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心得体会(汇总8篇)(全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心得体会(汇总8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心得体会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技能高强、求实创新、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总结过去的经验,面向未来新的任务和目标,对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技能过硬、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也是宣传干部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的新发展,符合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的要求。
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明确了指导思想、方针原则、重点工作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开启新征程,完成新任务,实现新目标。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把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中心环节,承担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领导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任务,履行举旗、凝聚人心、教育新人、发展文化、展示形象的使命。他们必须在政治、业务和能力方面有过硬的技能。
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实际需要。中国从站起来,变富变强,离民族复兴越来越近,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心,但也面临许多新的发展问题。就宣传工作而言,如何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世界公平、公正地看待中国?面对观念对抗,人员交流,国家。
往明显增多的新情况,如何推动适应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共商共享共建“一带一路”,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革命,如何让科学理论更深入人心、正确舆论更激荡人心、先进文化更滋润人心、文明风尚更感染人心?面临“大国成长中的烦恼”“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困扰”“经济新常态下的变局”,如何传导给国民一个积极、健康、务实的心理预期,如何培育国民理性、辩证、综合、恰当协调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素养?宣传思想工作要取得实效,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宣传干部素质,才能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
满足宣传工作者自身成长的发展追求。宣传思想工作者履行职责使命,必须有品格才敢扛事,有本领才能担当,有信念才能固守根本,有本事才能胜任履职,有精神才能开拓奋进。作为一项政治性强的工作,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有高的政治素质,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有宽的视域,才能“乱云飞渡仍从容”;有深的理论根底,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有好的本领能力,才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一个合格的宣传思想工作者,必然也是一位常反省自思、奋发进取的优秀工作者。要完成新时代的艰巨任务,必须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始终牢记政治过硬的根本要求,不断修炼本领高强的基础素质,坚持求实创新的价值追求,追求能打胜仗的战略目标。
2.切实提高本领能力素质
政治过硬是宣传思想工作者的根本素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首先是一项政治工作,宣传思想工作者首先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政治过硬是必然要求。坚持政治标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确保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正确、政治原则坚守、政治道路正确。
政治意识强,忠诚信仰,立场坚定,旗帜才能举得高、立得稳、走得远。政治素质高,体现在高尚如一的政治品德、驾驭全局的政治水平,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坚决围绕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结合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统筹各方、统一思想,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凝聚共识、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共同奋斗。
政治过硬是明确的,要有良好的政治品德,懂纪律、守规矩,守底线、远红线;讲道德、育美德,有实线、求高线。政治过硬是现实的,要有高超的政治水平,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强,有问题看得明、见事早,复杂问题看得清、判断准,重大问题看得深、想得透。政治过硬是具体的,是非面前态度明确,抉择时刻头脑清醒,思想问题不摇摆、不骑墙,理论问题不漂浮、不虚妄,现实问题画好实线、不涂虚线。
本领高强是宣传思想工作者的基本保障。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专业性更强、技术活更多,没有高素质、真功夫干不好“瓷器活”,只有好把式、强内功才能揽“金刚钻”。新时代宣传思想干部必须增强8种本领: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还得有辩证综合分析能力、把握正确导向能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能力、做好意识形态管理能力、善做网上舆论宣传和斗争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多种能力。
从事新闻舆论、理论、文化、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工作的宣传思想工作者都得有几把刷子。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提高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人民头脑的能力。在媒体融合创新上下功夫,培养用精准舆论引导广大受众民心的能力。在传承创新文化上下功夫,提高用优秀文化振奋广大国人精神的能力。在文明滋养新风上下功夫,培养用多样手段提高广大人民素质的能力。在综合传播实力上下功夫,提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能力。
3.抢占意识形态制高点
求实创新是宣传思想工作者的永恒追求。做好新时代的宣传思想工作,要树立务实求实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时俱进的理念、创新创造的导向。
坚持求实。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一线,讲事实、说实话、道实情、办实事,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培育优良作风,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价值取向,常写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当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基层,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多写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以高尚的精神鼓舞人。
坚持求真。做好新时代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研究问题,探究真理、揭示真相、传播真知、传递真情,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要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敢于亮剑,明辨是非,澄清谬误,也要有“四两拨千斤”“妙语巧解心中事”的宣传艺术,理直气壮说理论、深入浅出讲道理、具体切实准引导、生动活泼做宣传,正本清源,深入人心。
坚持求新。面对社会观念、经济形态、舆论生态的巨大变化,面对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宣传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善用新工具,巧用新方法,活用新理念,常用新媒体,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到达率、传播率、有效率;创新媒体发展的观念、体裁、体制、机制等,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坚持求效。求实创新是价值追求,也是实践要求,需要全面把握,创新只有在求实的前提下才能有效,求实只有在创新的助力下才能更好落实。要有虚实结合、虚功实做的艺术,也要有既务虚又切实的本事,还得有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能力,切入点可能不同但最终的落脚点必须是办实事、求实效。
能打胜仗是宣传思想工作者的主要目标。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打赢意识形态斗争的胜仗,必须有敢胜的勇气、争胜的决心、善胜的智慧、打胜的能力。
树立阵地意识,意识形态的斗争是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没有硝烟的战场,思想上的防线一丝一毫也不能松。打通网上网下宣传,畅通境内境外传播,贯通理论实践联系,巩固传统阵地,占领新兴阵地,实现广泛深入覆盖。
树立高地意识。维护我国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坚持中国道路、中国特色,必须站得高、谋得远,想得深、做得实,切得细、做得巧。理念上要抢占意识形态的制高点,目的上要有价值追求的高目标,范围上要有历史现实的宽视野。
树立园地意识。宣传思想工作肩负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紧紧团结一起的重任,必须重在建设,有建设园地的理念、培育园地的措施、管好园地的能力,才能以理服人、以文化人。
树立基层意识。宣传思想工作者能打胜仗,必须立足现实、面向基层一线、扎实基础工作、服务基本人群,必须把基层作为宣传工作的基地,把精力、经费、项目投入基地建设,把一线宣传思想工作者作为主力军来培养,通过平时的细致工作推动宣传思想工作落地见效。
树立斗争意识。意识形态的斗争是长期的,“无形之战”随时在进行。不打无准备之仗,才能常打胜利之仗。能打胜仗需要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结合,需要敢胜勇气和善胜智慧联通,需要未雨绸缪、先谋后定、谋定后动的统筹谋划,需要动则必成、攻则必克、守则必固的执行能力,需要知行合一、攻守兼备、机智灵活的真正本领。
建设一支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政治过硬是根本前提,本领高强是基础条件,求实创新是方法手段,能打胜仗是目标追求,需要我们全面准确地领会,更加积极地从自己做起,切实提高本领能力素质,为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力量。
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心得体会篇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十分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多次指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尽快掌握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等等。***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党的舆论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面对当前复杂的舆论环境、传播格局,要做好网上网下舆论引导,推动主力军挺进网络主战场,就要统筹好各方面资源,发挥新媒体优势,做到转场不怯场、转战不惧战、转型不变形,博弈中不缺位、辩驳中不失理。在实践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关系。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精神力量变成推动发展的物质力量。
在现阶段,舆论宣传的主阵地逐步转移到互联网上,这就要求宣传战线主力军要充分认识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主动去适应和占领这一阵地。要充分发挥好理论与舆论的相互协同和促进作用,紧紧抓住正确舆论导向这个关键,否则,理论缺位必然导致舆论宣传缺乏旗帜和正确方向,必然会引起各种思潮的泛滥,最终导致因缺少主流价值观凝聚而人心离散。同时,缺少舆论共振共鸣的理论,很容易成为空洞的理论、空谈的理论,成为走不出象牙塔的“学问”。舆论跟着理论走,理论靠着舆论推。在当前网络舆论引导中,只有实现好理论与舆论的相互协同与促进,才能抓牢网上舆论引导的话语权、主导权,使网上舆论生态和导向更加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更加有利于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更加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精神健康。
引导的主动权。课题与话题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区别来看,课题宏大和抽象,话题微观和具体。从联系来看,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课题能够转化为话题,话题也可能转化为课题和课题的素材。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就是要让课题更充分地融入和转化为话题,建构起网上的原创话语体系,让互联网青年一代更加全面了解和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意义,不断培育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从国际舆论环境上看,虽然在构建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们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国际互联网上的影响力还比较弱。究其原因,就在于把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国际话语体系能力不强。这就迫切需要我们立足中国实际,在互联网平台上把更多中国实践的成果转化为国际话题,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文明因东方文明而更加绚丽出彩。从国内舆论环境看,把课题转化为话题,尤其在b站、知乎等青少年喜欢的社交平台、视频网站、问答社区等,做好文化传播、解疑释惑、正本清源的工作,迫切需要这种转化和实践能力。课题转化为话题的过程,是政治性兼具学理性、时代性、实用性的统一,要求以学理支撑政治、以语言承载知识,真正把宏大的课题,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话题,以透彻的分析回应大众关切,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网民,用强大真理力量感召公众,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浊扬清,把互联网打造成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优秀文化、服务大众民生的网上舆论阵地。
深度和温度的相互促进在舆论宣传工作中,深度是指思想理论的深刻性与真理性以及在群众中的覆盖面和普及状况而言的;温度是针对舆论宣传的亲和力和广大群众认可度来说的。这是舆论宣传的两个基本维度,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深度取决于理论的深刻性和真理性,还取决于人民群众掌握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温度是指群众接受形式的喜闻乐见,说理方式的平易近人,传播效果上的春风化雨和润物无声。深度决定和支撑温度,温度实现和体现深度。没有深度的理论只能热一时而不能长久,不可能真正击中人的灵魂。没有温度理论也不可能被广泛接受,并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力量。
的温度,充分体现科学理论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让网民感受到理论的人文关怀。要把理论的深度转化为情感的温度,把理论与人们的所思、所盼、所想结合好表达好,积极回应网民的诉求和关切,更好地塑造和引领网上积极健康的舆论生态。要把理论的深度转化为语言的温度,把抽象的理论解析为平实亲切的百姓话、贴近网民的鲜活话、知冷知热的暖心话,努力把道理讲实、政策讲明,形势讲准、故事讲新,使深奥的理论有声有“视”、有滋有味、入脑入心。
守正创新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心得体会
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心得体会第七章
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心得体会篇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多次指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尽快掌握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等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党的舆论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面对当前复杂的舆论环境、传播格局,要做好网上网下舆论引导,推动主力军挺进网络主战场,就要统筹好各方面资源,发挥新媒体优势,做到转场不怯场、转战不惧战、转型不变形,博弈中不缺位、辩驳中不失理。在实践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关系。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精神力量变成推动发展的物质力量。
在现阶段,舆论宣传的主阵地逐步转移到互联网上,这就要求宣传战线主力军要充分认识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主动去适应和占领这一阵地。要充分发挥好理论与舆论的相互协同和促进作用,紧紧抓住正确舆论导向这个关键,否则,理论缺位必然导致舆论宣传缺乏旗帜和正确方向,必然会引起各种思潮的泛滥,最终导致因缺少主流价值观凝聚而人心离散。同时,缺少舆论共振共鸣的理论,很容易成为空洞的理论、空谈的理论,成为走不出象牙塔的“学问”。舆论跟着理论走,理论靠着舆论推。在当前网络舆论引导中,只有实现好理论与舆论的相互协同与促进,才能抓牢网上舆论引导的话语权、主导权,使网上舆论生态和导向更加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更加有利于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更加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精神健康。
引导的主动权。课题与话题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区别来看,课题宏大和抽象,话题微观和具体。从联系来看,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课题能够转化为话题,话题也可能转化为课题和课题的素材。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就是要让课题更充分地融入和转化为话题,建构起网上的原创话语体系,让互联网青年一代更加全面了解和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意义,不断培育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从国际舆论环境上看,虽然在构建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们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国际互联网上的影响力还比较弱。究其原因,就在于把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国际话语体系能力不强。这就迫切需要我们立足中国实际,在互联网平台上把更多中国实践的成果转化为国际话题,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文明因东方文明而更加绚丽出彩。从国内舆论环境看,把课题转化为话题,尤其在 b 站、知乎等青少年喜欢的社交平台、视频网站、问答社区等,做好文化传播、解疑释惑、正本清源的工作,迫切需要这种转化和实践能力。课题转化为话题的过程,是政治性兼具学理性、时代性、实用性的统一,要求以学理支撑政治、以语言承载知识,真正把宏大的课题,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话题,以透彻的分析回应大众关切,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网民,用强大真理力量感召公众,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浊扬清,把互联网打造成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优秀文化、服务大众民生的网上舆论阵地。
深度和温度的相互促进 在舆论宣传工作中,深度是指思想理论的深刻性与真理性以及在群众中的覆盖面和普及状况而言的;温度是针对舆论宣传的亲和力和广大群众认可度来说的。这是舆论宣传的两个基本维度,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深度取决于理论的深刻性和真理性,还取决于人民群众掌握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温度是指群众接受形式的喜闻乐见,说理方式的平易近人,传播效果上的春风化雨和润物无声。深度决定和支撑温度,温度实现和体现深度。没有深度的理论只能热一时而不能长久,不可能真正击中人的灵魂。没有温度理论也不可能被广泛接受,并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力量。
的温度,充分体现科学理论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让网民感受到理论的人文关怀。要把理论的深度转化为情感的温度,把理论与人们的所思、所盼、所想结合好表达好,积极回应网民的诉求和关切,更好地塑造和引领网上积极健康的舆论生态。要把理论的深度转化为语言的温度,把抽象的理论解析为平实亲切的百姓话、贴近网民的鲜活话、知冷知热的暖心话,努力把道理讲实、政策讲明,形势讲准、故事讲新,使深奥的理论有声有“视”、有滋有味、入脑入心。
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心得体会篇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十分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多次指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尽快掌握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等等。***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党的舆论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面对当前复杂的舆论环境、传播格局,要做好网上网下舆论引导,推动主力军挺进网络主战场,就要统筹好各方面资源,发挥新媒体优势,做到转场不怯场、转战不惧战、转型不变形,博弈中不缺位、辩驳中不失理。在实践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关系。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精神力量变成推动发展的物质力量。
在现阶段,舆论宣传的主阵地逐步转移到互联网上,这就要求宣传战线主力军要充分认识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主动去适应和占领这一阵地。要充分发挥好理论与舆论的相互协同和促进作用,紧紧抓住正确舆论导向这个关键,否则,理论缺位必然导致舆论宣传缺乏旗帜和正确方向,必然会引起各种思潮的泛滥,最终导致因缺少主流价值观凝聚而人心离散。同时,缺少舆论共振共鸣的理论,很容易成为空洞的理论、空谈的理论,成为走不出象牙塔的“学问”。舆论跟着理论走,理论靠着舆论推。在当前网络舆论引导中,只有实现好理论与舆论的相互协同与促进,才能抓牢网上舆论引导的话语权、主导权,使网上舆论生态和导向更加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更加有利于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更加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精神健康。
引导的主动权。课题与话题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区别来看,课题宏大和抽象,话题微观和具体。从联系来看,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课题能够转化为话题,话题也可能转化为课题和课题的素材。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就是要让课题更充分地融入和转化为话题,建构起网上的原创话语体系,让互联网青年一代更加全面了解和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意义,不断培育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从国际舆论环境上看,虽然在构建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们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国际互联网上的影响力还比较弱。究其原因,就在于把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国际话语体系能力不强。这就迫切需要我们立足中国实际,在互联网平台上把更多中国实践的成果转化为国际话题,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文明因东方文明而更加绚丽出彩。从国内舆论环境看,把课题转化为话题,尤其在b站、知乎等青少年喜欢的社交平台、视频网站、问答社区等,做好文化传播、解疑释惑、正本清源的工作,迫切需要这种转化和实践能力。课题转化为话题的过程,是政治性兼具学理性、时代性、实用性的统一,要求以学理支撑政治、以语言承载知识,真正把宏大的课题,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话题,以透彻的分析回应大众关切,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网民,用强大真理力量感召公众,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浊扬清,把互联网打造成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优秀文化、服务大众民生的网上舆论阵地。
深度和温度的相互促进在舆论宣传工作中,深度是指思想理论的深刻性与真理性以及在群众中的覆盖面和普及状况而言的;温度是针对舆论宣传的亲和力和广大群众认可度来说的。这是舆论宣传的两个基本维度,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深度取决于理论的深刻性和真理性,还取决于人民群众掌握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温度是指群众接受形式的喜闻乐见,说理方式的平易近人,传播效果上的春风化雨和润物无声。深度决定和支撑温度,温度实现和体现深度。没有深度的理论只能热一时而不能长久,不可能真正击中人的灵魂。没有温度理论也不可能被广泛接受,并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力量。
的温度,充分体现科学理论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让网民感受到理论的人文关怀。要把理论的深度转化为情感的温度,把理论与人们的所思、所盼、所想结合好表达好,积极回应网民的诉求和关切,更好地塑造和引领网上积极健康的舆论生态。要把理论的深度转化为语言的温度,把抽象的理论解析为平实亲切的百姓话、贴近网民的鲜活话、知冷知热的暖心话,努力把道理讲实、政策讲明,形势讲准、故事讲新,使深奥的理论有声有“视”、有滋有味、入脑入心。
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心得体会篇五
***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技能高强、求实创新、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是***总书记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总结过去的经验,面向未来新的任务和目标,对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技能过硬、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也是宣传干部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的新发展,符合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的要求。
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明确了指导思想、方针原则、重点工作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开启新征程,完成新任务,实现新目标。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把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中心环节,承担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领导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任务,履行举旗、凝聚人心、教育新人、发展文化、展示形象的使命。他们必须在政治、业务和能力方面有过硬的技能。
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实际需要。中国从站起来,变富变强,离民族复兴越来越近,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心,但也面临许多新的发展问题。就宣传工作而言,如何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世界公平、公正地看待中国?面对观念对抗,人员交流,国家。
往明显增多的新情况,如何推动适应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共商共享共建“一带一路”,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革命,如何让科学理论更深入人心、正确舆论更激荡人心、先进文化更滋润人心、文明风尚更感染人心?面临“大国成长中的烦恼”“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困扰”“经济新常态下的变局”,如何传导给国民一个积极、健康、务实的心理预期,如何培育国民理性、辩证、综合、恰当协调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素养?宣传思想工作要取得实效,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宣传干部素质,才能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
满足宣传工作者自身成长的发展追求。宣传思想工作者履行职责使命,必须有品格才敢扛事,有本领才能担当,有信念才能固守根本,有本事才能胜任履职,有精神才能开拓奋进。作为一项政治性强的工作,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有高的政治素质,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有宽的视域,才能“乱云飞渡仍从容”;有深的理论根底,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有好的本领能力,才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一个合格的宣传思想工作者,必然也是一位常反省自思、奋发进取的优秀工作者。要完成新时代的艰巨任务,必须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始终牢记政治过硬的根本要求,不断修炼本领高强的基础素质,坚持求实创新的价值追求,追求能打胜仗的战略目标。
2.切实提高本领能力素质
政治过硬是宣传思想工作者的根本素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首先是一项政治工作,宣传思想工作者首先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政治过硬是必然要求。坚持政治标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确保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正确、政治原则坚守、政治道路正确。
政治意识强,忠诚信仰,立场坚定,旗帜才能举得高、立得稳、走得远。政治素质高,体现在高尚如一的政治品德、驾驭全局的政治水平,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坚决围绕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结合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统筹各方、统一思想,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凝聚共识、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共同奋斗。
政治过硬是明确的,要有良好的政治品德,懂纪律、守规矩,守底线、远红线;讲道德、育美德,有实线、求高线。政治过硬是现实的,要有高超的政治水平,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强,有问题看得明、见事早,复杂问题看得清、判断准,重大问题看得深、想得透。政治过硬是具体的,是非面前态度明确,抉择时刻头脑清醒,思想问题不摇摆、不骑墙,理论问题不漂浮、不虚妄,现实问题画好实线、不涂虚线。
本领高强是宣传思想工作者的基本保障。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专业性更强、技术活更多,没有高素质、真功夫干不好“瓷器活”,只有好把式、强内功才能揽“金刚钻”。新时代宣传思想干部必须增强8种本领: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还得有辩证综合分析能力、把握正确导向能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能力、做好意识形态管理能力、善做网上舆论宣传和斗争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多种能力。
从事新闻舆论、理论、文化、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工作的宣传思想工作者都得有几把刷子。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提高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人民头脑的能力。在媒体融合创新上下功夫,培养用精准舆论引导广大受众民心的能力。在传承创新文化上下功夫,提高用优秀文化振奋广大国人精神的能力。在文明滋养新风上下功夫,培养用多样手段提高广大人民素质的能力。在综合传播实力上下功夫,提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能力。
3.抢占意识形态制高点
求实创新是宣传思想工作者的永恒追求。做好新时代的宣传思想工作,要树立务实求实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时俱进的理念、创新创造的导向。
坚持求实。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一线,讲事实、说实话、道实情、办实事,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培育优良作风,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价值取向,常写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当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基层,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多写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以高尚的精神鼓舞人。
坚持求真。做好新时代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研究问题,探究真理、揭示真相、传播真知、传递真情,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要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敢于亮剑,明辨是非,澄清谬误,也要有“四两拨千斤”“妙语巧解心中事”的宣传艺术,理直气壮说理论、深入浅出讲道理、具体切实准引导、生动活泼做宣传,正本清源,深入人心。
坚持求新。面对社会观念、经济形态、舆论生态的巨大变化,面对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宣传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善用新工具,巧用新方法,活用新理念,常用新媒体,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到达率、传播率、有效率;创新媒体发展的观念、体裁、体制、机制等,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坚持求效。求实创新是价值追求,也是实践要求,需要全面把握,创新只有在求实的前提下才能有效,求实只有在创新的助力下才能更好落实。要有虚实结合、虚功实做的艺术,也要有既务虚又切实的本事,还得有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能力,切入点可能不同但最终的落脚点必须是办实事、求实效。
能打胜仗是宣传思想工作者的主要目标。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打赢意识形态斗争的胜仗,必须有敢胜的勇气、争胜的决心、善胜的智慧、打胜的能力。
树立阵地意识,意识形态的斗争是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没有硝烟的战场,思想上的防线一丝一毫也不能松。打通网上网下宣传,畅通境内境外传播,贯通理论实践联系,巩固传统阵地,占领新兴阵地,实现广泛深入覆盖。
树立高地意识。维护我国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坚持中国道路、中国特色,必须站得高、谋得远,想得深、做得实,切得细、做得巧。理念上要抢占意识形态的制高点,目的上要有价值追求的高目标,范围上要有历史现实的宽视野。
树立园地意识。宣传思想工作肩负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紧紧团结一起的重任,必须重在建设,有建设园地的理念、培育园地的措施、管好园地的能力,才能以理服人、以文化人。
树立基层意识。宣传思想工作者能打胜仗,必须立足现实、面向基层一线、扎实基础工作、服务基本人群,必须把基层作为宣传工作的基地,把精力、经费、项目投入基地建设,把一线宣传思想工作者作为主力军来培养,通过平时的细致工作推动宣传思想工作落地见效。
树立斗争意识。意识形态的斗争是长期的,“无形之战”随时在进行。不打无准备之仗,才能常打胜利之仗。能打胜仗需要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结合,需要敢胜勇气和善胜智慧联通,需要未雨绸缪、先谋后定、谋定后动的统筹谋划,需要动则必成、攻则必克、守则必固的执行能力,需要知行合一、攻守兼备、机智灵活的真正本领。
建设一支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政治过硬是根本前提,本领高强是基础条件,求实创新是方法手段,能打胜仗是目标追求,需要我们全面准确地领会,更加积极地从自己做起,切实提高本领能力素质,为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力量。
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心得体会篇六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总结过去的经验,面向未来新任务新目标,对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1.必须把握队伍建设根本
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也是对宣传干部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的新发展,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者、文化工作者等方面的队伍建设要求一脉相承。
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了指导思想、方针原则、重点工作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开启新征程、完成新任务、实现新目标,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把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中心环节,承担建设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任务,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必须在政治、业务、能力等方面有过得硬、使得出的本领,在理论、舆论、文化、文明等工作上有扛得起、拿得下的本事。
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现实需求。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离民族复兴越来越近,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但是也面临很多发展中的新问题。对于宣传工作而言,如何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世人公平公正地看待中国?面临观念交锋、人员交流、国别交往明显增多的新情况,如何推动适应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共商共享共建“一带一路”,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革命,如何让科学理论更深入人心、正确舆论更激荡人心、先进文化更滋润人心、文明风尚更感染人心?面临“大国成长中的烦恼”“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困扰”“经济新常态下的变局”,如何传导给国民一个积极、健康、务实的心理预期,如何培育国民理性、辩证、综合、恰当协调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素养?宣传思想工作要取得实效,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宣传干部素质,才能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
满足宣传工作者自身成长的发展追求。宣传思想工作者履行职责使命,必须有品格才敢扛事,有本领才能担当,有信念才能固守根本,有本事才能胜任履职,有精神才能开拓奋进。作为一项政治性强的工作,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有高的政治素质,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有宽的视域,才能“乱云飞渡仍从容”;有深的理论根底,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有好的本领能力,才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一个合格的宣传思想工作者,必然也是一位常反省自思、奋发进取的优秀工作者。要完成新时代的艰巨任务,必须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始终牢记政治过硬的根本要求,不断修炼本领高强的基础素质,坚持求实创新的价值追求,追求能打胜仗的战略目标。
2.切实提高本领能力素质
政治过硬是宣传思想工作者的根本素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首先是一项政治工作,宣传思想工作者首先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政治过硬是必然要求。坚持政治标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确保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正确、政治原则坚守、政治道路正确。
政治意识强,忠诚信仰,立场坚定,旗帜才能举得高、立得稳、走得远。政治素质高,体现在高尚如一的政治品德、驾驭全局的政治水平,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坚决围绕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结合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统筹各方、统一思想,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凝聚共识、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共同奋斗。
政治过硬是明确的,要有良好的政治品德,懂纪律、守规矩,守底线、远红线;讲道德、育美德,有实线、求高线。政治过硬是现实的,要有高超的政治水平,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强,有问题看得明、见事早,复杂问题看得清、判断准,重大问题看得深、想得透。政治过硬是具体的,是非面前态度明确,抉择时刻头脑清醒,思想问题不摇摆、不骑墙,理论问题不漂浮、不虚妄,现实问题画好实线、不涂虚线。
本领高强是宣传思想工作者的基本保障。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专业性更强、技术活更多,没有高素质、真功夫干不好“瓷器活”,只有好把式、强内功才能揽“金刚钻”。新时代宣传思想干部必须增强8种本领: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还得有辩证综合分析能力、把握正确导向能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能力、做好意识形态管理能力、善做网上舆论宣传和斗争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多种能力。
从事新闻舆论、理论、文化、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工作的宣传思想工作者都得有几把刷子。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提高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人民头脑的能力。在媒体融合创新上下功夫,培养用精准舆论引导广大受众民心的能力。在传承创新文化上下功夫,提高用优秀文化振奋广大国人精神的能力。在文明滋养新风上下功夫,培养用多样手段提高广大人民素质的能力。在综合传播实力上下功夫,提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能力。
3.抢占意识形态制高点
求实创新是宣传思想工作者的永恒追求。做好新时代的宣传思想工作,要树立务实求实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时俱进的理念、创新创造的导向。
坚持求实。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一线,讲事实、说实话、道实情、办实事,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培育优良作风,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价值取向,常写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当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基层,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多写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以高尚的精神鼓舞人。
坚持求真。做好新时代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研究问题,探究真理、揭示真相、传播真知、传递真情,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要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敢于亮剑,明辨是非,澄清谬误,也要有“四两拨千斤”“妙语巧解心中事”的宣传艺术,理直气壮说理论、深入浅出讲道理、具体切实准引导、生动活泼做宣传,正本清源,深入人心。
坚持求新。面对社会观念、经济形态、舆论生态的巨大变化,面对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宣传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善用新工具,巧用新方法,活用新理念,常用新媒体,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到达率、传播率、有效率;创新媒体发展的观念、体裁、体制、机制等,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坚持求效。求实创新是价值追求,也是实践要求,需要全面把握,创新只有在求实的前提下才能有效,求实只有在创新的助力下才能更好落实。要有虚实结合、虚功实做的艺术,也要有既务虚又切实的本事,还得有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能力,切入点可能不同但最终的落脚点必须是办实事、求实效。
能打胜仗是宣传思想工作者的主要目标。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打赢意识形态斗争的胜仗,必须有敢胜的勇气、争胜的决心、善胜的智慧、打胜的能力。
树立阵地意识,意识形态的斗争是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没有硝烟的战场,思想上的防线一丝一毫也不能松。打通网上网下宣传,畅通境内境外传播,贯通理论实践联系,巩固传统阵地,占领新兴阵地,实现广泛深入覆盖。
树立高地意识。维护我国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坚持中国道路、中国特色,必须站得高、谋得远,想得深、做得实,切得细、做得巧。理念上要抢占意识形态的制高点,目的上要有价值追求的高目标,范围上要有历史现实的宽视野。
树立园地意识。宣传思想工作肩负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紧紧团结一起的重任,必须重在建设,有建设园地的理念、培育园地的措施、管好园地的能力,才能以理服人、以文化人。
树立基层意识。宣传思想工作者能打胜仗,必须立足现实、面向基层一线、扎实基础工作、服务基本人群,必须把基层作为宣传工作的基地,把精力、经费、项目投入基地建设,把一线宣传思想工作者作为主力军来培养,通过平时的细致工作推动宣传思想工作落地见效。
树立斗争意识。意识形态的斗争是长期的,“无形之战”随时在进行。不打无准备之仗,才能常打胜利之仗。能打胜仗需要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结合,需要敢胜勇气和善胜智慧联通,需要未雨绸缪、先谋后定、谋定后动的统筹谋划,需要动则必成、攻则必克、守则必固的执行能力,需要知行合一、攻守兼备、机智灵活的真正本领。
建设一支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政治过硬是根本前提,本领高强是基础条件,求实创新是方法手段,能打胜仗是目标追求,需要我们全面准确地领会,更加积极地从自己做起,切实提高本领能力素质,为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力量。
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科学的信仰、理性的信仰。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实践运动,还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里面都贯穿着一个灵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就是信仰,是根本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这个信仰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须搞清楚两个基本问题:第一,信仰是什么?第二,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化到灵魂深处、转化为现实的实践。
信仰是对价值的最高追问
信仰的本质是价值问题,是对价值的最高追问。信仰从本质上来讲是思想认识问题。人们认识世界有两个方面:一是想搞清楚“是不是”的问题,这是事实判断;二是想搞清楚“该不该”的问题,这是价值判断。事实判断服从唯物论的原则,与人们的主观愿望没有关系,是按照客观标准和外在尺度认识的世界;价值判断则服从价值论的原则,同一个事实不同的人有可能做出完全不同的价值判断,这是按照主观标准和内在尺度认识的世界。事实判断旨在求真,价值判断旨在求善。
信仰属于价值判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价值判断都是信仰问题,信仰是对价值的最高追问。价值判断就是回答“该不该”的问题。所谓价值追问,就是对“该不该”或者“有没有意义”问题的追问。价值观也就是怎么看“该”或者“不该”、“有意义”或者“没有意义”。如果对价值的追问超越了生命价值,就会上升为信仰。例如,什么是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就是把金钱作为判断“该”或者“不该”的标准,认为有钱就该,没有钱就不该。但是如果把这样的价值追问达到这样的地步:为了钱就可以不活,即超越了生命价值,这就上升为对金钱的信仰。再如,什么是自由的价值观?就是把自由作为判断“该”或者“不该”的标准,凡是符合自由的就是该的,凡是不符合自由的就是不该的,但是如果把这样的价值追问达到这样的地步:不自由毋宁死,这就不是普通的自由价值观,而是对自由的信仰。
由此可见,为了信仰,是可以付出生命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入党誓词中说: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就是信仰的宣示。
信仰具有理性和非理性的区别
信仰可以有很多种,但是总体上来说,根据追问价值通达信仰的不同方式,可以把信仰大致分为两类:理性的信仰和非理性的信仰。
人们认识世界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事实判断,另一个是价值判断。事实问题是科学的范围,但是科学永远不能超越事实范围走向价值领域,也就是说,“是不是”的事实问题,永远不可能回答“该不该”的价值问题。价值问题是由人文来回答的。人文由艺术、宗教和哲学组成。它们都是回答价值问题的,但是它们回答价值问题的方式不同。艺术用感性直观的方式表达价值,宗教是用非理性的方式回答价值问题,哲学则是为价值找到理性的依据。
信仰是对价值的最高追问。艺术没有自己独立的王国,不可能直接通达信仰,只能用来表达信仰。那么,通达信仰只有两条路可走,一个是宗教,另一个是哲学。这两种信仰所达到的价值追问高度,没有本质区别,为了宗教的信仰可以献身,基于哲学的信仰同样可以牺牲生命。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通达信仰的方式:宗教是以非理性的方式通达信仰,是因信而信;哲学是用理性的方式通达信仰,是因真而信。也就是说,信仰有两种:理性的信仰和非理性的信仰。
非理性的信仰是排斥理性的。非理性的信仰不需要理由,是“因信而信”。宗教都属于这样的信仰。一个宗教信仰,无论它的逻辑多么严密,但前提是经不起理性追问的。
理性的信仰恰恰是以理性作为根基的,经过理性反思为真才信,是“因真而信”。马克思主义就是理性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性信仰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科学的信仰、理性的信仰。那么,这样的信仰为什么是科学的和理性的?这可以从它对终极关怀的理性回答中找到答案。
从理论上来讲,只有两种可能:第一,通过无限延长自己的生命来追求无限的意义和价值。这绝对不是一个理性主义者所能够给出的答案,因为有理性的人都知道,无论一个人的生命有多久,总有大限要来临的那一天。第二,理性主义者的方案,承认生命有限,不去无谓地追求生命无限,而是追求生命的高度,也就是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意义和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生命的长短已经不具备根本意义了。如果一个人的生命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即使是短暂的,也是灿烂的和值得的。
马克思沿着这个思路为共产党人找到了信仰。1835年8月,马克思中学毕业写过一篇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在这篇作文中,马克思用诗一样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这样的职业,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和价值。
马克思所倡导的价值追求到底是不是理性的和科学的?是不是值得信仰呢?让我们借用海德格尔的一个理念“向死而在”,从生命的终极意义上来追问一下吧:生命的本质实际上是一个有限的过程,不要去追求那个最终的结果,因为最终的结果都是走向无限的虚无,即死亡。我们只有面对无限,才能思考和规划如何安排好自己有限的生命过程,才能反向思考我们今天该不该这样活。
假设要面对死亡了,我们回顾一下自己的一生,感到生命是有意义和价值的,选择是无悔的,如果再重新度过一生的话,我们还会这么过。请问这个理由是什么?理由可以有很多,但是真正的理由绝不可能建立在世俗的基础之上,因为在这个时候世俗的东西已经没有意义了。既然生命的本质是一个过程,那么,有意义的生命在于过程的精彩。什么样的生命过程才是精彩的呢?马克思告诉我们:“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也就是说,一个人应该有尊严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有尊严的生命才是值得的,才是精彩的,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对于没有尊严的生命过程而言,每一分钟的延续都是耻辱。什么样的生命过程才是有尊严的呢?马克思说因为生命得到了人们的尊重,达到了崇高。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呢?马克思的回答是:因为“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什么是主义呢?“主义”就是核心的价值追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呢?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所倡导的、被共产党人所遵循的价值和灵魂,即造福人民和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如果为了这样的价值追求可以献出生命,那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样的信仰是科学的、理性的信仰,具有崇高的生命价值追求。
在实践中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
我们往往会在不同的层次上使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比如说,马克思主义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里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再比如说,我们从事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因为这是造福人民的马克思主义事业,这里是指马克思主义的运动和实践。还比如说,我们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这里是指把这个主义当成信仰的人。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实践运动,还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都贯穿着一个灵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道”。古人云:“道不离器。”马克思主义的“道”,就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运动和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点在于它的实践性,而不是空谈“主义”。离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运动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只能是一个幽灵。所谓“大道之行也”,“道”是用来行的,不行就没有“道”。
马克思主义的“道”就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表达、运动实践中,就在每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身上。实现马克思主义这一价值追求,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正是对资本逻辑的扬弃、对资本主义的拨乱反正。所谓社会主义,就是把社会的整体利益和理性价值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如果制度理念、制度安排和制度设计是围绕让社会整体利益得到有效满足而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这样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制度,这样的社会就是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就是“道器不离”:马克思主义是灵魂,社会主义是载体;马克思主义是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是价值实现方式;马克思主义是“道”,社会主义是“器”。如果马克思主义离开了社会主义,它只能成为空想,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如果社会主义没有了马克思主义,就会丢魂,就会走邪路。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清晰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无论有多少个理论形态,它的“道”只有一个,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即“行道”的方式可以有很多,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具体模式可以有多个。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只能说明苏联模式具体路径的失败。同样的道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说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可以而且必须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历史条件、面对的课题和任务、人民的需要和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造福人民的具体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转换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现造福人民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的中国道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实现形态,就是造福人民的具体实践和现实运动。正是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和价值认同,我们把全国十几亿人的力量凝聚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带领人民不断创造“中国奇迹”,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技能高强、求实创新、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总结过去的经验,面向未来新的任务和目标,对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技能过硬、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也是宣传干部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的新发展,符合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的要求。
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明确了指导思想、方针原则、重点工作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开启新征程,完成新任务,实现新目标。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把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中心环节,承担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领导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任务,履行举旗、凝聚人心、教育新人、发展文化、展示形象的使命。他们必须在政治、业务和能力方面有过硬的技能。
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实际需要。中国从站起来,变富变强,离民族复兴越来越近,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心,但也面临许多新的发展问题。就宣传工作而言,如何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世界公平、公正地看待中国?面对观念对抗,人员交流,国家。
往明显增多的新情况,如何推动适应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共商共享共建“一带一路”,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革命,如何让科学理论更深入人心、正确舆论更激荡人心、先进文化更滋润人心、文明风尚更感染人心?面临“大国成长中的烦恼”“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困扰”“经济新常态下的变局”,如何传导给国民一个积极、健康、务实的心理预期,如何培育国民理性、辩证、综合、恰当协调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素养?宣传思想工作要取得实效,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宣传干部素质,才能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
满足宣传工作者自身成长的发展追求。宣传思想工作者履行职责使命,必须有品格才敢扛事,有本领才能担当,有信念才能固守根本,有本事才能胜任履职,有精神才能开拓奋进。作为一项政治性强的工作,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有高的政治素质,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有宽的视域,才能“乱云飞渡仍从容”;有深的理论根底,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有好的本领能力,才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一个合格的宣传思想工作者,必然也是一位常反省自思、奋发进取的优秀工作者。要完成新时代的艰巨任务,必须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始终牢记政治过硬的根本要求,不断修炼本领高强的基础素质,坚持求实创新的价值追求,追求能打胜仗的战略目标。
2.切实提高本领能力素质
政治过硬是宣传思想工作者的根本素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首先是一项政治工作,宣传思想工作者首先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政治过硬是必然要求。坚持政治标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确保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正确、政治原则坚守、政治道路正确。
政治意识强,忠诚信仰,立场坚定,旗帜才能举得高、立得稳、走得远。政治素质高,体现在高尚如一的政治品德、驾驭全局的政治水平,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坚决围绕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结合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统筹各方、统一思想,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凝聚共识、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共同奋斗。
政治过硬是明确的,要有良好的政治品德,懂纪律、守规矩,守底线、远红线;讲道德、育美德,有实线、求高线。政治过硬是现实的,要有高超的政治水平,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强,有问题看得明、见事早,复杂问题看得清、判断准,重大问题看得深、想得透。政治过硬是具体的,是非面前态度明确,抉择时刻头脑清醒,思想问题不摇摆、不骑墙,理论问题不漂浮、不虚妄,现实问题画好实线、不涂虚线。
本领高强是宣传思想工作者的基本保障。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专业性更强、技术活更多,没有高素质、真功夫干不好“瓷器活”,只有好把式、强内功才能揽“金刚钻”。新时代宣传思想干部必须增强8种本领: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还得有辩证综合分析能力、把握正确导向能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能力、做好意识形态管理能力、善做网上舆论宣传和斗争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多种能力。
从事新闻舆论、理论、文化、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工作的宣传思想工作者都得有几把刷子。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提高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人民头脑的能力。在媒体融合创新上下功夫,培养用精准舆论引导广大受众民心的能力。在传承创新文化上下功夫,提高用优秀文化振奋广大国人精神的能力。在文明滋养新风上下功夫,培养用多样手段提高广大人民素质的能力。在综合传播实力上下功夫,提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能力。
3.抢占意识形态制高点
求实创新是宣传思想工作者的永恒追求。做好新时代的宣传思想工作,要树立务实求实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时俱进的理念、创新创造的导向。
坚持求实。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一线,讲事实、说实话、道实情、办实事,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培育优良作风,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价值取向,常写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当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基层,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多写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以高尚的精神鼓舞人。
坚持求真。做好新时代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研究问题,探究真理、揭示真相、传播真知、传递真情,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要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敢于亮剑,明辨是非,澄清谬误,也要有“四两拨千斤”“妙语巧解心中事”的宣传艺术,理直气壮说理论、深入浅出讲道理、具体切实准引导、生动活泼做宣传,正本清源,深入人心。
坚持求新。面对社会观念、经济形态、舆论生态的巨大变化,面对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宣传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善用新工具,巧用新方法,活用新理念,常用新媒体,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到达率、传播率、有效率;创新媒体发展的观念、体裁、体制、机制等,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坚持求效。求实创新是价值追求,也是实践要求,需要全面把握,创新只有在求实的前提下才能有效,求实只有在创新的助力下才能更好落实。要有虚实结合、虚功实做的艺术,也要有既务虚又切实的本事,还得有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能力,切入点可能不同但最终的落脚点必须是办实事、求实效。
能打胜仗是宣传思想工作者的主要目标。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打赢意识形态斗争的胜仗,必须有敢胜的勇气、争胜的决心、善胜的智慧、打胜的能力。
树立阵地意识,意识形态的斗争是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没有硝烟的战场,思想上的防线一丝一毫也不能松。打通网上网下宣传,畅通境内境外传播,贯通理论实践联系,巩固传统阵地,占领新兴阵地,实现广泛深入覆盖。
树立高地意识。维护我国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坚持中国道路、中国特色,必须站得高、谋得远,想得深、做得实,切得细、做得巧。理念上要抢占意识形态的制高点,目的上要有价值追求的高目标,范围上要有历史现实的宽视野。
树立园地意识。宣传思想工作肩负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紧紧团结一起的重任,必须重在建设,有建设园地的理念、培育园地的措施、管好园地的能力,才能以理服人、以文化人。
树立基层意识。宣传思想工作者能打胜仗,必须立足现实、面向基层一线、扎实基础工作、服务基本人群,必须把基层作为宣传工作的基地,把精力、经费、项目投入基地建设,把一线宣传思想工作者作为主力军来培养,通过平时的细致工作推动宣传思想工作落地见效。
树立斗争意识。意识形态的斗争是长期的,“无形之战”随时在进行。不打无准备之仗,才能常打胜利之仗。能打胜仗需要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结合,需要敢胜勇气和善胜智慧联通,需要未雨绸缪、先谋后定、谋定后动的统筹谋划,需要动则必成、攻则必克、守则必固的执行能力,需要知行合一、攻守兼备、机智灵活的真正本领。
建设一支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政治过硬是根本前提,本领高强是基础条件,求实创新是方法手段,能打胜仗是目标追求,需要我们全面准确地领会,更加积极地从自己做起,切实提高本领能力素质,为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力量。
当今社会就像一个紧密缠绕、错综复杂的网,人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更加方便。在这样一个大数据、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更多,但个人信息的曝光度也更大。我不想简单地评价这种情况是利大于弊或者弊大于利,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时代信息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可以短时间内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祸从口出的各种案例不胜枚举,无辜的人受到网络的恶意抨击也屡见不鲜。在这样的的大背景下,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管好自己,端正思想,谨言慎行。遇事要理智分析,一切猜想、推论都不是事实,我们要能够透过事情的表象看本质,在没有确切的证据之前不能妄下论断。
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要学会筛选。信息化时代,确实使人们的生活方便了许多。我们要学会从中筛选信息,选择对自己有益处的多学习、多探索。
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观察所处的时代,所处的历史方位。胸怀心事、着眼大局,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宣传思想工作的目的是统一思想,动员人民,调动积极性。
真相总是滞后的,要提高辨别真相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前一段时间重庆公交车坠桥事件还历历在目。在事情没有弄清楚之前,几乎所有人都认定是那位女司机的错,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批评、指责,但事实却与大多数人认为的截然相反。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当然可以发表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但我们必须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起责任。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与事实之间隔了太多东西,时间、距离、人、事等等,透过网线或者某家媒体,我们能看到的东西有限,或者说,我们只能看到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权利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评指责当事人,更何况是在不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下。谣言止于智者,我们要学会辨明真相,坚定自己的想法,不随波逐流,不受他人诱导,坚持追求真相。
或许这种不理智的行为和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有点关系,但是高校学生甚至是老师思想不端,口不择言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每一次都会受到群众的广泛关注,这给学校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可想而知。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加强调了思想建设。要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
在新时代,奋斗精神依然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只有经历过努力奋斗,才是幸福的人生。
内容提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切实把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确保认识到位;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到实处,确保领导到位;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确保情感到位;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确保措施到位;解决好钱从哪里来、怎么用、怎么管的问题,确保投入到位;开展乡村振兴统计监测,确保考核到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确保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情感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考核到位,持之以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稳中求进的工作举措,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夯实思想基础,确保认识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最突出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显著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呼唤,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说,就是要切实把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应认识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在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同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样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还应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农业要比以往更加注重保供给、提质量、稳物价,继续为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压舱石”和“稳压器”作用,继续为国家宏观调控留出回旋余地和腾挪空间,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赢得战略主动。更应认识到,振兴乡村是人民的期盼。农民群众期盼得到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亿万农民群众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这就要求我们真正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更加注重农业农村发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把乡村建设和城镇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推动实现包容性、普惠性发展,使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发挥政治优势,确保领导到位。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最大政治优势。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就要完善党领导“三农”工作的体制机制,提升党领导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要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到实处。按照党委和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调整、完善、充实各地农村工作领导机构,配齐配强力量,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治国安邦,重在基础。基层党组织强,就可以强基固本。要坚持把行政村作为乡村治理的基本单元,稳定县乡村三级治理架构。落实乡村基层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推进乡村善治。不断提高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和运转的保障能力,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践行“一懂两爱”,确保情感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懂农业,就要准确把握国情农情,用辩证思维、唯物史观、国际视野来看待、分析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深刻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刻苦钻研、懂行精进。爱农村、爱农民,就要倾注感情、肩负责任,守土尽责、勇于担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上行稳致远。回顾历史,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都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土地增值收益“取之于农、用之于城”的问题长期存在,“农村的地自己用不上、用不好”的问题尚未破解,农村人才、土地、资金要素单向流入城市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依然任重道远。在国家经济实力、财力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情况下,更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三农”工作干部做到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要学深悟透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了解农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遵循农村发展规律,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有决心有能力有韧劲落实党的“三农”政策,密切联系群众,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同时,要树立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用人导向,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
聚焦重点难点,确保措施到位。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既坚持统筹推进、全面振兴,又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一是立足产业兴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和增强竞争力,实现产业振兴。大力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建设样板区、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以培育一批产业强、产品优、质量好、生态美的农业强镇为重点,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经济动能转换,并建立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围绕良种良法良田良品扎实工作,持续巩固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立足生态宜居,推动绿色发展,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发挥农业多种功能,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和智慧农业。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坚持因地制宜、村民主体、建管并重、有序推进,重点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厕所粪污治理、生活污水处理等工作,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示范村建设,以典型引路,促比学赶超。三是立足乡风文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掘传统农耕文化,支持乡村文化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树立社会正气。四是立足治理有效,完善农村“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抓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振兴计划、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是立足生活富裕,着力抓好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利益联结、共同发展,支持外出经商务工农村人才返乡创业,鼓励社会资本到农村投资兴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让广大农民有更多归属感、获得感。积极构建完善财政综合扶贫政策体系,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加强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
强化资金保障,确保投入到位。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要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加快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明确和强化各级政府“三农”投入责任,层层传导压力,解决好钱从哪里来、怎么用、怎么管的问题。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重中之重”“优先发展”的要求,夯实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和保障机制。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将更多土地增值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重要指示,按照“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的原则,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逐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动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向市县延伸。通过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地方农业信贷担保机构降低担保门槛、扩大担保覆盖面,切实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的可得性。充分发挥农业领域政府引导基金作用,落实涉农税费减免政策,带动农业领域社会投资。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强监管,规范发展农业保险市场,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质量。
加强激励约束,确保考核到位。为确保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必须加强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的考核监督和正向激励。按照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各省区市党委和政府每年要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相应地,要加快实施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监督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党政干部推进乡村振兴的硬约束。以科学、全面、实用、精准为原则,建立能够客观反映乡村振兴进展的指标和统计体系。围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任务,开展乡村振兴统计监测,夯实考核评价基础。
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科学的信仰、理性的信仰。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实践运动,还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里面都贯穿着一个灵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就是信仰,是根本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这个信仰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须搞清楚两个基本问题:第一,信仰是什么?第二,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化到灵魂深处、转化为现实的实践。
信仰是对价值的最高追问
信仰的本质是价值问题,是对价值的最高追问。信仰从本质上来讲是思想认识问题。人们认识世界有两个方面:一是想搞清楚“是不是”的问题,这是事实判断;二是想搞清楚“该不该”的问题,这是价值判断。事实判断服从唯物论的原则,与人们的主观愿望没有关系,是按照客观标准和外在尺度认识的世界;价值判断则服从价值论的原则,同一个事实不同的人有可能做出完全不同的价值判断,这是按照主观标准和内在尺度认识的世界。事实判断旨在求真,价值判断旨在求善。
信仰属于价值判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价值判断都是信仰问题,信仰是对价值的最高追问。价值判断就是回答“该不该”的问题。所谓价值追问,就是对“该不该”或者“有没有意义”问题的追问。价值观也就是怎么看“该”或者“不该”、“有意义”或者“没有意义”。如果对价值的追问超越了生命价值,就会上升为信仰。例如,什么是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就是把金钱作为判断“该”或者“不该”的标准,认为有钱就该,没有钱就不该。但是如果把这样的价值追问达到这样的地步:为了钱就可以不活,即超越了生命价值,这就上升为对金钱的信仰。再如,什么是自由的价值观?就是把自由作为判断“该”或者“不该”的标准,凡是符合自由的就是该的,凡是不符合自由的就是不该的,但是如果把这样的价值追问达到这样的地步:不自由毋宁死,这就不是普通的自由价值观,而是对自由的信仰。
由此可见,为了信仰,是可以付出生命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入党誓词中说: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就是信仰的宣示。
信仰具有理性和非理性的区别
信仰可以有很多种,但是总体上来说,根据追问价值通达信仰的不同方式,可以把信仰大致分为两类:理性的信仰和非理性的信仰。
人们认识世界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事实判断,另一个是价值判断。事实问题是科学的范围,但是科学永远不能超越事实范围走向价值领域,也就是说,“是不是”的事实问题,永远不可能回答“该不该”的价值问题。价值问题是由人文来回答的。人文由艺术、宗教和哲学组成。它们都是回答价值问题的,但是它们回答价值问题的方式不同。艺术用感性直观的方式表达价值,宗教是用非理性的方式回答价值问题,哲学则是为价值找到理性的依据。
信仰是对价值的最高追问。艺术没有自己独立的王国,不可能直接通达信仰,只能用来表达信仰。那么,通达信仰只有两条路可走,一个是宗教,另一个是哲学。这两种信仰所达到的价值追问高度,没有本质区别,为了宗教的信仰可以献身,基于哲学的信仰同样可以牺牲生命。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通达信仰的方式:宗教是以非理性的方式通达信仰,是因信而信;哲学是用理性的方式通达信仰,是因真而信。也就是说,信仰有两种:理性的信仰和非理性的信仰。
非理性的信仰是排斥理性的。非理性的信仰不需要理由,是“因信而信”。宗教都属于这样的信仰。一个宗教信仰,无论它的逻辑多么严密,但前提是经不起理性追问的。
理性的信仰恰恰是以理性作为根基的,经过理性反思为真才信,是“因真而信”。马克思主义就是理性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性信仰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科学的信仰、理性的信仰。那么,这样的信仰为什么是科学的和理性的?这可以从它对终极关怀的理性回答中找到答案。
从理论上来讲,只有两种可能:第一,通过无限延长自己的生命来追求无限的意义和价值。这绝对不是一个理性主义者所能够给出的答案,因为有理性的人都知道,无论一个人的生命有多久,总有大限要来临的那一天。第二,理性主义者的方案,承认生命有限,不去无谓地追求生命无限,而是追求生命的高度,也就是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意义和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生命的长短已经不具备根本意义了。如果一个人的生命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即使是短暂的,也是灿烂的和值得的。
马克思沿着这个思路为共产党人找到了信仰。1835年8月,马克思中学毕业写过一篇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在这篇作文中,马克思用诗一样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这样的职业,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和价值。
马克思所倡导的价值追求到底是不是理性的和科学的?是不是值得信仰呢?让我们借用海德格尔的一个理念“向死而在”,从生命的终极意义上来追问一下吧:生命的本质实际上是一个有限的过程,不要去追求那个最终的结果,因为最终的结果都是走向无限的虚无,即死亡。我们只有面对无限,才能思考和规划如何安排好自己有限的生命过程,才能反向思考我们今天该不该这样活。
假设要面对死亡了,我们回顾一下自己的一生,感到生命是有意义和价值的,选择是无悔的,如果再重新度过一生的话,我们还会这么过。请问这个理由是什么?理由可以有很多,但是真正的理由绝不可能建立在世俗的基础之上,因为在这个时候世俗的东西已经没有意义了。既然生命的本质是一个过程,那么,有意义的生命在于过程的精彩。什么样的生命过程才是精彩的呢?马克思告诉我们:“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也就是说,一个人应该有尊严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有尊严的生命才是值得的,才是精彩的,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对于没有尊严的生命过程而言,每一分钟的延续都是耻辱。什么样的生命过程才是有尊严的呢?马克思说因为生命得到了人们的尊重,达到了崇高。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呢?马克思的回答是:因为“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什么是主义呢?“主义”就是核心的价值追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呢?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所倡导的、被共产党人所遵循的价值和灵魂,即造福人民和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如果为了这样的价值追求可以献出生命,那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样的信仰是科学的、理性的信仰,具有崇高的生命价值追求。
在实践中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
我们往往会在不同的层次上使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比如说,马克思主义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里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再比如说,我们从事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因为这是造福人民的马克思主义事业,这里是指马克思主义的运动和实践。还比如说,我们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这里是指把这个主义当成信仰的人。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实践运动,还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都贯穿着一个灵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道”。古人云:“道不离器。”马克思主义的“道”,就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运动和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点在于它的实践性,而不是空谈“主义”。离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运动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只能是一个幽灵。所谓“大道之行也”,“道”是用来行的,不行就没有“道”。
马克思主义的“道”就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表达、运动实践中,就在每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身上。实现马克思主义这一价值追求,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正是对资本逻辑的扬弃、对资本主义的拨乱反正。所谓社会主义,就是把社会的整体利益和理性价值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如果制度理念、制度安排和制度设计是围绕让社会整体利益得到有效满足而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这样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制度,这样的社会就是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就是“道器不离”:马克思主义是灵魂,社会主义是载体;马克思主义是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是价值实现方式;马克思主义是“道”,社会主义是“器”。如果马克思主义离开了社会主义,它只能成为空想,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如果社会主义没有了马克思主义,就会丢魂,就会走邪路。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清晰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无论有多少个理论形态,它的“道”只有一个,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即“行道”的方式可以有很多,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具体模式可以有多个。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只能说明苏联模式具体路径的失败。同样的道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说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可以而且必须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历史条件、面对的课题和任务、人民的需要和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造福人民的具体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转换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现造福人民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的中国道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实现形态,就是造福人民的具体实践和现实运动。正是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和价值认同,我们把全国十几亿人的力量凝聚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带领人民不断创造“中国奇迹”,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多次指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尽快掌握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等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党的舆论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面对当前复杂的舆论环境、传播格局,要做好网上网下舆论引导,推动主力军挺进网络主战场,就要统筹好各方面资源,发挥新媒体优势,做到转场不怯场、转战不惧战、转型不变形,博弈中不缺位、辩驳中不失理。在实践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关系。
理论与舆论的相互协同理论和舆论是宣传思想工作最基本的内容,两者是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党的基本理论是党的舆论宣传的依据与来源,关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政治问题。理论是力量的源泉,马克思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舆论和舆论场是宣传思想工作要充分引导的领域和阵地,具有鲜明的导向要求。理论的作用在于铸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伟大理论,熔铸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之魂。舆论的作用在于弘扬和彰显理论的价值,以理服众引领人、教育人和鼓舞人。当前需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精神力量变成推动发展的物质力量。
在现阶段,舆论宣传的主阵地逐步转移到互联网上,这就要求宣传战线主力军要充分认识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主动去适应和占领这一阵地。要充分发挥好理论与舆论的相互协同和促进作用,紧紧抓住正确舆论导向这个关键,否则,理论缺位必然导致舆论宣传缺乏旗帜和正确方向,必然会引起各种思潮的泛滥,最终导致因缺少主流价值观凝聚而人心离散。同时,缺少舆论共振共鸣的理论,很容易成为空洞的理论、空谈的理论,成为走不出象牙塔的“学问”。舆论跟着理论走,理论靠着舆论推。在当前网络舆论引导中,只有实现好理论与舆论的相互协同与促进,才能抓牢网上舆论引导的话语权、主导权,使网上舆论生态和导向更加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更加有利于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更加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精神健康。
课题
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心得体会篇七
内容提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切实把***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确保认识到位;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到实处,确保领导到位;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确保情感到位;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确保措施到位;解决好钱从哪里来、怎么用、怎么管的问题,确保投入到位;开展乡村振兴统计监测,确保考核到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确保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情感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考核到位,持之以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稳中求进的工作举措,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夯实思想基础,确保认识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最突出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显著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呼唤,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说,就是要切实把***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应认识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在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同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样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还应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农业要比以往更加注重保供给、提质量、稳物价,继续为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压舱石”和“稳压器”作用,继续为国家宏观调控留出回旋余地和腾挪空间,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赢得战略主动。更应认识到,振兴乡村是人民的期盼。农民群众期盼得到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亿万农民群众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这就要求我们真正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更加注重农业农村发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把乡村建设和城镇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推动实现包容性、普惠性发展,使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发挥政治优势,确保领导到位。***同志在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最大政治优势。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就要完善党领导“三农”工作的体制机制,提升党领导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要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到实处。按照党委和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调整、完善、充实各地农村工作领导机构,配齐配强力量,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治国安邦,重在基础。基层党组织强,就可以强基固本。要坚持把行政村作为乡村治理的基本单元,稳定县乡村三级治理架构。落实乡村基层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推进乡村善治。不断提高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和运转的保障能力,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践行“一懂两爱”,确保情感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懂农业,就要准确把握国情农情,用辩证思维、唯物史观、国际视野来看待、分析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深刻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刻苦钻研、懂行精进。爱农村、爱农民,就要倾注感情、肩负责任,守土尽责、勇于担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上行稳致远。回顾历史,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都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土地增值收益“取之于农、用之于城”的问题长期存在,“农村的地自己用不上、用不好”的问题尚未**,农村人才、土地、资金要素单向流入城市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依然任重道远。在国家经济实力、财力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情况下,更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三农”工作干部做到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要学深悟透***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了解农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遵循农村发展规律,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有决心有能力有韧劲落实党的“三农”政策,密切联系群众,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同时,要树立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用人导向,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
聚焦重点难点,确保措施到位。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既坚持统筹推进、全面振兴,又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一是立足产业兴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和增强竞争力,实现产业振兴。大力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建设样板区、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以培育一批产业强、产品优、质量好、生态美的农业强镇为重点,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经济动能转换,并建立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围绕良种良法良田良品扎实工作,持续巩固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立足生态宜居,推动绿色发展,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发挥农业多种功能,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和智慧农业。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坚持因地制宜、村民主体、建管并重、有序推进,重点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厕所粪污治理、生活污水处理等工作,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示范村建设,以典型引路,促比学赶超。三是立足乡风文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掘传统农耕文化,支持乡村文化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树立社会正气。四是立足治理有效,完善农村“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抓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振兴计划、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是立足生活富裕,着力抓好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利益联结、共同发展,支持外出经商务工农村人才返乡创业,鼓励社会资本到农村投资兴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让广大农民有更多归属感、获得感。积极构建完善财政综合扶贫政策体系,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加强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
强化资金保障,确保投入到位。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要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加快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明确和强化各级政府“三农”投入责任,层层传导压力,解决好钱从哪里来、怎么用、怎么管的问题。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重中之重”“优先发展”的要求,夯实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和保障机制。贯彻落实***同志关于将更多土地增值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重要指示,按照“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的原则,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逐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动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向市县延伸。通过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地方农业信贷担保机构降低担保门槛、扩大担保覆盖面,切实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的可得性。充分发挥农业领域政府引导基金作用,落实涉农税费减免政策,带动农业领域社会投资。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强监管,规范发展农业保险市场,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质量。
加强激励约束,确保考核到位。为确保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必须加强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的考核监督和正向激励。按照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各省区市党委和政府每年要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相应地,要加快实施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监督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党政干部推进乡村振兴的硬约束。以科学、全面、实用、精准为原则,建立能够客观反映乡村振兴进展的指标和统计体系。围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任务,开展乡村振兴统计监测,夯实考核评价基础。
守正创新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心得体会
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心得体会1000
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心得体会篇八
根据x号通知精神,下面将我市x年宣传思想工作情况、文化体制改革进展情况和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情况汇报总结:
今年以来,我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省委宣传部强精心指导下,按照年初工作部署,突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抓理论武装,突出服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舆论引导,突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突出落实文化强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抓文化改革发展,突出优化基层宣传文化队伍抓阵地建设,各项工作在建设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在管理中完善,为好地方“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工作大局提供了扎实的智力支持、舆论保障和文化条件。
按照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工作思路,我市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政治课题来抓,作为理论武装工作的重点工程来落实,以学习能力提升推动改革发展的成效逐步显现。得到了中央、省委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先后两次到我市采访报道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相关做法。
1000余篇,为科学发展积聚了动力。-->
2、硬化措施,强化落实。一是学习制度促动。制定下发了考核评价机制、述学评学考学机制、激励保障机制三项长效机制,促进学习的长效化。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纳入领导班子综合考评体系,将考核成绩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选拔任用干部和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二是学习典型催动。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了两个县、部分市直机关、乡镇、学校和企业共10个单位作为创建活动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创建活动的开展。启动了十佳学习型党组织和百名学习型党员评选表彰工作。三是学习活动带动。重点抓好了干部理论考试、专题宣讲报告会、“一季一主题”读书活动、“学习的力量”主题演讲赛等12项活动。组织开展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四化两型”、学习型党组织、文化邵阳建设等专题宣讲报告会近1000场次;围绕“一季一主题”读书活动,向党员干部推荐了一批必读和选读数目,结合推荐书目,各级党组织开展领导干部讲党课、专家学者讲理论、先进人物讲事迹、党员干部讲体会“四讲”活动2万余场次;“学习的力量”主题演讲赛,近5000名党员干部参与比赛。今年的干部理论考试,由市委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具体落实,将于11月底在市县乡三级行政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中举行,市委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干部理论考试成绩登记备案,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参考。
3、立足实践,确保实效。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放在促进赶超的大局中去推进,确保工作实效。一是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科学发展结合起来。党员干部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形成了四个共识:从大办工业向办大工业转变,从开发城市向经营城市转变,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黑色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变。二是与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作为坚持不懈地解决难题、改善民生,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过程。三是与丰富党员干部精神文化生活结合起来。积极整合学习资源,充分发挥党校、农村远程教育、网络、阅报栏等学习资源的综合效益,为基层党员干部读书创造便利条件,丰富了基层党员干部精神文化生活。
(二)强力推进以“科学发展、后发赶超”为主要内容的新闻外宣,社会舆论基调昂扬
2、致力推介品牌。围绕,举全市之力打造品牌,全面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大力提升好地方的度和美誉度。今年印制了《中国好地方》、、《之路》画册和书籍5万余册(本),制作《铿》、《寻梦好地方》光碟近4万张,印制中英文对照宣传册50余万份。在《香港大公报》头版头条以一个彩色整版刊登崀山申遗历程和景点风光图片。在好地方遗成功后,又先后开展“摄影名好地方采风”、“好地方家画崀山”、“明星演唱会”、“《好地方”等10大活动,邀请中新社、香港文汇报等30余家中央和省市媒体好地方济社会建设成就进行全方位报道,中央电视台7套《乡村大世界》、际频道对大型明星演唱会进行全程录播。台湾中天电视台《台湾脚逛大陆》栏目摄制组来崀山进行为期五天的旅游专题片拍摄,将向台湾民众推介好地方美的山水风光、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特有的风味美食。同时还着重以重大经贸节会活动加强好地方象的对外展示。上海世博会湖南活动周期间,成功举办“x年好地方(上海)经贸洽谈会”,编印了《世博好地方动周快讯》3期,在香港大公报、香港商报、上海东方卫视等媒体及时发布相关信息20余条。至10月底,我市已在国内外外宣刊物、境外媒体发外宣稿1300余篇,专版14个,制作专题节目13个,在中内、省级重点网站发正面宣传稿件3万余篇。达到了宣传推介好地方构建合作平台、引进外来投资的良好成效。
3、切实做好热点引导。一是完善新闻应急报道。以加大对县一级对外新闻报道工作的培训与指导为重点,加强了对突发事件及网络热点事件新闻报道的管理力度。对邵论热点事件,及时沟通,果断处置,第一时间编发新闻通告,有效平稳了社会舆论。二是有效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对国内重点网站论坛、博客进行重点监控,发现信息及时汇报并处理,现已发《网络舆情》15期,内部参考文件12期,为市有关领导及时了解信息、妥善处理网上突出问题提供了依据。组建了“好地方络联动”qq群,实现市网管办对50名市直单位网评员和12名县市区网评员的直接管理。到目前为止,全市网评员共发主贴220篇,发跟帖1万余条,有效地引导了网上舆论。三是不断拓宽新闻发布。积极推进新闻发布向党委部门拓展工作,的单位。至10月底,全市共举办新闻发布会29场。
(三)突出抓好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主要目标的文明创建,城乡文明协同发展
市委、市政府在我市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后,根据好地方际提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目标。我们把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即作为一项优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形象、促进科学发展的工作目标,又作为开展文明创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推动城乡文明协调发展。
1、强化工作制度保障。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借鉴兄弟市州创建经验的方式,制定了等一系列文件,强化创建工作的制度保障。
2、深化市民素质教育。一是突出主题抓教育。开展“创建文明城市,争当文明市民”五大主题活动,即:开展好地方市城市精神征集提炼评议活动、开展“践行文明礼仪,争做文明市民”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活动、开展“争做文明人,共创文明城”9.20道德宣传日主题活动、开展以“学习道德模范,弘扬文明风尚”为主题的全市道德模范巡回演讲活动、开展以“用良知检讨社会,让道德植根人心”为主题的“文明大讨论”活动,在全市唱响了文明、和谐的主旋律。二是夯实阵地抓教育。以市(村)民学校为阵地,深入开展公民素质教育。目前,全市城区共创办市民文明学校121所,农村共创建村民文明学校672所,今年来,共开展各类教育培训6000余次,培训人数达96万余人次。三是紧扣“节日”抓教育。组织了“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组织广大市民,开展诗歌朗诵、经典诵读、座谈会等活动,弘扬民族文化,倡导民族认同感。抓住x上海世博、广州亚运会召开的契机,广泛开展了“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着力提高市民素质。
3、细化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在制度上下功夫,在创新上做文章,在优化环境上想办法,推动我市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继续坚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实事工程。全市新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和实践基地38个,95%的社区已经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市县两级共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志愿者服务队46支。等4处基地成为第三批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我等一批先进典型在全省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受到表彰,还在此次大会上就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做了典型发言,“心理辅导三十六策”被评为全省优秀创新案例。
1、大力繁荣文化事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一是打造文艺精品工程。进一步加大了对文艺精品创作的指导扶持力度。开展了邵阳市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表彰活动,收集各类作品86件。在视台开设每周一期的文化栏目《开讲邵阳》,举办了民俗文化表演、游园、诗歌活动于一体的首届紫薇游园文化节暨中秋诗歌会。水府文化论坛、年度10大文艺新人评选等激励创作活动持续推进。营造了文艺创作的良好氛围,新人新作不断涌现,拍》。二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五下乡”、“送戏下乡”、农村2131公益电影放映活动深入开展。各类节庆、广场、行业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市委市政府举办了春节、元宵文艺晚会,市花鼓剧团推出成立60周年系列演出活动。三是展示特色文化魅力。进一步加大了我市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传承和展示力度,举办了“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等一批文化项目新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是加快设施建设步伐。以乡镇宣传文化活动中心为重点的文化场馆建设和以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为重点的数字电视工程扎实推进。全市转换有线电视用户24.1万户,完成2290个村的“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今年向中央、省里争取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90个,争取中央资金1404万元,省资金266万元。投资2600万元对祁剧院、市花鼓剧团的硬件设施进行改造,成立了市歌剧团,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2、积极文发展化产业,提升文化经济实力。确定了在东部县区打造以出版印刷业为龙头的传统文化产业基地,在西部6县市发展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文化休闲基地的产业发展总体布局。近年,化产业呈现出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同期gdp增长速度,人均创造价值、利润等指标,均高出同期二、三产业整体水平。x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值31.8亿元,从业人员近4万人,增加值13.8亿元,是x年的2.3倍。今年,全市文化产业总值有望突破40亿元,增速在20%左右。一是文化旅游业来势好。投入资金4亿多元,开发花瑶民俗文化旅游,建设等文化旅游景点。崀山文化旅游节签约投资项目28亿元;民俗风情旅游节暨姑娘节吸引游客20余万人;金银花文化艺术节给金银花产区带来2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收益;化旅游项目11个,达成投资意向8.7亿元。二是传统产业发展快。传媒产业快速扩张,视台投入200万元对栏目节目进行全面改版,创办了电台音乐频道,城市报开办的全省第一家地市级手机报上半年已发展用户2万多户,预计年底用户达到10万户以上;投资1500余万元建成九州、两家电影院,填补了我市3d影视的空缺。市直广电系统年经营收入正向亿元目标冲刺,力争在x末达到1.5亿元。文化艺术业快速成长,全市现有文化艺术业1700余家,产业收入近四个亿。占地200亩,预算2.7亿元的市文化艺术中心已完成规划论证、选址和地质环境评估等工作。印刷业快速发展,现全市印刷从业人员6000余人,年销售收入近10亿元,资产超千万的民营印刷企业发展到12家,永吉x厂成为全国的x生产基地。三是“x”产业规划起点高。高起点编制“x”文化发展规划,并纳入全市x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到“x”末,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市场体系,产业总量达100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5%以上。着重推进两城、两园、一基地建设,建成文化艺术城、报业产业城、君子传媒产业园、印刷工业园和生态民俗文化产业基地建设。
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是中国x成立90周年,也是实现“x”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一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既面临着艰巨的工作任务,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基于这一基本形势,x年,我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宣传党的x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和优化作风建设为手段,不断提升宣传文化队伍整体水平,扎实做好弘扬时代旋律、服务科学发展、满足精神需求等方面的工作。
1、坚持在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学习贯彻党的x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拓展理论武装。一是进一步抓好《市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党员考评细则》的完善落实,强化学习阵地、学习服务、理论工作队伍建设,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二是做好x届五中全会的学习宣讲工作,开展多层次x届五中全会精神理论骨干、宣传委员培训。四是以建党九十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举办相关理论研讨活动,大规模、大声势宣传表彰一批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党员。
2、坚持在推进系列主题宣传中平稳社会舆论,着力营造科学发展的氛围。一是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学习贯彻x届五中全会精神”、“x回顾、x展望”、建设习型党组织、“争先创优活动”等主题,多层次、大范围的开展主题宣传。二是以省、市组织的重大涉外、经贸、文化、旅游活动为载体,打好外宣战役,继续在境外媒体办好专版,全面展示良好形象。三是进一步拓宽新闻发布工作,推动党务和政务信息公开透明,加强新闻发言人和网评员队伍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四是编印出版外宣重点图书《四卷》、《名家名作选集》,打造外宣精品。
3、坚持在创新体制机制中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一是开展以建党90周年文艺主题为重点的文艺活动,举办专题创作扶持、红色歌曲演唱、主题文艺展演等活动,大力宣扬主流文化。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力度,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二是着力推进以文化旅游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协调抓好“两园、两中心、一基地”重大项目建设和出台文化经济政策,积极融合文化旅游圈。四是全力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各市州文化体制改革意见》,确保各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
4、坚持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中全面提升城乡文明,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是提升市民素质。利用市民学校、各种传统节日等,积极组织志愿者服务行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教育活动,攻克文明城市创建的难点。二是组织评选全市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在全市深入推行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考核考评机制,进一步加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力度。
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自x年启动以来稳步推进,成立了以市委书记负总责,市长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确定了三家单位为改革试点单位,并纳入全省试点范围。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得到一定程度推进。市广电实行了局台分离,顺利完成电影管理体制划转工作。报社、文化馆、剧团、电台电视台积极推进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人员实行聘任制、分配向专业人员倾斜,中层干部进行竞聘上岗,人的积极性和工作活力得到有效调动。经营性文化单位改制上,制定了转事为企的改革实施方案。今年以来,特别是中央、省委系列文件措施出台后,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加大了改革工作的力度。
1、深入学习。广泛学习宣传贯彻x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宣传部调研时讲话精神、《关于推进各市州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文化旅游产业研讨会精神,不断提高全市各级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特别是就x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市委学习中心组进行了集中学习,市委书记童名谦作了专题讲话。市委宣传部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市直宣传文化系统副处以上单位负责人进行专门集中学习,并向各县市区委宣传部、市直宣传系统各单位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x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经过广泛深入的学习,不仅宣传文化单位干部职工,还是全市各级各部门思想观念得到较大的触动,工作压力、信心和决心得到较大提高。
2、扎实调研。联合市文化、广电部门,就文化体制改革在全市范围进行了一次广泛调研。我市市县两级现有宣传、文化管理单位40个,文化馆13个,图书馆11个,电影公司10个,乡镇文化站、广播站各201个,新闻媒体有3报()、11台(电台1个、电视台10家)。市直宣传系统文化单位24家,其中公益性文化单位13家,经营性文化单位11家。调研中发现,困扰改革深层次推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思想观念的问题,思想解放不够,对文化发展重视不足;其二,配套政策问题,缺乏具体的推进改革的政策;其三,改革成本问题,我市宣传文化单位大多比较困难,历史欠账较多,改革缺乏一定的成本。
3、加快进度。为解决制约改革的难题,积极做好同财政、发改委、劳动人事、编办等部门的联系协调工作,就落实相关政策先后召开协调会三次。按照省八部门《关于推进各市州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若干意见》安排,结合有关文件精神,就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作出了初步方案,力争年底前完成改革任务。同时进一步做好改革单位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召开干部职工座谈会20余场次。
4、几点建议。在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一是按照党管意识形态、党管文化原则,建议明确改革后的广播电视台为同级党委宣传部的正处(政科)级直属事业单位。二是按照国发【x】17号文件“不得将某个部门的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确定为集中行驶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的上级主管部门”精神,同时为加大对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监管力度,明确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直接归口同级党委宣传部管理。三是按照“文化行政部门要实现政策制定职能与监督处罚职能相对分开”的要求,“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由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承担。在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方面,建议省里出台相关具体政策措施。
8月2日,收到中宣发[x]14号《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若干意见》文件后,部务会全体人员立即进行了传阅,确定了出做好文件精神传达,组织好专题调研,摸清当前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出台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的工作思路,当前,一系列工作正在的序推进之中。
1、认真学习传达了文件精神。8月6日,我们组织了部机关全体干部进行了学习和讨论,明确了各相关科室工作任务。随后,市宣传部、市组织部、市编委、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六家相关单位负责人进行了会商,对在我市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中宣发[x]14号文件精神进行了初步探讨,各相关单位也相应组织了本单位干部的学习和讨论。同时,我们向各县(市、区)委宣传部下发通知,要求做好该文件学习和贯彻落实。
2、深入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我部组织工作力量,针对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通过调研,摸清了全市宣传文化队伍基本情况。当前,市宣传文化队伍5.65万人,其中体制内6501人,体制外约5万人,主要分布在文化、网络、印刷、广告业等各类市场,虽然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力度,但依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具如:基层宣传文化队伍薄弱。体制内宣传文化工作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市、县级,全市体197个乡镇、18个街道办事处仅有在编宣传委员或宣传干事219人、文化站所人员458人,且这些人员大多数不需承担乡镇其它中心工作;村一级没有在编人员,宣传文化从业人员也是屈指可数。队伍结构不太合理。全市宣传文化人才队伍中,新闻、理论、出版和复合型专业人才相对匮乏,领导职数偏多,县级文化馆和在一些县常作为军转干部、复退军人的“安置站”。高层次人才奇缺。文化团体内,在全省乃至国内文艺界有一定影响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屈指可数,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文化领军人物,特别是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名人名家更是紧缺,视野宽、懂策划、有创意、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文化专门人才几近为零。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及人才队伍中,研究生以上学历仅5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625人,大专及以下学历4871人,分别占总人数的25%和75%。干部待遇较难落实。从政治待遇上讲,宣传文化系统干部普遍存在提拔难或交流难的问题。调查发现,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在同一个岗位工作或任职,年限超过x年的人不在少数,有的甚至在一个岗位工作到退休,尚难落实一个正(副)科级待遇的也大有人在;从经济待遇上讲,近年来已有较大的改善,尤其是乡镇文化站、广播站的干部,基本工资均能全额发放。但基层文化单位的津补贴部分仍然难以落实。政治、经济待遇得不到落实,既影响到干部及引进人才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更严重的是,影响到整个宣传文化系统干部或人才队伍的整体稳定和宣传文化事业的长足发展。
3、优化基层宣传文化队伍采取的措施。一是整体规划,明确要求。制定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并纳入全市干部人才队伍建设“x”规划。并向县级党委政府提出了制定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二是抓好培训,提高素质。把宣传部文化部门干部培训纳入全年培训计划,积极选派人员参加中宣部、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培训班。全市就文化艺术、新闻宣传、理论教育开办讲座1000余场次。并每年可有组织地、分期分批派送部分干部到省、市党校或行政学院等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培训。三是积极争取,加大投入。我们就宣传文化队伍保障等问题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后,领导高度重视,表示市财政应将按照中央、省出台的有关扶持政策,对照财政收入增长比例相应增加对本市文化事业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新时代 汇总 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心得体会(汇总8篇) 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心得体会(汇总8篇) 《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