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4篇
篇一: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平阳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中共平阳县委组织部课题组
平阳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县委紧紧围绕奋勇赶超、实现新跨越的目标,对领导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持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强团结为重点,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为发展配干部、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活力,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干部交流和定期轮岗,逐步推广机关全员聘任制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全面实施县委常委会和全委会票决制,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注重从工作一线和基层岗位培养锻炼干部,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充满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大干部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干部领导发展、服务群众、推进和谐的能力。重视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年轻干部、党外干部、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效,但与我县实现新跨越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对此也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采取一些积极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一、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1、领导班子结构和干部队伍素质有所改善。截止2007年11月,全县领导班子中配备45岁以下干部313名,约占总数的65.6%;大学本科以上干部193名(其中研究生16名),约占总数的40%;女干部59名约占总数12.4%,少数民数干部15名,党外干部10名,专业技术领导干部8名。在各机关领导班子中普遍形成了梯次年龄结构,专业技术领导干部有所增强,妇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配备得到加强,领导班子整体素质较好,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一年来我县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科学发展创新业、为民办事树风范”主题实践活动,及时把新一届机关领导班子的建设从组织配备转移到思想政治建设上来,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教育,有效提高我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以及为民、务实、清廉的意识。
3、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发挥得比较好。各机关单位领导班子执政意识较强,能够做到既总揽全局,又协调各方。领导班子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保持政令畅通,并把上级指示精神与本单位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为平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4、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有所加大。近年来,我县积极贯彻中央和省市有关精神,加强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教育培训和锻炼的力度,及时将优秀年轻干部提拔派遗到条件艰苦的山区乡镇和重点工程一线去锻炼。目前我县领导班子成员中配备35周岁以下领导干部68名,约占总数的14.3%。我县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工作迈出了较大的步伐。
5、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扎实有效推进。为了创造一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我们扎实有序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一年来,共进行了2次公开选拔乡(科)级领导干部工作,推出团县委副书记、县科
学技术局副局长、县卫生局副局长、县新闻信息中心副主任、乡镇党政副职等11个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经过笔试、面试、考察等程序,择优选拔了12名领导干部。(2)推行党政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机关全员聘任制度。坚持把竞争上岗作为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形式,规定凡提拔担任中层干部的,原则上都要进行竞争上岗。一年来,全县党政机关已有11家单位开展竞争上岗,竞聘的中层职位85个,参加竞聘有286人,经过规定的各个环节,重新任命了(或聘用)了67名中层干部,9名原中层干部落选,在机关干部中形成了积极工作、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
6、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情况较好。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文件。健全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差额考察、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和试用期制等制度,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以“主体专业化、范围立体化、内容具体化、方法科学化、监督全程化”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五化”考察法,切实提升干部考察水平。进一步落实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一年来,共提拔任用干部40名,交流69名,同级领导职务转任重要领导岗位
13名,选拔程序严格到位,社会反响很好。全委会对个重要职位进行了推荐,对194名重要职位人选进行了全委会票决,群众反映较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学习能力不强,与实际工作需求不相适应。1、部分领导干部对政治理论学习意识淡薄。有些领导干部忙于事务,主动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意识不强;有的单位的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制度及干部集体学习制度流于形式。2、部分领导干部综合知识面较窄,运用水平较低。一些领导干部对某一行业的业务较为熟悉,但较缺乏全面掌握和运用现代经济、管理、法律及技术等方面知识的综合能力,一些干部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经验丰富,凭那点看家本领就够用了。
(二)部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与实现平阳又好又快发展还不相适应。1.思想不够解放,对平阳发展缺乏信心。面对兄弟县市纷纷崛起,县域竞争日益加剧局面,对平阳的新跨越发展产生一些错误认识;部分领导干部认为平阳产业层次较低、结构不合理、规模偏小,有些产业还是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加上资金缺乏,对平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存在信心不足;部分领导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行动上慢半拍,工作开拓性、主动性不强,力度不大,等、靠、要思想严重。2.部分领导干部对业务不是很熟悉,存在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特别是一些经济主管部门,业务、技术要求程度比较高的单位,领导干部的专业化程度还不够高。由于政策等各种原因,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因身份限制得不到提拔,其自身才干得不到充分发挥,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现象,如我县环保局、审计局、交通局等专业技术性强的单位还需加强专业技术干部。3、部分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平时热衷于文山会海、摆花架子,追求表面轰动效应的不良习气仍时有发生。
(三)、干部人事制度健全完善与形势发展仍有不少差距。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要经过民主推荐、干部考察、任前公示等诸多环节,但个别单位走程序、摆过场的现象还一定程度的存在;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我县制定和出台了一些好的政策规
定和制度办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有些制度不能很好地执行政策,干部任用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部分干部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头脑中的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腐观念还存在,致使一些优秀的年轻干部难以被提拔任用。干部能上难下好进难出的状况依然得不到有效解决,针对干部“能下”制度订了不少,但干部上与下、进与出缺乏可操作性的标准。
三、下步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一)健全学习制度,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健全学习制度来解决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学习能力不强与实际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素养,扩大领导干部的知识层面和运用水平。采取集中短期培训班、专题研修班、读书会等形式,来提高领导干部运用综合知识的水平。
(二)加强实践锻炼力度,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加强业务学习和实践锻炼,提高领导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把实践锻炼作为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途径。注意把年龄较轻、有发展潜力的干部放到重要部门的关键岗位和主要领导岗位上进行锻炼,或结合调派援藏、援疆和内地对口支援等活动,有计划地选派到条件艰苦、工作局面复杂的地方工作,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和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根据各类干部的特点,对干部交流工作统筹规划,出台相应的制度,进一步加大干部挂职力度。积极探索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建立健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群众接待日制度、处理来信来访制度、干部到基层特别是贫困山区锻炼和帮助工作制度;深入开展“下派农村工作指导员”活动及其他形式的下基层活动。通过组织各级领导党员干部深入农村、企业等基层单位,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进一步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认真做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加快形成干部工作的制度体系,以此来解决干部人事制度不稳定性和干部任用随意性的问题。完善选人用人的机制,创造良好环境,全面推行县委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制度,坚持和完善县委常委会任免干部无记名表决制度,稳妥推进县委全委会对重要职位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的制度,完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为更多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切实解决在少数人中选人的问题。严格把握程序的关健环节,落实“四权”制度,健全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差额考察、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和试用期制等制度,进一步落实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提高干部考核量化标准,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力度。完善领导干部任期制、辞职制和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的制度,进一步拓宽干部“下”的渠道。加强和改进干部考察考核工作,完善以领导干部岗位职责和落实目标责任制为基础的绩效考核量化指标体系,加大考核结果运用的力度。
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领导跨越发展的能力水平。始终坚持为发展配干部、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真正让想干事、肯干事的干部有机会,会干事、能共事的干部有岗位,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有地位,激发各级领导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组织放心、群众满意、能够带领广大群众推进跨越发展的坚强核心。
课题协调人:林开康
成
员:王圣军
施红梅
白荣甫
王
朴
??
??
??
??
篇二: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中共温州市委组织部课题组
近年来,我市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中央“5+1”文件和省里的5个配套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勿庸置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状况与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借这次县(市、区)换届考察之机,专门就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进行调研,力图通过调研,对如何切实加强我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一些启发性的意见建议,为推进“三个温州”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做法
近几年,我市着重在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五项工作:
(一)着眼于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加大教育培养力度。
1、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领导干部头脑。长期以来,我市把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胡锦涛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
神武装领导头脑,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短期培训班、专题研修班、读书会等多种载体,抓好领导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尤其是2004年9月开始的“三树一创”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通过认真实施县(处)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和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建立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档案,把理论学习的考试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促进了干部学习的自觉性。2003年来,县(处)级领导干部参加理论学习考试1950人次;1196名科级领导干部参加了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
2、开展大规模教育培训工作。一是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针对不同层次干部的特点,提出相应学习要求,实行案例教学、实地调研、学工、学农和军训等多种培训方式。2000年以来,市委党校共举办县(处)级班、中青班、乡镇党政“一把手”班等培训班50期,培训干部达3252人次。二是打造“温州讲坛”品牌。从2004年开始,我市整合市属单位的各类讲座、论坛等学习资源,开辟“温州讲坛”,邀请省部级领导、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精英人士作专题报告。至今已举办17期,听众达1.3万多人次。三是充分利用高校培训基地。安排县(处)级班、中青班等学员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著名院校进行短期培训,学习MPA主干课程和发达地区先进管理理念。举办国外学历培训班,去年开始已经选派了40名干部到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MPA硕士学位。四是积极组织领导干部赴国(境)外培训。2001年以来,先后举办了10期赴欧、赴美出国培训班,培训人数达221名。五是积极选派干部参加中央和省委举办的各类培训班。2001年以来,参加省以上各类培训的县(处)级领导干部有611人次。通过教育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
3、加大干部挂职锻炼力度。根据我市实际,研究制定《2004-2008年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岗位锻炼部分)》。为确保取得实际效果,我们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挂职锻炼活动。一是下派,丰富基层工作经验。针对机关一些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工作魄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较差的现状,选派700余名市级机关干部到乡镇(街道)、村(居),尤其是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的地方挂职锻炼。二是上挂,增强宏观决策能力。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干部,侧重加强机关工作的综合锻炼,选派到中直、省直机关挂职锻炼。三是外派,学习先进经验。选派干部到上海浦东、苏南等地挂职锻炼,让干部开阔视野,取长补短。2004年以来,已选派了100多名市管干部参加挂职锻炼。
(二)着眼于增强领导干部队伍活力,加大干部选拔交流力度。
1、全面推行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根据中央、省委关于开展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工作的要求,在今年的县乡换届时,我市采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重点从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综合评价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出评价,实际效果比较明显。
2、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一是培养性交流。对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或机关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实行纵向交流,对经历单一的优秀干部实行横向交流,使年轻干部在多岗位交流中锻炼成长。二是需求性交流。把干部交流作为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的一个重要途径,即在交流干部前,首先对领导班子的结构排队分析,找出各个班子结构的缺项,本着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原则,通盘考虑,采取“内选、外调、下派”等方式,统一调配交流干部。三是回避性交流。为避免领导干部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犯经验主义错误和被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束缚住手脚,市委在《条例》规定的范围外,还对在同一班子中任职时间较长的领导干部进行了交流。2003年以来,有653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交流。
3、推行和改进公开选拔方法。一是采取考选形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考选是以组织推荐为主,由各级党组织把好报名关,推荐干部参加考试。这样,既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又做到高效、简便、实用。二是探索建立公开选拔有
效期制度。对经过公开选拔笔试、面试后入围,且考察结果比较好的干部,在两年内开展的另一次公开选拔中,给予放宽报名条件或免予笔试直接进入面试等措施。同时,把这些干部列入后备干部名单,在平时干部提拔使用中,优先考虑。三是把公开选拔与后备干部的使用结合起来,避免“高分低能”现象。在设置公选职务的任职资格条件时,认真分析后备干部队伍情况,尽可能为后备干部参与公开选拔创造条件,积极动员有潜力的后备干部报名参加考试,在讨论决定任用人选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后备干部。2001年以来,公开选拔4批,共选拔49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去年,还公开选调了14名机关中层干部,促进了干部的横向交流。这些措施,激发了广大干部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热情,形成了良好的用人导向。
4、加强领导班子配备建设。在干部调整过程中,始终坚持“为人、为政、为事”三者统一,坚持凭实绩选拔使用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把那些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同时,注意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既注重优化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又注重优化领导班子的年龄、性别结构。重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注意选拔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使班子分工合理、专业配套、优势互补,进一步增强整体功能。
5、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要求,认真做好后备干部工作。在选拔方面,采取大规模选拔和日常滚动管理相结合的方式。2003年,我市开展大规模后备干部选拔活动,共选拔出759名市管后备干部。其中:35岁以下263名,占34.7%,30岁以下75名,占9.9%;大学以上学历472名,占62.2%,其中研究生学历50名,占6.6%;女干部156名,占20.6%;党外干部64名,占8.4%;少数民族干部13名,占1.7%;还有一定数量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方面的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对后备干部进行滚动式管理,通过公开选拔、年度考核、换届考察、专门人才定点推荐等渠道,及时将优秀人才吸收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同时,及时将表现一般的干部调整出去。在培养方面,不仅注重理论素质培养,而且非常重视实践锻炼,提高后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03年以来,共有406名后备干部参加了中青班学习;有200余名参加上挂、下派、外派、互派等挂职锻炼。在使用方面,要求提任的干部一般从后备干部中产生,否则要专门作出说明,到目前,已提拔使用54人。这次县(市、区)换届,拟提拔人选中有93名后备干部。
(三)着眼于领导干部队伍规范管理,畅通干部“下”的渠道。
1、加大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力度。在实践和调研的基础上,规定了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下”的7条标准,即: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组织领导能力差,不能胜任现职领导岗位;在领导班子中闹无原则纠纷,严重影响班子团结或工作作风存在严重问题;以权谋私,存在不廉洁问题;工作不负责任,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较大的损失;连续两年未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工作实绩差;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达到30%以上,无特殊原因的。2000年以来,已有4名县(处)级干部因不胜任现职被降免职。
2、严格执行辞职的各项规定。对一些工作失职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干部,严格按规定实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特别是针对温州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干部群众思维比较活跃的特点,规范了干部辞职“下海”的行为,要求辞职的干部要书面说明辞职后的去向,并遵守“三年内两不准”的规定。据统计,中央“5+1”文件下发以来,共有19名市管干部辞去领导职务,其中辞去公职6名,辞职从事经营活动12名。
3、明确领导干部任职年龄上限。为了形成领导干部正常的新老更替,防止干部队伍老龄化,有利于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我市及各县(市、区)都规定领导干部达到一定年龄都要改任非领导职务,如我市划定正县级为57岁、副县级为56岁。为加强对“改非”干部的管理,还专门制定了《关
于加强对领导职务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意见》。
(四)着眼于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加大干部监督管理力度。
1、逐步建立健全干部监督工作预警机制。以党政“一把手”、执纪执法和管人财物的关键部门和重要岗位领导干部为监督的重点,立足于事前防范和监督,以制度的建设和落实为切入点,逐步建立健全了干部监督预警工作机制。一是认真执行党政“一把手”年度总结报告制度。二是着力抓好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三是采取措施,抓好其它干部监督制度的落实。把县级领导干部的收入申报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纳入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考核责任制的内容,年终会同市纪委进行检查。完善干部监督工作信息系统,发挥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多渠道收集干部监督信息。
2、重视调查核实反映领导干部的问题。认真调查核实反映领导干部的问题,注重把调查核实的成果运用到干部的教育管理、考核考察、选拔任用工作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04年3月,“12380”举报电话开通以来,市委组织部本级共受理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的举报电话196次,经调查核实后,宣布任免文件无效、取消干部任命决定的1名,诫勉谈话1名,暂缓任命4名。对反映领导干部的问题,经调查
核实后反映失实的,我们给予澄清。对举报中反映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汇总分析,研究对策并提出防范性措施,增强了干部监督工作的针对性。
3、加强对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有关规定的监督检查。2005年10月组织5个检查组对10个县(市、区)和25个市直综合部门进行了大规模检查,查问题找原因,并进行整改落实,进一步提高我市的选人用人水平。
(五)着眼于提高科学决策水平,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
1、干部任免票决制工作取得新进展。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对干部任免表决方式等进行了探索。2003年,制定了《市委常委会干部任免表决办法(试行)》、《县(市、区)委常委会任免干部无记名表决办法》和《重要职务人选任用征求意见的办法(试行)》,规定凡任免干部都必须进行表决,重要职务任用还需征求市委委员、候补委员的意见。2004年7月,市委全委会通过《全委会对重要职位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办法(试行)》,规定需由市委全委会表决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由市委常委会提名并提交全委会无记名表决,并把所表决范围扩大到部分党委部门副职。票决制的推进,扩大了党内用人的民主,有效提高了用人上的科学决策程度。
2、民主推荐方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干部任用条例》对民主推荐作了专门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容易出现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唯票论”倾向,即简单地以票取人;另一种是“少数人说了算”,即不能体现群众公认原则。为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去年4月份出台了《领导干部民主推荐暂行办法》,建立了定期民主推荐制度,规定一般每年组织一次推荐,推荐结果一年有效;建立了第二轮民主推荐制度,如遇最高得票率在30%以下,或组织上认为得票情况与平时表现差距较大等情况,可进行二轮推荐;实行了民主推荐综合评价制度,规定综合评价为好或较好的,方可确定为考察对象,评价情况差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等。较好地解决了民主推荐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增强了干部工作约束力,提高了干部工作的主动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真正体现了群众公认的原则。
3、用人初始提名权逐步得到规范。推进干部选拔任用民主推荐提名环节的规范化、民主化,是监督“一把手”用人权的关键。从2004年开始,在全面推行了市、县(市、区)党委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制度。这项制度的实施,使“一把手”的用人权既得到充分保障,又受到合理制约,为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选人质量,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4、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的探索。从今年4月份开始,以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在瓯海区和乐清市开展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实制度调研试点。该制度主要通过写实的手法,以干部工作文书和有关记录表为载体,按照“一人一档”、“一事一记”的办法,对干部提拔任用和平级调整担任重要职位的过程进行全程记实。在记录过程中,突出了选拔任用工作中容易影响干部使用的重要情况的记录,详细记载具体的过程和原因,对干部任免全过程进行了有效的监督。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这次换届,中央和省委对县(市、区)领导班子配备、县(市、区)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进行了重大改进,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中央、省委的要求相比,我市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一)部分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水平与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要求不相适应。民主集中制既是我们党的组织原则,也是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总体要求。有的领导班子没有遵循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建立起一套规范的工作制度,运行机制不健全,影响了班子整体效能的发挥。有的“一把手”搞家长制、“一言堂”,个人说了算,主观武断;而有的“一把手”则比较软弱,不敢大胆指出班子成员存在的问题,缺乏统揽全局
和凝聚“一班人”的能力,班子内形不成核心;还有的班子中,民主不够和集中不够的问题同时存在。部分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较弱,班子缺乏团结和谐的氛围,班子成员缺乏责任意识、全局意识,心胸狭窄,互不体谅,意气用事,甚至相互拆台。出现这些问题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一是认识上有差距。认为民主集中制会给工作设置障碍,束缚手脚。二是制度执行不到位。这几年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执行却存在打折扣和不到位的现象。三是监督机制不健全。对“一把手”缺乏有效的监督,重事后监督,轻事前、事中监督,重集中监督、轻日常管理。
(二)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与“三个温州”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温州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四个多样化”表现得尤为突出,影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因素也不断增加,不仅有内部的,还有外部的,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而且各方面交错互动,造成了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一是理论修养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干部缺乏政治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忙于应酬,出现了“重业务学习,轻理论学习”,“重文凭升级,轻思想提高”。二是宗旨观念淡化。一些干部工作作风漂浮,心情浮躁,群众观念淡薄;有的上进欲望过强、服务意识太弱,主观上怨天尤人,自认为怀才不遇,自我陶醉、感觉良好。三是自律意识不强。有的干部纪律松懈、自以为是、放松自我要求和
约束,有的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四是能力水平滞后。与市委提出的在“三个温州”建设中干部必须“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能共事、不出事”的要求相差甚远;干部当中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现象突出,特别是缺乏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依法行政的水平较低,处理棘手问题、驾驭复杂局面、总揽全局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的干部思想僵化,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争先意识不强,思想趋于保守,开拓创新不够。
(三)干部队伍的总体结构与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要求不相适应。在每次重大人事调整中,市委都十分重视干部队伍的结构要求,但是干部队伍的总体结构与“四化”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领导干部年龄总体偏高。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平均年龄48.29岁。其中:46岁以上的452人,占67.06%;36至40岁的45人,占6.68%;35岁以下的15人,仅为2.3%。与省内其他市比较有一定差距:如市直机关单位领导班子中,40岁以下的正职仅1人(且为团市委书记),而台州为4人,衢州为3人,丽水为2人;35岁以下的副职仅3人(其中2人为团市委副书记),而台州市为9人,衢州为5人,丽水为5人。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比例偏低,县(处)级领导干部中,女干部90人(占13.35%),少数民族干部11人(占1.63%)。二是知识和专业结构还不够合理。仍有52名干部为高中学
历,占7.71%;大学以上学历419人,占62.17%,且第一学历为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的为数不多,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领导干部更少,仅60人,占8.9%。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熟悉现代经济管理、城市规划、环保、园林设计、外经贸及法律业务的干部较为紧缺。三是结构性班子能力偏弱。有些按结构要求配备的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能力偏弱,削弱了班子总体功能。
(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尽其才、优胜劣汰的选人用人机制,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干部的考核办法有待改进。古人讲:“得人在慎举,慎举在核真”。刚实施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考核内容过于笼统,程序多而繁琐,实绩分析难以有效运用,特别是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考核缺乏有效的方法。二是干部培养缺乏目标性和针对性。对干部队伍和人才发展战略的中长期规划不够,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干部教育培训缺乏深度和层次性,干部实践锻炼缺乏系统性,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培养计划性不够。三是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存在备用脱节。一些经长期培养的后备干
部备而不用,不仅浪费了后备干部队伍资源和培养成本,也影响了领导干部队伍的总体素质。
三、对策和建议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今后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真制定新一轮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规划。
规划是先导,是努力目标和方向。抓紧编制《2007-2011年温州市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对于加强新时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规划》要注意近期、中期与远期结合。要通过对现有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状况的分析,预测今后五至十年我市对领导人才的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领导干部人才培养方向和年度目标。通过五年努力,使我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
思想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方面有明显提高;党政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和专业结构以及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配备更趋合理;领导班子更加团结、和谐、富有活力。为此,要求到2011年,县(处)级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大学以上学历要达到70%,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达到15%;各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应配备2名以上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干部;市直机关部门配备1名以上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干部。年龄上,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要保持50岁以下的干部为主体的梯次配备,40岁以下的干部要各有2名,其中35岁以下的干部至少各有1名;县(市)区党政正职中,要有1-2名35岁左右的干部。市直机关部门领导班子要保持50岁左右的干部为主体的梯次配备,各领导班子中40岁以下的干部要有1名,并积极选配35岁左右的领导干部;市直机关部门正职领导干部中应有10%以上的干部在40岁左右。此外,妇女干部要达到领导干部总数的15%;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中要各配备1名以上女干部,其中要有2个以上县(市、区)的党政班子配备正职女干部;市直机关部门中,50%以上的领导班子应配备女干部。同时,党外干部要达到领导干部总数的10%;少数民族干部要达到领导干部总数的2%,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县(市、区)人民政府领导成员中
应当有少数民族干部,市直机关部门也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
据统计分析,到2011年,我市县(处)级领导干部中,将有256人年龄到杠(其中妇女干部33人,党外干部25人,少数民族干部3人),约占领导干部总数的37.98%。为此,要结合这次换届,按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划目标要求,及早考虑,对后备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锻炼,以便能够及时地、平稳地接好班,而不会对正常的工作秩序产生较大影响。
(二)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思想政治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灵魂,是一个常抓常新的重大课题。当前,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就是要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执政能力和领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团结、组织、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
1、以开展“六观教育”为抓手,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通过开展“六观教育”活动,引导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群众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以人为本的和谐观。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解决“如何发展”的问题,引导领导干部自觉地以科学发展为己任,统筹兼顾,推进社会经济协
调、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政绩观,就是要明确“为谁发展”的问题,把工作的出发点放在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上,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避免急功近利。坚持正确的权力观,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把手中的权力用来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服务,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要求领导干部提高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通过对领导干部进行“八荣八耻”教育,引导干部树立知荣辱的社会道德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观,要求领导干部增强和谐理念,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通过“六观教育”活动,不断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觉性。
2、强化理论学习,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持政治上的坚定。要把理论学习作为提高领导班子思想政治水平的关键环节,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组织干部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战略思想。要完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督促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精心组织好每次理论中心组学习,做到每次学习有主题、有专题辅导、有重点发言,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问题。
要引导干部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既要踏实苦干,又要扎实苦学,科学地安排时间,珍惜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把功夫下在学习上,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切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要健全完善县(处)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把领导干部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学习自觉性和运用理论指导工作的实际水平作为考察、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3、加强领导作风建设,着力转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作风。按照“两个务必”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大力改进工作作风,提倡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高度,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把人民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提倡忠诚磊落,廉洁自律。引导领导干部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操,时刻注意克勤克俭,以积极向上、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保持清正廉洁,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社会、带动群众。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积极引导领导干部深入农村、深入企业、深入基层,求客观实际之真,务执政为民之实,养成理论思维的习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面临的困难。
(三)以和谐顺畅为目标,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班子运行机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因此,各级领导班子要把握方向、整合力量、团结和谐、步调一致,充分发挥整体功能和领导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1、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领导制度和政治纪律,所有党员干部对民主集中制原则必须遵照执行,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无组织无纪律现象,确保政令畅通。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委(党组)工作中的具体化,就是“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这十六字方针既有原则和纪律,又有方法和程序。要强化民主集中制教育,提倡“群言堂”,坚决反对“一言堂”,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要扩大党内民主,推行党务公开,严肃组织纪律,增进班子团结。“一把手”要按照“坚持原则、把握全局、团结同志、加强修养”的要求,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带头维护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权威,带头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成为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要协调各方,敢于集中、善于集中,凝聚广大干部群众的力量,步调一致地做好工作。
班子其它成员也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处理各种矛盾,积极支持和配合“一把手”搞好工作,在讨论问题时,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建议,以求决策更加科学有效。要努力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增强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倡导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班子中形成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的良好环境,使民主生活会真正成为班子成员增进沟通和了解,促进团结,形成合力的重要载体。要建立经常性的谈心谈话制度,让谈心交心活动成为加强班子之间和班子成员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有效手段,努力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从而形成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互相支持,互相提醒,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良好局面,使领导班子更加和谐、更加顺畅,以班子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2、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领导班子内部既要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又要分工负责。凡涉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大事,重要工作的布置,干部的任免、调动、处理,群众利益方面的重要问题,以及上级领导机关规定应由集体决定的问题,都必须集体讨论,决定问题要严格遵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得个人专断。要按照党内分工和政府分工相统一的原则,落实好分工负责制,避免多头领导和出现分工不清、责任不明的现象。每位领导干部要按照分工要求,注重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
有效性,搞好协调指导,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把手”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办事公道,把握全局,注意协调发挥副职的作用,支持副职的工作;副职则应明确角色定位,摆正位置,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当好正职的参谋助手,从而使领导班子成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有机整体。根据中央和省委要求,这次换届之后,市县及乡镇党委班子要减少副书记职数,同时适当增加政府班子成员与党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的比例,因此,要研究探索建立更好发挥常委会、全委会作用,合理分工负责的新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使班子运作更加和谐、顺畅、高效。
3、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要紧紧围绕提高执政的效能,切实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能力、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能力、激发社会活力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要加大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当代经济、文化、社会思潮等最前沿的新思路、新成果,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全局意识和跨越意识,切实解决一些干部安于现状、盲目排外、视野狭窄的问题,增强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拓宽干部教育培训渠道,建立开放型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继续鼓励支持优秀人才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每年有计划地选送一批40岁以下、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较好外语基础的中青年干部到境外、国外培训,培养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高素质领导人才。制定领导干部挂职锻炼5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继续以干部挂职为平台加强领导干部的实践锻炼,根据岗位需要和干部特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上挂、下派和外派工作,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实践能力。努力使领导干部实现“四个提升”:一是决策能力得到提升,能正确把握发展机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当地实际作出科学决策;二是识别能力得到提升,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明辨是非,分清主次,迅速抓住主要矛盾;三是应变能力得到提升,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动态,及时做出科学的分析预测,顺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四是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善于把上级精神、外地经验同当地实际结合起来,勇于创新,善闯新路,敢为天下先。从而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以和谐的能力处理和谐社会的关系。
(四)以公平正义为导向,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硬起来。
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掌握住选贤任能的原则和标准,把人选准用好,是一个重大政策问题。选拔一个人,就体现一种政策、一种导向。构建和谐社会体现在用人上就要以公
平正义、公道正派为导向,实事求是地评价干部的功过是非,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公论。
1、突出凭实绩评价干部,改进考核方式方法。一要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规范是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的基础。制定并实施岗位职责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标准,才能引导和激励干部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明确任期工作目标和年度重要工作目标及完成任务的措施,把责任落实到人。二要推行政绩公示制度。在换届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时,要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进行公示,让群众知情、监督,以防止政绩虚假、一绩多用等现象的发生,不断提高干部考核考察工作的准确性、有效性。三要运用综合考核手段,防止考核考察失真失实。要设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绩效考核指标、综合经济发展指标、社会综合发展指标、自然与环境指标等,实现从定性考核为主向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转变,从领导评价为主向领导与群众评价相结合转变,从主观结果型考核向过程型考核与结果型考核并重转变。四要改进考核方式方法。把实绩考核工作贯穿于干部工作的日常管理当中,融合到组织部门干部考核的各项工作中去,与经常性的干部考察工作紧密衔接。要注重换届考核与平时经常性考核的结合,建立组织部门和审计、统计等部门
的联席会议制度,充分运用审计、统计结果,发挥审计、统计等部门在干部考核考察方面的独特作用。要拓宽考核渠道,尝试通过参加民主生活会、定期走访单位、阶段性工作考核、干部约谈,以及建立“干部情况动态台帐”、“干部实绩档案”等等,及时了解掌握领导干部的动态。要探索引进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开发干部综合能力素质测试软件,建立“温州市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能力素质考评系统”,真正让事实说话、让数据说话、让群众说话,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硬起来。
2、突出凭实绩使用干部,大力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一个地方的发展,尤其需要那些解放思想敢干的人、心系群众愿干的人、脚踏实地实干的人、学以致用会干的人、深入基层苦干的人。要运用良好的用人导向,大力选拔那些善于在问题面前突破重围的人、勇于在困难面前冲锋陷阵的人、敢于在危险面前不畏不缩的人、擅于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攻得下来的人。选拔任用干部,就要追求“为人、为政、为事”三者的统一,注重提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具体来讲,要倡导选拔使用一心为人民,一门心思干事业,不“东跑西走”的人;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扑下身子抓落实,不是只说不干的人;高标准、严要求,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干就干好,工作不拖拉的人;认真负责,干不好
工作睡不好觉、敢于承担责任,不回避矛盾的人;坚持原则,组织纪律性强,不搞自由主义的人;办事公道,作风正派,胸怀坦荡,平等待人,搞“五湖四海”,不打“小算盘”的人;善于思考,能适应科学发展要求,工作上有思路,不是操作缺办法的人;坚决执行上级指示,联系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不简单照搬的人。要改进选拔方式方法,既要选拔在“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表现突出的干部,也要选拔在定期民主推荐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同时,要逐步实现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要学习借鉴国外在人才培养、使用和人才资源开发方面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和其他高层次人才。
3、突出凭实绩辨别干部,拓宽干部“下”的渠道。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是实现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现实要求。能上,就要能下;能下,才能上。要引进激励机制,以干部“能下”,来保持干部队伍的活力。要采取有效措施,让犯错误的下,混日子的下,群众不公认的下,不称职的下。一要充分运用绩效考核的成果。对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中达不到一定比例、经组织考核确属不称职的干部,要坚决下。二要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探索建立正确区分领导责任的机制,对确属领导干部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一律下。三要严明组织纪律。对诫勉期满
而存在的突出问题无明显改进,或诫勉期间出现新的问题的;对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出现明显偏差,或违抗上级命令,后果比较严重的;对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和职位的;对拒不服从组织安排,长期不在工作岗位的,也要坚决下。四是探索建立末位淘汰制。在考核的基础上,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排队,排出名次,在届中、届末考核和连续两年年度考核排在末位的,要视情况予以调整。另外,还要健全完善干部任期制、试用期制,进一步疏通“下”的渠道。
4、突出以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为重点,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今年县级领导班子换届完成后,原有市管后备干部已不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必须开展新一轮后备干部选拔工作。根据以往经验,领导干部后备人选上岗率与实际存量不宜低于1:2的比例,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今后5年,我市县(处)级领导干部后备人选总量应保持在500名左右。市管后备干部队伍应以35岁至40岁的干部为主体,35岁以下的不少于30%,其中30岁以下的不少于10%;女干部应不少于20%,党外干部应不少于10%;一般应具有大学以上学历。要采取切实措施,打破干部的地域、部门和身份的限制,建立广泛的人才储备。要按照管现职干部和管后备干部相统一的原则,集中掌握,定期考察,动态管理,统一调配。要改进后备干部选拔方式,充分运用定期民主推荐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成果,条件成熟时,可尝试
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引入激励机制,及时淘汰不适合的人选。要根据后备干部的不同经历、特长、气质、潜能及不足等素质状况,制订计划,分类培养。对有发展潜力的干部,要有计划地进行关键岗位、艰苦环境和承担艰巨任务的锻炼。对那些基本素质好,实绩突出,有培养前途,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要敢于放到重要岗位上使用。尤其对那些发展潜力较大而又急需的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看准后实行定人定向培养,采取“小步快跑”的做法,使其提前走上领导岗位。要实施“精兵工程”。今后五年,要择优确定100名左右的年轻后备干部作为“精兵工程”培养对象,重点制定培养目标,分级落实培养措施,实施跟踪培养,促使快速成长。
(五)完善监督制度,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不受监督的权力容易产生腐败,在用人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要提高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选择权,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1、强化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坚持从严管理,实行有效监督,严格规范领导干部行为,是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建设的重要措施。要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引导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保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充
分认识腐败现象的严重危害性,认清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不断增强党性锻炼,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端正党风和廉政建设的表率。在用人问题上,要注重从源头上把关,健全完善各项制度。要继续推行市、县(市、区)党委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初始提名权制度和干部任免票决制度,推进干部选拔任用民主推荐提名和任免环节的规范化、民主化,合理制约和监督“一把手”的用人权,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选人质量,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2、严肃干部人事纪律。认真抓好《关于切实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及《实施办法》的贯彻落实,重点防止和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突击提拔干部、“拉票贿选”等问题以及干部“带病提拔”现象,切实防止和杜绝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要加大对举报反映问题的调查核实力度,发挥举报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监督作用。对反映领导干部和选人用人的问题,经调查属实的,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对出现的不良苗头性问题,要及时谈话、告诫提醒。对凡是一门心思经营自己,因不好好工作,导致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严重问题而影响大局的人;凡是工作不负责任,出现问题又拖着不解决造成大局
被动的人;凡是“东跑西走”,伸手跑官要官的人等,都不能提拔。
3、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制度,健全责任追究机制。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制定出台《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实暂行办法》,全面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实制度,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行为,切实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的监督。同时,要完善、落实干部署名推荐责任制和干部考核责任制。对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失职渎职、违反规定,造成用人失察失误的,要根据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的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首先,把培训作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根本性和基础性措施,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要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培训工作责任制。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分层次、分期分批培训,坚持经常性业务培训和学历教育两手抓。把学历教育当作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治本之策,支持、鼓励基层干部参加各种学历学习。要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除加强政治理论、经济法律知识的培训外,侧重进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和农村工作、实用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逐步推行“学时累计制”、“自主择训制”,多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短期培训班。对村干部,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多购进和制作高质量的录像片,进行观摩教育。要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保障机制。建立与财政收入相适应的投入制度,对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实行财政预算、核拨。制定单位和个人出资培训制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争取社会各界捐资办学,与企业联合办班,进行市场运作。探索建立教育培训主体单位的竞争机制,实行培训项目“公开招标制”,择优培训。充分挖掘、利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优势,允许并鼓励多渠道和多形式联合办学或合作办学,实行办班委托制。把学习成效作为干部提拔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其次,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和创新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是坚持正确的选人标准。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前提下,把经济的发展程度、农民的富裕程度、群众的拥护程度作为选拔村镇干部的重要标准。要抓住村“两委”换届和乡镇党委换届的有利契机选准配强干部。二是拓宽选人渠道。坚持把党政机关新录用的公务员放到乡镇。在村一级,可以从科技示范户、专业户、企业骨干、复退军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知青以及留村优秀青年中选拔村干部。三是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的新方式。根据村镇直接
服务群众的特点,采取“三推两考一选”(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推荐,进行考试和考核,按党章和有关法规进行选举)、“两票”(民意测验票、选举票)选举、“海推直选”等办法产生乡镇领导干部。全面推行“公推直选”产生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方式,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群众基础和凝聚力。积极探索在部分行政村村干部异地选聘及挑选优秀国家公务员、乡镇驻村干部或公开招考的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主要干部的新办法。四是坚持和完善干部交流制度。探索建立党务工作岗位与经济工作岗位、综合部门与专业部门、基层与上级、机关与一线、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企业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干部流动机制。坚持和完善干部回避交流制度,对在条件好的乡镇和条件差的乡镇的一般干部也要定期交流。五是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坚持和完善干部公选制、末位淘汰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等。对乡镇一般干部实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将村干部的任职年限由原来的三年改为五年,与乡镇干部任职年限同步,使乡村工作衔接起来。条件具备的地方可以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支部委员与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六是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选拔培养长效机制。试行将市、县区分配到各村镇的大学生或本乡镇、村培养的大学生直接列为村镇的后备干部。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村干部从发达村进行交流或尝试在一定范围公开选拔村干部,由乡镇实行动态管理。
其三,探索建立一整套简易、便行、管用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监督和管理。一是规范乡镇干部工作制度。重点是建立健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逐步完善年度考评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村组财务审计制度和个人收入申报等制度,实现农村基层干部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二是坚持和完善民主管理机制。重点是推行“阳光政务”。在乡镇要落实好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在村一级,要积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把村务、财务公开。加大组织监督管理力度,建立乡村领导干部预警教育制度。三是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在乡镇,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出台前,要广纳民意,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把群众意志贯彻于决策全过程。在村一级,要落实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把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权交给群众。四是建立和完善群众参与监督机制。在乡镇探索群众和党代表列席党委会议、聘请群众监督员监督党委和政府重大工作等制度。在村一级,要落实好民主理财、村“两委”定期向群众报告工作和接受群众质询等制度。坚持和完善乡镇党员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制度、村党员大会制度,健全村、镇党组织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制定党组织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议事制度,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
其四,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是建立健全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坚持和健全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制度。要认真贯彻执行信访首问责任制、信访责任追究制、群体上访责任制和重大上访责任制,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
二是努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组织干部学习法律知识,积极推进乡镇政府工作的法制化建设,规范政府部门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程序等公共行为,强化依法行政的监督机制。帮助农村基层干部熟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程序和方法,扎实推进村民自治。
三是营造基层干部求真务实的良好环境。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建立和完善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制度。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农村基层干部讲实话,办实事。真正减轻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让他们一心一意抓改革,谋发展。
其五,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创造条件,为农村基层干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干事创业的环境。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体制改革。按照“党政职能明确,人员交叉任职”的原则,在撤并乡镇的基础上,精简乡镇机构与工作人员。理顺乡镇站所管理体制,实行站所干部聘任制,对一
些条件比较成熟的站所,逐步推向市场;除保留公安、工商、地税和司法等县(市)实行派出部门与乡镇双重管理外,其他派出机构一律下放乡镇管理。建立财政激励机制,扩大地方税的比例,改革乡镇财政体制。进一步清理乡镇的历史债务,遏制新债务的产生。
二是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对特别优秀的村干部,可以选拔到乡镇事业单位,或通过公开选拔方式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探索村党支部书记实行职业化管理的办法。对符合一定条件的村党支部书记聘任为合同制干部。将符合条件的村支书和村主任纳入乡镇后备干部人才进行培养管理。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政绩突出、有较强议政能力的村党支部书记参选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探索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有效办法和措施,解决乡镇干部中思想政治素质高、工龄长、政绩突出同志的级别问题。合理确定村组干部职数,取消专职群团干部的配置,提倡交叉任职,让村干部兼职兼薪,并对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给予重奖。要帮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建立村干部报酬的最低保障线,研究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离职补偿制度。完善公务员激励机制。借鉴国际上对公务员津贴的普遍做法,统一东西部公务员津贴补助标准,允许有差别,但应缩小差距。要切实解决乡镇干部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是着眼长远解决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同时,建立东西部地区乡村的对口帮扶机制,组织协调东部发达地区,从财力、物力、人力、干部挂职和培训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农村的对口扶持。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对担负着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任务的工商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广州市工商部门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稳步提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全市工商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以新的思路和方法,大力加强工商队伍建设,尽快打造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能够全面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知识型高素质工商管理队伍,无疑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素质能力不适应。当前,农民群众在致富增收方面迫切需要一批作风扎实、带富能力强的乡镇干部带领他们搞经济、闯市场,在信息、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同时,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新情况、新矛盾不断出现。这就对乡镇干部带领发展农村经济、应对复杂局面和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乡镇干部整体素质与农村工作现实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带领发展经济能力不强。一些乡镇干部在工作中跳不出过去的框框套套,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拿不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新思路、新办法;部分乡镇干部对农村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等方面知识懂得不多,在产前、产中、产后不能对群众进行有效指导。
(一)广开渠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人才是事业之本,发展之基。谁赢得人才,谁就将赢得未来。针对我局人才匮乏的状况,利用加入WTO后的保护期,制定和实施“红盾”人才计划,从2002年起,用3到5年时间,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编制范围内,引进300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求的法律、经济、计算机技
术、信息管理、外语、国际商务、现代管理等专业人才,形成人才数量和质量的新突破。
(三)稳步推进,加强队伍教育培训。
1、加强党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利用政治学习和其他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政治理论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引导队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公仆意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根本上克服安于现状、墨守成规、无所作为的思想。广泛开展严格执法教育整顿活动,树立依法行政、法律至上的观念,把坚持依法办事、文明优质服务作为提高整个队伍综合素质的突破口。
2、加强知识更新,培养复合型人才。克服“以干代学”思想,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的方法,有计划地加强对现有干部的知识更新和素质培养。以提高履行岗位职责能力为基本要求,针对不同的业务领域,开展各种专业知识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分阶段对所有公务员进行WTO有关规则培训,并逐步将WTO业务知识列入执法资格考试范畴。有计划地对公务员队伍实行英语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逐步要求每个公务员做到“四懂”,即懂一门外语、懂计算机应用、懂本岗位法律法规,懂本业务领域国内外发展态势。使工商干部队伍逐步由工作型、经验型向知识型、工作型、专家型相结合的结构转变。
3、鼓励在职自学,加大学历教育力度。针对目前干部队伍存在学历层次不高、文化知识不够扎实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广大干部职工采用多种形式在职自学,提高队伍学历水平及综合素质。
干部轮岗交流对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队伍的精神面貌,都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我局处级干部交流轮岗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但对科以下干部的交流轮岗尚落实不够。各单位往往只对工作不出色的干部进行轮岗,对工作积极主动做出成绩的人员,出于工作的考虑不舍得交流。局机关和基层队伍的交流及基层各分局之间的干部交流未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
对策及建议
突出思想教育,力促观念转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坚持把思想教育摆在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常抓不懈,教育引导乡镇干部牢固树立三种意识。一是服务意识。时刻牢记宗旨,树立“工作就是服务”理念,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所盼,解群众所忧,谋群众所需;始终把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作为决策第一信号和依据;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是学习意识。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把学习作为提升能力、促进工作的重要途径,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自我改造,自我提高,以适应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三是创新意识。有创新才会有发展。要切实克服“等、靠、要”的消极思想,以发展为己任,主动出击,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创新培训模式,提升素质能力。要不断探索乡镇干部培训新机制,着力锻造一支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乡镇干部队伍。一要注重广泛性。坚持县级培训与乡镇培训相结合,既要抓好乡镇班子成员的培训,又要抓好乡镇一般干部的培训。县级大规模培训每年不少于两次,乡镇每年不少于一次,确保每两年将乡镇干部轮训一遍。二要增强针对性。要根据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进行“菜单”式培训,让乡镇干部各取所需,学有所用。三要增加灵活性。坚持多渠道培训乡镇干部。鼓励乡镇干部参加学历教育;积极选派优秀乡镇干部到条件复杂的岗位挂职锻炼;定期组织乡镇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发展,学习先进经验。四要突出实效性。建立干部培训考学制度,做到“凡训必考”,每次测试成绩载入干部个人档案,作为以后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内容;建立外出参观学习交流汇报制度,扩大学习效果,提高培训实效。
拓宽进人渠道,优化队伍结构。要进一步开阔选人用人视野,采取多种途径及时为乡镇补充新鲜血液,有效改善乡镇干部队伍结构。一是加大大学生村官培养力度,对大学生村官中表现比较突出的,适时吸收到乡镇干部队伍中来。二是进一步扩大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比例,让更多工作有本事、致富能力强、群众信得过、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村干部到乡镇干部队伍中来。三是采取出资聘用的办法,从社会上公开选聘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热心乡镇工作的人员到乡镇工作,以解决乡镇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四是每年从县级部门选派一定数量的年轻干部到乡镇进行锻炼。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既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又是直接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和实践者。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成为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全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
XX县是个农业县,全县共有XX个乡镇党委,乡镇领导干部111名,平均年龄44.5岁。大学本科学历的34人,大专学历的43人。全县共有258个村党支部,村书记平均年龄45.2岁;有村干部1037名,平均年龄为43.5岁。村干部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43人,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656人,初中320人,小学11人。
几年来,通过狠抓载体建设,建立了长抓不懈的机制,相继实施了“换型提高工程”,开展了“三级联创”、“学带”、“三个培养”等活动,特别是去年在全县农民党员中开展了“星级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评选活动,增强了乡村两级组织的整体功能,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强化学历教育,提高干部素质
县乡两级党委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教育,推动了乡村班子思想解放。县委先后将25名乡镇领导干部派到吉林农大进行短期培训,并选送36人分别到清华大学、无锡等地考察、学习和深造;选出209名村干部参加县委党校与四平农业工程技术学校联办的中专班学习;从2002年开始与吉林农大联合举办乡村干部本、专科班,三年共培训乡村干部216人。近几年全县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00多次,培训干部15000人次,培训农村党员17万人次。目前,全县乡村两级干部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分别达到70%和65%,文化层次明显提高。
(二)优化整体结构,增强班子活力
坚持“人品好、能力强、作风正、自身廉”的用人标准,加大了优秀乡村干部的选拔力度。通过“三荐两考”的形式,配备了2名乡镇党委副书记和3名纪委书记,公开选拔了28名副乡级领导干部,在两个乡镇配备了35岁以下的党政正职。建立了农村优秀青年人才库,现已有1000名优秀青年进入人才库。通过去冬今春的村“两委”换届,全县新选出的支部班子平均年龄为40.3岁,比上届降低了5.3岁,村党支部书记258名,平均年龄为45.2岁,比上届降低了1.1岁。新选出的258名村委会主任平均年龄为41岁,比上届降低了2岁。新当选的45名村书记和74名村委会主任,90%以上的人都是致富能手。改善了村班子的结构,增强了村班子的战斗力。
(三)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
广大乡村干部自觉践行党的宗旨,把为农服务作为己任,积极帮助群众发展生产,解决问题。既注重物资扶贫,又注重智力扶贫,积极为贫困户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项目、送温暖,办实事。“做给农民看、带着群众干、围着市场转、排忧又解难”已经成为全县乡村干部的自觉行动。他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还是勤务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XX镇XX村的党员干部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基础工作,为农民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在农民心目中很有位置,深受群众的拥护,党群干群关系十分融洽,村里的各项工作连年走在全镇的前列。
二、当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近年来,XX县委虽然在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日益深化,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工作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当前,全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素质较高,作风扎实,是一支靠得住、过得硬的队伍,但是与不断发展的形势、要求来衡量,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开拓创新意识不强。一些基层干部仍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思想有些保守,行动有些迟缓。部分干部精神不振,缺乏争上游、创一流的信心和勇气,事业心、责任感不太强。特别是贫困乡、村的一些干部,在困难面前怨天尤人,缺乏带领群众尽快改变贫困面貌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更谈不上治穷致富的发展思路,以致经济发展缓慢,集体经济薄弱。
二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低,与群众盼望致富的迫切心情不相适应。当前,广大农民群众盼的是致富,要的是服务,求的是保护,特别希望基层干部给指出致富路子。但有些基层干部能力不强,引导不利,服务不够,不能带领群众致富,群众想的盼的实现不了,急切的致富愿望变成失望,当干部再要求农民为集体做贡献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工作稍有差错,群众就会抓住不放,甚至激化干群矛盾。
三是依法行政的能力弱,与群众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不适应。现在基层干部与农民的关系,已由过去的指挥者变成了指导者和服务者,不仅要带领群众致富,还必须依法行政。但有些基层干部不善于运用政策法律、示范引导等综合手段推动工作,仍然采取行政命令等传统方式,极易引起群众反感,甚至激化矛盾,换来农民强硬的回应,使一些问题解决起来愈加困难。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干部自身的原因,也有一些客观因素。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化基础薄弱,知识更新不及时,使基层干部政治业务素质难以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大多数村级干部在从事农村工作前,大都没有接受过相应的知识培训,缺乏岗位所需的法律、科技、经济等基本理论知识。加上受农村传统、地域环境影响,小农意识较浓,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乡镇一级受师资、资金、场地等条件限制,往往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加之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吸引力不强,以致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二是待遇低,出路窄,工作难度大,造成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心理失衡。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在农村干部的待遇方面制定了一些解决办法,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仍较突出。在政治上,村干部提拔交流较少,村级干部本事再大、工作再好,当上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也就到头了,工作一辈子,也成不了国家干部。在经济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较慢,财力有限,能够按时发放报酬就不错,其他待遇一概没有。在生活上,乡村干部存在婚姻、子女上学就业、照顾老人等困难;村干部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一年四季超负荷运转,付出与获得反差较大,造成了部分干部心理上的不平衡,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政策法规不健全、不配套,把农村基层干部推入了“两难”境地。近几年,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措施,但是,客观上也存在一些政策法规不完善、不配套的情况。一方面,财政包干,分灶吃饭,县乡财政困难无法支持乡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乡镇财源有限,最终还是要由农民负担。但一些农民觉悟偏低,常常以重重借口拖交甚至才拒交合理的税费。而有关政策法规中又缺乏解决这种问题的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和规定。这样,就把农村基层干部推向了两难境地,造成了农村工作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顶用的现象,增加了农村工作的阻力。
三、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要在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争取主动权,抢
占“制高点”,面对“三大机遇”打好结构调整牌,走好产业富民路,既要靠政策,靠科技,靠市场,关键要靠我们的农村基层组织和一线干部。乡村干部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决策者、组织者、落实者和带头人,其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快慢。因此,要创造有利条件,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抓好“提神换脑”工作,增强提高基层干部素质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1、开展对比分析,振奋精神,鼓足加快发展的信心。针对个别基层干部在经济发展上过分强调客观因素,看不到本地优势,忽视自身能动作用的一些片面认识,克服参观学习“听了感动,看了激动,回来不动”的不良倾向,引导他们对比分析客观环境与本地相似,为什么别人发展快的原因;同在一个地区,为什么有些地方经济发展快的原因;与前二十年相比,为什么本地经济取得了较大幅度发展的原因;与别人相比,我们究竟有没有自身的优势和发展的潜力。通过对比分析,鼓舞农村基层干部树立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和加快发展的信心,也使他们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发展农村经济要靠党的方针、政策,要靠科技,但关键是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素质。
2、讲清形势,迫使农村基层干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农村经济进入战略性调整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组织基层干部开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大讨论活动,跳出“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传统思维定式,把农村经济发展定位于大农业、大经济、大发展的高层次的框架之内,以此开创产业富民的新局面。
3、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一方面要组织基层干部继续深入学习焦裕禄、孔繁森、吴金印等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教育他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甘当公仆。另一方面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农村基层干部中的先进典型,树立标杆,激发基层干部学先进、比贡献,立足本职干事业的积极性。
4、组织赴外参观考察,促使基层干部增强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有计划地选派基层干部到外省省、区和本省本市的一些先进乡村参观考察使他们在开阔眼界的同时,认识到自身素质方面存在的差距,学习发达地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方面的先进经验,学习敢闯敢干、敢担风验、敢于拼搏的精神,不断增强善于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的意识。
(二)抓好“充电补能”工作,加大基层干部培训力度
1、注重学习培训的层次性,做到经常性培训和学历教育两手齐抓,特别是要把学历教育当作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治本之策来抓。支持和鼓励基层干部积极参加自学考试、电大、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函授以及农广校、农函大中专、大专乃至本科班的学习,大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学历层次和文化水平。经过1-2年的努力,使乡镇干部普遍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每村有1-2名村干部达到大专文化程度。同时,有计划地抓好后备干部的学历教育。
2、注重学习培训的针对性。针对基层干部在贯彻执行党的农村政策,学用科技、健全基层民主法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和工作实际,在培训中要紧密结合当前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突出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市场经济知识、实用科技知识、民主法制、法律条规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3、注重学习培训的灵活性,增强实效性。以县乡党校为阵地,进行集中培训;请进来教、邀请专
家、教授进行专题培训;带出去学,进行现场培训;走下去教,发挥县属部门职能作用,组团下乡培训;以农函大、农广校、职业中专为依托,进行实用技术轮训;开展电化教育,进行直观培训;结合“三会一课”,以会代训。通过培训,使农村基层干部巩固现有知识,掌握新内容,在带头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政策理论水平等方面取得新的进步。
(三)抓好“挖潜激活”工作,在整体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上锤炼提高基层干部
1、靠完善选用管理机制激发基层干部的活力。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领导,严格程序,坚持标准,抓好乡村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结合乡村实际,真正把能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正廉洁、年富力强,能担当产业富民重任的人选拔上来。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和探索优秀干部递补管理制度和乡村干部公开选拔制度,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保证选用人才的高素质。要重点培养,储备人才,注重从县直机关、乡镇年轻干部、农村回乡青年,复员退伍军人,企业能人中选拔后备干部,将其纳入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人才档案,统一管理、统一培训,并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实践锻炼,促其成长成才。落实激励机制,稳定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坚持落实好村级干部结构工资制、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基层干部规范化管理规定,努力提高村级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解决好村级干部退职后的生活困难问题。坚持落实村(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村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定期向党员群众报告工作制度和农村基层干部的考察考核制度,认真开展村干部述职、民主评议工作,加强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监督,对经考察考核确定为不称职或群众不满意、意见较大的干部通过一定程度坚决予以调整。
2、在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中挖掘基层干部的潜能。实践长才干,实践出真知。要让基层干部注重实践锻炼,立足岗位成才,在实践中建功立业,在创造中锻炼自己。与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及发达地区乡镇村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实施结对帮扶,选派一些基层干部到发地区乡村、企业挂职学习,邀请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和发达地区的基层干部来传经送宝。采取“上派下挂”、联乡包村等帮扶措施,每年选一批熟悉农村工作的机关干部驻在农村,帮助乡村干部开展工作,有计划地选调村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增长才干。继续开展“六好”乡镇党委、“五好”村支部,“四好”党小组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一强三带”主题实践活动,使基层干部在组织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强化宗旨意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对新任干部,主动交任务、压担子,加强实践锻炼,帮助逐步克服缺点与不足。
3、靠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凝聚民心,树立威信,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首先基层干部要发挥好宣传引导、带头示范作用,善于总结经验,宣传典型,引导群众积极向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学习,尤其是要组织一些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效益高的农户,通过现场交流,讲经说法,召开座谈会求贤问计等方法,使广大农民真正感到有看头、有学头、有盼头。其次基层干部要发挥好市场预测、导向定位作用。要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基层干部加强市场规律研究和市场需求预测的能力,搞好市场供求和农副产品价格信息服务,解决好一家一户开拓市场能力弱,掌握市场信息少而这的问题。牢牢把握市场需求与本地优势的结合点,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选准发展方向,确定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使本地优势产业壮大、延伸、增效。三是基层干部要发挥好培育龙头、协调服务职能。进一步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变领导农业、指导生产为服务农业、服务农民、服务生产。积极搞好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协调联系,根据市场前景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认真考察选项,搞好协调,兴办集休经济实体。通过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树立自身威信,务实群众基础,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农村工作阻力。
(三)加强领导狠抓培训,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客观上要求村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也应不断转轨变型,与之相适应。因此,要不断加强对村干部科学发展观和市场经济知识、政策法规的培训教育,进行党的宗旨、理想教育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要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努力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德才兼备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必须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要舍得下功夫,花本钱,从新形势下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理论水平,丰富他们的科技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业务管理水平入手,把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年度干部培训计划,采取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办法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搞好村干部的岗位培训、学历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为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理论和政策法律以及驾驭全局工作能力创造条件,使村干部普遍存在的文化程度偏低、专业知识缺乏等现象得到改善。在实施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计划中,一是要做到岗位培训与学历培训相结合。要通过培训,使广大基层干部普遍了解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改革发展的意识和岗位适应能力。二是要做到在职培训与离岗培训相结合。采取分层次教育培训的办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的培训工作由镇党委负责,每年至少培训两次以上,要围绕新形势下如何当好村干部,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相关业务进行培训,使村干部听得进、坐得往、用
得上。对年纪轻、有培养前途的村干部,选送到上级党校或其他培训机构学习培训。三是要做到实践锻炼与理论培训相结合。在进行岗位培训时,除灌输理论外,还要组织村干部外出考察,相互交流经验,开拓视野和工作思路,要做到学以致用。通过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使村干部勇挑重担,开拓进取,甘为人先,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提高威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逐年吸收部分有理论知识、有实际工作能力的村干部到镇党委、政府工作或任职,使村干部工作有干劲,有奔头。
篇三: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主要做法及对策建议
2006年县、乡换届后,。。市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就我市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情况进行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一)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
我们十分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定了《。。市2006-2010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干部脱产培训、中心组学习和在职自学“三位一体”的教育培训工作格局,并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集中开展了“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建立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档案,把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作为选拔任用的一项重要依据。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干部教育培训,2006年以来,市委中心组成员每年都要组织两次考察学习活动,带领基层党(工)委书记赴苏浙等地参观考察,每年在市委党校举办5期左右的主体班次,并严格按照上级组织部门的要求,选调领导干部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和研讨班,全市先后有800多名科级以上干部、200多名中青年后备
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干部的政治素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知识水平得到普遍提升。
坚持在实践中发现人才、锻炼干部,一批干部被选派到经济建设和急难险重岗位磨练意志、增长才干。注重在经济建设一线和重点工作中培养锻炼干部。2006年以来,先后选调42名副科级干部到市信访局担任信访专员;从市直机关和镇(街道)选派6名优秀年轻干部实行“双向挂职”;从全市优秀科级、股级干部中选调22名同志组成11个驻外招商分局,进行为期两年的外出驻点招商;从市直单位抽调了203名同志组成57个招商小分队派出招商;从全市优秀科级和股级干部中抽调了43名同志到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和拆迁办工作。出台了《关于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中考察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意见》,及时掌握干部在处理“急难险重”中的现实表现。目前市委组织部正对抽调参与全市重点工程建设的干部进行跟踪考察。
(二)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注重用人导向,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把干部工作放在全市大局上来谋划和推进,严格按照中央、上级党委的要求选拔任用干部,努力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和良好的政治生态。
1、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一是坚持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选人用人的第一位。把政治上可靠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首要条件,看干部是否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否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否与中央、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坚持凭实绩用干部。注重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干部。在衡量干部政绩时,既注重看当前的工作成绩,又注重看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成果;在评价干部时,注意把职务相同、工作性质相近的领导干部放在全市范围内横向比较,提高识别干部的准确性。三是坚持群众公认。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对民主推荐得赞成票较少、不被多数群众拥护的,不确定为考察对象。对公示期间群众有反映的,及时调查核实;影响任职的,不予提拔使用。
2、扎实开展年度考核工作。自2006年换届以来,我市一直坚持开展科级干部年度考核工作,将考核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监督管理干部的必要手段。在贯彻“一个意见三个办法”等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入了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目标责任制量化考评等考核方法。每次考核结束后,我都会同市委副书记、分管组织、纪检工作的常委,集体听取考核工作汇报,研究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方案,对优秀的干部予以提拔使用,对不称职的干部予以调整,对应予交流的干部及时交流。
3、着力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实行集体酝酿和全委会提名干部,每次酝酿干部时,我都会同市委副书记和分管组织、纪检工作的常委集体研究提名人选;2007年,我市人大、政府换届工作结束后,市委专门召开全委会议全额定向推荐49个市直部门正职人选。严格执行干部任免票决制,全市所有科级干部职务任免均实行了常委会投票表决。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正职领导干部和镇(街道)党政正职拟任人选,在市委常委会作出决定前,全都征求了全委会成员的意见。实行差额考察干部制度,2008年在全市科级学校领导班子调整配备工作中,采
取了按1:3比例差额推荐、1:2比例差额考察的办法,面向初中和九年制学校校长,选拔出1名完中副校长;今年,采取差额考察的办法确定了石梁镇镇长候选人。
(三)加强制度和作风建设,着力规范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近年来,我们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上进行积极探索和改进。市委先后出台了《市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党政联席会议决策规则》、《镇(街道)党工委议事规则》等制度,规范领导班子决策程序;在全市干部队伍中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讨论活动,实行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推行领导干部“一线工作法”,广泛开展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和困难群众等活动,着力提升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为加强作风建设,我们把“思想保守、缺乏进取精神”,“作风不实、缺乏创新意识”,“环境不优、管理严重滞后”作为干部作风建设要重点解决的三大问题。在新闻媒体开设了“乡镇党委书记访谈”、“科局长访谈”等系列专栏节目,组织了廉政建设文化展等活动,创办了干部作风建设简报,用正面典型激励人、鼓舞人,用反面典型警示人、教育人。
二、存在问题
目前,。。市共有14个镇,核定公务员编制486名,现有在编381名(缺编105名)。我们对381名乡镇干部队伍结构结构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按性别划分,男性328人、女性53人;按政治面貌划分,党员369名;按级别职务划分,副县7人、正科级88人,副科级225人,科员及办事员级61人;按年龄段划分,30岁以下的13人,31—40岁的115人,41—5岁的158人,51岁以上的95人;按学历划分,研究生6人,本科文化133人,大专文化154人,中专及以下文化88人。
尽管我们在加强乡镇干部管理上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调查中也感受到,与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要求相比,我们在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迫切需要在实践中给以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一是专业人才缺乏。现在,大部分乡镇干部都通过不同途径,取得了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但真正懂经济、法律、规划以及农村实用技术的知识型、专业型干部较少。就。。而言镇(街道)领导班子中有将近一半的同志是从聘用制干部中提拔起来的,这部分干部虽然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但第一学历普遍偏低,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很难适应形势的需要。
二是后备力量缺乏。另外,由于省、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对新招录公务员名额的限制,镇(街道)公务员进入渠道较窄,2009年以来各镇(街道)共补充新录用公务员29人,远低于镇(街道)公务员自然减员数,目前全市14个镇公务员中,30岁以下的仅有13人,人才“青黄不接”现象较为突出。
二是工作激情缺乏。这些年,由于乡镇领导职数减少,尤其是正科级职数减少,在乡镇只有担任书记、镇长、人大主席才能明确正科级,绝大部分优秀的同志在副科级岗位上退休,与正科级无缘。加之,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资待遇相对偏低,在提拔重用无望的情况下,少数干部工作激情不高,甚至出现干部要求辞职的情况。
三、对策建议
加强县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针对不足,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是全理确定任职年龄界限,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我市2006年换届时,规定年龄超过50周岁的不再继续提名进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女干部的年龄提前5岁掌握),就地改任非领导职务,导致大批年富力强的干部退居“二线”,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其实,这一年龄段的同志正处于家庭负担相对较轻(子女一般已就业或成家)、工作经验丰富的时期,正是干事创业的大好时机,改任非领导职务离开领导岗位着实可惜。建议在乡镇换届时要根据基层干部队伍逐步偏老化的现象,合理确定任职年龄界限。如,继续提名进班子的人选,原则上要能干满三年,提名年龄界限可以确定为57周岁(女干部确定为52周岁);新提名的人选,原则上要能干满五年,提名的年龄界限可以确定为55周岁(女干部确定为50周岁)。同时,不宜由省级或市级统一确定年龄杠,应由各县(市、区)根据各自干部队伍的现状,提出任职年龄界限,报上级党委报批。
2、加大奖励力度,激发基层干部活力。为激发乡镇干部工作激情,我们在实施年度考核工作的同时,根据年初工作任务,对乡镇实行了目标绩效考核,凡在每年目标绩效考核中获奖的乡镇,市财政予以奖励。如去年,我们对考核为一等奖的乡镇,给予每人4000元的奖励。我们还出台了《关于开展科级干部年度考核优秀等次评定工作意见》,凡是每年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的干部,按照公务员奖励有关规定给予800元奖励,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市委研究给予记三等功,并给予1500元奖励。这些做法,有效调动了乡镇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建议在换届时,要考虑的基层工作的辛苦,根据工作需要,可对那些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群众公认,因职数限制等原因未得到职务升迁的干部,适当提高
职级待遇,调动不同层次干部创业的积极性。如,在乡镇设立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位;县级设臵调研员和副调研员职位。
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和范围,实现由低比例差额选举到较高比例差额选举、部分差额选举到全差额选举的转变。可以考虑引进竞选机制,可以采取张榜公示、见面活动、竞选演讲、责任承诺、接受质询等形式,使选举人全面了解候选人的各方面的情况,通过改革选举制度,以增强当选者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实现领导班子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有机统一。转变干部交流思路。要逐步加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班子之间的干部交流,特别要注意人大、政协班子成员与党政班子交流,适当降低人大、政协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后提名年龄界限,充实年富力强、熟悉法律和经济工作的干部,推进人大、政协与党政班子成员的双向交流,调动人大、政协班子成员的积极性。
篇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剖析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漏洞及整改措施
xxx同志在工作岗位出现挪用公款一案,分析应该是自身思想质变量变的过程。如果一个人的私心利欲大于自觉管理约束的觉悟而身边摆有便利的条件就容易淡化责任后果驱使满足自己的欲望。此时缺乏监管体制和舆论监督更使得他大胆多方面地涉足经济犯罪。xxx本人平时所谓“忙”,很少参加单位集体和支部的生活和学习,也很少有知心朋友交心谈心说知心话,谁也不知他的内心世界并处处学会了谎言面对一切,所以谁都帮不了他——他拒绝了组织和他人的帮助也走完了自己编织的路。作为同事多年我深感遗憾也受到深刻的教育,警钟长鸣身边有这样鲜活的例子大家都应该深刻重新审视自己党性原则和制度的健全。因此我提出以下的整改措施建议供参考讨论。
一、加强单位集体化学习制度
xx乡已有礼拜学习例会良好传统,但学习内容应拓宽到政策、法律、党内外公开有教育意义的材料等等…..党小组通过组织的民主生活会进行思想教育进化思想、加强党性修养,还是毛主席在延安说过的那句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身边的事物在变、人们思想价值观也会变,只有同步对等环
境变化的教育才能使每个同志有清新的头脑不至腐化堕落。
二、加强群众监督
我们党的路线是走群众路线,群众中来、群众中去就要体现在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教育,就要帮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当回事,就要有组织负责落实,不处理它有时会形成一种气候或后果。
三注重人才的选拔任用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注重实践锻炼,注重综合素质,注重工作实绩,注重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选任程序和用人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才能加强干部队伍整体建设。
四、加强领导班子的沟通协调与配合
加强党政之间的协调配合,“杜绝权力集中圈子化”,哪里有高度集中的权力哪里就有腐化。党政主要领导是班子建设的核心,更要发挥带头作用,从自己做起。要坚持定期交换意见,沟通思想,交流看法。领导班子各成员要进一步树立责任意识、协同意识和民主意识。要进一步改进组织管理方法,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强调落实责任和工作的成效,要努力做到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充分发挥班子每位成员的作用,不断增强班子的整体合力。俗话说的好,领导多握手,群众少动手!从而加强了团结减少了对责任的推卸并提高了勤政廉政的绩效。
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长期作反腐败斗争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勤政廉政,培养廉洁自律的生活作风。要努力培养和形成廉洁自律的作风,时刻牢记自己手里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公生明、廉生威,要靠干净干事、清正廉明树立在群众中的威性。要时时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从政之德,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淡泊自守,甘于奉献,不以权重而贪敛,不以位高而谋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坚决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自觉规范工作圈、净化生活圈、纯洁社交圈、管住活动圈,做到政治上跟党走,经济上不伸手,生活上不出丑。始终做到对己清正严格、对人公正平等。总之,做到多加强学习和接受组织与群众的教育,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不给集体和组织抹黑。
2010年12月
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
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
高二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5篇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4)班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学生科的领导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从事德育教学过程中,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也有启迪,交织着酸甜苦辣,现就本学期班主任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能否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团结和睦的集合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良好的班集体中,教师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较好效果。在培养班集体方面,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教室文化的建设
开学初,我组织全班学生把教室布置好,让教室的每一块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在具体布置时,针对班内学生的特点,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张贴名人名言,使学生行有可依,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并设立评比栏。班组设置由专人管理的“图书角”,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及时反馈学生情况,设置了班级日记,由班长负责记录。
(二)注意班干部的培养
进入高二以后,班干部换届重新选举,由学生民主投票,产生了一支能力较强,有一定影响力的班干部队伍。对待班干部,我积极引导,大胆使用,注意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各守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另外,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布置新的工作和任务。这样,由于班干部积级配合,以身作则,从而带动全班,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三)注意养成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的结合
高二学生由于已经熟悉了学校的环境,又没有升学上的压力,个别学生纪律开始松动起来,不喜欢别人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一些不良行为随之而来,如旷课等,面对这些违纪情况,如果不注意引导或引导不当,学生很容易在这个特殊的学习和生活阶段走入岔道。我的具体做法是:
1、加大学习、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力度。我借助主题班会、演讲会、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执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且配合学生科执行《一日常规》,严格要求学生佩戴校徽,不穿拖鞋,每天自行检查、督促规范养成的效果。
2、注意树立榜样。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身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微言轻,班主任言行举止特别重要,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旷课,班主任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班主任事先要做到,平时注意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时时提醒自己为人师表。
3、注意寓教于乐,以多种形式规范学生行为。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接受心理由观察能力、感知能力、认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心理因素构成,因此,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单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合人的接受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中正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接受性。
为此,我先后开过多次主题班会,如《规范一道德》,《我是主人》、《理想与信念》、《要学会学习》、《神圣的使命》。还开过优生学习经验交流会,举办过语文知识抢答竞赛,说成语故事比赛,古典诗歌背诵比赛等,效果都很好。
二、严格的要求是最大的尊重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心灵的耕耘,必须讲究教育有艺术。在实践工作中,我感受最深的便是马卡连珂的一句名言:“严格的要求是最大的尊重”。的确,只有既严格要求学生,又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俗话说“严是爱,宠是害,不教不导要变坏。”高二14班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在教育转化他们的时候,我曾有过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先前,我对他们时常板着一副面孔,严加管教,结果学生表面上对我产生敬畏感和服从感,其实,并不是心悦诚服地接受我的教育
和管理。一段时间后,我改变了方法,对他们给予了大量的爱心,却忽视了严格要求,结果班风涣散,面对这种局面,我苦苦地思索,寻找解决问题的良策,向有经验的老班主任请教,明白了对学生应严中有爱,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给予最大的尊重。
三、“三位一体”的互促法
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单靠班主任显然是不够的,而要先集中各种力量的齐抓共管。通过班主任的工作,把学校、社会、家庭组合成一个整体,形成教育的合力,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我定期和学生家长电话联系,及时反馈学生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班主任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要想带好一个班级确实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多想想方法,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青年教师。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2本学期班主任工作本着以教学为主,很抓纪律卫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圆满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一、早自习利用晨会总结前一天的学生表现情况以及学生中的纪律卫生,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和总结,目的是让新的一天能不断的进取,克服工作和学习上的不足,为新的一天的学习生活指引航标。这半年的我班基本杜绝了迟到早退现象,能按时按点的,按部就班的上好课和晚自习,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思想上还不稳定,还不够成熟,尤其进入高二的学习,内容难度加大,对于象我班的程度较差的学生来说难度更大,往往因为学习不能立见成效而慢慢消沉。为了让学生树立信心和学习斗志,我主要做了这些工作:
1、班会早会对学生进行成绩和程度的分析,正确看待自己所处在的学习上的位置,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开开心心的迎接每一天的学习生活。
2、个别谈心,这很重要,对于不同的学生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所做所想,这样会使教育能抓住切入点,教育才能有效果,从本学期来看的确收效很大。使班级纪律卫生明显好转,文明班级率最高。
3、寻求与家长的密切配合,三方沟通,正确的评价学生的成绩和存在的缺点和错误,使学生敞开心扉,把自己要说的说出来,解开他们的思想包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积极配合科任老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解决好科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稳定教学次序。
三、加强寝室的管理工作,本学期到寝室检查不下十五次,对存在的卫生纪律方面的问题能及时解决,女寝要好一些,男寝还存在问题,总的来说有很大的进步。
四、开展好各项活动,本学期运动会上,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体育特长,在运动会上能够克服困难,尽最大所能,取得总粉第四名的好成绩。在学生十月一的诗歌朗诵的比赛,以及征文活动中都取得好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总之,本学期工作成绩是肯定的,要不断分析和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班主任的工作艺术,为把班主任的工作做得更好而努力。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3本学期师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学业水平考试。而且我班是理科班男生多,女生少,管理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首过去的工作,充满了挑战、辛酸与满足。一学期的辛苦,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足与遗憾,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常规管理,建立班级良好秩序
1、严格考勤、加强管理。早上、中午、晚上及时到班督查学生的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学生基本养成了比较好的纪律意识。
2、加大了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谈话等多种方式,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也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3、有效地利用好每周五的班会课。既按学校计划安排开展一些专题性的活动,学习有关的安全知识等;也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组织了“我的未来我做主”的大型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各方面教育。比
如,信心教育,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学习经验交流会,感恩教育等内容,这些活动都促进了良好的学风、班风。
4、狠抓班级卫生。好的环境才能让学生爱上学习,在卫生方面我就把工作分配到人。不但早晚要打扫干净,平时还要注意保洁。
5、选拔班干部,培养积极分子。我从学生中选出品学兼优、作风正派、关心集体、有一定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班干部选拔出来以后,我予以指导,大胆使用,严格要求,加强教育。平时留心观察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扩大了先进面,使更多的优秀学生有担任班干部的机会,得到锻炼。同时对部分工作态度不够认真,工作能力不突出的同学进行撤换。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逐渐培养出一批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威信高的班干部,并进一步带动了班风学风的好转。同时采用班长轮流制,让两个有能力的同学每月轮流管理班上的常务事情,这样更有利于管理班级。
二、抓好学习中心工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1、建立良好的课堂纪律和秩序。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老师和尊重老师的劳动,上课认真听讲,认真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严格要求学习委员和课代表及组长从各个方面做好协调工作,如作业布置、早读的安排、课前的准备、作业的督促和检查等,切实减轻老师繁重的劳动。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必须尊重老师,在这个学期有两个同学在课堂上顶撞老师,经过批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通过这个事
教育了同学们必须尊重老师,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每个同学的成绩很重要。
2、养成学生专心学习的习惯。无论是自习课,还是老师上课,禁止学生说闲话、睡觉、往窗外看,否则,予以严厉批评。
3、坚决制止不做作业的现象,要求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并且经常完成限时作业,提高学生的作业速度。平时对学生奖勤罚懒,严格要求。在复习阶段,积极配合各任课教师辅导学生开展复习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4、树立班级学习的榜样,让学生们向班里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学习,引导他们树立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增强竞争意识。经常进行学习评比,做好奖励工作。
三、抓尖子,督差生,调动学习积极性
调动学习班积极性,形成刻苦学习争先恐后的学风,全面提高全班学生学习成绩,是尖子班班主任的首要任务,这方面,我采取了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以个别谈话为主要工作形式,做尖子生和差生的指导工作,对尖子生,要求他们明确目标,确定方案,突破弱点,保持优势。同时提出具体措施;对差生,以鼓励为主,多谈话、多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现进步,充分表扬;形成了优秀学生带头,差生不甘落后,大家争先恐、比学赶超的学习风气。同时利用每次考试的成绩,进行个案分析,发现学生弱点,分析原因,找到改进办法,保证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强劲的学习劲头,使学习成绩保持上升趋势。
另外用“以志激人”的办法,激发学习兴趣。一个无追求和奋斗目标的人,就缺少前进动力机械,更谈不上发展,无论是知识获取,技能形成,还是素质提高,都主要来自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目标的途径有二:一是延长时间,二是提高效率。运用激励措施,通过多途径帮助学生树理想,谈追求,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以培养学生的热情性、主动性、和进取精神。时时力求将学习情绪调控到最佳的“亢奋”状态,“水击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实践证明:采用激励方式能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的动力。
总之,在这一个学期里,我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班级工作较开展得还是比较的顺利,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不断的提高。但学生当中依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高三担子还很重,工作还将复杂,因此,这就需要我不断的努力、刻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4过去的一学期里,我班在学校领导的统一组织下,在任课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取得较突出的成绩。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努力培养又红又专的合格人才。
为了配合学校团委和政教处的工作,我们班积极开展了许多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例如,“跨步进入新世纪系列活动”、“寻找我身边的活雷锋”、“青年学生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热爱祖国”、“青年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报复”等。
同时,我也经常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身心教育,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我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有关学生促膝谈心,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二、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努力培养“赤诚、严格、活跃、奋进”的班集体。
高三年级是学生的世界观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同时,面临着毕业、升学等实际问题,随着课时和知识复杂程度的加重,容易产生两极分化,有的学生甚至会感到迷惘,对前途失去信心。
因此,在学生毕业前夕的思想工作显得更加复杂和重要。在这个学期里,一方面,我主要加大了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既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
又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把教育和娱乐融入一体。
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规划、料理、调空自己,使自己在集体中成为班集体的建设者,而不是“包袱”。
另一方面,我有效地利用好每周一的班会课开展一些专题性的活动,例如,学习经验交流会,意志教育,如何做时间的主人,习惯养成教育等,这些活动大大地促进良好的学风、班风的形成。
再一方面,我自己也以身作责,努力做学生的榜样,跟班勤,管理方法得力,班风正、学风浓。我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评比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本学期的几次月考均能超额完成县局和学校规定的指标数,各项管理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又进一步鼓舞了士气,使班级管理工作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积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努力使后进生以失败者来,以胜利者走。
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却又影响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这方面,我作为班主任首先做到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
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我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四、积极开展好文体活动,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保护学生视力,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学生学习任务比较繁重,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每次活动我都亲临现场与学生一起活动并适当予以技术性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而且也可以加深与学生感情的交流。
五、积极主动地和各科教师联系,协调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好纽带作用。
在与任课教师的交往中,我尊重他们的地位,尊重他们的意见,同时又把他们当作班级的主人,视为自己的良伴、知己。
凡事都主动地同任课教师协商,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能够慎重地处理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关系,在处理师生矛盾时,尽量避免了激化矛盾,在这方面,我平时注意到多教育学生,让学生懂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
总之,在这一个学期里,我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班级工作较以前有了较大起色,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不断的提高。
这届学生的高中生涯还有一个学期,面临着毕业及升学等实际问题,下学期担子还很重,工作还将更复杂。因此,这就需要我不断的努力、刻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5本学期我担任的是高二就班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努力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认真落实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注重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希望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学一点知识、长一点技能,顺利地毕业。本学期内,积极参与创文明校园活动,在学校组织的多项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成绩,现将班主任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一支队伍建设
即进行班干部队伍建设(包括团支部干部队伍建设)。建设的内容包括思想教育、工作职责教育、工作方法指导。班干部首先要有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为集体奉献的精神,要能以身作则、顾全大局,而这正是独生子女所缺乏的一些品质,所以我把这作为班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工作职责教育,主要能使班干部责任明确,知道履行什么样的职责,该怎样去做,保持思路清晰。这两类教育主要通过定期召开班委会进行,而工作方法上的指导,主要在实践中进行。对于班干部的工作,不包办,给予他们一个较宽阔的空间,但在工作中我注意监督、观察,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并给予指导,如指导对照工作职责,结合班级情况制定阶段性工作计划;如何开展工作等。还鼓励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学生会和团委工作。
二、发挥三块阵地作用
第一,是文化宣传阵地。第一学期,重新布置教室,将班训“团结、勤奋、自信、争先”、名人警句、班级获奖锦旗及奖状挂在墙上,并开辟了团支部园地专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观、大方、富有教育
意义的学习环境。坚持每两周更换一期板报,每月更换一期团支部园地,板面活跃,内容丰富,充分发挥了宣传教育作用,有利于培养班集体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
第二,是班会阵地。这是培养教育学生的重要渠道。每周坚持召开一次班会课,根据学校要求,有计划地、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行为规范、集体主义、法制安全、学习重要性等教育,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多样,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成长。
第三,是活动阵地。对于中学生,寓教于乐比刻板地说教效果好得多,在活动中可以使学生接受教育、锻炼才干、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进班级凝聚力,所以,我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并支持学生参与学校的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如班级开展了“手拉手”帮助“三困”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南京海洋公园。还积极支持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园文体节活动、知识竞赛、“教育之光”和“江南之花”文艺汇演等活动。
三、加强四种思想教育
第一,行为规范教育,也包括法制、社会公德教育。由于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差,所以对行为规范教育是常抓不懈,每学期均要组织学生学习有关规范内容,督促学生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平时,对有些学生多讲、多提醒、多督促,对随地乱扔、蓄长发、说脏话等不文明行
为及时指出,要求改正。一年来,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维护集体荣誉。
第二,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精神要求个人的行为融入集体之中,个人要服从集体。但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缺乏顾全大局的意识,所以,通过组织“手拉手”帮助三困学生活动,促进学生互帮互学,增进友谊,大家共同进步,树立集体意识,并通过参与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如篮球赛、运动会等,培养学生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集体意识,大大增进了集体的凝聚力。
第三,爱国主义教育。一是通过班会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教育材料;二是要求学生观看新闻、阅读报纸,关心国家大事;三是支持学生参加“爱祖国、讲文明”征文活动、“红心永向党”演讲比赛及“弘扬抗洪精神,向校庆廿周年献礼”诗歌朗诵比赛、“党和祖国在我们心中”知识竞赛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从中接受教育。
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我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因为他们一般比较自卑、敏感,方法不当,容易挫伤其自尊心,我主要采取私下谈心的方法,这样容易沟通,容易接受。我们班有下岗职工子女,也有父母离异的学生,对他们我平时多注意,多观察,多鼓励,目前,他们思想上不存在着什么大问题。
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有时因为其它工作忙而顾此失彼,放松了对班级的管理,出现亡羊补牢的情形。
二、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主动性较差,也讲了,也教育了,但成效不大,没有好的办法。
三、与家长联系不够,在教育过程中还应多和家长沟通,互相配合,共同教育。
推荐访问: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领导班子 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