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7篇
篇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河北省正定县新安镇为例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暑期社会实践团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顺应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战略举措,是解决“三农
”问题的有效载体
。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其建设构筑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着力点,才能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不断取得成效
。为了了解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分析其特点,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我们组织了一项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抽样调查。
一、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本项调查以石家庄市正定县新安镇所辖的东权城、新安、吴兴、于家庄、七吉、西权城、东慈亭、西慈亭、柳树科,南王庄、李庄、秦家庄、北白佛13个自然村为调查对象。在调查中以村庄、年龄、性别、人口数量等为控制变量,采用的是调查问卷为主、文献研究为辅的方法,主要询问了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居住状况、交通状况、环境保护等情况。调查中充分考虑了调查的可信度和允许误差。本次调研共发问卷500份,回收5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467份,有效率93.45%。全部问卷资料经检查核实后进行编码然后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10.0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类型主要为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和双变量的交叉分类统计。
二、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1、正定县新安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正定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是典型冲击平原.新安镇镇区内地势平坦,土壤北沙南粘,肥力南肥北瘠,宜于农作物和林果的生长,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沙地种植花生、西瓜、红薯、果树等经济作物。砂矿和养鸡业作为支柱产业。境内蕴藏丰富的优质砂矿资源,建南京长江大桥和人民大会堂时曾用这里的沙子,1985年运沙量为60万吨,1995年,县里成立砂矿管理办公室,砂矿管理步入规范化。养鸡业发达,80年代开始,90年代达到顶峰,1994年,筹建了东权城禽蛋市场,成为正定县较大的专业市场之一,年成交量46万吨,产品远销广东、浙江、江苏等地,不仅解决了村民卖蛋难题,还带动了饲料加工、禽蛋加工、销售服务、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教育、卫生、通讯等较为发达,华北石油三处驻新安车站街北部,辖区内有正定七中、正定县第二医院、第四医院、新安邮电支局、权城邮电支局、中国农业银行新安营业所、新安信用社、权城信用社等单位。该地区农民41%从事种植业,42%农户外出务工,有少数农民从事养殖和开办自己的企业。200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169743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8613万元,工业总产值126840万元;财政收入629.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27元。
新安镇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一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经济强县、文化名县、旅游大县”为总体目标,积极响应“科技、开放、旅游、市场”四大带动战略,抢抓机遇,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的发展,各项工作逐步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2、正定县新安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理念有所改善。
对于目前家庭消费主要以子女教育和日常开支为主。其中子女教育占43.25%,家庭日常开支占29.8%;60%的人对目前的家庭生活状况非常满意;新安镇各村中72%的农户开始使用清洁能源。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新安镇人民对文化素质教育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其中43.7%村民对待子女接受教育的态度是砸锅卖铁支持供应到底,没有人对教育表示不支持。经济的发展使得新安人注意到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教育事业的发展又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与活力,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农村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科技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县乡两级都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农、林、牧科技人员为主要成员的农技服务中心,一支由专业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和农村乡土人才组成的农村科技队伍正逐渐壮大,一个集科技管理、科技服务和经营为一体的县、乡、村、组四级农村科技服务网络正逐步走向成熟。以东权城为例,该村有两个农用药品专卖店,拥有专业的技术指导员,用药期通过广播向村民宣传预防虫害工作以及用药方法,做到了即使有效的保护农民利益,提高了产量。另外,经常有相关专家或科技人员进行农业生产方面的培训,当地政府更是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农产品手工工艺技术、种养加工技术电子机械技术等一些致富技术的学习。
(三)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特别是“普九”期间,全镇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绝大多数学校校园设施、普通教室、专用教室、行政用房等基本齐全,小学初中厕所、课桌凳、黑板、讲台达标率均为100%,图书达标率在90%以上,实验、体育器材配齐率也达到了90%,大部分的中学有了30台以上规模的电脑,寄宿制学校规模正进一步扩大。全镇通过招聘优秀大中专毕业生等行动进一步充实农村师资力量,教师队伍逐渐青年化、专业化,幼儿园建设也进一步得到完善。放暑假以来,新安镇政府抓住暑期的有利时机,对全镇十余所小学的校舍进行了全面彻底的管理和维修,并对校园进行了整理,粉刷墙面,修剪树木,为学生创造了良好而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新安镇45%的村里有完整的垃圾处理体系,所有村庄设有固定的垃圾集散点并有专人负责处理,一些村庄还建立了专门的垃圾分拣站。90%以上的村里无污染企业,少数有工业废气和粉尘污染的现象。全部村庄的主要街道实现路面硬化;10%的村庄,例如东权城村已实现大小街道全部硬化,并有专人负责打扫和维护。一些村庄还进行了厕所改造,引导村民修建沼气池,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医疗卫生事业更是有了长足发展。乡镇医院、乡镇卫生院、村个体诊所组成了镇、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卫生技术人员包括中医、西医、护师药剂师等一大批专业诊治护理人员;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个人诊所均有业务用房,以保证病患的安静修养。另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医疗保险保健所多家医务场所。乡镇卫生院都有专(兼)职的防疫、妇保人员。乡镇以下的村有招聘的防保人员与诊所人员。
(五)农村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有所改善。
该镇在“十五”期间已基本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目标。通过“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广播电视覆盖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农村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农村体育健身设施有一定的改善,各中小学均有了体育运动场地和相应的体育设备,每个自然村有了一定数量的体育运动器材,全民健身运动得到进一步普及和加强。一些先进村,如东权城村兴建了文化娱乐广场,集中建立了体育运动器材中心,并且在广场内搭建了舞台,用于文化表演,并且组建了村战鼓队、舞蹈队,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六)计划生育服务事业健康发展,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明显成就。
近几年来,全镇加大计生服务阵地建设力度,建有多个计生服务站,能独立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并达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站标准要求,许多自然村有了自己的服务阵地。经过多年的努力,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
3、正定县新安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由于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制约因素多等原因,正定县新
安镇仍存在着如下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3.1农村科技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体制创新活力不足,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体制,对科技人员的激励不够。
(二)缺少科技项目资金,科技贷款手续繁琐,政府对农村科技的投入仍然不足。
(三)部分乡镇不能保证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开展业务工作,科研活动不能正常开展,科技人员学非所用;当地的农业科技宣传力度较小。
(四)人才匮乏,科技人员技术陈旧,知识老化。
(五)没有建立一批依靠科技成长起来的涉农企业,农产品的加工没有得到科技的有力支持,申报和实施的科研项目少。另外,没有自己特色的大型企业,小型工厂竞争力弱。
3.2该地区农村教育事业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农村教育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太少,渠道不畅。农村税改后,取消了农村教育税附加,再加上实行标准太低的“一费制”以来,学生收费和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均没有设置教学设施装备专项经费,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能力。
(二)农村远程教育进展缓慢,虽然小学英语开课率有所提升,由于教师跨科教学并未专业学习英语,导致英语教学水平低下,小学严重缺乏英语专业教师。初中虽然大部分已经装备了电脑,但农村小学装备电脑的极少,且农村学校专业的计算机老师寥寥无几,不能让其发挥本身应有的作用。
(三)部分初高中办学数量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招生规模小,师资相对匮乏,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农村初中生的需求,同时辍学现象时有发生。
(四)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实施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燃煤、用水、用电等设施的维护、维修等费用较大,学校支付较为困难。二是由于学校有寄读生,每校需增加炊事员、医务人员等,增加学校编制和财政负担。
三、讨论与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针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差的现状,建议上级加大对内部治理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调高防讯通道和乡村公路设计标准和补助标准,相应减少地方配套。继续加快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农村基层卫生院建设的资金投入步伐,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几年内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整合各类支持农村建设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使用。
建议今后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由计划部门统一上报审批、统一下达投资计划、统一管理、监督、验收,业务主管部门具体制定规划、组织实施、养护,计划部门与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管理与使用,以避免项目分散建设,重复建设等问题。
(三)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科技服务体系。
县、乡两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农业科技进步,对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指导服务农业生产发挥重要作用。建议增加上级经费投入,加大对农业科技服务组织扶持力度,支持农业大县建立良种繁育、试验示范基地,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四)建立农业和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养护机构,定编定员,养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五)科学规划和统筹安排小城镇建设用地。
妥善解决城镇建设月地的供需矛盾,适度扩大城镇建设用地的规模,加大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和土地整治的投入,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六)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和管理使用的能力。充分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和农民的技术培训,从文化程度和农业产技能上切实提高农民的素质,使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真正起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工程。
篇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赣县发改委
曾华宁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在国家、省发改委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发展,较快地推动了我县农村经济的繁荣。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我县经济基础比较落后,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改变公路、电力、水利等设施的现状,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一)农村公路建设方面
全县共有乡镇19个,行政村315个。至2005年底,尚有3个乡镇、27个村不通公路,占总数的15.8%、15.3%,里程达102公里,未通油(水泥)路的村208个,占总数的66%,里程达793.1公里。在已建成的通村通社公路中,有些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是,由于无后期的养护资金,道路质量差,通达水平较差;由于公路技术等级较低,全为泥石路,路基松软,路面狭窄,行车难,抗灾能力较弱,因地处山区,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有的根本就不能通车,在已修建的村级公路中,90%需要整治,所需资金投入较大;规划设计滞后,没有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缺乏建前、建中、建后各环节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措施。
(二)农村能源设施建设方面
我县在第一、二期农村电网改造中,新建35kV变电站3座,改造35kV变电站2座,新建10kV线路262.87km,改造10kV线路161.36km,改造低压用户117182户,对部分村进行了农网改造,安装了一户一表,大部分村镇都已通电,全县有247个村,117182户完成农网改造,占全县总户数的87%。但由于缺乏资金,大部分村仍然使用老线路,线路、设备严重老化,供电能力低,电力弱,线路电耗高,农村使用单位电价居高不下,大大地增加了农村用电负担。目前我县仍然还存在无电村,仍然有25个村16959户的农户未实施农网改造,分布在12个乡镇。由于资金有限,又要完成80%以上的农户覆盖面,呈现网架结构不合理、网内设备陈旧老化,还有一些10kV线路需要改造未完善,对农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不便,制约着农用机械的推广使用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农村电量需求量高,落后的电力配送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广大农户强烈要求加大投入,急需对剩余村的农网进行及时改造。
(三)农村水利基本设施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方面
全县现有各类大小水利工程16454座(处),其中:蓄水工程9808座,正常蓄水量4914万立方米;引水工程5755处,引水流量16.5立方米/秒;提水工程756处(台),总装机4144千瓦;堤防(河堤)135条,长度330公里,保护耕地4.97万亩,灌溉面积12.52万亩,占全县有效灌溉面积的48%。由于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现有工程效益发挥较低,全县小(二)型以上水库设计灌溉面积97685亩,实际效益只有65174亩,占设计效益的67%,还有三分之一的效益没有发挥。已建人饮集中供水工程19处,能解决25224人的饮水问题。现农村人口饮水人数为399506人,其中手压井、筒井、大口井人数288469人,引泉人数108677人。根据饮水水质直观调查认为多数为不符合饮用要求,加上水量不够,不能满足40升/人的日标准,供水保证率低于90%。
二、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来源不足。虽然各级每年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不少,但相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还远不够。国家每年通过国债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等方面进行了扶持,重点进行了水库除险、人畜饮水工程、农田灌溉工程、村级道路整治等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但农村通路、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等困扰制约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农民饮水和农田灌溉得不到解决,要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必须继续加大资金的投入。
二是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和市场化运作不够。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对设施的实物管理,对已有的设施没有形成资产的市场化经营模式,基本为无偿服务、无偿供给、无偿使用,致使供给越多,需求缺口越大,实现扩大再生产就越加步履维艰。
三是基础设施老化,保障能力下降。大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续建配套任务重;渠道标准低,倒塌淤积堵塞严重;病险水库未全部处理,全县尚有病险水库14座。由于缺乏维修资金支持,致使一部分基础设施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一些处于半瘫痪状态,或者是使用效率较低。
四是规划设计缺乏前瞻性,不能满足当前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由于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证,设计时往往只考虑到当前的利益,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超前意识不强,致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在存量上与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增量上也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要求,表现在设施建设工程规模小,骨干工程少。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当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瓶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今后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因此,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强服务和引导,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实行农村基础设施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对国家和集体投资的基础设施,在确保安全、有效运行、发挥效能的前提下,可以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当地业主或农民承包经营,实行市场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以缓解设施在运行中的各种经费的不足。对村级一些小型基础设施可引导组建各种合作经济、股份经济、股份合作经济等形式,实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通过走市场化道路,不仅解决了群众的饮水难题,而且还减轻了群众负担,企业得到了发展。
三是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之路。一是按照谁享受、谁负担和自愿的原则,引导农民或民间投资主体自主投入。运用联村联建、联户建工程,实行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受益;也可实行政府搭台、业主开发、农民参与、滚动发展,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二是通过招商积极争取外来投入。为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要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多,由于目前农民承受力不强,农业效益不高,全部让农民进行自我修建很不现实;为此,必须改善服务环境,加大招商力度,争取项目资金和项目扶持。三是通过上级在各乡镇的农业项目实施,实行基础设施建设捆绑进行。
四是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基础设施。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抓住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发动群众进行集中治理,并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建设项目入手,做到乡镇有重点、有特色,杜绝面面俱到。针对迫切需要,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方法,科学合理地使用有限的建设资金,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减少资金的闲置使用。
五是明确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建设。由于资源和要素的约束,不可能同时发展所有的基础设施,因此必须坚持重点发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急需解决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上,防止出现资金分散,解决问题不力的问题。做到建设一个,发挥最大效益一个。
篇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为响应马克思学院的号召,积极参加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自己家乡和周围邻乡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暑假期间,我在村领导的帮助下对自己家乡的住房状况、水利设施、公路交通、供电方面展开了调查,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更好的了解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发展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调查目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推进农村现代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将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期受益。为了全面了解我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我利用假期在村领导的帮助下,对我村进行了此次调查。
调查时间:2014.8.15——2014.8.25调查地点:湘潭县梅市村
调查方法:
1:在村领导,村民的帮助下了解基础设施建设
2:分析调查数据,完成调查报告
一、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近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背景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村干部有效领导下,我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基础建设得到很大改善,为我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住房情况
农村住房情况整体上得到了改善。多数农村居民的住房很早就实现了土砖房到楼房的转变。农村居民里约有80%的百姓住进了旧房翻新,新基建房的平房或楼房,有将近30%的农民在原有房屋的基础上新加建了楼房。
每户农民住房占地面积约是200——300平方米之间。各家的房屋外观以及屋内设计都差不多,外观是传统的平顶房或者尖顶方,大多盖两层;屋内大多为一个主客厅以及客厅两侧附带的两个卧室,然后在另一个卧室同侧再建一个厨房,有些还会再加一个农家小院,我家的住房同样是这种风格。有部分农村居民也在自家辟设了卫生间、洗澡间、车库等。除此之外,屋内的设施方面也有着很大的改变,如有些村民家中有沼气池、电话和彩电几乎家家具备,有些富裕点的村民家中还备有太阳能、电脑、空调、冰箱等较贵的电器。这些变化都标志着农村住房条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好。
(二)水利情况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是农村的根本。可我村的水利基础设施变化并不是很明显。我的家乡这一带的耕作靠的是一条小河以及从几个鱼塘引水灌溉。可是天气炎热的话,小河的水流量便会大量减少,池塘的水量同样不乐观。因此,持久干旱的话会给村民带来很大的困扰,会增加他们的劳累度。很多村民在干旱的情况下会要在凌晨1、2点去田地里引水,而且还有可能会引发纠纷,因为水量太少。所以水利设施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相对水利,农民用水问题就要好得多。我村居民饮用的都是来自地下的淡水。几乎家家户户都1有钻了一口水井,即使天气炎热也会有足够的浸水到井里,保障日常的生活用水。而且大多数人家都安装了自来水管道直接从井中取水,用水比较方便。
(三)道路情况
以前村里村外大都是土路,晴天走在路上便是尘土飞扬,汽车开过更是黄沙满天;雨天或是下雪天的路上便是坑坑洼洼、泥泞难行。在农村只有偶尔几个比较富裕的大的村落才会在主要街道上铺上水泥路。后来政府出资在将主道修成了水泥路,有些地方村民也自己筹资将几条入村的小路进行了修缮。因此,村里的交通条件大大改善,村民们外出更加方便了。水泥路主道宽广实用,直通到人流聚集的城镇,村里便捷的交通加快了人流的流动,刺激消费,从另一方面带动了经济的增长。这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家买了小车或筹资买小车。
(四)供电情况
记得在以前,家乡在炎热的夏天经常会出现因用电紧张而出现拉闸限电的状况,村民们不得不离开电风扇前面,使用蒲扇降温。连着几个村庄在夜色里因为断电而呈现一片漆黑黑的黯然情景,而且有时一停就是一整晚,这些时常停电现象不但给农村用电带来了诸多困扰,还让村民的心情无比懊恼和沮丧。
最近几年农村用电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农村供电顺畅,居民用电得到保障。村里各组都安装了独立变压器,各户安装了独立电表,不再像从前几个邻村公用一台变压器。在暑假实践的这十天,我一直住在农村爷爷家,途中没有经历一次停电现象。如今居民电力使用得到了保障,除检修电路或遇到一些意外状况外,一般无拉闸限电情况。更值得高兴的是,以前的供电量根本带不起空调等大功率电器,如今可以了,使用空调丝毫不会影响其他电器的使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政府资金成为我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最主要来源之一,而自己村的资金数量相当有限。这也导致了我村农田水利建设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使得农业生产仍然要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我村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受到资金投入不足的制约,资本的趋利性决定了民间资本不愿意将资金投向盈利少或无盈利且风险性较大的农村基础设施,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协调这方面存在的矛盾。
(二)基础设施建设后期保养滞后。在基础设施投入使用之后,由于天灾及人为的破坏等因素损坏,蚕食等现状。村里对这些问题处理不积极,影响村民的日常生活。比如,我村公路等级差,虽然公路通达率很高,但存在公路等级低,县与乡、乡与村之间的公路路面窄,路面状况差,抗灾能力低,加上经常有大型的货车经过,使得路面多处被压成大大小小的坑洼,情况很不乐观。再如,我家乡的修过的乡路时间一久便被经过的人群,车辆压回原状,说明修缮过的道路并不稳定,保养力度不足。
(三)村民缺乏前瞻性、意见难以统一。多数村民的收入不稳定且较少,所以一般不愿过多地投入到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除此之外,村民的意见很难达成一致,多数时候会出现分歧,从而导致规2划好的项目不能如期执行,或只能取消。
三、改善的建议
(一)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政府应安排并落实对农业和农村的预算支出,严格执行预算,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同时,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和积极鼓励、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村领导要为村民尽量争取市有关部门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做好我村对外宣传工作,吸收社会闲散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做好对本村建设的具体规划,要敢于带动村民探索我村新的发展方式,不应将我村的发展方向定格化,模式化,抓住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动向。要“走出去”,只有同镇,市一级很好的联动,积极引入外资,才能让我村经济进一步发展,从而带动村民走向更加富裕的明天。
(二)加强基础设施使用后的保养工作。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养”。政府对基础设施的养护应放在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长期存在的“有人建,有人用,无人养”的问题,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同时,应高度重视已建农村公路的保养工作,对蚕食、毁坏、侵占、污染公路等违法行为要进行严肃查处。目前镇乡交管人员少的实际,建议在现有事业单位中进行调整,落实专职人员,明确其职责,切实加强对村社道路的管理工作。村领导在规划阶段必须考虑运营养护经费,将其纳入项目总投资或明确养护经费来源,建立养护经费保障机制。同时,呼吁村民注意对基础设施的保养,强调保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激发农民参与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群众直接参与建设。
建设新农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投入是关键。新农村建设,政府决不能包办代替,只有调动村民直接参与建设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一是广泛宣传,以培养新型农民为动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大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激发农民投身建设新农村的热情。二是凝聚民心,要妥善调节村民间的各种纠纷,说服村民在规划问题上达成一致,赢得所有村民的支持,这样才能真正将基础设施建设好。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农村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提升的空间同样不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背景下,新农村的建设在得到政府重视的同时同样也要求村领导有效的带领以及村民的积极参与。只有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篇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来源:经济预测部
作者:邹蕴涵
时间:2017-10-20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及农民生活的改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各种设施的总称,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特别是农村消费潜力释放的重要因素。
一、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如果按照服务的性质划分,农村基础设施可以分为生产性基础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人文基础设施以及流通性基础设施四大类。生产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防洪涝设备、水利灌溉、田间道路、气象设施、农业机械设备等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设施或设备,是为农村增加物质资本、提高生产力服务的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农村电网、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设施、人畜饮水设施、供热燃气设施等,是为广大农村居民生活提供服务的设施。人文基础设施则是用于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生活的公益设施,比如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设施。而流通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乡村道路、农村通信、用于农产品销售以及农村生产资料购买的流通辅助设施。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绩
经过“十一五”、“十二五”的大力建设,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以农村交通道路为例,截至2015年底,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398.06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9.90万公里,其中村道231.31万公里,增加8.85万公里。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99.99%,其中通硬化路面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98.62%、比上年末提高0.53个百分点;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99.87%,其中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94.45%、提高2.68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全国新增5000个建制村通公路,近900个乡镇和8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超过100万公里,通车总
里程约395万公里,基本实现所有乡镇通公路和东中部地区建制村通硬化路,西部地区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约80%的目标;全国乡镇、建制村通客运班车率超过99%和93.2%。
2015年12月,随着青海省最后3.98万无电人口通电,国家能源局制定的《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得到落实,我国全面解决了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但是,农村基础设施相对城镇仍然十分匮乏,存在很多典型问题。
一是乡村道路建设质量较差。贫困地区通达、通畅任务仍然艰巨,剩余不通硬化路的400多个乡镇、3.9万个建制村,大多处于山大沟深困难地区,投资大、建设难度大。同时,经济欠发达或刚脱贫地区道路网化任务也很重。更为重要的是,道路养护和管理任务重。前期建成的公路标准较低,抗灾能力较弱,缺桥少涵,安全设施不到位,养护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地方已出现“油返砂”现象。按十年一个周期测算,约100万公里需要大中修,占总里程的四分之一。
二是农村电网设备差且用电成本高。农村电力设备陈旧落后,这是农村电网最严重的问题。变压器大多数已严重老化、能耗高、性能差。导线截面基本偏小,表箱、接户线锈蚀严重、绝缘性能差。有些电线杆破损十分严重,已处于危险状态。一旦遇到刮风打雷下雨就发生断电,这不仅使供电不正常,而且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此外,农村电网电能质量差,电压偏低问题尤为严重。引起电压偏低的原因是多反面的,但主要是由于配电变压器没有布置在负荷中心,农村用电时间集中、季节性强以及供电半径超出范围、迂回线多造成的。而这些原因的存在都是因为前期规划不到位而引起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的平均电价要高于城镇,农民用电成本高使得弃电现象较多。
三是农村集中式供水比例仍然很低。虽然当前我国农村人畜饮水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集中式供水仍属少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仍然相对较低。以沿海发达地区的广东省为例,截至目前,全省行政村自来水覆盖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仍然达不到90%,仍然未能建成覆盖全省的农村供水安全保障体系。而
湖南省在2015年时,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不到70%,更不用说其他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自来水供应情况。
四是农村互联网普及情况远低于城镇。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保持稳定,达到31.7%,但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农村地区35.6个百分点,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同时,农村网民上网设备主要依靠手机,截至2015年12月,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87.1%。农村网民上网地点与城镇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截至2015年12月,农村网民在单位、学校以及公共场所上网的比例与城镇差距较大。这些都说明,农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普及情况仍然相对较差。
五是农村流通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当前,农村缺超市情况突出,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缺少专业的储存场所、销售场所简陋的情况也不鲜见。相关调查表明,目前只有大概41.7%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有冷库,11.1%的配备了冷藏车,12.9%的有陈列冷柜。由此导致大概70%的肉、80%的水产品以及大部门牛奶及豆制品无法进入冷链系统。
二、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因
(一)农村规划编制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无序
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部分乡镇主要领导对规划编制认识不到位,对规划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村镇规划编制经费得不到落实,村镇规划由县(市)建设局负责组织编制,主体责任不明,导致村镇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滞后。同时,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村镇建设管理人员水平普遍较低,村镇规划编制、建设与管理处于无组织状态,村镇建设盲目性、随意性大,编制的村镇规划不能得到有效、严格的实施。村镇规划管理人员执法困难,大部分村镇管理人员均无执法权限,在农村建设中出现违法行为无法及时处理。
(二)投融资渠道狭窄、资金保障不足
地区小城镇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靠国家补助、地方财政资金,大部分管理权限在上级部门。随着小城镇、农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同时基础
设施建设大部分是公益性事业,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难以得到信贷的支持,国家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农民对无国家投入的项目,一般积极性不高,几乎没有社会投入。部分乡镇、村因历史原因负债重,无力筹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这些都直接制约了农村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三)对农村基础设施资金的使用过程缺乏有效监督
缺乏监督主要是因为行政体制改革滞后、信息不对称、预算不完整性造成的。此外,农民在缺乏民主监督的意识的同时,也没有民主监督的能力,无法有效地监督农村基础设施供给资金的使用。由于缺乏监督,导致农村基础设施供给资金管理混乱,挪用、滥用现象层出不穷,暗箱操作突出。本来就有限的资金在暗箱操作中“缩水”,剩余的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又“注水”,出现了不少“豆腐渣”工程。
(四)农民意愿表达处于决策的弱势地位
首先是农民的集体行动能力较弱,奥尔森在其著作《集体行动的逻辑》中早己提出了群体在取得一致行动方面存在诸多困难,以致使这种一致性几乎成为不可能,农民更是如此。不仅如此,农民组织的行政化色彩浓厚,大部分都挂靠在政府名下,异化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没有代表农民参与公共决策的能力或意愿。正是由于农民在公共话语权中的弱势地位,使得长期以来农民被排除在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之外,加之缺乏足够的政治资源来激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愿,导致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意愿得不到重视,这就使得原有的“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依旧惯性地运行着。最终,出现了很多并不是农民急需的基础设施,而最迫切需要的反而不被重视。
三、农村基础设施存在短板对消费的影响
我国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总体水平低下,已直接影响到了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制约着农户家庭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
道路交通建设水平不高。相当一部分乡村不通沥青路和水泥路,农村公路中沙石路占约70%,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农村公路不畅通造成农民生产的农产品无法及时送到城镇,而城镇的工业生活消
费品也无法进入农村,造成农民生活更加闭塞,信息不畅。一部分农民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或提高生活质量,有购买汽车的消费需求,但苦于农村没有硬化路面,购置汽车的计划只能搁浅。
水电类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设施也严重滞后。农村地区用电尚未实现城乡同网同价,有些地区农村电价甚至比城市高出几倍多。农村电力供应不足和电价过高,抑制了农民的家电消费需求,如电视机、电冰箱、电饭锅等以电为动力的消费品,必须在具备了用电的外部条件下才能完成消费。因此,电力供应就成为扩大农村家用电器消费的重要外部因素。
农村自来水建设方面,农村自来水设施短缺,使洗衣机、热水器之类的家电产品在农村普及遇到一定阻碍。并且由于农村自来水价格过高,也使农民购买的像洗衣机之类的家电产品闲置。同时,农村能源革命尚未开始,绝大多数农户的主要燃料还是柴草,其中秸秆占30%,薪柴占25%,两者合计比例高达55%,沼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消费水平较低。这影响了厨房革命、厕所革命等和生活质量有关的消费需求释放。同样,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将制约信息消费,文化娱乐设施不够导致发展型、享受型消费缺乏释放的空间。
四、政策建议
(一)把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列入到县(市)政府政绩考核,年底由行署负责组织监察,建设等部门进行检查考核,对不能完成规划工作任务的县(市)政府和主要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理。地区拿出一定的资金,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村镇规划机构设置、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情况较好的县(市)、乡(镇)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二)扩大筹融资渠道。制订优惠政策,采取各项措施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采取股份制、投资基金、经营权转让以及财政贴息、承诺等方式,对外招商引资,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大型基础设施、环保等社会性公益项目,以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要加强已有的资金管理,加强各有关专业建设规划的相互衔接,防止资源浪费,重复建设。
篇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合集五篇)
第一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十五”规划提出,中国需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今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农村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完善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是无法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并将严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农业基础设施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是在农业生产完成的各个环节所使用的劳动材料、劳动对象等生产力要素的总和,按其内容可分为物质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两大类型。前者包括供应生产资料的产前环节的基础设施、生产农业初级产品的农业产中环节的基础设施、加速农产品流通的农业产后环节的基础设施;后者包括农业综合教育方面的基础设施、农业科研方面的基础设施、农业推广方面的基础设施、农业政策及法规方面的基础设施、农业信息方面的基础设施。不论是物质基础设施还是社会基础设施,其作用都是为了扩大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二者互为条件,互相补充,只有各方面基础建设综合发展,协调配套,相互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才可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1.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每年投资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不少,但相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2002年,重庆市万州区政府捆绑项目资金150万元,重点支持解决了响水镇、小周镇、太安镇等15个乡镇、30个村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让农民喝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但要完全解决万州区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任务还相当繁重,仅万州区就还有近14万人没有解决饮水困难的问题,何况其条件更差,解决起来难度更大。
2.缺乏资产经营管理
对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主要是实物管理和设备管理,目前还谈不上资产经营管理:其现状为:无偿服务,无偿供给,无偿消费;供给越多,需求缺口越大,实现扩大再生产就愈是步履维艰。
3.保障能力下降
4.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由于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不清,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证,没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发展,致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基础设施不仅在存量上与新时期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在增量上也不能满足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要求。如重庆市万州区水利工程规模小,骨干工程少,大型水利工程还是空白,中型水库也仅有2座,小型水库181座,蓄水能力弱,灌溉能力十分有限,致使万州区农田保灌面积较低。
5.布局不合理
缺乏统筹规则,设计也不尽科学,因而合理布局不够。如没有存放农用车辆的地方,导致农村乱搭乱建、挤占街道和公共用地现象比较普遍。
6.效益不高
政府免费供给,需求无度,不讲节约,造成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低下甚至无效益。如重庆市万州区有三分之二的“病塘”、“险库”需要整治,大部分渠道渗漏严重,输水效率较低,稻田保灌面积仅为46.8%,绝大多数早地和占四分之一的稻田没有灌溉设施,中低产田地所占比重较大,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水土流失面积高达55.3%。虽然万州区耕地的有效灌溉面积还不到总耕地的一半,但是许多水利基础设施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已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一个“瓶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水平,笔者认为:
1.提高认识,树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
要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切实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认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因此,应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来抓;作为为农民办实事、为农民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并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
2.探索农业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新体制
国家和集体投资的基础设施,在确保安全、有效运行、发挥效能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可以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由当地企业或农民承包经营,改造成公司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企业还可以收取服务费,并努力引入竞争机制,以克服垄断经营带来的低效率问题,其服务收费不宜过高,亏损由财政补贴;对一些投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的农村各类小型基础设施可改建成各种合作经济、股份经济、股份合作经济等形式。不论是全国性的农业基础设施,还是地方性、区域性的农业基础设施,也不论是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还是非经:营性农业基础设施,都要朝着与市场经营运行机制;相一致、相适应的方向发展,最终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探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路子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要解决投入问题。在投资方式上,要改变过去由政府、村集体大包大揽的做法;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两只手”的作用,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个人、集体、外资等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重庆市万州区段家村“联村建自来水工程”、朝元村四组“联户建自来水工程”,实行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受益,是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发展和深化;又如重庆市万州区天星水厂实行政府搭台、业主开发、农民参与、滚动发展,探索出了城郊地区及农业园区自来水供应走城市化的新路
子。国家、集体和农民应各尽所能,同时按照谁受益、谁出钱(或出工)的原则和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个体大户或富裕的农民以独资或股份制的形式投资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项目业主化、筹资方式社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局面,使其成为具有一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产业。
4.促进部门协调及相互配合,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发展
农业基础设施基本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聚集各个方面的力量,促进部门有效配合,齐心协力,才能收到成效。实践证明,在目前任务艰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部门协调配合,齐心协力,是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前进的重要因素。
5.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目前,我国农村正在进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这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绝好机会。因此,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应抓住这一契机,努力与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开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思路。
6.应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入手
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各部门、各地区应结合实际,抓住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发动群众进行集中治理,并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建设项目入手,做到乡乡有重点、村村有特色,杜绝面面俱到,泛泛而抓。要突出主攻方向,采取缺啥补啥的方法,如在旱片死角缺水严重的地方,以兴修水利为主,加快人饮工程建设和现有塘库的整治配套和清淤;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地方,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在有水有林、交通不畅的地方,则以解决交通为重点,新修乡村公路,确保交通便利。
7.择优扶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凡属国家下达确定的退耕还林项目、水土保持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应由区县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凡属村、乡、镇辖区范围内事关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的项目,应由当地党政依据社情民意,搞好规划,组织实施。对群众积极性较高,成效显著的农业基础设施
项目,在资金上应优先安排,按建设的实绩、成效来确定扶持的力度和额度,采取“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走不脱”的择优扶持办法。
8.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
由于资源和要素的约束,不可能同时发展所有的基础设施,尽管可能都是短缺的,甚至短缺强度都较大,也还是应该走选择性发展的道路。虽然非均衡发展有其弊病,但就现状而言,可能更符合实际要求。同样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应着重发展:①公路网络。建设并完善公路网,以骨干公路为重点,提高出口公路等级,完善公路骨架,形成区域公路网络,提高公路质量和通达深度。建成318国道主干线万州至梁平段、开工建设万州至湖北利川段高速公路。改造、硬化万(州)石(柱)公路,建成库区沿江公路并逐步提高等级,开展城区外环路前期工作。抓好乡镇公路建设,打通断头路,实现85%以上的村通公路,50%通乡镇公路实现路面硬(油)化。②能源开发利用。建设和完善骨干输变电、供电网络,提高输、供电水平和质量。建成万州至湖北三斗坪500千伏输变电线路工程以及支撑万州的110千伏输变电环网工程,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按期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继续改造城区电网。结合环境保护和水利建设,开发磨刀溪水能资源;实现农村水、电及电气化达标。③水利设施建设。增强供水能力,建设甘宁水库、大滩口水库、三角凼水库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同时,抓好大灌区配套改造工程。加快“病险水利工程”整治,积极发展乡镇和农村供水,继续开展群众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④提高防洪能力。以长江和重要支流防洪工程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防洪标准和能力。开工建设城区长江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启动沿江重点集镇、龙宝河、苎溪河、五桥河、襄渡河、普里河等支流的重点城镇堤防工程建设。
第二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农业是农民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发展的强大内力和支撑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各级党员干部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的发展决定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的完成,对我国的发展和稳定性意义重大。
[关键词]:农业基础设施;小康社会;科学发展
农业基础设施是发展农业的先行资本,农村基础设施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的必备条件,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要以完善的基础设施来支撑。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快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1乡镇负债多,无力投资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农业发展中,中小型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一般是由乡镇一级的政府财政分担,但是,由于我国农业发展比较落后,乡镇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小,财政收入少,同时,政府的财政负担十分严重,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只依靠乡镇政府的投资。很多农业基础设施都是由乡村筹资兴办,比如农田水利设施、人畜饮水设施、道路的建设和植树造林工程等,由于农村实行小规模和分散式管理,因此,农民的投资能力十分有限,造成很多农业基础设施无法兴建,也有许多基础设施遭破坏后无力修复和管理
1.2借贷资金不足
现阶段主要是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来承担对农业的信贷任务,但是,对于农业基础设施来说,回收期长,效益较低,短时间内无法取得可观的效益,因此,很多商业银行不愿意提供大量资金用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1.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水平。
很多地方对农业基础设施的作用认识不足,对于兴建农业基础设施没有科学有效的措施
保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发展。同时,农业基础设施布局不够合理,有的位置不当,存在相互矛盾的问题,有的地方浪费资源,使用率很低。有些地方发展农业基础设施是不注意技术改进,科技基础设施科技含量低,许多设备陈旧、老化,有些高消耗、低产出,运行效率极低。
2原因分析
2.1政府的重点不在农业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领域是主要侧重点,国家用行政手段控制农产品价格,长期实行固定不变的低价,牺牲农业以促进工业的发展,忽视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国家财政对于投入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数量有限,严重阻碍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2.2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乡镇机构改革中,很多税费部门都在加强,而水利、农机部门却转制,面向市场,这对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很大的打击。同时,对于基础设施的管理不到位,有的基础设施在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利,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管理人责任心不强,没有尽到应有的维护责任,并且经常出现人为的破坏。
3加强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3.1调整财政政策趋向,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要解决资金的制约问题,当务之急是尽快改变目前的主要由政府投资的形式,广泛开辟资金来源渠道,建立稳定有序的多元化投资机制。进一步完善“谁投资、谁受益”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要改革现行的农村财政管理体制,明确界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利用的资金范围,增强预算内的财政能力和投资能力。
3.2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
加大地方财政的投资,鼓励、吸收企业等社会力量进行农业投资。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基础设施回收收益。
3.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因地制宜。
由于我国很多地区自然条件差,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要
从各地区实际情况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改善环境,增加农民收益。
总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以及农民生活生产的基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什么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包括:(1)农田水利建设,如防洪、防涝、引水、灌溉等设施建设;(2)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商品粮棉生产基地,用材林生产基础和防护林建设;(3)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和气象基础设施等。2论述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建设的关键技术
第四篇:来凤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凤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当前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已席卷全球。信息是财富,信息是资源,信息就是生产力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现代信息技术也逐步地向农业渗透,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农村小康化、农民富裕化、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同时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充分认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的严峻形势和信息在国际农业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抓住机遇,强化措施,加快构建适应我县新时期农业发展的现代农业信息体系,已成为增强我县农业竞争力的必要支撑条件。
一、来凤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可悲的是来凤县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几乎为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极大的影响着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信息的闭塞,直接减缓了我县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直接减少了老百姓经济收入。我县的农业信息机构、农业信息网络、农业信息队伍建设几乎是没有,依托的是现有的农业机关和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农业信息体系的架构现状可想而知有多欠缺。
1、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县还没有成立农业信息服务
机构,上联州,下系乡镇的农业信息体系没有形成,与各县市农业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信息交流共享机制,使得对农业信息的占有、分析、加工、预测能力不足,从而导致信息工作难以较好的开展。
2、没有基础设施建设。网络设备和网站建设没有,更谈不上网
页制作、网站维护了,需得到建设和完善。
3、农业信息队伍建设不健全。我们仅有的就是各个农业机关和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
4、影响了我县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没有农业信息机构、队伍的建设,就不能通过农业信息服务,为各级政府及领导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更主要不能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急需的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农业政策法规信息、农业技术信息,促进农业增收和农业增效。
5、我们已滞后于老百姓的信息化意识。现实农村有很多的老百姓都会在电视、电脑上去看、去搜索他们所要的信息和技术。而我们连一个网站,能够为老百姓提供信息的平台都没有。
二、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加投入
农业信息化是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是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能加速政府职能和传统工作方式的转变,能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工作效率,各级各部门必须形成这样的共识。我们应从思想上认识到,农业信息化对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作用,要有紧迫感,把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重视信息机构建设,充实配备信息人员。
农业信息化工作是一项投资大的系统工程,应积极争取各级政府
及部门扶持立项,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重点围绕搞好信息发布与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立农业信息工作保障基金,确保必要的运行经费。多方筹资加强县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乡镇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发展壮大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业协会、农村经纪人等组织,切实为“三农”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2、尽快建立农业信息网站
3、完善制度,科学运行
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严格的信息采集、发布标准及分析预测制度,明确工作内容、方法和责任,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强化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与利用,增强信息引导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的建立,确保全县农业信息网络安全高效运转;建好用活“来凤农业信息网站”。有严格的信息更新、发布制度,突出地方信息,紧紧围绕“三农”问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动态等采集、整理、发布信息。确保信息有效传播,推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高效运转。
4、建设农村信息员队伍
推进我县农业信息化建设,网络设施是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利用是核心,而信息技术人才是关键。建立农业信息技术队伍,加强农业信息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很重要。不仅要加强信息人员计算机网络知识,还要他们懂得农业科学知识和农业政策法规,并具有分析问题能力和一定的综合写作能力。
5、切实抓好县乡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工作
严格按照《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和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以州局信息网络为中心,依托全国农村供求信息联播系统(一站通),因地制宜,找准农业信息工作的切入点,切实抓好农村信息服务延伸工作。逐步解决我县农业信息服务问题。
6、积极探索农业信息服务与农技推广相结合的方法
创办专门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机构,由县、乡信息服务站与县、乡农技部门组成,利用现有的传统和现代媒体,借助在农村具有较高普及率的电话、电视、计算机网络,采取电话语音信息服务、专家坐席解答、农民上门咨询和农技人员主动下乡服务方式,为农民增收做贡献。
7、依托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切实开展好信息进村入户服务工作
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是与农民联系比较近,利益
关系比较突出的组织和中介,也是传递农产品信息的主体,农业龙头企业对其所在区域的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市场信息,而且因其在市场上的重要性还会影响市场信息。因此,对整个农业信息系统来说,农业龙头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是整个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农业信息系统中入网的企业越多,农业信息系统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服务的功能越强。对于农业龙头企业来说,建立企业自己的网站是开展电子商务的重要平台,是市场了解企业的重要窗口。农业龙头企业除了建立自己的网站对整个农业信息系统建设贡献力量外,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建立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因此,应切实加大对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的扶持力度,积极发展壮大农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组织,主动深入企业搞好服务做好宣传,特别是在企业网站制作和宣传上、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计算机应用、信息发布、查寻培训上下功夫,增强他们对农业信息的应用水平,引导他们入网建站,提高农业信息网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真正为促进“三农”服务工作发挥作用。
第五篇:街道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
街道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
【论文摘要】总结了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以期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江苏南京;江宁区淳化街道
江宁区淳化街道地处长江中下游属南京郊区,全街道有9个行政村和9个社区。区域面积121.80km2,439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49333人,其中劳动力26687个;耕地面积6239.07hm2;水田面积4169.4hm2,其中水面养殖面积848.6hm2;林、茶、果面积1710.51hm2,其中茶叶面积529.2hm2。淳化街道现有南京金陵优质米公司、山田和卫岗奶业等龙头企业,有“土桥牌”珍珠米、“城雾牌”茶叶和2个绿色食品及青虾、优质稻米、茶叶3个无公害农产品
品牌。淳化街道自成立以来,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方针,以农业增收、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实施品牌农业、设施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资源,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农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1街道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1初步形成区域化布局
农业结构调整经历了种植业内部到种养产业间调整再到农业功能性调整,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种植布局和种养结构,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化格局初步形成,形成了五城、西城、大埝3个666.67hm2大圩绿色、无公害优质稻米和无公害青虾养殖基地,西城、淳化茶厂为主的绿色、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索墅、双岗社区为主的奶牛养殖区,青龙、吴墅社区蔬菜生产基地正在规划实施建设(编辑整理)中。
1.2稳步推进生态旅游农业建设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至2006年底,全街道通过认定、认证的绿色食品基地有2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个,尤其是3666.67hm2优质稻米生产,实现了100%的绿色和无公害。二是旅游休闲农业崭露头角。旅游农业是以农业景观、农事活动、农展节庆为载体,展示农业现代化、传播农耕文化、体验乡村风情,集参与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新型生态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如在山田蒙古草原风情园,可领略草原风光,尽享特色的蒙族美食风味;凯进、景业、毛虎山庄、青龙村分别被南京市林业局评为生态农庄和生态农业示范村;银莱的休闲与餐饮、九竹文化园等农业观赏景点正在建设之中。
1.3扎实推进基地建设
土桥优质稻米生产基地是南京市农林产业基地之一,2005年被列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无公害青虾养殖基地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土桥大米、五城青虾、城雾和淳茗茶叶都通过了国家、省级绿色、无公害认定、认证,均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基地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上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展示该街道农业发展水平的窗口。
1.4形成了独特的品牌优势
淳化街道在实施“五大农业”的基础上,形成“六大板块”产业(优质稻米、特种水产、茶叶、花卉苗木、蔬菜、奶业)。蔬菜生产刚刚起步,花卉苗木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土桥牌”珍珠米和“五城牌”青虾连续获得南京市名牌产品,“城雾牌”系列茶叶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尤其是土桥大米在市场上已有一定知名度,并具有一定品牌优势,2007年荣获江苏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2存在的问题
淳化街道的农业有良好的基础,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新形势发展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不强,农民人均收入不高,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偏小,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产品加工缺乏,龙头企业和农(编辑整理)业基地、科技园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渠道不多,增收难度较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高,且发展很不平衡,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刚刚起步,与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农民增收的持续、稳定、高速增长机制尚未形成等。
3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3.1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一是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好、技术起点高、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政府要从资金、项目、土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培育壮大优势骨干企业,增强其带动功能[1]。如优质稻米公司、山田和卫岗奶业等龙头企业,为农民增收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要支持龙头企业进行设备改造、技术创新、品牌创建、基地建设,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二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农民经纪人和运销大户。培育市场主体,提高其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加强培育农民的科技化、市场化意识,充分发挥各类产销协会的作用,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联合体,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产业经营模式,从
而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的步伐[2]。三是发展订单生产与超市化销售。大力发展和规范订单农业,充分发挥农业部门在订单生产中的纽带作用,推进各种有效订单模式(如农产品订货会、展销会)。积极组织农产品经营单位与农民按平等互利的原则,提高订单履行率,化解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使农民获得稳定收益[3]。同时,把发展超市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作为提高农产品档次及综合效益的主渠道,以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鼓励更多农产品进入超市,通过超市销售来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和综合效益。四是加快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做大做强该街道“土桥牌”珍珠米、“五城牌”青虾、“城雾派”和“淳茗牌”茶叶、山田及卫岗奶业等,打造省市名牌,进一步开拓市场,扩大规模,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3.2加强区域化特色规模基地建设
围绕产业优势,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推动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区域特色,提高规模效益,加强绿色食品和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是产业化的基础环节,是龙头企业发展的依托和条件,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挥优势、相对集中、突出特色、高产高效的原则,把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和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发展优质油菜、特种水产等特色产业,集中优势地区,建设规模基地。
重点围绕产业开发,形成有产业特色的布局。以五城圩、西城圩、大埝圩为主,发展优质粳稻生产;以圩区低洼田和现有水面发展特种水产养殖;以西城、淳化等丘陵地区为主,发展茶叶生产;以索墅、双岗社区为主,扩大奶牛养殖规模,提高奶量和质量;以青龙、青山、周郎等社区为主,发展西瓜、蔬菜生产和苗木、花卉产业。
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使其逐步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实现产与销的相促并进,从而营造成重点行业形成优势、重点产业形成规模、重点区域形成特色、重点产品创出品牌的基地建设格局。
3.3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应用水平
深入实施品种、技术、知识3项更新工程,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档次。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加快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一是加大名、特、优、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力度。重点推广达国标3级以上的优质稻米品种和高产高效抗性强的双低油菜品种以及优质蔬菜、优质畜禽、特种水产等优良品种(种苗),抓住品种规范优质化、技术应用轻型标准化、投入品应用达标管理3个环节,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改善品质(编辑整理)、提高效益。围绕旅游休闲农业的开发,积极引进示范推广食用、观赏兼备的特色种苗、保健产品和观光产品。二是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抓好优质标准化栽培,推广高效及节本增效技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推广良种良法高效栽培技术、轻型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设施栽培技术、生物工程和信息化技术以及畜牧、水产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技术等,从品种、技术上全面提高该地产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全面推进无公害基地和产品认证、认定,重点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在农业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全过程中,严格按照已制定的各项操作规程和标准化实施,推广应用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化肥和可降解农膜,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有毒肥料,降低农业投入品对食品安全的威胁和对环境的危害。四是进一步强化农技推广,充分发挥科技主力军作用,提高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水平。通过典型示范,从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入手,建立农业科技先导性产业,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强农资及种子市场的管理,对农作物新品种、新农药和新肥料,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程序的原则,对未经试验示范的新品种、新农药一律不予推广。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科技优势。切实抓好农村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和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3.4开发旅游农业
随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市场消费日趋丰富和多样化,拥
有较好生态环境的农村和特色农业已成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载体,各种生态旅游农业、乡村旅游将农业和农村融入了现代旅游大潮中,人们渴求返璞归真、亲近泥土、回归自然。因此,要顺应发展变化,尽早做好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带动高效特色农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4]。淳化街道拥有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地理区位优势,交通便捷,积极打造农家乐旅游线、点,建设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庄。
3.5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目前,农民收入来源呈多元化格局,在城市化和工业化条件下,农民要致富,就必须树立新的农民致富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从农村、土地、农作物本身跳出来,依托城市中的市场、资本、技术等资源,发展高效农业。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速农村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发展高效畜牧、园艺、水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农业领域的就业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行业,通过产业分工,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即劳务输出,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帮助和鼓励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向城市流动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务市场,大力发展劳动经济。
3.6落实各项财政政策
继续落实粮食直补、种禽补贴、征地拆迁等政策,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4参考文献
[1]彭涛.农民增收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J].现代农村科技,2010(8):6-7.[2]赵艳春.浅谈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J].农民致富之友,2010(2):47.(编辑整理)[3]张百忍.农民增收面临的问题及增收途径
[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10):13-14.[4]黄建彬.原州区农业经济工作中的问题与发展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4):4-5.
篇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落后的基础设施。目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比如交通、水电、通信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2.不充分的资金投入。虽然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资金投入,但相对于目前的现状来说,还是不够,无法满足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3.不完善的管理机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决策部门和管理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协调不力等问题,导致建设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当多方面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以保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一个稳定的财政支持,提高设施的建设质量和完善程度。
2.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确保决策部门和管理部门之间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使建设工作更加有效高效。
3.制定合理的政策。政府应当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引导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完善程度。
4.加强宣传普及,提高农民意识。政府应当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提高农民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识,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篇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分析报告
一、近年来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成就
近年来,在县委和政府的重视下,我县把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根据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和市“百村十镇”示范工程的总体要求,我县重点开展了“334示范工程”、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村村通”工程和其它社会服务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334示范工程”。第一批“334示范工程”共安排示范镇3个,示范村30个,示范村庄42个,其中县级示范村庄28个。据了解,到今年6月底已全面完成“三清三改三整治”的工作任务。县级示范村庄整治建设共投入资金将近一千万元,通过一年建设,示范村庄主要道路全面硬化,污水沟塘全面治理,垃圾柴草全部集中处理,户户饮上安全水。连户水泥路通户率达到97.5%,新改自来水430户,完成改水户占99.6%,新改卫生厕所820座,卫生厕所覆盖率达88%,拆除破旧房屋112间,清理垃圾1788吨,排水系统基本建成,卫生保洁长期管理机制逐步落实①。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县指导、镇组织、村实施”的指导模式,以小河道堤防加固、小水库除险加固等为重点,增强了全县水利基础设施抗灾保丰收保安全能力。对惠济渠第四期除险加固工程、罗埠节水改造示范工程、农村饮用水安全等工程总投资达2404万元,目前这些项目正在积极实施之中。同时,我县通过积极争取,xx-xx年间将有2座小型水库和5条河道主干渠获得每座80万元、每条河60万元国家和省定额专项资金补助,共计460万元。②
——“村村通”工程和渡改桥工程。我县“村村通”工程自xx年正式启动以来,一直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投资6800多万元,动工工程419公里,浇筑混凝土320多公里,还有200多公里正在实施路基工程。目前全县100%的镇和99.8%的行政村都已通公路,已形成了县与镇、镇与镇、镇与村之间的农村公路网络。在今年的六个渡改桥项目中,南河桥已建成通车,牛首桥、张老桥分别完成工程总量的85%和45%。③白立河等渡改桥工程已经完成地质钻探进入招标阶段。睢县客运总站、河南睢县长途客运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农村电网建设。“xxx”期间,睢县农村电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境内现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所5座,总容量307400千伏安。其中在农村电网实施的“户户通电”工程,共投资28万元,解决了边远地区未通电农户达388户,基本实现全县范围家家户户通电。④这一工程重点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农村电网结构薄弱、配电设施陈旧和安全性差的问题,使电网的健康水平和装备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在农村实施的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
二、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相比,尤其是同县城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尽管中央、省、市都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投资额度显著增加,但由于需要投入的地方多,资金投向也过多倾向于交通、能源、旅游等全局性的基础产业,真正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十分有限,所占比例并不大。而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资参与新农村建设方面总体来说还做得不够,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如我县农村仍面临着严重的饮用水安全危机,至xx年底,农村尚有饮水不安全人口36.32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34.59%。而广大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相当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来源少,增收难度大,缺乏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兴办公益事业的能力;农民收入低,群众虽有建设美好家园、改善生存环境的迫切愿望,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形成上下联动的投资合力。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与科学的管理。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复杂,建设的内容和项目也比较杂乱,每个肩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部门都掌握一块项目资金,如能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捆绑投入,实行各投其资、各计其功的管理考核办法,资金的使用效率会大大提高,建设的成效也会更加明显。遗憾的是,由于管理体制上的缺陷,各部门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很少相互沟通和协调,建设缺乏规划指导,布局零乱,致使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建设质量不高,建设成本加大,投资效率降低。其中,也不乏某些落后分子投机取巧,中饱私囊!
3、基础设施建后管护不力。目前农村一些主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好后由于产权单位不在当地,而地方政府又缺乏管护费用和长效管理机制,对一些偷盗等破坏行为打击不力,很多设施尚未达到使用寿命就已经报废。同时,属于村里的一部分公共设施和村容村貌的日常维护管理也缺少相应的长效机制。如镇级文化广播站在综合配套改革后,原有的61名专职管理广播的人员现在仅剩12人从事此项工作,约有一半的人员被抽调在其他部门,由于没有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大部分镇的调频电台都已闲置不在使用,而村广播室也仅限于播送一些会议通知和病虫害情报以及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农民渴求的致富信息和农业先进技术播放的很少。
4、缺乏配套扶持政策,工作合力不强。目前,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有部署有要求、有规划有政策但却无具体落实措施的问题。各级政府都有实施纲要,但政府职能部门具体实施时却大都变样,对新农村建设提口号多,做具体服务工作少,措施落实乏力,有的还存在为部门争利益、向群众争利益的做法。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其(请你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maidoc.com)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且,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以更大的规模和力度在全社会展开,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议认真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四、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光辉前景
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县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地区,国家专拨专款建设新农村。村村合并、小区建设已开始动工实施建设。县政府决定在三年的时间内完成整个任务的70%,在五年内全面完成任务。
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在规划区建设的新型住宅小区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各家各户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别墅,也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我们大家还期待什么呢?
五、后评
短短的暑假过去了,我和我的同学们整天在县里的部门来回穿梭,在各个乡镇的村落收集数据,虽然很辛苦,但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份完整的调研报告,即使辛苦也是值得的。很感谢那些支持我们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员们,不仅给我们提供有关资料,在后期也帮助我们整理调研报告……
这个暑假我收获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逐步加强,在十二五期间着力建设中原经济区,我相信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①《xx年关于我县“334示范工程”年终总结报告》
②《xx年睢县水利局规划实施纲要》
③《河南睢县新农村建设“村村通”工程的工作总结》
④《睢县人民政府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分析
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分析报告
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充分了解我县的新农村建设情况,同时为了自己毕业以后的从政道路锻炼自己的安排统筹能力,我在暑假期间和我的同学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走访,也在县级有关部门同志的帮助下,现将我们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成就
近年来,在县委和政府的重视下,我县把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根据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和市“百村十镇”示范工程的总体要求,我县重点开展了“334示范工程”、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村村通”工程和其它社会服务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334示范工程”。第一批“334示范工程”共安排示范镇3个,示范村30个,示范村庄42个,其中县级示范村庄28个。据了解,到今年6月底已全面完成“三清三改三整治”的工作任务。县级示范村庄整治建设共投入资金将近一千万元,通过一年建设,示范村庄主要道路全面硬化,污水沟塘全面治理,垃圾柴草全部集中处理,户户饮上安全水。连户水泥路通户率达到97.5%,新改自来水430户,完成改水户占99.6%,新改卫生厕所820座,卫生厕所覆盖率达88%,拆除破旧房屋112间,清理垃圾1788吨,排水系统基本建成,卫生保洁长期管理机制逐步落实①。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县指导、镇组织、村实施”的指导模式,以小河道堤防加固、小水库除险加固等为重点,增强了全县水利基础设施抗灾保丰收保安全能力。对惠济渠第四期除险加固工程、罗埠节水改造示范工程、农村饮用水安全等工程总投资达2404万元,目前这些项目正在积极实施之中。同时,我县通过积极争取,2014-2014年间将有2座小型水库和5条河道主干渠获得每座80万元、每条河60万元国家和省定额专项资金补助,共计460万元。②
——“村村通”工程和渡改桥工程。我县“村村通”工程自2014年正式启动以来,一直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投资6800多万元,动工工程419公里,浇筑混凝土320多公里,还有200多公里正在实施路基工程。目前全县100%的镇和99.8%的行政村都已通公路,已形成了县与镇、镇与镇、镇与村之间的农村公路网络。在今年的六个渡改桥项目中,南河桥已建成通车,牛首桥、张老桥分别完成工程总量的85%和45%。③白立河等渡改桥工程已经完成地质钻探进入招标阶段。睢县客运总站、河南睢县长途客运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农村电网建设。“xxx”期间,睢县农村电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境内现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所5座,总容量307400千伏安。其中在农村电网实施的“户户通电”工程,共投资28万元,解决了边远地区未通电农户达388户,基本实现全县范围家家户户通电。④这一工程重点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农村电网结构薄弱、配电设施陈旧和安全性差的问题,使电网的健康水平和装备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在农村实施的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
1、加强协调指导整合各方力量发挥综合效应。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部门和人员的参与,为加强协调指导工作,我县已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组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极大地推进了我县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但通过一段时期的运转和磨合,也暴露出部门对新农村建设重视不够,彼此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投本文-来源_于贵.州学习网
w
ww.gzu521.com
资分散形不成合力,综合效应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因此,在下步的工作中,必须加强协调指导,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管理办法的完善、奖惩措施的落实,去不断激励和调动部门的工作热情和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统筹安排各类基建项目、集中使用各种建设资金、提高投资使用效果、发挥综合效应的目的,使农民的生存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切实的改善。
2、进一步完善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大多具有小、分散的特点,而各地情况又千差万别,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认真做好各项规划,尤其是镇村建设规划就尤为重要。建设规划要把“村兴、民富、路畅、山绿”放在首位。制定具体规划前应先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尤其是村庄布点规划要经村民充分讨论,坚持群众自愿原则,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选点,并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中心村庄布点规划要整村推进,相对集中,做到规划一个村,完善一个村,不能依照领导意图遍地开花。农业、财政、交通、发改、卫生、水务、教育、民政、劳动、广电、文化等部门要围绕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文化科技建设等,结合本部门实际,及早谋划生产发展、安全饮用水改造建设、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要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按规划建设,严防建设和整治的随意性。
3、增强村级自身发展能力。发展村级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和自转功能,是解决村级建设资金不足的根本性办法。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村制宜,努力寻找发展经济的结合点,以壮大村级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如把村庄整治建设与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和农产品市场建设结合起来;如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个私企业集聚小区;如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发展休闲旅游经济。通过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级经济实力,增强村级经济兴办公益事业的能力。
4、加强工程建成后管护。把对基础设施的管护放在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长期存在的“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的问题,充分发挥使用效益。首先,规划阶段必须考虑运营管护经费,将其纳入项目总投资或明确管护经费来源,建立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其次,对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引进市场方式,推行公私合作合营模式。如有条件的行政村,应制定卫生保洁、绿化养护、河道管理等长效机制,做到制度、人员、经费“三落实”。第三,对纯公益性项目由财政安排一定的管护经费,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真正走上平常有人管、坏了有人修、更新有能力的良性轨道,确保农村和农民长期受益。
5、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建设新农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投入是关键。新农村建设,政府决不能包办代替,只有建立农民直接参与的激励机制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一是广泛宣传,以培养新型农民为动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大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激发农民投身建设新农村的热情。没有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就永远难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是推进农村管理民主,发挥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三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要认真履行政府职责,抓好宣传引导、规划指导、组织协调、资金整合、政策激励等工作,抓好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
好的事情。四是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参与新农村建设,主动投工投劳,并投入必要的物力,搞好基础设施建。
四、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光辉前景
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县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地区,国家专拨专款建设新农村。村村合并、小区建设已开始动工实施建设。县政府决定在三年的时间内完成整个任务的70%,在五年内全面完成任务。
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在规划区建设的新型住宅小区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各家各户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别墅,也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我们大家还期待什么呢?
五、后评
短短的暑假过去了,我和我的同学们整天在县里的部门来回穿梭,在各个乡镇的村落收集数据,虽然很辛苦,但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份完整的调研报告,即使辛苦也是值得的。很感谢那些支持我们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员们,不仅给我们提供有关资料,在后期也帮助我们整理调研报告……
这个暑假我收获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逐步加强,在十二五期间着力建设中原经济区,我相信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第三篇:调研-浅谈我市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浅谈我市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先行军。市长王群同志在株洲县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曾经强调指出,新农村建设就是八个字:基础先行、民生为本。而基础设施主要指道路、桥梁、港口、水利、能源、通讯、科技、医疗、网络电视等方面,与经济社会息息相关的物化产品,是产业发展和人民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和物质条件,基础设施如果得不到超前建设,经济就得到不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不到改善,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就难以完成。
(二)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完备的设施、优良的环境才真正适宜于农村发展、适宜于村民居住,适宜于提升“乡风文明”,因此,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反映,同时又是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的重要载体。
(三)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广大农村群众的迫切要求。由于我市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处在起步阶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甚至于一些村庄还存在基础设施差到无法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要的现象,水、电、路等基础性
配套设施依旧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当前广大农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这次在市委党校学习过程中,我们组织参观考察了我市攸县、茶陵等地的新农村建设情况,在市委、市政府坚持统筹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部署下,各县以新农村建设统揽“三农”工作,更加重视农村基础设施,更加重视农业基础地位。
(一)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1.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在国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下,我市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电力、通信和广播电视覆盖面扩大,农村生产和消费环境得到改善,文化、教育、科技、医疗等服务体系也更加完善。
2.交通更加便捷。贯穿南四县的生命线106国道改造后更加通畅,醴潭、长株、衡炎三条高速公路的建设也相继启动,农村公路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基本实现所有乡镇通水泥(沥青)路的目标。
3.环境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有序推进。我市突出“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的工作重心,创新方法,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各地始终抓住环境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这个“牛鼻子”,引导农民建设美好家园,致力“村庄美”。
(二)当前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
我市的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由于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不够,缺乏科学的规化和有力的措施保证,没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在存量和增量上均与新时期农业发展不相适应。
2.基础设施布局不当。主要存在新建基础设施位臵设臵不当,造成重复建设或建设盲点等矛盾;还有一些地方忽视了基础设施是社会公共产品这一本质,把为农村群众建设的设施变成“单位产品”或库存产品,不及时加以利用,既降低了使用效率,又浪费资源,造成区域整体设施布局不协调。
3.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旧思想观念还未得到根本转变。虽然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农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的现象仍存在,“室内电器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存在部分牲畜粪便、生活垃圾、企业(特别是化工行业)“三废”等污染源乱排乱倒的现象,以及城市关停的污染企业迁入农村,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安全造成威胁,给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生活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一)创新工作思路。温家宝总理曾今强调指出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简单理解为村庄建设。新农村建设要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研究探索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途径,创造性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重心下移,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切合实际需求,积极发挥规划等相关
部门的职能作用。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体现关注民生,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不盲目攀比,不贪大求洋,防止出现不顾客观条件、不尊重群众意愿强行实施现象。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的原则,乡镇规划部门要立足各个村镇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人文特点,积极探索特色化、个性化的规划建设和整治模式,注重保护农村自然生态和文化风貌。
(三)弘扬科技,发展现代农业。要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作用,服务新农村建设,实现远程教育工作效益最大化,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使农民接收到更多相关企业的成功经验、更快捷的掌握市场信息、更新销售观念、学习到更多科学种养殖技术等,进一步培养农村群众科技致富观念,促进乡风文明。
第四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农村发展最为突出的制约因素。
根据中共xx县委办公室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巍办通〔20xx〕10号)文要求,我局牵头组织了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畜牧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调研组,于20xx年3月12日开始,对我县20xx年末的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具体做法一是由职能部门综合分析提供20xx年末我县相关基础设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二是由各乡镇在本乡镇的范围内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本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材料提供给我局参考,三是调研组深入有关部门和乡镇去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及建议。在此基础上,调研组综合总结了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和我县所面临的形势,讨论提出了部分关于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末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交通方面。全县通车里程达到1867公里,公路网密度为0.85公里/万平方公里,按人口总数统计为61公里/万人。其中一级公路7公里占0.36%,二级公路36公里2%,三级公路34公里占1.8%,四级公路587公里占31.45%,等
外级公路1293公里占69.25%。其中有油路140公里,水泥路48公里,弹石路579公里,实现60%的乡镇通油路,98%的行政村通弹石路,93%的自然村通公路,100%的乡镇和65%的村民委员会开通公交车。全县境内“三横三纵”的公路主骨架和“连县、连乡、连村、连景”的公路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2、农田水利方面。全县现有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64座,小库塘2316件,水窖3.6万个,抽水站141座,机井155眼;
“三面光”沟渠640多公里,占全县引水沟渠总长的35%,整修加固河堤14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2.7平方公里。全县可控水量达1.07亿立方米(其中工程蓄水6444万立方米),水利化程度达54.9%。完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60件,共解决全县11.15万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稳产农田25万亩,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7台,小型拖拉机313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02台工,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002万瓦特,机械耕耙面积达7.1万亩。
3、能源方面。已建成110kv变电站1座和35kv变电站4座,第一、二期农网改造和完善西部地区农网改造项目后,新建35kv线路12.5公里,新建和改造10kv线路522公里、400/220v线路1316公里,更换(新装)高耗能配电变压器476台,改造户表56237户,实现了全县所有自然村通电。建成节能灶58452户,沼气池10546口,太阳能12700平方米,微型水力发电机3500瓦。
4、林业方面。完成退耕还林12.4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5万亩,荒山荒地造林6.9万亩;实施天保工程管护森林215.9万亩;完成人工造林27万亩(其中华山松18万亩),核桃种植面积达44.5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7%。全县共有6个国有林场和10个乡镇林业站,54个天保站点,建成林木种苗基地2个,成立森林防火队2个。
5、畜牧方面。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网络上建成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9个,乡镇服务站所场16个;牛冻精改良服务网络上建成冻精改良站点45个;动物防疫体系上建成县级兽医防治站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点14个;改造和新建标准卫生牛厩10.1万平方米,羊舍2.5万平方米,猪舍3924平方米,禽舍7260平方米;饲草料加工贮备设施配套农户铡草机239台,建青贮氨化窖3.33万立方米;建成牲畜交易市场17个,交易棚600平方米。
6、信息化方面。建成450兆基站4个,建成移动基站、联通基站70座,架设光缆770公里,固定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8.4部,移动电话用户达6.8万户,互联网用户3076户,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0.5%和96.1%。
7、教育方面。建成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初级中学15所,小学83所,教学点216个(其中一师一校点168个),幼儿园66所(其中社会力量办园64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0所。全县校舍建筑中还有危房面积71614平方米,占校舍总面积的28℅,其中中学c级危房425平方米,d级危房21617平方米,小学c级危房100平方米,d级危房49472平方米。
8、卫生方面。完成县人民医院的整体搬迁工程,完成青华、五印、紫金、庙街、巍宝山、牛街、大仓7个乡镇卫生院国债建设项目,完成县疾控中心检验大楼、县血防站、保健院业务楼建设项目;完成75个村级卫生室改造建设项目。全县已基本形成了以县为中心,乡镇为纽带、村为网底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9、文体方面。实施“两馆一站”项目工程后,建成县文化馆和县图书馆;建成南诏、巍宝山、大仓、永建、牛街、庙街、五印、紫金8个乡镇文化站;建成农民体育活动场地309个;完成县体育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
二、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及问题
1、乡村公路等级差。虽然我县的公路通达率很高,但存在公路等级低,县与乡、乡与村之间的公路路面窄,路况差,村组公路多数为等外级公路,抗灾能力低,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晴通雨阻现象非常突出。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仍然是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为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人流、物流发展等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因素。
2、农田水利设施薄弱。一是我县水利工程大部分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主体工程设计标准低,病险水库较多,现有的大部分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抗灾减灾能力低。二是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低,特别是山区因蓄水能力弱和排灌设施建设不完善,农业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三是因水利设施滞后,我县的稳产农田不多,农业旱涝保收不稳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经济增收困难。四是全县还有近10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问题。
3、能源建设工作任务艰巨。一是我县电力骨架网布局不理想,5个110kv、35kv变电站主要集中在县城东部,西部山区无高压输电线路和35kv变电站。二是一、二期农网改造时由于投资限制,规划设计不完善,加之全县还有近2万多农户未进行农网改造,甚至还有少部分“无电人口”存在,供电需求矛盾非常突出。三是现在实施的沼气池建设项目因补助资金少,农户自筹能力弱的因素,致使建设进度慢,全县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上难度比较大。四是我县目前所计划的水电站和风电站建设因各方面的因素制约,前期工作进度缓慢。
4、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文体上:一是全县还有6个乡镇文化站需要进一步新建和完善;二是农村文化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少,很多村没有图书室、文化室等;三是全县81个村委会中仅有24个村委会有体育活动场地34块,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需求。教育上:一是中小学现有校舍建筑中危房面积还占总面积的28℅,“危改”工作任务仍然艰巨;二是学生和教师的住房使用面积远远满足不了目前需求,现有的大部分已是危房;三是随着一些小学分校点的撤并,许多学生集中到村中心校,中心校的教室和宿舍满足不了撤并后的需要。卫生计生上:一是大部分农村卫生机构房屋因建筑面积小不达标,并有部分危房需要改造;二是县计生服务站搬迁新建难度大,且
9个乡镇计生服务所有7个需要改扩建,2个需要新建;三是90%以上的农村卫生计生机构缺乏基本医疗设备,难以开展好服务工作。
5、其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一是农业服务站所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村级条件更差,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无法满足新农村的建设和农业发展需要;二是还有部分自然村没有通广播电视,致使党和政府的政策宣传存在盲区;三是由于农民收入较低,农村通讯设施入户率和网络化程度极低,对市场了解和信息的掌握不及时;四是多数农村村庄无消防基础设施,无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抗御火灾事故的能力十分薄弱,村庄生活环境差;五是好多公益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存在重建轻养现象,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由于养护责任不落实,缺乏后续投入和维护管理,难于发挥其效益。
6、农村项目规划缺乏前瞻性,前期工作严重滞后。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一是由于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证,规划时往往只考虑到目前的状况,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超前意识不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致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不了发展需要,与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在项目前期工作上,虽然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对前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但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高质量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前期工作的项目不多,未形成项目的良性滚动递补格局,特别是国家扩大内须,加大投资力度以来,由于我县多数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度不够,严重影响了项目的争取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
7、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一是近几年来,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增加很多,但对农村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来说,资金的投入量远远满足不了建设的发展需要。二是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国家、省、州和县的分级配套政策,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除国家补助的资金外,省、州配套资金少,县财政无力配套,形成投入结构上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致使建设进度慢,工程质量相对较差。
8、项目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多种制约因素。一是土地和林地目前都已承包到户,在农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占用土地和林地的协调难度大;二是由于上级专款下达滞后,延误了项目建设施工的黄金期,致使工程质量难保障和建设资金的增加;三是我县山区面积大,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又点多面广,原材料运输距离远,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四是我县农村人口多且文化素质偏低,对项目的实施认识浅,支持力度弱。由于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加大了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和实施难度,甚至使一些工程不能顺利实施或无法实施。
三、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机遇,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在现有建设基础上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实施规模,切实改变我县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一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尽早实现全县县乡公路油路化,所有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或弹石路,所有自然村通公路并实现弹石化;二是加大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力度。争取扩大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
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三是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努力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积极推广沼气、秸杆气化等清洁能源,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灶。积极争取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切实解决农村用电难、用电贵的问题。尽早启动无电村电力设施建设,力争使这些村庄早日通电。认真开展好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开发的前期工作,促使工程早日开工建设;四是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优先解决血吸虫病区及水污染严重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努力争取非血防区群众饮水安全工程,彻底解决全县的人畜饮水问题。五是进一步加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是解决农业服务站所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确保技术服务的顺利开展和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六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抓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争取新一轮的乡镇卫生院和计生服务所建设,积极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七是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重点抓好移动基站、电信基站建设工程和电信网络光缆建设项目,做好乡镇综合信息传输网建设工程及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切实为三农服务劣实施基础。八是加大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力度。重点解决村内道路、排水、垃圾处理等突出问题。
第五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水月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长期以来,水月产业园区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推动园区建设发展,由于客观因素制约,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园区发展。
一、现状
(一)规划情况
水月产业园区前身为**年成立的**区水月循环经济实验区,**年9月经省经信委、市编办批复成立园区管委会,**年**月23日正式挂牌成立。园区原定位为循环经济实验区,《产业发展规划》于**年9月经省经信委批复实施,主要围绕水钢冶金主导产业发展装备制造、金属加工、化工、建材、矿产开发等循环配套产业,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发展商贸、物流、市场、食品加工等服务产业。为优化产业结构,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园区根据市委市政府意见,经充分调查研究,依托交通、区位、市场潜力等优势,将园区功能重新定位为产城一体化的城市拓展区,规划范围为东至**路,南邻贵昆铁路,西至汪水路,北抵月照机场,辖钟山区红岩街道办事处、荷城街道办事处的部分社区和杨柳街道办事处大部分区域和月照乡全部,总面积约7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1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面积5.1平方公里,着力打造物流商贸、空港经济及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轻型工业、休闲旅游度假四个组团。目前,规划工作已进入细节论证阶段,拟于今年11月上旬报批。
(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设计标准为城市主干道ⅱ级的金水路一期**公里已建成通行,近期完成细沥层铺设。全长1.547公里、宽20米的民族风情小镇东明路于今年4月中旬动工,全长2.26公里、宽20米的南北路于今年**月动工,两条路路现正进行基础填挖工程。全长2.3公里的金水路二期在首批建设bt投资方因资金链断裂无法续建停工后,今年10月重新动工建设,(三)排污排洪方面
排洪排污沟渠修建3千米,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园区排洪排污需要。
(四)水电气配套方面
共完成供水管道安装13千米,铺设排水管道沟渠1.2千米。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新安装饮水管道3000米,新铺设排水管道**米,新建220千伏安变电站一座。现有水、电基本能满足现入驻企业、在建项目及居民用水用电需求,二期管道尚未进入实施阶段。
二、存在问题
(一)规划未定
已完成5.1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与现发展思路不一致,在**年**月12日召开的市长办公会议上未获通过。现市规划局将水月纳入新一轮城市规划范围,市规划、发改部门正委托相关单位对建安组团、空港经济两片区进行控制性规划,与园区的控制性规划重叠。
(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大道作为市政府规划建设的横穿园区核心区的主干道,已由水城县完成初步设计,但迟迟未动工建设,严重阻碍园区项目建设。园区内民族风情小镇东明路、南北路和金水路二期虽在轰轰烈烈建设中,但建成投入使用需要一定工期,近期难以通行。原有道路为实现细沥层铺设,且内环快线、机场快线及园区内项目工程运输车辆碾压造成破坏,运输条件差。
(三)排污排洪设施亟待改善
园区内地形地貌复杂,项目建设用地需大量挖填方后方能使土地平整,导致排污排洪压力增大,园区内原有排污排洪设施已不能满足需要。
(四)配套设施不健全
现有水电只能基本满足企业、项目建设和居民生产、建设和生活需要,后续生产、建设和生活用水用电量大,且供气、通讯等设施不健全。
(五)小散乱污染企业清理难
园区起步标准低,开发程序不科学,导致企业分布混乱,尤其是园区内存在多个洗煤厂,呈现小、散、乱的状态,导致脏乱差根源难以消除,大大影响了园区形象和建设发展。虽园区已调查摸底,但清理工作已超出园区管理权限。
(六)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
园区内基础设施全部由管委会自筹经费建设,但园区起步晚、后劲弱,无固定资产,加之建设用地少等现实问题,导致园区没有融资抵押物,融资难度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
三、建议
(一)强化规划衔接
为统筹园区同步、协调发展,市发改委、规划局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涉及园区规划的建安片区、月照机场周边一带范围,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后,由园区负责实施,其余范围由园区规划并实施。同时,尽快确定园区法定界线。
(二)完善路网规划和建设
将园区已规划并动工建设的民族风情小镇东明路、南北路和拟规划的其他道路统筹纳入先期城市道路规划,由园区先行建设。把**社区二三组道路、内环快线三块田互通至双坝社区小西湖道路纳入城市道路网络规划,提高周边土地使用价值。另外,乌蒙大道园区段从月照乡政府前至水钢由园区自行规
本站小编推荐其他精彩文章: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乡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宁波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调研分析报告
2014年沈阳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文档来自:麦档网www.maidoc.com
上一篇:检察院书记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