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互联网+群众路线”:系统认知、基础支撑与制度保障研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讲稿】“互联网+群众路线”:系统认知、基础支撑与制度保障研究,供大家参考。
【党课讲稿】“互联网+ + 群众路线”:系统认知、基础支撑与制度保障研究
一、问题提出 截至 2021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 10.32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73.0%①,这表明中国互联网的全民化趋势已经势不可挡。随着中国社会全面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模式以及产业,而已成为一种思维方式。2015 年 3 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正式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同年 7 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互联网+”的十一个重点行动领域,并在“互联网+”益民服务领域重点强调要创新政府网络化管理和服务。②2016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 年 4 月 25 日,http:
//www.cac.gov.cn/2016-04/25/c_1118731366.htm,2022 年 2 月 12 日。2018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更好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出席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18 年 4 月 21 日,http://www.gov.cn/xinwen/2018-04/21/content_5284783.htm,2022 年 1 月 17 日。2022 年 3 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2022 年 3 月 5 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2022 年3 月 12 日,http://www.gov.cn/premier/2022-03/12/content_5678750.htm,2022 年 3 月 17 日。这表明,我国群众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和互联网化已向纵深推进。
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与互联网发展紧密结合,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必须依托互联网平台不断深化和创新传统的群众工作方式,使其与现代技术条件和现代人群特征相匹配,进而有效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事实上,在“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脱离网络就意味着脱离了群众,这需要利用新平台、新技术来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在打造全天候、无障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管理服务平台基础上,让“民众办事围着各部门跑”变为“各部门围着办事民众转”。最近几年,已有学者提出将互联网和群众路线相结合,建立“互联网+群众路线”模式,在引导人民群众充分有序地表达诉求、反映问题的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然而,这种模式应该如何科学定义,如何实现有效运作,如何进行制度保障,等等,这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二、文献述评 近年来,围绕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性,学界展开了广泛讨论,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一是关于新形势下群众路线地位作用的研究,包括应对环境变化论、解决复杂矛盾论、群众路线优势论等。王喆:《党的群众路线若干问题研究综
述》,《党政论坛》2013 年第 9 期;谢正富:《五化并举:社区党组织群众工作能力建设机制创新——基于参与式发展视角》,《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年第 3 期。其中,有学者针对互联网使用群体不断壮大的现实,较早提出了“网上群众路线”齐先朴:《“网上群众路线”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 年,第 83 页。的概念。二是关于新形势下群众路线所面临挑战的研究,聚焦主体先进性原则缺失、客体多元化诉求增多、工作机制不健全等展开讨论。值得注意的是,有学者敏锐地认识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老传统”与“新群众”之间的距离。汪仕凯:《“新群众”和“老传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的群众路线》,《探索》2020 年第 2期。三是关于新形势下巩固群众路线的研究,包括理论创新论、强化主体论、群众参与论、创新交流论、制度保障论等。王喆:《党的群众路线若干问题研究综述》。有学者提出要坚持完善过去的好制度,发展创新适应新情况的新制度,修改取消不合时宜的旧制度,只有以制度为保障,群众工作才会取得实效。李君如:《论党的群众工作——兼论党的群众工作传统和新世纪群众工作的特点》,《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 年第 6 期;谭同学:《社会转型、农业革命
视角下的群众工作与乡村振兴——以武陵山区基层实践为例》,《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 年第 5 期。四是关于新形势下践行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研究,自党的十八大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于如何构建践行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有学者提出要完善思想保障机制、健全行为引导机制、强化党内监督机制等杨健燕:《构建践行群众路线长效机制》,《人民日报》2014 年 9 月24 日,第 7 版;吕朝辉:《党的群众路线在边疆软治理中的实践机制研究——基于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分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 2 期。,也有学者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绩效考评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雷青松:《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绩效考评体系建设探讨》,《桂海论丛》2014 年第 5期。尽管各方观点不尽相同,但也形成了基本共识:群众路线是一个包含了多重因素的复杂综合体,涉及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蕴含政治原则与领导方法的统一、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统一、认识功能与利益表达的统一,要以当前人民群众的构成情况和多元诉求为逻辑起点,才能实现践行群众路线的常态化、制度化。
总体而言,近些年学界对新形势下“群众路线”进行再认识、再研究的成果颇丰,但既有研究仍然存在可进一步拓展的空间:第一,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机制研究不够深入。尽管关于为何践行群众路线、如何践行群众路线的研究成果不少,但鲜有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第二,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的传承性重视不够。有学者强调在新时期要走新路线、用新方法,但往往忽略甚至变相否定了老传统、老方法。在创新工作方式的过程中绝不能脱离传统、割断历史,而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的统一。第三,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所处的时代环境把脉不够精准。有学者未能及时察觉中国已经悄然进入资讯四通八达、舆情暗流涌动的自媒体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并未与新时代人群心理和行为特征实现共鸣、共振,也就难以认识到群众路线应与“互联网+”相融合,以此适应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的群众工作方式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传统机制在当前已面临低效甚至部分失效的危机。然而,这也为调整干部与群众间交往沟通方式以及重构干群关系、官民关系提出了新要求,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提供了良机。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不少媒体和学者提出了“新群众路线”的概念参见雷强:《网络社
会的新群众路线》,《紫光阁》2010 年第 12 期;杨世国、程全兵:《政务微博探索网络时代“新群众路线”》,《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 年第 12 期;李海龙、张显武:《完善检察微博 探索检察“新群众路线”》,《法制与社会》2013 年第 11 期;梁芷铭、徐福林:《官员微博:网络时代的“新群众路线”》,《传媒》2015 年第 11 期。,以便同传统群众路线进行区别,但互联网时代的“新群众路线”并非超脱、独立于传统群众路线的另辟蹊径,而是传统群眾路线在新时空的拓展、延伸和创新。当前,党的群众工作的基本要义仍是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各级党政部门既不能忽视网络的作用,也不能无视网民的心声,要让互联网成为联系群众的新载体,成为民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建议权和监督权的新渠道。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并不提倡使用“新群众路线”“网上群众路线”“网络群众路线”等提法,因为容易产生歧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但“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并不等同于“网络群众路线”。若将“网络群众路线”作为一个全新概念,其实是一种曲解,因为党的群众路线本无网上网下之隔,也不存在新旧
之别。群众路线始终未变,其核心价值历久弥坚,需要创新的是将践行群众路线置于全新的时空、人群中,巩固和拓展其核心价值,适时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为此,本文聚焦“互联网+群众路线”的系统认知、基础支撑和制度保障展开讨论。
三、“互联网+群众路线”的系统认知 (一)“互联网+群众路线”的可行性分析 “互联网+”体现为“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非两者简单相加,而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互联网作为一种通用技术和全新生产工具,势必会给各个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大幅提升了传统行业的生产效率,而且促进了新事物的创生发展。
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和国有企业等“传统行业”也需要进行创新、升级和优化。依据这一思路,不难归纳出以下等式:互联网+政府=电子政府,互联网+党务=电子党务、互联网+公共机构=电子公共机构……与此同时,“互联网+”与各级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国有企业的具体工作相结合,可以分为三大类:“互联网+党务(党建)”“互联网+政务”“互联网+专门工作”。由于党务、政务和专门工作具有层级性、多元性,其在实
践中往往会细化为具体的党政部门、工作类型。例如,“互联网+政务”可以分类成:“互联网+公安政务”“互联网+税务政务”“互联网+城管政务”等等。而“互联网+党务(党建)”“互联网+专门工作”也可据此加以具体分类。可见,这是互联网时代世界发展新趋势。然而,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行政部门、政党组织和公共机构而言,中国党群工作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之一就是把“群众路线”作为重要元素嵌入“互联网+党务”“互联网+政务”“互联网+专门工作”中,从而更好地应对一系列新变化和新挑战。例如,互联网新技术在变革传统工作方式的同时,提升了党政部门的工作效率,但因忽视老年人等弱势群体而出现的“数字鸿沟”,则往往阻碍了政府与民众的有效沟通。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能否有效利用网络技术平台践行群众路线是决定各项工作成败与否的关键。由此,我们不仅要认识到“互联网+”强化了群众路线的核心价值,还要意识到“互联网+”的运行需要群众路线补齐短板,“互联网+”的进化需要以群众路线为导向,更需要对“互联网+”与“群众路线”交会对接的技术、环节等展开深入讨论。
(二)“互联网+群众路线”的定义 “互联网+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探索出来的新的群众工
作方式,昭示了不忘初心、执政为民的情怀,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由此,本文将“互联网+群众路线”定义为: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和国有企业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优化党的群众路线,并在“互联网+”中充分融入群众路线的民本情怀和人文精神,使科技、媒介和人文高度结合,从而让“互联网+”更有温度和智慧,让群众路线更加具象化,以此开展党务、政务和专门工作,更好地发扬民主、掌握民意、引领民情、造福民生。换言之,互联网时代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和国有企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时,全方位地引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使群众路线更好地贯穿党务、政务和专门工作。
如前所述,“互联网+”本质上是“互联网+X”,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X”是指各个传统行业。而相应地,“互联网+群众路线”本质是“互联网+群众路线+X”。由于“互联网+群众路线”主要是对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国有企业的党员干部提出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理念,所以“X”特指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国有企业的党务、政务和专门工作,但其他行业可加以借鉴和效仿。“互联网+群众路线”既不是对一种抽象思维和方法的宣示,也不只是强调科学技术、新型媒介和便捷手段的简单应用,而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和“群众路线”两大
“构件”的优点,相互弥补特定时空中各自存在的不足。因此,“互联网+群众路线”是利用新媒介促使两者在理念、人力、服务、宣传、教育等方面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服务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
(三)把握“互联网+群众路线”的三个维度 首先,“互联网+群众路线”是一种现代理念。这种理念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发挥互联网和群众路线优势为目的,使单一技术变为跨领域技术融合,从而最大限度为党和政府所用,造福民众。“互联网+群众路线”是把根本工作路线、根本工作方法及互联网优势整合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是一种全新的运作模式。“互联网+”使行业、部门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因此“打通壁垒”是“互联网+群众路线”模式创新的关键。以政务服务为例,“互联网+政务”有助于打破长期处于“条块分割”状态的行政管理体制,避免各部门履行职责时单纯从部门自身角度出发以及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以条块为主”的现象。可见,发展“互联网+群众路线”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社会效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其次,“互联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