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对照材料 >

农垦加快发展对照检查材料(15篇)

| 来源:网友投稿

农垦加快发展对照检查材料(15篇)农垦加快发展对照检查材料  广东农垦改革发展情况  广东省农垦总局  【期刊名称】《中国农垦》  【年(卷),期】2015(000)012  【总页数】3页(P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垦加快发展对照检查材料(15篇),供大家参考。

农垦加快发展对照检查材料(15篇)

篇一:农垦加快发展对照检查材料

  广东农垦改革发展情况

  广东省农垦总局

  【期刊名称】《中国农垦》

  【年(卷),期】2015(000)012

  【总页数】3页(P67-69)

  【作者】广东省农垦总局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广东农垦创建于1951年,前身是当时根据党中央“一定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橡胶生产基地”的决定,最初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两个师、一个独立团的两万多名官兵为主体组建的华南垦殖总局。叶剑英任首任局长。广东农垦现辖湛江、茂名、阳江、揭阳、汕尾5个二级农垦集团,有包括国有农场在内的一级独立核算企业104家,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内33个县(市、区)和北京、山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以及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新加坡和非洲贝宁等国。广东农垦现有土地343万亩,人口37.7万人,其中从业人员11.9万、离退休人员8.3万。2014年,农垦集团实现社会总产值321.8亿元、生产总值139.5亿元、国有营业收入210.0亿元、利润总额3.61亿元。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垦区”为核心,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努力把广东农垦打造成为国家和广东省战略资源和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保障基地、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农业“走出去”的排头兵。到2020年,力争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现代农业跨国大集团,建成一批稳定可靠的大型天然橡胶、

  糖业、粮油、乳业、畜牧、剑麻、蔬果等战略资源和重要优质农产品的生产示范和供应保障基地,形成集育种、种植、加工、物流营销于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推进垦区集团化改革以省农垦集团公司为龙头,加快垦区企业重组和内外资源整合,构建以资产为纽带、纵向一体化、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运作效率高、有核心竞争力的母子公司运作体制。加快省农垦集团公司和二级农垦集团公司向规范公司制转轨。省农垦集团公司加快从“管企业、管资产为主”向“管资产、管资本并重”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转型,承担起集团战略决策、资本运营、监管控制和支持服务功能;二级集团公司作为省集团公司的全资派出企业,受托协调支持所在区域内产业集团的运营和发展,负责未纳入产业集团企业和其它国有资产的运营管理,承担起统筹区域发展的重任。重点打造专业集团,对内继续推进产业整合,对外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横向联合、并购重组等方式,聚合社会资源,推动产业集团迅速做强做大;尤其要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延伸,努力打造主业突出、特色鲜明、产业链完整、市场竞争力强的专业集团和品牌企业。(二)推进国有农场企业化改革发挥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和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的独特优势,推进国有农场企业化改革,强化国有农场的统一经营管理和服务职能。积极培育规模化的经营主体,推广股份制、公司制等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大力发展与产业龙头紧密相连的产业基地、种植大户、养殖大户。推进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立足垦区实际,按照“内部分开、管办分离”的思路,进一步规范社企职能内部分离改革,探索适合垦区农场特点的社区治理有效实现形式。(三)推进农垦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推动农垦企业加快与境内外具有相关优势的产业资本进行合作对接,与行业上下游

  企业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注重品牌、管理、人才、技术等因素,与实力强、信誉好、具优势的民营企业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实现战略协同、管理整合和文化融合。着力围绕增量发展农垦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推行经营者、管理骨干持股,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农垦国有资产资本化、国有资本证券化,进一步增强垦区国有资本的流动性。(一)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内生活力准确定位省农垦集团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性质,重点掌控垦区内部国有资本投向、促进资本流转和提高资本回报,优化垦区国有资本布局。大力推进省农垦集团公司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构建符合广东农垦体制特点的、以管资本为主、国有资本授权经营的监管体制。全面完善农垦各产业集团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党委会、监事会、经理层职责,做到相互制约、各司其职。落实董事会工作制度,扩大外部董事、监事试点,建立董事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开展市值管理和股权激励试点。落实农垦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制度。参照上市公司要求,探索除涉及商业秘密外的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垦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是突出发展十大产业。准确把握广东农垦作为农业国家队的定位,重点打造天然橡胶、蔗糖、粮油、畜牧、乳业、剑麻、农产品物流及营销、房地产及物业管理、酒店旅游和金融服务业等十大产业板块,不断提升农垦的影响力、控制力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努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按照全产业链模式,横向联合、纵向集聚,构建包括跨境的生产和贸易供应链、金融供应链、基础设施供应链、人才供应链、公共服务供应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加强天然橡胶、甘蔗、剑麻、花生、木本水果和生猪、奶牛等良种繁育中心建设,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体系。推进

  农业生产全程标准化,严格农业投入品准入,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建立从基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立足广东、辐射华南、面向全国,高水平、高起点建设农产品流通网络。积极推进产融结合,发展农垦金融服务业,组建农垦财务公司、小贷公司和股权基金公司,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三)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增强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适应国际经济格局调整新变化,深入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充分把握国家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加快向海外拓展,不断提升农垦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以东盟为重点目标市场,进一步优化海外投资空间布局,在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加快建设一批生产、加工、营销基地和营运总部,探讨在斯里兰卡、老挝、缅甸、澳大利亚以及非洲国家开展热作农业交流合作及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海外产业布局,构建以天然橡胶、食用油、蔗糖、剑麻、畜牧、种业为核心,集种植、养殖、加工、国际贸易、仓储物流于一体的海外热作产业体系。转变海外投资方式,以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联合投资等多种方式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产业分工合作,将省农垦集团公司培育成为大型本土跨国经营公司。(一)现代热作产业水平全国领先广东农垦在橡胶、蔗糖、粮油、剑麻、乳业、畜牧产业方面已成功培育出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12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家、深交所上市公司1家,湛江垦区是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垦区节水灌溉、生物育种、甘蔗机械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生态防治、农产品质量追溯、土地信息化管理等多个方面,在我国热区处于领先水平。2014年,垦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9%,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0%,辐射带动地方发展橡胶、甘蔗、剑麻、松香等产业面积超过300万亩。目前,广东农垦是全国第三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和我国最大的海外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剑麻生产基地、华南地区最大的鲜乳品加工企

  业、广东规模最大的农工贸一体化蔗糖产业集团。(二)实施“走出去”战略初见成效广东农垦先后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新加坡和非洲贝宁,合作建设了天然橡胶、剑麻、木薯等21个热作生产经营项目,累计向境外投资9.08亿元,形成资产总额达20亿元,正在实施的海外热作产业面积150万亩。广垦橡胶集团海外产品80%销往国内,并成为与国际橡胶界诗董、泰华、宏曼丽等著名品牌齐名的国际品牌。2014年广垦橡胶集团实现营业收入近80亿元,成为广东现代农业领域规模最大的本土跨国公司。(三)垦区民生得到切实改善2008年以来,垦区把握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多方筹资48.5亿元,加快推进农场住房、医疗、教育、道路、饮水、绿化等公共设施建设,完成农场公路硬底化改造2100多公里,实施危旧房改造9.26万户,新建、改扩建各类住房525万平方米、校舍18万平方米。2014年,垦区居民人均纯收入20041元、国有在岗职工平均收入41853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81.5%、85.0%。建垦60多年来,广东农垦在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天然橡胶安全供给、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引领现代农业、促进生态文明、推进新型城镇化、示范带动农村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广东农垦将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更好地担当农业战线的国家队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力军,成为关键时候党和政府在“三农”工作领域信得过、抓得住、调得动、应得急、顶得上的一支战略力量。

篇二:农垦加快发展对照检查材料

  推进农垦农业现代化的思考和实践——以广东省广前糖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例

  黄建辉【摘要】广东省广前糖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前公司)推进农业现代化势在必行的现实背景出发,分析及总结了广前公司在过去的五年中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举措,即强化技术集成、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科技创新、优化产业布局、科学谋划,以期为广东农垦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期刊名称】《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3)003【总页数】5页(P5-9)【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技术集成;科技创新【作者】黄建辉【作者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广东广州5105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4农业现代化是“两个率先”战略目标之一,[1]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是垦区的立足之本,发展之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印发以来,广东农垦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农垦改革专项试点的部署,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和深入推进垦区体制机制的改革

  和创新。[2]刚刚过去的五年,是广前公司农场现代化改革的快速推进期。在两局(广东省农垦总局和湛江农垦局)的正确领导下,广前公司领导班子总揽全局,秉持示范引领湛江垦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这一历史使命,按照农场企业化改革发展方向,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并取得了经济社会的持续稳步发展。广前公司自改革以来,为了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要求,以及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立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但是,家庭农场都是按照农场的计划进行生产,不能根据市场所需进行生产,一定程度上影响职工生产积极性。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农产品附加值低经过多年的发展,垦区虽然培育了自己的优势产业,如蔗糖、畜牧等主产业。但都存在品种研发滞后,产品种类单一,初级农产品加工比例大,精深加工水平不高,农产品加工中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抵抗市场风险差,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二)规模化经营和生产有待于提高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明显不利于充分发挥农场组织化、规模化优势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也明显不利于推动热带高效农业的发展和产业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当前湛江农垦国有农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一家一户的职工家庭承包经营模式的弊端将更加凸显。(三)甘蔗生产效率不高垦区的甘蔗生产面临着产区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生产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近些年来,在粗放式的甘蔗种植方式下,甘蔗种植成本急剧上升,尤其是甘蔗收获期间出现了劳动力的严重紧缺,再加上人工成本的不断提升,比如砍蔗工人的劳务费在不断上涨,从之前不足100元/吨,上升到目前的150元/吨。结果是,生产成本一直降不下来,甘蔗市场的竞争力不强。

  (四)资金缺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些效益较好的产业化项目需要设备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往往受到投入资金量的限制。上述原因使得农场经济效益和职工收入日益下降,导致整个农场区域内的经济处于困难时期。因此,在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为了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力,拓宽职工增收途径,广前公司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改革发展已势在必行。为了能成功实现农场的农业现代化,广前公司通过强化技术集成、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科技创新、优化产业布局、科学谋划等五方面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强化技术集成,高效率提升甘蔗单产和糖分在甘蔗生产方面,与广垦糖业集团对接,以高产高糖为目标,广前公司每年为糖厂供应不少于40万吨的原料甘蔗。为提高甘蔗单产和糖分,广前公司集成应用良种良法、测土配方施肥、全程机械化生产、高效节水灌溉、生物防治虫害和无人机统防统治病虫害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12年12月至2016年11月,累计实现工业甘蔗产量176.51万吨,年均工业甘蔗产量44.13万吨。其中,即使受强台风“彩虹”影响的2015年度跨2016年度,公司种植甘蔗7万亩,收获甘蔗41.5万吨,平均亩产5.93吨,对比上榨季平均单产5.66吨,增加了0.27吨。2016年度跨2017年度,公司总种植面积7.12万亩,进场甘蔗量43.7万吨,平均亩产6.1吨,较上一榨季平均亩产增加0.2吨。近四年来,公司的甘蔗总产、亩产、糖分等各项指标居垦区前列,实现了甘蔗产业的“高效、高产、高糖、低成本”(三高一低)的目标,并为公司下一步实现规模农业和精准农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上述成绩的获得,得益于广前公司在甘蔗生产中集成各种先进农业技术,不断示范和推广一系列农业新技术,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努力引进甘蔗良种,以提高良种化水平近两年,公司大力培育甘蔗优良品种,引进甘蔗新品种。先后从广西、广州甘蔗研究所引进甘蔗新品种5个,进行品种试验和繁育,并从中筛选桂糖42/21等表现好的品种进行推广,并对已有的甘蔗良种柳城05/136、台糖79/29、粤糖60加大推广力度。目前,全公司良种应用比例达到45%以上。同时,广前公司不断提高优良品种种植面积,甘蔗优良品种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约占甘蔗种植面积的43%。2.大力推广机械化种植新技术,以降低甘蔗生产成本公司采取股份制模式,与广垦糖业、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合作,联合建设甘蔗全程机械化基地。通过共建基地,探索甘蔗产业的机械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为企业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2016年,公司和农科所在丹山和岭西队,分别建立了500亩和1300亩的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试验及示范基地,全面推广宽窄行的种植新模式,以适应机械化管理和收获。同年,示范基地带动其他生产队和职工机械化宽窄行种植1701亩。在2017年,公司机械化种植面积9047亩,其中宽窄行种植3823亩,合作共建甘蔗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2690亩。同时,为了进一步推进甘蔗全程机械化,公司稳步提高农业岗位规模,按照每个岗位100-500亩的标志集中地块,并逐步提高甘蔗种植规模。甘蔗全程机械化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3]3.综合运用多种措施,以改良土壤土壤肥力是制约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关键所在。[4]由于长期过度的开发利用,部分土壤开始出现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酸化,地力退化的现象。针对这一状况,2016年开始,公司大力推进蔗叶粉碎还田,增施生物有机化肥,增施石灰等措施,累计改良土壤1.85万亩。通过对实施地块的土壤进行测定,有机质含量得到了较

  大的提高,土壤pH值也有所上升。4.推广生物防治和引进无人机喷药技术,以提高病虫害防治综合水平多年来,广前公司不断与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甘蔗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对甘蔗病虫害的防治问题进行试验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5年,公司引进先进的无人机防治病虫害技术,利用远程机械或微型飞机喷药防治病虫害1万亩,全面提升了公司的病虫害防治水平。2016年,公司农科所释放赤眼蜂10亿尾,生物防治面积达到10万亩次。除此之外,广前公司还与农用无人机公司合作,进行无人飞机喷药试验作业1万亩,探索无人机飞航技术在甘蔗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2017年,公司与广州甘蔗研究所合作的性诱剂对甘蔗螟虫持续控制技术的应用示范,获得了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公司通过采取这些高效、绿色的防治措施,有力地降低了甘蔗病虫害的危害,减少农药的施用量,提高甘蔗的产量和糖分。(二)培育经营主体,高目标引领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公司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在确保主业发展目标的前提下,鼓励以队为主,发展“一队一品”特色种养业,并通过对承包大户进行政策扶持和引导,实现劳动力的转移和职工的增收。四年来,公司100~500亩种植专业户已达50多户,并涌现出一批香蕉、火龙果、花卉、蔬菜、养牛等专业大户,形成了规模效应和产业特色,促进了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其中,广前公司牧场队的陈晓军,就是一位公司培育出来的专业大户及引领职工增收致富的杰出代表。陈晓军从2009年承租30亩甘蔗地开始,在广前公司政府扶持及老职工的帮助下,从初期种植甘蔗时的彷徨到甘蔗种植能手,从牧场队第一个种植火龙果的无知到如今大名鼎鼎的火龙果种植专业大户及牧场队的致富带头人。2015年,陈晓军不仅荣获了农业部颁发的“风鹏行动·新型职业农民”殊荣,还荣获第七届“湛江农垦

  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陈晓军的成功,一是来源于甘蔗的规模化种植。2015年,陈晓军联合牧场队8名职工经营承包机械化种植甘蔗525亩,总产达2298.89亩,平均单产4.37吨,总收入96.1万元,总利润543374元,平均每亩利润为1300元。二是来源于“火龙果+鹅”的立体原生态种养模式。由于鹅一般是以火龙果地的杂草和各种害虫为食,有助于火龙果地的防病及通风,从而不用打农药,光此一项就为他节省了包括农药及人工在内的1000元/亩的成本。另外,排泄在火龙果根部的鹅粪反哺林地,培肥了地力,成了火龙果生长的极佳有机肥料,促进了火龙果的生长,一举多得。目前,火龙果地共养殖了1300只鹅。据了解,养鹅可获得4成的利润,以平均每只鹅重10斤,每斤售价11元来计算,就可获得5.72万元。三是来源于通过自身发展带动职工群众发家致富的崇高目标及实践。陈晓军不仅通过勤劳的双手使自己先富起来,还帮助职工一起富起来。除了雇佣大量职工来采摘火龙果外,陈晓军还帮助有困难的职工先垫付种苗等农资购买资金,还向职工传授农业生产技术及生产经验,而对于部分经济条件差的职工,陈晓军甚至免费提供种苗给他们。陈晓军的发家致富,辐射带动职工的发展。在陈晓军的示范引领下,牧场队的自营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职工的生活开始富裕起来。现在的牧场队,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了火龙果,全队职工种植火龙果90多亩,年收入近45万元。[5]另外,来自广前公司水利队的专业大户蔡胜,也带动水利队14户职工走共同发家致富之路。蔡胜团队共同承包公司土地1050亩,以职工自愿参股的形式种植甘蔗、香蕉等农作物,走多种经营的路子。在蔡胜的带动下,2016年,每户职工甘蔗收入增加3~4万,香蕉收入增加1万左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三)推进科技创新,高标准打造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2017年1月7日,坐落在湛江市区西边约30公里207国道旁的中国首个热带农业科技园——广东省雷州半岛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广东省农垦湛江垦区国家现

  代农业示范区科技园举行了揭牌及项目启动仪式,并于2017年1月8日正式开园迎客。据了解,2016年,经国家农业部和广东省政府批准,广东省雷州半岛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与湛江垦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广前核心区将作统一规划和垦地合作共建,即由湛江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农垦总局共同承建的国家级热带农业科技园。一年多以来,垦地双方贯彻落实省政府部署,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推进核心区科技园合作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目前,首期开发建设了9678.3亩(核心区规划总面积12.5万亩),相关基础设施工程和运营项目已完工。同时,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航天五院等单位达成合作意向并进驻,一批科研项目“南亚热带名优作物研究种植示范基地”“太子参温室引种试种与种苗培育基地”“航天生物育种试验示范基地”“灵芝高温食用菌温室栽培基地”“海岛剑麻育种示范推广供应基地”“甘蔗新品种选育合作试验基地”等相继落户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下一步,垦地合作双方将继续完善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规范管理水平,聚集湛江独特的热带亚热带农业、旅游、科技、景观等多种资源要素,为湛江打造更多生态旅游精品和亮点,并努力把科技园打造成粤西地区的热带农业旅游5A级景区,成为广大市民体验农业,亲近自然、感受文化和修养身心的好场所。根据项目的规划,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不再是简单的栽菜种果式的农业种养,而是涵盖了高科技种苗繁育、标准化种养、花卉种植、特种农机应用、农产品博览、农业观光旅游、农产品加工物流贸易等现代农业的方方面面。科技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最重要手段。[6]垦地双方将以高科技农业栽培技术及优质热带农作物产品为基础,集科技研发、产业开发和休闲观光为一体,采用先进的农业经营理念、体制机制、科研技术和模式架构,高标准地打造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预计在2020年前,

  以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为主体的热带农业科技园,将成为辐射带动整个雷州半岛现代农业全面立体开发的样板,以及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特色农业展示区、样板区和示范区。(四)优化产业布局,高起点谋划新兴产业体系按照垦区集团化和农场企业化的改革方向,利用公司毗邻城市,交通便利,土地和气候适宜等诸多的优越条件,广前公司还有望成为新兴产业的孵化基地。未来五年,除了做大做强甘蔗主产业外,公司还将优化产业布局,高起点谋划新兴产业体系,特别是重点打造名优果蔬、养殖业、休闲农业三大新兴产业板块。1.积极推进名优果蔬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菜篮子工程,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无公害的果蔬,可以大有作为。一是引进外部资金,做大做强蔬菜产业。2015年,广前公司引进了广垦绿色农产品有限公司建设绿色蔬菜基地,以土地作价入股,按4∶6股权结构建立股份合作公司,合股经营名优蔬菜1000多亩,预计未来可辐射带动职工种植蔬菜3000亩。此外,广垦绿色农产品有限公司蔬菜基地正努力打造果蔬冷链物流体系,以及搭建果蔬销售平台,并探索果蔬精深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提升果蔬产业链的附加值。如,经两级局批准,利用财政资金投资357.2万元,已于2016年12月开工建设1200平方米的广前果蔬冷库。另外,广前公司招商引资,积极探索与百事公司合作发展马铃薯产业。百事公司2005年进入公司,租用土地种植马铃薯,目前已经达到5000亩的规模,基本实现了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的生产管理,也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下一步,广前公司将加强与百事的合作,改变单纯的土地发包的做法,探讨以股份合作经营的模式,走订单农业路子,扩大规模,努力打造南方马铃薯生产经营示范基地。二是名优瓜菜试验示范与推广。2016年,利用财政资金投资15万元,在农科所、东塘队和高岭队建立名优瓜菜试验示范点,探索总结名优瓜菜种植先进经验,以便日后推广。三是适度发展自营经济,稳步推进优质农产

  品保障基地建设。多年来,公司在发展甘蔗主业的同时,适度发展自营经济,积极推进“三高”作物生产,包括瓜果、蔬菜、药材、花卉等特色高效种植业。2016年广前公司香蕉种植面积3万亩,花卉种植4326亩,马铃薯种植面积2407亩,林木4172亩,其他瓜果蔬菜面积达1.3万亩。稳步推进优质农产品保障基地建设,目前形成了牧场队的火龙果、草塘队的花卉、延岸队的药材等规模种植基地。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使主业与自营经济保持适当比例,提高了职工收入水平。2.积极发展养殖产业鼓励发展养殖业,拓展职工增收渠道。目前已形成茶亭队150头以上规模的养牛业,外村队的养蛇业等。未来5年,广前公司计划与广垦畜牧集团对接,采用新的模式大力发展养猪、养牛产业,在不适合种植甘蔗的地域或废旧厂房建立养殖场,并带动职工饲养,形成年产3万头的养猪场和2500头以上规模的养牛场。3.积极开发休闲旅游农业今后几年,广前公司将继续与湛江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接,加强垦地合作,在实现科技集成创新和生产示范的同时,开发了休闲与旅游功能,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五)科学谋划,高要求描绘明日宏伟蓝图今后五年,是广前公司率先全面建成小康垦区的关键期,也是农场企业化改革的机遇期,更是全面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广前核心区的黄金期。目前,广前公司在全垦区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明显,发展条件也更加优越,前景更加广阔。然而,机遇与危机并存,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面临的问题和不足,如农业基础依然薄弱,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尤其是在农场企业化改革过程中,应如何组织农场企业化改变,以及如何进行农场内部体制和机制改革,才能使农场更有竞争力,同时避免农场背上巨大的企业包袱。因此,广前公司正未雨绸缪,以等不起的紧迫感、

  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认清形势,抓住机遇,高要求描绘未来的宏伟蓝图。广前公司在“十三五”期间要达到的目标是,实现企业收入4.31亿元,企业经营利润6000万元,职工劳均收入达到6.8万元。要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两个率先”,即率先实现企业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垦区,并争当垦区“两个率先”的排头兵。为实现上述目标,广前公司将努力推进“四大建设”:坚持全面建成小康垦区,不断增强公司综合实力,努力建设“魅力广前”;坚持全面依法治企,不断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努力建设“法治广前”;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公司发展活力,努力建设“文化广前”;坚持从严治党,不断夯实公司发展基础,努力建设“和谐广前”。其中,主要通过大力打造“四大创新基地”(组织创新基地、管理创新基地、技术创新基地、新产业培育基地)来重点建设“魅力广前”,从而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撸起袖子加油干”,广前公司正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主线,依靠创新驱动,狠抓先行先试与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通过强化技术集成、培育新型主体、推进科技创新、优化产业布局、科学计划,进一步挖掘及激发了技术的生产力、主体的活力、科技的威力、产业的魅力、未来的潜力、计划的效力,并最终提升了公司的整体实力。目前,广前公司正朝着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的方向奋勇前进,切实发挥在湛江垦区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骨干引领作用,并为垦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可复制、借鉴的样板。这显示着一个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广前”号现代农业之舰正扬帆起航,勇往直前!

  【相关文献】

  [1]邹积慧.黑龙江垦区实现“两个率先”的基本构想[J].中国农垦,2013(9):16-18.[2]广东省农垦总局.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展壮大农垦国有经济[J].中国农垦,2017(2):12-13.[3]农业部.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5(9):8-10.[4]孙志梅,王玉.科学施肥改良土壤是现代农业的当务之急[J].化工管理,2016(31):81-83.[5]李昶.火红的青春在红土地绽放——记广东农垦广前公司牧场队青年职工陈晓军[J].中国农垦,2016(2):67-69.[6]王元.依托三大要素促进农业科技发展[J].中国农垦,2015(2):51-53.

篇三:农垦加快发展对照检查材料

  论农垦改革、创新与发展

  陈剑峰;傅国华【摘要】农垦经历了创业创新、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不同时期,呈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在边疆资源的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企业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保障边疆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笔者生在农垦、生活工作在农垦,基于个人亲身体验,提出农垦创业、开放、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几点浅见。【期刊名称】《中国农垦》【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农垦;创新;改革;生产组织方式;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社会经济;社会稳定【作者】陈剑峰;傅国华【作者单位】广东省农垦总局;海南大学经济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3

  农垦经历了创业创新、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不同时期,呈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在边疆资源的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企业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保障边疆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笔者生在农垦、生活工作在农垦,基于个人亲身体验,提出农垦创业、开放、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几点浅见。一、合四为一创业创新

  新中国创立之初,百业待兴,大量军人需要转业,边疆需要保卫和发展,边远农村落后面貌需要改变,国家新的战略产业需要建立。在此背景下,党中央决策“合四为一”(将政府、军队、企业、事业单位的相关职能整合成为一体),创建农垦事业。经过60多年奋斗,农垦在约6400公里的边境线上建立起了470多个国有农场,开垦出了3300万亩耕地,聚集了200多万在岗农场职工,安置了大批复转官兵和城市知青、移民、归侨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农垦是“政权+产权”背景下的一个以生产为主的自成一体的经济社会系统,长期有党、政、军、企四大职能和相应权力,是多种功能混合一体的“四不象”组织机构。这是农垦组织形式的特色,是结合当时生产力水平、大胆创新的结果,创业实践带动理论与观念创新。1.农垦组织的战略创新。“边生产、边革命、边科教”。“边生产”指农垦是具有较强组织化程度的经济体系,有自主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边革命”指农垦急党和国家之所急,生产不仅为农垦人自身发展,更为党和国家需要,为探索中国农业发展道路的需要。“边科教”指农垦重视农业科研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如创建科学院和大学,重视职工及其子女的教育。2.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农垦率先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围绕主要农作物组建农工商一体化的生产组织机制,改变了传统分散的小农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贸易业共同发展。3.农垦建立的目标创新。60多年来,农垦成为解决中国农业难题的先锋,在不可能中寻突破、找出路,在艰难险阻里探生机、创奇迹,天然橡胶产业即是有力证明。《大英百科全书》曾记载:“橡胶树仅生长在界线分明的热带地区——大约是赤道南或北10度以内”;西方政治家断言:中国不可能发展天然橡胶,它的橡胶永远只能靠进口解决。然而,广东农垦创新实践给出了掷地有声地回应。4.农垦发展的“正外部性”。农垦选择组织生产关系国计民生、国家急需的农业产

  品,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粮、棉、胶、乳生产基地,成为保障供给、建设边疆的一支战略力量。农垦在自身发展进程中溢出的进步成果,对周边农村的发展呈现“正外部性”,示范带动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二、化四为一创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垦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以广东农垦为例,农垦改革与创新发展中,需要回答几个基本问题:农业与工业区别何在、相应的改革特色何在?“政权+产权”下的生产部门如何转化为纯“产权”下企业组织?两者的效率预期如何科学评价?农场职工与农民区别何在?农村家庭组织与农场组织形式、生产目的区别何在?同时,农垦消化非企业职能的改革进程,也会出现一些新问题:如农垦局将来管什么?与地方农业厅、局如何协调?农垦总公司是企业,按企业制度管理,上市公司要严格按上公司管理规范进行管理,两者关系将如何更有效协调?农业部对橡胶的补贴又如何落实到上市公司?这些新问题需要深入研究,需要新的思路与解决办法。政策层面,过去农垦改革措施存在“随大流”现象,多是比照农村改革的政策,忽视农垦的“生产特性、产品特性、资产专用性、生产层次性”,结果会出现一些与农垦发展实际不相符的问题。农垦科学发展需要新思路、新道路和新举措。立足广东农垦的实际,垦区创新发展可供选择的途径大致有四。第一条道路:资源拓张型发展道路。稳定橡胶、甘蔗支柱产业,对内加快良种更新、先进技术应用、提高作物单产;对外实施“走出去”战略,占领市场与空间优势,提高作物总产,增强发展后劲。这是过去广东农垦多年践行的道路,也是广东农垦发展的基础道路。第二条道路: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整合型发展道路。瞄准产业链的整体效益,以加工技术、工厂化模式为载体,以推进资本运作和股份制改造为突破途径,组织一体化产业链,实现精加工、粗加工与原料生产的一体化,构建专业化产业网络,实现

  农垦产业链集聚,给力广东农垦大跨越。第三条道路:体制创新与结构调整型发展道路。通过提升集团影响力,推进功能化组团,实现组团式发展。按照重组整合业务相关性较高的企业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原则,以橡胶集团、糖业集团、畜牧集团、乳业集团等企业为载体,打造房地产、优势农产品、酒店、冷藏仓储、现代物流等功能组团,增强功能化组团对市场的影响力和资源控制力,实现垦区向组团式发展的转变。第四条道路:实现上述三条道路有机组合,分层次推行上述三条道路,集中各自优势,层层推进,实现整体综合发展。无论选择上述道路中的哪一条或者其它道路,都离不开改革和创新发展。广东农垦在长期改革发展实践中,不断强化企业职能、努力消化原有其它三大职能,“化四为一”,为建立现代企业奠定新的发展基础。从2000年起,广东农垦推进政企分开,强调企业定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坚持“中央直属、省部共管”管理体制格局下,开始了“化四为一”的新一轮改革、创新。“化四为一”,其核心内容是明晰企业与社区职能,推进场社职能分离,实现生产与服务双强化。强化农场的企业职能,抓紧落实推进“走出去”战略、“产业组团发展”战略、“资本运作”战略;强化社区服务职能,以人为本,围绕促生产、改民生,发挥好社区建设与服务职能。三、推进广东农垦创新发展的建议因党和国家需要,广东农垦在创新中产生;因推进农业现代化诉求,广东农垦在改革中发展。时至今日,历史问题、党和国家新需要、现代农业新理念、农垦新使命,要求广东农垦人深化改革和创新道路: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跨国大集团、建设美好新垦区”的总目标,重视农垦历史和理论研究,划分发展层次,依据各层次实际,确定分层次前进方向,制定分层次发展目标,发挥农垦优势,整合构建产业链,大胆创新发展模式,有步骤、有计划推进广东农垦事业走向灿烂的未来。

  1.解放思想,划分层次,确定方向。解放思想,认清农业层次和农垦优势。中国农业存在“温饱农业”和“交易农业”二个层次,现代农业要解决“生存”和“增收”两个问题。面对农业双层次性,需要分层次推进“生存农业”的现代化和“交易农业”的现代化。农垦是“增收和交易”农业,集约化生产才有创造性,统一管理才更有效率。垦区具有经营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管理先进等优点,有优势在规模化农业和“交易农业”上探索现代化农业之路,发展方向必须始终瞄准并引领农业最前沿。2.发挥优势参与竞争,防范风险稳步发展。坚持“集团化、产业化和股份化”路子,稳定主导产业不动摇,对内实行兼并重组,巩固“龙头企业+基地”,延长农业产业链,创新农工贸各方风险同担、利益共享的模式;对外利用产业优势,整合区域资源,壮大主导产业,利用国家政策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展产业发展空间。产业结构上,启动新产业平台经济。立足农垦土地、资金等优势,探讨设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以农垦为主融合社会资金,股份化投资现代农业,升级农垦产业与企业,推动企业股份化进程;推进农垦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快向工业、信息产业升级。产业内部上,发展特色农业。发挥农垦品牌优势,将品牌农产品转化为经济效益,壮大橡胶、甘蔗和水果产业。增强风险意识,实现经济稳步发展。对农垦资源做到心中有数,评估发展潜力,审慎涉足农垦不熟悉、未涉足的产业;资本运作是农垦发展重要战略,进入市场有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更需采取谨慎态度;做好可行分析与风险评估,积极而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3.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美好新垦区。农垦承担着“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的历史使命。农垦应抓住新机遇,秉承科学发展的理念,为加快区域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继续树立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一是本着“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共同致富”的原则,开展好科技下乡、技术扶持、良种良法辐射等服务,示范带动周

  边农村发展。二是全力推进节能降耗、发展低碳农业和循环经济进程,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三是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加快社区学校等公益事业的改革进程,实现“企事分离”;重视民生工程,完善农场小城镇建设,建设职工安居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场和“城市后花园”建设,把“以人为本”全方位落到实处,建设美好新垦区。

篇四:农垦加快发展对照检查材料

  海南农垦改革发展情况

  海南省农垦总局

  【期刊名称】《中国农垦》

  【年(卷),期】2015(000)012

  【总页数】2页(P72-73)

  【作者】海南省农垦总局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海南农垦创建于1952年1月,土地面积1041.29万亩,约占全省;总人口92.95万人,约占全省,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和热带作物生产基地,是海南省最大的国有农业企业群体,一直承担着生产供应天然橡胶国家战略物资的职能。63年艰苦砥砺,风雨兼程。海南农垦现拥有橡胶面积373.86万亩,热带作物茶叶、胡椒、槟榔、荔枝、龙眼、菠萝蜜、椰子、瓜菜等面积150万亩,建成22个国家级热带标准化示范园、10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47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63年来,海南农垦为国家经济建设,开发建设海南,保卫祖国南疆,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以来,海南农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按照“政企分开、社企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要求,基本完成了“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等阶段性目标任务,海南农垦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民生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

  海南农垦实现政企分开,农垦总公司改制为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并于2013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2011年海南农垦集团控股的“海南橡胶”上市,海南农垦成为海南省支撑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力量。(一)加强对海南农垦改革的领导。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农垦改革,2008年成立了海南省深化农垦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海南农垦总局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按照国务院关于海南农垦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二)积极推进农垦内部政企分开。2010年9月,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海南省农垦总局与省农垦总公司分开独立运作。(三)逐步移交部分社会管理职能。2009年1月,海南农垦职工社会保险实现地方统筹;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垦区近500所中小学校全部移交市县管理;2010年11月,农垦民政职能移交市县管理;农垦27个气象站整体移交省气象局管理;科技110纳入属地管理。2013年12月,总局所属中学、中专、机关幼儿园、教育行政服务机构及农垦卫生防疫站等单位移交地方管理。上述社会职能的移交,使农垦社会负担得到减轻,政企、社企关系进一步理顺。(四)按照与市县优势互补和有利于资源合理布局、统一发展的原则,完成相关农场移交。2008年至2010年,垦区国有农场由90个重组成49个。2012年4月桂林洋农场移交海口市管理;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新星、加来、白沙、畅好、三江、罗豆、红林、加钗等8个农场顺利移交相关市县管理,实现兼顾农垦、市县、职工利益的“一改多赢”效果。目前,海南农垦下辖40个农场。(一)农垦部分社会管理职能顺利移交。一次性将20万退休职工医保、养老等五项社保移交市县属地统筹管理,农垦职工这个庞大的群体享受到了均等的社会保障服务,再也不用为退休领不到养老金而发愁,再也不用为有病住不起医院、报不了医药费而苦闷。垦区近500所中小学移交属地管理后,1.4万名教职员工与地方教

  师一样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工资等福利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社会职能的移交,减轻了农垦办社会负担,政企、社企关系进一步理顺。(二)农垦民生改善效果明显。2008年以来,在中央和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职工群众的水、电、路、房得到了极大改善,先后解决了52.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农场电网改造全面完成,修建了4150公里的农场内部水泥通畅公路,垦区共建设15.6万套保障房,集中还清了历史上拖欠的职工工资、医疗费、养老金、社保欠费等。发展公益事业,建立了助困、助学、助医等帮扶长效机制,2014年,筹集助学资金543万元,资助困难学子1226人上大学。发放职工医疗救助金605万元,垦区1750名患病职工得到救助。垦区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职工群众平均每千户拥有小轿车31辆。(三)农垦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以海南橡胶集团上市为标志,农垦集团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后者还收购了全球最大橡胶贸易公司新加坡R1公司;成立了中国首家农业企业财务公司、担保公司、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积极筹备农业财产保险公司等。2014年,农垦经营总收入361.9亿元。其中,农垦集团营业总收入212.4亿元,农场国有经济总收入3.0亿元(不含垦区医疗机构业务收入),垦区82家医疗机构业务总收入19.3亿元,农场职工群众自营经济总收入127.2亿元。农垦劳动者人均收入4.66万元,农垦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万元。(四)农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40个农场已建立百万亩芒果、香蕉、绿橙、荔枝、胡椒、茶叶、菠萝蜜等十大热带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建成22个国家级热带标准化示范园、10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47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了国家级的白沙绿茶和省级的东妃荔枝、白马骏红茶叶、五指山金鼎红茶、神泉芒果、昌农胡椒、乌石绿橙等知名品牌。(五)二、三产业加快发展。海南农垦紧紧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旅游地产、休闲度假、农业观光、医疗养生、农产品加工、医药制造、

  现代金融服务等二、三产业。在海南主要旅游城市相继建成4家星级酒店。下一步发展重点是全力打造橡胶核心产业,热带高效农业、旅游地产、健康服务、金融保险等五大核心板块。12月4日,海南省委副书记、省深化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李军,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领导小组副组长李秀领出席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领导班子任职宣布会,并对抓紧推进海南农垦改革发展、加强公司班子建设等提出要求。今年7月召开的海南省委六届八次全会做出深化新一轮农垦改革、组建海南农垦投资控股集团等重大部署。日前,省政府批复同意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公司为省政府出资的大型国有企业,承接原省农垦总局和原省农垦集团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权益,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农垦组织化程度高等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农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省委对集团公司班子人选高度重视,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张韵声同志任党委书记,提名为董事长人选;王业侨同志任党委副书记,提名为总经理人选;林进挺同志提名为副总经理人选;王任飞、张志坚、杨志成同志任党委委员,提名为副总经理人选;刘大卫同志任党委委员。李军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正在强力推进农垦改革发展,海南农垦在把热带特色现代农业打造成海南富足农民服务全国的王牌产业和海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中担负着重大责任,同时也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班子要充分认清这一背景,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机遇意识,认真履职尽责,顽强拼搏,团结带领干部职工共创农垦新辉煌。当前要抓紧做好新公司组建、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八八战略”实施和干部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李军希望班子成员虚心学习,

  全力干事,精诚团结,清正廉洁,努力将海南农垦打造成为海南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国家热带特色农业示范区。

篇五:农垦加快发展对照检查材料

  海南农垦改革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编号:0093时间:2012-05-30发表人:szx大中小】类型:查看:1673次【字体:

  2008年6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从体制上明确了海南农垦由省(海南省)部(农业部)共管改由海南省全面管理,在5年过渡期内,海南农垦逐步移交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海南农垦由此拉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体制改革序幕,并开始朝着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方向发展。农垦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通过总结和反思,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将有利于农垦的改革少走弯路、积极稳妥的推进。农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农垦土地权益四分五裂,多方博弈争夺。海南农垦拥有1180万亩土地,占全省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除380多万亩橡胶林地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随着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农垦土地的价值和增值效应大大凸现,同时也引发多方博弈争夺土地权益。以土地为核心的各类矛盾开始出现。具体表现在:(一)、围绕土地,农垦与地方政府在博弈。农垦土地目前虽然已大部分经土地确权,但仍然有许多用地是存在纠纷的,农垦的农场与地方周边乡镇紧密相连,土地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界划分的历史矛盾由来已久,因此,地方政府对这些土地的进一步确权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农垦的土地是国有划拨地,属农业用地范畴,农垦要利用土地进行项目开发,需要地方政府调整土地的用地规划,将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这项工作目前开展的并不顺利,这虽然有用地政策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甚至对农垦报批的土地开发项目,更是不理不问或拖着不办,使农垦项目的开

  发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二)、围绕土地,农场与周边农村在较劲。历史上,农场有不少土地系从周边农村划入,有的连村带地一起并入农场,成为农垦的“并场队”。随着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发展,农场周边的农村日益显现出人多地少的窘况,而农村土地价值的不断攀升,使得农民对土地的渴求日趋旺盛,难免衍生出土地权属问题和土地纠纷事件。(三)、围绕土地,农垦系统内部的存续农场与海胶基地分公司、投资公司在角力,并出现土地权益失衡的状况。一方面,海胶基地分公司占用了380万亩橡胶林地,这部分原属于存续农场的土地,目前正由农垦方面陆续划归农垦集团公司名下,其中30%的土地已确权归属农垦集团公司,后续土地确权因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工作进展缓慢。另一方面,农垦集团下属的24家投资公司也从存续农场获得了相当数量可用于项目开发的土地资源。而存续农场则在这场角力中不断“瘦身”,变成了没有法人资格、土地资源所剩无几的“弱势群体”,农场赖以生存的土地除建成区和无法开发的滩涂地外,几乎没有可利用开发价值的土地,将这样的存续农场移交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肯定不愿接纳。存续农场失地(失去土地)、失业(失去橡胶主产业)、“失身”(失去法人身份),干部职工失意、失落、失志,对移交地方政府心存疑虑,对未来和前途感到迷茫,对农垦改革失去信心。可以说,目前存续农场的干部职工对改革的抵触情绪很大,对海胶集团、投资公司等“外来掠夺群体”的敌意也很大,这关系到稳定的大问题,我们应认真对待和深思。二、政策缺乏前瞻性,留下后遗症。农垦的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土地上千万亩,牵涉百万农垦人的利益,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但农垦的改革在某些方面操之过急,政策的设计和制定缺乏前瞻性,没能通盘考虑,留下后遗症。

  (一)、反哺政策缺失,存续农场负担沉重。为支持海胶集团上市,存续农场全盘接收了海胶集团剥离的不良资产和富余人员,作出了巨大牺牲。而海胶集团则将农垦最优质的橡胶资产装入囊中,甩掉了包袱,实现了轻装上阵。海南农垦在制度和政策设计上对海胶集团上市后如何为作出贡献和牺牲的农场进行反哺,缺乏前瞻性,使农场未能从海胶上市中获取任何利益,依然负担重重。(二)、橡胶长期承包政策仓促推出,引发混乱局面。海南农垦于2008年推行国有开割胶园职工家庭长期承包,在没有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的情况下,对8个基地分公司匆匆试点数月便在垦区全面铺开,没有继续巩固以往多方联手共同为橡胶生产保驾护航的机制,相反却从橡胶产业的分家、土地的分割、权益的分配等方面将海胶基地分公司和存续农场等实体单位的橡胶联保机制彻底打破,仅仅依靠海胶集团保安公司5000多名保安的力量开展护林保胶,工作陷入被动,垦区偷胶卖胶活动空前猖獗,干胶流失十分严重,护林保胶形势更不容乐观。橡胶长期承包政策的仓促推出还导致掠夺性割胶盛行。在橡胶“长包”政策暴利的诱惑下,胶工强割现象屡禁不止,过去割胶是三天一刀或四天一刀,胶树有较为充分的休养生息时间。实行“长包”政策后,胶工为了眼前利益,常常一天一刀甚至一天两刀,竭泽而渔,橡胶树死皮率大大上升。据农垦有关橡胶专家调研估测,垦区橡胶树死皮率已高达40%以上。(三)、政策倾斜橡胶深加工,忽视橡胶基础性生产,橡胶产量徘徊低谷。2004年垦区橡胶产量创下历史之最,达到23.32万吨;2005年由于遭受50年不遇的“达维”台风重创,橡胶产量锐减至16.24万吨;2006年为15.87万吨;2007年17.06万吨;2008年15.47万吨;2009年16.18万吨,2010年18.43万吨(以上数据为海胶集团和有胶存续农场的橡胶产量之和)。农垦橡胶种植

  面积没有减少,但产胶量一直没能达到2005年以前的水平。据农垦橡胶专家介绍,一般情况下,橡胶树在遭受大台风的创伤后,3年就能完全恢复,产胶量能达到甚至超过台风前的水平,但海南农垦的橡胶产量一直在低谷徘徊,不可不反思。三、改革的参与主体利益落差大,改革难以形成合力。海南农垦的改革由农垦总局牵头,参与主体大致分为三部分:农垦集团及其下属投资公司、海胶集团及其下属基地分公司、存续农常这三大改革参与主体无论是在产业、收入和归属感方面,均存在较大落差,农垦的改革没有形成合力。(一)、产业。农垦集团正陆续将原属于存续农场的350万亩橡胶林地收归旗下,投资公司从存续农场获得了一大批可供项目开发的土地,形成了以旅游地产为主业的经济发展格局,部分投资公司的开发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海胶集团以橡胶为核心产业,成功实现上市,募集了巨额资金;而存续农场失去橡胶后,没有了主产业,也没有多少赖以生存的土地,仅靠农垦总局的“输血”救济和收取自营经济的地租苦苦支撑,艰难度日,发展经济举步维艰。(二)、收入。农垦对存续农场执行“阳光”工资制度,对农垦集团及其下属投资公司、海胶集团及其基地分公司实行“差异化薪酬制度”,对胶工推行“交够国家的、剩余归己”的分配制度,各方收入差距较大,收入分配有失公允。(三)、归属感。在存续农场的干部职工眼里,投资公司有农垦集团这个“爹”,海胶基地分公司有海胶集团这个“娘”,只有存续农场是即将泼出去的水,要扔给地方政府(且地方政府又不愿意收),干部职工没有归属感。而已完成移交试点的加来和新星农场并不乐观的现状,更让农场干部职工深感无助和无奈,他们既担忧自己的未来,更为子女今后的就业忧心忡忡,对农垦改

  革颇有怨言,编下顺口溜:辛辛苦苦农垦人,流血流汗献青春,一生种胶一朝分,失地失业失身份。以上问题何许仅仅是个别情况和问题的反映,但这些问题却足以影响整个改革和稳定。特此,就农垦的改革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供参考。一、针对新的情况和问题由省委或省政府成立专门的调研组进行深入调研,尽快总结经验和不足,提出更切和实际的对策;二、海南农垦的改革要让地方政府参与进来,不能关起门来搞改革,农垦可以唱“主角”,但不能唱“独角戏”;三、海南农垦的改革应以稳定为前提,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农垦不稳定,全省不稳定,农垦不发展,全省不发展;四、海南农垦的土地也是海南省的土地,是全省重要的战略资源,应站在全省的高度,全盘考虑,统筹安排;五、要充分做好农场移交给地方政府前的准备协调工作。农场区域大、人员多、负担重、无土地、无主业、服务设施落后,地方政府在接收过程中,农场的债权债务如何划分,农场将来如何发展,干部如何安排使用,职工的出路在哪里等等,都应该全面统筹考虑;六、海南农垦应想办法转变经营体制,解决改革进程中的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问题,不能简单甩包袱,在勇挑改革重担的同时,也要为全省的稳定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六:农垦加快发展对照检查材料

  农垦公司制农业开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农垦公司制农业开展现状

  截至2021年,我国农垦系统土地面积为36.59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186万亩,约占全国耕地的4.5%,拥有1785个国有农场,1361万人口,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200多家,约1万亿国有资产〔不含土地等资源性资产〕,生产总值5800亿元,人均纯年收入1.2万元。农垦系统分布在全国31个省份,主要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实行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多数垦区还承当区域内行政社会管理等公共职能,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局部和国有经济的重要力量。

  〔一〕企业主体数量多,分布行业广泛

  根据?中国农垦统计年鉴?统计,截至2021年底,农垦拥有独立核算企业5404家,其中农牧企业1779家,占企业总数的32.92%;工业企业1298家,占企业总数的24.02%;建筑企业509家,占企业总数的9.42%;运输企业227家,占企业总数的4.20%;以批发贸易为主的商业企业1591家,占企业总数的29.44%。从产值看,第一产业产值1750.1亿元,占农垦总产值的29.5%;第二产业增加值2613.22亿元,占农垦总产值的44%;第三产业增加值1574.23亿元,占农垦总产值的26.5%。

  〔二〕以农业公司为主,经营主体实力强

  农垦拥有职工家庭农场、企业公司、合作社等多种类型的农业经营主体,但农业公司是农垦农业经营的主力。目前,农垦拥有农业公司约1万家,合作组织5440家,职工家庭农场113万户,85%的耕地由职工或职工家庭承包。2021年农垦有65家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①,其中,国内上市公司9家,拥有股本金98.88亿元,是农垦公司制农业开展的重要代表。

  〔三〕与管理体制对应,组织形式多样

  除--兵团外,农垦还有集团制和属地行政化管理两种管理体制。按管理体制分,2021年全国有17个垦区实行企业集团制管理,实现生产总值3840.5亿元、利润141.8亿元,分别占全国农垦的64.7%和87.9%,实行集团制管理的垦区均为农业公司组织形式。实行属地行政化管理的垦区,正在以优势农场、优势主导产业为根底组建各种形式的专业化农业公司,如河南黄泛区农场的地神种业、湖北农垦现代农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

  〔四〕多种所有制并存,注册登记类型丰富

  目前农垦已培育一大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并催生出一大批民营企

  业,形成了股份制、有限责任制、混合所有制等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截至2021年,全国农垦累计改为股份和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约1万家,出售、破产、兼并、关停国企1.3万余家,非国有经济比重超过46%,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开展格局。在农垦65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股份19家,占29.2%;有限责任公司36家,占55.4%;国有企业10家,占15.4%;内资企业61家,占93.8%,中外合资企业4家,占6.2%。

  〔五〕集中于农垦优势产业,拥有标准生产基地

  农垦农业公司以国有农场为依托,拥有管理标准的生产基地,并集中于农垦优势产业。以65家农垦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为例,除上海农工商超市〔集团〕和黑龙江农垦北大荒商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农副产品销售为主业外,其他企业均以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为主,加工原料集中于粮豆、牛奶、橡胶、畜禽、甘蔗、种子种苗、果蔬等农垦优势产业。2021年,农垦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基地种植面积2911.80万亩,养殖奶牛、猪、羊、鸡、鸭等畜禽3.95亿头〔只〕;上海鲜花港主营鲜花产量1.1亿株;龙头企业从基地采购的原料占企业加工总量的71.5%,其中,有28家企业到达100%,占企业总数的43.2%。

  〔六〕利益机制多样,形式类型丰富

  农垦农业公司与农场、职工家庭、带动农户形成了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农垦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为例,65家重点龙头企业共带动农户321.10万户,平均每家企业带动农户5.18万户,在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中,以合同制方式带动农户188.64万户,占58.75%;以合作制方式带动农户54.69万户,占17.03%;以股份合作制方式带动农户8.17万户,占2.54%;以其他方式带动农户69.61万户,占21.68%;有56家企业按照保护价收购农产品,占90.3%;61家企业为基地农户提供系列化效劳,占98.4%。

  二、农垦公司制农业开展模式分析

  基于农垦公司制农业开展现状,在实地调研代表性垦区和国有农场的根底上,采用历史演进和系统归纳的方式,从组织方式、运行机制、成长路径等方面分析农垦公司制农业开展的特点。

  〔一〕农垦公司制农业的典型开展模式

  “企业集团+产业公司+国有农场+职工家庭农场〞是农垦公司制农业的典型模式,该模式是农垦不断深化改革,并逐步适应市场开展而形成的。目前有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安徽、广东、广西、海南、重庆、云南、陕西、宁夏、甘肃、南京、昆明、广州等17个垦区采用该模式。“企业集团+产业公司+国有农场+职工家庭农场〞“大集团套大农场、大农场套小农场〞的现代化大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农垦公司制农业组织模式的典型代表,对应的运行机制是“集团公司制+股份公司制+股份制或国有独资+职工租赁经营〞。农垦公司制农业典

  型模式是农垦“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体制的延伸,典型模式存在于土地规模比拟大,产业根底相对好,产加销一体化程度高的集团化垦区,也能较好地涵盖属地行政化管理垦区的农业经营。

  〔二〕农垦公司制农业模式的运行机制

  农垦公司制农业典型模式的运行体系可以从三个层次、两个方向考查,具体为:〔1〕在底层,以集约化和专业化的家庭经营为主,农场职工或职工家庭规模化承包土地,从事专门化的农业生产,具有较高的农产品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该层次目前正积极探索合伙经营、集体经营和公司经营等新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2〕在中层,以国有农场为核心,实行统一的农资供给、作物布局、农机作业、农技推广等措施,提供全覆盖、全过程的组织化生产经营效劳;该层次目前正不断强化各类主体间的利益联结,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和社会化效劳组织的比拟优势。〔3〕在顶层,农垦集团公司掌控战略决策、资源配置和管理控制,主导整个农垦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产业公司负责培育和经营垦区主导产业,推进产业纵向一体化,目前正在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经营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提升产业链整体效益。〔4〕纵向上,以国有农场、产业公司、企业集团为链接,通过产业化经营,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带动分散层次的平行主体开展。〔5〕横向上,以家庭农场为根底,通过国有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社会化效劳组织等多元组织形式,实现生产主体的规模经营。

  三、农垦公司制农业开展存在问题

  农垦公司制农业开展,推进了农垦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了农垦农业现代化,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需要不断提升

  集团母公司、产业公司是农垦公司制农业提档升级、开展壮大的主要力量,但与国内外一流农业公司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突出反映在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从公司主体发育看,农垦公司制农业开展普遍具有先有农场子分公司,后有产业公司和集团母公司的逆向组建特点,行政因素在集团制改革中发挥主导作用,导致农垦企业治理结构、管理框架不完善,集团母〔总〕公司管控协调能力不强,在垦区开展战略制定、资产管理、产业规划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产业公司在资本运营、技术创新、产品营销方面缺乏高级专门人才,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产品加工能力不强,市场开拓缺乏,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推动农垦优势产业开展的作用未有效发挥。

  〔二〕主体间利益联系不紧密,需要创新完善

  合理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经营各主体长期博弈均衡演变的结果。随着农垦农业经营主体增加,各农业经营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方式由以土地承包经营、产品交易为主向资本产权、

  效劳契约、市场交易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转变。由于农垦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时间相对较短,各经营主体利益表达尚不充分,满足各方利益、实现共同开展的机制仍在构建中。在集团化体制中,母公司、总公司在内部交易中存在压低子公司、分公司产品价格问题;加工销售专业公司与职工家庭农场利益联结中主要以产品市场交易为主,缺乏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深层次利益联结机制。

  〔三〕职工家庭农场规模缺乏,需要适度扩大

  适度扩大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农场社会化效劳体系转变、提升农业规模效益以及增加职工家庭收入,实现农垦职工收入2021年翻番的要求。在人地关系相对紧张的垦区和农场,农场职工土地承包租赁主要依据农场职工数量,实行土地均分承包,同时,由于国有农场所处区域经济社会一般相对落后,劳动力转移渠道有限,大量职工家庭子女转移到农场工作,造成人均耕种土地面积下降。同时,由于农场职工土地承包租赁经营期限相对较短,不利于农场土地向有资本、有技术的职工家庭农场流转,不利于培育新型农场农业职工。

  〔四〕财政支持体系不完备,需要顶层设计

  现代农业开展要靠科技和政策,政策是推动农垦公司制农业开展的重要力量。农垦具有区域性、社会性、跨行业性等多种属性,兼具生产经营和社会管理等多项职能,具有多种农业经营主体;财政支农政策是否应该覆盖农垦,管理部门存在争议,导致农垦不能及时享受相关政策。以农垦农技推广效劳体系建设为例,政府部门对其是否具有公益属性,公共财政是否应该支持,一直存在争论,各地实践不一,相同的政策在垦区执行不同。以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工程为例,截止2021年,该工程仅覆盖至--兵团、黑龙江、广东、湖北、陕西、河北、河南、湖南、辽宁、广西等10个垦区,而享受政策的局部垦区,标准被降低,如-兵团和黑龙江垦区按6个示范县、广东农垦按1个工程示范县予以资金支持。

  四、完善农垦公司制农业开展的政策建议

  为更好推动农垦公司制农业开展,针对其开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继续深化农垦体制改革

  改革是推动农垦开展的巨大红利,应继续推进垦区层面集团化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借助农垦别离办社会职能改革〔国农改〔2021〕4号文〕机遇,按照公共管理职能与生产经营职能分开、别离原那么,促进农垦集团公司由管理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转变,加强农垦经营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改善股权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增强集团公司的管控能力和投融资能力。按照专业化、产业化经营方针,整合农垦经营性资产,培育壮大产业公司,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农垦主导产业竞争力。加强农场生产基地建设,夯

  实农业产业化经营根底,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农垦核心竞争力。

  〔二〕培育壮大农业公司主体

  培育壮大农业经营公司是农垦公司制农业开展的关键,要以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为重点,对农垦农业公司进行改造。标准和完善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适度分权、强化监管的经营决策机制以及管资产、管人和管事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积极引进战略投资,开展混合所有制,对集团母公司、产业子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推进农垦管理职能转变,将农垦企业集团和产业公司打造成专门从事资产经营和生产经营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三〕选择适合的农业公司开展路径

  农垦农业公司建立和开展有三条开展路径,分别是从行政管理机构或行政性公司,改制为集团制企业〔农业部农垦局,2021〕;围绕垦区主导产业组建产业化、专业化公司,或将农场改制为子分公司,通过自下而上的模拟股份制经营组建公司。各垦区和农场要结合自身管理体制特征,选择适合的公司开展路径,具体为:集体化管理垦区可采用企业集团开展路径;非集团化垦区要以优势农场或优势农场核心产业为根底组建产业化专业化公司,整合资源,开展产业;对于分散经营的家庭职工农场,可将农垦土地承包方式由职工家庭承包租赁向模拟股份制承包体转变,组建农业公司,再向公司经营转变。

  〔四〕完善农垦利益联结机制

  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是有效发挥农垦农业经营体系作用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农垦公司制农业经营特点建立符合农垦农业开展需要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农垦农业经营体系活力。继续完善土地、水、机械等资源、资产的承包、租赁等经营方式,在保护的前提下,发挥资源、资产经济效益。探索扩大资产产权、产品效劳契约的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完善产权控制下集团公司内部的交易制度,标准合同契约运作方式,鼓励各农业经营主体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

  〔五〕扩大家庭农场经营规模

  适度扩大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增加职工家庭农场经营收入。稳定农场职工土地承包租赁经营关系,适当固定土地配置,延长职工土地承包经营期限;推动农场职工承包租赁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土地向有资本、有技术且乐于从事农业生产的职工和职工家庭农场集中;健全和完善垦区社会保障体系,将符合条件的农垦企业职工全部纳入职工根本养老和医疗保险范围,为农场职工转移就业创造制度环境;大力开展垦区多种形式的社会效劳组织,完善农垦社会化效劳体系,为扩大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提供外部条件。

  〔六〕制定农垦农业开展专项政策

  政策支持是农垦公司制农业开展的重要保障,进一步明确农垦在保障国家粮食平安中的地位,将农垦作为财政支农政策的重要组成局部,制定专项政策给予支持。设定农垦开展重大专项,支持农垦农业根底设施和物质装备能力建设、农业技术研发推广示范、农业技术和职业农工培育、农垦境外农业开发和农垦民生与社会事业建设等。设定农垦开展改革基金,设立农垦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进一步完善农垦公司治理结构。赋予国有农场农用地抵押、担保权能,开展农场存量建设用地入市交易试点,激活农场土地资产。

篇七:农垦加快发展对照检查材料

  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面推进宁夏农垦改革发展

  张存平

  【期刊名称】《中国农垦》

  【年(卷),期】2016(000)005

  【总页数】3页(P13-15)

  【作者】张存平

  【作者单位】宁夏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2015年,宁夏农垦积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应对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调整经营结构,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推进资源优势转化,保持了垦区经济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基本完成了改革发展的预期目标任务。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宁夏农垦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关键期。宁夏农垦将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深入推进集团化、企业化、市场化改革,着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产业提质增效、经营机制创新、管理规范有序、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增强集团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为建立一流大型现代企业集团打下坚实基础。预期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以上,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2%以上,职均收入同比增长9%以上。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抓住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提效益等关键点,稳住奶业、葡萄、旅游、地产几个支撑面。选准突破口,大力优化经营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必须转变观念、务实创新,用改革的思路引领发展,用

  创新的办法搞活经营,用务实管用的点子破解难题,千方百计激发企业活力,想方设法提高企业效益。必须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无论经营者还是企业员工,都要以企业利益为核心,尽职尽责、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为企业贡献应有的价值。必须依法治企,按规矩办事,不管是抓管理还是搞经营,都要守法纪、讲规矩,依法依规管人管钱管事,确保干成事、不出事,以良好的风气,赢得企业良好效益,塑造企业良好形象。(一)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是发展不竭的动力。加大改革政策落实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逐条梳理改革重点任务,争取自治区出台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的实施意见,为宁夏农垦集团发展再添新活力。继续跟进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深化农垦改革发展的任务和政策,查漏补缺,逐项落实,不让政策失效。着眼长远,制定好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和“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决策机制,理顺运行机制,履行好集团公司战略决策、资本运营、资源配置、财务管控和目标绩效考核等方面的职能,建立职责明晰、运转顺畅、管理规范的集团化管理体系。不断强化子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企业由管理型、服务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推进经营机制创新,实施一企一策,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各类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全面治理亏损企业。开展亏损企业扭亏增盈重组试点,缩小亏损面,减少亏损源,提高企业减亏增盈能力。进一步完善参股合资企业合作机制,探索开展中小企业混合所有制和股份制改革试点,推进农垦企业股权多元化,激活中小企业活力。加快推进农垦国有土地确权颁证和评估注资工作,建立和完善集团内部各子公司土地参股合作机制,调动经营土地的积极性。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快葡萄、奶牛等优势产业上市培育工作。深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强化农场公司统一经营和服务职能,推行生产经营有偿服务,鼓励探索订单生产、公司托管、代种代收、代购统销等方式,增加农场

  效益,推进农场由行政管理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理清农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争取纳入政府预算和购买服务范畴,争取财政支持有效化解历史债务。开展农业经营机制创新改革试点,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场企业盈利水平。积极推进农垦职工房屋产权制度改革,力争年内有实质突破。(二)加大开放合作力度,着力加快资源转化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智引技并举,积极融入“开放宁夏”建设,加快推动对外合作,努力把农垦的资源和要素优势转化为经济和竞争优势。抓住自治区建设全国新能源综合示范区的有利机遇,全面落实好与协鑫集团的合作,确保项目见实效。推动各农场、公司立足挖掘本企业资源,开展招商引资、合作经营,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改善企业经营结构。继续推进与兄弟垦区的联合联营联盟,力推中垦乳业陕西加工企业年内投产,发起组建的中垦电商(西部)股份公司力争年内运营,参股的中垦种业公司取得实质性推进。进一步加大垦地合作力度,推进与各相关市县区的规划融合、产业融合、城镇化建设融合、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融合,在合作兴办产业园区、联合招商、税收分红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强垦区内部合作,积极鼓励各农场、子公司相互持股参股,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三)加快推进产业转型,着力提升经营效益坚持一场一业、一企一特,打好特色牌、绿色牌,走特色化、高端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路子,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企业、形成大产业。推动葡萄产业提质增效。大面积推行葡萄标准化种植、信息化管理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改造低质低产园1万亩,建设葡萄标准园2个。进一步完善葡萄产业经营体制,梳理龙头企业、酒庄和基地的关系,按紧密型、合同型划分种植基地,明晰产权和利益关系,科学制定利益分配机制。推动草畜产业转型发展。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草畜一体化协同发展,推动贺兰山奶业公司与各农场饲料基地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多方寻求合作,建设奶制品加工企业;加快中垦乳业巴氏奶项目建设,提高鲜奶加工能力和

  附加值。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按照自治区发展“一特三高”现代农业的要求,调整优化垦区农业结构,每个农场培育一到二个特色主业,建设一到二个示范基地。继续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水肥一体化、良种良法配套等现代农业技术,不断提升良种繁育、设施农业、生态渔业、富硒枸杞、优质大米等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农业竞争力。完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功能布局,调整优化设施种植区域,增补休闲观光项目,扩大游客接待能力。加快光伏农业园区规划,打造光伏农业示范点。推动旅游业提档升级。整合垦区旅游资源,将农垦作为一个整体旅游示范区来打造,着力构建以休闲、度假、养老为一体的大旅游发展格局。积极引进战略投资,推进天湖、镇朔湖、简泉湖等旅游资源开发。进一步完善玉泉营葡萄小镇规划,发挥酒庄整体优势,提升旅游功能。(四)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着力增强产品竞争力将市场营销作为企业的命脉抓在手上,定策略、拓市场、去库存、增效益,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构建品牌体系。立足长远发展,分析市场需求,着力构建以宁夏农垦为核心的品牌体系,打造宁夏一流、全国有影响的“宁夏农垦”品牌集群,增强农垦企业市场开拓力和影响力。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垦区主要农产品全链条可追溯,让“安全、绿色、放心”成为农垦产品的代名词。千方百计开拓市场。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加快中垦电商(西部)股份公司组建进程,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整合优化产品结构,打造明星产品,彻底淘汰低效产品,加快去库存。探索组建股份制、专业化的销售公司,靠专业团队实现产销平衡,带动企业发展。(五)加快垦区基础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盯国家和自治区政策导向,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争取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发展、重大民生项目。调整投资结构和布局,注重投资收益,确保有限的资金投到支柱产业、亮点项目、重点设施上,投到能赚钱的地方,投到

  干事创业的企业,推动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充分挖掘各公司内部潜力,盘活各类经营资产,积极推进企业增效和职工创业增收。进一步完善农场小城镇建设规划,完成危房改造续建及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不断改善垦区社会面貌。深化平安农垦创建,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精心抓好安全生产,确保职工群众安居乐业。一是严要求,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坚持不懈建立健全各项各项规章制度,把企业和经营者的权力乃至员工的行为规范在制度的“笼子”里,依规矩用权办事管人,让一切规矩严起来,敢于较真碰硬,一切按照全面从严的要求,加大制度落实力和违纪处罚力,彻底堵塞制度漏洞。大力推进依法依规治企,规范各级法人经营决策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加大预算、资金、财务风险等方面的管控能力;加强资产管理,建立国有资产规范化管理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开展子公司责任审计,用好审计结果;加强项目管理,严格各环节流程,堵塞风险漏洞。二是培养人,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统筹制定集团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着力打造富有活力、敬业高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引进急需的创新型、复合型、领军型人才,培育后备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教育广大员工。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建立科学的薪酬机制,完善集团公司及各子公司的薪酬制度及绩效考核办法,按经营业绩核定子公司工资总额,既调动好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又防止因分配不公、差距过大造成不公平现象。切实建立起职务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报酬能高能低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实现人力资源资本价值的最大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抓落实,全面提升企业执行力。必须营造务实和强化的良好风气,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谋发展”上,精力集中到“增效益”上,功夫下沉到“抓落实”上。加大督察监督,全程追踪落实,确保集团党委、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决定的事项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各子公司必须完成集团今年下达的目标任务,抓好一个盈利项目或产业亮点。集团各部门必须抓好一两个改革发展示范(试点),一年办成一两件

  大事实事。着力养成立说立行、立说立干的好习惯,对定下的事、看准的事,锲而不舍盯着干到底,不见成效誓不罢休。

篇八:农垦加快发展对照检查材料

  突出宁夏农垦特色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宁夏农垦事业管理局【摘要】@@2009年2月,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赋予宁夏农垦相当于地级市的部分经济管理权限,并给予农垦优惠的配套改革政策,使农垦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期刊名称】《中国农垦》【年(卷),期】2010(000)008【总页数】3页(P29-30,46)【作者】宁夏农垦事业管理局【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

  2009年2月,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赋予宁夏农垦相当于地级市的部分经济管理权限,并给予农垦优惠的配套改革政策,使农垦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宁夏农垦围绕“建设一个园区、引进一批项目、壮大一个产业、提升一批品牌、形成一个增长极”的思路,加快现代农业开发建设。截至2009年底,宁夏农垦生产总值达到11.7亿元,比2000年增长204.8%;实现利税1.3亿元,比2000年增长184.5%;人均收入9016.7元,比2000年增长170.1%。五大动力推动垦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一)注重示范园区创建,带动现代农业发展近年来,宁夏垦区提出要建设“432111工程”(40万亩优质粮食、30万亩葡萄种植、20万亩健康水产养殖、10万头奶(肉)牛养殖、10万头生猪养殖、10万亩外向型设施农业),按照自治区“三大示范园区”的要求和各产业的区域布局、发展状况及特点,垦区确立了争创6个自治区级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21个局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的目标。示范园区的建设涵盖了垦区14个农林场中的13个,创建范围由传统的种植业、奶牛、猪肉、葡萄等扩大到了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水产养殖、农业机械、牧草等特色产业,为垦区的优势特色产业深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二)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垦区依托示范园区的建设,集成配套各类项目,结合各场实际,突出先进性、实用性和综合性,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以种植业和养殖业核心展示区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通过基础建设,使各个农场特别是示范园区逐步建设成为交通便利,道路平整,设施设备先进的现代农业基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三)注重农业技术推广,着力提高科技水平垦区采取引进一项、试验一项、推广一项的办法,立足示范基地和园区,以标准化体系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研究、示范、推广和应用,推动垦区现代农业建设技术不断进步。垦区还先后与清华大学、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大学、宁夏农科院、农牧厅、科技厅等单位合作承担了冬小麦北移推广种植、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银北千亩盐碱地改良研究示范、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等多个项目,切实促进了垦区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四)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产业化进程宁夏垦区通过实行“龙头+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多元经营

  主体的利益共同体,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分配机制,妥善处理好产、加、销之间的利益关系,真正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并通过龙头企业在销售、资金、人才、品牌保证等方面的优势,全面促进产业集团化发展,实现“产业化立农”的目的。垦区以国家级龙头企业“贺兰山清真牛羊肉集团公司”和“西夏王葡萄酒集团公司”为依托,逐步扩大清真牛羊肉和酿酒葡萄的生产及种植规模,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促龙头。在畜牧业方面,宁夏灵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以合同方式与灵武农场区域内近百个养猪专业户建立起稳定的供求关系。在蔬菜生产方面,垦区采取一体化经营、工厂化管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的经营方式,按照市场→产品→生产→冷藏加工→冷链运输→销售的顺序组织反季节生产国外和南方高端市场需求的蔬菜,大力实施“冬菜北上、夏菜南下”战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连湖模式”,已成为夏季供港蔬菜的主要基地之一。在酿酒葡萄、枸杞等特色产业方面,垦区探索出了土地“反租倒包”模式,由农业公司带头承包发展规模,通过产业化发展推动园区建设水平的提升,再通过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整个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升。(五)加大培训,强化职工科技应用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垦区2009年组织各类技术培训、观摩达300余场次,提升科技示范户1200余户,下发各类技术资料4万余册,技术骨干培训率达100%,主导产业职工培训率85%以上。由于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垦区的示范园区在现代农业建设方面为广大职工和周边农村树立了样板。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在宁夏垦区现代农业建设中还存在着龙头企业发展缓慢,带动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薄弱,发展速度较慢;技术人才缺乏,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技术到位率不高;农产品加工流通缺乏活力,市场销售困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立缓慢,管理

  工作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为此,宁夏垦区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紧紧围绕“432111”工程,结合产业特点,按照“粮食生产抓优质、特色产业抓规模、设施农业抓增效、畜牧水产抓提质、园区建设抓提升、农业科技抓示范”的要求,充分发挥农垦土地资源集中度高、组织化程度高、机械化水平高等比较优势,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企业、形成大产业”的思路,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二是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能力;加快建设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加快农业装备更新换代,提高主要农作物和畜产品生产的机械化作业水平,把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建成新技术转化、新品种引进、新机具推广和农工、农民培训的窗口。三是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提升葡萄酒等酿造加工企业集群,壮大清真牛羊肉等畜牧水产加工企业集群,培育粮油和果蔬等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积极引入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投资置业,组织有实力的龙头企业“走出去”,应用农垦内外资源发展壮大自己,扩大开放合作;搞活农垦经济,打造西夏王葡萄酒集团、贺兰山清真牛羊肉集团、西夏嘉酿等10个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龙头企业,构建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垦工业发展体系,逐渐打造加工龙头企业集群。按照上述思路,垦区确定重点抓好的八个方面产业工程建设。现代粮油产业工程——以种子化、优质化、专用化发展为方向,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综合加工利用效益为目的,以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确保区域粮食安全为核心,以建设示范园区、开展粮油作物高产攻关、实施标准化生产、示范应用重大技术为手段,发展以玉米、水稻、小麦、油葵为主导产品的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优质粮食产业,发挥好“宁夏粮仓”的作用。优质葡萄标准化种植及葡萄酒生产产业工程——按照“突出区域特色、创新体制

  机制、展示产业文化、打造葡萄酒都”的要求,在“贺兰山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内的玉泉营、黄羊滩、简泉、渠口等10个农场,种植优质葡萄30万亩,其中酿酒葡萄25万亩,鲜食葡萄5万亩,达产后年生产优质葡萄15万吨以上;通过建设发酵厂、酒庄、保鲜库,开展品牌酒、特色酒、贮藏保鲜等精深加工,形成加工17万吨酿酒葡萄、保鲜2万吨鲜食葡萄的能力。优质奶牛标准化养殖及乳产品深加工产业工程——以平吉堡奶牛场为核心,通过建设现代化规模养殖场、现代化寄养场和规范化养殖小区,开展健康养殖,建设优质奶源基地,使垦区奶牛总存栏达到7万头,牛奶总产达到27万吨以上;建设稳定的优质饲草料综合加工与利用体系,形成14万吨饲料、5万吨苜蓿草的加工能力;同时通过技术改造和改扩建工程,形成年加工乳品30万吨的能力。瘦肉型猪养殖及生猪屠宰加工产业工程——发挥“灵农”品牌优势,以灵武农场为核心,通过建设现代化养殖场和规范化养殖小区,开展健康养殖,在灵武农场建设现代瘦肉型猪产业示范园区,带动垦区其他农场及周边农村发展瘦肉型生猪养殖,形成年出栏10万头的生产规模。对现有的加工厂进行改扩建,形成年屠宰加工20万头生猪、精深加工1万吨猪肉系列产品的能力。淡水渔业健康养殖及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产业工程——以前进农场和沙湖为核心,发挥“沙湖”品牌优势,按照“上农下渔、上禽下渔、以渔保水、以渔养水”的模式,以“扩量、提质、增效”为手段,逐渐发展大水面健康养殖和稻(苇)田养蟹,至2012年形成拥有3.8万亩精养池塘、3.6万亩半精养池塘、12.6万亩的湖泊大型水域养殖,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0万亩,年产商品鱼3.2万吨,年生产各类规格鱼种0.6万吨,并建设水产品综合加工厂,形成10万吨水产品综合加工能力。设施园艺种植及冷藏保鲜加工产业工程——以连湖农场、巴浪湖农场为核心,实施“冬菜北上、夏菜南下”战略,采取春提前、夏排开、秋促成、冬补淡的方法,

  组织反季节生产适销对路的蔬菜产品,发展设施农业生产基地10万亩,为全区“沿黄蔬菜产业带”建设树立样板。富硒枸杞标准化种植及枸杞综合精深加工产业工程——以提高枸杞产量、品质和效益为中心,在自治区规划的“一体两翼”枸杞产业带区域内,应用SOD富硒专利技术,建设枸杞生产基地3万亩,普及无公害生产技术,建设年产3500吨的枸杞综合精深加工厂,为生产高品质枸杞及枸杞产品起示范作用。观光农业示范工程——以农业景观、农业生产为主要内容,以回归自然、体验农趣和休闲观光为特色,以旅游引力强、开发潜力大的景区为基点,突出文化功能,开发和建设以沙湖为龙头的农业生态旅游;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展示功能,着力构建垦区观光农业景观群;结合产业特点,以自治区沿黄城市带建设为契机,抓好沙湖水镇、玉泉营葡萄小镇、巴浪湖回乐小镇、黄河渠口驿站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点、线、面综合布局,内部景区相互协调、错落有致,集观光、休闲、科普、体验、生产、购物于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逐步推进“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赏农家景”为一体的观光农业产业集群。提高垦区观光休闲农业景点建设水平,全面推进垦区观光农业行业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规模,为宁夏发展观光农业树立样板。

篇九:农垦加快发展对照检查材料

  努力打造高效特色农业推动山西农垦经济发展

  刘富祥【摘要】@@山西农垦现有国营农场25个,农场总人口2.1万人;土地总面积33.11万亩,大多数农场以粮食生产、蔬菜种植和奶牛饲养等为主.在高效特色农业建设方面,紧紧依托农场资源优势,以项目带动为契机,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不断推动垦区高效特色农业发展进程,已成为当前垦区农业增效和职工增收的主要途径.【期刊名称】《中国农垦》【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3页(P41-43)【作者】刘富祥【作者单位】山西省农垦技术服务站【正文语种】中文

  山西农垦现有国营农场25个,农场总人口2.1万人;土地总面积33.11万亩,大多数农场以粮食生产、蔬菜种植和奶牛饲养等为主。在高效特色农业建设方面,紧紧依托农场资源优势,以项目带动为契机,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不断推动垦区高效特色农业发展进程,已成为当前垦区农业增效和职工增收的主要途径。一、山西农垦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以扶贫开发为契机,积极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山西农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制约高效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在农业部农垦局的大力支持下,垦区投入扶贫开发资金738.8万元,共完成扶贫开发项目7个,其中:低产田改造项目3个共8000亩,打节水灌溉井15眼,铺设低压灌溉管道48233米,配套设备18套,架设输电线路8400米,解决了忻定农牧场和山阴农牧场8000亩耕地的用水问题;建设职工饮水项目1个,解决了300多职工的饮水问题;修筑道路项目3个共6.4公里,改善了忻定农牧场和方山肉牛场的内部交通状况。通过实施以上扶贫开发项目,垦区贫困农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场经济总量逐年增长,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收入稳步增加,为垦区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二)以项目带动为纽带,大力发展特色无公害瓜果蔬菜发展高效特色农业,项目带动是基础,科技创新是关键。山西垦区通过积极争取农业项目,进行科技示范带动,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长足发展。如十多年前,朔州市金沙滩农牧场还是一个负债高达近2000万元的烂摊子。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该场进行大刀阔斧地内部改革,并通过“项目+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使企业走出困境,成效十分显著。一是通过实施农业部节水灌溉示范工程项目,推行节水灌溉新技术,使农场农业基础设施有了质的提升,为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以科技为先导,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大力发展无公害瓜果蔬菜的种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该场生产的“金沙滩”牌无公害农产品在本省及周边省市有很好的认知度,年生产各类无公害瓜果蔬菜2500多吨,种菜职工年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以上,极大地鼓舞了农场职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积极性,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村无公害蔬菜的发展。朔州红旗牧场通过示范引导和龙头带动,重点依托晟源蔬菜专业合作社,大

  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成效显著。繁峙县农牧场积极实施旱作节水农业项目,不断用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发展农业,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种植的西兰花和球生菜取得了蔬菜出口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产品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三)以标准化养殖为重点,努力推进奶牛养殖现代化进程奶牛养殖是山西垦区主导产业之一,各奶牛养殖场都有着几十年的养牛历史,养殖技术较高,经验丰富。特别是近年来,垦区奶牛规模健康养殖的不断兴起。如山阴农牧场从1958年开始养殖奶牛,经过50多年的发展,在奶牛饲养管理上,能够以优质的饲草资源,科学的饲养方法,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为指南,奶牛养殖稳步发展,单产水平不断提升。目前,该场有5个股份制奶牛场和1个奶牛原种场,奶牛存栏已达4000余头,成母牛单产达到6吨,奶牛养殖已成为该场的支柱产业,也是全场职工主要的经济来源。繁峙农牧场引进合作伙伴,投资3000万元,新建了现代化奶牛场,从澳大利亚引进良种奶牛300头,奶牛养殖技术与生产水平较高。目前,全省垦区奶牛存栏已达11000余头,成母牛年平均单产5.8吨,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近2吨。(四)以招商引资为战略,加快推进垦区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进行招商引资,是推进企业高效特色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各场充分利用自身土地资源优势,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努力推进农场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如忻定农牧场结合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与香港怡园酒庄有限公司合作,建成1035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种植的酿酒葡萄申报了农业部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产品。该项目的引进,使农场100多名农工的土地年收入由过去不到4000元增加到现在的7000多元。太原果树场积极推行“国有民营、民进国退”的改革举措,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共引进外来企业70多家,引进大型项目十余个,引进资金1.5亿元,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主要从事高科

  技的种养殖生产、加工和销售,安置农场职工350多人,给企业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收益,每年上缴国家利税1000余万元。长治果树场与长子方兴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建设1000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建成标准化蔬菜大棚124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方山肉牛场在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同时,引进发展种植万寿菊300亩,年增加收入15万元。永济黄河农场依托永济市成为我省最大的芦笋出口基地的优势,大力发展品质好、价格高、国际市场销路好的芦笋生产基地2500亩,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山西垦区在高效特色农业发展中,虽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其他垦区相比,差距还很大。制约山西农垦高效特色农业发展的因素还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生产条件落后山西垦区大多数国有农场都地处盐碱滩、河流畔、偏僻山区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常常遭受干旱、冰雹、暴雨、洪水和霜冻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加之大部分农场建场时间较早,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设施严重老化,年久失修,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当脆弱。(二)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山西农垦规模较小,农业资金投入不多,农场经济发展步伐缓慢,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水平不高,主导产品不突出,个别农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还处于起步阶段,且产品结构单一,产业带动力较弱,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产值提升不快。(三)土地承包经营不规范自上世纪90年代推行“两田制”以来,一些农场管理较乱,将农场的部分“经营田”长期低价承租出去,致使农场出现了土地承租期较长、承租收费较低、承租合同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给农场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也不利于高效特色农业的

  发展。三、下一步发展措施(一)科学谋划,做强四大主导产业努力推进农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统一布局、突出特色、集中投入、分步实施”的原则,不断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建设一批优质高效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高效特色现代农牧业企业,形成区域优势明显的高效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增强示范带动能力。结合我省垦区实际,重点发展粮食、瓜果蔬菜、种子、奶牛等四大产业。一是把粮食生产放在高效特色农业建设的首位,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扩大种植面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将忻定农牧场建设成为我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种植业)示范场。二是瓜果蔬菜要严格按照园艺设施标准进行生产,建立新型的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基地。忻定农牧场要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建设特色蔬菜生产基地8000亩、食用菌生产基地2000亩、酿酒葡萄基地3000亩。朔州金沙滩农牧场和红旗牧场要进行强强联合,建设2000个蔬菜大棚,生产优质特色的无公害瓜果蔬菜,将金沙滩农牧场已注册的“金沙滩”商标,真正用于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销售当中,争创山西农垦的主导品牌。方山肉牛场要加快与云顶现代农业公司合作,建设智能化太阳能温室大棚300个,进行太阳能光伏发电,兼具发展蔬菜、食用菌等高效特色农业,并努力将该场建设成为垦区低碳、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三是种子生产要以山西省北大农垦种子有限公司为龙头,成立农垦种业研发中心,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实现种子生产专业化、育繁推销一体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经营集团化、管理现代化,逐步打造集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山西农垦种业集团,推动山西农垦种子产业快速发展。

  四是把发展奶牛养殖作为我省垦区畜牧业建设的一大亮点,在我省奶牛养殖核心区域的大同、朔州、忻州、太原等有条件的农场,积极发展奶牛养殖和优质饲草种植,不断扩大奶牛存栏,提高单产水平,并积极引进合作伙伴,进行乳制品生产加工。重点将山阴农牧场建设成为我省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和全国农垦现代农业(养殖业)示范场。(二)创新科技,加快农垦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科技创新是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的核心。一要抓住我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有利契机,以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山西农垦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场的建设。二要加大科技推广应用力度。根据产业重点和优质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需要,大力推广应用优质农畜良种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保鲜、储运等农业增产增收实用技术,并通过旱作节水、保护性耕作、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蔬菜生产和玉米丰产方等项目,把适用技术组装配套,进行推广应用。三要优化重组科技资源。建立科技与生产紧密联系的企业技术中心,使其真正成为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主体,在引进、吸收、创新中发挥主导作用。四要加大农垦科技研发力度。要努力加强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引进一批农业科技人才,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研究,加快农垦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加大投入,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水平高效农业是以机械化为物质基础的农业,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目前,我省垦区仅拥有农机总具1327台(套),机耕率为99%、机播率为75%、而机收率还不到6%。一要针对我省垦区农机装备总量不足,机耕、机播率所占比重大而机收率比重小的实际,紧紧抓住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契机,加快农机具的更新换代,引进大型农机具和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新型机具,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先进适用的高效能联合收割机,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二要大力宣传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动农机户的购机积极性,鼓励职工购买大中型拖拉机和各种专用农机具,提高农机装备总量。三要完善农机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发展农机专业户、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实行专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垦区农机化服务水平。

篇十:农垦加快发展对照检查材料

  围绕主业转型发展强垦富民着力开拓安徽农垦特色发展之路

  田文俊

  【期刊名称】《中国农垦》

  【年(卷),期】2013(000)005

  【总页数】3页(P18-20)

  【作者】田文俊

  【作者单位】安徽省农垦集团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安徽农垦在60多年进程中,经历了体制转轨、机制创新的变革时代,经受了起伏跌宕、波澜曲折的发展历程,取得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成就,初步实现了从单一传统农业到主业突出、多业经营,从农垦内部简单再生产到农垦外部开拓发展的新跨越,走出了一条富有安徽农垦特色的发展之路。安徽农垦特色的发展道路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垦情,以建设现代农业为核心,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重点,以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垦地合作为平台,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实现垦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同步发展,职工幸福指数持续攀升,示范带动作用更加凸显的科学发展之路,打造百年农垦企业集团。2013年,安徽农垦坚持走安徽农垦特色的发展道路,继续推进经济发展、改革创新、对外合作、民生改善,力争实现农垦生产总值22.60亿元、统一经营利润1.8亿元、职均和人均收入分别为23200元和15000元的目标,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垦区打好坚实的基础。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亮点工程。现代农业是农垦企业的核心产业和竞争力。围绕现

  代农业发展规划,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打造看得见、有效益、可示范、能推广的现代农业亮点工程。重点打造龙亢农场集种子繁育、科研成果展示与示范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3000亩现代农业科技核心示范区,寿西湖农场集农作物原种繁育、高效农业生产和休闲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示范园,大圹圩农场集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研发、稻麦全程机械化、标准化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潘村湖农场集种子科研繁育、设施农业和农业信息化为一体的3500亩现代农业集中示范区,淮南农场600亩葡萄基地,水家湖农场的草莓采摘旅游基地,十字铺茶场3公里现代农业观光带,皖垦现代农业公司集苗木繁育和展销、休闲体验为一体的都市现代农业园。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企业经营水平。省农垦集团公司要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体制机制,通过招商引资、股份制合作、土地作价等,充分利用垦区、社会的资源和资产,做实做强做大农垦农业产业化企业。皖垦种业要积极向农村拓展繁育基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营销体系,实现小麦良种产量3亿斤、玉米和水稻良种各2000万斤、销售收入4亿元、利润4500万元的发展目标。皖垦种业要在搞好生产经营的同时,严格按照股份公司的要求,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控机制,稳步推进上市工作。加快皖垦生物工程研究院建设和自有品种研发,提高种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倮倮米业原料基地和销售网络建设,以订单生产和土地租赁经营等方式,实现垦区外5万亩生产基地、年加工优质大米2万吨的建设目标。皖垦茶业要加快名优茶及品牌建设、苗木生产经营、黄酒产业发展,推进土地开发,优化产业结构。皖垦营销要扩展示范店,以营销带动生产,以品牌提高效益,建设1000亩绿色无公害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的营销公司,集中打造“皖垦”系列品牌。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大力推广垦区测土配方施肥的成果应用,力争基肥机械化施肥面积达到90%。加强与中科院合肥智能所的物联网建设合作,积极推进全省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建设。继续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加快农垦农业科

  技向农村辐射。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大对垦区质量追溯企业的督查,并择优选择4~5家地方企业,开展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帮助工作,进一步扩大追溯的范围及影响力。加快高效农业发展。通过政策支持、项目扶持和示范引导,加快高效农业发展,重点支持正阳关、砀山、皖河、华阳河、方邱湖、水家湖、潘村湖、东风湖及茶区各场发展瓜果蔬菜、特种水产、标准化养殖、优质白茶和苗木生产及茶园养鸡。推进高效农业公司化运行。加快土地资源开发。土地资源开发是农垦企业发展的巨大优势。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主业发展方向,要按照体制运作集团化、管理模式集约化、地产运营国有化、房产经营市场化的总体要求,加快垦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高资源转化水平。通和集团作为农垦集团房地产业的主体,要逐步整合垦区相关资源和资产,充分利用垦区内外土地资源,延长房地产业链条,由住宅开发向商业和工业地产及其他经营业态延伸,逐步构建由土地复垦、地产运作、房产开发、建筑施工、工程设计和物业管理等多业务综合性房地产集团企业。要抓好宣城彩金湖新区项目、通和易居同辉项目、通和凤凰熙岸项目、敬亭湖宾馆项目、淮南滨湖新城等重大房地产项目开发、工程管理和销售等工作,防范各类风险。严格垦区土地资源管控和合理利用。土地是保持农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要按照新修订的垦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坚持有利于农垦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效益提升的原则,严把土地转让、出让、出租等审批关,严格执行土地收支两条线。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垦区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做好皖河、龙亢、潘村湖等场的土地整治项目。完成敬亭山、淮南等场925亩土地出让上市工作,提高农垦集团土地收益。积极争取土地指标。运作土地开发复垦。做好土地作价入资。积极向省有关部门争取政策,落实建设用地进入集团资产,盘活土地资源,为农垦开展资本运作提供支持。

  提升酒店业经营水平。酒店业作为安徽农垦集团三大主业之一,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着力提升集团经营管理水平。以搞好主体酒店经营为重点,统筹拓展经营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强化绩效考评,规范股份运行,在充分保护和调动经营者积极性的基础上,实现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深化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农业生产经营制度改革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更是垦区今年一项重大改革任务。集团公司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安徽农垦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明确“一个方向”,即统一经营、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的改革方向;坚持“一个政策”,即坚持两田制政策不变前提下深化改革;达到“一个目的”,即以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为改革的最终目的。各农场认真学习贯彻集团公司《指导意见》,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深化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作,要严格按照公司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好农场、公司和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确保改革稳步推进,集团公司今年将作重点工作督查。做好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龙亢农场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今年将迎接阶段性验收。要按照农业部批复精神,加快推进试验内容:加大试验创新力度,在土地政策、行政管理、金融政策、产业发展四个方面实现突破;加大争取职能力度,争取赋予试验区行政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土地管理、城管执法上的自主权;加大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政策和项目力度;加大现代农业科技园和工业园区建设力度,规划建设3000亩现代农业科技园,积极招商选资,促进试验区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城镇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推进各类政策性和商业性房地产开发。进一步完善企社分离改革。进一步规范社区管委会的定编、定费、定人、定岗、定责等项工作,严格年度经费预算,严禁机关精简人员变相流入社区。要鼓励社管委面向居民,搞好综合服务;面向市场,增强创收能力。要密切跟踪国家社区工作有关改革政策,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政策和经费支持,理顺工作关系,保障社区正常运

  行。落实垦地合作协议,抓好合作项目建设。集团公司和相关企业要围绕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与合作对象的高层沟通和日常联系,深化合作内容,将合作协议转化为合作项目。要跟踪落实淮南、方邱湖、十字铺、敬亭山、九连山、祠山岗、寿西湖、华阳河、皖河、水家湖、大圹圩、潘村湖等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项目。完成安徽农垦垦地合作开发规划编制,贯彻执行垦地合作开发管理办法和考评办法,兑现有关奖惩措施。加快皖津项目二期建设。以与津巴布韦二期合作项目签约为契机,以农业为主线,积极开辟相关经营业务,内强管理,外抓招商,联合涉农企业及其他有投资意向的企业,打造安徽农垦赴津巴布韦农业开发联盟,实施抱团“走出去”。在扩大开发中,农业投资公司及集团公司有关部门要深入研究津巴布韦有关法律法规,防范经营风险。积极争取援非优惠贷款、政府专项资金支持、惠农政策的覆盖和援非示范中心项目的落实。扩大农垦企业规模经营。要抓住地方政府推进农村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和促进土地流转新机遇,充分发挥农垦现代农业经营优势,积极实施农垦企业走出农场,走向社会,流转农村土地,扩大农垦企业规模经营。今年要流转农村土地10万亩,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土地规模经营上再造一个安徽农垦。基本完成保障房等重要民生工程建设。全面加快保障房建设进度,重点解决工程建设推进不平衡的问题,力争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2010年廉租房竣工验收,2011年保障房下半年完成竣工验收,2012年保障房完成主体工程,加快实施2013年500套廉租房和2299户危房改造项目。按照符合政策、程序规范、职工满意的要求,搞好保障房分配工作,把好事办实、办好。继续做好农场安全饮水、道路、信息化等民生工程建设,提高职工生活质量。切实解决职工群众的现实问题。继续抓好部分企业参保前欠发职工退休费补发工作,

  加大督查落实,确保相关场按计划及时兑现到位。继续争取部分场养老保险统筹“减人不减基数”的政策调整,力争年内解决问题。加强协调,分类完善部分场职工医疗保险工作。鼓励和引导非职工居民积极投保。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建立针对性的帮扶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按照上下联动、内外协调、各方配合的基本要求,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对影响垦区稳定的潜在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对少数难点问题要联手各方、重点突破,对重大改革发展问题要进行决策风险评估。继续抓好信访排查,细化落实领导包案下访制和维稳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和安全隐患排查活动,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对接,落实有关民族和民政政策。各农场要积极争取落实政策和资金,特别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和资金,增强农场居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幸福感。加强美好场镇建设。建设美好乡村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垦区必须要全力跟进,率先实现美好场镇建设目标。首先,要加强政策对接,争取将垦区和农场纳入全省美好乡村建设范畴。其次,要明确重点、分步实施。要在垦区保障房建设、绿化家园、文明创建的基础上,加快水家湖、敬亭山等城郊型农场场部改造,建设以场部中心镇为重点的农垦美好场镇,打造农垦特色的新型城镇。第三,要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结合垦区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新农场、城镇化、花园系列等亮点工程建设,充分挖掘垦区文化旅游资源,根据全省乡村旅游规划,打造集农业观光、农耕体验、农垦文化、森林旅游、农场休闲等为一体,“农场乐”为主题的生态好、特色明、可观光、宜休闲、有效益、吸引人的垦区文化旅游产业。(作者系安徽省农垦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篇十一:农垦加快发展对照检查材料

P>  关于农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陈进

  【期刊名称】《中国农垦》

  【年(卷),期】2017(000)003

  【总页数】3页(P24-26)

  【作者】陈进

  【作者单位】安徽省农经学会

  【正文语种】中文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笔者针对农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短板,结合安徽农垦实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侧、生产端入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的要素、产品、技术、产业、区域、主体等方面的结构,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整体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结构调整,既要调整结构、调整布局,又要转变方式、创新机制;既突出发展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要在促进数量平衡的同时,注重质量和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调整结构的同时,注重优化产业结构、经营结构,促进农工增收;在突出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注重体制改革,增强内生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在于:一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这个着力点,激活资源要素潜力,改造传统农业发展动能;二是通过把握市场导向这个切入点,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力量引领结构调整;三是通过把握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个根本着眼点,坚持质量兴农、效益强农;四是通过把握促进绿色发展这个重要关节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推进农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于:一是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农垦发展动能不足开始显现,需要创新农垦现有的国有经济体制机制;二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农垦的农产品供给不能适应中高端消费需要,大路货多、质量不高、品牌不响,需要加快调优产品结构,调精品质结构;三是随着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低迷的变化,农垦必须调整原有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农业、新业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述这些情况的变化,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供给侧,并且主要是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因此,农垦企业负责人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要保持农垦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就必须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垦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一)优化农垦产品结构农垦要聚焦质量和效益,加快向中高端转变。要充分利用农垦独特资源优势,大力优化农垦产品结构,将资源配置到价值链高端,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稀品种,积极开拓高端消费市场,进一步提升垦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要大力实施农产

  品品牌建设工程,抓好安徽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的落实,打造农垦农产品品牌体系,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通过网络、新媒体、展销等多种途径,加大农垦产品宣传推介力度,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二)优化农垦经营结构经营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农垦的供给结构。要鼓励各农场在稳定“两田制”和垦区社保缴费政策不变的前提下,积极探讨场内外土地流转方式,通过土地流转,入股、服务带动等创新农业规模化经营方式,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三)优化农垦产业结构安徽沿淮农场要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稳步扩大旱改水规模,因地制宜,提升水稻种植面积,减少大豆种植面积。沿江农场要提升小麦单产,提高亩均效益。茶区要进一步提升茶叶种植效益,进一步扩大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提高名优茶比例,不断推进茶叶绿色增长模式的推广应用。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提升设施农业装备水平,建设农垦系统优质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并配套开展水肥一体化和农业物联网技术试点示范;加强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推进茶园和林地养鸡,开展稻田养虾养殖试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垦要高度重视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要加快发展农垦新产业和新业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速度换档、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特别是以信息技术革命引发新的发展模式,打开了发展新空间。农业物联网、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既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又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卖难买难问题。农垦也必须积极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农垦大数据中心建设,更好指引农垦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农业休闲、生态养老等健康产业已与乡村旅游深

  度融合起来,大力推进农垦观光休闲养生产业已成为当务之急。皖南茶区有些农场的生态观光带已初具雏形,应积极申报国家现代农业庄园项目,积极搞好配套设施建设,形成接待能力,努力适应市场需求,增加农垦经济效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的决策部署,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紧迫任务,抓住机遇乘胜前进,农业就能完成惊险一跳、更上一层楼,就能实现阶段转型、质量提升,从而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中央交给农垦的历史使命,农垦更要搞好供给侧改革,率先在全国实现农业现代化。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三个载体。农业部贯彻中央要求,提出要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农业建设,实现“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的任务,要重点抓好“五区一园四平台”建设。“五区”就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一园”就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四平台”就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农兽药基础数据平台、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平台。“五区一园四平台”是农业部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抓手,也是关键点、兴奋点。农垦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主力军,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也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样板田。因此,农垦要深入贯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农业部建设“五区一园四平台”的部署,努力推进农垦现代农业发展。农垦系统要重点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今年农业部将启动这项工作,力争“十三五”期间建成300个现代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安徽农垦要争取“十三五”

  期建设1-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要抓紧时间制订规划,积极向国家申报。现代农业产业园,是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出来的,是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是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带动落实农业农村发展支持政策的重要平台。要通过建设“产业园”打造现代农业示范的载体、现代农业集成装备的载体、新主体“双创”的载体,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的载体。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总体指导思想和建设措施的“三个突出”。农垦系统要根据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和农业部部署,切实把农业产业园建设放在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努力抓好这项工作。(一)要充分重视安徽农垦在推进供给侧改革和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存在的短板安徽农垦目前还存在产业、产品结构不完善、不优化,农业抗风险能力不强,以及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尚未完全建设起来,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不完善,市场营销手段落后等短板,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逐步加以补齐。安徽农垦当前最突出的短板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经营体制和机制亟待改革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什么事都要层层报批、走程序,企业还没有完全成为市场经营主体。国有经济成分占绝对控制地位,缺少竞争机制。企业领导的报酬也是一年一定,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在农垦的各项工作中仍是按政府行政体制一套来运行,不适应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需要。二是现代市场经营理念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集中体现在市场营销和现代融资手段上。农垦企业的产品营销仍是过去的老套路,门店坐商等客上门与互联网+、线上线下营销融合方式差距过大,国际市场开拓不够,例如茶叶销售仅在中东市场,进不了欧美市场,产品价格低,销售利润少,缺乏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条件和手段。农垦的筹资方式也还存在计划经济色彩。报项目要走程序,风险投资、PPP模式也没有很好应用,全系统尚未有一家上市公司。

  这两个方面的短板,必须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中补齐。(二)要全力打造农垦经济发展新动能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作了一系列安排,包括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等。农垦系统应全面抓好贯彻落实。针对安徽农垦的实际,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花大力气:一是要培育有竞争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主、创客和新型职业农民,解决目前经营主体年龄老化、知识退化的问题。二是培育和引进各种新的生产要素。包括引进新型信息技术、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创客计划”,引进各类发展新经济的专业人才。要适应发展需要,采取多种融资形式,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三是要培育新市场。现在的市场消费已由传统的“吃、穿、住、行、用”五个字,升级为“学、乐、康、安、美”五个字,农垦要针对消费升级打造新市场和目标市场,增强农垦经济发展新活力。四是要培育新产业。农垦要适应需求变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生态养生、养老健康等产业,使之成为农垦经济新的增长点。五是创新农垦体制机制。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活资源要素潜力,解放和发展农垦生产力,改造传统动能,打造发展新动能。要推进国企改革,进一步完善垦区集团化体制、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让农垦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作者系安徽省农经学会会长,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顾问)

篇十二:农垦加快发展对照检查材料

P>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自决策和领导下以成建制的人民解放军转业官兵为骨干吸收大批知识分子支边青年组成农垦大军奔赴边疆和内陆的亘古荒原开始了大规模垦荒造田兴办国有农场的创业历程

  新中国农垦事业的五个发展阶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垦事业起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冬,在毛泽东同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下,陕甘宁边区开展军民大生产运动,延安创办了抗日民主根据地第一个农场――光华农场。王震同志率领120师359旅,按照“农业为第一位、工业与运输业为第二位、商业为第三位”的方针,开发建设了南泥湾。1947年,东北各省创建了一批国营农场。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农业部在河北省冀县、衡水、永年交界的千顷洼建立了解放区第一个机械化国营农场――冀衡农场。1949年,建立了一批以安置荣誉军人为主的荣军农场和组织国民党“解放军官”生产劳动的解放团农场。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自决策和领导下,以成建制的人民解放军转业官兵为骨干、吸收大批知识分子、支边青年组成农垦大军,奔赴边疆和内陆的亘古荒原,开始了大规模垦荒造田、兴办国有农场的创业历程。新中国农垦事业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艰苦开拓(1949-1966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为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妥善安置大批军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组织军队参加农业生产,农垦事业开始大规模发展。1951年,政务院作出《关于扩大培植橡胶树的决定》,在华南地区开荒建设橡胶农场。195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农垦部,统一管理全国军垦农场和地方经营的国营农场。1958年起,在中央部署下,大批转业官兵、内陆支边青年和城市知识青年纷纷奔赴边疆、荒原和戈壁滩建设农场。到1966年,全国共建立了1940个农场,有职工284万人,耕地4784万亩,天然橡胶250万亩,年产粮食81亿斤,干胶2.3万吨。第二阶段:“文化大革命”中遭遇挫折(1967-1976年)在此期间农垦部及省级农垦管理机构被撤销,大批国营农场被下放,原有的管理制度被破坏,农垦系统连年亏损,十年间共亏损32亿元。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1977-2001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垦系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1978年,国务院决定在农垦系统国营农场试办农工商联合企业,实行农工商综合经营,突破了农场长期单一经营农业的格局。1983年起,农垦系统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建立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解决了职工吃企业“大锅饭”问题。这期间,农垦系统以市场经济为导向,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完善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第四阶段:前进步伐全面加快(2002-2014年)农垦系统加快推行集团化、企业化、股份化改革,不断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着力激发农垦内在活力;积极开展改革办社会职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土地管理力度、努力化解债务,着力优化农垦发展环境;积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农垦管理体制更加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企业经营机制更加灵活高效,打造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农垦经济效益保持持续高速增长,自2002年全系统扭亏为盈以来,经济增长率连续13年保持在10%以上。第五阶段:农垦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2015年至今)2015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以此为标志,农垦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文件指出,农垦是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代表,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新形势下农垦承担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努力把农垦建设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全国农垦贯彻落实中央农垦改革发展文件精神,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了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和改革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任务。垦区集团化和农场企业化改革稳步推进,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把农垦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努力形成农业领域的航母。

篇十三:农垦加快发展对照检查材料

P>  宁夏农垦大整合推动大发展

  作者:杨宗辉来源:《农村工作通讯》2019年第21期

  见习记者杨宗辉

  十四个奶牛场化零为整,奶业发展活力提升;奶公犊缓解牛源紧缺,肉牛产业发展“破瓶颈”;“西夏王”引领特色产业“向前进”。宁夏农垦通过整合重组,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在这片塞上江南的大地上,宁夏农垦正在书写新的辉煌。

  早知塞上江南,何恋江南美景。宁夏地处黄河上游,文化历史悠久多元,旅游资源富集多样。在这片西北地区少有的富饶土地上,宁夏农垦正以引领健康生活为使命,通过企业整合重组,不断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农业“国家队”作用。

  整合重组做大做强

  “企业改革重组一方面是深化改革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宁夏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金生平说。早在2014年,宁夏农垦就整体转企改制,在转企以后,部分下辖公司经营业务相近,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集团合力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为适应农垦改革发展,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理顺经营管理关系,优化配置经营要素。宁夏农垦集团对产业关联度高、经营业务同质相近的公司进行整合重组,旨在提高国资运营效率,发挥企业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骨干引领作用,做大做强国有企业。

  2017年,宁夏农垦集团公司制定了企业整合重组试点实施方案,选择奶产业、葡萄产业、农资产业同类企业作为试点单位。将垦区14个国有规模化奶牛场整合组建成贺兰山奶业公司,又与贺兰山茂盛草业公司再次整合重组为专业化奶业公司,实现了草畜一体化经营,提升了奶牛养殖、饲草种植、加工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将西夏王葡萄酒业公司与玉泉国际葡萄酒庄进行整合,打造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专业化葡萄酒业公司,做强做精葡萄产业;目前农资企业整合重组正在推进,已完成了相关企业人员的动员部署和政策宣传,进行整合重组的顶层设计,着手资产分类造册登记,委托专业机构资产评估,做好公司资产、权属界定、产权划转、审计等清产核资前期准备工作。

  “十四合一”奶业发展搭快车

  “整合重组使得我们草业搭上奶业发展这艘大船,让我们这个小企业也能够实现大发展。”宁夏农垦茂盛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龙说。宁夏农垦进行产业重组,以贺兰山奶业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对其子公司及垦区其他农场有着极强的产业辐射带动作用,之前相对分散的牛场整合到一起,为农垦集团奶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活力。

  “我们要用更多的好牛产更多的好奶,更多地发挥农垦这个农业战线国家队的作用,继续发挥农垦保障优质农产品供给的这个重要作用。”说这话的是宁夏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宁晓波,一位皮肤黝黑的西北汉子,长期奋斗在奶牛养殖一线。垦区14个奶牛场整合为贺兰山奶业公司后,通过大力推广标准化管理,不断改善奶牛场软件、硬件设施等手段,奶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存栏奶牛今年年底达到5万头以上,规划到2022年达到10万头,贺兰山奶业公司成为西北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

  科技内涵丰富,种植养殖水平不断提升。走在贺兰山奶业平吉堡奶牛圈舍里,全然没有难闻的气味,一头头奶牛正在乖乖地吃着牧草,它们脖子上的项圈正在记录着每一次的吞咽动作,当奶牛反刍不正常时,便会通过项圈传递到手机APP上,奶牛养殖技术员便会通过每一只奶牛

  特有的编码找到这头牛,“对症下药”。每头奶牛身上的电子耳标通过扫描棒记录奶牛在挤奶盘上的位置,每天的产奶量;SCR项圈,监测奶牛的健康与发情情况,并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如此现代化、信息化的养殖场景,在平吉堡第六奶牛场里每天都在上演。“自从我们奶业整合重组之后,我们的奶牛养殖水平越来越现代化,奶牛产业的发展也在越来越好,由于我们的体量比较大,所以在市场上也更有话语权,卖奶不再是难题。”宁夏农垦现代牧业部副经理周吉清说。

  高科技强管理对于奶品质量是极大的保证。“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奶牛挤奶转盘是从国外进口的,8分30秒转一圈,对奶牛进行挤奶、擦拭、消毒一整套流程都在这套设备上完成。每小时能挤470头牛,每头牛每天能产34公斤牛奶,而且只需要7个工人就够了,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宁夏农垦贺兰山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艳艳介绍牛场的挤奶转盘设备。每一头牛的奶样采取之后会送到测定中心进行测定,对牛乳的成分,如蛋白、脂肪、体细胞、微生物等指标进行分析,形成报告,确保奶品质量。“我们的牛奶中微生物含量是2万个/毫升,如果没接触过这个行业,可能觉得2万个/毫升是一个很高的数字,但实际上国际标准是不超过80万个/毫升,我们通过近几年强化管理措施,提升技术水平,使牛奶中的微生物含量不断下降,到现在稳定在2万个/毫升左右。”周吉清说。

  重组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过去我们经营2万亩地,每年产1万多吨草,卖掉后,集团下达的年度任务硬指标完成了,我们就满足了,现在整合到奶业公司后,我们的职责就是为贺兰山奶业提供优质牧草。”徐龙说。过去茂盛草业公司的发展有一点小富即安的心态,整合到贺兰山奶业公司后,由于奶业公司奶牛数量今年年底将达到5万头,而茂盛草业的牧草规模只能保障奶业公司30%的奶牛食用。到2022年,贺兰山奶业公司的奶牛数量将达到10万头,以茂盛草业如今的牧草规模只能满足15%的奶牛,因此,整合到贺兰山奶业公司后对茂盛草业而言生产的担子加重了,也带来了机遇,倒逼企业走出去扩大规模。从今年开始,茂盛草业已经在本区的石嘴山市以及甘肃的山丹军马场扩大了1万亩的牧草规模,计划未来三年能达到8万亩左右的牧草规模,以此来保障贺兰山奶业公司对优质苜蓿草和燕麦草的供应需求,满足奶业公司牧草需求量的60%以上,真正发挥茂盛草业的饲草后备军作用。

  资源共享破肉牛发展瓶颈

  “奶牛场给我们提供奶公犊解决了我们当前发展缺牛这一瓶颈,所以我是非常支持整合重组的。”宁夏农垦贺兰山牛羊产业公司董事长刘建宁说。刘建宁从事养牛行当已有二十余年,长时间的养牛经验与勤恳的老黄牛精神使得他有一个亲切的外号,“牛总”。贺兰山牛羊产业公司自2015年开始陆续养殖安格斯等不同品种的肉牛,直到2017年才开始改变亏损的局面,转为盈利,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2亿元,目前主要从事肉牛的养殖,并着手准备发展肉羊养殖。

篇十四:农垦加快发展对照检查材料

P>  奋发有为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努力开创农垦事业发展新局面

  杨绍品

  【期刊名称】《中国农垦》

  【年(卷),期】2016(000)001

  【总页数】7页(P8-14)

  【作者】杨绍品

  【作者单位】农业部党组

  【正文语种】中文

  这次全国农垦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研究部署深化农垦改革、加快农垦发展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农垦事业发展新局面。农垦是在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决策和领导下创建的。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垦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加强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改善民生,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即将过去的“十二五”期间,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农垦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主要的规划目标圆满完成。——农垦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2015年,预计农垦实现生产总值7011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为12.5%;预计农垦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993亿元,利润165.3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为14.5%和2.7%。产业整合重组迈出新步伐,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建设初具规模。——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水平。2015年,预计农垦粮食总产量达到727亿斤,

  比2010年增加127亿斤,增长21.2%;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87.4%,比2010年提高7.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农田有效灌溉率达到66%,比2010年提高14个百分点;天然橡胶、棉花、油料、糖料、牛奶等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垦区集团化改革扎实推进,17个实行集团化的垦区,在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整合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农垦的骨干力量;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已有16个垦区纳入改革试点;农业经营体制不断完善,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迅速发展。——对内对外合作迈出新步伐。广泛开展垦地合作,以代耕代收代种、土地租赁托管等方式走出垦区,辐射带动农村土地面积达到1.4亿亩。有20多个垦区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00多个境外企业和项目。五年间,累计境外投资达170多亿元,年总产值达到240多亿元,利润达到17亿元。预计2015年农垦出口商品总额达1030亿元。——垦区民生建设得到新提升。预计2015年农垦人均纯收入达到14600元,比2010年增长6368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9.1%;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4.0%和96.3%。五年间,完成农垦危房改造160万户,近500万人口实现了安居;116个贫困农场实现了整体脱贫,占贫困农场总数的38.4%;垦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幅增加,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时期,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农垦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次中央文件从完善中国特色农业经济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来认识农垦,充分体现了农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是农垦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我们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紧紧抓住中央出台推进农垦改革发展文件的历史机遇,认真分析形势,凝聚智慧、集中力量,切实增强做好农垦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推进农垦

  改革发展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一)农垦迎来了十分难得的机遇。以中央文件出台为标志,农垦改革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首先,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农垦的定位不清晰、方向不明确这一难题,体制不顺畅、机制不灵活、政策不到位等问题也有了明确的解决路径,农垦不必再为改革方向而纠结,为体制变动而忧虑。其次,各方面对推进农垦改革发展达成了广泛共识,形成了强大合力。有关部门对农垦的支持力度将前所未有,必将在政策上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社会各界对农垦的关注前所未有,良好的改革发展舆论环境已形成。再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推进农垦改革发展拓展了空间、增添了动力、提供了保障。农垦在城乡间、东中西部、境内境外都有着广泛分布,无论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还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化农业对外合作、打赢脱贫攻坚战,农垦都将大有作为。(二)农垦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年来,农垦改革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从内部看,管理体制不是很顺,经营机制不够灵活,农场办社会负担十分沉重,农垦国有土地确权发证进展缓慢,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仍不完善等。同时,受资源禀赋、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等因素影响,垦区间和农场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国有农场生产经营比较困难。从外部看,长期以来形成的政策支持难以全面覆盖和慢半拍的问题还一时难以彻底解决,农垦改革发展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农垦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三)农垦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随着“四化同步”的逐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需要农垦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和使命,而且农垦也能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一是农垦土地资源丰富,农产品商品率高,是粮、棉、胶、糖、乳、肉等重要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基地,国家在关键时刻能够抓得住、用得上,需要进一步发挥农垦生产和供应能力强的优势,把农垦建设成为保障

  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二是农垦农业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进一步发挥农垦更大的试验探索和示范带动作用,把农垦建设成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三是农垦境外农产品基地建设率先起步,产业链体系比较健全,经营领域不断拓展,是开展农业对外合作和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载体,需要进一步提升农垦的国际竞争力,把农垦建设成为我国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四是许多国有农场位于边疆地区,是国家维护边境安全、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需要进一步发挥好农垦在促进边疆繁荣稳定中的特殊作用,把农垦建设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十三五”乃至更长的时期,农垦工作的主题就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垦改革发展文件精神,牢牢抓住重大机遇,坚定决心、增强信心,全面实现农垦改革发展的各项目标,推动农垦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担当更大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深化农垦改革是破解长期以来制约农垦发展体制机制障碍的根本性举措,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这次中央文件的核心是解决了农垦改什么和怎么改的问题,这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主线,创新农垦行业指导管理体制、企业市场化经营体制、农场经营管理体制,建立符合农垦特点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全面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一)继续推进垦区集团化改革,健全管理体制。集团化是垦区改革的主导方向,是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作出的重大选择。这一方向既符合国有企业改革思路、有利于农垦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又符合农垦发展实际、有利于破解农垦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必须毫不动摇地加以推进。一是积极探索集团化改革路径。垦区现行管理体制差异大,外部环境、资源条件和

  产业结构不尽相同,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探索和推进集团化改革。对于已组建集团的垦区,要努力从行政管理向市场经营转轨,着力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快直属企业和主导产业的整合重组,稳步推进国有农场公司化改造,建立健全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努力打造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对于国有农场归属市县管理的垦区,要更多地运用市场化手段发展专业化集团,有条件的可以组建区域性现代农业企业集团,产业特色明显的可以联合组建农业产业公司,积极探索自下而上的垦区集团化改革路径。二是着力转换垦区集团经营机制。建立规范化的制度体系,是垦区集团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要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和权利。有条件的垦区要探索引进战略投资者,在确保国有资本控股前提下,依法推进集团公司股权多元化改革试点,稳妥谨慎地实现集团公司从国有独资向多元投资主体的转变。垦区集团所属产业公司,要积极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结合集团发展方向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三是创新完善农垦行业管理体制。加快推进政企、社企分开、把垦区和国有农场打造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是农垦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但这项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一定时期内仍需要强有力的农垦管理体系作保障。实践证明,实行两套机构、两块牌子和完全去行政化的做法,都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和垦区稳定。近些年发展势头好、贡献大的垦区,都是实行一个机构、两个牌子的管理形式。要从农垦实际出发,在改革过渡期内,整建制实行集团化改革的垦区可保留省级农垦管理机构的牌子,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同时要加快推进政企、社企分开,逐步过渡到一个机构、一块牌子。(二)加快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完善经营机制。国有农场是农垦的基本单元,是深化农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国有农场兼具区域性、经济性、社会性特征,这是特

  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也是在长期开发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但农场的基本属性是企业,本质上是以国有土地为依托、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经济组织。要分类推进国有农场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国有农场生产经营企业化和社会管理属地化,把农场打造成为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一是加快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办社会职能改革是国有农场改革的核心任务。这次中央明确要求用3年左右时间,将农场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纳入地方政府统一管理。各级农垦主管部门要同地方政府主动对接,系统谋划,细致协商,尽快将农场办社会职能纳入政府管理序列,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要下决心将公检法、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等管理边界清楚、系统管理成熟的办社会职能,一次性彻底移交,实现有序划转,让农场轻装上阵;暂不具备一次性移交条件的社会职能,要明确一定的过渡期分步分项移交;远离中心城镇不具备移交条件的国有农场,可在农场内部设立行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机构,并积极探索以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进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内部分开、管办分离。二是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要适应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在稳定完善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强化农场的统一经营管理和服务职能,形成农场和农工间合理的利益分享和风险共担机制,防止简单固化农场与农工间的土地承包租赁关系。要着力构建权利义务清晰的国有土地经营制度,从根本上明确农垦国有土地承包租赁经营关系,制定切合实际、与职工身份相适应的经营面积、经营期限、收费标准等具体规定。要坚持既讲效率又讲公平的原则,根据垦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土地经营规模,推动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股份制、公司制等农业经营形式。三是探索农场企业化的多种实现形式。企业化是国有农场改革的方向,而企业化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各垦区和国有农场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区域定位、产业特色、管理体制等特点,积极探索和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企业化改革模式。集团化垦区的

  全部国有农场,以及其他垦区经营管理好、产业特色明显、有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国有农场,在改革办社会职能的基础上,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逐步实施公司化改造,组建公司制企业。在公司制改革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历史债务、劳动用工、社保缴费等历史遗留问题,做到平稳有序推进。部分已改为管理区、乡镇的国有农场,难以整体推进企业化、公司化改造的,也要在管理区、乡镇已经承担社会职能的基础上,依据自身资源和产业优势,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化,增强农场经营能力,做大做强农场经济。(三)大力推动资源要素有效配置,提高利用效率。长期以来,农垦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成为制约农垦发展的“瓶颈”。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切实提高农垦资源要素的使用效率,全面提高农垦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一是加快构建新型劳动用工制度。农垦在停止自然增长的用工制度后,农业职工数量和质量呈下降趋势。一部分农场职工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面临着后续乏人的问题。不断提高农垦现代农业建设的水平,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靠建立新型劳动用工制度。要做好劳动力现状摸底调查,结合国有农场改革发展进程,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确定科学合理用工标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劳动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建立健全农工招录、职业培训和考核体系,鼓励和引导职工子女扎根农场务农兴业,促进农工队伍更新换代和可持续发展。二是逐步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农垦拥有一万多亿的国有资产和庞大的土地等自然资源,这是更好履行国家战略任务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农垦国有资产的权属不清晰、出资人职责不明确、监管不到位,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和严重浪费。农垦管理部门要明确责任、转变职能,切实履行农垦国有资产监管职责,全面开展包括土地在内的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严格责任追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积极探索农垦管理部门监管农垦国有资产的有效形式,适时

  启动改组组建农垦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提升资产运行效率和效益。三是创新农垦土地使用管理方式。要把利用好、管理好、保护好农垦国有土地作为大事要事来抓。要稳步推进农垦土地资源资产化和资本化,有序开展符合条件的农垦土地授权经营、作价出资(入股)和现有划拨建设用地的协议出让,抓紧启动农垦国有农用地使用权抵押、担保试点,探索更加灵活的农垦土地配置方式,释放农垦土地潜能。按照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会同国土资源部门推动落实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坚决禁止擅自收回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对擅自改变农垦土地用途和非法侵占农垦土地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要切实加强农垦国有土地权益保护,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和耕地保护制度,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要加快将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维护农垦企业和职工土地合法权益。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革,农垦改革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任务艰巨、影响深远。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推进农垦改革的本质要求,坚持国有属性、服务大局,市场导向、政府支持,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和统筹兼顾、稳步推进的原则,全面、系统、协调地推进,切实提高改革的科学化水平。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中央文件是从顶层上设计了农垦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必须坚决执行,不能动摇。但农垦的最大特点是差异性大,发展极不平衡,所以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先行试验、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沿着不同路径向共同的目标迈进。在坚持方向、坚守底线前提下,允许采取差异化、过渡性的制度安排,不强求一个模式、一步到位。二是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推进农垦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千头万绪,眉毛胡子一把抓肯定不行。必须树立系统思维,做好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之间的衔接配套。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抓住改革突破口,通过点上的突破带动面上的改革。三是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农垦改革

  必将涉及利益的调整,因此必须把保持垦区社会的稳定放在首位。决不能因为改革而引起垦区各种矛盾的激化。要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和力度,平稳有序推进农垦改革,确保干部职工队伍稳定、生产稳定和社会稳定。加快发展是做强做优做大农垦经济、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的根本途径。要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坚定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依靠创新驱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持续提升农垦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增强国有农业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增进垦区人民福祉。(一)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农业是立垦之本。农垦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巩固和提升农业国家队的地位,始终走在现代农业建设的最前列。一是增强农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土地资源富集的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国家稳定可靠的“大粮仓”。要加快制定农垦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建设规划,着力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加强垦区大中型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和地表水置换地下水工程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尽快实现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加快建设一批主导产业突出、生产力水平先进、商品率高、产品质量安全的大型粮棉糖胶乳肉等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持续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保障能力。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发挥农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加快完善和延长产业链条,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努力形成以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现代物流和社会化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大垦区间优势资源的整合力度,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原则,加快整合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不断提升农垦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加快发展高质量、高效益、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

  加快培育冷链物流、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业态,积极推动建立物流、冷链和电商联盟,重点扶持烘干、储藏、加工等关键环节,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尽快研究设立农垦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做大做强一批农垦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实施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转型升级计划。努力实现追溯产品优质优价。继续推进中国农垦品牌建设。三是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开展农垦粮棉油糖高产高效模式示范提升、养殖业高产高效攻关工作。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全面增强农垦的科技创新、技术集成、转化应用能力。充分发挥农垦种业的基础优势,整合垦区内外资源,推动成立农垦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发展农用航空,建设标准化机务区,提升农机管理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经济作物、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机械化。瞄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最前沿,加快生产经营管理全程信息化,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开展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和试验示范。(二)扩大国内外农业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农垦的改革发展决不能固步自封、自我封闭。农垦的联合联盟联营也不应仅仅局限在农垦内部,必须积极开展垦区内外、境内外农业合作,在更大范围发挥农垦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一是大力推进垦地合作共建。深入开展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行动,通过以点带面、窗口展示,全面展示先进技术应用、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作和可持续发展模式,打造现代农业建设样板区和示范带动核心区。引导农垦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垦地合作,促进区域内农业资源的整合聚集,让农垦的先进装备和技术力量辐射周边农村。加快农垦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发展,大力推广土地托管、技术承包、加入农机合作社等新模式,建立健全农场和地方农户间的利益联接机制,增强农垦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施广度和参与深度。

  二是稳步推进境外农业合作开发。农垦在农业“走出去”方面具有组织、科技和产业优势,在建立海外农业生产基地、与海外涉农企业合作等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要进一步明确农垦农业“走出去”的目标区域、重点国家和重点产业,特别是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重点抓好粮食、天然橡胶、乳制品等农垦优势主导产业“走出去”,巩固和扩大境外农产品生产基地,完善仓储、加工和运销体系建设。有条件的农垦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积极“走出去”建设一批有市场、可持续的境外农业合作开发项目,稳步推进海外优质农业企业并购整合,加快农垦企业集团跨国经营进程。(三)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不断改善民生。农垦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方面也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继续实施农垦危房改造,加强垦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基本服务功能,提升垦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是分类推进农场小城镇发展。对远离中心城镇的国有农场,要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创新社区管理,增强对经济活动和人口转移的吸引力,发展成为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综合性小城镇。对毗邻城镇的国有农场,要加大区域资源共享共建,防止互相隔离和重复建设,推动垦地城镇融合发展。不管是哪类农场,都要推动将其纳入地方新型城镇化规划,与地方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建设,实现农场城镇建设真正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整体。二是加强薄弱地区农场建设。边境农场要坚持屯垦戍边和开放开发并重的发展战略,做强特色农产品、边境贸易、旅游等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生产生活和公共服务条件,增强稳边固疆能力。贫困农场要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尽快走上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生态脆弱区农场要统筹考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健全生态屏障体系,强化生态涵养和水源保护功能,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区。这里要重点强调下农垦的扶贫开发工作。最近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

  到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最大的短板。目前,全国农垦还有超过六分之一的国有农场属于贫困农场。我们不能带着贫困农场和贫困人口进入小康社会。“十三五”期间,加快贫困农场脱贫的任务十分艰巨,各垦区一定要高度重视,不能有丝毫含糊和懈怠。要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调动各方力量,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增强贫困农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齐心协力打赢农垦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三是推动农垦社会保障政策落实。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农垦职工和垦区居民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动落实农垦企业及其职工按时足额缴费义务和地方政府主体责任,争取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农垦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支持落实好农垦职工和垦区居民的社会保障政策。由于国有农场职工的社保缴费主要依靠农业收入来承担,农场职工收入的增长赶不上社会平均工资的上涨,中央文件提出允许实行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参保缴费办法,这是在充分考虑农垦国有农场发展水平、农垦企业及职工缴费能力、农业生产特点的情况下采取的政策措施。各地要努力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在尊重职工意愿基础上,探索采取切实可行的路径,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推进农垦改革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必须下大力气落实政策,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改革发展各项任务顺利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垦区要把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垦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贯彻文件精神来展开;垦区主要领导要负总责,要制定工作方案,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进度,不折不扣组织落实好各项改革发展任务;要尽快制定出台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保证和监督各项政策贯彻实施,切实履行好行业指导管理、国有资产监管等职责。明年,我部

  将对文件贯彻落实情况开展三次督导检查,并将改革发展情况向中央报告。各垦区也要对文件贯彻落实情况开展自查和督查,特别是要加强对改革进程和政策落实情况的全面跟踪指导,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二是强化协调推动。各垦区农垦主管部门要尽快向所在省(区、市)党委政府专题汇报农垦改革发展问题,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以党委和政府名义制定下发本省(区、市)农垦改革发展意见;要切实主动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沟通协商,调动各方面支持和参与农垦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积极协调发改、财政、国土、人社等部门,牵头负责各自职责范围的政策落实,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三是确保政策落实。这次中央对农垦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空前,不仅在财政补助、基建投资、土地管理等方面有一揽子政策,而且要求规划同步实施、政策全面覆盖。各垦区要把推动政策落实作为工作的着力点,集中精力、集中力量,调动各种资源加以落实;要在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抓紧制定支持垦区改革发展的具体政策落实方案,细化操作办法,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要逐条逐项梳理已经确定的政策,每一条、每一项政策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可行的措施和具体的责任人,确保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四是鼓励探索创新。农垦改革既要全面推开,也要试点先行。既要有综合性的示范,也要有专项改革试点,以点带面,推动改革发展进程。各垦区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全面深化农垦改革的综合示范,积极开展集团股权多元化改革、改组组建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国有农用地抵押担保等专项改革试点;重大问题要通过试点先行、总结经验、探索办法、逐步推开,确保农垦改革发展沿着既定轨道稳步向前推进;要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保护和激发基层的创新热情和创造能力,在实践中找准自身的改革发展模式,推动形成各垦区功能清晰、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篇十五:农垦加快发展对照检查材料

P>  在深化农垦改革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王武义【摘要】@@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农垦改革,加快甘肃农垦集团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今年初经甘肃省人民政府第45次会议研究通过了关于深化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等4个实施方案文件,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深化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精神,近期省农垦集团党委又举办了农垦系统企业党政主要领导人培训班.【期刊名称】《甘肃农业》【年(卷),期】2010(000)009【总页数】3页(P44-46)【作者】王武义【作者单位】甘肃省农垦建筑工程公司,甘肃,玉门,735211【正文语种】中文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农垦改革,加快甘肃农垦集团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今年初经甘肃省人民政府第45次会议研究通过了关于深化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等4个实施方案文件,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深化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精神,近期省农垦集团党委又举办了农垦系统企业党政主要领导人培训班。笔者认为这是改革征程上的一次加油,是在改革前进的道路上快马加鞭,加快推进甘肃农垦改革发展。这也表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垦企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自我管理、封闭运行的工作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农垦企业的发展

  要求。那么在深化农垦改革改制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垦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农垦系统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甘肃农垦在改革新形势、新情况下,怎样加强农垦战线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一点探讨。一、在深化改革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甘肃农垦自1953年成立至今,历经了七次重大体制改革,随经多次改革,但始终没有解决政企、社企分开问题,这次省政府《关于深化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中对甘肃农垦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等方面的问题,作了非常明确的规定,这就是“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资企分开”,“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随着农垦改革改制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农垦的应用,以及农垦小康社会建设,在推动农垦人思想道德不断进步和农垦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会使农垦职工的活动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很大的变化,必然会给农垦企业带来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如:企业改革改制、结构调整、利益格局的变化,人员分流、这些都事关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势必会影响农垦企业职工,产生烦燥、焦虑、冲动、低沉甚至抵触情绪。这些疑虑和消极情绪化解不开,处理不及时就会影响农垦企业的稳定,影响农垦企业的生产经营。人与人最长的距离是冷漠,心与心最短的距离是关爱。我们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和心理疏导的着力点放在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上,善于从苗头上发现潜在的思想问题,从渐变过程中预测到突发的可能性,通过民主的、说服教育的、相互沟通的方式,帮助职工化解矛盾,协调各种关系,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帮助职工解除心灵深处的困惑和疑虑,使职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健康的心理参与农垦企业改革改制。这就特别需要党务工作者,在继承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更新观念,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动力源泉。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载体。形成适合农垦企业特点的

  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才能发挥化解农垦矛盾,稳定农垦人心,团结农垦人鼓劲的作用,有效促进农垦企业改革和发展,为农垦实现新跨越、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培养人的工作,是农垦企业必不可少的生命线。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农垦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需要,也是实现农垦企业改革发展目标,维护农垦稳定的重要举措。因此,在深化农垦改革中,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二、构建体系,保障思想政治工作落实㈠增强针对性,构建网络体系在农垦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的新形势下,职工思想情绪会发生新变化。因此,各级党组织在工作中要注意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通过党组织、群众组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及时捕捉职工思想信息,建立起立体式的网络信息,既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更要做好带有倾向性问题的思想政治工作。一些企业之所以存在不和谐的现象,其根源来自传统观念的误导,信息不畅,措施不力,或者一些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公正,导致思想上想不通,行动上难统一,使一些矛盾和问题升级或扩大化,酿成企业不安定因素。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客观地、准确地摸清和掌握企业干部职工所关心、所期盼、所焦虑、所困惑的问题,认真分析其原因,如农垦企业改制而滞留在再就业中心的下岗问题,农民工等问题。都需要建立起信息网络,及时知情、及时了解、及时掌握、在坚持原则和符合政策的情况下及时处理。㈡齐抓共管,构建组织体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领导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以专兼职政工干部为骨干,以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人员为主体,党员、团员和职工广泛参与的“大政工”工作格局。在工作中,推行“一岗双责”,让行政领导主动参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重大决策,支持政工干部的工作,发挥行政领导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的思想政治工作。把管人、管事、管思想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组织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过程中带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业务工作做到

  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做到哪里,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三、创新机制,激发思想政治工作活力㈠创新发展,优化激励机制要正确认识传统的激励机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注意借鉴现代管理科学中的激励理论和别人的成功经验,汲取其精华,为农垦所用。正确处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关系,通过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奖惩制度,鼓励先进、扶植积极、发扬光明、肯定成绩,消除阴暗、克服缺点、鞭策后进、抑制消极,调动农垦政工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作用,更好地为三个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㈡规范行为,优化约束机制一定要从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三个方面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约束机制。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坚持党的理想,实践党的宗旨,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通过严格完善的制度要求规范自身行为,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个人要予以奖励,同时对不认真履行思想政治工作职责,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严肃查处。㈢落实责任,优化考核机制在思想认识上我们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看成是对企业干部的全面考核、贯彻任人唯贤干部路线的重要保证;在工作安排上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摆到党委和行政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经常讨论,经常研究,经常检查,经常总结。坚持一切从农垦的实际出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为农垦企业经济工作服务、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机制,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结果做出实事求是的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干部晋职任免、年薪分配的一个重要依据,把思想政治工作列为领导干部述职报告的一个重要内容,当作党员群众评议监督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指标,充分调动干部关心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积极认真履行思想政治工作职责,把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及责任落到实处。四、拓展渠道,构筑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在农垦改革改制的过程中,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农垦改革发展和稳定紧密结合起来,

  围绕农垦五年发展规划和该单位每年的工作目标任务及阶段性工作重点,结合农垦企业改革发展难点、思想热点,确立农垦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通过内部舆论载体的大力宣传,把农垦集团公司的重要会议精神“2552”工程和产业化重点工作,及时宣传贯彻到基层、班组。宣传动员职工,教育引导职工,帮助服务职工,在促进农垦企业发展、维护农垦企业稳定、打造高素质农垦职工队伍方面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通过谈心走访、思想分析、平等对话等多种形式,构筑思想政治工作平台,通过平台及时有效地把握职工的思想脉搏,理顺职工的思想情绪,提高职工的思想认识,有效促进农垦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五、围绕重点,做到“五个坚持”党组织要始终如一,紧贴生产经营实际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抓生产经营管理从抓思想入手,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使思想政治工作切实融入到农垦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使“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体现,使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挥,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如一作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以农垦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农垦大局服务;二是坚持从农垦实际出发,增强实效性和针对性;三是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四是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五是坚持党的领导下依靠全员全方位去做工作。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着力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忧患意识、市场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效益意识,强化职工爱农垦如爱家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发职工的创业激情和工作热情,振奋干部职工的创业精神。多办实事紧贴职工切身利益。要始终坚持依靠方针,把加强民主管理、深化厂务公开,党务公开和财务公开作为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增强职工凝聚力的重要举措,坚持重大事情让职工知道,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由职代会讨论通过,干部的功过是非由职工评说,通过职代会,让职工关注农垦企业改革发展,积极为企业献计献策,党组织要带头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把民主决策贯穿于党组

  织决策的全过程,坚持做到民主集中、集体领导,努力在积极发挥民主作用上做好工作,并通过“三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从源头上解决职工思想问题。把提高职工的思想认识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职工同服务职工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办理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把党的温暖送到职工的心坎上。六、打造自身形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魅力㈠加强学习,打造自强争先形象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当作工作的第一动力、提高素质的第一手段,视学习为农垦企业发展之本,成就农垦事业之基,不仅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要求、一种追求、一种责任,更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修养、一种情操、一种境界,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牢固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提升知识层次、提高理论思维、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水平,增强把握规律按客观办事的能力,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不断提高理论素养的同时,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提高驾驭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增强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工作新知识、新思维、新方法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以正在做的工作为中心,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力争做到政治理论活学,业务知识精学,相关知识常学,其它知识博学。紧密联系农垦企业实际,坚持学以致用,把理论学习与解决农垦实际问题相结合,把理论学习与个人思想实际相结合,把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实际相结合。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来体现自强争先的形象,打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赢得广大职工的尊敬。㈡牢记务必,打造求真务实形象要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围绕农垦企业发展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对照工作标准,自觉查找差距,主动对照实践,做到知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党委班子成员在实际工作等各方面要带头做出样子,经常下基层、进班组、到现场,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解决职工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

  广大职工关心、参与企业建设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把广大农垦职工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只有这样,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的好。七、精选载体,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㈠开展活动,融入文明创建各级党组织要积极开展基层文明单位、文明职工和文明机关、文明科室评选活动,通过开展文明活动,使职工文明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同时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要求自始自终渗透于文明创建的各项工作之中,引导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把文明职工评选活动,扩大延伸到家庭,倡导职工在企业里做“文明职工”,在社会上做“文明公民”,在家庭中做“文明成员”。使职工在八小时内外都能规范自己的言行,为提升农垦企业形象打好基础。通过开展形势任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岗位规范教育,使职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塑造农垦企业形象、体现自身价值。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要求纳入文明创建的各种规范和规章制度中,纳入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中,努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把个人志向同农垦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用共同的事业凝聚人,用高尚的精神激励人,用真挚的感情关心人,用适当的待遇吸引人,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和要求落实到创建文明活动中。㈡拓展内涵,融入文化建设党组织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农垦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大力弘扬农垦企业精神、工作作风文化理念,使之深入农垦职工人心,形成职工在价值认同基础上的强大的内在价值驱动,发挥农垦企业文化的凝聚、导向和激励作用。通过开展“生产能手”、“安全标兵”、劳动模范、“优秀党员”和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宣传身边人、身边事的先进事迹,把抽象的说理变成生动的形象,使职工在思想感情上引起共鸣,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搞好文化环境建设,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不断拓展企业文化内涵,形成具有农垦自身特色的文化理念。全力打造具有农垦特色的品牌工程、品牌理念、品牌文化,有效树立农垦企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通过各

  种活动、使思想政治工作从无形变为有形,不知不觉渗透到其中,主动延伸到八小时之外,拓宽到家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㈢实践证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法宝思想政治工作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也同时证明,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与改革发展相结合、与解决职工实际困难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相结合、与领导行为率先垂范相结合,才能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责任编辑李伟娟)

推荐访问:农垦加快发展对照检查材料 农垦 对照 加快发展

相关推荐

2024年度深化城乡融合“十百千万”工程工作总结(全文) 在办公室干部座谈会上讲话稿 在全县招商引资大会上致辞(完整) 经验交流:“五个坚持”创新加强党建设(全文完整) 2024年度经验交流:打造品牌集群,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精选推荐】 2024年在“乡村振兴美丽家园”创建活动上经验发言材料 202X年区法学会建设调研报告【精选推荐】 X市经信工作总结和2024年思路(范文推荐) 2024年2024年全国“两会”测试100题(全文完整) 2024年度全文学习2024年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陕西农垦改革发展情况 【优秀范文】 2024年度深化城乡融合“十百千万”工程工作总结(全文) 在办公室干部座谈会上讲话稿 在全县招商引资大会上致辞(完整) 经验交流:“五个坚持”创新加强党建设(全文完整) 2024年度经验交流:打造品牌集群,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精选推荐】 2024年在“乡村振兴美丽家园”创建活动上经验发言材料 202X年区法学会建设调研报告【精选推荐】 X市经信工作总结和2024年思路(范文推荐) 2024年2024年全国“两会”测试100题(全文完整) 2024年度全文学习2024年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组织生活会班子对照检查情况报告材料 2022年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1.对照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任务2.对照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部署要求3.对照完成4篇 组织生活会支部班子四个对照13篇 加快发展服务业 2024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研讨发言提高

热门文章

2022巡视巡察和政治督察整改专题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全力维护好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以若干实干诠释忠诚干净担当,坚持稳字当头,保持高度的灵敏和警惕,强化底线思维,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巡视巡察和政治督察整改专题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内容,以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巡视巡察和政治督察整改专题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各位领导:遵照厅政治部、机关

(一)对照上级号召和要求方面。3篇

(一)对照上级号召和要求方面。3篇(一)对照上级号召和要求方面。篇1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2月26日

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剖析材料新编范本(完整)

以案促改是指在案件查办后,通过深入剖析发案原因,研究案发规律,找准和堵塞制度漏洞,建立长效机制,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方的良好效果。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剖析材料新编范文内容,以供参考,一起来看看!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剖析材料新编范文

学习四个意识个人对照材料范本(2022年)

四个意识:是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四个意识个人对照材料精选范文2022内容,以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学习四个意识个人对照材料精选范文1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和履职践诺,推

组织生活会支部班子四个对照13篇

组织生活会支部班子四个对照13篇组织生活会支部班子四个对照篇1班子成员还需带头加强理论学习。党支

2022年四个对照个人检视剖析10篇

2022年四个对照个人检视剖析10篇2022年四个对照个人检视剖析篇1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

1.对照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任务2.对照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部署要求3.对照完成4篇

1 对照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任务2 对照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部署要求3 对照完成4篇1 对照履行党章

2022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六篇

组织生活会指党支部或党小组开展的以交流思想、总结经验、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中心内容的组织活动,会后会相应列出整改措施,及整改落实的步骤。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六篇内容,以供参考,一起来看看!2021年党支部班子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五个方面对照

政法委十个严禁对照检查5篇

政法委十个严禁对照检查5篇政法委十个严禁对照检查篇1本人对照通知要求,围绕这次会议主题,切实查找

2024年民政局班子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按照本次专题MZ生活H工作安排,县民政*领导班*坚持用***新思想凝心铸魂,聚焦“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持续加强学习教育,扎实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检视存在问题,全面抓好整改落实,努力推

组织生活会班子对照检查情况报告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组织生活会班子对照检查情况报告材料内容,以供参考,一起来看看!组织生活会班子对照检查情况报告材料支部将召开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作为政治任务来抓,准确把握

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内容,以供参考,一起来看看!2021年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按照XX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好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