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专题党课讲稿: 深刻理解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本质与要义 【通用文档】
高校思政课专题党课讲稿: 深刻理解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本质与要义 高校思政课专题党课讲稿:深刻理解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本质与要义一、“铸魂育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要求(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肩负着培育新人的历史使命思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思政课专题党课讲稿: 深刻理解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本质与要义 ,供大家参考。
高校思政课专题党课讲稿:
深刻理解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本质与要义
一、“铸魂育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要求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肩负着培育新人的历史使命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根本宗旨就是以先进的思想与价值观念引导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目前,思政课教学还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就是努力培养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教师要做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做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XXXX年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领导明确指出思政课教师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历史使命,要用“四个自信”立德树人,明心立志,用真理的光芒照亮大学生前行的道路,引导莘莘学子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新时代的追梦征程之中。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与集体主义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鼓舞大学生追求幸福生活的热情,坚定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
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大学生只有树立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价值、共同的文化,才能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思想以及共同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伦理规范和风俗习惯,才能产生强大的民族亲和力、人心凝聚力和发展推动力。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长期、复杂和艰巨的历史任务。只有把全国各族人民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凝聚起来、组织起来、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这样的历史任务。一盘散沙,什么事情都办不成。靠什么来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传达给全体大学生,变成全体大学生的共识?靠什么来凝聚和激励全体大学生同心同德进行现代化建设?要靠卓有成效的思政课教学。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思政课,通过扎扎实实的思政课教学,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如果放弃或忽视思政课的价值,大学生就会失去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失去认识共同利益的有效渠道,人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相互倾轧、尔虞我诈、腐化堕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盛行,怎么能够凝聚人心、团结群众?怎么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怎么能够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向广大学生传输正确的价值理念、思想观点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发挥思政课的教育与感染作用,是思政课的永恒课题。
(二)思政课教学是传递真善美的指路航标
我们要通过思政课教学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这就是说,坚持思政课教学的正确价值导向,要求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先进的思想教育人,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激励大学生,从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操守与精神境界。如果说思政课教学如同航行的灯塔,依靠思想的光芒,照亮大学生前行的征程,那么,正确的价值导向则犹如航标,指引着大学生前进的方向,引导着大学生朝着正确的人生方向与生活道路前行。从这个意义上说,正确的价值导向关系着思政课教学的生命线,决定着思政课教学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经验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高校办学历史也充分证明,只有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观导向,才能保证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政治方向对头、政治原则坚定、政治路线正确,才能凝聚高校各方面的力量,确保高校党委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高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高校设立思政课程,目的是向大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把思政课的价值导向与知识传输的有机统一视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成功的标志。特别强调坚持价值导向是思政课教学的内在生命力;坚持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严肃与深刻的启发;坚持思政课教学对社会公平、正义与真理的追求,实现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科学引导。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
运动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始终保持在思想、政治、理论、组织以及政策、纲领上的独立性,以保证自己的领导权。可见,思政课教学从来就应当是大学生政治生活的圣殿或神圣的精神栖居之所,而绝不是思想的垃圾场或道德的污秽地,也绝不是文化的沙漠或虚无主义的避难所。向大学生传输正确的思想观念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发挥思政课教学的教育与感染作用,是严肃思政课教学的永恒旗帜。
改革开放以来,各个高校推出许多优秀的思政课教学案例,成为大学生钟爱的课堂,除了教学方法的成功之外,主要是因为思政课教学中呈现的思想、情感对大学生的向上向善发挥强大的引导力量。有的优秀教学案例,寄托着思政课教师对社会、人生与生活严肃而深刻的思考,表达着思政课教师对美好人生和生活的向往,从而使大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心灵的净化与审美的熏陶。有的优秀教学案例,表达了自强不息的人生哲理,因此激励着大学生在生活中努力奋斗。有的优秀教学案例,对成长中的大学生进行了人生观的积极引导,使之构筑积极向上的人生XX。有的优秀教学案例,浓缩了为人处世的深刻道理,把大学生引向了精神与道德的高地。有的优秀教学案例,讴歌我国人民群众喜爱的诗人、作家高洁的人生志向、豁达的生活态度与深切的忧患意识,给大学生以精神的鼓舞与道德、情感的升华。
(三)思政课教学是传递正确历史观的摇篮
历史观是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由于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坚持唯物史观是一种正确的历史观,而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错误的历史观。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唯物史观及其对历史研究的指导意义,主张用历史选择论替代唯物史观,用人性论取代阶级论。历史虚无主义不是从既有事实出发,而是根据一些历史现象的表面特征和零星的历史材料,不尊重历史事实,片面引用史料,主观臆断历史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不是把历史事件、人物、制度、思想等置于历史场景中加以分析,而是脱离特定历史条件,根据他们的政治诉求,任意打扮历史、假设历史,胡乱改变对近现代史中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问题的科学结论,作非此即彼的评判;不是从整体上、从联系中去把握历史事实,不是从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中把握主要的历史线索,而是乐于以点概面、以偏概全。在价值观念上,历史虚无主义主要表现为消解价值,嘲讽神圣,丑化英雄,瓦解理性,怀疑一切,完全用非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与现实,把生活等同于荒诞的、没有意义的游戏,丧失对生活的信念。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在于泯灭了大学生的是非观念,放弃了大学生的基本价值立场,否定大学生向上向善的努力,其影响便是大学生人文精神的严重失落。
领导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深入学习领会领导的讲话,对于我们自觉坚守意识形态的阵地、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铸魂育人”是思政课教师的社会责任
(一)思政课教师要做弘扬社会正气的宣传者
受国内外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思政课教学难度之大是任何其他课程所没有的。有的教师为了取悦学生、迎合学生、附和学生,放弃对大学进行正面的思想引领、价值引导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放弃思政课教师的社会责任,在思政课教学中渲染某些负面的社会新闻,停留于满足大学生的某种感官需求与低层次爱好。使思政课教学的主体缺位、客体占位;形式走样、内容变味;和声变调、杂音涌现。
思政课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但思政课教学如果为了迎合学生不合理、不正确、不健康的要求,背离正确的价值观并放弃社会责任,一味渲染某些负面的社会新闻,在课堂上聊八卦、发牢骚、讲段子、戏说历史、调侃英雄、叽讽政府、美化西方等,就会消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向度,最终导致大学生的精神萎缩、价值观混乱。这些现象都不是真正的思政课教学,都存在教学缺“钙”的问题,无法真正为大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精神食粮。坚持正确的思想引领、价值引导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克服取悦学生、迎合学生和附
和学生的偏离现象,是思政课教学的核心要求。
(二)思政课教师要做大学生正确思想的引领者
与时代同行,讴歌伟大时代,为时代的发展进程鼓与呼,是思政课教学坚持铸魂育人导向的重要内容。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引领、价值引导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而不能偏离方向、误入歧途、违背初衷。
在思想引领方面,要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学生头脑,打牢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始终高度重视思想建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学习、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历史。我们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同时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伟大实践催生伟大理论,伟大理论指导伟大实践、引领伟大时代。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思想、领导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的政治制度规定了的,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选择检验过的,而且现在仍是我们事业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新变化,以领导同志为核心的党XX聚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围绕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国防外交伟大实践,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这既是领导向全党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的现实写照。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我们党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创立的。
领导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领导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方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三)思政课教师要做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者
在价值引导方面,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大学生的价值定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价值导向入手,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努力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政课体系,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大学生的价值定位,必须遵循“三个倡导”来定位中国梦的价值坐标。从国家层面,设置“强国之梦”的价值目标;从社会层面,铸成“文明之梦”的价值支点;从个人层面,夯实“幸福之梦”的价值基础。必须通过“三个倡导”,汇集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在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过程中,坚定民族复兴的信心;在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过程中,消解负面意识的冲击;在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过程中,激发众志成城的热情;在“三个倡导”入头脑、入信仰、入行为过程中,将中国梦从蓝图转化为现实。
(四)思政课教师要做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者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基础。高校要把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正确的政治立场放在首位,要帮助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紧密相联的。世界观是大学生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看法和观点的总和,其中包括自然观、社会观、历史观等。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它给予人生观、价值观以一般观点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人生观、价值观则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价值问题上的应用,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世界观包含着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要素。但世界观和人生观又有区别。世界观研究的是宇宙中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本质和一般规律,主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它为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总的指导原则和方法。人生观、价值观则要研究人的本质、人生的价值,主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为什么要活着?怎样生活才有价值?对人生道路上的矛盾持何种态度?它为大学生提供关于人生的指导原则。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首先就是要向大学生灌输先进的正确的思想,克服各种落后的错误的思想,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激发大学生的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升华。那种背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缺乏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精神支柱,缺乏远大理想,一心只为个人利益奋斗的人,不可能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去认识世界,去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更不可能自觉地能动地改造世界。
三、弘扬社会正能量是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关键词
在思政课教学中,有的人分不清社会生活的主流与支流,有意回避生活的光明面,而夸大社会生活的阴暗面,紧紧盯住社会生活某些消极的问题不放。现实社会生活固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思政课教学中有必要介绍、叩问与解释社会生活,在弘扬社会生活正能量的同时,揭露社会生活存在的问题,以促进社会进步。但揭露不应该成为目的,而是需要着眼于寻求社会生活的希望,不能片面地、偏颇地看待现实社会生活存在的问题,更不能片面夸大社会生活的阴暗面。
思政课教学是“铸魂育人”的工程,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要坚持客观真实性原则,要辩证地看待事物之间的联系,要对社会负责,要弘扬社会正能量。弘扬正能量是我国高校学生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成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特色和成功经验,在思政课教学中,要把在大学生中弘扬社会正能量作为“铸魂育人”的一项重要性工作抓好抓实。
(一)用正能量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反之,负能量会把大学生的世界观搞乱、人生观拖垮、价值观走偏。拥有正能量的大学生,有正确的世界观。懂得分清世界的黑白曲直,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敢于承担责任,有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精神。拥有正能量的大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明白人生都有阴晴圆缺,敢于批评不公,更懂得豁达包容,不会轻易放弃,不会唉声叹气。具有热心善良,乐于助人的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敢于拼搏的精神;敢于面对挫折,战胜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拥有正能量的大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勇于承担责任,遇事不推脱不逃避不抵赖,敢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犯错误的时候,不回避,敢于正视错误,及时改正。有了成绩,不骄傲,谦虚谨慎,勇往直前。具有无私奉献,不言代价与回报的精神。
(二)用正能量引导大学生形成追求上进、乐观向上的胸怀
具有正能量的大学生,心理是阳光透明的,是一个发光发热的小太阳,自己行事光明磊落,还能毫无保留地帮助和温暖他人。即使处于逆境或者黑暗当中,也会像夜明珠一样,在黑暗中给他人带来光明,让人感觉舒服,如沐春风,滋养着周围的一切,给人以拼搏进取、催人奋进的希望,能够使人阳光豁达,驱散人生的迷雾和阴霾。具有正能量的大学生,做事大方周正,会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有自己的界限和底线,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具有
正能量的大学生,待人真诚,心底透亮,让人易于接近,给人以安全感,敢把自己的心灵摆在太阳底下。
(三)用正能量引导大学生做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者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正能量,这些正能量也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期待。在生活中,要引导大学生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对正能量进行正面的、积极的、可持续的传递,使正能量呈现几何级数传递,在传递中散发出无穷无尽的向上向善的思想火花,从而引人思考,温暖人心。当正能量被几何级数传递时,它会迅速地抵达每个人心中的最深处,让微小的善意散发出光亮,给人向上向善的信心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幸福生活。在几何级数传递中迸发出向上向善的思想火花,使之产生磅礴的冲天火焰,燃遍世界。
正能量就是积极乐观、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一种正面的动力和情感。我们的生活需要正能量。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付出一点正能量,多一点正直,少一些自私,多一点温暖,少一些冷漠,只要人们心中充满爱,多一些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我们的社会生活会更美好,我们前进道路会充满阳光,我们的人生、世界将会更美好。
(四)用正能量引导大学生做“真善美”的追求者
真、善、美是人类古老而常新的精神价值,是一个追求独立人格的人的最高要求,也是这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高度概括。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带领中国人民为追求“真善美”而奋斗不息。为中国的解放寻找马克思主义真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经过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人的这一初心和使命,已经从理想变为现实。在新时代,追求“真善美”仍然是激励当代大学生报效祖国的最大动力。当前,引导大学生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要引导大学生追求中国梦。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领导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领导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核心目标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XX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领导所倡导的中国梦,它将滋润XX亿中国人民和广大海外游子的心灵和梦想,并引领中国人民走向新的航程,促使中国人民能真正实现千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梦想的汇总。
领导指出:青年是我们新时代蓬勃发展的关键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为我们青年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了一条康庄大道,指引我们向前进。只有为人民作出贡献,才能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仿佛初升跃动的朝阳,喷薄欲出。作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学生,必须将其作为一生奋斗不变的信念,融入生活与学习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是要引导大学生争当时代英雄。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近代以来,一代代英雄儿女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奋勇抗争、抛头颅洒热血:从“抗日英雄”杨靖宇到狼牙山五壮士,从“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到“愿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维和女警和志虹,他们都是英雄,他们的故事被崇尚英雄的领导多次提及。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这是领导推崇的民族气质。他每到一个革命历史纪念地,都会献上花篮,身体力行缅怀那些牺牲和奉献的英烈,号召大家铭记历史、崇尚英雄。“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英雄的事迹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正能量,正能量的传播可以让我们人性光辉的一面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也让我们看到了同样的阳光,那是人性散发出来的美丽光芒,也会让我们感叹世界的美好与生命的坚强。在英雄的身上,都有着热爱生活、与人为善、心怀责任、目标坚定、乐观坚强、平凡可爱的特质,这些都是人性在日常生活中最美好的微光,而在危难时刻,便会转化成闪电一样的力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奋斗者,不管什么工作、什么岗位,只要我们“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
豁得出来”,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这个时代的英雄。
三是要引导大学生追求向上友善的人格。无论人的本性原来怎样,但最终的方向一定是向上向善,而人性中最重要的品质,也一定是友善的。友善的人,是人性里最有力量的温暖;友善的人,更是一种远见;友善的人,在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友善的人,做人清清白白,受人尊敬,得上天眷顾,人活一世,友善做人,踏实一生。友善是一抹发自灵魂的微笑,是对生命的一种敬意,更是一种至真的心灵境界,友善可以驱赶腊月的刻骨寒。人生路上用一颗友善的心来对待生命的际遇,生活就会处处明媚剔透。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每一份感动如五月漫天纷飞的花瓣,花开不败,只因那份美丽的和谐长留天地间。与人和善,于己宽容,每一份友善如春雨甘露,浸润着生命的最美,岁月流逝,即使有一天容颜不再,生命也会因为友善而年轻美丽,永不凋零,最美的容颜便是你的友善。
友善是一种修养。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想得到别人的爱,首先要学会爱别人,一个友善的人,不会因小事而斤斤计较,也不会因一时得失而大喜大悲。做事肯为他人考虑,小到帮助一个人,大到心里怀揣天下万物,每一次伸出双手都带着暖意,每一次回眸都留下浅浅的笑靥。友善是人生舞台最动人的旋律,如湛蓝的天空,干净通透,如开在红尘岁月中的兰,散发着宁静与淡泊,诠释着生命的云淡风轻。
友善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心怀友善的人,总是在播洒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同友善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在现实生活中,与其空谈信仰,不如坚守道德底线,而这底线的标准之一,就是恻隐之心,而恻隐之心的实质就是友善。友善能够拯救道德的沦丧,能够温暖世道的寒凉。不管是英雄们的壮举还是民众的友善爱心,这些都让我们相信社会上其实有很多正能量,这份正能量是我们的希望,是人性友善美好的体现。
上一篇:端正入党动机党课讲稿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