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5篇
篇一:基层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审计部门在围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财经秩序、促进廉洁行政、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诸多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目前还存在不少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需要尽快克服和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审计人才紧缺、手段落后。一方面是数量上人力不足。一个县局的实际从业人员也就十多个,面对繁重的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十分疲惫;另一方面是质量上急待提高。现在县级审计部门的业务人员大多是基层财政所人员组成,真正从审计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凤毛麟角,无论是思维方式、业务水平还是法律法规的运用,都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
审计手段落后主要反映在:1、计算机审计水平低。一方面是审计人员自身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运用ao审计的能力低,每年到国家及省厅培训的人数有限,短期内还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电子账务未普及。特别是县级和乡镇级单位,手工做账的还比较多。2、审计的侦查手段弱。强制性不强,有些问题很难查清。
(二)效益审计没有模式。《审计署20xx-20xx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就提出了到20xx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但是,到目前为止,效益审计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也还没有总结出比较系统的技术和方法。审计人员没有比较成型的标准和指南。
(三)经责审计时效性差。“先审计、后离任”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从目前多数地方落实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先任后审”的逆程序作法,这种“马后炮”式的审计,给审计人员核实问题,搜集证据、征求意见、处理问题、落实结论等带来诸多不便,审计报告作为干部任用的依据作用也无从发挥。特别是对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给追究责任带来了困难。同时,由于目前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加快,人事变动频繁,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不断增多,而审计部门力量有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难以及时执行到位。
(四)经责审计责任难界定。如果经济责任不能准确界定,审计结果就难以运用到位。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有以下三个责任难以划分:一是前任与现任的责任。由于目前经济责任审计中一般都未进行全面彻底的清产核资,仅局限于会计数据反映,资产损益也相应难以核定,从而也就对前任与现任的资产损益责任难以定位,另外,有些地方的往来账款较多,一些债权债务未彻底盘清,在经济责任审计时,对前任和现任任期内收支、债权债务情况也不能准确界定。二是与下属单位的经济责任不能及时划分。如:一些地方在对乡镇进行责任审计时,只审计他们机关的财务状况,对站所、村的账目未全面审计和核查,从而造成经济责任认定范围不全,导致有些被审单位把工作侧重点放在保证机关运转和资产购置上,放松对下属单位的监管,甚至将经济责任向各站所转嫁,逃避责任追究。三是党政负责人的经济责任难以区分。这一问题尤其在乡镇表现比较突出,乡镇党委书记是负总责的,而乡镇财政一般又是乡镇长主管的,在划分经济责任时,究竟应由乡镇长负责,还是由党委书记负责,以谁为主负责,还是共同负责,各承担的责任是多少,难以定论。
(五)经责审计成果运用不到位。目前,各级组织、纪检、审计部门对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审计结果的运用没有完善的机制,大都放在了审计实施和听取情况上,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缺乏深层次地研究和剖析,没有完善相应的制度,致使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
(六)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不能有效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及其在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审计变成了事实上的“软指标”,监督、规范都成了一句空话。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负责制,即内部审计机构受本部门或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内部审计的结果应书面报告给本单位行政最高负责人。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如外部审计,表现在:一是机构不独立。造成内审人员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单位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是当面对领导参与或法人违规时,内部审计往往无能为力,从而埋下隐患。二是经济不独立。由于内审人员职位、工资福利等均受单位负责人控制,内审人员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监督的职能。当单位利益与内审人员利益一致时,内审人员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容易对不正当的企业行为采取默许的态度,从而降低了审计作用。三是工作、人员不独立。内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内部人际关系的压力,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和发现问题的处理。有些内审人员秉公办事不仅受到同事的误解和非议,有时还会遭到领导的阻挠,甚至打击报复,致使实行审计监督缺乏有效的保障。
二、意见与建议
(一)加快审计人才培养速度。从上至下都要加大审计人员培训力度,对现有人员要普遍轮训,特别是计算机审计培训。同时,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对审计队伍进行优化,可以增加
基层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审计编制,把地方优秀的财会人员充实进审计队伍;还可以分期分批送审计人员到大专院校深造。通过多种渠道,尽快解决审计人才紧缺和质量不高问题。
(二)上级应尽快出台效益审计指南。效益审计是今后审计工作的方向,目前基层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特别是对效益审计的考核内容究竟如何考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缺少各方面效益评价的专业审计人才,因而审计结果也就没有什么权威性,对审计结果的运用就更是纸上谈兵。所以,上级审计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标准和指南。
(三)尽快完善与经责审计相对应的法律法规。由于组织部门调整任用干部的程序节奏快,在任用之前一般严格保密,一旦任命就要按期到任,而且时间紧,人员集中,而经济责任审计程序则需要较长的时间保证,这样就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和干部调整很难协调进行,往往是审计尚未实施,被审计领导早已赴任,给确定、追究领导责任,落实审计结果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为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的主要手段来抓。一是要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计划管理。确定重点部门和领导干部,结合任职情况,编制3-5年的滚动审计计划,逐渐改变临时任务多、计划性不强的局面。二是充分发挥审计联席会的作用。使联席会确实起到沟通信息、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的作用,真正成为对干部进行监督管理的协调机构,避免成为只听审计情况的汇报会。三是加大日常工作的协调力度。四是要狠抓落实,实行责任追究。要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审计对象限期整改,对久拖不办或拒不办理的,要依照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同时,要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如何做到先审后离、审任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结合,组织和审计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审、离、任三个环节的操作实施办法,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
(四)规范经责审计的责任认定机制。要建立一套相关的责任指标体系,用科学的指标体系来划分责任,准确界定前任与现任、党组织负责人与行政负责人,本级与下属单位应承担的责任,经济责任划分要突出重点指标。离任与上任者在交接时要对审计结果签字,离任时,对照接任时的审计结果,逐项比较,认定责任。同时,要加大推行任中审计,变被动为主动,将监督关口前移,缩短调任时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以解决“审”、“任”的衔接困难。
(五)建立健全审计成果运用机制。要健全审计结果运用机制。要把审计成果作为评价领导干部业绩的一把“尺子”,归入干部考核档案,各级组织、人事、纪检部门要加强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简单实效的审计结果运用办法,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运用。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紧密合作,对审计中发现的违纪违规线索要一查到底,组织部门研究任免干部时,要听取经济责任审计结论,使用干部时要将审计结果与干部任用一一对应起来,真正实现凭实绩用人。
(六)努力保证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要让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内审工作的领导,完善内审工作制度,确保内审机构具有履行职责所必须的权限,积极支持内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解决本部门、本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管理权限范围内,授予内审机构必要的处理、处罚权,使内审机构与财务基建部门真正成为做好单位内部财务经济管理工作的“左手与右手”,而不是“对手”,为内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同时,内审工作应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独立性原则要求它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权威性原则是内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内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内审组织机构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实践表明,内审的组织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作用的扩大为内部审计赢得较高的组织地位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组织地位的提高,独立性增强又为内审人员卓有成效地履行其职责,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条件。另外,内审机构要有一定的处罚权,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篇二:基层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审计部门在围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财经秩序、促进廉洁行政、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诸多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目前还存在不少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需要尽快克服和解决。
一、存在问题(一)审计人才紧缺、手段落后。
一方面是数量上人力不足。
一个县局的实际从业人员也就十多个,面对繁重的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十分疲惫;另一方面是质量上急待提高。
现在县级审计部门的业务人员大多是基层财政所人员组成,真正从审计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凤毛麟角,无论是思维方式、业务水平还是法律法规的运用,都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
审计手段落后主要反映在:1、计算机审计水平低。
一方面是审计人员自身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运用审计的能力低,每年到国家及省厅培训的人数有限,短期内还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电子账务未普及。
特别是县级和乡镇级单位,手工做账的还比较多。
2、审计的侦查手段弱。
强制性不强,有些问题很难查清。
(二)效益审计没有模式。
《审计署2019-2019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就提出了到2019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但是,到目前为止,效益审计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也还没有总结出比较系统的技术和方法。
审计人员没有比较成型的标准和指南。
(三)经责审计时效性差。
“先审计、后离任”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但是,从目前多数地方落实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先任后审”的逆程序作法,这种“马后炮”式的审计,给审计人员核实问题,搜集证据、征求意见、处理问题、落实结论等带来诸多不便,审计报告作为干部任用的依据作用也无从发挥。
特别是对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给追究责任带来了困难。
同时,由于目前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加快,人事变动频繁,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不断增多,而审计部门力量有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难以及时执行到位。
(四)经责审计责任难界定。
如果经济责任不能准确界定,审计结果就难以运用到位。
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有以下三个责任难以划分:一是前任与现任的责任。
由于目前经济责任审计中一般都未进行全面彻底的清产核资,仅局限于会计数据反映,资产损益也相应难以核定,从而也就对前任与现任的资产损益责任难以定位,另外,有些地方的往来账款较多,一些债权债务未彻底盘清,在经济责任审计时,对前任和现任任期内收支、债权债务情况也不能准确界定。
二是与下属单位的经济责任不能及时划分。
如:一些地方在对乡镇进行责任审计时,只审计他们机关的财务状况,对站所、村的账目未全面审计和核查,从而造成经济责任认定范围不全,导致有些被审单位把工作侧重点放在保证机关运转和资产购置上,放松对下属单位的监管,甚至将经济责任向各站所转嫁,逃避责任追究。
三是党政负责人的经济责任难以区分。
这一问题尤其在乡镇表现比较突出,乡镇党委书记是负总责的,而乡镇财政一般又是乡镇长主管的,在划分经济责任时,究竟应由乡镇长负责,还是由党委书记负责,以谁为主负责,还是共同负责,各承担的责任是多少,难以定论。
(五)经责审计成果运用不到位。
目前,各级组织、纪检、审计部门对审计结果的运用没有完善的机制,大都放在了审计实施和听取情况上,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缺乏深层次地研究和剖析,没有完善相应的制度,致使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
(六)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
不能有效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及其在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审计变成了事实上的“软指标”,监督、规范都成了一句空话。
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负责制,即内部审计机构受本部门
篇三:基层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审计机关计划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基层审计机关计划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审计计划管理工作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关系到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如何科学管理审计计划,充分利用审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笔者结合目前基层审计机关计划管理工作现状,谈几点看法。
一、基层审计机关计划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计划管理仅限于年初。计划管理工作包括年初计划编制与调整、计划执行与反馈、计划检查与考核等一系列环节。只有科学有效地执行每一个环节,才能充分发挥计划管理工作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基层审计机关的计划管理工作仅限于年初,利用很短的时间仓促制定出本年度审计计划。至于计划制定前的必要性分析和可行性研究,计划执行时的进度跟踪、资源力量调整、质量和风险控制成了可有可无的环节;计划完成后的质量评估、绩效评价、经验总结和奖惩等工作也未能及时跟上。
(2)
计划编制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1.计划安排缺乏深入调查研究。有些基层审计机关往往仓促编制计划,编制计划的依据主要是过去几年制定计划的经验以及完成计划的情况,缺少全面的征求意见、综合性的考虑以及深入的调查研究。造成有些计划安排不科学,一些项目不得不“中途流产”,一些项目由“审计”临时变更为“调查”,一些项目草草完成,质量却得不到保障,一些项目实施后的成果得不到认可,使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大打折扣。2.计划编制程序的规范性不强。在编制审计项目计划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各方意见。第一,没有顾及审计人员这个审计项目实施主体的意见。审计人员位于审计一线,拥有大量直接经验和有益建议,却无法向上级反映。置身于决策圈之外的同时,还被要求按照决策的思路来实施审计,这给审计人员造成的困扰可想而知。第二,没有顾及下级审计机关的现实情况。只管安排项目,忽略下级审计机关的实际,加剧了基层审计机关人少工作量大的矛盾。3.审计项目计划编制中缺乏对临时交办任务的应对机制。目前,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空前提高,审计任务也是空前繁重。审计机关在编制审计项目计划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变化,仍按照过去的思路来安排,使得计划的执行缺乏弹性和调整空间。实施过程中,审计机关不仅要完成与过去年度差不多的审计项目,还要完成上级审计机关安排的审计项目、政府临时交办项目,配合巡视组的巡查、配合纪委、财政组织的检查工作等。因为编制计划时没有做好应对准备,以至于人力、物力、财力严重紧张。
(三)计划执行缺乏有效控制。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机关本应该对项目进展、资源和力量的调整、质量和风险控制以及目标的实现进行管理。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基层审计机关制订计划时应付思想比较突出,对执行项目过程中的管理意识淡薄,统计部门与业务部门信息脱节,无法做到阶段性管理、监督,难以及时将项目所处阶段及
各审计组项目延伸情况予以通报,使得审计机关缺乏对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的调度。造成有计划无管理,影响了管理水平和审计质量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
审计机关对计划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充分。有些基层审计机关还没有意识到,审计计划在整个审计工作中处于支配性的“龙头”作用。有的领导认为,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完成上级交办的审计任务;有的审计业务人员认为,审计工作的任务就是查问题、出报告;有些综合管理科室认为,与外出审计组沟通项目进度情况是“得罪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这些错误的认识使得计划编制工作草率,安排的项目不切合审计工作实际,又没有应对机制,造成计划执行过程中审计资源组织运用的混乱,审计成果得不到及时反映。
(2)
计划管理工作制度不健全。计划管理工作要求综合科室与业务科室进行大量充分的联动,如果没有健全的制度保障,外出审计的业务人员会认为工作压力本来就大,“家里”还时不时打电话“找麻烦”,综合部门的人员会认为名不正言不顺,无需做一些“多余”的事,还要“看脸色”。这样,难免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摩擦,使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3)
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适应工作的需要。
目前来看,还有相当一部分审计机关未设立专职计划管理机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由办公室或法规股承担,部分基层审计机关甚至没有配备专职的计划管理人员。一些审计机关虽然配备了计划管理人员,但这些人员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宏观意识薄弱、专业不对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作用和效能的发挥。
三、加强审计计划和统计管理的对策
(1)
提高对计划管理工作的重视。审计机关要充分认识到审计资源与审计需求之间矛盾将变得日益凸显,科学合理的制定审计计划、优化审计资源配置俨然成为化解审计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成为提高审计质量与审计成效的重要法宝。因此,地方审计机关要转变计划管理的粗放型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管理体系,规范审计计划管理工作,充分利用有限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益。
(2)
科学合理地编制审计计划。首先,每年年底审计任务完成后,组织全局干部开展新一年度审计项目安排调研,由各科(股)室根据调研情况提出审计项目安排的建议,保证一线审计干部对审计项目安排的知情权、建议权。其次,主动与上级和下级审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单位对接,全盘考虑,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等方式多方征求意见,做到审计项目计划目标可行、对象明确、范围合理、进度可控、要素完整,然后提交局长办公会讨论决定,上报本级政府审批,并向社会公开,以有效确保审计项目计划的严肃性。第三,保持计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保持计划弹性,计划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调研成果以及以前年度党委和政府临时交办的工作量,评估自身的审计资源,预留一定比例的审计力量,避免随意调减。要保持计划的严肃性,若要临时增加审计任务,则要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
(三)加强计划执行管理。审计执行过程中,计划管理科室要与项目执行单位切实进行全方面的沟通交流,真正做到“上传下达”、“下情上达”。具体操作上,可以通过编发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简报,通报项目进度情况、各审计部门投入工作量及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与建议等。通过设置审计项目台账,及时了解、登记项目执行进度和经费支出情况,确保数据准确、详实。项目计划时间如需修改,须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由计划管理人员修改。在项目实施进度上,针对即将超时项目,计划管理人员应提醒业务科室加快工作进度;针对超时项目,计划管理人员定期在全局范围内进行通报,并据此开展考核,实施奖惩。此外,加强对审计实施方案要求的重点事项的现场审理,确保审计事项查深查透,不走过场;督促审计组抓住重点,抓住机遇,对审计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和案件线索的蛛丝马迹,集中力量,深挖问题和线索,加大对审计成果的提炼和运用力度。
(四)完善审计计划管理制度。审计机关应建立和健全机关内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并把其作为管理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督促审计人员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监督活动。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制度要明确审计项目立项原则和立项程序、审计项目工作量评估和审结期限、审计项目计划分配原则、审计项目计划执行监控、执行审计项目结果以及责任与追究、执行后评价等具体内容。要完善已有的>规章制度,通过开展调研、征求意见,将已有制度中不合理、不科学、难以实施的部分剔除,补充入切实可行的条款,并且让制度可以真正运行起来。
(五)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挑选具有良好的财经知识背景、审计实践经验丰富、宏观意识强的人员充实到计划管理工作岗位,不断提高其综合能力和素质,使之适应计划管理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审计人员自身的知识结构,因材施教地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使个人能力与审计工作紧密结合。
篇四:基层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由目前人事制改革步伐加快人事变动频繁济责任审计对象不断增多而审计部门力量有限济责任审计工作难以及执行到位,济责任审计主要有以下三责任难以划分是前任与现任责任,如些地方对乡镇进行责任审计只审计他们机关财状况对所、村账目全面审计和核从而造成济责任认定围不全导致有些被审单位把工作侧重放保证机关运和产购置上放松对下属单位监管甚至将济责任向各所嫁逃避责任追究
当前审计部门围绕济“又又快”发展、维护财秩序、促进廉洁行政、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诸多客观和主观因素影响目前还存不少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突出问题要尽快克和
、存问题
()审计人才紧缺、手段落
方面是数量上人力不足
县局实际从业人员也就十多面对繁重审计任审计人员十分疲惫;另方面是质量上急待提高
现县级审计部门业人员多是基层财政所人员组成真正从审计学院毕业学生凤毛麟角无论是思维方式、业水平还是法律法规运用都要不断改进和提高
审计手段落主要反映、计算机审计水平低
方面是审计人员身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运用审计能力低每年到国及省厅培训人数有限短期还难以满足工作要;另方面是电子账普及
特别是县级和乡镇级单位手工做账还比较多
、审计侦手段弱
强制性不强有些问题很难清
(二)效益审计没有模式
.
《审计署003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就提出了到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审计力量半左右但是到目前止效益审计尚形成比较完整理论也还没有总结出比较系统技术和方法
审计人员没有比较成型标准和指南
(三)责审计效性差
“先审计、离任”是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要原则
但是从目前多数地方落实情况看普遍存“先任审”逆程序作法这种“马炮”式审计,给审计人员核实问题,集证据、征见、处理问题、落实结论等带诸多不便审计报告作干部任用依据作用也无从发挥
特别是对发现违纪违法问题给追究责任带了困难
由目前人事制改革步伐加快人事变动频繁济责任审计对象不断增多而审计部门力量有限济责任审计工作难以及执行到位
(四)责审计责任难界定
如济责任不能准确界定审计结就难以运用到位
济责任审计主要有以下三责任难以划分是前任与现任责任
由目前济责任审计般都进行全面彻底清产核仅局限会计数据反映产损益也相应难以核定从而也就对前任与现任产损益责任难以定位另外有些地方往账款较多些债权债彻底盘清济责任审计对前任和现任任期收支、债权债情况也不能准确界定
二是与下属单位济责任不能及划分
如些地方对乡镇进行责任审计只审计他们机关财状况对所、村账目全面审计和核从而造成济责任认定围不全导致有些被审单位把工作侧重放保证机关运和产购置上放松对下属单位监管甚至将济责任向各所嫁逃避责任追究
三是党政责人济责任难以区分
这问题尤其乡镇表现比较突出乡镇党委记是总责而乡镇财政般又是乡镇长主管划分济责任究竟应由乡镇长责还是由党委记责以谁主责还是共责各承担责任是多少难以定论
.
(五)责审计成运用不到位
目前各级组织、纪检、审计部门对审计结运用没有完善机制都放了审计实施和听取情况上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缺乏深层次地研究和剖析没有完善相应制致使样问题反复出现
(六)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灵魂
不能有效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组织上独立性及其业工作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审计变成了事实上“软指标”监督、规都成了句空话
我国部审计机构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责制即部审计机构受部门或单位主要责人直接领导部审计结应面报告给单位行政高责人
因部审计独立性不如外部审计表现是机构不独立
造成审人员很难客观、公允立场上对单位财状况做出客观、公正评价
特别是当面对领导参与或法人违规部审计往往无能力从而埋下隐患
二是济不独立
由审人员职位、工福利等受单位责人控制审人员难以实际工作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当单位利益与审人员利益致审人员维护身利益容易对不正当企业行采取默许态从而降低了审计作用
三是工作、人员不独立
审人员开展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部人际关系压力影响了工作开展和发现问题处理
有些审人员秉公办事不仅受到事误和非议有还会遭到领导阻挠甚至打击报复致使实行审计监督缺乏有效保障
二、见与建议
()加快审计人才培养速
从上至下都要加审计人员培训力对现有人员要普遍轮训特别是计算机审计培训
.
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对审计队伍进行优化可以增加审计编制把地方优秀财会人员充实进审计队伍;还可以分期分批送审计人员到专院校深造
通多种渠道尽快审计人才紧缺和质量不高问题
(二)上级应尽快出台效益审计指南
效益审计是今审计工作方向目前基层没有现成路子可走特别是对效益审计考核容究竟如何考量没有统标准也缺少各方面效益评价专业审计人才因而审计结也就没有什么权威性对审计结运用就更是纸上谈兵
所以上级审计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相关标准和指南
(三)尽快完善与责审计相对应法律法规
由组织部门调整任用干部程序节奏快任用前般严格保密旦任命就要按期到任而且紧人员集而济责任审计程序则要较长保证这样就使济责任审计工作和干部调整很难协调进行往往是审计尚实施被审计领导早已赴任给确定、追究领导责任落实审计结带很困难
因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要进步提高认识切实把济责任审计工作作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主要手段抓
是要强化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管理
确定重部门和领导干部结合任职情况编制35年滚动审计计划逐渐改变临任多、计划性不强局面
二是充分发挥审计席会作用
使席会确实起到沟通信息、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作用真正成对干部进行监督管理协调机构避免成只听审计情况汇报会
三是加日常工作协调力
四是要狠抓落实实行责任追究
要建立相应责任追究制对审计对象限期整改对久拖不办或拒不办理要依照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要尽快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
明确规定如何做到先审离、审任结合组织和审计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审、离、任三环节操作实施办法增强制可操作性
(四)规责审计责任认定机制
要建立套相关责任指标体系用科学指标体系划分责任准确界定前任与现任、党组织责人与行政责人级与下属单位应承担责任济责任划分要突出重指标
离任与上任者交接要对审计结签离任对照接任审计结逐项比较认定责任
要加推行任审计变被动主动将监督关口前移缩短调任济责任审计以“审”、“任”衔接困难
(五)建立健全审计成运用机制
要健全审计结运用机制
要把审计成作评价领导干部业绩把“尺子”归入干部考核档案各级组织、人事、纪检部门要加强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简单实效审计结运用办法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运用
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紧密合作对审计发现违纪违规线要到底组织部门研究任免干部要听取济责任审计结论使用干部要将审计结与干部任用对应起真正实现凭实绩用人
(六)努力保证审工作独立性和权威性
要让各单位主要责人充分认识部审计工作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审工作领导完善审工作制确保审机构具有履行职责所必须权限积极支持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部门、单位部审计工作遇到困难和问题并管理权限围授予审机构必要处理、处罚权使审机构与财基建部门真正成做单位部财济管理工作“左手与右手”而不是“对手”审工作开展提供良工作条件和环境
审工作应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
独立性原则要它单位主要责人领导下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受其他部门干扰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审计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权威性原则是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另关键因素
主要体现审组织机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
.
审组织机构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审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
实践表明审组织地位和作用发挥是相辅相成
方面作用扩部审计赢得较高组织地位创造了机会;另方面组织地位提高独立性增强又审人员卓有成效地履行其职责发挥审职能作用提供了条件
另外审机构要有定处罚权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部审计权威性
.
篇五:基层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推荐访问:基层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审计工作 基层 建议
上一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3篇
下一篇:政治思想建设不足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