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3篇
篇一:盐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
目次
1引言..............................................................22盐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32.1历史回顾
......................................................32.2经济概况
......................................................43盐城市经济发展条件的SWOT分析
.....................................53.1盐城市经济发展的优势(S)
.....................................53.1.1区位优势明显...............................................53.1.2海洋和滩涂资源丰富
........................................53.1.3农产品种类丰富,农业资源优势突出
.........................53.1.4劳动力资源丰富.............................................53.1.5生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63.2盐城市经济发展的劣势(W)
.....................................63.2.1、经济快速发展,但整体水平还是比较落后
.....................63.2.2缺乏高技术人才.............................................63.2.3、县域经济增势强劲,但县域间发展不平衡
.....................3.2.4、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但传统产业比重较大,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3.2.5交通尚不够便捷.............................................3.3盐城市经济发展的机遇(O)
.....................................3.3.1江苏沿海开发的国家战略的提出...............................3.3.2紧抓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3.4盐城市经济发展的挑战(T)
.....................................3.4.1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巨大压力.............................3.4.2产业结构面临巨大挑战.......................................4盐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几点建议
....................................4.1沿海错位开发战略
..............................................4.2区域关联发展,加强地区协作战略
...............................104.3制定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战略
...................................114.4大市区、小城镇发展战略
.......................................114.5不断地加深优化产业结构战略
...................................11结语...............................................................14致
谢.............................................................15参考文献...........................................................16毕
业
论
文
中
文
摘
要
沿海开发是江苏省“十一五”生产力布局“四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抓住这次国家战略机遇,促进发展自身经济,本文着重分析了盐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结合盐城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潜力,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找准特色的原则,提出了一些关于盐城经济发展的建议,希望通过实施正确的战略组合,能够促进盐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步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并最终走上富有本地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字:
区位优势;SWOT分析;
协调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
毕
业
论
文
外
文
摘
要
Title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ofYancheng
AbstractCoastaldevelopmentisofJiangsuProvince"EleventhFive-Year"productiveforces"fouralong"strategyanimportantpartofnationalstrategiestoseizethisopportunity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ireconomy,thepaperanalyzesthestatusof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Yanchengandexistingproblems,combinedwiththeadvantagesofYanchengandpotentialeconomicdevelopment,inlinewithlocalconditions,advantages,andavoidweaknesses,identifythecharacteristicsoftheprincipleputforwardsomeproposalsontheeconomicdevelopmentofYancheng,hopethatbyimplementingtherightstrategiccombination,canpromoteeconomicYanchengrapiddevelopment,andgraduallynarrowthegapbetweeneconomicallydevelopedareas,andeventuallyembarkonlocalcharacteristicsmodelofeconomicdevelopment.
Keywords:
RegionalAdvantages;SWOTAnalysis;Coordinateddevelopment;Optimizetheindustrialstructure
1引言
盐城是一座古老而又新兴的城市,地处江苏中北部里下河平原,古称“淮夷地”,又称“瓢城”汉置盐渎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尽沧桑巨变,迄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作为江苏省面积最大,人口第二的地级市,盐城在改革开发30年来,尤其是几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盐城市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盐城目前已是国家沿海开发战略的前沿城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俱乐部成员、苏北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在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局面下,我们也不得不面临城市发展中遇到的各方面问题。在城市定位和周边城市之间的产业布局方面值得我们进行合理的规划分析。
根据现代区域经济理论:区域发展包含有区域经济发展,区际关系和区域经济政策三大方面[1]。我们在研究一个地区的区域发展时,就应该考虑一个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下个阶段性目标和战略规划,才能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盐城经济持续、跨越式发展。笔者认为,分析盐城周边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再结合盐城实际情况,盐城未来的发展定位着眼长三角经济区产业转移,依托上海金融中心,打造长三角经济区北翼经济强市为目标,走一条适合盐城地区发展的,有地区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
2盐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2.1历史回顾
在历史上,盐城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市。全市耕地面积约976.5万亩,河湖水面200多万亩,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里下河地区农作物以稻、麦为主,是江苏省的主要商品粮基地;沿海地区以植棉为主,是全国六大棉产区之一;淮河入海河道以北地区,则以旱粮和经济作物为主。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重要位置。粮、棉、油等产量均列全省第一位,肉、禽、蛋、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均居全省前列。薄荷、猪皮革、兔毛、羽毛、山羊板皮等土特产品较为充足。广阔的沿海滩涂不仅盛产海盐,而且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然而工业基础相当薄弱,在解放初期,盐城几乎没有任何现代工业基础。所谓工业,其实就是手工业,全地区的工业总产值仅有区区4000万元。经过50多年坚持不懈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建立起一个以汽车、机械、纺织、轻工、化工为主体的地方工业体系[2]。
2.2经济概况
2009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3.5%;财政总收入311.9亿元,增长44.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6.8亿元,增长40.5%,增幅列全省第一。抢抓国家扩内需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中央投资项目和资金。组织实施八大类重点工程项目、工业“三百”工程以及城建、交通和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入。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0.3亿元,增长3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投资824.8亿元,增长35.1%,接近“十五”工业投资的总和。新增贷款323亿元,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争取异地金融机构在我市信贷投放126亿元。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14.2亿元,增长16.7%。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公司全年销售汽车24.1万辆,实现税收18.1亿元,分别增长71.4%和88.8%。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主要指标增速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中联电气在深圳中小企业板成功上市。落实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74.8%,家电下乡销售收入列全省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2%,增幅列全省第一。对外开放取得新的进展,全市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0.4亿美元,总量继续保持苏北第一;进出口总额28.6亿美元,增幅列全省第二。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盐城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规模加工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全市高效农业总面积达444.2万亩,其中设施栽培124.5万亩,分别新增79.6万亩、21.3万亩,增量均居全省第一。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促进汽车、纺织、机械等支柱产业改造升级,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尤其是建市以来投资规模最大、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引擎”作用的工业项目东风悦达起亚第二工厂进入试产阶段,盐城已进入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期。近年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工业对经济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汽车、纺织、机械、轻工、化工等行业已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和实力,汽车、纺织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区域合作上,围绕接轨上海,加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盐城市政府推进盐城与上海之间在产业、市场、技术、资本、信息、人才等各个方面的合作;产业集群上,已建立响水县陈家港化工产业集群、射阳县盐东镇纺织产业集群、亭湖区农用机械产业集群、市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等,并且把发展重点放在汽车、纺织、化工三大
主导产业集群上,带动全市经济发展。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2008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49亿元,增长15.4%。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3]。
3盐城市经济发展条件的SWOT分析
3.1盐城市经济发展的优势(S)
3.1.1区位优势明显
盐城市位于江苏沿海中部位置,东濒黄海,南与南通市、泰州市毗邻,西与扬州市、淮安市相连,北与连云港市接壤。全市地势平坦,分为黄淮、里下河和滨海三个平原区。境内河流众多,水网密布。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从江苏省的地图上看,她居中靠海,正处在江苏省三大经济圈的空白地带。通过盐城带动苏北五市及苏中三市的发展,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3.1.2海洋和滩涂资源丰富
盐城海岸线全长582公里,占江苏省海岸线总长的56%,盛产鱼、虾、贝类等各种海产品。沿海滩涂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含辐射沙洲),占全省沿海滩涂面积的75%,近期可供开发利用的面积达1300平方公里。目前,每年以10余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大海延伸的射阳河口以南沿海地段已成为江苏最大、最具潜力的土地后备资源。此外,盐城石油天然气资源蕴藏丰富,已探明石油天然气蕴藏量达800亿立方米,沿海和近海有约10万平方公里的黄海储油沉积盆地,居全国海洋油气沉积盆地第2位,勘探开发前景广阔。
3.1.3农产品种类丰富,农业资源优势突出
盐城一直以来就是是江苏最大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现已建成8个全国商品粮基地县、1个优质油料基地县和6个优质棉基地县,粮棉油、桑果菜和禽蛋鱼等主要农产品的种养规模和总量均位居全省首位,是轻工、纺织和食品加工业的重要原料基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居全省之首,全市有4个县列入省级农产品产地认证;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种植业产地212个,畜牧业产地87个。新建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省级外向型农业生产基地6个。全市通过认定的有机食品基地2个,绿色食品基地6个,并有179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称号。
3.1.4劳动力资源丰富
盐城是江苏省人口第二大市,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每年外出到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人数在80万以上,而且盐城人在外享有做事认真,能吃苦的声誉。随着今年来盐城本市经济的发展,大量企业在盐城建厂投资,对于用工数量的需求不断增加,无疑在这一方面能够满足用工企业的要求。同时盐城也是江苏省教育大市,每年都有大量的优秀毕业生,能够很好的服务社会发展的需求。
3.1.5生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盐城市位于太平洋西海岸、拥有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并且其已被列入世界重点湿地保护区。大丰野生麋鹿保护区是世界上第一个野生麋鹿保护区和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为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成员,保护区内有麋鹿种群600多头,其野生种群总量、繁殖率和存活率均居世界首位。位于射阳的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类野生动物12种,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7种,每年来此越冬的丹顶鹤达到1200多只,占世界野生种群的60%以上。市域西部地处里下河地区腹地,为典型的泻湖型湖荡湿地,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此外,盐城海滨湿地还有长200公里、宽140公里近岸浅海区的辐射沙洲,面积10多万亩的海滨林场和辽阔的海滨草原,形成了集蓝天、大海、滩涂、森林、草原和珍稀动植物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盐城滨海风光[4]。
3.2盐城市经济发展的劣势(W)
3.2.1经济快速发展,但整体水平还是比较落后
“十一五”期间,盐城各个产业经济持续发展,目前拥有悦达集团、森达集团等销售超亿元的企业1102家。22009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3.5%;财政总收入311.9亿元,增长44.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6.8亿元,增长40.5%,增幅列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464亿元,增长39.8%,增幅列全省第一。虽然经济的发展有着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区位、政策等多种原因,盐城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与省内苏南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仍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表现为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水平低。以2009年为例,盐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6585元,而苏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2766元,是盐城平均水平的5.3倍。
3.2.2缺乏高技术人才
盐城市一直是一个教育大市,但由于经济的问题,大量的优秀毕业生外流,导致了高技术人才的缺乏,使得很多企业在盐城的投资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因而如何吸引人才是其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为此盐城市政府多次组织人才引进计划,力图改变人才匮乏禁锢经济发展这一困境。与此同时大力扶持盐城师范学院、盐城工学院这样的地方高校。在现代经济中,地方高校对地方区域经济的重视和路径依赖大大增强,高校必须瞄准区域经济发展动态下,新的市场带来的新的需求,适应产业集群要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因而这些地方高校因该以教学为主,服务地方经济,努力为地方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的好”的实用性人才,为盐城的企业或行业集群提供直接的管理、技术支持服务,这是高校专家服务盐城区域经济的一种体现。同时,还要有高校专业设置的有效的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的服务作用。从上面的分析得出,盐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技术进步、需要制度完善,但这些可以通过科研型大学知识的正的外部效应来获得,而地方高校能做到的就是提供盐城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所迫切需要的生产性服务人员。
3.2.3县域经济增势强劲,但县域间发展不平衡
根据盐城市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可将其所辖10个县(市、区)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东台、大丰、亭湖、盐都、开发区)抓住苏南产业转移的契机,大力发展本地区经济,已达到或超过苏中地区的平均水平,其中东台市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已达253.31亿元,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市中位居第49位;第二板块(射阳、建湖、阜宁)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近年来外来企业的大量投资,后发优势逐步显现;第三板块(滨海、响水)近年来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均大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与第一板块相比仍属贫困地区,其中响水县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仅为78.4亿元,滨海、响水两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均低于苏北地区的平均水平[5]。
3.2.4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但传统产业比重较大,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十五”期间,盐城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形成了农业结构协调、工业结构改善、服务业升级加快的格局。全市三大产业结构由2003年29.5:39.6:30.9调整为2008年的19.3:47.6:33.1,基本形成“二三一”产业格局。但从盐城工业产业的总体分布情况看,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传统产业在整个工业体系中仍处于主导地位,产品附加值不高的纺织、化工、机械和食
品四大产业占产业总产值的70%左右;二是产业趋同现象较为突出,区域经济特色产业尚未形成;三是大型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不足10%,企业有数量而无规模,产业集中度低,创新能力不足[6]。
3.2.5交通尚不够便捷
最近几年盐城的交通基础建设发展迅速,从现有的交通脉络看:(1)徐宿淮盐大(丰)高速:串起徐州宿迁淮安盐城至大丰港;(2)沿海高速(连盐高速和盐通高速总称):串起连云港盐城南通;(3)宁靖盐高速(锡澄高速):串起苏中扬州、泰州甚至南京;(4)新长铁路:串起苏北五市及苏中三市;(5)沿海铁路大通道:将使盐城成为沿海铁路干线上一重要节点;(6)盐城机场:国内直飞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
国外直飞韩国首尔、日本东京;(8)国家一级港口大丰港:是徐宿淮盐大高速延长线及新长铁路延长线,可通过它直接将苏北苏中及内陆货物送达港口,装船运望日本、韩国及全世界。但就其与苏南城市交通相比仍有极大的差距,整个与周边城市尤其是于长三角地区的交通还不够顺畅。
3.3盐城市经济发展的机遇(O)
3.3.1江苏沿海开发的国家战略的提出
沿海开发是江苏省“十一五”生产力布局“四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区域上看,盐城、连云港、南通等沿海地区地处我国南北交汇枢纽地带,是江苏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但目前我国沿海经济发展还处于“低谷”区。近期,《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的制定为盐城等苏北地区的沿海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充分利用盐城的沿海优势,以系统的思维确定盐城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体系,这是盐城的重要发展机遇,对促进整个苏北沿海区域的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3.3.2紧抓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目前,发展循环经济已经列入国家的发展议程。2005年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发展循环经济问题,会议提出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盐城十一五期间还提出了建成“二城四基地”的设想,这当中包括“红色湿地旅游城”,“生态化工基地、清洁能源基地、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这也要求盐城必须走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从而实现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7]。
3.4盐城市经济发展的挑战(T)
3.4.1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近年来,盐城周边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一种相互敢拼的局面。就同为江苏沿海战略规划中的南通和连云港而言,南通由于其仅靠上海,地理位置优越,发展一直位于苏北前列,而且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经济发展前景可观。而连云港,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港口,是首批国家沿海开发城市,其港口内地辐射范围大,港口基础设施为江苏最好,加之以国家战略的重点扶持,必将有经济的大的发展。为此我们盐城一定要给自身一个合理的定位,迎接挑战,超越自身。
3.4.2产业结构面临巨大挑战
现阶段盐城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突出的表现在:(1)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传统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没有能够同步提升,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使得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人才基础;企业员工素质普遍不高,使得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劳动力技能基础。(2)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不仅仅表现在其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明显偏低,而且表现在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上仍存在巨大缺陷,这种状况不仅抑制了服务业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服务业更好地发挥促进各个行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3)结构优化升级的成本上升:多年来,盐城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所特有的低成本优势,不断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但是,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在真实成本相对较低的同时,也存在成本扭曲问题。尤其是从2004年起,盐城部分地区开始出现“民工荒”,表明以往报酬水平下的劳动供求平衡必须要打破,这将带动工资水平总体上升。这样成本的上升势必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巨大挑战[8]。
4盐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几点建议
盐城区域经济发展已具备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但总体经济实力仍相对较弱,社会经济发展在全省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盐城应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挖掘区域优势与潜力,充分利用地区优势,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战略体系,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4.1沿海错位开发战略
一个经济区域只能是在适当的产业或产业链条的适当位置形成相对竞争优势,而不可能在每个产业领域都具有绝对竞争优势。区域经济个性越强,越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越能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如前所述,江苏“十一五”规划纲要把沿海产业带建设作为全省“十一五”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盐城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突出临海生态特色,实施沿海错位开发战略。
具体而言,除了继续积极发展海洋渔业,提高名、特、优、新产品的比重之外,还应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发展。一是在现有1300平方公里可利用滩涂上发展沿海速生林带,并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商品用材林产业和优质高效经济林产业,扩大沿海滩涂综合林业产业规模。二是利用沿海发展畜牧业的独特优势,建成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食草动物产业带。三是充分发挥沿海无公害、污染轻的特点,大力推行质量认证、环保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在现有农业标准化基地的基础上,加快建成以盐土农业为依托的绿色食品基地。四是围绕特色资源,重点发展港口火电、苇浆、木浆、天然气、石化等能源和原材料基础工业,积极发展海洋医药、海洋化工等新兴产业,建成结构合理、外向度高、特色明显的临海工业体系。五是充分发挥滨海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以建设沿海国家生态旅游区和中国东部沿海重要湿地生态文化旅游基地为目标,以丹顶鹤、麋鹿、中华鲟三种珍稀动物为品牌,形成特色鲜明、规模较大、吸引力强的沿海旅游带[9]。
4.2区域关联发展,加强地区协作战略
盐城已被列为江苏沿海大开发战略之中,与此同时,盐城又是“长三角”和“淮海”两大经济圈的交汇区,这为盐城的区域关联发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众所周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区域;而淮海经济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边缘,目前虽属于沿海欠发达地区,但该区地处江淮平原,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且劳动力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巨大。盐城应积极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立足淮海,面向长三角”,努力成为“长三角”与“淮海”两大经济圈相互促进的桥梁,通过促进经济圈内各城市的共同发展带动自身的跨越发展。同时要抓住江苏沿海大开发战略契机,加深与南通和连云港的合作,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10]。
4.3制定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战略
循环经济是集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因此,需要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公众积极参与”的管理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持续动力。可以设立盐城市循环经济建设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指导盐城循环经济的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是盐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盐城的内在要求。面向十一五,盐城围绕全省“两个率先”的总体要求,提出了“构建和谐盐城,在苏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继续大幅度推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尖锐。
要做好发展绿色循环经济要做到以下几点:(1)切实加大宣传力度,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2)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构建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3)建立和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4)抓住重点,加快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现有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整合(5)加强循环经济核心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11]。
4.4大市区、小城镇发展战略
长期以来,盐城中心市区一直存在着“小马拉大车”的局面,即盐城是一个大市,然而起中心市区发展明显滞后,不利于带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大市区战略是在将亭湖和盐都两区纳入中心市区范围的基础上,以市开发区、亭湖开发区和盐都开发区作为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实力的重要载体,整合资源、科学规划、错位发展,通过三个开发区的合力,拉动市区经济快速发展。在城市功能上,进一步明确盐城作为“江苏沿海中心城市、新兴工业城市、海洋经济服务基地”的城市区域定位,着力彰显“水绿生态盐城,东方湿地之都”的景观特色和人文特色。与此同时,作为城市化基础支撑和工业化重要载体的小城镇的发展,也要提升到战略高度,不断完善现有城镇各项设施的配套水平,不断地加强其城镇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小城镇集聚产业的功能,增强小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
4.5不断地加深优化产业结构战略
在上文中笔者已经分析了盐城产业结构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因而要不断地加深优化产业结构,笔者对此给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11(1)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盐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关键。“十五”以来,盐城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出现了高速、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但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中潜在的矛盾不断地显现出来。这主要表现在,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推动的,资源对于经济的发展约束表现得更为突出。对此,盐城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等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投资和扶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
(2)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走和谐发展的新型道路。
目前盐城总体上处在工业化中期,近年来房地产、汽车等行业发展迅猛,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分工链条加长,装备技术水平提高,都对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大量需求。虽然这些产业的发展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一定的压力,但从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看,我们不大可能“跨越”这些产业发展的阶段。但这些产业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更应要努力走出一条技术推动、资源节约、效率提高、环境良好的新型道路。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与工业相比,服务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有利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业能够促进消费,提高国民支出中消费的比例,有利于改善投资和消费比例,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业中的科技、教育、文化、休闲健身等产业加快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盐城要坚持大服务、大开放、大发展的理念,突出发展生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切实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4)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强全社会吸纳就业能力。
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但是经济增长并不能自动解决就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就业问题。因此,扩大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盐城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程中,要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继续鼓励发展纺织、服装等资源能源消耗低又能大量吸纳就业的工
12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各类服务业企业;积极鼓励其他各类产业增加吸纳就业的能力[12]。
13结语
盐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要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找准特色的原则,通过实施正确的战略组合,将潜在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逐步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本文所提出的一些发展建议是基于根基盐城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区域条件而提出的,但其又不是孤立的,它立足于我国当前沿海开发和区域一体化的经济背景,因此既有较强的针对性,又有适度的扩展性,对于苏北以及其他沿海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4致
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韦东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从确定研究方向到研究题目,层层把关,并给予了我很多建议,最终确定了适合自己展开研究的方向和题。通过对开题报告和文章格式的把关,并给予论文的研究方法的建议指导,使文章内容得以充实和完善,使得论文得以顺利的完成。特别是她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特别是仇安迅同学在论文排版过程中的帮助,同时还到许多在工作过程中得到同学们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
15参考文献
[1]张继良:中国区域竞争力研究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2]
盐城统计局:盐城统计快报[R].2009,1(22),45。
[3]江苏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2009(电子版)。
[4]朱鹤龄:“长三角”与“淮海”两经济圈交汇地区经济发展对策[J].商业研究,2006(4):211-213。
[5]姚超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
[6]陈晓东:江苏第四大经济圈与盐城沿海经济带建设的研究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01期
[7]2010年盐城市政府报告
盐城市政府网
[8]刘国新,朱杰:盐城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制约因素[J].江苏统计,2001,(11):23-25。
[9]黄贤金等著: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10]孙海燕: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
科学出版社2008年
[11]杨劲松,叶春明:推进盐城市循环经济建设的思考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12]刘春阳,杨加猛:盐城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体系研究2006年
16
篇二:盐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
单位:万元盐城市2018年限额以上住法人企业数221489475111301指标名称合计住宿业
国有控股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
内资
国有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私营企业
港澳台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组
旅游饭店
一般旅馆
其他住宿服务餐饮业
国有控股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
内资
国有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私营企业
其他内资
港澳台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组
正餐服务
快餐服务
饮料及冷饮服务
其他餐饮业年末餐饮营业4068829998627980997861886028347500045579200年末全部从业135294484173144441061122948194640202711733172463122706402894640030689610443305596826641374320768933621106169045312897730564205461116642130030019617004500688697182154市2018年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经营情况统计营业额316542753162637174399158441722060237573916客房收入64187265857976257593676740517912666825餐费收入225871432741541943193994881644102353381商品销售收入1868510973621089359220124388其他收入780043602613435818611430936252164220291122241227274624122774140877615706313878118408663760299337602158792219195043346295802321825971643182597513156518123524725348241758854175886494391104740992613440563440453298723136950513916368391736864917310317404134493440763摘编自《盐城统计年鉴2019》
客房数(间)1255453981381519074014211192816208床位数(个)19745814320667935121419162264425208餐位数(位)11617226613835526533480065195201371480290024584071563317156257732242574349369410011602593116024145534692318220829310089559226689559197625826629717131115578566926406702545
篇三:盐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盐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
作者:杨义楼
来源:《经济视野》2015年第01期
【摘
要】为反映盐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本文结合经济普查资料对盐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快盐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党委、政府发展文化产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关键词】文化产业
发展
问题
对策
文化产业是具有战略性和先导性的朝阳产业,是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盐城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多模式的发展格局,文化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带动力和贡献逐年提升。现将盐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分析如下。
一、盐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业单位较快增长
2013年盐城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为4494家,比2012年增加577家,增长14.7%,占全市法人单位总数的9.2%。其中,文化制造业1353家,占30.1%;文化贸易业714家,占15.9%;文化服务业单位2427家,占54.0%,文化服务业单位数占比最高。
(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盐城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快速发展。经初步核算,2013年盐城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05.4亿元,占GDP比重首次突破3%,达3.03%,比上年提高0.61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了1.28个百分点。近3年,盐城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37.0%。
(三)文化产业对经济贡献增强
2013年,盐城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同比增长39.4%,高于全市GDP增速27.1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8%。盐城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中,文化用品制造业增加值为73.99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70.2%;文化用品贸易业增加值为6.87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6.5%;文化服务业增加值24.55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3.3%。
(四)文化产业初显集聚特征
推荐访问:盐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 盐城市 现状及 经济发展
下一篇:以案促改心得体会范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