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3篇(范例推荐)

| 来源:网友投稿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1  虽有嘉肴  原文:  《礼记·学记》:虽有嘉肴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虽有至道⑶,弗学,不知其善也⑷。是故⑸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⑹。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⑺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虽有嘉肴》阅读答案3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3篇(范例推荐)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1

  虽有嘉肴

  原文:

  《礼记·学记》:虽有嘉肴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虽有至道⑶,弗学,不知其善也⑷。是故⑸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⑹。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⑺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⑻也。故⑼曰:教学相长⑽也。《兑命》曰:学学半⑾,其此之谓乎?

  原文大意: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注释:

  (1)虽有嘉肴,虽,连词,虽然。嘉肴,美味的鱼肉。嘉美好。肴,做熟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因此;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8)自强,意思是自我勉励。强,勉励。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练习题:

  1、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 jiá) ( yáo ) 自强( qiǎng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 即使 ② 弗食 不 ③不知其旨也 甘美

  ④不知其善也 好,妙 ⑤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⑥虽有至道 达到极点

  ⑦教学相长 增长 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因此 ⑨教然后知困 不通,理解不了

  ⑩然后能自反也 反省自己 ⑾然后能自强 勉励 ⑿学学半 教

  ⒀其此之谓乎 大概

  4、古今异义。

  虽有嘉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主旨 今义:甘美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学学半 古义:教 今义:学习

  5、 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不亲自品尝,就永远不会知道滋味如何;即使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永远不知道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6、(1)《虽有嘉肴》节选自 学记 ,又名 小戴礼记 , 儒 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礼仪 论著的选集,共 49 篇。《学记》是 礼记 中的一篇,是*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教育学 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教学相长 。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2

  (一)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分)

  (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

  (3)学学半(4)不知其善也

  12、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知其旨也B、虽有嘉肴

  C、教然后知困D、教然后知困

  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4、学完本课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2分)

  答案:

  11、(1)即使(2)甘美(3)教(4)好处12、B

  13、略14、略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3篇扩展阅读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3篇(扩展1)

——《虽有嘉肴》说课稿3篇

《虽有嘉肴》说课稿1

  各位老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虽有嘉肴》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虽有嘉肴》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文言文的教学重点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2、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并能准确地翻译、背诵全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自己阅读文章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但是,让他们从生活经历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别是借助语文学习的经验去比照自己的实际生活,还有一定的困难。但七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表达个人观点的愿望,所以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适当的点拔以及引导。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1. 目标教学法:针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法是课堂中必不可少且行之有效地教学方法之一。

  2、情境教学法:通过语言及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3、合作探究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前提,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活动为基本方式。

  学法:

  1、朗读法:朗读将贯穿整个课堂,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特别是感情丰富与含意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引起共鸣。

  2、品析法:本文构思巧妙,感情浓郁,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品析语言,使学生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品析文章的内涵。

  3、讨论法: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思维在交流中碰撞,真理在交流中突现,既发展言语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将从以下六个环节展开教学:巧引入、知作品、齐诵读、释文意、析文章、妙拓展 1、巧引入

  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美食图片,问学生的第一反应(想吃),再问如果不吃能知道它的味道吗?(不知道),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虽有嘉肴》,去品一品这节课要让我们尝到哪道美味呢?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作品

  学生汇报课前预习搜集到的有关《礼记》、《学记》的资料。

  (这一环节能让学生积累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培养了学生基本的自学能力以及搜集资料的能力。)

  3、齐诵读

  (1)范读:(听朗读录音)

  (2)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

  (3)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个人读、师生评价)

  (通过各种方式去读,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对课文有了整体认知)

  4、释文意

  生对照注释试译文章

  出示重点字词助理解

  指名试译并恰当点拨

  同组互译且参看译文

  (这一环节能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5、析文章

  主要问题: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道理?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说明白这个道理的?(合作探究)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同时本课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论证思路及类比方法的使用,但又不易过难,所以提问题的时候没有“论证思路”这样的字眼出现在题目中,而是用了更容易理解的句子代替它。考虑到难度较大,所以这个环节安排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

  (为了巩固加深对“类比”的认识,及时做一道练习题:)

  仿写句子“虽有??弗??不知??”

  参考句子:虽有异香,弗闻,不知其妙也;虽有万卷书,弗读,不懂其道也。

  习;当“教”遇到理解不了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强”,“自强”的意思是自我勉励,勉励之后还是回到学习中去。所以对于“教”与“学”的关系,我们可以整理为:学习让我们懂得更多,学后我们就可以教;当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要返回来再次学习;教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收获很多,这实际上也是学的过程;当教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勉励自己,重新回到学习中来。)

  最后教师明确:课文讲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先是以类比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与“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6、妙拓展

  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

  (这一环节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能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真正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最后教师总结:在知识的盛宴中何止“教学相长”这一道美味!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品尝到更多的“人间美味”,以它营养我们求知若渴的头脑,让它充实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用它描绘我们灿烂无比的人生!

  五、说板书设计

  虽有嘉肴

  《礼记》

  类比引入

  逐层论证教学相长

  引用作结

  本节课的板书是本着简练、直观、大方的原则来设计的,体现了本文学习主要内容及道理,使学生一目了然,明白易懂。

  六、结束语

  以上是我在教学时的主要过程,“注重兴趣与感悟、注重朗读与积累、注重个性与反思”,是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是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是我“生命课堂”教学理念的实践!或许,由于学生的阅历,他们还无法在学习与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文中的道理,但是,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堂课,把“教学相长”的道理深刻地印在学生的心灵中,在学生灵魂与思想的原野里播下一颗种子,在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中,随着阅历的增加,对这篇文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让学生学会感悟,学会阅读,学会积累,学会表达,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时教学过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学生能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并从中有所收获,这才是高效课堂追求的最终目标。

  一篇好的文章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样一堂好课也会在学生的心中久久回落,我们的课堂应该帮助学生架起通往那些闪烁着人类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桥梁,和学生一起去享受那精神的盛宴,与那些伟大的灵魂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帮他们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时教学过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

  以上说课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虽有嘉肴》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我们使用的这套语文教材,注重联系生活,扎实、灵活、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多样性和阶段性,初一年级着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虽有嘉肴》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排的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其中所讲的很多原则与方法对于今天的人还有很多借鉴的价值。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阐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启发我们有益的学习方法。

  2、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依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教学本课拟用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3)背诵,理解文章的内容。

  这是根据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确定的。

  能力目标: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这是根据单元教学要求以及本课在整个初中语文知识能力体系中的作用而确立的。

  情感态度与与价值观目标: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这是根据课标要求体现以人为本,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

  另外,根据七年级文言文的教学特点与学习重点,我把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作为本节课教学重点;把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作为本课难点。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本课所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自己阅读文章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但是,让他们从生活经历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别是借助语文学习的经验去观照自己的实际生活,还有很大的困难。但七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表达个人观点的愿望。另外,七年级的学生正处青春期,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愿望。所以,本节课我会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适当的点拔以及引导。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语言及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另外,我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前提,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活动为基本方式,中间采用朗读领悟、合作讨论、拓展运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质疑中学会创新,在比较阅读中训练思维,在老师引导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2、说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特点,教具应具直观、形象、生动、省时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选用了制作简单的幻灯片。幻灯片由形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创设了情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学法

  1、"朗读"法贯穿读、说、析、品、评,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特别是感情丰富与含意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中体会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

  2、品析语言法:本文构思巧妙,感情浓郁,因此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品析语言,使学生学会品析散文语言。

  3、小组讨论法:“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思维在交流中碰撞,真理在交流中突现,既发展言语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课前预习、"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勾画、多摘抄积累、熟读成诵等读书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第三遍小组内互读互评,看谁读得最清楚、流利。通过讨论比较优劣找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完成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其间教师要进行学法指导:

  (1)、读准每一个字音;

  (2)、注意正确断句;

  (3)、尽量读出感情。

  采用花样繁多,不同形式的朗读,每一次的读达到不同的目的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语感,丰富文化底蕴)

  第三环节、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文言文应以诵读为教学突破口,在这一过程中,我将作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相机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教师先进行学法指导:

  (1)、字词句一一落实,尽量做到对译;

  (2)、尽量翻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

  首先学生自读,结合书下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自行将课文逐句翻译一遍。用笔圈点出不能准确把握的地方。然后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若仍不懂,则举手问老师,全班同学一同解决。老师用多媒体出示本课重点字词及句子。最后由学生翻译课文。

  第四环节、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新课标指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我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分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1、你觉得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3、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4、参考: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第五环节: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总结学法。教是为了不教,学会是为了会学。学生正感受到“收获”的满足感时,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把“收获”变为创造。

  首先,师生一起梳理文章脉络,以填空题的形式概括文章主旨;

  然后,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最后,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虽有嘉肴》说课稿3

各位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虽有嘉肴》,我说课的内容为: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设计四个部分。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我们使用的这套语文教材,注重联系生活,扎实、灵活、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多样性和阶段性,初一年级着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虽有嘉肴》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排的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2、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依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教学本课拟用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3)背诵,理解文章的内容。

  这是根据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确定的。

  能力目标: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这是根据单元教学要求以及本课在整个初中语文知识能力体系中的作用而确立的。

  情感态度与与价值观目标: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这是根据课标要求体现以人为本,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

  另外,根据七年级文言文的教学特点与学习重点,我把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作为本节课教学重点;把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作为本课难点。

  二、说学生和学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本课所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自己阅读文章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但是,让他们从生活经历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别是借助语文学习的经验去观照自己的实际生活,还有很大的困难。但七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表达个人观点的愿望。另外,七年级的学生正处青春期,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愿望。所以,本节课我会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适当的点拔以及引导。为此,教学本课我将进行如下学法指导:

  "朗读"法贯穿读、说、析、品、评,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特别是感情丰富与含意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中体会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

  品析语言法:本文构思巧妙,感情浓郁,因此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品析语言,使学生学会品析散文语言。

  小组讨论法:“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思维在交流中碰撞,真理在交流中突现,既发展言语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课前预习、"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勾画、多摘抄积累、熟读成诵等读书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三、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语言及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另外,我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前提,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活动为基本方式,中间采用朗读领悟、合作讨论、拓展运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质疑中学会创新,在比较阅读中训练思维,在老师引导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2、说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特点,教具应具直观、形象、生动、省时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选用了制作简单的幻灯片。幻灯片由形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创设了情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用情感唤起情感,用感悟引起感悟,用智慧启迪智慧,是语文教学的独有特点。据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作为启发者和鼓励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主动参与学习,摄取知识,培养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以朗读为纽带,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按照诵读感知——分步品读——积累迁移的步骤进行。其教学分为五个基本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复习导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特定的情景。这样导入,衔接旧知识,又联系新知识,学生在欣赏了作品以后,迫切想知道同样类型的文章,别人又是怎样写的呢?悬念的设置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在新课进行过程中,学生会随时把自己的文章与课文进行比照,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作用时间比较长,为学好本课创造良好的情境。)

  第二环节、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从认识的心理过程来说,这一环节是学生的感性认识阶段,它是学生进行想象的基础。设计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扫清字词的障碍,习得语感,积累感性材料。其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初读课文,进入意境。

  第一遍:听读学生听配乐朗诵,以此为示范向导,让学生进入情境;

  第二遍自由读读法自定,或朗读,或默读,甚至可以吟唱。这是尊重学生的“个体”认知个性,引导他们乐于去读。此时,教师在屏幕上显示一些易读错的字,供学生参考。

  第三遍小组内互读互评,看谁读得最清楚、流利。通过讨论比较优劣找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完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其间教师要进行学法指导:(1).读准每一个字音;(2).注意正确断句;(3).尽量读出感情。

  第二步再读课文,疏通文意。以完成教学目标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教师先进行学法指导:(1).字词句一一落实,尽量做到对译;(2).尽量翻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然后学生自读,结合书下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自行将课文逐句翻译一遍。用笔圈点出不能准确把握的地方。最后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若仍不懂,则举手问老师,全班同学一同解决。

  第三步: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

  第三环节、精读课文分析品味。

  文言文应以诵读为教学突破口,在这一过程中,我将作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相机点拨、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分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第四环节:探究作品创造阅读。

  新课标指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我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举多得。在这一环节,主要是探讨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

  第五环节: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课堂最后5分钟,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总结学法。教是为了不教,学会是为了会学。学生正感受到“收获”的满足感时,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把“收获”变为创造。首先,师生一起以填空题的形式概括文章主旨,让后让学生探讨“教学相长”的意义。

  以上是教学的主要过程,“注重兴趣与感悟、注重朗读与积累、注重个性与反思”,是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是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是我“生命课堂”教学理念的实践!或许,由于学生的阅历,他们还无法完全理解这篇文章,但是,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堂课,把“教学相长”的道理深刻地印在学生的心灵中,在学生灵魂与思想的原野里播下一颗种子,在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中,随着阅历的增加,对这篇文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让学生学会感悟,学会阅读,学会积累,学会表达,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时教学过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

  一篇好的文章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样一堂好课也会在学生的心中久久回落,我们的课堂应该帮助学生架起通往那些闪烁着人类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桥梁,和学生一起云享受那精神的盛宴,云与那些伟大的灵魂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帮他们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时教学过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

  以上说课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3篇(扩展2)

——《虽有嘉肴》阅读及答案3篇

《虽有嘉肴》阅读及答案1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分)

  (1)虽有佳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学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知其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知其旨也

  B、虽有嘉肴

  C、教然后知困

  D、教然后知困

  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学完本课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2分)

  答案:

  11、(1)即使

  (2)甘美

  (3)教

  (4)好处

  12、B

  13、略

  14、略

《虽有嘉肴》阅读及答案2

  (一)(11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解释加点字词。(4分)

  (1)虽有嘉肴 (2)不知其善也

  (3)然后能自强也 (4)教学相长也

  2、句子翻译(5分)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故曰:教学相长也

  3、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1、(1)即使 (2)好、妙 (3)自我勉励 (4)增长

  2、略

  3、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3篇(扩展3)

——《虽有嘉肴》教案3篇

《虽有嘉肴》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2、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引入。

  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

  2、导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知作品。

  1、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礼记》的资料。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文章,二是关于礼乐制度的文章。

  2、了解《学记》。

  《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学记》是*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弟子乐正克。《学记》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3、知道题目《虽有嘉肴》的由来。

  三、齐诵读。

  1、生读课文,给难字注音,划分朗读节奏。

  2、出示课件,认读,把握节奏。

  (1)、读准字音

  嘉肴( ) 弗食 ( )

  自强( ) 教学相长( )

  兑命( ) 学学半 ( )( )

  (2)、把握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3、师范读、领读。

  4、齐读。

  四、释文意。

  1、生对照注释试译文章。

  2、出示重点字词,理解。

  3、指名试译,点拨。

  4、同桌互译,参看译文。

  参考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5、关注特殊词句。

  通假字 《兑命》曰

  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

  (2)不能知其旨也

  (3)教然后知困

  (4)教学相长也

  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

  (2)不知其善也

  一词多义:学 其

  五、析文章。

  1、鼓励学生质疑。

  2、阐释重点问题。

  预设: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用“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说理”。

  (2)、有人说由“说”过渡到“教”不自然,逻辑不严密,你是怎样认为的?

  (3)、引用《兑命》有何作用?

  3、理文脉。

  先是以类比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与“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六、明主旨。

  1、若用一个词语概括文章,你会选哪个词?它是何意?

  2、读完文章,你有何体会?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候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3、明确主旨。

  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4、背诵全文。

  七、妙拓展。

  1、口语交际。

  某班成立了帮扶小组,老师安排晓雨指导若冰的语文学习,可晓雨说这样影响自己的学习,不同意。假如你是晓雨的同学,你准备怎样劝说她?(请用上《虽有嘉肴》中出现的成语或句子)

  2、积累《学记》中的名句。

  (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4)要广泛交流: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八、课外练。

  1、查阅资料理解积累的《礼记》中的名句。

  2、用学过的方法预习《河中石兽》

《虽有嘉肴》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2、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引入。

  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

  2、导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知作品。

  1、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礼记》的资料。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文章,二是关于礼乐制度的文章。

  2、了解《学记》。

  《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学记》是*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弟子乐正克。《学记》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3、知道题目《虽有嘉肴》的由来。

  三、齐诵读。

  1、生读课文,给难字注音,划分朗读节奏。

  2、出示课件,认读,把握节奏。

  (1)、读准字音

  嘉肴( ) 弗食 ( )

  自强( ) 教学相长( )

  兑命( ) 学学半 ( )( )

  (2)、把握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3、师范读、领读。

  4、齐读。

  四、释文意。

  1、生对照注释试译文章。

  2、出示重点字词,理解。

  3、指名试译,点拨。

  4、同桌互译,参看译文。

  参考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5、关注特殊词句。

  通假字 《兑命》曰

  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

  (2)不能知其旨也

  (3)教然后知困

  (4)教学相长也

  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

  (2)不知其善也

  一词多义:学 其

  五、析文章。

  1、鼓励学生质疑。

  2、阐释重点问题。

  预设: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用“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说理”。

  (2)、有人说由“说”过渡到“教”不自然,逻辑不严密,你是怎样认为的?

  (3)、引用《兑命》有何作用?

  3、理文脉。

  先是以类比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与“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六、明主旨。

  1、若用一个词语概括文章,你会选哪个词?它是何意?

  2、读完文章,你有何体会?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候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3、明确主旨。

  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4、背诵全文。

  七、妙拓展。

  1、口语交际。

  某班成立了帮扶小组,老师安排晓雨指导若冰的语文学习,可晓雨说这样影响自己的学习,不同意。假如你是晓雨的同学,你准备怎样劝说她?(请用上《虽有嘉肴》中出现的成语或句子)

  2、积累《学记》中的名句。

  (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4)要广泛交流: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八、课外练。

  1、查阅资料理解积累的《礼记》中的名句。

  2、用学过的方法预习《河中石兽》

《虽有嘉肴》教案3

  一、目标导学 激发思维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 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二、知识点拨 启迪心智

  (一)基础 知识,学习积累

  1、字词注音:

  嘉肴(á ) 旨(zhǐ) 自强(qiǎng ) 兑命(uè ) 学学半(xià)

  2、词语解释

  虽有嘉肴:即使有美味的菜。虽,即使。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弗食:不吃(它)。食,动词,吃,品尝。 不知其善:不知道它的好。善,好。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顶点。

  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 。

  故曰:所以说。故,所以。

  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长,促进。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音xià,教。

  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大概,恐怕。

  3、背景资料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 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二)学海导航,要点探究

  1、朗读课文两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3、本文的中心句是?

  教学相长。

  4、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5、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示例: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就像在*时的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三)质疑问难,找出疑惑

  1、自主探索,梳理疑难(个人困惑):

  2、互助合作,交流疑难(小组困惑):

  三、课时反馈,分享成功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虽有佳肴 即使

  (2)虽有至道 最好的道理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所以 [:学.科.网]

  (4)然后能自反也 反省自己

  (5)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6)教学相长也 教和学相互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2、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是故学 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我勉励。

  (4)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5)《兑命》曰:“学学半。”

  《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二)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不知其旨也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学学半

  甘美 不通,理解不了 教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知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教别人的 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四、拓展延伸,展现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duó)( 量 ) (2)吾忘持度 (dù )( 尺寸尺码 )

  2、翻译 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4、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

  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反归取之( ) 何 不试之以足( )

  脚的尺寸 到、往 脚的尺寸 脚的 尺寸 鞋子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3篇(扩展4)

——榕树阅读答案3篇

榕树阅读答案1

  我爱恋的榕树,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为它兴叹过,倾倒过。

  真是太壮阔了。只要你接近它,就会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满着一种最动人的东西,这就是生命。

  善于思辩的哲学家说,美就是充满生命的人和物。我相信,因为榕树,我才相信。

  几乎是整个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我都在观赏这种洋溢着生命的大树。

  我喜欢这种绿色世界在无风中的*静、雍容、丰盛、满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样岿然而立。

  我更喜欢它在风中的时刻。榕树的每一片绿叶,都像风帆那样善于捕捉最弱的微风。因此,当轻风吹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会颤动起来,刹那间,树上好像千百万绿色的蝴蝶,在一开一翕地扇着翅膀,共同编织着生命的织绵。

  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风吹动的时候。此时的榕树,瞬息间从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大海,波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响声。

  有一位很重感情的北方朋友告诉我,他第一次见到南国土地上的高大榕树时,几乎吓呆了。榕树那企图笼罩大地的浓阴,那企图吞没白云的树冠,那企图饮尽地下全部水分的根群,那陡立而又弯曲多节的巨枝所构筑的殿廊、山脉、峡谷和道路,一起在放射着生命的光波与音波。这种柔和而强大的波浪,把他的心灵摇撼得很久很久。

  在撼动中,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另一种强大的生命所照明,所溶解,所征服。觉得自己完全被这种强大的生命所俘虏,并且被剥夺了身上的渺小、卑琐、颓唐与消沉。在树下,澄清的空气中,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升腾起来了,仿佛也变成了一只扇动着翅膀的绿蝶,也在这个充满生命的葱茏世界中快乐地翔舞。

  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

  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衡而坚实的脚步。

  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着它从缝穴里长出来的最初的嫩枝。这株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当它发现岩石身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

  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

  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

  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

  21.从上文看,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情感有:爱恋、 、 、 、 、赞叹。(用文中词语填空)(4分)

  22.“(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一句中“碧叶”的意思是 。(2分)

  2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24.作者说“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作者还了解到榕树的哪些特点?(4分)

  25.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请你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摘录两处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并作简要的点评。(友情提醒:点评,可谈语句的表达效果,可说自己喜欢的理由。)(5分)

  参考答案:

  21.喜欢 陶醉 迷恋 惊讶

  22.榕树的精神品格

  23.北方朋友为榕树的强大生命力所震撼,所鼓舞,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以升华。

  24.顽强而默默无闻 沉稳而奋发进取

  25.示例:①“此时的榕树……沙沙的响声。”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形象表现榕树沉稳的特点,突出其强大旺盛的生命力。 ②“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撒”“抛”两个动词,用得生动传神,表现了榕树顽强的生命力

榕树阅读答案2

  榕树,生命进行曲

  (1)我时常思念着故乡的灵魂,榕树。

  (2)记得有人问我:你追求过怎样美丽的灵魂?我说,榕树。

  (3)榕树,我的永恒的爱恋。几乎是整个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我都在观赏这种洋溢着生命的大树。我的生命里积渡着榕树的碧叶。

  (4)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衡而坚实的脚步。

  (5)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到它从缝穴里伸展出来的最初的嫩枝。这棵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当它发现岩石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

  (6)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银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

  (7)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

  (8)榕树的生命进行曲还有种更起常的旋律。

  (9)那是我在一次砍柴时体验到的。我曾经在无意中砍伤过榕树还活着的青枝,被我误认为是死枝的生枝。就在我的斧头砍下、提起的一刹那,它立即喷涌出雪白的乳汁——也许不是乳,而是血——总之,白色的生命之泉,神速地注入伤口,盖住伤痕,而且很快就凝固。伤痕也随之愈合。

  (10)榕树这种生命之泉,这样果断,这样机敏,这样迅速地履行它的天职,真叫人感慨不已。难怪榕树能够那么快地治好自己的创伤,继续壮大它那郁郁葱葱的事业。

  (11)我还看到惊动我故乡的大风暴,那是雷霆与闪电助阵的大风暴,榕树在风暴中是那样从容不迫,它那钢铁一样的躯干,镇定地屹立着,而它的枝叶摇曳着,有的被折断了。但是在风暴过后,我看到那些被打入地里的青枝,有的竟依随着泥土,独自重新萌动,复苏逝去的绿色。这失去母体的生命,不仅没有饥饿而死,而且执着地把自己发展成一个新的母体。

  (12)我还看到一次更撼动人心的生的壮观。那是在一次空前的劫难中,有一棵榕树被狂风击倒了。于是,一个奇迹因此发生了。这棵被击倒的大树,并没有从此走向死亡,而是倒伏在地上,倔强地呼吸着,继续着生命的另一种道路。它那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还残留在地下。残留在地下的那一半,负起它生命的全部使命,继续勇敢地演奏着它的生命进行曲。我看到,绿芽在这倒下的身躯里,纷纷崛起,接着,又长出新的嫩枝和嫩叶。青春,在这受难的生命中继续繁衍;琴健,在倒下的琴体中继续跳动。

  (13)这种倒伏的生命与不倒伏的灵魂浑然一体的奇迹,这种在风暴中失败而最终又在风

  暴中胜利的力量,使我意识到,真正伟大的生命,是不会死亡的!即使被击倒在地狱里,它也

  会在北母伟大的怀中继续歌唱!

  (14)我常常思念着故乡的灵魂,榕树。

  (15)我常常思念着故乡的那一支生命的进行曲,榕树。

  (16)我点燃一支心香,祝愿这伟大的生命之曲,长久地在我故乡 明丽的土地上歌唱。我祝

  福一切正直的胸脯里,都有一支巍峨的歌,都有一支峥嵘的进行曲,都有一棵榕树。

  (取材于刘再复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从上文看,坐着对故乡榕树的情感有:爱恋、( )、( )、( )、( )、赞叹。(用文中词语填空)

  2.“(我)生命里积淀这更多的榕树的碧叶”一句中“碧叶”的意思是:

  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化纤句子的理解。

  4.作者说:“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坐着还了解榕树的那些特点?

  参考答案:

  1.喜欢 陶醉 迷恋 惊讶

  2.榕树的精神品格

  3.北方朋友为榕树的强大生命力所震撼,所鼓舞,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以升华。

  4.顽强而默默无闻;沉稳而奋发进取。

  点拨 也可以根据末段概括为“无声、无畏、韧性”等特点。

  5.(20xx年,福州)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请你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摘录两处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并作简要的点评。(提示:点评,可谈语句的表达效果,可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

  示例:(1)“此时的榕树……沙沙的响声。”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榕树沉稳的特点,突出了其强大旺盛的生命力。

  (2)“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撒”、“抛”两个动词,用得生动传神,表现了榕树顽强的生命力。

榕树阅读答案3

  榕树的美髯 秦牧

  如果你要我投票选举几种南方树木的代表,第一票,我将投给榕树。

  木棉、石栗、椰树、棕榈、凤凰树、木麻黄这些树木,自然都洋溢着亚热带的情调,并且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但是在和南方居民生活关系密切这一点来说,谁也比不上榕树。一株株古老的、盘根错节、桠杈上垂着一簇簇老人胡须似的气根的榕树,遍布在一座座村落周围,它们和那水波潋滟的池塘,闪闪发光的晒谷场,精巧雅致的豆棚瓜架,长着两个大角的笨拙的黑水牛,一同构成了南方典型的农村风光。无论你到广东的任何地方去,你都到处可以看到榕树,在广州,中央公园里面,旧书店密集的文德路两旁,市郊三元里的大庙门口,或者什么名山的山道,都随处有它们的踪迹。在巨大的榕树的树荫下开大会、听报告、学文化、乘凉、抽烟、喝茶、聊天、午睡、下棋,几乎是任何南方人生活中必曾有过的一课了。

  有一些树木,由于具有独特的状貌和性质,我们很容易产生联想,把它们人格化。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修竹使人想起隐者,槐树之类的大树使人想起将军。而这些老榕树呢,它们使人想起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历沧桑的老人。它们那一把把在和风中安详地飘拂的气根,很使人想起小说里美髯公之类的人物诨号。别小看这种树的胡子,它使榕树成为地球上树木家族中的巨无霸。动物中的大块头,是象和鲸;植物中的大块头又是谁呢?是槐树、桉树、栗树、红松之类么?对!这些都是植物界中的长人或者胖子。但是如果各各以一株树的母本连同它的一切附属物的重量来计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树能够压倒这种古怪的常绿乔木。榕树那一把一把的气根,一接触到地面就又会变成一株株的树干,母树连同子树,蔓衍不休,独木可以成林。人们传说一棵榕树可以有十亩宽广的树荫。这个估计,其实还可能是比较保守的。我看到一个材料,据说在印度的孟加拉有一个著名的榕树独木林。它生有八百根垂下的钻入泥土的树根,每一根都发展成为树干,它的阴影面积竟超过了一公顷(十五亩)。广东的新会县有一个著名的鸟的天堂,江中洲渚上的林子里住满鹭鸶和鹳,晨昏时形成了百鸟绕林的美景。那一个江心洲渚中的小树林,也是由一株榕树繁衍而成的。在那里,已经分不出哪一株树是原来的母本了。

  古代南方有榕不过吉(赣南的吉安)的俗谚,这种长江流域的人们难得是一见的树木,在南方却随处都有它们的踪迹。榕树的树子(和无花果一样,其实它的发育了的囊状的花托)很小,只有一粒黄豆大小,淡红带紫。我们坐在榕树底下乘凉,有时不知不觉,可以被撒个满身。把玩着那些柔嫩的榕子,真禁不住赞美造物的神奇。谁想得到,这么小一粒榕子,培育成长起来,竟可以成为参天大树,甚至形成一片小树林呢!自然,榕树最奇特的毕竟是它的根,气根落地又成树干,这就使得古老的榕树形成了一个个的穹窿门,可以让儿童穿来穿去地捉迷藏。它的地下的根也气势雄伟,往往在树干的底座形成了一团盘根错节的突起物,假如是城市街道旁的榕树,那拱起的树根甚至能使水泥地面都为之迸裂。南方有些乡村,在榕树的基座灌上一层一两尺厚的水泥,造成一个和树身紧连在一起的*滑的圆台,这就使得榕树下更加成为一个纳凉消夏的好去处了。榕树躯干雄伟,绿叶参天,没有强劲深远的根是难以支撑树身的。因此,它的地下根又很能够纵深发展,向四面八方蔓延,一直爬到极深和极远的地方。根深叶茂,这使得一株大榕树的树荫,多么像一个露天的.礼堂呀,怪不得几百年前,就有人称誉它们做榕厦了。

  有些植物,羞涩地把它们的茎也生到地下去。但是,榕树不仅让它的根深入地下,也让它们突现在地面;不仅突现在地面,还让它的根悬挂在空中;甚至盘缠贴附在树身上,使这些错综纠缠和变化万千的树根形成了老榕的古怪的衣裳。再没有一种植物,把根的作用显示于人类之前,像榕树这样的大胆和爽快的了。

  在名山胜地的悬崖峭壁上,我甚至看过一些榕树,不需要多少泥土,也能够成长。一粒榕树种子落在峭壁上,依靠石头隙里一点点儿的泥土,好家伙!它成长起来了。它的根不能钻进坚硬的石头,就攀附在石壁上成长,在这种场合,这些根简直像一条条钢筋似的,它们发挥了奇特的作用,把石壁上的一点一滴的营养,都兼收并蓄,输送到树身去了。因此,你在石壁上看到有一株扭曲了的榕树在泰然地成长,一点也用不着惊奇。这样重视它的根的树木,在适宜的气候之中,还有什么地方不能生长的呢!

  我从来没有看过一株榕树是自然枯死的。如果不是由于雷殛,不是由于斩伐,它似乎可以千年百代地活下去。正因为榕树具有这样神奇的生命力,在旧时代,一株老榕身上常常被人贴满了祈福禳祸的红纸,甚至在树根处给人插上了香烛,有好些迷信的老妇还在向它们焚香膜拜。

  (秦牧,1919年生于香港,广东澄海人,新加坡归国华侨。)

  1.以下各项对文章的理解,最正确的两项是( )( )(4分)(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

  A.文章开头即写到如果你要我投票选举几种南方树木的代表,第一票,我将投给榕树,开门见山,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B.文章第三段选取植物中的槐树、桉树、栗树、红松等和动物中的象与鲸作反衬,突出了榕树的大。

  C.这篇散文,作者在语言上*实冲淡,不疾不徐,仿佛述家常一般,突出地表现文章描述智者形象的这一特色。

  D.因为对根的重视,所以榕树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只要把榕树的种子播洒在土地上,在哪里它都能茁壮地成长。

  E.作为当代最富盛名的散文家之一,秦牧的这篇《榕树的美髯》,跨越古今,不分中外,娓娓道来,充分地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色。

  2.请赏析文中的句子。(6分)

  ⑴而这些老榕树呢,它们使人想起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历沧桑的老人。

  ⑵再没有一种植物,把根的作用显示于人类之前,像榕树这样的大胆和爽快的了。

  3.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作者为何要把第一票投给榕树。(6分)

  4.本文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对此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加以说明。(8分)

  参考答案

  1.CE

  2.(1)运用拟人手法,给榕树赋予灵性(1分)。不同于把根深埋地下的其他植物,榕树的根不仅深埋地下,更长于地上、附于树身,与众不同,彰显了勃勃生机(2分)。(联系上下文)

  (2)运用比喻手法,将榕树比作老人(1分)。既突出了榕树气根繁盛的特点,也强调了榕树沧桑、智慧的一面(2分)。

  3.①榕树是南方分布最广的树,随处可见。②小小种子却能独木成林,蕴含自然规律,充满智慧。③生命力顽强,只要一点泥土就能生长,且不会自然枯死。(一点2分)

  4.作者借由对榕树的美髯根的描写,表现了根之于榕树的重要性,即使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能茁壮成长,(学生很可能只看到顽强生命力而忽视根这个源头)从而抒发了对根的重视这一感慨。结合作者本人华侨的身份,(提醒学生看注释)对根的重视体现了他对于故土的感情,也表达了人生需要重视基础的感悟。启发略(无论到哪里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或者基础的重要性等。若谈生命力顽强则只得一半分数)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3篇(扩展5)

——试卷阅读答案3篇

试卷阅读答案1

  一、填空

  1. 《狼王梦》的作者是(沈石溪)。

  2. 《狼王梦》是一本(动物小说)。

  3. 《狼王梦》这种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更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

  4. 《狼王梦》这个题材可以毫无遮拦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生命)。

  5.狼王梦的主人公是(紫岚)。

  二、判断

  1.主人公有3个子女。 (×)

  2.主人公本来生了5个孩子。 (√)

  3.在所有子女中蓝魂儿最懦弱。 (×)

  4.后来媚媚把自己的母亲赶出了洞穴。 (√)

  5.主人公并没有实现梦想,只好寄望于后代。 (√)

  三、选择

  1.下面(D)不是《狼王梦》中三只公狼崽的名字:

  A.黑仔 B. 双毛 C. 蓝魂儿 D. 大灰

  2. 小狼崽在腹中剧烈地躁动,紫岚感觉到离分娩不远了,它多么渴望能逮到(C),痛饮一顿,让干瘪的乳房丰满起来。

  A.马 B.鹿 C.马鹿 D.绵羊

  3.谁穷追不舍地追踪即将分娩的紫岚?(B)

  A猎人 B大白狗 c警犬

  4. 紫岚一共生了几个狼崽?(A)

  A 5只 B 4只 C 3只 D 6只

  5. 黑仔一身黑毛,蓝仔的毛色是蓝中有黑,那媚媚的毛是什么颜色的。(B)

  A黑色 B紫色 C绿

  6. 金雕与紫岚的生死搏斗的结果如何?(C)

  A. 金雕死了 B紫岚死了 C金雕和紫岚同归于尽了

  7.黑仔丧命于(B)。

  A.捕兽夹 B.金雕 C.洛嘎

  8.狼崽中(B)最懦弱。

  A.黑仔 B. 双毛 C. 蓝魂儿

  9. (C)是狼王

  A.黑仔 B. 双毛 C.洛嘎

  10. 公狼黑桑想当狼王,和母狼紫岚一起推翻狼王,可这天黑桑不幸死于(A)口中。

  A. 野猪 B. 双毛 C.洛嘎

  四、连线

  身份 2.性格与事情

  洛嘎 紫岚的丈夫 洛嘎 不顾母女情

  双毛 紫岚二儿子 紫岚 愚昧

  黑仔 狼王 双毛 懦弱

  黑桑 紫岚三儿子 黑仔 爱子

  蓝魂儿 紫岚大儿子 媚媚 勇敢胆大

  五.简答题

  1黑仔、蓝魂儿是怎么死的?

  黑仔是被金雕吃掉的。蓝魂是被捕兽夹夹住,被紫岚咬断身体拖走,埋了。

  2紫岚是怎么培养双毛的?双毛为什么不能成为狼王?

  紫岚对双毛软硬兼施,想尽一切办法来激发双毛狼的本性,激发狼的凶猛,鼓励它打败狼王 ; 因为他从小就有自卑的心理,不自信,在和狼王决斗时,就在快打败狼王的时候,它的自卑心理又出现了,所以被狼王打败,最后被狼群 吃掉。

  3紫岚为什么要除掉吊吊?

  因为吊吊是狼群中地位最卑微的狼,紫岚不想让媚媚嫁给它,所以除掉了吊吊。

  4为人父母,望子成龙,紫岚希望自己的孩子当上狼王。想想看,你的爸妈为了栽培你,是否也做了一些什么事?

  是;在我考试考不好时,妈妈就把试题买回来,让我多做多练,直到我会做为止。

  5你想对紫岚说些什么?

  紫岚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试卷阅读答案2

  第一部分: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不可执一,泥于掌故(泥: )

  (2)流有缓急,潴有浅深(潴: )

  (3)非咨询不穷其致(穷: )

  (4)布袍缓带(缓带: )

  (5)必如是而后事可举(如是: )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2)必如是而后世可举也。

  (3)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3.辨别下边各组句子中多义词的意思。(4分)

  ①情:非相度不得其情( ) 以情动人( )

  ②致:非咨询不穷其致( ) 错落有致( )

  ③躬: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鞠躬尽瘁( )

  ④举: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 举世闻名( )

  4.海瑞当年是如何治河的?请用课原话回答。(3分)

  5.填空。(3分)

  《治水必躬亲》选自《 》,作者 , 代江苏金匮人。文章论述了 的道理,并以明代有名的清官 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 ,而且要 。

  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是( )(3分)

  A.治水/必躬亲 B.泥于/掌故

  C.昔/海/忠介治河 D.而随官人役/未尝/横索一钱

  7.海瑞是一个廉洁奉公的清官,也是一个身体力行、操劳奔忙、造福百姓的实干家。下面这些句子,分别表现了海瑞哪些方面的品质?(4分)

  ①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②亲给钱粮,不扣一厘……

  读选文,回答问题: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8.给下边的字词注音。(2分)

  潴( ) 躬( ) 胼( ) 胝( )

  9.解释下边的词语。(4分)

  (1)执一:

  (2)掌故:

  (3)相度:

  (4)咨询:

  10.翻译下边的句子。(4分)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11.为什么说治水“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用课文原句回答。(3分)

  12.治水要防止哪些现象?用课文原句回答。(3分)

  第二部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4分)

  ⑴子无敢食我也。(无: )

  ⑵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逆: )

  ⑶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遂: )

  ⑷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畏: )

  14、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⑴虎求百兽而食之( )

  A、要求,请求 B、寻求,寻找 C、帮助 D、需求,需要

  ⑵虎以为然( )

  A、正确,对 B、这样 C、然而 D、然后

  15、为下列句子中的“之”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入括号内。(3分)

  A、它们,代百兽 B、它,代老虎 C、它,代狐狸 D、它们,代老虎和狐狸

  ⑴虎求百兽而食之( )

  ⑵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

  ⑶兽见之皆走( )

  16、选择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项。(4分)

  ⑴天帝使我长百兽( )

  A、上天任命我做百兽的王。 B、天帝让我比百兽长寿。

  C、老天爷让我比百兽年长。 D、上天派我带领着百兽。

  ⑵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

  A、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敢不走开吗? B、看看百兽和我不离开吗?

  C、看看百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 D、看看百兽见到我是不是离开?

  17、从寓言中可提炼出一个成语,作为这篇短文的标题。(3分)

  18、分析句子中词语的古今词义。(4分)

  ⑴子无敢食我也。子:古义 今义

  ⑵兽见之皆走。走:古义 今义

  19、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4分)

  20、片断写作练习:(30分)

  海瑞是我国著名的清官,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为官清廉的人,请叙述关于他(她)的一件事,注意记叙的"要素要交待清楚。

  《治水必躬亲》答案

  1、(1)泥:拘泥(2)潴:水停聚的地方(3)穷:追究到底(4)缓带:宽束衣带(5)如是:像这样

  2.(1)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2)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3)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的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3、①真实情况;情感②事理;情趣③亲自;身体④成功;全

  4.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5.履园丛话;钱泳;清;治水必躬亲;海瑞;躬亲;清廉

  6.C

  7.①为真实、全面地了解情况,不辞劳苦、事必躬亲。②廉洁奉公、造福百姓。(意近即可)

  8.略

  9.(1)固执一端,不知变通。(2)古代的典章、制度。(3)观察和测量。(4)访问,征求意见。

  10.(1)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2)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11.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12.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13.⑴不⑵违背⑶于是,就⑷害怕 14、⑴B⑵A 15、⑴A⑵C⑶D 16、⑴A⑵C

  17、狐假虎威

  18、⑴第二人称,您;儿子⑵跑;行走

  19、这篇短文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权威,招摇撞骗的人,也说明做事如果不加分析,往往会被假象所迷惑。

  20、略

试卷阅读答案3

  一、音字乐园。(36分)

  1、我能看拼音把词语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16分)

  zǐ jǐ shū běn dōnɡ xī niú yánɡ

  shuǐ ɡuǒ yǔ yī ěr mù ɡōnɡ pínɡ

  2、我能填空。( 8分)

  ( ) ( ) m f ( ) ( ) n ( )

  yi ( ) yu ye ( ) ( )

  3、我会填空。(6分)

  “出”的笔顺是: ,共( )画。

  “里”的声母是( ),第五笔是( );

  “片”共( )画,第四笔是( );

  4、我能给下面的字加一笔,变成新字,工整地写在括号里。(6分)

  了—( ) 米—( ) 口—( )

  木—( ) 大—( ) 日—( )

  二、词语天地。(28分)

  1、比一比,再组词。(8分)

  马( ) 开( ) 手( ) 天( )

  鸟( ) 升( ) 毛( ) 无( )

  2、找朋友,连一连。(共8分)

  美丽的 荷叶

  绿色的 衣裳

  圆圆的 大山

  高高的 太阳

  一朵 红枣

  一条 鸭子

  一颗 荷花

  一只 小河

  3、我能写出意思相反的词。(6分)

  多—( ) 短—( ) 左—( )

  出—( ) 黑—( ) 大—( )

  4、我能照样子写出词语来。(6分)

  一束束

  漂漂亮亮

  又大又圆

  三、句子沙龙。(20分)

  1、我能把句子补充完整。(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6分)

  ①我是 。

  ② 从 。

  ③______ 越________ 越 。

  2、我能把下面的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并加上标点符号。(3分)

  小鸟 树上 有 几只

  3、我能按课文内容填空。(11分)

  ① 敢轻言语, 叫千 万户 。

  ② 座房, 座房,房前花 香,屋后树成行。

  ③ 床前明 光,疑是地霜。

  四、阅读园地。(6分)

  我能读懂下面的一段话,还能完成练习。

  花朵的妈妈是大地,星星的妈妈是天空,浪(1àng)花的妈妈是大海(hǎi),我们的妈妈是祖(zǔ)国(guó)。我们爱妈妈,我们更爱祖国。

  1、这一段共有( )句话。(2分)

  2、我会连。(4分)

  天空 花朵的妈妈

  大地 星星的妈妈

  祖国 浪花的妈妈

  大海 我们的妈妈

  五、我能看懂图意、还能用一两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10分)

  点击查看源网页

  参考答案

  一、音字乐园。(36分)

  1、我能看拼音把词语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16分)

  自己、书本、东西、牛羊、水果、雨衣、耳目、公*

  2、我能填空。( 8分)

  ( b ) ( p ) m f ( d ) ( t ) n (i )

  yi (wu) yu ye ( yue ) (yuan )

  3、我会填空。(6分)

  “出”的笔顺是: ,共(5)画。

  “里”的声母是(l),第五笔是( | );

  “片”共(4)画,第四笔是( 横折 );

  4、我能给下面的字加一笔,变成新字,工整地写在括号里。(6分)

  了—( 子 ) 米—( 来 ) 口—(中 )

  木—(本) 大—(太) 日—(田)

  二、词语天地。(28分)

  1、比一比,再组词。(8分)

  马(木马) 开( 开水 ) 手(手心 ) 天(天下 )

  鸟(小鸟) 升(上升) 毛(毛巾) 无(有无)

  2、找朋友,连一连。(共8分)

  美丽的衣裳

  绿色的荷叶

  圆圆的太阳

  高高的大山

  一朵荷花

  一条小河

  一颗红枣

  一只 鸭子

  3、我能写出意思相反的词。(6分)

  多—(少 ) 短—(长) 左—(右)

  出—(入) 黑—(白) 大—(小 )

  4、我能照样子写出词语来。(6分)

  一束束 一只只、一天天、一个个

  漂漂亮亮 开开心心、高高兴兴、大大方方

  又大又圆 又红又大、又高又胖、又小又少

  三、句子沙龙。(20分)

  1、我能把句子补充完整。(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6分)

  ①我是 一年级的小学生 。

  ② 我 从 房间里走出来。

  ③_飞机__ 越_飞 越 高 。

  2、我能把下面的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并加上标点符号。(3分)

  树上有几只小鸟。

  3、我能按课文内容填空。(11分)

  ① *生 敢轻言语, 一 叫千 门 万户 开 。

  ② 三 座房, 四 座房,房前花 果 香,屋后树成行。

  ③ 床前明 月 光,疑是地霜。

  四、阅读园地。(6分)

  我能读懂下面的一段话,还能完成练习。

  花朵的妈妈是大地,星星的妈妈是天空,浪(1àng)花的妈妈是大海(hǎi),我们的妈妈是祖(zǔ)国(guó)。我们爱妈妈,我们更爱祖国。

  1、这一段共有(2 )句话。(2分)

  2、我会连。(4分)

  天空 星星的妈妈

  大地 花朵的妈妈

  祖国 浪花的妈妈

  大海 我们的妈妈

  五、我能看懂图意、还能用一两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10分)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3篇(扩展6)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3篇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1

  一、设计理念

  中学生的阅读心理过程常态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模式相互作用的过程,不存在必然的先后问题。但是,文言文体决定了学生在这类文体的阅读理解心理过程的序列——先自下而上,后自上而下。《虽有嘉肴》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最后一篇文章,也是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第三篇文言文。本着语文教学“活动建构”必须切合语文学科规律,更需要切合学生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规律的原则,本节课教学设计活动安排:“读、译、辩、评”,课堂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师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活动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学生搜集、整理有关学习的资料,结合自己写成小短文准备课堂上演讲。

  2、教师上网搜集、整理从学习的角度理性思考人生的意义的文章(也可写下水作文),与大家共享,并制作成PPT准备在课上展示。

  二)课上活动

  活动一:读

  形式:个体自读,放声,读到基本能背诵下来。

  目标:结合注释,读得准,读得畅。

  方法:

  ①虚词停顿鲜明如“之、焉、也”,读出文言的意味。

  ②语气舒缓,营造古朴氛围。

  再读

  形式:小组竞读。

  目标:看谁读得齐,读得响,读得有滋味。

  方法:

  ① 分男女生两个组。

  ② 树立合作意识,齐心协力,不抢不拖。

  评比:哪个组读得好?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 朗读活动中,基于不同的教学目的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形式。前者——个体自读,旨在熟悉课文;后者——小组竞读,旨在正确、整齐和初步的情感体味。朗读活动设计体现教学要求的层递性:只有在学生个体熟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齐读,并读出感情。

  活动二:译

  形式:个体自译;同桌对译。

  目标:对照注释,译成白话。不能译的圈出来质疑研讨。

  探究:质疑讲解。

  【设计意图】面对学生存在文言词句理解的水*差异,由个别学生的自主发现,从而引导全班学生的发现学习。课堂上在“译”的活动中不仅关注这些差异,而且利用学习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个体的自主发现”,并以此为例引发“群体性的自主发现”。

  活动三:辩

  出示问题组:

  ①文章的中心句子是什么?

  ②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③文章的脉络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了课文基本内容后,学生的阅读理解就回归了常态,既用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对所要读得内容做出预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这段文字内部思路,解读文本。这时,“辩”成为学生深层次理解课文主题的脚手架。

  活动四:评

  问题思考:从这篇课文内容和语气看,文章的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设计意图】此活动环节关注语文味教学法的亮点——文化开掘。初中学生阅读理解所加工的信息,不仅来自于学生从课本中获得的文字信息,还包括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提供的信息。我设计的这个问题很有难度,让学生思考回答前,我做了一些铺垫。“评”为学生准确把握主题构建了一个隐形的支架。

  三)课下活动

  学生利用网络教学,搜集文章的配乐朗读并听读两遍。

  【设计意图】此活动环节调动学生的感官因素。在目标明确、方法到位、时间充裕的科学安排下,活动感官越多,过程越扎实,活动收获越大。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得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通过思考讨论理解教学相互促进的道理。

  情感目标:理论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教学重点:

  1、积累得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通过思考讨论理解教学相互促进的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思考讨论理解教学相互促进的道理。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知道“四书”“五经”指那些书吗?它们都是儒家经典书籍,今天我们学习节选其的一篇文章《虽有嘉肴》。

  二、学习注解一,了解《礼记》和《学记》的关系及内容。

  三、整体感知,疏通字词,了解文意

  1、一读正字音(点名读、正音、再读)

  2、二读明节奏,读出韵味(上黑板划节奏、明节奏、齐读)

  3、三读理解字词,并疏通全文(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根据注解和工具书疏通字词,不能解释的字词句子做上记号,然后个别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决。)

  4、再读课文,进一步感知文意

  5、尝试背诵

  6、完成课堂练习并检查

  四、自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1、文章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2、联系文章思考,为什么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呢?

  五、拓展延伸

  如果有同学问你作业,你将怎么办?

  六、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虽有嘉肴》,文章虽短小,却靠诉我们一个特别有用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在“书山”“学海”不仅要勤用功苦用功,更要学会巧用功妙用功,这样才更能体会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也会有更大的收获。

  七、作业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重点】

  学习目标1、2

  【学习方法】

  朗读法、交流法

  【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学记》的有关知识。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书法欣赏:老师创作的书法《虽有嘉肴》内容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学记》篇。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红字注音:

  嘉(jiā)肴(yáo) 自强(qiǎng) 兑( yuè )命 学( xiào )学半

  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即使) 旨(甘美) 至道 (最好的道理) 善(好处)

  困(不通 理解不了) 是故(所以) 自强(自我勉励)

  自反(自我反省) 故曰:教学相长 (教和学互相促进)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推测语气,大概。)

  3.《礼记》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学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其中“教学相长”就出自本文。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并及时巩固。

  四、当堂检测(解释加粗字,并翻译全句,每生一句)

  1、虽有嘉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7、其 此之谓也

  明确:(1)虽:即使;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2)食:吃;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4)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5)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6)长:促进。(7)其:表示推测语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五、合作探究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的?

  明确:先从“嘉肴”、“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在从教与学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从《兌命》“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

  板书:

  嘉肴 食 旨 学 知不足 自反

  学习重要性 教学相长 学 学半

  至道 学 善 教 知 困 自强

  六、熟读成诵(比一比,看谁背得快。)

  七、拓展延伸(备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君:名词作动词,统治。念:想着。 典:主。)

  译文: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尚书·兑命》篇中说:“始终如一地想着要以学习为主”。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与《课时特训》。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3篇(扩展7)

——《蓝莓》阅读答案3篇

《蓝莓》阅读答案1

  蓝莓不是“莓”

  ①虽说名字里面有个字,但是蓝莓跟草莓可没有半点瓜葛。实际上,蓝莓跟美丽的杜鹃花是同出一门的表兄弟。如果把草莓、蓝莓和杜鹃花的花朵放在一起,我们就能清楚地分清它们的亲疏关系了。并且,从蓝莓植株的个头(小灌木)来看,也显然跟长着草质茎蔓的草莓不是一家子。

  ②蓝莓的学名叫越橘,是杜鹃花科越橘属的成员。越橘属是一个大家庭,整个家族有400多位兄弟,在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都有它们的身影。而得到蓝莓这个通用名,就是因为它们果实的蓝色“外衣”。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蓝莓果实都是蓝色,比如广泛栽培的兔眼蓝莓就泛着红色,而野生的红豆越橘完全是鲜红色的。

  ③蓝莓的花朵与果子一样颇显精致,就像一串小小的灯笼。在这些花朵的内部有含糖量很高的花蜜,这正是众多蜜蜂、熊蜂所爱好的食物。虽然蓝莓花没有特殊的强烈气味,但是仅凭花蜜就可以吸引大批的传粉者。这些“食客”在聚餐的同时为蓝莓完成了授粉工作。蓝莓蜂蜜的甜度极高,即使稀释数倍仍能甜入人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为何蜜蜂愿意辛勤工作了。

  ④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采食蓝莓。据考证,在1000年前,我国就已经有食用野生蓝莓的记录,一些种类(如乌饭树)的枝叶还被用做强身健体的药物,《本草纲目》中记载苍山越橘具有“顺气、消饱胀、益肾固精、强筋名目”的功效。而在同一时期的欧洲和美洲文化中,也有很多关于蓝莓的记载。在农作物欠收的年份里,蓝莓是重要的救荒食品。到了1600年,大批来到美洲的欧洲拓荒者,开始大量采摘包括蓝莓在内的各种小浆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蓝莓对于新大陆的开拓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拓荒者在有野生矮丛蓝莓集中分布的地方,将它们从森林中疏离开来,划分成便于修剪和采摘的地块。不过即使在人为呵护的条件下,这些野生蓝莓(矮丛蓝莓)一般每两年才提供一次丰硕的果实。直到19世纪,人们还都是依靠野生种来收获蓝莓果实,而没有人工种植。

  ⑤成熟的蓝莓果会由最初的绿色变成了蓝色(当然,也有变成红色或白色的种类,如红豆越橘),果实外面还包裹着一层霜状物。采摘蓝莓还要讲究手法,如果是生拉硬扯,果柄处出现破损,就会使蓝莓果快速变质。轻轻地捏住蓝莓果向顺时针方向一旋,一颗完美的蓝莓果就被摘下来了。

  ⑥采摘如此简单,您是不是也想种点蓝莓了呢?不过,种蓝莓可没有那么简单。

  ⑦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温度的问题。如果在一年的生长期内,没有足够的低温处理过程,蓝莓就无法开花。那些多分布于中高纬度或者低纬度的高山地区的北高丛蓝莓,通常需要在低于7.2℃的环境中“冻”上1000小时以上,而来自南方的兔眼蓝莓,也需要在低于7.2℃的环境中待上300到800小时。

  ⑧不仅如此,跟其他杜鹃花科的植物一样,蓝莓的根系和真菌联手才能在土壤中收获水分和营养。如此一来,这些根系就成了既怕旱又怕涝的娇气物。

  ⑨不光是水分和有机质,蓝莓对于土壤中的酸碱度也有很高的要求,一定要在pH值低于5.5,且高于3.8的酸性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pH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这种习性可能是因为野生蓝莓多生长在森林边缘,已经习惯了由枯枝落叶形成的酸性土。(文章来源:《科学松鼠会》,有改动。)

  蓝莓不是莓的阅读题

  1.选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2分)

  2.选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细读全文,请你说说本文的说明思路。(4分)

  3.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4.选文第⑦段中加点的词“通常”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5.结合文本,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第⑦段列举了中高纬度或者低纬度的高山地区的北高丛蓝莓,是为了向我们说明我们种植蓝莓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温度问题。

  B. 蓝莓的根系成了既怕旱又怕涝的娇气物是因为跟其他杜鹃花科的植物一样,蓝莓的根系和真菌联手才能在土壤中收获水分和营养。

  C.选文第④段列举《本草纲目》中关于苍山越橘具有“顺气、消饱胀、益肾固精、强筋名目”的功效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了蓝莓具有极高的价值。

  D. 蓝莓对于土壤中的酸碱度也有很高的要求, pH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

  蓝莓不是莓的阅读答案

  1.点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蓝莓(1分);采用否定句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2.(1)逻辑顺序(2分)(2)说明顺序:首先,说明什么是蓝莓;其次,说明人类信用蓝莓的悠久历史;再次,说明蓝莓采摘方法;最后,说明蓝莓的种植要求。(每点1分;没有序号或次序语,扣1分)

  3.①划线句子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1分),列举了越橘家族有400多位兄弟的事实(1分),具体准确(1分)地说明了越橘家族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这一特点(1分)。②划线句子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把越橘人格化(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说明了越橘家族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这一特点(1分)(二选一作答,均可得分)

  4.不能(1分)。“通常”是指一般情况下,是从满园上进行限制(1分),说明那些多分布于中高纬度或者低纬度的高山地区的北高丛蓝莓,一般情况下需要在低于7.2度的环境中“冻”上1000小时以上;去掉“通常”后改变了句子的愿意,不符合客观实际(1分)。“通常”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5.C。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3篇(扩展8)

——《雪儿》阅读答案3篇

《雪儿》阅读答案1

  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我望着它那金黄的眼珠,喃喃说道□雪儿,你去吧,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我把雪儿轻轻捧起,雪儿望望我,似乎在向我祝福,然后向蓝天飞去。

  1.将语段中缺少的标点符号补充完整。

  2.写一句“我”为雪儿欢呼时说的"话。

  3.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我”这样照顾雪儿、关心雪儿是因为()

  A.“我”珍爱生命,富有同情心。

  B.“我”孤单寂寞,雪儿给我带来了快乐.

  C.雪儿是一只信鸽。

  (2)“我”和雪儿离别时的心情是()

  A.欢呼,兴高采烈。

  B.兴奋,依依不舍。

  参考答案:

  1.:“。”

  2.示例:雪儿,你终于可以展翅高飞了。

  3.(1)A(2)B

推荐访问:虽有 答案 阅读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3篇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1 虽有嘉肴阅读题及答案

热门文章

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演讲稿,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追梦筑梦圆梦演讲稿1尊敬的

2022年度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美三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别样的美精选三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雨过天晴,花坛边上,几只蜗牛缓缓的爬行着,留下一道彩虹般的痕迹,那柔软的外面,是坚硬的外壳,那也是一道的美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素材别样的美精

《********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大宣讲特别节目》直播观后感【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安全,在学校里,在校外,安全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吧,让将安全铭记心中,时进刻刻都做到安全,让父母不再操心,让长辈不再担心,让安全从我做起,从身边

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

《2022建团百周年活动策划【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党的领导是共青团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中国早期青年团的建立,还是中国共青团的正式成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建团百周年策划【精选】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20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精选文档)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这个暑假过得是否充实呢,有些小伙伴在假期中参加了实践,那么如何做一份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2大一暑假社会

2022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合集(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员工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培训能让员工不断的提高,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经过员工培训,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不妨来写一篇员工培训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2022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

《不期而遇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美词,像是袭袭的寒风慢慢轻掠大地,刺刺的,一缕****的阳光下有一小缕的橘红色静静的生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不期而遇600字初中记叙文,一起来看看吧!不期而遇作文600字篇一苏轼有语人间有味是清欢,或许正是

2022年度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本

《2022幼儿园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精选】》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园清明节主题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2022幼儿园清明节

2022年大学生档案自我鉴定300字10篇

2022年普通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报告精选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公司内部电脑系统都是统一英文系统,就要求自己以职场……[详细]2022年党员思想汇报例文两篇【完整版】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工作以及生活中,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章党纪……[详细]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心得体会

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本(范文推荐)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小见大作文500字范文【精选】》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这里小编

2022年度有关安全学习心得合集(2022年)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有关安全学习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的书面表达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

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本合集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学品德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www fwwang cn]。时光飞逝,如梭之日,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教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