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花木兰赏析7篇
篇一:豫剧花木兰赏析
谈豫剧《花?兰》所蕴含的中国?化内涵16汉教1班?孝毅3160108127豫剧《花?兰》是我?常喜爱的戏曲之?,也是对我影响较?的?部戏曲。因从?受爷爷、奶奶的熏陶,所以我对这部戏曲有着独特的感情和深刻的理解。豫剧《花?兰》于1956年由长春电影制??出品,由著名豫剧?师常??饰演花?兰。该剧讲述了南北朝时期,番邦犯境,边关告急,花?兰看着年?体幼的?亲以及年幼的弟弟,决定?扮男装,替?从军,她在战场上建?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本?将从该剧?的具体内容(唱词/念?)出发,从?物形象、?学意境和?学语?这三个??来探讨该剧?所体现的中国?化内涵。?先,从?物形象来看,全剧都在围绕?兰来展开?系列的描写,让?兰这??物形象刻画的?常?体,?常真实,?常?动。例如:?兰与刘忠在征途聊天,刘忠有点想法说:“不是我想家乡不肯出战,去打仗怕的是命难保全。为什么倒霉的事都叫咱男?来????们在家中坐享清闲。”?兰听到后说道:“刘?哥讲话理太偏,谁说??享清闲?男?打仗到边关,??纺织在家园。?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勤把活?,将?们才能有这吃和穿。恁要不相信哪,请往这?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有许多?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们哪?点不如?男?”从这?段,可以看得出来,?兰很识?体,?且很有担当。另外,在之前为了说服家?让??替?从军,?兰说道:“吴宫美?曾演阵;秦凤??善知兵;冯?西羌威远震;荀娘年幼守危城。这?帼英雄就留美名,?愿替,?愿替爹爹去从征。”?兰?历史上??习武?兵的实例说服家?,体现了?兰替?从军的强烈决?。以上这个两选段就已经将?兰的忠贞爱国,聪慧才智,善良孝顺,善解?意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再深??点的来看,这更是对?们传统思想的?个挑战,意在告诉我们??也能成为?帼英雄,?对外敌?侵,??也可以当仁不让。花?兰这样?个忠贞爱国,英勇善战,不怕苦难,聪明才智,勇敢坚强,温柔孝顺的??,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化被封建礼教所规范的?性英雄形象。其次,从?学意境来看。该戏曲情景交融,虚实相?,听过这部戏曲之后,会给?留下?穷的韵味。《花?兰》中的情景交融,就是它的唱词或者念?跟当时的景完美的融合在?起,借助对景物的刻画,来突出展现?物的情感。例如:?兰劝服爹娘那段,?兰脱下??装换上军装,隐藏了??本?。然后念?中?说:提缰催马往前赶,马恋?草不肯向前。这?句充分展?了?兰对家?离别的不舍之情,就连??的马?也被??的离别思绪之情所感染,迷恋着丰茂的?草迟迟不肯向前?去。这?段,真真切切地把?兰的离别情绪借助“马恋?草”来表现出来,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同时也将观众带?到此景中,也让?感受到了对家乡,对亲?离别的悲伤之情。《花?兰》中的虚实相?,即是借助实际的情境激发出?限想象的空间,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效果。例如:在?兰建功?业之后,贺元帅想将他的??许配给?兰,于是向?兰提亲,然后?兰?“巧计”哄?了贺元帅,这是对实景的描写;接下来,?兰就想着她将要回家与?母重聚的喜悦场景,想着弟弟忙着为??“宰猪?”,想着姐姐和过去?样漂亮,然后“开我的东阁门,坐我的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些是虚景的描写。该选段的念?虚实结合,展现了?们对美好?活的向往,以及对即将回到家乡的?限喜悦与憧憬之情。所以,豫剧《花?兰》通过?学意境的展?,体现了中国传统?化下的“家”?化的理念。最后,从?学语?来看。豫剧《花?兰》中的念?语?刻画得?分形象,?简洁的语?,就能将?些复杂的动作刻画得形象?动,淋漓尽致。例如:?兰在想象回家之后??换回??装的情景,“开我的东阁门,坐我的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句的念?简单明了,直接运?六个动词“开、坐、脱、着、当、对”“开、坐、脱、着、当、对”,将?兰由男装变回?装的过程刻画得?分形象,最为精彩的是,念?中没有多余的修饰词,就能将?兰聪慧,开朗,害羞的??形象完美的呈现在我们?前,让这?情节发展更加形象。另外,通过语?的对话,也能够突出?物的个性,可以说?学语?展现?物性格。例如:?兰与刘忠征途的?段对话:刘忠:催战马往前赶越赶越远,过?????惹??烦。思爹娘想妻?路远难见,不由我?阵阵我愁上眉尖。花?兰:刘?哥再莫要这样盘算,你怎知村庄内家家团圆?边关的兵和将千千万万,谁?有?和少?产庄园?若都是恋家乡不肯出战,怕战?早烧到咱的门前。虽然这两句只是两?在奔赴战场时的简单对话,但是话语中所体现出来的两?的情感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也反映出两?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征。?兰的话语体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保留到内?深处,还及时开导刘忠让他不要太思乡?切,不然战?会烧到家乡。相反刘忠满满是对家乡爹娘和妻?的怀念之情,完全没有?局意识。两种情感,反映两种个性。刘忠在战争?前贪?怕死,与?兰在战争?前的意志坚定,保家卫国形成强烈对?。体现了?兰的爱国情怀,忧国忧民的个?形象。豫剧《花?兰》的语?精练,简洁中不失深刻,通过这些精彩的语?,体现了传统?化下经典?物的经典形象永流传。豫剧《花?兰》作为豫剧经典之作,它所蕴含的传统?化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沉淀变得更加珍贵。戏剧中所刻画的花?兰形象,已经让世界的更多的?认识了她,?兰?化也正在慢慢?出国门影响着世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兰?化的内涵也不断的更新着,与时俱进。
(少?版豫剧《花?兰》剧照)(???版豫剧《花?兰》剧照花?兰凯旋?归回家团聚情景)???《花?兰》刘?哥讲话理太偏
篇二:豫剧花木兰赏析
从豫剧《花木兰》浅析常香玉对豫剧的贡献
常香玉是广大群众所熟悉和热爱的豫剧演员,是我国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尤其是她的唱腔艺术被人们倍加推崇和热爱,在豫剧界中独树一帜、自成“常派”。本文以豫剧《花木兰》为例,分析了她在豫剧表演艺术方面的贡献。
标签:
豫剧;《花木兰》;常香玉;贡献;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是河南地方戏的一种。建国之前,“河南梆子”是豫剧普称。上世纪30年代,“豫剧”一词指河南所有的地方戏剧种,到了上世纪50年代,“豫剧”才成为单独指称豫剧的专有名词。河南豫剧发展至今,经历了三百年的历史兴衰,己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地方戏曲品种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豫剧根据不同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唱腔、表演、甚至演出剧目都各有地域特色,逐渐形成了“豫东调”和“豫西调”两大派系。
常香玉是广大群众所熟悉和热爱的豫剧演员,她不仅是位杰出的豫剧表演艺术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豫剧唱腔创作者。常香玉在刻画人物方面善于博采众长,从不拘泥于固有程式的局限,常常吸收、融汇河南本地区的剧种或曲调在唱腔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只要是剧情人物需要的,群众喜爱的,她都大胆使用。在继承豫西调的基础上,冲破了门户之见,顶住保守势力的压力,敢于在她原在的豫西调这一流派中吸收豫东调等流派的素材和技法,并成功地创出了诸如《白蛇传》、《红娘》、《花木兰》等一大批具有时代气息的,唱腔丰富多彩、艺术感染力强的优秀剧目,把豫剧唱腔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豫剧《花木兰》创作背景
豫剧《花木兰》剧情源于北朝乐府的民歌《木兰辞》,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首叙事诗。诗中讲述了我国北朝时,女英雄花木兰乔扮男装,为谋求和平幸福生活,抵御外患而替父从军。她驰骋疆场,英勇善战,在征战中屡建奇功,功成名就之后,她不贪富贵,不谋官禄而返乡奉亲,最后胜仗归来并恢复女儿身的故事。这个美丽而动人的故事,长期在我国民间流传,家喻户晓,花木兰这个名字也一直被我国历代人民传颂和敬仰,并引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京剧、粤剧、评剧、越剧、秦腔均有此剧目。
豫剧《花木兰》创作于抗美援朝时期,常香玉和她所在香玉剧社的同仁们为
了用实际行动爱国,就商量定了,以义演捐献一架战斗机。常香玉的丈夫陈宪章
仅用了四天时间就创作出新编《花木兰》的剧本。陈宪章既是编剧又担任导演,《花木兰》的排练中,他一面根据舞台的实践修改剧本,一面又依据剧本的要求一字一板地、一招一式地“抠”常香玉的表演。功夫不负有心人,该剧取得了观众一致认可,香玉剧社开始了堪称壮举的捐机义演大行动。香玉剧社还在朝鲜战场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慰问演出多达180场,极大地鼓舞了战斗气势。豫剧《花木兰》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里诞生了。由于它的主题思想好,故事情节有趣感人,同时也由于常香玉在唱腔创作上的创新,和她在表演艺术上的完美,使得豫剧《花木兰》在1952年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获剧本奖和演出二等奖,成为建国以来深受我国群众喜爱一出好戏。
二、豫剧《花木兰》中常香玉唱腔艺术的特点
(一)唱腔中笑声的运用。
豫剧的传统唱腔里带哭腔的多于带笑声的腔调。但常派的唱腔里却有很多带笑声的音乐语言。她常常根据人物的需要,把生活中的笑声运用到唱腔中。如《花木兰》元帅给木兰提亲后木兰的唱段中,那句“我低下头仔细看,我自己好笑”中的“笑”字就带出了一串笑声,顿时把木兰听到元帅提亲后想到自己女扮男装时的心理绝妙的表现了出来。
(二)“生、旦”唱腔交融的采用。
常香玉为了塑造花木兰这个人物时,大胆的突破了生、旦表演的界限。在豫剧《花木兰》中,出征前的花木兰是旦角,而当花木兰改装后却是以武生出现的。为了形象地塑造了不同性别、不同行当、性格各异的两个艺术形象,她大胆采用了一些“生角”的唱腔,直接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丰富了唱腔的表现力,形成了她独特新颖的演唱风格。如《花木兰》中“劉大哥讲话理太偏”唱腔中运用“生”腔演唱,使得人物形象丰满、逼真,增强了感染力;在“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一段中,第一句前半句常香玉用柔和秀丽的旦腔演唱,表现了花木兰的女儿形象,后半句“施礼拜上”四个字采用了“生”腔演唱,并用大本嗓唱强音,又肯定了自己的女扮男装,耐人寻味。
通过常香玉在《花木兰》中的舞台表演和唱腔创新,我们可以看到她旦角中带有的英雄气概,而生角中又带有温柔妩媚,常香玉能把花木兰这个既是沙场英雄又是深闺女儿的复杂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豫剧的表演形式。这种由“旦角”向“生角”转换得自然贴切,毫无生硬之感。
(三)继承豫西调的基础上融合豫东调。
豫西调和豫东调是河南梆子中的两大腔调,两者在曲调风格上的各有千秋。豫东调适合表现欢快激越的情绪,豫西调适合表现深沉悲壮的情绪。既然豫西调和豫东调都是河南梆子的基本腔调,为什么就不能相互吸收、取长补短呢?常香玉不顾当时旧社会唱“豫西调”的演员不准唱“豫东调”的规矩,坚持融合“豫西调”和“豫东调”为我所用。如在《花木兰》中为剧情人物需要,多处运用了豫东调和豫西调的融和,“将姐姐和弟弟的手儿拉紧”一段,就是以豫东调和豫西调的相互交织来表现不同的语气;“刘大哥再莫要这样盘算”一段唱腔采用了豫东调[二八板],是一个说理性的唱段,表现了花木兰深明大事的品格和洒脱的壮士形象。
(四)意境各异的三句腔旋律。
在常香玉的唱腔中多次运用了意境各异的三句腔(一句唱腔由三个小分句构成),来深入细微地刻画人物最深层次的形象。如《花木兰》“这几日老爹爹疾病好转”唱腔中的第三句“且偷闲”用了一个婉转秀丽的“三句腔”,给人一种安详静谧的感觉,旋律基本以级进平稳下行,加上轻顿音的演唱,把一个天真孝顺的少女在其父亲疾病好转时的愉快喜悦的心情刻画出来。三、常香玉对豫剧的贡献
常香玉不仅是位杰出的豫剧表演艺术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豫剧唱腔旋律作家。她在豫剧唱腔发展史上的贡献主要表现有对豫剧唱腔的创新,其次把豫剧唱腔的演唱方法引上专业化和科学化的道路。
(一)豫劇唱腔的创新和拓展。
常香玉对豫剧唱腔的创新和拓展,并不是抛弃原来所有的音乐形式另起炉灶,而是结合自己的唱腔个性和特点,对以往的唱腔艺术进行全面继承和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赋予豫剧传统唱腔以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精神。没有继承就会失去观众,没有发展必然与时代相脱离,只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戏曲艺术稳步发展。通过分析常香玉的唱腔,她之所以能够把各种不同技法和素材兼收并蓄,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为我所用,也是因为她能够站在历史的肩膀俯瞰事物,剖析问题。例如豫东调和豫西调两大流派,虽然弦法、唱法、调式、表演等都各有各的特色,也有各自的观众,但由于门户之见,各据一方,这就必然会给他们的艺术创造带来一定的局限,特别是在唱腔的表现力上更为明显。豫东调是高亢、奔放、挺拔、粗犷有余,深沉、浑厚、悲壮、缠绵不足;豫西调则深沉、浑厚、悲壮、缠绵有余,而激昂、粗犷、挺拔、明朗不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豫西调虽然在表现战争的残酷,人民的疾苦等方面较擅长,但在表现人民群众的欢乐情绪和反抗精神等方面却明显不足。常香玉正是敏锐地洞察到了豫西调唱腔在时代性方面的不足,才冲破了门户之见,顶住保守势力的压力,敢于在她原在的豫西调这一流派中吸收豫东调等流派的素材和技法,并成功地创出了诸如《白蛇传》、《红娘》、《花木兰》等一大批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剧目,不仅把豫剧唱腔推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且开创了20世纪30年代豫西调和豫东调两大声腔合流的新局面,形成了豫剧一代新风。
常香玉对豫剧唱腔的创新和拓展,并非只限于豫西调和豫东调两大派系。凡她能用的技法和素材,都被她融进她的唱腔创作之中。例如《白蛇传·断桥》中“恨上来骂法海不如禽兽”唱段用的河北梆子的音调;《花木兰》中“自那日才改扮乔装男子”唱段就是河南曲剧的音调;《李双双》中“我盼你早回来同叙家常”唱段里用的歌曲五哥放羊的音调;《拷红》中“尊姑娘稳坐在绣楼以上”唱段则用的京韵大鼓的音调;豫剧清唱《攻关》中用的劳动号子音调等等。就连唱腔中运用的各种笑声,也是受了苏联歌剧演员的启而发揉进自己唱腔中的。
常香玉在豫剧唱腔上的贡献,还表现在对板式的灵活运用和发展上。她不再机械的套用传统的板式,而是根据人物感情的需要,灵活地运用传统板式。如《大祭桩》中“恼恨爹爹心不正”的唱段不再把【二八板】和【流水板】分开,已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如果单从作曲的角度考虑,则是很难谱写的,常香玉则很巧
妙地运用似唱非唱、似白非白、唱白相间的艺术手法将这段极难处理的唱词处理得丝丝入扣,百听不厌,至今传唱不衰。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似韵白像吟唱的形式也是一种板式。
常香玉对豫剧唱腔的创新,不仅是取人之长而且是有机的融和,为我所用,推陈出新,适应时代。她创新的唱腔之所以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因为它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达到了纳百川而后成大海的境界。常香玉的唱腔对豫剧声腔来说是个质的飞跃,是豫剧唱腔艺术进入成熟期的主要标志。
(二)豫剧唱腔演唱方法上的专业化和科学化。常香玉的唱腔艺术,不仅获得了各个阶层的欢迎和豫剧界的普遍认可,更得到了我国声乐界的的赞誉。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50年代起至今,先后有一百多个艺术院校和艺术表演团体来学习常香玉的演唱艺术。
著名音乐家舒模早在1954年发表的《学习民族声乐遗产的一些问题》中说过:“河南梆子艺人常香玉,她的音域是那样宽阔,音质雄厚有力,尤其在真假声的混用上,甚至使人找不到它们是交接在哪一个音上。”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张权曾在题为《向民间声乐艺术学习的初步体会》一文中说过:“民间艺人的歌唱艺术的高度成就可以河南梆子演员常香玉为例,她不但在发声方面,在气息上声音的技术与艺术结合上(强弱的控制,语言的亲切,感情的饱满等)都运用自如,而且有着足够的、宽广的音域,高低音自然地结合,统一而无裂痕……因而她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是非常鲜明的,而且有高度的感染力。这种演唱方法是科学的正确的十分可贵的,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发扬的”。这些歌唱家都肯定了常香玉在豫剧演唱技法上专业化与科学化。
戏曲界流传着
“宁唱千句戏,别说一句白”的话。旧社会戏班都是在环境嘈杂的野场地搭台而唱,演员的演唱要让场下的观众听得很清楚,就要练就一身真功夫。常香玉唱腔方面的真功夫就是跑高台的过程中练出来的,不仅道白非常清楚,而且感情充沛、字字入耳。以《花木兰》这出戏为例,常香玉无论从演唱还是道白都讲究吐字的真切饱满。如第五场“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唱段中“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咳咳”,其中的“也、杀、代代”等字吐的比较重,显得刚劲有力,而最后的“咳咳”的甩腔则比字还重。常派唱腔不仅字吐的准确、清楚,还能为塑造人物服务,围绕着人物情感创腔、咬字,把唱腔与地方语言紧密的结合。
四、结语
梨园学专家李尤白在观看了常香玉老师的《花木兰》后曾这样写到:“幽闺慢道尽绮罗,雄壮木兰勇执戈。香玉演来谁得似,卫国英雄壮山河。”常香玉一生艺术实践的核心精神就是“戏比天大”。反映了她对待艺术严肃、认真的态度及她崇高的精神境界。她用一生的实际行动,为豫剧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参考文献
[1]《豫剧大师常香玉》.大型文献出版社,2006-5-3[2]《人民艺术家常香玉》.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07-1[3]《豫剧大师常香玉》.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05-1[4]《常香玉的故事》.河南文艺出版社,2004-0[5]《话说常香玉》.河南文艺出版社,2004-08-1
篇三:豫剧花木兰赏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豫剧《花木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唱段分析
作者:杨璐
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7期
【摘要】“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是豫剧《花木兰》中的重要唱段,本文通过情节介绍、图表分析、唱腔特点、演唱表演等方面对该唱段进行分析,表现了豫剧音乐语言特点和戏剧表演神韵。
【关键词】唱段分析;句法结构;唱腔特点;演唱表演
豫剧流行于我国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方,是河南戏曲中重要的剧种之一。豫剧《花木兰》是属于豫西调唱腔代表人物常香玉的代表作品之一,该剧所描写的是北朝时期巾帼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是其中最耳熟能详的唱段。
一、情节介绍
这一选段所讲述的是,花木兰乔装男子应征入伍,在行军路上与将士们闲聊,其中一位名叫刘忠的壮士发出了一番感慨,天下的苦事都叫男人做了,女子在家享清闲。男子倒霉还得打仗,真不如赋闲在家。花木兰身为一名女子,自然知道女子们在家的不容易,所以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说服了刘忠,让刘忠自觉无理,也是各位将士们深切体会女子的不易,激发了各位壮士的斗志。
二、图表分析
三、音乐的唱腔特点
(一)在板式结构上,创新性的发展了【二八板】
这段唱腔所使用的是豫东调的【二八板】,由于花木兰是乔装男子入伍,所以节奏比较单一,大部分是八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剧中的旋律线条变化也不是很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每句中加入一小段伴奏,而这样的伴奏方式在豫剧中还是比较少见的,这样的处理不仅使得旋律更为优美流畅,还使得情绪变的更为连贯,使之更具有说服力,在节奏上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创造性的发展了【二八板】,使其在塑造花木兰男子汉气概的时候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在节奏上,使用了半说半唱的五句句法和词格
篇四:豫剧花木兰赏析篇五:豫剧花木兰赏析篇六:豫剧花木兰赏析篇七:豫剧花木兰赏析
篇六:豫剧花木兰赏析篇七:豫剧花木兰赏析
欣赏课——豫剧《花木兰》选段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欣赏《花木兰》,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
2.
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学习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3.
采用小组合作探讨、交流学习的方式,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二、教学重点
音乐欣赏,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
三、教材分析
北朝民歌《花木兰》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讲的是原是
女儿之身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经过12年的浴血奋战,荣归故里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曾有多个不同戏种的版本。此剧简略人们熟悉的故事交代整个过程,照中描写了花木兰对军中生活的心理体验,对家乡“当户织”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回归故里后的人生感悟。
四、学情分析
高中生虽然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对这首曲目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整体性的认识,所以,通过本节课的欣赏,拓宽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式有力的感染和鼓舞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及兴趣爱好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情况
了解各小组课下预习情况,以及关于戏种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情况。
(二)
情境导入
1.
播放课件《花木兰》选段,引出课题,并出示学习目
标。
2.
教师提问:今天哪个小组的同学向大家介绍课前准备
的学习内容?
(三)
小组资料展示
1.
小组介绍:豫剧的发展史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俗称“河南讴”、“讴戏”、“土
梆戏”,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
有关它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清代末年,它已流传于河南全省的腹心地域。建国后更是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壮大,遍及河南城乡各地。至80年代中期,豫剧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观众数量等诸多方面跃居全国300多个地方剧种之首。
2.
豫剧的艺术特点
生活化、平民化、质朴本色,雅俗共赏。
3.
豫剧的音乐特点
豫剧属于梆子腔系统,音乐以“高亢粗犷”、“豪迈激越”
著称。豫剧形成以来就是个重唱的剧种,故有“宁唱十句戏,不道一句白”的艺谚。在豫剧演唱中,仅以嗓音而论,大致以真声为主,假声为辅。后来又逐渐出现了真假声并用。所谓并用,一种是在中音区用真声,高音区用假声。另一种则是真声唱字,假声行腔,俗称“阴阳腔”。再就是近年来普遍采用的称作真假声结合的唱法,这种唱法根据唱腔与演员个人的条件灵活使用真假声。不同的唱法也与豫剧音乐的地区、流派、行当有关。
4.
豫剧的代表剧目
《拷红》、《花木兰》、《朝阳沟》、《好队长》、《打金枝》等。
5.
豫剧的优秀演员
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流派。
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巩县人,1922年出生,原名张妙玲。出身艺人家庭的她九岁随父学戏,后改名为常香玉。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角。幼功深厚,十岁登台,十三岁主演六部《西厢》,名满开封。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另创新腔。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1941年赴陕甘演出。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同年出国演出。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醇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姿多彩,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在艺术上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同时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
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时获荣誉奖。1994年6月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四)
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五)
第二小组了解的剧情
1.
豫剧的简介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是河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流行
于河南及邻近各省的部分地区。由山西梆子、蒲州梆子和河南民间音乐相结合而成。其唱腔由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和沙河调四个腔戏组成,主要流派为豫东调和豫西调,豫东
调多用假嗓,音域属上五音,旋律常在“5-6-7”之间行腔,男生高亢激越,女生活泼跳荡,擅长表演喜剧风格的剧目;豫西调发声全用真嗓,音域属下五音,旋律常在“1-2-3-5-6”之间行腔,男生苍凉悲壮,女生低回婉转,擅长表演悲剧风格的剧目。但是近来四种腔调已趋合流。豫剧音乐属于板腔变化体式,以节奏(板式)变化为基础的板腔体剧种,唱腔主要有慢板、二八板、流水、飞板等板式。
伴奏乐器主要有板胡、湖、小弦、笛子和打击乐器等,以梆子击拍,节奏明快、欢畅。现在的乐队中文加进了许多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豫剧拥有大量的优秀传统剧目,如《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香莲》、《白蛇传》等。从20世纪50年代起,编演了许多豫剧现代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刘胡兰》、《朝阳沟》等,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豫剧有一大批出色的表演艺术家,如常香玉等。豫剧已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2.《花木兰》简介
花木兰的故事在我国久有流传北朝民歌《木兰诗》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花木兰》剧情;花木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十三载,累建功勋,辞官回乡。贺元帅亲临,方知花木兰为女子。
3.唱段分析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是豫剧《花木兰》中一个著名的唱段。剧中女主人公花木兰乔装男子替父出征,在奔赴战场途中,有位同行的男士口出怨言,认为天下苦事都叫男子做了,女子成天在家享清福。花木兰以男子身分,慷慨陈词,为女子摆功,直说得这位男士无言以辩。
这个段子用的是豫东调武生腔“二八板”,曲调铿锵,琅琅上口怨言,认为天下苦事都叫男子做了,女子成天在家享清福。易学易记,各地群众广为传唱。唱段从“男子打仗到边关”到“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用了“二八连板”,即一句追一句,不要间奏,颇显气势。最后一句“哪一点不如男”,后半句上使用了切分节奏、甩腔,以及对重复衬字“咳咳”,英武豪迈之气四溢。豫剧风格之所长——阳刚与活泼,用在这个段子上,恰到好处。
3.
随音乐小声模唱
感受音乐风格。
(六)
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
1.
第三小组揭示曲名《花木兰》
2.
小组讨论:乐曲的旋律由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速度、情绪怎样?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
这首戏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什么?
4.
第五组介绍:河北梆子的发展历史
河北梆子是河北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流入河北的山
西梆子演化而成。最早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850年)。山陕梆子是由到河北经商的商人带来的,流入河北后,在长期的演出过程中,为了赢得当地观众的喜爱,根据当地的语言习惯、情趣、爱好等,在艺术上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创造,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地演员逐渐增多,导致河北梆子这一新剧种的形成。
5.
北梆子的艺术特点
高亢、激越、慷慨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听
来能使人有耳热酸心、痛快淋漓之感。
6.
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
河北梆子的唱腔,属板腔体。唱腔高亢激越,擅于表现
慷慨悲愤的感情。主要板式有一百五十余首,其中,弦乐曲牌五十余首,管乐曲牌百余首。除在个别剧目中用于歌唱外,大部分曲牌(尤其是弦乐曲牌)主要用来渲染剧中的环境气氛以及为人物舞蹈动作伴奏。
(七)拓展性欣赏:民族管弦乐交响诗《花木兰》。
六、课后作业
1.读木兰诗
出示ppt即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
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间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观看电影《花木兰》。
上一篇: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初中校6篇
下一篇:党风廉建设工作报告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