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化要略读书心得3篇(范例推荐)
*文化要略读书心得1 前段时间,不得不在读程裕祯先生的《*文化要略》,468页的书,我三个晚上挑灯看了三遍。 渐渐把这本专业书从枯燥晦涩的知识,理解成了浅显生动——当真是得“读书破万卷”,才能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文化要略读书心得3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文化要略读书心得1
前段时间,不得不在读程裕祯先生的《*文化要略》,468页的书,我三个晚上挑灯看了三遍。
渐渐把这本专业书从枯燥晦涩的知识,理解成了浅显生动——当真是得“读书破万卷”,才能领会作者的用意啊。
打个比方说,书本上写“从周代起,规定嫁娶时须行‘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要是填空选择题,会划线在“周”字的下面,或者是六个选项随时抠掉一个。
而我读到眼里的绝对不是这些可能考到的内容,而是写在这句话下面的部分:“纳采”是男方到女方说亲,礼物是大雁,因为男属阳,女属阴,大雁南迁北返顺乎阴阳,象征男女和顺;同时还因大雁雌雄固定,有类夫妻,一只先死,另一只不再择偶,象征爱情忠贞。后世因雁不易捕得,改用鸡、鸭、鹅代替。
我觉得好玩的往往就是后面“改用鸡、鸭、鹅代替”这样的字眼——好吧,我承认我是个不太务正业的小孩。
关于“重华”的问题。
书中说“舜是古时代著名的贤君,生于姚墟,眼内双瞳,故名‘重华’”,后来就用这代称帝王。
而南唐李煜,据说也是重瞳子,所以他字“重光”可能也是有原因的。
历史上一目双瞳的人据说还有一个,是项羽。
可惜了,李煜取字“重光”可能是想像大舜一样,无奈他的性格和项羽倒有点相似,都有妇人之仁。
关于姓氏的来源。
“最早产生的姓,多带女子旁,如姜、姬、姚、姒。传说中大禹姓姒,其姒姓子孙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仍有遗存,至今已传至144代,其142代裔孙姒元翼为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
“以事为氏。这类姓氏不多,但仍很有意思。如李氏,其祖为少昊的后裔皋陶,在尧、舜时任理官,掌刑狱,后人以官为氏,称‘理氏’。商末理征因得罪纣王被杀,其子理利真逃往山中隐匿,以一种树的果子为食,即木子,谐‘李’的发音,其后人改为李氏。又如林氏,其祖为纣王叔父比干,比干被杀,其妻有孕,逃往林中,产下一子。周代寻封比干之后,以此事赐以林氏。”
“由于推崇高门大姓,便产生了郡望意识。人们注重出身,看重门第,是封建社会普遍的社会心理。刘姓以彭城为郡望,陈姓以颍川为郡望,周姓以汝南为郡望,张姓以南阳为郡望,王姓以太原为郡望,杜姓以京兆为郡望,等等。不管这些姓氏分布在什么地方,他们都会以彭城刘、颍川陈、汝南周、太原王、京兆杜为荣耀。福建莆田一代的民宅上总嵌有‘彭城流芳’‘太原流芳’等,你一看就知道这家姓什么。”
说到天地山川崇拜与祭祀,以封禅(禅,读shan第四声)最为隆重。
第一个封禅的帝王是秦始皇,“儒生们认为始皇应坐在蒲草包裹车轮的车子,还要用稻麦秆铺路,以免伤害泰山的草木。秦始皇认为他们都是胡说八道,便自己确定礼仪,下令劈山开道,不料归来途中遇雨,始皇避于一棵松树之下,以其护驾有功,封‘五大夫松’,这是*树木受封之始。”
相传汉武帝至中岳嵩山,见一古柏参天,有大将风度,遂封为“大将军”;后又见一古柏,高大甚于大将军,汉武帝不好改封,只得封为“二将军”;随后又见一古柏更为高大,只好屈封为“三将军”,这是我国树木第二次受封。“如今,‘大将军’、‘二将军’依然健在,只有‘三将军’在明代就死去了,大概是太冤屈了吧。”
说到碑的部分,“明代把龟趺的头造得很大,突出它的负重能力,使碑的整体结构更为协调。至于龟趺,本不是龟,古时称为‘霸下’,相传为龙的九子之一,力大无穷,喜欢负重,于是领了这份差事。”
说到端午节,“由于五月初五已入初夏,后来的节俗中盛行用雄黄画额,涂耳鼻,节前打扫屋子,洒雄黄水,因为雄黄有杀虫消毒作用,人们还喜欢在门上插艾叶,其味也有避瘟功效。我们不妨把端午节看作是古代的卫生节。”
说到古代文人诗必饮酒,酒必赋诗,诗酒一家,代表一是陶渊明,二是李白。陶渊明又字元亮,故有“陆羽茶经元亮酒”的说法,至于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更是家喻户晓的事。“要不然,酒家门口为什么要挂‘太白遗风’的幌子呢?当然,古人饮酒,大都为薄酒,其度数不高,烈性也不浓,远不像现在的‘二锅头’和‘茅台酒’那么厉害,否则,李白不可能 ‘一日须饮三百杯’,武松也不会一口气喝十八碗。”
读到这些个描写,我觉得程老先生做学问的文字生动有趣,我都能想象他在写这些字时候的那股调皮劲儿。
推荐访问:要略 心得 读书 中国文化要略读书心得 中国文化要义读书心得 何谓文化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