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读书心得500字3篇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500字3篇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500字篇1
朝宋临川王刘义庆不是诗人,他及其门下文人编纂的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也不是一部诗歌作品,然而如果我们从诗的角度对这部中国最早的志人小说重新进行解读,则不难发现,这部以记写帝王将相、名士风流遗闻轶事为主要内容的的古典作品呈现着鲜明的诗性品质,放射着夺目的诗性光辉。主要在反映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谢安以其脱俗的言行、超逸的气质而为士人所仰慕,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
总体说来,《世说新语》受到魏晋流行的老庄哲学的影响,因此在用语上,语言虽然短小,可是仍善于借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且情节具有戏剧性,曲折风趣。善于把记言与记事结合起来写。
《世说新语》中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有如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其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如实地记载当时口语,不加雕饰,因此有些话不很好懂但是言简意赅,很能传达人人物特征。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反映出有时如同口语,但是意味隽永物的个性特点。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作者常用简单几个字,精确地描绘出主角的语言、动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如“曹操捉刀”时的描写。
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比如淝水之战时谢安的沉着和朝中大臣们的惊慌。还有,桓温伏甲设宴,广请朝士,想借机除去谢安、王坦之。王坦之惊恐万分,谢安却“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比如“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典故。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我认为其重要价值就在于它原生态地记录了“魏晋风度”。魏晋是一个喜欢追求美的时代,欣赏形体、神态之美,追求名士风度成为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魏晋时期对男性美的要求和追求超过任何一个时代
因为政治原因,魏文学智慧、人生智慧晋时期“玄言”成风,名士彦流多尚清谈,经常雅集,清谈时多手执麈尾,作神姿仙态名士风流最令人景仰的是他们身上的诗性傲骨。他们纵酒放诞,蔑视礼法,张扬个性,标举才情,狂放不羁,随性任事,超然物外,笑对生死,蔑视富贵,不就官职……他们是那个时代身上的龙骨,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仍然怀想起他们:名士本色,独立特行。或体现为山林之志,或表现为乖时癖行。耿介不阿,傲视万物,不与时务经怀,潇潇洒洒。
我想不愤世嫉俗人的很难成为名士,尤其难成为魏晋时代的名士。《世说新语》就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这样的社会群体或说是文化群体。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世笔记影响尤其大。《世说新语》的影响、魏晋风度的风范已深深地扎根于知识分子心中,它所体现的理想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永远的追求。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500字篇2
暑假我接触到了《世说新语》这本书,里面都是一则则小古文。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几则我最喜欢的小古文: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思是陈纪的儿子陈群很有才华,与陈谌的儿子陈忠都说自己的父亲厉害,一直都不能下定结论。于是就去问陈寔,陈寔说:“元方作为哥哥,不要难为弟弟。季方作为弟弟,不要难为哥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意思是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地里锄菜,见到地上有块金子,管宁照样举起锄头把金子当作小石头,而华歆是捡起来然后再扔掉。两个人以前同坐过一张席子读书,外面有官员驾着车通过,管宁似乎没有察觉到,依然津津有味地读书。而华歆却兴致勃勃地跑出去看了。于是,管宁割断席子说:“你和我不是同道中人。”读到这里仿佛眼前都能出现管宁气愤的样子,割席分作的典故就出自这里。
还有一则故事是: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意思是王戎七岁时,曾经与很多小孩子玩。他们看到马路上有一棵李树,李树上结满了果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孩子们都去抢李子,只有王戎一个人没有去。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王戎说:“马路上人这么多,要是好李,早就被人摘光了。一个人尝了以后发现果真是这样。王戎小小年纪真是洞察入微,无比聪慧。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意思是顾恺之吃甘蔗,先吃甘蔗地末梢,人家问了以后顾恺之说:“先苦后甜,渐至佳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先吃苦,有苦才有甜。
《世说新语》是非常适合每日诵读,读起来很押韵朗朗上口。家里人也很喜欢听我摇头晃脑念文言文,往往只言片语就可以鲜明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和特征。几句话就讲完一则小故事,让大家伙听后忍俊不禁,不得不佩服古人写作的魅力。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500字篇3
《世说新语》是鲁迅笔下“名士的教科书”,冯友兰句中“中国的风流宝鉴”,三十六门,上千故事,字里行间遍现时人内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脱俗的言行和漂亮的风貌。
魏晋风流,名士在外显露清谈、饮酒、服药之举,而内隐则向往高逸飘然之姿。他们放浪旷达,不营物务,栖心玄远,即是隐逸。
纵浪大化,曾于庄子的鲲鹏扶摇里憧憬逍遥,也有物我偕我的渴慕自在。于是手执一卷,追寻魏晋风度,暂忘尘世喧嚣,体味几场超脱的美好。
隐逸山林共由17个小故事零件构成一个小部落,鉴于编采者们的中庸客观,所选事件,其含褒贬,无一不给读者了解当时的精神气度与人物风貌提供了有力养料。
寄托于山水自然之乐,往往是抛却案牍劳形、丝竹乱耳,人体的器官便是与自然、人群沟通的最好媒介。
在第一则里,魏晋士人狂放,往往意趣恬适、属意山水,而高超的精神又衍生出脱俗的言行—挥麈玄谈、登高临远,逞其洒脱胸襟。阮籍寻传闻真人考古谈教而无应,以长啸对则有答—甚至数部鼓吹,林谷传响。可见其不拘泥形式,心意相交在于共同的兴趣,神交往往并不借助过多的言语,因为言语总是显得滞笨,不抵自然的造化令精神气质得以舒展。
而第六则写王羲之论阮裕“此君近不惊荣辱”,相比古代深藏不露的隐者沈冥也毫不逊色。阮者只在凭心感受,而又并不过多惊扰于心,故而能够做到超凡脱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第十七则郗恢夸赞谢敷“累心处都尽”也是同样道理。无所求,便能云淡风轻。
面对隐逸,不同的人对于自己有不同追求,有人心如磐石,毫无转移。
嵇康因拒绝出仕,以“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作为理由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这是第三则;而第九则翟汤少时好友周邵断绝往来,只因好友入仕。第五则有“骠骑将军第以高情避世”,何充将军劝其为官,其弟却认为自己清名可矣,“何必减骠骑”。
面对官场浮沉,隐士们是“逃离”的状态,不愿为官的态度极其坚决,名利官场的对他们仅有累赘桎梏,仅有不在意讨之,甚至厌弃。总有有人逆志,有人因外物的招引而摇摆。而一个看清本心的人,总是会一往无前、持续蓄力,哪怕“粗缯大布裹生涯”,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但隐逸的人总在路上,有人一直在走,有人后来居上,有人半路转头,精神之水是灵活的,而名士们对于自己身份的标签亦是。
第四则:李廞“清贞有远操,而少羸病,不肯婚宦”,王相因高名招礼、辟为府掾,宗子便由隐士而出仕。第七则:“孔郎庙”是为车骑将军孔愉所造,人们感怀于他“少有嘉遁意”,隐居时独寝,以歌唱来规戒自己,常游览名山。
这样的人,为官者便失去了隐士的美名了吗?并非。有的是迫于自身状况而无法很好地进入仕途,便须借助外力——美誉。但也事事都非“空穴来风”,总要有配得上的“装裱”,实在的风貌才能被美誉冠之;虽后为官,却曾有隐居之实,且相比常人确有境界。
刘驎之在第八则里的所作所为不禁令我想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高超率真、通晓史事,答应为官所接受钱财却尽数分发给穷困贫乏之人,而抵达为官之地也能全身而退。与民同乐的隐居欢愉,旁人自是不知;便如第十二则里的戴逵与哥哥,也“下官不堪其忧,家弟不改其乐。”这便是个人自有个人的格局所在,隐逸有高下之分,向来也是个人洞见。
推荐访问:心得 世说新语 读书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800字 世说新语读书体会3000字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500字 世说新语读后感1500字左右 读世说新语有感600字 读《世说新语》有感 世说新语心得体会800字 世说新语阅读体会 世说新语读书报告2000字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2000字
上一篇:房产销售员工工作心得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