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融党建机制(14篇)
四融党建机制(14篇)四融党建机制 党建提纲59 59-1711.创新*****推进公务员平时考核“1”个方案精准指导“3”级主体压实责任“5”个环节考准考实“3”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融党建机制(1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四融党建机制
党建提纲59
59-1711.创新*****推进公务员平时考核“1”个方案精准指导“3”级主体压实责任“5”个环节考准考实“3”项措施强化运用“1”点带面整体提升2.“360”绘制城市党建“同心圆”做实“三个清单”,促使责任压实有力度做优“六项机制”,助推共驻共建见实效做亮“志愿品牌”,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3.激活机关党建“一池春水”明责加压,筑牢“牵引力”制度规范,提升“向心力”载体创新,用好“催化剂”4.构建“一肩挑”干部全链条管理机制精细把关,选出“能挑”的干部学习提能,练就“会挑”的本领正向激励,激发“想挑”的动能强化约束,健全“好挑”的机制5.打造“三大课堂”抓实党员教育打造“理论课堂”,筑牢政治思想根基打造“实训课堂”,提升攻坚克难能力打造“云端课堂”,巩固提升学习质量6.“四式联动”根治软弱涣散“沉疴宿疾”“拉网式”排查,全面问诊“寻病灶”“对点式”会诊,逐个把脉“配良方”“靶向式”治疗,精准用药“去顽疾”“挂号式”督导,巩固疗效“除病根”7.“双争双树”锻造组工铁军强化思想教育,树立政治过硬形象强化工作机制,树立公道正派形象强化研学培训,树立业务精通形象强化纪律建设,树立作风优良形象8.“三个靠前”做先锋党员政治靠前,做旗帜鲜明、意志坚定的先锋党员担当靠前,做主动作为、争先进位的先锋党员服务靠前,做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先锋党员9.党建“三强化”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强化党员干部因需施教精准教学,增强教育实用性强化“支部+党员”助推新模式,打造本土品牌特色强化基层党建示范引领补短强能,促进产业优质发展10.“四字法”提升机关党建质量责任传导“明”方向重点抓促“督”落实亮绩考核“评”优劣机制创新“问”成效11.打造“四型”组工干部创建“最强党支部”打造“学习型”组工干部,建设对党忠诚、政治
坚定的党支部打造“效能型”组工干部,建设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党支部打造“服务型”组工干部,建设知行合一、服务全局的党支部打造“廉洁型”组工干部,建设制度规范、纪律严肃的党支部12.党建引领“微网格”多元共治“一统揽两作用”引领网格多元共
治“微党建+”提升网格治理效能“先锋队伍”凝聚网格治理合力“因格施策”推动治理精细落实“人民至上”做实网格党群服务13.“四个三”助力公务员日常考核坚持三个全面,考核到人到岗,变“算总账”为“算细账”抓住三个关键,考核见人见物,变“片面评”为“精准评”做到三个结合,考核奖优罚劣,变“庸懒散”为“争先干”加强三个保障,考核较真易行,变“做样子”为“实打实”14.打好“组合拳”培养基层带头人队伍
选好“千里马”练好“基本功”做好“实习生”15.牵住基层党建“三化”建设“牛鼻子”立下“基准线”,把准方向定位补齐“基础课”,提升组织功能练好“基本功”,强化服务水平16.党员教育管理“五微不至”“微纪实”,党员教育管理“有温度”“微积分”,党员教育管理“更精准”“微课堂”,党员教育管理“重实效”“微旅行”,党员教育管理“零距离”“微平台”,党员教育管理“无时限”17.“三精三环节”加强公务员管理精准招录,把好录用环节“入口关”精细管理,铺好成长环节“奠基石”精心关爱,注好使用环节“催化剂”18.打造博士人才“强磁场”突出重点,以伯乐之眼“选”才搭建平台,以筑巢之策“聚”才细心服务,以“店小二”精神“留”才19.以“日常考察”淬炼干部“实干成色”
多维设计安排,完善机制全面“扫描”多方考察了解,拓宽渠道科学“构图”多层分析评价,立体研判精准“画像”多向综合运用,动真碰硬优化“布局”20.特色党建走出惠民新路选树标杆带动全局互学互鉴增加动力末端治理促进和谐21.“三措并举”着力解决机关党建“灯下黑”抓组织建设,着力理顺机制建强队伍抓培训指导,着力落实责任提升水平抓示范引领,着力问题整改激发活力22.“五个三”推动驻村帮扶到点到根坚持“三优”,精准选派生力军用活“三制”,严
管厚爱激活力突出“三准”,结对包保拔穷根压紧“三责”,强化担当促发展强化“三保”,卸下包袱安心驻23.做实“四引”文章创优人才工作突出乡情吸引人才借助专家指引人才利用资源招引人才
强化活动牵引人才24.组工干部努力争创“五个一流”对标对党忠诚,追求一流的政治品格对标公道正派,追求一流的价值理念对标专业素养,追求一流的工作业绩对标务实重效,追求一流的作风建设对标从严自律,追求一流的政治操守25.“点线面”结合织密干部监督网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监督“点”强化制度约束,划定监督“线”畅通监督渠道,扩大监督“面”26.“三三工作法”打造社区治理新样本“三联抓”健全社区治理组织体系“三举措”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和辐射功能“三探索”构建治理有序和谐家园。
27.红色教育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能”开发“红色教材”开设“红色课堂”选树“红色典型”开展“红色活动”创新“党课直播”开发红色旅游28.弹好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五线谱”加强组织建设,抓牢服务民生“基准线”力量下沉一线,畅通党群干群“连心线”发挥人才作用,确保智力扶贫“服务线”壮大集体经济,紧扣乡村发展“主轴线”加大考核管理,筑牢扶贫干部“保障线”29.深耕红色“责任田”做好“党建+”算法阵地升级,筑牢基层铁堡垒共建菜园,注入发展新活力组合出拳,点燃产业新火种党群合力,绘制乡村新画卷30.四融四提为红色基地“扩编升级”融合区域资源,提升红色教育基地的“承载力”融合红色传承,提升党员学习教育的“感染力”融合机制平台,提升党员学习教育的“吸引力”融合品牌特色,提升红色教育基地的“辐射力”引发了我许多思考!在县直机关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基层党组织是党紧密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是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基础性工程,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现就我们政法系统党建工
篇二:四融党建机制
特色就是发展的绝活r——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调研感想
王永昌
【期刊名称】《浙江经济》
【年(卷),期】2016(0)22
【摘要】特色小镇,关键就是要有特色。地理信息小镇将地理测绘和信息技术作为主题,在全省是唯一的,即使放眼全国,相类似的产业园也为数不多。特色就是绝活,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也只有保持差异化发展,实现个性化发展,才有话语权,才有发展前景。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王永昌
【作者单位】浙江省党建研究会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德清地理信息小镇“:智”造地信产业发展高地[J],陈敏2.产城融合视角下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研究——以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为例[J],陈文伟;王杨通;楼勉;朱旭荞3.高科技产业特色小镇的发展之路——以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为例[J],李奕璇;岳嘉琛;胡佳;潘峰华4.做好地理信息跨界融合发展大文章——访德清地理信息小镇[J],周湛;喻贵银5.探索“四融”党建模式助推小镇创新发展——记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党建工作[J],德两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三:四融党建机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国企党支部工作要常态化融入中心任务
作者:张晓刚来源:《人民论坛》2019年第10期
【摘要】国有企业党支部建立完善以“组织生活融入、议事决策融入、考核评价融入、载体搭建融入”为主要内容的“四融”机制,有利于推动党支部工作机制化、常态化融入中心任务,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
【关键词】党的建设国有企业党支部工作“四融”机制【中图分类号】D267.1【文献标识码】A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应该遵循“一体两面”“双向融入、双向促进”的发展方式。实现国有企业党支部工作常态化融入中心任务,关键在于实现党支部经常性工作与生产经营关键性任务的相融互促。只有这样,才能找准结合点、选好切入点、把握着力点,确保党支部工作谋到关键处、抓到点子上。
国企党支部工作常态化融入中心任务,既需要思想观念的更新、方式方法的创新,更需要机制层面的保障和载体平台的促进。当前两者的深度融入还面临着诸多不适应、不到位的问题,需要精准定位存在的症结。
融入意识不够到位。国企党支部工作融入中心任务,首先要弄清从哪里入手、怎样融入,这既需要把握好中心任务的重点和关键点,也要把握好党支部工作融入的立足点、切入点,否则实现融入就只是一句口号。现实工作中,有的同志融入意识不够强,有的虽有融入意识但却不会融、不善于融,不知中心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不善于从党支部经常性工作入手,致使融入效果不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对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一体两面”的关系认识不到位、把握不精准。
融入机制不够健全。坚持党的领导与完善企业治理相统一,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需沿着国企治理结构向下延伸,最终落实到党支部,并体现到中心任务的完成上。但一些党支部对上级要求和制度规定把握不准,把党支部工作融入中心简化成了喊喊口号、搞搞活动,导致党支部工作融入中心简单化形式化。有的把融入中心变成了下通知、写材料,认认真真搞形式,导致着力点不准、作用力不强。还有的不会从党支部功能作用出发、从机制层面入手,直接抓中心工作,导致班子内部出现矛盾。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融入考核浮在表面。严格考核是促进党支部工作融入中心任务的重要手段。但个别国企,把考核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中心任务的完成上,只看效益好不好,没有考虑党支部功能作用实际发挥情况。有的在考核时甚至把党支部工作与中心任务完成情况完全分离,只盯着工作干没干、措施有没有,但不注重效果好不好、质量高不高,未能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这些情况,都难以推动形成“一体两面”做工作、党政协力谋发展的工作局面。
融入载体过于单一。国企党支部工作实现常态化融入中心任务必须要有发挥“路”“桥”作用的载体平台。然而,有的党支部找不准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的切入点,不能根据党支部工作实际和生产经营需要来设计和搭建载体平台。造成有的载体平台存在“假大空”特点,行政不满意、员工不认同,适应不了工作需求。还有的甚至把载体平台概念化、空心化,贴在墙上、写在纸上、挂在嘴上,却无落实举措。
按照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的原则,以国企党支部经常性工作为基点,构建起从组织生活、议事决策、考核评价、载体平台等四个维度融入中心的有效机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建立“组织生活融入”机制。坚持把国企生产经营的关键点作为党支部工作的着力点,准确把握中心任务与“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的契合点和切入点。党支部在日常工作中,应坚持“把保障中心任务落实作为支委会、党员大会、党小组会的必议议题,作为党员党课的必修课程,作为对照检查的必查内容,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必批方面”的“四必”工作法,形成组织生活融入中心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每一次组织生活会都与党支部工作和党员自身紧密相联,都能与中心任务深度融合。坚决避免把组织生活简单等同于政治学习、党课教育,坚持“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聚焦每个时期、每个阶段中心任务的不同侧面,组织党支部班子和党员紧密联系自身学习和工作情况,进行对照检查、剖析查摆,制定明确的努力方向,让组织生活发挥实质性作用,真正促使党支部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
建立“议事决策融入”机制。国企党支部只有参与决策,才能真正促进党支部工作融入中心任务,否则就只是“假融入”。在议事决策上做到融入中心任务,首先要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和运行机制,明确党支部决策和参与决策的具体范围、议事周期、运行程序,从决策层面避免党支部支委会、党员大会全是学习、评选或发展党员等议题和内容的情况。厘清党支部工作融入中心的方式方法,应始终定位在服务保障中心任务完成上,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形成议事决策融入中心的常态化机制化,积极推行党支部“定期分析中心任务的重点难点、定期研究服务保障中心任务的措施办法、定期总结服务保障中心任务的成效与不足,组织员工群众经常性评估支部工作实际效果”的“三定期一评价”工作机制,确保议事决策内容紧贴中心工作、议事决策措施紧扣生产经营、议事决策方向引领队伍发展,推动党支部工作高质量融入中心。
建立“考核评价融入”机制。发挥好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关键在于以“双向挂钩倒逼双向融合”。积极推行“考核标准双向挂钩、考核条件互为关联”的“双挂钩”考核机制,通过双向赋予适当权重等方式,把生产经营完成情况纳入党支部工作考核,把党支部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生产经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兑现、评先树优和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在考核组织上,探索实施以“定标准、定责任、定方法、定周期”为内容的党支部工作督导检查,使党支部工作检查考核与生产经营检查考核同部署、同周期、同奖惩。在评价实施上,采取对上述职与对下述职相结合、上级点评与党员群众代表测评相结合的“双述双评”模式,以党支部工作开展和中心任务完成为重点内容,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进行述职评议。在党员层面,建立党员责任区、示范岗评比台,采取月度考核、季度评选、奖优罚劣的方式,对党员责任区、示范岗创建进行综合评分,将党员履职情况置于员工群众监督之下。同时,具备条件的党支部还可以探索实施党员行为写实制度,对党员日常行为、关键行为和非先进行为进行客观地写实,以积分的形式对党员发挥作用情况进行量化评价,搭建起党员业绩展示、量化考评的平台,激发党员“创优夺旗”动力。
篇四:四融党建机制
企业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梁新园来源:《现代企业文化》2020年第23期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674-1145(2020)08-121-01
摘要企业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有助于企业发展,党建工作属于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具有中国特色,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需要从企业党建工作现状入手,深入推进党建+模式,广泛开展联系群众活动。本文主要介绍了企业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方法。
关键词企业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群众
为了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进步,逐步开展企业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活动非常必要。企业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辅相成,在实践中企业党建工作可以为拓展企业业务范围创造有利条件,而业务工作加深又可以增強企业党建的全面性。组织优势、群众优势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是一股不容忽视的积极力量,需要充分利用[1]。
一、深入发展“两带两创”
“两带两创”指的是党组织带党员创效、党员带群众创新。如此便要求党员具有良好的苏植,所以应当组织党员参与教育培训活动。各支部要强化政治理论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引导党员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根据以上学习教育内容制定党员年度学习教育清单,清单中明确具体学习内容、具体时间节点、具体负责人等,对照清单逐项组织实施,同时将最新学习内容适时列入清单,动态丰富内容,学习教育要制定考核制度,保证学习时间,注重学习效果。要对创建工作提供必要支持和工作保障,尤其是在党支部班子配备、党建经费使用、活动场地建设等方面做好统筹保障,确保标准化党支部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二、探索并应用“党建+”模式
“党建+”模式的落实需要各单位统一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将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纳入本年度党建工作议事日程,精心组织策划,统筹部署推进。所属各单位党委(总支)书记作为本单位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对创建工作提供必要支持和工作保障,尤其是在党支部班子配备、党建经费使用、活动场地建设等方面做好统筹保障,确保标准化党支部建设工作顺利推进[2]。
“党建+”模式的应用与单位所处的时代背景、业务工作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协调一致。一是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创建任务;二是建立健全标准化党支部工作台账,台账主要内容包括党员花名册、入党积极分子花名册、党费缴纳情况、年度工作计划、支委会记录、党员大会记录、党课记录、机关党支部联系基层活动记录、谈心谈话记录、组织生活会记录、年终工作总结、专题教育、党支部大型活动记录等相关材料;三是各党支部要结合工作实际,把开展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与深化创先争优和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抓好落实,确保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实效。为了推动党建+模式的应用,各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介在开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成功做法、经验成果和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提炼创新性做法,形成党建工作创新成果。要坚持以点带面,发挥模范示范效应,提高全公司党支部标准化创建水平。要重视总结提炼,及时把好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办法,持续推进,形成长效机制。党建+模式应用于企业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中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以及国有企业的性质[3]。
三、构建“四融”机制
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要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将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党支部的发展优势,深入探索“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持续建立完善以“组织生活融入,议事决策融入,考核评价融入,载体搭建融入”的“四融”机制,坚持“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原则,找准结合点、选好切入点、把握着力点,促进党支部经常性工作与生产经营关键性任务相融相促,确保标准化党支部建设工作谋到关键处,抓到点子上,落到实效上。党支部书记经常对支部工作制度进行梳理,对各类清单根据时间节点执行检查程序,从组织功能定位、组织原则、工作机制、议事规则和日常运行等方面对制度清单持续更新,不断改善,明确党支部抓什么、谁来抓、如何抓的问题,确保制度和落实同步推进,形成用制度落实责任、用制度推动工作、用制度保证成效的良好工作局面[4]。
四、结语
国有企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更应当不断地探索发展的道路。企业党建与业务工作分不开,两者应当达到深度融合,保障国有企业的发展道路坚定且积极。为了实现企业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需要重视党员群众的价值和作用,充分发挥政治保障作用,贴近人民群众,联系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李志刚.不断探索实践党建工作和企业业务工作的“双向融入”[N].贵州日报,2019-12-11(008).
[2]符健.企业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金属通报,2019(11):143144.
[3]陀婷.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探索[J].区域治理,2019(48):140-142.
[4]薛继国.国企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国企研究,2017(12):287-288.
篇五:四融党建机制
“四融”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最新)
近年来,X市检察院积极打造“融心、融力、融智、融创”的“四融”党建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立足自身职能定位,紧扣“为民服务、为党分忧”宗旨和“全省第一、全国一流”目标,推进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融心:“强脑铸魂”与“严管厚爱”相结合,增强组织磁性“融党建、暖检情、争先锋”党建平台建设,是2018年度X市
检察机关8大重点推进项目之一。该项目通过搭建服务党员、温暖人心的党建平台,努力让“主题党日”实起来、活起来、严起来,激活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
目前,全市两级院机关党委、党总支、各党支部围绕不同主题已开展了数十次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党日活动。
今年建军节前后,市检察院机关党委组织军转干部和优秀共产党员联合开展“重温军旅情红色铸传承”主题党日活动,参观部队驻地、重温军旅生活,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开展主题座谈,军转干部与优秀共产党员共话军旅情、工作感悟以及对单位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增进了了解和感情。
推进平台建设,以温暖凝聚人心。市检察院坚持把党性教育抓在日常融入经常,把核心价值理念融入检察精神血脉,把支部政治服务功能融入严管厚爱,不断增强组织磁性,凝聚党员干警围绕在检察事业的中心工作上。
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市检察院积极搭建各类学习平台,通过党组中心组学习、十九大代表宣讲、检察长上党课、微党课比赛、读书分享会等形式,不断丰富形式载体,提升学习效果,打造学习型党组织的经验在全国检察机关党建会议上进行了交流介绍。
于细微处搭建情感认同纽带。市检察院设立市院机关党员谈心室、心理咨询室,坚持开展不定期、全覆盖的谈心谈话;改造机关检察文化环境,给干警提供温馨方便的学习休憩场所;给每位干警定制拍摄制服艺术照,增强检察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每年组织乒乓球、羽毛球等全市体育比赛,开展迎新晚会、包饺子等活动增强机关活力。
强化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全方位加强党员队伍管理,规范党员干警思想、行为。开展覆盖全部岗位、全体干警的“廉政风险点排查防控”工作,梳理风险点,增强防范意识;研发“司法办案活动纪检监督平台”实现提前预警、动态监督;对工作落后和精神状态不佳的单位或部门开展“两问一督”(问勤、问绩和督促检查),目前已约谈3个基层院和4个部门,推动“红脸出汗”和“对照反省”成为常态。
融力:“党建工作”与“检察业务”相结合,聚拢工作力量打造市检察院第十支部为“守护公益”行动支部,第六支部为“检
控先锋”行动支部市检察院注重结合部门职能打造特色支部品牌,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六支部被评为“市级机关十佳先进支部”,另有两支部获评“法治型先锋党组织”。
业务工作开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市检察院以过硬支部建设为抓手,把支部建在处室,部门负责人任党支部书记,统筹推进党建与各项工作深度融合。
激发争先创优,党建与业务同考核。今年以来,将机关党建工作纳入市检察院内部部门工作考核排名,坚持业绩标准,进一步发挥党建工作的核心引领作用,激发党员斗志。同时,对各基层院进行党建考核,有效调动基层党建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以党建促队建,打造优质检察队伍。市检察院注重发挥榜样的力量,举办“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检察官”王勇和援疆干部、“市级机关十佳优秀党员”唐斌彬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季度之星”评选及宣讲活动。积极顺应司法责任制改革对检察官能力素质的新要求,加强检察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推行“小课堂”培
训模式,开展“说道”“新媒体小黑屋”等形式新颖的活动,邀请著名法律人士和各领域专业达人,介绍案件审查和新媒体运营等新理念新知识。加强对青年干警的组织凝聚和培养管理,发挥青年干警生力军作用,启动全市检察机关首批“青年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并组织青年精英党员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
融智:“法律智慧”与“政治智慧”相结合,践行司法为民在与服务群众零距离中展现检察为民情怀。市检察院把精准服务群众、创建文明单位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六个一”走访中,
全体党员干警利用工作之余、周末假日走进街道社区、田间地头、商铺企业开展走访调研,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总走访户达4300多户。
在履行司法办案、法律监督等检察职能中,市检察院深刻把握新变化新特点,增强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回应人民群众对安全感的新要求。
突出司法办案社会效果,市检察院对破坏环境资源、危害食品安全、电信网络诈骗、套路贷等严重影响人民安全感、幸福感的案件加大打击力度,切实维护民生民利,开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加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司法保护,破解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取证难题,开展“防治校园欺凌、护航未成年人成长”主题活动;坚持司法文明发展方向,寻求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最佳平衡点,审前羁押率降低至32%,引发广泛关注;加强检调对接和司法救助,2017年救助特困被害人86人次96.5万元;在全市检察机关全面建成“检察为民服务中心”,向群众提供高效方便的司法服务。
在帮扶共建中服务群众。组织党员干警定期开展法律援助、帮助孤残儿童等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每年走访慰问社区困难群众,“一对一”帮扶困难学生。与太仓市璜泾镇及孟河村深入开展结对共建交流,组织开展支农帮农、法律讲座活动,参与该镇法治文化园规划设计。
经过两年多的帮扶和村镇自身努力,检镇共建结出了累累硕果,孟河村摘掉了“经济薄弱村”帽子,成为富裕村、文明村、生态村。
融创:“解放思想”与“变革创新”相结合,助推检察工作大发展
司法改革大背景下,检察机关面临着职能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历史考验。
市检察院自觉站在改革第一线,谋划改革“施工图”,积极打造改革的“X市经验”和“X市样本”,真正将解放思想作为新时期X市检察工作发展的方法论与助推器。
改革之中,敢为人先。近年来,X市检察机关承担了全省司法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大刀阔斧地开展了多项改革工作。在改革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开展覆盖全院的谈心谈话活动,统一干警思想,将党建工作融入到员额检察官遴选、人员分类管理、新型办案组织设置、办案责任制改革、检察官绩效考核、内设机构改革等各个环节。
司法效能,永争一流。大力提振精气神,打造过硬队伍和效能机关。三年来,X市检察系统以不到全省8%的办案力量,办理全省
17.8%的刑事案件,人均办案量全省第一。“太湖西山垃圾倾倒案”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检察机关十大法律监督案例。今年全国两会,
X市检察机关办理的多起案件和多项创新机制被写入最高检报告中;“1+N”司法综合救助体系被中央媒体广泛报道,全国首创“人民评议员”制度;在2017年度中国检务透明度指数调查中名列全国第四;2017年名列全省检察系统综合考评第一名。
勇立潮头,推陈出新。信息化建设是司法文明的发展方向,市检察院党组织动员干警深入实施科技强检,积极参与政法信息综合管理
平台三期建设,全面推行单轨制办案模式,探索将智能语音转换系统、智能辅助办案软件等运用到办案实践。改变以往“重刑事轻民行”格局,实现刑事、民事、行政检察和公益诉讼齐头并进,成立X市知识产权检察室,创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模式,探索运用检察官约谈、令状式检察建议、公益诉讼等多种方式开展行政检察监督,圆满完成了全国人大赋予的公益诉讼试点工作。
篇六:四融党建机制
市检察院党建工作——“四融”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苏州市检察院积极打造“融心、融力、融智、融创”的“四融”党建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立足自身职能定位,紧扣“为民服务、为党分忧”宗旨和“全省第一、全国一流”目标,推进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融心:“强脑铸魂”与“严管厚爱”相结合,增强组织磁性
“融党建、暖检情、争先锋”党建平台建设,是2018年度苏州市检察机关8大重点推进项目之一。该项目通过搭建服务党员、温暖人心的党建平台,努力让“主题党日”实起来、活起来、严起来,激活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
目前,全市两级院机关党委、党总支、各党支部围绕不同主题已开展了数十次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党日活动。
今年建军节前后,市检察院机关党委组织军转干部和优秀共产党员联合开展“重温军旅情红色铸传承”主题党日活动,参观部队驻地、重温军旅生活,接受爱国
主义教育。同时,开展主题座谈,军转干部与优秀共产党员共话军旅情、工作感悟以及对单位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增进了了解和感情。
推进平台建设,以温暖凝聚人心。市检察院坚持把党性教育抓在日常融入经常,把核心价值理念融入检察精神血脉,把支部政治服务功能融入严管厚爱,不断增强组织磁性,凝聚党员干警围绕在检察事业的中心工作上。
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市检察院积极搭建各类学习平台,通过党组中心组学习、十九大代表宣讲、检察长上党课、微党课比赛、读书分享会等形式,不断丰富形式载体,提升学习效果,打造学习型党组织的经验在全国检察机关党建会议上进行了交流介绍。
于细微处搭建情感认同纽带。市检察院设立市院机关党员谈心室、心理咨询室,坚持开展不定期、全覆盖的谈心谈话;改造机关检察文化环境,给干警提供温馨方便的学习休憩场所;给每位干警定制拍摄制服艺术照,增强检察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每年组织乒乓球、羽毛球等全市体育比赛,开展迎新晚会、包饺子等活动增强机关活力。
强化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全方位加强党员队伍管理,规范党员干警思想、行为。开展覆盖全部岗位、全体干警的“廉政风险点排查防控”工作,梳理风险点,增强防范意识;研发“司法办案活动纪检监督平台”实现提前预警、动态监督;对工作落后和精神状态不佳的单位或部门开展“两问一督”(问勤、问绩和督促检查),目前已约谈3个基层院和4个部门,推动“红脸出汗”和“对照反省”成为常态。
融力:“党建工作”与“检察业务”相结合,聚拢工作力量
打造市检察院第十支部为“守护公益”行动支部,第六支部为“检控先锋”行动支部……市检察院注重结合部门职能打造特色支部品牌,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六支部被评为“市级机关十佳先进支部”,另有两支部获评“法治型先锋党组织”。
业务工作开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市检察院以过硬支部建设为抓手,把支部建在处室,部门负责人任党支部书记,统筹推进党建与各项工作深度融合。
激发争先创优,党建与业务同考核。今年以来,将机关党建工作纳入市检察院内部部门工作考核排名,坚持业绩标准,进一步发挥党建工作的核心引领作用,激
发党员斗志。同时,对各基层院进行党建考核,有效调动基层党建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以党建促队建,打造优质检察队伍。市检察院注重发挥榜样的力量,举办“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检察官”王勇和援疆干部、“市级机关十佳优秀党员”唐斌彬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季度之星”评选及宣讲活动。积极顺应司法责任制改革对检察官能力素质的新要求,加强检察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推行“小课堂”培训模式,开展“说道”“新媒体小黑屋”等形式新颖的活动,邀请著名法律人士和各领域专业达人,介绍案件审查和新媒体运营等新理念新知识。加强对青年干警的组织凝聚和培养管理,发挥青年干警生力军作用,启动全市检察机关首批“青年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并组织青年精英党员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
融智:“法律智慧”与“政治智慧”相结合,践行司法为民
在与服务群众零距离中展现检察为民情怀。市检察院把精准服务群众、创建文明单位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六个一”走访中,全体党员干警利用工作之余、
周末假日走进街道社区、田间地头、商铺企业开展走访调研,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总走访户达4300多户。
在履行司法办案、法律监督等检察职能中,市检察院深刻把握新变化新特点,增强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回应人民群众对安全感的新要求。
突出司法办案社会效果,市检察院对破坏环境资源、危害食品安全、电信网络诈骗、套路贷等严重影响人民安全感、幸福感的案件加大打击力度,切实维护民生民利,开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加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司法保护,破解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取证难题,开展“防治校园欺凌、护航未成年人成长”主题活动;坚持司法文明发展方向,寻求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最佳平衡点,审前羁押率降低至32%,引发广泛关注;加强检调对接和司法救助,2017年救助特困被害人86人次96.5万元;在全市检察机关全面建成“检察为民服务中心”,向群众提供高效方便的司法服务。
在帮扶共建中服务群众。组织党员干警定期开展法律援助、帮助孤残儿童等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每年走访慰问社区困难群众,“一对一”帮扶困难学生。与太仓
市璜泾镇及孟河村深入开展结对共建交流,组织开展支农帮农、法律讲座活动,参与该镇法治文化园规划设计。经过两年多的帮扶和村镇自身努力,检镇共建结出了累累硕果,孟河村摘掉了“经济薄弱村”帽子,成为富裕村、文明村、生态村。
融创:“解放思想”与“变革创新”相结合,助推检察工作大发展
司法改革大背景下,检察机关面临着职能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历史考验。
市检察院自觉站在改革第一线,谋划改革“施工图”,积极打造改革的“苏州经验”和“苏州样本”,真正将解放思想作为新时期苏州检察工作发展的方法论与助推器。
改革之中,敢为人先。近年来,苏州检察机关承担了全省司法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大刀阔斧地开展了多项改革工作。在改革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开展覆盖全院的谈心谈话活动,统一干警思想,将党建工作融入到员额检察官遴选、人员分类管理、新型办案组织设置、办案责任制改革、检察官绩效考核、内设机构改革等各个环节。
篇七:四融党建机制
产教融合视域下师生实践实习“四融四通”运行机制创新研究
作者:苏科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8年第8期
一、引言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企业实践,是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并最终反哺于学生培养的重要举措。现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顶岗实习、教师企业实践系分别开展、独立施行,未能实现融会贯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实施过程中也各自存在着诸多问题、流于形式,无法真正满足提升学生、教师技能的需要。
“四融四通”运行机制是指模式的融合、角色的融合、评价的融合和利益的融合,以及学生、教师、一线员工、师傅四个主体之间的知识/信息流向的相互贯通。其逻辑思路是:模式融合是前提、角色融合是基础、评价融合是管控、利益融合是目的、四类通道是机制运行途径。具体而言,整个机制将学生实习、教师实践两种模式进行有效融合,将学生与一线员工、教师与师傅的角色有机融合,将参与主体分组构建内部融合评价方式,通过分享/反馈与学习形成学生、教师、一线员工、师傅四个主体之间知识/信息的相互贯通,实现各主体间的利益融合,将促进学校、企业螺旋式发展。
二、“四融四通”运行机制的运行过程
“四融四通”机制在现有外部宏观政策、法规的基础上,从校、企等微观组织着手,将学校、企业两方紧密衔接,把学校、企业参与的微观主体划分为学生、教师,一线员工、师傅四个主体,有机地将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企业实践两种模式进行了融合、拓展,通过分享/反馈与学习形成知识/信息流向通道,推动机制运行。
1.运行基础。该机制强调在时间上学生实习与教师实践相吻合,在内容上学生实习与教学实践与重合。具体运行中,学生和教师一同进入企业实习、实践。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可担任师傅的助理岗位工作,与师傅紧密联系、交流;学生在一线工作岗位从事具体生产活动,并与一线员工共同工作、学习,实现教师与师傅、学生与一线员工角色的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2.运行形式。教师、师傅、一线员工既是相关知识、工作经验、工作技能的分享者,也是学习者;而学生既是相关问题、学习情况的反馈者,也是相关知识、工作经验、工作技能的学习者。每个主体在此过程中都将接收到来自其他主体的知识/信息,均能提升自我素质、能力。在实习、实践过程中,依托分享/反馈和学习等知识流向形式,分别形成以教师、师傅、一线员工、学生为中心的四种知识/信息流向,且四种知识/信息流向相互贯通于整个机制。
3.角色定位。教师是此机制的主导者:一是对师傅、一线员工、学生开展理论、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分享相关知识,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二是负责对学生进行管理、指导;三是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利用实践的开展,促进学校与企业的联系,融洽与企业员工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学生实习、培养创造基础性条件。
4.演化发展。该机制的运行,能激发各主体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能动性。因而,各主体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随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所引致的外部新知识、信息不断注入系统(机制),或将系统信息反馈至外部,从而促使系统由内部自我发展的封闭状态进化为内外互动的开放式系统,以此提升系统活力,增加系统知识总量,反哺内部主体。
三、“四融四通”机制的内生保障
机制的运行需要有强大内生动力保障,否则将难以为继。该机制在没有外部宏观因素推动下(如政府支持资金、税收支持),充分考虑到了微观层面校企两方、四主体等的内在需求和利益,通过内部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实现利益的融合,保障该模式的可持续推进和实施。
1.融合评价。融合评价是过程实施的重要保障、过程监管的重要途径。实习、实践结束后,需对各个主体进行学习效果评价。本机制创新性地将各主体进行组别归类、匿名互评,即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应小组的个体给出评价结论,减少了个人作为评价主体的随意性、情绪化,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各方主体的参与度与评价的公平性。评价过程中,首先按照角色定位,划分为学生、一线员工,教师、师傅两个组别进行互评;再根据组织属性,划分为学生、教师,一线员工、师傅两个组别进行互评,最终形成网格化融合评价模式。
2.多赢共生。两方、四主体利益的实现是机制运行的动力保障。在机制的运行中,一方面学生、教师、一线员工、师傅均提升了自身能力、素质,有利于职业生涯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两者的全程参与、共同工作起着相互督促、激励和自我管理作用,发挥着“鲶鱼效应”;对于师傅和一线员工等职业主体而言,机制运行中培训角色的确定,使其自身价值得到了认可和肯定,具有内在心理激励作用。
四、结语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核心功能,教师能力提升也是为更好地促进该功能的实现。在该机制中,一方面,教师、学生的实践能力均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加强了校企联系、融洽了校企关系、减少了沟通成本、拓宽了校外兼职教师的来源渠道,于学校而言具有极大的内在吸引力。企业一方:任何企业都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该机制能从四个方面充分保障企业利益。一是企业员工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能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二是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能带来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三是教师的融入,减少了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成本,四是企业接纳学生顶岗实习,将享受一定的税收抵扣。通过将校企双方各类人员的融合、提升,各方利益实现共赢,将促进学校、企业的螺旋式发展,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篇八:四融党建机制
“党建+”模式助推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张波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下半月》
【年(卷),期】2015(000)012
【摘要】调兵山市借鉴“互联网十”思维,在新常态下重新审视党建与各项事业发展的有效融合及党建引领的创新驱动,探索推行“党建+”模式,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努力实现基层党建的高附加值。
【总页数】1页(P24-24)
【作者】张波
【作者单位】调兵山市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7.2
【相关文献】
1.探索“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助推医院党建高质量发展[J],丁珂;2.沁阳市委编办"党建+"模式助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J],3.探索“四融”党建模式助推小镇创新发展——记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党建工作[J],德两新4.沁阳市委编办“党建+”模式助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J],5.固本强基抓党建与时俱进谋发展——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围绕党建促社会经济各项事业蓬勃发展[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九:四融党建机制
成都探索“232”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全面构
建城市大党建工作格局
作者:来源:《先锋》2017年第04期
近年来,成都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社区、关键在体制创新”的要求,着眼构建“城市大党建”格局,探索形成“232”城市基层党建模式,即坚持整体性、统筹性“两大理念”,突出区域化、标准化、信息化“三项建设”,完善服务群众、基层治理“两个机制”,推动城市基层党建条块结合、统筹联动、共建共享,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夯实了基层基础。
一、成都创新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的动因
第一,城市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城市基层党建始终是党建工作的重点。城市是一个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对推动区域发展有着强大的引领带动作用。从成都情况看,城市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以上,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这就要求成都把城市基层党建摆在重要位置,提高城市党组织引领改革发展和现代治理的能力,努力为城市发展强基固本、凝心聚力。
第二,城市对资源要素的汇聚承载,决定了城市基层党建始终是党建工作的焦点。城市是机关、企业等组织的所在地,是人流、物流等要素的汇集地,是教育、医疗等资源的聚集地。从成都情况看,71%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73%以上的党员聚集在城市,77%以上的基层党组织根植于城市,城市已经成为各类资源要素的主要承载体。这就要求成都通过聚焦加强城市基层党建,把人口、组织等绝大多数社会要素最广泛地集聚到党的旗帜下,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
第三,城市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决定了城市基层党建始终是党建工作的难点。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快速推进,目前城市的社会开放度日益提高,人口流动性日趋增强,利益群体也更加多元,社会结构呈现出分层化、分利化和碎片化的趋势,这对城市基层党建带来了新的挑战。从成都情况看,成都属于人口输入型城市,目前有常住人口1600多万,流动人口就有630多万、占比近40%。这就要求成都积极适应城市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趋势,不断改进城市基层党建的理念、思路、模式和方法,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成都城市基层党建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坚持“两大理念”,构建城市基层党建领导新体制。坚持把城市基层党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构建体现整体性、统筹性要求的领导体制。“整体性”就是打破过去把城市党建局限于
社区党建的惯性思维,将城市各类园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等领域党建纳入城市基层党建进行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统筹性”就是打破过去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工作格局,将各级各领域的阵地、经费、人力等资源进行统筹整合、配置使用。成都市在市级层面成立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区级层面建立社会工作委员会,街道层面建立街道党工委党建工作指导站和“两新”党工委,初步构建起市、区、街道三级城市党建领导新体制,把街道社区、驻区单位、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统筹起来,有力推动了传统社区党建与驻区单位、新兴领域党建相融合。
第二,突出“三项建设”,健全城市基层党建运行新体系。坚持以区域化为基础,以标准化为引领,以信息化为支撑,构建城市基层党建条块结合、统筹联动、共建共享的运行新常态。一是构建区域化的组织联动体系。在街道建立“大党工委”、在社区建立“大党委”、在院落楼宇建立党小组,并根据趣源、业源等建立功能党小组,形成全覆盖的区域化组织联动体系。目前,全市建立街道“大党工委”117个、社区“大党委”1727个,不断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功能,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领域党组织近1万个融入街道社区。二是构建标准化的组织运转体系。坚持以标准化引领规范化,探索制定城市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设置、功能定位、工作职责等标准,推动城市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运行。在组织建设上,制定区域化党组织建设规范,开展“双强六好”基层示范党组织建设;在功能定位上,规范社区权责,建立社区自治事项、依法协助事项、费随事转事项、负面事项“四个清单”,明确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职能关系;在决策机制上,创立收集、审查、决议、公示、执行、测评、归档“七步议事法”。三是构建信息化的智慧党建体系。按照统一建设、共享使用的原则,围绕城市智慧治理“一个中心”,全面推进安全网、民生网、服务网“三网融合”建设,不断拓展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功能应用,实现融渠道、融业务、融平台、融数据“四融”和慧服务、慧民生、慧安全、慧决策“四慧”。全市已有140多个应用系统在电子政务云平台上部署运行,实现了横向信息资源整合、纵向各级联动联勤。
第三,完善“两个机制”,形成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常态。着眼增强和发挥城市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新型治理机制和服务机制,提升党组织引领现代治理和服务凝聚群众的能力。一是完善治理机制。坚持以城市基层党建带动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建立和完善“党组织领导、村(居)民(代表)会议或村(居)民议事会决策、居委会执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基层治理机制,理顺各方权责,规范议事程序,构建起领导权、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分离、运转协调的基层治理机制。全市社区原有537个服务事项已大幅缩减,只保留依法协助政府主要事项56个、依法自治事项12个、可购买服务事项44个;全市城市社区培育孵化了4209个社会组织,进一步充实了城市基层党建力量。二是完善服务机制。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健全便民服务网络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党组织和其他组织资源共享等方式,全面拓展服务功能,为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多种类、面对面的服务。近两年,全市共投入4亿元用于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支持社工人才建设项目资金6100万元,有力促进了社区服务力量的整合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深化“双报到”党员志愿服务,全面推行网络征集、接单、服务、評价、反馈为一体的“互联网+双报到”模式,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7421个党组织、近13万名党员在社
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完善服务保障机制,明确村(社区)办公经费每年不低于5万元,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向每个村投入不少于50万元、城市社区每百户不少于4000元的公共服务专项资金;从2015年起,市县两级财政投入25.5亿元,推动村(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将阵地保障标准从城市社区不低于200平米提高到300平米、农村从不低于90平米提高到400平米,这项工作预计在今年底前全面完成。
三、成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围绕中心,坚守服务城市改革发展的职责定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建工作的职责所系和生命力所在。做好城市基层党建,要把城市改革发展与基层党建工作职能有机结合,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改革发展优势、组织资源转化为改革发展资源、组织力量转化为改革发展力量。在认真研究、努力探索特大中心城市党建工作规律基础上,成都大力实施“党建强基”工程,提升了党组织引领改革发展和基层治理的能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厚植了根基、凝聚了力量。
第二,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从整体层面谋划和推进各领域党建。城市基层党建涉及主体多、涵盖范围广,要注重以系统思维、从整体层面来谋篇布局、统筹推进。我们坚持整体性、统筹性“两大理念”,构建了统筹市、区、街道三级城市党建工作领导,涵盖社区、园区、商务楼宇等各领域党建,整合阵地、经费、人力等各级资源的“大党建”模式,推动实现了传统社区党建与驻区单位、新兴领域党建相融合的格局性变化。
第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健全服务群众凝聚民心的常态机制。民心始终是我们党最深厚的执政之基。做好城市基层党建,要坚持以重心下移凝聚服务群众,让群众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中增强对党的认同。成都市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统揽,健全便民服务网络平台,深化“双报到”党员志愿服务,加大经费、阵地等服务保障力度,确保了城市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有平台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把更多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第四,必须坚持共建共享,强化利益联结、资源整合和力量统筹。新形势下,城市基层党建涉及社区、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等多元主體,要以推进区域化党建为方向,坚持条块结合、共建共享,强化利益联结、资源整合和力量统筹,才能有效实现各主体统筹联动。成都市着力构建区域化的组织联动体系,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功能,健全区域化议事决策、情况沟通等机制,有力推动了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融入街道社区,实现资源平台共建共享、日常活动共同开展。
第五,必须坚持紧跟时代,构建适应城市化信息化的工作模式。随着城市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党建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城市发展形势,必须紧跟时代要求,结合城市人群、组织、社会结构等呈现出的新特点,与时俱进创新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模式。成都构
建了城市各领域基层党建标准体系,建立“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基层治理机制,推进“三网融合”建设,探索“互联网+党建”“互联网+双报到”等做法,较好地适应了城市化信息化发展要求,推动了城市基层党建模式“转型升级”。
篇十:四融党建机制
XX镇“党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根据省委、市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决定开展“党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推动落实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的“门前三包”责任制,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揽,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喜迎建党百年华诞”为目标,以“四导四融”为抓手,通过“镇村联动、党群互动、全民发动”,做到门前屋后不乱堆乱放、大小车辆不乱停乱摆、公共场所不乱贴乱涂,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建设生态美丽宜居XX。二、工作要求各村选取1个以上(含1个)村小组作为试点,成立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理事会,按照长期在家的农户每年缴纳60元,长期不在家的农户每年缴纳30元的标准,收取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经费,由各村组理事会统一收取并进行管理。年底由各村组理事会评选出若干户“美丽庭院”、“文明家庭”,按照三个标准分别予以100元、80元、60元的奖励。
三、工作机制探索“四导四融”工作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1.镇干部包村督导。落实镇党政班子成员包村负责制,镇党政班子成员及包村干部对所包村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工作全权负责,通过每周定期巡查、具体业务指导,加强对所包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工作的督导,工作情况作为镇干部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纳入干部绩效考核管理体系。2.村干部包组指导。各村党委(支部)担负主体责任,安排村干部包组,每周定期对所包村组进行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常态化指导,同时加强对所包村组人居管护长效环境管护员的监督与管理,每月对所辖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员进行考核评比。3.党员包户引导。强化党员干部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每名党员根据实际情况联系5至10户群众,以“1+N”的形式,“手把手”帮助引导农户搞好家庭环境卫生,打造美丽庭院。4.长效管护员包片劝导。各村根据X府发〔2021〕X号文件《关于印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员聘用及岗位职责的通知》精神,严格聘请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员,根据各村组实际情况,抓好“10+N”项管护工作。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员要立足村情,对所管护范围内的村民积极劝导,动员全体村民自觉参与,及时做好爱国卫生运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对自家房
前屋后环境、家庭内部环境进行清理整治。5.与乡风文明相融。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村民主体意识。
通过发放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倡议书,让广大农户深入了解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工作的内涵和意义,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弘扬文明时代新风。广泛开展“美丽庭院”和“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组织开展“流动红旗评选”活动,以村小组为单位,每月每个小组评选1至3户卫生示范户悬挂流动红旗。各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理事会将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工作纳入村民道德“红黑榜”,每月对家庭卫生干净整洁的家庭纳入道德“红榜”予以公示,对家庭卫生较差的家庭拍照纳入道德“黑榜”予以公示。流动红旗评比和道德“红黑榜”上榜情况作为终评先和奖励的重要依据。
6.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融。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要结合春节、五一劳动节、建党节、国庆节、爱国卫生月等节点,组织青年志愿者在各村主干道、学校、医院、居家养老服务站等场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宣传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垃圾分类、绿色环保等理念,把垃圾变废为宝,将文明之风吹进百姓心中。
7.与爱国卫生运动相融。在全镇范围内常态化开展以人居环境长效管护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以“爱国卫生月活动”为契机,每月组织党政机关、各村组、中小学校、卫生院等,以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解决辖区突出的卫生难点、
热点问题为重点,开展两次以上全民清扫活动,同时通过病媒虫害防治、疫情防控宣传、全民禁烟活动等形式掀起爱国卫生运动高潮,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享有的良好氛围,使全镇人居环境面貌得到较大改善。
8.与党员评优评先相融。开展“我是党员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工作中。各村党委(支部)根据党员本人及联系引导的群众家庭卫生环境整治情况进行测评,年终评选若干名“最美党员”,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建引领,成立XX镇“党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XX担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XX担任第一副组长,党委副书记XX担任常务副组长,副镇长XX担任副组长,其他镇党政班子成员和各村支部书记担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XX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全面落实“乡镇主抓、村组主力、农户主体”责任,健全镇党政班子成员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责任机制。村党委(支部)书记履行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各村组成立由3-5名党员、群众代表组成的人居环境
长效管护理事会,全镇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压实工作责任。镇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强化协同推进和分类指导,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动员党员干部和村民完善村规民约,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三)加大资金投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建立省、市、县、镇补助、村集体资金及社会资金参与、村民合理付费相结合的费用分担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形成合力”的要求,整合相关专项资金,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鼓励企业、乡贤等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鼓励村民群众通过投工投劳形式参与,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村集体补贴、农户适当付费的机制。
(四)强化督查考核。建立健全“每月评分、年度考核”的机制。镇农村人居环境办公室按照时间节点、对照重点任务,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督查,督查结果将作为对乡镇和相关部门考评考核依据。各村要加大对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员督导检查力度。严格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对工作推进不力、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严格追究责任。
篇十一:四融党建机制
P> “一线筑垒”促发展“八德育人”谱新篇近年来,X市轻工业学校党委班子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党建与育人紧密结合,探索建立了“融合式”党建模式,推动了健康快乐“大德育”工程的实施。一、筑垒一线,“四抓四融”党建新模式助“大德育”工程落地生根学校党委依托扎实的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思想政治工作为“首”,以队伍建设为“基”,以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为“魂”,形成了党建工作的“四抓四融”模式。即:一抓“凝师心”,把抓党建与多种教育活动相融合;二抓“筑师魂”,把抓党建与践行学校“一训三风”相融合;三抓“严师风”,把抓党建与构建教育监督机制相融合;四抓“明师德”,把抓党建与推进学校“大德育”工程相融合。“四抓四融”,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的同频共振,广大教师的“三全”“三育人”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为“大德育”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障。二、立德树人,“八德育人”让学生“健康快乐”学习成长(一)信念立德:主题教育放飞人生梦想。校党委把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建立了“一会、二课、二仪式”的“122立德”机制,同时,学校还将《中职学生公约》学习践行常态化,并把握各种
有利契机,利用中国梦主题教育等多种活动载体,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二)读书养德:勤学苦练涵养良好品质。学校将中国精神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列为重要内容,通过晨读、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的“三结合”,把读书作为重要“养德”途径,让学生通过读书丰富知识储备,涵养精神积淀,锤炼道德品质。(三)疏堵正德:双管齐下强化法纪素养。学校注重内涵管理、内因激发,从教育疏导和管理防御二个方面入手,构建了寓安全管理于德育的“正德”体系。通过开展文体活动,让学生们将旺盛的精力正向释放;设立心语工作室和“成长指导员”,为学生们吐露心声、寻求帮助搭建平台;建立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专题教育与日常教育、活动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的“三三结合”教育制度,引导学生明法纪、辨是非、知底线、保平安。(四)管理育德:精细自律培养文明习惯。学校重视德育的顶层设计,坚持管育结合,对学生管理各环节进行了流程再造,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形成了管理“育德”程序体系。并将企业的“6S”管理文化融入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以评促改,逐步实现了学生行为习惯由“他律→自律→自觉”的转变。(五)师爱润德:人文关怀激扬爱他力量。学校将爱融入到服务学生的细节中,营造温馨健康的“润德”环境。通过长期坚持的“连
心饺子”“团圆月饼”等体现大家庭温暖和亲情的情感交流活动,对特困家庭学生,学校特别建立了走访慰问等帮扶制度,为师生搭建感受爱、传递爱的桥梁。(六)服务筑德:志愿行动锤炼责任担当。广大党员干部带领学生,把学雷锋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融为一体,推行“文明心、志愿情、服务大家我先行”志愿服务区认领活动,采取家庭、社区与学校服务相结合的常态化方式,让学生感受了劳动的高尚、奉献的快乐,实现从“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转变。(七)实践修德:实习实训提升职业能力。学校把实习实训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校内专业实训、企业岗位实习和假期社会实践等“修德”手段,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提升了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品质和能力。(八)激励明德:成功体验点燃进取希望。为“发挥品德评定对学生成长成才积极引导作用”,学校采取了“三体三化一结合”的“331”学生多元评价和激励措施,通过开设学生成长课,实现了品行评价由以往师评主导向师生监督下学生自主评价的转变,学生在每周一次的自评中增强自信、提高标准、追求进步、体验成功。“一线筑垒”、“融合”式党建,有效促进了队伍建设和德育层次的提升。教师们厚生博教、敬业爱生,学生们勤修乐学、阳光自信,学校已日益成为“和谐的校园、学习的乐园、生活的花园、快乐的家园”,
德育经验多次在教育部举行的会议上及全国多个省市交流推广,并被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网等主流媒体报道。
篇十二:四融党建机制
P> “四、三、三”大学数学教学新模式的实证研究闫玲
【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针对传统教学的不足,倡导“四、三、三”模式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并阐述了“四、三、三”模式的基本特点、课堂教学过程和应用及其结果分析。基于大学数学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四、三、三”模式的课程一体化内容体系,并应用于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
【总页数】1页(P90-90)
【作者】闫玲
【作者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1-4
【相关文献】
1.珠三角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模式与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谭蓉娟2.关于煤炭企业安全宣教新模式的几点思考——基于“三定四管三突出”安全宣教模式[J],张小虎3.转变四个观念建立三大机制探索“三、四、三、三”新模式[J],彭友进;4.红色文化"三讲四融"与党建工作新模式[J],崔建兵;唐宁宁;章梦琪5.“一体化、三阶段、四训练”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新模式--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项目化教学为例[J],罗小品;刘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十三:四融党建机制
P> 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四融”策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近年来,XX市着力在思想、行动、方式和资源等方面嵌入“融”的元素,带动实现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
思想融入,提升政治领导力
一是靠学习融入。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市委书记带头认真学习、认真宣讲,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到党员群众中。二是靠责任融入。建立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单位党建工作职责,分层次、分领域建立党建责任清单和年度要点,编排实施市、镇、村三级党建项目266个,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纵向责任体系。三是靠考核融入。按照“一手抓经济工作考核,一手抓党建工作考核”的思路,出台制定镇(街道)、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对考核前三名的,分别给予党建工作经费补贴;考核后三名的,由市委对单位主要领导进行提醒谈话。
行动融合,提升群众组织力
一是与产业发展融合。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68家,大力实施非公企业“深度拓展、先锋集聚、达标增效、红色动力”四大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双挂双亮双服务”主题教育活动,助推企业发展。二是与民生实事融合。围绕兴修水利、建桥修路、教育医疗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编排一批民生实事工程,集中在公示栏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监督。三是与维护稳定融合。每月5日召开1次协商会议,切实保障群
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基层一些棘手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方式融通,提升党建创新力
一是增强吸引力。确定每月10日为“党群统一活动日”,通过开展义务劳动、文体娱乐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党建工作融入百姓。二是增强灵活性。为全市1842个基层党组织发放《基层党建工作台账》“一本通”,出台XX市村级干部行为规范“口袋书”,深入开展走访宣讲活动,党员干部下基层、听民情、解民忧。三是增强时效性。探索“互联网+党建”模式,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同时,创建远程教育“易问网”,及时为基层党员群众解决问题和提供服务。
资源融汇,提升服务支撑力
一是推动人才向基层融汇。市委成立“城乡统筹党建工作服务团”,整合54家部门力量“抱团”帮扶基层。遴选60名机关干部到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选派282名政法干警到村担任“法治书记”,选拔512人进入全市村书记后备人才库,择优调整50名优秀人才走上村书记岗位,实现“双强型”村书记全覆盖。同时,还以定向委培的方式,招录了一批有志服务“三农”的年轻学子。二是推动平台向基层融汇。大力实施“建村部、强支部”工程,近年来,共争取省、市补助资金700多万元,180多个村综合服务中心得到了提档升级。三是推动资金向基层融汇。强化党建经费保障,每年设立基层党建工作专项经费300万元,基层党建工作得到有效保障。投入资金5500余万元,提高村(居)干部待遇,解除了村级干部队伍后顾之忧,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进一步激发。
篇十四:四融党建机制
P> 经验材料:健全“四带四融”工作机制,提升学校党组织组织力近年来,XX区根据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和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要求,推进各类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突出提升学校党组织组织力和政治功能,有效推动了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提升。201X年以来,XX区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区”“全国安全教育示范区”“XX省教育强区”“XX省基本现代化区”等荣誉称号,下辖9个镇均为“XX省教育强镇”,率先在全市实现“满堂红”。一、以党风带师风,推动党员教育融入师德养成。一是强培养、树导向。推行“双培养双推荐”做法,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把党员优先推荐为名师,把党员名师优先推荐为校级领导。目前,全区中小学教师中党员占51%,学校管理层中党员占90.5%,区级及以上名师、名校长中党员分别占67.6%、100%。二是强党性、树意识。开展“党徽进校园”活动,所有教师党员统一佩戴党徽上课,自觉接受师生监督,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以“红色星期六”主题党日为载体,先后开展“我的入党故事”、家风家训伴我行、十九大微感悟征集等活动,以党性教育不断提高教师党员师德师风。如练市国强小学组织师生手绘党史长廊,以红色风景育师德于细微处,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三是强帮带、树形象。构建“教育局班子成员联系学校书记、学校委员联系普通党员、党员联系若干教师”的宝塔型培育体系,尊重每位党员个性成长和发展倾向,采取分层培养方式,帮助找准定位、明确目标、提供平台。如区教育局选派55名局骨干力量结对学校党组织,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定期送党课到联系点,为教师讲党课、当导师。
二、以党风带教风,推动党员创优融入教学提质。一是争当教育改革的先锋。教师党员带头参加教研活动,落实教学常规,促进业务提升。如党员名师张XX提出“仿医课程”理论,创新了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全区91.2%以上教师党员获得过区级以上荣誉,全区中考总分平均分、五门单科平均分、学业成绩后20%学生控制率连续六年位居全市第一。二是争当优质教育的先锋。从201X年起,实施党员“三名工程”,创建名班主任、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充分发挥高学历、高职称党员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使之成为培养优质教育人、孵化科研成果的平台。“三名工程”一期三年,每年考核,已培育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优秀教师8名、市级名校长和名教师36名。现“三名工作室”组建23个,其中党员带头人18名。三是争当无私奉献的先锋。实行中小学教师跨校交流制度,教师党员带头执行,由城镇往乡村走,由西部往东部走,有效解决XX西部生源下降、教师资源丰富,东部生源增长、教师资源紧张的问题,促进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4年来,累计有257名教师党员主动参与交流,占交流教师总数的58%,师资配置格局逐步优化、教育环境更加公平。三、以党风带校风,推动党员作用融入教师岗位。一是实施“全程守护”计划。全区共有662名教师党员结对帮扶贫困生、困难生及留守儿童。组建阳光驿站,46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持证党员轮流值班,担任学生心理导师,解决学生青春期叛逆等心理问题。安排教师党员担任住宿生导师,实现“学习有人抓,生活有人管,品行有人导”亲情化管理。二是实施“青蓝工程”计划。加强学科、班主任等不同工作层次的以师带徒,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新环境,掌握教学技能和艺术。如师院XX附小举办“陶然社”青训班,党员教师邱XX走上省级赛课舞台,获国家教育部“优课”
荣誉;锦绣实验学校青年教师杨XX在老党员指导下,带领学生多次在市级竞赛中获奖。三是实施“头雁结对”计划。每名教师党员结对一个教研组或一个年级,通过参与课堂教学、谈心谈话等形式,深入查找教学中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如锦绣实验学校教师党员张XX针对课堂容量过大、教学内容繁杂等问题,创新开展“小先生制”合作模式,切实提高了教学实效性。四、以党风带作风,推动从严治党融入从严执教。一是“五亮”守底线。在所有教师党员中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家风、亮星级”五亮活动,让学校的每一位党员成为推动教育事业和谐发展的排头兵。全区3445名教师作出“坚决不以任何形式参与有偿家教”集体承诺,树立讲纪律、讲正气的良好形象。学生家长都说,现在真是实现了有偿家教零容忍,有举必查、有查必究,我们都很放心。二是“体检”划红线。全面推行“党性体检、民主评议”和“红领指标”工作制度,结合教师党员岗位特点,细化考核指标,将党员每周轮流讲授“30分”小党课完成情况、学生评价、家长满意度等,均作为具体指标纳入“党性体检”,评议结果与评优评先、职称晋升、交流调剂三挂钩。三是“最美”定高线。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最美党员教师”等评选活动,每年对教师典型事迹进行全方位宣传,三年累计评选、宣传典型125名。开展“贯彻十九大、争当领跑者”铁军交流活动,选树18名教师“好党员”、“好书记”参与全区点赞亮晒。
上一篇:事故反思材料(3篇)
下一篇:学校党建工作实施方案(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