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简表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学习辛亥革命讲话【四篇】

| 来源:网友投稿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辛亥革命讲话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学习辛亥革命讲话4篇

【篇一】学习辛亥革命讲话

辛亥革命(1911)

一.背景:

⑴社会根源:

①《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②清政府“新政”未能挽救其统治危机,反而激化了矛盾。但在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③维新变法的失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更加认清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⑵酝酿准备:

①组织基础:

1894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标志其兴起。1905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创立(东京),第一次提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共和国。

②理论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确定。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从此有了统一的政党领导,有了以孙中山为核心的革命领导集团,有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③舆论基础:革命派同保皇派的思想论战,推动革命高潮到来。

④实践基础:1905~1911年,革命党人多次发动起义(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虽失败,但打击了清朝统治,鼓舞了革命斗志,为推翻清王朝做了必要准备。

⑤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骗局,使其更加孤立,革命形势高涨成熟。

二.高潮——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成立湖北革命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

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三.两大成果:

1.1912年1月1日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⑴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⑵意义: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新的共和代议制度的法律形式的确立,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推翻君主专制,终结帝制: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宣统帝退位,结束君主专制统治。

四.结局:失败

1.直接失败: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根本失败:中国双半社会的性质依旧没有改变,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依旧。

失败原因:根本原因: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由经济决定)。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过于强大。

五.意义:

1.性质: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意义:

⑴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自由的权利。

⑵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⑶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⑷在生活风俗上,革除旧风,促进了社会进步。

⑸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3.教训:双半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

4.从近代化的角度看辛亥革命的意义:

⑴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⑵颁布《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大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5.辛亥革命既是一场政治革命,也是一次社会革命。

政治革命:见前面的意义。

社会革命:社会习俗的变化:断发剪发;社会礼仪:鞠躬握手,婚姻丧葬;中山装、旗袍。

6.辛亥革命的局限:

⑴没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⑵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⑶没有形成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⑷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所窃取。

⑸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双半社会性质未改变。

五四运动

一.背景:

1.原因:一战期间,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加紧侵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北洋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妥协卖国,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根本原因)

2.条件: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解放的道路。

国内:经济阶级条件: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上: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运动。

二.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三.过程:

1.爆发:1919.5.4,北京(中心)学生(先锋)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2.高潮: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主力军),运动中心北京转移到上海,“三罢”

3.初步胜利:①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职务。②中国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4.特点:群众性、广泛性、彻底性、坚决性。

四.意义:

⑴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运动中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⑵运动中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⑶比辛亥革命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⑷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⑸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成为主旋律;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 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补充:

1.为什么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⑴领导阶级: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在运动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⑵革命指导思想:五四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

⑶革命前途: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砸碎旧世界,而是为了建立起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政权的新社会。

⑷时代特点:五四发生在十月革命后,五四成为民主革命的一个分水岭,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义和团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异同点

相同:领导阶级: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 结果:都失败。

失败原因:根本: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不同:背景:太平天国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是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

义和团发生的甲午战后,是民族危机加深的结果。

斗争矛头: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政府,后期带有反对外来侵略的特点。

义和团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组织方式和纲领:太平天国有统一的领导组织和统一的斗争纲领(《天》《资》)。

义和团无统一的组织领导,也无明确斗争纲领。

其他:太平天国曾提出向西方学习,而义和团则一味地盲目排外。

太平天国曾建立政权,斗争时间较长,而义和团未建立政权,斗争时间较短。

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比较:

根本不同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见下表格)。

4.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的不同点:

⑴领导阶级不同:太平天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⑵组织形式不同:太平天国利用旧宗教组织“拜上帝会”;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⑶革命性质不同:太平天国虽然处在民主革命时期,但仍然是旧式农民起义;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⑷结果不同:太平天国没有推翻旧政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5.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抗争的特征:渐进性、层次性、继承性、开放性、广泛性。

⑴器物→制度→思想; ⑵在前一个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⑶向西方学习; ⑷各阶级参加。

6.从近代前期的反抗和探索中得出的认识:

⑴双半性质的中国,由于时代阶级的局限,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只有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才能走向胜利。

⑵近代中国,阻碍中国独立富强的两大敌人是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只有明确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取得民族独立,才能实现国家富强。

⑶各阶层的反抗斗争是中华民族不断进步发展的动力,也避免了中国沦为完全的殖民地。

⑷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⑸腐朽落后的封建农耕文明难以抵挡先进的工业文明,要积极对外开放,并随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⑹救国道路的选择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不能盲目照搬别国模式。

⑺革命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先进的理论做指导。

⑻向着民主化、法制化、近代化方向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篇二】学习辛亥革命讲话

辛亥革命

1911年的10月10日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全世界。它敲响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覆灭的丧钟,引发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变革。这枪炮声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光荣与骄傲,也不仅仅是丰厚的物质文化财富,更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的卓越贡献和光辉的业绩,这场革命所产生的伟大而深远的影响,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它所留下来的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它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意义,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辛亥革命,有过胜利的亢奋和喜悦,也有失败的悲愤和痛苦,胜利和失败都来得很迅速,说明当时中国革命与反革命,进步与反动,爱国与卖国两种势力,两条道路,两种前途的斗争及其尖锐和激烈,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不成熟,革命派的力量十分软弱,不能在极端复杂和困难的情况下战胜敌人。然而,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阴谋称帝,反动势力大造尊孔复古舆论,民国招牌摇摇欲坠,使爱国者不能不认真地总结辛亥革命没有取得成功的教训。探求人们在共和政体下备受专制痛苦的更本原因,从而把批判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问题,重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把它推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指推翻了一个君主专制政府,而没有通过批判封建主义意识形态,是中国人民真正觉醒起来[1]。基于这种认识,陈独秀1915年夏天从日本回国,于9月15日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点燃了反封建思想的烈火,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关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以下从主客观的角度分别分析。

首先,主观原因方面,第一点,在思想方面,孙中山提出了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但这一革命纲领并没有被资产阶级革命派真正接受贯彻。民权主义是各个阶级理论的核心,体现着各阶级革命的性质,但革命派在宣传时,并没有把民权主义作为重点,而革命派宣传主导地位的是“排满”,对于民生主义破除封建主义,觉醒国民的重要性认识,所以清朝皇帝一退位,就以为大功告成,民族和民权的目的都已经达到。

革命动力上:资产阶级革命派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们强调秩序革命,文明革命,不愿做深入细致的发动群众的工作。对于农民,会党只是利用限制,这使得它在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作斗争时才显得软弱[2]。

第二点,在组织方面,同盟会组织涣散,思想不一。同盟会的一些领导人也缺乏把歌名进行到底的决心信心和能力,往往是慷慨激昂有余,从容坚毅不足,一挫即馁,最后只有妥协。

第三点,在发动群众方面,辛亥革命没有触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在革命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最然也曾经联合新军和会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动员了群众的力量,但在清政府被推翻之后,他们便把群众给抛弃了。他们不但不去领导农名群众进行反封建的斗争,反而在革命的高潮时期指责农名的“行为越轨”,并派兵加以镇压。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名没有被动员起来,这个革命的根基就显得很单薄。不能同人民群众形成密切联系,得不到人民群众广泛、直接的支持,从而造成同袁世凯斗争时,本身缺乏力量,又没有强大的同盟军,在帝国主义所支持的北洋军强大武力的进攻面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失败是必然的。

其次,在客观原因方面,第一点,当时革命党人所处的时代,具有国弱家贫、民怨沸腾、外敌入侵、国门初开、封建皇朝专制制度根基动摇的时代特征。而且,封建大军阀袁世凯手持重兵装备精良,背靠帝国主义列强的财政和军事支持,成了孙中山和革命党人难以逾越的障碍;力量对比过于悬殊,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一大客观因素。

第二点,漫长的封建专制统治造成中国社会民众物质上的赤贫和苦难,绵延千年的封建旧礼教、旧意识、旧文化、旧风俗更造成国民思想上的落后和精神上的愚昧。随着帝国主义外敌的入侵和思想文化上的“西风渐进”,虽然促使部分激进知识分子或则研读洋书、或则出洋考察,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文化和科学技术中求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极大多数人带来的是无关大局的“君主立宪”改良方案或半生不熟的“共和主张”;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民众则背负着根基深厚的旧封建意识,低头求生抬头看天,难与“西风”为伴;孙中山独树一帜的“反封建、倡民主、建共和”的先进革命思想,不仅需要面对清朝庭的镇压、旧官僚的声讨、复古派的挤兑、改良派的论战、立宪派的诘难,同时还需面对社会大众的无动于衷和革命党内部的分歧纠纷,陷于孤掌难鸣的险恶境地。强烈的政见落差和冥顽的思想障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另一大客观因素。

第三点,在我们中国,长时期的闭关锁国和夜郎自大更形成了生产力的凋败和科学技术上的滞后,直至十九世纪末叶,华夏大地上尚未出现西方式的工业革命;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对外通商口岸的打开,虽然出现了民族工商业的幼芽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但民族工商业发展的迟缓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稚嫩和软弱,而国家经济的命脉仍然掌握在封建官僚、军阀和买办资本家之手。

纵观清末民初的中国,实际上并未产生真正意义上之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资产阶级阶级力量,资产阶级的革命先天就缺乏阶级的基础和生存的土壤;革命先驱孙中山创立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学说、制订了资本主义的共和制度和目标纲领,但这些理论学说和目标纲领却疏离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实质,犹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难以担当起革命主力军之重任,致使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既无深厚的阶级力量的积极参与,又无强大的革命后盾的财政支持,只能依靠革命党人一时一地的零星起义和孤身奋战。

要想从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命脉的皇朝余孽、反动军阀和帝国主义外侵势力手里夺取国家政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新制度,无疑是勉为其难无法实现的了。缺乏资产阶级的阶级力量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第三大客观因素,而且是关键性的致命因素。

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一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了民主共和国的旗帜,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民国建立之初,由于帝制倾覆,人民在政治上思想上获得了一次空前的大解放,民主共和的声威大增,打破了政治舞台上沉闷的局面。人们以新为上,以共和为尚,虽然当时人民并不真正了解民主共和的含义,共和国的建立,却激发了人们参政意识,参政热情。资产阶级革命派把爱国,革命,共和的思想结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同时,也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第二点,辛亥革命对近代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孙中山指出教育必须服务于革命,要先革命后教育,先政治经济后文化教育,除了在推翻满清政权后,孙中山曾有过民族、民权两主义已达,当致力民生,倡导“建设之学问”,“文明之学问”外,无论是在推翻满清的革命实践中,在改良派的论战中,还是在“二次革命后漫长而又艰难的翻军阀斗争”中,他都一直坚持革命先于教育,在民国三年(1914年)组建中华革命党时就坚决主张“改造中国之第一步只有革命”[3]。民国八年,他又重申这一观点,认为不打翻旧的政治势力,“我们致力于教育事业,一般官吏,非但不能提倡,且将设法摧残”[4]。

孙中山以革命家的胸襟致力主张改善教育,孙中山从民国成立起,就主张教育平等,使穷苦儿童都能安心上学,更要免收学费,解决衣、食、住、书籍等问题。在民国元年发表的《社会主义之派别及方法》及随后制定的《地方自治开始试行法》及《女子要明白三民主义》等文件和演讲中,都一再重申这一观点。在以后的演讲中,孙中山还强调了师范教育、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注意到了蒙藏教育的问题。《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更把“厉行教育普及”规定为一项重要的对内政策[5]。

第三点,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表现出了高昂的革命精神和平易近人的民主作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在短短的三个月内,颁布了三十几道革命法令,如改用阳历,限期剪辫子,废除跪拜,禁止缠足,禁止吸食鸦片,禁止刑讯,销毁刑具,颁布一些关于“振兴实业,改良商货”的通告等,无一不带有移风易俗,革故鼎新,发扬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用孙中山名义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民主权利,虽然主要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毫无疑义是带有革命和民主性的国家根本大法。它的公布,为人民的民主权利提供了法律的根据,大大有利于民主精神的发扬。   

第四点,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谁就会变成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都会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袁世凯的皇帝寿命只不过八十三天,张勋的复辟则更加短命,和从这以后再也没有人敢于试登这个宝座即可为证。   

第五点,辛亥革命是一次划时代的创新和改革。它所要革除的君主专制是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制度,所要创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是一种全新的制度,尽管困难重重,历尽艰险,但革命先驱者仍然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呕心沥血,努力发掘那些曾经在数千年漫长岁月里凝聚、团结、鼓舞、振奋亿万国人的经济、政治、文化乃至心理素质的各种积极因素,以此来唤起“我同胞之国民”,共同救亡图强, 通过艰辛的奋斗终于达到革故鼎新的目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剥削压迫、贫困苦难的根源,它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到了近代则大大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奴役。

彻底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人民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下极端贫困和落后状态中解放出来的前提。在民族危亡严重时刻的二十世纪初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提出推翻清朝专制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这就开辟了几千年来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开始了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新阶段。  

  第六点,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敢闯、敢干、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具有爆发力、原创力,是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参加辛亥革命的革命志士,是一群以近代知识分子和思想进步的资产阶级为主导的爱国进步群体,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怀着一心救国赤子情怀,投身到民主革命当中,发动了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们今天纪念辛亥革命,就是要牢记历史所给予我们的教育和启迪,就是要继承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特别是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优秀品格。随着时代的发展,这股炽烈爱国精神日益成为我们民族永恒的感召力量。今天,我们要完成祖的统一大业,仍然要高举这面大旗,把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需要以爱国主义为力量源泉。   

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就是要大力弘扬敢闯、敢干、敢试的创新精神,同时也要弘扬“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特别是为人民服务的广大干部,更要学习和借鉴这种精神。勇敢地与腐败势力做斗争,廉洁自身,以人为本,情为老百姓系,利为老百姓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困,这样种精神必将成为中华民族光耀千秋的精神财富。

现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是跃出东方地平线的一轮绚丽的红日,这轮红日是注定要高高升起来的。我们为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而自豪,更为即将到来的明天而意气风发。世界有一天会再次向中国寻求文化活力、创新思想,世界将在最古老的国家的帮助下获得新生。

参考文献

[1] 张恺之.《中国历史之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38页

[2] 张恺之.《中国历史之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39页

[3] 冯开文.《中华民国教育史》.人民出版社.22页

[4] 《孙中山选集·改造中国之第一步只有革命》

[5] 冯开文.《中华民国教育史》.人民出版社.23页

【篇三】学习辛亥革命讲话

板书设计】

一.背景:

1、时局:民族危机严重

2、政治:统治腐败

3、经济:资本主义发展

4、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5、组织:革命团体、政党

6、军事:一系列武装起义

7、时机:四川保路运动

二.经过

1、武昌起义 1911、10、10

2、湖北军政府

3、中华民国成立 1912、1、1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2)目的: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制

三.结局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四.评价:

1、意义:

2、局限性:

 

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十月围城》吗?里面最后牺牲了很多人都是为了保护一个人,那就是孙文,也就是孙中山,毛泽东称他为“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什么得到共产党领导人的高度称赞,而且值得这么多人去为保护他而牺牲生命呢?我们今天这一课的学习为给你们这个答案。

讲授新课:

我们首先来了解什么是辛亥革命?

狭义:就是指武昌起义;

广义: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朝统治,追求民主共和的全过程。

(学生概念清楚后)

师:大家在归纳的时候,请注意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等几个方面去归纳革命党人是如何去准备的。

师:

1、《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这也是当时的时局。

2、可是此时的清政府却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走狗。许多中国人普遍感到依靠清政府来挽救民族危亡已经是绝无可能了,只有一个办法,用打狗棒痛打它,用革命去推翻它!

2、清政府迫于形势,装模作样地进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民主改革”,打着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这就为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

3而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也在不断地壮大。一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开始筹备革命,那么他们为革命作了哪些准备呢?

(学生)

师:毛泽东曾经说过:要推翻一个政党,首先要制造舆论,搞意识形态,上层建筑。革命也是如此,要推翻一个政权,就要制作舆论,那么革命党人他们是如何宣传自己的思想的呢?他们以上海、东京为主阵地,当时一大批革命知识分子,像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人,同学们看到课本学思之窗,这里就是章炳麟、邹容的相关思想,他们宣传的思想核心是民主,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思想家们的宣传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师:再看,还有什么?

(学生)

师:

我们在初中学习过,它被称为民族主义吧,指的是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从哪里看出是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呢?

经常有提到一个蒙古鞑子吧,鞑虏就是蒙古鞑子的文称。在当时指的是赶走蒙古贵族,恢复以汉人为主体的中原统治,后来,蒙古族衰落,女真人兴起,鞑虏逐渐就指代女真满清贵族。所以,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指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而非帝国主义的统治。

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

地,就是土地问题,主张进行社会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这是民生主义思想,

师: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那革命的任务应该是什么?

生:反帝反封建

师:对,反帝反封建是革命的主要任务,如果按照三民主义的指导,资产阶级能不能彻底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生:不能

师:同学们一致宣判了三民主义的死刑,但是为什么不能呢?我们找个代表出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同学。

生:……

师: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三民主义的内容着手。从三民主义的内容来看,它提到要推翻清政府,体现了反封建的目的,但是进行的并不彻底,为什么呢?因为,从民生主义来看,并没有提到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因而没有动摇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另外,推翻的确有反对帝国主义的目的,但是毕竟没有明确提出,因此,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不可能完成反帝的任务。一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二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这就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以及革命斗争中的软弱性,也就注定了资产阶级不可能进行民主革命的失败命运。

涌现出了我们熟知的像秋瑾、徐锡麟等许多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人物。在这些起义中,又以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简单介绍 教材历史纵横)。但是它们就像锤子一样,一锤一锤地撼动着清王朝腐朽的统治根基,而且也为辛亥革命积累了宝贵的军事经验。

我们前面学的是革命的爆发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但是革命往往还存在偶然性。革命发生于武昌又有哪些偶然性因素呢?

生:···

师:课本上提到了一个保路运动。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颁布了“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铁路,引起了保路风潮,本来保路运动是与湖北武昌起义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去,但是凑巧的是,清政府调了湖北新军去镇压四川的保路运动,导致湖北防务空虚,对革命者来说,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在这种种必然性、可能性、偶然性的组合下,革命党人发动了武昌起义。四川保路运动为革命提供了一个绝好时机。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革命开始。

前面我们提到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都失败了,为何武昌起义却能成功?他有什么特殊条件吗?

生:····

师:武昌起义取得了成功,革命面临的首要任务便是要建立一个革命的政权,巩固和扩大革命的果实。请大家看到【历史纵横】栏目,1911年10月11日,起义士兵推选黎元洪为都督,成立湖北军政府,可能同学们会有疑虑了,为什么要推举一个之前反对革命的旧军官,而不是像孙中山、黄兴这样一些革命领导分子呢?

起义士兵觉得应该要推选一位比较有威望的人物,所以他们相中了黎元洪,将绣球抛给了他。可是黎元洪得知自己要被推选为都督后,急的是茶饭不思。甚至当革命党人来找他的时候,害怕的躲到了他的姨太太的床底下,直嚷着:“莫害我,莫害我!”革命党人没有办法,用枪杆子逼着他就任,因此,黎元洪落了一个“床下都督”的“美称”

师:武昌起义的星星之火点燃的全国的革命烈火,革命形势发展表明建立全国性的政权世纪已经成熟了。同学们看到教材64面。

二.中华民国成立

师:1911年底孙中山回国,各省代表推选其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同学们在书本做好记号,定南京为都城,一五色旗为国旗。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英、法、美等国的有关历史,我们知道当资产阶级通过革命获得政权以后,往往都要颁布法律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那么中华民国建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颁布了什么呢?

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约法的内容。

师:简单的讲,《临时约法》它的主要内容是主权在民,民族平等,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责任内阁。

师:主权在民它从根本上否定了主权在君,否定了君主专制;三权分立,我们在上个单元降到哪一个国家时提到过?

生:美国

师:对,三权分立借鉴的是美国的做法,可以防止个人专权现象的出现,那么,为什么要规定责任内阁呢?

生:……

师:这是因为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不久,袁世凯当上了大总统,孙中山担心袁世凯行君主专制之心不死,所以作了一个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这就说明,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的一个目的是什么?

生:限制袁世凯的权利

师:对,限制袁世凯。当然除了这个目的外,最根本的还是要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由此可见,这部宪法维护的是谁的利益?

生:资产阶级

师:它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因此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因此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可是我们应该看到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企图依靠一纸约法来维护共和制度,历史发展表明这根本就是幻想。

师:就像一部电视连续剧一样,紧随革命高潮而来的便是革命的大结局.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辛亥革命的大结局。

师:辛亥革命爆发时,清政府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寄希望与当时的北洋军阀袁世凯身上,希望他能力挽狂澜,可是袁世凯不是任人摆布的木偶,他的算盘打的精,玩起了两面手法。他一方面武力逼宫,另一方面又武力进攻革命摇篮汉口、汉阳等地,同时还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议和。帝国主义此时也早就把袁世凯当作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全力支持袁世凯,再加上这个时候资产阶级内部立宪派旧官僚趁机攻击革命党人,给孙中山施加了巨大压力,在巨大的内外压力下,孙中山最终选择了妥协,同意袁世凯的谈判条件,他表示,如果清帝愿意退位,你袁世凯赞同共和,那么我孙中山就保举你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清帝退位,清王朝灭亡,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位,随后临时参议院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就这样,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

教师:然而袁世凯他真的能成为革命党人所期望的共和制度的守护神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之后袁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开反对共和,实行独裁,还自己当皇帝,当了83天后就一命呜呼了,这也表明了逆历史潮流而行的后果。

师:辛亥革命盛极一时,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影响深远,但是最后它的果实却被守在树底下的袁世凯捡到了,因此,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大家怎样来看待这一观点呢?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辛亥革命呢?

生1:……

生2:……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下面我简单概括一下这几位同学的观点。

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还推动了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这是他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称它为一枝花的理由。

但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是它的局限性,所以我们有称它为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师:怎样评价辛亥革命,史学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大家这种能够从正反两方面来客观的评价辛亥革命的方法是非常正确的,体现了我们所倡导的辩证主义观。

小结:今天的新课上到这里,我们在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武昌起义,也就是狭义上的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其过程,对它的评价。其中,武昌起义爆发的原因和临时约法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而客观评价辛亥革命则是我们这节课的难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并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未能改变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也就历史的落在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肩上。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篇四】学习辛亥革命讲话

第7课 辛亥革命

怀化实验学校 李自强

【课程标准】

(1)了解孙中山的重要革命活动。

(2)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并概括孙中山的重要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评价辛亥革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搜集资料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研究,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通过历史小小辩论赛,学会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加深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孙中山的重要革命活动,感受一代伟人为救国救民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奋斗终身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孙中山的重要革命活动(兴中会的建立、同盟会的建立、三民主义、中华民国成立)。  难点: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课件展示孙中山画像,提问:图片中历史人物是谁?有何中重要的历史事迹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人物是孙中山,原名孙文,1866年出生于广东香山。是我国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早年学医,后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开始寻求救国的道路,最终走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由此导入新课。

[授新]

辛 亥 革 命——历史研究活动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将本课知识整合为四部分,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来进行历史研究,每组任务如下:

1、研究革命准备组任务:A. 兴中会的成立(时间、地点、建立者、口 号、性质) B.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领导人、纲领、机关刊物、性质等)

2、研究指导思想组任务:A.三民主义的内容

B. 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纲领的关系

3、研究革命过程组任务:A.武昌起义爆发(时间、地点、结果)

B. 这次革命为什么被称为辛亥革命?

C. 中华民国的建立(时间、临时大总统、都城、纪元)

D.孙中山没有直接领导武昌起义,为什么回国后会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4、研究革命影响组任务:A.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什么会被袁世凯窃取?

B.辛亥革命的影响有哪些?

研究成果汇报:

一、辛亥革命的准备

1、兴中会的成立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此处教师强调三点:

1、黄兴:与孙中山并称“孙黄”,他是湖南人,联系近代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湖南名人,熟悉乡土历史任务,扩展学生知识面。

2、团体与政党的区别。

团体:由共同志趣、共同目的的人组成的集体。

政党:是阶级组织,它代表一定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是为夺取或参与政权而联系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团体”和“政党”相比,规模小、人数少、影响小。

3、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间的关系

辛亥革命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纲领的阐述和完善,也是同盟会纲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二者并无实质上的区别。

二、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于1911 年10月10日爆发,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都督,之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播放有关武昌起义的视频,感知起义经过。打出“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加深对起义影响的直观印象。

三、辛亥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

此处教师强调两点

1、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被选为临时大总统。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指出孙中山领导建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提出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是民主革命先行者,拥有很高威望,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后被尊称为“国父”,进一步加深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巩固,突出重点。

2、讲解中华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

填表格,找规律

规律:公元××年=民国××年+1911 民国××年=公元××年-1911

练习:小华的爷爷出生于民国35年,到2011年,小华的爷爷应该过多少岁的生日?

民国35年=1911+35=公元1946年 2011-1946 =65岁

四、辛亥革命的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袁世凯依靠列强的支持和手中的军队,逼清帝退位,逼孙中山让位,当选临时大总统,建立北洋军阀的统治。

五、辛亥革命的影响

小小辩论赛

正方: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场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反方: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场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你同意哪种观点,说出你的理由。

以辩论赛的形式,通过激烈的辩论加深对辛亥革命影响的理解,同时老师教学生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评价历史事件。并指出成功的理由:1.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功绩)3.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功绩)

失败的理由:1.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2.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3.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教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老师指出那么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救国救民又将探索怎样出的道路呢,那是以后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强调封建帝制与封建制度的区别

封建制度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文化制度等诸多方面,而封建帝制只是封建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已。

课堂小结

准备:兴中会、同盟会的建立 爆发:武昌起义 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

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达标检测(知识抢答)

1、小明在他爷爷的自传里看到他爷爷早年参加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可由于字迹模糊小明无法看到这个政党的名称,你觉得可能是下面的哪一个(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同盟会 D.华兴会

2、武昌起义发生的时间( )

A .1910年 B . 1911年 C . 1898年 D . 1912年

3、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共同推举( )为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 .孙中山 B .袁世凯 C .黄兴 D .黎元洪

4、三民主义不包括( )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结束了封建制度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拓展延伸

今年是辛亥革命诞辰100周年,某邮局准备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题来发行一套名人明信片,要求图文并茂。由邮局提供人物插图,再请专家撰写简介。现有一幅名人画像,请你按要求提供人物简介。(要求:标上人物姓名、主要事迹、简单评价,大约100字左右)

【教学特色】

1、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2、以辛亥革命的准备、爆发、高潮、结果和影响为线索展开教学。

【教学反思】

1、本课内容比较多,在教学设计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感觉效果还可以提高。

2、本课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尽管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在激发学生兴趣,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能力方面还有不足,如何有效开展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有待加强的课题。

推荐访问:辛亥革命 讲话 学习

热门文章

2022年度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完整)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心得体会范内容,以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心得体会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

2022年党支部学习内容10篇

2022年党支部学习内容10篇2022年党支部学习内容篇1一、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以《中国共产

2022年全国两会学习12篇

2022年全国两会学习12篇2022年全国两会学习篇1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2年度热爱学习演讲稿最新10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热爱学习演讲稿最新10篇》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演讲稿,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

学习2022年全国两会精神14篇

学习2022年全国两会精神14篇学习2022年全国两会精神篇1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奋斗之号角再次吹

卓越学习最分享心得合集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卓越学习的最分享心得》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当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卓越学习的最分享心得,欢迎

学习“新质生产力”心得体会(2)【优秀范文】

按照*机*要求,近期,我系统学习了***总*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讲话,并查阅了一系列资料,加深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领悟,下面我把我的学习心得分享一下,仅供交流,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一、什么是新质生产

2022年度榜样学习学生三分钟演讲稿

学校,应当是幸福的乐园。每一位教师,都要努力为自己建造成功的舞台,让自己的生命释放辉煌,使幸福不断充盈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榜样学习学生三分钟演讲稿,欢迎大家参考。榜样学习学生三分钟演讲稿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故事是:《我身边榜

2022年五四座谈会学习感悟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22五四座谈会学习感悟》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现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亦有着不可低估之影响。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22五四

2022年度在校学生学习个人心得体会【精选推荐】

《在校学生学习的个人心得体会》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当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的想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在校学生的个人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在校学生学习的个人心得体会1活到老,学到老。是一句名言,但是这其中的真谛恐怕没有几个

学习经验演讲稿怎么写

《学习经验演讲稿怎么写》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演讲稿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讲话,所以,它是有声语言,是书面化的口语。它一方面是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即化声音为文字,起到规范文字、有助演讲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验演讲稿怎么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学习经验演讲

学习两会精神20225篇

学习两会精神20225篇学习两会精神2022篇1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