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4篇
篇一: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关键字】衔接
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
篇一: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
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
初高中语文课程衔接·现代汉语语法教学案
高
中
语
文
语
法
教
学
案
编号:01词
的分
类
·实词
学习目标:
能够判别现代汉语的词性并灵活应用
学习过程
Ⅰ、根底知识
:
现代汉语的词类:实词和虚词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
虚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等六类。
实词
实词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它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实词带上语调能单独成句和单独回答问题。
(一)名词
1、定义: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或方位等的词。
如:教师、长江、月、房屋、上午、星期六、沿海、周围、上、下、道德、思维等。
2、语法特点: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不、很、非常等)修饰。
(二)动词
1、定义: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存在消失的词。
如:唱、改革、想、高兴、开始、发生、使、等于、能够等。
2、语法特点:能受副词修饰,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
(三)形容词
1、定义: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性质、形状,或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
如:大、好、糊涂、宁静、心狠、可惜、书生气、沉甸甸等。
2、语法特点:大多数形容词受程度副词修饰,主要做定语、谓语或谓语中心,不能带宾语。
(四)数词
1、定义:数词是表示数目多少和次序先后的词。
2、分类:基数词、序数词、倍数词、分数词、概数词。
3、语法特点:常与量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充当句子成分。
(五)量词
1、定义: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计算单位的词。
2、分类:(1)物量词。表示人或事物数量的单位,如个、张、件、群、伙;
1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遍、人次、吨公里。
3、语法特点:一般不能单独运用,只用在数词、指示代词之后构成量词短语充当句子成分。
(六)代词
1、定义: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2、分类:人称代词: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代词的区别,也有单数代词、复数代词的区别。“我们”、“咱们”有排除和包括的不同。
指示代词:“这”是近指,“那”是远指,“每”、“各”是分指,“某”是不定指,“另”是旁指,“其他”指特定范围以外的人或事物。
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
当堂训练
1、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名词划出来。
当国歌国旗一起升起来的时候,我从一个山村孩子纯朴的敬礼里,我从一个老华侨湿润的凝视里,看到中国深远处的伟力和韧性。
2、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动词划出来。
有一座破败的山顶小学,很多事情都从简或省略了,唯有国旗每天要升。
3、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形容词划出来。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美丽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4、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数量词划出来。
①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些声音,也没有丝影子。
②墙上的钟响了三下,惊动了鱼缸里的那两尾热带鱼,迅速地游动了几圈。
5、请把下面文字中的代词划出来。
“是谁?为什么偏偏是我的父亲?”多少次我问自己。
当我为这个世界的黑暗和痛苦发出第一声哭喊时,父亲就像山那边
每一天升腾的那轮红红亮亮的太阳,点亮了我的整个世界。就在那一刻,父亲把自己铸成了我永恒的向往。
高
中
语
文
语
法
教
学
案
编号:02词
的分
类·虚
词
学习目标:
能够判别并运用现代汉语的词性
学习过程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独立成句,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只有副词除外),只
能帮助实词造句,起“连接”和“附着”作用。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其中只有语气词、拟声词和少数副词可以独立成句。
如:哎呀!我忘记带语文书了!(语气词)
呜——!火车开动了。
(拟声词)
“你交作业了吗?”“没有。”(副词)
2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知识导航
(一)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范围、语气、程度、肯定、否定等的词。
常用的副词:刚刚、立刻、马上、已经、才、曾经、大概、都、只、统统、往往、难道、究竟、简直、很、更、十分、最、非常、一定、当然、没、不、就、忽然、终
于、仅仅、未免、何尝、也(常副词充当关联词语)
语法特点:①在谓语前作状语如:小张经常参加各种活动。
②有的可以起关联作用
如: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长城了。
③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
④不能修饰名词
如:他是个永远的孩子。
(二)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以表示一定逻辑关系的词。
根据表示的不同关系,可分为九类:
1.并列:
和、而、并且、以及、2.承接:
于是、然后、那么
3.递进:
不但、而且、甚至、并且
4.选择:
或、或者、要么
5.转折:
虽然、可、然而、否则、6.因果:
因为、由于、所以、以至
7.条件:
只要、除非、无论、不管
8.假设:
如果、纵使、倘若
9.目的:
为了、以、以免、语法特点:①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
②连接句子时一般固定搭配使用,不能随意更换。
如:如果……就……只有……才……
即使……也……虽然……但是……
(三)介词:用于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做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被动、对象范围、比较排除等意义的词。
常用的介词:当、于、从、自从、随着、自、由、在、向、往、朝、到、同、以、用、将、根据、通过、因为、由于、为、为了、为着、把、被、对、对于、和、跟、与、比、除、除了
语法特点: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只能用在名词性词语前边,组成介词短语,做状语、补语、定语等句子成分。
如:1.我们要向雷锋同志学习。
2.他飞翔在祖国的蓝天。
3.关于西藏的建设,国务院十分重视。
3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四)助词:是附着在词语或句子后面起辅助作用,表示某些附加意义的词。一般都读轻声。
分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一样。表示附加成分与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得”是补语的标志。
“的”还可以构成“的”字短语:戴眼镜的是我姐姐。
“是??的”结构有两种:
A、表示判断,后面可以补一个名词:我们的班主任是女的。
B、表示强调,“是??的”可以去掉:你这样做是不行的。
注意两种结构中“是”、“的”的不同词性。
2.动态助词:着、了、过。表示动作状态的助词。
“了”是完成态: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着”是进行态:我听着歌做着作业。
“过”是曾经态:我找过她两次。
3.其它助词::所、似的(地)、一般、一样、们、等、第。
“所”的作用:A、构成所字短语:他所讲的故事都非常有趣。
B、用在“被(为)?所?格式中表示被动:
①贪官被人民(所)唾弃。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
“所”后的动词是双音节的,“所”可以省去,单音节的不能省。
C、用在主谓结构中,这样的主谓结构可以做定语。
(五)语气词:是句末或句中停顿处表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等各种语气的词。如:啊、呢、吧、吗、哈哈、哼、哦。
(六)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各种声音的词。
如:呜呜、哗啦、叮咚、突突突。
当堂训练:
1.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副词划出来。
雅颂中也很有一些挺出色的篇章,一般说来艺术价值的确极其不如国风。小雅中偶尔有一些士大夫大肆抱怨或讽刺王室的诗,但他们毕竟缺少人民所受的切肤之痛,因而揭露社会现实必定缺乏深度。
2.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介词划出来。
我们从《离骚》中看到了屈原深沉的忧患意识:他对于民族故国一往情深,因之而喜,因之而悲。他为了自己的祖国忍辱负重含悲苦行。
3.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连词划出来。
作为语录体散文,《论语》虽然没有详尽、具体的描写,但从孔子和其它人的对话中,却生动地显现出了孔子及其一些弟子的形象。
4.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助词划出来。
看过《三国演义》吧。垓下英雄(我们所熟悉的项羽)之穷途末路,则让人不禁扼腕叹息啊。文章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怎能不让人振奋、启人深思呢?
5.请辨别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词性:
A:1.他手里拿着一束鲜艳的花。()2.今天我买东西花了很多钱。()
4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他那天穿了一件花衣服。()
B:1.他在教室上课。
()
2.他在教室吗?()
3.他在上课。()
C:1.这两个数的和是几?()
2.我和他都是苏州人。()
3.我和他说了几句苏州话。()
D:1.他顺利通过了这次考试。()
2.通过这次考试,他发现了问题。()
E:1.科学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发展。
()
2.这种做法不科学。
()
3.游泳比较难学。
()4.明天我要去游泳。()
高
中
语
文
语
法
教
学
案
编号:03短语
·短语的结构类型
学习目标:能够掌握各种短语的结构类型
学习过程:
Ⅰ、根底知识
:
短语的定义:短语是比词高一级的语法单位,是由语素或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又叫词组。
如:开关、红花、花红、骑马、向东、我的短语的分类:
1.按结构分: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结构。
2.按功能分: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
短语中有一个中心词,决定了整个短语的性质和功能。
Ⅰ、结构类型
一.并列短语
定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是代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这样的短语叫并列短语。
类型:
1、名词性的并列短语:
师生、花草、丰功伟绩、春夏秋冬、我和你们
篇二: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
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
课程背景
镜头一:
“我初中时语文学习还算不错,怎么到高中就考这样的低分呢?天啊,这高中语文可怎么学呀?”一个初中时的“语文尖子生”初入高中就有了“无奈”的窘境。
镜头二:
师:这么简单的内容,初中怎么就没学过呢?
生(齐声答):真没学过。
师:你们语文现在学些什么?怎么连动词、名词、形容词都弄不清呢???
近年来,伴着素质教育开展,随着高中教学的深入,上述这些现象屡见不鲜。其中折5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射的是初高中语文教学的不衔接。由于初高中对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要求衔接不到位,特别是初中新课程有淡化、弱化现代汉语知识倾向,从而使学生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这些都凸显了高初中衔接教学研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去了解学生的不足,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与过渡,从而使高一学生能迅速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而要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必然要了解初高中语文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以及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现状:
一、新课程要求的阶段性
高中和初中是两个区别比较大的学段,它们几乎各自成为两个封闭的系统。国家将高中和初中分为两个阶段,这就决定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会有所不同,会有各自阶段性的特点。这也是造成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在教学上互不衔接的一个主要原因。整个中学阶段无论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习惯还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应该体现着系统化和一致性。因此由于教学目标的不一致,必然导致教学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评价等等方面的区别。
二、初高中课程标准的比较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淡化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教学建议”: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评价建议”:
“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语法修辞知识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所处的位置:
七年级下册:P270附录《汉语词类表(实词)》
八年级上册:P269附录《汉语词类表(虚词)》
八年级下册:P256附录《短语结构类型表》、《句子成分简表》
九年级上册:P264附录《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常用修辞格简表》
(二)高中对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的要求较高。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中提出:
(现代文)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选修课程·语言文字应用)”中提出:
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
三、教学与评价现状:
由于初中课标没有具体说明“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所包含的范围和对象,教材中也只附录了词类、短语、句子成分和常用关联词语的简表,必然导致初中语法教学的难以保障和落实。
因课程标准中“语法知识不作为中考内容”的要求,故中考语法修辞知识的考查只能隐性地进行,例如通过辨析修改病句来间接地考查语法,通过仿句间接考查修辞。老师们平时6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在阅读教学中虽或多或少能讲授一定的语法修辞知识,但存在以下现象: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语法、修辞专项训练较少或根本没有训练;语法教学的要求尺度不统一。
四、根底知识标准差异断层
1.
语言学知识的断层。
初中要求了解“必要的语法知识”、“常用的修辞方法”,高中要求“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比如语法知识问题,语言可划分为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五个基本能级单位,那么初中语法教学至少应该落实这五个问题。但由于初中课标没有具体说明“必要”所包含的范围和对象,加上现在初中语法只学不考,所以目前初中教材、教学中没有“语素”“句群”知识的介绍,介绍了的语法知识也得不到教学保障。而高中课标中也只提对文言文语法知识的要求,既没有提及对初中语法知识的补充要求,也没有进一步的“语义、语境、语体、语用”知识介绍。所以在语法知识标准上初中课标缺乏具体的铺垫,高中课标缺乏进一步的补充和提高。
2.文章学、文艺学知识的断层。
修辞方面的知识应该属于文章学或文艺学的知识。而课程标准初中阶段的“表达方式”“作品知识与文化常识”“写实与虚构”,高中阶段的“文学体裁”“背景材料”“领悟内涵”“表现手法”“艺术表现力”等这些问题也是分别属于文章学或文艺学的知识。但是很明显的是,除了初中教材上附录了一份《常用修辞格简表》,无论初中课标还是高中课标,关于文章学或文艺学的其它基本知识系统均没有任何介绍。所以教师和学生教学中很难对这些知识进行分类和区别,感觉这些知识特别混乱和零碎。
如高中课标的“表现手法”与初中课标的“表达技巧”就是一组容易混淆的概念,而修辞手法的上级概念是什么比较模糊,而且“表现手法”的下级概念有哪些,它以初中哪些知识为根底,师生们也觉得最为模糊。由于学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网络系统,所以在进入高中阶段的文学欣赏活动时修辞方面的旧有知识很难用来解决问题。因而在文章学和文艺学标准上,初高中课标均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一个知识的链条。
课程目标
1.在高一上学期完成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复习、补充、巩固,使学生能系统掌握有关知识,能通过训练学会运用语法知识解决相关语文问题,提高语文基本能力和素养。
2.在高一上学期完成现代汉语修辞知识的复习、补充、巩固,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基本特征及表达效果,能通过训练学会灵活运用修辞知识解决相关语文问题,提高语文基本能力和素养。
3.引导高一学生了解高中语文的学习特点,弥补知识上的漏洞,形成比较完备的语文知识能力结构,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式方法,适应高中生活,把握高中语文学习的主动权,为高中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根底。
课程内容
模块一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1.词类:词的分类及其辨别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7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声词。
2.短语:
短语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动补)。
几种特殊结构的短语类型(介宾、的字)。
3.句子:
单句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和划分。
复句的主要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和常用关联词语。
多重复句的层次划分
模块二
现代汉语修辞知识
1.常见的8种修辞手法的基本特征: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
2.常见的8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及应用。
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现代汉语知识8课时;
现代汉语修辞知识5个课时。
(二)具体实施:
篇三: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
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
课程背景
镜头一:
“我初中时语文学习还算不错,怎么到高中就考这样的低分呢?天啊,这高中语文可怎么学呀?”一个初中时的“语文尖子生”初入高中就有了“无奈”的窘境。
镜头二:
师:这么简单的内容,初中怎么就没学过呢?
生(齐声答):真没学过。
师:你们语文现在学些什么?怎么连动词、名词、形容词都弄不清呢???
近年来,伴着素质教育开展,随着高中教学的深入,上述这些现象屡见不鲜。其中折射的是初高中语文教学的不衔接。由于初高中对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要求衔接不到位,特别是初中新课程有淡化、弱化现代汉语知识倾向,从而使学生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这些都凸显了高初中衔接教学研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去了解学生的不足,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与过渡,从而使高一学生能迅速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而要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必然要了解初高中语文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以及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现状:
一、新课程要求的阶段性
高中和初中是两个区别比较大的学段,它们几乎各自成为两个封闭的系统。国家将高中和初中分为两个阶段,这就决定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会有所不同,会有各自阶段性的特点。这也是造成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在教学上互不衔接的一个主要原因。整个中学阶段无论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习惯还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应该体现着系统化和一致性。因此由于教学目标的不一致,必然导致教学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评价8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等等方面的区别。
二、初高中课程标准的比较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淡化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教学建议”: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评价建议”:
“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语法修辞知识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所处的位置:
七年级下册:P270附录《汉语词类表(实词)》
八年级上册:P269附录《汉语词类表(虚词)》
八年级下册:P256附录《短语结构类型表》、《句子成分简表》
九年级上册:P264附录《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常用修辞格简表》
(二)高中对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的要求较高。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中提出:
(现代文)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选修课程·语言文字应用)”中提出:
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
三、教学与评价现状:
由于初中课标没有具体说明“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所包含的范围和对象,教材中也只附录了词类、短语、句子成分和常用关联词语的简表,必然导致初中语法教学的难以保障和落实。
因课程标准中“语法知识不作为中考内容”的要求,故中考语法修辞知识的考查只能隐性地进行,例如通过辨析修改病句来间接地考查语法,通过仿句间接考查修辞。老师们平时在阅读教学中虽或多或少能讲授一定的语法修辞知识,但存在以下现象: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语法、修辞专项训练较少或根本没有训练;语法教学的要求尺度不统一。
四、根底知识标准差异断层
1.
语言学知识的断层。
初中要求了解“必要的语法知识”、“常用的修辞方法”,高中要求“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比如语法知识问题,语言可划分为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五个基本能级单位,那么初中语法教学至少应该落实这五个问题。但由于初中课标没有具体说明“必要”所包含的范围和对象,加上现在初中语法只学不考,所以目前初中教材、教学中没有“语素”“句群”知识的介绍,介绍了的语法知识也得不到教学保障。而高中课标中也只提对文言文语法知识的要求,既没有提及对初中语法知识的补充要求,也没有进一步的“语义、语境、语体、语用”知识介绍。所以在语法知识标准上初中课标缺乏具体的铺垫,高中课标缺乏进一步的补充和提高。
9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文章学、文艺学知识的断层。
修辞方面的知识应该属于文章学或文艺学的知识。而课程标准初中阶段的“表达方式”“作品知识与文化常识”“写实与虚构”,高中阶段的“文学体裁”“背景材
料”“领悟内涵”“表现手法”“艺术表现力”等这些问题也是分别属于文章学或文艺学
的知识。但是很明显的是,除了初中教材上附录了一份《常用修辞格简表》,无论初中课标还是高中课标,关于文章学或文艺学的其它基本知识系统均没有任何介绍。所以教师和学生教学中很难对这些知识进行分类和区别,感觉这些知识特别混乱和零碎。
如高中课标的“表现手法”与初中课标的“表达技巧”就是一组容易混淆的概念,而修辞手法的上级概念是什么比较模糊,而且“表现手法”的下级概念有哪些,它以初中哪些知识为根底,师生们也觉得最为模糊。由于学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网络系统,所以在进入高中阶段的文学欣赏活动时修辞方面的旧有知识很难用来解决问题。因而在文章学和文艺学标准上,初高中课标均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一个知识的链条。
课程目标
1.在高一上学期完成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复习、补充、巩固,使学生能系统掌握有关知识,能通过训练学会运用语法知识解决相关语文问题,提高语文基本能力和素养。
2.在高一上学期完成现代汉语修辞知识的复习、补充、巩固,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基本特征及表达效果,能通过训练学会灵活运用修辞知识解决相关语文问题,提高语文基本能力和素养。
3.引导高一学生了解高中语文的学习特点,弥补知识上的漏洞,形成比较完备的语文知识能力结构,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式方法,适应高中生活,把握高中语文学习的主动权,为高中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根底。
课程内容
模块一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1.词类:词的分类及其辨别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2.短语:
短语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动补)。
几种特殊结构的短语类型(介宾、的字)。
3.句子:
单句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和划分。
复句的主要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和常用关联词语。
多重复句的层次划分
模块二
现代汉语修辞知识
1.常见的8种修辞手法的基本特征: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
2.常见的8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及应用。
10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现代汉语知识8课时;
现代汉语修辞知识5个课时。
(二)具体实施: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其衔接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高中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地与初中衔接,直接关系到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首先要强化自觉衔接的意识;其次要善于分析衔接三要素,即课程标准、教材知识点和学生;最后要注重衔接的科学性,高中生的思维能力逐渐成熟,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结构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方面都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找准衔接点,寻求有效途径,帮助学生顺利地由初中向高中过渡。
1.教师要排查初中知识“盲区”,精心制定教学案,加强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的针对性
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一次语文现代汉语知识的摸底考试(难度不能太大,以免给学生一个下马威,造成学生厌学情绪,挫伤其积极性),排查知识“盲区”,“盲区”是指初中要求偏低或不作要求而高中需要或要求较高的知识或方法。对可能是初高中知识衔接中的漏洞进行摸底,以便教师了解学生语文知识掌握的水平,在此根底上精心备课,制定教学案,使知识的衔接更有针对性。
2.教师要研究初中教材,教学时能够自觉熟练地联系学生旧知识,利用学习的正迁移作用,降低新知识学习的难度,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从初中升入高中,对于学生来说实际上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要求、新的老师,教师有必要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万不可一开始就想着出难题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这样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高一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特别是初三的教材,力求教学中多从已学的知识引入,多穿插学生熟悉的事例,前引后连,“瞻前顾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才能保护好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不断地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3.教学时教师要讲练结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对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而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则放在了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上。语法和修辞知识系统性强、抽象枯燥,教师在教学中切忌满堂灌,应该有讲有练,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在活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
课程评价
1.每节课都要有教学案,其中的当堂训练必须全批全改,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每节课前三分钟教师都要对学生上节所学进行检测,形式可以多样,可以口头回答、复述、也可以是书面作业,及时了解学情。
3.每个模块结束时都要有过关考试,教师应认真出题、阅卷,对不能过关的学生要及时清理。
附录1初高中语文课程衔接·现代汉语语法教学案
高
中
语
文
语
法
教
学
案
编号:0111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词
的分
类
·实词
学习目标:
能够判别现代汉语的词性并灵活应用
学习过程
Ⅰ、根底知识
:
现代汉语的词类:实词和虚词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
虚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等六类。
实词
实词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它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实词带上语调能单独成句和单独回答问题。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12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篇二: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选题依据
(一)研究的目的初高中的新课程实施已经有一短时间,为了处理和把握初中生初入高中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初高中教学衔接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学生更快地适应高中生活,我们依靠科研,把“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探微”课题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初高中语文学习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以往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对此做过有益的尝试,但是有些教育界人士认为这个衔接可以自然地完成,再加上对“衔接”这一概念的模糊认识,导致这个本来就起步晚的研究课题,至今没有理性的、系统的、全面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结合衔接现状的调查结果和个人的教学实践,深入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衔接的策略构想。
(二)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将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及学生访谈等形式,对学生从知识链条到学习习惯的种种断层现象进行归纳与总结,分析现状调研反映出来的问题,从语文课程教学理念、语文教材序列、语文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找到“裂缝”,结合高中语文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探索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的有效的策略。
(三)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案例研究及数据分析,找到衔接教学的有效途径,并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和一定程度的理论创新,提出有效衔接的可行性方案,努力开发衔接教学校本课程。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有机整合、协同发展。
二、研究范围
(一)断层现状及原因分析:
1、学习主体的生理及心理变化:
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初中生(年龄在14-16岁)处于少年期或学龄中期,这个时期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而高中生(年龄17—19岁)属于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思维已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并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2、课程理念上的差异
初高中课在对课程基本理念的阐述上有共同的内容都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初中《课标》强调关注学生的共同基础,高中《课标》强调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3、课程目标上的差异
(1)、语法知识:目前初中教材只有语法知识的介绍,在语法知识标准上初中课标缺乏具体的铺垫,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在高中学习文言文时,学生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2)、阅读与鉴赏能力要求: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发现式的评价,高中新课标要求“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3)、初高中写作思维的要求:高中新课标要求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而初中课标只有“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的要求。
(二)、初高中语文衔接策略:
1、教师要更新观念,增强衔接意识。教师要把初高中语文学习看成一个整体,主动钻研初高中课标与教材,主动了解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初中语文基础、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开展合作、探究的活动,增强互动性。在教研组内,应形成研究衔接的教研气候,与初中教师相互沟通、合作,必能使初高中教学各得其所,相互促进。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记笔记、积累作文素材、写随笔,课堂积极思考,课下自觉、自主学习。学会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并有自己的独见。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提高阅读写作水平。
三、研究分工
在教学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发扬协同合作的精神,把衔接教育的内容进行分块归类:
秦文霞老师负责诗歌衔接
冯宝荣老师负责文言文衔接
宋婕老师负责写作衔接
郑强老师负责现代文衔接
分别编写了各部分的衔接教育教案,然后举行公开课进行教学示范,其他小组成员在观摩的基础上再次讨论总结经验和不足,最终形成组内的衔接教案。
四、研究步骤
①2014年5月,对安阳市实验中学、第三十七中学、第三十八中学、第一高级中学、第二高级中学、第三高级中学,共六所高级中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调查,随机选取被调查人当场作答,及时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合格率100%。根据100份合格问卷进行分析,数据统计结束,由秦文霞老师形成论文《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现状的调查》。
②2014年6月,小组成员在搜集资料和研究调查的基础上,编写了针对本校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教案,初、高中语文衔接教育的语法知识教案,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
和用法教案,诗歌鉴赏知识和方法教案,写作衔接教育教案。
③2014年7月,课题组进行中高考试题研究。长期以来,由于学制、机制等多种原因,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的教学缺乏必要的衔接。正如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先生所说:“初中不知道高中要干什么,要求初中做好什么准备;高中不知道初中做了什么,要求高中继续做好什么”。因此,高中老师要了解初中现状,基本熟悉中考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会较有针对性,效果也会更明显。
④2014年9月,在学校内开展教研公开周活动,为了加强教师间的经验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师教研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以打造适合我校学生认知能力的“衔接教育”为中心,我校举行了
“公开教研周”活动,本次公开教研周活动历时三周,共进行了三场公开教研活动。包括请来安阳第六中学的初三语文老师进行学习交流,高一语文教师集体去初中听课,刘琦老师面对高一学生开展题为“引领学生尽快适应高一学习”的讲座等,对安阳市实验中学高一年级22个班的学生进行高中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指导,⑤2014年10月,对安阳市实验中学高一年级22个班的学生,我们大胆尝试,把语文必修一中的内容选择性学习,在教学中穿插进行语法、诗歌、现代文,写作等衔接专项练习。
⑥2014年11月,对安阳市实验中学高一年级22个班的学生和语文教师进行访谈调查,随机选取被调查人当场作答,及时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合格率100%。根据100份合格问卷进行分析,数据统计结束,由冯宝荣老师形成论文《安阳市实验中学初、高中语文衔接教育教学效果的调查》。
⑦2014年12月,总结上一阶段情况,安排下一阶段进度,由宋婕老师完成课题中期报告。
⑧2015年1月—2015年5月,充分利用课题组周例会、集体备课会分享课题组成员研究成果;使用多样化评价测量手段,总结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课题组成员撰写相关研究心得、理论文章等,并做好资料归档整理。整理小课题资料,数据库初步建库。发表相关论文,整理过程性材料,结题。
五、研究方法、时间和进程
针对初高中语文学习探究从课题的意义上提出,是中学语文教学系统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对完善中学语文教学的系统性上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我们课题组设立了这样的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2014年5月-2014年7月):
小课题申报、前期准备。
1、该阶段主要是选题和论证阶段,确定了课题方向,并对课题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2、课题组成员探讨初高中语文教材,并认真学习初、高中
《新课程标准》
第二阶段(2014年8月-2014年9月):
根据课题组成员的实际情况,做好分工合作;课题组成员撰写相关研究心得、理论文章等,经过集体讨论,完成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
利用多种形式巩固研究成果,完成中期小结。
第四阶段(2015年1月-2015年5月):
利用课题组周例会、集体备课会分享课题组成员研究成果;使用多样化评价测量手段,总结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课题组成员撰写相关研究心得、理论文章等,并做好资料归档整理。整理小课题资料。整理过程性材料,结题。
六、研究成果预期:
课堂教学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因而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衔接是衔接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针对高一新生教学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摸索,在教学方面能取得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可喜的成绩。
当然,高中语文教学的艰难起步和运行过程不仅靠知识的衔接,也不仅靠两个学段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的衔接,要靠高中语文老师主动衔接的意识和行动。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实践教学中,要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真正意义上的衔接,就必须脚踏实地从“衔接点”出发,在实践教学中一以贯之,初高中语文教学有效衔接的困惑就会云开雾散。我们希冀这些成果与体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以在实践中检验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七、研究成果表现形式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还有其他表现形式:
①研究心得、教研论文:探讨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的理论依据与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有效学习等问题。
②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研究资源库的初步构建与形成。
③公开课:课题组成员针对不同板块的研究内容开展公开课,以教学试点的形式进行示范教学。
篇三: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
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学生从小学升入到初中面临着更大的课程变化,尤其是英语和数学方面内容的巨大拓展,给学生带来负担。为此,我们精心制定了一套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应用能力,更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环境。
一、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的实施目标
1.握语文修辞方法和文言文知识,培养语文分析的能力;
2.大语文素养范围,学会运用语文知识去处理实际问题;
3.阅读实践中增强联想、比较、分析、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4.高语文课外学习意识,注重文字鉴赏,培养良好的文字素养;
5.养口头表达能力,提高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6.建写作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写作与审美素养。
二、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的实施内容
1.文课程:例如汉语拼音、汉字部件、语文绘本、古诗词与名句、现代诗词与抒情、文言文与修辞方法、语文作文等等。
2.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字鉴赏能力,例如欣赏诗歌、故事、传记、典故等,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熟知,鼓励学生参与语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字素养。
3.文实践:让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去处理实际问题,例如地方社会发展、农业、农村文化、文化发展、人文礼仪等,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理解能力。
4.作:针对初中写作常见形式进行专项训练,例如散文、诗歌、-1-
演讲、报告、请示、应用文等等,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扩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的实施方式
1.握素质教育要求:素质教育是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语文衔接课程实施中,积极把握素质教育的要求,多设置具有挑战性与创新性的课程,增强发掘学生潜能的机会,更加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能力。
2.重实践活动:在学习中多加入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乐趣,勤于练习,更好的转化为应用能力。
3.重教师培训:我们要重视语文教师的培训,定期开展教师学习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保证语文教学质量,加强教师定期复习工作,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4.重结合实际:我们要注重学生实际,采取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赛会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结合实际,综合运用语文知识,锻炼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总结
本文提出的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语文修辞方法和文言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口头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衔接课程的实施,要把握素质教育要求,加强实践活动,重视教师培训,注重结合实际,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从而更好适应初中学习环境。
-2-
-3-
篇四: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
初高中语文衔接课教案
《静夜思》衔接课教案
一、《静夜思》概况
《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作,这首诗的收录及出处为《全唐诗·卷三百九十六》,写于唐中期,是代表李白所有作品的典范之作。
二、诗词内容
对于《静夜思》的文字,说它宏大豪放,情意绵长,道义深邃也不为过。这首由15句组成的诗歌,首联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把月光和冰霜比做,引发出一种希望不能达到的愁思。续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崔嵬之智格局,品行楷模的品质,增添了整首诗的励志意义。
三、诗词的意境
《静夜思》藉由李白的优美语言表达了一种令人感伤的情怀,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浩大磅礴的气势,总想表达自己深深痴迷之情。这首诗云淡风轻,洒脱不定,在不经意中被读者深深吸引,它令人心头一阵掠过或糅合了曾经的思念,我们相信读过此诗的朋友一定会被它园兰气息所折服,因为此诗歌充分体现了思念的痛苦、想出许久抑制的心理,以及一种安静的去平息思绪的胸怀,是一首很有温度的诗歌。
四、《静夜思》的文化意义
《静夜思》受到了许多人的一致好评,且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诗的出现标志着唐代诗歌的风格在短短几十年间已从盛况经历过变化,催生出一个新的精神变革。从文化意义上说,此诗歌体现出了人们对于爱国情怀崇高的表达,表达了一种以然高爱远的强烈情感,而这熔为一体的意象一直历久弥新,深入人心。
五、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理解诗词,了解其内容、形式和抒发的主题意义及思想内涵;
2、全面体会诗词的意境,感受诗歌的情感色彩,理解作者的思想意图;
3、培养诗词的品味,弘扬各方面的文化素养。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感受诗歌的情感色彩。
2、难点:理解诗歌的
推荐访问: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 衔接 高中语文 课程
上一篇:msa分析结果看哪几项8篇
下一篇:门卫的工作职责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