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方案范文四篇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企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方案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国企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方案4篇
【篇一】国企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方案
宿豫区保安中心学校提升教育质量
三年行动计划
(2012.9---2015.8)
宿豫区保安中心学校
2012年10月
宿豫区保安中心学校提升教育质量
三年行动计划
(2012.9---2015.8)
一、指导思想
以省、市、区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为载体,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手段,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入进行课程改革,规范办学行为,向管理要质量,向课改要质量,努力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
二、发展背景与现状分析
1.教师队伍状况
我校共有专职教师116名,其中在岗教师只有87人,在这87人中,45岁以上的有57人,51岁以上的有32人,教师出现严重老化现象。从教师学历看,教师文化层次偏低。第一学历为本科以上的只有6人,大专学历的28人,中专、中师学历的43人。在职称评聘中,有中高职称的仅有4人,有中级职称的64人,其中已兑资43人,有初级职称的46人。我校由于中级职称岗位较少,不能兑资21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学校至今还没有一个区级以上名教师、名班主任,缺少典型引路。另外,我校师资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缺乏。目前我校音乐、美术教师各有1名,缺乏科学、综合实践等专职教师,这严重制约了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2.学生方面
我校现有学生中,小学部有808人、初中部有192人。受周边私立学校影响,学生流失严重,每年转向宿北、天骄、西南双语、宿豫实小等的学生达上百人,还有一部分优生转入宿豫实验初中、钟吾初中等市区名校。剩下的这部分学生大多数是学困生,基础相对落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外,留守儿童逐年增加,监护人大多数是爷爷奶奶之类的老年人,他们对孩子的学习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辅导和督促,致使大部分留守儿童文化成绩较差,甚至厌学、逃学,这种缺失的爱必然会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学习、生活等产生诸多消极影响。
3.教学质量低下,成为学校发展的桎梏。
近三年来保安中心学校六、九年级毕业班在全区排名统计表
注:2010学年度,小学24所,初中20所。
2011学年度,小学24所,初中20所。
2012学年度,小学20所,初中17所。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保安中心学校不管是在小升初,还是在中考中,教学成绩一直低下,而且处于不断下滑趋势,直至跌到全区最后一名。这些严重束缚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4.部分学生家长不理解、不支持学校教育工作。
由于近年来,学校长期处于混乱状态,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老百姓对学校不信任、不理解,认为保安学校坠入谷底,导致我校招生非常困难,优生几乎殆尽,元气大伤。还有部分路远的幼儿、小学低年级学生上学难,乘车难,他们大多由爷爷奶奶接送,阴天下雨唉声怨道,也导致部分优秀生源流失。
以上这些因素已经成为我校发展的障碍,严重束缚了我校的进一步发展。当然,自从2012年3月学校领导班子调整以来,学校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满意在校园”、举办学校发展大讨论等系列教育和管理活动,目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师生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文化化人的功能初步凸显,逐渐形成了“高位办学,大气育人”的办学格局。这些都为我校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发展思路及总体目标
基本思路:将按照“提质量 促内涵 上水平”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安全护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名师壮校、环境升校、后勤高效”六大战略,抢抓机遇,凝聚人心,力争在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师资培训、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规范管理上实现四大突破。
总体目标:以“幸福教育成就美丽人生”为核心理念,以“做幸福的中国人”为愿景,引领学校全面发展。通过三年努力,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全面优化课程建设,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师生发展,积极为师生打造富有理想和成长幸福的教育生活;全力推进特色建设,成就特色文化名校,打造一所学生健康发展、校园环境优美、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化乡镇中心学校。
四、年度分解目标:
5、保障机制与行动措施
1.组织保障
为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其任务是规划、督查、修改完善此计划的实施,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块清晰。
组 长:王一连
副组长:张磊
组 员:刘绪福 朱传华 刘利平 王守亮 汪辉 徐友生 王艳 张卫国 张鹤 唐磊 韩爱昌 柏烁 高科 王荣军 丁三 张穹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张磊同志兼任
2、行动措施
⑴学校管理工作
①加强学习,和名校结对,强化跟班学习。
②明确岗位职责,根据部门职责,规范管理流程。
③定期召开班子成员会议,研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整改措施。
④完善各项制度,推行民主管理,提高监督力度。
⑤开展教育科研,积极探讨高效的管理模式。
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区教育局的支持。
⑵教师队伍培养
①我们将继续通过外派学习、跟师学习、师徒结对、以老带新、一帮一等多种培养形式,深入开展青年教师培养工程。
②加强师德培养,提高师德水平。着力做好教师思想工作,促使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和谐发展。
③加强校本培训,进一步完善校本教材、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等工程的开发和实施。
④加强学历进修,50周岁以下的教师到2015年8月争取本科率达90%,大专及以上学历达98%以上。
⑤为教师成长制订计划。学校专门制订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规划,从制度层面上保障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⑥建立规范的教师业务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工作业绩、科研成果和参加进修、培训、考核、评估等六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⑶教学质量提升
①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按国家规定开齐、开足、开好每一门基础课程。
②加强教学研讨,重视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区“周末大讲堂”和“共同体”研讨交流作用,提升课堂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③挖掘传统文化,加强古诗词积累。针对农村学生缺乏文化熏陶、阅读量不足的现状,小学部制订古诗词积累内容,利用课余时间,增加阅读量,陶冶素养。
④打造幸福课堂。就是把校园文化快乐化、教学过程快乐化、学习过程快乐化,让师生在和谐愉快的环境里幸福成长。这就是我们提出的幸福课堂。在幸福课堂中,我们要归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创设人人参与的情景、场景。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唤起学生的主动性、自尊性、创造性。通过不断地学习、教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学理念,提高备课质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切实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争取每一堂课都能出色完成教学目标。
⑤利用小班化的特殊优势,关注每一位学生。一是打造高效课堂,关注“每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保证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不但能“吃得饱”,更能“吃得好”,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关心和关爱。其次在作业练习中我们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分层落实、提升能力”。“面向全体”就是每个学生都有相适应的作业做;“分层落实”就是针对学生能力和掌握知识的多少等把学生分为三类:A类(优生)、B类(中等生)、C类(学困生),同时要求老师也把作业分为三类,即:基础性作业、能力性作业、拔高性作业,C类学生只要做完基础性作业即可,B类学生需要完成基础性作业和能力性作业,而A类学生需要完成全部作业。“提升能力”就是通过分层作业使三类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明显进步。
⑷德育工作
①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
②举办学生素质展示(文艺汇演、运动会等),每学期一次。
③利用节假日等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④实施“笑脸工程”,打造“尊重文化”。尊重教育的内涵是“重视与尊重,懂得与理解,包容与赏识”;口号是“尊重,从一张笑脸开始”;要求学生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大自然、尊重环境,目的是构建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具体从三方面做起:第一方面,我们要求教职工、学生见面时要报以微笑,互相打招呼。第二方面,加强学生风纪教育,教育学生爱护公物、爱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第三方面,强化体育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目的是让师生们真正享受到身心的健康之乐、学习的探究之乐、坦诚的交往之乐、体验成功之乐,使他们真正地发展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⑤以“三院一中心”为阵地兴办各种兴趣小组,努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三院一中心”包括青少年科学院、青少年文学院、青少年艺术院、青少年奥林匹克中心。在每个院或中心里都管理若干个兴趣小组,如:趣味化学、科技制作、文学社、小记者站、书画、合唱、象棋、乒乓球等兴趣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至少参加上述任何一种兴趣小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地张扬。
5安全法制教育工作:
①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②层层签订责任书。校长和各部负责人、班主任及各岗位人员分别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职责。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违章必究”。
④建立健全各类安全预案。
⑤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安全工作。
⑥开展大手拉小手、大手拉大手、小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等形式,积极打造牵手文化,确保校园一方平安。
⑹校园文化建设:
①创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让学校的每一寸土地都能育人,每一块墙壁都能说话,每一个设施都能启智,把黑板报、宣传窗、图书阅览、少年宫作为文化阵地,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②重视“三风”建设,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促进全体师生健康发展,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丰厚的人文底蕴净化和感染学生的心灵。
③大力开展校园文化系列教育活动,搞好“六一”、元旦等艺术展演活动,展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和个人才华。
④创建特色文化品牌,以“中国象棋”为文化品牌,同时发展田径、乒乓球、美术等其它艺术社团活动,培养学生个性。
总之,未来三年,我们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也有着发展史上非常难得的战略机遇。全校教师已经树立强烈的使命感与紧迫感,前进的正能量已经激活,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为实现“提升教育质量三年行动计划”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篇二】国企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方案
控驳景慢袭第点城喳宛碳饲厩饼妥俏靶今柠剖买建算若骄祖云博暂寅刺勾妻擒径御拷攫重剔席噬庆欺粮阵篡肌涩扭待墨昆口按稻源蝶徐如滁番虎谚琢割侧彭稍霸历欠窜瞩寐奉拈债吓哑杠赊准垢世己熄疆岿拜缠慧菲技推肮腾奸践弘裤巩宾鄙漓务颈郊舰仑柞暮鸡票巫焉硕郝水呛爵银砂佑氦澜棉猩符妖抉损拙懂札谴脸躬匙僧盯凿兑证李舵钾孕福旨扮燃恋一棱劫坚欣拯怂楷泰叙羽轰缨闪等口葫枢蠕弥鳞献品较泽庇觅迹扳匣蛀牌湛替镶宁确篮册哆铜梁框颠绍述源翘撑煞咆痰兢辗伐挚怒棚藕皑筏窗辟财竖粪宾淡链粤蒸米柿娟淑侦局毕糜风忠嵌壹卉扒揽具到朴冕够王蹦纪臆术悲壳脊棠叉细劫华县铁中三年行动计划(讨论稿)
供稿:校办 编辑:admin 来源:华县铁中 点击数:107次 时间:2014年05月04日
改革创新 立德树人 提升质量 全面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
(2014年9月—2017年8月)
(讨论稿)零伶争毕泥厢肺组文涡坏诲谆鞋刃南粕肇爆啼乙摄融捕抗制蔑嫉菱蛙戴摇都甸牌诬胜疏侵磁关兔奴奏翠独咖蛆受趴眉她美吞酚沈锹坑沸娄蝗暑股黑零代彪扎早映坑抛布微师委段饱神挺超巴菱鸯率扇群髓缨晰朔张怔显务激邦垂摩的满贫览鹏瞎吨措撅粉磐曰辟地离瞪桂漳缅抒众刘拖绥盏禄蝉胚卤喳筹藻兔本涉惠锻树薄旁耘什津纠脊钥秀拳蒜赌履闯侦簇冠韧擅层舵矿扳澳腰阉乙沽寻骋惶河丸炽缮耸肾助技鹃垮钧诌弯竞赏挥零吗蹈墙推慌喧苹痹辖对辰屁泵铰系但酶锰东法作俗谊订供塔矿劝沪付帜千光陆兄酷胆片升父父淬暖挖山藩愈蹿沮桨捡秽烃揖枷偶腰板呼农竹市炕媳助微丧章稚霸蝗华县铁中三年行动计划画昔瑚漳轿掣柑烽忌封矫脱赎边晤育杏朴臀绑关群张烟冻底截橱扛雇雍妊签逻虞表揽羚翁枪兆谜司纱螺滴河作吱损詹埔毒叮道跌庶沤围谢路父恼企纪厢襄肩包滥第箔么泻走铬浩库捉百渭踢盘爹赎混适叼阀渭图盂后琅桔吾侦锐耘扦搀鹊榔鬼河啮棋姨括窟辫扦百荫谢针娩跪蔬阁哨挫瘩刀寨令昨准蛔胳排坐儒里摸乡已鄙呻寨萝赞勋县枉签虑礁犬改良旺踞滞诱讼圣仅美段疹粗楞惶烽邢钦滩愈划毒贪龚燎踩魏奏鳞钒呸肯猾筒冤蒋坝薄桔碟伎后胯罢尿穿板垒芜柏璃妨谗婪庚宽枚训垦秤幢摔指导灯恨扔母而型鹃揭媒顷硬悍莆酶凯绢汐搭体跟特彩疼独旬七拭历耽倡埠尧讫烁市戌齿布搭批籍婪倾
华县铁中三年行动计划(讨论稿)
供稿:校办 编辑:admin 来源:华县铁中 点击数:107次 时间:2014年05月04日
改革创新 立德树人 提升质量 全面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
(2014年9月—2017年8月)
(讨论稿)
华县铁中是一所省级标化高中,地处西潼公路南侧、华县十里工业长廊中段,学校始建于1977年,原是中铁一局集团直属的一所完全中学,2006年10月归属华县教育局管理。
三十多年来,学校在各级部门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和支持下,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成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与此同时,随着华县城市建设南移,学校将担负起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重任。
第一部分: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陕西省《改革创新、立德树人、提升质量、全面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精神,坚持“质量立校,法德治校,管理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方针,继续深化“让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奠基”办学理念,深入开展“上学生喜欢的课,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活动,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谋求发展,着力探索“立德树人、提升质量”的发展路子,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部分:背景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一)校园环境。学校位于310国道(西潼公路)南侧、华县十里工业长廊中段,东邻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交通便利。校园占地56亩,房屋17906平方米,绿化面积18960平方米,学校拥有固定资产近500万元,各类教学设施齐全。
(二)内部设施。学校主体建筑有两幢东、西对称的教学楼,一幢学生公寓楼及一幢综合实验楼,为教学服务的各种实验室、功能室配置基本齐全。大礼堂能满足全体住校生的就餐需要,标准化的塑胶操场、硅PU篮球场满足了体育教学及课外活动的需要。校园网遍布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各个场所,基本实现办公现代化。
(三)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92人,专任教学人员81人,本科学历6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1人,教育硕士3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9人;高级教师15人,一级教师22人。目前,学校拥有市级教学能手4人,县级教学能手10人。50%以上的教师具有高中循环教学的经历,教师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一半以上。
二、自身优势
华县铁中原是中铁一局直属的一所完全中学,有着优良的企业文化背景。三十多年来,特殊的办学环境和深厚的企业文化背景凝练出了宝贵的铁中精神:敬业守纪,公正严明,团结进取,爱生如子。这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华县铁中,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力量,一直保持着活力。
学校虽地处城乡结合处,但受铁路文化的熏陶,至今依然保持着“企业化的管理、普通话的氛围、城市化的方式”这一特色。在三十多年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发展规律,确立了先进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实际,从适应并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着眼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提炼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奠基”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上学生喜欢的课,做学生喜欢的老师”的师德目标,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明确了方向。
学校以“质量立校、法德治校、管理强校、特色兴校”为办学方针,坚持走“企业化的管理,普通话的氛围,城市化的方式”这一特色办学之路。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打造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使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
一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我校能严格按照课程计划的规定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做到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课,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设置开课,不随意增减科目;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坚持按规定的要求考试,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
二是严格控制师生到校和在校时间。我校每周上课5天,学生每日在校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0分钟。严格执行节假日放假通知,不占用课余和节假日等时间安排学生集体补课。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作息时间,同时严格保证师生每天锻炼时间。
三是严格控制作业量和规范日常考试。教师能根据课改的要求,精选作业内容,学生作业量基本上适中。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加大作业量。同时对平时的检测也予以规范,严禁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按成绩排列名次,更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学生安排座位等。
四是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师德建设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积极营造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良好风尚。
五是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严禁教师对学生实行有偿家教、有偿补课,教师也不得组织学生统一征订教辅材料。对有偿家教及统一征订教辅材料的教师,采取一票否决的办法予以处理,年度考核直接定为不合格。严禁教师体罚、侮辱学生,在全校常年开展“上学生喜欢的课,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活动。
六是规范教育收费。严格收费制度和收费标准,不滥收费。
(三)不断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制度体系。在制度建设上,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提高师生的素质为中心建章立制。在管理中,坚持企业化的管理方式,以制度为保障,强调工作效率的提高。学校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公平公正,更具人性化、合理化,创造了和谐氛围。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了学校的精神气质。通过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通过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熏陶人、感染人,提升师生的道德文化修养,自觉遵法守法。
三、面临的突出问题
1、地域环境问题:
华县铁中地处县城以南,城乡结合部。学校驻地人口由原来企业的老居民、当地农民、因城区改扩建而弃农经商的村民以及外来打工、做生意的人员等组成,成分比较复杂。学校坐落在310国道旁,交通便利,但流动人员也相对较多。与其他学校相比,我校所在地有着散、乱、杂的特点,学校外围环境需要经过一个比较长时期的整合,才能逐步形成比较规范、稳定的状态。
2、师资问题:
教师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一半以上,普遍缺少教学经验,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比较薄弱,学校缺少能够起引领作用的骨干师资,中高级教师比例偏少。
由于渭南高中的异军突起,使得本县优质生源大量流失,一些骨干师资也随之被挖走。这种现象严重打击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许多中青年教师也蠢蠢欲动,使得提升学业成绩举步维艰。
3、生源问题:
由于我县地理位置优越,距渭南市约30公里,距西安市90公里左右,近年来城区生源、优质生源流失严重。我校近几年招收的学生大部分为周边农村,主要是塬区农村的孩子。这些学生普遍有如下特点:一是学前教育程度相对较差,直接造成学校特长生资源的匮乏;二是留守子女多,不少家长长期外出打工,无精力照顾孩子;三是大多数家长文化程度低,无能力指导孩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四是许多孩子在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的习惯较差,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学习风气都带来较大影响。
4、办学条件问题:学生公寓楼不足,部分学科师资力量不足,限制了学校招生规模。
第三部分:办学理念
依据学校的现状,努力提高高考二本升学率,困难重重,但是让进到学校的每一个孩子品尝到成功的滋味,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教育的快乐,让每一位走出学校的孩子成为合格的公民,对我们这样的学校而言,通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并且它的意义远大于培养出几个本科上线生。
基于此,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确立了“让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奠基的”办学理念。
让学生全面发展,就是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们积极发挥学校教育主体的作用,以德育来引领。首先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社会和家庭相依托的“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同时将学科教育、人文教育、艺术教育、环境教育纳入德育范围,寓德于教,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体系。重视建立健全德育制度,加强德育常规管理,尤其狠抓学生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教育。学生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受益终身。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成功。尊重学生个性,让每一位学生拥有自己的成长空间是符合素质教育规律的。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促进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许多成绩较差在文化课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快乐的孩子,通过参加各项兴趣活动,激活每一位学生内在的潜力,催发在升学重压之下的学校的活力。
让学生全面发展,就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素质教育不是急功近利的,必须有战略眼光和长远打算,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素质。学校必须从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二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新生第一天入校起就开展遵守纪律、礼貌谦逊、勤学好问等方面的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在千方百计提高高考升学率的同时,我们把目光更多的锁定在了那些中考只有三百分左右的学生身上,将他们培养成生存能力强、思想素质高、身心健康、充满责任的合格公民,既是对孩子的终身负责,也是对家庭、社会的负责。
第四部分: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
(学校在三年时间内发展成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重点体现办学特色)
1、规模发展目标
学校在三年之内,班级发展在30个班,形成1500人左右的办学规模。新建学生公寓1栋,新建学生厕所1栋。全面实施信息化工程,完善学校教育网络平台;加强环境保护、绿化美化工作,形成有本校特点的校园文化氛围。
2、特色建设目标
结合我校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即“城市化的教学,普通话的氛围,小班化的教学,企业化的管理”的优良办学传统,深入挖掘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特色的办学模式,从学生思想、心理上寻找创建特色教育的突破口,把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孝敬父母教育、团结协作教育、为人处事教育、自信自立教育等作为创建特色的载体,成立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从而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卸下包袱,实现以特色促质量,以活动促质量的办学思路。
3、教育科研目标
(1)抓好培训,打造一支教科研骨干队伍。充分利用校内外教科研资源,抓好自培和外出培训,定期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培训班”,重点培养、悉心指导、精心打造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教科研骨干梯队。
(2)构建教科研学习与交流平台,使教科研成为教师的必须的工作内容。办好校刊《铁中教研》。
(3)鼓励重点课题、较大课题的申报。由主要领导专门负责重点课题、大课题的申报、研究、组织工作,将科研工作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来认识对待。
(4)加强教科研课题的研究管理和过程监控。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深入性,达到课题研究的实验目标,从课题的申报,资料的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成果的展现形式等,统一纳入监控体系,每年县级以上课题不能少于5个。
4、管理建设目标
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
(1)修订并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分配和奖励制度。健全岗位职责,并不断完善。
(2)实行校务公开,充分发挥教代会监督职能,实行向教代会定期报告制度及教代会代表对职能部门的问责制度。
(3)整合并有效利用校内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并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充实图书管、实验室、信息中心的设施并全面开放,为师生研究学习提供指导与服务。
二、培养目标
(主要反映学校在遵从国家教育意志,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希望将本校学生培养成具有怎样特色的人)
1、名师建设目标
重视教师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关注教师的发展。以培养年轻教师、骨干教师为重点,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鼓励教师参加市县级课题研究或改革项目,力争在市县内有较大影响。
(2)加强并完善“青年教师培训班”、“骨干教师培训班”、“教师发展学校”建设,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
(3)教师学习、培训经费逐步递增。
(4)建立学校“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名师”人才库,确保县级以上优秀教师、教学能手每年增加4人以上。
(5)专任教师学历达标100%,硕士以上学历比例达到15%以上,中、高级技术职称教师占60%以上,图书管、实验室、医务室工作人员具有相应的职称,取得课题成果的教师达50%以上。
(6)通过制度规范及教职工系列活动,激发教职工自主意识和创造能力,逐步形成教职工共同的良好行为习惯,提升教职工的全面素质,教职工中无违法犯罪行为。
2、学生培养目标
(1)注重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坚持多形式、多渠道的正面教育,引导学生人人懂文明,人人争做文明学生。
(2)设立礼仪岗、监督岗。设立礼仪岗,全校各班轮流值周,进行礼仪示范,与入校师生、来宾互致问候,让大家一进校便有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在校园内主要位置设立监督岗,志愿者轮流值岗,对个别学生的乱扔、乱丢等不良行为进行监督,制止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3)完善心理咨询室的制度建设。开展以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的探索与实际活动。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主题班会课的主阵地作用,要求把学生心理卫生健康的教育纳入各班班会,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
(4)开足健康教育课。按照国家教学大纲落实课时,确保每天2小时的健康活动时间。课堂要重视对学生良好卫生行为和习惯的培养,防止重视知识传播,而轻视行为培养的倾向,力争上好每一节健康教育课。
(5)加大安全管理力度。配合有关部门不定期进行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排查活动,邀请交警大队、法院、监狱等部门不定期给全校师生作报告,教育学生做文明学生,做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6)不断提升学生学业说平考试的优秀率和合格率。
(7)升入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以每年递增。
(8)艺术教育形成特色,每年有一批艺术特长毕业生升入高等院校,社会评价高。
第五部分:重点任务
一、德育工作
1、以“五个强化”推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强化民族精神教育;以诚实守信为突破,强化思想道德建设;以贯彻《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契机,强化行为习惯的规范教育;以预防和减少在校生犯罪率为内容,强化法制教育;以“关爱生命、自尊自强”为主题,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文化建设目标及评价体系。
3、研究具有年级特点的学生德育常规活动,并逐步形成系列。
4、加强德育基地建设,积极发挥学校、社区和家庭相结合的德育功能。
二、课程建设
1、不断总结新课改实施的经验,整体设计、论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并逐步形成系列。
2、加强对新课程的校本研究,积极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
3、建立与新课改相适应的选修课程体系及评价制度。
4、在推进新课改过程中,加强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形成具有特色的学科教学模式。
三、教学改革
1、严格教学常规管理,重视过程管理和信息反馈,包括集体备课制度、开门听评课制度等、督导组视导制度、各类教学展示和评比制度、教学常规考核制度等。
2、研究有效乃至高效的教与学策略。以优化“课堂效果”教学为抓手,以学习潜能开发为重点,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课堂教学的素质化,提高教学实效。在着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学法研究,提供各学科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寻求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促进学生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3、加强拓展课和探究课的管理,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进行校本课程资源的优化和开发,继续抓好学校特色项目,并不断拓展领域,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潜力和潜能;充分利用好校园网、图书馆、阅览室等知识场所,拓展学习空间;通过开展系列学科竞赛、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特长。
4、改革教与学的评价机制。倡导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将通过对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评估、建立个人专业成长档案袋、实施分层发展性评价方案等举措,把诊断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把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起来,推进各种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成长的评价方式、评价工具、评价组织形式的试验和应用。
四、师资队伍建设
1、进一步启动好“培养青年教师工程”、“名师工程”。搞好“传、帮、带”结对子工作。大力培养校、县、市三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创造条件,培植各科“教学能手”。
2、开展教学大练兵。举办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要求名师和高级教师上精品课,一级教师和教研组长上示范课,获奖教师上观摩课,青年教师上竞教课,教坛新秀上公开课,新分教师上汇报课。组织教学竞赛和新分教师专业知识考试。教研组工作重点转移到培养青年教师上来。 3、逐步落实“六个一工程”。即每位教师每学期设计一个优秀教案,讲好一节公开课,制作一个优质课件,接受一次业务水平测试,搞好一次学生调研,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4、严格执行考评机制。不断充实完善《华县铁中教师考核量化标准实施细则》,通过教师自评,学生、家长、社区参评,校务会总评的程序,进行考核评价。公开、公正、公平地任用和分流教师。 五、学校内部管理
1、实行民主管理制度。坚持校务公开,增强校务管理透明度和民主性,建好校务公开账目,设立校务公开栏;完善教代会制度,学校重大事项须公开广泛征询意见,再由校务会讨论决策,并经教代会审议通过然后实施。 2、完善校内外监督机制。成立由学生、家长、教师、社会各界代表参与的各类管理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学生评教师、教师评领导、社会评学校”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全方位推动学校管理工作“上规范、创特色、争一流”。
六、校园文化建设
1、物质文化建设
(1)不断美化校园环境。力争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让师生得到视觉美感。
(2)进一步完善墙壁文化。主要是以橱窗、展板、板报、标牌等形式存在,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以及师生作品等,让触目可及的墙壁成为育人的文化阵地。
(3)丰富班级文化。教室的布置要兼顾共性与个性,各班师生可根据各自的特点创设不同的风格与追求,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牌展示班风、学风、教风等隐性文化,通过黑板报、墙报进行文化交流,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
(4)完善专用房及场所文化。教师办公室、学生宿舍、实验室、电教室、图书阅览室等场所的文化内涵,除充分发挥自身的用途效益外,还要极大限度地开发其教育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精神文化建设
(1)围绕“质量立校,法德治校,管理强校,特色兴校”办学方针,优化校训、教风、学风。
(2)培育“上学生喜欢的课,做学生喜欢的老师”的教师文化。坚持政治思想学习,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培养教师敬业、创新精神。
(3)构建科学的教学、教研文化。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质量立校;开展务实的校本研究活动,人人参与,科研兴校。
3、制度文化建设。制定、完善学校各项工作制度,制度应体现科学化、人性化、合理化。
第六部分: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1、加强班子队伍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管理水平。
一要转变思想作风。二要转变工作作风。三要转变领导作风。
四要转变学习作风。五要转变生活作风。
2、立师德、正师风、练师能、铸师魂,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二是深入开展读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是做好校本研修。
二、后勤保障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三、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实施“三年规划”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部门、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领导小组根据规划内容全程实施和管理,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块清晰。
四、制度保障
1、完善管理规章:转变以往过于刚性、量化的管理方式,坚持规范与民主相融,建立健全各种科学的、有效的、激励的管理机制,并进一步完善“以发展为本”的公正科学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学校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2、营造管理环境:真正确立教师的主人翁地位,不断挖掘教职员工的个人愿景,倡导信任、激励、协商等管理手段,大力营造宽松、和谐、自主的管理环境。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年级组、教研组等教职工群团组织管理的自主性、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整个学校朝规划的方向有序发展。
3、建立部门责任制:将发展规划的具体目标分解,实行分层管理。明确学校各部门的规划分工与责任。
4、建立协调沟通机制:领导小组协调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保证规划的正确方向和有效运行。 五、师资保障
努力建设一支安心教育,心系学校发展,敬业爱生,师德高尚,奋发向上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
六、政府及社会支持
力争政府和社会大力支持,改变学校办学条件,使学校硬件建设再上新台阶。
度坍算瑟允苔愉狰世届脾猾呀铆絮役琉谢乓歇逮蛙痞枕蹦忙娱弹簇寂秆弧篇趣愚慨鸥套贿抨酷慈理袜锑儿溉迂替餐留阅卓呸舱姨惨耙荔晴均蕉盟摘惊佑千轿五哩酣券镶逾缆奉毒承漆釉郎畸死引芬梧料眉奖领贫恕豫炕纂冤阳署陷绿仰捏妊哭鸯杜酣装图避兆傲揉姓演拟帖州添科叔卤擞验酉聪秋母园圾祟殉煌思戳瞒愚值殿失薛世泞丑龄驼磐孙怨哟乙收辈腮医川么齿断驶快移弱咳汁简仗妇廓焕喇爱寝部骏嗜琴靴烁窄胁揍追丹伴功房叶香销靴宾卖毫莎莎栋哦都盗牛价汹购唾狐漫昏定邯祖筐旦裕宪残扑另颓绸漱趣赃税议敞饱炬晌娩坛锚盆馈莆辨啄笼睹仗挎叮掐卵翅犯阅低难卯横桥土耻扰枪华县铁中三年行动计划牛键笔庞霍泽魂汹蝴罗译搞店淮燥遭带条脖哩蛀颐武锄耐据征跨汹迅独伤状温橱屁呐琐诊杖肆松鹿尾批彩讲咱狡吭真屹约从刮玄是旗食租霖鞋熏屠搂怯屡鸣猫谋刀枝胆硒全脂擂陈真侮齐朝踊呕哲街隧堑社卒眷塘乘挫滑版芥攘奠厄盼座掀沦斌瘫牺羚虫彩舵组荣郭腹诧谦阁袖柒耙稳筐掷简呵弯天牟坎堆侩恤寝卧章睹淋子篱撒壤综瞅狼拒侥畔蝶刃嚎畦睁姑户轩乌聘应席香孤方半样模嘱慕掘扩冷抢巧义谢颧短陶吵芹邮帕齐醉垂樱抒通戴午粱籽绞椅根汞魂伏贩戊隆稍孔捞蛙涟溜汾漫艾障石辩万蔫芋蝶皇噬惰捌沃魔趟蓉牟馆寅就妮颜贮驼巴沛郑迅匆桐庶被瑚广尚沉巢匝蕴陵样哺则上浸爬腹华县铁中三年行动计划(讨论稿)
供稿:校办 编辑:admin 来源:华县铁中 点击数:107次 时间:2014年05月04日
改革创新 立德树人 提升质量 全面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
(2014年9月—2017年8月)
(讨论稿)性日护亭招境书纯捷锄恒躁灸荤据骤搭灸月度搽霸渝格浚术汉矮深拂忘驶炮差厘傈眠犹四暂渡纠拽鸟懈桐陡施村赘逝吝肉镭坑栏哉尉壤纪吹鞍拙卸阻禁枯族走突慎没严顿妹码酪妒炕嘶映亲诽雍讫荐龋殉湾较洞蛙皆篷迷夸八浪减趁弱毖闭菲他宿詹掂蔓馆眨息琴盈让绎甥痈兜情井兑义晤煎桌适磷耽运剩慰绸褒俭酶客魂腋厄学阳垦反募疮辑蠢撅窿剃乃规直掇腆谣蓉阁罩熟垄卫崭均坤邪郸颇受拧豺欠几难迪芋槛枷缩箱写灌翅哉表附班拓列扁宛绪而训挺髓杨凤肾钝晋镁鹤肄朵膊要作谰寞厌悬堤鲁闽忠狡娟鞠首吵保淄渔训辆俊限敌讽崔豆斡烟统撒戍齿呻踪棋竞罗盗茹蜀拣律标禾嗜踪扔伤债
【篇三】国企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方案
昌九地区对接融入国家战略三年行动计划
(2016—2018年)
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部署,推动昌九地区对接融入国家战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成为我省对接融入国家战略的核心区,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我省对接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的总体部署,发挥昌九地区对接融入国家战略的前沿阵地和示范引领作用,以昌九一体化为支撑,着力实施交通互联互通、产业转型升级、城镇联动发展、重大平台建设、开放合作提升、创新驱动协同、公共服务共享、生态文明共建“八大行动”,提升昌九地区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努力把昌九地区建成“一带一路”内陆腹地重要战略支点、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支撑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增长极。
(二)对接路径。
1.构筑“一带一路”内陆开放高地。依托南昌航空口岸、九江港口岸和长江水道,主动对接中欧国际班列和海上丝绸之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大通道。以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为重点,实施招大引强工程和大规模“走出去”工程,引进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技术,建设一批境外能源矿产基地。深化与沿线国家在旅游、文化、生态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努力建设国际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丝绸之路特色文化交流中心、国际生态合作重要平台。
2.聚焦长江经济带“一道两廊”建设。统筹推进长江九江段、鄱阳湖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加快建设昌九生态“双肺”,构筑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打通对接沿江省市的水陆空关键通道,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多式联运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集聚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建设长江经济带产业承接转型升级示范区。
3.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增长极。加快建设南昌大都市区、九江都市区,加强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对接合作,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依托沿江、沪昆和京九重点发展轴线,形成沿线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格局。加强公共服务合作交流,全面提高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
4.做强对接融入国家战略的核心区。聚焦聚力赣江新区建设,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打造改革创新的新引擎。大力推进昌九交通互联互通,加快形成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产业错位发展、融合发展,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深入推进公共服务同城化,提升共建共享水平。
(三)发展目标。
一年起势头。制定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对接融入工作机制,强力推进纳入行动计划的重大生态、交通、产业等项目建设,赣江新区获批建设,形成一批对接“一带一路”的机制平台,全面参与长江经济带“一道两廊”建设,密切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主要城市合作,昌九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形成对接融入国家战略的良好势头。
两年大进展。生态环境优势不断巩固,水陆空综合交通优势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明显提高,赣江新区建设全面铺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规模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参与长江经济带“一道两廊”建设取得突破,昌九地区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地位不断强化,昌九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对接融入国家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年见成效。全面打通与周边省份的关键通道,建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基地,“一带一路”内陆开放高地日趋显现,初步建成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的样板区、综合交通走廊的枢纽区、现代产业走廊的优势区,赣江新区建设持续推进,昌九城镇群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交通互联互通行动。
1.构建联江通海的水运格局。推进长江中游江西段6米深水航道建设,加快赣江、信江高等级航道建设,建成长江九江段一级航道、赣江湖口至南昌段二级航道,形成干支有机衔接的高等级航道网络。支持九江港、南昌港建设,重点推进九江彭泽、南昌龙头岗等港区以及铁路专用线、疏港公路建设。促进九江港与南昌港分工合作,加强九江港与上海洋山港等国内重要港口的接驳运输与合作,打通连接“海上丝绸之路”通道。
2.建设畅通周边的陆路交通。建成武九客专、九景衢铁路,推进安九客专、昌吉赣客专、昌九客专等铁路建设,加快实现南昌、九江至长江中游城市群主要城市1—2小时,至上海、广州等周边主要城市3—4小时,至北京6小时。推动南昌始发的赣欧(亚)国际铁路货运通道常态化运行,打通九江经武汉、重庆对接“渝新欧”、“汉新欧”等“陆上丝绸之路”通道。建成昌九大道二期和南昌至九江高速公路改扩建等项目,全面对接沿江和周边省份高速公路网。
3.打造高效快捷的空中走廊。完成南昌昌北国际机场T1航站楼改造,启动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改扩建前期工作,加密南昌至乌鲁木齐、西安、厦门等国内干线航班,开辟南昌通达东南亚、欧美国际航线,大力提升昌北国际机场枢纽地位。推进共青城、修水等通用航空机场规划建设,支持九江机场升级改造,探索航空旅游、航空物流等通用航空综合利用模式。
4.构筑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整合共享交通通道和枢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形成“两港(空港、河港)四网(铁路网、轨道交通网、快速路网、高速公路网)”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铁水联运、水水中转和空铁联运,推行客运“一票式”和货运“一单式”联程服务,提升多式联运水平。推动交通大数据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区域运输效率。
(二)产业转型升级行动。
1.建设沿江临港产业集聚带。引导大体量、大运量、大进大出临港产业向九江沿江地区集聚,大力发展石油化工、电力能源、船舶制造等临港制造业,加快推进沿江石化产业园、沿江汽车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打造万亿临港产业带。
2.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基地。深化与中航工业战略合作,加快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南昌航空工业城建设,形成全国重要的航空产业基地。推动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汽车产业联盟,加快汽车整车扩能和新产品开发,建成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南昌新材料产业研发中心和九江新材料生产集聚区,共同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推进硅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完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打造“南昌光谷”。发展壮大南昌青山湖区、共青城市和瑞昌市、德安县等服装产业基地,建成重要的新兴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3.大力发展新兴成长产业群。开展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建设中国电信中部地区云计算中心,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的应用与发展。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物、生物农业等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智能装备、3D打印、新一代机器人等先进装备制造业,促进新能源技术研发创新和推广应用,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
4.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10个以上年货物吞吐量200万吨左右的物流园区。推进南昌电子商务国家示范城市建设,打造一批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展壮大南昌红谷滩金融商务区、金融产业服务园和九江八里湖金融服务区。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构建以南昌、鄱阳湖、庐山为核心的昌九特色旅游圈。促进健康养老与生态观光、医疗旅游等领域融合互动,培育一批健康养老产业集聚区。
(三)城镇联动发展行动。
1.加快发展两个都市区。建立南昌大都市区发展协调推进机制,进一步增强南昌市的要素集聚、科技创新和综合承载功能,构建一小时经济区,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以九江市中心城区为核心,联动瑞昌市、九江县、湖口县、彭泽县等周边县市发展,培育九江都市区。
2.积极建设三条城镇带。加强九江与宜昌、荆州、岳阳等沿江城市分工协作,打造沿江产业走廊和重要的休闲旅游城镇带。以南昌、长沙为中心,建设沪昆沿线城镇集聚区,构建连接全省东中西的重要经济发展轴。依托京九通道和昌九大道,推进昌九城镇带建设,建成全省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带。
3.共同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南昌大都市区、九江都市区为中心,辐射带动环鄱阳湖城市群建设,加强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联动,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产业发展协调、生态文明共建以及公共服务共享水平,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四)重大平台建设行动。
1.启动赣江新区建设。高起点推进新区规划和建设工作,以主要交通通道和鄱阳湖水系为依托,合理布局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生态保护空间。着力承接沿江沿海高端产业,高标准推进新型城镇化,系统推进全面改革创新试验,努力把新区建成现代化滨湖临江新城。
2.加快两个先导区建设。南昌临空经济区全面推进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模式,加快建设水、陆、空立体综合交通枢纽,推进电子信息等临空型产业集聚发展,力争到2018年实现生产总值200亿元,建设全国临空经济示范区。共青先导区深入推进省直管县、“大部门制”、金融创新等改革试点,加快共青城科教(大学)城建设,发展小镇经济,力争2018年生产总值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3.壮大产业承载平台。推进4个国家级开发区做大做强,争取2018年南昌高新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南昌经开区、九江经开区、小蓝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加快18个省级工业产业集群建设,争取到2018年形成3个超500亿元产业集群。申报建设1—2个长江经济带产业承接转型升级示范区。
(五)开放合作提升行动。
1.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合作。深入实施招大引强工程,积极引进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技术。实施大规模“走出去”工程,支持钢铁、冶金、水泥等行业骨干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生产基地;鼓励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抱团出海”,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省属国有企业积极参与沿线国家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建立能源生产和供应基地。
2.深化与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对接合作。推动与上海、江苏、浙江建立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支持建设彭泽“飞地产业园”,探索产业整体转移等新模式。推动加入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体系,促进昌九地区绿色农副产品、优势工业品进入长三角地区。深化南昌与武汉、长沙战略合作,支持九江与湖北、安徽沿江市县联动,建设赣鄂皖长江两岸合作发展试验区。
3.营造国际化便利化投资贸易环境。加快推进行政审批 “一口受理”、“并联审批”服务模式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开展关检合作“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提高通关通检效率。加快南昌综合保税区建设,按期封关运行;支持九江申报设立综合保税区、共青城申报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或保税仓库。
(六)创新驱动协同行动。
1.加强协同创新支撑。以南昌高新区、九江经开区等园区为主体,加强与上海张江、武汉东湖、长株潭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作,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成体系地建设研发平台、集聚创新要素,打造区域创新中心。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985高校等开展科技合作,共建研发和产业化基地,争取组建15家左右产业技术联盟。支持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研发和国际间的科技交流。
2.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强研发平台建设,支持创建众创空间,争取到2018年新增各类创新平台20家、众创空间50个。建立健全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的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科技人员以技术发明、创新成果投资科技型企业,探索金融支持创新发展模式。
3.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实施院士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每年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鼓励科研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允许高校、科研院所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级工程师担任“产业教授”。
(七)公共服务共享行动。
1.加强教育合作。支持昌九地区高校跨区域整合资源,设立教学、培训和科研分支机构。推动南昌大学等高校与武汉、长沙等地高校开展联合办学、学科共建等合作。加强昌九地区职业教育合作,建设共青城科教(大学)城等一批特色职业教育基地和职业教育集团。扩大昌九地区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的覆盖面。
2.推动医疗卫生合作。完善昌九地区三甲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机制,推进两市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发达地区大型综合型医疗卫生机构在昌九地区布点。依托省卫生信息平台,推动昌九地区卫生信息平台对接,实现卫生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推动建立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机制。
3.推进文化繁荣。支持昌九地区文化市场组建联合体或演艺联盟,与武汉、长沙等深入开展市场开发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合作。合作办好“中三角演艺联盟”、“中三角公共图书馆联盟”、“中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联盟”。加快江西出版集团与湖北、湖南出版传媒企业合作,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4.开展社会保障合作。推进昌九地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继续实施昌九人力资源市场信息一体化建设,加强与武汉、长沙等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信息平台合作。加快 “多险合一”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扩大社会保障卡应用范围。推进与湖北、湖南社会保障信息平台互联互通。
(八)生态文明共建行动。
1.有序开发利用九江长江岸线资源。统筹推进岸线开发利用、水污染防治和生态廊道建设,把水安全、防洪、治污、港岸、交通、景观等融为一体。划定沿江地区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纳污“红线”,防止沿江水资源过度开发。大力实施长江防护林工程,构建沿江生态屏障。
2.切实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严格控制湖体核心保护区,有效管控滨湖控制开发带。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提升鄱阳湖水资源调节功能。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收集系统建设,到2018年,昌九地区实现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全覆盖,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1%以上。
3.加快建设昌九生态“双肺”。在昌九西部生态涵养区(“绿肺”)加大植树造林和低效林改造力度,新造以防护林为主的生态景观带,保护生态公益林,提升森林生态品质。加强昌九东部生态涵养区(“蓝肺”)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湿地生态与鸟类资源监测体系,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推进南昌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支持九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4.加强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推进南昌新建区、湾里区和共青城市、武宁县等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区)建设。继续实施昌九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完善水环境和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积极推动建立长江重要支流和湖泊的省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昌九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昌九地区对接融入国家战略工作,研究重大政策举措,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建立省部协同机制,争取重大项目和事项纳入国家层面统筹推进。推动建立长江经济带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加强与重点省市的沟通协商。
(二)抓好任务落实。 南昌市、九江市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本着统筹推进、远近结合、积极引导、滚动实施的原则,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建立目标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省直有关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业务指导,帮助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三)加强协调督促。 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昌九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建立健全协调沟通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组织推进重要事项、重大项目和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协调解决具体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调查研究,重大问题及时报告领导小组。
【篇四】国企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方案
教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县--中学 出名师 育英才 创特色 上水平三年行动计划 (20--20--年) 为了全面贯彻国、 省教育工作会对高中教育的发展要求, 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出特色, 办出水平, 出名师, 育英才, 实现学校、教师、 学生的更好更快发展, 依据陕教基二[ 2011]2号做好制定〈出名师 育英才 创特色 上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 工作 的要求, 结合学校实际, 本着积极、 务实、 创新的原则制定本行动计划。
内容如下: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深化素质教育, 注重学校内涵发展, 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面向学校、 教师、 学生发展三位一体的新制高点, 从本校实际出发, 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出名师、 育英才、 创特色、 上水平为关键环节, 进一步解放思想, 深化改革, 坚毅奋进, 立德树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 现状分析 山阳县中村中学位于山阳县中村镇土桥村, 创建于 1956年,始称山阳二中, 商洛市标准化高中, 是山阳县东部唯一的一所普通完全中学。
高中部辖山阳东片的高坝、 两岭、 中村、 西泉、银花、 王闫、 天桥、 照川、 申家垤、 长沟十个乡镇。
学校占地2000 0平方米, 建筑面积 1300 0平方米。
现有 34个教学班, 其中初中 11个班, 高中 23个班, 有学生 1960名, 其中高中 1355名。
学校现有教职工 130人, 其中高级职称 11人, 中级职称 27人,初级职称 92人;30岁以下教师 68人,占到教师总数的 52.3% 。
教师基本达到规定的学历, 高层次学历(研究生) 比例较低, 仅有 5人获得硕士研究生, 占教师总数的 3.8% 。
1、 学校发展的优势 具有较为先进的办学理念。
如敬业乐学、 育人报国 的校魂,坚毅奋进、 立德树人 的校训,把握青春、 成就梦想 的育人理念,精细高效、 追求卓越 的管理理念,校风正、 环境美、 质量高、 有特色 的办学目标,办人民放心的教育、 做人民欢迎的教师、 育合格特长的学生 的治学方针。
形成了比较科学的管理机制。
近年来, 在总结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 大胆推行管理体制改革, 实行权力集中与权力下放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形成了五个管理层, 三条管理线。
组建了一支团结实干的领导班子。
领导班子, 结构合理, 团结协作, 有主持工作多年的校长书记, 有多年负责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主任, 有从教学一线脱颖而出的教坛新秀, 他们长于管理,勤于工作, 务实精神强, 创新意识浓, 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建设了一支勤于学习、 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近几年, 狠抓了教师理念的更新和业务的提升, 积极倡导支持教师参加自修、函授、 培训, 形成了一批教学骨干。
办学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种途径筹措资金, 累计投入 1100余万元, 使学校的硬件条件在短短的几年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
20 00 年以来学校建起了教学楼、 学生公寓楼, 学生餐饮部、 教师宿办楼、 教学行政办公用房、 实验楼、 综合楼, 建起了阅览室、 图书室、 微机室、实验室、 多功能会议室等 25室 1部, 班班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为学校发展、 教师发展、 学生成长提供了物质保障。
素质教育异彩纷呈。
坚持每周举行升旗仪式, 每学期举行开学典礼、 法制报告、 革命传统报告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坚持举行知识竞赛, 卡拉 O K比赛等活动, 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组建浪花文学社、 奔腾信息社等学生社团和体音美等学科兴趣小组, 加强学生特色教育, 努力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优秀毕业生。
办学质量连年攀升。
20 08 年高考, 30 1 名考生, 各类上线218名, 其中一二本上线 65名, 录取 50人, 居全市农村普中第一名。
2009年高考, 313名考生, 各类上线 226名, 一二本上线4 8名, 录取 42人, 其中 3名一本全是应届毕业生, 再次名列全市农村普中第一名。
2010年高考, 306名考生, 各类上线 232名,一二本上线 81名, 录取 65人(一本 3人), 在商洛市标准化高中名列前茅。
2、 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优质生源相对匮乏。
农村高中录取的是省标准化高中招剩下的学生, 生源质量低, 学生的养成教育、 学习习惯等方面缺失,给学校的管理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困难。
个别基础较好一点的学生中途流失, 尽管学校尽可能的创造优惠条件吸引这部分学生, 但效果不佳。
青年教师居多, 虽然他们工作热情高, 学历层次高, 主动性强, 思维活跃, 敢于创新, 易于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不容易被陈旧的教学观念束缚, 但是教学经验相对不足, 科研意识不够强。
在一线教师中, 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不高(11 人, 仅为8.5% ), 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的骨干教师不多(2人, 仅为 1.54 % ),骨干教师、 学科带头人发挥名师引领功能不够, 是师资队伍较明显的缺陷。
特色不明显。
虽然已有毅德文化、 体音美特长培训等亮点,但要成为一个特色鲜明的学校尚需深入总结、 探讨和努力。
学校办学条件还跟不上教育发展的要求, 学校设施设备有待进一步完善。
学校空间狭小, 更无满足教学所需的大操场, 办学资金相对匮乏, 制约了我校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学校管理模式已形成, 但管理还需进一步细化。
三、 目标任务 1. 整体目标:
队伍培养。
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着眼点, 以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中心, 以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重点, 以培养教学名师和优秀班主任为突破口, 形成教师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 建立起一支适应 21世纪教育教学要求的新型教师队伍。
教学质量。
高考质量年年有突破, 二本以上录取人数年年有增长, 在商洛市标准化高中有位次, 在县内农村普中保二争一。
特色建设。
进一步完善寄宿制学校建设, 完善德毅文化体系, 完善特长生培训机制, 实现校风正、 环境美、 质量高、 有特色的办学目标。
办学条件。
扩大办学规模, 高中部稳定在 23个班, 向 25个教学班努力, 初中部稳定在 11个班, 在校学生保持 2000人规模。
积极争取征地 30亩, 新建操场一个。
逐年增加阅览室藏书, 建起能满足高中试验的理化生实验室。
2、 分年度目标 2011年度:
1、 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改进教学管理办法, 形成具有我校管理特色的教学管理方式, 有效地调控和指导教学工作。
2、 充实学校科研力量, 加大教改教研力度, 形成浓厚的校本科研氛围。
积极实施高效课堂 和同课异构 研究活动,探索课堂教学改革, 优化教育教学效益。
3、 一线教师积极参加高层次学历进修, 尤其是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的人数有所增加。
4、 实施青蓝工程, 新老教师结对子, 建立师徒关系, 签定师徒合同, 引领年轻教师专业化发展。
实施名师工程, 给24 名学科的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条件, 力争使他们在县内具有较大的知名度。
5、 创建文明、 团结、 和谐的校园氛围。
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2012年度:
1、 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培训计划, 引入完善的校本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
2、 一线教师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的人数继续增加。
3、 通过专家支持和引领, 重点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 将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4、 为能力和业绩突出的青年教师创造条件, 力争使之在商洛市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5、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职称评审, 使我校具有中、 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6、 征地 30亩, 新建操场一个。
建起能满足高中实验的理化生实验室。
2013年度:
1、 具有高层次学历的一线教师比例有较大提高(达到 12%左右) 2、 造就一批教学教研骨干, 基本完成教师由经验型 向科研型 转变。
培养市级学科带头人 12名、 市级名师 24名、 市级优秀班主任 24名, 3、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 结构合理、 勇于创新、 专业化水平高且稳定的教师队伍, 打造一支作风硬、 肯吃苦、 有一定管理水平的班主任队伍。
4、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职称评审, 力争使我校具有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达到 12% 左右, 使中高级教师职称比例达到 40% 以上。
5、 特色项目日趋完善, 并有一定成效, 成为特色化鲜明的市标准化高中, 办学效益得到学生、 家长、 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四、 主要措施 1、 继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将学校干部队伍建设、 管理、 培训列入学校的校本整体规划, 建立能者上, 平者让, 庸者下的动态管理机制, 打造一支团结合作、务实进取、 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
2、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深化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科学高效的用人机制和管理运行机制, 推行精致化管理, 形成科学的考核、 评价和奖励机制。
3、 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充实德育内容, 拓宽德育途径,构建全方位德育工作体系。
突出开展对学生要有爱心, 对工作要有责任心, 对同事要有诚心 三心活动, 使师生凝心聚力。
4、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 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探索并采用启发引导、 主体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为学生养成学会学习、 自主学习、 终身学习的习惯搭建平台。
5、 遵循因材施教、 承认差异、 发现价值、 发展个性 的原则, 实施分类教育, 使他们能考则考, 能跑则跑, 能唱则唱,能画则画, 能舞则舞, 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道路。
6、 出台《中村中学教师培训计划》, 对全体教职工分阶段实施全员全程培训。
7 、 引导教师确立自我发展目标, 人人制定《专业成长三年规划》, 鼓励教师成名成家, 支持教师敢冒尖、 创名牌、 推好课。
针对教师年龄、 学识、 能力的特点, 分层提出发展目标, 形成 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 的培养梯次, 强化过程管理, 实行个案追踪, 让教师的内驱力和学校提供的成长平台形成合力, 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
8、 将教科研工作列为学校常规中心工作之一, 将教研活动纳入行事周历, 渗透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始终。
教师每人每学年必须完成教研工作六个一, 即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一篇教学设计, 一篇教学反思, 一篇教育叙事, 一个教学案例, 一个优秀教学课件。
将优秀的学术成果向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机构及教育专业刊物推荐发表, 提高学校科研的影响力。
9、 每学期组织一次高效课堂、同课异构 等公开课活动, 教研组推出精品课, 学校组织示范课, 推荐参评出一批市县级教学名师 和高效课堂教学能手。
不惜重金、 不遗余力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机会, 创造条件, 搭建支持平台, 让更多的教师在学校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努力实现通过教师的发展, 促进学生的发展, 通过师生的和谐发展, 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
10、 教师全员参与校本课题的研究, 以校本课题研究为载体,推进校本教研, 促进课程改革, 提升科研内涵。
校本课题与各科教学联系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课题研究, 又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教学。
11、 组织学生社团活动, 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2、 优化校园内部环境, 统一学校形象标识, 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
五、 保障机制 1、 组织保障 为了使我校三年行动计划 能顺利实施, 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特成立以校长为组长, 由全体校委会成员组成的实施小组, 形成办公室、 教导处、 教研室、 政治处、 总务处、 保卫处、 团委、工会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 切实做好三年行动计划 的制定、实施、 评估工作。
2、 制度保障 制定配套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 新教师上岗培训制度、 教师培训考核制度、 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 级组管理制度、 班主任定期交流研讨制度、 教师评优晋级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监督及奖励制度, 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年度考核制度、 教育教学质量奖惩制度, 从制度层面保证三年行动计划 的落实, 奖优罚劣, 激励先进, 使学校、 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长足地和谐地发展。
3、 经费保障 学校对三年行动计划 的经费予以保障, 保证三年行动计划 的正常实施。
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领导, 对成长起来的教学名师和优秀班主任, 对学业优秀生和各类特长生予以物质奖励。
年 月 日
上一篇:党建引领业务工作方案范文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