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科学精神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合集(全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科学精神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合集(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2022科学精神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篇一:科学精神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
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这是新时代北斗精神的基本内涵。北斗系统的建设与广泛应用,能取得具有如此鲜明时代特征的重大成果,离不开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北斗系统代表了中华民族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奋斗,是他社会主义建设者自强不息的象征。这一伟大的成果,激励了广大科研人员的科创热情,鼓励新一代青年积极投身奋斗洪流,以不负韶华的时代担当,勇作时代弄潮儿。
而科学道德及学风建设更应秉持北斗精神,坚持自主创新,博采众长,始终保持开放的理念,追求卓越。全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砥砺进取,才能让科学道德及学风建设健康有序地稳定推进。掌握核心科技,也是国家经济命脉之本。而想要自主创新,不受他国牵制,一定离不开社会主义建设者过硬的科技本领。这就要求我们青年夯实知识基础,重视科技梦与中国梦的紧密关系,在创新与进步中不断“托起”中国梦。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时刻牢记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理念,让科创热情蔚然成风。
篇二:科学精神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
做学问绝不是为了争名利。知识分子是社会良心的引领者,肩负弘扬科学精神的使命。科学研究是一种修行,不畏艰难险阻,提升品格。当前,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有非常高的地位,也有非常大的责任。做学问要有自信。我自己当前在科研中面临很多困难,听过报告后,我觉得需要鼓起勇气,克服交叉学科研究的困难,静下心来读书,静心做学问,以内在提升为主,做自己有兴趣而又有价值的东西。不能把荣誉作为目标。爱因斯坦说,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错了,是人格。教育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标,捍卫科学道德,维护学术尊严。报告中提到,汽车修理工、伊利送奶工成为优秀的动物克隆专家,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人渴望成才,人人都能成才。我国的科研实力和创新实力一天天变强。我们应当珍惜机遇,磨砺品格,不断探索,维护学术尊严,坚定理想信念,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篇三:科学精神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
11月14日下午,我们党支部集中学习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2017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通过对报告会的学习,我感触颇深。身为一名从事科研工作的硕士研究生,此次报告会的内容与我们息息相关。通过聆听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占元,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晓红,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周琪等的发言。我感受到我们从事科研工作人的责任之大,担子之重。
在科研过程中我们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科研做出自己的贡献,不能以功利的目的来从事科研工作,要将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充分学习老一代科研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精神,继承并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同时,我们还应该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做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勇于探索新的领域,充分发挥党员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牢记初心,不忘使命,追求真理。
篇四:科学精神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
报告会的一开始,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先做了一个简短的报告。他提出,科技是我们强国的引擎,而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途径,而科研则是创新的源头。希望全体科研工作者不为浮华所扰,不为名利所惑,对学术做到严谨认真,道德诚信,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李晓红院士则是引用了多个国内外学术不端和学术造假的例子和多个学术诚信的典范,来告诫我们要严守学术道德,弘扬科学精神。他对我们提出了三点建议,遵守一条“红线“,加强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规范,坚决抵制学术不断行为,始终保持学者的清醒与自律;
坚定一颗”红心“,心怀爱国之情和科学报国之志,任何时候都要将自身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勇做一代“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努力成为勇于追求真理的矢志不渝者。
在这些院士们的报告中,都无一例外地提到了对于学术不端的零容忍,这也是我们新一代科研工作者的殷切希望。中国的科研未来和科学形象将会由年青一代的科研工作者们代表,所以在学术道路上,我们也必须成为诚信典范。我们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一切学术不端行为,用敬畏的态度和审慎的目光对待自己的每一份学术成果,成为严谨治学的力行者和科学道德的捍卫者。
篇五:科学精神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教育报告会,我作出了以下几点我的心得体会: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筑牢科技界共同思想基础。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要通过扎实开展“三会一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生活,在学习中培养科技工作者的党性修养。
二是坚持价值引领,弘扬家国情怀、担当作风、奉献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科研工作是艰苦的,甚至有可能是漫长的,要有“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精神和奉献精神。科学家屠呦呦女士几十年对科学研究的执着坚持,正是在为国为民、担当奉献的价值观指引下,发现了青蒿素对疟疾的独特功效。
三是要加强对科学家精神的宣传力度,在社会上营造学习科学家精神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对“两弹一星”、“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科学家精神的宣传力度,大力弘扬这些使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精神航标。
推荐访问:学风 心得体会 合集 科学精神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合集 2022科学精神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5篇 2022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