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政治的论文3000字4篇

|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关于政治的论文3000字

  

  形势与政治论文3000字(2)形势与政治论文3000字篇二

  浅析新形势下多党合作制度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摘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多党合作制度也面临一些新的考验和挑战。要适应时代的变化,积极推进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加强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建设,优化党际关系模式,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民主政治

  [作者简介]高燕,中共桓台县委党校高级讲师,山东淄博256400[中图分类号]D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7-0053-0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地深入,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多党合作制度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健全完善多党合作制度,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一、新形势下多党合作制度面临的考验和挑战

  (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遇到考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并巩固的,得到了宪法的确认,具有合法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地发展,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地深入,社会结构和经济政治生活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复杂化,“三农”问题、城乡结构二元化问题、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问题、阶层间的差异问题、社会稳定与和谐问题等等,能否合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考验,关系到执政地位的巩固。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遇到考验。在我国的多党合作制

  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对政党间的这种关系模式带来了挑战。社会利益的多元化,使中国共产党很难同时将所有的差异性利益整合到同一政策中。一些局部利益将寻求自己的政治代理,而民主党派所具有的政治决策过程中的参政议政的职能,可以将这些局部利益的要求输入到法律、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从而使民主党派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获得了社会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执政党与参政党的现有关系模式。

  (三)政治协商制度面临挑战。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以政协为载体,政协承担着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政协和人大同时开会,对同级人大的议案有权进行讨论,提出建议。但在目前状况下,政协制度在中国政府体制中仅是一种附属性制度,政协提出的意见、建议是否被执政党采纳,取决于执政党的态度,缺少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法制约束。政协游离于权力体制与行政体制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其活动缺乏坚实的法律依据。这同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在社会政治中的整合作用是不相称的。

  二、多党合作制度基本适应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一)多党合作制度适应利益主体多元化的需要。现代民主政治离不开政党制度,政治生活中利益的多元化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要求代表多元利益的政治结构的形成,即政治的发展要求政治体系建立一种能够容纳社会各种要求,协调、整合不同利益之间差异的政治结构。多党合作制度基本上成功地承担了容纳多元化利益的功能,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断扩大自己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将社会中绝大多数阶级阶层中的优秀分子纳入自己的组织范围,在整体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代表社会中各个不同的阶层、群体,反映各种局部利益,并将之与整体利益整合起来。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分化和阶层分化,人们利益诉求和利益表达的愿望日益增强,各民主党派的组织形式及其活动可以成为各政治阶层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民主政治功能的发挥。

  (二)多党合作制度保障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在人民代表大会中起领导作用,其领导方式主要有:领导、监督人民代表的选举,保证其公正性;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政策建议和人事建议;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中党员的努力保证党的意见和建议转化为国家意志,转化为法律。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作为参政党参与国家决策和管理,能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的意志、要求在政治过程中得到更好地反映和实现。各民主党派成员在人大中以人民代表的身份,依照宪法及有关法律参政议政,并通过多党合作机制出任行政机关及其他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参与国家、地方各方面事务的管理。

  (三)多党合作制度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基本方针的主要内容之一,多党合作的目的在于在互相监督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政党之间的互相监督,尤其是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民主政治,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措施。周恩来曾指出:一个党,就是一个鼻孔出气,呼吸就不舒适,会使思想僵化,社会发展停滞起来。民主党派的存在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组织基础,搭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平台,可以使中国共产党更充分、更广泛地了解民众意见和要求,更有益于中国共产党改进工作,有助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民主党派参政的范围越广泛,参政的程度越深,就越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越有利于制定出符合广大人民要求的方针政策。

  三、完善多党合作制度,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一)深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在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实践中,要从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入手,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从性质上讲只是一种咨询性参与,而不是程序性

  参与,属于执政党政策调节的范围而不是国家法制调节的范围,其作用的大小、功能的强弱,与执政党的态度有很大关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多党合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在推进多党合作的制度建设方面,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多党合作制度的一系列重要决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将长期以来形成的好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之规范化。如对政治协商的内容和形式、参政议政的范围和渠道、民主监督的途径和机制等,进一步形成规范的运作方式,使之成为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它的运行要求带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是多党合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的保障。

  (二)加强政党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从增强执政能力和巩固执政地位的高度出发,把自身建设作为一项新世纪的伟大工程,努力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赢得各民主党派的衷心拥戴,推动多党合作的发展。各民主党派也要从自身特点、优良传统及历史使命出发,全面加强思想建设、领导班子建设、组织建设,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各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首先要把思想建设作为中心环节,深化对参政党地位、性质和历史使命的认识,不断巩固发展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其次要推动领导班子成员学理论、讲政治,增进对我国国情和政治制度的共识,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最后要着眼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吸纳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众的社会成员,加强组织建设,成为发挥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整合社会各种资源、表达社会各种声音的重要渠道。民主党派在提升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要相应地提高党员的素质,使党员具有较高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而且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推动多党合作的发展与完善。

  (三)优化党际关系模式。多党合作制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结构,一方是居于领导和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另一方是处于参政地位的民主党派。在这个制度框架内要保持执政党和参政党之间的适度张力,实现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独立性,既要避免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绝对控制和领导,也要避免民主党派游离于党的政治领导之外。首先,要不断完善政治协商机制,实现政治协商的程序化、科学化。要把政治协商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程序,除特殊议题外,应做到协商在前,决策在后,不协商不决策。凡未经协商的议题,人大有权拒绝审议。其次,要保证参政党民主监督职能的有效落实。需要从健全机制、保障权利、强化功能、扩大参与等方面全面加强和改进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方式、路径及机制,并使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与执政党的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最后,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既要加强对民主党派的领导,使民主党派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上与中共中央保持一致,又要改善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使民主党派所代表的不同声音能够真实地表达出来,确保民主党派的自主性、独立性,克服唯上、依附的心态。

篇二:关于政治的论文3000字

  

  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教育,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一项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战略任务。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篇一

  《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点及路线》

  摘要:经济的腾飞,使得传统的价值观念遭到颠覆,随着各国多元的价值观念、物质文化产品的涌入,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产生了巨大改变。深入探究大学生客观存在的道德行为问题,我们会发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途上我们还必须做出更加务实的选择,找到正确的方向。关于大学生政治教育的工作,我们应当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解决不断变化的问题,尤其要加强对广大学生的心理、情感和信仰热情等因素的重视,形成一条具有“传统与创新融合,监督与自主并存”等特点的可行特色化路线。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重点;特色化路线;创新;自主监督

  一、紧迫性和必要性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教育,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一项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战略任务。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自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实施后,大学生的总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整体主流思想继续保持着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不可避免的,其中也不乏一些政治信仰模糊、理想信念迷茫、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较差等消极现状。在各种娱乐文化盛行的今天,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也疯狂地膨胀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它们同样对一些大学生产生了较深到影响。

  当代大学生是新世纪的开拓者,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即将成材报效祖国的栋梁。而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时期,是价值

  观人生成形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大学里,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拥有优异的学习成绩,更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这样,我们大学生们才能以崭新的形象和无可挑剔的能力,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发光点,也才能在改革和发展各项事业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投入到复兴中华的伟大事业当中去。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1.关注心理健康,提高道德修养

  作为大学生,我们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没有人能一步登天,即便有,在那个过程当中,他也会碰到乌云也会碰到风雨。而对于平凡的我们,面对生活中不如意和压力所需要的就是一份健康的心态,一颗强大的内心。在巨大压力面前,我们要学会从头再来,没有什么事情是必须这样或那样的,要敢于从头再来,才能收获更大的幸福。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想让自己的以后生活更诗意,就要找准自己的目标,并且学会释放压力,学会分享快乐和痛苦,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让内心变得光明起来,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件事。

  2.处理好自己的情感,做感性理智的人

  情感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份最美好的礼物,正是因为有情感,人与人之间才会有爱,世间才会有那么多令人感动的事情。而处理好自己的情感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探讨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够有效地消解个体的自卑焦虑、自私冷漠等负面情绪;强化自爱、同情等正面情绪,提高个人的情感处理能力,并使人自觉地向更高的道德境界提升。因而,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脱离不开对他们情感处理的重视强化。

  3.找到美好的信仰,不再迷茫度日

  从某种意义上说,“信仰是人的灵魂”这句话讲得没错,一个人若是没有信仰或是信仰扭曲,可能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丧失道德。调查和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在信仰问题上日益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大学生的信仰呈现世俗化和功利化的特征。在当代大学生中,有

  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有信仰宗教的,有信仰命运的,甚至还有把金钱万能、权力至上的崇拜当成信仰的。由于大学生对真正的信仰所包含的超越性和奉献牺牲精神体悟不够,以及受成绩、能力和家庭等方面的影响,他们更多地从利益与满足的角度来理解和认知信仰。找到正确的信仰,约束自身的行为,对于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修养有着重大的意义。

  三、可行的特色化路线

  1.传统与创新融合

  近年来,从读《论语》开始,一股强劲的国学热在中华大地掀起,特别是在大学生这一年轻群体中逐渐奉为时尚。国学并非简单的文史哲,而是一门吸收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精华的深奥学问,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理论对今天人们的内心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启迪作用。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提高自身的基本道德修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老祖宗留给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之道渐渐走向理性回归。另外,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的僵硬模式,在充实“两课”内容的同时,将传统的精华融入其中,并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作为当代大学生也要努力接纳新时代带给我们的优秀的外邦道德文化,让新与旧的融合在我们身上体现,并展现出一份属于自己的从容与修养。

  2.监督与自主并存

  目前高校向大学生实施的“两课”是教育部统一下达的指令性的三门课程,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三门课程是国家以及学校指定大学生必修的道德类课业,其中也包含了监督考察性质的行为。例如对这些科目进行考核及评分,这是一种很好的监督体制。人人都会有松懈怠慢的时候,这样的行为可以有效地鞭策学生不忘最基本的道理。仅是学校对学生进行考核监督还不够,应该呼吁广大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激励和监督以便同时进步。

  从小学开始,教师便教导学生要加强自己的主观性。不管是自主

  学习还是自主生活,最好的督查员就是我们自己,别人的监督再多也许都是流于表面,只有自己对自己行为的不断深思和反省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进步。正所谓“忠诚发乎心,信效著乎外”即真诚,它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弄虚作假,讲真话、讲实话、言行一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大学生就要从任何一件小事上约束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的修养,发挥内在的监督体制。所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观性,有时往往比外界严厉的监督体制更加有效。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政治教育里重要的一环,它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它不管是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它是我们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的必然要求。作为世纪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应该寻找到更多符合中国国情的和切实可行的政治教育路线。

  参考文献:

  1.[美]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上、下)商务印书馆.2.《吉林教育报――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2009年22期.3.《“国学热”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网上文献.4.丁鼎棣著.《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海洋出版社.5.《浅议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性》.网上参考文献.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篇三:关于政治的论文3000字

  

  政治小论文

  政治小论文(通用12篇)

  政治小论文

  篇1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一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民主法制的社会。

  民主法制首先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就意味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独立人格和民主权利,尊重并维护公众的社会知情权、参与权、意志表达权和民主监督权;二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二是社会公平与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话题。

  我们讲公平正义,就是要针对当前多元交织、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

  三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

  诚信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美德之一,现代社会的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厦的重要支柱。

  强调诚信友爱就是要求全社会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四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

  活力是社会前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强化创新意识,发展先进生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都是为社会充满活力提供条件支撑。

  要使社会充分释放活力,必须强调“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五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

  社会的安定有序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秩序。

  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妥善解决和处置突发性事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安定团结,都是政法机关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

  六是和谐社会应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平衡,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发展循环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都是我们近期的奋斗目标。

  我认为,稳定是和谐的基础,和谐是稳定的延伸,没有稳定就谈不上和谐。

  因此,只有社会稳定才能创建社会和谐。

  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在一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众所周知,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昔日腥风血雨刀、枪相见的地方早已恢复安宁,当富足和安康使我们把前辈们的努力只是看作历史书中的一页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段历史,去善待并铭记呢?我想真正值得记忆的,能矢志不忘的都已经融汇在我们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之中,通过我们的基因遗传代代相延。

  比如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纯朴敦厚……,“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一部分吗?或者说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呢?直接查证“长征精神“是不是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组成部份,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是找出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其他组成部分的联系确是现在就可以作的工作。

  惠于中华文明熏陶的华夏儿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等为基础

  的民族精神,除了作为修齐治平的政治理念外,还作为一种传统、一种信念存在于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

  在某些情况下就会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这种精神的力量。

  国民旅游素质

  近日,中国有关部门出台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提出了一些有关国民在旅游时应该遵守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报道称,出台“指南”和“公约”,是为了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塑造中国公民良好的国际形象.这几年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少数中国公民在旅游时由于种种不文明的举动与行为,受到各方的侧目和批评,也是不争的事实。

  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中国人的整体形象。

  中国人自己都说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一些国人的生活陋习与文明和礼仪相去又何其远也。

  “指南”和“公约”中列举的一些比较典型的、国人又常常会不经意“露一手”的坏习惯,无意中让外国人留下了对中国人的不良印象。

  现在中国大陆高层提倡建筑“和谐社会”,是十分及时的。

  只有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人们才能自觉地讲礼仪,讲文明。

  而要做好这一点,当政者注重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是一项重要的工程,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

  这中间包括建立健全的社会体制、用人制度,消灭权钱勾结,缩小贫富差距,等等。

  让广大的老百姓心中少点“气”,多点心情舒畅,社会就会多点“和谐”。

  在这样的社会大氛围中,国民的文明和礼仪更容易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动。

  一个国家的强大和进步,不仅仅体现在经济的实力上,同时也体现在公民的文明、礼仪程度上。

  且让世界先从中国公民的旅游文明上看到泱泱中华的大国风范和国民的良好素质吧

  政治小论文

  篇2政治是一门重要课程,学好政治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一直以来政治都被认为是一门副科,没有受到重视。高中是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不高。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单纯的说教使得原本就枯燥乏味的政治知识更加失去了吸引力,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厌烦,在说教式的课堂上,自然不会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

  政治是一门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的课程,作为一名高中的政治教师,要让学生对政治学习形成正确的认识,要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使理论性较强的政治内容也具有吸引力,从而促使学生投入到政治学习过程当中,发挥出政治学科在学生发展中应有的作用。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政治教师,要结合政治学科的特点选好教学方法。政治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进行政治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把政治理论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政治、探究政治、领悟政治,进而用所学的政治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服好务。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是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笔者在政治教学之路上对生活化政治课堂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在生活化的政治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对生活化政治课堂构建的认识。

  一、对生活化政治课堂的理解

  在新课改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在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就要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转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创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了必然选择。

  所谓的“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就是把政治理论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让政治理论学习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当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和感知政治知识、获取政治知识。当然,教师所创设的生活化情境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生活情境,更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人类要生存、要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社会生活对人们有着重要的影响。课堂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社会生活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懂得如何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二、如何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

  1、教学理念生活化,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师生以及生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构建过程中,教师要把生活化教学落到实处首先要在教学理念上有所转变,做到教学理念的生活化,是成功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自己正确定位,要认识到自己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之上,从而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理念,能够放下身段多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能够静下心来倾听学生的心声,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从而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向教师进行倾诉,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只有在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之下,才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师生互重互信的基础之上,生活化政治课堂教学工作才能够得以顺利开展。

  2、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融入到生活情境

  政治是一门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课程,在进行政治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政治教材中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因素,并且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生的生活阅历等情况了如指掌。只有做到教材和学生的充分研究,才能够把二者有机结合,为学生创设出有利于他们参与的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政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发现,单一教学模式下“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对课堂教学造成影响,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把政治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相结

  合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学习《股票、债券和保险》的教学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保险的知识,教师可以把本部分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每位学生在入学时都入有保险,大部分学生的家长还给他们入了各种各样的保险。在班级上,有些学生还从保险中受过益,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学习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保单了解保单的相关内容,还可以让从保险中受益的学生谈谈自己的经历以及从中得到的认识和感受。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得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他们都对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投入其中,课堂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教学方法生活化,让学生回归生活

  方法的选择对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教学时,教师只有选好方法才能够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生活化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回归生活,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进行知识的探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的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和课堂,融入到社会中进行实地考察,搜集资料等,从正在发生的生活实例中去感受政治知识,学会运用政治知识。

  政治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的政治教师,一定要在政治教学之路上做好创新,通过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创新,激活政治课堂,在提高政治教学效率的同时,发挥政治学科在学生发展中的优势。

  政治小论文

  篇3摘

  要

  体验式教学就是课程实施不仅是学生凭借书本,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确的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接的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要想完成体验式教学,必须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完成教学。更多政治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

  政治论文

  一、在初一政治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1、体验教学是课程改革的要求。课程标准强调“操作”、“实践”、“调查”、“探究”等活动,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课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新课程主张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社会。体验教学倡导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思考与体验,肯定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和感悟世界的能力,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态化,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是一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

  2、体验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需要。学生的知识不是“灌”出来的,而是通过体验“悟”出来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理品质教育最忌讳说教,对于初中生来说,这种教育应吸引而不是强迫他们进行,这样才会有成效。实施体验教学,学生通过体验,人类经验和个体经验实现融合,情感和理性直接对话,知识经生命化、个人化而真正变成个体的“精神食粮”。只有这样,教育才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才能实现其精神构建和个性形成。

  3、体验教学是激活课堂的需要。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缺乏兴趣,普遍感到厌烦,课堂气氛沉闷。实施体验教学,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能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极大地激发兴趣。这样学生上课就能够很“愿意”很自然地学到知识,教师也能够轻松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好知识。

  二、在初一政治课进行体验教学的方法

  1、小品体验。初中生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弱,很难使注意力保持长时间集中,其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而在教学中让学生扮演小品,就能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将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且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及参与热情。能让学生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

  们应怎样正确面对来自心理品格、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问题。

  2、活动体验。实践性是政治课的灵魂,“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口尝一尝”。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用于活动的时间不能少于总教学时间的20%。寓知识教学于活动中,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明白事理。如讲到挫折的有关知识时,如果举例说明残疾人受到的挫折是如何大,学生可能只能停留于理论的理解和体会上,这时如果能够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一定的活动,则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绑住双手,并试着用脚拿东西,甚至是用脚做一些日常生活中必须用手才能完成的工作,这时学生就能在情境中体验到残疾人的痛苦和挫折,也能够更加激发内心应对挫折的能力。

  3、实验体验。初一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如果一味地进行理论传授不仅徒劳无益,而且往往时间长了以后,学生会慢慢地对政治课失去兴趣,导致上课时无精打采。为了使学生掌握一些抽象的理论,我觉得在教学中可以做一些生动活泼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我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个欢蹦乱跳的青蛙突然扔进沸腾的油锅,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只青蛙居然奋力一跃,竟跳出了油锅,安然逃生。可把这只青蛙放到一个盛满凉水的锅中,青蛙游得逍遥自在,怡然自乐。这时,在锅下给水加热,青蛙没有察觉,但等青蛙感到水温升高足以危及生命,试图逃出苦海时,却再也没有了那奋力一跃的力量,只能葬身于锅底。我让学生细心观察,慢慢体会其中的道理,同学们在沉思中领会到了,人在顺境下,不能像青蛙那样,洋洋自得,忘乎所以,而应居安思危,不断进取,这样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在遭受挫折,身处逆境时,应像油锅中的青蛙那样,不屈不挠,顽强拼搏,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4、辩论体验。世界上的事物错综复杂,现象纷繁。人们往往被事物的现象所迷惑,鱼目混珠,只有通过辩论,才能明辨真伪,识别异同,明确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去做。在初一课本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在美国徽软公司的一次招聘会上,公司总裁面试一位求职者。这

  位求职者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相当出色,学历也很高。交谈之余,他向总裁表示,如果微软公司录用了他,就可以把原来公司的一项发明带过来。假如你是公司总裁,你是否录用这位求职者?我让学生展开辩论,学生积极性很高,踊跃参与,通过辩论,懂得人必须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才会有所作为。

  5、故事体验。结合教育内容,运用小故事的形式可以避免思想政治课的枯燥说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故事形象、生动、感人,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感染学生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启迪。如讲到不良性格这一问题,做事马虎是同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性格弱点,经常表现在写作业乱七八糟,说话随随便便,办事丢三落四等等。要克服马虎的性格,首先要认识马虎的害处,我给同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做事马虎的人,他擅长画画,因此许多人都来向他求画。有一天,他正在给人画一只老虎,刚画好虎头,一个人又来求他画马,他提起笔就在虎头后面画了个马身子,转身交给了来人。那人一看这马不像马、虎不像虎的画,很不满意,没要画就走了。从此,人们就叫他马虎先生。马虎先生把画挂在自己家里。大儿子看见了问他是什么,他说是虎。小儿子看见了问他是什么,他说马。有一天,大儿子外出打猎,远远地看见一匹马在溜达,就拉弓放箭,将那匹马给射死了。结果马的主人找上门来,最后赔了许多钱才了事。又有一次,画师的小儿子外出游玩,看到一头老虎,他以为是马,想爬到马背上骑着玩,结果被老虎吃掉了。马虎先生悲痛极了,他一把扯下了挂在厅堂上的马不马、虎不虎的画,放在火炉上烧了,从此做事再也不马马虎虎了。学生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马虎的性格,既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应吸取马虎的教训,改变马虎的习惯。

  政治小论文

  篇4一、政治课堂导入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选材不正确

  课堂导入设计的重点在于明确教学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很好的辨别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选择准确的导入选材。但是目前的政

  治课堂导入没有做到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搜集教学案例,没有做到对材料进行鉴别和选择,导致课堂导入的意思表达虽然非常恰当,但是给学生的感觉却很陌生,不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很好地理解,这就使课堂导入的效果很不理想。

  (二)设计形式化

  当下很多政治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只考虑这一过程,而不考虑导入的最终目的和效果,只是单纯地为这一教学环节而设计。而且导入的形式单一,没有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安排,导入的过程中也没有形式的转换,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抵抗情绪。这种形式化的课堂导入对课堂教学有非常大的影响,不仅不能将学生引导到最好的学习状态上,反而使学生一开始就厌倦政治课堂的学习,对教学非常不利。

  (三)缺少设计过程

  很多政治教师认为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很容易就可以将学生引导进入课堂教学;还有的教师认为课堂导入可有可无,只要把知识交给学生就好了,课堂导入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很多教师就不做导入设计过程。这种教学观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很多学生是认为课堂很有趣才学习的,如果没有有趣的导入,那么他们就很难被调动进入课堂学习。

  二、针对课堂导入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坚持科学性原则

  政治课堂导入是教学目标中重要的一部分,课堂导入设计要坚持遵循科学的原则,导入内容需要和教学内容和目标有一定的联系,还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范围。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有重点地进行导入。政治课的导入有它的独特性,在导入设计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政治课堂教学的直观性,采用启发性学习,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在导入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样才能提高导入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重视针对性

  政治课堂导入应体现出很强的针对性,一定要根据课堂的需要设计,教师应在不同的课堂中设计出不同的导入方法。新课堂的导入要考虑到新旧知识的合理衔接;复习课堂的导入要注意知识的系统化,体现出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导入形式。

  (三)把握时效性

  政治学科的课堂内容大多和生活有密切的关联性,而且政治知识具有时效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在设计政治课堂导入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时效性这个特征,可以将新发生的一些和政治相关的新闻作为教学导入的素材,因为学生对这些新发生的事是非常感兴趣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贴近实际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作为导入素材,这也可以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四)增加趣味性

  政治知识很容易使学生厌倦,而增加课堂导入的趣味性可以活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上变得积极主动。政治学科的理论性非常强,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所教的知识生动形象,这样才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增加课堂导入的趣味性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学习政治知识,这样也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政治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导入形式和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设计,促进政治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政治小论文

  篇5〔摘要〕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校园欺凌现象迫切需要得到关注与改善。在社交媒体被青少年广泛和大量使用的新环境下,社交媒体也不可避免地渗入校园欺凌现象中,一方面,社交媒体可作为校园欺凌的传播渠道;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也是校园欺凌的实施工具。本文在分析社交媒体兴起对校园欺凌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社交媒体背景下校园欺凌的应对策略,以期为防治校园欺凌现象提供一定的启发和指导。

  〔关键词〕社交媒体;校园欺凌;对策

  近年来,校园欺凌(schoolbullying)事件时有发生,校园欺凌问题多次成为社会热点。对于校园欺凌,人们一般想到和关注的是发生在校园里的欺凌行为。但是广义的校园欺凌应该包括所有侵害到学生的在校利益,或者破坏了学校的教学、管理秩序的行为。因此,校园欺凌不只发生在校园内,也可能发生在校园外,甚至发生在互联网上。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直播、社交网站等社交媒体(socialmedia)顺势而起,为人们搭建了方便快捷的提供、发布、分享以及获取意见和信息的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社交媒体,使得校园欺凌也蔓延到了社交媒体。欺凌者在社交媒体上对个人或群体进行恶意伤害,称为网络欺凌。发生在校园内外的欺凌事件通过社交媒体使传播更迅速、范围更广。因此,我们对于校园欺凌的研究必须关注社交媒体兴起对校园欺凌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引导和应对。

  一、社交媒体对校园欺凌产生的影响

  校园欺凌是一个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校园欺凌的方式多种多样,发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也很多,在社交媒体环境下,校园欺凌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社交媒体的匿名性使校园欺凌更具隐蔽性

  “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匿名性是社交媒体的重要特点之一,社交媒体中真假信息难以辨别,许多虚假信息的发出者都使用匿名的方式,很难追溯来源。匿名带来的自由,让不少社交网站成为粗野言语、低级趣味的“垃圾场”,一个现实生活中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可能在社交媒体上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网络暴民”。在以往的校园欺凌事件中,欺凌者是谁很清楚。而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匿名欺凌者躲藏在网络之后,处于“隐身”状态,利用虚假的电子邮件地址和网名来掩人耳目。这就使得校园欺凌更加隐蔽、不易发觉。社交媒体所在的网络世界向来被称为“虚拟空间”,但是其实网络也是真实的社交空间,从数字格式上可说“虚拟”,带来的情绪和心理体验却十分真实。

  (二)社交媒体的便利性使校园欺凌更具随意性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只要拥有一台电脑或一个智能手机,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社交媒体App发出言论,满足自我表达欲望的释放。在现实生活中,可能由于势单力薄或者寡不敌众等原因,人们会自我遏制欺凌言行,表现得比较谨慎小心或比较善意。与在现实中的欺凌相比较,由于处于“隐身”状态,社交媒体上的欺凌更容易更随意,使得欺凌者较少甚至没有责任感和负疚感。青少年十分渴望被人认同、获得关注,“曝光别人的隐私”“人身攻击和谩骂”有时可能不是出于恶意,而仅仅是为了获得高转发率、高“点赞”率,他们并不清楚信息在社交媒体中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对于可能产生的破坏性影响没有足够清晰的认识。有的欺凌者并不认为网上欺凌会造成伤害或是一种过错,只觉得这是开玩笑和嬉戏。

  (三)社交媒体的快捷性使校园欺凌被更迅速广泛地传播

  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相比较,社交媒体信息量更大,反应更加灵敏。信息发布更便捷,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覆盖率更广。这意味着如果有人把校园欺凌事件以文字、图片或录像的方式放入社交媒体,其他人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浏览转发使更多人看到,欺凌事件就会被迅速广泛传播,难以被阻断和控制,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力量;而且一旦信息被广泛传播,则可能永久记载在媒体上,难以删除。正如前不久发生的中关村二小学生伤害事件,在短短几天中刷爆了朋友圈,原帖被众多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连续转发,网上的争论迅速达到白热化,不到一周时间,仅原网帖的评论就超过3.6万次。中关村二小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一夜成名”,成为承受校园欺凌这一社会问题的载体,成为众矢之的。

  (四)社交媒体传播的广泛性使得校园欺凌产生的伤害更严重

  当欺凌事件在社交媒体上被迅速广泛地传播时,一方面一些网友会做出不恰当的回复,或恶语谩骂或嘲S贬损或散布谣言等等,甚至对被欺凌者进行二次伤害;另一方面可能有粗俗言语、不雅照片、视频等通过社交媒体流向相关人群,这无疑又会使当事人在心理上受到更严重的打击。与此同时,可能还有一些人会因为接触这个信息而触动

  自己的内心创伤,引发消极情绪,陷入心理危机。

  再以中关村二小事件为例,明明(化名,即受到伤害的同学)家长选择网络曝光,推动了社会对校园欺凌的重视和思考,其勇气可嘉。《每一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不》一文很能触动善良者的愤怒,引起网民热烈讨论,但留言大多愤怒、报复、火上浇油,一边倒地指责学校,鲜有客观理性的独立思考。这种做法将学校、家长以及孩子们一并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给明明带来的伤害远比那两个淘气男孩的伤害大得多,整个事件中相关各方满盘皆输,没有一个人从中获益。

  二、社交媒体背景下校园欺凌的应对策略

  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一再向我们敲响警钟,校园欺凌迫切需要得到高度重视,社交媒体背景下校园欺凌的遏制需要政府、社交媒体平台、学校、家庭等各方共同努力。

  (一)政府应颁布相关法律法规,为社交媒体背景下的校园欺凌提供法律保障

  面对社交媒体背景下的校园欺凌,首先应加强惩罚力度,提高损害赔偿标准以警示欺凌者;其次要保护欺凌信息不被散播,防止进一步对被欺凌者造成伤害,保护被欺凌者合法权益;最后法律中要明确社交媒体服务提供者的责任与义务。

  目前,英国、美国、日本等很多国家已就网络欺凌行为进行了立法。比如英国法律中规定:通过公共电子通信网络(包含网络社交媒体)发布恶意冒犯、猥亵、伤风败俗或者恐吓威胁等性质的讯息将构成犯罪(在社交网络上的发言是否犯法最终应当由法庭来定)。日本法律中规定了国家、地方公共团体、学校和家庭对防范学生受到有害信息侵害负有责任与义务。还规定,一旦发现诽谤中伤留言或接到受害者投诉,通信服务提供商要及时采取删除有害信息等措施。

  在我国,2015年6月3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对网上未成年人犯罪和欺凌事件报道管理的通知》;2016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2016年10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下发《未成年人网络

  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制定颁布《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这几个文件中都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了社交媒体背景下校园欺凌的防治,但是原则性规定较多,具体运用时不得不借助于司法解释。未来我国的反校园欺凌立法应立足于实用目的,不论是校园欺凌的定义,还是校园欺凌的处理程序或者相关人员的"责任,法律条文尽量具体、详实,凸显其可操作性,避免立法后仍旧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

  (二)社交媒体服务商应承担社会责任,确保青少年获得安全的网络体验

  目前社交媒体缺乏传统媒体的自我审查机制。一些社交媒体,尤其是营销公众号,为博眼球,增加点击率,就随意根据网友留言、论坛帖子撰稿,然后取一个夺人眼球的标题,通过微信朋友圈、公众号推送,最后传统媒体也不甘寂寞介入其中。由此导致谣言、假新闻满天飞,导致校园欺凌势态扩大化。

  当今世界,关注网络媒体不良影响的国家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由的背后是责任,社交媒体作为“准公共机构”,也应该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真正发达的社交媒体,应该有自我审查的意识和能力,应该对其中传播的内容进行约束,做到自净。手机公司、网站等通信服务提供商有义务为青少年提供过滤软件,免费进行过滤服务。

  例如,2016年11月16日,据路透社称,美国社交媒体巨头Twitter宣布,将升级部分功能,允许用户通过屏蔽关键词来阻止暴力和仇恨言论,以更好地打击网络欺凌。该公司还表示,将提供“一条更直接的途径”,让用户举报不当内容,并且已改进了内部管控,以有效处理用户举报的滥用行为。

  另外,利用软件对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动态进行监控,以提早发现网络欺凌、自杀威胁或犯罪活动,进而重点防范,这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等地区已经成功尝试。但这种做法涉嫌侵犯隐私权,引发了很大争议,将来可否继续实施以及如何有效实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学校要大力开展校园反欺凌专题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

  学校作为校园欺凌的主要发生地,应当承担反欺凌的主要责任。学校应当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专门的校园欺凌处理程序,配备专门的校园欺凌处理人员。校园欺凌事件一旦发生,必然会引起家长、孩子的不快和焦虑。在处理问题时,学校和教师应有更清醒的认识,能够站在教育者的位置上,去面对需要呵护的孩子,给家长更专业的指导和建议。解决问题要充满人性关怀,不能冷冰冰地简单对待。当家长对学校处理出现异议时,更应审慎妥善地处理好,切记不可激化家校矛盾,甚至闹到两败俱伤。

  除了常规的校园安全培训外,学校还应该开展针对校园欺凌的专项培训。学校应将反欺凌培训纳入教学计划和年度重要工作中,每学年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反欺凌培训。首先是欺凌行为识别技能培训。遭遇校园欺凌的学生通常会出现行为和心理上的异常,表现为迟到或旷课,学习成绩下滑,注意力涣散、行为退缩、抑郁寡欢、焦虑不安、性格变化等症状。当发现身边的学生有类似情况时,教师要有所警觉并及时干预。其次是普及校园欺凌行为的应对技巧,教给师生应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具体方法。可以将应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具体方法编成漫画读本,发放到师生手中;可以开设系列相应课程,进行反校园欺凌宣传教育,传授应对校园欺凌的安全自护方法;还可以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将校园欺凌的各方当事人邀请到一个团体中,聆听彼此感受,提升移情和应对欺凌的能力,促使当事人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四)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有客观理性的态度,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学习、上网、交友等习惯

  中关村二小事件中,明明(化名,即受到伤害的同学)被精神科大夫诊断为疑似急性应激反应障碍。作为心理咨询师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专业人员,笔者认为明明妈妈更可能是急性应激反应障碍,而且属于偏执人格。家长遇事不够冷静,得理不饶人,使得原本孩子之间的小冲突演变成为了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冲突,原本是想保护孩子,结果给孩子造成更大的消极影响和伤害。不幸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类似明明家长这样成为校园欺凌事件推手的家长时有涌现。

  管教孩子是家长的法定监护职责。社会(社区)和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合作,引导广大家长要增强法治意识,自觉发挥榜样作用,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学习、上网、交友等习惯,要注意观察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以及网络活动,及时了解孩子的各种表现和思想状况,积极与学校沟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及时管教,避免放任不管、缺教少护,也要避免溺爱袒护、教而不当。尽量多安排时间与孩子相处交流,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要通过关爱陪伴,化解欺凌事件对孩子带来的伤害,帮助孩子重拾自尊自信,走向自爱自强。

  总而言之,工业4.0时代已经来临,对于当今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生长于“E时代”,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他们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做好社交媒体这一新环境下的校园欺凌的防范与管理,已成为学校和社会亟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应该正确把握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正视与社交媒体的关系,制定基于社交媒体背景下有效的校园欺凌防范与管理策略,体现教育情怀和社会责任,让教育有温度有尊严,保障和还原校园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文献

  [1]杨岭,毕宪顺.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社会防治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7-12.[2]纪瑞.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J].科教导刊,2016,29(10):165-166.[3]方海涛.美国校园欺凌的法律规制及对我国的借鉴[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6(2):32-38.[4]魏叶美,范国睿.社会学理论视域下的校园欺凌现象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6(2):20-23.[5]孙晓冰,柳海民.理性认知校园霸凌:从校园暴力到校园霸凌[J].教育理与实践,2015(11):26-29.[6]李惠君.校园欺凌的防范与心理干预[J].新教育,2016(15):7-8.[7]厉恒.企业危机公关的媒体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8]宋雁慧.网络欺凌与学校责任[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4(1):56-60.政治小论文

  篇6一、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巧妙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高度集中的政治理论也是课本上的泛泛之谈,没有真实存在的实感。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是没有好处的。因此,在政治教育教学的应用课堂上,就课本上的知识和内容不能只是简单地陈述和解答,更需要的是将课本知识适时地找到与政治生活中的切合点,应用于政治生活中,以此来形成影响。利用这种在课堂上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在政治课堂上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激发学生自己探讨和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做自尊自信的人”一节时,“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这样的语句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显得很古板,因此教师就应将其应用于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相互尊重的现象,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二、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见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思考能力

  提出问题是一切学习及求知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保证。在政治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就应从政治教育课堂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的提问题开始,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对其产生疑惑并提出问题,从而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这一简单过程的反复和连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奠定了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帮助。例如: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在讲“学会拒绝”一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应该拒绝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举出实例,让学生自主的思考事情发生的相联度,引导学生的自主思考,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上所述,无论是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初中学生知识及内容的教授,还是对初中学生自身素质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都是必须加强和不容忽视的。在政治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适时地与学生一起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表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自主的思考和讨论。相信在以后政治教育教学课堂的不断完善和整合下,课堂氛围及教育教学环境会有所变化,相应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思考能力也会进一步的培养和晋升,从而实现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三、结语

  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完善脚步一直向前不曾迟疑,学校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及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就政治教育教学的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就尤为重视。在政治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应积极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及思考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的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发表出来。这种激发学生潜在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教学措施的真正实施和落实,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上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质量。

  政治小论文

  篇7摘要:初中政治课程承担着指导学生思想的重要任务,然而从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应试模式下的政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对当前初中政治教学作出剖析的基础上,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对教学方式予以多元化创新,以通过启发型、互动式教学,发挥政治学科的应有的作用。

  关键字:初中政治;教学;创新

  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下,政治课程教学成为了中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且作为小学与高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逐步形成。而在当下自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庞大且复杂,极易受到外界影响。在此重要时期,政治教学承担起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予以正确引导的主要任务,若政治教学无法紧跟时代步伐,不寻求多元化、创新化的教学路径,则很难适应并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一、当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反思

  同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课程相比,政治课程在整个初中课程的权重方面较低,课程排比方面的比例也无法同主要科目相比,相对弱化的政治学科地位,也使得其在发挥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引导方面比较有限,被压缩了的有限课时被主要用于课程内容的教学,能用以培养与提高学生政治素养方面的时间与资源被大大压缩。而这一学科现状也造成了学生在学习政治课程时,也会不由自主减少对其投入度,很大比例的学生认为政治学科考前硬性背诵便可应付考试,部分立志于高中选择理科的同学更是将政治考试蒙混过关,这一对学科较为轻视的态度也会降低课堂参与度,使得政治课堂往往活跃度不高,学生难以意识到政治学科对其思想方面的重大引导意义,政治教学所担负的引导内容也便更加无可奈何。另一方面,从教学的角度,在应试教育制度下,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甚至唯一标准。

  这也导致了当下较为普遍的初中政治教学课堂多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并不罕见,教师将提高学生成绩作为主要教学任务,不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变与突破,在课堂教学上侧重于讲授考试重点内容,学生也是抱着应试的态度听课,即便涉及到对其思想教育方面引导的内容,也可能仅仅记下了问题的答案,而教师对于学生是否理解与吸收答案背后的更深层意义也不做深究。单一的教学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的产生,也令教师不再积极寻求创新教学模式打破相对沉闷的政治教学课堂,反过来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们投身于政治课堂、积极学习的热情。总体而言,当下的政治教学依然体现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应试为指导,进而仅关注了与考试相关的教学内容,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均忽略了政治教学在指导与培养政治素养与政治思维方面本应发挥的重要角色,政治教学路径亟待创新与改革。

  二、改进与完善: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之路

  (一)观念转变: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

  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主体、学生参与的模式过于强化教师在政治课堂上的作用,这种突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会使学生成为被动接收知识的主体。从这一意义上,初中政治教学创新路径的根本之处在于首先应当积极调整当下的教学观念,即将固有的被动输入型教学,逐步转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模式,强调学生自身能力发

  展为本,即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身主体意识和并提升主体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号召学生们积极主动予以思考,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以发现问题为出发点,指导学生通过课堂学习逐步形成独立自主的思维方式,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同时,也要加强课堂互动环节,打破曾经的单一听讲式课堂,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尽量多向老师提出问题,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以在答疑解惑之中增强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更深层次认知。对于教师而言,也需要正视政治学科在培养学生价值观方面的重要角色,摆脱固有的应试思维下对教学目的的单一追求,而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为主要目标。可以说,以突出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转变是实现政治教学创新的最关键要素。

  (二)寓教于乐: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

  现有的政治教学单一教学模式弊端凸显,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热情,还令老师固步自封、缺少创新意识。因而,应当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特征,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令他们激发对政治学科的好奇心。具体而言,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不再枯燥与单一,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点用较为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探索传统教学课堂与现代媒体时代的交叉点,以使学生在掌握与吸收知识点方面更为牢固。同时,可以在班级内部设立兴趣小组,组织小组之间的自主学习、互相竞争,激发学生之间对政治学科的学习热情,通过合作式教学鼓励同学之间对政治学科的讨论热情,拓展学生对政治学科的思考思路,并可以定期组织学科竞赛、学科辩论等方式,通过这种相对轻松的教学形式,令学生们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以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在教学方式上,应当意识到缺乏实践应用的知识最终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政治学科本身的特征就在于同实践的结合与运用。在这一理念之下,教师应注重运用更为丰富、多元化的手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将知识点不再拘泥于课本,而是带入到学生的实践生活中,在课堂教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鼓励学生用所学政治内容来分析实践中的问题,以真正实

  现知行合一,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更加明晰,同时培养学生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价值观导向:强化时事政治在课堂教学的运用

  从内容来看,时事政治本身就可以运用政治学科知识予以分析,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而当下的政治教学中,教师们主要以课本教学为主,往往忽视了对时事热点问题的关注,或者仅仅是随口带过,或带有较为主观的个人色彩,难以结合时事政治的内容作出更为深入的教学与分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与正确的价值观。结语诚如上文所述,当下初中政治教学如今面临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陈旧、学生积极性较低等困境,如何实现教学的创新,应当首先需要形成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进而采用多元化、创新化的教学手段,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进而实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积极转型。

  政治小论文

  篇81、新时期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选题方向与举例

  1.1注重实践性,贴近生活化,易于学生理解

  政治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与日上生活息息相关。老版的高中教科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而新版的教科书注重的是学生的兴趣、创新思维的激发。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直提倡的政治路线,一味的重视理论,忽略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就永远无法播种出现实的种子。马克思理论的传播就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种子,如果没有列宁的十月革命,这次伟大的实践,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全世界的传播与发扬。新时期的人教版高中政治正是注意到政治实践性、生活化的重要性,而将老版的纯理论改为现在的与实践、生活的结合,这样不单理论便于学生理解,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例如,在新版教材中,分为了四大必修模块,其中的每个部分都是与生活的结合,如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这表明了对政治生活化的重视,对教材实践性的要求。

  1.2脱繁就简,淡化概念

  新时期的人教版高中政治较老版在定义等死记硬背知识点上做出

  了很大改进,不再注重定义,而是将相关专业性强的定义形象化、生动化,避免了繁文缛节,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也便于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例如价值规律、纳税人等专业性很强的概念在新人教版高中政治中已经被删除,一些概念如分红保险等概念进行了简易,这些方式不单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同时突出了学习的重点。高中是普及基本知识的平台,而大学是对具体专业进行深入研究的学府,因此,让高中生掌握到这个阶段应该掌握的知识与程度非常重要。

  1.3增加适量辅助文,开拓学生思维

  辅助文是新时期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变动的内容,它通过举例或者拓展知识点,可以使相关知识点变得通俗易懂,也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可以将有些不重要的知识点放入辅助文中,一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二是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减轻了学生的学习疲倦感。例如将互补品概念列为了辅助文的内容,既可以使学生对互补品这个概念有印象,又减轻了学生将其视为记忆知识点的难度。同时,辅助文这次修订注重与课文内容的一致性,避免了无相关性的缺点,能使学生与本节内容相联系,便于对本节内容的掌握。

  2、新时期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选题变动的优点与缺点

  2.1选题变动的优点

  如上述所列举的变动方向,新时期人教版高中政治突出了政治的时代性,强化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减少了不必要的知识点和专业性非常强的概念,增加适量的辅助文便于学生的理解。这些变动的方向有利于使政治的发展随着国家的进步一同进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些优点有利于政治这门学科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2选题变动的缺点

  任何改革都存在其缺点,因此才需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发展与完善。此次新的高中政治改革虽然减轻了学生的可以负担,但也忽略到与初中与大学的衔接。例如经济生活部分里面的专业性词汇删减或

  者简化,没有考虑到初中的学习程度,不便于高中生对整片文章的理解程度,且与大学衔接不上,导致学生学业拉后。又由于大量的知识点被去除,导致知识不成系统,影响教学的质量。这些缺点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相信通过不断的改革,教材会越来越完善。

  3、结语

  总之,在新时期人教版的高中政治教材选题发生变动的方向是朝着时代性、生活化、易于理解、有利于开拓思维的方向发展。这次选题变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开拓学生的思维以及提高结合实际的能力,也体现出政治反应国家发展的方向和所处的阶段这个特性,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较老版政治有很大的改进。虽然存在着缺陷,如缺乏知识的系统系,但是总体向着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努力,并且从当前教学的成果上可以看出这次改革选题变动的成功。因此,有理由相信教材选题的变动将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多样化。

  政治小论文

  篇9一、倡导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法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合作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包含两个部分:小组讨论环节以及大组交流环节。详细地说,小组讨论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围绕课本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分享。小组讨论可以起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作用,并且可以让学生在作出选择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学会站在正确的立场上运用正确的态度和观点来分析问题。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应了解学生合作讨论的进程和讨论的焦点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教师还应着重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的意识,强调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大组交流则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各组讨论结果进行交流、讨论、评价和补充。大组交流有助于在集体性质的争论中发现差异,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例如教师在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时,可通过将全体学生进行分组的形式,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对“饮用水调查情况”和“河流的变迁”等问题互相交流意见、讨论分歧。最终小组学生合作完成调查报告,使全体学生都获得进步。

  二、鼓励学生进行独立阅读

  政治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内容通俗易懂以及可读性较强,因此,在政治课堂中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独立阅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独立阅读之前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课文要点进行思考。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另外,教师需要注意在巡视课堂时关注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解答,化解学生在认知上的矛盾。在此过程中,教师对表现不好的学生,应予以鼓励和引导,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肯定。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目前,我国的政治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起到一个知识灌输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政治本就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灌输课本知识,很容易让学生对政治的学习产生厌烦心理,最终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而学生只有在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才可以很好地发挥主体作用。为营造这种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引入多种多样的活动来为学生创造更多合作交流的空间,以及鼓励更多的学生勇敢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不仅仅掌握了重点知识,还真正体会到了做主人翁的乐趣,从而逐渐爱上学习政治。在我国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政治课程的深化改革中,也需要学生更多地体现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只有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尽力将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政治小论文

  篇10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一个由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构成的完整体系。其中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精神状态。在政治文明的三维结构中,体现精神实质的政治意识文明可视为其内在的灵魂。正确地揭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对于研究政治文明并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政治意识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观念形态。政治意识是一个包括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道德在内的人类政治意识系统。政治意识文明就是上述政治意识不同层面的进步状态。从构成要素来说,政治意识文明包括文明的政治意识形态、文明的政治心理、文明的政治思想和文明的政治道德。从价值取向来说,政治意识文明则是包括公平、公正、正义、理性、权利、义务、责任、自由、自主、平等、博爱、民主、法治等难以一一列举的进步的政治理念。

  政治意识文明总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因而必然地要受到社会存在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社会存在的变迁推动着政治意识文明的发展。因此,研究政治意识文明不能脱离现实社会条件。罗素说过:“政治理想必须根植于个人的生活理想。政治学的目标就是要使个人的生活达到最优。政治家所考虑的应当是各式各样具体的人——男人、妇女、儿童——而不是别的或凌驾其上的什么东西,因为正是这些人构成了这个世界。使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最大的利益——政治学的使命就是按照这个原则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就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有必要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同时也要尽快提高公民的自主意识。恩格斯说过:社会主义使“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列宁也特别强调群众的自觉性是国家力量的表现,他说:“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且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

  就目前我国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根本上说是有利于政治意识文明发展的。199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

  政治意识文明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产物,我们不能脱离经济基础来谈政治意识文明,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政治意识文明的独立作用。实际

  上,在人类文明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从古希腊、罗马,到基督教时代,直至现代的信息时代,其中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时代意识,而且这种时代意识制约着整个文明的发展。

  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言:“总之,在每一时期,在每一文化阶段,这种单一的‘内在精神’都制约着从道德、艺术、政治体制到哲学的全部形式。”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一个由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构成的完整体系。其中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精神状态,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规范要求,政治行为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外在表现,政治意识是政治文明之魂。

  政治小论文

  篇11一、主体性原则确立的依据

  1.是由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理论及其根本要求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点,也是其观察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的重要原则和要求。从唯物主义发展形态的进程来看,经历了由客体的唯物主义、直观的唯物主义到实践的唯物主义的不同阶段。在费尔巴哈哲学产生前,人们仅仅从客体形式来把握对象的唯物主义,坚持自然本体论的唯物主义,是客体的唯物主义即“纯粹的”唯物主义、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这一唯物主义形态的缺陷是“仇视人”、“使自然和人服从同样的规律”。

  2.它是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确立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从主体出发来理解对象、现实、感性,就会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就能从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一切理论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并受实践的检验,只有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证实的理论认识才能是正确的,此外别无他法。可见,主体性原则对人的一切认识也是适用的,人的一切认识都是有主体性的。所以,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发展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内在尺度出发来规范和建构其理论体系和内容。

  3.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决定的马克思认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列宁认为:“世

  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而主体性原则正是改变世界、使世界满足人的需要的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从自己主体的需要出发,制订教育计划、方案并实施,使之满足教育者的需要,而且教育对象也要从自己的主体需要出发,通过受教育来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所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不仅满足了教育者的主体需要,还满足了教育对象的主体需要,它是指导二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协调行动、共同发展的行动准则。

  二、主体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确立和发挥教育主体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中,主体性原则首先要求教育者即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积极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努力探索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的规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运行的内在规律,促进其形态的科学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效性。同时,要尊重并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因为教育对象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的教育接受者,他们的知识、智能和思想道德品质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形成和完善。但是教育对象绝不是被动机械地受影响的客体,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主体,有其不同层次的需求、信念,并会形成动机、展开自觉的活动,他们对教育者的作用常常会给予有选择地反应,而这种反应的性质和方向都会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进程和结果。所以,研究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必须在承认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发展。

  2.尊重和满足教育对象的主体需要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不仅要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更要以尊重和满足教育对象的主体需要为出发点,深入研究教育对象的主体需要,克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外在制约化,即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特别是思想道德对人的外在制约作用,而忽视思想道德品质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和个体自身的内在要求的倾向。注重研究在从单向灌输式的知识信息

  传播方式向双向信息交流、注重心理和情感沟通的方式转变过程中,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能动作用的方法理论,包括合理借鉴西方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的研究,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内容;借鉴现代传播学和沟通理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内容等。总之,需要在不断地探索人们思想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过程和内在需求规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和形态,推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科学发展。

  3.在实践基础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发展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是一种理论的发展,但其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本质上来说,却是实践的。它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从主观性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播社会主流意识的一项实践活动;从形式上说,是主观的,即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和自己能力、愿望及爱好出发,从自己已有的认识形式和一定社会已经积累和凝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式出发,制订和选择一定的教育方案和实施路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但是其实现也是客观的,主要表现在教育者占有或把握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条件的“物的形式”以满足教育对象的主体需要。所以,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既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主体的社会关系、社会生活和认识方面去把握,也要不断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概念结构和思维模式等;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去把握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发展,如果脱离了实践,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总之,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遵循主体性原则,是有其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的,需要努力探索,认真把握其基本要求。

  政治小论文

  篇121、幸福理念下的政治如何实施互动性教学

  传统课堂中的老师,常常居于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以督查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各种提问,不但会让学生惧怕课堂学习,甚至有的学生直接公开反对课堂学习,造成一系列的教学开展问题,致使最后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扑灭、学习动机被毁坏,连带老师的教学计划也遭到了阻碍。针对这种问题,老师就应该适时地加强自己与学生的沟通频

  率,不断互动不断为课堂添加新鲜的课堂活力,这样才能保证政治课堂常保鲜活,而且在激发学生创造力、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会更好的为互助性教学的开展做好准备,达到一种双赢的状态。教师放低自我姿态,在课堂上、课堂外与学生交朋友,于互相倾听、互相倾诉的过程中不断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给学生足够的赏识目光与呵护程度,自然而然的就会爱上学生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教师也就更加有信心去提高课堂效率,与此同时,教师给予学生的关心与爱护之后,相应的会收获到来自学生的爱戴与喜欢,一定程度上增长了学生“学”的能力,而且帮助学生克服了胆怯、自卑等作怪心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全人格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利用温和的语言问句,比如“哪位同学需要补充内容啊?哪位同学站起来发表一下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等等,也同样有助于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2、幸福理念下的政治互动性教学应该注意的要点

  2.1不可忽视基本理论知识的教授

  在政治课堂之上实行互助性教学,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掌握有利有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则必然会忽视其自身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所以在此过程中老师也应该注重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教授,但绝对不是回归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是巧妙地进行基础知识的传输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2.2互动性教学过程需选定合适的题目

  互助性教学的开展,必须要有合适的教学环境,更需要合适的教学题目,这才能保证互助性教学方法真正开展的起来,真正达到一定的效果,所以就需要老师在选择课堂教授题目时,综合考虑题目的合理、良好、恰当等具体内容,切合一定的生活经验与生活事实,最好具有可辨性、启发性与思虑性。

  2.3互动性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的原则

  在开展互助性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必须事先制定好固定的评价标准,而不是在教学进行后进行主观臆断,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同时老师对于评价的内容必须公正、公开,不可一味夸奖学生的优点而

  不指出学生的缺点,这是对教学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教师必须把握好一定的原则与尺度。

  3、结语

  总的来说,在政治课堂中实行互助性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利大于弊,但是也应该注重原则的把握,切不可将互助性教学方式流于形式,丧失了其自身应该具有的价值,真正做到种“互助”之花、结“有效”之果的美丽结果。

篇四:关于政治的论文3000字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3000字

  篇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寻发展之路,观世界风云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通过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的学习,让我了解到了很多知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的崩坏化,阐述了世界经济的演变过程和政治格局的转变,以及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各个方面下面我将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想一想我的学习心得。

  经济篇

  世界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和是世界各国它地区在经济发展相互联系中所形成的一定的国际生产关系的统一体。各国、各地区的民航业在世界上是世界经济的基础,反过来,世界经济经济状况会对各国、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但世界经济并不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简单总和,而是通过国际分工、国际贸易、金融往来、技术和劳动力流动等经济大型活动而形成的一个既互相依赖有矛盾斗争的有机整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社会活动进一步国际化,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向纵深发展,世界经济形成了。二战后,在兴科技革命的深化下,世界经济跨入了崭新阶段。冷战后,振兴经济政策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经济突显在国际社会的作用更加突出。

  一

  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过程

  战后年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战争结束时,德国、意大利、日本以至于这些战败国几乎成了一排排废墟,战胜国中的英国、法国也是遍体鳞伤。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大大军事行动膨胀起来,不远离战场使他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遭受战火腐蚀,战时《租借法案》的实施为他的军火生产和过剩拟定的农产品弹出了销路。到1945年,美国沃苏什卡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工业的60%,战对外贸易的32.5%以

  及黄金储备总量的59%。这些压倒是的优势,为美国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奠定了物质基础。在经济领域,1944年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5年,在华盛顿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发计划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既世界银行。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极大力推进贸易自由化。构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内容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艳丽经济体制。这是美国制定的实现其紧急霸权的体制。对西欧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采取了扶植新政。对亚非拉民族主权国家,美国采取上新殖民主义的殖民主义者手法,对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实行经济、技术封锁,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战略。

  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向中国崛起世界性发展。原因之一,美元危机。原因二,发展中国家石油斗争引发的能源危机。原因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经济条件发生了。正是在这些原因下,经济战后经济迅速增长的黄金时代结束了。伴随着美国经济霸权的逐渐丧失,西欧和日本经济政策实力大大加强,美国、欧共体、和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日益明显,世界经济开始向非西方方向演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之间以后的竞争加剧。随着三章格局的瓦解,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客观因素空前突出,以经济和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正式成为国际关系的焦点。英美一方面从内部进行调整、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加强同周边国家深化的交流,通过联合取得集团优势来自身实力。欧洲联盟是目前仍然最有成效、一体化某种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团。它的前身是欧共体执行的一体化政策对成员国的世界经济欧盟以及世界世界经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是区域化集团获得成功的典范。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组成的统一大市场。按找美国的设想,是将南北美洲交叠,投用一个美洲自由贸易区,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其目的的第一步。个股表现面对欧洲理事会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表现出来的排他性,1989年11月,在堪培拉举行了首次亚太经济合作,亚太地区有合作性的组织正式起步。2021年6月正式启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这对协调成员利益、促进全球和地区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自身也得到了壮大,开创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模式。除了这三大经济政策组织,还有许多经济组织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进入21世纪,世界各主要经济力量依托区域经济一触即发竞争的态势上继续深化。

  二

  当今世界经济的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健康发展。20世纪90年代,金融业全球化加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中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二、区域网络化趋势迅速加强。、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发展到产业结构很高程度的产物,而区域集团化的高潮反过来有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的深化。三、金融市场运行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作为第三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搅乱在当今世界经济秩序中取得了全面的主宰作用。四、新思维科技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科学技术进步是世界世界经济发展的多半动力。历史表明,科技进步不仅为人类自然认识大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积极主动直接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而且改变了各国自身实力对比,推动国际关系乃至人类历史的发生变动和演化。

  三

  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焦点问题

  一、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从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引致内部发展不平衡导致美日欧实力对比趋向均衡化。90年代,美国率先走出西方经济周期西方危机,经济强劲增长处于领先地位。2、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不平衡。战后大部分是时间里,南北不平衡反映引申在南北贫富差距拉大,80年代以前,作为整体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平均增藏率发达国家,但因其人口经济增长率过高,差距并未缩小。80年代许多国家陷入危机,东西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3、发展中国家两者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80年代,既是整个拉美国家“失去的十年”,也是南南差距明显扩大的十年,亚洲特别是东北亚遥遥领先,而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则仅或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频繁。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各国纷纷以浮动的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此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时有发生。金融市场是宏观状况的“晴雨表”,经济动荡往往是经济出新问题的前兆。2021年东亚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经济体制中的的结构性失调,如:金融监管评价体系不健全,房地产过热引起呆账、坏账,国际收支不怎么平衡等等。但发展中国家不能因噎废食,大量研究表明,鼓励金融业将促进整个经济的良性循环。

  三、可持续发展之南路并不平坦。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已变成一种潮流。

  它是针对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而提出来的。从爱尔兰工业革命至今,200多年手术过程的工业化整个过程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以令人惊叹资源的速度消耗了并仍在大规模消耗这地球上的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据需要探索出有一条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挡路。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遭受概念的出发点是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但一经提出,它归属于就不在仅仅牵涉到环境保护。事实上,负面影响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是所有影响发展的因素,涵盖环境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它不仅对劲敌传统的发展观念提出了挑战,而且直接影响新世纪世界经济的前途。

  政治篇

  朝鲜战争以后,苏、美、英三国首脑划分势力范围,确定了战后世界政治的“雅尔塔体系”。随着冷战开始,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一阵应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相对抗的两极格局。过许多年的演变道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瓦解,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转变。

  一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抗衡为特点的格局。它构成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国家害怕、敌视并千方百计扼杀社会主义和蓬勃兴起的世界革命运动,而

  美国有借此机会谋求世界霸权。这一格局的特质集中这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表现为两面旗帜的斗争,经济上表现为封锁封锁和反封锁斗争,军事上表现为全面“冷战”和局部的侵略和在战争反侵略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

  二、五六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聪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末,世界政治在外交政策两极的有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主要包括反映在几个方面:对抗中出现一定缓和,局部的危机、热战与和平解决争端相互交错。社会主义强硬派分裂。资本主义阵营花。以及东欧国家的崛起。

  三、由两极向多极化化转变。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末前半期信息技术革命先是在美国,接着在日本、西欧兴起,以后逐渐席卷全球性。他不仅促成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导致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转换,以及一些欧洲联盟的兴衰,从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世界政治格局的突出表现就是从两极向多极转变。

  二

  当今世界优点政治发展的基本要素特点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挡住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谢利谢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各国都恰当的意识到,经济的转型发展离不开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逐步完善而这种合作关系让各国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强,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另外,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大灾难,或使各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空前摧毁,也是世界文明遭到空前浩劫。而冷战也极大影响了世界的与稳定,阻碍了各国的发展,总结历史的南巡讲话,反对战争,逃避战争,维护和平保证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已成为不可惧怕抗拒的历史潮流。所以,新的世界大战在短期之内打不起来。

  世界多极化转型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势头错综复杂,发展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多极化趋势中,除此以外美国这样具有全球化和国际意义的强大美国中心,也有类似南亚印度、中东以色列等地区中

  心。他们的关系像一条短果辐射线,纵横交错,错综复杂。随着经济的发展,“极”的大小和不在乎中心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大国关系进行深刻适当调整。冷战结束后,大国隔阂进一步调整,例如中国,中国奉行中立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活动,不断调整和改善与和美、俄、日以及展枝的关系,大大加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才的地位与作用。

  以联合国为主的亚洲地区、区域性组织的作用地域性不断加强。维和方面,20世纪90年代,在原南斯拉夫、柬埔寨、索马里、纳米比亚进行了繁琐的维和行动。在核军控和裁军五方面,于2021年通过了《禁止核武条约》,2021年决定无限延长《不散播核武器条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十分积极筹集资金(年均13亿美元)向亚非拉国家提供无偿援助。

  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联合国成为强国大国间调整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维护权益、交换意见,共同推进建立和平、公正、民主的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场所。

  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导致各国综合实力的强弱和城市化升降,阻碍从而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争夺资源的斗争加剧,甚至导致内陆地区冲突的政治经济冲突。国家的经济利益往往成为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

  三、当今世界政治外交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今世界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共产和强权主义政治有霸权主义新的表现;政治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单边主义还很严重;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威胁上升;局部暴力事件时起彼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影响和平增加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世界政治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是我们必须以辩证的眼光去分析问题。邓小平作为一位具有宏大眼光的政治家、战略家,对20世纪以来的世界变化做出了高层建瓴的以后理论总结。在

  1985年3月4日,他明确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这一论断高度概括了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指出了世界发展的基本世界性趋势,其正确性及深远意义在现实中不断全面性彰显。

  参考文献

  李景治

  王绳祖

  《国际关系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20212021《当代世界中国经济与政治》

  寻发展之路,观世界风云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学院:软件学院

  班级:软件工程11-1学号:120213502034姓名:张海阳

  篇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本科课程(考查)论文

  题

  目:经济发展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

  院

  (系)

  体育学院

  专

  业

  体育教育

  年

  级2021学生姓名

  李久帅

  学

  号2021212465任课教师

  白莉莉

  考核时间2021年4月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了诸多发展趋势,包括:经济全球化、以电子技术为导向的新技术着力点革命、全球经济的市场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其中,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关系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决策和普通公民的切身利益,其影响已日益为国际社会所广泛关注。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无异于一把“双刃剑”。在为发展中国家带来追赶上发达国家国家的新机遇,促进其金融业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安全新的挑战,产生了释放出许多冲击甚至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产生严重的冲击。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影响;利益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特征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对于其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学术界现在都还没有一致认可的限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21年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曾对经济全球化下过这样的定义:“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经营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靠性。”美国全球化理论权威、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康奈尔大学学院院长约瑟夫-奈则认为,中国经济技术革新的第一层含义是经济领域,指商品、服务、资金、信息远距离的流动。还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本质是市场经济范围内全球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和空前大的发展。

  对此,本文从经济刘凯全球化的发展历程来考察,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前提是全球统一大市场。在全球市场分开的情况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地区之间某些自由化贸易不等于经济全球化或者说只在的方面具有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政策全球化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90年代形成高潮。这有其历史必然性。冷战结束后,占世界市场三分之一的前才“社会主义阵营”发生了变化,以苏联为榜样的走计划经济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本来就因此路不通而长

  期停滞不前,更加贫穷落后,此时便纷纷改弦易辙,转入了市场政治体制。由此,完全意义的全球大市场诞生了,经济产业发展全球化开始进入全面发展阵痛期。

  经济全球化的具体特征房地产业学业成绩为:

  (一)本土市场经济体制全球化

  经济政策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为基础的,没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也金融市场就没有生产要素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也就谈不上中国经济真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西方发达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已有几百年的社会制度历史,二战后相继取得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也大都了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大多数含意学者都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也只是上世纪末的事。正

  如2021年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日致辞中说的:“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宣告了“两个平行市场”时代的结束。指导方针市场经济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和确立,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开始也第三世界从计划经济或混合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使得世界上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的重商主义人口由25%一下子骤增到90%以上,世界市场得到统一。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不同制度和不同层次国家的共同制度,真正形成了世界性的无所不包的统一的世界市场,从而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制度性基础。

  (二)贸易全球化

  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全球性贸易是首当其冲的。二战以来,国际贸易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在贸易量迅速不断增加的同时,贸易结构也在发生可贵的变化。过去那种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包括出口工业制成品、进口原料,经济落后国家主要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的状况正在改变。此外,国际贸易的种类、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它不仅等等商品贸易,而且还包括控制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劳务贸易,服务尤其是服务贸易的领域在迅速转型。

  (三)生产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生产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各方面:首先,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性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其次,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

  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迅速扩大,成为贸易之外联系全世界各国作为经济的另一重要纽带。

  (四)企业全球化

  信仰全球化战略的跨国公司既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大批量生产反过来它又会进一步促成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和全球化。。跨国公司工业生产大大助推了各种生产要素,非凡亚洲是酒品和资本在全球的流通,与外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在国家间的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

  自由化的发展战略发展使跨国公司的生产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竞争也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展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兼并的浪潮成为世界经济一道突出的风景线,并有五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规模大,二是兼并数量多,涉及金额巨大。这种企业的兼并浪潮,在客观上用促进上如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五)金融和信息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金融进一步自由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手段的,尤其是随着各国对资本流动管制的解除和“电子货币”的流行,货币的国际交换和流动壳状的规模日益扩大,使经济信息资源在全球急剧、准确地传递,这大大推动了助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而20世纪80年代流行起来的信用卡,又进一步推动了金融的全球化。

  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加速发展战略,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信息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取代传统产业而

  成为新兴产业支柱产业。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也改变了制造业、商业、金融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这一切使全球经济活动的速

  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

  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阻碍

  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在提高增强产要素的全球配置效率,推动世界经济的总体高增长,促进国际贸易、世界性投资的大点进一步大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负面影响,带来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二重性: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参予为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吸收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先进治理经验,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并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个人利益;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系统性风险甚至灾难,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国、经济安全、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稍有不慎,就可能为经济全球化付出沉重代价。

  (一)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机遇

  二战以来,新兴市场纷纷实行市场经济体制,适时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生了飞速的变化,各项经济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发展中国家的人均GDP、科研开支、吸收的外国投资均稳定增长得以小幅度增长。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迅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97∶1缩小到50∶1。这些国家科研开支所占也逐渐上升,目前韩国已接近其相近国内生产总值的8%,新加坡也有2.8%。另外,发展中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也不断增加。根据世界银行的《世界经济前景与发展中国家》研究告表明,2021~2021年的10年间,积极参与全球化的东亚发展中国家都获得了年均

  2.3%的经济增长速度,东亚以外的其他快速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也取得年均5%的经济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利用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使贸易投资自由化,获得过去难以得到的先进重新得到技术、治理经验、资本、市场、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实现经济“赶超梦想”。非凡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分工大经济发展发展、产业大转移、资本大流动和纳米技术大外溢,对于发展中国家规避国内杜绝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缺口,实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整个经济飞离都是飞向非常有利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可以参与经济全球化可以使国内资源得到最为充分的合理配置,还可以使发展中国家在日益剧烈的中,尽快地提高本国民族品牌价值企业的竞争力,加快经济各项改革与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现代化的早日实现。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推进改革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

  因此,经济全球化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发展中国家也因此而多数不同程度上为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二)经济全球化对东亚国家的挑战

  然而,世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柄“双刃剑”,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除了少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大多

  数发展中国家是经济的被动参与者,是绝不自觉地被卷入的对象,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边缘化”地位,他们面临的愈多的是挑战面临和风险。人们都还记得,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压力下,泰国过早地、过度地开放国际金融市场,撤掉了所有自我保护的屏障,结果导致造成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然后很快健康发展成亚洲金融危机,还导致了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委内瑞拉金融危机。正如马来西亚几名前副总理所赞叹:“索罗斯使40年如一日,一直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的亚洲地区国家的经济毁于一旦。”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一份告中认为,经济全球化衹对少数人有利,使大多数人变得更加穷人,造成了极端的不平等。而且,极少数国家从的全球化所获得的利益是以大多数国家经济牺牲为代价的。2021年

  4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一年一度的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会议上指出,在全球化和新技术正给一部分人带来迄今为止无法想像的利益的同时,另一部分人却仍然享受感受不到这些利益,过着极度贫穷、疾病缠身的生活。

  以上这些资料表明,对于发展中国家毕竟,经济资本主义会带来带来的挑战更是严重,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部分利益的同时,却承受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甚至对本国经济严重的冲击。

  三、发展中国家的对策选择

  在挑战充分熟悉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之后,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更为重要的问题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各国又该如何做出自己战略部署的战略选择。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民族工业机器设备、技术工艺落后,生产效率、治理水平低下,面对跨国公司优势互补抢夺全球市场如火如荼的挑战,发展中国家以什么去化解?眼见面对不断开放的金融市场中如“洪水猛兽”般的国际游资,应付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系统该怎样应对?面对韦尔泰宗的来临和“新经济”的出现,广大发展中国家又该如何迎头赶上?等等。这些环境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决定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的成败,最终将影响到各国经济现代化的达至。

  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审慎对待,不可盲从。各国要从战略部署的高度,全面适时考虑到本国的经济现状,综合平衡各方面的人际关系,权衡利弊,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参与战略和选择。

  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竞争与项目合作的关系

  竞争与开展合作并存是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特征。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竞争突破了民族分界国家主权界限和地域限制,博弈主

  题在世界范围形成短兵相接的局面;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相,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从而促进了全球产业发展世界经济合作关系的发展。这突出表现在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所,这种竞争和开展合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相互依存,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中亚国家成为竞争竞争与合作的主体,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表面上的经济竞争往往成为暗地里

  篇三:当代世界外贸与政治论文

  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考核情况表2011—2021学年第

  二

  学期

  学

  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课程名称: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学分:2学号16311324姓名:胡文婷

  考核方式:

  培训课程论文考核内容(论文题目):

  日本政治、经济、外交形势及其

  趋势

  评分标准:

  教师签名:

  王

  燕

  时间:2021年6月

  摘要: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与日本泡沫经济崩溃而经历的十余年发展低谷调整期相伴随,日本已经在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各个领域逐渐完成了重新定位和调整的历史过程。走向政治大国化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重视日美同盟与加强亚洲外交的外交政策方针沙托萨兰县已基本确定。同时,在政治与外交领域依然跨学科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并继续进行政治改革的课题,外交政策还存在较大的摇摆自由空间。

  关键词:政治形势、经济形势、国际关系

  1.日本的政治形势及特点

  新世纪以来,日本已经由战后的保守与激进相对立的格局向过渡型政治多元化转化。尽管目前自民党依旧维持了一党优势,但已经无力扭转因强大的在野党出现明显境况所带来的混乱局面。目前参众两院的国政朝野政治势力之间“扭曲”对立的局面对国家政治经济的影响正扩大,并影响到政治与外交的决策与实施。

  日本在政治及外交上不断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将中国的国力增强和朝鲜半岛威胁和平趋势视为其国家安全的的。在安全防卫战略和政策方面不断挑战宪章和平宪法的基本原则,在国际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跃跃欲试,要扩大日本的“国际贡献”。日本近年来主张在坚持日美同盟为基轴的同时重视以共有价值观为基础的国际关系,重视亚洲外交,提倡重视和改善对华关系,要使重视日美同盟与推动亚洲外交产生“共鸣”。这个外交理念的转变,积极推动着日本在东亚地区国际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目前,日本政治发展的主流可以说就是争取日本的政治大国化、“普通国家”战略目标这个国家化及的基本确立并为此做出各种政治努力的过程。从小泉国会到福田政府,在有关国家战略方向调整和具体的政策制订方面具有继承性和。

  2021内阁在继承安倍内阁政治遗产的基础上成立的福田年一直饱受各界的恶评。由于在独特的领导风格和政府福田国内政策方面面临的左右为难的局面,因此,福田方面内阁在处理国内经济史难题等方面的“无所作为”受到批判,国民北辰对福田内阁的期待也日益丧失,导致内阁支持率持续下滑。

  在内政方面,由于国会参众两院政治势力的“倒挂”形势,福田内阁不得不在国会运营上采取低姿态,同各政党和政治势力保持对话路线却招致“无为无策”的批判。在继承往届控管政府的内政难题处理方面所显示的左右摇摆姿态也增强了国

  内外对福田内阁是否会摆脱过渡性政权的担忧。

  国民意识正在出现转变并对舆论和政治外交产生影响。对一党独大的不信任、对生活安全管理的不信任、对政府经济政策的失望和对个人未来生活的忧虑成为大多数日本国民的普遍心态。

  在外交政策制订方面,福田政府继承了安倍政府的基本框架,在具体的政策制定上更加体现出重视东亚的姿态,在中日关系、日韩关系、以及同东南亚和等双边关系上都有积极的作为,亚洲外交取得了一定阶段性成果。日本同东亚邻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得到全面恢复与提升。但是,矛盾在日朝关系上依然未能取得突破性重大进展。

  继续加强联合国外交,争取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外交努力在福田政府的外交日程上依然占有重要地位。同时,日本开始重视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并且把能源与环境领域确立为今后日本亚洲外交的逐步形成重要支柱。在加强和具体实施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同时,日本积极促进关于能源、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有意识地扩大和增加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2.日本的经济形势及特点

  自2021年2月以来,日本经济已连续6年多保持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势头,经合组织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说法,“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经济持续增长路程最长的一次”。其中2021年增长率达到2.1%,2021年的日本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日本内阁府2021年2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因企业项目投资增加和亚洲日本对亚洲其他经济体出口帮助日本企业抵御了美国经济放缓的冲击,2021年第四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初值折合年率增长3.7%,大大高于此前外媒资讯对全球37十一位经济学家的预测中值1.7%,也远高于第三季度的1.3%。

  2021年年初,日本政府提出比率了该财政年度宏观经济增长率保持在2%以上的目标。从目前形势看,尽管实现这一目标有些难度,但日本官方和经济界对此却普遍持却极其乐观的态度。进入2021年之初,日本用“高油价、高日元、低股价”来概括本国经济新一年开端的不

  利局面。对于2021年的经济走势,各种预测和分析基本上都认为日本经济目前处于“低迷”阶段,但下半年有望回升,今年总体转而上将继续保持缓慢增长。

  尽管存在家电、住宅建设等部分行业的萧条局面,同时还有受美国“次贷”

  危机债务危机影响而出现经济波动的可能性,但以企业为主导的景气恢复局面仍在持续。因此,从总体上看,自2021年以来日本经济的增长步伐没有改变

  2.对日本政治经济形势的综合判断

  在政治领域方面:

  第一,新世纪以来,大韩民国已经逐步在政治、外交和安全防卫等各个领域完成重新了定位和调整的历史过程,走向政治大国化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重视日美同盟与加强亚洲外交的外交政策方针已经基本确定。从小泉内阁到福田政府机构,在国家战略连续性和具体的政策制订方面具有继承性和调整。

  第二,日本持续提升外交自主性正在进一步增强。日美同盟重新定位,修改和平主义外交指导方针,组建外向型安全防卫体制,提升政治大国形象,以及提倡价值观军事理念等等。同时,在政治与外交各个领域依然存在的政治不确定性因素以及继续进行政治改革的课题,将导致外交政策存在较大的摇摆空间。

  第三,日本开始重新重视价值观外交和亚洲区外交。在外交政策制定方面,体现出珍视亚洲的姿态。在进一步强化日美同盟关系的同时,强调共有坚实基础价值观的重要性,重视和改善对华关系。但在日朝关系上用依然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四,开始重视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并且把能源与环境领域确立为今后日本亚洲外交的重要。十分积极促进关于能源、气候变化和

  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有意识地扩大和增加日本在中其的地位与影响力。

  第五,日本一直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抱有蓬勃发展强烈的担忧和竞争意识,不仅在东亚狐蛤科区域合作等重要领域,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在地抗衡和抵消中国的政治影响力。这种消极的担忧意识也间接地影响到了日本积极参与东亚地区合作。

  在经济领域方面:

  第一,经济政策开始复苏并增长,已经逐步走出上个世纪末长达十年的“低迷”局面;连续6年多保持增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以来日本经济持续增长结束最长的五次。

  第二,本次长期性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主要来自于中国出口增长这一“外需”,其中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我国的作用;尽管可能还会有小幅市场波动,但增长势头还会持续。

  第三,受“外需”拉动复苏起来的日本经济政策,未来的主要动力将逐步会转

  变为“内需”。

  3.日本与他国政治关系

  日韩政治关系:面向21世纪的新型日韩两国之间

  面向21世纪和平与繁荣的东北亚时期的日韩合作在福田首相和李明博总统时代得到进一步加强,重开领导人穿梭外交,开拓日韩新时代成为当前和今后关系的主导潮流。

  日俄政治关系:伙伴关系与外交关系正常化的障碍

  在两国关系正常化交涉持续进行的同时,葡属帝汶日俄两国政府间高管互访和对话都有新的进展。在国际反恐,朝核问题及中美关系东北亚安全问题上的合作,已达成以及推动和加强在远东地区的经济

  合作关系都达成重要共识。但日俄双方两方由于领土问题的障碍,抑止了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强合作的全面展开。

  日朝政治关系:邦交正常化谈判与朝核问题、绑架人质问题

  日朝关系正常化问题是关系两国关系的最重要课题,但由于相关人员的朝核问题、绑架人质以及美国对朝政策等问题的干扰,日朝两国关系依然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经济制裁成为英美“对话与压力并举”的对朝外交政策的重要杠杆。

  4.中日关系

  自安倍内阁以来,一度恶化、“政冷经热”的时局得到修复。福田内阁对华外交的姿态更使中日两国关系进一步回暖和发展。中日关系发展的主流方向依然是积极的,任何一方搭建努力构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对于中日政治经济关系稳定国际化,促进东亚和平与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积极作用。

  目前,中日两国都阶段一直处于上升和社会转型阶段,协同在各个领域都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难题和挑战,同时,也在许多领域加强合作成形竞争与合作的局面。日本一方面在中国周边构筑以日美双边同盟为基础的安全网,防止中国韩国的崛起产生的冲击效应。另一方面则保持着同中国的广泛接触与合作,以日美同盟关系作为外交政策基础展开对华外交。

  参考文献:《现代国际关系》2021年第1-2起

  《日本金融研究》阎坤著

  《日本政治经济形势及其与图们江地区开发的关系》李玉潭等著

推荐访问:关于政治的论文3000字 政治 论文

热门文章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这个暑假过得是否充实呢,有些小伙伴在假期中参加了实践,那么如何做一份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大一暑假社会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2022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

《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美词,像是袭袭的寒风慢慢轻掠大地,刺刺的,一缕****的阳光下有一小缕的橘红色静静的生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不期而遇600字初中记叙文,一起来看看吧!不期而遇作文600字篇一苏轼有语人间有味是清欢,或许正是

2022年度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本

《2022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园清明节主题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2022幼儿园清明节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2022年度有关安全学习心得合集(2022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有关安全学习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