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精选范文3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3篇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篇1
期末作业考核
《教师专业发展》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师职业道德
答: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作为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的概括。
2.教师反思
答:教师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自我和整个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3.探究性教学
答:探究性教学由英文“inquiry learning”翻译而来,它最初由美国生物学家、课程专家施瓦布提出。按照施瓦布的定义, 探究性教学即是指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须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来世界的积极态度。根据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表述,“探究性教学”也包含了“科学探究”在科学教育中的含义,即探究性教学是对“科学探究”的探究,也即探究性教学是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那样未学习科学,领悟科学研究的直谛。
4.教师专业发展
答: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发展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合作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答:合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1)合作有助于教师发展意愿的激发与强化。(2)合作有助于教师个体反思能力的提高;(3)合作有助于促进学校组织学习。合作有助于教师的个人知识、实践知识的总结和推广;合作有助于学校组织文化的形成、传授与变革。
2.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哪些基本模式?
答:(1)民主型师生关系。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较为愉快,并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教育实践表明: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和谐、融洽的基础,而民主型师生关系有赖于民主型的教师去创造。(2)友爱型师生关系。其中心是强调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互敬互爱。(3)对话型师生关系。在对话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完全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双方都敞开自己的心扉,接纳对方的信息,并获得理解和沟通。(4)期待型师生关系。这是一种因教师对学生含有某种期待而影响学生的学业和行为的师生关系。(5)合作型师生关系。这是师生之间彼此配合,互相协作而产生的关系。
3.根据舒尔曼的论述,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答: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七个方面:①学科内容知识;②一般教学法知识,指超越具体学科之上的有关课堂组织和管理的一般原理和策略;③课程知识,指对作为教师“职业工具”的教材和教学计划的掌握;④学科教学法知识(教学的内容知识),指对所教的学科内容和教育学原理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对具体课题、文体如何组织、表达和调整以适应学习者的不同兴趣和能力以及进行教学的理解,可以说是学科内容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的混合物;⑤有关学生及其特性的知识(即关于教育对象的知识);⑥有关教育脉络(或背景)的知识,包括班级或小组的运转、学区的管理与财政、社区与文化的特征等;⑦有关教育的目的目标、价值、哲学与历史渊源的知识。
4.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教师当前应着重发展哪些方面的能力?
答: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教师特别需要强化或开发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①强化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②立足于新型人际关系, 发展教师的交往与合作能力;③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能力的培养;④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技能。
三、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是指教师没有心理疾病。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心理疾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维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和现象。心理和行为上偏离社会生活规范程度越厉害,心理疾病也就愈严重。 心理疾病学术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其严重程度分类,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
2.教师评价必须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所谓定性评价,就是通过教学观摩和教学评议,确定某一堂或某几堂地理课的主要优缺点,以及它们是属于哪一类地理课(如优秀课、良好课、一般课或较差课),进而分析确定某位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 所谓定量评价,简单地说就是采取评分的方法,来测定某一堂或某几堂地理课应属于哪一类地理课。过去,传统的评课方法多属于定性评价法。但由于评课者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有差异,因而定性评价就难免带有主观随意性,所以说它基本上还是属于经验型的评价方法。 平时我们常常听到有些学校领导或教研人员说,要请一些名师来指点指点我们的青年教师,这就是说,只有那些教育理论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在评课时才能抓住要害,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这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定性评价是属于经验型的评价方法。定量评价的方法较之定性评价在评议的科学性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因为这种评价方法要对整个课堂教学全过程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按照一定的客观标准进行全面的、科学的测定,并以量化的形式体现出来,因而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评价中的主观随意性;但是实践的结果表明,单纯依据分数来确定一堂地理课的优劣,有时又常常容易忽略该课到底有哪些主要优缺点,因而不易抓住主要矛盾,明确改进教学的主要方向,这样也就失去了教学评价的意义。 因此,教学评价中的定性分析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定性分析与定量测量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定量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这样才能真正克服主观随意性,使教学评价建立在科学客观的基础之上。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简要论述学生发展对于教师发展的价值。
答:(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可以为教师发展提供契机
1.学生的多样性与教师发展的机遇 学生的多样性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生理和心理的差异。学生认识特点和水平方面存在的差异对教师提出了这样几点专业发展要求:第一,能够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第二,必须善于“因材施教”。第三,教师还要具备科学的评价能力,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有效地激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断地进步。②文化、种族等方面的差异。在当今国际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文化背景的差异也不容忽视。应对多元文化教学,教师必须全面地提升自己的素质,包括培养文化理解与识别能力;拓宽知识面;学会全面开发非传统的、新的教学策略,善于运用适合少数群体学生的策略。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还必须学会与家长和社区沟通。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来看,这些要求实际上就是难得的机遇。 2.学生的发展性与教师发展机遇 学生的发展性是客观存在的。它要求教师能科学地认识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把握不是靠一次、两次观察或谈话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靠读几本教育学著作就能解决问题的,教师惟一的选择只能是变挑战为动机,持续地进行教学反思和终身学习,以求专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3.学生的不确定性与教师发展机遇 对教师构成又一挑战的是学生的不确定性,即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不易捉摸、不易理解的个体。学生的心理、心智、感情等变数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充满了不确定的成分,这需要教师具有处理非常态教学情境中的各种偶发事件的“教育机智”或者“实践智慧”。因此,这种更高层次的要求实际上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 (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可以成为教师发展的动力源之一
教师不仅在教学活动中享受着学生进步带给他的幸福,而且他也在职业活动中感受着自我发展带来的幸福。同时他也享受着三重的快乐: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他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延续,家长与社会的感谢使他感受到自己生活的价值,品德灵魂的净化使他汲取许多失落的童年和褪色的童心。于是他的自我价值在服务学生的创造性活动中得以体现,他的个人理想融入到学生的进步当中。这种自我实现感会成为他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与动力源。
2.试比较与分析反思性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差异。
答:(一)根本动力不同 ①常规教学的最根本的动力是“国家规定的遵照和社会需求的满足”。在常规教学中,教师的行动听命于外部行政命令和受制于一定的规范,其动机是对固有的规定作高度机械性执行的追求;其驱力主要来自社会的压迫。②反思性教学的最根本动力是“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主观上明确了对教学实践行为的合乎实践理性,即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的追求;其驱力来自于教师的“求知意愿(will know)”。在这个动力的推动下,教师“针对自己的主观性进行反思”,“努力追求合理性并确证观念与行动,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鉴赏。因而,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的主动性、自主性大大增强。
(二)教学目标不同 常规教学:①单一的教学目的。通常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或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等)为目的。教学只要完成规定的任务,即视为达到了教学目的。②常规教学目的主要对学生有激励作用。③只关注教学目的转化的直接结果——学生的发展。 反思性教学:①多维的教学目的。既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又要让教师“学会教学”,如善于探讨新的教学问题。②反思性教学目的对学生和教师都有激励作用。③既关注直接结果(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也重视间接结果——教师的社会地位、权力的提高,以至于使教师获得进一步的“启蒙”“解放”。 (三)教学主体观不同 常规教学对教学主体的确认,总是偏执于教师或学生某一方面,在“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之间摇摆不定。 反思性教学把“教学”分为“教授”与“学习”,在“教授”这方面,确认教师的主体角色。它并不排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它强调了师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共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教师、学生共同参与。 (四)教学过程不同 常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吸收知识,养成学习习惯和能力。 反思性教学:教师一边关注自己的教学,一边关注学生的学习,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努力使教学主体趋向合理性,最终实现教师学会教授、学生学会学习的双重目标。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篇2
2008年6月7日星期六上,华东师大留学生公寓2,胡惠闵博士、教授《教师专业发展——走向专家型教师》
事实上,我比较抗拒“专家型教师”这一提法。
日本的:学着做——独着做——合着做——领着别人做
专业发展:我认为这个词应是中性词
一我想谈三部分:问题在哪?有哪些问题?我们做了些什么?
我感觉,特别是实践工作者,会提出:你告诉我应该怎么做?
问题一:如何促进教师的成长?
答案:当时国际上惊人的一致的观点:教师教育机构的健全与完善。[这种结果为什么需要惊人?早前几十年的事,有哪样不认为是需要学校教育?只是后来社会建构主义出现,才发现,原来教育不仅仅是发生在学校]
有了职前与职后的教师教育机构并完善,就能解决教师成长问题吗?下面问题就出来了
问题二:教师成长是在哪实现的?
答案:学校本位思想的提出。
不是在教育机构里完成的,是在学校里完成的。这样提出了校本教研。校本教研重在让教师在“学生”与“课程”中间搭一座桥,而不是以前专家帮老师搭好桥,老师只要领着学生在“桥”上走到“课程”那里去。
问题三:我们曾经做过哪些努力?
答案:教研组制度、以老带新、听课评课制度、公开课制度、课题研究制度
我们做了那么多,为什么学校本位的思想不产生在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不产生在中国?
问题四:与教师专业发展思想的距离?
曾经的努力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目的 教者+教育者 教者+教育者+研究者
内容 技术+经验 技术+经验+实践问题
方式 “上对下”(火车快车头带) 伙伴共生(合作平等互利:两猴分果实验)
形式逻辑: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概念命题演绎,是求同存异
实践逻辑:强调要解决最紧要的问题,是求异存同。布什政府是“实践逻辑”最好的实践者
二、出路何在?国外理论三种经典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取向
1、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
观念:老师要有“内容”并有能把这些“内容”传授给学生的教育知识
专业发展的途径:通过“传授”的方式让教师“获得”这些知识基础
[注;其基础是教育的“仓库理论”]
2、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
观念:教师对于影响其专业活动的知识或理解,不是通过培训或外面专家那儿获得
专业发展途径:“自传”及“合作的自传”[注:其基础是社会建构主义]
3、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
观念: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风格是个人化的;教师并非孤立地形成与改进其教学的策略与风格,这种策略与风格的形成与改进,更大程度上赖“教学文化”或“教师文化”。
专业发展方式:主要注意力不应是学习某些学科知识或教育知识,也不是个别教师的所谓“反思”,而是构建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太时髦了,不知有没有“文化教育主义”?]
三、走向专家型教师
(一)要有问题意识[中小学老师绝对有问题意识,问题是,实践者的问题与你研究者的问题视角是不同的]
否则他只有“术”,不能“道”
面对“问题”的困难:以布置任务与检查为主、以现成答案与现成经验为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救火队型教师与我发现的问题
如何帮老师们解决问题:课题从问题来,问题从差异来,求异存同。
第一步: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是什么——提出问题(存在的不足、让人不安的现象、一次失败的经历、至今无法确定对与错的行动)
第二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设计方案
第三步:在日常实践中如何实现——行动过程
第四步:如何看待行动结果——反思行动过程
是否按计划执行?哪些方面没有按计划执行、为什么?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程度如何?哪些方面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为什么?有待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是什么?有没引发新的问题?
(二)关注学生学习
课程改革中有关“教”的一系列问题使我们发现了“教师”
我们初问的是“怎么教”,好象教的内容都是定了似了的
我们再问“教谁?”发现了我们教的是儿童而不是“小大人”
我们又问“教什么?”发现了教育内容中原来有许多可以研究的东西
我们还问“谁来教?”我们最终发现了教师
教师对课程意味着什么?
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
教师是课程的诠释者
教师是课程的制定者
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
现实教师作为课程研究者的问题之一
·用追求分数为借口忽视了课堂教学基本特征的研究
·用专业的方式而非行政方式来推进课堂研究
·先进理念——教学法——实践经验
·一节节课怎么上——一个个问题怎么解决
教师作为课程研究者的问题之二
·寻求学科逻辑顺序与学生之心理顺序的沟通,是教育界最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核心追求”之一
·当今教育改革方向倡导“教师研究学生”,可如何研究学生,少见可行的切入点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体现为对“学生学习状态”“师生有效交往的途径”的把握
1、 课程分析框架
·理想的课程(相关人员)
·正式的课程(政策)
·领悟的课程(教师)
·实行的课程(教师)
·经验的课程(学生)
案例:2+3不=14
请小朋友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答数:2+3=
摆好了吗?数一数,你一共用了几根小棒?
生1:我一共用了5根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
生2:我一共用了14根小棒,但是2+3不等于14呀。[这个案例,价值到底在哪?是生1回答错误,还是生1的心理定势?或是老师的口误?真不知胡教授要说明什么?]
案例:小学男老师,教导主任。教小数移位,小数点向前移一位怎样,向后移一位怎么样?
生:老师,不是向前移,向后移。
那向哪里移呀?是向黑板前面移,向黑板后面移?真笨。[这个地方我也搞糊涂了,不知要说明什么]
4、研究内容
从细节中跳出来设计学习活动:
导入性学习活动
体验性学习活动
探究性学习活动
练习性学习活动
欣赏性学习活动
三、建立互相诊断制[胡教授的标号,我真的搞不清一二三了]
医学上的经验与借鉴
临床带教:一带一,一带多(实习医生抄处方,是同一情境下的反思:用什么药、多大剂量?)
治疗过程:以恢复健康为目的(一个只交流自己治死了多少人的医师协会的故事)
以病例为主:教研时,从来不学理论、只讲“术”。[社会建构主义的边缘性参与已经非常好地分析了师徒制的学习模式?不知胡教授为什么只字不提?]
实践尝试
·互为病人与专家,以诊断为主
·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带着行动的结果来,带着新的方案走……
第一步:老师带着实践中的问题走进小组,进行交流
第二步,在其他同事帮助下带着问题的行动方案离开小组
第三步,依据行动方案在实践中实施
第四步,再次来到小组时,要带着自己根据方案实施后的结果,由同事们对行动结果进行诊断并形成新的改进方案
第五步,再次回到实践中去实施改进方案
医生的专业发展水平是要比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要高的。
四、建立反思机制
反思实践者、专家型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更新)
反思四要素:
·树反思镜子:
“‘就是说就是说’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案例
设计表格,让老师对着他自己的课堂录像填表,树这一个镜子
·照镜子成为一种必须:能不能定期来照镜子,让老师形成习惯
·标准是什么:标准是外显的,它后面是什么?是价值观。
小学语文题:一个钟面,填空。一类学生填:时钟、闹钟、座钟……有一类学生填:11:35、十二点……有一类类学生填:时光、时间、光阴。我问改卷老师:标准答案是什么?老师说:这些学生错得一塌糊涂,标准答案是:的嗒。
后来我问大学生,你们认为那些对?他们说,学生这些答案,就是写11:35的不对,因为这不是数学题。语文就要是语文
·改进最重要[这个案例好,很有启发性]
五、养成读书习惯
杜威认为,好教师与坏教师的差别在于信念上。
教师作为学习者的特点
·以学习为中心:不像专业研究人员
·以实践为中心:帮助教师省察自己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联系(现象、图解与概念化、系统化)
·以改进为中心:发现差异-寻找原因-尝试改进做法
教师——好教师——名教师——专家型教师(信念的过渡)
怎样看书:(教育效率专家拉伊里:成年人读专业书一般持续20分钟,1分钟读30页,30天读600页,2本书了!)坚持三年你就不是现在的你了![这个效率专家,真是专家,他能把读书进行分解!读书能分解吗?不敢苟同!]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篇3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09—10年第1学期期末考试
公共课《教师专业发展》试题(闭卷A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
2.教师职业生涯与规划
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作为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整个过程。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对有关教师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的设想和规划。
3.教师的职业承诺
教师的职业承诺是基于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识与情感依恋,对自身职业的投入程度和对教师规范的内化程度而形成的是否忠于职守的态度。
4.教学效能感
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5.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教育信息化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开发并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建立信息化的教育环境,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2分)
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师教育理念的现代化。(1分)
(2)教育信息化加速教师角色的转变。(1分)
(3)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师素质的现代化。(1分)
(4)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师教学方法的现代化。(1分)
2.简述教学反思及其对教师成长的影响。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从而获得对教学有指导价值的结论和意见。(3分)
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影响:
第一,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1分)
第二,教学反思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可能和内在动力。(1分)
第三,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经验,并将其升华为实践智慧。(1分)
3.简述“新手——专家”研究范式的一般步骤。
“新手——专家”研究范式的一般步骤为:
(1)选择特定领域的专家和新手。(2分)
(2)给专家和新手呈现一组相同的任务。(2分)
(3)比较专家和新手是如何完成任务的。(2分)
4.简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是:(1)学习者。(1分)(2)引导者。(1分)(3)组织者。(1分)(4)合作者。(1分)(5)开发者。(1分)(6)研究者。(1分)
5.教师角色的概念与特征。
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对其特殊地位及其社会期望的认识,并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2分)
教师角色的特点:
(1)教师角色具有自主性与个体创造性。(1分)
(2)教师角色具有完美的人格化特征。(1分)
(3)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1分)
(4)教师角色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1分)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校本研究及其基本特征。
校本研究是校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指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的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针对学校中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活动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并大力倡导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实践者积极参与,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3分)
其基本特征是:(1)研究主体与实践主体的合一。(3分)(2)研究的情境性和过程性。(3分)(3)反思性批判。(3分)(4)个性化。(3分)
2.试论发展性教师评价及其基本理念。
发展性教师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发展目标,运用发展性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师素质发展的进程进行评价解释,使教师在这种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使之不断积淀、发展、优化其自我素质结构,促进教师在专业理念、教学技能、专业服务精神等方面得到和谐自然的发展。(3分)
发展性教师评价强调了以下几个理念:
(1)主张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只答出要点记2分,有分析记3分)
(2)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民主参与、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只答出要点记2分,有分析记3分)
(3)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只答出要点记2分,有分析记3分)
(4)主张评价主体多元化,多渠道为教师提供反馈意见。(只答出要点记2分,有分析记3分)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09—10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
公共课《教师专业发展》试题(闭卷A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
2.教师职业生涯与规划
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作为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整个过程。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对有关教师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的设想和规划。
3.教师的职业承诺
教师的职业承诺是基于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识与情感依恋,对自身职业的投入程度和对教师规范的内化程度而形成的是否忠于职守的态度。
4.教学效能感
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5.教师的自我反思
是教师对自己的各方面情况特别是教学情况所进行的一种回顾、分析、总结,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观察能力来促进其能力发展的手段。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教育信息化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开发并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建立信息化的教育环境,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2分)
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师教育理念的现代化。(1分)
(2)教育信息化加速教师角色的转变。(1分)
(3)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师素质的现代化。(1分)
(4)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师教学方法的现代化。(1分)
2.简述教学反思及其对教师成长的影响。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从而获得对教学有指导价值的结论和意见。(3分)
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影响:
第一,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1分)
第二,教学反思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可能和内在动力。(1分)
第三,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经验,并将其升华为实践智慧。(1分)
3.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个人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2分)
(2)环境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工作对教师心理因素的影响、人际关系对教师的影响、学校氛围对教师的影响”)。(4分)
4.简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是:
(1)学习者。(1分)
(2)引导者。(1分)
(3)组织者。(1分)
(4)合作者。(1分)
(5)开发者。(1分)
(6)研究者。(1分)
5.什么是教师的角色?并简述现代教师角色的特征。
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对其特殊地位及社会期望的认识,并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2分)
(1)教师角色具有自主性与个体创造性。(1分)
(2)教师角色具有完美的人格特征。(1分)
(3)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1分)
(4)教师角色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1分)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述教师专业生涯的规划步骤。
答案要点:
1. 充分认识自身发展状况(1分)
(1) 反思自身素质特点(1分)
(2) 反思成长历程(1分)
(3) 反思教学活动过程(1分)
2. 评估成长环境(1分)
(1) 评估社会环境(1分)
(2) 评估学校环境(1分)
(3) 评估自己的家庭环境。(1分)
3. 目标设计(1分)(展开论述1分)
4. 实施策略(1分)(展开论述1分)
5. 评估、反馈与调整(1分)(展开论述2分)
2.试论发展性教师评价及其基本理念。
发展性教师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发展目标,运用发展性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师素质发展的进程进行评价解释,使教师在这种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使之不断积淀、发展、优化其自我素质结构,促进教师在专业理念、教学技能、专业服务精神等方面得到和谐自然的发展。(3分)
发展性教师评价强调了以下几个理念:
(1)主张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2分)
(2)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民主参与、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2分)
(3)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2分)
(4)主张评价主体多元化,多渠道为教师提供反馈意见。(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2分)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09—10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
公共课《教师专业发展》试题(闭卷、B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资助,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2.发展性教师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发展性目标,运用发展性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师素质发展的进程进行评价解释,使教师在这种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使之不断积淀、发展、优化器自我素质结构,促进教师在专业理念、教学技能、专业服务精神等方面得到和谐自然的发展。
3.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是以收集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学习成就、展示教师进步表现、取得的专业成果、个人培训的提高,展现各主体的评价结果以及其他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4.(教师的)角色混淆
(教师的)角色混淆是指教师无法获得明确清晰的角色期望,或因角色期望无法一致而产生混乱以及教师不知道别人预期什么,不知道自己要如何扮演这个角色职责所产生的迷茫。
5.教师的职业承诺
教师的职业承诺是基于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识与情感依恋,对自身职业的投入程度和对教师规范的内化程度而形成的是否忠于职守的态度。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如何从学校组织管理层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制定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规划(2分)
(2)建立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管理制度(2分)
(3)为构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社群提供平台(2分)
2.教师角色的概念与特征。
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对其特殊地位及其社会期望的认识,并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2分)
教师角色的特点:
(1)教师角色具有自主性与个体创造性。(1分)
(2)教师角色具有完美的人格化特征。(1分)
(3)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1分)
(4)教师角色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1分)
3.教师个体如何跨越“职业高原”
(1)正确认识“高原现象”,寻找产生“高原”的原因。(1分)
(2)面对社会和环境带来的沉重压力,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控,缓解和消除不良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形成积极应对的良好心理素质。(2分)
(3)充分利用外部资源。(1分)
(4)增强科研意识,提高自我反省的能力。(1分)
(5)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使自己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1分)
4.简述行动研究及其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3分)
(1)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1分)
(2)行动研究有助于教师教育信念的形成与发展(1分)
(3)行动研究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培养研究型教师。(1分)
5.简述教师缓解职业压力的直接行动法应对策略。
所谓直接行动法就是对压力作出积极的处理,找出压力源,从根本上消除压力,包括积极地处理压力源的所有策略。(2)
(1)找出职业压力的来源,减少过多过重的职业压力。(1分)
(2)调整个人的期望水平,制定合适的工作目标。(1分)
(3)改变以增加压力的行为方式,处理好工作与休闲的关系。(1分)
(4)扩展应对资源,善于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1分)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观察学习理论,试述如何实施教学观察。
观察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社会情景中,通过观察他人(或榜样)的行为表现方式以及行为后果(得到奖励或惩罚),间接学习的过程。(1分)
教学观察是我国中小学普遍的一种专业活动方式,其实质是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观察学习。(1分)
实施教学观察,首先应请专家对教学观察的目的、态度、技巧和注意事项等进行培训,让教师了解这种观察的内涵和目的。(1分)
其次实施教学观察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做好教学观察前的准备工作。(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3分)
(2)课堂观察。(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3分)
(3)教学观察后的讨论。(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3分)
(4)改良再行动。(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3分)
2.校本研究是校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指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的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针对学校中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活动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并大力倡导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实践者积极参与,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3分)
其基本特征是:
(1)研究主体与实践主体的合一。(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3分)
(2)研究的情境性和过程性。(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3分)
(3)反思性批判。(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3分)
(4)个性化。(3分)(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3分)
上一篇: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集合5篇
下一篇: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