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目标【六篇】

| 来源:网友投稿

五年规划(The Five-Year Plan,原称五年计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目标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第一个五年计划目标6篇

第一个五年计划目标篇1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目标篇2

围绕“第一个五年计划”发行邮票的前前后后

作者:杜德玉

作者机构:河北

来源:集邮博览

ISSN:1002-5898

年:2012

卷:000

期:003

页码:P.19-20

页数:2

中图分类:G236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中国邮票史》;第一个五年计划;发行工作;邮电部

摘要:围绕“第一个五年计划”发行的邮票,是邮电部1953——1955年邮票发行工作中的重头戏,对此,《中国邮票史》第7卷(以下简称7卷)有较详细的记述,可惜有些关键环节并没有说清,有必要明确—下。

第一个五年计划目标篇3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2009年09月17日 04:52凤凰网里【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就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为有计划地建设创造条件。1951年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简称中财委)试编了全国国民经济年度计划。1952年,成立了国家计委和国家统计局。同时,加强了对国营企业和基本建设的管理。尽管如此,在既缺乏编制计划的经验,又无精确统计资料的当时,编制和实施全国性的经济计划难度很大。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到1955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通过,历时4年,其间大的修改就有6次。陈云具体主持了这项工作。最后一次修改是在1955年4—5月,根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决议,并吸收各省(市)和中央各部的意见和参考苏联顾问的建议作了适当修改。计划草案由原来的12.7万字减少到10.4万字左右。7月30日,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一五”计划。源于当时的主客观条件,“一五”计划是在实施两年半后才定案。

“一五”计划的制定充分体现了计划工作认真、细致、谨慎、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注重宏观经济综合平衡的特点。具体来看,这个计划有5个突出特点:

1.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以能源、原材料、机械工业等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中国先进分子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理所当然地被提为重要议事日程。当时可供选择的战略有两种,一种是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化道路,即先发展轻工业,待积累了大量资金后,再发展重工业;一种是苏联的办法,即优先发展重工业,在较短的时间里使国家迅速工业化,迎头赶上工业强国。这两种战略各有利弊,经过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中共中央做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这一选择是出于当时的国情。旧中国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长期落后,以致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国际资本严密封锁的环境中,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百废待兴,可能一事无成。没有基础工业,也不可能大量供应化肥、农业机械、柴油、水利工程设备;不可能大量修建铁路, 供应机车、汽车、飞机、轮船、燃料和各种运输设备。为了应对战争威胁,也需要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这一切都决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结构充分反映了优先发展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战略方针。在投资总额中,工业的比重占第一位,共248.5亿元,占58.2%;在工业投资中,苏联帮助设计的主要是重工业的建设单位的投资占44.3%,加上直接配套的建设投资,则占51.5%。

2.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统筹兼顾。具体体现在:

(1)反映了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计划编制和计划作用的特点。它对于国营经济是直接计划、指令性计划,要求国营企业对于国家的计划必须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对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则是间接计划,即对个体经济通过合作的道路,对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并通过国家的价格政策和各种具体政策,对其起调节作用;对于集体经济则是指导性计划。

(2)在建设投资规模上,既考虑需要,又考虑可能。“一五”计划开始编制时遇到一个很大的矛盾就是需要与可能的矛盾:计划安排的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的项目有近万个,基建投资占了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总支出的55.8%,规模很大。针对这种情况,陈云指出:建设规模能否扩大,不单根据需要,还必须根据是否可能。“一五”计划根据这一原则所安排的基本建设,尽管规模是巨大的,但大体上符合中国国情和国力,符合中国当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从而进展比较顺利。

(3)在投资结构的安排方面,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兼顾其他。在427.4亿元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各部门的分配比例为: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贸易银行和物资储备占3%,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城市公用事业建设占3.7%,其他占1.1%。这样的投资结构突出了重工业与基础设施的地位,反映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经济发展和国内外环境的要求。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要供应全国人民的口粮,而且要用农产品(爱股,行情,资讯)换取工业设备和建设器材所需的外汇,同时还为工业提供原料,农村经济发展更有利于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为了促使农业增产,“一五”计划一方面以占基本建设总支出7.5%的资金用于农业投资(如果加上水利投资、军垦费、农村救济费、黄河治理费、长期农贷等,则为15%);另一方面,国家在财力上尽可能支持农业合作化。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9,轻工业比例较低。这是考虑到,当时轻工业还有些基础,增产的潜力较大,而且若干轻工业产品不能大幅度增产,除了战后人民购买力较低,销路不畅外,主要原因是原料不足,影响设备利用率(1950年设备利用率,棉纺工业只达到60%,面粉35%,卷烟40%,火柴48%,毛纺不到30%,丝织35%,只有造纸和棉布超过了60%)。在农业和重工业的投资不能大幅度增加时,即使增加轻工业部门的投资,提高其设备能力,也达不到增产的目的。因此,轻重工业的这种投资比例在“一五”时期是合理的。

(4)在发展速度上主要考虑原有企业增产能力与农业发展水平,留有一定余地。在最初试编五年计划概要时未经过严格的计算,对工业生产的发展速度要求过快,安排平均每年递增20%,其中国营工业平均年递增24%左右。后来经过反复测算,在五年工业总产值中,靠原有企业生产的比重占70%,只有30%靠新建企业。此后,在具体指标的计算上,计划安排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8.6%,其中工业产值每年递增14.7%,生产资料的生产每年递增17.8%。执行结果,工业发展速度达到平均每年递增18%,其中生产资料的生产平均年递增25.4%。

农业的发展是保证工业发展和整个计划完成的基本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增长,最初的草案也安排得比较高,要求平均每年递增7%,原因主要是对土改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及农村互助合作的有利条件估计过高,而对限制农业发展的许多不利条件估计不足。后来在修改计划过程中,考虑到农业生产1953年、1954年连续两年都没有完成年度计划的主要指标,又作了适当的调整。最后确定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3%。

(5)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全国经济建设和文教建设的支出总额为766.4亿元。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不曾有的。在解决资金和人材问题上,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一五”时期,国家财政收入共为1354.9亿元,国外贷款为36.4亿元,外债仅占总收入的2.7%。这个比例说明,主要依靠内部积累来取得经济建设所需资金。1952年8月制定的《中国经济状况和五年建设任务》草案中,明确提出资金积累的4个主要来源:

①靠有计划地提高生产,降低成本,增加国营工商业的收入;②靠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工商税;③在增加农业生产条件下,增加农业税收入;④适当节约行政费用的支出。此外,国家还通过发行公债增加建设资金,从1954年到1957年共发行4次,实际发行额27.5亿元;同时,在城乡大力吸收储蓄存款,以补充建设资金的不足,1952年底城乡居民存款余额约为19亿元,到1957年底达到38亿元。坚持自力更生,并不排斥接受友好国家的援助。在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的困难条件下,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援助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一五”计划时期新建、改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从选择厂址、供应设备、指导建筑安装和开工运转,一直到新产品、供给新产品的技术资料以及培训技术人员、接受留学生和实习生等多方面,苏东国家都给予了具体帮助。对于苏联和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各项援助、贷款,包括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用来购买军事装备、物资的贷款在内,中国从1955年开始用大量出口矿产品和农产品来偿还,到60年代初全部还清。

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工业基本建设

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的起步,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其标志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以“156项”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建设。它是中国工业化的基石与里程碑。

1953-1957年,新中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的重要时期。在遭受全球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封锁、禁运的环境下,新中国通过等价交换的外贸方式,接受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设备援助。建设了以“156项”为核心的近千个工业项目,使中国以能源、机械、原材料为主要内容的重工业在现代化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以“156项”为核心、以900余个大中型项目(限额以上项目)为重点的工业建设,使中国大地上史无前例地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雏形。从1950年第一个项目开始建设,到1969年“156项”实际实施的150项全部建成,历时19年。其中建设的高潮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至1957年底,“156项工程”中有一半以上的项目已按期全部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增的工业生产能力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以钢铁工业为例,仅1956年新增加的炼钢能力就达142.2万吨,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炼钢能力(最高年产量为1943年的92.37万吨)。发展速度也超过了历史上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钢产量从1952年的135万吨提高到1957年的535万吨,只花了5年时间;而美国钢产量从1880年的127万吨提高到1892年的501万吨花了12年时间;英国由1880年的131万吨提高到1903年的511万吨,经过了23年时间;法国从1897年的134万吨提高到1923年的530万吨,则经过了26年的时间。

这就是说,“一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5年所走过的路程相当于美国12年、英国23年、法国26年所走过的路程。工业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为我国工业进一步高速度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156项”重点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上的近千个工业建设项目,也初步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旧中国工业设施的70%集中在沿海一带,有限的内地工业也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城市。

占全国土地面积1/3的大西北,1949年工业产值仅占全国的2%弱,近百年来始终没有工业基点。微弱的工业过于集中于东部沿海一隅,不仅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国家的经济安全也极为不利。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第一个五个计划期间,中国政府把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和其他限额以上项目中的相当大的一部分摆在了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内地。考虑到资源等因素,将钢铁企业、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化工企业等,选在矿产资源丰富及能源供应充足的中西部地区;将机械加工企业,布局在原材料生产基地附近。在投入施工的150个项目中,其中民用企业106个,除50个布置在东北地区外,其余绝大多数布在中西部地区,即中部地区29个,西部地区21个;44个国防企业,除部分造船厂摆在海边外,布置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有35个。

150个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额的44.3%,其余资金大部分都投到了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占32.9%;西部地区占20%。106项民用企业在西部地区建设的21个项目中,能源项目有:铜川王石凹立井、西安热电站、乌鲁木齐热电站、酃县热电站、兰州热电站、成都热电站、重庆电站、个旧电站;有色金属项目有:云南锡业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东川矿务局、会泽铅锌矿;石油化工企业有:兰州炼油厂、兰州合成橡胶厂、兰州氮肥厂;机械制造企业有:兰州石油机械厂、兰州炼油化工机械厂、西安高压电瓷厂、西安开关整流器厂、西安绝缘材料厂、西安电力电窗容器厂等。由于每一个重点建设项目还需要安排配套项目,因此,“一五”时期对西部地区形成第一次大规模投资,极大地改变了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156项”等重点建设项目也为中国工程设计、技术、施工人员和产业工人的成长创造了条件。

“156项”重点项目的建设过程经历了苏联援助和自主建设两个阶段。整个50年代属第一个阶段,工程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建设的。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突然照会中国政府,决定自1960年7月28日到9月1日撤走全部在华苏联专家,单方面撕毁了对华援助合同。这使“156项”进入自主建设阶段。截至1960年底,“156项”已建成133项,还有17项正在建设中。我国人民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攻克了建设过程中碰到的一个个技术难题,成功地完成了剩余项目的建设工作。

“156项”建成以后,新建、改建、扩建的企业为中国工业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所生产的能源、原材料、机械设备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其所培养的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成了一批又一批新工业基地的种子和骨干,他们使中国工业的星星之火逐渐形成燎原之势。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为了集中财力、物力扩大工业规模,这些企业将全部利润上缴国家,固定资产折旧率很低、更新很慢,当它们把相当于国家投资十几倍、数十倍的利润上缴国家的同时,却没有权利与能力更新改造自己,以至迅速地衰老了。特别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下,对经济体制认识上的僵化,使我国于1956年、1965年和20世纪70年代多次与改革机遇失之交臂。以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五、六十年代建立起来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考验,需要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充满活力的机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企业成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面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其中大部分经过改制、重组、转产、调整结构等艰难跋涉而重新崛起。

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展,至“一五”时期结束的1957年,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显反映在产业结构与社会劳动者的行业构成。

在“一五”计划执行过程中,曾出现过两次经济建设的“冒进”,但都得到及时纠正。

第一个五年计划目标篇4


二、编制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早在1948年5月为召开全国工代会事,周恩来起草中共中央致东北局电报就提出:“陈云同志主要工作目前应主持东北的在将来则是全国的工业建设,同时担任全总主席,可使新民主国家的工业与工运能更好地结合起来。”建国后,陈云主管财经工作还兼任了半年重工业部部长。以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指针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是在周恩来和陈云、李富春的直接领导与具体负责下进行的。(一)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1年2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提出“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思想,决定自1953年起,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要求立即着手进行编制五年计划的各项准备工作。2月18日,毛泽东起草的党内通报指出:"‘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思想,要使省市级以上干部都明白。准备时间,现在起,还有二十二个月,必须从各方面加紧进行工作。”〔1〕此后,周恩来、陈云开始考虑编制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2年初,根据周恩来的提议,中央决定成立由周恩来、陈云、薄一波、李富春、聂荣臻、宋邵文组成6人领导小组,组织领导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6月,中财委汇总各大区和工业部门上报的经济建设指标,试编出按部门和行业划分的《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七年计划轮廓(草案)》及其《总说明》。7月10日,周恩来致信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云等中央领导人,提出:“在七月份我拟将工作中心放在研究五年计划和外交方面。其他工作当尽量推开。”“对五年计划,当着重于综合工作,俾能向中央提出全盘意见,并准备交涉材料”.〔2〕此后,周恩来集中精力对五年计划作了初步的综合研究,撰写了《三年来中国国内主要情况及今后五年建设方针的报告提纲》。8月17日,以周恩来为团长、陈云和李富春为副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开始了对苏联为期一个多月的访问。这次访苏的主要目的是与苏联政府商谈援助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问题。五年计划轮廓草案、总说明和报告提纲是商谈时的主要书面材料。虽然相对于五年计划的方案来说,这些书面材料还显得粗略而远为不够,但它为商谈提供了基点,为进一步编制较为完善的五年计划提供了初步基础.据代表团成员宋劭文后来回忆:抵达莫斯科以后,周恩来又将准备提交苏联政府讨论的“一五”计划轮廓草案及总说明等详细地重新审阅了一遍,逐字逐句,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凡有错误的地方,都圈圈点点做了改正。审阅当中,发现林业采伐、造林和木材蓄积量计划数字核对不上,周恩来当

即在电话中,严厉地批评了代表团成员中负责计划综合工作的同志.〔3〕周恩来和陈云在苏联逗留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两次会见斯大林,在莫斯科参观了一个汽车制造厂,在斯大林格勒参观了一个拖拉机制造厂,每到一地,他们都向陪同人员详细地询问有关生产和建设情况。在同苏联政府商谈援助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大局定了以后.周恩来和陈云于9月22日乘飞机离莫斯科回国。李富春率领代表团继续同苏联有关部门广泛接触,征询意见,商谈苏联援助的具体项目,时间长达9个月。
1953年3月,周恩来到莫斯科参加斯大林葬礼期间,抽出时间听取了李富春关于同苏方商谈第一个五年计划轮廓草案的情况汇报和意见.周恩来边听边做记录,回国后又整理成文,分送有关领导同志征求意见。4月中旬,宋劭文从苏联回国,周恩来专门听取了宋劭文的汇报,并详细询问了苏联方面对我国“一五”计划的全部意见。周恩来和陈云还观看了宋劭文送去的七八幅我国“一五”计划受援项目进度曲线图,从这些图上可以明了苏联援建项目的厂址选择、投资规模、开工日期、施工进度、交付日期、生产能力等概况。周恩来和陈云对这些曲线图非常满意。接着,宋劭文又带着中央的意见返回了莫斯科。5月15日,李富春和米高扬分别代表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协定》。至此,中国政府代表团赴苏谈判援助中国的“一五”计划取得了圆满成功。但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至此,只能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954年4月,根据工作发展的需要,中央决定调整领导编制“一五”计划工作的班子,成立由陈云为组长高岗、李富春、邓小平、邓子恢、习仲勋、贾拓夫、陈伯达参加的8人小组,6月30日,陈云向中共中央汇报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情况时说:“第一个五年计划,从一九五一年到现在,共编制了五次。前三次都是由中财委编的,第四次是由国家计委编的。这一次又由我接手,从今年三月开始工作直到现在。”〔4〕据薄一波回忆:1954年8月,在陈云和李富春主持下,8人小组审议国家计委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初稿)》,接连举行了17次会议,对草案逐章逐节地进行了讨论和修改。10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聚会广州,用一个月的时间,审议修改后的“一五”计划草案。11月,由陈云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用11天的时间,仔细讨论了“一五”计划的方针任务、发展速度、投资规模、工农业关系、建设重点和地区布局,又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和建议.〔5〕直到1955年7月30日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九五三―一九五七)》。
薄一波回忆“一五”计划的编制时深情地说:“周总理经常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对计划

的细节一一进行研究。陈云、富春同志,更是自始至终专心致力于这项工作,事必躬亲。”〔6〕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成功,凝聚着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的大量心血,也凝聚着他们推心置腹、密切合作的珍贵情谊。(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是从1953年开始的,但周恩来、陈云自1952年9月下旬从苏联回国后立即着手抓了大规模建设的先行工作——地质工作。
大规模建设首先需要地质资料,需要对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在1952年8月出访苏联之前,周恩来和陈云分别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会议上阐述过地质先行的思想。195。年5月,周恩来探望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时曾说:我们的事业正在开始,不论是工业还是国防,都和地质工作分不开。地质工作要当先行。8月在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上,9月在全国妇女联合会第三次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周恩来反复指出,没有地质资料,这是我们要进行建设时首先遇到的困难。我们要克服困难进行建设,首先就要大力开展地质勘查工作。1951年4月,陈云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要组织一个计划委员会,预先把各方面的建设规划一下。要有地质勘察的组织,必须大体上知道金、银、铜、铁、锡在什么地方,现在这方面的准备材料还很少。解放前全国地质系毕业的只有二百多人,可是现在需要很多。”〔7〕在这次会议上,陈云还讲了这样一段话:“在工业方面,一说办工厂,大家非常热心,但事先往往不设计。解放前,我们在太行山区修过铁路,事先没有勘察设计好,从两头修起,修到中间碰上一座大山,过不去,后来又拆掉了。有的地方开煤矿,上边的房子,机器都弄好了,但最后发现煤层很薄,只好停止开采。再如开运河,运河挖好后,放水的时候,中间的一个地方是沙底子,水漏掉了。解放后,天津盖仓库,和打仗一样,一看地形,说这个地方好,就在这里盖房子,一下雨,仓库塌下去了。”〔8〕在《周恩来经济文选》第57至58页也有一段对以上事例大致相同的描述和分析。这不是巧合,而是表明了周恩来和陈云对建设必须首先掌握地质资料的共同认识,在地质资料不明的情况下,凭热情盲目建设,其结果只能是浪费国家的人力、财力。
1952年8、9月,周恩来、陈云、李富春在莫斯科与苏联政府商谈援助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苏联方面也指出,中国没有提出地质资源的报告,金、银、铜、铁、锡等许多矿产储量和分布情况都不明白,这怎样建工厂呢?周恩来、陈云回国后下大力抓地质工作.11月17日至12月8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地质工作计划会议。陈云于12月4日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他开宗明义地指出:“一九五三年我国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了适应国家新的需要,明

第一个五年计划目标篇5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材料一
今后五年是我国长期建设的第一个阶段,其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基础,以巩固国防、提高人民的物质与文化生活,并保证我国经济向社会主义前进。五年建设的重点是工业,工业中决定性的环节是重工业,特别是:钢铁、煤、电力、石油、机械制造、军事工业、有色金属、基本化学等工业。有了这些工业,才能使国家工业化,才能巩固国防,才能使农业集体化,才能改造我国经济的面貌,才能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因此,五年建设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轻工业的建设重点是纺织、造纸、制药工业。在不妨碍重工业发展的范围内,按实际需要和人力物力的可能来发展其他的经济部门。
——中财委:《关于编制五年计划轮廓的方针》
材料二
制订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在中国还是第一次,完全没有经验。一切几乎都是从头做起。……中财委汇总各大区和工业部门上报的经济建设指标,试编出按部门和行业划分的《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七年计划轮廓(草案)》及其总说明。……
宋劭文时这个(计划轮廓》是这样概述的:“这个计划轮廓(草案),实际上只有国营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铁路运输、重大水利工程是直接计划,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都是间接计划,也就是说直接计划在‘一五’计划中大约只占百分之四十左右。在这个草案中,对我国钢铁、机械、煤炭、石油、电力、化学、电器制造、轻纺、航空、坦克、汽车、造船等工业,提出了具体建设指标和要求,对重大水利、铁路、桥梁建设也做出总体规划。”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金冲及、陈群主编:《陈云传》(上)



第一个五年计划目标篇6

学无止境
第21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我国1953年到1957年的历史。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使我国由国民经济恢复阶段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新阶段。1954年召开的一届人大和颁布的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为完成过渡时期总任务起了动员和法律保证的作用。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过渡时期结束,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此时召开的中共“八大”,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过渡时期”的概念;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思想教育:①通过介绍我党在过渡时期所取得的革命和建设成就,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对学生进行坚持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②通过介绍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改造和“—五”期间经济建设中表现出来的高昂热情和创造精’神,对学生进行优良传统教育。
3.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比较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形式的异同等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学无止境
难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及实质。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忆国民经济恢复阶段的成就,引入新课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一、过渡时期总路线1.过渡时期总路线
(参考课前提示,交代“过渡时期”的概念1952年当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即将结束时,党中央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向全国人民公布了总路线的内容,1954年将其载入宪法。(①指导学生结合课本小注学习总路线的内容,将其归纳为“一化”、“三改造”;②讨论、分析总路线的特点和目标。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个任务同时并举,体现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其目标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条总路线是党内,七届二中全会关于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的充实和发展。2.第一个五年计划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所规定的总任务,在中共中央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等主持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这一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①指导学生研读“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归纳出三个要点;②利用课本小注讲清“国家资本主义概念”。“一五”计划规定五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投资为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两,其建设规模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一五”计划的中心是发展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本建设,同时也相应地照顾到农业、交通运输业和文化教育事业,还制定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指标。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学无止境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回亿土地改革后农村所有制状况,略述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党随即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①利用自制表格,讲清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②引用课本上两个初级社促进生产发展的小字,说明组织起来的优越性。再看“农民纷纷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插图,进一步认识走合作化道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农民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要求学生根据改造过程思考: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和方式是什么?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具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特点,改造是通过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实现的。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时间
组织形式
生产关系
成果
1953年以前发展互助组为主个体经营、集体1952年参加互
劳动(生产资料助组农民占全国私有)
1953年--1955年底
办初级社为主
总农户的40%
土地入股,统一1955年6月发经营(生产资料展65万多个合私有)
1956年
办高级社为主
作社,占农民总数的14%
生产资料集体所1956年底,参加有,按劳取酬
合作社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6.3%其中参加高级的占全国农户的87.8%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据1954年统计,我国个体手工业的从业人数约为2000万,产

推荐访问:第一个 五年 目标

热门文章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这个暑假过得是否充实呢,有些小伙伴在假期中参加了实践,那么如何做一份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大一暑假社会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2022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

《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美词,像是袭袭的寒风慢慢轻掠大地,刺刺的,一缕****的阳光下有一小缕的橘红色静静的生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不期而遇600字初中记叙文,一起来看看吧!不期而遇作文600字篇一苏轼有语人间有味是清欢,或许正是

2022年度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本

《2022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园清明节主题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2022幼儿园清明节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2022年度有关安全学习心得合集(2022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有关安全学习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