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4篇
篇一: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
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看法
读了这么多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深深地感受到党国对我们的期望,大海般的爱,让我从豆蔻之年到青春学子都饱受恩泽,可见他离不开我,我逃不开他,有点形影相随,却又他面朝天我面朝地。思想政治修养在我的眼里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是指导我们前进的保障和立身之本。
知识没有错,搬进教科书的知识更没有错了,但这么多年来,这一门课已经沦落为升学考试的附庸,丝毫没有独立的味道,我们分不清楚到底为了啥而学习。我在思索,如果真的把所谓的书本上的“知识”给学好了,那么是否能真的说明思想觉悟就高了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NO!可以做一下调查在我的身边,有多少同学把政治理论课当做是一门选修课,一门无关紧要的课,它唯一的作用就是在期末的考试成绩中会有所体现。但真正关心思想政治的又有几人呀?
假如动机一开始就不对的话或没动机,那么在这门课程里面,也只是随风飘荡,最后的彼岸绝对不是万丈光芒。
毛主席告诉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可实际与理论却相差十万八千里,或许有点夸张,但事实却是这样显然。有句话这样说: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我感悟到:书本是美好的,事实是残酷的。难道我们就这样一味成为书本的奴隶,失去自我。
这门课按道理来说,是比较好上的,因为每天都有事情发生,不会失去案例的源泉,但以前的老师都是随便说说,最多就当下愤青,宣泄个人情绪罢了,没有老师敢凭良心说话,要求学生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使人全面发展。
我爱国,不反党反政府,只是思想政治课要想学生有兴趣听,必须敢于思想自由,不然就成为禁锢的牢笼,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变相的西方神学思想,愚化学生。
当进入大学大学后,我才渐渐的发觉,原来这些老师真的是不一样呀!他们会去敢于触碰所谓的权威,敢于揭露这个社会的不平,能说一些触动我们的话,原来社会并不是完美的。他们会在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的同时,教会我们一些在别的地方无法了解的东西。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会非常喜欢这门课程的原因吧!大二后,我们学习了毛概课,老师的教授方法有令我叹为观止,对于革命后的那一阶段我们的确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可以说是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但是现在我在思索一个问题,我们的考试怎么办?一切的结果只有在成绩面前才是“真理”,所以我在想这是否就是教育的整改的方向呀?让素质教育早日来临吧!我愿与这破旧的教育制度一块消亡!我太自大啦,唉,快点儿到来吧!
原谅我的实话实说。
篇二: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和感想
近年来,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加之广大理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从目前诸多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所作来看,缺乏感染性和实效性仍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我们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
1.
认知上、我们都不能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和意义有着十分清晰和正确的认识,不重视、没兴趣、不满意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如:有的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的专业课同等对待,认为这类课程就是学校开设的必修课,在是否学习的问题上是没有选择的,去听课完全出于害怕老师点名,影响期末成绩的目的;有的学生认为这类课程在内容上都是些大道理,与现实差距较大,空洞乏味,而且这类课程不能像某些专业课程那样能够带来立竿见影的收获,在短时间内根本体会不到学习的成效,所以缺乏学习的兴趣;还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通过期末短时间内的背诵,考试过关了,这门课的学习也就完事大吉了。在对这类课的整体评价上,学生打分普遍偏低,满意度不高。
2.
情感上。情感因素是态度的关键,它不仅会影响行为的倾向,而且会影响人的认知和观念。很多研究显示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得到学生70%的满意率已属不易。很多学生不太喜欢上这类课程,逃课、上课开小差、睡觉等现象司空见惯。
3.
学习热情上。学生的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更多的学生学习这类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期望顺利过关。
个人感想
经过两年多的理论培训学习,使我深深的感到这门课的重要性。
首先、做为思想政治课要想达到预想目标,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首先,激发自己探究兴趣,要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引导其去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富有策略性的引导。因此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我们的探究欲望,营造一种愉悦的探索氛围。根据我们认识规律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创设丰富的画面形象,调动我们的形象思维,形成创新能力。
其次,要恰当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主要是我们要在教师指导下自我学习、自主发展,这就需要教师们理解新课程的理念,重要的是教法不拘一格,要开放,要让我们有体验、有实践,真正的有所收获。
最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们要让我们体验理论的生成过程,可以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让我们享受发现的乐趣,品味成功的喜悦。
篇三: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
政治理论课看法五篇
第一篇:政治理论课看法
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看法
政治理论课—顾名思义就让学生学习先进思想文明以及祖国的文化历史。加强青年学生课的学习有助提高当代青年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培养强烈的爱国情操。对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改革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先进政治理论思想、提高理论课的学习热情、完善理论课的学习方法。
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思想教育和观念培养。基于这样的认识,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如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增强实践环节、探索多元化的考试评价机制等。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启发引导的问题导引法教学。即首先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关注的问题与思想实际,结合课程内容,确定授课的重点、难点、热点和疑点,在此基础上努力提炼出集四点于一身的问题或专题,找出理论与思想的实际结合点,再引导学生通过小课题、小论文、社会调研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精心准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班级交流。在整个过程中,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以学生为中心”,提出“细准备,活操作,掏出来,引着走,给工具,促升华”这样18个字。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营造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的既严肃紧张又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其间,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互动交流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使讨论逐渐纳入深化的轨道,最后学生热烈活跃的讨论交流与教师的引导性点拨、导向性分析、实际性讲授双向贯通,并通过“应用”这一中心环节,使学生对自身思想实际和现实社会问题的剖析内化为一种理性的思考,教学的重点、难点在热点、疑点的烘托中也得以解决。这不仅使学生对关注的问题在认识上廓清迷雾和疑虑,而且使学生在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受到熏陶和培养,得以方法论上的启迪,进而激发和引导学生深钻理论、理性思考。也使学生由以往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在教学模式上应该由
传统的老师一个人讲理论转换到课堂的趣味讨论学习、注重学生的课外实践环节,同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的问题,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资源,通过化静为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变难为易,拓宽了教学的时空;通过营造情境,增强了教学的说服力。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习成绩评价方法虽有一定的适用空间,但存在着定位不准、缺少差异性、与专业课学习成绩评价同质化、考试内容教材化、评分方式单一化等缺陷,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学与不学一个样,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为此,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完善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既注意采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也注意运用教学终结时的评价,将学生课堂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各环节的学习情况综合起来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具体采用了包括课堂讨论、写读后感、写参观体会、网络浏览研究论文、知识竞赛、期末统考(开卷)等多种形式。通过深化考试改革,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我认为,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重点,是在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和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方面。生活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不容易的,把人生划分成若干个阶段,大学似乎是最美好、最重要的一段经历。人的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是大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置身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其人生选择尤
为艰难。更好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得当代大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环境充满了热爱,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事,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锻炼了自己能力,增强了自己的人格素质,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养和陶冶,这些都为了大学生以后更好的服务于国家与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政治理论课浅谈(范文模版)
所谓政治理论课,目的在于向同学们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全面理解和掌握搞笑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但是,目前,多数高校的思想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学生们思想上不够重视
很多同学在上大学以后,思想上懈怠。认为只有专业课,英语课才是王道,而把政治理论课当做思想休息的地方。很少有同学能跟得上老师的步调,课堂上应付老师,考试前临时突击,或是熬夜,或是其他更甚的方法,令人不敢恭维。
2.旷课现象严重
总有一种说法“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上课旷课在大学校园里已经成为一种主流,你若没有逃课,别人会把你当做异类。尤其是政治理论课,课上会出现大片的空位置。这种现象,不仅扰乱了课堂秩序,而且影响了课程进度。
3.课堂秩序差
我们都亲身经历过,老师在讲台上面说,学生在下面说的情况。不仅仅是说话,聊天、看小说、玩手机、听音乐…...三尺讲台,是老师的领地,除去这个地方,其他的全是我们学生所在的地方,很明显,小小的三尺讲台上老师的声音远不及学生的吵闹。这种情况下,尴尬的是老师,无奈的是在座的认真听讲的学生。这种现象,完全影响了课堂秩序。
4.政治理论课课程枯燥
不能否认,政治理论课上睡觉的同学明显多于其他课程。无疑,对于工科学生而言,政治理论课只是简简单单的政治课,却很少有同学能听得下去。主要原因就是在同学们眼中,政治理论课没有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情节,没有动魄人心的故事,虽然政治理论课陶冶情操,但遗憾的是,大部分学生思想觉悟没那么高。
5.课上学生很少与老师主动沟通
很明显,我们班级上存在这样的问题。不是说老师没给机会,而
是给了机会却不知道珍惜,把那珍贵的十几分钟白白浪费。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对于老师给的话题没有兴趣亦或是没有自信站起来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看法,无论是哪种,都明显影响课堂气氛。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纠正同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错误观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人树立正确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能够帮助一个人很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2.创新教学方法
抛弃之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启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挑起学生上课的兴趣,使大学更有趣味。或许以下教学方式对教学有帮助:1.兴趣教学。根据学生兴趣所在,适时地改变话题。2.小组讨论。将下节课讲课的内容提前通知,分小组进行研讨。
第三篇:关于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看法的调查报告1关于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看法的调查报告
—(以xx学院学生为例)一、相关背景:
育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加强和改进,是提高大学培养人才质量的前提条件。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提高大学生理论水平及对其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对大学生素质塑造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于政治理论课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学手段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这门课,在校大学生除个别学生是因为自身对其感兴趣之外,其他学生对待这一课程的热衷程度似乎不是很高。大多以完成课程学习拿到学分为目标。因而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调查分析来提供一些方法及意见给学校与老师,并希望通过调查结果呼吁大学生重视政治理论课显得十分重要。
二、调查目的:
1.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在校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态度,通过对个别问题的分析得出学生
们所希望的课程教学形式。将调查结果报告给老师,依据这些结果并结合本课程、本校的条件、规定改革政治理论课,以期摆脱其尴尬地位。
2.通过对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看法的调查,了解同学们的具体想法,找出造成大学生上该课气氛不活跃的原因。
3.呼吁大学生对上课学习积极性的重视,揭示一些当代社会大学生教育存在的弊端。
三、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xx学院学生
2.调查地点:xx学院
3资料收集方法:问卷调查,查找书籍杂志,请教老师
4.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制作调查问卷,收集120分调查问卷的结果。○
2资料分析方法:基于问卷的数量有限,拟对问卷的调查结果分问题进行人工统计○
3样本抽样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分年级进行随机发方调查问卷○
四、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1)、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认识情况的调查
(2)、政治理论课对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作用调查
(3)、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堂上上课情况不理想的原因调查
(4)、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寻找当代大学生所希望的上课形式
五、调查结果分析
1.对政治理论课的认识情况:
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认识情况可以为学校推广教学工作提供参考。调查结果显示:23.3%的学生认为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程度很大,45%的学生认为程度一般,25.83%的学生觉得很小,而剩下的5.83%的学生则感觉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程度根本就没有。政治理论课重视的是对大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但是在回答
“你觉得政治理论课重要吗”问题中,只有37.5%的大学生认为很重要,13.33%的学生认为不重要,还有49.17%的学生认为不是很重要。而在回答“你认为思政课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是否有帮助”一题中,49.17%的学生认为该课对于自己以后的工作有帮助,12.5%的学生则认为没有帮助,38.33%的学生根本就不清楚该课是否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所帮助。
2.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评价:
根据统计,12.5%的大学生对思政课内容非常感兴趣,70.83%的学生不怎么感兴趣,16.67%的学生则对思政课的内容一点也不感兴趣。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还是有比较感兴趣的,对于该课程的评价还是比较积极正面的。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大部分学生对这课程抱有或多或少的兴趣,还是有部分学生没兴趣,几乎没有认真上过课,甚至有学生以为是不需要开设这些课程的,有的觉得课程是否开设无所谓。有部分学生即使上这门课程,也是在完全不了解又不怎么感兴趣的情况下迷迷糊糊地混过去。
通过深入调查,结果发现15.1%的大学生觉得引起自己对思政课无兴趣的主要因素是老师,21.88%的学生认为是自己本身,41.67%的大学生则觉得无法激发起自己的兴趣是因为该课程本身的内容及其性质,还有21.35%的学生是源于其他方面的原因。在回答“你对思政课的看法是”这一问题时,有38.36%的学生觉得该课内容枯燥;11.42%的学生认为自己要学的专业课程太多,没有时间去学习公共课,只想一门心思攻专业;31.96%的学生则认为该课程介绍的思想理论太多,引起思维混乱,把心思花在这上面是在浪费时间;还有18.26%的同学就觉得该课程可以引导自己树立正确的“三观”。这一题可多选,所以许多同学都同时选了几个。但根据每个选项所占的比例就可以看出为什么思政课会出现大多数学生们对其的热衷程度不高。除此之外,在回答“为什么你对思政课内容感兴趣程度很小甚至是没有”一题中,36.63%的学生也是认为主要是课程内容太枯燥了;18.52%的大学生认为这对自己用处不大,因而提不起兴趣来;25.1%的学生认为自己
感兴趣很小甚至是没有的原因是老师讲课方式没有吸引力;还有19.75%的同学是因为其他方面的原因。
调查问卷上的某些数据的确很让人瞠目结舌,例如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对该课程不怎么感兴趣,以致于出有些学生只是偶尔听一会儿或是只是听讲却不做笔记,有些学生干脆就做自己的事或讲小话,而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认认真真的对待这门课程。这也导致了学生从中收益不大,这反映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如人意。
3.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期望:作为大学生,对于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见解想法。对于某一课程的认真程度就可以看出其重视程度。就政治理论课这种公共必修课来说,学生学习受外部影响很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大学生对该课程的期望来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环境??调查结果显示:有31.67%的学生希望如果老师上课时能够多一点幽默会更利于自己的学习;53.33%的学生则希望在课堂上多拓展一些课外的知识,以充实自己的头脑,增长点见识;还有15%的同学则希望老师能够采取点其他的比较新颖的方式,而至于那种照本宣科型的教学方式则是同学们所不赞同的。
由此可见,课程不能吸引学生、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态度比较冷漠的直接原因在于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内容。从侧面可以看出:有些学生不愿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老师的讲课方式不怎么满意。因为学生往往根据老师上课的内容和方式等判断一门课是否具有听课价值并决定对这门课的喜好,所以,学生普遍认为,如果老师授课的方式能够更生动有趣一些,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增大,听课效率及质量也会进一步提高。(各年级学生不同情况详情请见附件—调查结果分析)
六、调查结果总结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得出结论:学生总体上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相差无几,都对课程内容有较大的抱怨。可是这与老师的授课方式及内容又存在一定的联系。这是政治理论课
不能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症结。所以,学校、教师以及相关部门下很有必要大力气改革和创新课程教学。
1.首先应该重视和强调课程教学的课堂纪律和秩序。虽然大课堂教学对老师的管理造成一定的难度,但是老师也绝不可以只顾自己授课,而对台下的学生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学校在这方面除了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外,还须有相应配套的硬措施和铁规矩。
2.通过师生教学互动达到教学相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都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老师在教授过程中也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应该结合教与学两方面需求进行授课。政治理论课的老师根据自己授课的不同内容,向学校提交各自的讲义,供学生自主选择;老师以此作为根据来决定如何讲授相关教学内容。每个学生在上课时可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老师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仅以书本理论来讲授,这样的话学生肯定会觉得很枯燥,不易被接受。同时还应帮助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将使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有明显的改善。
3.努力打破老师上课、学生听讲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上课前老师可以将相关的课件资料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转发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组合划分成若干小组,上课时由每个小组上讲台做演讲报告,谈谈各自学习和思考的体会和认识(例如:学生制作ppt并上台对其进行专题讲述)。每个人的观点不尽相同,可以交流和争论,不仅可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和见解,同时也能给大家带来启发或者灵感。所以应尽量使得每个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公开表达自己的看法,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双重积极性,从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4.运用多样化的形式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并不应该是在期末单纯的考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更多的应是在平常通过某些方式引导学生对国内外形势和时事的关注,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和理论功底,培养并增强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课程考核形式不应仅仅局限于闭开卷考试和写论文,可以丰富多样,给予老师和学生大胆创新的充分自由,通过实践中的努力探索、检验和尝试,千方百计取得好的效果,该课程更应重视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学生记忆书本理论知识的能力。所以,像(有条件的话可以)拍
摄、录制平时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与所学理论相关的现象的影像资料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撰写相关社会实践的考察报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等等方式应该都是可行的。
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中心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但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强调的“实践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更显现出其自身的理论特色和强大威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它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在实践的发展中根据变化了的实际而对问题加以分析,为人们提供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现实武器。可见,课程内容自身就有强烈的实践性要求。因此,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内化成为一种自身的认知能力,在认清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与统一。
第四篇:政治理论课思考题
一、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答案要点: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2、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3、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4、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5、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简述邓小平关于“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邓小平1979年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第一次提出的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为了规划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蓝图,邓小平设想了著名的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1、在传统思想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时代内涵的新概念。建立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
2、深刻反思历史教训,立足国情提出的描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阶段性发展目标的新概念,具有丰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内涵
3、体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概念。
4、富有时代性、开放性的新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小康”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调整。
三、基于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的实际,试述如何调整经济结构以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答案要点:
1、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构成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经济结构需要考虑不同产业构成的产业结构、地理空间分布的地区结构、不同所有制分布的所有制结构和供需层面考虑的供给与需求结构。
2、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与不足:a、产业结构总体格局不合理,三大产业比重不协调,第三产业比重过低,而且内部结构不合理。b、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各类产业的分散化程度较高,集中度低;企业普遍追求“大而全”和“小而全”,大中小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分工合作,生产力未能得到有效的优化组合。c、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严重。
3、调整经济结构的思路:a、总结经济结构调整的经验教训b、面向全球市场,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际经济与产业调整升级的机会,推动结构的优化C.提高城镇化水平,优化城乡经济结构d.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简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条件、内容和意义。
答案要点:
1、条件:第一,总结了二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第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第三,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第四,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对发展的核心价值的认识深化(2)对发展目标和道路的认识深化(3)对发展的代际延续原则的认识深化。第五,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2、具体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1)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2)发展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3)发展应该是又好又快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1)要坚持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2)尊重人民群众生命。(3)注重社会公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发展:“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协调发展:“五个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外。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地理环境决定论与地理环境因素。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3、意义: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一次重要升华;是从新的实际出发,适应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需要,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本质要求;深刻阐明了发展的本质和基本内容,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五、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答案要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精髓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2、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的体现。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就无法既唱响主旋律,又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要;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保证,就无法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只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才能做到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凝聚人心、激发活力,为社会和谐提供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
六、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创新?
答案要点:
1、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在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中,特别是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那是不能动摇的。科学看待这种区分:第一,有利于制度创新,第二,有利于防止右的思潮的影响;
但是,也存在制度创新不彻底。
2、江泽民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从体制创新到制度创新,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说到底,是一个体制创新的问题。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江泽民对邓小平体制创新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第一,从战略高度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第二,将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与整个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联系起来;第三,并没有将制度与体制进行区分,对社会主义制度创新
的深度有新的认识。
3、胡锦涛对社会主义制度创新(改革)的认识:第一,将制度创新(改革)上升到中国的命运、社会主义命运的高度。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二,制度创新(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联系起来。新中国60年的发展进步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4、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下的几种关系:①、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与基本制度的关系(性质或方向)②、正确处理好制度创新与发展、稳定的关系(外部关系)③、正确处好制度创新内部的协调关系(内部关系)④、处理好人民首创精神与国家推动制度创新之间的关系(动力)。
七、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意义
答案要点:
1、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历史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
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八、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产生的主要理论成果及理论形成的基本规律
答案要点:
1、理论成果:
其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和阶级关系,科学把握中国社会基本性质,努力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和特点,创造性地回答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成功地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历史阶段,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其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在实践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从而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历史阶段的第二次伟大飞跃。
2、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反复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深植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现实土壤之中,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与基本国情、时代特征的结合点,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使之迸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对实践产生巨大的指导作用。
九、试述中国新型大国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形成过程
答案要点:科学内涵:非西方文明大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国,新兴工业大国,新型的工商文明大国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人口规模大国,和平发展的大国,世界贡献、世界责任大国,中国是
世界的榜样大国。
形成过程:
1、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崛起的伟大开端,打开了近代中国进步的闸门,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2、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思想上的伟大开端;
3、抗日战争是第一次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成为法理上的四大国之一,成为政治上的大国;
4、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的胜利、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中国成为世界新兴大国;
5、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两弹一星”的成功使得中国成为国际核俱乐部成员,挺起了大国的脊梁;
6、70年代末,改革开放使中国富起来,中国开始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开始成为综合性大国,70年代后,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尤其是世界经济增长大国;低水平、不发达的大国,这是发展中的问题;
7、2012年,中共18大以后,走向全面发展的大国。
十、后危机时代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答案要点:
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
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第五篇: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教学大纲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意见,结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教学计划,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群中特开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课。要求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以此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培养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进而强化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我为主要内容,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把课堂教育延伸到社会基层,开展社会调查,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以及对社会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效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3、坚持整合资源,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参加社会实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4、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期稳定发展。
三、实践教学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实践过程。通过实践教学,对于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
【1】
本原理和方法,认识国情,认识社会,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培养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
1、初步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和认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现状,了解在我国加强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及社会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的法律意识,了解和认识社会、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素质特别是人才的思想品德及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以到达对自己成才方向的初步定位,增强大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其他组织形式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通过与农民、工人、科技工作者及社会各类劳动者的广泛接触中,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正确认识社会经济现实生活
中存在的消极的一面,科学地、辩证地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3、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学到的知识,以一个确定的社会调查题目或社会实践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比较完整的实践报告,用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观点、方法,辩证地、客观地、历史地、科学地分析和认识社会现实问题,以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目的,锻炼在社会交往中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4、要求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注意安全,依治进行。
四、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
1、实践教学内容
第一,对社会的初步认识和国情考察。通过对农村基层组织、乡镇企业和城市中小企业等的调查及参加一定的社会服务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情、民情、国情,加深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内容的理解。
第二,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现状的调查。通过在企业参加具体的岗位劳动或其他形式的实践锻炼中,与农民、工人、科技工作者、社会各种不同类型劳动者广泛的接触,认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带来的巨大变化,坚定走中
【2】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第三,综合性社会调查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2、社会实践的形式(1)开展社会调查。
(2)组织学生到本市的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及一些大型厂矿、乡镇企业、农业示范区学习参观。
(3)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倡导参加志愿者等公益活动。
五、实践教学课时安排及成绩考核
1、课时安排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总学时中抽出45学时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主要安排在每年的暑期进行。教师应在每学年第二学期结束前结合课程的具体情况,向一、二年级的学生布置在暑假期间的调查任务,指导学生如何对调查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析、综合,在此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或学习心得体会。
2、社会实践考核
社会实践报告属于学生必修学分,学分为2学分。
学生应整理实践资料,并结合实践体会和课程有关内容,写出3000字以上的实践调查报告(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将组织教师对学生的调查报告或实践学习的心得体会及时评阅,并结合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评定实践教学成绩。
3、社会实践考核的奖励机制
六、实践教学的条件保障
1、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制度化、规范化。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团委、人文社科系等单位、部门将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促进实践教学的制度化、规范化。
2、建立稳定的思政课实践基地。为使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已确定了一批实践教学基地,如:十堰市博物馆、郧阳革命历史纪念馆、郧县
【3】
南化塘革命纪念馆等。
3、切实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将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每年将送一部分教师外出学习深造,也将通过外出考察等途径,增长教师的见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已设有校内实训基地。
5、大力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为使实践教学多样化,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将购买一批具有教育意义的影音资料,并将和学工部、共青团及学生社团密切联系,介入到大学生在校的各种活动之中,并为其提供
咨询和指导。
6、解决好实践教学的经费问题。作为常规的教学活动,学校必须有固定的专项经费投入,我部将做出专门预算。
七、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估指标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使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有标准可依,根据《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校外实习管理办法》,特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估指标,以指导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分散实习为主,与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密切配合。
2、指导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指导教师需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3、具有符合教学基本要求的实习大纲、指导书及必要的参考资料。
4、有科学、规范的实习管理制度及措施。
5、有实习计划和实习教学安排。
6、指导教师严格按实习计划进行,并要求学生记好社会实践笔记和写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7、成绩考核标准
实践教学以学生的表现和态度、能力和水平、组织纪律、任务完成情况、社会调查报告等几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实习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评定。评分标准如下:
优秀:能很好地完成的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全部要求,社
【4】
会调查报告能对实践调研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对待实践教学态度端正,无违纪行为。
良好:达到大纲中规定的主要要求,社会调查报告能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对待实践教学态度端正,无违纪行为。
中等:达到大中规定的要求,社会调查报告能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较全面总结。对待实践教学态度端正,无违纪行为。
及格:态度端正,完成了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能完成社会调查报告,内容基本正确,但不够完整、系
统。对待实践教学虽有一般违纪行为,但能深刻认识、及时改正。
不及格: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为不及格:(1)未按规定时间上交社会调查报告和实习手册者;(2)未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
(3)社会调查报告马虎潦草、抄袭或内容有明显错误;(4)未参加实践教学时间超过三分之一以上者;
(5)几个同学合作搞某一调查研究,但报告内容雷同者;(6)有弄虚作假等违纪行为者。
八、实践教学质量监控
1、实践教学质量意识的强化
结合专题及事例,渗透并树立教师的质量管理意识,让“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观念达成共识,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2、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的三全管理
1)全面性管理:要求对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审美、劳技等方面素质的提高进行全面的评价监控,不仅强调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应包括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所获得的作为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各种综合素质。
2)全员性管理:全体师生都要参与到教学质量管理中。
3)全程性管理:加强实践教学工作过程的环节性管理,明确实践教学工作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按教学大纲、指导书、教学计划组织教学。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开始之前作好充分准备,教学结束时作好总结,使实践教学质量得到
【5】
监控。
3、实践教学质量的检查践行“四结合”
1)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
2)普遍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
3)检查与指导相结合;
4)自检与互查相结合。
4、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达到“三结合”
1)过程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3)与教师学期评价相结合。
【6】
篇四: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
思想政治课心得体会(通用10篇)
思想政治课心得体会
篇1一、遵循认知规律,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呈现教学主旨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教材内容的呈现要依据学生思想政治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兴趣,才会积极去理解和体会教学内容中的道理。从而将本课程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自主选择,使教材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文本。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生活处处有哲学》时,因为本课是高中《生活与哲学》的第一课,事关能否引起学生在接下来一学期学习哲学过程中的兴趣问题,于是我首先给学生们呈现出了这么几个问题:“我是谁?”“世界是怎么来的?”“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由什么原因获得我的存在?”“世界是否因为我的存在而存在?是因为有我才有了世界,还是因为有了世界才有了我?”“世界和我相比哪个更‘厉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引发学生的思考。上述这些问题在尚未系统学习哲学的他们来讲,是非常乐意去思考乃至于去探索的冲动,从而能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这种呈现方式学生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参与热情高,扣人心弦,寓教于乐,并为激发起学生们接下来要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的浓厚兴趣,事实告诉我也是这样。
二、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新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凝聚着众多课程专家计教研人员的智慧与心血,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我们必须尊重教材。但教材不是法典,时代在发展,与学生生活及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思想品德教材必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且百密一疏,教材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和不足之处。因此,我们不能囿于教材,而应站
在教材之上,把教材作为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融入自己的智慧,积极审视教材,灵活处理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三、变教材静态主题情境为动态生活场景,通过活动引领教材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身边的生活点滴做起,从日常行为的养成做起,应该提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某些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要创设一定的形式和情景,让学生逐步了解社会,扩大人际交往,参与社会实践。许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哲学,必须在社会生活的环境中,通过生活体验或是社会实践才能得到体验和内化。现行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改变了过去“观点→论述→事例论证”的呈现方式,而是呈现出活动化、生活化与情境化等鲜明特征。
新教材以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图片、故事、诗歌、活动等方式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都借助活动生成观点、升华和内化知识,丰富多彩的情境是体现教材活动化与生活化的一个基础平台,也是创新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但对于主题情境的使用不应拘泥于教材。对于教材中静态方式呈现的主题情境,完全可以因地制宜,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改变为动态的实际场景,引导通过活动主动融入到教材之中。
四、创设一定的情境材料,注重教材内容的问题导引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提出:“问题教学是发展性教学的高级类型,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这些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需要由教师系统地创建一些问题情境,并组织学生为解决教学问题而进行活动,同时也将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正确的科学结论最优地结合起来。”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研究开始于问题,问题产生于情境。在平时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果我们采用直白、平淡的方式呈现教材,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与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呈现背景→暗示要求(提
出问题)→引发思考→理性概括”的流程诱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把学习教材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实现教材的问题化。
总之,教材的有效呈现,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教师把那些过于简单的教材,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把那些过于冗杂、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更加简单明了,让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把那些抽象的内容用形象的语言变得更加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教材的有效呈现,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师教师处理教材的艺术,也体现了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更能展现教师的教育智慧和价值观。
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成熟过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研究及课例研究,能有效缩短教师成长周期。此次培训我觉得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听取名师分析课标、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和学习课例研究。
思想政治课心得体会
篇2一、认真备课,做好充分准备
备课是上课前的一个必要环节,备课是上课的基础。我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材就是钻研教材,准确掌握知识点,理清知识结构,把握重点难点。备学生就是必须首先了解学生,这是教学顺利展开的前提。备课的中心是备学生,所以,我们应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品格、方法等各个方面,学生知识的深浅、能力的强弱、品格的好坏、方法的优劣,是教师教学的客观依据。知识是能力增强、品格提高的前提,方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手段。为此,我们要明确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点、接受度,了解学生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例如,针对有的学生对政治兴趣淡薄,就要想方设法地去培养它、激发它;针对学生接受知识深浅不一,就要在提问时、在布置作业时区别对待;针对学生品格的多样性,表现为情绪波动、意志薄弱等现象,我们在引导时就要做到既要有爱心又要讲策略;针对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方法缺陷,如照搬语文、外语的朗读法,并加以单一化,就要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必要的示范、疏导。可见,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关键还在于教师的素质。
二、渗透政治课教学的“读、讲、议、练”
1、阅读
在上课前我要求同学们认真看书,积极做好准备。阅读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会怎样读书。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抓住思想政治的学习要点,充分认识到政治理论对社会和自身长远发展的意义,从而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并且树立坚定的信仰和毅力。我教学生们两种基本的阅读方法。
(1)粗读。就是粗略地读,是一种翻阅法。要求学生记住课题,了解一课书包括几节,每节有几个框题,每个框题各讲了什么问题,找到观点,着重了解大意,提纲式地把握一课书的主要内容、整体框架。这种读法要求速度加快。学会快速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学生才能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2)细读。就是精心、仔细地读。要求学生看懂教材所列举的事实、例证、资料、数据;弄清教材是怎样运用这些材料分析问题,进而归纳、概括出结论的;提炼和整理教材内容的要点;把握问题之间的联系;理解和记忆重要概念、基本原理。细读,绝不是死读书。要教育学生懂得,书是凝固的文化,人是精神的载体,不应让书去驾驭人,而应让人去驾驭书。鼓励学生敢于对书质疑、提出问题,善于联系社会实际理解书,善于运用书中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把书读活。
2、讲授
运用讲解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启发学生思维,表达教师情感,完成一定教学任务,讲解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艺术。讲解在较短的时间内,较简洁地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知识,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讲解的方式是由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决定的,或描绘叙述或解释说明或分析论证等等。重要的一点是:讲解要把握知识结合点,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它反映了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通过大量研究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这种就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既符合认识的规律,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比较抽象的知识。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准确地把握了各种知识的接合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效果,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3、讨论
议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相互学习,共同研究,达到理解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对某些问题展开讨论。第一,讨论内容必须精心选择。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其次,要符合社会实际,选择的内容要尽可能联系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社会热点。再次,要反映政治教学的德育功能,选择的讨论题要能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意识。第二,讨论过程必须有效展开。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及讨论的具体要求,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讨论中,要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注意引导他们围绕中心问题并联系实际进行讨论,要努力做到全员参加,机会均等,避免冷场,鼓励学生之间积极开展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的争论,发扬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又不固执己见的学风。讨论后,教师应进行小结,也可提出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让
学生自己去学习和研究。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能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调动群体的智慧和力量,达到认识上的深化和扩展。
4、练习“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的一个途径。教师讲得再好,如果不进行巩固,这些知识就会逐渐被忘记。“练”不是盲目地追求练习的数量和练习的次数,不能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要练的得当,讲求效率,即要巧练。巧设练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识结构的过程。有效的练习可以促进它的完成。课堂练习不仅仅是对所学新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反馈,而是要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兴趣的广阔天地。
三、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素质教育必须充分突出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课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关键性作用,政治课教师教学理念的及时更新和自身素质的积极提高,在思想上已经做到了以学生为本。那么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呢?目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大为减少,我结合个人教学工作情况,阐述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用新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在政治课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为了提高课堂探究效果,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应创设情景,将概念或原理设置为探究讨论的问题。如讲授哲学中“物质”概念时,可引导学生探究“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来理解“物质”概念中的“客观实在”。新的教学理念认为,对概念原理的探究,应该通过对感性材料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之后才能逐步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但是教师在创设了情景之后设置的问题,应该有利于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达到对概念原理的深刻认识,不宜"单刀直入"设计结论性的问题,以免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渠道。在课堂探究过程中,政治课教师除了自己设置问题外,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反问、学会设置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
设置问题,这是课堂互动的需要,也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不仅在改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和显著的实效。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以一种目标为导向,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而开展的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在教学中实现学生作为主体的共同参与。为避免实践中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政治课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精心选择一个有吸引力的教育教学主题,这是实施成功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合作学习的主题和学习领域应该是有限的,所以合作学习应该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充分发挥其优势,引导学生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主动参与。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政治课教学的一大目标,政治课的双主体教学,教师既是主体又是主导,教师应以满腔的热情投身教学。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另一主体应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样政治课教学的双主体作用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实施主体教学的目标才能圆满完成。
总之,教学有法,但法无定法。随着岁月的流转、教龄的延长,教学经验不断积累,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以适应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思想政治课心得体会
篇3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感受到在新形势下要想干好本职工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想搞好这门艺术,就应在课下多下功夫,俗话说台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啊。通过学习我学到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是在吃准吃透教材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上下功夫。目前,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在内容上做了精心设计,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针对性、创新性,较好地避免了各门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高质量的教材为我们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要取得课堂教学的实效,就必须充分理解和把握好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要以新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依据,精心设计教案,区分重点,做好协调分工,真正地让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德育的一块坚实的阵地。
二是要在讲好重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深入到学生生活中,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掌握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所遇到的困惑问题。从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来进行授课,讲课中不回避社会现实问题,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基本的法制观念。要在分析问题上多下功夫。教师在教学中应讲好重点难点问题,能真正触及学生的"兴奋点和关注点,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明白,讲得让他们信服,能为他们释疑解惑,让学生真正感到思想政治课是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课程,是为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的课程。
三是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已经有了好教材的情况下,改进教学方法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要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适应中学生的特点,采取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学生坐得住、听得进、学得好,并引起兴奋点和共鸣点。要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注意研究分析社会热点,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把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演讲、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写调查报告、写小论文和心得体会以及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环节
和方式结合起来,按教学需要进行选择或组合,有的放矢,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思想政治课心得体会
篇4一、教学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中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比如我在设计《感受青春》中就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小到大的一些成长经历入手,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身边感受青春的美好。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课程模块;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事件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二、课堂中把学生放在主角的位置
我认为要把学生放在主角的位置,这需要靠老师设置的悬念、提出的问题来驱动、来实现。比如《感受青春》这一课中设计的问题学生就很多各种各样不同的想法说出来啊。就是要把学生置于观察、思考、议论、表达的境地,就是要让学生始终处于“我想说”、“我有话说”的境地。我们要努力打造灵动的课堂。这需要严密的预设,更离不开机智巧妙的生成。总之,要尽量地优化教学手段、教学语言,确保问题的清晰明白,富于思考性,要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顺畅和灵动。
三、在课堂中不断创新
政治的课堂要不断创新,增加新的活力,有些课本中与学生联系不紧密的,比较陈旧的情境探究,材料要即使更新和创新。在青春畅想曲中就用了一组词语让学生选择能够与青春相连的词语,并用一句简单的语句来畅想青春。
好课的标志就是能够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衡量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是看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而不是看老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看是不是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看是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看是不是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看是不是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看有没有创新点。创新点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点子,点子是流,创造是源,创造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思想政治课心得体会
篇5一、教学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中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比如我在设计《感受青春》中就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小到大的一些成长经历入手,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身边感受青春的美好。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课程模块;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事件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二、课堂中把学生放在主角的位置
我认为要把学生放在主角的位置,这需要靠老师设置的悬念、提出的问题来驱动、来实现。比如《感受青春》这一课中设计的问题学生就很多各种各样不同的想法说出来啊。就是要把学生置于观察、思考、议论、表达的境地,就是要让学生始终处于“我想说”、“我有话说”的境地。我们要努力打造灵动的课堂。这需要严密的预设,更离不开机智巧妙的生成。总之,要尽量地优化教学手段、教学语言,确保问题的清晰明白,富于思考性,要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顺畅和灵动。
三、在课堂中不断创新
政治的课堂要不断创新,增加新的活力,有些课本中与学生联系不紧密的,比较陈旧的情境探究,材料要即使更新和创新。在青春畅想曲中就用了一组词语让学生选择能够与青春相连的词语,并用一句简单的语句来畅想青春。
好课的标志就是能够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衡量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是看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而不是看老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看是不是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看是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看是不是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看是不是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看有没有创新点。创新点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点子,点子是流,创造是源,创造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思想政治课心得体会
篇6通过对思品课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研讨,使我充分的认识到:教学方法大都是相通的、可以相互借鉴的。细细的研究有许多相近、相似之处。有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只有探究适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教学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虽然教学的内容依据大纲、课标编写的内容基本上是一样,但是教学的对象却不同,接受的程度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实施的方法有别。于是,我就从他人成功的经验中不断探讨、摸索出一些有效地方法,介绍给大家:
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不管是创设情境教学法,还是目标教学法、还是先学后教教学法等等,他们的共性是:老师事先要预设问题,老师事先要画好圈,学生只要完成圈里的问题,找到他并解决他,就算万事大吉了。如果能当堂课背诵会或者能完成当堂课上的几个简单的选择题和说出一个材料题的不完整的答案,就是优秀的示范课了。其实质,学生仍然在老师的圈里转,可以说毫无创新而言。表现为,一问一答式,或是一问多答式,课堂上热热闹闹,举手的也多,双边活动也多。而前提是:老师设置的问题要小而多,又易于寻找,否则不然的话,就难说了。
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多多:老师设置的问题能抓住重点,突出考点,瞄准要害,只要背会,就会有高分。学生喜欢、家长高兴、老师轻松并能拿到绩效高工资。这就是目前中最流行的实用主义教学法。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其一是有问题、有目标,学生不学习,不想学习,该怎么办?其二是学生如何先学?如果没有学案,学生如何预习、学习?如果没有老师的目标,学生的目标向哪里找?这种学习情景离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实质相差甚远。这驱使我去探究更能拓展学生知识的方法。
二、首先了解教材的构成,简单实效的自学方法。
教材针对各个年级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学习内容有机整合,确定各年级的教育主题和能力培养的重点,完成各年级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的课程目标。以"尊重、关爱、责任"为整个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统领各年级教学内容。而教材编排规范性强,条理清晰,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学习内容。教材以"生活在线"创设情境;以"探究平台"归纳知识理论;以"拓展天地"拓宽知识面。而每一单元的知识构成是:单元是刚;课题是标;框题是枝;标题是叶。如果以刚设置问题,那么答案则是标;如果把标设置为问题,那么答案则是枝;如果把枝设置为问题,答案则是叶。为此简单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则是"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此法第一节课就要交给学生,并要节节训练。学生的自学、老师的讲解归纳都会应用自如。
三、建立学习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竞争的机制最有效。比、学、赶、帮、超样样有效。用好课代表这个老师的助手,由课代表每日进行提醒式学习。初中思品课平日里是没有人学习的。课代表每日都要提醒预习、作业、默写、探究等,问题不多,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一个故事。此还远远不够。我还4—6人设立自由互助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间有"连坐"的责任。目的是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在检查作业、背诵时,受惩罚的往往不是不会的、不做的,而是那个不督促的、不提醒别人的学生。此时的关键是,老师的监督、检查、表扬要做到位,要大力支持小组长、课代表的工作。
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设置问题,还学会了在集体中快乐的成长。下一步是学会如何解答问题?比如:材料题就要抓中心、抓关键词、明确考点;漫画类,就要会其意、归教材、组答案;图标类的一般解法就是"三看二比一提练"等。总之,学生知道了如何做?如何解答?懒惰时,又有人及时提醒、督导。一种自主学习,我要学习的良好学风就会自然地形成。
思想政治课心得体会
篇经过了这些日子对思政基础的学习,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知道了简单的法律的制度,增强了法律的修养;了解婚姻家庭,为以后奠定幸福基础;懂得了努力学会感恩,须真情回报社会;理性对待爱情给我的人生增添了动力;我会去弘扬社会公德,去倡导校园文明;我还要坚守诚信原则,去创造人生价值,绽
放我生命光芒;我知道该怎样爱国,实现民族复兴;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环境,让我树立理想信念!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除此之外,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在学校里面,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锻炼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一世,要学会学习。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通过学习可以获得文化知识,掌握到必要的生活技能,摆脱蒙昧无知的围困,提高做人的品位和素质。人从出生来就是一无所有的,有句话是真么说的:“每个人都是两手空空地来,最后也将两手空空着去。”要知道,两手空空来到这个世界的人们,不仅带来了一颗可以为使世界变得更完美而坚强搏动的心,而且还带来了为实现美好心愿担当保驾护航重任的无穷智慧,更其重要的,人们还带来了超乎寻常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通过不同程度的学习,人们掌握了不同程度的知识才能,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程度地出了力,添了光,加了彩,心灵和精神世界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净化,这一切都成了人们留给世界的无价财富,生活沃野上从此留下了人们一面学习,一面求索,一面拼搏奋斗,一面进取奉献的闪光足迹。
现在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以前为了考试不断的做题目,现在发现,分数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学会如何走进社会。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这才是最实在的。
以上是我对学习思政基础课的一些体会与感受。
思想政治课心得体会
篇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时时刻刻对照《党章》的要求,查找自己的不足,扎扎实实地解决好每一个具体问题,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
认真地学习了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报告和会议精神后,我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更加坚定了,并且充满了信心。
一、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突出了三个重点,即,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国家对民生的重视正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今年来国家部分省、市发生了较多的不可预计性的自然性灾害,如:地震等,给受灾地区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处党委的号召下,我也积极投身到捐助行列当中,与其它园林员工一起解囊相助,用真情和爱心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重建家园。同时也为园林处职工马龙积极捐助,献上一份自己的爱心。还为固阳县下湿壕中心小学家庭困难的小学生秦旭捐款,帮助其完成学业,不致于失学。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党员干部如果不保持政治上的警惕,不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洞察力,是非常危险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只有全面、系统、准确地学习和领会,才能融会贯通,把握其精神实质,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我将继续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做到政治上更加成熟,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进一步激发爱岗敬业的热情,积极投身到园林事业中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二、改进工作作风,在求真务实上狠下功夫
充分发挥领导的带头作用,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增强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讲究工作策略,注意工作方法,增强工作主动性和科学性,工作要想到前头,想细想全,克服盲目性,变被动为主动,做到“有的放矢”。
思想政治课心得体会
篇初进校园以为这一学期会过的很漫长,其实不然,时间总是在人不经意间流逝。学习思政课也有半个学期了,老师课堂上的视频教学让我耳目一新,中学时期老师们总喜欢照着书本让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其实这些很枯燥无味,学习起来总提不起兴趣。而大学不同,通过视频播放,可以让我们更生动更形象的了解社会,解读人文。老师插入的一些生活实例会让我觉得其实思政教育离我们很近。
社会总是不断发展的,如果仅靠书本上的一些陈旧实例,是远远无法让人了解这个社会的。不同的社会时期,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都是不同的。这学期学习思政课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更贴切的了解了社会,社会上的某些好的现象或者是一些坏的现象,都是这个时期的特征。有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例如演绎千手观音的十几位聋哑少女,她们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演绎出了一场令所有人都拍手称赞的舞蹈表演;毕业于民政学院的一位学姐不为名利只身一人到贫困山区支教无怨无悔的精神无不人让敬佩;但是关于某位大学生因为室友的怀疑和鄙视从而杀害室友这类事件给予我们的除了叹息外,剩下的便是深思了,是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事情致使他走上这条不归之路呢?
至于学习思政课的体会,我觉得学习,无论是哪门课程都需要用心。思政课的这几次学习让我明白了大学开这一课程的必要性,这一课程教我们的不是空洞的理论知识,而是关乎社会,关乎我们生活与我们比较接近的思想教育。
大学生活的半个学期临近尾声,思政这一课程也接近期末,虽有着不舍,但是下学期再次学习时,我还是会继续努力的!
思想政治课心得体会
篇1上思想政治课是教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灵活。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教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育技巧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才能和素养,一名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条件,随机应变地、创造性地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突如其来的教育、教学问题,否则,即使你有高谈阔论的理论也无法成为实际的好教师。
在教学的实践中,广大教师对教育的机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我们在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时,会发现他们都非常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恰如其分地把握教育的时机和分寸,方式方法灵活自如,语言通俗、生动,分析精辟入理,富于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显示出一名政治教师的聪明才智,即高度的教育技巧。但与此同时,一部分教师由于对教育技巧的含义、表现及其培养途径等缺乏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只对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比较重视,而对培养自己的教育、教学才能则往往重视不够,认为只要自己有了:"一杯水",就一定能给学生"一滴水",殊不知,如果缺乏教育技巧灵活和才能,没有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为主体地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则连"半滴水"都得不到。另一部分教师在目前的观念常常把教育的技巧理解为是管理学生,维持秩序的一种应急手段。这些误解,往往影响着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培养自己教育的智慧才能的自觉性,妨碍了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育机智,即是教师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和综合表现。技巧有效地发现和处理各种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具体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善于发现问题,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
近年来,"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有所变革。如:在初中阶段,原来初二年主要是上"社会发展简史",而现在是上有关的法律知识,对于这种不同教材,就有不同的要求,要对症下药,才会有的放矢。如果缺乏针对性,就好比射箭没找到靶子,治病没找到病因。只能陷于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有的甚至在朗读教材。如果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迅速准确地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妥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非易得之。所以它要求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
二、善于因势利导、创造性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改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关键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因势利导、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理解人生,解决周围各种思想认识问题,从而解开学生思想上的"疙瘩",因势利导地对其进行教育,更需要教师有高度的教育技巧和智慧。
三、善于随机应变、灵活机智地处置各种突发问题。
对于课堂上突然出现的问题,这是常见的事,不足为奇。但要能及时地作出正确的反应,机智果断地给以恰如其分地处理,不仅可以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表现出教师在巧妙处理问题的聪明才智,还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政治课教学所独具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对该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善于把握教育分寸、循循善诱、引导得法。
"欲速则不达"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莫急于求成,而应恰如其分地掌握分寸,不仅是教师在教育机智的重要表现,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区分层次,以理服人,讲求实效,以情感人。
教育的技巧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教师在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那么,政治教师要具有更高的教育机智技巧,主要应通过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首先,高度的思想道德境界和理论知识修养,是教育机智才能赖以培养和提高的坚实基础。
教育机智的才能,首先来自于教师本身的道德修养,只有具备较高的道德境界,才能变得耳目聪明、灵活,潜移默化。许多问题连教师自己都没有很好地解决,怎么谈得上机智灵活地去教育学生呢而丰富的知识;较高的理论修养水平是教育机智的基础,虽然教师有了"一杯水",并不一定就能保证交给学生"一滴水",但教师这"一杯水"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只有这样,才能居高临下,灵活自如地驾驭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各种问题具有准确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游刃有余地进行处理,否则教学时只能照本宣科,遇到问题就会措手不及,捉襟见肘,教育机智便无从谈起了。
其次,深刻了解学生的思想、知识和心理特征,是教育机智才能得以发挥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对学生了解得越透彻,教师的才能也就越能充分地发挥。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均尚未定形,处在"断乳期",他们的心理时起时伏,这就需要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平常就应以课堂教学作铺垫作用,才能有针对性,使教师教学才能得到发挥。
再次,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是教育机智才能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内部动力。国家的兴旺发达,社会的进步,历史车轮的前进,人类文明的发展等都在于教育。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只有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对社会,对学生所承担的责任,他才能千方百计地努力去追求尽可能完美的教学效果,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才能得到不断锻炼和提高。
最后,自己勤奋进取,虚心向他人学习,勇于探索创新,善于积累和总结,是教育机智才能不断提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每个有责任感的教师都想自己能在
教学上挥洒自如,教学效果良好,给学生有个好的印象。这并非每人均有办法掌握这种高超的教育艺术才能,在同样起点的条件下,有的教师进步较快,有的停滞不前,关键就在于个人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要能大胆创新,注意总结,借鉴别人的经验,联系自己实际,才能得到启发,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才能。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与广大教师的教育机智分不开的,而这种才能的培养和发展,则要依靠教师自觉地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和锻炼,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只有通过勤奋进取,不断追求,勇于探索,才能登上这座教育艺术之峰。
上一篇: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纪律3篇
下一篇:重点发展对象思想汇报3篇