨、完善、使用、反馈、再完善。

  其一,课堂教学模式:

  1、出示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3、传授本堂课的知识要点,解决学生自学时存在的疑难问题,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并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4、当堂训练。布置和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并批改部分学生作业。时间10分钟左右。期目的是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作业分层布置,力求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满足。

  5、每单元必须上一节单元复习课,巩固学生单元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其二,做好“四清”: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是洋思中学课堂改革的一大创新。对洋思人来说“四清“是一个既定目标,也是常规教学的一部分,它使学生、老师感到有了责任,老师和学生也想出了各种各样有效“清除”学习障碍的方法,这样就保证了中下学生学习上不掉队。

  堂堂清。一般都是以当堂完成作业为主,有时当堂不能完成的,也必须由学科代表收集,及时交科任教师批改。一般来说,历史必须当堂清完,不留课后作业。

  日日清。是为了落实“今日事今日毕”的思想。具体方式是,需要背诵的检查分为学生互相,教师抽查,并要作好登记。午后辅导,主要由学习组长负责,一般用来完成作业、练习册或更正当堂作业,或就当日检测题中存在的问题作特殊的辅导等。

  周周清。实行验收制度。教导主任、备课组长是验收组长,科任老师是验收员。验收后要统计,填写验收表,验收表先汇总到备课组长,再上报教导处,最后反馈到任课老师,任课老师则必须对不过关的学生进行“补课”。

  月月清就是月考。每月由教导处负责请人命题统一安排监考、集体阅卷、组织评估,评估的指标分三项:平均分、及格率、优生平均分。教导处还要对各班级、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定量分析。

  中学历史教学的方法范文5篇3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本学期工作计划,深入分析和研究目前亟待解决的新课程实施水平问题,深化课程改革、大力开展有效教研、构建高效课堂,真正使教师“教好、教会”,让学生“学好、学会”,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

  (一)规范教研组活动及各备课组活动,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1、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每次要有主讲人,共同安排教学进度、探讨教学问题、统一作业考试等。各备课组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和建议,及时地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培优扶差,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和训练,对后进生以抓落实多交流为主;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整理分析的能力。

  2、规范教学常规,配合学校作好教学教研工作和考试质量分析等。本学期主要作好三个年级的调研工作,加强对各学段教学方法的探讨。各级部教师相互学习,共同研究,互相听课评课,做到每周都有公开课,同时资源共享。对期中考和期末考的质量分析重点探讨如何训练学生的规范答题和审题,提高文字题的得分率和思维分析能力。

  3、加强教研组课题研究,各级部确定自己的教研课题,并及时与教科所和教研室沟通与联系,力争使教研从教学中来并最终推动教学的.有效进行。

  4、针对各年级的特点进行有特色的教研活动,开展教学工作。

  高一年级抓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并进行模块学分认定的研讨,制定适合本校学情的方案。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进行课标与教材关系的研究。

  高二针对文科班的任务和特点进行综合思维的培养,既要着眼于学业水平测试,又要为高三打好基础。

  高三加强高考信息资料的收集及教材的研究分析与综合复习,重视对尖子生的培养与辅导,同时兼顾边沿生成绩的提高。

  5、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展,并作好必要的资料收集和学生成果的收集。高一、高二重点是学生的简报制作和小论文撰写及开展知识竞赛;高三开展专题讲座和优秀学生的历史学习经验交流会。

  6、积极参与市级教研活动,并争取在市学科组活动中起中坚带头作用。各年级在市活动中尽量积极地承担相关的教研任务,以锻炼和提高本组老师的教学研究水平。

  7、利用“思想着的苇草”博客群组,加强学习和交流,提升自身的教学教研水平,加快教师成长。

  (二)加强业务学习,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1、全组老师抓紧课余时间多读有关书籍,扩大知识面,尤其是随着新教材的出现,更要不断学习和钻研,不断吸收学术界的一些新观点、新理论,多学有关课改的文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2、随着教学形势的变化,教学手段要尽量多样化,掌握熟练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要求老师要重视电脑(课

  件制作)的掌握与学习。有电脑技术优势的老师多帮助组内其他老师。

  3、充分利用校际和组内活动的机会,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提倡跨年级听课学习,做到人人参与课改。高一高二老师多听高三老师的课,研究新课程下应对高考的课堂模式。高三老师多听高一、高二老师的课,明确课改新形势,探讨素质教育的课堂新模式。多与兄弟学校优秀教师联系,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尽量争取资源共享。

  4、继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落实“师徒结对子”工作。通过听课评课,传帮带,提高历史组的整体教学水平。

  5、开展一次全组教师的读书交流活动,形成组内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中学历史教学的方法范文5篇4一、教研组情况分析

  本教研组共有8位历史老师。从工作经历看,其中有7位老师有着完整的高中历史教学经验;多位老师跨头教学。因此,本教研组老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非常团结,相互协作。把附中“老带新,熟带生”的优良传统很好的落在实处。老教师在备课时、课前、课后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指导新教师分析教材,并积极讨论教学设计和教学机制的采用,发现问题时及时解决问题,促进了本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二、各备课组工作安排

  根据教学需要,本教研组下共有三个备课组组成,各备课组在本学期中有不同的教学任务。高三备课组的主要任务是在不到一百天的时间里备战高考;高二备课组的主要任务是备战6月下旬的零诊考试;高一备课组的主要任务是备战7月份的九校联考。

  从目前进度来看,各备课组都有着繁重的新课教学任务。为此,合理计划新课的教学进度,做好新课的教学和复习工作为教研组所有成员的首要任务。对本教研组所有老师而言,做好备课环节为当前工作之重点。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全组老师都要养成专研教材、教学、教法的习惯,提高教学水平。

  三、做好新课改工作

  去年9月,新课改已在四川地区全面铺开。本学期在已有成果之上,继续推进新课改。教研组所有老师在本学期要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1.阅读新教材。四川省已确定采用人民版历史教材,包括必修和选修的所有内容。为此,在本学期,组内所有老师都应合理安排时间提前熟悉新教材的相关内容和知识体系。

  2.阅读相关专著。历史学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一直在不断的发展演变。史学观点不断更新,也要求中学历史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会用史学观点去分析和理解历史。为此,阅读相关一些前沿的史学专著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陈xx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近代史十五讲》;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等等。以便更新教师自身的史学观念。

  3.通过《中史参》等杂志,了解课改地区的情况。广东等地早在xx年就开始了新一轮的课改,如今各方面都比较成熟,并形成了相关的体制。其中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样既能和新课改接轨,也能为我们节约很多时间,避免走弯路。

  4.收集近几年新课改地区的高考题,把握新课改的高考命题动向。

  5.感受新课改,利用旧课新上的方式在现有的教学中融入新课改的理念。尽管四川地区现行使用的教材是老版的人教版教材,但我们还是可以在教学中通过不同的设计和教育理念,融入新课改的新理念,让我们的高二高三教师提前感受新课改,做好迎接新课改的充分准备。

  6.高一老师要积极收集资料,认真备课、讲课、赛课,探索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为后来年级提供借鉴。

  7.高一教师要多方参加教研,吸收外来先进经验,搞好研究性学习,开好选修课,做好学分认定。

  中学历史教学的方法范文5篇5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求真务实,探究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与学法,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础夯实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二、复习依据

  1、内容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湖北卷)文科综合》考纲、人教版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主要素材;考试大纲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题

  新课改下的高考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与理念,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20xx年是湖北省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因此应认真研究其他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特别是宁夏、海南等地),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从而在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有机的统一。

  三、复习方法

  1、时间安排:20xx年暑期—20xx年2月底(一轮复习)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四、具体要求

  (一)瞄准高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1、改一讲到底,不训练学生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及时、训练充分

  2、改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材料教学。

  高考无题不材料,如果课堂不进行材料教学,学生就不能形成材

  料处理能力。

  3、改只有纯知识的梳理、分析,没有解读高考考点及其要求。

  每堂课都应有高考的考点解读、考题回顾、考情预测和模拟训练。以高考的感觉和要求去指导教与学。否则这是严重的教学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高考考的许多是老师讲不到的,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单凭老师讲授是培养不出来的,需要在训练中参与和培养)(二)落实常规

  1、认真备课。

  认真编写教学案,优化整合,既有专详,又有高考链接、材料教学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2、分层教学。

  知识的深浅是有层次的,思维的发展是按层递进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层次差异的,因此实行分层教学,梯度推进,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发展,全体学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业检查。每天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并进行批改或检查,关键在于督促学生在课后练,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是落实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

  4、周考月考。知识巩固和思维深化,除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外,还须通过周考、月考去强化。周考、月考也是我们教学时段要检查的内容。要强调的是,周考有的改为周练,练不如考,考对学生的压力感、速度训练和答题规范养成远远超过练。其次,不管练习、周考、月考,有练有考就必须讲评。只有讲评,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错误,思路才能得到升华。

  5、自习辅导。晚自习读历史是历史学习巩固一个重要的时间保证,但要学生读历史,就必需历史老师能下班辅导。历史老师晚自习下班辅导,有利于学生释疑解难和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还会对学生学习历史产生感情压力和督促作用,这自然有利于历史知识的巩固。

  第二篇:中学历史主要教学方法概要

  中学历史主要教学方法概要

  1、三段式教学法。也叫读、理、练三段教学法,就是把一堂课分为指导阅读、整理知识和课堂练习三个阶段的教学方法。和读、理、练三段教学法相似或相近的,还有读、讲、练三段教学法,读、评、练三段教学法,自学、精讲、解疑三段教学法,细读、精讲、实练三步教学法,读、讲、议、看、练五字三段教学法,两点三步教学法,等等。

  2、四段式教学法。就是把一堂课划分为学生阅读、教师讲授、课堂提问和作业巩固4个阶段的教学方法。还有一种读、议、讲、练四步教学法,也叫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这是把学生阅读、课堂议论、教师讲授和习题训练4种教学方法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所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四段教学法相近的,还有读、讲、析、练四字教学法、启发式四步骤教学法,等等。

  3、五段式教学法。就是把课堂教学过程分为复习提问、自学讨论、归纳小结、巩固练习、处理作业5个阶段的教学方法。和它相近的有一种五步教学法,其程序分为回忆复习、导入新课,设疑问难、指导阅读,师生讨论、穿插讲述,提炼要点、理清脉络,作业练习、巩固知识5个步骤。还有一种称为“逆反教学法”,是将传统的教学程序作某些逆向变动,依次为自学、作业、评议、讲解、巩固5个步骤。

  4、六步教学法。就是把课堂教学过程分为复习导入、自学、启发、练习、作业、总结6个步骤的教学方法。还有一种设疑导入教学法,也把课堂教学过程分成6个步骤,即提问复习,定向导读,阅读、感知、分析、质疑,议论发言,教师讲述,课堂练习。

  5、六课型单元教学法。也叫最优课堂教学方式,就是把教材内容分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依次采用自学逯、启发课、复习课、作业课、改错课和小结课6种课型进行教学。和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相近的,还有一种学导式单元型双循环教学法,把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分为引导、自学、启发、单元复习小结5个环节,其中单元复习为第一个循环,各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总复习为第二个循环。

  6、程序教学法。这是借鉴外国程序教学法的经验,把课堂教学过

  程分为组织教学、联系旧知识导入新课、把本节学习要点告诉学生、展示作业指导学生自学、答疑、串讲、提出下一节预习要求7个步骤。后来,又有一种综合程序教学法,把教学过程分为新课导言、展示作业、指导自学、讨论作业、串联讲授、质疑释疑、要求学习7个步骤。

  7、目标教学法。这是国外目标教学理论和“掌握学习”策略运用于历史教学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法,其主要程序包括编制目标、达标教学、测试目标、矫正教学等步骤。其中编制目标(定标)是目标教学的关键。有实验者依据布鲁姆提出的分类标准,把历史教学目标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等层次;有实验者则依据历史知识的特点,把历史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知识、名词解释、归类列举、填图列表、问题解答5类,等等。

  8、结构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事实和历史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历史知识的线索、网络,进而掌握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方法。还有一种知识结构图示教学法,采用图表示意的方法来表现知识结构,使历史知识结构更加形象和直观,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9、图示教学法。是以图形、图象或表格为主要形式,揭示历史事物的现象或本质的特征,激发学生思维,使其更好地掌握知识,加快教学进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图示教学法属于同一类型的教学方法还有:信号图示教学法、概念系列图示教学法、纲要信号教学法、网络纲要信号教学法、线索表解教学法、多维信号示意教学法、总体图表教学法,等等。

  10、问题教学法。就是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问题进行教学的方法。包括两种基本模式,一是教师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思考、讨论,然后在教师指导或帮助下解答问题;二是教师只创设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

  除上述10种类型的教学方法外,还有立体教学法、多层次教学法、史话教学法、编卡教学法、提纲教学串联讲授教学法以及各种各样的复习方法等。

  第三篇:中美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比较研究

  中美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比较研究

  摘

  要: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对中美两国中学历史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并探讨中美两国在历史课程改革方面的异同,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经验,为当今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比较;中国;美国

  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研究中美中学历史常用的教学方法,探讨异同点,以期对我国历史课程的改革有所启思。比较

  1.1背景比较

  1)文化的差异

  中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奉儒家思想为正宗。在师道尊严的文化氛围下教师的外在灌输与学生的死记硬背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并一直流传到今天。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独立宣言》向世人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人们追求着自由,宽松和民主的氛围培育了美国人的自主意识、自我观念。教育者更多地是鼓励孩子自己拿主意处理问题,形成自己的见地。

  2)目标的差异

  中国的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B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知识层面由具体的史实和抽象的认识构成。能力层面包括历史技能的培养和历史认知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通过系统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知识、认知和情感方面发生心理变化,形成个性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历史学习,树立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人文意识;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美国历史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成为民主社会中良好公民

  的知识、态度与技能,欣赏并尊重美国的制度及其背景,批判与思考当前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能力,增进对世界的了解与宽容。[1]目标分为“历史思考”、“历史了解”,重视这两者的整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要求学生了解美国的发展过程,以增强爱国意识。具体目标是:一,了解美国的历史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培养爱国主义意识和对民主制的忠诚。二,让学生采用类推的方法去思考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对当前国内外的形势有一定的洞察力,形成自己有见地的观点。三,培养学生澄清问题和考证事实的能力,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四,让学生形成全球意识,分析、研究和认识全球和美国的关系。五,为学生学习其他社会学科的学习提供一些观察、分析问题的历史背景。

  3)理论的差异

  新中国建立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学历史教学中总是围绕凯洛夫教学论来进行的。以知识为中心,在学习方法上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学生通过接受学校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学习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而美国,深受杜威的教育思想影响。杜威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从儿童自身活动中进行学习,即“从做中学”,反对统一的、机械的学习方法,注重实践,学生有很大的主动性,与中国形成巨大的差异。共性

  2.1重视能力培养

  学习历史不仅仅要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更要掌握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包括理解、分析、解释、研究能力和学习历史的方法。中美两国也一直都在强调历史学习要提升分析、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探究能力的培养。

  美国“做历史”教学方法中,从“历史问题”开始到最后“结论”,都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中学生自主地查阅、分析和运用资料来解决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学会了知识,也学会了学习,历史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中国“讨论法”教学中,也不难看到教师改变了以往“一言堂”的教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研究、讨论并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中体现着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当然,同样都重视培养探究能力,但在具体方面还存在差异:美国的历史教育,生动活泼具有创造性并善于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从自身生活、社区生活和亲身的调查研究中来学习历史。强调学生应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和看待历史。而中国的历史教育,尽管课程标准提出了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和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的必要性,但这一状况还没有彻底改变。

  2.2重视教学方法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中美都创造、总结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美国有“做历史”、“角色扮演”,还有“演讲法”、“计划专题法”、“讨论法”等,在应用中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讲授法仍是主要方法,实际教学中,各种方法综合使用。“做历史”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学会学习历史,这是能力的培养过程,也是合作学习的过程。在中国的教学实践中,不论是讲授法还是讨论法也都在改变原有被动的学习方式,运用各种方式、途径和策略引发和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从“学会知识”中转变中“学会学习”。

  2.3重视信息技术

  中美两国在历史教学中都注重信息技术的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系统的历史知识,更好地接近历史,理解历史,把握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促进有效地思维训练,同时也为历史教学本身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了更为广博、便捷的知识信息平台。

  不论是“做历史”、“角色扮演”还是“讲授法”、“讨论法”,都必须有供学生探究、体验和自学的材料,需要借助于丰富,便捷的网络资源。在美国,大到国家、州,小到中小学都设有不同规模的图书馆,其中,世界上最大的美国国会图书馆,既有藏书近一亿册又能提供数据化的网络服务。该图书馆设有一个“Learningpage”栏目,不仅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史料,还收录了大量的课例和教学心得,帮助教师有效地利用这些网络共享资源来指导教学,也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这些资料。

  在中国,也有许多相关的历史网站,如“中学历史教学网”、“历史风云网”都设有学史入门、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战争史等专题,其中多数专题是根据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而设计的,有一线的教师上传的教案和教学心得等,但资料分类不明确,使用起来不如美国网站那样方便、快捷,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差异性

  3.1教学内容的差异

  中美两国历史教学中教学内容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美国历史课堂上,教师不仅仅会使用教科书,还要向学生介绍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加以阅读,并对如何分析文献,老师都会设问来引导学习并对分析资料的过程作评价。然后要求每位学生来完成一篇论文。每课都有课文简介,教学手册,学生手册和史料这四部分。

  在中国课堂上,教师主要围绕着一本教科书,其中也涉及到一些文献资料,但大多都是在课本中、题单中集选的只言片语,学生茫然不知其解,不会分析、辨别文献资料的真伪。教师在教学中也只是就题论题地解释相关文献资料。

  3.2教学效果的差异

  在中国,不论是“讲授法”还是“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都在学习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历史事件。每个事件的背景、内容、结果、影响等,以便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也只有掌握了这些系统知识才能应付考试。

  在美国,不论是“做历史”还是“角色扮演”都注重的是学生亲身体验或亲身研习来体会和领悟历史。学生不仅仅是学会了“历史”,更重要是他们体验到了历史学家做历史所运用的技能,有助于?W生达到“会学历史”的境界。也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的这种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就与中国不尽相同。

  3.3教学评价的差异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教学方法是否合理的一种反馈。在中美历史教学中教学评价存在差异。

  在美国“做历史”中,我们看到:通过对文献资料分析、解释,得出自己的结论及最后撰写小论文。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是进行跟踪测评的,这种测评方法不仅仅是对论文的评定,还是整个过程中的各种任务完成情况的评定。这种形式对师生来讲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评价方法在中国一般都是采用测试来进行的。如:“讨论法

  ”中提到课堂内容结束后进行强化训练,是通过出示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对学生进行测评,通常练习题都来自于题库中,题型主要有两种,主观题和客观题。这种传统的测试方式对于检测学生所要求掌握的各种研究能力而言较为乏力。虽然在课改中也提出了一些新颖、具有创造性的成绩评估体系来全面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但在实践中还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真正实际的作用。结语

  美国21世纪高中教育目标为:“培养学生善学、好学的品质,批判性思考的习惯和面对问题解决过程中莫衷一是的情形时乐此不疲的情怀,从而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诸方面为中学教育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把学生培养成各方面潜力都得到充分发掘而全面发展的人。中国课标中提出?s“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了新的高中历史课程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培养以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全面发展”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世界性的教育主题定为“学会关心、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交往”,随着21世纪的到来,“学会学习”这一主题显得越来越重

  要。在对中美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在致力于达到“学会学习”这个最终目标。教学方法的改革只有以“学会学习”的思想来指导才能使课程改革真正地落到实处。

  4.1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受固有教学观念和高考的影响,中国历史教师仍是唱独角戏,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难以实现。必须彻底转变教师观念,改革教

  学方法。可以将一些有效地教学方法移植到历史课堂教学中,例如美国的角色扮演、做历史、辩论、模拟以及讨论法等。其次是是改造和创新,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造和创新,突破旧模式,创造出适合中国学生的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4.2改革教学环境

  要使历史新课程所倡导的新教学方法真正进入中学课堂,还需要对教学环境(教具、教材、评价方式等)进行彻底的改革。当前,中国高中历史课程还存在一些弊端,首先表现为课程设计缺乏人文关怀,内容过于政治化,远离学生生活,其次是课程的思想教育与目标相差甚远,看似重视思想教育,实则降低了课程的吸引力和教育性。再次学习中忽视科学精神教育,在课标中提到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历史过程”,得出“历史结论”,而在教学中总是把现成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学生很少自己有机会收集、探索、过程、感悟科学精神。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是与现在缺少大量史料、资料进行探究的教科书有关系,更与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王铎全:《历史教育学》,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年版,第26页。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历史课程标准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第四篇:中学历史优秀说课稿汇总

  初中历史优秀

  说课稿模板汇总

  北方民族大融合

  【面试说课、试讲者中有很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老师,因为平时听惯了大学教授的讲课,而习惯于这种授课方式,如果在面试说课或试讲之前没有接受授课指导,及容易在面试过程中出现保留大学老师讲课风格,忽视听课对象需求的情况。大学的授课风格与小学、中学的授课风格有很大的不同,如果面试说课或试讲者的讲课内容侧重扩大知识面或是就一个问题深入讲解太多,育萃面试专家提醒。】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第四单元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秦汉大一统后出现的政权分立时期,本课内容正是从政权分立走向统一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讲述了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少数民族的内迁使民族融合趋势出现,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学习先进文化,主要是学习汉族文化的改革,而改革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后来的隋唐统一奠定基础,可以说这一课既是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的一个总结,又为隋朝更大规模的统一埋下伏笔。同时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学好这一课对于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初一学生理性思维弱,感性思维强,求知欲强,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一

  些复杂历史现象和名词概念模糊不清。由于这些特点,依据新课程以人为本,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的要求,我对本课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作如下设定: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首先,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三)重点

  统一北方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归纳掌握主要史实。培

  养其独立思考意识,加深对民族融合趋势的理解。)

  (三)迁都洛阳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发生,让学生受到这样的思想教育,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忍受挫折的能力,锐意进取的精神,从而实现情感与价值观当中提出的塑造青少年坚强意志这个要求。

  (四)孝文帝改革

  提出问题:1.北魏孝文帝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

  2.在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用有两个特殊的字眼。你们发现了吗?从“必须”中,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3.(课本116页“动脑筋”)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4.如何评价魏孝文帝改革?

  抛出问题,通过学生身临其境,让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够从不同视角对孝文帝改革的深入理解,启发思维,培养学生思辨意识和创新精神。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细致了解民族融合的基本情况。有助于突破重点难点,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复习,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在事业单位教师、普岗教师、昆明教师、特岗教师考试中教师资格试讲中指导依据,说课、试讲面试中一定要以此未标准来设计自己的教案和说课稿】

  2.对“文字的演变”,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古代甲骨文的“象形”文字演示出来,学生猜是什么字,然后写成现代字。

  3.“动脑筋”:观察上面的三个甲骨文字,猜一猜,“伐”字是怎样表达意思的?4.“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用象形、直观的模型,二十四节气和师生编演历史小剧,使学生了解这些成就。

  5.“屈原和钟鼓之乐”一目,介绍屈原生平和《离骚》的文体、内容和写作特点。对编钟作简要介绍。

  6.完成练一练,活动与探究。

  五、说教学效果

  通过对本课学习,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在事业单位教师、普岗教师、昆明教师、特岗教师考试中教师资格试讲中指导依据,说课、试讲面试中一定要以此未标准来设计自己的教案和说课稿】

  农村。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确定依据: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由盛而衰---走向失败是本节的基本线索,理清线索,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框架。

  2.教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确定依据:高一学生正处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期,思维能力还不强,对《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缺乏完整的的分析和理解。

  二、说教法

  (一)教法选择

  本课的教学方法以师生互动为主,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依据: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落实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具体做法1.图示教学

  通过图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归纳主要历史事件,掌握基

  础知识。

  2.问题探究教学法:

  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角度出发,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设置了若干问题,并将问题贯穿于教学之中。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探究、小组讨论,最终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实现重点、突破的难点。

  3.比较教学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对照,判断异同,更好地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

  (三)教学手段

  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因此我认为高一年级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二)学法指导

  戊戌变法

  【这一篇说课稿是比较详细,流程比较清楚的。是面试考试中难得的高分说课稿。在事业单位教师、普岗教师、昆明教师、特岗教师考试中教师资格试讲中常常会抽到这一章节课题,因为它在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在,但对于学生来说这部分教材内容是难点,所以在试讲说说课中也常做考试内容,也是面试中的必须要准备的专业知识】

  各位评委专家:

  我说课的题目是:“戊戌变法”。新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要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将从教材、方法、过程三个大的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把握。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戊戌变法”是新编教材上册)第二章的第七节,内容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中地位非常重要。一方面,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继续: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饱受痛苦和屈辱的同时,希望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来寻求救亡图存之路。但最终,由于维新思想的宣传和变法的措施触及到顽固派利益,变法运动遭到扼杀。这样的结果,又进一步刺激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反思,为之后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作了铺垫。另一方面,“戊戌变法”也标志着中国人开始跳出了“中体西用”的迷局,越过学习“器物”的层面,开始学习西方的制度,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又一个重要步骤;同时,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考虑到本课的内容比较多,有变法的背景,兴起,高潮(百日维新),结果,评价等,本课教学准备用两个课时。第1课时主要解决变法的背景、兴起;第2课时,继续完成变法的高潮、结果以及评价。为了教学内容、过程的连贯性、延续性,应安排连堂课。

  本课的重点有两个地方,一是康、梁的维新思想。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当时中国人向先进的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它继承发展了早期维新思想,它的产生发展也表明中国的思想领域又发生了重大变化。学习这一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变化,也能了解到康、梁等人崇高的爱国救国意识和品质,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塑造。

  另外,变法的内容也是重点。学生通过对内容的学习,可以了解变法的本质,也可以在比较中发现维新思想与变法内容的差异。从而体会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以及社会改革的不易。

  从难点来看,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难点。学生掌握的史实有限,很难理解康有为在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时为什么要利用孔子,利用儒家思想。授课时需要教师精心

  在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体,以情境问题为任务驱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完成基本的历史知识的学习,更主要的是使他们学会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

  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按照“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设计。从具体的教学流程来看,“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以分为创设情境,导入探究——提出问题,初步探究——发现问题,深入探究——总结反思,拓展探究四个环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以一则诗歌为主线,围绕诗歌提问,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展开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人文素质。

  在进入正式的教学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教师要做好知识储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也需要观看相关影片、阅读相关资料做好情境准备,通过预习教材,做好知识准备,并且按要求分组。

  在第一个环节里,以多媒体呈现诗歌,并请学生朗诵诗歌,从而将学生带入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这样一个历史时刻。制造一种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历史氛围为学生的探究创设情境,并提供探究的材料。

  并且提出这样的问题: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中的“多事”主要指的是哪些事?假如有一台时光倒流机,让你回到“那个多事之秋”,你将有何感受?

  由已掌握的知识导入探究,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能充分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探究的动机,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去。由“多事”来总结变法的背景,由“感受”来引入变法的兴起。

  在第二个环节(提出问题,初步探究)里,教师再就诗歌提出问题1.落日的紫禁城为什么热闹起来?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热闹起来意味着变法运动从维新思想的传播已经开始兴起。

  2.“几个读书人”“呼号”些什么?在他们之前,有没有人提出类似的呼号?他们的主张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明确思维的方向,使

  学生理解维新思想的内容。康梁的维新思想是重点,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早期维新派的主张、评价的表格,利用多媒体适当介绍康有为、梁启超的生平,找出康、梁维新思想的基本主张,以及早期维新派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对维新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

  学生在提到康梁维新思想的时候,肯定会从教材中找到,“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道理”话,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正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那么,请学生看问题

  民道路的角度思考。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各组派代表阐述观点后,教师点评:“沉思”中国近代化的道路、近代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滑落一行浊泪”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痛心,为辛亥革命的进一步探索埋下伏笔;而通过“感动”和“悲哀”来引导学生形成对戊戌变法的正确评价。最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分析、理解、综合、概括能力得到锻炼。此外,教师还还可以提供一组关于谭嗣同的材料,指导学生对谭嗣同的言行进行辩论、评价,从而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最后是教学预测。本课的设计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与探究活动,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并尝试指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组织课堂讨论。期望学生在此过程中提高辨析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

  教学法,诱思导学法等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

  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的实际情况,我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法、发现法、历史联系法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深化对教材的整体认识,把握洋务运动发展的内在联系和洋务运动的巨大历史作用,并提倡学生与教师互动,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而思,思而疑,疑后悟”的目的。

  四、教学流程

  【设计理念】

  鉴于对《新课标》的理解,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我在教学中精选了教学内容,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通过历史学习,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应对新世纪的挑战。【教学过程】

  在整个新课教学中,我以“自主学习、实践、创新”为主线,对本课教学环节作如下构想和设计:

  (一)引入新课

  在新课的引入中,我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先创设一个重回洋务运动的历史现场,新颖别致的动画片不但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针对这个动画片我巧妙设问:“片中的曾国藩是什么时代的伟人?与他同一时代的人物还有那些?”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指出:“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清朝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在屈辱中掀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洋务运动”自然导入了本课主题。

  (二)新课讲授1.洋务派的产生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思维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本章内容的第一个子目的学习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标的理念,我先采用情景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给学生放一段录象,然后根据录象内容和教材的内容,设计出如下问题:结合课本知识谈谈洋务派是在什么形势下产生的?他们的代表人物有那些?他们推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你会怎样做?通过情境再现,学生从历史场景中吸取信息,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发挥想像,畅所欲言,既能深刻地理解历史现象,又能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一则材料“购买外洋器物,??尤其属名正言顺??可以剿发捻,勤远略”来总结洋务运动的原因和目的。进一步指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统治阶级内部才掀起了洋务

  甲午战争

  一、学生分析

  1.初二年段是课改的年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材重难点

  重点: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永和中学的校情和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

  1.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能力培养

  (1)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3.情感体验:

  (1)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2)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方法

  战争对中国、对日本、对世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还会造成什么影响?这样,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思考,开拓思路,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这一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七、教训与启示

  从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两个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升华认识,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这是本教学设计的初衷。

  八、说板书设计(略)

  【粉笔字也是教师面试的基本功,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可以为老师增彩不少。除了字要公整之外板书的布局也要掌握好。不要全挤在一边,考虑到左右的学生。更要掌握好说课或讲课的节奏和时间,不要把时间过多的用在写板书上】

  3.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③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4.结合《学海导航》分析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1)有利发展条件

  ①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④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2)不利因素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疾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酝酿、爆发。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封建王朝吸取教训,调整政策,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

  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5.评价:结合《学海导航》(1)积极性

  ①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

  ②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2)局限性

  ①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②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难理解;而设计西周社会网络图涉及到学生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较困难的一个教学环节,因此这三者都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1.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谈话法、阅读指导法、情景设置法、图表法等五种方法。

  为什么要采用这五种教学方法呢?这是因为七年级学生大都是14、15岁的年龄,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但兴趣点也较容易转移,对感性直观的知识较易接受;对理性的知识就不易理解。再加上本课概念性的知识偏多,内容较为枯燥和抽象,因此,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使用这几种教学方法,既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性学习能力,完成各项教学目标;又能使整堂始终保持轻松活跃的学习气氛,在教学上做到松紧有度、顺畅自然。

  2.本课采用的教具有:地图册、插图、多媒体辅助教学。

  地图册是采用北师大版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的《西周分封形势》图。

  插图是课文中插图:《大盂铜鼎》、《商朝墓葬中的无头骨架》、商朝文字;图表是《西周分封示意图》(2幅)、《西周社会网络图》(2幅)。

  练习题、史料引文及插图、图表、地图均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

  采用这些教具辅助教学,可以节省时间,加大课堂容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各项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如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学会如何深入观察和思考问题;通过识读《西周分封形势图》及有关插图,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识图方法,以及如何有效提取信息;通过设计《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使学生学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以及如何对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通过“模拟西周分封时的情景”的历史剧表演,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合理的历史想像力,以及如何与他人合作;通过对课文有关内容的阅读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通过做课堂练习,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拟用3分钟)

  首先,采用谈话法复习上一课知识,了解夏商西周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更迭的情况。然后提问:“国家产生之后,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那就是如何管理广大地区,统治人民,巩固政权。你知道夏商西周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吗?”由此导入新课。写出小目标题。

  (二)西周的分封制

  1.实行分封制的原因:为了巩固对周边的统治(本目拟用4分钟)

  大变革的时代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想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本课上承《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下启《第8-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和《第10课

  秦王扫六合》,是理解封建制度确立和起步的重要一课。教材已经在第6课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动,但是,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也才会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出现生机勃勃的缤纷局面,也为秦国最后统一六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包括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私田主人改变了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特别是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各国封建制度得到确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

  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分析战国时期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故事讲解、分析比较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巩固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改革,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和整理相关历史图片、视频,或者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flash动画、课件的展示,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筑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铁器的广泛应用的意义);通过“立木为信”、“舌战群臣”等角色扮演,和“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最后自己却被秦国以‘谋反罪’车裂而死,他为变

  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人文素养。”

  学生历史知识积累较少,要掌握较抽象的历史概念,就必须运用浅化机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渐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通过指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及兼并战争的基本情况(出示战国时代几次主要战争发生地的示意图),请学生简单讲述三次战争(特别是长平之战)的交战双方及结果。然后设疑:为什么秦国由西部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却能成为最强大的国家,乃至打败东方六国,最后统一全国?秦国能够抓住时代跳动的脉搏,在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中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并进行政治变革,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从而我导入了新课: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板书】

  (二)讲授新课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板书】

  首先,通过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使学生感受生产力发展的两个具体表现。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需要使用图片展示、分析、比较、数据说明等形式来说明铁器相对木器、石器、骨器、青铜器等来说进步许多,而牛耕相对与人力来说学生容易理解的多,通过课后小男孩掌握牛的脾气这个故事来说明那时候人类已经可以支配牛为自己服务了。

  讲述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个时代变革的决定因素以后,再重点讲述秦国发展强大的两个关键因素:经济上兴修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政治上任用商鞅进行大刀阔斧的变法。

  2.著名的都江堰【板书】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人类水利过程史上的不朽杰作,至今还在造福人类。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它的构造原理,可以通过录像展播或者图片展示等形式直观而形象的进行辅助教学,以此来说明都江堰的修建为秦国的强大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后盾。同时,通过李冰父子修堰的感人事迹和后人对他们的敬仰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

  3.商鞅变法【板书】

  在讲述“商鞅变法”这个内容的时候,我通过“生产力的提高——大量荒地被开垦——私田出现——出现封建剥削方式——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一部分产品——封建地主和封建农民产生”这样的过程讲解,来说明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效果最

  728-第五篇:优秀教学方法

  优

  秀

  教

  学

  方

  法

  选

  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机制,是牵动整个教学领

  域的整体性改革。

  目标教学是在教育方针指导下,根据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策略”,按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形成性测试手段,落实大纲,教材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过程。

  目标学习法的特点是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单元达标和课时达标相结合,以群体教学和个别帮助相结合为基本形式,以反馈矫正为保证,以大多数学生掌握目标、形成能力、开发智力、获得最佳发展为目的。

  目标教学法的操作规范为“五、四”单元教学流程,“五”为五个阶段:单元备课——逐节新授——单元综合——单元测试——单元小结;“四”为四种课型:新授、综合、测试、小结。

  基本模式以“逐节新授课”为代表,拟为“四四三五六”目标教学基本式。

  1.前提测试:上课开始,教师根据知识迁移的过渡性原理,既充分注意学生实际,又紧密把握本节教学任务,用五至七分钟时间测评前面已学过的部分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本节教学内容,为引出本节教学目标做铺垫。前提测评有四个性质,即:作用的助学性,内容的针对性、对象的全员性,形式的灵活性;也就是说,前提测评的作用必须有助于本节教学内容的学习,测评题目内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要面向全体学生,题目难度有一定梯度,测评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不能单用集体回答方式,这样就能以旧迎新,激发学生定向思维。

  2.认定目标:在前提测评的基础上,教师将所授课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或板书,或提前抄在小黑板上张挂,然后简洁明确的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各自要求达到的水平,采取的主要方式。教学目标一般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育目标。

  认定目标也具有三个特性:作用的有效性。指教师在讲课前重点认定目标,突出主要目标,引起学生的重视,;讲解过程中逐一认定目标,坚持用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注重步步凝聚学生疑问,启发学生思维。

  方式的简易性。指教师操作这一环节时,以口述认定为主,简化认定形式,便于教师操作。

  方法的灵活性。指认定目标时,教师要创造认定气氛,灵活多样引出、激发学生兴趣。

  认定目标是指教师和学生同时明确认定教学目标,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同一轨道上自觉协调统一。

  3.导学达标:即教师通过以设计好的教学程序引导启发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导学达标分五步:

  基层目标导达:这是全节课的重点,不仅要全力引导学生达标,而且要通过及时反馈、同步反馈,了解学生学习动态,随机矫正。

  高层目标助达:就是教材对学生提出的高层要求,教师要通过恰当方式协助学生达标,利用集中反馈、连步反馈,了解学生学习中困难,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情感目标诱达:教师通过不同形式诱导学生达到教材情感目标,随时掌握机动反馈信息,适时矫正诱导方式。

  技能目标练达:教师通过练习指导学生达到技能目标,并掌握重点反馈信息,强化练习,提高学生技能。

  发展目标引达:教师利用掌握的特殊反馈信息和学生学习差异状况,及时引导学生达到发展目标,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每节课有所得。导达目标就是要充分发辉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依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检测和反馈矫正,随时用教学目标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使每个学生都主动自觉的完成教学目标。

  4.达标测评:导学达标环节的完成,意味着教学主体任务的终结。效果如何,如何巩固提高,教师就要达标测评,检测个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在这一环节,教师可采取出思考题、练习题,或完成训练项目,或分组抽卡片回答问题等形式,测评本节教材掌握情况,然后随即重点矫正,提高教学效果。

  达标测评要坚持六个原则:对应原则、分解原则、前联原则、客观原则、递进原则、变式原则(变换角度、改变问法、变更顺序、综合加深、设置迷惑)。

  作为目标教学法的基本课堂教学结构形式又可以大致列出如下框

  架:

  课前制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育目标)—课堂展示教学目标(含内容要点、能力层次、思想教育)—教师指导学生达标(按内容要点安排教学过程,按能力层次选择教学方法,体现思想教育)—课堂检测达标情况,补救失误保证达标。目标教学法有教师必须构建的整体框架,又有以“逐节新授课”为代表的基本模式,教师在应用此教法时,可根据教材特征、学生实际,灵活多样的穿插其他教学手段,优化控制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

  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情景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我国情景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较早提出并在理论上进行探讨的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同志。

  运用情景教学首先需要用“着眼发展”的观点全面提出教学任务,而后优选教学方案,根据教学任务、班级特点及教师本人素质,选择创设情境的途径。

  创设情境的途径初步归纳为: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表述情景六种。

  生活展示情境: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中,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得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述鲜明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实物演示情境: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通过对不同背景下的实物观察和语言描述,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图画再现情境:图画是展现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画、剪贴画、简笔画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

  音乐渲染情境:音乐的语言是微妙而强烈的,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教材基调、意境和情景发展对应、协调。

  表演体会情境: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由于学生自己进入角色、扮演角色,课本中的角色就是自己或本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加深内心体验。

  语言描述情境:情景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情境会更加鲜明,由于描述带有感情色彩,所以能激发学生情感,进入特定情境。

  情境教学法没有固定教学模式,为了有助于教师们在教学中较好的运用情境教学法,先选择两个情境问题教例,供大家参考。

  情境1(语文):

  中学语文课文中的议论文教学历来问题较多,学生兴趣不大,教师亦感棘手。这其中,有教材内容枯燥的原因,也有教学方法单调的问题。课文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教学方法有失千篇一律的分析论点、论据,学生觉得学了之后无用,当然没有兴趣。如果在讲授议论文时,结合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大家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议论的情景,使其能看到议论在生活中有用武之地,对于学生学习议论文大有用处。

  在一次全校初二年级语文知识竞赛中,某班的四名代表中的一位因紧张而失去了一次得分机会,最后这个班虽然获得了冠军,但有些同学议论纷纷、认为丢分的同学不应该领奖,另一些同学则持不同意见,为此同学们产生争议。第二天的文科是学习议论文,在教师没有直接讲解课文内容,而是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那位同学该不该领奖?为什么?学生一下兴奋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时教师进行总结,告诉学生:刚刚进行的讨论,实际上就是进行口头做议论文,大家会发现,有的同学意见内容充实,有说服力,有的同学发言却带有狡辩性质,而有的同学则连表达都不清楚,这就涉及到一个如

  何进行议论,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议论更有说服力的问题,下面我们看看课本上的议论文,看看作者是如何针对自己的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这样很快使学生进入了角色,激发了学习议论文的兴趣。学生亲生体会到议论文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自然产生了学习它的愿望,这较之教师教师单调枯燥的分析论点、论据,而学生却无动于衷的课堂教学效果要显著的多。

  情境2(数学)1.浓度问题的引进2.你喝过糖开水吗?

  3.你知道糖开水是怎样制成的吗?

  板书:糖+开水=糖开水

  现在我们共同来制作糖开水,请同学们观察其变化(备开水、玻璃杯、红糖等)(1)把红糖少许放入一个玻璃杯的开水中,搅拌均匀,这时杯中发生了什么变化?(颜色变深,味道变甜)

  (2)再放入一定数量的糖于杯中,搅拦均匀此时杯中发生了什么变化?(颜色更浓、味道更甜)

  (3)再往杯中加入若干白水,搅拌均匀。这时杯中又发生何种变化?(颜色变浅、甜味变低)

  4.上面的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1)同一杯水中,糖增加的甜度越浓;糖减少则甜度变淡;(2)要使糖水甜度增加,需加糖,要使甜度变淡,需加水.三、结合上述实验,探讨溶质(糖)、溶剂(水)、溶液(糖水)之间的关系,理解浓度(甜度)的概念。

  说明:初一学生对于浓度问题的掌握一直是个薄弱环节,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的有效途径是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揭示数学规律.创设情境的方法和形式较多,教师应该更具教材特征和学生实际选择作用,不能局限于录像、图片一种形式。

篇四: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方法

  

  常用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历史是一门深奥的课程。如果做到让学生听得进理解得了就要看老师的教学方式了;接下来店铺的小编为你列举了下面几种方法

  常用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其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历史认识的过程。这些研究性学习问题从哪里生成呢?第一,教材。如教材的导读框、课文、插图、小资料、地图、名人名言等;第二,课外的历史材料。如音像、实物、口述史、文字资料等;第三,社会生活。如日常生活、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提出问题之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引导学生用心思考、踊跃发言。问题的解决,不仅仅能够丰富学生对具体历史现象的认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用具体的历史事实来印证历史结论,甚至修正历史结论,从而树立起科学的历史观。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理解“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其二,注重历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学过程的逻辑性。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学习历史不仅仅能够使人明智,还能够提高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决定力。历史教育应当突出它的思想性,而不应仅仅是讲讲故事或说说笑话而已。我们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启迪民智,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让下一代成为能够独立思考、有批判精神的人。为更好的实现以上目标,历史教学过程要注重教学环节的逻辑性,即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让学生把握各个历史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在此前提下,我们再尽可能地让学生明白历史的多样性及其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其三,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构建

  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条件。其次,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示历史原始录像、经典的历史图片、电影剪辑或其他文字资料,构成视听冲击,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走近历史情境,进行情感体验。随着多媒体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将在教育中广泛地得到运用。这即所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再次,根据每一课的实际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直观教具演示法、纲要图示法、讲读法和发现教学法等。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1.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忘箭去就等于背叛”,历史教学是向学生展现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历史画卷,在这些历史画卷中有数以万计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及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无数优秀的成果、精华。如果教师能把精彩的历史故事、活鲜的历史人物引入课堂,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考试,也是为了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学习历史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塑造学生人格,从而使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变得有血有肉、充满魅力。

  2.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领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唱独角戏,对牛弹琴,整个课堂气氛既沉闷又压抑,学生失去学习的生机和活力。现代教育课堂要求教师导,学生演,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讲《战略大决战》这一课时,我设置疑问,复习导入:蒋介石为什么要发动内战?人民解放军运用什么战术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学生通过回忆,复习,解决以上问题。接下来我承上启下地讲授:随着决战时机成熟,解放军进入战略大决战阶段,然后由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第一步:先让学生在书上做标记,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中间突破”——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

  东和中原广大地区;C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瓮中捉鳖”——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然后小组讨论;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以东北为突破口,辽沈战役为什么要先打锦州,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最后采用同桌一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由我归纳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讨论热烈,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学生那种活泼的天性、好奇的心理、大胆的质疑都得到了发展,教学效果显著。

  3.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图文结合,生情并茂,如临其境,它以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人,耳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授《明清反侵略斗争》这一课时,把“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的故事情节通过影视资料展现出来,让学生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对侵略者无比憎恨。又如在讲授《新航路的开辟》时充分利用地图,并设计成动画,在屏幕上展现了三条不同颜色的航海路线,这样学生在颜色的变化中、地图的运动中轻松地掌握了这三位航海家远航的起止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巧用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科目涉及不同历史人物,不同历史事件。在历史课教学中,采用师生互讲故事法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课充满兴趣,从而加深学生记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讲《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这一课时,我就讲了“退避三舍”、“问鼎中原”的故事,使学生明白了晋文公和楚庄公为什么会先后成为春秋五鼎中的中原霸主;在讲述商鞅变法时为了取信于民,在城门“悬目赏金”和“处罚太子师傅”的故事,从而增强对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的认识。有时让学生讲析自己熟悉、喜欢的历史人物,如在讲到《明清时期文化》时让学生自己讲述喜欢《三国演义》中哪一人物、《水浒传》中的好汉,描绘一下《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的性格,如何看待《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又能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5.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长久保持学习兴趣

  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充满自信的人,永远击不倒,他们是人生的胜利者,自信可以克服困难。因此,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使用一些肯定性的、激励性的语言赞美学生,使其形成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阳光,没有阳关,我们就不能生活。”由此可见,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在与学生交往中,适当赞美学生,会产生一种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感情,而且以激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这比责怪、埋怨有效得多。

  总之,在历史教学课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融为一体。

篇五: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方法

  

  中学历史常用的教学方法5篇

  组织和自行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历史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5篇,期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历史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1一、复习进度安排:

  计划三月下旬结束九年级下册新课内容的教学,然落后入考前综合复习阶段。

  综合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梳理教材,细化知识点,夯实基础。

  内容:1-----6册历史课本内容

  时间安排:3月26日---4月27日

  根据每一单元内容多少不同,预定一节课复习2-3个单元。重视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基础知识,特别是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历史作用和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制度政策等,对知识的掌控不能仅仅停留在识记上,更重要的是知道和运用。

  2、第二阶段:专题复习,强化训练、热门讲授

  时间安排:5月2日---5月31日

  历史知识包罗万象,相互联系,千丝万缕。作为历史教师要通过“专题”的情势将零散的知识梳理和归纳成条理和体系,通过一系列“专题”引导学生将点点滴滴的零散知识变成了系统化、体系化。专题的设计要灵活、细小。切记不能设计过大的专题,进行大的专题知识梳理;要从社会现实热门问题的角度、重点问题的角度、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角度,设计一些轻巧灵活的小专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以课本为主的条件下,为学生挑选科学、公道的教学案,包括知识结构归纳和习题训练两部分,知识结构归纳使学生对本专题触及内容有提纲挈领的认识,习题训练触及所有题型,突出重点知识。使所复习的知识得到巩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我们通过集体备课等情势,搞好热门问题的梳理,找准社会现实热门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切入点。通过热门讲授教会

  学生将社会热门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阶段:综合复习,查漏补缺;模拟测试,提高能力。

  时间安排:6月5日---6月13日

  将六册课本的知识有机融会,根据中考的具体要求,挑选若干针对性较强的题目进行一系列综合训练,目的是将第一阶段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进行综合、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根据每次训练的情形,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再进行讲授、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二、具体复习方法措施安排

  1、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以20__年中考大纲为参考,依其规定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进行复习。具体做法,根据内部资料(历史复习资料)为主,备课时结合考纲、历届中考试题,将重点补充到复习资料上,讲、练、背相结合,以背为主,随机考察学生背诵掌控情形,及时查漏补缺。

  2、抓住重点,加强训练

  六册课本的内容较多,在复习时教师既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同时又要有侧重点,所谓重点就是历史考试说明里的考核内容及要求,复习时这部分内容要强化。同时还要大胆取舍,去粗取精。我们认为八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四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单元,九年级上册第四、六、七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四、七单元是全部初中阶段历史复习的重点内容。对于上述内容,教学时要强调,平时的训练要强化,内容都是转动式的,带着学过的内容一起考察,对学生常犯的毛病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重视应试能力的提高

  基础知识掌控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能,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们认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进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

  (2)对课本内容一定要熟悉,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做挑选题尽量不看书,材料题和问答题一定要看书。

  (3)注意公道地安排考试时间。

  四、历史复习中注意事项

  1、加强复习的力度和广度,使学生更加熟悉课本,保证基础的方面少丢分。第一轮,全面复习,细化知识点,打好基础.即讲课时要注意课程标准的要求,要线索清楚,重点突出,逻辑周密,时间空间概念明确,语言精炼,并辅以条理化的板书.通过看、读、写、记等方式强化训练,一章一节的基础知识,做到人人过关。第二轮,比较对照,纵横串连,辨异求同.经过系统复习,学生掌控的知识是更坚固了,但知识是零碎的、缭乱的、孤立的,这一段复习要求师生双边互动,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重新组合教材,进行知识归类,触类旁通.把已掌控的知识前后左右贯通起来,形成网络,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联系,总结寻求历史事件的异同点,强化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控。

  2、增强练习的针对性,尽量寻觅一些较好的材料,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多创设一些与生活情境相干的试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巩固知识点,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以史为鉴,评论古今,提高能力。

  3、增加考试次数,掌控好时间和解题速度,练练学生的应试能力。我们要指导学生紧扣课程标准,扎实基础,以课本为本,全面系统地做到

  五看三抓,即看提示、看正文、看插图、看资料、看大事年表;抓线索、抓网络、抓重点。同时通过模拟训练,掌控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进程的监控,努力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科学的复习。复习中不能走向“放羊式”、“灌输式”两个极端,做到导与学两个方面紧密结合。要让学生动手、动笔、动脑,不能简单的动口,要让学生能把基础知识正确反馈到试卷上,避免显现会说不会写或者写错字、别字、白字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5、要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述能力。

  6、加强学生心理辅导,使学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轻松应考。

  总之,九年级历史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可谓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考前指导,并做到自己心中有数,扎实研究九年级历史复习课的教法,全面提高复习效率,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力争在20__年中考中获得良好的成绩。

  中学历史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2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以大纲为导向,以训练为主线,精心组织,夯实基础,面向全部,重点突破。

  二、时间安排

  复习采取分阶段、分课时进行,为了使新旧知识能相互沟通,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而形成知识网络,到达掌控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我们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复习的方法,复习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复习](授完新课至第二次模拟考试约8周时间)以教材为主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复习情势为系统复习,重点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复习,做到章节过关、单元过关、打实基础、循序渐进、不留死角,并进行适当的模拟训练,保证复习成效。

  [第二轮复习](第二次模拟考试至五月底约5周时间)为专题复习,重点加强综合知识的归纳、综合能力的培养,渗透中招模拟练习。重点解决第一阶段中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和综合运用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总揽教材、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控得比较扎实的基础上,相应地提高要求,进行系统整理消化,遵守精讲多练的原则,抓住重点,加深知道,避免简单的重复,反对四平八稳。

  [第三轮复习](六月初至中考前约3周时间)以综合练习为主,考前指导与适应性训练相结合,查漏补缺,巩固提高。本轮侧重培养学生审题解题能力,同时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综合练习和模拟测试,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并重,主要目的是适应中考要求,提高应试技能。

  三、复习方略

  第一,解读历史学科考试说明,明确新课标和中考考试评判要求,建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和复习指导思想。在复习教学中,我们按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进行复习。复习课连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意识。

  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每堂课真正体现

  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活起来,让历史人物站起来

  这一教学理念。做到

  教学设计问题

  化,设计问题生活化,解决问题民主化,学习进程情感化、构建知识网络化。

  通过不断地磨合和训练,引领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第二,回来课本,夯实基础,学会积存知识、运用知识和拓展知识学生必须掌控好课本的基础知识,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我们要求,对基础知识,不能死记,但要记死

  。对每一课、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历史知识要做到随手拈来,运用时得心应手。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对历史基本事实的掌控,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将无从评判历史人物、无从联系历史事件,解答一切历史问题都成了空谈。所以要让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形成对知识准确的记忆,做到知识点的要点化、线索化、条例化、网络化。

  第三、密切联系时政,关注热门和焦点问题

  复习时要重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注意历史的时期性,重视历史的史鉴作用。掌控时期脉搏,关注国家及世界重大的纪念活动,关注社会热门问题和时政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能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比较,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不躲避热门是中考历史命题的原则,目的是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以训练学生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第四、进行适当的学习方法、解题方法指导和训练

  1、师生要重视对《考试标准》上所提供的题例和样卷、近几年中考试题的研究。从中体会到中考

  怎么考(命题思路),研究试题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精选试题,强化模拟训练。

  2、在复习中教师应积极创设一些新情境、新材料、新切入的好题,让学生在全新视角中视察历史问题,以活化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学会理清答题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进程中,指导学生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畴,然后肯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技能。

  4、重视知道,融会贯通。只有知道了的记忆才能持久,只有融会贯通,才能在考试时明晰问题的内在逻辑联系。重视知识的整合,知识间的迁移、联系,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第五、加强考前心理素养的辅导,有利于轻松应考,提高考试成绩。

  要想在中考中获得好成绩,不仅取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杰出的解题能力,还取决于考前良好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以及临场的最佳发挥,因此我们在考前注意引导学生调剂好心态,轻松应考:

  ①考试时胆要大,心要静。坚定必胜信念,这是至关重要的。乒坛名将邓亚萍曾说过:

  平时练技术,比赛看心理。②仔细审题。审题是解题的条件,解题是正确答题的关键。要正确知道题意和要求,将试题有效信息反馈到课本中,然后正确挑选。

  ③要善于给自己减轻压力: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心烦。

  中学历史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3一、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的推动,带来了教与学的新变化。新课程以现代教学理念为动身点,以新课标为根据,按学生认知规律构建知识体系,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科学精神,着力于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3,4班共93个学生,知识及智力情形不一。不仅班与班之间有差距,同一个班的学生也分为好几个层次。所以教学进程中必须注意全面照管,力求使每一位同学在上课进程中都能够听的懂、听得清。针对这一点,本人将尤为注意分层教学和公道地安排作业,分层次分阶段地布置任务,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

  三、教学方法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九年级的内容跨度大,线索多,所以理清线索,抓住特点,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形成科学发展史观,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以问题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智能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起点是问题,如何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本学期课堂教学中我侧重要研究的方向。每一堂课提出的问题必须从教学目标的分类开始,由浅入深,思维有易到难,从思维的广度、深度到灵活度螺旋上升。

  3、以多媒体教学为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

  充分利用学校硬件设施得以改进的契机,尽可能多地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爱好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

  4、重视学科间知识的融会与渗透

  在掌控教材时,教师应从整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控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公道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重视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公道渗透、相互融会和必要联系。

  5、重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倡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体会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6、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摸索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

  中学历史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4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推行素养教育为方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根本,结合知识与能力要点和《考试说明》,理清基础知识,掌控主干知识,强化知识的知道和深化,拓宽视野,突出复习进程和检查评判的落实:面向全部学生,分层指导和要求。不断变革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范畴:

  本学期将完成中考历史(七年级部分、八年级历史和九年级历史)的教学和复习工作。

  三、复习目标

  1、以课为本,紧扣要点、历史课程标准,夯实基础,2、掌控并熟悉历史基础知识,准确再认和再现重要历史事实。

  3、通过历史现象初步知道一些历史基本概念和观点。

  4、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四、复习思路:

  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3月31日—4月30日,第一轮复习的时间最长,也是夯实基础的最关键时期。每年中考试题几乎都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熟悉课本非常重要。这一阶段要找准考点,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认真研究历史与思品课标,知识与能力要点,《考试说明》,最短时期内在教材中找出考点,根据教材将考点编成复习资料的情势,帮助学生理清基础知识点。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5月1日—6月5日,经过全面复习,再进行专题归类。即教会学生将社会热门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每一专题的内容分好类,利用挑选题和填充题的情势在课前一天发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上再与学生分析完成。课后再布置相应的材料题、问答题,加以巩固、知道。

  第三阶段:综合复习6月5日—中考,查漏补缺,突出重点知识,强化训练,重视落实。强化训练,对复习内容进行消化和巩固。考试说明是中考重要指导用书,掌控考试范畴、内容、情势、题型,结合九年级每次考试的主观题,进行研究性复习。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形,发觉问题,立刻解决。做到早发觉早解决,让学生以最佳状态参加到复习迎考中来。对于历史知识掌控好的同学应加以鼓励,以获得更好的成绩。对于历史与思品知识掌控一样或较差的同学,课后多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误区,以获得理想的成绩。

  中学历史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51、解读中考说明,明确考点。

  必须详细研究和解读中考说明,这样有益于制定复习计划,挑选复习方法,整合复习内容,更有益于发掘内涵,明确目的,总结规律,更加有效的指导复习迎考。明确了考试标准,教师可以更加有效的组织教学,学生学起来也会感到目的明确。

  2、梳理知识,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初中历史的范畴广,内容多,复习时要尽量做到全面系统。关键是要在一定的知识框架下理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立体的历史复习交叉网,增强学生的应考能力。注意知识的点、线、面、体,重视了整体掌控。建立一个清楚的知识框架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加深知道。以便系统全面、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进行复习。

  3、链接中考,科学训练,培养应试能力。

  研究中考命题方向,科学训练,对我们有效组织历史复习是非常有用的。纵观近几年的历史中考命题,无外乎这样几种题型:挑选题,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课改以后,命题开始变得灵活多样,贴近学生生活,考核的内容,突出考核学科的重点主干知识,并严格依照考试标准进行命题。不仅侧重考核识记和知道,也侧重对运用能力的考核,值得注意的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考核,也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动而逐渐加强。

  科学有效的训练可以把上面所讲的一切落实到实处。但训练成效的好坏,取决于训练题的质量和数量,不能没有挑选,更不能搞题海战术。

  我们在组织训练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进一步研究中考说明,明确复习方向。所设计的试题应当反应新的方向。

  2、突出重要的主干知识,命题必须依照中考说明的要求突出重要的主干知识。要求学生做挑选题时要速度和准确率,但不能够盲目求快;做材料解析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用已知的知识解决问题;对于问答题,一定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表述规范,整齐整洁。

  3、立足学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和目标。在设计复习题目和复习计划时,,教师应当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复习目标和方法,因材施教,加强针对性。

  4、加强训练,夯实基础。复习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根据中考说明,结合历史复习目标,以所用教材为主,熟悉课本、全面复习,重视基础知识的知道和运用。

  中学历史常用的教学方法5篇到此结束。

篇六: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方法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5篇

  根据是对人的活动的认识,认为教学活动包括了这样的三种成分,即知识信息活动的组织、个人活动的调剂、活动进程的随机检查。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范文5篇,期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范文11.教学方法

  (1)某种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及其实践的统称。——《教育大词典》

  (2)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顾明远,1990年

  (3)重复显现的教师行动模式。它能运用于各个学科,不是为某个教师所特有,并与学生的学习有关。

  “重复”的“行动模式”意味着在一定的时间范畴内反复再现,并按一定顺序组合起来的教学行动。而“运用于各个学科”是指要排除只适用于某个课题的专门化行动(如初二年级历史与社会课中的年代换算,初一历史社会中的旅行图判定等),并排除了只适用于个别教师的行动。“必须与学生的学习行动有关”意味着必须排除心理辅导、班级管理等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教育行动。

  (4)在教学进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李秉德,1990年

  2.教学方法所包含的思想和内容

  (1)体现教学活动进程的本质特点。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密切结合、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教学方法既应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应包括学生的学法,还应包括在特定背景条件下,师生之间的和谐一致。即,教学方法应充分体现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统一的活动特点。

  (2)规定某些特定教学活动进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模式的总称。包括方式、手段、途径等。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范文2(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以及学生独立浏览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讲授法——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思想教育的方法。从教师教的角度看,它是一种传授的方法;从学生学的角度看,它是一种接受性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法的最大优点是:讲授法具有通俗化与直接性两个特点。教师深入浅出的讲授使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浅显易懂;同时,它要借助于语言媒介将知识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接受性的学习,避免了学生认识进程中许多不必要的曲折,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由于在课堂教学进程中采取讲授法,教学进程容易控制,教学主题不易偏离,课堂效率比较高。因此差不多在所有课堂教学中,都离不开教师的言语讲授,只不过,不同的课堂教学中,讲授的时间不尽相同。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师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在教学中运用广泛,并且历史十分悠久的方法。相传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常常使用这种方法启示学生的思维,传授有关知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这种方法称为“产婆术”。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优点是:便于启示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摸索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易于唤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环绕教材的中心问题,进行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全员参与,培养合作精神;相互启示,相互学习,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知道和掌控;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浏览教学书和课外读物获得知识,并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扩大学生的知识来源,提高学生归纳知识、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采取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时应注意:

  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教师的语言有较高的要求;善于设问解疑;控制“量”和“度”。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指教师通过实物或教具的演示或组织教学性参观活动,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最大

  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具体、真实。包括:演示法(教具、实物、多媒体、动作示范)、视察法和参观法。

  采取直接感知法教学的基本要求:

  事前充分准备;活动有目的、有重点;注意及时总结;在多数时候作为辅助方法,需要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通过练习、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技能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等。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的最大优点是: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向高层次发展,使所学的知识能和现实紧密联系。

  运用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时应注意:

  对学生的实际训练要精心设计和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动脑、动口、动手的实际操作能力;重视实践后的总结和反馈。

  (4)以观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形,或利用教材或课外书或艺术情势,使学生通过观赏来体验和感受客观事物的真善美,或和谐知识、能力、情感的方法。

  采取以观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潜移默化,寓教学目标达成于活动进程中。

  以观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要求:

  引发学生观赏的动机和爱好。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认同感)注意及时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基本进程是(1)创设情形,提出要求;(2)指导学生搜寻、利用材料、检验假定的方法;(3)对结论进行修改、补充、总结。

  采取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在探索解决认知任务的进程中,使学生的独立性得到高度发展,进而改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愿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进行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的教学时应注意: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肯定选题和进程;周密组织,积极引导学生的发觉活动;注意情境的创设。

  在教学实践中选用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有效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可能性原则。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范文3历史与社会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教学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1.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随着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人们对教学设计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回想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历史,我们会发觉带给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的源动力是人们对学习的认识。

  信奉行动主义的人们认为,学习是建立一种S(刺激)和R(反应)之间的联结,并予以强化的进程。因此,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精心挑选S(刺激),以便通过S(刺激)形成、保护或强化期望的R(反应)。

  坚持信息加工观念的人们认为,学习的含义决非建立一个简单的S-R联结。学习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个体信息加工的进程,这个进程包括了感知觉、记忆、提取、鉴别、比较、分析、综合等等心理操作。持信息加工观点的教学设计者认为,教学设计要符合这种个体信息加工的规律。因此,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重点被放在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分解,使之符合一定的加工顺序,以及以什么样的媒体情势出现才会有利于信息加工等方面。也就是说,教学设计研究的重点是知识和技能的传递的设计。这种教学设计由于只关注知识的传递,因此被称为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在这种教学设计中,教师被看作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也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但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遭到一定限制,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而“认知心理学学习观”特别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足之处是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风行全球。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人类的知识不是纯客观的;不是他人传授的而是自己建构的;不是独自形成的而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进程中形成的。因此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给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的权益和机会。而教学设计者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学生的学习环境,学生是学习环境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的辅导者。目前这类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对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分析和构造方面。由

  于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因此,被称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虽然,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相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包蕴着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论,但并不是说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一无是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就没有问题了。下面我们来扼要地比较一下二者的差异并剖析二者共同面临的问题。共6页,当前第2页123456表1: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比较

  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者所持的知识观知识是客观的,可以从有知识的人那里传递给学生。知识不是纯客观的,是学生在与外界环境的交互进程中主动建构起来的。教学设计者所持的学生观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学生是对知识的积极加工者,每个学生都会对知识有特殊的知道。教学设计者眼中的师生关系教师是知识的源泉,学生的活动要配合教师的活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辅导者,教师的活动要配合学生的活动。规定性理论支持有比较丰富的规定性理论支持,比如加涅关于教学事件与学习结果匹配的规定性理论。缺少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分析工具和教学处方方面的规定性理论支持。教学进程鼓励学生仿照、记忆。鼓励学生去发觉、去创造、去解决问题。教学结果获得的知识很系统,但常常是机械的,不灵活。获得的体会可能深入但却不全面。

  从上表1可以看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可能会面对的风险是学生没法获得较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教师作为学生的辅导者的角色也具有相当的实行难度。

  2.以教学内容为主的教学设计与以教学技术为主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和教学技术都是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教学内容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知识的掌控,但不够形象、生动,难以保证教学成效。以教学技术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教学进程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但不利于历史与社会知识的掌控。

  因此,在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处理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技术的关系,即,既坚持教学内容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学技术的载体作用。从目前中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看,教学设计比较强调“以教学内容为主、以教学技术为辅”的设计思路。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范文4(一)历史与社会课教学设计的模式

  从目前国内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看,大致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一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受上述两种理论的影响也形成了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式。但不管何种教学设计模式,都必须很好地回答以下问题:

  (1)学生在课堂上应当学到什么?(2)学生在课堂上期望学到什么?可以学到什么?能够学到什么?(分析学习任务、肯定起点学习能力)(3)为到达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当如何教?学生应当如何学?(挑选教学策略)(4)如何检查和评定预期的学习成效?(进行学习评判)实际上,以上四个问题中包含了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

  肯定教学目标

  分析学习任务

  挑选教学策略

  进行学习评判

  以近年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较为流行的“突出学生学习,教与学并举”的地理教学设计为例:这一模式是运用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点,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创设“探究——协作”的学习情境。它的具体特点是:

  (1)强调学生地理学习任务的分析以取地理学习起点能力的确立;(2)提倡开放、民主、协作的地理教学进程、创设探究学习情境;(3)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理念;(4)重视课内、课外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整合;(5)突出地理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反复的进程,需要地理教学设计者不断地进行分析、评估和修正。

  (二)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

  1.教师具有先进的理论素养是展开教学设计的条件

  教学设计者的理论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决定着教学设计的面貌和结构。一样来说,教师应当掌控先进的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学科知识及多媒体技术,形成完善的理论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教学设计方案才能具有深入的理论内涵和公道的设计结构,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进程的顺利实行和学科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2.增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是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的主旨

  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既要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并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条件。

  3.拟定公道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的关键

  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目标是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一样比较概括。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认真分析总的教学目标,找出为实现总目标所需实现的子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步骤和各个知识点,以及对学生应到达的学习成果或终究行动明确描写),教学目标规定了教学活动的方向,是形成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基础。因此,子教学目标的肯定必须公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与可测量性。规范的教学目标论述包括主体、行动动词、实现目标的条件、标准等。

  4.进入深入透彻的教学任务分析是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

  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任务分析包括具体学习内容的分析和学生情形分析,决定着全部教学设计的教学起点。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动机等,从学生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动身,肯定学生的原有地理认知结构;同时设计者也要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期望形成的地理认知结构,找到“原有学科认知结构”与“期望学科认知结构”之间的差异,从而肯定课堂教学的起点。共6页,当前第3页1234565.挑选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是历史与社会课教学设计的核心

  教学策略是实行教学设计方案,实现既定学科教学目标的核心。教师必须综合推敲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知识点、线、面之间的联系,推敲学科知识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拓宽设计思路、挑选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策略的挑选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

  位,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使学生在掌控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获取了学科研究的方法和学科思维的进程。

  6.展开健全可行的学习评判是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的保证

  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学习评判的弹性空间很大,如何掌控评判的“度”这是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的难点。由于学习评判不仅能够用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形,而且能反应教学设计的方案是否到达了预期的成效,是否有连续完善和修改的必要。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进程是一个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进程,评判则是修改和完善的条件,也是教学进程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因此,在进行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构建学习结果与学习进程并重,形成性评判和终结性评判并举的评判机制。实现学习评判目标多元化,评判手段多样化。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范文5(一)行动理论的基本思想

  行动理论是一个交叉学科的理论,是研究在特定文化历史背景下人的行动活动的理论。行动理论是在前苏联心理和教育理论家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心理学理论在基础上,在20世纪40年代由Leont’ev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在前苏联,这一理论最早被运用于残疾儿童的教育和设备控制面板的人性化设计。在20世纪90年代,BonnieNardi和KariKuutti等人将行动理论引入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并广泛流行。

  行动理论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它的基本思想是:人类行动是人与形成社会和物理环境的事物以及社会和物理环境所造就的事物之间的双向交互的进程。人的意识与行动是辩证的统一体。也就是说,人的心理发展与人的外部行动是辩证统一的。

  具体来说,行动理论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1.行动和行动系统

  行动理论中分析的基本单位是行动,行动系统包含有三个核心成分(主体、团体和客体)和三个次要成分(工具、规则和劳动分工)。次要成分又构成了核心成分之间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主体)主体是行动的实行者,是行动系统中的个体要素。

  客体(object)

  客体是主体想影响或改变的东西。任何行动都是要改变或创造某种客体,这被称为行动的面向客体性。行动由于客体的不同而相互区分。客体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文化属性。客体的变化带来的是某种结果。也就是说,客体的变化包蕴着某种动机或目标。

  团体

  团体是指行动产生时,行动主体所在的群体。行动主体是这个团体的一个成员。很多情形下,行动是在团体意义产生的,行动的动机是属于团体而不是个体的。对于学生来说,团体多是学习小组或班集体等等。

  工具

  行动理论认为,人类的行动必须以工具为媒介。这里工具具有广义的含义,包括具体的工具和抽象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具体的工具可以是语言、笔、纸、教材和认知工具等等,抽象工具可以是某种摸索方法、某种解题规则等等。

  工具将行动主体与客体联系起来。客体与工具也能够相互转化。在一个行动系统中,某个东西多是工具,但在另一个行动系统中它可能会成为行动的客体了。

  规则

  规则是社会水平和团体水平的法律、标准、规范、政策、策略、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以及个体水平的价值观、信仰等等。规则是行动主体与团体之间的联系纽带。行动主体如果不遵照团体的规则就可以被排挤在团体之外,但主体的行动又可能会改变团体中的规则。

  劳动分工

  在将行动客体转换为某种结果的进程中,需要界定团体中的不同成员在到达目标进程中所承当的责任,这就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将行动的团体与行动的客体联系起来,实际上体现了团体内部为完成某种任务而采取的组织管理策略。

  从行动系统图(见右)可以看出,行动理论认为人类的任何行动都是指向客体的,并且人类的行动是通过工具作为媒介来完成的。并且,仅具有个体意义的行动是极少见的,人类的行动都离不开社会环境。即,行动都具有群体意义。而个体行动产生的环境成分包括:工具、团体及其规则、劳动分工、行动

  客体等等。环境包蕴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因素,它影响着人们对具体行动的知道。离开了行动产生的环境,人们将没法正确说明行动。

  2.行动具有层次结构

  行动理论认为,行动受动机安排,它由一系列活动组成。每个活动都受目标控制。活动是成心识的,并且不同的活动可能会到达相同的目标。活动是通过具体操作来完成的。操作本身并没有自己的目标,它只是被用来调剂活动以适应环境。操作受环境条件的限制。

  3.行动的内化和外化体现了行动发展与心理发展的辩证统一

  行动理论区分内部行动(即心理操作)和外部行动。它强调如果将内部行动与外部行动隔离开来进行分析是不能被知道的,由于内部行动和外部行动是相互转化的。外部行动转化为内部行动被称为内化;内部行动转化为外部行动被称为外化。内化提供了一种手段,使人们在不实行实际操作的情形下与现实世界进行潜伏的交互(如心理模拟、想象、推敲另一个计划等等)。当内部行动需要被证明或调剂,或者多个协作者需要和谐时,常常需要外化进程。共6页,当前第4页1234564.行动处于发展变化中

  人类的行动不是固定不变的,行动的构成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人类的行动又影响着环境的变化。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5篇到此结束。

篇七: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方法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技巧有哪些

  历史学作为一门链接过去、现实与未来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类社会轨迹在人们观念形态和知识体系中的反映。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上课的效率。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技巧,希望大家喜欢!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技巧

  一、注重积累基础知识

  课改后的新高考仍侧重考查查基础知识,但在考查方式上不再是历史知识的简单再认,也就是原来那种直问直答的题目已经不可能出现,而是体现在对历史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有效性,复习时我们要紧扣课标和考纲。我们普遍采用的是二轮或三轮复习法。第一轮复习是最关键的一环,本轮复习可以根据教材顺序,循序渐进地复习,坚持“全面、系统、扎实、灵活、规范”的方针,全面落实单元基础知识,知识求面、求广不求深,侧重微观把握历史。为了让学生有效的掌握基础知识,在这一环节中,复习要避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梳理教材的知识。针对我校学情,具体做法是:一、利用考纲,理解教材中的考点内容并准确记忆;二、借助图片、文献资料去深化,不断变换学习材料,这样学生既有新鲜感,又能提高效率;三、围绕考点内容,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解答,从而检验学习效果;四、通过联系帮助学生把散见于历史课本各章节中同类型、同性质、同特征、相关联的考点内容予以纵横联系,使学生理清头绪,加深记忆;五、对学生记忆的理论给予专业的指导,如“如何科学的应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专题讲座等。

  除了平时要注意积累历史基础知识外,还要注意积累一些文史常识。新课改后的高考要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考查考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规定文综历史必考文史常识。这在已经推行课改的省份的高考中已经有了充分体现,如:2008年海南高考历史第1题: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A.己亥年B.庚子年C.辛丑年D.壬寅年。我省2009年高考文综历史也体现了对文史常识的考查,如“第13题: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___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___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文史常识的考查,要求考生需要丰富的文史知识,而中国的文史常识浩瀚庞大,若是光靠高中复习时灌输,恐怕难以俱全。因此教师应早提醒,同学早准备,文史常识就得靠平时积累。

  二、构建历史知识的基本体系,强化时间和空间概念

  新教材与以往教材最大的不同是,从以往的通史编写体例到现在的专门史中外混编的体例,各个单元以主题呈现,突出的是某个专题,知识点多,且跨越的时空很大。初中中考历史采取开卷考,高中生的历史基础知识相对是比较薄弱的。新教材的学习给我们特别是学生带来很大难度。因此复习过程中除了要帮助学生抓住各专题发展的脉络,在第二轮复习中还要侧重注意专题所包含内容间的区别联系,在宏观上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基本体系。只有建立起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才能在考试中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___1___纵向联系。理清有关专题的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和消亡的过程,重点突出其阶段性历史特征。如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小专题就可以整合成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顶峰的过程。整理时要注意综合性,注意前伸后移,时间上贯通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内容,帮助学生明确时间概念及阶段特征。

  ___2___横向联系。从分析各专题的政治、经济、文化阶段特征人手,理清形成有关特征的背景和影响,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同时,将该专题的历史现象与同时期世界史上的同类现象进行比较,从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有关现象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评价。

  横向联系需要一定的空间概念。在复习中国近代史过程中,空间地理概念显得特别重要,复习这一部分历史要注意中国近代历史的横向联系,脑海里得有个清晰的中国地图,将大事件发生的地点进行定位。我认为作为历史教师首先要先学几招中国地图和世界板块分布的简笔画。在复习过程中一旦涉及地理方位的,马上快速画出地图,明确东南西北,以长江、黄河作为参照,标出事件发生的大概位置。如我在与学生复习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___1927—1937年___和抗战时期___1937—1945年___革命中心的变化,以长江和黄河作为参考,结合地图学生一目了然。在梳理中国近代专题时,地图更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可以清晰的呈现同一时期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或不同时期相同地点发生的事情,由此学生可以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又能深刻的掌握阶段特征及变化,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这里本人认为,如何能让地图有效发挥作用,关键不是用现成地图,而是师生一起动手,利用简图,边梳理边找出相应方位,使眼、手、脑充分有效的配合。

  三、精讲精练,重视解题方法指导

  高中学生要做大量的题目,一方面是巩固基础知识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对暴露的问题要及时解决。高中时间很宝贵,所以对讲和练的关系要处理得当,使“讲”“练”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提高复习效率。我们提倡精讲精练。精讲就是可讲可不讲的就不讲,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必须讲的要精讲:要讲明、讲透;精练就是学生会做的题目坚决不做,不会做的题目要讲透,要反复训练,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精选习题。怎样的题目该做?不同的学情对题目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区别。如在我校,选题首先考虑题目考查的知识是否基础,材料是否典型。太难理解的材料即使考查的知识点很基础也不做。其次再考虑习题的层次性,以适应部分优生的需要。怎样做才能让精讲有效呢?教师应该利用课堂或晚修时间巡回、个别指导,进一步了解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使“精讲”有针对性。这样我们课堂上所讲所练的都是必要的,每个学生上一堂课都有所得,这样才算是有效的复习。

  现在的高考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基本知识的同时,越来越加大了对学生学科能力考查的力度,所以“精讲”还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训练和指导。

  第一,要培养审题能力。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定题”,即“这题我做过”,越熟悉的题目越要小心。因为高考试题一般是原创题,平时练习做到原题的机会是很少的。出题者有时稍微改动一个字或是一个词,答案就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所以,首先审题一定要仔细。其次,审题时要从几个关键点来读懂题目,如时间: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弄清阶段特征;空间:是中国还是西方;是依据材料还是要结合所学知识;是局部还是整体等等。读懂题目才能针对某一阶段历史的背景、特征,将掌握的基础知识加以应用。这也是基本能力之一。

  第二,培养订正试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知其然___即答案的正确与否___、知其所以然___即该答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___,还要知其所以不然___该题之所以错的原因___,因此引导很重要,老师在讲评习题时“精讲”,使学生知其所以不然,还要通过变换情景、变换问法,多度全方面进行练习,一题多用,以达到做一道题要得到多道题所能反映出来的信息量的目的。做到这一层次,我们的练习才是真正的有效。

  第三,积累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有些选择题可以根据政治一般原理即可选出正确答案,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以及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全面看问题、运动变化等理论。因此教师在复习中要帮助学生对做题的一般方法要不断的总结归纳,减少丢分,提高实效性。

  第四,强化选择题,重视文字题训练。选择题只有正确和错误两种结果,没有酌情得分的可能。错一道就差4分,两道就差8分。因此可以这样说,最后在总分上拉开距离的不是主观题,而是选择题。所以提高选择题的正答率,是高考取得高分的重要途径。保证每天要有一定的选择题训练量,限时训练是高考复习特别是后期复习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手段。要求学生6—8分钟做完12道选择题,然后吃透这些题。对于错误率较高,易混易错的知识点要变换情境、变换设问,在2—3天后的限时训练中再次体现,直至学生彻底掌握。

  常用的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技巧

  其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历史认识的过程。这些研究性学习问题从哪里生成呢?第一,教材。如教材的导读框、课文、插图、小资料、地图、名人名言等;第二,课外的历史材料。如音像、实物、口述史、文字资料等;第三,社会生活。如日常生活、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提出问题之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引导学生用心思考、踊跃发言。问题的解决,不仅仅能够丰富学生对具体历史现象的认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用具体的历史事实来印证历史结论,甚至修正历史结论,从而树立起科学的历史观。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理解“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其二,注重历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学过程的逻辑性。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学习历史不仅仅能够使人明智,还能够提高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决定力。历史教育应当突出它的思想性,而不应仅仅是讲讲故事或说说笑话而已。我们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启迪民智,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让下一代成为能够独立思考、有批判精神的人。为更好的实现以上目标,历史教学过程要注重教学环节的逻辑性,即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让学生把握各个历史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在此前提下,我们再尽可能地让学生明白历史的多样性及其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其三,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条件。其次,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示历史原始录像、经典的历史图片、电影剪辑或其他文字资料,构成视听冲击,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走近历史情境,进行情感体验。随着多媒体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将在教育中广泛地得到运用。这即所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再次,根据每一课的实际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直观教具演示法、纲要图示法、讲读法和发现教学法等。

  历史教学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中要遵循教学规律,根据教材内容,针对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技巧有哪些

  第一,讲述法。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实,历史知识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是要通过教师的具体讲述传递给学生。教师生动的讲述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历史的过程。教师帮助学生记忆历史史实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将学习内容与学习兴趣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述,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新知识与学生个人经验相联系,历史知识具有连续性,只有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结合起来,才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将旧经验与新知识联系起来,有助于新知识的掌握;鼓励学生结合史实回答问题,如让学生找出某段史料中存在的错误,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等等;布置多样化的作业,如:编顺口溜、列大事年表、构建知识结构图等。

  第二,讲解法。讲解是对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种方法。讲解法常常是用于阐释历史上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民族关系、国际关系、会议和条约的内容、时间的因果分析、人物评价、事物的性质及影响等方面。讲解法要遵循以下原则:逻辑清晰,深入浅出地分析和论证事理;以事实为依据,即以有价值的史料为依据,进行全面的、辩证的、客观的阐释。

  第三,讲读法。这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和相关的历史材料,并配合讲解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教材掌握历史知识,并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讲读法重点在阅读,关键在讲解。运用讲读法最忌讳用大部分课堂时间来读书,那样等于取消历史教学

  活动。

  第四,谈话法。即历史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话、问答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围绕学习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认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历史课和文学课上,谈话起着特殊的作用:它能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谈话法运用得当,关键是教师运用好谈话的技巧,掌握提问的艺术。问题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低到高,循序渐进。

  第五,图示法。图示法也称为纲要信号图示法、图文示意法,这是指借助词语、概念、数字、图表以及符号等形式传递历史信息的教学方法。其功效是提纲挈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把握历史概念的逻辑关系,掌握历史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素材的选取,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做到宁缺毋滥。

  第六,这种方法主要是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历史教学中的直观教具有很多种类,如实物、模型、地图、图片、图表等,以及一些电子视听技术如投影、幻灯、计算机所呈现出的各种图像。在历史课堂上

  运用直观教具是经常性的手段,关键是要目的明确,突出教学重点,讲究操作方法,注意教学效果,尤其是要与讲述、讲解、谈话等方式紧密结合,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

  第七,板书。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黑板书写传递教学信息。设计板书的原则有:掌握要领,明确重点,把握结构,分清层次

推荐访问: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方法 历史教学 中学 方法

热门文章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2022年度有关安全学习心得合集(2022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有关安全学习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2022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

《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美词,像是袭袭的寒风慢慢轻掠大地,刺刺的,一缕****的阳光下有一小缕的橘红色静静的生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不期而遇600字初中记叙文,一起来看看吧!不期而遇作文600字篇一苏轼有语人间有味是清欢,或许正是

2022年度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本

《2022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园清明节主题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2022幼儿园清明节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这个暑假过得是否充实呢,有些小伙伴在假期中参加了实践,那么如何做一份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大一暑假社会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