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扶贫故事征文范文心得体会5篇
我身边的扶贫故事征文范文心得体会5篇
我身边的扶贫故事征文范文心得体会篇1
我叫刘荣鑫,现任丙妹镇归林村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是一名90后中共党员。
2019年6月23日,我荣幸成为脱贫攻坚这场无硝烟战争中的一名排头兵,成为归林村脱贫攻坚指挥所第九网格网格员。
我连夜收拾行装,奔赴归林村。夜里,初夏气息渐浓,县城华灯璀璨,但蜿蜒崎岖的山路上空,却群星点点,静谧安宁,一个半小时后,我到达归林村。月色朦胧,偶尔传来远处的狗吠声,此时已入深夜,漆黑一片,唯有不远处亮着一盏明黄色的灯,借着洒下的月光,我到达指挥所报道,所里的同志还在挑灯夜战。我揣着感动与激动的心情开启了归林村脱贫攻坚驻村工作新篇章。
三个月后,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获得组织信任的同时,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作为一名90后,因工作经验不足而辜负组织重托。面对村里人口众多、自然寨分散、工作调度困难等情况,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
有挑战才有机遇,有压力才有动力。2019年9月,正是住房安全保障攻坚战任务重、时间紧的关键期,作为第一书记,应首当其冲。那段时间,白天动员整治、晚上失眠想对策成了常态化。我们和村民在寒风中搬砖运瓦,汗水打湿了衣衫,我们的付出,终于换来了群众的理解与认可,顺利完成125户人畜混居整治,在公益性岗位和“一帮六宣”等工作相互推进下,村容寨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蓦然回首,归林已不再是当初模样,产业利益链接入股分红、持续组织化劳务输出、扶贫产业壮大发展……群众收入翻了一番。
归林的深夜,狗吠依旧,月色依然,但道路两侧灯火通明,中国贸促会帮扶的54盏太阳能路灯在绽放光彩,又是一番新农村景象。
归林的清晨,村寨初醒,阳光初露,房前房后响起阵阵水流声,中国贸促会帮扶的人畜饮水提升新建蓄水池贡献新生力量,确保群众生活生产用水不愁。眺望归林的远处,朝晖洒下,梯田“羞了”脸庞,那是杭州萧山帮扶“度量坡”农田灌溉工程带来了生机。俯瞰归林,年初撒下的秋英花种,已经争相绽放,开满山间。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艰苦奋斗,不负时代;不忘初心,不辱使命,高举旗帜,砥砺前行。我要以行动彰显90后青年的热血与激情,以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全,将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伟大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我身边的扶贫故事征文范文心得体会篇2
“杨队长,我想咨询易地扶贫搬迁的事,需要交什么材料,明天中午就要交,这个我不懂,要怎么弄啊?”“高大哥,不用担心,我明天上班去扶贫办给你咨询,需要什么材料我帮你弄好就可以了,免得你跑一趟。”
这是他与云雾山村网格片区农户的日常交流。没有生疏,没有别扭,像亲戚一样热情,像朋友一样坦诚。
他叫杨勤,黄平县检察院法警大队大队长,2018年7月选派到黄平县浪洞镇永康村任脱贫攻坚包村干部。从法警到脱贫攻坚包村干部,从思想上、行动上扎根永康村,他热爱这里的每一个群众,热爱这里的每一片土地;怎样才能使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能为村里的百姓们做些什么是他第一天来永康村报道时思考的问题。驻村的这些日子,他常与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研判致贫原因,帮他们想办法、出点子、拉产业、谋发展,尽最大努力把该村贫困发生率降到最低。作为永康村脱贫攻坚包村干部,作为板山村十户贫困户帮扶责任人的他始终战斗在扶贫第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永康村(原平庄村和云雾山村合并)有10个村民小组,353户135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376人,在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全部脱贫摘帽。且发展产业2个,主要是淡水养鱼项目和云上有山茶叶种植项目,总资金114.681万元,共覆盖贫困户58户200余人,目前已分红8.64万元。产业发展了,但始终离永康人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要走,他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两年多来,走村入户,不漏一人。走访了105户贫困户和200余非贫困户,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帮他们找出了一条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什么能创收,就建议他们种植什么,发展什么。
要扶贫首先就要扶思想,要从根本上改变一些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改变他们那种“谁贫困谁光荣”的理念。他喜欢在闲谈中用自己的经历、用正能量的故事去感染他身边的贫困户,值得庆幸的是,他所遇到的建档立卡户都是靠自己双手自力更生的人家,依托精准扶贫政策,一些小额“特惠贷”发展种养殖业,他们通过养猪、种植中药材或在村级公司务工、不断勤奋工作,家家户户收入提高了,看着贫困户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自己也感觉得到了一些安慰。
在脱贫攻坚队伍中,他是全能的包村干部。春天防火,夏天抗洪,秋天田间忙丰收,冬天火炉话发展。2019年的6月,由于浪洞镇连夜下雨,内涝引发涨洪水。他与村支部书记第一时间到鱼塘抢收鱼苗,将损失降到最低。在永康人的眼里,他还是一个爱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真心帮助他们的包村干部。春耕时节,云雾山的脚下有他和群众播下的种子;秋收时节,云雾山上有他在田间打谷的身影;老百姓矛盾纠纷调解有他的身影;老百姓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迁也有他的身影。他常说,贫困户依靠我们,我们要不辱使命,把贫困户当作自己的亲人,真心实意帮助他们,使他们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他们的事就是我们的事,他做的这些工作,虽然谈不上什么惊天动地,但他真心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思想始终感动着我们,影响着我们。
穿上警服他是人民的好警察;背上暖心书包他是群众的贴心人。从法警到脱贫攻坚包村干部,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
我身边的扶贫故事征文范文心得体会篇3
“孙老师,太感谢了,这回我和两个娃娃不用租房住了,感谢政府感谢你们”。
竹毫村破岩组村民杨小八在电话里满怀激情,用浓重的苗音汉话这样对我说,而且重复了好几遍,电话里的声音因激动变得沙哑而颤抖。
2020年8月20日,杨小八的新建房最后一扇窗子玻璃安装完毕,自此,坐落于竹毫村破岩组他老屋基上60平米的新房子正式修建完成,村民杨小八一家三口也有了固定的“窝”。
2020年初,我到竹毫村在下组排查中,发现了在破岩组上破岩寨子中有一间不起眼的小茅屋。
通过了解,这间茅屋是村民杨小三为其在外打工的弟弟杨小八搭建来放置东西的,还准备用于杨小八的两个孩子放假时临时居住,获悉这一情况,我与村委的同志到杨小三家与其座谈,向其宣传了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严禁其用于人员居住,只能堆放搁置家具物品,并打电话给远在河南开封务工的杨小八,对其进行政策宣传。
回村后,迅速组织召开村级工作会,商量解决办法。经过商议,决定先把该户具体情况向镇政府作报告,同时,到宗地孩子租住的地方和孩子的外婆王周香家(宗地镇猛坑村黑关组)了解具体情况。
宗地镇党委书记姚华杰、镇长李树华获悉这一情况后高度重视,立即赶到现场走访查看,并迅速安排分管住房安全工作的王勇副镇长制定建设计划,拨出专项资金,确定工程队着手规划建设。
该村民组因地处边远,山高路陡,材料运输和施工都极为困难,再加上工程量很小,没有一家队伍愿意接手,后经过镇领导多方协调,从镇里一个较大工程工地找来了“接单人”,并立下“军令状”进场施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竹毫村前沿作战队始终坚持每天到现场办公,协调建材的顺畅运输和施工用水用电以及民工的生活保障事宜,镇危改办时常派专人现场监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经过两个月的建设,工程如期完工交付。为确保两个孩子尽早搬进入住,我还协调了床、凳、衣柜、生活用品,并及时接通了水电,硬化了房前入户路。
8月30日,杨小八的兄长杨小三年年纪较大,不会讲汉话,接过新房的钥匙时,激动的用苗话连声说到:“感谢镇里村里的关心,我兄弟在得远,要过年才能回来,我代表他谢谢你们了,我帮他招呼好房子,待他回来,一定请领导们来家啰糯务酒(吃饭喝酒)……”,随行的村干部翻译给大家听后,我让村干部告诉他:“不是谢我们,要谢共产党,是党的政策好,我们破岩组的苗族百姓才有好房住、才有好水喝、才有好路走”,随后,在新房门前,我拨通了杨小八的电话,出现了文中开始的一幕。
我身边的扶贫故事征文范文心得体会篇4
我叫朱前伦,是瓮安县天文镇乌江村龙井湾组的一个普通农民,一家四口住在几间木结构的老房子里。2014年,在政府扶贫政策的支持和扶贫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的生活迎来了转机。
我住的老房子年代久远,只能勉强遮风挡雨,有时候外面下大雨,屋子里就漏小雨,房屋台阶上角已经长起了青苔,有时候下雨天一个不注意就容易摔跤。我家门口也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晴天在上面跑起来是尘土飞扬,雨天又变得泥泞不堪,出门深一脚浅一脚十分不方便。
成了建档立卡户之后,我的帮扶人陈应同志就十分积极地联系我们,将我们家纳入入户道路硬化项目,在政府的牵头出资下,没多久施工队就上门了。施工队效率很高,不久后我家门口就有了一条平平整整的入户道路,送施工队走的时候我一直在不停地说谢谢,现在家里的老人出门也放心了,我雨天扛着东西走在上面也方便许多。
2016年,陈应推荐我参加了雨露计划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在专家的指导下学习养殖技术,2020年我参加了政府扶持的烤烟种植项目,家庭收入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2018年,我家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政府还对我家的老房子实施了房屋美化,我家住了十多年的老房子经过捡瓦、装板、喷漆、刮瓷等一系列整修,原本住着不安心的老房子也有了新面貌,居住环境好了,住在里面每天都是乐呵呵的。政府的帮扶同志还经常上门帮我们打扫卫生、收拾房屋,甚至帮着我一起下地做农活,让我感到十分的温暖。
我们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还要供孩子读书,以往全靠种地挣点钱,生活困难,平时都是能省则省,家里也是逢年过节才舍得买点肉。
成为建档立卡户之后,政府不仅给我们派发了食用油、大米和猪肉,陈应同志还积极帮我们争取符合条件的扶持项目,教育资助、参合资助、扶贫分红……我家实实在在地从扶贫政策中得到了好处,孩子的教育也有了政府的资金扶持,现在孩子在贵州读研,我经常跟他说要好好念书,多学本事,不仅是要自己出息,还要回报政府的帮助,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身边的扶贫故事征文范文心得体会篇5
我叫张运典,是德江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去年3月7日,我背负着组织重托和群众期盼,被选派到德江县稳坪镇铁坑社区驻村扶贫。此时距离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不足两年时间,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压力重重。
2014年,铁坑社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0户701人,贫困发生率为20.64%,属国家三类贫困村。我具体负责铁坑社区最边远的关林洞组包组工作和3户贫困户的帮扶任务。
当时,该组通组公路正在修建,车开不进组,我不得不步行。因路途远,很多时候中午不能回攻坚队,也因为这一点,与群众接触更多,彼此熟悉得更快。当然,与群众彼此熟悉的同时,一件件实事、难事也要让群众满意。刚到关林洞时,得知叶先强患脑溢血瘫痪在床,家庭极为困难。我向县红十字会争得了2000元的救助资金,并动员其易地搬迁至大龙居住。
我的帮扶户张月梅患有高血压病,儿子外出务工,独自一人生活。我每周都要到门上看她两次以上,为争取政策扶持。她逢人便说我对她很好,经常买一些水果、零食放在家里,我一去就往我怀里揣。张月梅老人把我当成她最亲的人,一有人提起我,她都会插上一句:“县人大派来的张主任好!有事找他准没有问题……”
当然,驻村工作也遇到一些困难。2019年6月,我上门督促黄某某清扫卫生。黄某某表示不理解:“我生活几十年都是这样过,现在是什么政策呀,反正我不习惯……”没办法,我只能自己动手为其整理卫生。后来,再为其修建卫生厕所,并厚着脸皮多次上门与其谈心、讲道理。现在,黄某某也成了我在关林洞组最好的朋友,事事都找帮忙,听我意见。
如今,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的补短板中,我把群众存在的问题一一上报,并得到实施。先后投入资金近18万元,解决了群众的关心的难点问题,确保整组达到了脱贫标准。关林洞组群众与全国人民一样如期实现了脱贫,无脱贫易致贫户、无脱贫不稳定户,全部消除致贫风险。
上一篇:智能财务培训心得体会13篇
下一篇:会计电算化实践体会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