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心得体会11篇
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心得体会11篇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心得体会 全面从严治党的学习心得体会 “从严治党”是我们党适应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提出的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心得体会11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心得体会
全面从严治党的学习心得体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适应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提出的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治国须先治党。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来都是强调从严治党。下面是X整理的20XX关于,供大家参考!
全面从严治党心得体会篇1“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在多次讲话中强调了这句话,也充分显示了党在今天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用了一个篇幅强调了进一步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着力规范党的权力行使,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真正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为民谋事。“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是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分析,对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深刻把握。如何抓好从严治党,进而加强党的建设呢?首先要有一个质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是从严治党的制高点,严格党内生活是从严治党的关键点,从严治吏是从严治党的着力点,求真务实是活的灵魂。这次培训的第一课就是贯彻群众路线,永葆政治本色,我们乡镇长要全方位的了解群众路线的
内涵、开展这项活动的原因等,要思想认识到位,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我们基层一线的乡镇长主要工作就是跟群众打交道,解决群众最迫切关心、最贴身的利益,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急。我们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切为了群众,我们所有动力的是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工作中多走、多看、多听,多深入田间地头走两步,多看看所辖区内村庄的变化,多听听家长里短的村民的唠嗑话,时刻保持与人们群众的深厚情感。
在思想上有个质的认识还只是万里长征的起步,关键在于行,在于如何落实好从严治党。谢集乡地处偏僻,在临泉的东南角,自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以来,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一直重视党的建设,结合我乡工作实际情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党的建设。
一、加强政治纪律进而从严治党。严明党的纪律,首在严明政治纪律,最核心的是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政治纪律是维护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的纪律,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在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的行为规范。我们党是围绕自己的政治纲领、按照自己的政治路线、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而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不
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言行,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全党同心,其利断金,只要我们党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就能引领中国巨轮攻坚克难、乘风破浪。
二、改进工作作风进而从严治党。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和省市县的各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改作风不是一阵风,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我们必须时刻绷紧转变作风这根弦,不能松一阵紧一阵,不能敷衍了事,要敢于动真格,要真正出实招,改到点子上,改出亮点,改出干劲,努力提高党的凝聚力、干部的执行力、政府的公信力,切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领导干部要能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三、加大权力制约机制进而从严治党。政治权力制约指的是防止政治权力的滥用和腐败,保证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手段,对政治权力运作进行控制和约束。历史已经证明,不受制约的权力,比然会被滥用,必然导致腐败。简单地说,腐败就是国家公职人员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利用,是以公共权力的运用超出社会制度,法律或道
德规范允许为前提,为个人或小集体谋私利,对他人及社会造成损害的行为。腐败是社会毒瘤,清廉是群众期盼。我们基层乡镇长要慎用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自身做起,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全面从严治党心得体会篇2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治国须先治党。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来都是强调从严治党。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曾多次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20XX年,江泽民在中央纪委全体会议上也曾表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在本届中央政治局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第一次露面的讲话就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表态要“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在河北调研时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始至终要有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保证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必须坚持严字当头、不走过场。如果走过场,放松要求,就会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就会出现被苍蝇叮食的裂缝,甚至损害党的威信和形象。机构编制部门是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对机构编制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科学配置、综合协调的机构,每一项工作都涉及到党委、政府各个部门的权力划分,任何一项政策都涉及人的切身利益,而机构和人的利益调整非常复杂,既关乎经济发
展,也关乎民生改善,还关乎社会和谐稳定。这对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行政机构编制处,负责党委、政府工作部门的机构编制工作,更是利益的汇集点,如果不能严于律己、洁身自好,随时可能步入歧途。通过支部学习、组织生活、专题研讨等方式,认真学习指定书目,重温党的群众路线的经典论述和党的光辉历史,我每学一次在思想上就受到一次深刻教育、一次灵魂触动;每读一次对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使命感就得到一次强化,对坚持严字当头、从严要求搞好活动的责任感就得到一次增强。
严字当头、从严要求,必须从思想入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群众路线的贯彻、工作作风的转变,前提在于认识水平的提高,在于思想理论的自觉。作风问题,说到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是理想信念、政治品质的体现。要从思想入手,从源头抓起,学好规定的内容,自觉强化党性修养、品德修养和党纪观念,真正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思想和行动中。
篇二: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最新)社会治理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能,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工作的重心所在。总书记曾指出:“要把加强党的基层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2019年2月27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强调,推行“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以党建创新引领基层治理,切实提升共治善治水平。因此,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党的基本方略,为党领导一切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等转化为社会治理的优势,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首先是领导自身建设,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政治保障,以党的思想建设
为基层社会治理更新理念,以党的组织建设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以党的作风建设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风尚,以党的纪律建设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出实效,以党的制度建设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完善。
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许多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好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积极调动各方面力量有序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最大限度凝聚各方共识,整合和调动各方资源,汇聚成磅礴力量,实现共治共享。
大力推进“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为我们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就我市而言,当前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战区制”就是要强化街道(乡镇)、社区(村)在基层
治理中的战区地位,发挥街道(乡镇)前线指挥部作用,让每一名干部都能感受到责任和压力。“主官上”就是由“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落实主体责任,扛起主责、首责、全责,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攻坚克难在一线、建功立业在一线。“权下放”就是要牢固树立基层为上、基层为重、基层为要的观念,推动权责、资源、力量向基层一线下沉、向基层发力,推动重心下移,把基层的治理职能做实做强,增强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工作的精准性和高效性。简而言之,就是要把党的绝对领导落实到基层,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的领导核心作用,打造党委主导、战区主管、部门主责、基层主抓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创新我市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同时,要健全基层社会治理的运行机制,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多部门、多事项联动,如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基层治理应急处置机制、综合执法联合查处机制、服务群众快速响应机制、重点工作“最后一公里”落实机制等,使群众的合法诉求很好地得到解决,推动基层社会矛盾解决制度化、常态化。
加强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共治善治水平基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只有把基层工作做扎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感情融洽在基层,才能实现基层社会的长期稳定。街道(乡镇)、
社区(村)党组织是党在基层工作的基础,是处于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承上启下、联结四方的重要位置。因此,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发挥好街道(乡镇)、社区(村)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作用。一是发挥街道(乡镇)、社区(村)党组织总揽全局的作用,确保“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真正落到实处。二是提升街道(乡镇)、社区(村)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协调好城乡社区群众的利益,搞好社区治理。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城乡社区是各种利益的汇集点和各个矛盾的聚焦点,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离不开社区。只有搞好社区治理,社会治理的“大厦”才有牢固的根基。三是提升街道(乡镇)、社区(村)党组织的资源整合能力。要整合基层的党政资源、社会资源、市场资源、群众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各方上下联动、共建共治的良好格局。四是提升街道(乡镇)、社区(村)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及时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多层次多样化生活需要。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把群众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实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共享,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共治善治水平。
篇三: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心得体会
总结党的经验,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心得体会范文通过党员的自我净化、自我提高,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下面小编整理的总结党的经验,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总结党的经验,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心得体会篇1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是党内的经常性教育。践行“两学一做”,就是要通过党员的自我净化、自我提高,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8月19日,204国道柘汪站党支部开展“学习系列讲话,强化‘四个意识’,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专题大讨论活动。该站全体党员参加讨论会。
讨论会上,该站站长张浩同志给全体党员上了一堂生动具体的党课,并做了题为“强化‘四个意识’,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讲话。张站长的讲话分别从正确理解把握“四种意识”的重要意义、“两学一做”中增强“四种意识”、如何做好基层四讲四有党员等三个方面和大家一起学习讨论。随后,全体党员围绕此次讨论主题,真谈学习感想,细说“四个意识”不强的表现,并联系工作实际汇报学习认识、查摆自身存在的不足,表态自身增强“四个意识”、整改不足的措施,争做一名合格的四讲四有党员。
最后,每位党员将今天的学习讨论的成果认真写在“两学一做”专题本子上。与会同志纷纷表示:会后,将继续深入学习领会讨论会的精神实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总结党的经验,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心得体会篇2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何落实呢,笔者以为要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和“三严三实"要求,坚持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不计得失,乐于奉献,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
状态,认真学习理论,提升工作能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一是转变自身学习观念。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
学"。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新对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要坚持思想补"钙",从转变学习观念,全方位增强自身知识出发,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善于总结。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政治责任,作为提高素质、促进工作的根本手段和生活常态,养成勤学、好学的习惯,不断提高活学活用的能力,努力使自身理论水平与综合素质,能够适应新形势与新任务的需要,切实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
二是时刻注重党性锻炼。践行好党的根本宗旨,就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在作风建设上狠下功夫,自觉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不断解放思想,随时提高个人素质,创新开创工作。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从办公室中走出来,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多深入群众和委员,多接触地气,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愿望,带着感情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不断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工作方法和措施更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要自觉置身于党组织的严格管理和其他党员的监督之下,勇敢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经常性对自己照镜子,对缺点错误立说立改,以新视角自省,睹视自己的现状,树立起敢于正视自己、勇于开拓创新的意识。
三是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古诗云:"纸上学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缺乏实践的东西是拿得来,留不住,更用不了的。要坚持学用结合,用实践来推动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能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学习中掌握新知识,在实践中增长新才干,努力学习现代经济、科技、社会治理、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要根据履职要求,缺什么补什么,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做到紧事要事及时做,可预见、能想到的事超前做,不搞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事情。要遇事多冷静思考,多换位思考。与同事多沟通、多交流,克服急躁情绪。求大同、
存小异,形成整体合力,为涪城美好明天、为政协事业发展尽到绵薄之力。四是勤于实践履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天职,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摆正"公仆"与"主人"的关系,每时每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饱含真情,满腔热情,牢记"为人民服务",作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代言人。要坚持讲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多干群众急需、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当好潜艇更加深入到基层,不做蜻蜓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犹如蜗牛广泛接触群众,为他们多做力所能及的实事。要坚持用是否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是否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否对子孙后代负责,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自己学习的知识和升华了的党性修养用于实践,用实践来检验自己是否学会、学懂,党性修养是否得到升华。总之,"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始终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始终做一个让组织放心、人民满意的党的干部,在新时期、新常态赶考路上,书写令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总结党的经验,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心得体会篇3
大局意识涉及根本、关系全局、决定长远。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纪检机关越要增强大局意识,越要自觉融入大局,在服从服务全党工作大局中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神圣职责,把监督执纪问责这篇文章写精彩。
必须把握历史渊源,深刻认识增强大局意识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为我们党所高度重视并大力倡导和弘扬。邓小平同志指出:“考虑任何问题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眼界要非常开阔,胸襟要非常开阔。”我们党走过的95年历程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大局意识强、执行到位,党的事业就顺利推进;反之,工作就会迷失方向、偏离中心。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都依靠大局意识这个战略支撑来凝聚思想、激发士气、统一行动,
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大局意识的内涵丰富,既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思想,又体现了中华民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纪检机关要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始终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党在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而展开。
篇四: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心得体会
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心得体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肩负起人民法院在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大责任,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必须牢牢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十八届四中全会在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时,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基本原则,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这个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了基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人民法院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任务艰巨,没有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人民法院工作就会举步维艰。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法律。“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要让群
众守法,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守法;要让群众信任,领导干部必须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要把能不能依法办事、遵守法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不断提升领导干部依法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各级党组织要切实负起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法律的责任。各级党组织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斗堡垒。要切实把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法律,作为从严管理干部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关键性工作,贯穿到干部队伍建设的全过程。要建立健全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的工作机制,让模范遵守宪法法律,贯穿到干部培养教育、考察考核、选拔任用、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打造一支能干事、会干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坚持党的领导,不是一句空的口号,必须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全国各级法院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的论述和要求,认真贯彻,狠抓落实,做到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确保人民法院工作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征程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篇五: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心得体会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惠好考试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选择。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这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了解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党中央决定用一次全会就这个重大问题进行研究部署,是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全面考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
了解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自信,总起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接力探索、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丰富的实践成果。我们既要坚持好、巩固好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又要完善好、发展好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又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我们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完成好这次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心得体会
10月28日至31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审议中共中
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一决定具有重大意义,是为人民共和国长治久安、为中华民族万世开太平的重大举措。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积累了丰富成果:坚持党领导一切工作,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经受了实践考验,已经逐步成熟。
随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越来越认可社会主义中国的制度优势,社会主义的吸引力感召力越来越强。中国面对着前所未有的伟大斗争,需要把自己的制度优势发挥好、巩固好,使之更加成熟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而不是向着其他方向成熟定型。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要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
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取得历史性成就。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成体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来,我们进一步建构了一个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领导的民主集中型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十分明显,是能够持续推动中国进步和发展、确保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而这一制度和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因为它具有形成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源泉、根本政治保证、根本思想路线、根本组织原则以及干部制度。
新中国7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繁荣昌盛、创造发展奇迹的70年,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完善、国家治理取
得巨大成就的70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围绕社会主义社会的治理问题不断探索,最终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了国家治理体系,取得重大成果和重大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坚持党对国家和社会的全面领导,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建立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立生态保护制度和长效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由此带来的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是新中国70年社会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成就的集中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需要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需要通过治理效能来实现和彰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中国创造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发挥,但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党情,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还面临一系列来自国内外的现实挑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创新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以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在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领导是最鲜明的标志。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关键、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这个最本质特征更加鲜明地体现好,把这个最大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好。因此,中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代化,必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同时,中国共产党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保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统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一是强化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完善保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二是提升党在国家治理能力中的引领地位,增强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心得体会
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
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
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哪些显著优势?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
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
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
为什么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篇六: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心得体会
必须加强党建对业务的全面领导业务工作固然重要,可一旦脱离了党的领导,缺少了党风廉政建设这道“防火墙”,就很容易“走歪路”。然而直到今天,部分党员,甚至是党的领导干部依然存在对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错误认识。党务工作重形式,轻实质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地方党委党建领导部门往往将党建工作“悬在空中,停在纸上,落实在会议上”,徒具形式并无实质,对于上级的会议、文件和精神不能通过具体行动安排来落实,仅仅通过会议传达,然后听汇报、看材料、搞考核,缺乏创新意识。组织部、机关工委、人社部门下发的文件通知经常大同小异、缺乏新意,下级单位党务工作者疲于应付,面对压下来的重重任务,只能避重就轻,一件事情回复多家。频繁的会议与领导层的随意决策,导致基层单位浪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这些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一些干部不想作为、不敢担当,把文件下发当成自我免责的挡箭牌。党务工作职责分工不明也是一大弊端。各级党组织的一把手和主要负责党建工作的领导,一般由本单位行政“一把手或负责人”兼任,而这些人基本是本单位的业务骨干,他们也是通过业务工作方面的努力一步步成长起来的,骨子里就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意识倾向,尽管经常强调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但业务工作稍微忙一些,就会形成党建工作无时间、无精力、无人管的局面。甚至有部分党的领导干部
忽视了自己的党员身份、党内职务,片面的认为党建工作是务虚的,只有业务工作做上去了才能出成绩。党建工作“有制度,不落实”假繁荣现象依然存在。党建工作亮点不“亮”,创新不“新”普遍存在。很多单位的党建工作是由政工部门负责,这就难免产生党务工作者身兼数职的现实,迫于工作压力,工作人员只能炮制材料树典型,以应付上级检查。没有时间开展调查研究,也没有精力找准党务工作与本单位业务工作的切入点,更不可能专心于机关党建工作,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创新。最终结果“看上去很忙”,实则没有任何“营养”,即使单位在年底的评功授奖过程中,也会有意无意的忽视党务工作成绩。党员缺乏严格教育管理现象比较严重。党员忽视党建工作的根本原因就是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不够、不严,缺乏长期有效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特别是对基层党的领导干部管理措施不力,严重影响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部分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主动意识、领导能力和部分普通党员在党性观念等方面与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相距甚远,这些都是制约党建工作向前推进的阻力。所以,党员的教育管理覆盖范围必须扩大、加强,包括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对离退休老党员应尽可能实现全覆盖,基层群众的监管参与度也有待提高等等。党建工作不务虚,也不是软任务,更不该与业务工作脱节。经济发展越快,越要绷紧从严治党这根弦,要始终加强党的建设,越是位高权重,就越要严于律己,每一名党员也应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篇七: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心得体会
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党的十九大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目的、方针、主线、总体布局、目标和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历史性课题,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顶层设计,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基本遵循。
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根本方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和各方面,推动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
必须牢牢把握“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这一总体布局,既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大力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抓好政治建设这个党的根本性建设;又要树立系统思维,统筹推进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等
各项建设,推动党建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纵深推进。
必须牢牢把握“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WZ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问题为导向,着力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断增强改造自我、推动发展、造福人民的本领。
必须牢牢把握“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一目标,切实增强抓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以自我革新、自我净化的勇气,不断推动党建工作改革创新,使党的建设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必须牢牢把握“履行职责”这一重要保证,真正把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坚决担负起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主责主业,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全力抓好各领域各环节的党建工作,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必须牢牢把握“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WZ全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增强执政能力”这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找准落实的结合
点和着力点,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推动党建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篇八: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心得体会
2021学习《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心得体会范文2篇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党建工作也将面临更多的新形势和新问题,面对这些新形势和新问题,继续不断与时俱进,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真正实现基层治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
心得体会范文1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治理水平现代化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要义。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将加强创新基层治理作为城乡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多措并举推动基层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强化党建引领,疏通基层治理“脉络体系”。理念是前行的导航仪,同时也是基层治理科学化推行的思想保障。作为基层,要始终扛好党建引领这面大旗,将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治理工作的切入点,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党建工作的理念、载体和机制,通过“互联网+”手段推进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使社区宣传手段更多样、管理手段更完备、工作手段更有力。树立创新开拓和资源整合理念,把建设社区作为推动社区信息化的有力抓手,使社区党建大数据有效整合信息技术资源,不断拓展社区党建工作的内涵和外延,激发党建红色“驱动力”。强化网格覆盖,夯实数据支撑“筋骨体魄”。网格化作为基层治
理的创新手段,近几年来在全国很多地区都得以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此,作为基层要充分依托“网络+网格化”工作方法,合理设置党小组分布,整合小区物业、业委会、社会团体等社区资源入网格开展治理,实现网格党组织的全面覆盖。
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轻基层负担。
坚持党建带群建,更好履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职责。统筹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资源配置,支持群团组织承担公共服务职能。培育扶持基层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建设开发社区信息系统和简便应用软件,提高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政策宣传、民情沟通、便民服务效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充分考虑老年人习惯,推行适老化和无障碍信息服务,保留必要的线下办事服务渠道。
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关键,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重点,以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心得体会范文2
近期,我认真学习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我们党推动党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带动我国社会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是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有力举措。
《意见》指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全面完善,基层政权坚强有力,基层群众自治充满活力,基层公共服务精准高效,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治理能力水平,社区是关键。要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城市基层党建示范提升工程。着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增强党支部“五化”建设质效。选优配强社区干部、党员队伍,积极推进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常态化从严管理社区“两委”班子,建立健全社区干部任期目标管理、年度评议考核、规范“微权力”运行等制度机制。对于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倒排,应抓实抓细“六个一”整顿措施,健全街道联点领导定期到社区指导工作机制和整顿验收责任机制。
健全自治共治机制,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党建要引领。通过强化政治引领、打造战斗堡垒、凝聚红色力量,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把党的力量和主张传递到“神经末梢”“最后一公里”。干部在本职岗位中、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扬担当精神,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基础,贡献力量。要广泛动员干部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参加主题党日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联系困难群众、确定服务项目、认领微心
愿、提出合理建议等形式,参与到社区和农村的建设、管理、服务中,让党员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为民服务。
基层治理国家治理的基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辅相成,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是否能持续发展、繁荣和稳定。我们应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奋斗姿态,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篇九: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最新)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是中国法治从开创、变革到不断完善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持续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历史。70年光辉实践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有力证明了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必须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这一重大命题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
新中国制宪历程反映党的领导地位不断巩固总书记2018年8月24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党执政60多年来,虽历经坎坷但对法治矢志不渝,从‘五四宪法’到前不久新修订的宪法;从‘社会主义法制’到‘社会主义法治’;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我们党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治国理政须臾离不开法治。”他强调:“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既是加强党的领导的应有之义,也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为什么我国能保持长期稳定,没有乱?根本的一条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这次修改宪法,在宪法序言确定党的领导地位的基础上,我们又在总纲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强化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民族、人民都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否则就会国家四分五裂、民族遭受欺侮、人民蒙受灾难。历史和人民郑重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历史成果和根本经验,被载入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并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全体人民意志的宪法文本之中。
在新中国诞生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召开,9月29日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中第一条关于新中国的国体中规定“工人阶级领导”,也就
在法律意义上通过确立国家政权和政治生活中的领导阶级而确立了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54年9月15日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表述;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称“五四宪法”。这部宪法在序言部分规定:“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后来,1975年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1978年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现行宪法即“八二宪法”,与同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相呼应,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基本遵循写入了宪法的序言,从而把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党的指导思想、新中国的国体和社会主义道路作为有机统一体,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完整地规定了下来,意味着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
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八二宪法”经五次修正,关于党的领导的宪法话语规定得越来越明确。特别是,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宪法序言确定党的领导地位的基础上,在宪法第一条第二款“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后增写“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把党的领导由序言变正文,由原则变制度,使我国国体的表述更加科学、更加全面,为实现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提供了宪法依据,体现了党的领导的根本性、全面性和时代性。这是在原有规定基础上新的强化、深化和拓展,是本次宪法修改的一个重大亮点,反映了我们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关系的认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重大举措。
依法治国实践体现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障正确方向全面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对法
治道路的探索追寻,贯穿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次全会中,融汇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无疑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翻开了新时期法制建设的新篇章。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了从法制到法治的重大转变。党的十六大提出,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明确了依法治国的本质特征和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力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更加重视依法治国,把全面依法治国提升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高度,开启了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新征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设专章论述“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性地提出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
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次全会提出的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许多是涉及利益关系和权力格局调整的“硬骨头”,社会关注度高、改革难度大,更需自我革新的胸襟,必须在“三个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三个一体建设”上用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强调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必须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问题,体现了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结合,进一步强化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就“深化依法治国实践”问题作出了专门部署,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这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全面领导,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8月24日,总书记首次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的身份,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他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工作布局、重点任务。”他将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归纳为“十个坚持”,其中第一项就是“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可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年2月25日,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进一步强调:“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要完善法治建设规划,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和服务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这些重要论述,对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全面依法治国决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
的能力和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坚持实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形成法律,通过法律保障党的政策有效实施,确保全面依法治国正确方向。”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带有根本性、原则性的重大问题,在实践中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四个关系。
党领导立法与立法机关科学立法的关系。要保证依法立法,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立法权,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优化立法职权配置,善于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善于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党保证执法与行政机关、监察机关严格执法的关系。要深入推进依法执法,使各级人民政府和监察委员会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尤其要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要把增强对公权力和
公职人员的监督全覆盖、有效性作为着力点,全面贯彻监察法,持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党支持司法与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的关系。要保证依法司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司法工作,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切实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党带头守法与全民守法的关系。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带头遵守和贯彻宪法和法律,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以领导干部示范引领的实际行动营造人人遵守法律、全社会崇尚法治的良好风气。
总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努力形成党领导立法与立法机关科学立法、党保证执法与行政机关和监察机关严格执法、党支持司法与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党带头守法与全民守法相辅相成的法治建设新格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只有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
路,才能确保制度设计行得通、真管用,才能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强大功能。
篇十: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心得体会
《深刻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心得体会写写帮文库《深刻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心得体会《深刻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文章中明确指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体现在党的领导的全方位性,体现在党的领导的全过程性,体现在党的领导的无条件性。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对此,我们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自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为未央追赶超越、走在前列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是党领导一切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把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落实到使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上,改革和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扭转了一段时间以来党的领导虚化、弱化、空泛化现象。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是历史赋予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命的必然要求二是党领导一切是我国的最高政治原则。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的第一条,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只有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全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对此,我将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自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坚决维护作为党中央的核心,自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是党领导一切要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新时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有力推动事业发展。我将立足本职工作,始终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持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着力点,突出政治功能,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能成为全面过硬的战斗堡垒。
篇十一: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第一条,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谈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时,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对我们党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于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巨大深远的意义。
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中国曾有二三百个政党。这些政党几乎都宣称救国救民,但后来绝大多数烟消云散,为人民所抛弃。只有中国共产党,坚定地捍卫国家民族利益,解决民生问题特别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努力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党、政府和军队高度廉洁,赢得了中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各民主党派也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初,取得了重大的执政成就。政治上,建立各级人民民主政权,中国人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经济上,恢复被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国民党统治时期留下的严重通货膨胀问题迅速得到解决。外交上,不承认旧中国签订的
【心得体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一切不平等条约,外国帝国主义曾经在中国享有的不正当权益尽数消除,“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打下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实现“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的突破,奠定了中国真正的大国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主法治建设取得巨大进步,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国防实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有些国家一百多年甚至更长时间走过的历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过去五年党的领导显著加强。但是,过去若干年,由于多种原因,在不少地区和部门出现了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从严治党不力的问题。因此,十八大之后,总书记一再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经过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懈努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第一,总书记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为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前提。在过去的五年中,总书记充分展现了忠诚、责任、担当、智慧。对人民忠诚,
【心得体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把人民利益置于最高位置;恪尽责任,直面各种困难挑战;敢于担当,不惧任何风险压力;富有智慧,善解治国理政难题。
第二,强调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增强了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自觉性。《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全党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第三,制定和修订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党纪处分条例、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党组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提供了制度和体制保证。《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在党中央领导下开展工作,同级各个组织中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同级党委领导、向同级党委负责,重大事项和重要情况及时向同级党委请示报告。
第四,严格监督、执纪、问责,强调巡视主要是政治巡视,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使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有了强有力的纪律支撑。《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把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
【心得体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领导,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全党令行禁止等列为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修改通过的党章,更加鲜明地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一是强调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崭新论断,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地位,党与其他组织以及各方面力量的关系。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从历史选择、执政成就、民主选举、宪法依据等,我们党都有理由理直气壮地这样阐述和坚持。
二是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报告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是提出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总书记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他
【心得体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提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增强驾驭风险本领。总书记提出要增强的这八个方面本领,适应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要求,符合党员领导干部的实际。
推荐访问: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围绕 领导
上一篇:优秀主题团课心得体会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