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时代价值5篇
篇一:《实践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时代价值
《实践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时代价值
王小松
【期刊名称】《学理论》
【年(卷),期】2015(000)023【摘
要】《实践论》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写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篇佳作。这篇文章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关注,主要在于它哲理性强,内容精辟,对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时至今日,《实践论》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总页数】2页(P11-12)
【作
者】王小松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南宁530006【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A42【相关文献】
1.《实践论》的时代价值刍议r——学习毛泽东实践观的感悟2.深刻认识《实践论》的时代价值3.《实践论》《矛盾论》的时代价值和当代意义4.《实践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对新时代的价值5.毛泽东《实践论》的新时代价值诠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二:《实践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时代价值
《实践论》与《矛盾论》的内在关联及时代价值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赵士发
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实践论》与《矛盾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并结合中国实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与辩证法,《实践论》主要讨论实践与认识的相互作用,《矛盾论》则主要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两者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联系,都是世界观与历史观、认识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整体解读《实践论》与《矛盾论》的内容和联系,不难发现和体会到?两论?通过对世界存在本质的把握所体现出来的极富智慧的实践辩证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对我们也有重要的启示:
一是应重视对哲学基础理论的学习与克服教条主义的束缚;
二是应以继承与发展的辩证态度对待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
三是立足于具体现实,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去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
《实践论》与《矛盾论》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是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是毛泽东哲
学思想成熟的标志。今年是《实践论》与《矛盾论》发表80周年,重新研读并阐发毛泽东的这两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典文献,考察二者的内在关联及时代价值,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一、?两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典文献
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讲授哲学时编著了《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实践论》与《矛盾论》是其中的两个重要章节。在这两篇文章中,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原理尤其是认识论与辩证法进行了新的诠释和发展,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典成果,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走向成熟。
?两论?是时代的产物,是革命年代时代精神的精华。毛泽东说:?我们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些都是‘两论’适合于当时需要不能不写的产物。?在当时,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的思想在党内盛行,一些人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指令神圣化,教条主义思想已经使中国革命陷入严重的危机。其实早在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就指出了对待马克思主义“本本”的辩证态度:一是“本本”必须要学习,二是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学习、反对本本主义,鲜明地表达了反对教条主义的立场。然而,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的思想仍在党内传播,而?两论?的发表,正是对教条主
义等错误思想的一次彻底清算,也是从思想上对中国革命事业的挽救。
?两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研究的经典文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学界历来重视对?两论?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两论?的研究已经结束,其中依然有许多问题尚未厘清。关于?两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多数学者都认为?两论?不仅有实践意义,也具有理论价值,?两论?不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对不断发展的世界革命也有深远影响。但与此同时,?两论?也是学界争议较多的文献。有部分学者认为,?两论?只有实践意义,没有理论价值,有的甚至是连其实践意义也一并否定。关于?两论?的思想理论来源,有学者认为?两论?不过是前苏联教科书的?舶来品?,也有学者认为其理论实质是中国的哲学和文化传统,还有学者认为?两论?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传统同马列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在考察?两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及?两论?之间的关系时,也基本是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展开,而较少有人注意到?两论?亦是唯物史观的光辉篇章,特别是它们作为整体呈现出来的实践辩证法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对以往?两论?研究提出的观点,我们既不能全部接受,也不能一概排斥,而应当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全面的分析,实现科学的扬
弃,而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也需要我们不断转换视角,对?两论?开展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
二、?两论?内容与有机联系的整体解读
《实践论》与《矛盾论》并非是两篇内容上不相干的文章,将?两论?分开读,不难发现分别讲了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但将?两论?结合起来整体解读,则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于实践辩证法。下面将简要介绍?两论?的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它们有机联系在一起共同呈现出来的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实践辩证法。
(一)《实践论》与《矛盾论》的主要内容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国内亦有学者把?实践?看作整个马克思哲学的基础,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与?实践本体论?等观点。与马克思的哲学不同,毛泽东的《实践论》则是一篇认识论著作,更侧重于谈论实践对认识的作用以及认识运动的过程、规律等思想。
《实践论》开头就明确指出了社会实践(生产和阶级斗争)对认识的决定性关系。这是对人类认识的基本来源的综述,指明了实践对于认识的基础性地位。文章明确指出,实践与认识,二者不能简单地加以割裂,而应该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知与行也正是在
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的。而且,毛泽东的《实践论》有一定的创作目的—为中国的革命服务,文中也出现了许多与中国革命息息相关的例子: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对战争的认识、革命者对革命情况的认识等等。正是结合了这些有着现实意义的例子,毛泽东的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才更加具有?中国化?的色彩。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则系统阐发了辩证法的矛盾思想,将对立统一法则视为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正是在这一?根本法则?的指导下,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进行了整体研究,他从宏观层面讲述了两种对立的宇宙法则—形而上学与辩证法,前者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去看待世界,而后者则是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也就是把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视为事物发展运动的根本原因。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事物发生的普遍原因,而只有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辨别具体事物,解决具体问题,即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矛盾的特殊性这一问题中,毛泽东着重强调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他明确将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的作用界划为规定和影响其他矛盾而事物的性质,就由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且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变化而变化。矛盾双方既是相互斗争的,也是同一的,这
种同一性就表现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以各自的对立面为前提,双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也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当然,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才是绝对的。在分析矛盾的斗争性问题时,毛泽东着重分析了有关?对抗?的问题,将其定义为矛盾斗争的特殊形式。矛盾的对抗性与非对抗性可以相互转化,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矛盾依然存在,但是对抗这一形式已经不复存在,我们需要认识清楚对抗与矛盾的区别与关联。
总的来看,《矛盾论》既通俗生动,又具备了相当的理论深度,继承和发挥了马克思、恩格斯特别是列宁的辩证法思想,吸收了以往辩证法研究的积极成果和中国古代辩证思想的精华,结合中国革命的经验和实践,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的各个方面,深刻揭露并批判了教条主义思想中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实践论》一样,毛泽东亦是为了克服党内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创作《矛盾论》,两篇著作也都在理论和思想层面上解决了中国革命事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实践论》与《矛盾论》的内在关联
有学者认为,《实践论》是一篇认识论著作,而《矛盾论》则谈论了辩证法,二者的致思方向、文本内容都不尽相同,没有什么关系。但在笔者看来,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实践论》与《矛盾论》不仅是辩证法与认识论的统一,而且是世界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倘若只是单独地分析两篇文章,显然很难揭示《实践论》与《矛盾论》的联系。
从总体上看,两篇文章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都反映了主体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固守的原则,即毛泽东在后来明确提到的?实事求是?思想。在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活动中,人们需要把主观与客观、理论与现实统一起来,而在对世界的矛盾分析中,人们也需要认识清楚世间存在的矛盾,并最终在思维方式上自觉地运用矛盾分析法,实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这些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髓: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客观事物?中探求?规律?,最终达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
毛泽东说:?什么叫哲学?哲学就是认识论。?而《实践论》与《矛盾论》的写作内容也符合毛泽东的这一论断,《实践论》的认识论性质尤为明显,其副标题就是?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而在《矛盾论》中,我们亦可以发现,毛泽东讲述的就是人们要用?矛盾?的观点认识、分析这个世界,并在实践活动中解决某种矛盾。例如,只要找到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通过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毛泽东更是指明了?认识?的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从这些都可以看出,《矛盾论》也具有相当的认识论内涵。
《矛盾论》包含丰富的认识论内涵,而《实践论》则充满了辩证法的意蕴。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讲述了认识的辩证运动,人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从片面的、外部的现象深入内部的、本质的规律的过程,这种认识过程中的质变正体现了辩证法的规律。此外,实践与认识的相互关系也是辩证法的体现:?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通过实践活动,我们也在不断地确证真理、发展真理,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过程,再次体现了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这也正如毛泽东所言:?客观过程的发展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人的认识运动也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发展。?社会实践与认识活动都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过程。这些都体现了《实践论》的辩证思想。
毛泽东在《实践论》与《矛盾论》中指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思想根源就在于割裂了世界观与历史观的统一。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是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反映,由此导致了革命道路上?左?倾冒险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和城市武装暴动等主观指导中国革命的错误。《实践论》高度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脱离人的社会性与实践性的本质规定去认识世界,是不彻底的唯物论,是与历史观相矛盾
的世界观,不可能科学地认识世界。《矛盾论》也强调,只有在历史、社会实践中考察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宇宙观),才能了解它们对立的原因和各自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明确指出,唯物史观其实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这里所言的?现实性?其实就是?社会性?。《实践论》高度肯定?人的社会性?问题,尤其强调需要将?认识问题?与?人的历史发展?这一实践问题相挂钩,作辩证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其实就是实践论,唯物史观其实就是在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展开的一种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认识论。这里所讲的?认识问题?包含?对于一个社会或一个革命的认识?,由此可见,《实践论》高度重视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尤其注重对以人作为主体的各种历史现象的认识过程及其规律的把握。《实践论》其实以唯物史观作为整体的分析框架与理论基石,文中关于认识过程辩证的分析以及对于认识论体系的概括,都深刻折射出唯物史观的深刻理论意蕴。
《矛盾论》中关于历史发展、矛盾运动等理论的论述也非常鲜明地表现了毛泽东对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扬。例如,唯物史观充分肯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过程性,呈现出鲜明的历史进步论的理论色彩。《矛盾论》明确指出新陈代谢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新与旧作为一对矛盾体具有普遍性,即时时存在、处处存在,二者处于不断的对立性关
系格局之中,新旧之间地位的变化,其实表征着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以此为依托,毛泽东对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新?、?旧?社会形态之间的矛盾运动作出了系统分析,即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对抗性矛盾关系,并结合中国的社会历史情境作出了具体分析,形成了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理论。
《实践论》与《矛盾论》中的思想还充分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经典唯物史观命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强调:?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毛泽东在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依赖性时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在没有帝国主义实践的情况下,马克思也无法预知到帝国主义时代的一些特殊规律。《矛盾论》在介绍辩证法的宇宙观时也指出,之所以产生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就是因为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即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阶级斗争的高涨等,这些都体现了唯物史观在《实践论》与《矛盾论》中的基础性、指导性地位。
如上所述,《实践论》与《矛盾论》是认识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实践论》与《矛盾论》阐述的认识论是历史的认识论,阐明的辩证法是历史的辩证法,是世界观与历史观的统一。这两篇文章的思想都是在把握社会历史的基础上,从实践中分析、总结而来,其共同目的都是指导实践活动,即
以实践为目的,这些都体现了马克思强调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观点,用矛盾分析法认识现实,掌握认识运动的规律。总之,在毛泽东看来,认识源于实践,以实践为标准和目的,实践对认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的看法,体现了现代哲学存在论的思路。矛盾论谈论的也是世界的存在本质、世界的发展动力等存在论问题。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既是实践论的矛盾论,又是矛盾论的实践论。?所以,对?两论?内容和联系进行整体解读,不难发现和体会到?两论?是一块?整钢?,内蕴着毛泽东思想极其重要的内容—实践辩证法。毛泽东的实践辩证法是在反对教条主义过程中创立的高超的哲学智慧,是强调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辩证法,它还强调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构成历史的基本内容,主张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辩证统一等,具有丰富的内涵。
三、?两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启示
《实践论》与《矛盾论》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这是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的经验阐发的哲学理论,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强调?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哲学理论需要为现实服务,为现实提供指导,而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目的。毛泽东的这两篇著作特别是其中蕴含的实践辩证法至今仍有极大的价值,这不仅仅体
现在其思想理论的创新上,还体现在它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事业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一)重视对哲学基础理论的学习与克服教条主义束缚
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学习研究。从《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我们可以发现,毛泽东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做了大量的批注。无论是《实践论》还是《矛盾论》,都是毛泽东在研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的经典著作后所写下的成果。此外,毛泽东还受到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等著作的影响。我们需要产生有创新性的、时代性的成果,但这一定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论修养之上的,对经典文本的仔细、认真的解读将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工作。然而,当今一些学者不重视马克思的某些文本,甚至有人认为只有马克思思想成熟以后的著作才值得研究,但事实证明,如果不能理清马克思的思想脉络,我们很容易误解马克思的思想。
另一方面,要注意克服教条主义,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我们重视经典文献的阅读并非要全盘吸收马克思的理论、把马克思的思想奉上神坛,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决定了他的历史局限性,列宁、毛泽东的思想正是从特殊的、具体的、历史的环境中产生的,列宁对?帝国主义?的论述、毛泽东对?矛盾?的认识,这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
总之,我们对经典文本的学习绝不仅仅是对其观点、论证的掌握,还要学会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这才是对哲学基础理论学习的精髓所在。
(二)注重对中国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张岱年提过哲学的?综合创新?思想,如今,也有许多学者在从事?中西马?融会贯通的工作,事实上,毛泽东的这两篇文章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典范。《实践论》的副标题正是?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在中国哲学中,明代的王守仁提出过?知行合一?的观点,而毛泽东希望人们能够实现?知?和?行?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从古至今,讨论?知??行?关系的人不计其数,毛泽东正是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上阐述了他对?知?与?行?的理解,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也是对中国哲学的继承与发扬。在《矛盾论》中,毛泽东提到中国传统的?相反相成?思想,相反即斗争性,而相成则是同一性。可见,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学说和中国哲学思想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也是对中国古代辩证法的全新阐释。
此外,毛泽东还在两篇文章中列举了许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例子,如对《三国演义》中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的认识论式解读,对《水浒传》中?三打祝家庄?的辩证法式的分析以及对?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批判。这些都
给人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去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关联。值得强调的是,笔者无意把一种哲学当作另一种哲学的注解,而是希望两种不同的哲学话语能够实现沟通与融合,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创新与发展所提出的共同要求。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著作是基于19世纪德国社会的现实而诞生的,无论是他在《莱茵报》时期写下的社论,还是对市民社会、异化劳动、私有财产的批判,还是对路易·波拿巴发动的政变、巴黎公社运动的精彩分析,都体现了马克思的理论与时代的高度相关性,黑格尔所谓的“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在“两论”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从写作的目的看,?两论?是毛泽东为纠正党内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创作的;从写作内容看,毛泽东从中国革命的现实状况出发,诠释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毛泽东从革命现状出发,既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又说明了中国的国情和前进方向。这正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目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结合现实状况,提出?活?的理论,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我们有了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认知、对矛盾的分析、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学说等,这对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两论?讨论的问题与提出的一系列范畴,都是面向中国实践的,解决的都是中国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两论?客观上为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及人民群众提供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话语资源。在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不仅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而且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在关键时刻与重大问题上没有失语,发出自己的声音,有力地掌握了话语权。这为今天我们解决?挨骂?问题,构建当代中国语话体系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启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以人为本?等新的话语,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这恰恰是坚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创新的结果。我们不能固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文本,而要坚持从现实出发,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心去建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这正是?两论?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篇三:《实践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时代价值
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第9卷第3期 2006年5月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I.9 No.3 Journal
of Hunan Univem ̄of
sc:ienoe&TKhnology(Sodal
Science Edition)
May.2006 一毛泽东研究 《实践论》的理论贡献与当代价值 万 娟 方 娟 (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实践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思想结晶。
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实践论》展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风 范,它所揭示的关于理论与实践相互关系的深刻内涵,对于正致力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 合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实践论》;理论贡献;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k84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4-:1672—7835(2o06)03—0013—05 《实践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对中国 革命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理论结晶,它不仅为 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 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科学地解决了中国传统文化遗留下的哲学问 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毛 泽东的《实践论》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生动地体现 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革命实践经验马克思 主义化的有机统一,具体地展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发展水平。《实践论》具有重大的理论贡献 和价值,对于我们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为实践中的迫切问题;另一方面从中国社会的历史 发展来看,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帝国主义国家之问的矛盾 和旧中国社会内部的矛盾相互交织,矛盾的尖锐 性、复杂性世所罕见,社会革命的发展异常艰巨和 曲折,经历了变技术、变政体、变政治和变科学文化 等多次变革,直到十月革命的爆发,给中国送来马 克思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中国革命 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革命,也不同于俄国革命,它 的主要任务不是反对一般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而 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正如 列宁对东方共产党人所说:“你们面临着全世界共 产党人所没有遇到过的任务,就是你们必须以共产 《实践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科 主义的一般理论和实践为依据,适应欧洲各国所没 有的特殊条件,善于把这种理论和实践运用于主要 学总结的理论结晶 需要解决的斗争任务不是反对资本而 毛泽东的《实践论》首次发表于1937年7月,群众是农民、时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结束、抗日战争开始,可 是反对中世纪残余这样的条件。”… 这是一个困
以说,《实践论》是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科学总结的理 难而特殊但又特别崇高的任务,这些任务的解决,必须把 论结晶。毛泽东《实践论》的写作并不是偶然的,而 无论在哪一部共产主义的书本里都找不到,是有其客观的历史必然性的:一方面,从世界历史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 的根本性转变来说,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发展 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科学地解决这一历史任
的新纪元,不仅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事 务。《实践论》正是适应这种时代需要的理论产物。中国共产党人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现实的道路,而且也使得殖 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 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成 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收稿日期:2006—02—16 作者简介:方娟(1983一),女,安徽蒙城人,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13
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思想根源这个任务则是在《实践论》中完成的。
《实践论》突出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强 觉,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把中国革命的丰 富经验加以概括、提炼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同样也 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虽然 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但是由于 对中国革命的状况、特点和发展规律认识不多,对 或者叫做没有解决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2]m。
这些论述表明,毛泽东已经触及到“左”倾错误的思 想根源,但是,深入地系统地阐述其理论错误及其 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根本 依据和基本途径都缺乏清醒的认识,以致在中国革 命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各种错误思潮和倾向的 干扰与冲击,使革命几经曲折和失败。具体地说,中国革命不仅受到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思想的干扰,也受到了三次“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思想的危害,特 别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危害的 时间长,危害性的程度大。这错误的实质都是不从 客观实际出发、不从革命的具体实践出发,而是从 原则出发、从主观愿望出发,不懂得必须把马克思 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都是主观 主义错误思想在作祟。正如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 内的错误思想》中所说:“因为对于政治形势的主观 主义的分析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的指导,其必然 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2]9卜‘左”
倾冒险主义奉行教条主义,一切照搬马列的书本和 第三国际的指示,他们认为,凡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讲的话都必须遵守,凡是共产国际的 指示都必须照办;而“右”倾机会主义则否认马克思 主义的普遍真理,否认中国革命的现实性和力量。
无论是“左”还是右的错误,都既不能科学认识和把 握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理论本质,也 不能科学分析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因此 它们要么否认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性,要么就会 不顾客观实际,照搬照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根本不可能把理论与实践真正地结合起来。因此,“左”和右的错误虽然表现形式不同,本质上都是以 主观与客观相脱离、理论与实际相割裂为其思想特 征的,都是违反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 体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原则。
毛泽东清醒地意识到从思想根源上清算“左”
和右的错误倾向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早在1929年 l2月,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就 对主观主义错误进行批判,而在《反对本本主义》一 文中则率先举起“反对本本主义”的旗帜,指出:“我 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
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 合”
2
n卜112,“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 了解中国情况”
。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 策略》和《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这两篇报告中,毛 泽东进一步批评“左”倾错误,指出这些人总是以为 “圣经上载了的才是对的” Jl,在思想方法上都是 “主观的指导和客观的实在情况不相符合,不对头,14 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毛泽东指出,实践是人类认 识的基本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一切真知都来源 于直接的实践经验,认识的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 由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 的发展过程,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 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 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 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 论的知行统一观”[2]296—297。革命实践中出现的 “左”和右的错误都不懂得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 践、知和行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是以主观和客观 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2]295。右 倾机会主义者的思想认识落后于客观实际的发展,他们不能站在社会车轮的前头充任向导的工作,“左”倾教条主义者的思想超过客观过程的一定发 展阶段,或把幻想看作真理,或把将来的现实可能 性放到现时来做。因此,《实践论》从哲学理论的高 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斗争的实践经验,不 仅以其对认识的辩证过程和认识发展的根本规律 的深刻分析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以其 鲜明的理论针对性和战斗精神把党从“左”和右的 错误倾向中解放出来,为中国共产党的辩证唯物主 义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成 为我们党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典范。
二《实践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理论基石 《实践论》是中国革命和斗争丰富经验的科学 总结,但同时《实践论》又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理论基石。《实践论》以其对理论和实践的辩证 关系和对认识、发展规律的深亥 把握为中国化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首先,《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 础。《实践论》写于1937年,而在1938年召开的六 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向全党发出了要把“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号召。他说:“共产党员是国际主 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 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 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 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具 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 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
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 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 化,使它在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 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必须解决的问 题O”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是《实践论》的理 论逻辑的展开和必然结果,《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理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 的基本政治历史语境来看,它主要是反对割裂理论 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变马克思主义的“欧洲形 式”为“中国形式”。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新鲜活泼 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 派”[3 ,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结 合起来,变为群众的思想武器。因此,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反对教条主义者只讲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普 遍真理,脱离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把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世界性和民族性对立起来,只讲“国际性”不 讲“民族性”。毛泽东把完全脱离中国革命的实际 的“左”倾教条主义,称之为“假马克思主义”,强调 只有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的马克思主 义即根据中国特点加以具体运用的马克思主义,才 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者理论脱离实际,毛泽东认为应“取消他的‘理论家’的资格。只有用 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实际问题、能解决实际问题 的,才算实际的理论家”。毛泽东甚至提议“对研究 实际问题的文章,要多给稿费。能使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教员,才算是好教员,要多给津贴”[ ] 。
其次,《实践论》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实事 求是哲学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实事求是思想的 马克思主义改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重大 理论成就,实事求是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主体性的 突出特征和核心概念,而这个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实 践论》的理论支撑。从某种程度上说,《实践论》是沟 通欧洲原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即 强调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理论桥梁。毛泽 东1941年5月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这 一概念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阐释,他说:‘‘‘实事’就 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 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 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 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 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 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 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 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 论。”[51801在这里,所谓实事求是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与实践的结合,实事求是所反对的就是主观脱离客 观、理论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错误。毛泽东的“实事 求是”思想,不仅同教条主义相对立,是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必然要求,而且还同经验主义相对立,也是中 国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的内在要求。教条主义 者照搬照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本和词句,经验主义 者只是从狭隘的经验出发,把一时一地的经验绝对化 和普遍化,二者都割裂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 实践的内在的、具体的和历史的联系。什么是理论和 实际相联系呢?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 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 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 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 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才叫理论和实际相 联系。”[53 ̄jE是依据这种认识的逻辑,毛泽东曾经十 分简明地把实事求是归结为“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 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6J拼。我们党在十一届六 中全会中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 决议》中也对实事求是作了这样的概括,决议明确指 出:“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 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 相结合。”[
J鼢因此,“实事求是”思想的提出,是《实践 论》理论主题的深化和进一步发展的理论成果。
最后,《实践论》之所以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理论基石,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本著作是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毛泽 东在1937年发表的《实践论》中还没有提到“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实 践论》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所具有的基础 性的理论地位,同样也不能否认《实践论》中把马克 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所取得的成就。因 为重要的不在于“标志性语言”的使用,而在于哲学 思想的实质和内涵。正如恩格斯指出:“人们远在 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 了。”_8J155毛泽东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 高超的吸收、消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能力,在 这方面是他的同时代人所无法比拟的。在《实践 论》中,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解决了中 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来都没有讲清楚的“知”与 “行”的关系问题。《实践论》重新发表时,毛泽东亲 自加上了副标题:“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 行的关系”。很多学者以此认为毛泽东是一位中国 传统哲学家,认为《实践论》主要是吸收了中国传统 哲学两千多年来的知行学说。这种观点是不准确 的。中国传统文化确实对毛泽东写作《实践论》是 有很大的影响,但不能否认的是《实践论》的主要观 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只不过“毛泽东这一著作的特 点就是对复杂的哲学问题的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的 ①参见延安《解放>杂志。第57期,第36—37页。
l5
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分析与叙述的形象性和辩证性结合在一起"191瑚,而这种“结合”恰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 文化的结合,“交给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让马克 思主义说中国话”,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新鲜活泼 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 派”,《实践论》则是其生动的体现。
—在于没有看到前苏联哲学教科书只不过是构成毛 泽东哲学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理论的 中介和桥梁。《实践论》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和系统化的标志性著作 之一,以其显著的理论特色和独特的思想创造,丰 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
—首先,《实践论》并不是教科书体系,它没有像 广泛讨论马克思主 三《实践论》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前苏联教科书那样,面面俱到,理论的典范 《实践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 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丰富经验的哲学概括和总 结,是中国共产党人同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 思想路线作斗争的历史产物。它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在中国的传播、运用和发展所取得的伟大理论成 果,代表着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实践 论》不仅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 器,而且为新中国建立以后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经 过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实践第一的观点已经深入人 心,《实践论》的理论价值已经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 伟大实践所证明,并将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发挥指导 作用。但是,由于当代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特别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深入发展,人们生活的 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剧烈的变革,伴随着利益多元化 和国际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各种社会 思想也纷然杂陈,一些错误思潮也通过实践的理论 形式表达出来,毛泽东的《实践论》和实践的理论成 为各种思潮思想相互斗争的一个焦点。因此,准确 把握《实践论》的理论价值和当代意义,认清各种非 科学的实践观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原则界线,就 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实践论》是2o世纪3O 年代苏联教科书的产物。从这个观点来看,《实践 论》只不过是一本僵化的、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的理论著作,因而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真 正的理论创造和发展。毛泽东在写作《实践论》之 前,曾经认真阅读过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专家西洛 可夫等撰写的《辩证唯物论教程》和米丁等主编的 《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并做了大量的类 似列宁《哲学笔记》式的批注。应当承认,苏联哲学 教科书虽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客观地 说,它们仍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发展作出 过自己的理论贡献,对中国哲学界产生过重大影 响,其所取得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毛泽东写作《实践 论》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准备,但是不能因此就否认 《实践论》的理论价值和意义。那种把《实践论》等 同于苏联的哲学教科书,然后借否定苏联教科书来 间接贬低或否定毛泽东的《实践论》的做法,其错误 l6 义哲学的一般问题,而是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 实践需要出发来建构自己的理论框架。毛泽东写 作《实践论》所面临的理论任务也不同于马克思、恩 格斯和列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新世界观所面对的 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列宁 写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所面对的是马赫 主义,毛泽东所面对的不是精致的、系统的哲学理 论体系,而是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主观主义、特别 是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所解决的任务是为什么以 及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 实践结合起来。因此,《实践论》并没有简单重复前 苏联教科书的理论观念,而是从中国革命的历史和 逻辑的统一出发,突出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其 次,《实践论》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和深化了苏联教科 书的某些概念和原理,而且以其思想的深邃性、鲜 明的现实针对性和战斗性区别于教科书的理论体 系。唯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像毛泽东这样善于 思考和总结的革命家才能写出《实践论》这样的宏 伟著作。毛泽东并不满足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 理进行教科书式的表达,而是注重其所具有的批判 性、战斗性和革命性,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实 践的指导意义和价值。正因为如此,毛泽东甚至认 为“《矛盾论》不如《实践论》那篇文章好”【l0J406。因 为他感到《矛盾论》“太像教科书”;他甚至认为把 《矛盾论》与《实践论》放在一起,“将妨碍《实践论》
这篇论文的效力”L1lJl55。第三,《实践论》是一部具 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理论著作。黑格尔曾经 说过:“一个民族除非用自己的语言来习知那最优 秀的东西,否则这东西就不会真正成为它的财富,它还将是野蛮的。如果哲学一旦学会了说德语,那 么那些平庸的思想就永远也难于在语言上貌似深 奥了。”《实践论》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哲学理论思维 的方式和风格,论著立场鲜明,言简意赅,善于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典故、格言和谚语,以及中 国人民III常的生活经验,形象生动地阐明马克思主 义认识论的深刻内涵,使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说“中国话”,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富有浓郁 的民族特色。因此《实践论》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也 是那些教科书体系所无法比拟的。
因此,《实践论》并不是一部僵化的教条主义的
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物。一方面,毛泽东通过苏联 的教科书体系,而达到具有创造性的列宁主义的理 论高度,从而进一步达到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理论高 一度,正如近藤邦康所指出的那样:“与同时代推进社 会主义建设的斯大林相比,他更接近于‘为应对第 次世界大战,感受到了锤炼推敲自己的认识论的 必要性’、从而精读了黑格尔的《大逻辑学》的列 宁。”[12]107当代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专家诺曼?
莱文也指出:“毛泽东通过阅读列宁的哲学笔记的 最重要部分。直接接触了布尔什维克的黑格尔主 义。黑格尔化的列宁主义对毛泽东有重大影 响。”[13J4蝎另一方面,毛泽东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 范。它昭示我们: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 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 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具体地、历史地结合起来,既要反对理论脱离实际、使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化 的倾向,也要反对实践脱离理论、使马克思主义虚 化、边缘化的倾向。唯有使马克思主义面向现实生 活,大胆探索和解答时代所提出的崭新的理论和实 践问题,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始终成为人 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并且成 为引领实践和时代发展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4卷)[M].jL京:人民出版社,1995.人,不仅阅读了马克思主义著作,而且阅读了大量 其他哲学家如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著作。
更为重要的是毛泽东并不是一个僵化教条的马克 思主义者,《实践论》批判的矛头所向正是那些从苏 联回国、深受苏联僵化的正统思想影响,以王明为 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毛泽东的《实践论》所代 表的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用诺曼?
莱文的话来说,毛泽东是一个“再创造主义”的马克 思主义者。“毛泽东之所以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就因为他必得为中国而重新创造的活动。”【ls]4 ̄实 际上,《实践论》不仅在根本的哲学世界观上坚持马 克思主义,而且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 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 化结合起来,通过科学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 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实践论》的意义不仅在于从理论上高度重视 理论与实践的辩证运动,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 实践、知与行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且在于它也是 坚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人民出版 社,1982.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
[9]许全兴.为毛泽东辩护[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
[1O]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1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 版社,1988.
[12]近藤邦康.毛泽东:革命者与建设者[M].北京:中国青 年出版社。2004.
[13]诺曼?莱文.辩证法内部对话[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 ? 社。1997.
On the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and Contemporary Value of On Practice FANG Juan (Del
Philo ̄hy,Nanjing
University。N ing
210093,China)
Abstract:On Practice is the scientiifc summation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Chinese revolution.It
is the ideologi-
eal fruit of both
Marxism in China nd aMarxism of Chinese practica1.experience.It is also he ttheoretical
come/stone of Marxism in China.On Practice shows that Chinese Marxists。represented by Mao Zedong,develop Marxism in a ere—
ative way and their revolutionary style.,I11e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he rtela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revealed by On Practice,is still of importantly theoreitcal
value and guiding signiifcance for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em—
bets.who辨engaged in he tcombination ofMarxism wih Chitnese concrete practice under he tnew historical condiiton.
Key words:On Practice;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contemporary value
.(责任编校龙四清)
17
篇四:《实践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时代价值
《实践论》与《矛盾论》的当代价值
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首要基本要求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毛泽东的《实践论》与《矛盾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对于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建设学习型政党都具有不可或缺的理论价值。《实践论》与《矛盾论》启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宗旨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定层次。认真学习《矛盾论》与《实践论》,体会其精神实质,是加强党员干部理论修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一课。
一、《实践论》与《矛盾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宗旨
《实践论》与《矛盾论》的理论内容首先作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演讲用讲课大纲中的理论观点,以油印本的形式于1937年面世。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应的理论观点被整理为两篇论著,分别于1950年12月29日和1/141952年4月1日以《实践论》和《矛盾论》为题正式发表在《人民日报》上,随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实践论》与《矛盾论》发表以后,它的创新价值和理论宗旨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论题。
创作《实践论》与《矛盾论》的毛泽东,代表的并不是个人,而是处于特定时代的特定民族。在一定意义上,毛泽东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纲领。《实践论》与《矛盾论》创新之处,体现在深刻的社会内涵上。联系《实践论》与《矛盾论》面世以及后来得以在人民大众中广泛传播的社会背景,不难看出,其理论创新的宗旨是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实践论》与《矛盾论》秉承着马克思主义通过现实地变革世界而谋求人类解放的价值取向,立足于中华民族谋求独立与解放的斗争实际,站在中国人民的立场上,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认识近代以来矛盾错综复杂的中国社会现实。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面对的德、法、英三国资本主义确立以及所暴露出的危机与困境相比,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探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对的社会现实是极其特殊的。如果2/14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创立理论的宗旨是在批判现实的资本主义世界中,发现未来新世界前行的现实道路,那么,中国共产党人则是在面临着既要反封建,又要反对帝国主义的复杂局面下探求中华民族的解放与发展道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论定:“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其中,对矛盾的特殊性做了极为详尽的阐释。
今天,重读《实践论》与《矛盾论》,我们可以读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华民族谋独立求解放的一腔热血和孜孜以求,我们可以读到50年代新中国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面对百废待兴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热切探寻。这些,对于今天处在推进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的领导干部时刻牢记自己的角色定位,自觉协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是极为必要的。对于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立足于中华民族谋求发展与复兴的伟大实践,站在中国人民的立场上努力探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极为必要的。
正是在这样的意境下,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中的“实事”不3/14是普通个人的生活实践,而是谋求民族独立与社会发展的“大实践”;“实事求是”中的“求”不是一般学者个人的学术钻研,也不是普通人的简单认知,而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探寻;“实事求是”中的“是”不是个人的“是”与“非”,普通的“对”与“错”,而是中华民族独立与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与伟大诉求,是“大是大非”。
在这样的意境下,个人可以根据不同的岗位角色,确定个体的人生定位,实现个体人生的价值诉求。所不同的是,普通群众通过履行普通角色的社会职责实现人生价值;领导干部则要自觉地站在集体的立场上,为民谋利,促进社会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当前,无论是普通群众,还是领导干部,都将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关联。
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首要基本要求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毛泽东的《实践论》与《矛盾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对于实现马克思主4/14义大众化和建设学习型政党都具有不可或缺的理论价值。《实践论》与《矛盾论》启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宗旨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定层次。认真学习《矛盾论》与《实践论》,体会其精神实质,是加强党员干部理论修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一课。
一、《实践论》与《矛盾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宗旨
《实践论》与《矛盾论》的理论内容首先作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演讲用讲课大纲中的理论观点,以油印本的形式于1937年面世。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应的理论观点被整理为两篇论著,分别于1950年12月29日和1952年4月1日以《实践论》和《矛盾论》为题正式发表在《人民日报》上,随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实践论》与《矛盾论》发表以后,它的创新价值和理论宗旨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论题。
创作《实践论》与《矛盾论》的毛泽东,代表的并不是个人,而是处于特定时代的特定民族。在一定意义上,毛泽东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纲领。《实践论》与《矛盾论》创新之处,体现在深刻的社会内涵上。联系《实践5/14论》与《矛盾论》面世以及后来得以在人民大众中广泛传播的社会背景,不难看出,其理论创新的宗旨是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实践论》与《矛盾论》秉承着马克思主义通过现实地变革世界而谋求人类解放的价值取向,立足于中华民族谋求独立与解放的斗争实际,站在中国人民的立场上,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认识近代以来矛盾错综复杂的中国社会现实。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面对的德、法、英三国资本主义确立以及所暴露出的危机与困境相比,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探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对的社会现实是极其特殊的。如果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创立理论的宗旨是在批判现实的资本主义世界中,发现未来新世界前行的现实道路,那么,中国共产党人则是在面临着既要反封建,又要反对帝国主义的复杂局面下探求中华民族的解放与发展道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论定:“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其中,对矛盾的特殊性做了极为详尽的阐释。
今天,重读《实践论》与《矛盾论》,我们可以读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6/14共产党人对于中华民族谋独立求解放的一腔热血和孜孜以求,我们可以读到50年代新中国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面对百废待兴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热切探寻。这些,对于今天处在推进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的领导干部时刻牢记自己的角色定位,自觉协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是极为必要的。对于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立足于中华民族谋求发展与复兴的伟大实践,站在中国人民的立场上努力探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极为必要的。
正是在这样的意境下,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中的“实事”不是普通个人的生活实践,而是谋求民族独立与社会发展的“大实践”;“实事求是”中的“求”不是一般学者个人的学术钻研,也不是普通人的简单认知,而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探寻;“实事求是”中的“是”不是个人的“是”与“非”,普通的“对”与“错”,而是中华民族独立与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与伟大诉求,是“大是大非”。
在这样的意境下,个人可以根据不同的岗位角色,确定个体的人生定位,实现个体人生的价值诉求。所不同的是,普通群众通过履行普通角色的社会职7/14责实现人生价值;领导干部则要自觉地站在集体的立场上,为民谋利,促进社会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当前,无论是普通群众,还是领导干部,都将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关联。
二、《实践论》与《矛盾论》指明了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并没有预见到其理论对于中华民族谋求独立、自主与复兴的价值与意义。在十月革命炮声的壮丽伴奏下,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多种途径将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引入中国,中国亿万人民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与发展的实践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切实依据。马克思主义也因此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和新的理论魅力。
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的舞台上,各种思想体系纷纷亮相。“天演论”、“三民主义”等等,但是,中国革命的实践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论》与《矛盾论》是这种选择的产物。它表达的是中华民族在内忧外患面前选择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以社会主义为追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争取民族独立与社会发展而奋勇前行,并最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性思考。
8/14选择是时代的,现实的和中华民族集体的,但是理论创作却是由个人来完成的。要完成《实践论》与《矛盾论》这样的创作,既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功底,又要有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广阔视野。
毛泽东之所以能写出《实践论》与《矛盾论》这样的著作,与他在革命斗争之余,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是分不开的。对此,当年在延安采访的斯诺做出了生动的描述:“在卢沟桥事变后的几个星期里,毛在延安有一段暂时的空闲时间,军队开赴前线了,毛腾出时间来收集材料,准备在(延安)抗大作关于哲学基础的讲演。这批青年学生经过三个月的短期训练准备在今后几年做政治辅导工作,需要为他们写一些简明而基本的讲义。在党的坚持下,毛泽东写就《矛盾论》和《实践论》,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的日常实例结合起来。”
《实践论》与《矛盾论》面世以后,确实向广大党员干部普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影响了几代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他们投身社会实践的精神支柱。
关于这一点,李瑞环同志深有体会。作为普通工人出身的他,并不具备先9/14天的哲学思维素养,是献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使他体会到学哲学和用哲学的重大意义。因此,他曾经语重心长地“提倡大家学点哲学”。
在李瑞环同志看来,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是进入哲学殿堂的有效途径。他说:“就我个人体会,把‘两论’作为学习哲学的主要内容,是哲学入门的一个有效途径……我认为,当前学哲学仍然可以提倡从学‘两论’入手,这同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其他经典著作不矛盾,同强调着重学基本观点也是一致的。在学习‘两论’时,还要注意同学习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论著结合起来,加深对我们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
李瑞环同志学哲学用哲学的体会,清楚地告诉人们:哲学不是远离现实实践的神间圣物,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时代回响。“真正的哲学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如今担任领导重任的广大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并不天然地与哲学这样的学问绝缘,相反,只要做有心人,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就能够拥有哲学发展上的发言权。领导干部的经验视域与普通学者的逻辑推进对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功能,两者不能互相代替。
10/14三、《实践论》与《矛盾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定层次和路径
“两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毛泽东创作“两论”为我们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树立了榜样,因此,是当前领导干部进行学习的必读范本。读“两论”,既可以学习哲学道理的学术阐释,又可以学习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气魄和精神。
“两论”发表以后,“两论”与苏联三十年代的教科书的关系以及“两论”与《社会学大纲》、《大众哲学》的关系曾引发学者们的深刻思考。
《实践论》与《矛盾论》的理论观点与李达先生的《社会学大纲》有相同之处,但是,《实践论》与《矛盾论》不同于《社会学大纲》,原因“不在于李达同志当时的哲学理论修养比毛泽东同志逊色,而在于李达同志没有毛泽东同志那样的革命实践。毛泽东同志不仅一般地参与了中国革命,而且直接领导了中国革命,指挥了中国革命战争,同党内的错误路线、错误倾向,特别是同得到第三国际和斯大林支持的王明教条主义进行了直接的斗争,中国革命的实践要求对认识与实践、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等问题做出系统的说明,而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可以11/14说,不是亲自领导中国革命,直接指挥中国革命战争的人,不是同党内的错误路线、错误倾向作斗争的人,是不可能写出《实践论》、《矛盾论》这样杰出的论著的”。
换言之,《实践论》、《矛盾论》与《社会学大纲》之间的区别表明,领导干部在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实践视野和不可代替的作用。
《实践论》与《矛盾论》和《大众哲学》的服务对象是不同的。《大众哲学》服务于社会青年,艾思奇先生将当时的青年分成了四类,第一,是阔少,他们习惯的精神食粮应该是“西点”;第二,是以前“安心埋头开矿”,做着“皇宫里的金色梦”的学生,他们攻读的应该是大学教科书;第三,是在店铺内、在乡村里谋生的失学者,这些人应该是以《大众哲学》为精神食粮的,是当时的《大众哲学》的服务对象;第四,是广大吃草根树皮的灾民,他们可能连《大众哲学》这样的干饼都无法消受。或者是没有钱购买,或者是没有阅读中国方块字的能力。结果,《大众哲学》不仅成为第三类青年,即在店铺内与乡村里谋生的失学者的精神食粮,而且也得到广大在读大学生的厚爱和拥护,甚12/14至连一些以“西点”为精神食粮的阔少也成为这块干饼的消费者。其实,《大众哲学》对第四类人群,即广大吃草根树皮的灾民也是有用的。《大众哲学》对这类人群的服务方式不同于前述三类人。《大众哲学》的政治宗旨就是唤醒人民群众变革世界的觉悟,凝聚人民的力量,彻底改变使得人们只有靠吃草根树皮才能生存的社会环境。这就是《大众哲学》的成功。
与《大众哲学》不同,“两论”是为已经投身到革命队伍中来的,即将走上领导岗位的青年干部们写作的,立足于中华民族集体利益、集体诉求的视野,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中国现实社会错综复杂矛盾的视角和方法及其理论指导意义。在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将起特定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多层次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应该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同理论内容和不同理论功能。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并不只是单向的专家学者编订宣讲材料,进行理论灌输,而应该是双向互动的。专家学者向受教育对象阐释理论,同时,受教育对象,特别是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也能够将自己的丰富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13/14的创新过程得到双向统一。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4/14
篇五:《实践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时代价值
论学习《实践论》《矛盾论》的当代价值
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是中国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本书不仅在历史意义上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当代的角度探讨这两本书的价值。
《实践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实践论》强调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这一思想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现代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更多实践和实验的支撑。同时,实践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只有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此外,《实践论》还强调了实践中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在当代社会,很多人仍然存在脱离实际、空谈理论的倾向。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理论更具生命力。
《矛盾论》:揭示矛盾的本质
《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之一,揭示了矛盾的本质。此书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当今快速变化的世界中,矛盾是无处不在的,矛盾的分析和解决是非常重要的。
《矛盾论》还强调矛盾的转化。当今的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等变革,使得矛盾变得更加复杂。只有深入分析矛盾,准确找到矛盾的矛盾,才能找到矛盾的解决方法。
同时,《矛盾论》还强调了矛盾在斗争中的发展,强调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在当今的社会,很多问题都需要通过不断的斗争来解决,只有认真分析矛盾,不断推动矛盾的发展,才能不断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对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在当今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深入地分析矛盾,不断推动矛盾的发展,才能不断前进。
推荐访问:《实践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时代价值 实践论 主要内容 价值
上一篇:对巡察反馈问题表态发言6篇
下一篇:上交礼金礼品的管理规定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