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习近平人民观历史演绎、核心要义及时代价值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讲稿】习近平人民观历史演绎、核心要义及时代价值,供大家参考。
【党课讲稿】习近平人民观的历史演绎、核心要义及时代价值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形成了习近平人民观。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人民”一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在十九大三万多字的报告中,203 次提到了人民。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1〕。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坚定人民立场,这是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在新时代,习近平人民观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习近平人民观的生成逻辑习近平人民观的生成有其独特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华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理论精华,又立足中国具体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人民思想提升到新的高度。科学把握习近
平人民观,就要对其思想生成逻辑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理解。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习近平人民观的理论逻辑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近代哲学家们一直争论的问题,也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重要标志。马克思恩格斯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深刻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在联系,科学地论述了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马克思对此曾指出:“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2〕。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进一步提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3〕。人类要生存繁衍、追求美好生活、实现全面自由发展,首先要解决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资料问题。人民群众在生产物质资料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人民群众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历史上,凡是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或者没有人民参与的革命或者起义,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受到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作用是有限的,但人民群众可以一直延续下去,从这一方面来说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作为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各个时期取得胜利的科学指南,在新时代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全国贫困特困县,提出要大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激发人民群众创造动力,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清醒地认识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习近平的人民情怀彰显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习近平人民观的当代表达。
(二)中华传统民本思想是习近平人民观的历史逻辑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23 卷第 3 期张铁军习近平人民观的历史演绎、核心要义及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是中国几千年来久经不衰的精神动力。其中,很多理念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而提出的政治观,主要内容包括重民、安民、爱民等,其本质是重民,把人民群众当作国家的根本。早在夏商周时期,传统民本思想就开始传播。一些有识之士从社会现实出发,思考如何实现“天下大同”,而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发展根基,重民思想随之而生。周从商灭亡的教训中认识到人民的力量,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政治主张,开启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之先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民本思想开始广泛传播,其中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孔子提出了以
民为本的思想,要求统治者要重视人民群众,学会爱民、养民,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他认为国家的存在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利益,君主要为人民排忧解难;荀子在他们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民本思想,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突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汉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民本思想也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丰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要深入挖掘其中的精髓为现实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4〕。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就经常引用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来指导当前我们党的工作。例如,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他将做到“夙夜在公,为民服务”,展现了他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勤勤恳恳为人民做实事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一词,要求全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抵制腐败行为。因此,习近平人民观是在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中國共产党人民观是习近平人民观的现实逻辑人民的拥护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是在经历无数艰难困苦中成长壮大起来。在百年
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党的人民观,是党的宝贵财富。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 14 亿人口并长期执政的党,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关键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提出“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并将其发展为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目标。他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中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 〔5〕。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生命线。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强调要激发人民群众创造活力。邓小平在听取中央负责同志汇报制定“六五”计划和长远规划的一些基本设想时指出:“人民生活要有相当增长,人民才能满意。”〔6〕除了长期困扰人民思想的各种禁锢,丰富和发展了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内涵。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面对国际国内严峻形势,江泽民同志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指出我们党的本质是执政为民。江泽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7〕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追求经济效益不讲社会公平,经济方
式单一导致严重的生态危机等问题,胡锦涛同志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在青海考察时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8〕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立足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人民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動开创未来。”〔9〕为了开创美好未来,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人民观是在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形成的,它坚持把人民群众作为核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习近平人民观的直接来源。
二、习近平人民观的核心要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紧紧围绕“新时代如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重要时代课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向往是指人们希望通过努力能够达到心中期待的精神状态。只要人们心怀向往,在前进道路上就会拥有无穷的力量。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就明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0〕这一质朴的话语,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切的人民情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的历史使命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才能充分展现制度优势,不断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贯穿在党的百年发展历程的全过程。党在各个时期所做的任何努力,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党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要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正式将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写进了党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穷二白,近 2 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对此,在七届三中全会上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11〕,短短三年时间,我们党就带领人民实现了农业工业等方面全面复产,人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改革开放后,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
我们党实现了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飞跃,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正是由于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密切联系群众,才在历史的长河中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充分证明,只有始终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立于不败之地。
人民群众的期盼是什么,如何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是新时代解决主要矛盾的首要问题。在新时代,人民期盼有优质的教育、有力的社会保障、优美的环境等等,这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倾听人民的呼声,坚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更好地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实践中逐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是习近平人民观的核心内容,也是贯穿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主线。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2〕。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定为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本方略。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深刻地回答了新时代“为了谁”“依靠谁”的基本问题,彰显了我们党始终坚守的人
民情怀,为党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发展,是践行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时代要求,是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它根植于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人民立场,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不懈奋斗,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艰苦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十分严峻。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打赢了疫情防控战,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真挚人民情怀。我们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使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体现人民意愿。实践证明,
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凝心聚力。
(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无我”是指破除心中杂念,达到物我相忘的一种精神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在与意大利众议长菲科会谈时讲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13〕。短短八个字言简意赅地诠释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追求的集中表达。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是共产党人共同的精神谱系。年仅 17 岁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指出:“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14〕。马克思认为选择职业要为人类做贡献,将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选择相结合,体现了其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毛泽东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中指出:“力量的来源就是人民群众”〔15〕。面对时局困难,在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毛泽东心中挂念的仍然是人民群众;邓小平在为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编辑出版的《邓小平副主席文集》的序言中指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16〕。这一真挚的话语,深刻体现了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我将无我,不
负人民,是勤勤恳恳、大公无私的生动体现,更是习近平总书记一心为民情怀的突出表现。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奋勇前行气魄和大无畏的精神。从习近平总书记从政历程可以发现,无论在哪个岗位,总书记都身体力行,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党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使得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在世界经济论坛 2017 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 〔17〕。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不畏艰难的责任担当。作为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直面各种突出问题,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展望前方,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理念为着力点,以为人民服务宗旨为载体,把党建设成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四)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人民在共产党人心中重千斤。自党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放在心中。中国共产党能在百年激荡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就是因为党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
员大会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18〕。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铿锵有力的讲话,体现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彰显了新时代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历史就是不忘初心、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
推荐访问:【党课讲稿】习近平人民观历史演绎、核心要义及时代价值 党课 讲稿 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