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国民参政会4篇
篇一:第一届国民参政会
“我?向党”党史故事汇?邹韬奋讲好党的故事、?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集中展???辈?产阶级?命家的丰功伟绩集中展??命先辈全?全意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集中展?杰出的中国共产党?的伟?精神进?步激励
全体
党员?部传承红?基因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积极投???新旅事业发展以实际?动向党的百岁??献礼我是讲述?杨?昕,今天,跟?家分享的故事是《
邹韬奋》。读后感邹韬奋积极投?抗?救亡运动,曾旗帜鲜明地?持??·九学?的爱国运动。抗战爆发后,他利?国民参政员的?份,反对和揭露国民党反动当局消极抗?的种种倒?逆施和专制暴?,还多次向中国共产党提出?党要求。出版、读书界中?说,韬奋??办刊物、办报纸、办书店,他提倡和?体??的主旨是“竭诚为读者服务”,那种报务精神便是韬奋精神。新闻界??认为,韬奋的?章从来不畏权势,勇于?贯地讲真话,他批评时弊不怕得罪?,?主?论?由的精神就是韬奋精神。政论家认为,韬奋之所以在舆论界独树?帜,是他在抗战前国民党对?本妥协时期,他不避个?安危,?主抗?,在抗战以后,他所办的刊物和书店,?直?举着抗?的?旗,他的爱国思想正是韬奋精神。同时,他从事的事业遭受着?数次的挫折,他依然百折不挠,始终坚守着他的信念,反动派将他办的刊物?个个封闭,他?个个重新建?,?将他创办的?活书店全数封国民党迫害?被迫流亡,但他?直到停?呼吸时仍为他的理想?奋?不息。这种为真理?战?不屈的精神,同样是我们要永远学习和汲取的韬奋精神。邹
韬
奋邹韬奋,原名恩润,乳名荫书,祖籍江西余江,1895年?于福建永安,中国现代著名新闻记者、出版家。1912年,进?上海南洋公学(即今上海交通?学的前?)下院读书。1919年,考?圣约翰?学读?科,1921年7?毕业,9?,开始职业?涯,做英?秘书,兼做英?教员。1926年10?,接任《?活》周刊主编,从此开始了新闻出版?作的?涯。1933年1?,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当选为执?委员。1938年任第?届国民参政会参议员。1944年7?24?在上海病逝,9?28?中共中央追认他为正式党员。1931年9?18?,?本关东军在沈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事变。国民党当局下令不抵抗,邹韬奋在《?活》周刊上发表了《谁都没有责备请愿学?的资格》《国难与学潮》《动静两个??》等时论,痛批国民党当局的妥协退让政策。1932年1?1?,?军对锦州发起总攻,邹韬奋看到东北军“逃失锦州”的相关报道,发表《痛告全市同胞》《?个紧急建议》等?章,希望能够唤起民众,共赴国难。从九??事变到?·??淞沪抗战期间,邹韬奋主编的《?活》周刊以团结抗敌御侮为宗旨,成为当时国内新闻出版界抗?救国的??旗帜。1932年7?,邹韬奋成??活书店,并?任总经理。?活书店成?后,团结了??批思想进步的作者,?内,在全国各
1932年7?,邹韬奋成??活书店,并?任总经理。?活书店成?后,团结了??批思想进步的作者,?内,在全国各地的分?扩展到56家,先后出版发?数?种进步刊物和包括马克思主义译著在内的1000余种图书。1933年1?,邹韬奋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当选为执?委员。7?,赴苏、美等国进?社会调查。1935年8?回国后,邹韬奋积极参加抗?救亡运动,在上海、?港等地主编《?众?活》周刊、《?活?报》和《?活星期刊》,并担任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作。1936年11?,与沈钧儒等7?因积极宣传抗?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时称“七君?事件”。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邹韬奋获释,在上海创办《抗战》三?刊。上海沦陷后,转?武汉,继续主编《抗战》。武汉沦陷后,到重庆创办和主编《全民抗战》。1941年皖南事变后,?活书店分店接连遭受到摧残,邹韬奋辞去第?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职,先后到?港、?东东江游击区和苏北敌后抗?根据地继续宣传抗?。邹韬奋的爱国民主??,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仇视和忌恨,1933年7?14?,邹韬奋开始了他的第?次流亡?活。之后的???,他?直辗转奔波但仍然坚持不懈地进?爱国活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邹韬奋再度流亡。不久,邹韬奋不幸患了?癌。1944年7?24?,邹韬奋带着对祖国、对?民的?限眷恋和深情,离开了亲?,离开了他?爱的新闻出版?作,离开了他毕?致?从事的伟?的爱国民主事业。享年49岁。邹韬奋逝世的噩耗传来,?泽东同志亲题挽词:“热爱?民,真诚地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的地?。”周恩来同志在邹韬奋同志追悼会筹备会上称赞“邹韬奋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救亡政策,指引?数青年?上?命道路,?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陈毅同志在《纪念邹韬奋先?》??中指出,邹韬奋“是以?个民主主义者??战场,伟?的?命实践推动他向前迈步,直?于(与)共产主义相结合,最后以他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民服务的品质和事业说,置诸共产主义者前列,可说毫?愧?。因此邹先?的道路是彻底的?命民主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最终结合的道路。”2009年,邹韬奋被列?“100位为新中国成?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物”。好看的?才能点这?
篇二:第一届国民参政会
1938年7月,国民参政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毛泽东最切希望的三
1938年7月6日至15日,国民参政会一届一次会议在武汉举行,会议期间,中国共产党参政员毛泽东、陈绍禹、秦邦宪、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邓颖超在武汉《新华日报》发表《我们对于国民参政会的意见》。《意见》指出:“我们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参加国民参政会,诚恳地愿意在参政会内与国民党和其他各党派以及无党派关系的国民参政员同志们亲密地携手和共同的努力,以期能友好和睦地商讨和决定一切有利于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具体办法与实施方案,以便能够有效地打击与战胜日寇,并奠定使中华民国走向独立、自由、幸福的新国家的基础。”。
《意见》还提出在参政会内应讨论怎样动员军力、人力、物力、财力保卫武汉,如何保证最低限度人民生活的改善,如何确保各党派和人民的合法权利等问题。
会前一日,毛泽东致电国民参政会,内称因病不能到会,向国民参政会进三言:“一曰,坚持抗战;二曰,坚持统一战线;三曰,坚持持久战。”
篇三:第一届国民参政会
傅斯年国民参政会提案评析
王凤青
【期刊名称】《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00)004【摘
要】国民参政会成立后,根据<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赋予参政员的权利,傅斯年向国民参政会提出了一些提案.提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点:关注民生,努力解决因抗战而形成的难民问题;竭力澄清内政,促成抗战的最终胜利;关注官僚腐败问题,揭露孔氏贪污;在其他方面也有提案提出.但傅斯年是一个历史学家,不是政治思想家,他在国民参政会中的提案只是出于他的亲身实践和感性反应,并无系统性.
【总页数】5页(P5-9)
【作
者】王凤青
【作者单位】山东省委党校文史部,山东济南,250021【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K825【相关文献】
1.王造时在第一届国民参政会中的提案评析2.抗战时期黄炎培国民参政会民生问题提案评析3."书生何以报国"——傅斯年在国民参政会中言行评析4.傅斯年在国民参政会的倒孔活动——兼论傅斯年的政治思想5.傅斯年在国民参政会的倒孔活动——兼论傅斯年的政治思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四:第一届国民参政会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第五节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争取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斗争
1.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前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课程标准
主斗争的史实。
2.认识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的斗争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意义。
1.全国人民争取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斗争和建立民主联合政重点难点
府的构想。(重点)2.抗日根据地民主实践的示范作用和历史意义。(难点)
1.建立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为了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了抗日民主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抗日党派、无党派人士合作,由普选产生的“地方性的联合政府”。
2.“三三制”原则
(1)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
(2)在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权广泛吸收各抗日阶层代表参加,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全国民主化的进程,具有示范和推动作用。
3.精兵简政
缩编主力部队,裁并重叠机构,削减冗员,既减轻了人民负担,又发扬了民主,增强了部队战斗力。
4.减租减息政策
(1)目的:为了动员和团结一切爱国力量共同抗日。
(2)意义:既保证了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又提高了农民的思想觉悟,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抗日根据地也得到进一步巩固,受到农民和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1.背景
(1)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加强一党专政,蒋介石总揽军政大权。
全国人民争取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斗争
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实践
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2)蒋介石加强对思想文化领域的钳制,实行文化专制。
(3)提出“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法西斯口号,建立特务系统以加强专制统治。
2.斗争
(1)中国共产党
①提出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和实现抗战三位一体的口号。
②发出召开国民大会、制定民主宪法、确定抗日救国方针的号召。
③1939年,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召开,通过了关于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实行宪政的议案。
④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指出,全国人民要求的是新民主主义宪政,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①背景
a.国民党拒绝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地位,拒绝取消特务机关和各种镇压人民的反动法令。
b.国民党拒绝民主改革,严格限制人民的各项自由权利,国统区掀起了要求结束国民党一党独裁、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民主运动。
②活动
a.黄炎培、沈钧儒、邹韬奋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b.1944年中国民主同盟成立,标志着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已经走到穷途末路。
c.1944年9月,在国民参政会上,中共代表林伯渠提出结束一党专政,召开有各民主党派、各抗日部队和各人民团体代表参加的国事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d.各地纷纷建立“民主宪政促进会”,呼吁挽救时局,实行宪政。
③影响:一场争取民主宪政的运动开展起来
1.提出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构想。
2.内容
(1)把各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团结起来,成立临时联合政府,实行民主改革。
(2)动员全国一切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
(3)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一个有各民主党派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3.性质
工人阶级领导的,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也是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构想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度。
4.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特征
(1)政治上: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
(2)经济上:进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保护民族工商业,保障人民的各项自由民主权利,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5.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前提,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必然结果。
理解“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的含义、实施、性质及
1.含义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中普遍采用了“三三制”,即在政权人员构成比例上实行共产党员、党外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人士各占1/3的制度。
2.实施
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正式提出了抗日根据地政权的“三三制”原则。在此之后,各根据地都按此原则,先后对原有政权组织进行了充实和调解。
3.性质
通过“三三制”原则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性质的,这体现在:
(1)从目的上看,实行“三三制”原则的目的在于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抗日力量,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2)从人员组成上看,在“三三制”原则下,工农群众、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加入民主政权,这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基本一致。
4.意义
“三三制”及“三三制”政权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运用,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条件下推进民主政治的一个创举。“三三制”的实行,使党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三三制”原则推行后,陕甘宁边区政权的性质是()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意义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A.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B.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政权
C.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政权
D.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陕甘宁边区政权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建立的,属于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而B、D两项都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政权性质。
【答案】
A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各项参政员候选人推出后……报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资格审议会置委员九人。其人选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
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暨向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
——《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1938年4月)材料二
毛泽东等人发表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称:“虽然在其产生的方法上,在其职权的规定上,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能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
——《新华日报》1938年7月5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国共两党在国民参政会问题上的不同主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参政会的历史作用。
【思路分析】
考查角度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解读
材料一:反映了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产生程序及其权利。材料二:反映了共产党对国民参政会的主张。
第(1)问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进行归纳概括。第(2)问既要注意国民参政会诞生解答思路
的特殊背景,又要注意近代中国发展的趋势,从“民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角度评价其历史作用。
【尝试解答】
(1)国民党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产党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历史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答案】
(1)国民党主张:代表由国民党最终确定,国民参政会为咨询机构。
共产党主张:要求建立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
(2)历史作用:建立了参政议政的机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有利于大后方民主运动的发展。
一、选择题
1.关于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说法正确的是()①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
②各级民主政权由人民普选产生
③各根据地实行精兵简政政策
④对全国民主化进程具有示范和推动作用
A.①②③
C.②③
B.①②③④
D.①④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说法,故选B项。
【答案】
B2.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是在()A.1939年
C.1941年
B.1940年
D.1942年
【解析】
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答案】
B3.(2016·全国乙卷)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材料。1943年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民党实行一党专制,为维护其专制独裁统治,除了政治上对中国共产党等党派实行压制外,国民党还推行文化专制政策,进行文化“围剿”,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书刊进行严密审查和检扣,将全国文化出版纳入其一党管制之下,题干中“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名词对国民党一党专制的统治不利,因此被禁止刊载,故选D项。国民党这种做法会激化和其他党派的矛盾,也不利于其形象的塑造,故A、B两项错误。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故C项错误。
【答案】
D4.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是在哪次会议上()A.中共七大
C.中共五大
B.中共六大
D.中共四大
【解析】
1945年4月,中共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答案】
A二、非选择题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党愿与各党派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与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材料二
1941年冬,陕甘宁边区召开了参议会,选举了林伯渠、徐特立等18人为边区政府委员,其中共产党员七人,超过了“三三制”原则,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经大会通过由党外人士白文焕替补。
——《中国现代史》下册
材料三
陕甘宁边区延川县开明绅士、79岁的前清拔贡李丹生曾作诗赠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林公崛起宰边区,民主维新众口誉,选政三三行伟制,名扬何让古唐虞。”
——《抗日战争史话》
(1)材料一突出反映了哪些内容?材料二中徐特立为什么退出竞选?说明了什么?
(2)材料三与材料二有何联系?李丹生的诗是当时何种实际的反映?
【解析】
第(1)问中第一小问,要注意分层提取材料信息,如从“本党愿与各党派一切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可以提取出中共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从“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只占三分之一”,可以归纳出实行“三三制”原则,从“以便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与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可见中共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愿望;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共产党员七人,超过了‘三三制’原则”,可以直接得出其原因;第三小问,结合前两问的问题答案,即可得出中共言行一致的结论。第(2)问中第一小问,结合“选政三三行伟制,名扬何让古唐虞”,可知其赞扬是因为中共言行一致,认真执行原则;第二小问,结合“三三制”原则实施的影响进行回答即可。
【答案】
(1)内容:中共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愿望和组织政权的“三三制”原则。
原因:因为中共人数超过三分之一。
说明:中共认真执行《施政纲领》中规定的原则,言行一致。
(2)联系:中共认真执行了“三三制”原则,得到开明绅士的支持和赞扬。
反映:实行“三三制”原则,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课时作业(三十一)一、选择题
1.1941年,抗日根据地政权机构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有关中共在民主选举上提出的“三三制”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
B.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人员包括共产党员、非党左派分子和国民党
C.“三三制”政权充分保障了中国共产党的广泛民主权利
D.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并与其他抗日党派真诚合作的民主制度
【解析】
“三三制”原则是指共产党员大体占三分之一,党外左派进步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党外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因此B项错误;该原则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中首先提出,A项错误;“三三制”政权保障的不只是中国共产党的广泛民主权利,C项错误。
【答案】
D2.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召开的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大会上,王维舟等共产党员宣布退出竞选。某班同学对他们退出的原因做出了以下推断,其中最准确的解释应是()A.退出是为了表明抗日的诚意
B.退出是为了贯彻“三三制”原则
C.退出是为了教育广大的群众
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D.退出是为了团结爱国的地主
【解析】
根据“三三制”原则,共产党员在民主政权中只占三分之一的名额,王维舟等人的退出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一原则。
【答案】
B3.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开明绅士李鼎铭表示:“我身为党外人士,与共产党合作两年,并没有感觉到共产党的任何歧视与排斥……共产党对于民选来的党外人士开诚相见,崇尚友谊,表现了最高的信任与尊重。”这表明“三三制”的实施()①赢得了广大党外人士的尊重
②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
③巩固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④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
李鼎铭先生的话表明,党外人士欢迎和支持“三三制”原则。“三三制”政权只是在共产党领导的边区建立,并不直接涉及国共两党的合作;它只是用来调动各阶层人民抗日的积极性,而不是用来树立国际形象。因此,③④不正确。
【答案】
A4.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以“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真诚合作,抗日民主政府的各级领导均由参议会选举、罢免,并对参议会负责。由此可以看出()A.陕甘宁边区政府是多党派的联合政权
B.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缺少监督机制
C.参议会是陕甘宁边区政府最高权力机关
D.边区参议会的存在削弱了抗日民主力量
【解析】
结合史实可知,三三制原则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与派进步人士占三分之一,中间派占三分之一,故该政权是中共领导的,故A项错误;从“抗日民族政府的各级领导均由参议会选举、罢免,并对参议会负责”,可知B项错误,C项正确,“三三制”原则加强了抗日民主力量,故D项错误。
【答案】
C5.1938年,国民党声明:“此次抗战,为国家民族存亡所系,人人皆应献出生命,以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然抗战之胜利唯望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以上材料表明国民党()A.愿意加强国共合作力度,团结抗日
B.决定发动全民族的抗战
C.总结以前战事,以利再战
D.仍坚持其独裁统治
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解析】
本题解题的突破口在材料的后半部分,“一个信仰、一个领袖、一个政府”表明国民党仍坚持其独裁专制统治的立场。
【答案】
D6.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成立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其名称多带有“民主”二字,这突出地反映了他们不满国民党政府的()A.封建专制
C.一党专政
B.军事独裁
D.投降卖国
【解析】
国民党当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民主党派的名称带有“民主”二字反映了对国民政府一党专政的不满。
【答案】
C7.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这次大会()①中心任务是讨论抗战胜利后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②毛泽东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③大会制定了中共的政治路线
④为迎接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①②③在教材中都有明确的叙述。中共七大召开于抗战胜利的前夕,它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为迎接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④的叙述也是正确的。
【答案】
A8.中共七大被认为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在于()A.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
B.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
C.有力回击了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D.为争取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准备
【解析】
A项符合遵义会议;B项是八七会议后的史实;C项不符合中共七大的内容和意义;D项符合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及其意义。
【答案】
D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
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材料二
材料三
“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毛泽东选集》)1945年,李被推选为边区出席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1947年他病逝,中共中央的挽词说:“李鼎铭先生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中,做出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贡献,人民对他的功绩,将永志不忘。”
——《中国现代史》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阐述的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原则是什么?为什么实行这样的原则?
(2)材料二中图片描述了农民游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政策?此政策为何能得到农民的拥护?中国共产党实行此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毛泽东为什么肯定“精兵简政”的意见?中共对李鼎铭先生的评价说明了什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陕甘宁边区政府民主政治建设的掌握。第(1)问从材料中的“三分之一”可联系回答“三三制”原则,此原则的实施主要考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第(2)问从材料图片中“减租减息”可直接获取信息。第(3)问要结合所学内容,从军队战斗力、政府行政职能、人民负担等方面组织答案。
【答案】
(1)“三三制”原则。原因:为了加强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减租减息政策。原因: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目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日。
(3)“精兵简政”的实行,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增强了政府机关的行政职能,减轻了人民负担。
说明中共诚恳接收各方面的正确意见,为人民革命事业做出贡献的人都会得到公正而高度的评价。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了《愚公移山》的闭幕词,号召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陈毅赋诗热情祝贺七大闭幕:“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大会会场在延安清凉山下)——《中国革命史讲义》
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生活的色彩就是学习
材料二
1945年5月国民党六大上,大会发表《对中共问题之决议案》,提出:“采取政治解决之方针……在不妨碍抗战、危害国家之范围内,一切问题可以商议解决。”在对内的《本党同志对中共问题之工作方针》中,又号召其党徒“均应提高警觉……努力奋斗,肃军肃政,加强力量”。大会报告指出:“党内许多同志常夸大中共力量……不知在某一定情况下,我们必消灭之!”
——《抗日战争大事记》
材料三
1945年8月11日,蒋介石给朱、彭电报:“延安第十八集团军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均鉴……本委员长已经电令各部队一律听候本会命令……所有该集团军所属部队,应就地驻防待命……各部队勿再擅自行动。”
——《中国现代史》下册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万众瞩目清凉山”的含义。
(2)材料二表明了国民党的哪些政策?
(3)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战胜利前期,民主与专制的斗争。第(1)问依据材料可作答。第(2)问考查国民党的反动政策。第(3)问材料二、三说明的问题依据材料归纳。
【答案】
(1)指中共七大给人民指明了抗战胜利后的光明前途,人民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
(2)在所谓“不妨碍抗战、危害国家之范围内”商谈解决;加强军事力量;消灭共产党。
(3)说明早在抗战胜利前,国民党就制定了内战和独裁的反动策略。
K12的学习需要努力专业专心坚持
下一篇: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检视问题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