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8篇
篇一:《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体会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将劳动教育与红色基因传承相融合,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二、基本内容
(一)加强劳动价值观培养
各学校要结合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本地产业优
势,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劳动教育方案,设计进阶性的劳动价值观教育、幸福观教育、劳动奋斗教育、珍惜劳动成果教育等,并将这些教育与劳动技能培养有机结合。
(二)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1.
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将义务教育阶段劳动与技术和信息技术课程、高中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要重点统筹好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社会实践等相关课程,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程,确保每周至少有1节劳动教育课程。根据学生
年龄和学段特点,每周应安排0.5-1小时的校内劳动。
2.
强化学科有机融合。要充分结合相关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学科教学应强化知识的实际应用,将社会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引入课
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校要深入探索整合科学、技术、艺术和数学等学科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强化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要将劳动教育与以“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为主要内容的“三爱三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教育形式和载体,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劳动素养。
3.
完善实践类选修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充分结合当地资源,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普通高中学校应结合当地产业和学生需求,开发丰富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创客空间,鼓励学生基于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在研究真实问题、技术制作和艺术创作过程中进行创意制造实践。
4.
创新劳动课程体系。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实行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相结合。可根据需要分级分类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依托特有的红色资源,创新红色教育课程,丰富劳动教育内涵,将劳动教育纳入研学实践课程体系。挖掘红色资源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融入思政课教育和课程思政、学科德育建设中,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三、发挥家校社教育合力
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鼓励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加强对家庭劳动教育的指导,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途径,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协同实施机制。加强对劳动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积极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要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公益劳动,开展一次劳动作业赛或其他劳动竞赛,组建若干支志愿者服务小分队,深入工厂、农场、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开展服务活
动。
四、建立健全保障体系
1.
建设高素质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学校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确保劳动教育教学质量。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依托“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在线远程培训等开展全员培训。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专业发展等重要工作中体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引导更多教师参与劳动教育。
2.
多样化建立劳动实践场所。学校要因地制宜设立校本劳动技能实践基
地,采取多种方式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在行业组织、行政事业单位、社区和其他社会机构,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和公益劳动实践基地。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实习实训基地、实验室等作为校内劳动教育的实践场所,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将校企合作的企业拓展为劳动实践基地。原则上要求学校校内校外相结合,选择农场、工厂、社区、福利院、医院、社会机构、公共场所等,建立1-2个长期实践基地,发挥各基地劳动教育功能。
3.
多渠道筹措劳动教育经费。各校要健全经费投入机制,统筹上级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
4.
多方面强化劳动安全保障。各校要建立当地政府支持、家长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必要时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要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辐射、疾病传染等,在交通运输和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五、加强组织实施
1.
加强组织保障。各学校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的劳动教育落实方案,加强劳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各中小学校要设置专门劳动教育课程教研组,承担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等方面的责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实施。要结合本校办学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争成为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2.
加强示范引领。各学校要有序分步推进,逐步实现学校劳动规范化、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的协同育人格局。积极创建劳动实践教育试点项目,围绕试点内容、试点方向,制订创建特色项目专门方案,确保有特色亮点,并发挥其影响示范作用。
3.
加强考核评价。要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现平时表现评价和学段综合评价相结合、劳动能力评价和劳动态度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重点加强学生参加学校劳动、家庭劳动和社会劳动的评价,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4.
加强宣传引导。各校要把推进劳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加强劳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和凝炼学校劳动教育工作特色亮点、先进典型,内宣外宣并举,线上线下互动,加大宣传力度,弘扬劳动光荣主旋律,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篇二:《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学习心得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学习心得
《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学习心得
篇1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意见》同时提出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立德树人,劳动为先”,劳动是道德臻于完善的源泉。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崇尚劳动、辛勤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生活靠劳动创造,美好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就是要以劳树德,让学生通过劳动切身感受美好的生活需要双手来创造,自觉形成感恩国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劳动的思想,培养爱劳动、懂感恩、重节俭、勤奋斗、讲团结、乐奉献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断锤炼其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但不知从何时起,劳动教育渐渐被弱化,学生劳动能力差在我国已经成为常态。不少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上长短不齐,有的学生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有的学生甚至看不起劳动者,不珍惜劳动成果,有的学生遇到挫折和失败后往往一蹶不振。缺少劳动的教育已经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刻不容缓。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劳动教育流于形式,确保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目的,实现劳动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呢?
《意见》的印发,从充分认识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
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等五个方面入手,为切实保障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意见和措施。明确了家庭、学校、社会的不同分工和责任,明确了三者协调共抓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要求各地区积极拓展实践场所,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多方面强化安全保障。同时指出,重视劳动教育不是要追求什么时尚,而是学生成长的必备素质,要防止劳动教育中的娱乐化、形式化、惩戒化等问题。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劳动不仅创造了历史,劳动更是成就了教育。劳动教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征程中,让学生、孩子在劳动教育中感悟劳动精神,争做奋斗者,才能不断积累知识和才干,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出彩人生,为民族复兴提供澎湃动
《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学习心得
篇2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高度。各级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大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力度,而当务之急是要思考和研究如何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劳动教育要落地生根,必须转变观念和评价机制。落实劳动教育,应该把学生劳动课程学习、劳动实践锻炼、创新性劳动成果以及劳动习惯养成、劳动品质形成,纳入全面的考核评价内容,以充分调动中小学校重视劳动教育、践行劳动教育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热爱劳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五育本应并重,要真正夯实劳动教育,必须改变目前对教育“唯分数”的社会需求,将“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使命,把劳育作为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悦心的重要手段,让劳动教育成为孩子的“成长营养”、终身受益的法宝、撬动幸福人生的强而有力的支点。
劳动教育要落地生根,必须力求家校协同跟进。落实劳动教育除
了学校精心构建劳动课程体系,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外,还应该把家校协同共育作为突破口,鼓励家长成为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同行者。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起锚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劳动启蒙教育的主导者和首席老师。家长一方面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引导孩子扣好劳动教育的第一粒扣子。另一方面要把家庭劳动日常化,有意识地安排孩子洗碗洗衣、扫地擦窗、淘菜做饭、叠被铺床、整理衣橱,让孩子有更多“童稚携壶浆”的劳动实践,让家庭发挥出劳动教育基地的最大化作用。特别是目前孩子宅家抗疫,在居家学习的同时,更应该让孩子在更多的家务劳动的承担中,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学习劳动技能,增强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要落地生根,必须全社会通力协作配合。劳动教育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社会是劳动教育的大熔炉。首先,要大力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先进经验,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营造劳动光荣、劳动最美以及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推进全社会形成劳动教育合力。其次,要加强劳动教育的统筹协调,建立劳动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整合相关力量,实行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大课堂作用,让各个领域都成为劳动教育资源,全力打造“农业+”“工业+”“科技+”“生态+”等多个行业劳动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搭建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有效发挥劳动教育的保障作用,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共同承担的多元化劳动教育经费筹措保障机制。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参加各种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让学生在多元劳动实践中奉献社会,体验到精神上的幸福和快乐。
劳动教育要落地生根,必须健全完善督导体系。把劳动教育开展情况作为督导重点,加大督导力度,对学校实施劳动教育进行经常性督导,对区域开展劳动教育进行适时监测督导,对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保障劳动教育情况进行阶段性专项督导,并通过架构督导通报制度、反馈制度、整改制度、约谈制度、激励制度,压实责任,传导
压力,奖优罚劣,从而确保将《意见》中关于劳动教育的各项要求细化为具体行动并落到实处。
党和国家重视和加强劳动教育,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劳动教育凸显实效,绽放魅力,让劳动教育为孩子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每一个教育人都责任在肩,都应该不辱使命。
篇三:《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篇四:《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意见1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的意见》和《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
意见》精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引导学生崇尚劳
动、岸重劳动、热爱劳动,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
美丽的观念,体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体会劳动是幸福的源
泉。将劳动教育与红色基因传承相融合,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
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让学生动
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
品质。
二、基本内容
(一)
加强劳动价值观培养
各学校要结合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本地产业优势,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劳动教育方案,设计进阶性的劳动价值观教育、幸福观教育、劳动奋斗教育、珍惜劳动成果教育等,并将这些教育与劳动技能培养有机结合。
(二)
加强劳动教育深程建设
1.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将义务教育阶段劳动与技术和信息技术课程、高中技
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要重点统筹好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社会实践等相关课程,将劳
动教育纳入必修深程,确保每周至少有1节劳动教育课程。根据学生年龄和学段
特点,每周应
安排051小时的校内劳动。
2.强化学科有机融合。要充分结合相关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
内容。学科教学应强化知识的实际应用,将社会生活中其实的何题引入课堂,引
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校要深入探索整合科学、技术、艺术和数
学等学科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强化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敝合。要将劳动教
育与以“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为主要内容的“三爱
三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教育形式和载体,引导中小
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劳动素养。
3.完善实践类选修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充分结合当地资源,开发开设
家政、烹任、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普通高中学
校应结合当地产业和学生需求,开发丰富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有条件的学校
可开设创客空问,鼓励学生基于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在研究寞实问题、技
术制作和艺术创作过程中进行创意制造实践。
4.创新劳动课程体系。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实行线
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相结合。可根据需要分级分类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
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依托将有
的红色资源,创新红色教育课程,丰富劳动教育内洒,将劳动教育纳入研学实践
课程体系。挖掘红色资源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融入思玫课教育和深程思政、学科德有建设中,引导广大育年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实践
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三、发挥家校社教育合力
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鼓励学生参与
力所
能及的家务劳动。加强对家庭劳动教育的指导,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途
径,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协同实施机制。加强对劳动
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枳极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
实践场所。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
要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
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公
益劳动,开展一次劳动作业赛或其他劳动竞赛,组建若干支志愿者服务小分队,深入工厂、农场、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开展服务活动。
四、建立健全保障体系
1.建设高素质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学校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
队伍。对承担劳动教育深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确保劳动
教育教学质量。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依托“国培计戈『“省培计划”和在线远程培训等开展全员培训。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
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在绩效考核、职称评
聘、评优评先、专业发展等重要工作中体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引导更多教师参
与劳动教育?
2.多样化建立劳动实践场所。学校要因地制宜设立校本劳动技能实践基地,采取多种方式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在行业组织、行政事业单位、社区和其他
社会机构,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和公益劳动实践基地。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
环境、实习实训基地、实验室等作为校内劳动教育的实践场所,积极推进校企深
度合作,将校企合作的企业拓展为劳动实践基地。原则上要求学校校内校外相结
合,选择农场、工厂、社区、福利院、医院、社会机构、公共场所等,建立1?2个长期实践基地,发挥各基地劳动教育功能。
3.多渠道等措劳动教肓经费。各校要健全经费投入机制,统等上级补助资金
和自有财力,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
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
机制。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
4.多方面强化劳动安全保障。各校要建立当地政府支持、家长密切配合、有
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必要时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
教育正常开展。要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
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
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辐射、疾病传染等,在交通运
输和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
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
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五、加强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保障。各学校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的劳动教育落实方
案,加强劳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各中小学校要设置专门劳动
教育课程教研组,承担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规划、组织、协调与管
理等方面的责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实施。要结合本校办学理念,创
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争成为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2.加强示范引领。各学校要有序分步推进,逐步实现学校劳动规范化、家庭
劳动教育日常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的协同育人格局。积极创建劳动实践教育
试点项目,围绕试点内容、试点方向,制订创建特色项目专门方案,确保有特色
亮点,并发
挥其影响示范作用。
3.加强考核评价。要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现平时表现评
价和学段综合评价相结合、劳动能力评价和劳动态度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
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重点加强学生参加学校劳动、家庭劳动和社会劳动的评价,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作
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4.加强宣传引导。各校要把推进劳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
载体,加强劳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和凝炼学校劳动教育工作特色亮点、先进典型,内宣外宣并举,线上线下互动,加大宣传力度,弘扬劳动光荣主旋律,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功教育的良好貌围。
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意见2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的意见》精神,构建德皆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
总体目标。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
景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体会
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将劳动教育与红色基因传承相融合,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富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
习惯。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
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二)
基本内容。劳动教育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根据劳动教育目标和劳动
教育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分别设置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的劳动教育。中小
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开发开设家政、京饪、手工、园艺、非遗传承等
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掌握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基本劳动习惯;要
将劳动教育与研学实践无境对接,引导学生走进农村、走进劳动实践基地,在研
学实践中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职业院校要以“双高计划”为
引领,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依托实习
实训、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等实践体验,指导学生枳极参与劳动,增强职业认同
感、荣誉感和劳动自豪感,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普通高校要依据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与大学生创
新创业相结合,设任新型服务性劳动、科学性劳动、创新性劳动的内容,提升创
新创造和就业创业能力。
(三)
评价体系。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综合素质评
价平台,实现平时表现评价和学段综合评价相结合、劳动能力评价和劳动态度评
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重点加强学生参加学校劳动、家庭
劳动和社会劳动的评价,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使学生在劳
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将“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二、创新优化劳动教育的课程与实践
(四)
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各级各类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实施机构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
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
程体系。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
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的劳动时
间、劳动内容、劳动方式作出规定。职业睨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
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校
要结合自身办学实际,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
时。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
内容。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可在学年内或寒署假自主安拌,以集体劳动
为主,组织学生走进农场、企业、社区等开展劳动教育实践。
(五)
创新劳动深程体系。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实
行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相结合。依托江西特有的红色资源,创新红色教育深程,丰富劳动教育内涵,将劳动教育纳入研学实践课程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
创客空间,引导学生基于兴趣,以项目学习等方式,在技术制作和艺术创作等过
程中进行创意制造实践。可根据需要分级分类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
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挖掘红色奏
源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融入思玫课教育和课程思政、学科德育建设中,引导
广大青年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六)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施全省劳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工程。搭
建省级综合劳动教育教学资源平台,打造劳动教育精品教材,避选劳动教育优质
视频课程,建设线上线下教学相敞合的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资源体系。组织劳动教
育教学设计竞赛,开展劳动教育送课送研活动。
(七)
发挥家校社教育合力。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树立崇尚劳
动的良好家风,鼓励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加强对家庭劳动教育的指导,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途径,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协同实施机制。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劳动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积极引导企业
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工会、共背团、妇联等群
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要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
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
与社区治理。
三、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的保障体系
(八)
建设高素质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其专业化水
平,确保劳动教育教学质量。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依托“国培计划好
“省培计划”和在线远程培训等开展全员培训,骚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
观念,增强广大教师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推动中小学校、职业院校与普通高
校建立劳动教育师资交流共享机制。设立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教
师岗位等,制定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的具体政策和办法。
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在绩效考核、职称评
聘、评优评先、专业发展等重要工作中体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引导更多教师参
与劳动教育。
(九)
建立多样化劳动实践场所。各级各类学校要因地制宜设立校本劳动技
能培训基地,采取多种方式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在行业组织、行政事业单位、社区和其他社会机构,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和公益劳动实践基地。市、县玫府应
把中小学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纳入当地的“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运用
所在区域自
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祥源,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带要,建立开放共
享的劳动教育实践场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实习实训基
地、实验室等作为校内劳动教育的实践场所,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将校企合
作的企业拓展为劳动实践基地。支持职业院校向中小学开放职业培训和实训场地,开展职业体验;支持高等院校向中小学生开放创新创业场所。安排一批学农实践
基地,确认一批学工实践基地,认定一批城乡社区、福利院、医院、博物馆、科
技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公共场所作为服务性劳动基
地。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军队等实践基地向学校开放,进一步发挥
其劳动教育功能。
(+)多渠道筹措劳动教育经费。各地要健全经费投入机制,统筹中央补助
资金和自有财力,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
育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
补充机制。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可采取政府
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十一)多方面强化劳动安全保障。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有关部门共
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
分散机制,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各学校要加强
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
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
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辐射、疾病传染等,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逸用、工具
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
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
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十二)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劳动教育教研工作,将劳动
教育纳入省级教改立项和评比中。发挥好省、市、县、校等各级教研机构对落实
政策规.定、促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积极组织优秀教师编写具有江
西特色的劳动教育指导用书,实现劳动教育课堂教学“知识与技篦”“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设区市、县(市、区)各类学校要根据实
践需要和实际情况,配备教研员,开展课程研发、教研培训、实践指导等工作。
四、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
(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
程,切实强化本级政府推动所藉学校劳动教育的职责,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创造
条件,切实解决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抓好督促落实,推动建立全面
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
(十四)加强协同配合。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
门为深化劳动教育、提高劳动教育质蜀提供保障条件,切实负起劳动教育的主要
责任;宣传部门要抓好正面宜传和舆论引导工作,营造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机
构编制部门要做好学校编制核定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将劳动教育尤其是劳动教
有的场地建设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优
化支出结构,确保教育经费落实到位;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配合做好
学校布局规划,统筹做好劳动教育的土地供给和学校建设工作;共青团组织要积
极开展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妇联要加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少先队等群团
组织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要做好少年儿童劳动教育引导、关爱、支持、保护
工作。
(十五)强化督导监测。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完善督导办法。将
劳
动教育纳入标准化学校、示范性高中、办学绩效等评价范畴,并纳入教育蚩规
管理体系。对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保障劳动教育情况以及学校组织实施劳动
教育情况进行督导,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同时作为衡量区域
“五有并举”、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对被督导部门和学校及其
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搭建省级劳动教育评价监管平台,开展劳动教育质
量监测,发挥监测结果的引导、反馈和改正等作用,促进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
门落实保障劳动教育的责任。
(十六)加强宣传引导。把推进劳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
载体,积极开展全省学校劳动教育研讨、主题宣讲、主题班会等系列教育活动,积极拓展“互联网+劳动教育”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新型网络媒介平台,持续提升
全省师生群体、家长和社会的认识水平。加强全省大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校园文化
建设,深入挖掘和妻炼学校劳动教育工作特色亮点、先进典型,内宣外宣并举,线上线下互动,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淀律,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
教育的良好氛围。
篇五:《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劳动教育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在我国当代教育理念中,劳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却受到较大程度的削弱,现状不容乐观。在这样的教育气氛中,我们应该践行怎样的教育理念,如何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促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展开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劳动教育即将引来春天。
推进劳动教育,家校缺一不可,两者需要形成共同体,否则各自单兵作战,既容易因缺少衔接而效率低下,也容易形成“5+2=0〞的为难状况,即5天的在校教育因为周末两天在家的放任自流而前功尽弃。家校协同需要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和主体作用,可以尝试以下途径。一是将家庭劳动与学校劳动进行衔接设计,让学生的劳动技能和意识能够内外迁移。二是尝试家长进学校、进课堂,开设家长实践课,营造和增强热爱劳动、勤于实践的气氛。三是集体志愿效劳,共同参与公益事业。四是共同参加劳动基地活动,大手拉小手,共同成长。
劳动教育对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唯诸要素协同与合力,方可让劳动教育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基因〞,因此而可传承,并化为孩子的实际开展;唯系统设计与安排,方可让劳动教育浸润每一个孩子的开展历程,因此而可深远,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底色。
篇六:《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入选理由?《总体方案》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主要内容?《总体方案》明确要求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职业学校评价。重点评价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取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含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扩大行业企业参与评价,引导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深化职普融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学徒制,完善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学位授予标准和评价机制。加大职业培训、服务区域和行业的评价权重,将承担职业培训情况作为核定职业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总量的重要依据,推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出台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为重点攻坚任务,不断修改完善文本,形成《总体方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总体方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3日《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入选理由?《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主要内容?《意见》提出,要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把握劳动教育基本内涵,明确劳动教育2021年第3期????第42卷????总997期总体目标,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确定劳动教育内容要求,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要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要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多方面强化安全保障。出台背景?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将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以达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时间?2020年3月20日《军队军事职业教育条例(试行)》入选理由?《条例》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围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着眼构建形成时时学、处处学、人人学、终身学的格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紧贴使命任务、岗位履职、职业发展,完善网络化、开放式、全覆盖军事职业教育体系,从宏观上建立军事职业教育制度机制,对于推动军事职业教育建设发展、构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内容?《条例》共8章43条,界定了军事职业教育对象范围、组织形式、时代要求等基本内涵,构建了中央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67
篇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学习《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心得体会5篇
学习《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心得体会
5篇
学习《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心得体会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主要载体。在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必须认真研究和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的关系,避免只讲实践育人不要劳动教育或者用劳动教育取代实践育人的片面做法。
实践与劳动互为补充,共同承担立德树人的任务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中小学教学计划之中劳动课单独设立,并且对各学段学生劳动时间做了明确规定。如1955年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教学计划及关于小学课外活动的规定》,在一至六年级设手工劳动课,每周一节。同时,将“生产劳动”作为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要求分组进行栽培活动等,“每周活动一次或两次”。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了劳动课与实践活动并列设置的情况。如1996年教育部印发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设“劳动技术”课,高一、高二年级各一周;同时设立“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二周,三年共六周。本世纪初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出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将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等整合为“综合实践活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单列)。这样一个从“劳动”走向“实践”的过程,并不是取消“劳动”,而是试图用“实践”整合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类活动。这些年来出现的劳动教育弱化、虚化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到学校课程层面上。
从理论看,实践作为重要的哲学范畴,侧重指改造世界的活
动,包括改造自然的物质活动和改造社会关系的交往活动;而劳动则被视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侧重指改造自然的活动,劳动的结果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同时也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但实际上两者之间的关系远不是这么简单,一方面人类的劳动有着显著的社会性特征,离不开劳动者彼此之间的分工协作,受制于市场供求关系,不是个体的孤立行为,故有所谓的“社会劳动”一词;另一方面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以劳动为根基的,是从劳动中拓展开来的,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仔细加以辨析。注重生产生活必需品的“劳动”与注重创造精神价值的“实践”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内在关联,两者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互为补充。
劳动教育是面向所有教育对象的普通教育(不同于职业技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基本劳动能力,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良好的劳动品质。针对当代部分青少年中出现的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加强劳动教育,对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劳、奉献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有它自己独特的目标内容,是德智体美不能替代的。实践育人是侧重从教育的途径方面强调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教育都不能纸上谈兵,而应实现知行合一,离开了实践,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培养目标都可能落空。当然,劳动教育在实施途径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它主要不是在课堂里“讲”出来的,而是组织学生在真实的劳动中“干”出来的,在这一点上又是与实践育人相通的。无论是学工学农、勤工俭学,还是义务劳动、志愿服务,都既是劳动,也是实践活动,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实践都是劳动教育,如学生做理化生实验、进行社会考察、军事训练等,就不能视为劳动教育。不能用劳动教育替代实践育人,两者互
为补充,共同育人。
劳动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组织研制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简称《指导纲要》),于2017年9月印发。《指导纲要》将劳动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劳动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等做了比较
系统的规划设计。
第一,在教育目标上,突出了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两个方面的要求。注重让学生“围绕日常生活开展服务活动,能处理生活中的基本事务,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理精神”“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能“运用一定的操作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一定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通过设计、制作或装配等,制作和不断改进较为复杂的制品或用品”等,提升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第二,在教育内容上,向学校推荐了152个主题内容,其中至少有一半与劳动教育有关。具体如“家务劳动我能行”“我是校园志愿者”“农事季节我帮忙”“创意木艺坊”等。这些主题既包括手工、陶艺、园艺等传统劳动教育内容,也纳入3D设计与打印、创客等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智能劳动项目和新技术的实践应用;既有家务劳动、校园劳动,也有社区服务、勤工俭学、学工学农等生产劳动,涉及劳动教育的各个方面。
第三,在教育方式上,强调基于探究、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注重责任担当的服务性劳动。如在“社会服务”活动中学生要“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要“在满足被服务者需要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促进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实践能力,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再如在“设计制作”活动中,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鼓励学生“手脑并用,灵活掌握、融会贯通各类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水平、知识迁移水平,体验工匠精神等”。《指导纲要》更多地关注到现代科技背景下劳动实践的新形态、新方式。
第四,在保障条件上,《指导纲要》要求各地和学校”提供配套硬件资源与耗材,为学校争取校外活动场所支持”“建立规范化的安全制度及管理措施”等,这些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保障。可以说,《指导纲要》对中小学劳动教育做了比较具体切实的规划和指导。
当然,《指导纲要》主要是将劳动作为重要的育人途径对待,这与把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中一育的要求和高度还是有差距的;同时,全面加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需要对整个教育目标内容体系、实
施体系、保障体系等,进行全面设计,它不能单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落实。
从三个方面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劳动教育功能
现行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疑是劳动教育最主要的载体。以《指导纲要》为依据,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劳动教育功能,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聚焦培养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指导纲要》对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有一个初步的进阶设计:小学强调“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初中要求“发展兴趣专长,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增强服务意识,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等;高中要求“热心参与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形成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中,要将培养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为可操作、可观测、可评价的目标。如在劳动观念方面,小学生要初步认识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进而尊重劳动;初中生应体认到美好生活必须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去创造,进而热爱劳动;高中生必须懂得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未来的深刻道理,进而崇尚劳动。在劳动习惯方面,小学生要做到自己能做的事儿自己做,有良好的日常生活劳动习惯;初中生要能够自觉地、随时随地、持之以恒地完成日常生活劳动,积极参加服务性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高中生能热心公益活动和生产劳动,在劳动中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等。要以目标来统领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的设计、实施,强化劳动观念与态度目标达成
篇八:《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学习心得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___》学习心得
近日,中共中央___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___》(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意见》同时提出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立德树人,劳动为先”,劳动是道德臻于完善的源泉。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崇尚劳动、辛勤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生活靠劳动创造,美好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就是要以劳树德,让学生通过劳动切身感受美好的生活需要双手来创造,自觉形成感恩国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劳动的思想,培养爱劳动、懂感恩、重节俭、勤奋斗、讲团结、乐奉献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断锤炼其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但不知从何时起,劳动教育渐渐被弱化,学生劳动能力差在我国已经成为常态。不少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上长短不齐,有的学生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有的学生甚至看不起劳动者,不珍惜劳动成果,有的学生遇到挫折和失败后往往一蹶不振。缺少劳动的教育已经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___。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劳动教育流于形式,确保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目的,实现劳动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呢?
《意见》的印发,从充分认识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等五个方面入手,为切实保障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意见和措施。明确了家庭、学校、社会的不同分工和责任,明确了三者协调共抓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要求各地区积极拓展实践场所,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多方面强化安全保障。同时指出,重视劳动教育不是要追求什么时尚,而是学生成长的必备素质,要防止劳动教育中的娱乐化、形式化、惩戒化等问题。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劳动不仅创造了历史,劳动更是成就了教育。劳动教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征程中,让学生、孩子在劳动教育中感悟劳动精神,争做奋斗者,才能不断积累知识和才干,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出彩人生,为民族复兴提供澎湃动力。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推荐访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劳动教育 新时代 大中
下一篇:数学五步教学法步骤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