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6篇

|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村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转型带给农村的冲击,仅靠务农已不能养家糊口,出门打工成了农民无奈的选择。当一波又一波的打工浪潮席卷农村之后,受其冲击最大的当属农村的教育了。面对占比超过50%的留守儿童,加上严重滞后的家庭教育,以及手机泛滥成灾的社会大环境,老师们教的很苦很累也很受伤,但收效甚微,以至于有许多老师年纪不大却萌生了辞职改行的想法。面对这种不良也很危险的现象,如何走出农村教育的困境,是我们每位教育者的责任,更是每位家长和全社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严重滞后

  由于必须外出务工用以维持生计,孩子的父母把子女留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自己的亲朋好友照看,有的甚至没有人监护。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隔了一代的人,对孙辈们的教育是重不得轻不得,加之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基本是溺爱为主。这对于孩子的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的教育和培养是极其不利的。再有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基本都不识字,即便能识几个字的,也辅导不了孩子的学习。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把对孩子的教育和学习寄托在学校老师身上。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娃子全靠你了。麻烦你给我管严些,不听话你就给我打。”这是明显的把家庭教育的责任推脱至学校和老师身上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由于长时间缺乏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这些留守儿童身上慢慢地出现了自卑、自私、厌学、叛逆、不服管教严重问题。就拿我所带的三年级学生为例来说,在上学期我们组织召开的家长会上,30个学生中,父母全部在家的为零,父母一方在家的只有6位,其余的全部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朋好友在帮忙照管。由于学生回家缺乏严格的管教和学习监督辅导,缺少来自父母的爱,学生在校表现极差。大部分学生上课听讲极不认真,每天至少有5个以上的学生不交作业。即使交上来的作业,很多也是敷衍了事。还有一些学生在家里,根本不听爷奶公婆的话,甚至跟长辈对着干。我和班主任赵老师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不大。在

  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中,其中还有两个学生是有父亲或母亲在家的。另外,这个班学生玩手机现象也十分严重。他们不敢把手机带到学校,就在家里或同学那里玩。有的背着大人玩,有的则直接明目张胆的在大人面前玩,而监护人员对孩子沉迷于玩手机的现象竟漠然视之!

  家庭教育直接决定着孩子的性格品行、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一定要重视孩子良好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孩子能心生敬畏之心,做一个遵纪守规、听从教导、努力学习、尊师敬长的好孩子。同时,配合老师做好孩子学习的监督辅导工作。

  二、社会环境亟待转变

  记得在我们小时候,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都是挺严的。孩子不听话,很少有人没挨过打。父母经常教导我们“要听从教导,遵守纪律,不能做坏事,不能违法乱纪,否则就会坐牢!”。于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一不小心犯了法而坐牢。虽然我们那个时代的孩子也很调皮,学校也没有给我们进行过什么法制讲座、心理健康等教育,但发生违法乱纪的事情真的很少。反观现在,除了老师对孩子进行的思想教育外,学校还时不时的邀请司法所、派出所、交警队以及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等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和心里健康教育,但是却出现了青少年犯罪逐年上升的严重社会问题。经过研究分析,我认为青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是家庭对孩子在道德与法律方面的教育严重滞后,特别是在法制教育这个方面几乎为零。

  二是《未成年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担责的有关规定。这部法律本来目的是出于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法伤害的,但有些内容的规定却使得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付出的代价太低,这就导致很多青少年甚至是一些家长对青少年犯罪所要承担的代价不以为然。它给人们造成的错觉就是:未成年人不论是犯了多大的错误,也有法律在保护着。所以,现在的青少年对法律没有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心存敬畏之心,那么这么多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农村,受经济飞速发展带给人们思想冲击的影响,很多人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思想。他们认为:就算花很大代价把孩子培养出来,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于是,有相当部分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根本不在乎。大人们的这种“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加上老师和干部待遇不高的社会现实,使学生对老师所说的“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自然,学生普遍厌学的原因也就不难想象了。

  随着通讯事业的迅猛发展,人手一部手机早已不是梦想。然而,在手机带给人民便利的同时,全民玩手机已泛滥成灾。受大人们玩手机的影响,校园也成了手机泛滥的重灾区。在我任教的学校,学生玩手机现象非常严重。每天下晚自习后,学生在街道蹭网的人很多,还有些学生甚至把手机带到课堂上玩,被老师没收了后还跟老师顶撞。住在街道上和离校不远的走读生以及校外寄宿生,他们在家里或租的房子里玩手机。有的学生甚至通宵达旦的玩,导致第二天上课在课堂上睡觉。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然而,当一个不好的生活观念、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成为主流并形成社会风气以后,它对人们特别是小孩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自然,对这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

  三、学校教育如履薄冰

  我们经常在网上或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报道:某地某校某教师让学生帮忙打了一下伞,结果换来了媒体和网友的批评指责;某地某校某教师将学生考试的成绩在班里排了一下名,结果导致学生心理接受不了从而离家出走;某地某校某教师在课堂上批评了玩手机的学生,结果遭到该生的报复;某小学女教师因罚站迟到学生,被当派出所副所长的父亲带入派出所调查7小时……诸如此类的报道还有很多很多。现在的老师真的是越来越难当了!教师和医生一样,已经成为一个高危职业。面对调皮捣蛋违纪犯错的学生,教师们真的是束手无策。除了说好话之外,别无他法。在学生面前,教师们早已没有了往日师道尊严的自豪,每天在唯唯诺诺、战战兢兢中生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害怕一不小心就被“一票否决”了!

  一个孩子能不能成才,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的教育工作,尤其在家庭教育严重滞后和社会环境亟待的农村地区更是如此。可以说,在农村,孩子能够成才基本全靠老师。然而,我们的老师,一方面要保证自己的饭碗不能丢,每天得小心应付那些在家里“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的小祖宗们,另一方面又要面对”教育质量实行末尾告诫制“的巨大压力,还要接受家长学生的监督评价。面对学校教育孤立无援的处境,教师们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改变不了现在困难重重的农村教育现状!

  四、问题反思

  当今世界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实力的竞争,而科技的发展水平则由教育所决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作用才能完成的一项长期、复杂和伟大的工程。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乃至自己的个性行为、生活习惯以及道德品质等,都深深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一个懂礼貌讲文明爱学习的孩子的背后,必定有一个素质较高的父母。一个骄横跋扈、自私自利的孩子,家长的素质必定高不到哪儿去。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并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做好孩子的榜样。同时,要学习教育孩子的先进方法理念,严格要求子女,注重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行为习惯的教育,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做好其学习上的监督乃至辅导工作,使其做一个在家能听家长的话、在校能听老师的话、心存敬畏之心的好孩子。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周围的环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也是很大的,昔日“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爱贪玩、好奇心强烈是小孩子的天性。但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等还比较差,容易受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校园手机泛滥的问题,学生普遍厌学的问题,青少年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的问题等等,都需要全社会予以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学校是孩子学习的主阵地。作为孩子成长的领路人,教师一方面要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知识理论、高超的教学水平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教育熏陶感化每一个学生。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和教研教改工作,不断提升自己业务素养和执教水平,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长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同时,我们呼吁全社会都能重视教育,尊重理解支持老师。特别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方面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能依法执教。同时,对于一些不良媒体记者的故意刁难和对教师群体的妖魔化,我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敢于站出来维护教师的权益,做教师的坚强后盾,使他们在教书育人时没有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我们的老师们才敢于去管、愿意去管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

  家庭、社会和学校,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他们又不是彼此孤立的,三者不可分割,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学校主抓教学,家长协助;家长主抓学生道德品质、个性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协助;社会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只有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成为一个整体形成教育合力后,才不会出现上述的种种不良现象,农村的教育才能看到新的曙光!

篇二: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村教育问题现状及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基础薄弱,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学生受到的教育资源比较少,学校的建设和师资力量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二是教育投入不足,影响教育质量。当前,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相对较少,学校的设施和师资力量都不够;三是教育内容滞后,与时俱进欠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农村地区的教育内容也需要适时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总之,农村教育问题亟需解决。

  针对农村教育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如下:

  一、加强政策引导,增加教育投入。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有医学、教育背景的人才到农村支教。此外,政府也应该增加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生所受教育的质量。

  二、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课程。在现阶段,我们应该制定更多的贴近农村生活的课程,来满足学生的需求。此外,学校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普及活动,在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三、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政府应该出台政策,吸引有教育背景的人才到农村支教,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培训和岗位的保障。同时,也应该支持农村学校的教师自身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意识。

  四、加大对学生的扶持力度。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我们需要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扶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教育援助,并创造更多的教育机会。

  总之,农村教育问题现状不容忽视,我们需要有计划地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这样不仅可以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也可以为建设美好乡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三: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村教育存有的问题

  教育是国之根本,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在中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局部,农村的教育问题受到国家的广泛注重,而农村的小学教育是重中之重。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迅速的发展着,农村小学教育也取得了不错的提升。但是,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小学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不符合和谐农村的发展目标,成为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为此,必须增强农村小学教育建设,提升小学教育水平。

  我国人口众多,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农村小学教育一直是其中的软肋,制约着教育水平整体的提升。农村小学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小学教育。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教师素质偏低、小学办学条件差、家庭教育缺陷等等,都严重制约了小学教育的发展。

  一、农村小学教育存有的问题

  1、农村入学儿童减少,学校分布不合理,办学规模萎缩。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年轻夫妇观点的转变,使得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学龄儿童逐年减少,农村小学在校人数日渐萎缩。农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升,以及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的政策的实施。为了给孩子更好的起点,越来越多的农村的年轻夫妇宁愿把孩子送去较远的城镇小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就读。很多流入地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学校就读,还不用额外交纳赞助费、借读费等,同当地学生一样平等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样家长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城镇小学在招生方面,也想方设法争抢生源,提供一系列的优惠和高质量的服务。这些让农村小学招生越来越困难,小学生数目也日渐减少,使得学校不得不缩小规模,也就有一些地方开始让较小规模的小学实行合并或者停办,使得办学质量更加恶

  化,生源又会减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一些小学升值因为班额小,老师少,不得不采取包班教学。这不但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学生学习效率肯定也会大打折扣,家长更加不信任学校。

  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年龄普遍较大,精力缺乏,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师编制缺乏,很多老师不得不承担多学科教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同时,农村家长为生计纷纷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现象严重。孩子多由祖辈代管,或溺爱有加,或放任过度。留守儿童的现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水平和责任心。

  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一个好的学校,但因为历史、地理环境、教育发展不均衡等因素,造成了当前农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具体表现在:

  a、因为绝大局部教师长期工作在农村小学,这里管理相对落后,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社会、家长对教育的注重度低,甚至相当一局部教师长期在本地工作,导致局部教师不思进取,工作缺乏激情,养成松散习惯,难以专心教学。

  b、因信息闭塞,学习、见识的机会少,造成教师观点落后,教法传统、简单。

  c、因为现行管理体制因素和教育经费投入缺乏,很难贯彻落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教师缺乏竞争意识,没有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从而安于现状,不注重学习,不注意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

  d、因教师整体素质和教研水平不高,教师间的传帮带流于形式,效果差,教师成长的外部条件受到限制。

  e、因教师流动的单向性、教师分配政策的改变造成农村学校已多年没有补充新的教师,特别是局部有一技之长优秀青年教师持续流向城区学校,使得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失衡,中老年教师占多数,非语数学科教师难以专业化。

  3、小学办学条件差,城乡差异明显。

  即使近几年国家对小学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增大,但是,相对于城镇小学来说,农村小学的设施不先进。各地基本都将重点放在城镇中心小学,而对边远农村小学过问较少。长期的边缘化使农村的小学与城镇小学的硬件设施差别越来越大。

  在很多农村小学,仅仅几间教室,在其中存有着很多危房,缺少修缮,严重威胁着学生的安全。小学教学器材奇缺,显微镜、酒精灯等等其他最基本的实验室设备,还有很多地方都不具备。微机室、语音室、音乐室、图书室等功能性教室,很多地方都没有,有的仅仅空名头或者设备过旧,图书馆缺乏新书,计算机缺少更新维护。学生体育活动用的操场、篮球场等体育设施缺失,对现代体育活动没有接触。

  这些教育基础设施的缺失和陈旧,严重制约了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很多学校心有余而力缺乏。想改善教学却苦于没有设备、经费。

  4、家庭教育制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非常大,作为父母来说,应怎样教育孩子?给孩子的成长应提供怎样的空间和条件呢?作者认为:首先应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理智的家庭气氛。

  全家人要建立好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孩子的教育目标要一致,严格要求孩子,事事处处做好孩子的榜样。其次,要关心、协助孩子搞好学习,给孩子固定一个学习的地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协助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对孩子成长来说非常重要。第三,一定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让孩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做诚实、正直、有责任感的人。第四,作为父母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这些因素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将影响和伴随着孩子的一生。

  农村现在普遍存有着一个现象,那就是孩子的父母亲出门打工谋生计,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我国农村的老人基本上是小学文化水准,这里所谓的“照顾”也就是生活起居意义上的照顾,根本无力胜任“留守子女”的思想、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任务,使得“留守子女”们在家庭教育这个环节严重缺失,这影响的不但仅是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多的是他们的身心健康。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把本应由家庭、学校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

  留守儿童较为普遍的问题有:

  a、学习较差。因为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协助和辅导。

  b、性格缺陷。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形成了自私自利,霸道等性格特点。

  c、心理障碍。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注重不够。因为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中所存有问题产生的原因

  1、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减轻学生负担,减少教学内容,有的学校挂着素质教育的旗帜大搞应试教育,仍然把升学率当成评估教学质量的硬指标,节假日补课有增无减,甚至把班级分为快班、慢班、实验班来实行教学,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

  2、作为一线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及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中发现,教师对课堂教学管理存有三种心态:

  (1)不敢管。担心有的学生会产生敌对心理。

  (2)不会管。不可否认,有很多教师工作责任心很强,也很想把课堂教学组织得井井有条,秩序井然。但是,在管理上往往不得要领,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经验。要么性情急躁,动辄点名批评,批评多而表扬激励少,严而失度,简单粗暴,过后思想疏导又不即时或者不到位,使学生难以接受,甚至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要么要求标准不高,要求不严,课堂教学管理和组织水平不强,想管好而管不好,不能驾驭控制课堂,课堂教学秩序失控。

  (3)不愿管。有个别教师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提升学生水平素质,课堂教学管理严和松对教师来说无关紧要。有的教师认为天天抓课堂纪律,会

  分散教学的精力。还有的教师认为,抓课堂教学纪律和管理会影响教学进度,与提升教学质量有些矛盾,且费力不讨好。

  3、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情感的缺失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出现扭曲和变形。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状况主要有两类情况,一类是性格比较孤僻,在家主要跟上了年纪的祖辈生活,性格不如其他同龄人开朗、自信;另一类却调皮捣蛋,喜欢搞恶作剧,这主要是因为老人对孙辈的溺爱,不忍心管教,发展到后来就管不住了。未成年人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他们特别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和引导,但留守儿童对关爱的渴求得不到满足,一些不良情绪如愤怒、失落、焦躁、担忧等得不到排解,长期积累,便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倾向。

  三、农村小学教育存有问题的解决建议

  1、“农村入学儿童减少,学校分布不合理,办学规模萎缩”的解决建议

  a、政府理应把扶持农村小学教育作为扶贫工程的重点,增大扶持力度,重点引进教师资源,提升办学水准。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b、政府引导教育资源整合,撤并学生人数少的学校。合理布局学校位置,做到兼顾周边村落。有必要的地区能够选择建设学生宿舍。为边缘地区学生提供寄宿服务。

  c、制定农村小学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规范,强化农村小学教育的制度管理,确立合格学校基本标准,落实目标管理,大力实施规范化建设,推动教育质量提升,脚踏实地做强教育质量,做好教育形象。

  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整体年龄偏大”的解决建议

  a、政府增大人才引进教师资源,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提供新的血液,调整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合理调派教师,为小学培养优秀的师资。补充小学专任音乐、美术、体育等教师。

  b、提升教师工资福利,改善教学基础设施,丰富教师业余生活。按时发放按量发放教师工资。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对“油条”教师实行处罚。

  c、增强教师德育建设,真正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摒弃旧俗的教育模式,促动教师教学方式改革,开设完整素质教育课程。

  3、“小学办学条件差,城乡差异明显”的解决建议

  a、政府理应均衡城乡教育投入,合理分配教育预算,稍微向农村小学倾斜。重点建设小学教舍等基础设施,添置教学设备,完善体育设施。

  b、学校理应积极寻求突破,寻求社会协助,改善学校环境。学校支出透明化,让每一分钱花得在位置,发挥其最大作用。

  4、“家庭教育制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解决建议

  a、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政府要增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注重留守儿童的良好气氛;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水平;村委会应建立农产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即时沟通、即时理解,遇到问题即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b、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有。假如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增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c、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注重、鼓励、协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

篇四: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于农村教育存有的问题和建议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农村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而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城乡二元化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继续提升教育水准更是举步维艰,城乡教育与知识差别明显增大。这种状况如不即时改变,不但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升,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农村教育的问题:

  (一)经费投入不足

  教育历来是国家财政投资大户,硬件环境的改善软件环境的营造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但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多年来的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却是各地不争的事实,致使有的学校基本建设问题突出。

  (二)办学意识滞后

  素质教育已提出多年,新课程标准也推行了5年,但看现今农村教育课堂,却涛声依旧。究其原因主要是观点陈旧,教育目标错位。有调查表明,80%的老教师认为新课改与他们无关,50%的中年教师认为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样能对付新课程教材,或者认为这是青年教师的任务和职责,即使是年轻教师也认为实施新课改比较费时费力而不易于取得显著成绩。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依然把成才和考高分等同看待,把能升入高一级重点学校作为

  评定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所以,教学目标多定位为好操作的知识技能类,教法多为简单的分析讲解类,追求结果忽视过程成为必然,新课改成了装门面的招牌,重视学生基本素养的养成成为空头口号。

  (三)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欠佳

  当前,我国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二是学历水平较低。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多年来只依据日常积累的教学经验在任教。三是专业教师不足。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很多农村学校,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音乐、美术、劳动、自然教学大多是兼职的。四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农村学校中专生、高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绝大部分,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科研水平差。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四)学校管理水平不高

  在农村学校,校长及其班子成员的管理水平与学校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一些落后的学校,因为校长管理水平太差,学校照搬照套制定一些管理办法、措施、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有的在用人策略上任人唯亲,在激励机制上不舍得花钱,在评价制度上不切实际。凡事一刀切,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同享受。结果,严重挫伤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五)学生流失现象普遍

  农村社会、家庭教育功能赢弱,增大了学生教育难度,也造成一定学生流失。农村父母们一是受传统跳农门思想的影响,二是鉴于当前大中专生毕业后需自谋职业的现实,对孩子受教育的目的往往定位特别近视,对升学有望的孩子,就盼望成龙成凤,跃出农门;否则就让孩子去学手艺挣钱。家庭教育的失策,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

  二、改善农村教育现状的建议

  (一)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

  从优化培训机制与途径入手,协助在职农村小学教师尽快适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实现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育水平、教育评价的全面转变。通过多种途径促动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1.健全农村小学教师在职进修制。将教师在职进修与提升学历、职称评定三者挂钩,促动教师自觉参加脱产学习、函授、自考等进修。

  2.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偏僻地区支教。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

  3.增大教师考评力度,激发教师们的竞争意识,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对好的要给荣誉给待遇,对确实差的要教育要激励,并通过再次培训上岗等手段,提升其从教素质。

  4.积极推动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采取特殊措施,遏制农村教师外流的势头。对长期献身农村教育的教师,应在工资、福利、政治待遇上给以优惠。教师职称晋升、优秀教师聘选、校长选拔任用,均必须有相对应年限的乡村学校教育的实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育工作者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及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中小学任教,并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严格掌握校长任职条件,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

  (二)端正农村教育办学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农村教育健康快步发展,更新意识是关键。从上到下,从地方行政领导,到具体学校校长教师,到家长学生,都要先从思想上过关,要充分理解到学校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理解到实施素质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必要性。为此,我们要做到:一是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到教育工作者的心田,比如,现在我们教育上每年都要进行的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就很好地起到了这个作用。二是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沟通,以形成教育共识,合力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三)树立并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

  我国农村地区发展滞后,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育的相对滞后与人才资源的匮乏。因此,要转变观念,树立并落实以人为本

  的教育发展观,促使农村城乡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及其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权益,使每个农村青少年及公民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人尽其才,才为国所用。不能把发展的重点仅仅停留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而应放在开发人力资源、发挥人才作用上;自觉克服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眼前轻长远的错误观念,促使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创新

  1.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证明,教育信息化在推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包括中小学的“校校通”工程,最好能通过政府拨款、城市支援、银行贷款和社会捐助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逐步增加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并且不断探索与丰富适合农村实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把重点放到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意识,学会应用信息技术接受现代文明,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扩展视野,促进人的现代化,进而推进教育现代化

  2.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3.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合作机制。有效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资源,构建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培训网络和科技推广网络,彻底转变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使农村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继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在农村初、高中适当增加职业教育内容,以充分发挥教育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西部农村脱贫致富、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服务,实现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五)完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一是完善农村小学远程教育相关技术设备,改善和提高相应硬件设施。二是要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当前尤其要抓好适应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培训工作,使农村中小学在实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能够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总之,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目前已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普及义务教育正在全面展开,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但是农村教育又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点,教育投资体制不健全,税费改革给现存的农村教育投资格局以重大冲击,缺乏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形势严峻,急需从理顺投资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育观念方面予以综合治理。

  改善农村教育现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社会、学校、教师、家庭和广大学生都要关心支持这一工作,使我们的农村基础教育能够迈上一个新台阶。这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维、大胆创新、集中尽可能多的资源为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篇五: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

  山东省某地区的农民反映,国产的5斤水果抵不上1斤洋水果的价格,还卖不出去,况且洋水果正在降价……黑土地的农民反映,几十亩土地的收入供不起一个在城里读高中的学生,这中学为啥都办在城里……农民说上了学是放牛娃,不上学也是放牛娃,还不如不念……种地不如老子,养鸡不如嫂子,这学咱还念个啥……加入WTO,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无疑是最大的.改革开放20年来,农村教育的发展成绩斐然,然而加快实现农村城市化、现代化,城乡二元结构即将终结的今天,为什么农村的孩子考入高中、大学那么难?为什么高中都办在城里,回乡或进城打工的农村青年为什么无一技之长?农村学生的辍学现象是表象还是本质,农村的孩子是否都回到农村务农才可以称道?对这些问题虽不能用一句话回答,但可以作一些客观、系统的分析,可以为研究解决这些难题提供科学依据。

  一、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的症结

  1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5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计、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不光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学科的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农村孩子升学无望,但农村职业学校又办不下去,导致“有校无生”。根据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分析,在农村自然就业状态下和农村城市化潮流中,农村孩子升学无望,农业收入锐减,就业无路,劳动力过剩都是农业职业教育难以走出低谷的重要原因。

  2中小学辍学率居高不下,成为农村教育走不出困境的重要原因。1986—1990年,全国每年辍学的小学和初中学生都在500万以上,88/89学年度接近800万,89/90学年度5654万(国家课题组).辍学率一般在小学5年级最高,4年级其次,6年级和3年级较少;初中2年级最高,3年级较低。李建平于1998年1月在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河南某小学辍学率达2。2%,某初中达9.39%。6年后该小学将达到12。1%,初中3年后将达到28。17%.当地教师反映,初中平均及格率只有66%,有的不足50%。初中2年级某班63名,期末考试剩39名,辍学率38%。其中,因升学无望辍学40%,教师严厉惩罚30%,学习压力大跟不上20%,农忙时家庭缺劳力10%.学习困难、压力大造成辍学一般在30%以上,加上升学无望的因素达到70%以上。可见,农村教育的出口是关键问题,是农村学生辍学现象和农村教育走不出低谷的本质核心问题.研究表明,农村孩子上学的动力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升学、就业(进城、回乡)、谋生(首选是效益高的产业)。流动人口比流出地人口的年龄低、文化程度高也能说明这一问题。

  3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分析现阶段农村社会与教育发展规律,是正确处理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教育专家经研究指出,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是(:1)没有建立农村教育体系。只强调全国教育的统一性、计划性,无视农村教育的特殊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2)教育结构单一,形成普通教育和以升学为主线的金字塔形结构体系.(3)起伏不定。1958年大办农业职业中学,后又大量压缩,1963年又恢复发展,“文革"期间一刀切掉;80年代前期、中期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一道令把普通高中都改为职业中学,招生困难,造成“有校无人”.(4)教育结构、教学内容与农村经济发展严重不适应.近期社会调查和研究表明,农村教育没有出口,即升入更高一级学校的出口(高中、大学)和职业教育的出口被堵死或不畅,正是农村教育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升学在农村并没有过

  错,只是农村考生升学的比例太低,而多数学生既考不上,又不被重视,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如果多数农村学生考上高中和大学,少数学生不那么看重升学,而踏踏实实学习和掌握1-2门职业技能,或是进城或是回乡并有所成就,就业后还有机会到高校深造,人人体验成功和成就,发展机遇均等,这应该是充满机遇和希望的未来型农村教育.

  农村经济结构是农村教育结构改革的根本制约因素,直接间接制约着农村教育的类型结构、层次结构、布局结构等。我国农村经济正从单一产业向多种产业、单一经济向多重经济迅速发展,由传统农业向集约化、现代化农业演变,从农业经济向城乡经济发展,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快速转变。户口制度的变革,将使农村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不断变化,将成为农村教育改革的根本出发点.

  二、农村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新视角、新思路

  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教育的现阶段特点、发展水准和地区间的差异性,决定了我国农村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新特点;农村教育的特点又决定了农村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与改革发展方向:(1)农村教育具有开发智力资源,培养建设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开发物质资源,发展农业生产,振兴农村经济的双开发的不可分离性的特点.(2)农村教育的目标具有为高一级学生输送合格新生,又有为当地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大批人才的兼顾性规律。

  我国农村教育的特点和基本规律,提出了与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区别于城市教育、符合农村社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农村教育理论要有突破,农村教育政策要有创新。根据农村社会转型的现实,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实验和试行。

  1农村教育改革创新的根本出发点是为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科技素质、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

  (1)明确农村社会转型期的农村教育发展目标和服务方向.在农村集约化、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农村社会变迁(转型)中找到结合点,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科技素质是根本出发点。此外,还要把握以下几点:遵照党中央的农村政策,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发展效益农业、发展二三产业和社区文明建设、环境保护为两翼;以发展科技教育与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提高农民收入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总目标.

  (2)建立健全农村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国务院发展中心一项调查,目前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中78%由乡镇负担,9%由县财政负担.2001年6月,全国基础工作会议后,确立了“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方针,明确规定教师工资由县财政承担。农村费改税试点地区对因改革减少的教育经费,由地方政府在财政预算和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中优先安排,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在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时,不能因地方政府经费困难而推卸办学责任,强制、盲目集中农村学校,使原本能就近上学的农村孩子因经济困难、交通不便而纷纷辍学。至于农村费改税出现的深层次问题,应通过提升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统筹重心,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来解决。这里关键是中央、省(区、市)、县乡村各负担多大比重的经费.

  2超前发展农村高中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农村教育在发展阶段上仍处于低文化层次阶段,主要表现为普及教育的基础性和文化知识的启蒙性.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人口居住分散,交通十分不便,农村占国土面积80%以上,决定了农村教育空间的广袤性、复杂性和学校布局的分散性。因此,农村高中不能太集中、数量也不能太少,更不应该都在城市办学。在经济困难、交通不便和升学无望的情况下,很多农村孩子会自动放弃到城市上学。据2000年普查结果,我国农村劳

  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79年,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者达到54.17%。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对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具备科学素养的农村居民仅占0。4%,比城市居民比例3。1%低近7倍。

  由此可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应该是农村教育任重道远的任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延伸,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积极发展农村高中是农村社会转型中的正确选择。很难想象在基础教育十分薄弱的情况下,持续发展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也难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作为国家的重点教育工程,如果在近期内能达到2—3个乡镇1所高中,逐步达到1个乡镇1所,就可以让众多的农村初中生升学有望,再带动农村小学的发展,从而逐步消除几百万农村中小学辍学,无望升学,并在自然就业状态下任其发展,辍学就有其滋生土壤.我国农村人口集中,城市化进程缓慢,不可能出现像西方国家那样农村急剧荒废现象,乡镇将成为更为现实的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

  3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大学不断扩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虽然城市、城镇直接受益,其重要意义和社会正面效应有目共睹。但是积极发展农村高中和面向农村的高职教育(将来是本科),从城乡一体化、全面发展教育、为农村教育提供出路这一角度看,有其深远的战略意义,需要立即付诸实践。现有的高职学院、中等专业学校、县职教中心都有条件发展高职教育和社区教育.没有出口的农村教育只能在低谷徘徊。高职面向农村必须在招生方面有优惠和特殊政策,如加分、就近、考虑农村考生、填报志愿等因素,优先录取农村考生。在不同条件下,只讲瞬时结果的统一性和竞争性是极为不公平的。

  高职在农村扩招是每年从800万农村初高中毕业生中逐步转出300—400万农村青年的一个积极有效的办法,其余400万人经过中学阶段的职业教育可以回到农村创业或进城从事二三产业。这对减少农村中、小学大量辍学,发展效益农业,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农村城市化意义重大,符合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实为利在当代、功盖千秋之业.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向城市是近几年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战略决策.

  4基础教育与职业继续教育相结合

  (1)农村教育结果的显效性和教育内容的实用性特点决定了农村基础教育必须和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教育类型、层次、形式,以及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都要体现农村教育的特点.农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农村各种实用人才,通过基础教育与职业继续教育相结合,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农民最关注农村教育的直接效应即教育结果的显效性和教育内容的实用性。通过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经升学转出的农村人口和经职业培训后的青年进城也好、回到农村也好,都可以加快城乡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也有利于提高城乡人口的整体素质和社会进步.

  我国有56个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多元一体”异彩纷呈的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相同的汉文化也因区域不同而存有较大差异,加上56个民族不同文化习俗决定了我国农村教育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民族性。教育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民族性,农村经济的区域性又决定了农村教育不能搞“一刀切"“一窝蜂”,需要分地区、分阶段、分层次、有区别地逐步推广,循序渐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还要符合党和国家制定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政策.

  (2)农村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是农村终身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变迁相适应的正确选择。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提升,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农村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正是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教育与经济、社会平行发展,农村教育积极适应终身教育的发展规律、必然要求的正确选择。职业教育是发展社会、经济所急需,继续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的主要途径,功能、效绩和长远、持续发展相结合,是终身教育的核心和主要形式。随着社会全面发展,人文、社会、法治、公民道德、生态环保、卫生保健教育将深入人心,长足发展。

  我国农村教育的基本取向是以中小学为主体,突出抓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说明职业教育的任务还很艰巨.现在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仍然需要改进,职业教育的课程、教材要注重“实际、实用、实效",编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农民喜闻乐见的教材,文字教材还要配以声像教材。农民教育中采用农民切身经验介绍的方法更有实效,容易打动农民的心,这就需要职业学校培养出“可以为师”的新一代农民。培训农村中小学的师资也是当务之急,这就需要通过农村教育体系建设,由农业院校示范带动农村中小学。

  (3)农村劳动力转岗转移、职业继续教育是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解决农村问题关键是解决农村城市化问题,其中,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核心问题。今后20—30年我国农村教育面临的最大课题也正是如何将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转变成人力资源优势。按建国后城市化率发展过程预测(审慎乐观预测):1982-2000年,城市化率增长15。51%,平均每年增长0。86%,要达到70%,需39.5年。1953-2000年,城市化率增长22。83%,平均每年增长0.486%,要达到70%,需70年。如果户口、土地、行政管理制度发生重大变化,对统计工作中的误差忽略不计,就可能加快城市化进程,则需要20—25年即可完成,如果再考虑相对停滞期,即2030-2035年达到70%的城市化率,这是比较理想的预测,但有些急于求成。按照这一农村人口转移进程,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开展农村人力转岗培训,开发相关课程和教材,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资金投入.农村人口转岗、转移就业培训将成为各级政府教育和农业部门近20—30年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应给予高度重视。

  5农村教育与农业教育相衔接

  对农村教育和农业教育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对其固定概念的争论变得苍白无力,更值得深思的是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仍有惯性,行业、部门利益仍在束缚和支配着人们的创意和思维。然而有一点不可辩驳,农村教育离不开农村、农业和农民,但又不能局限于农业。在农村城市化大潮中,我们更多的农民要成为市民,农村青少年无须都去当农民,但是应鼓励和扶持有志者在农村创业。从全局考虑、全国一盘棋,从全球考虑、农业国际化,入世后开放、有序而充满活力的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教育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实践课题.

  (1)冲破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封闭格局和壁垒,建立和完善开放、有序的农村教育体系。拆除大而全、小而全的行业、部门壁垒,建立和完善农业教育与农村教育相结合的层次、结构、布局,以高等教育为龙头、中等职业教育为骨干、县乡村普通、成人、职业学校为基础,开放、有序和充满活力的高、中、初等农村教育体系和运行机制。①通过制度创新,建立高校为农村教育服务的体制,如建立农村教育研究所、农村科技推广培训中心、农村教育学院等。借鉴美国、日本、德国、韩国重视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农村教育的经验,由教育、农业部门经专家论证,在每个省、市、自治区依托现有的农业院校(正规大学)建立1-2所农村教育(继续教育)学院(单独建立或挂靠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院),迅速扭转因管理体制的变化,农村、农民教育被削弱的局面。②协同当地教育部门和农业部门,依托现有的分布在各地市的农业职业教育院校,建立地(市)级农村教育示范基地。③省、地农业院校示范、辐射和带动县乡村的农村教育体系健康发展。

  (2)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农民职业继续教育从过去强迫命令集中培训到依靠行政手段集中培训,向根据农民实际需求,由学校或培训机构开展自主、灵活、开放式的培训和跟踪配套服务转变,是世界潮流.农业产业化也好,接受农民职业教育也好,主体是农民。因此,一定要尊重农民意愿和积极性,政府不能再以计划经济的做法取代农民和学校的主体作用,一定要遵循市场与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3)推进“三教统筹”的制度化建设。各级政府教育、农业主管部门通过对农业职业学院、农业职业学校的评估,彻底扭转有些学校长期忽视农村教育和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局面,凡没有职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场地、设施的学校重新评估学校等级(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学校),并要求限期整改.逐步建立农业职业院校“三教统筹”的办学体制,并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4)调整优化县乡村职业(成人)教育结构。通过调整优化,每个县建立1—3所高职、社区学院,统筹协调、统一动作,形成合力,提高效益。对各种名目繁多、达不到质量标准和弄虚作假的各种成人学校、培训机构,通过评估优化结构、层次和布局,以防止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分散、重复培训和资源、经费浪费现象,提高农村教育的规模、质量和效益。

  6农村社会文化教育是实现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考虑到我国区域差别,先进文化、信息从城郊、沿海发达地区逐步向中部、西部农村地区辐射,但农村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民俗文化、人文情节也会影响城市。在农村发达地区率先实施社区文化教育是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新亮点。农业环保、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成为农业教育的新内容,农村家政等农村生活、文化、环境建设也提到议事日程,日益被广大农村居民所关注。对农村居民,男女老少皆宜的电脑、家政、礼仪、插花、园林、茶道、烹饪、书法、绘画、摄影、外语、医疗、保健、太极拳、健美、美容、环保、金融、保险等社区、社会化教育日益受到居民的欢迎。

  有条件的城郊、沿海地区县镇、乡镇可以通过政府牵引型、学校组织型、社会联合型等灵活多样的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制定科学的发展计划和评价制度,不断深化、不断改进,努力提高综合效益。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先导性和辐射性。

篇六: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受制于理念、体制和条件等因素,当前农村教育仍面临相当多的问题。与城市教育相比,农村教育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首先,投入严重不足,城乡教育差距越拉越大。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投入呈现出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人均投入居于世界后列,二是教育投入极不公平,重城市轻农村,重重点校轻非重点校,重高等教育轻基础教育。就受教育的人数来说,农村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大头,但农村教育从教育投入这块蛋糕上切得的份额实在太少,导致农村教育长期贫血。

  农村教育投入不足,造成农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特别是西部农村的教师工资实在太低了,如工作一二十年的教师月薪只有一千元左右,月薪几百元的教师也为数不少,部分民办教师、临聘教师工资更是低得可怜。而且农村教师除了工资,一般没有课时津贴和其他收入来源,班主任津贴也多数实行的80年代的旧标准,如四川农村初中是每月12元,小学是每月10元。可想而知,在现在的物价形势下,在农村教师仍要负担住房、医疗、生活、养老、供子女上学的情况下,这点微薄的工资及少得可怜的班主任津贴,怎不让农村教师过得紧巴巴的?当然,随着教师绩效工资的落实,农村教师待遇偏低的境况可能会有所改善,但随着所有事业单位职工绩效工资的发放,农村教师的收入在全国职工的收入格局中也不会处于让人羡慕的地位。

  农村教育投入不足,造成农村办学条件难以望城市项背。农村学校普遍缺乏开展素质教育的软件和硬件,很多学校没有优质的师资,没有足够的教室,没有健全的实验室、图书室、艺体类专用教室和其它功能教室,没有标准化操场、食堂和宿舍。尤其是一些村校的条件相当简陋。由此造成小班化教学无从进行,很多课程无法上,很多活动无法开展,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农村学生的全面协调

  发展。

  农村教育投入不足,给学校日常运转和管理带来极大压力。农村学校经费普遍紧张,有限的办公经费,还要应付各类繁杂的检查、考核和迎来送往,以至保运转都相当困难,也就难以腾出钱来改善教师福利,或者设臵奖金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很多教育教学活动囿于经费也根本无法开展。

  其次,师资结构老化,优秀教师稳不住。

  农村学校普遍师资老化,优秀师资严重不足,特别缺乏艺术课、信息课等专业课教师。然而,很多师范生和优秀教师却不愿到农村任教,就是在农村任教的教师,也要想方设法调到条件更好的城市学校去。农村学校人才进不来、流失大、结构老化,除了编制限制外,根本原因是:

  农村教师待遇和工作条件差。除了收入低,在评职晋级方面的机会也比城市教师少得多。另外,很多农村学校位于小镇或偏远乡村,交通条件差,生活出行非常不便。农村教师一般负担很重,尤其是村校,多数是教师包班教学,甚至一名教师教多个年级的课程。

  农村教师培训提高难。农村教师培训长期存在“一少两多”现象,即平常培训少,考级培训多,考级收费多。农村学校受制于经济、交通条件,无法安排更多教师外出参加教学教研培训,只能组织少数教师培训后回来转训,这样的培训效果显然易打折扣。同时,各级各类教学技能培训与考级名目繁多,但这类培训考级多数都要收费,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名目繁多的培训考级收费项目,对收入微薄的农村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负担。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难。农村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落在留守老人肩上,很多老人既无精力也无能力过问小孩的思想及行为。为此,农村教师在思想、学习、物质和精神上要花费很多精力来帮助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的安全更让农村教师神经紧绷,稍有不慎,学生的安全问题就会让教师背上沉重的精神甚至物质负担。

  其三,优生难以稳定,差生辍学严重。

  农村学校生源极不稳定,变动频繁且流失严重,同一地区的农村

  学校生源巩固率远低于城市,流失率远高于城市。究其原因,一方面,农民携子女外出打工,造成学生来来去去。另一方面,由于难以享受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许多农村家长千方百计把子女弄到城市学校就读。再一方面,农村中小学不同程度存在辍学现象,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为数不少,有的学校从初一到初三要流失学生至少三分之一,多的甚至超过了一半,所谓“普九”,很多地方不过是体现在纸上而已。

  农村学生辍学严重,既与农村教育条件差、素质教育不到位、校园活动缺失、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有关,也与近年来的就业难有关。鉴于很多大学毕业生也就业无门,不少农民对子女受教育的前景不再乐观,“读书无用论”已在某种程度呈泛起之势,加上经济状况的不济,就更不愿冒险投资供孩子读书了。

  其四,教育质量堪忧,服务农村特色不够。

  近年来,农村教育的整体质量与城市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除了教育体制、考试制度、评价体系等的约束外,也与投入不足、硬件条件差、师资薄弱、优生流失大、生源不稳定等因素密切相关。与城市相比,农村更没有条件开展素质教育,即便搞应试教育,农村也很难搞过城市。由于信息闭塞,加上师资和办学条件等的限制,很多农村学校不能及时了解把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也不能或很少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教学往往流于粗放,造成教学质量与城市学校有不小的差距。

  同时,农村教育在体现农村特色上也做得不够。大部分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一样,使用人教版的统一教材,在教材内容上体现不出乡土特色,体现不出为农村和农民服务的特色。而且,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很多学校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抓考试和升学上,忽视了乡土课程的构建,忽视了实践活动的开展,忽视了对农村生产生活技能的培养,这对于农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是不利的。毕竟考上大学跳出农门的是少数,多数学生要回到农村,农村的开发也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

  其五,办学格局调整难,山区孩子上学难。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农村人口日益减少,于是越来越强调办学集中化,高中不断向城市集中,初中小学不断向场镇集中,以至如今农村的高中学校相当少了,主要是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同时,分布在各村的校点也很少了,大部分学校都集中在了场镇。这样做当然有利于集中办学资源,突显集聚效应。但也有一些弊端,让村校硬件资源闲臵、场镇硬件资源吃紧不说,主要是造成了偏远地区的学生上学难,尤其是年纪偏小的学生上学极不方便,也不安全。虽然部分场镇学校搞了寄宿制,但没搞寄宿制或食宿条件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的场镇学校仍然不少。一些乡镇结合部的学生,因为村校撤了,到任何一个场镇学校上学都很远,加上又不能住校,于是干脆辍学了。另外,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过早脱离家庭过集体生活,不仅在生活上难以自理,在心智发育上也可能因长期疏离亲人造成些问题。

  有鉴于此,很多农村乡镇在进行办学格局调整时,顾虑重重左右为难。不集中办学吧,一些村校一二十个学生,条件简陋,教学设施奇缺,教师又不愿到村校任教;集中办学吧,小孩们到镇上上学很麻烦,在生活开支上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在安全上家长也有诸多不放心。

  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一些什么样的对策呢?笔者认为:

  首先,全力抓好经济和就业工作,增强农民教育消费的信心和能力。

  国家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提高对农民的补贴,不断完善全民社保体系,让萧条的农村重现生机,让失业农民工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时,要加强就业指导,不断创造就业岗位,全力降低大中专毕业生的失业率。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民的教育消费信心和能力提高起来,让“读书无用论”丧失市场,让农民子女能坚持在学校多读一点书。

  其次,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广开社会投资渠道。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最重要是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必须认识到作为全国教育大头和基础的农村教育,在投入上已经多年欠帐,因此以后的投入必须大手笔,否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要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收入水平,这是促进农村教育迎头赶

  上的根本之道。

  一是必须保障国家财政投入。全国人大可制定一部《农村教育促进法》,把农村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划,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优先保障。在确保教育经费尽快达到GDP的4%并不断增长的同时,要大幅提高农村教育经费在总教育经费中的比例。教育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各级财政必须每年公布教育投入的详细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同时,党政官员的政绩考核,要加大对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发展政绩的考核。二是广纳社会资金,鼓励捐资办学和投资办学。对捐资和投资办学者,要在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教育发展,更好的满足社会的受教育需求。如果这方面的政策到位,极大的调动了人们捐资、投资办学的积极性,则公益的民办教育和营利的民办教育都会发展起来,中国就会如发达国家一样,渐次进入一个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时代。三可考虑成立农村教育发展基金,试行教育彩票,将接受捐赠和发行彩票募集的社会资金充实到农村教育发展基金中,这笔钱可用于每年对农村学校的补助,或者设立各类农村教育奖项,或者用于偏远农村或薄弱学校的建设。要强调的是,上述三种渠道的投入是并行不悖的,尤其不能因为有了后两者而削弱国家财政的教育投入,因为在任何情况下,国家财政投入都是教育投入的主体,都只能增长不能降低。

  其三,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师人事机制。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力图构建起两个机制。一是构建起教师愿意来、留得住的用人机制,二是构建起教师进得来、出得去的的流动机制。在用人机制建设上,主要做到三点。一是为农村教师创造尽可能好的经济待遇,让他们尽快过上较为体面的生活,在全社会拥有较高的经济地位。为此,要确保农村教师工资优先增长,尽快达到与本地区城市教师待遇相当或者更高的水平。要在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地区和行业差别逐渐缩小的同时,早日实现全国所有地区相同类别和级别的公办学校教师同工同酬,避免差别过大。绩效工资也要尽快不折不扣的到位,不要干打雷不下雨。另

  外,可建立农村教育津贴和偏远山区教育津贴,以鼓励教师到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学校任教。二是加强农村学校内部民主化管理,提高教师主人翁地位。三是为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继续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可联合出台政策,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对农村教师的进修提高给予适当补助奖励,对他们的培训考级给予费用减免。同时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的软硬件条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帮助所有农村学校完善电脑网络设施,在学校图书馆建设、教育类报章杂志订阅上给予补助,让农村教师足不出校,就能了解和学习到外面的教育信息,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在流动机制建设上,要加大教师人才资源的市场化分配改革,逐渐改变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包办教师人事,教师进来容易出去难,或者只能往高处走、不能往低处流的格局,实现学校教师的良性新陈代谢。要逐渐把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包括人事权让渡给学校,通过强化镇村(社区)监督和学校内部约束的方式,保证学校在师资配备上的公平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灵活性。要实行农村和城市教师的定期交流,并规定教师一定年限内必须在不同学校流动,以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要通过不太长的时间,让主要靠关系和潜规则的教师资源配臵方式逐渐淡出,最终建立起公平的统一的教师人才市场,让学校与教师凭契约约定各自的权力和义务。只有这样,农村学校才能最终实现教师的来去自入,才能及时更换新鲜血液,凭待遇、事业和感情吸纳到需要的优秀师资,才能避免优秀者和有关系者逐渐走光,剩下的就是没有关系、职业倦怠程度高、怨气大的一帮子“老人”教师。

  其四、大力提高教育质量,提升留守学生教育水平。为减少学生流失,增强农村教育公信力,必须改进和加强农村学校的内部管理,提升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当前条件下,要让农村教育尽快改变面貌,一个重要措施是通过遴选或招聘,为每个农村学校配备一名好的校长,让有先进理念、现代知识和开拓精神的领头人来带动学校的发展。同时,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帮助农村教师尽快成长提高。一方面通过网上自学、讨论交流、外出参训等多种方式,让教师尽可能多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另一方面借助教育主管部门的协调组织,构建起城市和农村学校结队帮扶和相互交流的机制,让城市教师能定期不定期到农村学校上示范课,帮助农村教师析课备课,同时让农村教师能有机会多到城市学校学习取经。另外,要加强校本课程建设,适当增加一些有农村特色的教学内容,尽量多开展一些为农村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构建起富有个性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和学校文化体系,从而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让每个学生乐学好学,最大限度的降低学生流失率。

  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中国农村教育一大特色和一大难题。各农村学校应在实践中探索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规律,不断增进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关教育科研部门也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为农村学校推荐更系统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时,留守学生教育仅靠学校和教师是不行的,镇村(社区)有关部门、干部和群众,也要协同学校加强此项工作。有必要成立一个由相关部门干部、学校周边贤达、家长代表、学校领导教师参与的协调教育机制,共同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其五、从学生需要出发,优化校点布局和办学格局。校点布局和办学格局,应从农村教育的整体效益出发,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和适时调整。为确保农村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到适合的教育,在校点布局上,应以场镇集中办学为主,初中班主要办在场镇上,同时保留适当的村校教学点,主要用于小学低年级教育。各教学点应设臵在离场镇相对较远的村,特别是几个乡镇的结合部应保留适当的校点,这样才方便年纪小的学生就近入学。场镇集中办学点,应加强学生食宿设施的建设,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住校学习需求。

  鼓励支持民间人士捐资投资办学,特别是支持他们利用可用的原村校房舍或新建校舍办学,以满足偏远山区孩子上学的需要,以此构建起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为主体、公民办教育互补的农村办学格局,构建起场镇学校为主、村级学校为辅的合理的农村校点布局。

  总之,解决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政府与民间互动,加大投入,锐意改革,以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来

  解决农村教育多年的欠帐和积弊。唯有如此,才能帮助农村教育尽快赶上城市教育,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促进农村教育是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农村教育的落后不仅关系着我国教育的水平,还关系到农村今后的发展。我们要以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契机,加强我国农村教育建设,促进农村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农村

  教育

  农民发展农村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农村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城市和农村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次,农村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体现,对于构建学习型和创新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最后,农村教育的发展,有利于解决我国的农村、农民和农村问题,增加农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水平,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目前的农村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与城市教育相比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的农村教育问题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薄弱,师资力量较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结构功能不健全,布局不合理,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1、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短缺现象严重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且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有些县级政府没有财政能力承担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的责任,造成了农村教育面临着经费不足的严重困难。2001年,我国开始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但是,由于县级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当,有些县级政府教育资金投入较少,使得校舍面积小,教育设施少,对于学生必须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等,也远远达不到现代化的教育要求。而且,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有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和特殊人群(流动人口子女、残疾儿童等)的基础教育就成为了困难,或者

  负着债务接受教育的情况也不少存在。2、农村教育师资队伍素质不高农村教育中还存在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薄弱,有些教育观念落后、知识能力不高,方法落后的教师还活跃在农村教育课堂中,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农村的教师选拨、任用和培训机制不完善,造成教师逐渐向城市学校流动,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逐渐拉大。近年来,农村增加大量的任课教师,却又不给任课教师及时编制,打击了教师的敬业精神,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责任心,造成农村教育质量不高。3、农村教育的结构和功能不完善在农村教育结构上,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只有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相对缺乏。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对于成人和职业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于成人和职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是,农村的教育结构严重向义务教育偏离,忽视了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这种现象使得农村的教育结构单一,农村教育越来越满足不了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另外,我国农村教育的功能仅限于向高一级学校培养人才,只是希望通过一级级地升学离开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也受到影响。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通过简单的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认为只要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行,品德和其他方面都不行,因此不再关心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不仅忽视了成绩较好学生的全面教育,还忽视了成绩较差学生的基础教育,严重阻碍了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二、分析改善农村教育现状的对策1、在政策中突出农村教育的重要地位政策要突出农村教育在国家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力争体现农村教育政策的可行性。第一,政府要关心农村的教育问题,将农村教育问题看作是我国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教育问题中突出农村教育的重要地位,并在政策中对农村教育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农村的教育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关系,一方面,只有建立以中央政府为主体,地方政府及学校自身为补充的教育资金支持,才能让农村教育免受教育资金缺乏的危机,另一方面,只有以中央政府的科学决策为指导,才能在农村教育中稳步前进,少走弯路。第二,政府要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帮助,并在法律和制度中体现可操作性,以确保农村教育

  的快速发展。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特殊而复杂,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不仅要实行宏观调控,还要注重侧重群体和区域的教育现状,只有根据具体区域的农村教育问题,才能使农村教育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与此同时,政府要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政策得以很好实施和农村教育问题得以解决。2、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农村教育的根源问题是生产发展落后。农村生产发展落后,农民的经济水平不高,农村教育事业就没有资金保障,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不理想,农民孩子也上不了学。俗话说,正本清源,要想解决好农村教育的主要问题,就要解决好农村生产发展落后的根源问题。首先,我们要努力发展农村生产,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发展,通过拓宽增产渠道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地方政府收入,让地方政府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教育保障,让农民孩子有充足的资金储备去接受教育。其次,不仅政府要加大教育投资,农民也要重视孩子教育,政府要加强农民的教育投资观念,引导农民摈弃原生态的生活观念,重视孩子的学校教育投资,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3、调整农村教育结构,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农村在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要重视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在农村经济快速且多元发展的今天,农村教育结构失调不仅影响到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还影响到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首先,政府要根据当地资源、人文、地理等实际情况,积极发展适合本地区的农村教育结构,打造健全的职业技术教育网络,以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的效率。从城市方面来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有利于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流动,促进了城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从农村方面来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其次,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中农业科技知识教育的重视,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和科技素质,增强农民对科技的接受和运用能力,使得农业科技教育和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统一起来,这不仅为职业技术教育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拓宽了就业渠道,也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最后,政府和学校要重视义务教育工作,及时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农村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元素,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

  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综合素质。4、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农村教育的水平在很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就要加强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首先,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福利,取消城乡教师工资水平差距,健全薪资和职称奖励机制,激发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其次,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健全农村教师的在职进修制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素质。最后,加强农村和城市教育合作,促进城乡资源的共享的同时,吸引大学生和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总之,解决好当前的农村教育的主要问题,我们要实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学校的联动,加大政策支持的同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调整农村教育结构的同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同时,加强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村教育健康发展,才能减少城市和农村的教育差距,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中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引言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近13亿人口,9亿在农村,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据着基础性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稳定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全局性的问题,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虽然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从经济发展总体状况上看,发展仍然不足。目前,制约和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种生产要素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最根本的因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我国有9亿农民,要将我国农村地区丰富的人力资源变为人才资源优势,提高其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服务,就离不开农村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

  教育是一种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的复杂的社会活动。农村教育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可以说,农村教育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先导性产业、决定性产业。发展教育特别是发展农村教育无疑就成为保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2

  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村教育无论在教育规模方面,还是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方面,都有了极大发展,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的劳动者。据教育部有关统计数据显示:1992年,全国义务教育的普及率不足20%,2000年底基本实现了在85%的人口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初中入学率达到88%以上,青壮年文盲下降到5%以下;农村教育经费有较大幅度提高,农村小学、初中的生均教育经费分别从1993年的224元、409元增加到2000年的536元、815元,增幅分别达140%和199%:农村小学和中学的校舍面积分别从1990年37450万平方米、19709万平方米增加到2000年的50538万平方米、35359万平方米,增幅分别达35%和79%;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我国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合格率分别从1980年的50%,13%,36%上升到2000年的96%,87%,68%,小学教师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20%,初中教育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14%。一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基本做到了县有重点高中、职业高中(职教中心)或农民中专;乡镇有普通初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科教中心)、中心完小;较大的村有完小、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比例适当、规模适度的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体系和网络,适应了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教育总体上仍然比较落后,还有约15%的人口地区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盲和巩固扫盲成果的任务仍很艰巨。一些地方农村教育结构还不尽合理。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全国约一半的行政村没有建立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农村劳动者的年培训率只有20%左右。

  就多数地区的农村教育自身而言,教育内容不同程度地脱离经济、社会及受教育者个体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学内容缺乏地方特色,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教育作为教育工作唯一追求的目标,大多数受教育者对教育的需求和期望主要是希望通过接受教育,以升学的方式向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地区“移民”,升学意识占主导地位。在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上,长期是教育部门一家管教育,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考虑较少,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造成教育在育人、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广大农民参与办学和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投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较早的人,往往文化水平较低,如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流失生或毕业生。农村吸收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弱,贫困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弊端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进而影响着农村人口质量和农村地区生产力的提高。

  应当认识到,我国农村教育已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失去了其超前指导作用,农村教育改革落后于农村经济改革。尤其是在贫困地区,教育与经济处于一种难以自拔的恶性循环之中:经济发展水平低→财政收入低→教育投入低→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低→人口素质低→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足→经济发展落后。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难以满足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实际需要,更不能适应我国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要求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

  农村教育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教育是一个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为了解决目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更好更快的使其发展,必须采取深入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首先,发展农村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参与,单靠教育部门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必须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树立“综合”的观念,才能使教育内部和外部相互协调,相互支持,促进农村教育健康发展,为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服务。

  其次,农村教育要树立正确的办学方向和教育观念,由主要为升学服务转到主要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兼顾到升学上来。农村教育部门要主动关心当地经济的发展,始终坚持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办学方向,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参与社会生活的变革,使教

  育在农村

  “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否则,农村教育自身不能健康发展,也不能发挥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再次,协调发展农村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行

  “三教统筹”。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一定要面向农村,为农村地区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

  最后,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对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减轻农民负担,更大程度上普及义务教育。“再穷不能穷教育”为了增强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长期竞争力、调节收入差距过大的城乡经济关系,根据我国国清,应当通过较大行政区范围内转移支付手段来筹措基础教育经费。

  第四篇: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漠沙镇明诚小学

  周海龙

  【摘要】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之一。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在我国小学教育中占有比较大的数量。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农村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不管从硬件建设还是师资配备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对于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学校发展还远远不足,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的许多矛盾仍然制约着农村小学的发展。“均衡发展“这一目标似乎离我们还是很远。

  【关键词】制约;教育;因素;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之一。农村小学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学、大学乃至整个国民的教育。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从根本上还没有得到扭转,在办学方向、师资队伍、学生管理、家长重视等方面仍然还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一、制约农村小学发展的“瓶颈”

  1、学校办学条件跟不上发展需要。

  虽然近年来,政府不断地加大力度进行教育投资,大大地改善了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基本上实现了学校“楼房化”,但学校却没有

  与之配备的教育教学设备。由于当地政府的经济落后和农村小学的经济收入有限,投入到教学设备的资金非常有限,从而影响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时值当今新课程改革的热潮,教师在没有现代教学设施设备的情况下,变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电脑室和语音室,边

  远、小型的学校没有电脑,即使有电脑的学校,部分上不了网,教学得不到新信息,这严重地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发展。特别是“形象工程”更加加大了偏远地区与公路沿线学校的差距。

  2、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是学校办学的主要力量,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办学条件好的学校与办学条件差的学校的教师两极分化严重。农村小学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由于种种原因而相当薄弱,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和文化素质偏低,教师的思想观念也相对落后。地处偏避、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从而出现了教师每人包一个年级的现象。白天只有上课的时间,还要抢时间改作业,晚上才有时间备课。没有机会进行研讨,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大部分教师只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加之,学校教师少,管理制度不健全,使部分教师因此而工作作风散漫,得过且过。新分配教师因条件原因,一般最多两年就调离。同时,体育、英语、音乐等专业教师缺乏严重,也是影响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因素。

  3、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

  法开展,音乐课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体育课要么是学生自己玩,要么是体育教师拿来一个篮球,几十个学生打上40分钟??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

  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

  4、家长思想观念陈旧。

  如今农村的独生子女较多,而不少家长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视子女如宝贝,纵容子女犯错,而“留守儿童”的出现和家长的不配合更增加了学校教育的负担。偏远山区农村的家长思想认识滞后现象严重,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如对女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闻不问,对男孩子的学习任其发展,并且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或者根本不支持学校的教育,如家长因法律知识的缺乏为一点小事而到学校大吵大闹或者越级上访之类的事件时有发生,家长过分宠爱孩子而滋生了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这些都使学校管理难度与日俱增,增添了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难度。以上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了现在的教师出现了“不家访”和“怕家访”情况,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很高,而留守学生、隔代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较大。特别是对学生安全管理学校是“有限的权力,无限的责任”。因此,很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致使单方面的学校教育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二.突破发展困境,确保发展的对策

  1、加强班子建设,规范管理制度。

  农村小学的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相对滞后,因为大部分的班子成员都是本校提拔上来的,除了本身的管理水平不高之外,各种利益集团的纠缠不清也直接影响了班子的团结。农村学校在本身管理制度建设上有先天的缺陷性,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大多办学时间很长,教师间大多是本地人,互相之间的关系很复杂,相对来说管理的实行牵涉到的因素更多,往往不容易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流于形式。所以引进一套先进的管理制度,管理理念很容易,但如何让它生根发芽,在实际学校管理中发挥效能,所面临的困难就更多了。而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领头羊”,领导班子的能力和作风直接影响学校工作的管理质量。为此,首先要建设一支团结务实、高效进取、敢抓敢干的领导班子。

  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在当今社会复杂的发展形势下,农村学校的教师的思想容易发现波动,由此要加强对教师思想道德的引导和教育,宣扬“正气”,消灭“邪风”。通过学先进、立榜样等方法帮助教师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加强监管力度,及时发现不良思潮并及时解决。据不完全统计,当今教师有近80%的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大和生活压力大而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心理疾病,这是值得注重的。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如何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所以学校也要加强对教师心理方面的疏导,解放思想,让教师拥有一颗良好的心态从事教育工作。同时,努

  力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新信息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

  3、积极争取资助,加大办学投入。

  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思想素质等“软件”具备了,需要良好的“硬件”来运行。虽然农村小学的经济收入非常有限,但学校可每学期从有限的资金中有计划地加大对办学条件的投入,逐年添置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同时积极争取外来资金的资助,用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确保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硬件”保障。

  4、健全农村小学人事管理制度,激活管理机制,落实农村教师优惠政策。

  以解决低龄儿童集中就读为突破口,加强农村小学建设,重组、利用、整合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强化农村小学质量管理,促进农村小学以优质教育吸引学生,逐步缓解中心学校“人满为患”的压力。一是加强对农村学校的帮扶,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尽快实现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有机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以教师流动和培训为切入点,积极培养和造就大批的热爱农村教育、懂得农村教育并且善于管理的干部队伍,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培养,均衡城乡教师队伍素质,落实对口帮扶。从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鼓励教师长期从事农村教育。三是强化农村教育的制度管理,制定农

  村学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规范,确立合格学校基本标准,落实目标管

  理,大力实施规范化建设,以“示范性学校”建设为契机,推进教育质量提高,脚踏实地做强教育质量,做靓教育形象。四是减负松绑,从多种渠道减轻农村教师心理和工作负担,关心贫困教师,关爱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切实解决其生活、工作、家庭及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舒心工作、自主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五是强化农村教育宣传,广泛宣扬农村教育的新成绩,宣传农村教育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真正的让更多的对农村教育做出贡献的同志个性得以张扬,品德受到传颂,从而达到“彰显农村教育勃勃生机,增强农村教育人本活力”之目的。

  5、创建家长学校,关注“留守儿童”。

  农村大约40%的“留守儿童”及隔代教育管理的出现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这需要教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学校应要求教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随时跟踪调查,关注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困难的“留守儿童”要实实在在的进行帮扶。同时,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和存在误区,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为此,学校在扮演教育学生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引导家长教育孩子的角色。学校工作要把创建好家长学校作为重点,不可忽视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使家长懂得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种教育政策,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理解学校的治校策略,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实现家庭、社会与学校合力育人。特别是在农

  村,家长们更需要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农村小学的教育具有特殊性和长远性,保持农村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也是复杂多样,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作,只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农村小学的教育得到改善则指日可待。

  第五篇: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学校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大部分都是80年代村村办教育时建设,虽经过后期建设,但与学生家长的愿望和社会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村学校没有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目前很少农村学校有计算机教室和班班通设备。很多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手段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二、农村师资水平滞后

  当前,我国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9岁,30岁以下教师只占9%,46岁以上教师占45%,特别是村小46岁以上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60%以上。所以我学区教师老龄化严重。根据安徽省规定的师生比例核编,农村小学教师超编,但由于农村小学教学点分散,因此,按班师比实际教师缺编严重。为满足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特别是偏远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严重。二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农村学校中专生、高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科研能力差,农村大部分教师由原来的民师转正,没有受到正规师范教育。

  三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工作量过大。按省里规定的“开齐课程,开足课”的要求,各个年级必须开齐音乐、体育、美术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小学三年级以上必须开设英语、计算机课,这些学科都需要专业对口的教师执教。由于教师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以及一人代多科的现象不同程度上存在。

  四是教师职称福利待遇较低。一是专业技术职务不合理:中级职称大多是老教师,中青年教师几乎都是初级职称,使长期工作在艰苦环境下的教师们很难接受。二是教师工资福利低。近几年随着物价飞涨,而教师工资,特别是年轻教师工资仅在2000元左右,只能解决温饱,这给教师队伍的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五是教师缺编严重。农村学校编制不能满员,造成学校难以正常

  开课,如后圩小学虽有13个编制,但只有7名在职教师,2013年9月招考1人,因条件艰苦,其主动放弃后圩小学教师岗位。近年来教师退休较多,但教师补充困难,比如2011年以来潘集学区退休31人,仅补充9人,到2017年潘集学区将退休24位教师,到时又能补充多少新教师。

  六是难以留住优秀人才,潘集学区本身教师严重缺编,仅2014年9月就有1名教师通过招考到淮师附小,2名教师通过招考到潘集实验小学。

  三、农村学校经费严重不足

  农村小学生源较少,相当一部分学校只有几十名学生,有的班级只有不到10名学生,义保经费按学生数拨发,导致部分学校经费紧张,难以维持正常教学和办公需要,很难抽出资金购置教学设备。

  四、学校管理水平不高

  在农村学校,校长及其班子成员的管理水平与学校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一些落后的学校,由于校长管理能力太差,学校照搬照套制定一些管理办法、措施、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在激励机制上不舍得花钱,在评价制度上不切实际。凡事一刀切,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同享受。结果,把学校弄的一片混乱。

  五、教育资源力量涣散,学校教育孤军奋战。

  教育按照实施主体的归属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农村学校目前的现状是: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社会教育真空状态,学校教育形同孤岛。家庭和社会不仅不能为学校教育推波助澜,反而常常起到相反作用。

  比如:

  留守孩子的问题很长时间以来成为社会关心的热点。办法想了不少,可是收效甚微,原因是无论什么样的人,即使他再有爱心,也不可能取代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不可能取代家长对孩子实施的家庭教育。

  当前农村家庭已有不少独生子女,一般家庭最多两个孩子,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的“隔代亲”非常严重,长期在外的父母很难对孩子的行为有全面的了解,一年中一两次相聚显得弥足珍贵,惟恐伤

  害了孩子。这些可能的娇生惯养极容易养成学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不良思想性格。加上农村社会中老百姓潜藏的恨师心理,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解决方法的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

  当前全面改薄正在进行,应优先考虑农村学校,农村学校基础差,底子薄,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尤其是对农村学校急需解决的现代教育设备进行配置。

  二、解决农村学校教师师资缺乏问题

  1、建立正常的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机制,确保农村学校教师足编。

  2、健全农村学校教师在职进修制。将教师在职进修与提高学历、职称评定三者挂钩,促进教师自觉参加脱产学习、函授、自考等进修。

  3、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使培训和教师实际教学结合起来。

  4、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偏僻地区支教。

  5、从短期着眼,提倡农村小学中条件好的与薄弱的学校之间,相互异地兼课或代课,以达到以强扶弱,共同提高。

  6、尽快落实农村艰苦地区教师补贴,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推荐访问: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状及 农村教育

相关推荐

2024年度深化城乡融合“十百千万”工程工作总结(全文) 在办公室干部座谈会上讲话稿 在全县招商引资大会上致辞(完整) 经验交流:“五个坚持”创新加强党建设(全文完整) 2024年度经验交流:打造品牌集群,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精选推荐】 2024年在“乡村振兴美丽家园”创建活动上经验发言材料 202X年区法学会建设调研报告【精选推荐】 X市经信工作总结和2024年思路(范文推荐) 2024年2024年全国“两会”测试100题(全文完整) 2024年度全文学习2024年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我国铁路物流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我国航空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23年度农村教育实践报告心得(3篇)【精选推荐】 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原因差距和对策8篇 2024年度深化城乡融合“十百千万”工程工作总结(全文) 在办公室干部座谈会上讲话稿 在全县招商引资大会上致辞(完整) 经验交流:“五个坚持”创新加强党建设(全文完整) 2024年度经验交流:打造品牌集群,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精选推荐】 2024年在“乡村振兴美丽家园”创建活动上经验发言材料 202X年区法学会建设调研报告【精选推荐】 X市经信工作总结和2024年思路(范文推荐) 2024年2024年全国“两会”测试100题(全文完整) 2024年度全文学习2024年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热门文章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2022年度有关安全学习心得合集(2022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有关安全学习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2022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

《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美词,像是袭袭的寒风慢慢轻掠大地,刺刺的,一缕****的阳光下有一小缕的橘红色静静的生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不期而遇600字初中记叙文,一起来看看吧!不期而遇作文600字篇一苏轼有语人间有味是清欢,或许正是

2022年度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本

《2022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园清明节主题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2022幼儿园清明节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这个暑假过得是否充实呢,有些小伙伴在假期中参加了实践,那么如何做一份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大一暑假社会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