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军民融合3篇
篇一:政治文化军民融合
构建军民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
下面是为您准备的构建军民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特有政治优势。我盟双拥工作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在融合中前进,不断丰富新内容、拓宽新领域、强化新措施、创造新特色,先后开创了共建和谐锡盟、军警民联防、四个一活动、五融合四促进活动、3+2边防帮建工程、随军家属培训安置等富有时代特色的双拥工作新路子,2011年,我盟两个市同时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然而,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军民融合式发展指导双拥工作,如何维护北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边防巩固,如何加速推进边疆地区军警民融合式发展再上台阶,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
一、当前制约双拥共建工作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
近期,我们深入部分党政机关、驻军部队、企事业单位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对不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想认识、领导力量、组织方式、制度机制等作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总的来看,当前制约双拥工作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五个不相适应:
一是思想认识与服从和服务的双向要求不相适应。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影响,很多人淡漠了国防观念,对军队的大项任务、战备行动、紧张训练和边防的艰苦工作生活环境缺乏了解和体验,对国防、边防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到位。从部队官兵角度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意识树得不够强,把参加和支援地方建设仅仅作为一项具体工作来完成,缺乏创造性主动性。此外,当前社会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大家对军人牺牲奉献的价值观缺乏认同,对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人民战争思想理解不够深入,不少单位把双拥工作仅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形式上,难以身入、心入,缺少热情,难有成效。
二是组织形式与军地双方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近年来,国家和一些省市相继成立了爱国拥军促进会等民间组织,旨在动员全社会力量掀起双拥共建热潮。我盟也积极协调成立了军警民五融合四促进领导小组、兵妈妈拥军团、送法送医送文化进边关服务组织,创造了不少双拥工作的亮点。但不可否认,多数双拥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倡议号召的多,形成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的少,实践中对双拥工作的主体缺乏约束力。双拥工作范畴和实施对象虽有明确,但参加人员数量、实施规模、资金保障等问题大都由军地双方商定,一旦部队战备训练紧张、地方发展任务较重之时,双拥工作就会缺少领导关注,在落实
上打了折扣。长此以往,使大家形成了做与不做、做好与做差一个样的错误认识。
三是检查评估与基层官兵关注的重点不相适应。就现行国家和自治区双拥工作考评机制来讲,地方已将双拥工作纳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的重要内容,具有一票否决权。同时,每4年评选一次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双拥模范城(县)也对双拥工作是一个有力的促进。但在具体迎检考评中,条件总体上来看仍比较宽泛,追求面上效应的做法很多,在一些关系部队建设的随军家属培训安置、子女入学考学、军用土地征用、军事行动保障、涉军涉法维权、隐蔽保密斗争等涉军敏感问题上持续关注力度不够,考核组成员只吸收省军区、军分区领导,考核结果未经过驻地部队官兵和群众的二次核准,在有效性、人本性上还欠缺分量。
四是现实定位与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目标不相适应。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军民凝聚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而进行的系统工程。从我盟近年来双拥工作实践看,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在资源、科技、人才、经费等方面优势明显,但由于受功利主义和政绩观念影响,有的人认为双拥工作应该是一项在不影响主要任务的前提下量力而行的工作,从思想上没有摆正位置,造成在拥军优属上很少用心用力去做。部队相对地方而言,集体优势、过硬作风和牺牲精
神依然保持很好,在支援地方建设和抢险救灾中非常管用,但在引入地方先进科技、文化、人才等方面发展自身建设上还存在被动等靠的思想观念,放不开眼界、迈不开步子的吃皇粮思想还不同程度存在。
二、完善新时期双拥共建机制要注重把握好三个结合
双拥共建工作的实施主体包括党、政、军、民,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组织,工作领域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个系统,领域广阔、范围宽泛,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广大军民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必须树立强烈的大双拥观念,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实践上搞好结合渗透,为双拥工作各项制度机制的顺畅运行提供坚实的社会保障,让双拥工作言之有物、行之有效。
一是把握好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的结合。双拥共建工作为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服务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人力物力方面的直接服务,思想政治建设方面的间接服务。一方面要发挥双拥工作的群体优势,积极发动地方各级从财力、人力、物力、智力等各方面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并注重引导部队搞好反哺和回报,组织官兵直接投身经济社会建设,直接为市场经济服务,实现促进生产力水平和战斗力水平提升的双赢目标。另一方面要发挥双拥工作的政治优势,充分借助双拥工作加强军地联系,融合军地宣传教育资源,使服务国防建设和服务经济发展成为广大官兵群众的自发行动,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
展创造有力条件,再以此推动部队全面建设,实现良性循环。双拥工作可以通过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促进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通过军地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在各行各业形成热爱本职、艰苦奋斗的良好风尚;通过开展普法教育和实行军警民联防联治,促进社会治安的好转,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的功能必须同时发挥好,缺少了直接服务,政治工作优势就成了纸上谈兵,而不注重发挥政治优势的给钱、给物更加无异于冷冰冰的商品交换,失去了双拥工作的根本意义。
二是把握好体力服务与智力服务的结合。目前,我们应该看到,虽然各地都在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步伐,现场会、座谈会、研讨会搞了不少,但真正形成影响、推动工作、牵引发展的规模行动还不多。在我们调研期间也发现,不少同志片面地认为互办几件实事、帮助搞点建设就算是融合了,这样的观点还不在少数。双拥工作的服务档次普遍还比较低,服务的范围也比较窄,具体工作中常常局限于土建、运输、绿化等单纯体力劳动方面,未能发挥其深层次的服务功能。因此,双拥工作应在坚持传统的服务方式基础上,努力向新的领域拓展。一方面军地双方在不同行业领域加强合作,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另一方面,立足未来发展,加强科技领域的研究与开发,走活军地一盘棋,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服务,才能真正实现军警民在思想、资源、力量、机制、工作等方方面面的真融合。
三是把握好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的结合。在双拥活动中,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既要讲无私奉献,也要讲有偿服务,不能把双拥在局部演化为单方索取。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倡顾大局、讲奉献,把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基层官兵和人民群众放在心中。部队要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完成战备训练和执勤巡逻任务前提下,适时组织人力物力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为驻地群众排忧解难。特别是一些急难险重任务,部队应吃苦在前,冲锋在前,不能一味强调经济效益。同时,也要让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懂得,为部队解除后顾之忧,提供热情服务,是支援国防建设的应尽义务,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多体谅部队的困难,多为官兵办实事。另一方面,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把发展经济与支持部队建设结合起来。如:军民合办菜篮子工程、优抚对象致富工程、军嫂就业安置基地、两用人才培训交流中心等等。办好这些,不仅可以解决军地双方存在的实际困难,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也能够对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起到直接的推进作用。只有这样,既发挥提升部队战斗力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溢出效应,又释放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防和边防建设的注入功能,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三、构建新时期军民融合式双拥共建机制的现实思考
双拥工作既不是一时一事的应景工程,也不是一地一人的局部活动,更不是一朝一夕的轰动效应,一味偏重于靠领导重视推动,靠办
事机构协调促动,靠军地感情牵动,难以持久。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按政策办事、按规定办事,把认识成果、实践成果上升为制度成果,才能确保双拥工作走上法制化、科学化、常态化轨道。
一是建立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双拥工作作为全局性的一项工作,仅仅依靠少数几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树立双拥大舞台意识,建立军地主要领导亲自抓,各部门各行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机制。旗县以上党委、政府要成立军地领导参加的双拥共建领导小组,加强双拥办自身建设,落实机构规格、人员编制、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实行军地合署办公。在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建立基层双拥工作站,逐步建强基层双拥组织,实现拥军优属活动常态化。各级党委、政府要发挥主体作用,切实把双拥工作作为事关全局、涉及长远的大事来抓,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搞好工作统筹,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各方力量,落实军事需求。坚持每年定期召开党委议军会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军政座谈会和军地互访等制度,研究解决双拥工作的重大问题。军警部队要积极作为,主动参与领导,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同时要立足实际规划拥政爱民工作,生态建设怎么搞,扶贫开发如何做,支援地方重点工程建设谁去组织等等,都要有一个统一规划和具体措施。军地双方共同搞好总体设计,切实形成上下一条线、左右连成片的双拥工作组织网络体系,为实现军民融合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是建立科学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和优化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依托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建立融合发展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军地相关部门、机构和企业参加,定期报告工作、分析发展形势、总结经验教训、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部署工作任务。地方规划发展蓝图,要充分借鉴部队的意见,兼顾国防需求,在涉及交通、通信、教育、科技等重要领域的研发和建设上,要预留国防端口,同步体现军事功能;部队推进全面建设,也要考虑社会效益,兼顾群众所盼,尽最大努力为地方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特别是在处理各种棘手、敏感和遗留问题上,要积极依靠和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尊重地方的政策决策。通过双向互动、沟通协调、规范程序,形成军地携手、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军民融合式双拥共建工作始终在正规高效的秩序中良好运行。
三是建立全面高效的服务保障机制。把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工作同步部署、捆绑落实。进一步细化落实双拥政策法规的各项猎施,研究制定转业退伍军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现役军人权益保障、重点优抚对象自然增长机制等方面的具体办法,明确部队参建重点工程、扶贫帮困、应急处突、抢险救灾等工作任务,以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双拥政策法规在军地各个层次的落实。着眼于调动融合式发展的积极因素,依据政策法规,制定完善包括市场准入、财政补
贴、税收减免、投融资政策在内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确定奖惩办法,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抓双拥共建、抓融合发展的主动性。
比如,可以参照相关政策规定,把大项军事活动和军事训练保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支出范畴,给予重点保障;建立完善拥军优属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机制,按照上年度当地城乡人均纯收入标准发放义务兵优待金,提高复退士兵补助金标准和自谋职业补助金标准;民兵分队平时参加治安巡逻、执行应急维稳、抢险救灾等任务所需经费,由用兵单位保障;退伍军人和随军家属培训、安置工作,可依据有关政策规定,根据接收安置意象和计划,视情将一部分培训任务直接分解,赋予相关教育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农村牧区民兵训练经费按《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民兵工作的意见》(中发〔2002〕9号)规定执行,城市民兵训练经费由盟(市)、旗(县、区)两级财政和企业均衡负担,共同保障。要着眼融合开展双拥工作,坚持军地合力,及时对双拥工作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优先给予处理和保障,全面提高融合的质量效益。
四是建立权责分明的奖惩激励机制。军地双方要自觉把提升共建质量、推进融合发展具体任务纳入科学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纳入党政领导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纳入党委督查和执法检查机关的职责体系,构建权责对称、运转顺畅、激励有效、惩罚有力的运行机制,保证军民融合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各地要把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作为重要
内容,及时制定双拥工作阶段性规划和年度计划,研究设定边境安全、社会安全和重要目标安全系数,把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人身上,每年组织一次党管武装述职和拥政爱民工作汇报,定期开展调研征求基层官兵和群众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监督,公开透明地审示和查纠问题,提高双拥工作实效。及时组成军地联合考查组,每年开展一次双拥工作综合考评,并将考评检查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作为下一届双拥模范城评选的依据。对执行双拥政策法规、落实共建任务、推进融合发展主动扎实、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工作消极应付,官兵群众反应较差,甚至发生军民纠纷等问题的,予以通报批评。通过有效的奖惩激励,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参与双拥工作的主动性,为军民融合式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篇二:政治文化军民融合
Culturalindustries《文化产业》半月刊军民融合战略中的军工协同创新文化研究◎顾洁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00)【摘 要】军民融合与军工协同创新发展是一项重要战略部署,目前经历了单边溢出——双向互动——融合创新等阶段,军民产业互动创新的水平与效率均得到显著提升。新时代背景下军民融合、军工协同,创新面临着全新的要求与挑战,如何更好地应对新变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背景,以军民融合军工协同创新文化为研究出发点,分析探讨当前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军工协同创新文化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与优化的意见,提出要凝聚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意志力量;充分调动军民双方创造性;充分发挥航天企业的示范效应;坚持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关键词】军民融合 军工协同 创新 研究【中图分类号】E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9)05-28-04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军民融合发展是国家重大的战略部署,是针对新的国内外形势和中国发展现状、根据当前实际工作需要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制定的。我们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强军思想,深入开展军民融合的发展战略,为实现强军梦、中国梦和打造新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新天地,提供更加丰富的一手资料和思想理论支撑。落实重大项目,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着力于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我们党历来强调经济发展和国防强化的双重必要性,两方面发展都要稳步推进,国家在兼顾发展与安全的基础上深刻把握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确立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使之成为强军强国的基本政策,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决策,形成了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总体布局中,军民融合发展地位特殊、意义重大,所以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改革需要稳步推进。同时,成立了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强化对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和核心领导。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实行,开创了中国特色军工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新局面,推动了国家战略体系和国防能力的新发展。科技兴则国运兴,科技强则军队强。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安全的环境,才能催生繁荣的国家经济;而繁荣的经济,通过帮助军事科技的提升带来国防的提升,创造安全的发展环境[2]。安全与发展,是国运提升的两块相辅相成的基石,是强国强军、强国富民、振兴中华的基础和保障。回想近代的中国,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提出及基本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重点战略,从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全局出发进行总体战略部署,军民融合战略的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战略规划不断清晰强化,深化改革扎实推进,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军民融合发展呈现稳步推进、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一次强调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指出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强化组织管理,蓄力改革创新,【收稿日期】2019-02-14【作者简介】顾洁红(1969- ),女,汉族,江苏无锡人,本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政工师。研究方向:政务信息工作。28
篇三:政治文化军民融合
2019年3月第33卷第1期MilitaryOperationsResearchandSystemsEngineering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Vol.33No.1Mar.2019军民融合政策体系建设研究闫宏
顾桐菲
付勇
闫州杰(军事科学院评估论证研究中心?北京100091)摘
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体系?从军民融合政策体系的基本概念出发?借鉴公共政策理论将军民融合政策体系划分为基本政策、领域政策和具体政策三个层次?系统分析了军民融合政策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指出当前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落地困难的根源之一是居于中间层次的领域政策缺失?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军民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具体任务和配套措施?关键词:军民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层次结构?建设思路中图分类号:E9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8211(2019)01-0063-061 引言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已经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融合程度不断上升、融合效益逐步显现?但同时仍然受到传统思维禁锢、利益格局固化、统筹管理薄弱、政策制度滞后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制约?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成立、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入推进从体制上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而政策制度障碍逐渐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反映突出的焦点?迫切需要出实招?加快建设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体系?为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各领域落地见效提供有力保障?当前?实务界正在开展军民融合发展政策的梳理工作?试图通过对政策的立改废释、开展政策试点等?重塑军民融合发展政策体系?理论界大部分学者主要聚焦军国防科技工业[2]、科技创新[3]、军事后勤[4]、人才交流[5?6]等单个领域里的政策现状与问题?以及促民融合具体领域的政策研究?如剖析武器装备[1]、进军民融合发展的财税金融等配套政策研究[7]?收稿日期:2018-09-18?修回日期:2019-01-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874200)在事关全局的宏观层面?仅有个别学者对军民融合还缺乏对军民融合发展政策的顶层设计和体系研究?更缺乏结合实际问题探讨政策制度建设?本文立足军民融合发展政策顶层和整体设计?以现实矛盾和问题为导向?开展军民融合政策体系建设研究?发展政策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做了相关研究[8?9]?2 军民融合政策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层次结构划分2.1 基本概念关于政策?学术界并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中国人民大学张金马教授认为“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和引导有关机关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其表达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等?”[10]厦门大学陈振明教授认为“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内?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作者简介:闫宏(1978—)?男?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军民融合、政策评估?顾桐菲(1987—)?女?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军民融合、政策评估?付勇(1979—)?男?副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军民融合、政策评估?闫州杰(1984—)?男?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军民融合、政策评估?—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