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15篇
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15篇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书中的文章都不长,大多数介绍设计作品的书或文字,都采取直线式的介绍方式。某位设计师一步步走下来,然后有了最后的设计作品。但凡写过简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1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书中的文章都不长,大多数介绍设计作品的书或文字,都采取直线式的介绍方式。某位设计师一步步走下来,然后有了最后的设计作品。但凡写过简短的作品介绍的人都清楚,这种介绍方式,看似是条理清晰,符合逻辑的,当然这也是由于各种(潜在)甲方的限制,却不一定能反映出设计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过程中的随机性。《共同富裕》一书讲述了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我国启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新征程。实现共同富裕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很突出,必须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共同富裕。其中关于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宏观规划,关乎共同富裕的目标,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本书由知名经济学家执笔,阐述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重任务、实现路径和战略举措,帮助读者全面准确理解共同富裕,明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把握新发展机遇。
篇二: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什么是共同富裕?我认为包含两个层面,既要物质上共同富裕,又要精神上共同富裕。
物质层面,关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让生活有保障,是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内涵。而精神层面,则是让生活有温度,是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基层民情民访代办站代办员,我觉得精神层面更需要得到关注,精神富有比物质富有更重要。在我从事代办员这些年,我发现,现在人们的生活基本都有保障了,但文化生活方面,特别是老年人,还有待进一步丰富。社会矛盾减少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社区一家亲,相处有礼有节,走到哪都有家的温暖,这是我理解的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
如何推进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建设,我认为,首先要提高人的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____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他们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这就要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帮助没有富裕的人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要加强社会基层治理工作。凡事以和为贵。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如今我所做的,就是每天接待需要化解矛盾纠纷的群众,将社会不稳定因素阻止在萌芽状态。在调解中,时间非常宝贵,在矛盾产生初期就想方设法去化解,避免小纠纷演变成大矛盾,进而导致悲剧出现。从事调解工作已经八年多,我希望更多人加入到这个队伍,敢于面对矛盾纠纷,传播好人好事的正能量,让这社会充满爱。
同时,要加大对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人文关怀,给予他们更多关爱。现实中,我经常碰到有老人因为缺少子女的陪伴,被一些打着健康保健、外出旅游幌子的骗子钻了空子,多年攒下的积蓄全被骗走。对子女来说,在外打拼不易,工作在繁忙也要多设身处地考虑老人的感受与现实困难,即便不能常回家看看,也经常打电话回家。对基层组织和社区来说,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多开展一些文艺活动,为老人送去欢乐,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一些活动中心与养老公寓。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党的重要使命。今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3月31日,广西召开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为广西今年如何全面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以____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指导,在抓上精准发力,在促上务求实效,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让中央、自治区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在八桂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抓促并举。抓堡垒打造,促优势作用发挥。《水浒传》中有这样一句话蛇无头而不行,俗语有说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建强基层党组织,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增收致富、脱贫攻坚的优势。要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促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发展,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促真抓实干、担当作为。俗语说干部带头干,啥事都好
办,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干部宣传、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需要干部用力、用心、用情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要抓好干部的严管厚爱,特别是驻村干部的日常管理,用好工作队员专项考核,做好约谈提醒,推动领导干部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把主要精力聚焦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上。要加大关心关爱力度,日常要多走进干部,倾听干部心声,了解干部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用准用好表彰、表扬、提拔晋升等激励政策,推动领导干部积极履职尽职、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抓短板弱项,促成果巩固。扩大农村党员发展规模,提高农村发展党员质量,改善党员结构不合理问题,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统筹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做大做强扶贫产业,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增强造血功能。加大农村地区人才培养力度,着力解决引人难、留人难的问题。调查摸底,充分挖掘本地人才能人,优化完善软硬件设施,充分发挥人才政策,引进各类人才,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打赢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在组织、干部、补短板上抓促并举,全面发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各项优势,就一定能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挥三大战略优势,服务乡村振兴。我行应充分发挥我行普惠金融战略优势,结合浙江城乡发展阶段和产业特征,对城乡领域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创新打好裕农通、善融商务等系列组合拳,做大消费扶贫,做好乡村振兴,充分运用善融商务等平台,使城里资源下得去、农村产品上得来、外来产品接得住,运用科技和金融相结合,助力智慧乡村建设,力促浙江
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金融服务共同富裕实现新突破。
作为一名建行青年,我认为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建行将继续坚持;三大战略;,顺应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趋势,落实普惠金融、住房租赁、金融科技三大战略。以金融科技为载体,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与普惠金融和住房租赁双轮驱动,互相支撑,共同发力。以数字化转型带动金融改革,发展以人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目标,以金融担当助力打开浙江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通道。
青少的我们充满朝气与活力,是初生的太阳,是五月的花海,是未来浙江省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生力军,要为谱写浙江省更美好的明天而拼搏奋斗。青年的我们需要紧跟时代,砥砺前行。世界变化风云莫测,时代发展瞬息万变,浙江省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暗流冲击,我们理应紧跟时代,勇往直前,保质保量,在____年建设全国第一个共同富裕示范区!
篇三: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经济上最根本上是要处理好生产和分配的关系一方面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国家整体和个人的收入水平把蛋糕做大避免共同贫穷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地做好分配工作把蛋糕切好切实照顾好低收入水平的人的利益形成合理的优化的橄榄形收入分配结文化上促进教育公平落实素质教育鼓励文化产业化发展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优化社会风气我们的共同富裕通过学习,了解到共同富裕不是一个简单的、独立的、静止的概念。它是一个科学理论,是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宏伟目标,它经得起实践检验,涵盖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奋斗目标,它包含“共同”和“富裕”两个方面,其中,“共同”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而“富裕”则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首先,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因为社会成员个人素质不同、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不同,个人财富的多少就不同,承认差别富裕,会激发全体社会成员奋斗的积极性,去实现更高水平的富裕。其次,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物质是基础,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因此要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但是,这并不是共同富裕的全部内容,社会主义精神富裕是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提高国家软实力。再次,共同富裕是部分到整体的逐步富裕。是指在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上,在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上,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最后,共同富裕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富裕,及共同富
裕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理论,随着科学和时代的发展,人民对富裕会有更高的追求。
以上是对理论的理解,就社会现象来看,我觉得我们的共同富裕反映的要更实际。我们没有了“农民工”,城市里没有了农民工蜗居的低矮的棚屋,广大农民可以在家里在农村安心的从事农业生产,学习和利用科学知识,尽管务农,却不担心收入太低。另外,我们看不见农村、城镇、城市、大都市这样大的差距,只希望他们的差别仅在于面积和名字的不同,基础设施、环境、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等应该在一个相对同等的水平上。再有,教育上要公平,要调整教育资源的分配,贫穷不是不管或少管的理由,希望素质教育可以普及到全国各地,即使最偏远的地方。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人均收入,要形成优化的橄榄形,不仅收入要相对公平还要较高,不能共同贫穷。
怎样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曾说:“可以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也就是说帮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富裕起来,带动其它地区其他人民逐步富裕。这需要我们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需要我们立足国内、放眼世界,需要我们扎扎实实的推进各方面的工作不断前进。
政治上,要保证国内安定的政治环境,为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开展打好基础。搞好政治稳定工作,努力维护国家领土的统一与完整,坚决遏制暴乱和分裂。
经济上,最根本上是要处理好生产和分配的关系,一方面,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国家整体和个人的收入水平,把蛋糕做大,避免共同贫穷,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地做好分配工作,把蛋糕切好,切实照顾好低收入水平的人的利益,形成合理的优化的橄榄形收入分配结构。
文化上,促进教育公平,落实素质教育,鼓励文化产业化发展,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优化社会风气。
具体来说,我觉得要做很多,1要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减小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扩大消费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还要抑制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保证经济安全。2形成健康的竞争氛围,减少有害商品进入市场,特别是食品安全要加以重视。3尽力保障那些还暂时处于“贫困”状态的人的利益,例如医疗问题、交通问题、教育问题、房价问题、官二代富二代问题等。
作为一名大学生,以前我们更多的是见证祖国的发展,今天及以后,我们将更多地投入到祖国的发展中去,带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带着建设祖国、实现人生价值的热忱,我们将在各行各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相信,经过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后,我们将实现共同富裕。
篇四: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我对共同富裕的理解我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我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共同富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主题,如何达到共同富裕更是大家奋斗的目的,因此如何更好的认识共同富裕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在邓小平的理论体系中,共同富裕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对共同富裕内涵的全面准确理解,是理解和把握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前提和基础。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在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并日益成熟起来的。共同富裕首先意味着要消灭贫穷,因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该是富而不是穷。其次,共同富裕是有差别的共富,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的“同步富”;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平均富”只能导致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最后,实行共同富裕不是要搞两极分化,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生活意义上的共同富裕,也包括精神生活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是以物质的共同富裕为基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那种片面强调发展生产力,以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就是共同富裕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不是共同富裕;物质生活充裕、精神生活匮乏、社会风气恶化,同样不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还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统一;才能真正地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共同富裕不是从来就有的,不是哪个社会制度想实现就能实现的。迄今,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社会制度能够过上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原始社会的人过着饥一餐饱一顿的生活,没有共同富裕可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落后也谈不上共同富裕;而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其剥削的本质决定了它也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只有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共同富裕。但共同富裕是一个从贫穷到温饱、小康再到富裕,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循序渐进的艰难过程,因而“分三步”走是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战略步骤。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是: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部分先富是加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各地经济基础不同,自然条件不同,劳动者能力不同,生产发展水平不同,也由于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方式,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一定程度的收入差距是不可避免的,剥削现象在一定范围
1
我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内的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但这不会促长剥削思想的产生,因为社会主义的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为了更好地实现“三步走”的战略,邓小平同志提出,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构想的先富、后富、共同富裕的非平衡发展和波浪式前进这个大政策,以承认差别为前提,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条件,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在整个经济改革和发展中起了重大作用。对于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他认为,沿海先发展起来,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阶段,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在处理先富、后富和共富关系时,也要从大局看问题,以防止引起社会大动荡。重要的是,要鼓励大家动脑筋想办法发展我们的经济,要有开拓的精神,不要去损害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损害了对社会主义事业不利。实践已经证明,实行这样一个发展战略,是我们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总之,共同富裕不等于平均富裕,又不同于一部分先富,而是大家富起来,与贫穷彻底告别。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继往开来的不懈努力,加速前进。我们对走向共同富裕充满必胜的信心!
2
篇五: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二年级推荐书目及理由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第一单元是《十四只老鼠的秋天进行曲》关于秋天的课文,而这本绘本可以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生气勃勃与恩赐,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与爱。第二单元《小黑鱼》同样在大海的一个角落里,住着一群快乐的小鱼,小红鱼和小黑鱼的故事可以让孩子体会到自己是与众不同的。第三单元《荷花镇的早市》绘本中的小男孩阳阳和姑姑一起到早市买东西。这个生活在大都市的小男孩对江南水乡独特的风情兴奋不已。让孩子体会到祖国的多彩风景。第四单元《小房子变大房子》这本书通过把鸡抱进来,把羊牵进来,把猪推进来,把牛赶进来,让他们济济一堂,混乱一片,然后再把他们放出去,使自己豁然开朗,恍然大悟,欣喜便油然而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之时,我看到网上的一些段子里面讲到为何浙江要作为先行先试的示范区,那是因为浙江省在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具备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优势,也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具有广阔的优化空间和发展潜力。我的心里感觉到首先是一份荣耀与自豪,其次是一份责任与担当。一夜之间,共同富裕仿佛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一句热门词汇,常常被挂在嘴边。简单的四个字承载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我作为一个土
生土长的浙江人,我眼中的共同富裕是我们正朝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奋斗目标靠近,使得美好生活真正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我出生在南巡的那一年,这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车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一个改革的春天,也正是这春天的契机,吹响了南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号角。
城市交通的四通八达一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上学以前,父母带我出门都是骑自行车,把我放在后座里,刮风下雨的时候母亲总是很心疼我,尽量用雨披把我包裹严实,多给我挡着风雨,那时候觉得一辆自行车能到几乎所有地方,城市就浓缩在方圆两三公里内,其余放眼望去都是一望无垠的农田和庄稼地。我上学以后,城市的雏形渐渐丰满起来,大型的公园、广场、商店、菜场、医院、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以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道路和桥梁就仿佛一条条枝叶茁壮成长连接起四面八方,一座老城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这时候我们去很多地方就有了公交车,我们家的交通工具也从自行车变成了摩托车,一踩油门,我坐在后座第一次感受到了风的飞驰。那辆自行车完好无缺,但却也再没骑过,成了孩童时代的印记。等我上了初中,许多和我一样住在老弄堂里的邻居都搬进了新小区,回忆起几年前,这里曾经是一块荒地,杂草丛生,无人问津,通路修桥盖楼,摇身一变成了我们安居乐业的新窝。这时候赶上了萧山机场的开工建设,我的奶奶家也响应政策需要,从自建房搬进了新农村,第一次用上了自来水和天然气。
逢年过节,我喜欢去外婆家小住几天,在我高中毕业那年,我买了人生中第一张高铁票,以往从杭州到南京坐特快列车要四五个小时,如今缩短成了一个半小时。票价也很亲民,科技进步、交通发达的成果真正惠及了人民群众。
后来我考上大学,出于故乡情结,我仍然选择留在这里。大三第一学期,我正在教室里上课,课间突然接到爸妈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激动地和我说地铁一号线今天已经开通,他们正坐着地铁过来看我。下课后我赶紧下楼来到了校门口,文泽路的地铁口就近在眼前,这也是我第一次在校门口坐上地铁,从我的学校出发坐上地铁便能跨多个区在最短的时间里到达30多公里外的地方,我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地铁时代,从此给我们通向美好生活铺好了路,架好了桥。
从短途出行方式的变化,从城市道路规划的变化,从汽车、高铁到飞机,我们的人生中每一个第一次都是共同富裕发展成果的共享,当我看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之时,是我踏入财务工作岗位的第7年,这时候留给我的思考最多的便是我能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努力奋斗些什么。
我想到的是利用我的所学所知,扛起责任与担当,时刻保障粮食的质量安全数量真实,守护国家财产的安全,以实际行动确保仓廪实,天下安。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在14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前进道路上,吃安全粮、吃放心粮永远不能缺席,这就是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这与共同富裕的本质不谋而合。每一粒粮食看似微不足道,即使再小,我们也要确保颗粒归仓,它们的身上,凝结着我们每一位粮食人的智慧与汗水,等到三年以后,他们再流入市场的时候还是颗粒饱满,新鲜依旧,我们又要继续投身下一场考验。
篇六: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共富共美类作文600字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思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的理想生活的追求。而在我心中的小康社会,具体就是,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在爷爷那代人,饿的没饭吃,别说是草和树皮,甚至连土都吃。而我们现在,吃的饱饱的,睡得香香的,什么事都不操心,不像原来一样,吃了上顿愁下顿。
还有,在爸爸那时学习工具只有一台小型录音机,可我们现在有电脑学习机等。
共同富裕是人类的共同理想,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青年要把共同富裕作为价值理念来追求,青年成长应该与国家发展、时代环境同向而行、同频共振。青年还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富裕、不是一蹴而就的富裕,更不是杀富济贫的富裕,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现在科技发达,我们现在再也不用马车人力车了,用的是公共汽车小汽车自行车等。还有我们用的纸张,古代用的是竹子编成的,写字多费劲,而我们现在呢,写字就和睡觉一样舒服。
在我心中,我最想达到的话是,每个人都穿的有模有样,乘坐的汽车或自己开的汽车电动车等都很干净,没有一丁点灰尘,每个
人都不懒惰,都很勤劳。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实现共同富裕是
一场艰巨而长期的接力赛,需要青年人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跑,需要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厚成势。只有青年人眼中有光、心中有梦、肩上有担,共富的道路才会越来越清晰。
篇七: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中国进入民生经济时代,共同富裕要分三步走在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小康社会”之后,中国正在向第二个目标——“共同富裕”迈进。与第一个目标“快速做大蛋糕”相比,第二个目标“公平分配蛋糕”可能更加重要,又更加复杂和富有挑战性。稍有不慎,各种社会矛盾的纠缠和激化,不仅不会改善收入和财富结构,反而让第一阶段的成果付之东流——历史无数次共富的经验,成功的案例很少,反而大多数时候走向了反面——富的不再富了,但是穷的更穷,结构的改善以总量的衰退为代价,所谓的索维尔陷阱。这来自历史深处的昭示,让规划者不得不更加谨慎和小心翼翼,以及更富有使命的肃穆、神圣与紧迫感。好在,与过去简单的“盐铁税”和“青苗法”相比,现在有了更多科学的现代治理方法。
共同富裕让时代的聚光灯从过去的“先富”,转向现在的“后富”,以回到如何实现“先富带动后富”的初心。不可避免又意志驱使的,中国进入了“民生经济”时代,即以民生改善为政策和市场逻辑主线的时代。这同时意味着,它也将是“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握手,黑猫白猫、
1
先富后富时代,与社会主义新时代、后扶贫攻坚与高质量发展时代之间在传承、冲突与最终融汇中大激荡的时代。在这个过渡阶段,政策的逻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顶层设计者正从时代的高处俯瞰历史的蜿蜒脉络、理想的崇高伟大与现实的坑坑洼洼。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每一次政策的选择都是对过去的扬弃和取舍,对未来的坚持和承诺。而如果只站在利用物质利益激励要素积极性的过去,或站在私我利益最大化的西方自由经济学视角,则很难理解这个时代转换河段的蜿蜒崎岖和水流湍急。对于这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险峻,数字平台的垄断资本恐怕早有体验,但这不过仅仅是开始。
如果沿着“历史三峡”的宏大假说,这一次重大的发展道路切换可以说是三峡中的最险峻之河段,是发展经济学的一次重大理论范式革命和现实政策实验。再次运用罗斯托的经济起飞模型,一个发展经济体能够点燃引擎跃然而起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而能够平稳着陆演进为一种成熟的现代社会则可能更为关键,这关系到能否进入一种不再集体焦虑的“温和与平静”,或者说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所艳羡的“走向丹麦”(社会福利国家的典范)。在这个理想的状态中,不再需要用增量扩张弥补存量分配的难题,不再需要用过度消耗资源和债务的高速度,替代需
2
要结构优化和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在这个状态中,政府、市场、社会再次找到合适的角色以“保住改革开放的胜利果实”。而对于这一切,更加注重如何增长和追赶的传统发展经济学既缺乏重视,又知之甚少。中国需要继续“摸着石头过河”,像发展市场经济一样发展民生经济,解决贫富差距、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重大民生问题,以像创造经济起飞的“中国奇迹1.0”一样,创造民生主导和共同富裕的“中国奇迹2.0”,这或许才是民族复兴的真正含义。
正文逻辑一、历史重温:市场和计划都是手段,民生和社会福祉才是最终目的二、模式切换:从分配性努力到生产性努力,再到分配性努力三、走向丹麦:从苏联模式、美国模式,到丹麦模式,构建成熟的现代福利社会
一、历史重温:市场和计划都是手段,民生和社会福祉才是最终目的
3
改革开放首先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或者说是一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价值启蒙运动。市场经济之所以能推进,在于邓小平的一段话解开了人们心中的枷锁:“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两种发展模式的本质区别并不是在手段上,而是在目的上,是不是真心为大多数人谋福利,而不是只代表少数人的利益。
对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民生问题或大多数人的福祉才是最终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究竟采用计划模式还是市场模式,都是一种手段。目的和手段不能混淆,否则就会犯历史错误。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中国借鉴苏联模式采用计划经济,虽然组织了一些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但也付出了经济结构失衡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低下的代价。这显然就是混淆了手段和目的——用丢失社会主义目标的代价即人民群众生活普遍贫困、生活生产物资普遍缺乏的代价,来痛苦的坚持本来作为工具的计划经济。这显然犯了手段和目的异化的哲学错误。
4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这样的错误也已经出现,即把原本作为工具和手段的市场经济当做了终极的目的,忽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心,即事关大多数人的民生问题。若单纯以市场经济为目的,企业只关心自己的利润,则很容易忽视普通员工的996压力和低收入焦虑,他们无法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若单纯以市场经济发展为目的,地方政府官员更关心的是如何招商引资和投资兴建“面子工程”,对关系到医疗、教育、城市防灾能力等“里子工程”则缺乏积极性。这些都是市场失灵的地方。
十八大确立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这是对市场经济这一手段的高度肯定。市场经济的优点是能够调动绝大多数人的积极性,是一种去中心化、分布式的资源配置模式。它充分调动了田间地头、大街小巷、车间厂房的无数个看似卑微但汇聚在一起又无比伟大的无形力量。可以说,市场经济才是能够真正调动人民群众力量的一种资源配置体制,它实现了供需关系的坐标系转换,将需求放到了第一位,并通过价格的信息指引实现供需均衡。计划经济则是以供给为主导的中心化决策体制,少数人组成的“计划委员会”制定供给的量价清单,全然不顾社会中的需求,因此很容易导致结构性短缺。
5
对于社会主义这一最终目的来说,作为手段的市场和计划都不是万能的。过去施行的计划经济缺陷问题已经被事实证明,但并不意味着计划经济是完全无效的,尤其是在当前数字技术革命带来的信息边际成本大幅衰减的时代,计划经济处理信息问题的成本大幅降低,顶层设计者施行计划调控的基础设施更好了。同样,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并不意味着市场经济是万能的,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国内外的现实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是迄今为止宏观信息处理最为有效的机制,也是非常尊重个体创造能力及独立决策的机制,本质上是经济社会的人本主义,但对配套设施的要求也很高。可以说,真正完美的市场经济,是既精致,又脆弱的。大部分现实中运行的市场经济,很容易表现出集体非理性、两极分化、合法性套利、盲目生产和消费,以及对社会问题、生态环保等公共物品严重供给不足等问题。
篇八: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我认为的共同富裕并不是像日韩那样单纯的把经济总量提上去了,不是单纯的工资高了,我想着,共同富裕更应该体现在人的状态方面,人很开心、自豪、满意、快乐等。体现在社会方面应该是,社会更具包容性,更加温暖。常听人说一句话:吃不了读书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我是不认同这句话的。
首先,这个社会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走读书这条路。
读过书的人都知道,上学读书其实也需要一点点天赋。我高中是考上了市(县级)一中,在江西高考,文科共13万多考生,我排名2万多,打败了十万考生,但其实也只是勉强考上了一个二本。高中时候,老师和同学都说我很努力,但其实我感觉一般。我班上大多数人我感觉都挺努力的,但是,结果又有多大的意义呢?大家都努力,只是内卷罢了。
而且,我还是在我们市里最好的中学,还有在普通中学呢,也有人在高中努力,但其实个人读书的成绩会受多方面的影响,如教师水平、学校环境、家庭状况、个人天赋等等。
我们并不能一棍子打死说没人没考上好大学就只是没吃学习的苦,企业更不能以此明目张胆地去剥削员工。
退一步万步讲,就像我们每个人都达到一样的读书水平,但是大学名额就那么多,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走这条路。
那么我们就引出一个问题,普通打工人怎么吃更少的苦,赚更多的钱?答案,这个问题将在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得到有效解决。
怎么解决?可能会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比如通过税收调节再平衡之类的。
但是,我认为这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我们中国有更适合我们国情的方法。
篇九: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丰富内涵摘要: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共同富裕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本质,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是有先有后的允许有差别存在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发展;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的渐进发展过程。关键词: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内涵
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本质,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坚持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和其他所有剥削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2]这就是说,“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化。”[2]“在1985年9月23日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邓小平说:“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2]有时邓小平称共同富裕为社会主义大原则。根本原则也好,大原则也好,都坚定清楚地表明,一切路线方针政策,一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都要服从共同富裕这个根本原则、大原则。1992年,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又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一个相互联系,并有严密内在逻辑结构的整体。在这一整体中,共同富裕居于核心地位。我们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本质规定。邓小平还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反映。他认为:“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2]1990年,他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2]邓小平把共同富裕看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视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反映,这就为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提供了一个前提。2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政权社会主义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
邓小平把共同富裕同社会主义制度统一起来,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政治优势和前提条件,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强调在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所以,我们1
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根据自己经验,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道理很简单,中国十亿人口,现在还处于落后状态,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裕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摆脱贫穷的问题。”他认为社会主义不但能够保证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增长,解决效率问题和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最大限度的解决公平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实保障:“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有凝聚力,才能解决大家的困难,才能避免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3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针对剥削社会的两极分化,邓小平认为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达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制定政策的指导方针。他指出:“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并对小康社会做了如此的描述,来表达对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可能的否定:“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邓小平直到晚年都十分关心避免两极分化这个重大问题。1993年,他在一次谈话中说:“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少。”[3]邓小平对两极分化的关注和思考为中国未来社会的和谐发展、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指导。4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原则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
平衡、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等原因必定会造成社会成员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差别和收入的差别,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种必然选择,但它潜在着两极分化的危险。共同富裕要求社会财富为社会成员所共同拥有,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广大劳动者平等占有生产资料和公平分配创造了条件,使劳动者被赋予创造和获得财富的平等权利也为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提供了前提。因此,邓小平十分重视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原则之于共同富裕实现的意义,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富裕。"反复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2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他主张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引进外资,但始终认为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这是避免两极分化的根本保证: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我国生产力发展起来了也不会两极分化。”“如果按资本主义的分配方法,绝大多数人还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状态,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就可以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2]5共同富裕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本质和最大优越性,必然包含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三个基本方面全面、协调的发展。邓小平认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并且对社会主义社会人的自身文明素质的提高和完善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2]邓小平还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1]并从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角度指出:“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2]推动生产力发展、共同富裕进程的改革也被邓小平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领域的改革。”[2]由此揭示了共同富裕目标全面而丰富的内容。邓小平既强调物质生活是文化、精神生活的基础:“物质是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好起来,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会有大变化。”[2]同时他又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实现物质上共同富裕的文化和政治的保证:“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2]“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2]因此,他提出搞现代化建设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和打击犯罪等。可见,邓小平让所提出的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的富裕、精神生活的丰富、民主政治的进步、人自身文明素质的提高的有机结合,3
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6共同富裕实现的具体途径是通过先富带后富,承认在富裕程度上的差别共同富裕是在社
会物质、精神财富较为丰富的条件下,社会成员相对平等地分配和占有社会创造的财富和成果.并且各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结果的差距不是过分悬殊,但也不是完全平均、同等富裕。这也就是说,共同富裕是允许有差别存在的共同富裕。基于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造成实际上的共同落后、共同贫穷,邓小平从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劳动者的个别差异也很大的实际情况出发,正视现实差别的绝对性和公平的相对性,提出了先富带后富”的思想,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先富起来,以激发出蕴藏在群众中的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提倡差距达到最终消除不公平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2]因此,他主张“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弪。"[2]指出了先富是手段、条件,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后富是目标、目的,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高度关注共同富裕的实现提出“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3]"对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个人也要有一些限制,例如征收所得税。还有提倡有的人富裕起来以后,自愿拿出钱来办教育、修路。"[2]在1992年春天南巡谈话中,邓小平完整表述了共同富裕实现的具体途径:“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地区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支持不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总之,就全国范围来说,我们一定能够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别的问题。"[2]邓小平“先富带后富”的思想从中国实际出发,注重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效率,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打破平均主义的实质的不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的捷径。7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邓小平深信共同致富“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
心问题”也强调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2]但同时他又深知在中4
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不可能要求过急,目标过高,脱离中国实际。他指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2]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2]因此,邓小平认识到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条件下,共同富裕的实现只能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指出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必须从当前中国特点出发,不能把目标定得不切实际也不能把时间定得太短。为此,邓小平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他强调:“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2]他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即建设现代化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其本实现现代化。通过这种渐进发展的战略构想,邓小平指明了共同富裕的层次性,强调共同富裕必须在相当长的时期里稳步实现。同时也表明了使人民生活水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不断提高是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总之,在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的时候,必须始终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把归宿点放在全体人民、整个国家和各个地区的共同富裕上,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邓小平年谱(1975—1997年)[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4版社,2004
5
篇十: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关于我国共同富裕与贫富差距的思考
作者:徐静来源:《世纪桥》2017年第12期
【摘要】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奋斗的目标,是人们生活最理想的状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贫富差距拉大的局面。本文关于我国共同富裕与贫富差距的思考,首先是从分析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内容入手,接着以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为主要依据,论述了贫富差距的原因、现状以及贫富差距不会必然导致两极分化,最后从完善分配制度、调节收入政策、社会保障方面归纳出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对策。【关键词】共同富裕;贫富差距;两极分化【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2-0031-02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原则,是我国长期坚持追求的理想状态。只有共同富裕,中国梦的实现才指日可待。但同时要警惕改革开放以来贫富差距拉大带来的各种问题,并从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共同富裕的主要内容(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目标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社会现状是普遍贫穷与落后。针对这样的社会现实,邓小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他指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以及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都不能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是富,而且是人民的共同富裕;之后,邓小平还指出坚持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区别所在。1990年,邓小平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1](P.373)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强调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抓住了社会主义的两大环节。一是生产力的发展,二是实现共同富裕。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基础前提,共同富裕为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的。(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实现共同富裕,就要紧抓经济,增强物质基础。首先,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近代以来的贫穷落后教训告诉我们,闭关自守是不可取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个大熔炉,两者相得益彰,只有跻身于世界发展的潮流,我国的经济才有光明的前景。因此,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不断扩大对外交流的深度与贸易广度,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其次,坚持科学技术的革新。两次工业革命的实践证明,技术的革新、生产方式的变革对生产力发展的起决定性作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可以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制高点。因此,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要特别注重科学技术的革新,同时也要注重知识和管理的创新,为科技的发展备足人才和科学的管理体制。(三)先富带后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首先,坚持先富带后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共同富裕不是程度相同的富裕,也不是步调一致的富裕。实质上是要真正落实按劳分配的政策,就要通过鼓励先进来激励中间层和落后层的人们,在致富道路上发挥带头作用,通过辛勤劳动来实现富裕。其次,改革、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并对社会经济及整个社会生活起基础性作用,所有制结构的完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催化剂。再次,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进一步完善社会分配制度。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存在着初次分配不合理、再分配缺乏力度与公平,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给社会的稳定带来诸多隐患。二、我国现阶段贫富差距的原因、现状及与两极分化的关系(一)贫富差距的原因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不断摸索中从计划经济到计划与市场并举,并最终朝着市场经济的方向转变的。市场经济的建立,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但不合理的就业体制、社会保障机制,特别是按生产资料要素分配具有使收入差距拉大的动力,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第二,国家政策实施的区域性。1978年以来,在对外开放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实施了创办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等一系列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东部区域、城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塑造了完美的城市形象及独特的文化魅力,同时也导致城市的发展面临的机遇不平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第三,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缓解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目前,同我国快速增长的物质需求相比,社会保障制度明显不配套。在这种情形下,长期在生活重压下的贫困地区的农民、贫困户,城镇的失业人员、低保户得不到有效的生活保障,最有可能成为生活拮据、温饱得不到解决的贫困者,从而加大了贫困者的基数,使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二)贫富差距的表现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第一,城乡之间的差距。城乡之间的差距由来已久,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1985年,收入比率下降到1.88;到1995年上升到2.8;而2002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差距系数为3.1,2016年收入差比率为2.72,较去年相比,缩小了一个百分点,但差距仍然很大。第二,地区间收入差距。我国东中西部各省、市区发展差距悬殊。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东部地区各省市,如,广东、上海、深圳等省市,GDP总量在全国排名中名列前茅,远远高于同时段的中西部城市。据资料显示,1997年,上海人均GDP为贵州的10.59倍。到2016年天津的人均GDP在全国则为最高,达到了115613元。最低的甘肃为27511元,差距达4.2倍。第三,行业收入差距。近年来,金融、地产、旅游、通讯等行业的人均收入水平明显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而从事与农业、牧业、渔业、林业相关等行业的人员收入水平则远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根据我国2016年基尼系数显示表明,0.465已经远远超过0.4安全警戒线,明显趋向于差距悬殊。(三)贫富差距必然不会导致两极分化关于两极分化的内涵,马克思曾指出:“一极使社会的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在另一极使人民群众转化为雇佣工人,转化为自由的‘劳动贫民’。”[2](P.828)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又指出:随着生产资料的积累,“第一种人积累财富。而第二种人最后除了自己的皮以外没有可出卖的东西。[3](P.219)大多数人的贫穷和少数人的富有就是从这个原罪开始的,“这种两极分化,造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3](P.220)从马克思的论述可以看出,两极分化指的是:一,极少数掌握生产资料的人对大部分丧失生产资料的人进行剥削;二,财富与贫困的双层积累。富者根据掌握的生产资料和剥削贫民变得越来越富,而贫者通过劳动和被剥削却越来越贫。显然,我国出现的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有些本质区别。我国的贫富差距只是收入上的差距,而不存在不合理的生产资料占有方式和剥削制度。从我国贫富差距现状来看,虽然出现了极少数的高收入群体,但是他们是通过诚实劳动而富裕起来的。从全国的发展现状来看,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使贫困者的数量相对有所减少,贫困程度也有了较大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在稳步前进。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在先富带后富领头示范中实现的,贫富差距只是相对差距,在本质上与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一致的。三、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一)完善分配制度,平衡利益关系分配制度的合理,涉及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公开透明的分配制度,公布于众,广泛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禁止政府部门各自为政,公私不分,
篇十一: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我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共同富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主题,如何达到共同富裕更是大家奋斗的目的,因此如何更好的认识共同富裕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在邓小平的理论体系中,共同富裕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对共同富裕内涵的全面准确理解,是理解和把握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前提和基础。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在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并日益成熟起来的。共同富裕首先意味着要消灭贫穷,因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该是富而不是穷。其次,共同富裕是有差别的共富,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的“同步富”;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平均富”只能导致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最后,实行共同富裕不是要搞两极分化,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生活意义上的共同富裕,也包括精神生活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是以物质的共同富裕为基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那种片面强调发展生产力,以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就是共同富裕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不是共同富裕;物质生活充裕、精神生活匮乏、社会风气恶化,同样不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还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统一;才能真正地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共同富裕不是从来就有的,不是哪个社会制度想实现就能实现的。迄今,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社会制度能够过上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原始社会的人过着饥一餐饱一顿的生活,没有共同富裕可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落后也谈不上共同富裕;而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其剥削的本质决定了它也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只有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共同富裕。但共同富裕是一个从贫穷到温饱、小康再到富裕,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循序渐进的艰难过程,因而“分三步”走是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战略步骤。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是: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部分先富是加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各地经济基础不同,自然条件不同,劳动者能力不同,生产发展水平不同,也由于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方式,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一定程度的收入差距是不可避免的,剥削现象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但这不会促长剥削思想的产生,因为社会主义的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为了更好地实现“三步走”的战略,邓小平同志提出,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构想的先富、后富、共同富裕的非平衡发展和波浪式前进这个大政策,以承认差别为前提,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条件,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在整个经济改革和发展中起了重大作用。对于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他认为,沿海先发展起来,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阶段,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在处理先富、后富和共富关系时,也要从大局看问题,以防止引起社会大动荡。重要的是,要鼓励大家动脑筋想办法发展我们的经济,要有开拓的精神,不要去损害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损害了对社会主义事业不利。实践已经证明,实行这样一个发展战略,是我们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总之,共同富裕不等于平均富裕,又不同于一部分先富,而是大家富起来,与贫穷彻底告别。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继往开来的不懈努力,加速前进。我们对走向共同富裕充满必胜的信心!
篇十二: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共同富有理解作文我对共同富有的理解作文【最新2篇】共同富有理解作文:什么是共同富有?我认为包含两个层面,既要物质上共同富有,又
要精神上共同富有。物质层面,关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让生活有保障,是共同富有
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内涵。而精神层面,则是让生活有温度,是共同富有必不行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基层民情民访代办站代办员,我觉得精神层面更需要得到关注,精神富有比物质富有更重要。在我从事代办员这些年,我发觉,现在人们的生活基本都有保障了,但文化生活方面,特殊是老年人,还有待进一步丰富。社会冲突削减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社区"一家亲',相处有礼有节,走到哪都有家的温存,这是我理解的精神层面的共同富有。
如何推动精神层面的共同富有建设,我认为,首先要提高人的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他们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走共同富有道路。这就要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乐观主动关怀没有富有的人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要加强社会基层治理工作。凡事以"和'为贵。和谐社会是共同富有的政治保障。如今我所做的,就是每天接待需要化解冲突纠纷的群众,将社会不稳定因素阻挡在萌芽状态。在调解中,时间特殊贵重,
1
在冲突产生初期就想方设法去化解,避开小纠纷演化成大冲突,进而导致悲剧消逝。从事调解工作已经八年多,我期望更多人加入到这个队伍,敢于面对冲突纠纷,传播好人好事的正能量,让这社会布满爱。
同时,要加大对老年人,特殊是独居老人的人文关怀,赐予他们更多关爱。现实中,我经常遇到有老人由于缺少子女的陪伴,被一些打着健康保健、外出旅游幌子的骗子钻了空子,多年攒下的积蓄全被骗走。对子女来说,在外打拼不易,工作在繁忙也要多设身处地考虑老人的感受与现实困难,即便不能常回家看看,也经常打电话回家。对基层组织和社区来说,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多开展一些文艺活动,为老人送去欢快,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一些活动中心与养老公寓。共同富有理解作文:
共享,往往制造一种奇特的意境,引领你走向成功之路。题记共享,是一笔财宝。世界上最宏大的运动莫过于足球,足球就是一种共享运动,场上的十一个人都在不断的合作和共享,制造机会,擅长合作的球队往往会制造奇特的进球。世界上有两种足球,一种是巴式足球,一种是英式足球,巴式足球,自古以来,以共享传球为基础百年以来始终连续到现在。英式足球以力气见长。以个人突破为基础,就谈不上共享。当巴式足球遇上英式足球,不用说,你就知道,巴式足球确定会取胜,今年的欧洲冠军联赛就诠释了这一点,巴塞罗那战成功曼联。共享,是一把钥匙。篮球是一种炙手可热的运动,而篮球的至高境界莫过于总冠军,这始终每个球员的幻想,无兄弟不篮球。共享是一
2
把无形的钥匙,他能打开幻想的大门。去年的总冠军湖人队止步其次轮,湖人队自古以来以共享见长,但今年的他们各自为战,产生不和谐的因素。正如孟子所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这里的人和关键在共享。大家都知道"黑八'的灰熊吧,由于他们共享成功是必定的。
共享,是一条好路。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以爱国者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带领着中国人民制造财宝,始终代表最宽敞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共同富有,共享是全国人民上下团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共享也使中国在世界上树立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共享,往往制造一种奇特的意境引领你走向成功。
3
篇十三: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关于共同富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精选优秀范文三篇关于共同富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篇一
在《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中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基层公务员是党和国家政策的传播者、执行者,在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进路上应当保持迈平坎坷的决心、翻越山岭的恒心、勇攀高峰的雄心,在新时代一路高歌猛进!
迈平,立足于“补短板”的坎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基层公务员要权衡地区、城乡、人群等因素,集中力量关注低保户、贫困户、残疾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政策资金、项目支持,组织社会捐助公益活动,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在“脱贫”的绝对标准方面,要努力挖掘本地区的网络销售、文化特色、农业资源、创新产品等方面,在读懂中央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善于打破常规
思路落实扶贫开放政策,通过多途径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在“治理”的相对标准方面,有些地区的环境治理设备、技术、人员等还未跟上,要积极向上级汇报,多提思路、多做研究,做好统筹规划并持续改善的长远打算。
翻越,置身于“提质量”的山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不断深化,必须步步为营。“把握好关注民生和增进福祉的提升”,基层公务员要紧紧围绕改善居民生活生产质量,把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放在首位,多问、多听、多想、多行,领会上级的惠民政策,认真解读并极力执行,为打造充满生机、秩序和谐、其乐融融的幸福格局贡献力量。“把握好城乡融合和产业平衡的提升”,把城乡融合发展议题作为重要课题研究,着力分析城市发展的症结和乡村发展的短板,将“如何把城市与乡村相辅相成、相互协调”作为目标,加大对“乡村设施建设”“乡村引进人才”“乡村产业创新”“乡村形象设计”等方面深入考学;把产业平衡发展议题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加强研究产业发展的短处和企业升级的困难,将“如何把产业与城乡协调平衡、产能升级”作为目的,持续对“产业集中优势”“产业整合资源”“产业协调治理”“产业促进升级”等方面深入思考。
勇攀,放眼于“走千里”的雄心。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一以贯之。“把握好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基层公务员要充分发挥“绿叶精神”,是党员身份的要彰显
先锋带头作用,将自身理想与工作目标结合贯彻,做好先苦后甜、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乐在其中,以工作为乐。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燃起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练就服务群众的真本领。“把握好立足当下和展望未来的统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基层公务员要把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当前目标,全心全意配合组织、一心一意服务人民,并立足长远,放眼于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乃至为更加长远的、可持续的人类发展议题而作久远谋划,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竭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关于共同富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篇二
20xx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千年追寻,圆梦今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深知现有脱贫成果来之不易,脱贫硕果离不开扶贫干部和贫困户辛勤的汗水,更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在关键时刻,要继续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扶志与扶智结合,要输血更要造血,激发贫困家庭的内生动力。
未脱贫的贫困家庭,扶贫干部要迎难而上,与其一同努努力、加把劲。越是在最后关头,越是要如履薄冰,完成“小康路上一个不落”的庄严承诺。然而,脱贫只是起点,摘帽
不是终点。已脱贫的贫困户、边缘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失业、患病、天灾等,都可能导致返贫。脱贫攻坚的胜利,不仅仅是收入超过现行标准,“扶上马送一程”,要让他们在小康的路上走得更加扎实、稳健,具备抵御各类返贫风险的保障。
全面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因地制宜,严查自身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不足之处,补齐扶贫民生短板,保障每个贫户家庭都能学有所教、居有所安、病有所医。贫困户家庭以因病致贫者居多,贫困家庭用得最多也是医疗保障政策。扶贫干部不妨多些耐心,把医保政策给贫困户介绍清楚,多说一点、多说几遍,让贫困户少跑冤枉路。贫困地区的医疗工作者不妨问几句,问看病的病人是不是贫困户,如果是的话,就让其明晰就医的流程,多些绿色通道、多些人文关怀,让贫困户少花冤枉钱。仅靠扶贫干部、医疗工作者也是不够的,社会各界不妨“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为减贫脱贫贡献力量,共同补齐短板,每个奋斗者的价值必将在脱贫攻坚中尽情展现。
坚实打牢脱贫攻坚基础。不是脱贫摘帽,扶贫干部就可以松口气、歇歇脚,胜利在望未全功,仍需抓好党支部建设,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集体经济,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可持续发展能力,巩固脱贫质效,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选好领头雁,党员做示范,基
层党支部每发挥一点战斗堡垒的作用,“贫困的堡垒”就会被攻克一点。村庄村民方便的生活离不开畅通的道路、硬化的广场、明亮的路灯等,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是村庄发展、村民脱贫的基础。集体经济就是贫困家庭的“造血干细胞”,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给特困的家庭“输血”,还可以为提供就业岗位,实现贫困家庭的自身“造血”。农村脱贫基础方方面面的牢固,村庄发展的步伐才能走得铿锵有力,贫困家庭的日子也必将更加红火。
在20xx年新年贺词中强调,“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扶贫干部还需与村民一同以脱贫作为新奋斗的起点,在全面小康路上,一鼓作气、乘胜而上,以实干笃定前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篇十四: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推进共同富裕研讨发言《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以后,共同富裕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这将关于共同富裕的社会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专家学者积极为实现共同富裕建言献策,普通百姓则在热议共同富裕中畅想未来的幸福生活。
促进共同富裕,是为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为了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富裕既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的;既是一个你追我赶、共同奋斗的过程,也是一种合理分配、共享奋斗成果的状态。从经济学意义上看,共同富裕不仅意味着合理分配的状态,对生产、交换、消费更有着显著的影响。事实上,共同富裕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从需求侧看,共同富裕有利于我国市场扩容提质,进一步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并在规模基础上形成市场质量优势。共同富裕不是均等富裕,而是要靠共同奋斗,先富带后富、帮后富,这是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的共同富裕。
在经济学中,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者消费额变化与其收入变化的比值。根据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虽然少数先富起来的人边际消费倾向降低了,但数量更多的后富起来的
人边际消费倾向却提高了,因此宏观上会表现为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后富起来的人,消费能力逐渐增强,越来越高的收入转化为越来越强的购买力,总需求随之形成内在的量的扩张,并伴随着需求层次的提高和需求类型的增加,因而需求的质也会进一步优化提升。共同富裕有助于夯实我国市场规模优势和质量优势的根基。
从供给侧看,共同富裕有助于保持微观主体的市场活力。水深好养鱼,一个超大规模的优质市场必然能够容纳数量众多且类型多样的市场主体。市场规模决定分工程度,市场质量决定产业层次。超大规模的优质市场,能够为产业类型的丰富和产业链条的升级提供坚实的基础。不同规模、组织形式多样的市场主体在市场大潮中翻滚激荡、竞争竞合、历练成长,要想成功存活并持续发展,就必须练好内功,不断焕发活力,自觉增强竞争力。
共同富裕还是创造就业岗位,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互动匹配的坚强保障。劳动者,从供给侧看是创造产品和服务的劳动力,从需求侧看则是把收入转化为消费的消费者。充足的就业岗位,让劳动者有更多的机会来贡献劳动,也让劳动者有更好的条件来满足需求,因此它是总供给和总需求互动匹配的基础。共同富裕能够造就超大规模的优质市场,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必然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有效保障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互动匹配。
一言以蔽之,共同富裕不仅是值得期待的幸福生活目标,而且是宏观经济健康运行的内在必然要求。历史已经证明,不以实现共
同富裕为目标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危机,而且最先呈现的就是经济方面的危机。共同富裕关乎每一个人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促进共同富裕,需要置身于经济活动中的每一个人的参与,这里没有旁观者。促进共同富裕不只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共同富裕需要共同奋斗,每一个劳动者都不能缺席。
篇十五: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我的家乡共同富裕作文共同富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同时富裕、共享富裕,而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由先富带动后富。
共同富裕并不是空想的天方夜谭,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只要敢想、敢做、不怕失败,就能实现富起来、强起来。
好比乡下农村,经济不发达,却胜在自然风光,民风淳朴。若是发展旅游业,开展农家乐,一切大有可为。
这一行业兴起了,便能带动周边的其他行业。果农可以把自家的水果带入农家乐,推销出去;菜农可以与之建立长期合作,互惠互利……
当今时代,科技发达,网络也是推销的好渠道。自己成功富起来了,拉身边的人一把,先富带动后富,互帮互助、协同合作、一起富裕,这便是共同富裕。当一个人抓住机会,成功富起来,他人便会争相效仿,这也是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听起来似乎很难,其实一点也不。中国地大物博,资源繁多,市场庞大,多的是机会,只看你能不能抓住。
没有真正的穷人,只有不会利用资源的人。不说远的,单说身边的,
1
定然有人比你富足。也许那称不上富裕,但你尽可以向他学习,吸取经验,把自己的经济水平拉上来,这便是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并没有准确的方法,但想要富起来,必定有一条准则:互帮互助,合作共享。
2
推荐访问: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共同富裕 状态 我心中
下一篇:我心目中的共同富裕的样子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